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发甘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议
开发甘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议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历程中创立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理想、制度、作风、品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甘南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好红色文化资源,对加快甘南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甘南红色文化品牌形象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甘南藏区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经的重要地域,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关乎党的命运、红军命运、民族命运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会议,并在几次危机关口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35年9月12日,党中央在甘南藏区迭部县高吉村召开了著名的“俄界会议”,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彻底肃清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路线;决定将原有一、三军团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决定红军行动的方向仍然是北上抗日,建立陕甘根据地,打通国际联系,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
从1935年9月5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进入甘南藏区迭部县,到1936年9月30日红四方面军红九军撤离临潭县杨华桥,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一、二、四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甘南。甘南藏区各族群众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虽然红军战士衣衫褴褛、饥肠辘辘,但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纪律严明。所以,红军在藏区受到广大藏民族的拥护、爱戴和帮助,红色土司杨积庆开仓放粮,接济红军,帮助红军抢修达拉沟、尼傲峡栈道、桥梁,开通道路,顺利打下天险腊子口。在这里,有红军当年住过的旺藏寺、毛主席指挥作战的茨日那旧址,有红军在藏区第一个加油站——崔谷粮仓,有红色土司杨积庆烈士的故居旧址等红色遗址。
虽然甘南藏区红色文化资源很丰富,但是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的力度不够,红色文化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许多遗址遗迹仍处于原始状态,尽管也有红色文化陈列馆等,但设施过于简陋、落后,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时代发展对红色文化资源需要。
甘南应立足州情,进一步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努力打造甘南红色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影响力。对甘南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梳理,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历史资料。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大力宣传、展示、介绍甘南红色文化,借助于红色文化研讨会、纪念日等活动,提升对甘南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研究,扩大甘南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第二篇: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
第7卷第1期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月 Journal of Hebei PolytechIlic UniVersi够(Social Science Edition)V01.7 No.1 Feb.2007 文章编号:1673-2804(2007)01JD085_03 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 刘建平,刘琼艳
(湘潭大学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关键词:井冈山;红色旅游;红色革命文化资源
摘要: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类旅游,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动
力,因此在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开发中应重视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阐述了井冈山红
色革命文化资源在旅游深度开发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F 590.7 文献标识码:A 红色旅游是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以旅游产业的形
式,融教育性、政治性、观赏性、休闲性、娱乐性于一 体,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类旅游。红色革命文化资源 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和灵魂,没有红色革命文化 资源也就谈不上红色旅游,所以科学合理的开发红 色革命文化资源是开展红色旅游的重中之重。一 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 概况
革命历史“红”,一直是井冈山文化资源的优 势。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 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如今巍巍 五百里井冈山,成为了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 物馆。井冈山红色旅游的灵魂在于它独特的红色革 命文化资源,即它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以及井冈 山精神。它包括无形的和有形的两方面,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类:
第一,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 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高度概括为24个字:坚定 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 于胜利。它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 培育出来的革命的民族精神。
第二,革命歌舞、文艺。红色革命歌舞、文艺作 品是革命年代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精神风貌的反映,收稿日期:2006_04_09 它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 斗不息。
第三,革命故事、传说。我们党和红军在井冈山 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如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 志艰苦奋斗,带头参加劳动,如今“毛委员背粮过黄 洋界”和“朱德的扁担”等动人的故事仍被人们传诵 着。
第四,革命标语、口号。革命标语、口号如“红 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要革命的,跟我走”、“只有 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 失败时的英雄。”等曾鼓舞了人民为了革命事业前 赴后继。
第五,革命伟人、英雄。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伟大斗争中,井冈山上汇聚了一大批中国革命 的杰出领导人和革命英雄。有毛泽东、朱德、彭德 怀、陈毅、膝代远等等。
第六,革命诗词、歌赋。镌刻在岩石和墙壁之上 革命诗词成为了井冈山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如毛泽 东的《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等诗词尤其深入人心。
第七,革命遗址、文物。迄今仍保存完好的革命 遗址、旧址有100多处,其中黄洋界保卫战、朱毛会 师地、龙江书院等21处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省级保护遗址6处,市级保护遗址35处,馆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冈山革命烈士博物馆,历史
万方数据86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 照片3000多张。
二 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及优势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中国工农革命斗 争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国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后 又相继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优秀旅游 城市、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2004年,井冈山被国 家命名为“中国红色旅游基地之首”。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高、数量多、开发维护较完好、革命文化沉淀深厚、主 题鲜明等特点,而且相对于其他红色旅游地的最大 优势在于井冈山是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在中国 革命中的无与伦比的独特地位,是“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许多“第一”都诞生在这里:第一部土地 革命法、第一所红军医院、第一所红色军事院校、第 一家红色兵工厂、第一个红色贸易部门、第一家红色 造币厂、第一次在军队中实行民主制、第一次提出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等。这些独特的红色革命文 化资源就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是井冈山红色旅游 开发的支柱,所以要深度开发这些无形的或有形的 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以保证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可持 续发展。
三 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 发存在的制约因素 1缺乏保护意识和行动
井冈山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如 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是可 以重复利用发展的。但是由于缺乏保护意识,经营 者和开发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有意忽视、漠视对红 色革命文化资源的保护;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和知识,导致不合理、盲目的保护;由于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有 其自身的脆弱性(很多红色文化资源是无形的或是 散落在民间,加大了收集保护的难度)等原因,很多 红色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消失,这不 仅是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的损失,也是党和国家的 不可弥补的损失。
2粗糙的规划、设计,缺乏吸引力
第一,由于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缺乏专业的设 计专家等原因,在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片面 追求经济效益和当地政绩,不考虑当地旅游红色文 化特色,一哄而上,盲目建设,互相低层次抄袭。盲 目的重复开发建设使红色旅游文化氛围丧失,文化 的独特性丧失。第二,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在 转化为红色旅游产品时,缺乏创意的构思和新颖的 表现手法,形式多表现为单一化、粗糙化,如红色旅 游产品多为橱窗展示,只是简单地把革命遗址标示 出来,加以说明,观光内容多为静态,缺乏足够的吸 引力。
3简单、低层次的开发,缺乏红色文化内涵 第一,在开发过程中,仅限于对现有资源的简单 利用,对革命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红色革命精 神的锤炼不够。有的甚至不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和严 肃性,歪曲历史,扭曲事实、调侃英雄人物,在红色形 式的表面附着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第二,井冈山 主要以开发革命遗址类有形的文化资源为主,缺乏 对无形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 设计,缺乏对革命文化、军事文化、战争文化的深层 挖掘。第三,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致使有的红色革命 文化趋向庸俗化。由于旅游经营者追求利益最大化 和有些旅游者自身素质修养等原因,将有红色文化 特色的东西进行不正当的舞台化、庸俗化,满足旅游 者追求新奇感以及认同感。四 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深 度开发对策
1进行专业、科学的保护
我们应该意识到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我们党发 展的历史见证,也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资源,不加强保 护或是保护不当,就会遭到破坏。’而红色文化资源 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加强旅游经 营管理者、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当地居民以及社 会公众的保护意识,还包括多方筹集资金,实行更有 效的保护;组建强大的专家队伍,实行更专业化的保 护;利用高科技手段,实行更科学的保护;加强法制 建设,实行更合理的保护等。对红色革命文化资源 的保护应包括两方面:
第一,对有形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保护。将井 冈山的革命历史遗址、文物、文献、建筑等红色文化 资源强化保护,并参照对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办法,对 重大战役、重大事件以及在民间留存的红色文化资 源,进行原真性的保护。
第二,对无形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保护。在对 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时,不能只偏重 有形红色资源的保护,还应对革命歌舞、口号、英雄 事迹等无形的红色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加强井冈 山无形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整理,组织力量,广泛
万方数据第l期 刘建平,等: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 87 搜集井冈山斗争史料,英雄事迹,革命歌谣舞蹈等。还应该加强对散落在民间的.‘‘红色”艺人进行组织 和扶持,因为他们是无形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者。2。实施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计
第一,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红色旅游 的发展,首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科学制定规划,不可无序开发、盲目建设,甚至乱搭滥建,造成资源 破坏和资金浪费。在建设项目上,充分考虑利用当 地现有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不能搞劳民伤财的所 谓“形象工程”。第二,在挖掘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使其有效的转化为有形的红色旅游产品时,要科学 设计,开发多种类型的红色旅游产品,提高红色旅游 产品的吸引力。如开发革命纪念地观光、修学、会议 旅游,红军战斗、生活的探险、竞技、体验型旅游等多 种类型的旅游项目。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就 必须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观赏性、趣味 性、体验性和参与性。例如可以举行红军会议、红军 生活等场景模拟表演;举行井冈山革命文艺表演,由 专业演员和游客共同演出;利用战争遗迹进行战争 场景再现;策划攀爬、穿越、探险、竞赛等参与性项 目,提高游客的兴趣。3提高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
只有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旅游活动,才能产生 持久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要注重对红色革命文 化资源的挖掘整理,提升红色革命文化的内涵,提升 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价值,极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为井冈山红色旅游注入恒久的思想精神光芒,展示 红色旅游深层次的魅力。
因此井冈山红色旅游项目开发要以具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指导,分清良莠,把纯洁、文明 和表现民族先进文化的东西提供给游客,摒弃各种 文化糟粕,防止消极颓废甚至是封建迷信反动的东 西充斥到旅游文化中来。同时要注意从井冈山红色 文化资源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地不断创新、提炼和升 华,使得红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特别是加强对无形 的文化资源的提炼,因为正是有了革命英雄精神、故 事、传说、轶事等特有无形文化的浸润,山水草木才 有情,雕塑建筑才有神,旅游才更有意趣和内涵,才 能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而由于红 色旅游的经济属性,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市场化是不 可避免的。但是,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如提升红 色革命文化的内涵,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旅 游者的文化品味,倡导更有文化内涵和品味的红色 旅游等,尽量防止和限制市场经济对其的负面影响。红色革命文化品位的提高和内涵的升华是一个 长期的工程,短期经济效益是违背红色革命文化的 健康发展的,所以我们必须克服经济短期行为的影 响,实行文化、经济、政治、生态一体化的长期协调发 展战略,实现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和红色旅游的可持 续发展。参考文献:
[1]井冈山精神概述bnp://cn.news.yahoo.c砌/040930/5526182一 1.html [2] 陈李龙,卢丽刚,林少红.井冈山海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老区建设,2004(11).
[3]党宁.井冈山:领跑红色旅游[J].小城镇建设,2005(2).
万方数据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
作者: 刘建平,刘琼艳,LIU Jian-ping,LIU Qiong-yan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刊名: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 2007,7(1)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3条)1.井冈山精神概述
2.陈李龙.卢丽刚.林少红 井冈山海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04(11)3.党宁 井冈山:领跑红色旅游[期刊论文]-小城镇建设 2005(2)
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 黎明辉.刘锦云.龚勇华 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商场现代化2007(15)
随着红色旅游在我国不断升温,井冈山大力进行红色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工作,但缺乏一个比较可行的借鉴模式,本文从红色旅游的概念入手,提出了井
冈山红色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色旅游开发的模式、希望能对我国其他红色旅游地区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2.期刊论文 涂沁 红色旅游背景下井冈山森林旅游开发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3)
井冈山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随着井冈山红色旅游热潮的兴起,井冈山森林旅游开发面临着空前的机遇.本文在分析井冈
山森林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井冈山森林旅游开发策略.3.学位论文 刘锦云 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探讨 2006
近年来,国内红色旅游悄然兴起并迅速升温,它是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演化而成的新型旅游产品,是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红色旅游的兴起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井冈山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背景下,开发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对推动井冈山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红色旅游开
发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需要红色旅游开发的基础理论来指导红色旅游的开发。本文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文从井冈山红色旅游开
发研究的实际,特别是存在的理论研究的不足出发,紧紧围绕如何解决现阶段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结合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情况,探讨井冈山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论文共分为六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1、导言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国内研究情况作了说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第二部分,构建了理论平台,界定了有关概念,提出了理论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的技术路线。
3、第三部分,运用Sw0T分析方法,对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
4、第四部分,通过分析,提出了井冈山红
色旅游发展战略。
5、第五部分,提出了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为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开发提了思路。
6、结语,对本论文的研究作了
总结并对待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4.期刊论文 卢丽刚.卢静 井冈山红色旅游市场定位及其营销策略-老区建设2008(10)
本文在对井冈山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变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红色旅游的目标市场.依据目标市场的定位,建议井冈山旅游景区应精心打造红色品
牌,注重资源整合,制定灵活的价格策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旅游形象.5.期刊论文 詹素平.叶金茹 试论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商场现代化2007(27)
井冈山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要使井冈山的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应树立大井冈旅游理念,在进一步挖掘自身资源的同时,重点与本区域内的其他
资源相结合,形成大井冈旅游格局,使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继续处于全国的前列.6.学位论文 钟国华 井冈山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探讨 2007
红色旅游近年在我国各地发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国内众多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已经或正在从初期的开发阶段走向发展成熟阶段,影响红色旅游发展
和红色旅游发展所影响的利益相关群体已逐渐浮出水面,如何管理这些利益相关者将成为红色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旅游产
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在一个科学的保障体系之上,井冈山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提升不仅迫切需要旅游管理模式的变革,而且基于
可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和新公共管理三大理论,这种变革是合理而可行的,那么旅游管理新模式即利益相关者和谐管理模式应该如何构架?其具体内容
应该包括哪些?本文从以上三大基本理论概念出发,结合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管理主体、管理过程、管理目标、管理绩效四个方面分析了
和谐管理模式的特点,进而阐述了和谐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其具体内容为以下四个方面:(1)和谐管理模式管理主体:政府一企业一居民一游客共同参
与:(2)和谐管理模式管理过程:原因导向的预防式治理;(3)和谐管理模式管理目标: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文化和谐发展;(4)和谐管理模式管
理绩效:实现旅游目的地整体利益最大化。
7.期刊论文 刘锦云.丁依群.习宁英 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商场现代化2006(33)
“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旅游资源基础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具有自身的特点;“红色旅游”的发展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挖掘红色资
源精神文化内涵、与多种产品形式相结合、倡导参与体验式经营、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开发及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性对策.8.期刊论文 贾浩华.张英明.方淑婷 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加-党史文苑(学术版)2005(8)
井冈山市政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利用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为解决老区 “三农”问题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9.学位论文 贾浩华 红色旅游发展与农民经济生活变迁——以井冈山为中心 2006
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在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
基础上,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自从2004年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加快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举措,它不仅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
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文化遗传,而且为解决革命老区的“三农”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井冈山市是在全国率先大力发展“红色
旅游”的革命老区之一,其“红色旅游”的发展正在为解决好许多革命老区的三农问题提供着新鲜经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色旅游”在井冈
山的快速发展,加大了革命老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环境的改善,积极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等
等。毫无疑问,“红色旅游”的发展正在引起井冈山革命老区农民经济生活发生深刻地变动。同时,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急待
解决的多种“隐忧”,本文对如何解决好这些“隐忧”,提出了探索性的对策。此外,本文还通过案例分析,对扩大井冈山红色旅游的经济辐射能力提出了新的思路,希望能够为带动井冈山周边地区农民经济生活的变动提供参考。10.期刊论文 朱多生 红色旅游开发中“井冈山模式”的提出-职业技术(下半月)2006(8)
随着红色旅游在我国的启动,各地拥有红色资源的地区和省份,大力进行红色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工作,但一直以来,由于缺乏一个比较可行的借鉴模式
.使得某些开展红色旅游的地区,正在进行盲目的投资建设,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会给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带来严重的浪费和生态破坏,进而给我国的红
色旅游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本文在分析井冈山开展红色旅游的资料基础上,总结其经验,提出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希望能对我国其他红色旅游地区起一个 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证文献(1条)1.吴洪成.张阔 论河北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期刊论文]-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3)
本文
链
接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blgxyxb-shkx200701022.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25日
第三篇: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临沂的红色文化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以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转战路线为主线的革命历史遗迹。包括党政军机关旧址、战场遗址、伟人足迹和红色纪念建筑。主要有:
1、以夏蔚镇王庄为中心的沂水红色文化区域。这里地处沂蒙山腹地,徐向前、罗荣桓、陈毅三位老帅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是三四十年代山东军民抗战的指挥中心和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在革命斗争史上被称为“王庄时代”。有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野战医院旧址,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遗址,山东分局、分局党校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印刷厂旧址,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山东第一个党支部——沂水支部诞生地,王庄烈士陵园等。
2、以马牧池乡为中心的沂南红色文化区域。这里有八路军第一纵队、山东纵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战工会、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抗大一分校旧址,青驼镇山东战工会纪念馆,徐向前旧居,鲁中革命烈士陵园等。
3、以大店镇为中心的莒南红色文化区域。这里有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山东省政府旧址,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军区驻地,刘少奇、罗荣桓等办公地,山东新华书店诞生地,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诞生地,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甲子山战斗遗址,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等。
4、以河东区九曲镇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为主体的临沂市内红色文化区域。1945年10月28日,新四军军部在军长陈毅的率领下北移山东,设在临沂市九曲镇前河湾,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所在地(之后新四军与山东八路军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现遗存有陈毅住所、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共15间。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949年4月,占地15万平方米,有大型纪念建筑物18处,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型烈士陵园之一。
5、蒙山红色旅游区。位于沂蒙山腹地,是我党较早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包括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等,陈毅、徐向前、罗荣桓、粟裕、肖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蒙山旅游区山水风光秀丽,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6、孟良崮战役遗址。位于蒙阴县和沂南县境内,包括孟良崮战役纪念 1 碑、纪念馆、战场遗址和孟良崮革命烈士陵园。
7、以大青山战斗遗址为主体的费县红色旅游区。包括大青山战斗遗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馆和革命烈士陵园等。
(二)以沂蒙精神为主线的红色文化遗产。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纪念地(馆、园)以及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影视等文艺作品及其题材等诸多方面。英雄人物纪念地有:以明德英、祖秀莲、李桂芳为代表的“沂蒙红嫂”纪念地,以王换于为代表的“沂蒙母亲”纪念地,以“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英雄七姐妹”为代表的拥军支前、爱党爱军典型的纪念地;红色经典歌曲的诞生地有:费县白石屋村《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南东高庄《跟着共产党走》歌曲诞生地;此外,还有《南征北战》、《红日》、《红嫂》、《英雄孟良崮》、《车轮滚滚》、《沂蒙山的故事》等一批红色经典文学、影视作品的取材地、拍摄地。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一批红色典型。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沂蒙精神,艰苦奋斗,创造了新的奇迹,先后有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单位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扬,其中以1957年10月7日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批示最为著名。
二、临沂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成绩及做法
近年来,借助国家和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时机,确立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沂蒙红色之旅亮点、形成沂蒙红色旅游热点,红绿结合、整体推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部委联合发文,将临沂、孟良崮战役遗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分别纳入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7年5月,临沂又被列为全国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山东省把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作为全省红色旅游发展的核心,把八路军115师在山东的转战路线作为山东红色旅游的一条主线,沂蒙红色文化旅游线被列入7条精品线路之一。2009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国内游客1086万人次,同比增长24.62%,接待入境游客3.7万人次,同比增长49.1 %,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65.83亿元,同比增长32.9%。主要做法:
(一)高起点编制规划。近几年,先后编制完成了《沂蒙山区红色旅游项目建议书》、《沂蒙山红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红色专项系列规划,确立了临沂红色旅游“一 2 个中心、八个组团”的发展格局。目前正集中力量对沂蒙红色旅游园区进行整合提升,以充分发挥沂蒙山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潜力,带动餐饮业、宾馆业、交通业、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红色旅游产业要素的发展。同时,该市还策划编制了沂蒙红色风情游、齐鲁红色文化经典游、鲁南苏北红色之旅等多条以红色旅游为主轴的复合型旅游线路和专项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下一步将结合全市红色旅游规划,充分发挥市区对全市红色旅游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打造临沂“137”(一心三线七区)红色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以临沂市区为中心,以战争线、支前线、政权线三条线为轴,组织开发产品,联合区内、区外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华东小延安旅游区、红色首府旅游区、滨海传奇旅游区、英雄孟良崮旅游区、战地歌声旅游区、英雄新四军旅游区、红嫂家乡旅游区等七大经典旅游区,争取所有景区达到国家A级旅游区和国家、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准,使更多的景区进入国家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
(二)高标准建设重点旅游项目。根据2007年《临沂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将开发红色旅游项目24个,规划总投资8.91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一是整合包装“大孟良崮”。以孟良崮特有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传说和自然生态为基础,实行跨县统一开发模式,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地观光、特色文化参与、生态旅游度假三大特色品牌,推出并优化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地观光和山林生态休闲旅游产品。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7000万元对孟良崮纪念馆以及陈列布展进行了改造建设。二是打造沂蒙红色乡村旅游项目。以“沂蒙”和“红嫂”为品牌,将建成融影视拍摄、红色旅游、休闲观光、文学创作、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拍摄旅游项目,总投资1.1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360万元。三是建设华东革命历史主题公园。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以3A级景区标准进行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由纪念地向旅游地提升。目前,已投入700余万元新建了沂蒙精神展馆。四是修复山东省政府诞生地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纪念地。以红色文化和庄氏文化为核心,重点发展红色文化观光、特色民俗休闲、庄氏文化体验和生态古镇度假四大系列产品。2005年以来,由省、市、县、镇四级政府共同出资1.24亿元对旧址进行了全面修复。
(三)大手笔进行宣传推介。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手段,采取联合营销、人文营销、产品组合营销等方式,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展示沂蒙红色风情。一是通过建设沂蒙红色文化雕塑园,举办中国临沂“蒙山沂水”红色旅游推介展示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孟良崮战役胜利和山东省政府诞生 3 60周年、沂蒙精神晋京展、中国(临沂)红色旅游发展论坛、全国红色旅游导游讲解骨干(师资)人员培训班、全国红色旅游市场拓展及融合发展研讨会等,不断提升沂蒙红色之旅的影响力。二是走出去推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旅游资源推介会、洽谈会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促销,叫响沂蒙红色旅游品牌。为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拓力度,激活地接旅游市场,该市今年又出台了《旅游奖励办法》,并组织赴省内、京津冀、苏豫皖、长三角四大目标客源地的42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宣传推介,在北京、济南等城市召开了《蒙山沂水》大型水上风情歌舞专场旅游推介会,进一步扩大了临沂红色旅游的影响力。三是通过请进来宣传,组织各级各类媒体来临沂考察、采风、踏线,扩大临沂红色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四是创新沂蒙红色文化。该市加快实施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相继推出了《沂蒙颂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室内版歌舞《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红色风情歌舞《蒙山沂水》,形成了“白天看景点,晚上看表演”的良好格局;联合策划摄制了《沂蒙》、《沂蒙六姐妹》、《一个农民的1978-2008》、《娘》等影片、电视剧,使沂蒙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和创新。
(四)打造区域旅游联盟。积极发展与省内其他城市的联合,组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强势红色旅游产品,由临沂市发起,泰安、济宁、枣庄、日照等市参与组成五市旅游联盟,实现了区域合作、线路对接、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形成了山东无障碍旅游“新三角”;积极发展与全国其他红色旅游区的联合,陆续完成了江苏省连云港、徐州、淮阴等淮海协作区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的联合,建立了互访和联谊机制,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拓展了临沂红色旅游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本地旅游资源、本地与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和本地与远距离红色旅游资源之间的联合与呼应,巩固和发展“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高红色旅游的品味,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拉动农民致富效果明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助推器。蒙阴、沂水、平邑、莒南等县依托其较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农家乐”等,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家乐致富靠旅游,旅游旺,农家忙,农家才乐。孟良崮旅游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 4 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九间棚、沂蒙山根据地等红色旅游景区周边大大小小近百家农家乐、旅游购物点、采摘园都在红色旅游中收入颇丰,“红嫂”、“沂蒙六姐妹”、“拥军鞋”、“拥军煎饼”等一批特色红色旅游产品得到畅销,特别是蒙阴河头泉村、百泉峪村、百花峪村,沂南县竹泉村、费县大田庄村、平邑九间棚等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在黄金周期间游客如织,热闹非凡,利润比平时增加了三四成,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入有较大提高。依靠拥军鞋发展起来的沂水“布鞋城”有企业近300家,年产布鞋1.8亿双,实现产值7亿多元、利税6000余万。目前,临沂“红色”品牌的产品已达数百个,涉及上百个门类,带动起数十万人走上致富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沂蒙红色文化资源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对沂蒙文化资源开发通过确定经济活动自身所具备的竞争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所处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经济活动的资源、外部环境等有机结合,为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提供清晰而全面的思路。
(一)沂蒙红色文化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现辖3区9县,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人口和面积各占全省的九分之一,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临沂市位于亚欧大陆桥东端,距岚山、日照、连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00公里左右,距青岛港200公里,海运便捷;京沪、日东高速公路,兖石、胶新铁路分别在境内呈十字交叉,4条国道和18条省道纵横交错,覆盖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万公里,位居全省前列;临沂飞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开通了多条国内航线,立体交通大格局已经形成。交通大环境的大力改善,为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生态优势:临沂风光秀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自然景点较多。蒙山是山东第二高峰,绵延数百里,有“天然氧吧”和“养生长寿山”之称。纵贯南北的沂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在中心城区交汇,世界最长橡胶拦河坝及其它拦河闸坝,将使临沂城区出现34平方公里的水面,形成15平方公里的滨河绿化带,加上30万亩环城森林绿化带、100公里的滨河大道,将使临沂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水城。
3、政策优势:沂蒙是革命老区,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享有十分有利的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扶持,特别要抓住全国红色旅游工程启动的大好机遇,大力弘扬伟大的沂蒙精神,不断加快红色旅游开发步伐,积极主动争取财政和政策支持。
4、资源优势: 临沂市不但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而且拥有一批 5 高品位的自然风光(如蒙山、莒南县的天佛山、沂水的地下画廊和地下大峡谷、费县的石林等)及历史文化(如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的故里)资源,更拥有滨河百里水城、江北商贸新都等现代文化资源,是各种文化资源富集并配置良好的地区,不但有利于搞好红色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也有条件建设山东省旅游经济大市。可以说,临沂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临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无比广阔。
5、红色优势:第一,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持续时间长,而且是全国著名的从未变色的红色根据地,红色遗址留存于全市。第二,沂蒙山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整个华东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领导机关多,发生的著名事件多,红色旅游资源密集度高。第三,沂蒙山区是人民群众支援革命战争的典型表现区域,是闻名全国的“沂蒙精神”的承载地。
(二)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劣势
1、精品与形象缺乏 红色旅游品牌的开发深度不够,影响不大;景点形式单调、呆板,景点辅助性资源开发不够;尚未开发出吸引力较大的红色旅游产品,缺乏旅游精品,游客数量较少。
2、设施与环境较差 现有基础设施与景区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设施不足,景区缺乏维护,陈列展示形式落后;景区绿化和景观化水平低,没有形成适合旅游的大环境。
3、空间与规模较小 除个别县的红色资源数量多而集中外,其他红色资源分散且规模较小。资源缺乏保护,周边环境差;各景点分属于不同县区,不同单位,缺乏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三)沂蒙红色文化发展机遇
1、政府大力提倡 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红色旅游和农村生态建设。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2008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还成立了全国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红色旅游年”,将全国红色旅游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之后其影响会一直持续。沂蒙红色资源可以与自然资源联动开发,为加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活动强力支撑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2007年是秋收起义爆发80周年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正在深入开展,很多红色旅游景点已经成为党员教育活动的课堂。这些都是红色旅游在今后几年保持持续吸引力的重要支撑,红色旅游是今后几年旅游行业的发展的重点产品。
3、投资全力拉动 为保障红色文化发展,中央计划安排一定计划资金,对红色旅游、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及修缮、产品规划与宣传等方面予以支持。此外,2005年3月11日,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开发性金融协议》,将运用开发性金融融资支持“红色旅游”、“乡村观光旅游”的区域整体开发。临沂已完全消除了旅游投资歧视,积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
4、概念倾力打造 沂蒙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在国内,沂蒙是最早建立的红色旅游区之一,2002年临沂就开始打“红色旅游”牌,叫响了红色旅游口号;最先举办“蒙山沂水”红色文化节目,开展特色宣传促销活动,展示沂蒙红色旅游美好形象。红色,正成为沂蒙旅游的主色调;红色旅游,正在被打造成临沂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点产品。
(四)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威胁
1、地处“灯下黑”片区 中办、国办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涉及安徽、江苏、山东三省的只有一处,即“以皖南、苏北、鲁西南为主的‘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沂蒙山区地处鲁中南而不是鲁西南,恰恰被摒于这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外。
2、存在“宣传难”误区 沂蒙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长期以来,临沂自身宣传往往侧重商贸经济,而对于其辉煌历史的宣传过于简单,至于临沂丰富的红色文化与美丽自然风光更是宣传不足。同时,临沂因革命老区、山区信息观念落后产生“宣传难”的障碍。其实,今天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在沂蒙这块红色沃土产生的“沂蒙精神”应该成为团结奋斗、投身改革、自力更生、发奋创业的动力。
3、红色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灵活。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主管部门缺乏发展动力和压力;在景区开发建设上,大多数以政府投入为主,投资主体单一,投资规模较小,与蓬勃发展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多元化投入相比,尚未形成良性市场运作机制,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资源整合的力度不够。我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相关县区也都开发建设了一些旅游景区点,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整合串联,各县区发展很不平衡,景区建设规模小,比较散乱,没有发挥应有的品牌效应。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结合上,产品组合类型还不够丰富,综合吸引力还不够强。
四、开发和利用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建议
(一)开发原则:项目开发应遵循五大原则:政府主导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红绿相映原则、红古相衬原则、动静相协原则、游憩相伴原则。
(二)建设目标:以打造 “中国红色旅游强市”为目标,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导,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为辅助,促成红色爱国教育、绿色田园观光、古色文化体验、蓝色湖库休闲的完美结合,建成全国一流、世界有名的集红色文化教育、自然风貌观光、湖库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
(三)功能定位:红色文化观光,沂蒙风情体验;
(四)主题形象:齐鲁之行,红色胜境
灵秀山水,亲情沂蒙
(五)建设重点:由于临沂红色旅游区区内交通总体状况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仅少量景区(点)可进入性不强,少量现存的革命遗址、遗迹破败堪忧,今后的建设重点应围绕“小交通”建设、遗址遗迹的保护和修缮、陈列展示的更新完善即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进行。重点建设工程主要有:
1、蒙山红色旅游区。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32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12.6平方公里,包括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三部分建设项目。该景区因山水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设施齐全,已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2、孟良崮战役遗址旅游区。现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在建设山下纪念馆区、山上战役遗址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等项目。
3、大青山红色旅游区。已建成大青山突围战役纪念碑(亭),《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亭),辛锐烈士牺牲地纪念碑(亭)等红色旅游景点。近期将建设大青山突围战纪念馆、纪念广场和标志物以及相应的游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
4、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旅游区。位于临沂市内,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国前动工兴建,1950年主体建筑基本落成,现有纪念建筑物18座,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5、新四军军部遗址旅游区。位于临沂市河东区,现幸存有陈毅住所、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15间。200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开辟为红色旅游点。
6、八路军115师司令部遗址暨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旅游区。位于莒南县大店镇,占地32000平方米,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修复改造。主要内容 8 包括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的115师司令部大院和山东省政府大院,以及罗荣桓纪念馆、黎玉纪念馆、沂蒙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民俗参与街”等。
7、中共山东分局、《大众日报》创刊地旅游区。位于沂水县夏蔚镇,正在重点开发夏蔚景片、王庄景片、云头峪景片和双山景片,现已部分完工,展示内容尚待充实。规划在夏蔚镇驻地建设以游客集散和旅游接待为主要功能的中心服务区,正在进行建设。
(六)工作措施:
1、继续推动红色旅游深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做好调研工作,积极争取我市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系列景点列入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进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2、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发挥沂蒙红色旅游的整体优势。主要是做好《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搞好区域联合。在省内要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泰安、济宁、枣庄、日照的联合;在省外要积极发展与连云港、徐州、淮阴等地的联合,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省市的红色旅游线路。要努力实现由红色旅游观光型产品向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流的红色体验产品的转变,形成精品线路,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古色拓展市场,使红色旅游和其它旅游产品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3、加快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沂蒙红色旅游精品。重点做好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发改委将其项目列入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打造沂蒙红色乡村旅游项目。
4、加大宣传造势,营造红色旅游氛围。一是在临沂旅游政务网开设沂蒙红色旅游专栏,建设网上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平台。二是结合重大宣传促销活动,对红色旅游实行捆绑式营销。三是结合重要纪念日、黄金周及其他重要节假日,组织好红色旅游系列主题活动。要以宣传展示这里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师部、中共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为主线,突出沂蒙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地位,宣传体现伟大沂蒙精神的各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与这条主线相联系的旧址修复工作要尽快抓好,史迹陈列及展示工作要高标准搞好,帮助周边乡村致富奔小康的辐射工程要精心做好。
5、加快红色旅游商品研发工作。做好红色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近期我们将借助《沂蒙》、《沂蒙六姐妹》热播之际,重点做好《沂 9 蒙》、《沂蒙六姐妹》、《英雄孟良崮》等沂蒙影视和《沂蒙山小调》、《沂蒙颂》、《跟着共产党走》、《谁不说俺家乡好》、《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等革命歌曲的宣传工作,传播沂蒙精神,进一步扩大沂蒙红色旅游影响。
沂蒙红色旅游,已经展示出了蓬勃生机、旺盛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后,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有力领导下,我们沂蒙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深入开发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沂蒙的红色旅游业,一定会乘势发展,为全省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创造出国内一流的业绩,谱写出光辉灿烂的华章!
第四篇: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字号:大 中 小] 2010-07-09
临沂素称沂蒙,生态优美,风光秀丽。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华东“小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老区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山东解放区的首府和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有大量的革命遗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代代流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有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单位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扬,其中以1957年10月9日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批示最为著名。革命前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情怀,不畏强敌、钢铁意志、不怕牺牲的革命气节,藐视困难、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构成了临沂红色文化最本质的要素,这是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沂蒙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形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但是目前大多数红色文化资源尚处在初步开发与利用阶段。开发利用好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把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策应中央发展红色旅游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政策的需要,更是发展临沂区域经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一、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目前现状
临沂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红色旅游资源多样,分布广泛,内涵丰富,被旅游专家誉为“两战圣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中国现代史上,沂蒙老区与井冈山、延安、太行山、大别山齐名,是全国五大著名的革命老区。
建党初期,党的创始人、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就在临沂播下过革命的种子。1927年春,沂蒙山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沂水支部建立。30年代初,中共地方党组织领导发动了沂水、苍山、龙须崮等几次较大的武装暴动,进行了革命武装斗争的尝试。
1938年,党中央根据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革命斗争的新形势,先后派遣徐向前、罗荣桓率八路军115师深入山东,开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时到全国解放的12年间,沂蒙山区作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的所在地,成为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和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华东延安”。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肖华、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人战斗、工作的大量革命遗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6处)。
临沂的红色文化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以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转战路线为主线的革命历史遗迹。包括党政军机关旧址、战场遗址、伟人足迹和红色纪念建筑。主要有:
1、以夏蔚镇王庄为中心的沂水红色文化区域。这里地处沂蒙山腹地,徐向前、罗荣桓、陈毅三位老帅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是三四十年代山东军民抗战的指挥中心和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在革命斗争史上被称为“王庄时代”。有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野战医院旧址,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遗址,山东分局、分局党校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印刷厂旧址,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山东第一个党支部——沂水支部诞生地,王庄烈士陵园等。
2、以马牧池乡为中心的沂南红色文化区域。这里有八路军第一纵队、山东纵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战工会、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抗大一分校旧址,青驼镇山东战工会纪念馆,徐向前旧居,鲁中革命烈士陵园等。
3、以大店镇为中心的莒南红色文化区域。这里有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山东省政府旧址,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军区驻地,刘少奇、罗荣桓等办公地,山东新华书店诞生地,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诞生地,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甲子山战斗遗址,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等。
4、以河东区九曲镇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为主体的临沂市内红色文化区域。1945年10月28日,新四军军部在军长陈毅的率领下北移山东,设在临沂市九曲镇前河湾,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所在地(之后新四军与山东八路军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现遗存有陈毅住所、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共15间。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949年4月,占地15万平方米,有大型纪念建筑物18处,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型烈士陵园之一。
5、蒙山红色旅游区。位于沂蒙山腹地,是我党较早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包括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等,陈毅、徐向前、罗荣桓、粟裕、肖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蒙山旅游区山水风光秀丽,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6、孟良崮战役遗址。位于蒙阴县和沂南县境内,包括孟良崮战役纪念碑、纪念馆、战场遗址和孟良崮革命烈士陵园。
7、以大青山战斗遗址为主体的费县红色旅游区。包括大青山战斗遗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馆和革命烈士陵园等。
(二)以沂蒙精神为主线的红色文化遗产。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纪念地(馆、园)以及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影视等文艺作品及其题材等诸多方面。英雄人物纪念地有:以明德英、祖秀莲、李桂芳为代表的“沂蒙红嫂”纪念地,以王换于为代表的“沂蒙母亲”纪念地,以“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英雄七姐妹”为代表的拥军支前、爱党爱军典型的纪念地;红色经典歌曲的诞生地有:费县白石屋村《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南东高庄《跟着共产党走》歌曲诞生地;此外,还有《南征北战》、《红日》、《红嫂》、《英雄孟良崮》、《车轮滚滚》、《沂蒙山的故事》等一批红色经典文学、影视作品的取材地、拍摄地。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一批红色典型。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沂蒙精神,艰苦奋斗,创造了新的奇迹,先后有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单位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扬,其中以1957年10月7日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批示最为著名。
二、临沂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成绩及做法
近年来,借助国家和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时机,确立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沂蒙红色之旅亮点、形成沂蒙红色旅游热点,红绿结合、整体推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部委联合发文,将临沂、孟良崮战役遗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分别纳入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7年5月,临沂又被列为全国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山东省把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作为全省红色旅游发展的核心,把八路军115师在山东的转战路线作为山东红色旅游的一条主线,沂蒙红色文化旅游线被列入7条精品线路之一。2009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国内游客1086万人次,同比增长24.62%,接待入境游客3.7万人次,同比增长49.1 %,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65.83亿元,同比增长32.9%。主要做法:
(一)高起点编制规划。近几年,先后编制完成了《沂蒙山区红色旅游项目建议书》、《沂蒙山红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红色专项系列规划,确立了临沂红色旅游“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的发展格局。目前正集中力量对沂蒙红色旅游园区进行整合提升,以充分发挥沂蒙山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潜力,带动餐饮业、宾馆业、交通业、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红色旅游产业要素的发展。同时,该市还策划编制了沂蒙红色风情游、齐鲁红色文化经典游、鲁南苏北红色之旅等多条以红色旅游为主轴的复合型旅游线路和专项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下一步将结合全市红色旅游规划,充分发挥市区对全市红色旅游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打造临沂“137”(一心三线七区)红色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以临沂市区为中心,以战争线、支前线、政权线三条线为轴,组织开发产品,联合区内、区外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华东小延安旅游区、红色首府旅游区、滨海传奇旅游区、英雄孟良崮旅游区、战地歌声旅游区、英雄新四军旅游区、红嫂家乡旅游区等七大经典旅游区,争取所有景区达到国家A级旅游区和国家、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准,使更多的景区进入国家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
(二)高标准建设重点旅游项目。根据2007年《临沂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将开发红色旅游项目24个,规划总投资8.91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一是整合包装“大孟良崮”。以孟良崮特有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传说和自然生态为基础,实行跨县统一开发模式,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地观光、特色文化参与、生态旅游度假三大特色品牌,推出并优化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地观光和山林生态休闲旅游产品。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7000万元对孟良崮纪念馆以及陈列布展进行了改造建设。二是打造沂蒙红色乡村旅游项目。以“沂蒙”和“红嫂”为品牌,将建成融影视拍摄、红色旅游、休闲观光、文学创作、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拍摄旅游项目,总投资1.1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360万元。三是建设华东革命历史主题公园。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以3A级景区标准进行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由纪念地向旅游地提升。目前,已投入700余万元新建了沂蒙精神展馆。四是修复山东省政府诞生地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纪念地。以红色文化和庄氏文化为核心,重点发展红色文化观光、特色民俗休闲、庄氏文化体验和生态古镇度假四大系列产品。2005年以来,由省、市、县、镇四级政府共同出资1.24亿元对旧址进行了全面修复。
(三)大手笔进行宣传推介。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手段,采取联合营销、人文营销、产品组合营销等方式,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展示沂蒙红色风情。一是通过建设沂蒙红色文化雕塑园,举办中国临沂“蒙山沂水”红色旅游推介展示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孟良崮战役胜利和山东省政府诞生60周年、沂蒙精神晋京展、中国(临沂)红色旅游发展论坛、全国红色旅游导游讲解骨干(师资)人员培训班、全国红色旅游市场拓展及融合发展研讨会等,不断提升沂蒙红色之旅的影响力。二是走出去推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旅游资源推介会、洽谈会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促销,叫响沂蒙红色旅游品牌。为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拓力度,激活地接旅游市场,该市今年又出台了《旅游奖励办法》,并组织赴省内、京津冀、苏豫皖、长三角四大目标客源地的42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宣传推介,在北京、济南等城市召开了《蒙山沂水》大型水上风情歌舞专场旅游推介会,进一步扩大了临沂红色旅游的影响力。三是通过请进来宣传,组织各级各类媒体来临沂考察、采风、踏线,扩大临沂红色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四是创新沂蒙红色文化。该市加快实施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相继推出了《沂蒙颂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室内版歌舞《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红色风情歌舞《蒙山沂水》,形成了“白天看景点,晚上看表演”的良好格局;联合策划摄制了《沂蒙》、《沂蒙六姐妹》、《一个农民的1978-2008》、《娘》等影片、电视剧,使沂蒙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和创新。
(四)打造区域旅游联盟。积极发展与省内其他城市的联合,组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强势红色旅游产品,由临沂市发起,泰安、济宁、枣庄、日照等市参与组成五市旅游联盟,实现了区域合作、线路对接、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形成了山东无障碍旅游“新三角”;积极发展与全国其他红色旅游区的联合,陆续完成了江苏省连云港、徐州、淮阴等淮海协作区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的联合,建立了互访和联谊机制,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拓展了临沂红色旅游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本地旅游资源、本地与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和本地与远距离红色旅游资源之间的联合与呼应,巩固和发展“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高红色旅游的品味,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拉动农民致富效果明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助推器。蒙阴、沂水、平邑、莒南等县依托其较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农家乐”等,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家乐致富靠旅游,旅游旺,农家忙,农家才乐。孟良崮旅游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九间棚、沂蒙山根据地等红色旅游景区周边大大小小近百家农家乐、旅游购物点、采摘园都在红色旅游中收入颇丰,“红嫂”、“沂蒙六姐妹”、“拥军鞋”、“拥军煎饼”等一批特色红色旅游产品得到畅销,特别是蒙阴河头泉村、百泉峪村、百花峪村,沂南县竹泉村、费县大田庄村、平邑九间棚等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在黄金周期间游客如织,热闹非凡,利润比平时增加了三四成,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入有较大提高。依靠拥军鞋发展起来的沂水“布鞋城”有企业近300家,年产布鞋1.8亿双,实现产值7亿多元、利税6000余万。目前,临沂“红色”品牌的产品已达数百个,涉及上百个门类,带动起数十万人走上致富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沂蒙红色文化资源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对沂蒙文化资源开发通过确定经济活动自身所具备的竞争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所处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经济活动的资源、外部环境等有机结合,为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提供清晰而全面的思路。
(一)沂蒙红色文化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现辖3区9县,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人口和面积各占全省的九分之一,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临沂市位于亚欧大陆桥东端,距岚山、日照、连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00公里左右,距青岛港200公里,海运便捷;京沪、日东高速公路,兖石、胶新铁路分别在境内呈十字交叉,4条国道和18条省道纵横交错,覆盖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万公里,位居全省前列;临沂飞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开通了多条国内航线,立体交通大格局已经形成。交通大环境的大力改善,为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生态优势:临沂风光秀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自然景点较多。蒙山是山东第二高峰,绵延数百里,有“天然氧吧”和“养生长寿山”之称。纵贯南北的沂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在中心城区交汇,世界最长橡胶拦河坝及其它拦河闸坝,将使临沂城区出现34平方公里的水面,形成15平方公里的滨河绿化带,加上30万亩环城森林绿化带、100公里的滨河大道,将使临沂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水城。
3、政策优势:沂蒙是革命老区,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享有十分有利的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扶持,特别要抓住全国红色旅游工程启动的大好机遇,大力弘扬伟大的沂蒙精神,不断加快红色旅游开发步伐,积极主动争取财政和政策支持。
4、资源优势: 临沂市不但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而且拥有一批高品位的自然风光(如蒙山、莒南县的天佛山、沂水的地下画廊和地下大峡谷、费县的石林等)及历史文化(如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的故里)资源,更拥有滨河百里水城、江北商贸新都等现代文化资源,是各种文化资源富集并配置良好的地区,不但有利于搞好红色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也有条件建设山东省旅游经济大市。可以说,临沂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临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无比广阔。
5、红色优势:第一,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持续时间长,而且是全国著名的从未变色的红色根据地,红色遗址留存于全市。第二,沂蒙山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整个华东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领导机关多,发生的著名事件多,红色旅游资源密集度高。第三,沂蒙山区是人民群众支援革命战争的典型表现区域,是闻名全国的“沂蒙精神”的承载地。
(二)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劣势
1、精品与形象缺乏 红色旅游品牌的开发深度不够,影响不大;景点形式单调、呆板,景点辅助性资源开发不够;尚未开发出吸引力较大的红色旅游产品,缺乏旅游精品,游客数量较少。
2、设施与环境较差 现有基础设施与景区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设施不足,景区缺乏维护,陈列展示形式落后;景区绿化和景观化水平低,没有形成适合旅游的大环境。
3、空间与规模较小 除个别县的红色资源数量多而集中外,其他红色资源分散且规模较小。资源缺乏保护,周边环境差;各景点分属于不同县区,不同单位,缺乏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三)沂蒙红色文化发展机遇
1、政府大力提倡 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红色旅游和农村生态建设。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2008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还成立了全国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红色旅游年”,将全国红色旅游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之后其影响会一直持续。沂蒙红色资源可以与自然资源联动开发,为加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活动强力支撑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2007年是秋收起义爆发80周年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正在深入开展,很多红色旅游景点已经成为党员教育活动的课堂。这些都是红色旅游在今后几年保持持续吸引力的重要支撑,红色旅游是今后几年旅游行业的发展的重点产品。
3、投资全力拉动 为保障红色文化发展,中央计划安排一定计划资金,对红色旅游、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及修缮、产品规划与宣传等方面予以支持。此外,2005年3月11日,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开发性金融协议》,将运用开发性金融融资支持“红色旅游”、“乡村观光旅游”的区域整体开发。临沂已完全消除了旅游投资歧视,积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
4、概念倾力打造 沂蒙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在国内,沂蒙是最早建立的红色旅游区之一,2002年临沂就开始打“红色旅游”牌,叫响了红色旅游口号;最先举办“蒙山沂水”红色文化节目,开展特色宣传促销活动,展示沂蒙红色旅游美好形象。红色,正成为沂蒙旅游的主色调;红色旅游,正在被打造成临沂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点产品。
(四)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威胁
1、地处“灯下黑”片区 中办、国办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涉及安徽、江苏、山东三省的只有一处,即“以皖南、苏北、鲁西南为主的‘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沂蒙山区地处鲁中南而不是鲁西南,恰恰被摒于这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外。
2、存在“宣传难”误区 沂蒙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长期以来,临沂自身宣传往往侧重商贸经济,而对于其辉煌历史的宣传过于简单,至于临沂丰富的红色文化与美丽自然风光更是宣传不足。同时,临沂因革命老区、山区信息观念落后产生“宣传难”的障碍。其实,今天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在沂蒙这块红色沃土产生的“沂蒙精神”应该成为团结奋斗、投身改革、自力更生、发奋创业的动力。
3、红色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灵活。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主管部门缺乏发展动力和压力;在景区开发建设上,大多数以政府投入为主,投资主体单一,投资规模较小,与蓬勃发展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多元化投入相比,尚未形成良性市场运作机制,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资源整合的力度不够。我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相关县区也都开发建设了一些旅游景区点,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整合串联,各县区发展很不平衡,景区建设规模小,比较散乱,没有发挥应有的品牌效应。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结合上,产品组合类型还不够丰富,综合吸引力还不够强。
四、开发和利用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建议
(一)开发原则:项目开发应遵循五大原则:政府主导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红绿相映原则、红古相衬原则、动静相协原则、游憩相伴原则。
(二)建设目标:以打造 “中国红色旅游强市”为目标,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导,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为辅助,促成红色爱国教育、绿色田园观光、古色文化体验、蓝色湖库休闲的完美结合,建成全国一流、世界有名的集红色文化教育、自然风貌观光、湖库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
(三)功能定位:红色文化观光,沂蒙风情体验;
(四)主题形象:齐鲁之行,红色胜境
灵秀山水,亲情沂蒙
(五)建设重点:由于临沂红色旅游区区内交通总体状况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仅少量景区(点)可进入性不强,少量现存的革命遗址、遗迹破败堪忧,今后的建设重点应围绕“小交通”建设、遗址遗迹的保护和修缮、陈列展示的更新完善即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进行。重点建设工程主要有:
1、蒙山红色旅游区。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32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12.6平方公里,包括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三部分建设项目。该景区因山水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设施齐全,已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2、孟良崮战役遗址旅游区。现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在建设山下纪念馆区、山上战役遗址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等项目。
3、大青山红色旅游区。已建成大青山突围战役纪念碑(亭),《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亭),辛锐烈士牺牲地纪念碑(亭)等红色旅游景点。近期将建设大青山突围战纪念馆、纪念广场和标志物以及相应的游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
4、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旅游区。位于临沂市内,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国前动工兴建,1950年主体建筑基本落成,现有纪念建筑物18座,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5、新四军军部遗址旅游区。位于临沂市河东区,现幸存有陈毅住所、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15间。200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开辟为红色旅游点。
6、八路军115师司令部遗址暨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旅游区。位于莒南县大店镇,占地32000平方米,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修复改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的115师司令部大院和山东省政府大院,以及罗荣桓纪念馆、黎玉纪念馆、沂蒙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民俗参与街”等。
7、中共山东分局、《大众日报》创刊地旅游区。位于沂水县夏蔚镇,正在重点开发夏蔚景片、王庄景片、云头峪景片和双山景片,现已部分完工,展示内容尚待充实。规划在夏蔚镇驻地建设以游客集散和旅游接待为主要功能的中心服务区,正在进行建设。
(六)工作措施:
1、继续推动红色旅游深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做好调研工作,积极争取我市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系列景点列入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进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2、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发挥沂蒙红色旅游的整体优势。主要是做好《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搞好区域联合。在省内要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泰安、济宁、枣庄、日照的联合;在省外要积极发展与连云港、徐州、淮阴等地的联合,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省市的红色旅游线路。要努力实现由红色旅游观光型产品向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流的红色体验产品的转变,形成精品线路,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古色拓展市场,使红色旅游和其它旅游产品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3、加快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沂蒙红色旅游精品。重点做好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发改委将其项目列入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打造沂蒙红色乡村旅游项目。
4、加大宣传造势,营造红色旅游氛围。一是在临沂旅游政务网开设沂蒙红色旅游专栏,建设网上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平台。二是结合重大宣传促销活动,对红色旅游实行捆绑式营销。三是结合重要纪念日、黄金周及其他重要节假日,组织好红色旅游系列主题活动。要以宣传展示这里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师部、中共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为主线,突出沂蒙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地位,宣传体现伟大沂蒙精神的各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与这条主线相联系的旧址修复工作要尽快抓好,史迹陈列及展示工作要高标准搞好,帮助周边乡村致富奔小康的辐射工程要精心做好。
5、加快红色旅游商品研发工作。做好红色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近期我们将借助《沂蒙》、《沂蒙六姐妹》热播之际,重点做好《沂蒙》、《沂蒙六姐妹》、《英雄孟良崮》等沂蒙影视和《沂蒙山小调》、《沂蒙颂》、《跟着共产党走》、《谁不说俺家乡好》、《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等革命歌曲的宣传工作,传播沂蒙精神,进一步扩大沂蒙红色旅游影响。
沂蒙红色旅游,已经展示出了蓬勃生机、旺盛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后,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有力领导下,我们沂蒙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深入开发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沂蒙的红色旅游业,一定会乘势发展,为全省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创造出国内一流的业绩,谱写出光辉灿烂的华章!
第五篇:石羊古镇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及意义探析
石羊古镇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及意义探析
石羊古镇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及意义探析摘要石羊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石羊镇政府着力挖掘这些可贵的红色文化,从“红色文化育心”的理念入手,着手打造“五馆一线”等红色文化品牌。综合分析石羊打造红色文化的一系列理念和方案,具有迎合趋势、深化教育、提升旅游、加强党建的功能和意义。(图片来源于百度)
一、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一红军长征过石羊
1936年4月18日至2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在肖克、王震的带领下,长征过大姚,在大姚历时三天两夜。4月19日天未亮,红军离开七街,头戴柳帽,脚穿草鞋,冒着国民党飞机的侦察袭击和中央军、滇军的重兵尾追,向盐丰县城(今石羊镇)前进。上午10时左右,红军避开其碉堡工事,占领峡谷两侧高地,居高临下,以猛烈火力攻城,伪兵守敌不支,纷纷溃逃山沟,以势如破竹之势进入了石羊。红军到石羊后开仓分盐,约向石羊的百姓发放盐30余万斤。红军还打开积谷仓,将粮食源源不断分给穷人,打开监狱,解救了60多名受冤囚徒。20日拂晓,红六军团撤离盐丰,经过王家庄、大石桥、络子箐、温竹箐、杨家箐、桥头哨出楚雄地区西进,经祥云、宾川与红二军团汇合,从丽江石鼓胜利渡过金沙江。在原盐丰县境,18名红军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送交龙云,不知下落;一名红军受伤被抢匪杀害,二名红军因病牺牲。当时来到石羊的红军,据文字记载是“三个师七个团”。红军长征过盐丰县城,途经40个村庄,行程180华里。广泛进行了革命宣传,红军所到之处,打土豪分浮财,解救工农群众,播下了革命火种。红军在行军途中不断受到中央军和滇军的尾追堵截,红军、中央军、滇军都曾进驻过石羊,在石羊还流传着《红军帽、中央军衣、滇军裤》的故事:红军来到石羊,住宿到一户人家,走时留下了红军的帽子;中央军住宿到他家,走时落下了军衣;滇军也来他家住宿,走时忘将裤子带走了。这家的主人便将红军的帽子、中央军的军衣、滇军的裤子穿在身上,邻里人看到了都笑他不伦不类。这个故事再现了1936年4月红军、中央军、滇军分别进驻过石羊的历史,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红军危急的处境。王正枝是土生土长的石羊人,现年90岁,当年红军长征过石羊他13岁,对这段历史记忆颇深,他回忆说:“红军长征过石羊,我清晰的记得是民国的二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在红军未来到之前,国民党的飞机就已经来侦察了。上午十点多,我去挑水就碰见了红军,他们和我打招呼,叫我“小鬼”、“小鸡蛋”,我叫他们喝水他们没喝,当时我才十三岁,感觉他们骑的马很高大。红军来到石羊,就拉通了电线,连接了通信。红军到地主家拿了衣服,分给乞讨的人和穷人,还开仓放盐,那时整个石羊锣声响起,叫人们到场署背盐,背盐的人很多,我差点被踩到,我那天抱了三个半盐回家,一个盐有十多公斤重。红军吃饭吃的是大锅饭、军队里的领导和军队人员一起吃,所以就看不出哪个是头头,他们穿着朴素,对百姓秋毫不犯。红军对老百姓是着实好了,老百姓由开始红军刚到时的门户紧闭到后来的陆续开店,卖荞粑粑、卖米粑粑、卖核桃的都出来卖了。当时红军用一个镍币买一个核桃,一个镍币在当地可以买二十碗米线,这看出了红军绝不白拿白吃百姓的东西。红军来石羊,只是批斗了石羊的四大家,红军去到别的地主家住宿,吃了用了都会留钱,走后地也会帮主人打扫出来。而后面来的中央军和滇军就不一样,中央军和滇军是专门叫厨子给他们一一做饭,要吃什么就做什么,他们穿的是呢子料的衣服,吃了用了百姓的还不给钱,还常常被叫去给他们干苦力,我父亲就被弄去给他们背过东西。第二天天还未亮,红军就用高竹竿、布条、油做成高高的火把,点着火把就又开始赶路了,石羊周围的山上都是火把形成的火龙。拉线的在最后,天亮了就全部走完了。红军走时,我想和他们一起走,红军问我几岁了,得知我才十三岁,就说再等几年,摸了摸我的头,笑着就走了。”二石羊人物与红色文化
石羊虽地处边陲,但因盐与外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能较早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礼。1928年,中共云南省特委书记赵祚传就回大姚、盐丰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盐丰县原昆明市“青年努力会”会员王仲武组织领导青年学生游行示威,开展反对法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强征硬敛盐税以抵交庚子赔款的斗争。1938年11月,中华民族解放军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员王子近(王信民)从昆明回到盐丰石羊镇,发展了封于齐、高粱、罗如森、张玉祖、李林等加入“民先”组织,进行了一些抗日救亡活动。学习、宣传马列思想,学习《新华日报》、《群众周刊》、《解放日报》、《解放周刊》等从外地带入石羊的刊物;组织歌咏队、大唱抗日歌曲,演出抗日戏剧。1939年6月,杨正芳到盐丰先后发展了王子近、高粱、封于齐、罗如森(女)、张玉祖(女)五人入党,并报经省工委批准,成立盐丰党支部,王子近为支部书记,高粱为宣传委员,封于齐为组织委员。创办了“大众壁报”及工农夜校,组织“羊城歌咏队”,进行革命宣传,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5年,昆明“一二·一”运动的《哀思录》、《中学的民主》、《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等书刊传到盐丰,盐丰中学进步师生季瘦红、陈典章(联大学生)即广为散发,并组织座谈会声援。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在石羊如火如荼进行着,石羊的百姓为之觉醒,一步步走向了自由解放之路。石羊人张之霖、陈子干、甘舜、布一民、高维桓、布青阳、罗衡、甘芳、华定周、甘廷芳、王子近等是石羊红色文化的的典型代表人物。综观石羊人物,与红色文化紧密相连。他们先走出家乡,后来又将先进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带到了家乡。革命的事业即是他们的事业,他们的生命属于革命。石羊古镇自古就有文风昌盛,在盛世造就了文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也创造了诸多武才,张之霖、陈子干、甘舜、布一民、高维桓、布青阳、罗衡、甘芳、华定周、甘廷芳、王子近等将国家、民族的兴盛安危系于自己的生命之上,可歌可泣。
二、政府主导下的红色文化 一红色文化的建构理念
关于石羊古镇“红色文化”的提法,在2011年之前未闻其声,一提到石羊文化,小镇人民对儒家文化、盐文化、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侃侃而谈,但对“红色文化”就稍显生疏。不过另换一种方式,让小镇人谈谈关于红军长征过石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他们总能谈得有声有色。2011年底,以镇党委书记牵头的石羊镇领导班子将石羊红军长征过石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及其历史遗存提升到了“红色文化”的高度。石羊镇镇政府将红色文化的理念定位为“红色文化育心”。在石羊镇“三羊开泰”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中,将“富裕石羊”、“文化石羊”、“和谐石羊”作为“三羊”的三大抓手。在文化石羊方面,石羊古镇自古就有着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古镇的盐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文化兼容并包、交相辉映。在如何做足、做强“文化石羊”方面,镇政府提出了“五心”工程,即“红色文化育心”、“儒家文化养心”、“绿色文化润心”、“廉政文化净心”、“大众文化凝心”。积极组织引导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争当先进文化领路人,打造文化石羊。“红色文化育心”理念在石羊镇“三羊开泰”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中提出,并作为“五心”工程之一与“儒家文化”、“绿色文化”、“廉政文化”、“大众文化”并驾齐驱,相得益彰,足以突显“红色文化”在打造“文化石羊”品牌的重要性。石羊是大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方,红军长征过石羊留下了许多红色足迹、红色故事和红色遗迹。石羊镇以“弘扬长征精神、重温党的历史、激发创业激情、增强党员意识”为主旨,着力实施红色文化育心工程。深入挖掘红军长征过石羊的红色足迹,打造“五馆一线”:石羊会馆、白井酒楼、安逸酒楼、红太阳宾馆、鑫茶轩茶馆和红军长征过石羊的行军路线。“五馆一线”的成功打造,图文并茂地向党员干部展示了红军长征过石羊的红色足迹和党在石羊的发展历程,组织全镇干部职工、村“两委”干部和大学生村官重走红军长征路,为广大干部职工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二红色文化的实施方案01/建军节祭奠烈士塔烈士塔位于南关外的飞凤山山脚,于1955年由盐丰县人民政府建立,为纪念薛常灵、李辉堂、张光耀等在解放盐丰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烈士塔塔身的两侧有当时石羊籍云南省人民代表金佩丞“成仁取义,民不能忍”的题字和中共盐丰县委书记李子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题字。塔尖上的三面棱角面上均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庄严刻字。1989年4月5日,为了方便管理和祭扫,经石羊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倡议,由石羊镇人民政府批准,政府将原安置在白石谷的薛常灵的坟墓迁至烈士塔,并对坟墓做了很好的修缮。现在烈士墓和烈士塔周围建了两套供人们休憩的桌椅,不逢建党节、清明节等特殊的节日,这也会时有前来参观、瞻仰烈士塔、烈士墓的人群。石羊古镇烈士塔的纪念碑上虽然只镌刻有薛常灵、李辉堂、张光耀的名字,但石羊的烈士不止这些,在《大姚县志》记载的石羊籍的烈士名录有:赵龙甲、武必兴、王罗宝、肖培高、罗德匡、朱友、甘希孔、张国泰、董怀先、姚庆明、陈刚、熊国辉、李玉书等。
02/打造“五馆”石羊镇政府为挖掘、打造红色文化,将要重点打造的“五馆”具体是:石羊会馆、白井酒楼、安逸酒楼、红太阳宾馆、鑫茶轩茶馆。石羊镇充分依托古镇旅游核心区1000多平方米的仿古建筑群,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子,着力打造红色廉政文化会馆。镇党委筹集资金20万元,建设了石羊红色会馆。一是创办红色廉政展室。收集整理了1936年4月红军六军团长征过石羊,开仓放盐救济民众,1939年6月成立全州较早的中共盐丰(石羊)支部,播撒革命火种等革命事迹和丰富史料,编辑成书,制作壁画、喷绘等,创办红色廉政展室。二是设立红色廉政专柜。从民间收集了毛泽东各类像章300余枚,毛主席语录、各类画像200余幅,各类留有革命遗迹的家具、生活用品、书籍等,设立实物红色廉政专柜。三是打造红色廉政教育基地。投资140余万元修建廉政教育基地,挖掘资源,提炼廉政精髓,积极开展教育。
03/重修红军桥 在石羊镇的杨家箐村桥头哨,至今有一座当地人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过石羊的历史而命名的“红军桥”。1936年4月20日拂晓,红军离开石羊镇急行了50多里的羊肠小道,到达哨所桥头哨才开饭。因为红军行走的路线与盐丰县的盐道大致吻合,桥头哨也便成了一个盐中转和转运的哨所。红军击退驻守哨所的税警队,将哨所的盐分给了桥头哨附近的彝族民众,并向当地民众宣传了革命的思想。当地彝族群众看到红军秋毫不犯,纷纷拿出蜂蜜、核桃、荞粑粑,来招待红军,送红军过孔仙桥进入祥云。红军途经桥头哨,与当地民众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桥头哨桥由于年久失修,上世纪80年代的一场洪水冲垮了木桥,桥两岸的彝族只能涉水过河。大姚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桥头哨六十多户桥头哨村六十多户彝族人民,家家投工、户户献料。共投义务工1100人次,投石料90多立方,架了两孔三个桥墩,捐献木头、椽子25立方米和瓦片2000多片。新修复桥头哨大木桥,在长达31米的桥面上,两头盖有瓦屋,中间盖有高出瓦屋面1.5米的亭子。宽4.5米的桥面两边建有围栏和两尺宽的坐板,可坐五六十人。竣工剪彩那天,彝族群众将不好叫的“桥头哨”改为“红军桥”。“红军桥”的名字便这样一直叫到现在,只是现在的红军桥因年久失修,于2000后的一场大水再次坍塌,只剩下桥墩作为红军长征过石羊的历史见证,石羊镇在重建红军桥的建设上,再开发红军长征过石羊路线,与当地旅游相结合打造出一条石羊较有特色的红色旅游路线。
三、挖掘石羊红色文化的功能与意义 一迎合趋势
狭义的红色文化属于中国共产党建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年代,但近十几年来,红色文化一词被重新提起,红色文化又以红色影视作品、红色小说、红色旅游、红歌会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到了百姓的生活。石羊以政府为主导的红色文化也正是在全国的红色文化走向复兴并一步步走向繁荣兴盛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正好迎合了红色文化热这样一种良好的趋势。红色文化俨然成了一个文化娱乐品牌,成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大餐。红色文化强大的吸引力,源于它深厚的内涵,红色文化洋溢的是凛然正气和昂扬激情,蕴含的是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展现的是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的执着、对光明的向往,体现的是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百折不挠等的崇高品质,凝聚的是珍贵的历史记忆,这些内涵积淀为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老一辈人,他们始终对红色理想保持着坚定信念,这种情结诱发了他们对往昔那段激情岁月的怀念,重温红色记忆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慰藉。红色文化之所以在当代兴起,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它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对理想和信仰的呼唤,对物质主义至上的生活方式及其价值取向的调适和变革要求。而红色文化热潮恰恰表达了当下人们的一种文化认同,即对革命历史、传统理想与信仰、红色精神的认同与尊崇。红色文化也就成为人们重塑信仰与理想、寻找精神支柱的最好文化资源与精神纽带。以红色文化中的红色旅游为例,红色旅游可以让旅游者在领略自然景观、体验民俗风情中放松心情、娱乐休闲,在驻足人文景观,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历史文化中丰富人生的阅历,满足精神的享受,启迪思想。由此观之,石羊提出红色文化,重拾红军长征过盐丰、解放盐丰等红色文化记忆,并在文献记载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座谈等方式充实丰满红色文化的记忆。通过修复、重建红色文化遗迹,收集、展示当地红色文化的展品,打造五馆为代表表的红色文化展示空间,多途径挖掘石羊的红色文化也正是迎合大环境下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追随。二深化教育
石羊的红色文化挖掘好、开发好了,对石羊的民众将会产生较为广泛而深刻的教育意义。首先民众可以接受党成长史的熏陶,党的思想洗礼,增强对党的正确认识。从红军长征过石羊的历史来看,红军长征过石羊,积极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是其目的之一,用以安定民心,洗礼民众的思想。在红军长征过石羊安定下来后,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党的良好形象。当下石羊古镇的民众,或老或少,无论是自己亲身经历也好,听老一辈回忆也好,红军给他们留下了较好的形象,从认识党之初,就对党有了正确的认识。其次民众可以得到关于社会历史的教育,增强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责任感。红色文化是在特定的时代里孕育的特定的文化,当时的中国处于积贫积弱,内交外困的局面,不经历那样一个特定年代的人很难读懂那个时代的痛楚。李有德老人吐露着他的辛酸苦楚:“我们经历过旧社会,经历过新社会的人太不容易了。当时年幼的时候,我的父亲吹大烟,母亲为灶户背柴挣一家的生计,我八九岁就给地主放牛。一早出门被父亲打,晚上放牛回来被地主打,在放牛时还要担心被山上的狼吃掉。到了十二、三岁都还没衣服穿。1955年我十七岁,因为家里太穷无路可走,我就去参加了验兵,当时验兵是在石羊孔庙门口,验上了,军队里边招待我的第一顿饭我最记得是洋花菜炒老肥肉,是我十七年里吃过的最好的饭,我1956年就参加了进藏剿匪,剿匪期间,穿的胶鞋底都磨破了很多双。在部队里,我学会了开车。我能活到现在是幸运的,最要感谢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党给了我新的生命,在军队的生活里,是党教会我了生存的本领,我现在领的一个月近一千五的工资也是党发给我的。现在我的孙子辈是不理解我们的,我给他讲我缺衣少食的艰难困苦年代,他说是我不成器,是他太不了解那段历史了。”
挖掘红色文化,宣扬石羊的红色文化,让石羊古镇的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能够更为直接地接触到红色文化孕育、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便可以借以增加对历史的厚重感,由过去观现在,并借以增加对现实的使命感。红色文化精神具有坚定的信念,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战斗,具有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红军长征过石羊就是红色文化精神的最具体、最生动活泼的写照。红军不计较环境,总是为人民谋利,为了大的革命胜利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的代价,石羊民众看在眼里,刻在心里。三提升旅游
首先,将红色旅游置于石羊古镇这一地理空间来看,红色文化的挖掘将助于当地旅游品质的提升。石羊古镇是著名的滇国盐都、祭孔圣地、文化名邦,石羊古镇自1995年被评为“云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后,小镇的发展渐渐与当地的旅游相结合,石羊古镇于2010年5月被正式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个,石羊古盐井群于2012年年初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不难看到现在的石羊古镇结合旅游做古镇的开发与发展已经收到了卓有效果的成绩。石羊古镇现在打的是“千年盐都,祭孔圣地、文化名邦”的旅游品牌,近几年在打造石羊古镇的儒家文化和盐文化上倾注了较多的政策与资金,但对“文化名邦”的挖掘还显不足,石羊古镇的旅游产业优势没有完全凸显出来。另一方面,却也给外来游客产生对石羊文化只有盐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误解,也使政府等相关部门在相关发展规划中,忽略对石羊古镇跟多丰厚文化如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景观文化、红色文化、节庆文化等的挖掘与开发。当下石羊政府“红色文化”提出,无疑给石羊古镇的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与特色。石羊在旅游产业的开发过程中,也渐已发现了旅游产业卖点不足,景点拓展延伸不足,比较优势不够凸显的问题。针对石羊古镇旅游留不住人的现实问题,政府也在做精景点,拉长游程方面下工夫。而时下开始对石羊红色文化的挖掘中,可作为石羊古镇提升旅游的良好契机,对石羊红色文化标志性展出空间“五馆一线”的打造中,可拓展延伸古镇的旅游景点,可游的景点多了,并且将景点作出自己的特色来,那么留住游客将成为可能。
其次,将石羊的红色旅游置于大姚整个县域的空间来看,可对整个大姚的红色文化品质有提升。大姚县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作为云南省“60位为解放云南作出突出贡献人物”之一的赵祚传烈士的大姚,如今还保留有赵祚传烈士陵园、赵祚传烈士铜像、革命纪念碑、赵祚传烈士事迹展室(遗诗、遗物、遗信、照片翻拍)等珍贵文物。该县在维修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红色遗产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对赵祚传烈士所撰写的《农民四字经》等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许多宝贵史料进行收集整理,编印了《革命烈士赵祚传》等红色廉政读本2000余册,大姚县投资140余万元在赵祚传烈士陵园建立廉政教育基地,全面修缮年久失修的陵园大门、道路、亭子、围墙等设施,全力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做好白塔公园赵祚传烈士铜像、纪念碑的日常管护工作,对烈士故居三户农户进行整体搬迁,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建立赵祚传烈士展室,成为了楚雄州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的示范基地。石羊古镇就此可抓住整个大姚县挖掘、发挥红色文化的契机,长远发展来看,可与整个大姚县红色文化相连接,形成整个大姚县的红色文化的突出展示,为带动整个大姚县红色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