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州红色资源开发研究
常州红色旅游资源初探
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甘超全
内容提要: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城市,如何在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寻求革命纪念地与旅游观光区的有效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常州红色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开发常州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红色旅游资源”一般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杰出人物、革命烈士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红色旅游依托的是红色资源,传导的是政治内容,依靠的是旅游需求与经营之间构成的市场。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城市,如何寻求革命纪念地与旅游观光区的有效结合,加强青少年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常州红色资源的特色和优势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独有的红色资源,向世人展示了她独特的历史宝藏、文化内涵和个性风格。常州孕育了被誉为“常州三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三位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常州因“三杰精神”而闻名遐迩。新四军设立江南指挥部,形成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东敌后最早创建的根据地之一。我市主要的革命纪念地有:
1、瞿秋白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建筑面积1051平方米。分东、西两院,各四进。东院为故居陈列室,西院原为秋白生平事迹陈列室。故居东新建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由邓小平亲笔题书匾额。两层建筑面积2282.19平方米,馆前玉石铺广场,一楼展览大厅,正中敬立瞿秋白铜像,高3.3米,重1.1吨。展厅展面600余平方米,陈列图片等资料1200余件,展示了瞿秋白光辉而短暂一生的历史足迹。西院故居作书画室,收藏展出书画精品600余幅。新馆还设学术厅、影视厅、资料室、电脑室等。故居先后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外参观者达数十万人次。
2、张太雷故居
省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基地。张太雷故居由邓小平亲笔题书匾额。由东西两院和辅助用房组成,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陈展面积500平方米。故居庭院敬立张太雷烈士半身汉白玉雕像。西院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图片、实物和配以油画共243件,展示了张太雷光辉的一生。西首辅助用房辟作书画陈列室和影视室,收藏展出书画精品280幅。自开放以来,故居先后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外参观者达数十万人次。
3、常州市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烈士纪念地(常州“三杰”纪念地)管理处 是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21人,占地面积112亩,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中宣部、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展馆面积7000余平方米,展面1500多米,共展出史实照片1635张,遗物277件,人物雕塑80个(其中64个采用高分子硅橡胶制作),绘画68幅,声光电场景24个约500平方米,浮雕550平方米,大型雕塑一座以及运用高科技手段制作的“秋白就义”和“鱼水情”幻影成像二部,全面展示了“三杰”生平事迹,形象地记录了“三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前赴后继的斗争史实,再现了“三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十多年来,先后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外参观者达200余万人次,已成为我市社会各界人士举行成人仪式和入党入团宣誓仪式以及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场所。
4、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新四军设立江南指挥部,形成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东敌后最早创建的根据地之一,它长期屹立在敌人的心脏地区,充分发挥了尖刀作用,基地作用和枢纽作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四军的民族责任感、“铁”的纪律、英勇奋战、艰苦奋斗的作风、生死相依的军民关系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该馆开放以来,曾接待过张震、彭冲、叶飞、姬鹏飞、迟浩田、张铚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社会知名人士,前来参观者达百万人次。并被命名为江苏省校外德育基地、省级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开发常州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既是弘扬革命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时代要求,又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的一项重要举措。
1、红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红色”是内涵,要挖掘其中的精神财富和道德资源。我们保存和维护那么多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物质的存在,更在于精神的感召。每一处文物遗迹,都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前进路上的奋斗精神和光辉业绩,每一位名人都铭记着一段历史,昭示着一种精神。红色资源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通过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浏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寓教于游,会使人身临其境,在充满感性的接触中接受历史熏陶和理想信念教育,因而更能为为人们所接受。无论是“三杰精神”、“新四军精神”,还是“七君子精神”、“华罗庚精神”,在培养下一代方面,都是难得的新平台、新课堂,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是学校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另外,许多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论是建筑风貌,还是故居的文化内涵,都是特定时代的文化典型,其原真状态就是传统文化的一幕缩影,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桥、流水、人家、一舍、一园、一井、一树,浓缩着名人的情趣与品性,本身就是一个旅游卖点,十分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2、红色资源具有不可模仿性,“资源”是载体,要以此为基础打造有震撼力的、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红色资源既为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最终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探索一条良性循环之路。为了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构想,即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大力构建“红色旅游”体系,为不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并逐步辐射到其他“红色旅游区(点)”,具体设想是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以10个“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
如今许多城市均把保护革命旧址作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城市经济的一项重要战略来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和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共同组建了重庆“红岩联线文化研发中心”,旨在共同整合、研究、开发重庆红岩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合发展“红色旅游”及相关产业。针对红岩革命遗址总体在全市星罗棋布的特点,开发出“红岩文化一日游”旅游线路,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红岩革命纪念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旧址等革命历史文化参观旅游点全部纳入其中,一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1999年12月,“中国红旗渠集团”已在国家工商局正式注册,紧接着成立了红旗渠股份有限公司,经北京一家评估事务所评估:红旗渠商标的无形资产达10.8亿元。这些红色景区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所以注册‘红色’商标的商品在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和档次,可以借着‘红色’的品牌优势迅速占领市场。红色旅游,既是观念创新,也是产业创新。常州可以尝试开辟红色资源与绿色山水结合的“一日游”或“二日游”等旅游线路,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重视与经济的连动,注重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旅游环境,打响红色旅游品牌。
三、目前常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困难
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地方政府的主动配合,离不开宣传、文化、规划、财政、旅游以及建设、交通、民政、教育等部门的有利推进。纪念馆与各部门的关系如何协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目前我市纪念馆均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政府每年拨给纪念馆的财政经费仅仅够发工作人员的工资、房屋修缮以及维持基本的办公费用,纪念馆要想更新陈列、引进展览、培养人才、搞专业研究就困难重重了,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纪念馆的硬件与软件建设的可能。当有些名人故居以“几间破房子几张旧照片”的面貌出现时,如何能吸引在网络、动画与日新月异的资讯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的目光?按照中央规定,烈士纪念地早已免费开放,纪念馆对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均已实行免票制度,对社会免费开放也是早晚的事,这进一步导致它们在转型期间举步维艰。一方面革命纪念馆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免费开放后政府资金上的补贴又不能及时到位,“三保”问题,即保护、保洁和保安问题也很突出,门票收入减少了,服务成本增大造成的资金缺口有的超出了政府补贴,纪念馆的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工作都面临很大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周边环境的陈旧混乱、旅游商品市场的缺乏,加之导游不再可以从中拿到门票上的回扣,这些都势必影响着旅行社组团参观的积极性;教育部门虽对红色资源的利用表示欢迎,但出于向孩子安全及其他各种原因,有的并不是很配合。另一方面纪念馆由于没有健全的动力机制,没有生存之忧,经营效益的好坏并不与经济待遇挂钩,工作业绩多取决于个人工作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就市区二个纪念馆为例,由中宣部批准开放的二个纪念馆中瞿秋白纪念馆至今只有三个编制,而张太雷纪念馆只有二个编制,经费紧,人手少,严重制约着这二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正常发展运转。张太雷纪念馆由于地处同济立交桥下的偏僻小巷,周边居民区环境混乱,停车困难。同济桥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去年年初虽已纳入市政规划(周边均作为城市绿地及市民广场建设),但具体实施时间与方案尚未公布,今年12月12日是张太雷牺牲八十周年,明年6月17日是张太雷同志诞辰110周年,若能在此之前配合市政建设,对纪念馆的内部陈列及外部旅游线路进行很好地调整与规划,相信会成为市区一处不错的旅游景点。
现代社会在精神生活中不会运作纪念馆,犹如贫穷的国家不善于运用银行,是一种落后的表现,历史文化名城是个整体,必须是一片大的森林,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众多名人是常州的金名片,保存基本完好的名人故居则是常州2500年古城的重要支点,是森林中的大树,但是,仅有几棵大树形不成森林,仅保护几处名人故居,形不成气侯,仅靠几家名人纪念馆成不了“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我们应以名人故居为核心,由点及面扩大保护范围,挖掘文化内涵,增加保护容量,促使文物大树形成为文物森林,并产生森林的“生态效应”。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应在总体上从战略高度指导各地搞好此项工程,规划部门要掌握本地红色资源的特点,明确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革命纪念地应加强学术研究,当好参谋,找准位置;各级各类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大力配合。我们相信,红色资源一定能得到健康顺利发展与利用。
二00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常州红色旅游资源研究调查报告
常州红色旅游资源研究调查报告
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建设的重要工程。盘点苏南地区常州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发展状况,存在资源总量一般、开发不足、总体规划缺位、宣传力度不大及专业人才匮乏等现实问题。应通过制定恰当的开发战略,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运用市场化经营模式,提升常州旅游产品整体档次,融入环太湖红色旅游区。
一、正确认识红色旅游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和界定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李长春同志指出,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2]《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各地迅速掀起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高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低碳旅游”这一概念,强调继续发展红色旅游,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红色旅游业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此时,选择常州市作为苏南地区中等城市的样本,研究其红色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对于同等城市红色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有助于环太湖红色旅游区的构建及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二、常州红色旅游资源实际分布情况
一地红色旅游资源的占有情况决定着该地红色旅游的发展规模及路径。红色旅游资源,广义上是指顺应历史潮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狭义上指中共成立后领导广大人民进行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所形成的历史遗迹和精神瑰宝。
常州地处苏南地区长三角太湖流域,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时至近代,在革命的风云际会中“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革命先烈董亦湘以及“爱国七君子”李公朴、史良等一批职业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脱颖而出,成为今天常州发展红色旅游业的原生资源。据统计,全市红色景区景点共计19处,其中市区七处,分别为: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常州三杰纪念地)、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史良故居、常州市博物馆、常州市档案馆及常州陆军预备役通信团团史馆;金坛四处,分别为烈士陵园、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殷雪梅纪念馆及金坛市博物馆;溧阳两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及西山烈士陵园;武进五处,李公朴故居、革命烈士陵园、澄西烈士陵园、董亦湘纪念碑及武进历史档案展览馆;新北为恽代英纪念广场一处。
其中,重要红色景区(点)具体发展情况如下:
1、常州革命烈士陵园(“常州三杰”纪念地):位于市区兰陵路33号,主要是为纪念我党创建初期牺牲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烈士而建,又称“常州三杰”纪念馆。陵园始建于1976年,主体建设完成于80年代中期,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事迹陈列馆、诗抄碑廊、人生格言碑廊组成。2002年11月,市委市政府投资2000万元,在陈列馆、纪念堂基础上建设常州革命史纪念馆和常州革命烈士纪念馆,2003年7月开工,2004年12月正式开馆。革命史纪念馆以史见长,主要反映了1840-1949年常州人民革命斗争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则分12个部分展出228位烈士事迹,歌颂了烈士品质。陵园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累计接待中外参观者近80万人次。
2、瞿秋白纪念馆:位于市区延陵西路188号,依秋白故居(1912-1916年居处)建馆。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暨瞿秋白英勇就义50周年时正式开放。2008年通过省文物局验收,免费向社会开放。开馆至今,先后接待了薄一波、乔石、杨尚昆、李瑞环等领导人和16个国家的党政代表团以及专家学者数十万人次参观,推出了《纪念瞿秋白书画展》等专题陈列,出版了《江南一燕》和《瞿秋白研究》(丛刊),编印了《瞿秋白研究信息》。该馆已成为纪念、学习、宣传、研究瞿秋白的重要基地。
3、张太雷纪念馆:座落于市区清凉路子和里3号,由太雷故居(1918-1925 年居处)、生平事迹陈列室和书画陈列室三部分组成。全馆建筑面积900平米,陈展面积 500平米。1982 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对外开放;2000年更名为张太雷纪念馆。近年先后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87年至今,已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参观者20多万人次,并先后出版了《张太雷年谱》、《张太雷文集》等十几本研究专辑,是缅怀、纪念、宣传、研究张太雷同志精神事迹的重要场所。
4、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座落于溧阳市水西村。前身为“新四军水西村革命旧址保管所”,1984年对外开放,1994年用现名。2007年,溧阳市政府斥资2600万元兴建了新展览馆和纪念园。目前占地达40000平米,展厅面积5500平米,形成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旧址、展览馆、纪念广场、老战士题书碑廊和毛泽东像章陈列馆5大景点。自开放以来,本馆累计接待了包括叶飞、彭冲、迟浩田、张震等领导人在内的国内外游客200余万人次;编辑出版了《水西抗日史话》、《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史料汇编》等书刊;属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省级文保单位及2A级旅游景区,融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参观、军事文化博览为一体。
5、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苏皖抗战历史陈列馆):位于金坛市建昌镇蔡甲村,原为曹江临烈士私宅。1997年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按原貌修复会址,并增修曹江临等抗日五烈士墓及苏皖抗战历史陈列馆。修缮工程先后共投入280余万元,于2005年10月修竣并正式对外开放。现占地7000多平米,建筑面积500多平米。该馆再现了金坛人民英勇抗日的光辉历史和动人场景,与溧阳、句容的新四军革命纪念馆构成互补,是另一处了解苏南地区抗日历史的窗口。
参照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体系,常州市的红色旅游资源涉及遗址遗迹、建筑设施、人文活动三大主类中的七大亚类,共计11个基本类,占全国15个基本类型的73.3%;考察其分期,大多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映了常州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不畏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主题;在地理空间上呈扇形分布。
放眼常州周边,苏南地区目前拥有南京市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镇江句容茅山新四军纪念地以及苏州常熟沙家浜旅游区等6大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苏北地区拥有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南通海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以及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等5大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外加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沪浙红色旅游区”,对区域内其他中等城市红色旅游发展易于形成集聚和连带效应,带动其中的中小红色景区共同发展。常州红旅资源原生类型较为丰富,如善加利用周边资源,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可获得较大提升。
二、常州红色旅游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常州市红色旅游事业起步较早,目前已拥有10项左右成熟的红色短线游产品,主要由“常州三杰”纪念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常州革命史纪念馆和常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组成。
为深入了解常州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笔者对各红色旅游景区(点)和市民分别进行了普查和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两类共150份,收回111份。据问卷反馈数据显示,每年春至秋季为旅游旺季,游客高峰多出现在清明、建党、建军、建国等重要节庆纪念日;客源地集中在江浙沪地区;青少年、党员、军人等为游客主体。常州的红色旅游景区(点)均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免费向社会开放,人员工资、房屋修缮及基本办公费用均由政府拨给,经费来源单一,在更新陈列、引进展览、培养人才、专业研究等方面普遍存在资金困难,已对景区的软硬件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制约。调查获悉,瞿秋白纪念馆现有编制3个,张太雷纪念馆现有编制2个,人手紧张;张太雷纪念馆周边环境较混乱,停车困难,亟待整治;而李公朴、史良等故居仍被束之高阁,尚待开发。常州红色旅游的市场满意度不高,逾1/3的游客认为景区服务水平相对滞后,旅游产品形式单
一、内容枯燥。在宣传途径方面,主要利用《龙城自驾二日游》、《常州导游图》及《旅游时尚》等载体开展专题宣传,辅以全市导游大赛、常州旅游知识竞赛的形式向大众普及。民众对红色旅游景区(点)的知悉度较低,知道3个以上红色景区(点)的人仅占14%。按2009年《常州年鉴》公布的数据测算,2008全市主要红色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1.55万人次,营业收入19.85万元,分别占全市旅游业总额的8.63‰和0.25‰,表明无论在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上都还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综合上述情况,目前常州红色旅游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红色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地区、部门和企业之间配合欠协调,影响了红色旅游整体水平的提升;二是旅游资源与周边城市具有同质性,缺乏总体规划,导致整体形象不够鲜明,未能形成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有待增强;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大,各个景区(点)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自为战;四是现有旅游产品内容形式单一,旅游线路短且缺乏精品支撑,景区(点)知名度较低,拳头旅游产品较少;五是促销意识不强,宣传方式亟待创新,客源市场面临挑战;六是旅游开发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七是旅游专业高级人才相对匮乏,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亟待提升。
三、推动常州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组建领导小组,形成领导合力,理顺经营管理体制。
实践证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保证。仿效中央,成立全市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整合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工委、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和市物价局等各部门力量,形成领导合力。下设红色旅游发展办公室,承担具体事务及日常工作。理顺景区(点)管理机制,成立管委会以实现统一管理,避免多头管理,有效提升资源保护、开发建设和经济运作水平。
(二)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塑造整体品牌。
以《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按照市旅游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等文件要求,联系实际、统筹规划,量身打造适合本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的近中远期规划,突出刚性规划与弹性规划相结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开。在制定本地发展规划时,要考虑本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突出名人故居及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从弘扬地方文化的高度,突出主题、强化特色,努力打造地区品牌。
(三)加大投入,深入发掘现有红色资源,创新红色旅游产品形式与内涵。
一是在保护革命文物的基础上,加快红色旅游景区(点)建设,夯实红色旅游良性发展的基础。在硬件设施方面,抢救发掘历史资料、历史文物;加强对景区内的道路、停车场、供电、供水、通讯、消防、环卫、环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医疗救助和紧急救援系统;加强对旅游区内饭店、宾馆的分类指导,提升餐饮住宿的接待能力;征得规划、公交部门协助,开发红色旅游公交专线,方便市内外散客自助游。在软件设施方面,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加大对红色旅游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做到制度留人、待遇留人;输血造血并重,发挥常州高等职业教育优势,培养一批擅长红色旅游规划、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导游讲解的专门人才,形成人才梯队;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历史知识及旅游知识的专业化培训,特别是抓紧导游、讲解员、服务员、出租车驾驶员等窗口岗位的常态化培训,力求浓厚景区内外的“红色”文化氛围,用“红色”充实“食住行游购娱”,增强常州红色旅游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是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开发旅游线路。常州先天红色旅游资源有限,但地处江浙沪旅游区,是环太湖旅游带与沿江旅游带的交汇点,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紧邻南京、镇江,拥有接受赣、浙、沪等周边红色旅游大省资源辐射的天然优势。建议本市红色旅游景区(点)主动与影响较大的红色旅游区由近及远展开联系,积极参与跨区域旅游路线的开发,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源分享”,推动环太湖红色旅游区域的形成。
三是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创新旅游产品的形式与内涵。要吸引游客,必须面向市场需求开发旅游产品。目前,常州红色旅游亟待从低层次的“展板模式”突围而出,更新产品开发理念,丰富产品的形式与内涵。在创新产品形式时,必须改变以往“固定菜单,来了跟我看”的服务模式,效法井冈山、瑞金等著名红色旅游景区纷纷将“原生态的历史”搬入景区的成功做法(游客们可以舂米、打铁;可以身着农衫挑着稻谷重走毛、朱挑粮小道;可以撑着竹筏,重温“小小竹排江中游”),设计更多受游客欢迎的体验式、互动性强的产品。在丰富产品内涵时,要注意将红色旅游和本土人文旅游、自然旅游、休闲旅游熔于一炉,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文物景点与非文物景点交相辉映,真正实现“红古结合”、“红绿结合”。以天目湖为代表的绿色资源、以天宁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资源、江南水乡的民俗文化资源、古建筑古园林资源、恐龙园及动漫节等娱乐资源都存在与红色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可能性。
四是打文化牌,凝练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深入发掘革命精神,以文艺表演的形式再现革命历史、英雄事迹,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搭建“红色舞台”,已成为红色旅游的新业态。如江西省的“中国红歌会”、延安市的“延安颂”、井冈山市的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临沂市的“蒙山沂水”等都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常州市借鉴成功经验,试以“常州三杰”为素材,以地方戏曲、影视及动漫等多种表现方式,生动再现其人其事,既可增强吸引力,又可扩大经济效益。
(四)把握时需,加强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拓展客源市场。
凭借特殊的区位优势,常州可接收省内及周边省市的客源辐射,但完全依赖外援,并不能使本市的红色旅游业得到充分发展。要吸引游客,开拓属于自己的市场,关键还在宣传促销。一要运用现代营销理念,科学细分市场,增强市场宣传的针对性。二要努力构建红色旅游宣传促销体系,切实加强与主流媒体、大型旅行社的深度合作,定期为其提供红色旅游的最新动态,吸纳旅行社参与红色旅游组织。当地媒体更应大力配合,为本市的红色主题活动、景点宣传提供便利。三要重视新技术、新媒体的宣传效果,迅速占据互联网、手机短信、影视、动漫等营销高地。利用好现有的常州爱国主义教育网(ag.cz001.com.cn)、常州党建网(www.xiexiebang.com)等平台,各红色旅游景区(点)建设和管理好各自的门户网站,及时更新内容,沟通信息。四要把握有利时机,配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策划开展红色旅游节庆纪念主题活动。五要加强与红色旅游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或承办各级各类旅游推介会、展示会、学术研讨会,扩大自身在业内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打响品牌。
对照《纲要》的相关标准,反观常州红色旅游的发展实际,任重而道远。随着上海都市圈的延伸和苏锡常都市圈的建立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常州旅游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后一个时期,常州应当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好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开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推动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常州红色旅游资源研究调查报告
常州红色旅游资源研究调查报告
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建设的重要工程。盘点苏南地区常州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发展状况,存在资源总量一般、开发不足、总体规划缺位、宣传力度不大及专业人才匮乏等现实问题。应通过制定恰当的开发战略,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运用市场化经营模式,提升常州旅游产品整体档次,融入环太湖红色旅游区。
一、正确认识红色旅游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和界定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李长春同志指出,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2]《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各地迅速掀起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高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低碳旅游”这一概念,强调继续发展红色旅游,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红色旅游业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此时,选择常州市作为苏南地区中等城市的样本,研究其红色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对于同等城市红色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有助于环太湖红色旅游区的构建及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二、常州红色旅游资源实际分布情况
一地红色旅游资源的占有情况决定着该地红色旅游的发展规模及路径。红色旅游资源,广义上是指顺应历史潮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狭义上指中共成立后领导广大人民进行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所形成的历史遗迹和精神瑰宝。常州地处苏南地区长三角太湖流域,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时至近代,在革命的风云际会中“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革命先烈董亦湘以及“爱国七君子”李公朴、史良等一批职业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脱颖而出,成为今天常州发展红色旅游业的原生资源。据统计,全市红色景区景点共计19处,其中市区七处,分别为: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常州三杰纪念地)、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史良故居、常州市博物馆、常州市档案馆及常州陆军预备役通信团团史馆;金坛四处,分别为烈士陵园、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殷雪梅纪念馆及金坛市博物馆;溧阳两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及西山烈士陵园;武进五处,李公朴故居、革命烈士陵园、澄西烈士陵园、董亦湘纪念碑及武进历史档案展览馆;新北为恽代英纪念广场一处。其中,重要红色景区(点)具体发展情况如下:
1、常州革命烈士陵园(“常州三杰”纪念地):位于市区兰陵路33号,主要是为纪念我党创建初期牺牲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烈士而建,又称“常州三杰”纪念馆。陵园始建于1976年,主体建设完成于80年代中期,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事迹陈列馆、诗抄碑廊、人生格言碑廊组成。2002年11月,市委市政府投资2000万元,在陈列馆、纪念堂基础上建设常州革命史纪念馆和常州革命烈士纪念馆,2003年7月开工,2004年12月正式开馆。革命史纪念馆以史见长,主要反映了1840-1949年常州人民革命斗争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则分12个部分展出228位烈士事迹,歌颂了烈士品质。陵园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累计接待中外参观者近80万人次。
2、瞿秋白纪念馆:位于市区延陵西路188号,依秋白故居(1912-1916年居处)建馆。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暨瞿秋白英勇就义50周年时正式开放。2008年通过省文物局验收,免费向社会开放。开馆至今,先后接待了薄一波、乔石、杨尚昆、李瑞环等领导人和16个国家的党政代表团以及专家学者数十万人次参观,推出了《纪念瞿秋白书画展》等专题陈列,出版了《江南一燕》和《瞿秋白研究》(丛刊),编印了《瞿秋白研究信息》。该馆已成为纪念、学习、宣传、研究瞿秋白的重要基地。
3、张太雷纪念馆:座落于市区清凉路子和里3号,由太雷故居(1918-1925 年居处)、生平事迹陈列室和书画陈列室三部分组成。全馆建筑面积900平米,陈展面积 500平米。1982 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对外开放;2000年更名为张太雷纪念馆。近年先后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87年至今,已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参观者20多万人次,并先后出版了《张太雷年谱》、《张太雷文集》等十几本研究专辑,是缅怀、纪念、宣传、研究张太雷同志精神事迹的重要场所。
4、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座落于溧阳市水西村。前身为“新四军水西村革命旧址保管所”,1984年对外开放,1994年用现名。2007年,溧阳市政府斥资2600万元兴建了新展览馆和纪念园。目前占地达40000平米,展厅面积5500平米,形成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旧址、展览馆、纪念广场、老战士题书碑廊和毛泽东像章陈列馆5大景点。自开放以来,本馆累计接待了包括叶飞、彭冲、迟浩田、张震等领导人在内的国内外游客200余万人次;编辑出版了《水西抗日史话》、《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史料汇编》等书刊;属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省级文保单位及2A级旅游景区,融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参观、军事文化博览为一体。
5、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苏皖抗战历史陈列馆):位于金坛市建昌镇蔡甲村,原为曹江临烈士私宅。1997年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按原貌修复会址,并增修曹江临等抗日五烈士墓及苏皖抗战历史陈列馆。修缮工程先后共投入280余万元,于2005年10月修竣并正式对外开放。现占地7000多平米,建筑面积500多平米。该馆再现了金坛人民英勇抗日的光辉历史和动人场景,与溧阳、句容的新四军革命纪念馆构成互补,是另一处了解苏南地区抗日历史的窗口。
参照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体系,常州市的红色旅游资源涉及遗址遗迹、建筑设施、人文活动三大主类中的七大亚类,共计11个基本类,占全国15个基本类型的73.3%;考察其分期,大多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映了常州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不畏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主题;在地理空间上呈扇形分布。放眼常州周边,苏南地区目前拥有南京市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镇江句容茅山新四军纪念地以及苏州常熟沙家浜旅游区等6大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苏北地区拥有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南通海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以及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等5大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外加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沪浙红色旅游区”,对区域内其他中等城市红色旅游发展易于形成集聚和连带效应,带动其中的中小红色景区共同发展。常州红旅资源原生类型较为丰富,如善加利用周边资源,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可获得较大提升。
三、常州红色旅游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常州市红色旅游事业起步较早,目前已拥有10项左右成熟的红色短线游产品,主要由“常州三杰”纪念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常州革命史纪念馆和常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组成。
为深入了解常州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笔者对各红色旅游景区(点)和市民分别进行了普查和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两类共150份,收回111份。据问卷反馈数据显示,每年春至秋季为旅游旺季,游客高峰多出现在清明、建党、建军、建国等重要节庆纪念日;客源地集中在江浙沪地区;青少年、党员、军人等为游客主体。常州的红色旅游景区(点)均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免费向社会开放,人员工资、房屋修缮及基本办公费用均由政府拨给,经费来源单一,在更新陈列、引进展览、培养人才、专业研究等方面普遍存在资金困难,已对景区的软硬件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制约。调查获悉,瞿秋白纪念馆现有编制3个,张太雷纪念馆现有编制2个,人手紧张;张太雷纪念馆周边环境较混乱,停车困难,亟待整治;而李公朴、史良等故居仍被束之高阁,尚待开发。常州红色旅游的市场满意度不高,逾1/3的游客认为景区服务水平相对滞后,旅游产品形式单
一、内容枯燥。在宣传途径方面,主要利用《龙城自驾二日游》、《常州导游图》及《旅游时尚》等载体开展专题宣传,辅以全市导游大赛、常州旅游知识竞赛的形式向大众普及。民众对红色旅游景区(点)的知悉度较低,知道3个以上红色景区(点)的人仅占14%。按2009年《常州年鉴》公布的数据测算,2008全市主要红色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1.55万人次,营业收入19.85万元,分别占全市旅游业总额的8.63‰和0.25‰,表明无论在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上都还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综合上述情况,目前常州红色旅游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红色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地区、部门和企业之间配合欠协调,影响了红色旅游整体水平的提升;二是旅游资源与周边城市具有同质性,缺乏总体规划,导致整体形象不够鲜明,未能形成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有待增强;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大,各个景区(点)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自为战;四是现有旅游产品内容形式单一,旅游线路短且缺乏精品支撑,景区(点)知名度较低,拳头旅游产品较少;五是促销意识不强,宣传方式亟待创新,客源市场面临挑战;六是旅游开发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七是旅游专业高级人才相对匮乏,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亟待提升。四、推动常州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组建领导小组,形成领导合力,理顺经营管理体制
实践证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保证。仿效中央,成立全市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整合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工委、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和市物价局等各部门力量,形成领导合力。下设红色旅游发展办公室,承担具体事务及日常工作。理顺景区(点)管理机制,成立管委会以实现统一管理,避免多头管理,有效提升资源保护、开发建设和经济运作水平。
(二)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塑造整体品牌
以《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按照市旅游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等文件要求,联系实际、统筹规划,量身打造适合本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的近中远期规划,突出刚性规划与弹性规划相结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开。在制定本地发展规划时,要考虑本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突出名人故居及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从弘扬地方文化的高度,突出主题、强化特色,努力打造地区品牌。
(三)加大投入,深入发掘现有红色资源,创新红色旅游产品形式与内涵
一是在保护革命文物的基础上,加快红色旅游景区(点)建设,夯实红色旅游良性发展的基础。在硬件设施方面,抢救发掘历史资料、历史文物;加强对景区内的道路、停车场、供电、供水、通讯、消防、环卫、环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医疗救助和紧急救援系统;加强对旅游区内饭店、宾馆的分类指导,提升餐饮住宿的接待能力;征得规划、公交部门协助,开发红色旅游公交专线,方便市内外散客自助游。在软件设施方面,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加大对红色旅游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做到制度留人、待遇留人;输血造血并重,发挥常州高等职业教育优势,培养一批擅长红色旅游规划、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导游讲解的专门人才,形成人才梯队;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历史知识及旅游知识的专业化培训,特别是抓紧导游、讲解员、服务员、出租车驾驶员等窗口岗位的常态化培训,力求浓厚景区内外的“红色”文化氛围,用“红色”充实“食住行游购娱”,增强常州红色旅游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是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开发旅游线路。常州先天红色旅游资源有限,但地处江浙沪旅游区,是环太湖旅游带与沿江旅游带的交汇点,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紧邻南京、镇江,拥有接受赣、浙、沪等周边红色旅游大省资源辐射的天然优势。建议本市红色旅游景区(点)主动与影响较大的红色旅游区由近及远展开联系,积极参与跨区域旅游路线的开发,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源分享”,推动环太湖红色旅游区域的形成。
三是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创新旅游产品的形式与内涵。要吸引游客,必须面向市场需求开发旅游产品。目前,常州红色旅游亟待从低层次的“展板模式”突围而出,更新产品开发理念,丰富产品的形式与内涵。在创新产品形式时,必须改变以往“固定菜单,来了跟我看”的服务模式,效法井冈山、瑞金等著名红色旅游景区纷纷将“原生态的历史”搬入景区的成功做法(游客们可以舂米、打铁;可以身着农衫挑着稻谷重走毛、朱挑粮小道;可以撑着竹筏,重温“小小竹排江中游”),设计更多受游客欢迎的体验式、互动性强的产品。在丰富产品内涵时,要注意将红色旅游和本土人文旅游、自然旅游、休闲旅游熔于一炉,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文物景点与非文物景点交相辉映,真正实现“红古结合”、“红绿结合”。以天目湖为代表的绿色资源、以天宁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资源、江南水乡的民俗文化资源、古建筑古园林资源、恐龙园及动漫节等娱乐资源都存在与红色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可能性。
四是打文化牌,凝练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深入发掘革命精神,以文艺表演的形式再现革命历史、英雄事迹,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搭建“红色舞台”,已成为红色旅游的新业态。如江西省的“中国红歌会”、延安市的“延安颂”、井冈山市的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临沂市的“蒙山沂水”等都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常州市借鉴成功经验,试以“常州三杰”为素材,以地方戏曲、影视及动漫等多种表现方式,生动再现其人其事,既可增强吸引力,又可扩大经济效益。
(四)把握时需,加强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拓展客源市场
凭借特殊的区位优势,常州可接收省内及周边省市的客源辐射,但完全依赖外援,并不能使本市的红色旅游业得到充分发展。要吸引游客,开拓属于自己的市场,关键还在宣传促销。一要运用现代营销理念,科学细分市场,增强市场宣传的针对性。二要努力构建红色旅游宣传促销体系,切实加强与主流媒体、大型旅行社的深度合作,定期为其提供红色旅游的最新动态,吸纳旅行社参与红色旅游组织。当地媒体更应大力配合,为本市的红色主题活动、景点宣传提供便利。三要重视新技术、新媒体的宣传效果,迅速占据互联网、手机短信、影视、动漫等营销高地。利用好现有的常州爱国主义教育网(ag.cz001.com.cn)、常州党建网(www.xiexiebang.com)等平台,各红色旅游景区(点)建设和管理好各自的门户网站,及时更新内容,沟通信息。四要把握有利时机,配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策划开展红色旅游节庆纪念主题活动。五要加强与红色旅游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或承办各级各类旅游推介会、展示会、学术研讨会,扩大自身在业内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打响品牌。
五、结论:
红色资源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通过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浏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寓教于游,会使人身临其境,在充满感性的接触中接受历史熏陶和理想信念教育,因而更能为为人们所接受。无论是“三杰精神”、“新四军精神”,还是“七君子精神”、“华罗庚精神”,在培养下一代方面,都是难得的新平台、新课堂,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是学校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红色旅游景点给人们一个追忆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的清净之所,也让生活节奏过快的现代人能够拥有一个让心灵沉浸下来的场所。今后一个时期,常州应当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好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开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推动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字号:大 中 小] 2010-07-09
临沂素称沂蒙,生态优美,风光秀丽。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华东“小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老区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山东解放区的首府和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有大量的革命遗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代代流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有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单位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扬,其中以1957年10月9日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批示最为著名。革命前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情怀,不畏强敌、钢铁意志、不怕牺牲的革命气节,藐视困难、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构成了临沂红色文化最本质的要素,这是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沂蒙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形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但是目前大多数红色文化资源尚处在初步开发与利用阶段。开发利用好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把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策应中央发展红色旅游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政策的需要,更是发展临沂区域经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一、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目前现状
临沂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红色旅游资源多样,分布广泛,内涵丰富,被旅游专家誉为“两战圣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中国现代史上,沂蒙老区与井冈山、延安、太行山、大别山齐名,是全国五大著名的革命老区。
建党初期,党的创始人、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就在临沂播下过革命的种子。1927年春,沂蒙山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沂水支部建立。30年代初,中共地方党组织领导发动了沂水、苍山、龙须崮等几次较大的武装暴动,进行了革命武装斗争的尝试。
1938年,党中央根据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革命斗争的新形势,先后派遣徐向前、罗荣桓率八路军115师深入山东,开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时到全国解放的12年间,沂蒙山区作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的所在地,成为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和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华东延安”。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肖华、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人战斗、工作的大量革命遗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6处)。
临沂的红色文化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以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转战路线为主线的革命历史遗迹。包括党政军机关旧址、战场遗址、伟人足迹和红色纪念建筑。主要有:
1、以夏蔚镇王庄为中心的沂水红色文化区域。这里地处沂蒙山腹地,徐向前、罗荣桓、陈毅三位老帅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是三四十年代山东军民抗战的指挥中心和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在革命斗争史上被称为“王庄时代”。有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野战医院旧址,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遗址,山东分局、分局党校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印刷厂旧址,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山东第一个党支部——沂水支部诞生地,王庄烈士陵园等。
2、以马牧池乡为中心的沂南红色文化区域。这里有八路军第一纵队、山东纵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战工会、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抗大一分校旧址,青驼镇山东战工会纪念馆,徐向前旧居,鲁中革命烈士陵园等。
3、以大店镇为中心的莒南红色文化区域。这里有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山东省政府旧址,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军区驻地,刘少奇、罗荣桓等办公地,山东新华书店诞生地,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诞生地,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甲子山战斗遗址,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等。
4、以河东区九曲镇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为主体的临沂市内红色文化区域。1945年10月28日,新四军军部在军长陈毅的率领下北移山东,设在临沂市九曲镇前河湾,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所在地(之后新四军与山东八路军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现遗存有陈毅住所、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共15间。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949年4月,占地15万平方米,有大型纪念建筑物18处,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型烈士陵园之一。
5、蒙山红色旅游区。位于沂蒙山腹地,是我党较早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包括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等,陈毅、徐向前、罗荣桓、粟裕、肖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蒙山旅游区山水风光秀丽,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6、孟良崮战役遗址。位于蒙阴县和沂南县境内,包括孟良崮战役纪念碑、纪念馆、战场遗址和孟良崮革命烈士陵园。
7、以大青山战斗遗址为主体的费县红色旅游区。包括大青山战斗遗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馆和革命烈士陵园等。
(二)以沂蒙精神为主线的红色文化遗产。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纪念地(馆、园)以及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影视等文艺作品及其题材等诸多方面。英雄人物纪念地有:以明德英、祖秀莲、李桂芳为代表的“沂蒙红嫂”纪念地,以王换于为代表的“沂蒙母亲”纪念地,以“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英雄七姐妹”为代表的拥军支前、爱党爱军典型的纪念地;红色经典歌曲的诞生地有:费县白石屋村《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南东高庄《跟着共产党走》歌曲诞生地;此外,还有《南征北战》、《红日》、《红嫂》、《英雄孟良崮》、《车轮滚滚》、《沂蒙山的故事》等一批红色经典文学、影视作品的取材地、拍摄地。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一批红色典型。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沂蒙精神,艰苦奋斗,创造了新的奇迹,先后有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单位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扬,其中以1957年10月7日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批示最为著名。
二、临沂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成绩及做法
近年来,借助国家和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时机,确立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沂蒙红色之旅亮点、形成沂蒙红色旅游热点,红绿结合、整体推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部委联合发文,将临沂、孟良崮战役遗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分别纳入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7年5月,临沂又被列为全国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山东省把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作为全省红色旅游发展的核心,把八路军115师在山东的转战路线作为山东红色旅游的一条主线,沂蒙红色文化旅游线被列入7条精品线路之一。2009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国内游客1086万人次,同比增长24.62%,接待入境游客3.7万人次,同比增长49.1 %,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65.83亿元,同比增长32.9%。主要做法:
(一)高起点编制规划。近几年,先后编制完成了《沂蒙山区红色旅游项目建议书》、《沂蒙山红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红色专项系列规划,确立了临沂红色旅游“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的发展格局。目前正集中力量对沂蒙红色旅游园区进行整合提升,以充分发挥沂蒙山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潜力,带动餐饮业、宾馆业、交通业、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红色旅游产业要素的发展。同时,该市还策划编制了沂蒙红色风情游、齐鲁红色文化经典游、鲁南苏北红色之旅等多条以红色旅游为主轴的复合型旅游线路和专项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下一步将结合全市红色旅游规划,充分发挥市区对全市红色旅游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打造临沂“137”(一心三线七区)红色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以临沂市区为中心,以战争线、支前线、政权线三条线为轴,组织开发产品,联合区内、区外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华东小延安旅游区、红色首府旅游区、滨海传奇旅游区、英雄孟良崮旅游区、战地歌声旅游区、英雄新四军旅游区、红嫂家乡旅游区等七大经典旅游区,争取所有景区达到国家A级旅游区和国家、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准,使更多的景区进入国家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
(二)高标准建设重点旅游项目。根据2007年《临沂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将开发红色旅游项目24个,规划总投资8.91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一是整合包装“大孟良崮”。以孟良崮特有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传说和自然生态为基础,实行跨县统一开发模式,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地观光、特色文化参与、生态旅游度假三大特色品牌,推出并优化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地观光和山林生态休闲旅游产品。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7000万元对孟良崮纪念馆以及陈列布展进行了改造建设。二是打造沂蒙红色乡村旅游项目。以“沂蒙”和“红嫂”为品牌,将建成融影视拍摄、红色旅游、休闲观光、文学创作、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拍摄旅游项目,总投资1.1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360万元。三是建设华东革命历史主题公园。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以3A级景区标准进行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由纪念地向旅游地提升。目前,已投入700余万元新建了沂蒙精神展馆。四是修复山东省政府诞生地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纪念地。以红色文化和庄氏文化为核心,重点发展红色文化观光、特色民俗休闲、庄氏文化体验和生态古镇度假四大系列产品。2005年以来,由省、市、县、镇四级政府共同出资1.24亿元对旧址进行了全面修复。
(三)大手笔进行宣传推介。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手段,采取联合营销、人文营销、产品组合营销等方式,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展示沂蒙红色风情。一是通过建设沂蒙红色文化雕塑园,举办中国临沂“蒙山沂水”红色旅游推介展示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孟良崮战役胜利和山东省政府诞生60周年、沂蒙精神晋京展、中国(临沂)红色旅游发展论坛、全国红色旅游导游讲解骨干(师资)人员培训班、全国红色旅游市场拓展及融合发展研讨会等,不断提升沂蒙红色之旅的影响力。二是走出去推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旅游资源推介会、洽谈会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促销,叫响沂蒙红色旅游品牌。为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拓力度,激活地接旅游市场,该市今年又出台了《旅游奖励办法》,并组织赴省内、京津冀、苏豫皖、长三角四大目标客源地的42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宣传推介,在北京、济南等城市召开了《蒙山沂水》大型水上风情歌舞专场旅游推介会,进一步扩大了临沂红色旅游的影响力。三是通过请进来宣传,组织各级各类媒体来临沂考察、采风、踏线,扩大临沂红色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四是创新沂蒙红色文化。该市加快实施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相继推出了《沂蒙颂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室内版歌舞《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红色风情歌舞《蒙山沂水》,形成了“白天看景点,晚上看表演”的良好格局;联合策划摄制了《沂蒙》、《沂蒙六姐妹》、《一个农民的1978-2008》、《娘》等影片、电视剧,使沂蒙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和创新。
(四)打造区域旅游联盟。积极发展与省内其他城市的联合,组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强势红色旅游产品,由临沂市发起,泰安、济宁、枣庄、日照等市参与组成五市旅游联盟,实现了区域合作、线路对接、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形成了山东无障碍旅游“新三角”;积极发展与全国其他红色旅游区的联合,陆续完成了江苏省连云港、徐州、淮阴等淮海协作区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的联合,建立了互访和联谊机制,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拓展了临沂红色旅游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本地旅游资源、本地与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和本地与远距离红色旅游资源之间的联合与呼应,巩固和发展“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高红色旅游的品味,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拉动农民致富效果明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助推器。蒙阴、沂水、平邑、莒南等县依托其较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农家乐”等,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家乐致富靠旅游,旅游旺,农家忙,农家才乐。孟良崮旅游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九间棚、沂蒙山根据地等红色旅游景区周边大大小小近百家农家乐、旅游购物点、采摘园都在红色旅游中收入颇丰,“红嫂”、“沂蒙六姐妹”、“拥军鞋”、“拥军煎饼”等一批特色红色旅游产品得到畅销,特别是蒙阴河头泉村、百泉峪村、百花峪村,沂南县竹泉村、费县大田庄村、平邑九间棚等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在黄金周期间游客如织,热闹非凡,利润比平时增加了三四成,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入有较大提高。依靠拥军鞋发展起来的沂水“布鞋城”有企业近300家,年产布鞋1.8亿双,实现产值7亿多元、利税6000余万。目前,临沂“红色”品牌的产品已达数百个,涉及上百个门类,带动起数十万人走上致富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沂蒙红色文化资源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对沂蒙文化资源开发通过确定经济活动自身所具备的竞争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所处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经济活动的资源、外部环境等有机结合,为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提供清晰而全面的思路。
(一)沂蒙红色文化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现辖3区9县,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人口和面积各占全省的九分之一,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临沂市位于亚欧大陆桥东端,距岚山、日照、连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00公里左右,距青岛港200公里,海运便捷;京沪、日东高速公路,兖石、胶新铁路分别在境内呈十字交叉,4条国道和18条省道纵横交错,覆盖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万公里,位居全省前列;临沂飞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开通了多条国内航线,立体交通大格局已经形成。交通大环境的大力改善,为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生态优势:临沂风光秀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自然景点较多。蒙山是山东第二高峰,绵延数百里,有“天然氧吧”和“养生长寿山”之称。纵贯南北的沂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在中心城区交汇,世界最长橡胶拦河坝及其它拦河闸坝,将使临沂城区出现34平方公里的水面,形成15平方公里的滨河绿化带,加上30万亩环城森林绿化带、100公里的滨河大道,将使临沂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水城。
3、政策优势:沂蒙是革命老区,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享有十分有利的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扶持,特别要抓住全国红色旅游工程启动的大好机遇,大力弘扬伟大的沂蒙精神,不断加快红色旅游开发步伐,积极主动争取财政和政策支持。
4、资源优势: 临沂市不但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而且拥有一批高品位的自然风光(如蒙山、莒南县的天佛山、沂水的地下画廊和地下大峡谷、费县的石林等)及历史文化(如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的故里)资源,更拥有滨河百里水城、江北商贸新都等现代文化资源,是各种文化资源富集并配置良好的地区,不但有利于搞好红色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也有条件建设山东省旅游经济大市。可以说,临沂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临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无比广阔。
5、红色优势:第一,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持续时间长,而且是全国著名的从未变色的红色根据地,红色遗址留存于全市。第二,沂蒙山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整个华东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领导机关多,发生的著名事件多,红色旅游资源密集度高。第三,沂蒙山区是人民群众支援革命战争的典型表现区域,是闻名全国的“沂蒙精神”的承载地。
(二)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劣势
1、精品与形象缺乏 红色旅游品牌的开发深度不够,影响不大;景点形式单调、呆板,景点辅助性资源开发不够;尚未开发出吸引力较大的红色旅游产品,缺乏旅游精品,游客数量较少。
2、设施与环境较差 现有基础设施与景区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设施不足,景区缺乏维护,陈列展示形式落后;景区绿化和景观化水平低,没有形成适合旅游的大环境。
3、空间与规模较小 除个别县的红色资源数量多而集中外,其他红色资源分散且规模较小。资源缺乏保护,周边环境差;各景点分属于不同县区,不同单位,缺乏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三)沂蒙红色文化发展机遇
1、政府大力提倡 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红色旅游和农村生态建设。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2008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还成立了全国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红色旅游年”,将全国红色旅游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之后其影响会一直持续。沂蒙红色资源可以与自然资源联动开发,为加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活动强力支撑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2007年是秋收起义爆发80周年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正在深入开展,很多红色旅游景点已经成为党员教育活动的课堂。这些都是红色旅游在今后几年保持持续吸引力的重要支撑,红色旅游是今后几年旅游行业的发展的重点产品。
3、投资全力拉动 为保障红色文化发展,中央计划安排一定计划资金,对红色旅游、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及修缮、产品规划与宣传等方面予以支持。此外,2005年3月11日,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开发性金融协议》,将运用开发性金融融资支持“红色旅游”、“乡村观光旅游”的区域整体开发。临沂已完全消除了旅游投资歧视,积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
4、概念倾力打造 沂蒙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在国内,沂蒙是最早建立的红色旅游区之一,2002年临沂就开始打“红色旅游”牌,叫响了红色旅游口号;最先举办“蒙山沂水”红色文化节目,开展特色宣传促销活动,展示沂蒙红色旅游美好形象。红色,正成为沂蒙旅游的主色调;红色旅游,正在被打造成临沂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点产品。
(四)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威胁
1、地处“灯下黑”片区 中办、国办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涉及安徽、江苏、山东三省的只有一处,即“以皖南、苏北、鲁西南为主的‘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沂蒙山区地处鲁中南而不是鲁西南,恰恰被摒于这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外。
2、存在“宣传难”误区 沂蒙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长期以来,临沂自身宣传往往侧重商贸经济,而对于其辉煌历史的宣传过于简单,至于临沂丰富的红色文化与美丽自然风光更是宣传不足。同时,临沂因革命老区、山区信息观念落后产生“宣传难”的障碍。其实,今天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在沂蒙这块红色沃土产生的“沂蒙精神”应该成为团结奋斗、投身改革、自力更生、发奋创业的动力。
3、红色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灵活。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主管部门缺乏发展动力和压力;在景区开发建设上,大多数以政府投入为主,投资主体单一,投资规模较小,与蓬勃发展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多元化投入相比,尚未形成良性市场运作机制,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资源整合的力度不够。我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相关县区也都开发建设了一些旅游景区点,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整合串联,各县区发展很不平衡,景区建设规模小,比较散乱,没有发挥应有的品牌效应。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结合上,产品组合类型还不够丰富,综合吸引力还不够强。
四、开发和利用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建议
(一)开发原则:项目开发应遵循五大原则:政府主导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红绿相映原则、红古相衬原则、动静相协原则、游憩相伴原则。
(二)建设目标:以打造 “中国红色旅游强市”为目标,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导,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为辅助,促成红色爱国教育、绿色田园观光、古色文化体验、蓝色湖库休闲的完美结合,建成全国一流、世界有名的集红色文化教育、自然风貌观光、湖库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
(三)功能定位:红色文化观光,沂蒙风情体验;
(四)主题形象:齐鲁之行,红色胜境
灵秀山水,亲情沂蒙
(五)建设重点:由于临沂红色旅游区区内交通总体状况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仅少量景区(点)可进入性不强,少量现存的革命遗址、遗迹破败堪忧,今后的建设重点应围绕“小交通”建设、遗址遗迹的保护和修缮、陈列展示的更新完善即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进行。重点建设工程主要有:
1、蒙山红色旅游区。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32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12.6平方公里,包括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三部分建设项目。该景区因山水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设施齐全,已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2、孟良崮战役遗址旅游区。现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在建设山下纪念馆区、山上战役遗址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等项目。
3、大青山红色旅游区。已建成大青山突围战役纪念碑(亭),《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亭),辛锐烈士牺牲地纪念碑(亭)等红色旅游景点。近期将建设大青山突围战纪念馆、纪念广场和标志物以及相应的游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
4、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旅游区。位于临沂市内,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国前动工兴建,1950年主体建筑基本落成,现有纪念建筑物18座,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5、新四军军部遗址旅游区。位于临沂市河东区,现幸存有陈毅住所、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15间。200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开辟为红色旅游点。
6、八路军115师司令部遗址暨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旅游区。位于莒南县大店镇,占地32000平方米,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修复改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的115师司令部大院和山东省政府大院,以及罗荣桓纪念馆、黎玉纪念馆、沂蒙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民俗参与街”等。
7、中共山东分局、《大众日报》创刊地旅游区。位于沂水县夏蔚镇,正在重点开发夏蔚景片、王庄景片、云头峪景片和双山景片,现已部分完工,展示内容尚待充实。规划在夏蔚镇驻地建设以游客集散和旅游接待为主要功能的中心服务区,正在进行建设。
(六)工作措施:
1、继续推动红色旅游深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做好调研工作,积极争取我市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系列景点列入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进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2、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发挥沂蒙红色旅游的整体优势。主要是做好《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搞好区域联合。在省内要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泰安、济宁、枣庄、日照的联合;在省外要积极发展与连云港、徐州、淮阴等地的联合,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省市的红色旅游线路。要努力实现由红色旅游观光型产品向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流的红色体验产品的转变,形成精品线路,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古色拓展市场,使红色旅游和其它旅游产品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3、加快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沂蒙红色旅游精品。重点做好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发改委将其项目列入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打造沂蒙红色乡村旅游项目。
4、加大宣传造势,营造红色旅游氛围。一是在临沂旅游政务网开设沂蒙红色旅游专栏,建设网上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平台。二是结合重大宣传促销活动,对红色旅游实行捆绑式营销。三是结合重要纪念日、黄金周及其他重要节假日,组织好红色旅游系列主题活动。要以宣传展示这里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师部、中共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为主线,突出沂蒙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地位,宣传体现伟大沂蒙精神的各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与这条主线相联系的旧址修复工作要尽快抓好,史迹陈列及展示工作要高标准搞好,帮助周边乡村致富奔小康的辐射工程要精心做好。
5、加快红色旅游商品研发工作。做好红色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近期我们将借助《沂蒙》、《沂蒙六姐妹》热播之际,重点做好《沂蒙》、《沂蒙六姐妹》、《英雄孟良崮》等沂蒙影视和《沂蒙山小调》、《沂蒙颂》、《跟着共产党走》、《谁不说俺家乡好》、《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等革命歌曲的宣传工作,传播沂蒙精神,进一步扩大沂蒙红色旅游影响。
沂蒙红色旅游,已经展示出了蓬勃生机、旺盛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后,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有力领导下,我们沂蒙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深入开发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沂蒙的红色旅游业,一定会乘势发展,为全省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创造出国内一流的业绩,谱写出光辉灿烂的华章!
第五篇:慕课资源开发研究
慕课资源开发研究
在当今的互联网数字化时代,一场由“慕课”掀起的教育风暴席卷全球。“慕课”甚至被称为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第三次教育革命”。
一、关于慕课的概念和特点
(一)慕课的基本概念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0多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简单地说,“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课程(或称网络课程)。
(二)慕课的主要特点
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慕课的主要特点有三个:
1.课程的大规模性。慕课使优质教育受益范围可通过网络无限扩大。
2.课程学习的自主性。慕课通常采用微课程加小测试,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教学方式的互动性。慕课具有很强的教学互动性,慕课线上“你提问、我回答”,亦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
二、关于XX县慕课资源开发研究
(一)XX县慕课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1.慕课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1)慕课教学互动性较强
慕课教学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如果你有问题,老师、助教和全世界的同学都会帮你解答。如果你有建议或吐槽,也会反馈给老师。
(2)慕课教学时间比较短
慕课课程(微课程)的视频大多在10几分钟。老师们都会为慕课特别录制,教案、课件老师都须重新准备。每一段视频都在10几分钟内,充分遵循了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的原则。
(3)慕课开课时间有限制
慕课的课程对时间有要求,每门课都有具体的开课时间,过了这一期就要等下次开课才能学习。老师们一周会放出一个章节的课程内容,一周上一课,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要合理规划并严格实施自己的学习活动。
(4)慕课学习重效果检测
学习效果的监测是慕课学习一个环节之一,我们的学习需要巩固和检验,作业和考试的意义便在于此。有了作业和考试才是完整的学习,才会是有效甚至是高效的学习。
2.慕课教学形式改革的重大意义
慕课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同于传统的“以教为主”课堂,也不同于“以学为主”的以往的网络教学,慕课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命,而是对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深刻的变革。
慕课教学形式改革的重大意义:(1)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2)有利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自主自由的学习需求。
(3)有利于挖掘汇聚共享教师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4)有利于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5)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有利于网络平台上的教学双方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互动和交流。
(7)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地健康成长。(8)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校合作环境。3.XX县慕课资源开发的现状
XX县慕课资源开发还几乎是空白,这个结论从慕课的核心要素微课资源开发就可见一斑。
从XX县首届微课大赛收集的作品来看,总体上数量不多,类型较少,质量不高,不少参赛者对微课的本质、制作技能没有很好地把握。
(二)XX县慕课资源开发的策略 1.开展认识慕课深化课改大讨论(1)剖析传统教学的弊端(2)感知慕课教学的优势(3)研究慕课教学的优点(4)组织深化课改大讨论 2.组织慕课教学的相关理论培训(1)认清慕课本质特征(2)认识慕课教学意义 3.开发慕课资源的有关技能培训(1)学科性设计课程技能培训(2)学科性设计学法技能培训(3)全员性实作微课技能培训 4.实施慕课教学的相关技能培训(1)组织慕课教学观摩现场会(2)召开慕课教学特点研讨会(3)开展慕课教学实践推进会
5.组织XX县慕课资源开发大赛(1)督促镇校慕课资源开发比赛(2)组织全县慕课资源开发决赛 6.升级XX县慕课教学网络平台(1)升级学校慕课教学硬件设计(2)增加学校慕课教学网络带宽(3)建设技装中心慕课网络平台 7.建设XX县中小学慕课资源库(1)搞好学科慕课资源赛(2)建好学科慕课资源库(3)建设全县慕课资源库(4)用好全县慕课资源库 8.开展XX县慕课教学校县展评(1)督促校级慕课教学展评(2)指导镇街慕课教学展评(3)开展全县慕课教学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