第一篇:2011年自治规划
XX市中区XX镇2011年人口和计划生育
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规划
为深入贯彻《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川人口发【2010】25号)、《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四川省计划生育协会关于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活动的通知》(川人口发【2010】15号)和《XX市2011年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规划(乐人口发【2011】26号)精神,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夯实人口计生工作基础,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政主导、依法自治、民主管理、维权自律‛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原则,采取‚两委负总责,专干抓落实、协会做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当主人‛等形式,以流动人口为重要对象、利益导向政策为重要内容、计生协会为重要力量、创优示范活动为重要载体,进行分类指导,找准突破口,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和基层计划生育民主管理与监督,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把我镇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建章立制、强化机制建设
(一)严格群众自治规范。建立健全自治规范,是推进群众自治的基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结合本地实际,体现大多数村民的意志,制定完善镇计生办、村两委和群众三方计划生育诚信承诺书,《计划生育群 众自治公约》和《计划生育村(居)民公约》,作为村(社区)内各个组织、干部和村(居)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制定过程中要严格十二步操作程序,即听取意见,制定初稿;提交‚两委‛、讨论修改;进行座谈,修改完善;印发村民、征求意见;‚两委‛审议、字斟句酌;乡镇审核,指导把关;汇总意见、形成草案;召开大会、表决通过;上报乡镇、存档备案;双向承诺、签订协议;章程到户,遵照执行;民主管理、监督落实。必须坚持依法办事,合同内容要合法、合理、互约,不得违法增加群众的义务,禁止违法设定收费、押金、保证金和罚款项目。
(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实行民主决策,是推进群众自治的重要内容。要通过‚民定、民签、民管、民评、公开‛来保证群众自治健康发展。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计划生育重大事项,必须经村(居)民或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在村(居)民或村(居)民代表大会上,村(居)委会报告上年度计生工作情况;讨论当年计生工作,修改完善计划生育自治章程及合同;审议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及合同执行情况,落实奖励政策和追究违约责任;评议村干部管理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改选村计生工作人员;评议再生育指标、奖励扶助制度、特别扶助制度以及各类计划生育帮扶、救助工作的对象、项目户等;讨论在生育、生产、生活等方面对计生户的优先、优待、优惠办法等。
(三)强化民主监督措施。强化民主监督,是推进群众自治的关键环节。一是完善民主评议制度。评议的内容应当包括政策落实工作中有无弄虚作假、村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听取群众意见及工作改进、群众参与和满意程度等方面情况。主要以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评议。二是推行计划生育事务公开。重点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监督的 计划生育事项。长期公开人口计生相关的政策法规、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办事规则与程序、以及工作纪律和维权举报电话、‚12356‛阳光服务热线等内容;定期公开本村再生育指标申报审批、违法生育处理、‚三项制度‛落实等情况。三是发挥计生协的民主监督作用。计生协要通过‚事前参与、事中介入、事后评议‛,代表村(居)民监督人口计生工作,反映群众呼声,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四)健全村级(社区)计划生育组织网络。加强村级(社区)网络建设,是推进群众自治的组织保障。要不断加强村计划生育组织网络和阵地建设。充分发动群众,通过民主选举,吸收村两委主要领导、村计生主任、育龄妇女小组长、计生协会会员和普通群众参加,健全‚村(社区)‘两委’班子负总责,协会当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做主人‛的自治组织,较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协调落实好村级计划生育相关事务。把计生协会作为群众自治的主要组织载体,按照‚五个一‛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基层协会组织,即: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合格的会员之家,有一所完善的婚育学校,有一支活跃的自乐班子,有一间农家书屋。
(五)发挥计生协会倡导作用。协会倡导,是推进群众自治的重要手段。各级计生协会要发挥群体优势、人才优势,通过协调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以精神慰藉、经济救助、生产帮扶、生活关怀、就业优先、医疗保障为主要方式,最大限度的给家庭办好事、办实事,争取广大群众充分理解和真心支持。要培养、扶持一批协会会员成为少生快富的带头人,带头参与自治,带头履行公约,建设幸福文明家庭。
(六)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和维权活动。开展优质服务和维权活动,是推进 群众自治的重要载体。要健全服务网络,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生育权、知情选择权、获得生殖健康服务权等权利。要以服务为基础,以激励为主导,在村集体收入(福利)分配、危房改造上,重点向计生家庭倾斜,进一步增强村级人口计生工作的凝聚力。
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一)加强宣传培训。坚持开展每年两次集中对村计生专干及每年一次集中村两委(社区)干部、村(社区)计生专干、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干部和计划生育志愿者以提高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提高基层计生专干的服务水平,为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此刻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深化宣传教育,是推进群众自治的重要措施。各级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持续广泛开展人口计生政策法规宣传,总结报道先进经验和典型;利用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和宣传载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演身边人,颂文明事,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开展面对面、温馨化宣传,打牢群众自治的思想基础,引导群众自觉参与,让群众真正成为计划生育的主人。
(三)夯实计生阵地宣传。一是继续巩固和完善生育文化工程建设的成果,利用多种形式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村规民约和生殖健康知识,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二是按照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四优一满意‛)的工作要求和‚五个一‛(一间屋、一张床、一套宣传品、一个药具箱、一个人)的配置标准,抓好村级服务阵地建设,规范化建设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地域条件不集中的村,为避免资源浪费,可以和相邻的村,与村居卫生站联合建设一个规范的服务室。三是认真实施‚四个关怀‛,把关怀育龄群众生育文化、关怀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关怀计划生育困难户、关怀‚留守儿童‛等内容融入到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当中去,以提高全县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品质和内涵。
四、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做好规划,逗硬奖惩
(一)积极争取基层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文志坚为组长,纪委组长董洪泽、分管副镇长张国金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领导小组,并落实了各成员单位职责。领导小组办会室设在镇计生办,由张国金任办公室主任。各村也要积极争取党支部、村委会的重视,成立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指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将推进计划生育群众自治,作为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措施,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做好‚三个结合‛,即将群众自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与民生工程相结合。高度重视村级(社区)计划生育网络和队伍建设,落实人员、报酬和必要的工作经费。要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估;加大对村级(社区)工作的指导和帮助,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组织人员培训,增强群众的自治能力;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政务、村务公开和办事公开,推进‚阳光计生‛;重视解决群众信访问题,打造‚诚信计生‛。
(二)做好规划。各村要在8月20日前要做好创建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示范村(社区)的准备工作。包括自治组织机构的完善,《村规民约》、《公约》的宣传、讨论、定稿、上墙;《承诺书》的宣传、签订,村级服务 室的建设,生育文化氛围的打造等等。8月21日前上报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社区)的申报材料,提出申请。镇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领导小组于8月31日前完成对示范村(社区)的验收工作。
(三)严格考核,逗硬奖惩。我镇将把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纳入2011年年度村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增大考核分值,逗硬奖惩。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社区自治
充分发挥居委会主体作用 推动社区自治和谐发展
东门街道社会事务科周玲玲
社区自治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终极目标。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其深入开展面临严峻形势。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自治的领导机构,是居民自治的主心骨,但在社区自治的发展过程中,社区居委会在作用发挥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缺位”“越位”等现象,也使得社区新生自治组织发展困难重重。如何更好地发挥居委会的主体作用,促进辖区居民积极参与,整体推动社区自治工作再上台阶成为当前社区自治工作面临的新型课题,本文试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有所愿”:培育家园意识,增强社区自治归属感
民主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方向,社区民主自治需要群众的参与,需要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社区居委会都要把加强对居民民主自治的宣传教育看成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注社区民主建设的氛围。
针对社区居民多年形成的“小区”概念,对社区认同感不足,对居委会工作不配合不主动的现状,社区应从强化居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入手,加大教育宣传广度和深度,提高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使社区自治建设的宗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踊跃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事务,如组织开展新春茶话会、党员活动日等,加强与社区党员、群众的沟通,听取他们对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议,督促广大群众从“要我自治”转变为“我要自治”。
东门街道翠园居委会在选举产生后,召开了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加强 1
对社区居民民主自治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居民认识到社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社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建设好社区就是建设好自己的家,鼓励大家把社区看成是与自己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与社区同呼吸共命运,自觉投入社区建设,主动为社区的发展尽心尽力,社区的事才能办好。同时,定期召开居委会工作会议,检讨成效,邀请部分居民参与,对近期发生、发现的民生问题进行讨论,实实在在解决群众难题,让大多数居民体会到更多实惠。充分让居民在小区建设、管理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发挥积极参与,积极支持、认真做好推动小区整体稳妥和健康的发展。居民的社区自治归属感不断提升,并热衷参与社区的自我管理。
二、“有所为”:改善基础民生,凸显社区自治务实性
在社区自治工作推进过程中,居委会要时刻摆正自身位置,充分利用街道以及社区工作站搭建的有力平台,借助部分社会资源,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切实抓好当前民生民本问题,逐步改善辖区居民生活。
广泛沟通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一是当好社区居民的“调解员”。社区居民每当有烦心事,都会主动寻求居委会帮助,居委会要尽力给予协助解决;二是当好社区居民的“走访客”。居委会成员要经常走访慰问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对有特别困难的居民,及时反映有关部门,协助其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三是做好社区居民健康的“知心人”。居委会除了时刻关心辖区居民,尤其是孤寡老人的身体健康之外,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联系辖区医院以及社康中心,提供医疗服务,建立动态档案,为部分重点关注人员建立健康档案。
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综合管理。积极引导业主成立业主委员会,构建
业委会平台,积极探索并寻求建立以居委会为主导,整合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公司等社区资源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机构,集中力量妥善处理不稳定因素,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探讨治安守护岗管理模式,成立由居民骨干组成的义务巡逻队,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东门街道书院街七号院,因历史原因一度无人管理,2005年初,居委会牵头组织动员,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举产生全面负责小区事务的管理小组。管理小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得到居民的充分肯定;成立由居民党员组成的“党员议事会”,创新民主自治和居民自治,将社区警务室、物业管理处及义工、党员志愿者这些社区里的活跃力量整合起来,一起推动包括社区基础建设、安全生产、邻里互助等各个方面在内的社区工作的开展,初步形成党群组织、社区工作站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区民主化治理模式。另外,可以充分发挥社区义工队伍的积极作用,为社区居民服务。近年来,社区义工队伍不断壮大,服务的内容和对象不断拓宽,形成了“社工带领义工,义工服务群众,群众参与义工”的良性机制,社区义工主要由本辖区的党员、居民、学生、低保户等人员组成,义工服务全面、覆盖广泛。除此之外,社区义工还会服务市、区举行的各类大型活动,为活动提供后勤服务。不断发挥着扶困助弱、弘扬社会新风的独特作用。
三、“有所乐”:繁荣社区文化,扩大社区自治共享面
组织文体活动,丰富居民家园生活。社区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多了,性情得到陶冶,邻里间矛盾就相对少了,对社区的认同感也就增强了。使得居民之间能更好的深入了解,营造和谐的社区自治氛围,促使社区居民的齐心协力。
东门街道湖容居委会利用文化公园大家乐舞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如举办乒乓球比赛、健身活动、迎新春文艺表演等。发动社区文娱分子房丽云等组织10几支文体队伍,并申请到3万多元的经费,经常带领居民在文化公园开展文娱健身活动。同时湖容太极队参加“庆祝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健身气功比赛”还荣获金奖;老干太极队在第四届武术演练大会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从而进一步丰富辖区群众文化生活,增进居民间的交流。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事务共办、文明共建。使得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同时也加强了社区居民的集体荣誉感。
四、“有所获”:总结成败得失,充实社区自治续动力
社区自治建设不断走向新的高度,但是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社区自治发展新模式,从而更好的为社区自治建设提供新的源动力。
理顺组织关系。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树立服务社区的理念,转变政府职能,为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准确划分好居委会、街道、各职能部门应当承担的工作职责,确保各方面工作职责落实到位。形成三者之间职责明确,职权明晰,分工协作,管理到位的工作合力,同时,要加强对居委会工作的指导,积极改善居委会的工作条件。
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居委会的角色认知,改革居委会干部编制系统,促进社区居委会干部工作思路彻底向服务社会转变,以促进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效率的提高和社区工作的科学性,还原社区居委会真正的角色。
夯实物质基础。社区居委会要增强“三自”功能,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功能,必须有经济实力作为物质保障,这样才能
更好地开展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因此,在经费来源上应采取“财政支持、费随事转、社会赞助、社区自筹”等多个渠道筹集建设经费。
加强信息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各街道与居委会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实现政务管理、事务办理、服务受理运作方式网格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各部门要将工作责任、工作重心落实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进一步拓展社区信息服务的功能。要建立健全居委会工作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居委会的工作,引导居委会开展自治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新形势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不断推进居委会建设。
加强社区自治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积极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先锋作用,并不断寻求多方位,立体化的工作思路,从而促进社区自治建设和谐发展。
第三篇:自治总结
洪山殿镇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总结
洪山殿镇计生办 王永清
双峰县洪山殿镇共有4.76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9434人,近几年来,在上级计划生育部门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应对综合改革的形势,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初步形成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良好工作局面,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上层次上水平。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强队伍建设,为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提供组织保证。
配齐配强村级计生工作队伍是提高村级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全面推行村民自治的前提条件。几年来,我镇高度重视村级计生工作网络建设,把能否承担起计生工作的担子,基层计生工作网络是否健全,党员和干部能否带头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检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村党支部、村委会、村计生协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
一是选准选好能抓善管计生工作的村级班子。在换届选举中,我们把能否带头实行计划生育,能否积极参与计生工作作为推举候选人的重要依据,对计生工作开展好的给予保护,对违反计生或计生工作抓得不好的给予否决。2004至2005年村级换届中,计生部门积极参与,组织、民政等部门严把候选人的计生审核关,有3名村计生专干被劝退,有2名村支两委候选人因违反计生被否决。
二是优化村级计生工作队伍。全面推行村级计生工作人员聘任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村干部服务计划生育工作的能力。从2004年开始,对村计生协常务副会长实行定额补助,今年又对村计生专干全部实行工资统发,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统发50%,做到人员精干,待遇落实,职责明确。
三是把计生工作网络巩固在村民小组。全镇469个村民小组共选配462位计生协会会员小组长,把计生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千家万户。
二、着力夯实基础,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
为进一步下移工作重心,推行村民自治,我镇把夯实村级工作基础,促进平衡发展放在首位。
一是抓思想到位。通过举办村党支部书记、村计生专干、村计生协常务副会长培训班,统一思想认识,让大家明确开展村民自治是计生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基层民主化进程的必然趋势,是提高群众满意率的重要途径,让镇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不断有新的提高,从而为推行村民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004年,有26个村主动申报村民自治,今年,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全面铺开,至8月底,全镇41个村已有39个依法制定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
二是抓后进转化。建立“后进村”整改制度,对班子薄弱、计生底子不清、管理水平差的村实行重点管理,按“一年甩后进、二年上水平、三年创先进”的要求,狠抓后进村的转化,促进全镇计生工作平衡发展。2005年,连续两年被列为“重管”的大旗村,村党支部书记被撤职,村计生专干被劝退。
三是抓打假治水。对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从严追究责任,2004年,镇里对隐瞒村民违法生育的某村党支部书记予以“取消„十佳村干部‟资格,收回荣誉证书,收回奖金,通报全镇”的处理,有效治理了计划生育工作环境。
四是抓责任落实。建立分工明确、权责一致的计生工作责任机制,签订《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工作职责和经济奖惩措施。2004年底,对8个村民自治示范村和8个村民自治合格村进行表彰奖励,对5个出现违法生育多孩、违法生育漏报的村实行责任追究,有2名村干部受到党纪处分,35名负有管理责任的镇、村相关责任人受到经济处理。
三、加强督促指导,确保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依法有序推行。
我镇把推行计生村民自治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镇里制定了《关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意见》、《关于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补充规定》,印发了《村级计生协会工作考核办法》,对村民自治工作的开展作出全面的规划、安排,把村民自治工作创造性地结合于“十佳村干部”评比、平安村创建、协会日常工作活动之中,使村民自治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为确保村民自治工作依法、有序扎实推进,镇里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采用抓典型促后进的办法,通过召开现场督战会、请先进典型介绍经验等办法,促进工作平衡发展。镇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在对各责任区、村的计生工作进行季度考核时,都把村民自治作为重要内容,较好地推动了村民自治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采取综合措施,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关键在于千方百计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利益导向和提供优质服务为载体,以极大的热情去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加大政策推动力度,积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鼓励和稳定计划生育户的守法行为,从而让群众思想上要求计划生育,行动上支持村民自治。一是把优质服务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结合起来,同部署、同落实。近年来,我镇切实加强镇服务所和村服务室建设,投入35万元创建省级示范服务所,改善村级服务室硬件设施,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育龄群众身心健康得到了切实维护,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不断得到提高。2004年7月,我们邀请县计生技术专家进村入户开展妇科病查治,共接诊育龄妇女551人,查出妇科病患者216人,其中子宫肌瘤3人,内分泌紊乱21人,各种妇科炎症患者192人,使这些对象及时得到合理治疗,有效地改善了生活质量。2005年9月,镇计生协会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组织会员募集资金7350元,为34个村49个两女计生家庭解决了小孩上学的燃眉之急。柞子村计生协会发动会员建立了花卉苗木基地,建立了协会会长、理事联系计生贫困户制度,近几年来,该村共有18户贫困家庭在协会的帮助下脱贫致富。
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保障机制。镇里对独生子女户、两女户制定了一系列优待政策,包括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补助两女户养老保险费、设立“女孩成才奖学金”、重点扶持计生家庭等。各村也纷纷拟定对计划生育户的优待措施:柞子村对两女家庭的小孩实行全免费入学;永忠村对积极主动参加孕情监测的育龄妇女每次补助5元,为自觉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两女户,投保一份500元的养老保险;前塘村对计生协理事实行风险工资,每月60元与工作业绩挂钩。其他各村也纷纷响应,据统计,共有35个村对两女户补助养老保险费;23个村对自愿放弃再生育的家庭给予奖励;20个村规定了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优待措施;13个村对两女户的小孩补助学费;9个村对及时落实孕检和节育措施的夫妇进行补助或奖励。
通过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推行,村级班子成员、计生专干、计生协会抓计生工作的自觉性普遍提高,村民计划生育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群众参与计生管理的积极性得以有效调动,村级民主决策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镇计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一个以“两委负总责,协会为骨干,村民搞自治,群众做主人”的新的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我镇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尚有差距。下阶段,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提高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增强村民自治的生命力,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扎实地推向新的水平。
一、完善网络,进一步构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崭新平台 一是组织机构要到位。镇里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领导小组,村里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领导小组,并且配强配齐镇村计生协会工作班子,选配好村级计划生育信息联络员,健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格局。
二是工作网络要到位。对计生协会会员进行重新摸底登记,把那些热心计生公益事业的种养能手,致富先锋和计划生育志愿者吸收为新会员,同时,对会员实行考核评比,每年评选优秀会员,发给奖金或纪念品。
三是阵地建设要到位。不断完善村人口学校、村计生协会、村服务室“三位一体”服务阵地,健全协会活动栏、政策宣传栏、村务公开栏,为计生优质服务的开展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
四是制度建设要到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例会制度、会员联系制度和评比表彰制度等。将会员小组活动落到实处,对计划生育信息实行资源共享,形成齐抓共管机制。镇里每年对村民自治工作和协会工作进行考核,评选出村民自治示范村、村民自治合格村和优秀村级协会,并给予奖励。
二、以人为本,进一步营造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良好氛围
一是上情下达,强化思想认识。镇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会议,传达上级精神,总结村民自治工作情况。以成功创建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为契机,不断更新观念,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全力以赴打造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品牌。
二是精心策划,强化宣传教育。镇里将充分利用电视、宣传车、板报、标语等形式,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在开展集中式宣传活动的同时,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继续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计划生育模范户”评选,继续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继续宣讲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好处和自治方法,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率,使宣传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形成人人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浓厚氛围。
三、权责挂钩,进一步促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健康运行
一是进一步打造“阳光计生”,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设立计生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开村民的婚育、节育情况,计划生育奖励处罚情况及举报奖励办法等。对计生协会员,通过发放会员联系卡的形式,明确其工作职责和任务,每月一次信息反馈,每季度一次情况碰头,年终一次总结评比,并兑现奖罚措施;有条件的村每年从村集体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计生村民自治的开展和表彰奖励。二是进一步打造“民本计生”,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在落实计划生育户法定社会经济政策的基础上,积极督促各村执行好村民自治章程,落实业已公布的优侍措施,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进一步打造“诚信计生”,逐步建立扶贫帮困机制。在开展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把宣传教育、结对帮扶、解决困难有效结合,使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的生活水平在总体上不低于违法生育家庭,更好地落实“四自”功能作用。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总结
来源:考试大
2007/8/8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字号:T T
三、加强督促指导,确保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依法有序推行。
我镇把推行计生村民自治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镇里制定了《关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意见》、《关于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补充规定》,印发了《村级计生协会工作考核办法》,对村民自治工作的开展作出全面的规划、安排,把村民自治工作创造性地结合于“十佳村干部”评比、平安村创建、协会日常工作活动之中,使村民自治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为确保村民自治工作依法、有序扎实推进,镇里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采用抓典型促后进的办法,通过召开现场督战会、请先进典型介绍经验等办法,促进工作平衡发展。镇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在对各责任区、村的计生工作进行季度考核时,都把村民自治作为重要内容,较好地推动了村民自治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采取综合措施,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关键在于千方百计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利益导向和提供优质服务为载体,以极大的热情去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加大政策推动力度,积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鼓励和稳定计划生育户的守法行为,从而让群众思想上要求计划生育,行动上支持村民自治。
一是把优质服务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结合起来,同部署、同落实。近年来,我镇切实加强镇服务所和村服务室建设,投入35万元创建省级示范服务所,改善村级服务室硬件设施,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育龄群众身心健康得到了切实维护,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不断得到提高。2004年7月,我们邀请县计生技术专家进村入户开展妇科病查治,共接诊育龄妇女551人,查出妇科病患者216人,其中子宫肌瘤3人,内分泌紊乱21人,各种妇科炎症患者192人,使这些对象及时得到合理治疗,有效地改善了生活质量。2005年9月,镇计生协会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组织会员募集资金7350元,为34个村49个两女计生家庭解决了小孩上学的燃眉之急。柞子村计生协会发动会员建立了花卉苗木基地,建立了协会会长、理事联系计生贫困户制度,近几年来,该村共有18户贫困家庭在协会的帮助下脱贫致富。
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保障机制。镇里对独生子女户、两女户制定了一系列优待政策,包括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补助两女户养老保险费、设立“女孩成才奖学金”、重点扶持计生家庭等。各村也纷纷拟定对计划生育户的优待措施:柞子村对两女家庭的小孩实行全免费入学;永忠村对积极主动参加孕情监测的育龄妇女每次补助5元,为自觉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两女户,投保一份500元的养老保险;前塘村对计生协理事实行风险工资,每月60元与工作业绩挂钩。其他各村也纷纷响应,据统计,共有35个村对两女户补助养老保险费;23个村对自愿放弃再生育的家庭给予奖励;20个村规定了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优待措施;13个村对两女户的小孩补助学费;9个村对及时落实孕检和节育措施的夫妇进行补助或奖励。
通过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推行,村级班子成员、计生专干、计生协会抓计生工作的自觉性普遍提高,村民计划生育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群众参与计生管理的积极性得以有效调动,村级民主决策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镇计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一个以“两委负总责,协会为骨干,村民搞自治,群众做主人”的新的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我镇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尚有差距。下阶段,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提高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增强村民自治的生命力,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扎实地推向新的水平。
一、完善网络,进一步构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崭新平台
一是组织机构要到位。镇里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领导小组,村里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领导小组,并且配强配齐镇村计生协会工作班子,选配好村级计划生育信息联络员,健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格局。
二是工作网络要到位。对计生协会会员进行重新摸底登记,把那些热心计生公益事业的种养能手,致富先锋和计划生育志愿者吸收为新会员,同时,对会员实行考核评比,每年评选优秀会员,发给奖金或纪念品。
三是阵地建设要到位。不断完善村人口学校、村计生协会、村服务室“三位一体”服务阵地,健全协会活动栏、政策宣传栏、村务公开栏,为计生优质服务的开展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
四是制度建设要到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例会制度、会员联系制度和评比表彰制度等。将会员小组活动落到实处,对计划生育信息实行资源共享,形成齐抓共管机制。镇里每年对村民自治工作和协会工作进行考核,评选出村民自治示范村、村民自治合格村和优秀村级协会,并给予奖励。
二、以人为本,进一步营造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良好氛围
一是上情下达,强化思想认识。镇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会议,传达上级精神,总结村民自治工作情况。以成功创建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为契机,不断更新观念,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全力以赴打造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品牌。
二是精心策划,强化宣传教育。镇里将充分利用电视、宣传车、板报、标语等形式,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在开展集中式宣传活动的同时,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继续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计划生育模范户”评选,继续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继续宣讲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好处和自治方法,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率,使宣传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形成人人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浓厚氛围。
三、权责挂钩,进一步促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健康运行
一是进一步打造“阳光计生”,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设立计生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开村民的婚育、节育情况,计划生育奖励处罚情况及举报奖励办法等。对计生协会员,通过发放会员联系卡的形式,明确其工作职责和任务,每月一次信息反馈,每季度一次情况碰头,年终一次总结评比,并兑现奖罚措施;有条件的村每年从村集体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计生村民自治的开展和表彰奖励。
二是进一步打造“民本计生”,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在落实计划生育户法定社会经济政策的基础上,积极督促各村执行好村民自治章程,落实业已公布的优侍措施,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进一步打造“诚信计生”,逐步建立扶贫帮困机制。在开展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把宣传教育、结对帮扶、解决困难有效结合,使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的生活水平在总体上不低于违法生育家庭,更好地落实“四自”功能作用。来源:考试大-公开选拨领导
第四篇:复旦大学自治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今天上午在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透露,从今年起,复旦本科生管理将全面推行“书院制”,而“书院制”的重要内容是实行学生自治制度,内部事务由学生管理。
今后复旦学生生活在五大书院里,许多日常事务都将由学生组成的学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包括日常活动安排、经费管理、书院入籍申请等。
杨玉良说,提倡学生自治,是复旦特有的传统。为构建一个民主的社会,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复旦老校长李登辉一贯提倡学生自治的办学方针,并且将此写入了1920年的《复旦大学章程》。当时的《章程》规定:“本校未令学生遵守校规之间,特设法尽力鼓励自治,使全校的学生共同收益。”《章程》中明确:“每级由学生推选一名级长,每宿舍推选一名舍长,期于校中的秩序,同学的品行,宿舍的整洁等事则保持相互监查,劝勉之责。”《章程》还规定,每星期六要开讨论会一次,同时附加补充说要设立学生的评议部,由学生公推评议员若干人,随时就整理校务,“凡关于食品民生问题皆得以建议焉”。
杨玉良强调,在复旦的历史上,宿舍秩序、同学的品行等等是靠学生自治来解决的。因为没有任何理由说老师的品行就一定比学生做得好,所以学生的自治可能是更加重要。他说,“我们能够坚持这个传统,发扬这个传统,在书院当中将更加多地来实施复旦传统的学生自治的办学方针。”
昨日,上海高校宿舍區中首次出現了“學生自治區”。復旦大學法學院2003級法律碩士班的同學與宿舍園區管理部門、學院簽訂了“三方協議”,對他們居住的北區13號和41號宿舍樓實行自我管理並重新命名。
據03級法律碩士班同學介紹,由於宿舍管理督導員每人要管理5幢宿舍樓,因此很難管理到點,例如使用不安全電器、留宿外來人員、大聲喧嘩影響其它宿舍休息等行為屢有發生。為此,該班同學決定通過民主選舉,在13號樓和41號樓成立了自我管理小組,下設衛生檢查、紀律檢查、后勤保障三個專門組織。
自我管理小組採取定期與突擊結合的方法,對宿舍樓進行紀律或衛生檢查,為此他們還制訂了管理細則:對於表現優秀的寢室,除進行通報表揚外,還將給予部分資金作為美化寢室的物質獎勵﹔而對違規者,將予以口頭批評、書面警告等處罰,累計2次被書面警告,自我管理小組將建議各院系一年內取消其各項獎學金、評優或申請其它榮譽的資格。
復旦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長諸葛輝認為,此次樓名挂牌是復旦大學探索研究生自主管理的一次新嘗試,學校打算將自主管理逐漸推廣到每一幢研究生宿舍樓。所有進行自主管理的宿舍樓也將接受學校以及同學們的監督,若發現有違規現象,將會予以黃牌警告,在3次黃牌警告后,將取消該樓的自主管理權。新学期伊始,复旦大学迎来3253位2013级本科新生。相比以往的迎新活动,今年刚成立的复旦书院学生“两委会”积极搭建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平台。以学生为主体,营造绿意盎然的环境氛围、制作《2013级书院学生生活手册》、设计校园定向活动、透过趣味盎然的迎新活动让大学新生体味校园生活的温馨。
3日下午举行的复旦大学志德书院迎新大会上,800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志德书院2013级新生齐聚正大体育馆,开启复旦书院生活。
复旦志德书院倡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已于2012年9月开始筹建学生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简称“两委会”),并在今年6月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监委会和自管会。
为了迎接新生的到来,复旦志德书院“两委会”的同学从暑假就开始忙碌。他们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悉心布置学生宿舍,营造绿意盎然的环境氛围。为帮助新生答疑解惑,“两委会”还专门组织了新生咨询活动,延续半个月。此外,还设计了校园定向活动、趣味上海行,体育赛事等活动,帮助新生融入大学生活。
复旦腾飞书院则为新生设计制作了《2013级书院学生生活手册》,内容包含书院基本信息、特色文化活动及2013级新生导师简介信息,为新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帮助;克卿书院向每位新生赠送了书院刊物《新卿年》,希望学生通过阅读《新卿年》来深入了解书院文化。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童兵担纲志德书院院长将近一年,他表示,志德书院整合了相关院系的资源,建立了由书院总导师、书院特聘导师、书院专职导师和院系专业导师组成的导师团,为同学们构建全方位的学业指导体系。未来要把书院建立成文化育人的住宿园区,像香港或海外的大学一样,学生们可以在其中邀来自己的三五好友,喝喝咖啡,烹饪小食,畅谈人生、探索学识。
据悉,2012年,复旦大学全面推行四年制住宿书院。住宿书院制是复旦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支点之一,书院既是实现文化育人的住宿园区,也是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更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
复旦大学昨天宣布,从今年9月起,大
一、大二全体学生将按照不同学科大类和专业,分到5个书院。校方表示,学生自主管理,将成为书院的最大特色之一,怎么建设书院、学生进哪个书院,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决策。
不同学科本科生混住
复旦今年的大
一、大二学生共6000余人,将入住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5个书院。院内的住宿安排,基本按照大类融合和学科交叉的原则。比如,希德书院将是自然学科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融合。
对于复旦住宿形式的变化,在复旦学习、工作了12年的赵强老师深有感触,“我当年做学生时,还是传统的按院系分寝室,每个院系的师生只能在院系内交流;我做辅导员时,学生实行学科交叉的书院制,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师生可以在同一个公共空间里交流探索”。
“一个学生所在住宿书院的学科和文化特色,并不一定要和他本身修读的专业一致。”复旦副校长陆昉举例说,一个修读自然科学的本科生,对具有人文背景的某个住宿书院感兴趣,就可以向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申请住到那个书院去。
诸多事务由学生自管
昨天,记者走进希德书院——它由复旦南区的宿舍楼改造而成。一楼设有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室、自修室、咖啡吧,二楼则有舞蹈房、谈心室等,在二楼的墙壁上,还随处可见的大幅自由涂鸦。眼前的这些公共空间,都由书院学生自己设计和管理。
复旦2009级物理系学生张佳骏告诉记者,每个书院都有一个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作为自管委成员之一,他介绍说,这个委员会全部由学生组成,可以决定书院中的诸多生活和学习事务,包括书院该有什么样的公共空间、该建什么样的特色文化,以及受理学生加入书院的申请等。
5位教授今出任院长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开始探索恢复“书院文化”。去年,复旦率先推出试点住宿书院制后,西安交大、苏州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也纷纷推出书院制。
复旦校方介绍,最初的书院制是准备效仿耶鲁大学的住宿学院和文理课程,但后来发现中国古代传统书院的教育模式,更适用于反对现行教育中的功利性倾向,并对学生进行人文传统熏陶和人格教育。
第五篇:浅谈城市居民自治
浅谈城市居民自治
【摘要】居民自治是城市基层管理中很重要的环节。在大多数社区,在基层政府的直接参预和支持下,居民组织,即居民委员会,已建立起来。可以说,只有居民主动参与并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作为城市管理重要平台的社区才有可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首先,讲述城市居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后面重点讲述城市居民自治的概念以及居民在城市居民自治中的作用。再次,重点阐述城市居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之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
最后,针对城市居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城市居民自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城市居民自治;社区;居委会;城市共同体;和谐社会
【目录】
一、绪论
二、城市居民自治的概念
三、城市居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四、城市居民自治的建议与对策
五、总结与展望
一、绪论
社区居民自治是城市居民群众依法直接管理社会基层公共事务的一种民主形式,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在城市的广泛实践。
社区居民自治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而兴起的。社区居民自治作为城市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其前身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制与街居制相结合的城市基层治理体制下的居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之所以兴起在20世纪90年代,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它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逻辑结果,是国家民主化进程及城市基层治理方式转变的必然产物。社区居民自治属于基层群众自治,自治的主体是居民。居民以各种组织为依托进行自治活动,行使自治权。实行社区居民自治,就是要改变原来单一的居委会纰织体制,进行组织形式与体系的创新,通过建立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协调议事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等机构,形成新型的社区自治组织的主体系统。同时还要处理社区自治组织与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和社区中介组织等组织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的社区自治组织的生态系统。社区居民自治作为广大城市居民参与基层社会事务管理的一种直接民主形式,其活动内容主要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等等。城市社区建设是在全能政府“失效”和市场“失灵”及培育市场与培育社区双重改革的制度背景下发生的社会整合过程。在社区建设中,存在行政和自治两种导向,从普遍价值和长远目标来看,在社区建设中应该强化社区居民自治的导向。这在于社区居民自治是低成本的管理体制创新,是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和加强基层民主。由于特定的国情和制度背景,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是一种“规划性变迁”,居民自治属于政府主导型自治。而自治的成长,又要求政府下放权力,转变职能,改变领导方式,在自治基础上重新塑造政府,实现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构。应以合作主义理念处理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协同治理城市社会的关系问题。
1.1城市居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民主选举方面,选举的形式的由最初的由候选人提名发展到候选人的自荐报名,由等额选举发展到差额选举,由间接选举发展到直接选举,同时打破了地域和身份的限制,民主化进程程度不断提高。
民主决策方面,城市社区居民是民主决策的主体,通过社区居民会议、协商议事会、听证会等有效形式和渠道,对城市社区内的公共事务进行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方面,社区居委会依法办事,按照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相关规范进行工作,努力增强居民当家作主意识,实现“社区的事大家管”。
民主监督方面,实行居民委员会事务公开,凡是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全体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都及时向社区居民公开,并通过召开居民评议会,听取居民意见,接受居民监督[1]。
1.2城市居民自治的发展过程
城市居民自治,主要以城市社区自治管理为主体,对于社区的概念,现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最早定义社区这个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他在《共同体与社会》一文中提出的,社区是指具有同一价值观的相同的人口组成的,具有关系紧密的、带有浓厚人情味的社会团体和组织。之后,很多社区研究学派都对社区这个概念进行了定义,在这里运用学术界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对社区进行定义,即居住在一定区域内并且拥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目标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在一起的社会共同体。我们所说的社区自治,是指不需要社区外部力量的干预,社区内部各个利益相关人员通过民主协商来协调和处理社区内部的公共事务,并使社区进入自我管理,形成有秩序的过程。”
城市社区自治是城市社区成员依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对本社区内部事务进行自我管理的制度,它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创新,也是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直接参与本社区内部事务管理、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194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在全国各个城市建立居民委员会,对城市居民实施自治管理。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第一次写入我国宪法。198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城市居民委员会发展提供了相关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2]。1999年,在全国26个城区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和实验工作,以及创建城市社区示范活动,城市社区建设由点到面、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全面铺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3
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1)和谐城市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首先,和谐城市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社区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和重要活动场所,为社会人找到了相应的承接载体。社会人的许多需求,或者通过社区的社会服务和自我管理得以满足,或者通过社区组织向政府反映得以满足。所以说,和谐城市社区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
其次,和谐城市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政府各个部门只有依托社区这个基础平台,才能把自身的管理触角伸向基层,才能使社会矛盾在基层得到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可以说,要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健康运行和秩序良好的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建设是一条有效途径。
第三,和谐城市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加强和谐城市社区建设,就能够充分尊重群众在法律范围内的表达自由,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合理解决利益诉求,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2)发展社区居民自治是建设和谐城市社区的必然选择
作为城市社区居民,建设和谐城市社区与我们密切相关,我们是社区的主人翁,发展社区居民自治,构建和谐城市社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社区实行居民自治既能够提高居民自我管理水平,又可以培养居民关爱社区的情怀,使邻里间和睦友善,亲密合作,从而最终促成和谐共处的社区环境。所有说发展社区居民自治是建设和谐城市社区的必然选择。
(3)社区居民自治要求居委会发挥其自治功能
从法律理论上讲,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实现基层群众自主管理的自治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不属于政府组织和机构的一部分,它是城市居民在自己居住上的区域内组织起来直接管理自己居住社区内的事务。
根据我国目前的社区管理制度,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城市社区里面的比较权威性的自治组织,是政府认同的在社区内最高的自治组织机构,负责协调和管理社区里的相关的公共事务。与此同时,和其他社会组织和团体相比较,居委会有着自身的发展优势,例如政府有专门的法律进行权力保障,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源,信息来源比较对称,基本同社区内的居民对称,良好的群众基础等等。因此,城市社区居名委员会在发展城市居民自治的过程中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城市居民委员会想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行政化模式,重新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将自己真正的作用发挥出来。要发挥居民委员会的真实作用,城市居民委员会必须要由本社区的居民选举出来,同时选举出来的委员代表必须能够代表大多数居民,同时有意愿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真正地成为政府和城市社区居民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最终是居民委员会成为居民自治的有效载体,从而有效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二、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城市“居民自治”,是社区基层管理的一种模式。城市居民自治主要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什么叫做“自治”;第二,谁进行自治;前一个问题可以归结为“自治权”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归结为谁是“自治主体”的问题。对居民自治问题的理解和研究主要就是围绕着“自治权”和谁是“自治主体”这两个问题展开的[3]。
乍一看,上面的问题十分简单。所谓的“自治”,就是“民族、集体、地区、基层组织等除了受所隶辖的国家、政府或上级单位的领导或指导外,对自己所辖区域内的事务行使一定权力”的意思。
所谓自主权和自决权,就是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在这些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范围内以及国家有关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本居住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享有自治权。居民通过居民委员会,对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
因此,“居民自治”中的“自治”,是指居民可以“在政府的领导下,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参与本社区内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如果一个区域内的居民们享有“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自主管理和自我决策的权力时,我们可以说这个社区内的居民实现了“自治”[4]。
然而,“居民自治”一词本身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居民自治”的主体就是居住在这个城市中的居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委会干部必须“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5]。
然而,实际生活中城市居民自治的概念却并没有这么简单,不管是“自治权”还是谁是“自治主体”的问题都远比学术上定义的要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中不断探索和发现。
三、城市居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3.1
城市居民自治存在的问题
(1)城市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
城市社区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表现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实行自治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本是政府工作的监督者和居民事务的协调者,但目前却成为政府工作的承受层、操作层,承担起了政府的部分职能。导致居民委员会的内部相关事务,都要被政府领导和管控,这些都有悖于《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行成了“领导与被领导关系,陷入了传统的行政化模式,严重影响到城市社区的自治”[7]。
“由于城市社区自治在我国的兴起“不是政治选择的结果,而是经济发展对政治要求的结果”,所以政府管理适当退出是实现城市社区自治健康发展的关键。1986年,民政部提出.区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城市社区自治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期。但是,我国缺乏居民自发组织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传统意识,也没有形成西方发达国家作为政府对立面存在的强大的公民社会。因此,居委会承担了很多本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工作范围内的行政工作,政府下发的行政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8]。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模式大大削弱了社区的自我管理,居委会没有精力去组织和协调所在辖区的各个团体和单位参加社区的建设,导致社区自治管理很难实现质的飞跃。
(2)城市社区自治法律缺位
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1989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已显示出不能适应城市社区建设的新要求。面对社区出现的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原有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的社区需求。
《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都对居委会的性质作了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这两部法律的出台和规定,对推动城市居民的自治活动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内容太过原则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许多规定和实际工作和生活已不相适应。
(3)城市社区居民的共同体观念淡漠,参与积极性不高
社区参与状况是社区自治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目前,社区居民参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还比较淡薄,社区自治参与率不高,就参与人数和参与人员结构而言,在许多社区,经常参与社区自治活动的主要是少数老年人,尤其是一部分老年妇女。另外,还存在居民参与形式简单化、参与率低、参与机制不完善、居民参与与参与效果存在差距等问题[9]。
“我国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与社区归属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育,社区自治意识欠缺,是导致社区自治不足而社会控制有余的社会思想因素”[10]。另外,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思想的影响,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愿参与意识还不强,居民参与仍以被动参与为主,即社区居民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动员、劝诱、说服下参与社区管理机构已形成决定的事项,这种参与既不能对社区事务开展的具体项目进行决策,也不能对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进行监督。
(4)社区自治的经济基础薄弱,市场对社区自治的侵蚀
从我国的社区建设实践来看,在城市社区主要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业主委员会、社区物业公司三者一起对所在的社区进行自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区自治模式。社区物业公司的管理权力大大超过社区居委会的管理权利,这种情况的出现,对社区自治管理有很大的侵蚀作用,严重影响社区自治管理的实现。
当前大部分城市的社区建设,还没有进入当地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同时也没有投入专项资金进行社区建设。由于政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投资,使得社区的发展较为缓慢。
(5)与社区自治相适应的公民素质整体偏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发展迅速,并且有很多是因为近几年的农村拆迁而形成的新的社区,这样就使得社区的居民素质参差不齐,由于社区居民素质不高而引发的阻碍城市社区自治的事件时有发生,社区居民不能正确理解社区居民委员会同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的关系,不能很好的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社区共同体观念淡漠,参与积极性不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地下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健康发展。
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偏低,成为了我国城市社区自治发展的桎梏,政策法规难以宣传,社区活动消极参与,以及传统文化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一些小农思想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与城市社区自治中城市居民所具备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是背道而驰[11]。
3.2
原因分析
(1)居民自治不到位,基层民主建设滞后。
第一,推行民主选举不力,影响居委会权威,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缺乏群众基础。第二,社区参与意识和归属感淡薄,社区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偏向于成为政府的延伸“行政“组织,自治功能不强。第三,社区居委会现行的“议行不分“体制,制约了基层管理。四是社区居委会负担不断加重,基层压力增大。
(2)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年人)的自治意识较差。
社区居民自治意识没有建立,对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宣传力度不够。他们的活动基本都是在社区之外,很少参加社区内的活动。
(3)参与形式单一,渠道不通畅。
目前社区参与也还多局限于传统上的执行性参与,即在决策之后被动去执行,也就是社区居民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动员、劝诱、说服下参与社区管理机构业已形成决定的事项,比如开会听取居委会或街道有关本社区工作的通报、部署等。从而形成典型的权力精英主导模式,居民个人缺乏明显的主动权。它的直接后果是社区成员参与率低、参与的层次较低。
四、城市居民自治的建议与对策
4.1
城市居民自治的建议
(1)加强社区领导队伍的建设,完善基层民主建设
逐步扩大民主选举范围,使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获得居民的认同,同时要加强领导。社区居委会成员应参照地方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办法,进行直接选举。居委会成员要兼顾各方,多数应为本居住地居民。现时社区的自治功能不成熟,因此在坚持民主的同时,要加强党和政府对居民自治工作的领导。一方面要引导、支持、完善民主自治,另一方面,对社区管理不能一下子完全放开,防止出现管理“挂空档“失控现象发生,要努力确保社会稳定。
(2)培育社区意识是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的根本
社区毕竟不同于家庭、单位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缺乏血缘和感情纽带已经直接的利益相关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自治事务总来是一个问题。主要还要靠文化认同,在价值观、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上找到相通点,共同管理。这就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居民对对社区的认知和认同。通过社区环境、卫生医疗、治安、文化教育等事项的决策上,充分与社区居民协商、沟通、征求意见,发挥居民积极主动性,培养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将单位的服务功能想社区转移,降低职工对单位的依存度,强化居民与社区的利益关系。通过以上措施,是居民感到社区与他们的利用息息相关,参与能够有效维护其利益时,自然就会萌生参与到社区自治的动机和期望。
(3)完善居民参与的组织形式,发展非营利组织
在城市社区建设中,政府、街道、居委会等组织体系的作用是有极大局限性,他很难满足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组织化要求。要完善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组织形式,必然要求非营利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大力培育非营利组织不但能真正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拓展社区居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为居民参与社区生活提供了一条畅通渠道。居民参与度是城市社区建设的根本所在,而居民参与社区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参加社区民间组织,如各类志愿者协会、业主委员会、治安巡逻队、老年书画协会等等[12],这些组织在居民自治、社区互助、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联系政府与百姓的桥梁和纽带,表达民众的利益和愿望,居民可以通过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与政府的交流、对话与决策,参与和诉求,为社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可以极大丰富社区组织数量,给居民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它以社区居民的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以不断创新的服务项目为追求,以居民满意度为监督和衡量标准,不断创新社区服务项目,强烈地吸引居民参与社区的活动,从而激发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动力。
4.2
城市居民自治的对策
(1)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要真正解决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倾向问题,必须合理界定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的边界,政府要适度介入。社区自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支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社区自治管理的良好发展。社区自治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政府介入须主要定位于对居委会的自治运行进行服务、协调、保障和监督上。但是目前在我国,政府普遍地过多介入社区自治事务的管理,严重地影响到社区自治和自主发展。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应坚持三项原则,即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导向原则、“以人为本、社区自治”的目标原则和“权随责走、费随时转”的操作原则;理顺三对关系,即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的关系,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关系,政府部门与社区中介组织的关系;实行“政社”分离,明确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各自的职责定位,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
(2)社区自治法律的完善
①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89年颁布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面对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已有的法律条文,已不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势的要求,这些法律条文的操作性已经落后。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社区自治需求,需要政府组织力量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
②加强社区自治立法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原有法律的滞后性已明显表现出来,导致出现具体法律问题时缺少法律依据。尤其在当前,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关系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处理这些关系,我们应尽早出台《社区组织法》,该法应多规定社区自治中的主要内容,对于体问题要做较少规定,然后各地再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社区自治在法律保障监督下运行,才能真正使社区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倡导和发展居民社区参与
①营造自治环境,培育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首先,加强对社区自治工作的目标、宗旨、意义和任务的宣传,使居民群众对社区自治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激发和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其次,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设,强调以“地方”、“社区”为中心,以个人日常生活为起点,关心和参与所在社区的公共事务,居民在参与不能社区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培养出共同情感。
②参与机制的规范化
居委会是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最重要的制度化载体。要改变目前居民委员会过度行政化的现状,我们必须通过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方式来实现社区成员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居民参与本社区管理事务的程度和深度。
(4)建立社区居委会独立的财务制度,多渠道筹集社区建设资金
社区自治经费应实行国家和社会共同分担。“一方面,国家为社区自治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由居民委员会自己承担”。城市社区居委会财务独立是社区实行自治管理的首要条件,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活动、社区服务,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物质保障。因此,当前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委会独立的财务制度,对提升城市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有着重要作用。
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对资源的认识上转变封闭保守的观念,树立社区资源共享的新理念,不断拓展社区资源利用的渠道和领域,对多种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变习惯于无偿调用为注重共享共赢。“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服务社区,发挥资源最大效益,各街道和社区要积极主动地为驻区单位排忧解难、提供服务,找准双方利益共同点,努力达到社区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5)提高社区居民素质,营造社区政治文化
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是社区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为提高社区居民素质,营造社区政治文化应从社区实际和居民的需求出发,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倡导文明新风、提倡科学精神、融洽人际关系为主题,塑造社区共同价值观,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形成互敬互爱、文明向上的和谐社区氛围为目标。
①提高居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修养,培养居民的自治意识、自治能力和自治习惯,逐步完成现代公民对社区事务的理性参与过程。社区建设正是从社区居民身边最直接的公共领域中培养公民表达、讨论、协商、互动、合作的民主习惯。
②大力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社区居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解决利益矛盾,使社区利益关系走上法制化道路。要在社区内部建立健全社区服务志愿者制度,为广大居民自觉主动参与社区发展和管理提供积极的政策动力。
五、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通过查阅资料和阅读相关文献,我了解到了城市居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后面重点讲述城市居民自治的概念以及居民在城市居民自治中的作用。再次,重点阐述城市居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之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
最后,针对城市居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城市居民自治水平的提高。
5.2
展望
通过本文章的写作,使我对城市居民自治有了一定的了解,发现城市居民自治的实施,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对社会的稳定有着重大作用。
写作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不足:(1)文献资料查阅的不够。(2)思路清晰度不够。
下一步,阅读更多关于城市居民自治的资料,加深对城市居民自治的认识。有条件的话,深入社区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提出更多切合实际的方法和对策。
参考文献
[1]徐勇,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2]张昭,街道委员会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2006(6)
[3]邓泉国,,中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4]曾望军等,论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J],理论与改革,2006(1)
[5]侯玉兰,冯晓英主编,城市社区发展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
[6]王邦佐,等.居委会与社区治理———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7]胡慧.转型时期城市社区自治:理念、问题及建议[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565-569.[8]张国祥.社区自治与社会控制[J].社会主义研究,2007(6):96-98.[9]朱孟才,宋志发,石瑛.试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自治”问题.长白学刊.2003(2).
[10]王金华著.当代中国基层政权组织建设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11]程玉申.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12]张玉枝.转型中的社区发展——政府与社会分析视角[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