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析

时间:2019-05-13 10:5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阳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阳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析》。

第一篇:信阳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析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析 摘要: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有其深刻的内涵,具有

历史见证价值、经济发展价值、精神教育价值。研究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探隶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实现路

径。有助子增强陕西文化的影响力袋聚力和感召力,提高陕西的文化软实力。关键词: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实现;开.发利用 前言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与湖北接壤,西与安徽省交邻,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从古至今,是江淮之间的战略要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信阳市土地革命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所在地,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在革命战争年代,信阳共有30多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河南省一共有9个苏区县,其中信阳有7个:新县,商城县,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固始县,潢川县。

一.信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历史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发展进程中信阳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阳是鄂豫皖苏区,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和大别山解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这里就开始有了党的活动,信阳铁路工人投入了京汉铁路大罢工。1925年春,中共豫南地委在这里成立。从此豫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是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诞生地之一,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豫南党组织在发动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较早地爆发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1927年秋至1928年春,就组织豫南工农革命军开辟了信阳的四望山红色区域;1928年夏,在鄂豫边区开创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继之又于1929年夏成功地发动了商城起义,创建了河南第一支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三十二师,开创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为鄂豫皖苏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壮大,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苏维埃政府,鄂豫皖省委先后在新县成立。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的红二十八军和豫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抗战前线。中共豫南党组织努力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后,建立了豫鄂边区首块抗日根据地。李先念,陈少敏都先后从这里出发,联络鄂东,鄂中的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并在此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四望山会议,全面统一了豫鄂边区党的组织和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大力开展根据地建设,为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为新四军五师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豫南党组织领导全区军民为争取和平,反对内战,配合中原军区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胜利完成了中原解放区的战略坚持任务,牵制了国民党数十万兵力,起到了策应全国解放区战场的巨大战略作用。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挥师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解开了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开始了重建大别山解放区的艰苦斗争。到1948年3月,先后建立了鄂豫,皖西,桐柏,江汉等根据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信阳党政军组织迅速恢复重建,并广泛地发动群众参战,支援前线,配合实施战略反攻,使解放区逐步巩固发展。

英雄的信阳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28年,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树了伟大功勋,付出了巨大牺牲!有100多万人参军参战,30多万英勇牺牲,以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荣誉。1955年授衔的时候,信阳籍授少将以上军衔的68名,占河南省106名将军的64%;1988年全国授衔上将17名,信阳籍的就占3名;1998年,中央军委正式确定的33位军事家中有9位在这里战斗过。

二.信阳红色文化的特点

(一)红色故事的传承经久不衰 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所在地,是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这里举办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届体育运动会,起飞了中国第一架飞机“列宁号”。

(二)红色旧址和红色纪念地众多

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赤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许世友将军故里,王大湾会议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郑维山将军故里,邓颖超祖居等遍布信阳的山山水水。众多的旧址和纪念地,为信阳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

(三)红色文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这里是《八月桂花飘满地》《红军来了晴了天》《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红军打商城》等经典红色歌曲的诞生地。创编了歌曲《爱上将军县》、大鼓书《上将许世友》、《挺进中原》等反映了信阳革命战斗史的影视作品!’

(四)众多红色人物是红色文化的精髓

这里走出了许世友,李得生,郑维山,洪学智,万海峰,邓颖超等一大批共和国的将军,党和国家领导人。这里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五)红色教育蓬勃发展,深入人心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信阳市每年定期开展“走红军路,寻红军情,唱红军歌”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多处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其中的鄂豫皖首府博物馆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40多家单位挂牌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三、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价值是事物的一种有用属性”,“是事物进入人的世界产生的社会属性”。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价值形态而存在。它对陕西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及陕西民众的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印证价值.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由刚诞生时的十几个党员, 历经艰难险阻,逐步成长壮大。从长期居于非法地位到成为合法的执政党,从多次遭到围剿、抗击外侮到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党的这一段历史, 充分体现在红色文化之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既由党的发展史所证明, 也是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深刻道理。〔1〕 2.红色文化昭示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 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 一代代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到洋务运动,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无不证明了封建主义不能保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道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中华民族才找到了出路。红色文化不仅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也进一步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3.红色文化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时指出: “一个有纪律的, 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 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 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2〕这三件武器当然属于红色文化的范畴, 此外, 中国革命的成功还需要一种精神。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既是对民族优秀 文化传统的传承、升华, 更是凝聚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夺取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政治价值

“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根源于其文化特质和社会环境。“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民族精神它承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阶级革命、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征程。正是有着这种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面对新的历史时期, 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执政党, 尤其需要凝聚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 唤起民众建设国家的精神动力。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红色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形态, 必然成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构筑起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执政的文化氛围。在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具体而言,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 可以增进人们的爱国情怀, 可以培育人们的坚强信念可以铸就人们的创新精神, 可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当前,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

(二)文化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 其富含独特文化价值。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 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等, 这些已形成具有世界意义的“红色文化”遗产。“红色文化”不仅体现在遗址、资料和物品等实物上, 更重要的是实物所承载和传导的革命事迹、民族精神和英雄人物。因此,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讴歌革命英雄、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特有的文化价值, 可以为中国人民、海外同胞及国际友人提供一个表达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伟人怀念与景仰之情的良好途径。江西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 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在革命战争中, 赣州参加红军的人数达万余人, 牺牲烈士人数占江西烈士总数的。赣州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江西赣州红军留下的旧居旧址大多保存完好蕴涵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赣州深挖苏区精神的“红色文化”内涵, 通过其承载革命历史的“红色书籍”、熏陶代代新人的红色歌舞”、激活一方经济的“红色工艺”等活动彰显了“红色文化”的文化价值。近年来, 中央共多个部委到瑞金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股寻根问祖的热潮正在兴起厂如今, 这里已成为人们了解中国现代历史的重要窗口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文化基地。

(三)经济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并不是指其自身内生的价值形态, 而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衍生的价值形态。起初, “红色文化”资源只是用于革命传统和思想品德教育, 供人们参观和学习。到了上世纪年代后期,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相当满足, 因此,人们的消费形态必然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稀缺的精神文化产品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为全国人们所熟知, 也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一些革命老区凭借已有的知名度,转变观念由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向市场经营模式转变, 逐渐将“红色文化”资源推向市场, 从而产生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新型文化产业经济模式。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新型文化产业经济, 就必须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搭建展现“红色文化”内涵的平台。例

如, 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以来, 江西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科学合理、多层次多角度的包装将凝聚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载体, 通过适合游客心理、游客需求和旅游审美的形态表达出来。壮烈的战争故事和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到这里, 瞻仰遗迹, 缅怀历史。最近, 国家旅游局启动了建设10个“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工程。“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 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有助于加快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据有关部门统计年, 参加红色旅游的人员约一亿人次给革命老区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约亿元。红色旅游的发展说明“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够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文化资源, 还可以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承担旅游文化资源的角色不仅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能够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五)教育价值

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所得反过来又指导和规范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红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 更因其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所以“红色文化”应当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主流文化。“红色文化”是革命前辈在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留下的大量丰富的精神财富和许多珍贵的革命活动遗址、遗迹, 代表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因而其本身具有革命历史教育的价值。“红色文化”资源是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鲜活教材是新时期进行德育的独特载体。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德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进行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在新形势下, 革命老区已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圣地二。“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智力开发、美感教育和人格培养功能已逐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江西省博物馆展出的《永远的丰碑—江西革命英烈事迹展》, 以丰富的革命文物、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精心创作的雕塑等形式, 集中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之前江西籍或在江西战斗牺牲的位革命英烈的生平和感人事迹。展览期间, 各地党员干部踊跃前往观展大大增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笔者所在城市高校充分发挥地处赣南革命老区的优势, 与驻地有关部门积极合作, 借助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开展德育工作开展了“重走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和“发扬革命传统, 弘扬苏区精神”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使广大青年学生受到了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 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四.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实现途径

(一)政治价值

第一,红色文化是中共执政宝贵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基础。执政文化资源是执政资源的精神载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它是贯穿于执政系统和执政过程中的观念、原则、态度、情感、评价等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是关于执政思想、制度和心理的凝聚,它包括了主流意识形态、民族精神、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大众心理等丰富内涵,核心是主流意识形态。执政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鲜明的阶级性。执政文化资源总是一定阶级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而服务的。一个国家中的政治文化虽复杂多样,但占主导地位的总是统治阶级的执政文化,因而表现出了鲜明的阶级属性。二是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一个民族在共同的地域、长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共同的语言,形成了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并成为维系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和文化纽带。执政文化资源是在特定的国家和民族范围内,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从而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性。同时由于现代政治生活中政治主体的多样性,又决定了执政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三是历史继承性与可开发性的统一。执政文化资源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继承性。这种历史继承性决定了它如同自然界的各种自然资源一样,可以不断地被开发和利用,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势的发展及执政党的政治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得到开发和扩充。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和政党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和政党政治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资源在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维护执政权威,巩固执政地位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所蕴涵的重要思想是其精神取向、时代内涵、以及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执政理念、价值取向,集中反映了中国共 产党主导的意识形态、民族价值观、思想素养,为构筑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借鉴。

第二,红色文化资源对中共执政的意识形态作用主要体

现为培养政治认同感,维系政治稳定。任何一个政党要想获得政权,维护其政治的稳定,都必须具有充分的执政合法性资源,而这种合法性资源通俗地讲就是民众对该政权的一种政治心理和政治情感的认同与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每一个执政者都必须借助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来培养社会公众对其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心理认同,以达到维护其政治稳定的目的。红色文化经过火热年代的练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价值认同,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延续和扩充的最重要载体。

第三,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为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上的借鉴。执政党执政理论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文化资源。纵观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执政党,如果不能紧跟形势的变化,坚持其指导思想和执政理论的发展,就有丧失执政资格的危险。然而理论的突破创新离不开一定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执政方略的形成,都离不开对古今中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不断吸收和借鉴。离开了已有的思想文化前提,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红色文化的精华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灵活应用、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理论成熟到政治成熟的体现。

第四,红色文化资源为实现政治稳定和促进政治发展提 供载体支撑。执政队伍和民族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一个政党执政水平的高低。素质是能力的基础,执政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直接决定了执政党的整体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执政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提高执政本领;不断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执政党的先进性认识,增强对执政党的方针、政策、路线贯彻执行的自觉性,提高参政、议政、监政的能力,既大大降低了执政成本,又为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智力保证。红色文化的精神指向和物质象征是当代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思想道德塑造、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教材和典范。红色文化所包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敢闯新路的精神、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等思想都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

[ 2 ](P27)弘扬红色文化对不断强化执政意识、增强执

第二篇: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临沂的红色文化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以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转战路线为主线的革命历史遗迹。包括党政军机关旧址、战场遗址、伟人足迹和红色纪念建筑。主要有:

1、以夏蔚镇王庄为中心的沂水红色文化区域。这里地处沂蒙山腹地,徐向前、罗荣桓、陈毅三位老帅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是三四十年代山东军民抗战的指挥中心和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在革命斗争史上被称为“王庄时代”。有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野战医院旧址,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遗址,山东分局、分局党校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印刷厂旧址,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山东第一个党支部——沂水支部诞生地,王庄烈士陵园等。

2、以马牧池乡为中心的沂南红色文化区域。这里有八路军第一纵队、山东纵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战工会、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抗大一分校旧址,青驼镇山东战工会纪念馆,徐向前旧居,鲁中革命烈士陵园等。

3、以大店镇为中心的莒南红色文化区域。这里有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山东省政府旧址,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军区驻地,刘少奇、罗荣桓等办公地,山东新华书店诞生地,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诞生地,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甲子山战斗遗址,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等。

4、以河东区九曲镇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为主体的临沂市内红色文化区域。1945年10月28日,新四军军部在军长陈毅的率领下北移山东,设在临沂市九曲镇前河湾,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所在地(之后新四军与山东八路军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现遗存有陈毅住所、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共15间。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949年4月,占地15万平方米,有大型纪念建筑物18处,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型烈士陵园之一。

5、蒙山红色旅游区。位于沂蒙山腹地,是我党较早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包括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等,陈毅、徐向前、罗荣桓、粟裕、肖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蒙山旅游区山水风光秀丽,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6、孟良崮战役遗址。位于蒙阴县和沂南县境内,包括孟良崮战役纪念 1 碑、纪念馆、战场遗址和孟良崮革命烈士陵园。

7、以大青山战斗遗址为主体的费县红色旅游区。包括大青山战斗遗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馆和革命烈士陵园等。

(二)以沂蒙精神为主线的红色文化遗产。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纪念地(馆、园)以及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影视等文艺作品及其题材等诸多方面。英雄人物纪念地有:以明德英、祖秀莲、李桂芳为代表的“沂蒙红嫂”纪念地,以王换于为代表的“沂蒙母亲”纪念地,以“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英雄七姐妹”为代表的拥军支前、爱党爱军典型的纪念地;红色经典歌曲的诞生地有:费县白石屋村《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南东高庄《跟着共产党走》歌曲诞生地;此外,还有《南征北战》、《红日》、《红嫂》、《英雄孟良崮》、《车轮滚滚》、《沂蒙山的故事》等一批红色经典文学、影视作品的取材地、拍摄地。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一批红色典型。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沂蒙精神,艰苦奋斗,创造了新的奇迹,先后有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单位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扬,其中以1957年10月7日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批示最为著名。

二、临沂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成绩及做法

近年来,借助国家和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时机,确立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沂蒙红色之旅亮点、形成沂蒙红色旅游热点,红绿结合、整体推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部委联合发文,将临沂、孟良崮战役遗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分别纳入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7年5月,临沂又被列为全国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山东省把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作为全省红色旅游发展的核心,把八路军115师在山东的转战路线作为山东红色旅游的一条主线,沂蒙红色文化旅游线被列入7条精品线路之一。2009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国内游客1086万人次,同比增长24.62%,接待入境游客3.7万人次,同比增长49.1 %,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65.83亿元,同比增长32.9%。主要做法:

(一)高起点编制规划。近几年,先后编制完成了《沂蒙山区红色旅游项目建议书》、《沂蒙山红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红色专项系列规划,确立了临沂红色旅游“一 2 个中心、八个组团”的发展格局。目前正集中力量对沂蒙红色旅游园区进行整合提升,以充分发挥沂蒙山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潜力,带动餐饮业、宾馆业、交通业、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红色旅游产业要素的发展。同时,该市还策划编制了沂蒙红色风情游、齐鲁红色文化经典游、鲁南苏北红色之旅等多条以红色旅游为主轴的复合型旅游线路和专项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下一步将结合全市红色旅游规划,充分发挥市区对全市红色旅游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打造临沂“137”(一心三线七区)红色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以临沂市区为中心,以战争线、支前线、政权线三条线为轴,组织开发产品,联合区内、区外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华东小延安旅游区、红色首府旅游区、滨海传奇旅游区、英雄孟良崮旅游区、战地歌声旅游区、英雄新四军旅游区、红嫂家乡旅游区等七大经典旅游区,争取所有景区达到国家A级旅游区和国家、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准,使更多的景区进入国家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

(二)高标准建设重点旅游项目。根据2007年《临沂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将开发红色旅游项目24个,规划总投资8.91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一是整合包装“大孟良崮”。以孟良崮特有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传说和自然生态为基础,实行跨县统一开发模式,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地观光、特色文化参与、生态旅游度假三大特色品牌,推出并优化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地观光和山林生态休闲旅游产品。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7000万元对孟良崮纪念馆以及陈列布展进行了改造建设。二是打造沂蒙红色乡村旅游项目。以“沂蒙”和“红嫂”为品牌,将建成融影视拍摄、红色旅游、休闲观光、文学创作、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拍摄旅游项目,总投资1.1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360万元。三是建设华东革命历史主题公园。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以3A级景区标准进行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由纪念地向旅游地提升。目前,已投入700余万元新建了沂蒙精神展馆。四是修复山东省政府诞生地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纪念地。以红色文化和庄氏文化为核心,重点发展红色文化观光、特色民俗休闲、庄氏文化体验和生态古镇度假四大系列产品。2005年以来,由省、市、县、镇四级政府共同出资1.24亿元对旧址进行了全面修复。

(三)大手笔进行宣传推介。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手段,采取联合营销、人文营销、产品组合营销等方式,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展示沂蒙红色风情。一是通过建设沂蒙红色文化雕塑园,举办中国临沂“蒙山沂水”红色旅游推介展示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孟良崮战役胜利和山东省政府诞生 3 60周年、沂蒙精神晋京展、中国(临沂)红色旅游发展论坛、全国红色旅游导游讲解骨干(师资)人员培训班、全国红色旅游市场拓展及融合发展研讨会等,不断提升沂蒙红色之旅的影响力。二是走出去推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旅游资源推介会、洽谈会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促销,叫响沂蒙红色旅游品牌。为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拓力度,激活地接旅游市场,该市今年又出台了《旅游奖励办法》,并组织赴省内、京津冀、苏豫皖、长三角四大目标客源地的42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宣传推介,在北京、济南等城市召开了《蒙山沂水》大型水上风情歌舞专场旅游推介会,进一步扩大了临沂红色旅游的影响力。三是通过请进来宣传,组织各级各类媒体来临沂考察、采风、踏线,扩大临沂红色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四是创新沂蒙红色文化。该市加快实施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相继推出了《沂蒙颂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室内版歌舞《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红色风情歌舞《蒙山沂水》,形成了“白天看景点,晚上看表演”的良好格局;联合策划摄制了《沂蒙》、《沂蒙六姐妹》、《一个农民的1978-2008》、《娘》等影片、电视剧,使沂蒙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和创新。

(四)打造区域旅游联盟。积极发展与省内其他城市的联合,组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强势红色旅游产品,由临沂市发起,泰安、济宁、枣庄、日照等市参与组成五市旅游联盟,实现了区域合作、线路对接、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形成了山东无障碍旅游“新三角”;积极发展与全国其他红色旅游区的联合,陆续完成了江苏省连云港、徐州、淮阴等淮海协作区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的联合,建立了互访和联谊机制,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拓展了临沂红色旅游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本地旅游资源、本地与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和本地与远距离红色旅游资源之间的联合与呼应,巩固和发展“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高红色旅游的品味,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拉动农民致富效果明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助推器。蒙阴、沂水、平邑、莒南等县依托其较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农家乐”等,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家乐致富靠旅游,旅游旺,农家忙,农家才乐。孟良崮旅游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 4 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九间棚、沂蒙山根据地等红色旅游景区周边大大小小近百家农家乐、旅游购物点、采摘园都在红色旅游中收入颇丰,“红嫂”、“沂蒙六姐妹”、“拥军鞋”、“拥军煎饼”等一批特色红色旅游产品得到畅销,特别是蒙阴河头泉村、百泉峪村、百花峪村,沂南县竹泉村、费县大田庄村、平邑九间棚等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在黄金周期间游客如织,热闹非凡,利润比平时增加了三四成,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入有较大提高。依靠拥军鞋发展起来的沂水“布鞋城”有企业近300家,年产布鞋1.8亿双,实现产值7亿多元、利税6000余万。目前,临沂“红色”品牌的产品已达数百个,涉及上百个门类,带动起数十万人走上致富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沂蒙红色文化资源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对沂蒙文化资源开发通过确定经济活动自身所具备的竞争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所处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经济活动的资源、外部环境等有机结合,为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提供清晰而全面的思路。

(一)沂蒙红色文化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现辖3区9县,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人口和面积各占全省的九分之一,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临沂市位于亚欧大陆桥东端,距岚山、日照、连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00公里左右,距青岛港200公里,海运便捷;京沪、日东高速公路,兖石、胶新铁路分别在境内呈十字交叉,4条国道和18条省道纵横交错,覆盖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万公里,位居全省前列;临沂飞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开通了多条国内航线,立体交通大格局已经形成。交通大环境的大力改善,为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生态优势:临沂风光秀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自然景点较多。蒙山是山东第二高峰,绵延数百里,有“天然氧吧”和“养生长寿山”之称。纵贯南北的沂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在中心城区交汇,世界最长橡胶拦河坝及其它拦河闸坝,将使临沂城区出现34平方公里的水面,形成15平方公里的滨河绿化带,加上30万亩环城森林绿化带、100公里的滨河大道,将使临沂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水城。

3、政策优势:沂蒙是革命老区,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享有十分有利的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扶持,特别要抓住全国红色旅游工程启动的大好机遇,大力弘扬伟大的沂蒙精神,不断加快红色旅游开发步伐,积极主动争取财政和政策支持。

4、资源优势: 临沂市不但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而且拥有一批 5 高品位的自然风光(如蒙山、莒南县的天佛山、沂水的地下画廊和地下大峡谷、费县的石林等)及历史文化(如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的故里)资源,更拥有滨河百里水城、江北商贸新都等现代文化资源,是各种文化资源富集并配置良好的地区,不但有利于搞好红色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也有条件建设山东省旅游经济大市。可以说,临沂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临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无比广阔。

5、红色优势:第一,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持续时间长,而且是全国著名的从未变色的红色根据地,红色遗址留存于全市。第二,沂蒙山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整个华东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领导机关多,发生的著名事件多,红色旅游资源密集度高。第三,沂蒙山区是人民群众支援革命战争的典型表现区域,是闻名全国的“沂蒙精神”的承载地。

(二)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劣势

1、精品与形象缺乏 红色旅游品牌的开发深度不够,影响不大;景点形式单调、呆板,景点辅助性资源开发不够;尚未开发出吸引力较大的红色旅游产品,缺乏旅游精品,游客数量较少。

2、设施与环境较差 现有基础设施与景区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设施不足,景区缺乏维护,陈列展示形式落后;景区绿化和景观化水平低,没有形成适合旅游的大环境。

3、空间与规模较小 除个别县的红色资源数量多而集中外,其他红色资源分散且规模较小。资源缺乏保护,周边环境差;各景点分属于不同县区,不同单位,缺乏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三)沂蒙红色文化发展机遇

1、政府大力提倡 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红色旅游和农村生态建设。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2008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还成立了全国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红色旅游年”,将全国红色旅游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之后其影响会一直持续。沂蒙红色资源可以与自然资源联动开发,为加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活动强力支撑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2007年是秋收起义爆发80周年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正在深入开展,很多红色旅游景点已经成为党员教育活动的课堂。这些都是红色旅游在今后几年保持持续吸引力的重要支撑,红色旅游是今后几年旅游行业的发展的重点产品。

3、投资全力拉动 为保障红色文化发展,中央计划安排一定计划资金,对红色旅游、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及修缮、产品规划与宣传等方面予以支持。此外,2005年3月11日,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开发性金融协议》,将运用开发性金融融资支持“红色旅游”、“乡村观光旅游”的区域整体开发。临沂已完全消除了旅游投资歧视,积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

4、概念倾力打造 沂蒙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在国内,沂蒙是最早建立的红色旅游区之一,2002年临沂就开始打“红色旅游”牌,叫响了红色旅游口号;最先举办“蒙山沂水”红色文化节目,开展特色宣传促销活动,展示沂蒙红色旅游美好形象。红色,正成为沂蒙旅游的主色调;红色旅游,正在被打造成临沂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点产品。

(四)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威胁

1、地处“灯下黑”片区 中办、国办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涉及安徽、江苏、山东三省的只有一处,即“以皖南、苏北、鲁西南为主的‘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沂蒙山区地处鲁中南而不是鲁西南,恰恰被摒于这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外。

2、存在“宣传难”误区 沂蒙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长期以来,临沂自身宣传往往侧重商贸经济,而对于其辉煌历史的宣传过于简单,至于临沂丰富的红色文化与美丽自然风光更是宣传不足。同时,临沂因革命老区、山区信息观念落后产生“宣传难”的障碍。其实,今天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在沂蒙这块红色沃土产生的“沂蒙精神”应该成为团结奋斗、投身改革、自力更生、发奋创业的动力。

3、红色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灵活。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主管部门缺乏发展动力和压力;在景区开发建设上,大多数以政府投入为主,投资主体单一,投资规模较小,与蓬勃发展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多元化投入相比,尚未形成良性市场运作机制,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资源整合的力度不够。我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相关县区也都开发建设了一些旅游景区点,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整合串联,各县区发展很不平衡,景区建设规模小,比较散乱,没有发挥应有的品牌效应。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结合上,产品组合类型还不够丰富,综合吸引力还不够强。

四、开发和利用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建议

(一)开发原则:项目开发应遵循五大原则:政府主导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红绿相映原则、红古相衬原则、动静相协原则、游憩相伴原则。

(二)建设目标:以打造 “中国红色旅游强市”为目标,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导,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为辅助,促成红色爱国教育、绿色田园观光、古色文化体验、蓝色湖库休闲的完美结合,建成全国一流、世界有名的集红色文化教育、自然风貌观光、湖库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

(三)功能定位:红色文化观光,沂蒙风情体验;

(四)主题形象:齐鲁之行,红色胜境

灵秀山水,亲情沂蒙

(五)建设重点:由于临沂红色旅游区区内交通总体状况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仅少量景区(点)可进入性不强,少量现存的革命遗址、遗迹破败堪忧,今后的建设重点应围绕“小交通”建设、遗址遗迹的保护和修缮、陈列展示的更新完善即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进行。重点建设工程主要有:

1、蒙山红色旅游区。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32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12.6平方公里,包括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三部分建设项目。该景区因山水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设施齐全,已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2、孟良崮战役遗址旅游区。现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在建设山下纪念馆区、山上战役遗址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等项目。

3、大青山红色旅游区。已建成大青山突围战役纪念碑(亭),《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亭),辛锐烈士牺牲地纪念碑(亭)等红色旅游景点。近期将建设大青山突围战纪念馆、纪念广场和标志物以及相应的游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

4、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旅游区。位于临沂市内,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国前动工兴建,1950年主体建筑基本落成,现有纪念建筑物18座,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5、新四军军部遗址旅游区。位于临沂市河东区,现幸存有陈毅住所、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15间。200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开辟为红色旅游点。

6、八路军115师司令部遗址暨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旅游区。位于莒南县大店镇,占地32000平方米,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修复改造。主要内容 8 包括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的115师司令部大院和山东省政府大院,以及罗荣桓纪念馆、黎玉纪念馆、沂蒙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民俗参与街”等。

7、中共山东分局、《大众日报》创刊地旅游区。位于沂水县夏蔚镇,正在重点开发夏蔚景片、王庄景片、云头峪景片和双山景片,现已部分完工,展示内容尚待充实。规划在夏蔚镇驻地建设以游客集散和旅游接待为主要功能的中心服务区,正在进行建设。

(六)工作措施:

1、继续推动红色旅游深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做好调研工作,积极争取我市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系列景点列入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进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2、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发挥沂蒙红色旅游的整体优势。主要是做好《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搞好区域联合。在省内要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泰安、济宁、枣庄、日照的联合;在省外要积极发展与连云港、徐州、淮阴等地的联合,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省市的红色旅游线路。要努力实现由红色旅游观光型产品向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流的红色体验产品的转变,形成精品线路,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古色拓展市场,使红色旅游和其它旅游产品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3、加快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沂蒙红色旅游精品。重点做好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发改委将其项目列入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打造沂蒙红色乡村旅游项目。

4、加大宣传造势,营造红色旅游氛围。一是在临沂旅游政务网开设沂蒙红色旅游专栏,建设网上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平台。二是结合重大宣传促销活动,对红色旅游实行捆绑式营销。三是结合重要纪念日、黄金周及其他重要节假日,组织好红色旅游系列主题活动。要以宣传展示这里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师部、中共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为主线,突出沂蒙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地位,宣传体现伟大沂蒙精神的各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与这条主线相联系的旧址修复工作要尽快抓好,史迹陈列及展示工作要高标准搞好,帮助周边乡村致富奔小康的辐射工程要精心做好。

5、加快红色旅游商品研发工作。做好红色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近期我们将借助《沂蒙》、《沂蒙六姐妹》热播之际,重点做好《沂 9 蒙》、《沂蒙六姐妹》、《英雄孟良崮》等沂蒙影视和《沂蒙山小调》、《沂蒙颂》、《跟着共产党走》、《谁不说俺家乡好》、《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等革命歌曲的宣传工作,传播沂蒙精神,进一步扩大沂蒙红色旅游影响。

沂蒙红色旅游,已经展示出了蓬勃生机、旺盛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后,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有力领导下,我们沂蒙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深入开发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沂蒙的红色旅游业,一定会乘势发展,为全省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创造出国内一流的业绩,谱写出光辉灿烂的华章!

第三篇:西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背景

西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背景

(一)、红色文化

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狭义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其中,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资源表现为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

(二)、研究红色文化的意义

中国历史文化中红色寓意与社会历史实践的思想有机的整合;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地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它蛰伏于近代,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主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丰富与发展。

红色文化的文明传承价值功能表现在:一是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就是先进文化。二是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功能,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

红色文化倡导的是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传播其理念、彰显其精神有利于红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一是红色文化是开展青少年德育的有效载体;二是红色文化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三)、西南地区即广西、贵州、重庆、云南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1)、三省一市红色事迹

①广西省:百色起义纪念馆,成立于1961年,原名“右江革命文物馆”。192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李明瑞、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领导了威震南天的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权,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半壁的封建反动统治势力,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②贵州省:遵义会议遗址,初建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总司令部驻此。中共中央于15日至17日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并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随后,中央又对最高领导进行了更换,并成立了毛泽东等三人军事领导小组。从而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正确领导,为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奠定了基础。

③重庆市:渣滓洞集中营,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是程尔昌于1920年开办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白公馆监狱旧址,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年军统局将此改建为看守所关押政治犯。原一楼一底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

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抗战胜利后,白公馆被作为特别看守所。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迁回白公馆关押。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共产党员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都曾被囚于此。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仅20人脱险。

④云南省:扎西会议会址,原为江西会馆和湖广会馆址。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路过扎西,将总司令部设在扎西镇东北角的江西庙内,2月9日中央在该庙内戏楼上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水田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会议统称为“扎西会议”),这次会议以其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载入史册。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1935年初,中央军委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折向云南扎西集结,并于2月8日至10日在威信大河滩、江西庙、水田寨相继召开了继遵义会议之后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扎西会议”)。会议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根据敌我形势变化,确定了回师黔北,二渡赤水,再占遵义;整编部队,精简机关,充实连队,扩大红军;在川滇黔边缘结合部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川南游击纵队(后改称川滇黔边区特委和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战略部署。红军北上后,特委带领纵队在“边区”二十余县迂回穿插,纵横数千里,宣传发动群众,与数倍、数十倍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民团进行了艰苦卓越、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间,特委根据对敌斗争需要,于1936年9月,在威信组建了滇东北特区区委和红军云南游击支队。进行了长达十二年的艰苦卓越的武装斗争,开辟了方圆数百公里的游击区,直到1947年春,终因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孤军奋战,纵队和支队领导及多数同志均在反“围剿”的战斗中牺牲。

(2)、以往调研成果:

我国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更多的调研偏向于西北地区、赣南地区或针对革命老区某个省、市。

西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西南五省区市红色资源丰富,是红军长征战役战斗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各类革命遗迹遗址、红色纪念场馆多达500余处。西南地区也是红军长征的主要途径地,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和众多将帅的故乡,现存的革命遗址、战斗遗迹、纪念场馆众多,具有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发展红色旅游经济的丰富资源。

然而西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研并不多。大家更多的考察其中的某个区域,比如: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将红色旅游区”;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以滇北。川西为中心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以渝中、川北为重点的“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3)、我们的调研不同及补充:

我们这次的调研主要研究西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并具体以广西省、贵州省、重庆市、云南省的红色景点为具体的案例进行的。

我们会通过对西南各地区红色文化景点的调查走访,对问卷结果数据整理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省市红色资源的对比,了解西南各地区红色资源的现实开发状况。从而初步了解到西南各地区红色文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我们也会了解西南各地区人们对本地区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了解程度。

并且通过这次的调研活动,可以进一步了解西南各地区红色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反思如何更好的保护这些红色资源。

通过这次的调研活动,可以系统的了解西南各地区红色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呼吁当地政府给予政策性和物质上的扶持,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四篇: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

近年来,学术界对“红色资源”的概念表述不一。而且现有的概念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片面性。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我们的研究观点,以便求教于同仁,引起学术界广泛讨论,为构建我国的红色资源学科体系,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持。

一、准确界定“红色资源”概念的重要性 对“红色资源”概念如何界定,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红色资源”的认识。界定不一样,对“红色资源”的理解也就会不一样。对“红色资源”的理解不一样,人们对“红色资源”的认识也就会不一样。进而,影响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准确界定“红色资源”的概念是构建红色资 源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构建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目的是为了认真研究红色资源的产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深入了解红色资源对于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 质的作用与意义,准确把握红色资源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与功能。而要构建红色资源学科体系,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就成了最基础的任务。概念是指对一个事物本质属性的一般性概括,对概念的准确界定是开展学科理论研究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把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比作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根”的话,“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关系到红色资源本质、功能等“枝叶”的成长,最终决定着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这个“果”。如果这个“根”没有培育好,它的“枝叶”也就不可能枝繁叶茂,它的“果”也就不可能硕果累累。由此可见,准确界定“红色资源”的概念是开展红色资源研究的逻辑出发点,是构建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

2.准确界定“红色资源”的概念是促进红色资 源开发利用的客观需要。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开展红色资源研究的最终归宿。而对“红色资源”概念的准确界定则是做好开发利用的前提,只有准确地界定红色资源,才能在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科学的把握,防止在 “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 朱小理,胡 松,杨宇光(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摘要:准确界定“红色资源”的概念,是构建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红色资源开发 利用的客观需要。纵观学术界现有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理论成果,主要存在对“红色资源”的内涵主体认识不统一,对“红色资源”的时间外延有争议,对“红色资源”的核心词把握不科学以及没有突出“转化”在“红色资源”概念界定中应有的地位等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对“红色资源”的概念作这样的界定:“红色资源”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前创造和形成的,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发利用,且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够彰显出其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

目前学术界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综述近年来,学术界就什么是“红色资源”,以及“红色资源”的定位与科学内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学者们各抒己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对“红色资源”的定位与科学内涵则表述不一。归纳起来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

1.认为“红色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比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较早提出“红色资源”概念的谭冬发、吴小斌就认为:“红色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红色资源是指那些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狭义的红色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所形成的历史痕迹和精神魂宝。[1] 徐艳萍也认为红色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红色资源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文化资源和人物资源四方面内容。狭义的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标志物、遗存物品和文献,以及承载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载体等。”[2]

2.认为“红色资源”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的只是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也比较多,但这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是表述不同而已。代表观点有:耿琪认为,“‘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在她看来,红色资源没有什么广义和狭义之分,有的只是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她认为“物质的红色资源指的是革命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公墓、旅游路线、文学作品等;精神的红色资源是指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民族精神。”[3]李实也认为,从外在表现上看,“红色资源”在精神价值层面突出表现为长征精神、雷锋精神以及“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在物质载体层面上,集中反映在蕴含这些精神的英雄人物事迹、历史文献、文学艺术作品和纪念地、纪念物等。[4]

3.认为“红色资源”既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也不存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而是以中国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为内涵。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比较少,这种观点与第一、二两种观点的区别就在于:它进一步扩展了“红色资源”的内涵,将其内涵扩延至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等。代表人物有李康平,他认为“红色资源以中国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为内涵。”[5]

三、对“红色资源”概念现有界定存在的问题剖析学术界目前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成了小范围的一致,这就是“红色资源”的创造主体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但现有的概念界定依然存在着进一步深化探讨的空间,具体而言,现有的概念界定仍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对“红色资源”的内涵主体认识不统一。关于“红色资源”的内涵主体是什么?目前学术界认识不一,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红色资源”的内涵主体是“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郭晓平认为,“红色资源”的主体在于 朱小理,胡松,杨宇光:“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 17第31卷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精神”,特指以物质载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6] 第二种观点认为,一切有着共产主义色彩的 革命遗址与精神等都可以算做是红色资源的主体。例如:徐艳萍认为,“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标志物、遗存物品和文献,以及承载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载体等。”[2]李实认为,“红色资源”是由精神内核和物质载体构成的“红色文化”统一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4] 第三种观点 认为,那些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也都是红色资源的主体。例如:谭冬发、吴小斌认为,“红色资源即指那些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1]王姣艳、李振东等人也认为,“红色资源可以概括为教育主体利用古今中外一切反映历史进步和民族发展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纪念物及其承载的精神,对教育客体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7]

2.对“红色资源”的时间外延有争议。关于“红色资源”的时间外延,主要存在的争议是:“红色资源”是否包括建国以后直到现在的这段时间所形成的精神及其载体?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红色资源”概念的时间仅仅是指革命战争时期,红色资源是革命战争时期的产物,并不包括建国以后直到现在的这段时间。例如:李康平认为,“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中创造的”。[5]谷玉芬也认为:红色资源是指革命战争时期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8]第二种观点认为,“红色资源”的时间概念应该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例如:耿琪认为,“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3]肖发生认为,红色资源最本质的概念应为“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9]

3.对“红色资源”的核心词把握不科学。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分析,“红色资源”

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后一部分才是整个短语的核心。从这个角度看,界定红色资源的概念,牢牢把握“资源”这个核心才是合乎逻辑的。“资源”的概念源于经济学学科,它是作为生产实践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提出来的,指的是原材料。经济学所述物质生产中的资源是有形的物质,而“红色资源”既有有形的物质,更多的则是无形的、精神形态的东西。但是,不管哪种形态,有两点不容置疑:即资源的利用主体与资源的效用性,缺少了这两个方面的任何物质或者非物质都不能称其为资源,其中尤以效用性最为重要。从目前的诸多红色资源的概念来看,恰恰相反,对于红色资源的“红色”着力相当之大,比如耿琪对红色资源的界定: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崇高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称”[3]。从中我们很难发现“资源”这一核心词的重要性。这种界定固然有其政治上的合理性,但是对“资源”这一核心词的漠视,往往会导致对红色资源效用性的低估,导致对其转化与开发环节的轻视,甚至可能导致红色资源这一概念的泛化。

4.没有突出“转化”在“红色资源”概念界定中 的地位。教育学认为越是离受教育者心理距离近的东西越能够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这是由人的天性决定的。“红色资源”作为历史的遗存,不管是以哪种形式存在,它本身并不会能动地发挥教育作用,产生社会价值,创造经济效益。比如分布广泛的各种革命遗迹,只有在受教育对象去参观去感受的时候,它才能够通过其蕴含的光荣历史给予参观者以教育。所以,怎样才能够彰显红色资源的这种社会价值,是红色资源成其为“资源”必不可少的一个要件。而有效的“转化”则是实现红色资源社会价值的主要途径,红色资源如果没有转化,只能是一种静态的存在,那么起到的实际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为资源是以实用性作为评价标准的,所以在“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中如果不突出转化的地位,那么,红色资源的这种“资源”性就会大大削弱。而纵观现有的理论成果,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突出“转化”在“红色资源”界定当中的重要地位,使其以一种更易为广大受众接受的形态表现出来,使“红色资源”的概念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五篇:充分利用百色红色文化资源

充分利用百色红色文化资源 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新模式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的载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流,百色拥有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以开放教育新模式对教育进行突破和改革,坚持“四个结合”,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红色文化;开放式教育;百色起义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的载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流,为了增强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充分挖掘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百色拥有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理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地域文化资源,将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干部教育的全过程,以此对干部培训教育的方法、资源、内容、手段和途径等问题进行突破和改革。

一、百色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新模式的优势

(一)百色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主题突出 百色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一批共产党人成功发动了百色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创建了全国瞩目的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是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壮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五千多名红军将士和无数革命群众在这场斗争中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胜利。百色起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成为了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学的红色教育资源,具体包括包括“人”、“物”、“魂”三个方面。

1.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百色起义的英雄人物当中,既有“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韦拔群、“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陈洪涛、屡受挫折而忍辱负重的雷经天等领袖人物;也有“永不叛党”的黄美伦等普通党员。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2.丰富多样的硬件载体。在百色城,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百色起义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统战教育基地和全国防腐倡廉教育基地。在田东县,有邓小平第一步踏上右江革命老区的红军码头、有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有全村86户人家就有85户131人参加赤卫队和红军的百谷红军村;在乐业县,有红

七、红八军会师遗址。据统计,百色市共有革命遗址遗迹310个。

3.永不过时的百色起义精神。在百色起义斗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百色老区人民形成了“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百色起义精神。这一精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激励着一代代左右江儿女奋勇前进。

(二)百色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响亮,品位极高

百色革命传统红色资源不只是文物旧址的陈列,也不只是文献资料的堆积,而是一种精神的积淀和革命经验智慧的结晶。百色革命老区长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0年以来,江泽民、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习近平、贺国强、***等8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百色,给予百色极大关注、关怀和支持,这给了老区人民极大的鼓舞和动力,也使“红色福地、千姿百色”为全国人民所瞩目。

百色起义斗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血与火的光辉历程,形成了丰富、全面、完整的红色教育资源,涵盖了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全局意识、组织纪律、反腐倡廉、求实作风、民族团结、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满足当前干部教育所需的内容要求。百色起义是邓小平领导和发动的一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在党的历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同时,百色起义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源头”,百色是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开始治党治军生涯的起点。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百色起义给予了高度评价。江泽民同志说百色起义“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胡锦涛同志称赞百色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李源潮同志认为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

在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壮举”;郭声琨同志指出,百色起义是“红色革命的英雄画卷,是崇高理想信念的不朽篇章,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模式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如何增强党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如何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现实,此问题已成为党校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之点。充分挖掘百色市所具有的、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秉承百色起义精神,开展丰富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从而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开放式教育培训方式发挥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

传统教授式教育方式缺乏对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入研究,对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的规律没有完全掌握,所以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在教育中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采用开放教育的新模式,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主要围绕提高学员党性修养深入挖掘和整合革命历史素材,将党的优良作风和精神作为重要教学内容,把革命传统教育与学员的工作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科渗透和开展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百色起义期间革命者理想信念是左右江根据地军民在与敌人的顽强斗争中提炼出来的,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要以百色起

义期间革命者蕴含的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做好理想信念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工作。要把组织学员了解百色起义的历史,参观革命文物,观看《百色起义》等红色影片,学习革命传统等活动列入教学计划,计入课程学分,加快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上也应该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

要从红色教育的光荣传统中吸取动力,把红色文化建设作为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的重要工作,用“红色教育”占领思想“阵地”,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把这些红色资源运用到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中,以多样化的形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氛围,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通过实地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进一步激发了爱岗敬业的热情,牢记革命优良传统,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这种形式主题鲜明、生动形象,大家又喜闻乐见,比单一的说教形式更加入脑入心,是一条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二)开放式教育培训方式突破单一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有利于锻炼党员干部的党性

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深化理论教学,由情及理、以史论今,提升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与现实意识、问题意识与发展意识,更有利于锻炼党性,以提升干部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在党员干部培训中,依托百色红色文化资源,突破单一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引进体验式、研讨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调动“教”“学”

双方积极性,通过调研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形式成为教学内容的生动载体,依托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开发,建立比较成熟的现场教学点和体验式教学点,进行现场教学、社会实践、专题教学等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比如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纪念公园、纪念馆、重走红军路、体验红色生活、重温红色历史等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讲求实效,使党员干部自觉参与其中,自觉开展党性教育,真正做到让理论灌输“入心入脑”,让学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把它内化为信仰和理想,与时俱进地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并在创新中形成体系,更有利于党员干部锻炼党性。

(三)开放式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有利于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思想水平

应势升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实现“盲目灌输”向“按需施教”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是《干部教育条例》提出的重要原则。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开放式干部培训教育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员学习研究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把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为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党员干部的实践行动,将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思想水平。作为百色红色文化资源主线的“百色起义精神”是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期间革命者经受

严峻考验的精神力量。通过课程系统理论学习和参观这些革命遗址,纪念革命先烈,缅怀革命遗址的实践行动相结合,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鼓舞广大人民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这样通过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培训机制等手段,能够切实提高培训效益,促进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培养和造就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坚持“四个结合”,建立党员干部开放式教育新模式 充分利用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教学和科研教学相结合,坚持“点”和“面”相结合,对干部培训教育的方法、资源、内容、手段和途径等问题进行突破和改革,建立党员干部开放式教育新模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一)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进行引导启发式教育教学方式 百色起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精神宝库,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生动、深刻的教材。加强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就历史讲历史,而必须紧密联系现实,找准历史与现实的对接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将理论分析和实践相结合,讲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让学员在情感和理智上能接受党性的观念。要把百色起义精神放在世界史、中国近

代史、中共党史、改革开放史的背景中去理解、把握,更要结合时代要求加以深化、实化,引导学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面前,加强学员对执政意识、政权意识的教育;把百色起义精神的教育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融合起来,把最真、最美、最富感染力的史实讲出来,引导学员继承长征史的光荣革命传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

(二)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构建课堂内外开放式教育教学平台

正如习近平同志说的,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因此,要依托百色红色文化资源,采用开放式、体验式教学法,以多种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教学空间,建立长期、稳定红色文化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辟红色教育第二课堂,设计红色考察路线、成立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扩展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构建课堂内外开放式教育教学平台,将课堂内的理论内容和课堂外的实地学习相结合,抛弃呆板的、单维性灌输式授课,以此引入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生动、趣味的方法,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历史与感悟现在,克服教学空间的狭隘性、封闭性。通过开放的教育方式,在接受红色教育过程中,把学员的感性体验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自觉,在开展现场体验教学的同时,及时安排相关的课堂讲授、学员论坛、自学、小组交流等教学活动,补充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必要的理论引导,让学员对自己 的感悟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深化其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

(三)坚持理论教学和科研教学相结合,实施研究型教学,组建研究型创新团队

要真正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进头脑、进心灵,实现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的目的,还需要科研的力量。在开放式党性教育中,可以通过组建教师、学员与基地专家结合,形成师生互助、学员互助的研究型创新团队,以科研促教学。在教师和基地专家指导下,从问题意识、开放意识、探讨意识、分析能力等方面培养学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指导学员撰写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组织学员讨论,举办学员论坛,充分发挥学员在学习研究中的主体作用,达到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从而实现在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培养党员干部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与研究能力于一体的目标。

(四)坚持“点”和“面”相结合,构筑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和区内红色资源教学网络

党员干部培训主题的实际需要是“纲”,重大历史事件是“点”,历史进程脉络为“线”,不同的革命根据地为“面”,要将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和区内其他红色资源特别是桂林的红色长征资源结合起来,体验“邓小平足迹之旅”和“重走长征路”,不仅让党员干部感悟长征精神,还要感悟百色起义精神,形成纵横交错、有机连接的更丰富、更完整的教学资源网络。这样,将为加强干部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更丰富的素材、良好的载体、鲜活的场景。在教

育培训过程种,应注重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研讨式、现场体验式、聆听故事式、文艺表演式等多种富有感染力、穿透力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亲临其境,倍感亲切,不知不觉中思想受到震撼,心灵受到洗礼。感情受到升华,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了党性,客观上产生其他教育方式所难以取得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世涛,张先彬.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3.[2] 张友南,肖小明.依托独特红色资源探索党性教育的“井冈模式”——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为例 [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6期

[3] 郭瑞敏,王戎.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开放式、研究型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重庆交通大学《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年7期

下载信阳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阳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色资源

    [摘要]山西省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重视“红色资源”研究,并运用其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应该通过政府支持、情感教育、行动教育等多种渠道,充分利用......

    新形势下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研究

    新形势下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研究一.选题来源: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全国掀起唱红歌,歌颂红色文化的高潮。使外媒也高度关注,并称其为红色文化的复兴。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

    浙江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

    魔域私服一条龙 WWW.91MYSY.COMAN 浙江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 【内容摘要】浙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也是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区域,革命遗迹遍布全省,红......

    发掘信息技术优势 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汇编)

    发掘信息技术优势 整合红色文化资源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丁益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先进文化,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开发甘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议(合集)

    开发甘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议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历程中创立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理想、制度、作风、品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的综合......

    充分运用红色资源

    林州市:充分运用红色资源 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今年以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林州市突出红旗渠精神这个特色,安排了“四个一”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使创先争优活......

    红色文化

    红安县革命遗址普查报告(2011-01-09 22:47:08)辛向阳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haxxy一、普查工作概况2010年4月13日,我办接到黄冈市委党史办通知,正副主任前往黄冈市参......

    红色文化

    昨天与今天:红色文化的价值探析摘要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其代表的拼搏精神,革命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它的出现为新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