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宁化县红色资源开发的调研报告
关于宁化县红色资源开发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宝贵精神,促进宁化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宁化县走经济发展与带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集经济发展、弘扬客家文化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等多种发展方式并存的发展之路,对宁化县红色资源的开发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现有资源:
宁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朱德、张闻天、彭德怀、叶剑英、胡耀邦、陈丕显、杨成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老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四个起点县之一,又是诞生、孕育中央红军的故乡;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又是中央苏区8个红旗不倒、坚持革命最久的“红色堡垒”;是中央苏区“扩红支前”重点县,又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认定的“苏区乌克兰”。
(一)革命纪念地: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省委旧址;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宁化中心县委(辖宁、清、归)旧址;泉上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澎湃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曹坊秘密农会旧址;朱德召开群众大会旧址;宁化南西五乡农民武装暴动旧址;宁化特区委旧址;中共宁化县委党训班旧址;泉上土堡战役旧址;田螺寨兵工厂遗址;苏区时期列宁小学遗址;工农红军长征起始点遗址等。
西南半县农民暴动指挥部:1930年夏,宁化党组织决定发动西南五乡农民武装暴动。6月22日晚,曹坊的秘密农会会员在曹正刚的指挥下,包围民团驻地“八甲祠堂”,团总黄云标已事先回避民团遂成无王的乌合之众,暴动队伍一枪未发,收缴了民团20多支枪和全部弹药,接着暴动队员分头包围土豪曹周坤、曹国玉、曹国楠、曹绪兴、曹全兴的房子,没收他们的家财。
李七坑五乡暴动点:1930年6月25日城关和李七坑同时参加西南半县暴动,暴动队张志农、李名骥、吴祖宽、范祥云等活捉了土豪丘爵甲、吴树芬,打死顽抗的丘爵甲的两个儿子。27日在红军政治部的指导下,在城关基督教堂成立宁化县革命委员会。革委会成立后,立即发布公告,公开揭露几个土豪劣绅的罪恶,把没收来的财物分发给贫苦群众,并将义仓积谷分发给缺粮的人,将丘爵甲、吴树芬审后处决。
宁化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淮阳刘氏祠位于宁化淮土乡,建于清同治九年,祠堂建筑保持完整。1931年11月上旬,福建省苏政府主席张鼎丞在淮土淮阳罗家边的刘氏宗祠,亲自主持召开了宁化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代表有宁清归工委的干部、红十二军代表和各地方代表共100多人。其中有地方女代表2人,在会上正式宣布成立宁化县苏维埃政府,并经与会代表协商和投票选举,选出了县苏政府执行委员30多人。在执委中又选出了县苏政府主席团成员15人,并选举曹正刚为县苏政府主席,张恩崇、张邦富为副主席。县政府下设8部1局工作机构。
田螺寨红军兵工厂遗址:1933年,为了反对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宁化作为苏区的大后方,局势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被誉为苏区的“乌克兰”。于是,中央红军在湖村田螺寨、水茜石寮分别办起了红军兵工厂,主要是翻造子弹,制造手榴弹、炸药,有力地支援前线战事的需要,红军兵工厂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受到敌机多次轰炸,现仅存遗址。
锣鼓坪红军长征集结地:位于宁化县湖村镇巫坊村境内。1934年10月国民党对红军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出苏区,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宁化出发的部队有红三军团、红八军团、中央直属炮团、红军后方医院等。锣鼓坪则是当年红军出发前集中在一起开会宣誓的地方。那天下半夜开始,红军部队从泉上、盖阳等地四面八方汇集到锣鼓坪这片开阔山地上,红军首长作动员报告,然后红军一队队、一列列地向城关集中。
城关红军医院:坐落于城关薛家坊,建于1712年,门前一块“城关红军医院旧址”的牌子,是1931年-1934年9月为红军医院,救治伤病员达2300余人。至今仍保留有当时红军医院所用简陋的制药设备、日常用品等文物供人参观。宁化县在城关、湖村、泉上、禾口、淮土等地,先后办起红军医院和福建军区第三分院。
红军长征出发集结地纪念广场:1934年10月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出苏区,红军部队从周边各县汇集到宁化城区,然后经宁化往江西瑞金进发,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了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功绩,宁化县委、县政府在县城南部建设红军长征出发集结地广场。广场占地7500平方米,耸立在广场中央的雕塑由四条拔地而起的棱柱组合而成,它意喻着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在全国的4个起点县。棱柱塔顶的红五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帽徽,塔底基座上的铜雕,再现了宁化英雄儿女参加红军,从长征走向革命胜利的壮丽景象。纪念塔身背面的碑文,镌刻着《中国现代史》、《中国闽赣边区史》、《毛泽东选集》等书中关于红军长征起点的记载。
(二)革命纪念物:邓子恢题写的毛泽东《如梦令》匾额;《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光荣匾;乡政府通知书;军烈属优待证;《赤卫队(少先队)誓词》;互济会会员证;“扩红”捷报;《婚姻条例》;砚石(闽赣省苏维埃主席邵式平用);口杯、铁皮口杯和脸盆(苏区干部使用);苏维埃印章和印盒;土炮、鸟枪、大刀、梭标;纸业工会证章、股票;手榴弹;药罐、碾槽;布草鞋;马灯;座钟;扁担、红旗;口令袋;《旧式武器使用法》课本;红军战士家信;区苏维埃政府标志;木质标语等。
二、现阶段资源开发情况:
(一)为适应红色旅游开发的需要,宁化县委、县人民政府将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毛泽东《如梦令.元旦》铜雕、北山公园景区等整合于一体,建立了宁化北山革命纪念园,使之成了一座园林式的革命纪念性建筑。
(二)开通红色旅游路线,为进一步了解革命老区——宁化,提供便捷之路。
(三)政府虽有对红色旅游资源有所重视,当力度不够,宣传范围不够广。
三、根据宁化现实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开通红色旅游专线,将此专题化和特色化,清晰地向群众展示历史文化,革命精神
(二)加强与闽西长汀和赣南瑞金、于都这3个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县市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红军长征起点旅游特线。
(三)将宣传客家文化与红色旅游相结合,推进宁化县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客家里的革命老区”。
(四)加强对本县人民群众的文化保护意识,保护红色资源
(五)政府加强对红色资源的维护和管理,保存好历史遗址和物品
第二篇:井冈山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井冈山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很荣幸,在九月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我怀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仰对革命圣地久已想往之心,来到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开展考察学习,系统地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除了进行实地考察,还结合我在书中和网上收集的资料,现将了解情况报报如下:
一、井冈山基本情况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汀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此次学习调研我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井毛泽东故居,黄洋界哨口,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茨萍毛主席旧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子孙讲述的关于革命、关于理想的故事。还观看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视频等革命历史资料,并在网上查询资料,做了一些笔记。通过学习收获良多,收益非浅。
二、深刻感受革命精神
(一)丰富的革命历史知识
井冈山,是一座独特而又神奇的山,在中国革命风云激荡的历程中,她的名字,是和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山门口那座星火燎原的雕塑默默地告诉着我们,如果没有这块红色的土地,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好河山。正是在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最终化成了席卷中华大地的革命烈焰,锻造出一个崭新的新中国。通过调研学习,我不仅重温了历史,更重要的是铸造了灵魂、锤炼了信念。同时很多青年人对于新中国的创建、成立的来之不易缺乏切身感受,对那段艰苦卓绝的创业史缺乏系统的感性认识。本次调研学习弥补了我对历史革命传统知识的不足,较好的丰实了我对这一历史时期知识的了解。
(二)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
在这里我亲身体会了“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呐个也当粮。”“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革命先烈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蓬勃的革命乐观精神。深刻感受到先烈们不屈不扰的斗争精神。看到由于武器简陋,物资缺乏,红军战士们很多就是用大刀和梭镖这种简单的武器和敌人战斗,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畏惧。黄洋界保卫战中,面对十倍、百倍于我的装备精良的反动势力,他们削竹为签,摆下竹签阵,扎的敌人哭爹喊娘;到处点燃鞭炮,挥舞旗帜,吓得敌人草木皆兵,最终只用了一发炮弹就让敌人抱头鼠窜。这种面对困难永不低头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深刻感受到先烈们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们倒在了井冈山上,红四军医院被偷袭,一百多名重伤员惨遭杀害,纪念馆到处是烈士们的雕塑和画像,他们有的是堵住敌人的枪眼,有的是为了给大部队断后,毫不吝惜的付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在革命烈士陵园,的资料显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二年四个月中,就有4.8万多革命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碑刻在烈士名录上的只有15744名,还有3万多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井冈山群众的牺牲更是不计其数,由于敌人占领后实行的灭绝政策,当朱德同志带了2千银圆发给井冈山的群众时,一人一块竟然剩下了一千多块,可见群众的牺牲有对么惨烈。但是为了革命事业,没有人退缩,也没有人放弃,“敢当红军不怕死,野草过火还留根。” 正是这种众志成城的精神,让井冈山根据地在敌人的围攻下巍然不动。
三、对自身工作的启示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各种精神之源,它是毛泽东、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斗争中培育的,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瑰宝,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这种精神不仅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尤其作为青年人,我们要以此次调研学习为契机,以井冈山精神激励自身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积极为中华复兴努力奋斗。
(一)坚持群众路线
在黄洋保卫战中不仅有地理战略位置和战术的正确选择,还有思想战略上的主导。即发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群众。两个连的兵力,抵挡了四个团的围攻,起决定因素的还是群众,一夜之间就布好了竹尖阵,加固了防守工事,在激战中,还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送粮食寄养。这一切归功于那时我党打土豪、分土地,为广大农民谋福利的战略政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所以在战争中,取得了根深蒂固的战略优势,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摸不清形式。这跟今天我们走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真理的试金石。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不是一天两天探索出来的,那是无数的鲜血和战火凝练出来的,革命时代的毛泽东思想,改革潮流中的邓小平理论,现在的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者,继承传统又创新发展的理论思想。以史为鉴,可以预见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并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保证,而我们基层的同志则是这战略的战术执行者,只有认真工作并深刻理解中央战略思想,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科学发展。
(三)坚持理性创新
“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党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次重大实践和探索,结果证明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我们回味历史的味道,同时要看清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实情,在实践中,找到烹制我们辉煌事业的方法。经过此次在井冈山的学习,实地感受到了这片红色土地带给中国革命的力量,这种力量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今后的工作中我更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和力量,为新区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江西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班级:09材成一班学号:200910340130姓名:金坤鹏
乐平市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在国庆节期间,我利用节假日空余时间前往乐平市十里岗进行了红色资源调研。在调研期间我对十里岗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完成了此报告。十里岗乡位于乐平、德兴、弋阳三地交汇处,山高林密,土地肥沃,是革命时期深山战略要冲,有着革命斗争的地理条件。1927年,革命先辈方志敏同志进行革命斗争指导工农联合暴动留下的大量足迹。现保存在篁坞石塘的方志敏故居,由邵式平同志题字,被授予“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省委宣传委员会列为“第二批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十里岗乡在开发红色旅游产品进程中,一是深挖有关革命传统和历史人文景观资源,策划组织“踏历史足迹、瞻革命先烈”、“听革命故事、诵先烈诗书”等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红色旅游”项目,通过经典情景再现,使游客身临其境,寓教于乐。二是立足山区绿色资源,在大力推进特色生态种养产业的基础上,将红色旅游与“农家乐”相结合,让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推出农家特色旅游。如“吃农家饭、做农家事、住农家屋”,让广大游客感受该乡独特的红色休闲体验游,并开发一批“山野绿色食品”、“先烈事迹纪念品”等特色旅游商品。三是积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它结合三地交界地带的地理优势,积极融入“红十军旧址”、“方志敏纪念馆”和“洪岩仙境”、婺源、龟峰等黄金旅游线,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光临。十里岗乡还以红色旅游和生态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品牌旅
游生态环境,逐步形成红色旅游与自然景观互相辉映的山区生态旅游经
镇。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十里岗在开发过程中过于注重了经济的利益而忽视了它对我们这下一代教育方面的意义。我认为红色资源最主要的作用还是体现在在我们这一代身处和平年代的青少年的教育方面。
首先,红色资源是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载体。要把青少年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育人工作的首位, 树立“以人为本”和联系实际、力求实效的新思想政治教育观, 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中心,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活动载体和有效手段, 让红色教育资源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最终走进学生促使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
其次,红色资源的创新式开发是对青少年政治思想的一种创新式教育。十里岗红色教育资源是青少年思想教育内容创新的重要基础。大力开发十里岗的红色教育资源,让红色教育资源中的优质思想教育资源溶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之成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主体和载体。但是据我调研所知:十里岗的红色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很多的教育仅仅是带领学生进行下参观、或者是听下导游的简单讲解,加上各个红色教育基地文史陈列一成不变,我认为这些方
法不可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新的展示设备,利用声、光、电和影视模拟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动态展示、场景再现,使参观的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增强亲和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新一代的人接受,其教育意义比传统方式有更大的提高。
最后,红色资源应该融入青少年的生活中,而仅仅是存在于十里岗这个基地里面。我们可以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让青少年生活在一片红色的环境里。因为校园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强大的渗透性、突出的参与性和自娱自教等特点,能与传统的思想教育形成互补。使用本土红色进教材,学生更是喜闻乐见。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听革命传统教育课、讲革命故事、参加学雷锋活动、观看有关爱国主义教育影视作品,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入情、入理、入心的教育,使青少年在传承与现实中找到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坐标。网路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我们也可以用它作为我们传播红色教育的一种工具。把爱国主义、诚信观念和集体主义等思想道德内容渗透在网络传媒之中,加大网络教育力度,致力构筑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教育空间。
红色教育资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和物质资源,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作为一个红色教育基地,更应该把其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而不是过于注重于其经济上的开发。十里岗红色教育基地只有通过它的努力使青少年在思想、政治有了一定的提高才不枉其红色教育基地的头衔。假使它有了经济上的收入而没有做到一个红色教育基地的应该做的、最根本的事,那它与一些普通的旅游景点何异。十里岗红色旅游基地应该保持自己的特色,发挥出它最大的红色光芒,使乐平市十里岗红色教育资源真正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第四篇:延安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09材成(2)班 学号:200910340235 刘婷
延安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当看到老师布置作业题目为红色资源调研时,我第一个就想到了延安,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圣地我久已想往之地,通过各种方式调研革命圣地延安这片红色的土地开展考察学习,系统地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现将了解情况报报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东临黄河,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延安在历史上一向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经久不衰,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调研中的几点感知。
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泽东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了解了王家坪、杨家岭、枣园观看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的MV。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在那艰苦的年代,延安的抗战大学吸引了全国无数的人,虽然那里的条件很艰苦,露天食堂,集体宿舍等,还听了《南泥湾》这首红色歌曲,想到了当年王震领导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奉命开赴陕北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成为运动的一面红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生产运动迅速扩大到敌后各解放区,抗日军民的大生产运动取得了伟大成绩,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是党的方针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大家一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家王朝。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现在改革开放了,一些西方传过来的不好的思想开始泛滥,什么享受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等。
三、思考与收获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革命旧址数不胜数,但这些都是前辈们为了革命事业工作、学习、战斗过的地方,理应受到保护。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在中央党校旧址门口,我们看到的是一堆垃圾,一位看管人告诉我们由于缺乏资金,旧址保护的不够好,也没有开放。在八路军军政学院旧址,我们仅在草丛中看到一块能够证明身份的石碑。附近居民告诉我们,这里原先有个大礼堂,但后来就不知道什么原因被拆了。在中央女子大学、马列学院等旧址,我们甚至连一块石碑也没找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耸的住宅楼。在惊叹人们创造力的同时,我们不禁为失去这么多宝贵的革命教育基地而感到痛心。
四、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篇:井冈山红色资源调研报告重点
09材成(2)班 学号:200910340209 尧鑫
井冈山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根据老师作业布置,我怀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仰对革命圣地久已想往之心,通过各种方式调研革命的摇篮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开展考察学习,系统地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现将了解情况报报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汀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此次学习调研我主要通过上网了解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井毛泽东故居,黄洋界哨口,红军造币厂,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茨萍毛主席旧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观看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视频等革命历史资料,也去图书馆查了资料,做了一些笔记。通过学习收获良多,收益非浅。
二、调研中的几点感受
井冈山,是一座独特而又神奇的山,在中国革命风云激荡的历程中,她的名字,是和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山门口那座星火燎原的雕塑默默地告诉着我们,如果没有这块红色的土地,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好河山。正是在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最终化成了席卷中华大地的革命烈焰,锻造出一个崭新的新中国。通过调研学习,我不仅重温了历史,更重要的是铸造了灵魂、锤炼了信念。同时很多青年人对于新中国的创建、成立的来之不易缺乏切身感受,对那段艰苦卓绝的创业史缺乏系统的感性认识。本次调研学习弥补了我对历史革命传统知识的不足,较好的丰实了我对这一历史时期知识的了解。深刻感受到先烈们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呐个也当粮。”“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革命先烈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蓬勃的革命乐观精神。深刻感受到先烈们不屈不扰的斗争精神。看到由于武器简陋,物资缺乏,红军战士们很多就是用大刀和梭镖这种简单的武器和敌人战斗,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畏惧。黄洋界保卫战中,面对十倍、百倍于我的装备精良的反动势力,他们削竹为签,摆下竹签阵,扎的敌人哭爹喊娘;到处点燃鞭炮,挥舞旗帜,吓得敌人草木皆兵,最终只用了一发炮弹就让敌人抱头鼠窜。这种面对困难永不低头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深刻感受到先烈们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们倒在了井冈山上,红四军医院被偷袭,一百多名重伤员惨遭杀害,纪念馆到处是烈士们的雕塑和画像,他们有的是堵住敌人的枪眼,有的是为了给大部队断后,毫不吝惜的付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在革命烈士陵园,的资料显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二年四个月中,就有4.8万多革命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碑刻在烈士名录上的只有15744名,还有3万多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井冈山群众的牺牲更是不计其数,由于敌人占领后实行的灭绝政策,当朱德同志带了2千银圆发给井冈山的群众时,一人一块竟然剩下了一千多块,可见群众的牺牲有对么惨烈。但是为了革命事业,没有人退缩,也没有人放弃,“敢当红军不怕死,野草过火还留根。” 正是这种众志成城的精神,让井冈山根据地在敌人的围攻下巍然不动。
三、井冈山精神心得体会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各种精神之源,江泽民总书记概括了24个字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它是毛泽东、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斗争中培育的,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瑰宝,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这种精神不仅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尤其作为青年人,我们要以此次调研学习为契机,以井冈山精神激励自身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积极为中华复兴努力奋斗。
通过此次直观性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的心灵都受到了一次强烈的振撼。它将会成为我在学习生活中一段难忘的历程。必将为我今后的学习工作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