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南红色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创新开发对策(写写帮整理)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把红色旅游资源汇入旅游产业中,通过革命精神和旅游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了“红色旅游”新型旅游模式。甘南州
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五彩斑斓的旅游资源构成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其中就有以红色为代表的革命遗迹旅游资源。红色旅游是旅游经济的新血液,开发甘南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甘南红色旅游品牌形象,既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旅游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甘南红色旅游区只有结合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创新思路,合理开发,其红色旅游才能持续火红,发挥应有的价值。
一、正确认识红色旅游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和界定
红色旅游就是“红色”和“旅游”的有机结合。“红色”是内涵,“旅游”是形式。“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界定,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
(二)红色旅游的形成红色旅游最早是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发展演化而来。起初,革命圣地和纪念地只是用于政治思想教育,供人们学习和缅怀先烈。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凭借已有的知名度和良好的接待设施,转变观念,将革命圣地和纪念地由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向市场经营模式转变,逐渐将“红色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推进市场,从而产生了“红色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红色旅游的发展说明革命传统教育不仅能够与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还可以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形成当今一种独具魅力的旅游活动形式。
二、红色旅游开发的优势
(一)革命遗址历史地位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9月、1936年8月,先后两次经过甘南的迭部、临潭、卓尼、玛曲等广大地区,在甘南大地上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足迹和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吸引着大量游人,现已成为甘南州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腊子口战役遗址: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腊子口地区,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抄的战术,经过浴血奋战,胜利突破重兵扼守的天险腊子口,打开通道,实现了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的伟大目标。从此,腊子口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1980年省政府在腊子口南侧修建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俄界会议遗址:1935年9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途经高吉村,党中央在村里召开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做出了决定红军前途命运的重要战略方针的报告。俄界会议对确定红军北上进入甘肃的战略方针,胜利完成红军长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使其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地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茨日那革命遗址:茨日那村位于迭部县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侧。1935年9月13日—15日红军到达旺藏寺,一军团住进旺藏村,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住在旺藏寺,毛泽东主席住在该村一家普通小院的木楼上,并在这里向红四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
临潭县苏维埃政府遗址:1936年8月19日,在城隍庙成立临潭县苏维埃政府,这是甘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之后,又在隍庙内召开了“洮州会议”,讨论了中央关于“命令四方面军停止西渡”的指示。9月29日,朱德在隍庙戏台上作了整军报告,并下达了北进的命令。临潭县苏维埃政府遗址作为工农革命民主政权的象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临潭人走上了争取自由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崔古仓放粮遗址:崔古仓原称“谷卡”,是卓尼土司杨积庆设在迭部的一处粮仓,红军过境前开明的杨土司将藏兵秘密撤走,将崔古仓所贮粮食作了红军战前的补给,为红军攻打腊子口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甘南农牧民起义泉滩遗址:临潭县冶力关乡的泉滩,位于关街西南侧的冶木河畔。1943年,肋巴佛率领的甘南农牧民在此誓师起义,攻打了临潭县城新城,打开监狱释放犯人,开仓接济贫苦百姓,后与陇南各地起义军会师,9月,起义军溃散。
(二)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
红军长征时在甘南所经过的区域不仅有灿烂的革命文化,更有丰富的自然景色和厚重历史沉淀的人文景观。迭部县有迭山北坡熊猫保护区
第二篇:开发甘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议
开发甘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议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历程中创立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理想、制度、作风、品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甘南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好红色文化资源,对加快甘南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甘南红色文化品牌形象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甘南藏区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经的重要地域,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关乎党的命运、红军命运、民族命运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会议,并在几次危机关口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35年9月12日,党中央在甘南藏区迭部县高吉村召开了著名的“俄界会议”,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彻底肃清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路线;决定将原有一、三军团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决定红军行动的方向仍然是北上抗日,建立陕甘根据地,打通国际联系,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
从1935年9月5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进入甘南藏区迭部县,到1936年9月30日红四方面军红九军撤离临潭县杨华桥,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一、二、四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甘南。甘南藏区各族群众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虽然红军战士衣衫褴褛、饥肠辘辘,但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纪律严明。所以,红军在藏区受到广大藏民族的拥护、爱戴和帮助,红色土司杨积庆开仓放粮,接济红军,帮助红军抢修达拉沟、尼傲峡栈道、桥梁,开通道路,顺利打下天险腊子口。在这里,有红军当年住过的旺藏寺、毛主席指挥作战的茨日那旧址,有红军在藏区第一个加油站——崔谷粮仓,有红色土司杨积庆烈士的故居旧址等红色遗址。
虽然甘南藏区红色文化资源很丰富,但是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的力度不够,红色文化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许多遗址遗迹仍处于原始状态,尽管也有红色文化陈列馆等,但设施过于简陋、落后,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时代发展对红色文化资源需要。
甘南应立足州情,进一步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努力打造甘南红色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影响力。对甘南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梳理,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历史资料。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大力宣传、展示、介绍甘南红色文化,借助于红色文化研讨会、纪念日等活动,提升对甘南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研究,扩大甘南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第三篇:临沂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临沂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
济南大学学年论文
临沂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
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留下了大批革命战争遗址、遗迹和革命历史纪念地,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相对比较密集,为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市场空间的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认识、经济发展不充分等原因,临沂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只着眼于当前利益没有立足于长远发展。
关键词:临沂市; 红色旅游 ;发展现状 ;对策分析
临沂市作为曾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革命老区,拥有众多的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政权建设纪念地。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等,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开辟红色旅游热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
二、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赋存介绍
临沂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历史,红色旅游资源多样,分布广泛,内涵丰富,被旅游专家誉为“两战圣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中国现代史上,沂蒙老区与井冈山、延安、太行山、大别山齐名,是全国五大著名的革命老区。临沂的红色旅游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以八路军 115 师、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转战路线为主线的革命历史遗迹。包括党政军机关旧址、战场遗址、伟人足迹和红色纪念建筑。主要有:
1.以夏蔚镇王庄为中心的沂水红色旅游区域。
2.以马牧池为中心的沂南红色旅游区域。3.以大店镇为中心的莒南红色旅游区域。.以河东区九曲镇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为主体的临沂市内红色旅游区。
济南大学学年论文
5.蒙山红色旅游区。6.孟良崮战役遗址。.以在青山战斗遗址为主体的费县红色旅游区。
(二).以沂蒙精神为主线的红色文化遗产。
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纪念地以及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影视等文艺作品及其题材等诸多方面。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一批红色典型。
建国后,沂蒙人民继续发挥沂蒙精神,艰苦奋斗,创造了新的奇迹,先后有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单位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扬,其中以 1957 年 10 月 7 日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批示最为著名。这三处地方,现在也都建立了毛主席批示纪念馆,而且经济发展情况都不错,也属于红色旅游资源的范畴。
三、当前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一)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早在2004年,临沂市就已启动了红色旅游发展战略,并做了大量工作。时至今日临沂市在红色旅游方面已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首先,逐步开发了一大批富有教育和革命纪念意义的优秀红色旅游景区。从2004年确立了在沂蒙山区高标准的建设好一批红色旅游区,打造出一批在国内具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精品,把临沂市建成红色旅游强市的发展目标以来,在山东省政府和临沂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老区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了一大批红色旅游区。
其次,红色旅游品牌已叫响全国,旅游业成为沂蒙山区的一大特色经济。
第三,“开发一方红土,致富一方百姓”,红色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临沂市旅游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临沂市红色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2.开发资金缺乏。
济南大学学年论文
3.旅游业发展滞后。
4.各红色旅游景点发展不平衡。
5.红色旅游活动形式较单
一、死板,吸引力不足。
6.景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7.红色旅游产品在全市旅游产品体系中仍属于:“跟着角色”而不是“领跑产品”。8.尚未形成区域联合的工作机制。
(三)关于临沂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1.进一步扩大红色旅游的综合效益,注重整体有效规划。
发展红色旅游应当注重综合效益,把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使红色旅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2.提高认识水平,加强开发管理。
在开发过程中特别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只有地方领导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本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才能切实按照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的发展目标,做好旅游线路规划,打造本区鲜明的红色旅游的主题形象.3.深挖资源潜力,加大宣传力度。
抢救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历史文物,深挖红色旅游资源潜力,并大力宣传,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沂蒙山区红色旅游的价值是搞好沂蒙山区红色旅游的关键。4.广泛争取资金,搞好旅游开发。
发展红色旅游,包括旅游资源的挖掘、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旅游活动的组织、管理等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5.科学合理规划,促进资源整合。
临沂市搞红色旅游不能只是跟在其它革命老区后面学习,而应该在资源开发的起点上就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增强吸引力。沂蒙山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革命遗迹、山东民俗、生态旅游等多种旅游资源、兼备,所以在红色旅游发展中应兼顾传统旅游业发展,在旅游规划中将各种旅游相结合,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突出“绿色沂蒙”一自然风光游、“红色风情”一革命圣地游、“文韬武略”一文化怀古游3 大主题,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将红色旅游做成临沂市的一大特色产业。
6.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在交通、餐饮、住宿及其它各项配套服务中凸显优势,在方便游客的同时,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促进红色旅
济南大学学年论文
游的发展,也带动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7.搞好职工培训,提升旅游品位。
临沂市发展红色旅游除了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外,还要注重旅游服务,以提高旅游品位.8.与民俗旅游、健身旅游、劳动休闲旅游相结合,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内容。
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生产活动,吸引旅游者参与其中,加深游客的印象和受教育的效果。
结 论
红色旅游是反映中华民族革命英烈们为保护民族、振兴中华而戮力同心、同仇敌忾的团结奋斗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民俗文化、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与革命精神,生动地融入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发展“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好形式,是一件利党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
在红色旅游业的发展道路上,临沂市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吸取其他各地的经验教训并结合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打造“沂蒙” 品牌,促进临沂市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保持其持久的生命力,从而推动临沂市旅游业及经济的发展。
济南大学学年论文
参 考 文 献
[1] 赵兴云.沂蒙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2):20737,76 [5] 张爱琴.关于打造山东旅游“黄金海岸”的构想[J].山东大学学报,2003,(05).5
第四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业人口多,但因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
一、农业生产收益低等原因,造成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不仅直接导致农田抛荒现象严重,同时也带来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老人的赡养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种现状,通过对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益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促使大多数农民就地创业,走上村村共同致富之路,这不但可解决农田抛荒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
1现代农业的类型
1.1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大体上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2类,是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是利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实践农药安全管理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生物学技术和轮耕技术等,从而保护农业环境的一种整体性概念。
1.2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设备型、设施型、工艺型的农业产业。它要求技术、设备、动植物三者高度相关,并以生物物理因子作为操控对象,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杜绝使用农药和其他对人类有害的化学品。其核心是环境安全型农业,即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等[2]。
1.3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1.4工厂化农业
工厂化是设施农业的高级层次,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1.5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
1.6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农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游览风景、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
1.7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形式。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
1.8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与农产品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
2、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当前农业还是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水果和蔬菜等,其中种植小麦所占比例最大,扣除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利润很低;水果投入产出时间长,对技术要求高,其产值差异大,年产值不等;蔬菜是短期作物,投入产出都比较高。
设施农业方面在设施栽培和节水灌溉方面投入比较大,档次比较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立体农业和休闲农业相结合,搞多种经营,种植、养殖和旅游休闲相结合,水果、蔬菜立体栽培,节水灌溉和避雨栽培相结合,已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绿色农业是无污染、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已开发的产品有生态蔬菜、大棚蔬菜系列等,既给当地农民提供了较好的就业机会,又向市场供应了大量的绿色、无公害食品。
农民合作社形式和农民自发创业做得比较好的产业,该产业不但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附近城镇居民的菜篮子。
3存在的问题
3.1发展速度慢,地域特色不突出
国内发达地区与周边地区比有不小的差距。尽管区位优势及自然环境条件好,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特色不突出。
3.2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
现有的股份制现代农业企业,开发面积和投资规模都相对偏小,品种也比较单一,缺少战略性投资者的加盟。因规模小成本高,许多现代农业科技实施难度大,导致企业因生产技术及条件落后而品质上不去,效益较低。
3.3投入资金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如粮食直补、农机直补等,使农民受益。但对现代农业的投入不足,已成规模的企业一次性投入都在300万元以下,投资者普遍
觉得融资困难,资金运转不畅,加上投资农业既要承担气候、环境等自然风险,又要承担市场销售风险,市场竞争力不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不足。
3.4基础设施薄弱,土地流转不畅
我国实行农村联产承包制,在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土地分散到户,不仅农业基础设施疏于建设,而且也难满足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导致一方面部分土地抛荒,另一方面农业企业高价租赁土地,高地租令很多投资者望而止步;此外,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3.5没有建立相应的消费市场
目前,相当多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对农药化肥依赖性大,加上缺乏专业知识,出于利益驱动,甚至有部分农民使用含剧毒的长效农药,严重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由于投入较大,管理规范,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但相对成本也高,市场售价偏高。而郴州市的城镇居民因消费水平不高,购买力不强,大部分居民还是选择了价格偏低、有安全隐患的农产品。因此,几个规模较大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产品都是销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4、对策
4.1加大政府投入,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总体来说比较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灌溉设施、交通设施和相应的农贸、物流市场条件均有待加强,真正做到农民种、养、加工有条件,销售运输畅通,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政府要用足用好政策,争取各方支持,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
4.2转变县乡(镇)领导干部职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县乡(镇)领导干部除行政管理事物性工作外,还要担当起农民致富的领路人角色,要及时掌握农业生产及市场信息,服务于农
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规划和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帮助农民有序地进入市场竞争中。既可以避免农民生产和经营的无序性带来的风险,同时也能以县或乡为单位统筹规划,规范管理。根据地域特点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真正做到“一县一品”或“一乡一品”,特色经营,树立品牌意识,将产业做大做强,减少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市场风险,解决农民入市难的问题。
4.3重视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强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与管理
现代化农业发展培养懂专业、会技术的农业科技人才。制定惠农政策,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农业专家、农技人员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去,用制度保障他们的收益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农技推广员的积极性,解决农技员的生存后顾之忧,不定期地进行技术培训,促使每位技术员都能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最实用的农业技术,并建立健全农技员的业绩考核与其技术推广效益挂钩的管理制度。
4.4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加快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政府通过 “扶贫班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形式投入了不少经费,但因为缺乏系统有序的管理监督机制,使培训内容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的现象严重,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因此,亟需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及订单农业,促使现代农业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第五篇:浅谈“东北红色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及存在问题
浅谈“东北红色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
优势及存在问题
摘 要
红色旅游主要就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辽宁省在各历史时期的遗迹、遗址十分丰富,建国后又是共和国工业建设的长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因此辽宁省在开展红色旅游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开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促进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通过对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就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希望通过调查能够进一步带动和促进辽宁省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 键 词
红色旅游 资源 开发优势 存在问题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活动形式和产品类型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因而红色旅游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在广大干群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又有利于把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这既是一项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一项关系发展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又是一项关系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经济工程。将红色和旅游结合起来,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它不仅在旅游行业上实现了创新,而且对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有着深刻的意义,尤其对于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青少年一代而言,红色旅游堪称特殊的课堂和鲜活的教材。红色和旅游的结合将为旅游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把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探索一条良性循环之路。辽宁省在各历史时期的遗迹、遗址十分丰富,建国后又是共和国工业建设的长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因此辽宁省在开展红色旅游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1辽宁省红色旅游开发现状 1.1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首先体现为数量多。省内共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等四大历史时期的红色旅游景点50余处。其中,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处,占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10。其次体现为分布广。我省红色旅游资源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态势。全省各地级市都有红色旅游资源,其中沈阳、大连、抚顺、丹东、锦州等地是旅游功能比较完善、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旅游城市。再次体现为类型全。在我省的红色旅游资源中,有反映建党建军等重点事件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有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重点战役的“锦州战役”纪念馆;有反映在我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同仇敌忾的团结奋斗精神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有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里程、崇高精神和革命事迹的沈阳市周恩来少年时读书旧址;有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烈士的主要事迹,彰显他们崇高理想和信念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最后体现为品位高。在全国的国家级红色旅游资源中,辽宁省占其中的10%。其中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10个经典景区,被国家列入重点发展规划。还有雷锋纪念馆等10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拥有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东北红色旅游区”。1.2红色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强
省内六个机场与国内外100多个城市通航。京沈线、哈大线等铁路干线连接了省内各大城市。以沈阳为中心辐射全省的沈大高速、沈丹高速、沈山高速等高速公路网络格局已经形成。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可进入的方便条件。同时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的建设规划,极大地改善了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红色旅游景区的通达条件。
1.3红色旅游景区收入不断增多,带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以锦州为例,在“五一”黄金周期间,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使得锦州旅游火暴,共接待旅游者56.6万人次,同比增长77.4%,旅游总收入达1.45亿元,同比增长96.2%。2005年辽宁省主要红色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同比增长40%以上,红色旅游已成为辽宁省旅游业一大亮点。1.4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初成体系
2005年沈阳市与周边城市签署了《城际红色旅游合同书》,共同建立起红色旅游发展的协作体。同时以城际红色旅游为依托,以精品景点为主体,辅之以部分生态旅游景点,围绕“抗战之旅”、“缅怀之旅”、“励志之旅”、“寻根之旅”和“振兴之旅”等五个主题内容构建了辽宁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有利条件 2.1红色旅游景观类型多样,特色鲜明
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特点鲜明,全省现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0个,省级35个,市级179个。其中,已经开发利用的约50多处。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四个时期的内容。其中“沈阳——锦州——葫芦岛——秦皇岛”线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中,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大连关向应纪念馆、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锦州黑山阻击战景区、葫芦岛塔山阻击战纪念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鸭绿江断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10个景区列入国家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中,而且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处在旅游功能比较完善的旅游城市中,已构成辽宁省红色旅游骨干体系,年接待游人规模在50万至100万人次之间,发展红色旅游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2.2区位交通优势
辽宁位于东北的南部,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邻,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与黄海,是东北唯一一个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辽宁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
辽宁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铁路、四通八达的公路、通达世界的沿海港口和航空等各种运输网。全省交通以铁路为主,以省会沈阳为交通枢纽,呈放射状向东西南北延伸,是沟通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及关内的纽带和桥梁。铁路干线有京哈线、沈大线、沈吉线、锦承线、沈丹线等,还有不少铁路支线网络分布全省。公路交通在全国率先实现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地市级城市,高速公路营运里程达1700多公里。高速公路以沈阳为中心建成了京沈、沈大、沈本、沈哈、沈抚等高速公路和沈阳过境高速公路。沈阳市成为我国拥有高速公路最长、环城高速公路标准最高的城市之一,4小时内已能达到省内所有城市。海上交通方面,大连、丹东、营口等港口与中国沿海主要港口通航。大连港是东北第一大港,有客轮发往天津、秦皇岛、蓬莱、烟台、威海、上海等地,鸭绿江口的丹东和辽河口的营口也是黄海、渤海上的重要港口。航空方面,辽宁省现有沈阳、大连、丹东、锦州、辽阳和朝阳等民用机场6处,开通了联接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新加坡、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和国内80多个城市的定期航线以及到马来西亚吉隆坡、泰国曼谷和中国澳门地区等地的不定期包机航线。
2.3与各类旅游资源融合较好
辽宁除了拥有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资源外,古文化遗址众多,自然风光秀美,山海景观壮丽、奇特,旅游项目丰富。山岳风景区有千山、凤凰山、医巫闾山、龙首山、辉山、大孤山、冰峪沟等七大名山;湖泊风景区有萨尔浒、汤河、清河等;海岸风光有大连滨海、金州东海岸、大黑山风景区、兴城滨海、大笔架山风光、葫芦岛风光、鸭绿江风光等;岩洞风景有本溪水洞、庄河仙人洞;泉水名胜区有驰名的汤岗子温泉、五龙背温泉、兴城温泉等;特异景观有金石滩海滨喀斯特地貌景观、蛇岛、鸟岛、怪坡、响山等;著名的古文物遗迹(陵、庙、寺、城)50余处;古遗址和古墓葬已发现37处。由于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组合优势,从而有利于红色旅游与原有的山海风光游、宗教文化游、历史文化游等旅游类型相互衔接,满足游客的多种心理需求,有利于各地区之间进行区域合作,资源整合,从而产生聚集效应。2.4丰富的客源
从国内市场来看,辽宁距北京、天津近,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具有相对较高素质群体的中心城市,北京和天津在全国的人均收入中属于高收入城市,人均消费高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消费群体成熟。同时,辽宁省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现在有10个城市获得中国旅游城市的称号,辽宁平均文化程度仅仅低于京、津、沪三市,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素质的居民普遍出现了国内旅游的行为需求。从国际市场来看,辽宁与目前中国三大客源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之间的距离非常近,而且由于历史原因,辽宁及部分中小城市与这些国家有着长期的联系,客源地对辽宁的情况更了解,更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辽宁省的旅游客源市场日益扩大,接待国内外游客的人次,以及旅游收入均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具备了发展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条件。2.5政策扶持优势
国家旅游局于2004年启动“红色旅游”工程。2004年11月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正式出台《“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底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定。2005年2月,国家旅游局将2005年旅游主题确定为“红色旅游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第一次联合推介旅游产品,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其中包括资金扶持,为红色旅游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辽宁省根据中央精神已成立了一个“红色旅游领导小组”,省发改委、旅游局已制定“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及活动方案。根据省发改委的思路,辽宁将围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主题,打造辽宁中部、辽宁西部、辽宁东部、辽宁南部四大红色旅游区,将开发建设相对成熟的红色旅游区点在本区域或跨区域连点成线,将红色旅游线路与省内绿色生态、金色清文化、蓝色海洋、白色冰雪等资源进行科学组合,使其产生叠加吸引力,实现优势互补。已策划出勿忘国耻、抗日救国主题系列游,辽沈战役主题系列游,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主题系列游,伟人风范主题系列游,浩气长存主题系列游和爱国将领张学良专题系列游六大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全省将着力打造“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和“雷锋精神”等具有强烈震撼力的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精品,并确定了辽宁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 2007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要达到1500万人次,收入达到120亿元,约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15%;到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要达到2500万人次,收入达到200亿元,约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20%。3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景区方面
首先,有些景区游客稀少,门可罗雀,红色景区并不红火的现象很多。有些景区缺营销意识,宣传力度不够,又不能和旅行社很好地协调,造成旅行社在组织线路时并不把这样的景点包括在内,从而使其失去大部分外地游客。其次,红色景区趋同化严重,这就使得一部分散客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有些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感叹,这样的趋同化无疑给游客心理造成了误解,从而影响整个红色旅游市场的发展。3.2宣传力度不够
很多景区的知名度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极不相称的,宣传投入较少,宣传力度不到。部分景区缺乏对自己景区的整体形象设计,缺少自我宣传。即便是在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宣传依然不足,仅仅通过常规的营销手段是不利于红色旅游资源快速持续发展的。3.3手段落后
目前辽宁省的很多红色景区景点是以革命遗址、故人故居为主,很容易出现形式单调,内容雷同的情况,造成吸引力不强,缺乏震撼力和感染力,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刻,表现手法比较陈旧,不能对参观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情况。同时缺少多媒体展示设备和仿真实物。这些橱窗展示和静态观光的内容,使得文物的陈列和展示与游客的距离变远了。3.4票价偏高,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
通过调查和走访我们发现很多景点的票价较高。与其他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资源相比,作为以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来说票价不宜定得过高,而且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要有适当的优惠政策。同时部分红色景区缺乏符合行业规范的接待设施和专门的服务中心,服务项目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到位。3.5红色旅游产品
(1)缺少特色,开发简单,发展趋同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开发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旅游产品单一,在经营上停留在遗址参观、图片展示的阶段,并且未能与当地自然资源、民族风情相结合,降低了经济的利用价值。这些都是景区项目建设水平不高,开发深度不够的体现。同时对于那些单一性比较强的小景点,因为小的缘故,无法配备固定的管理人员,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人为的破坏。(2)景点管理运行机制与市场结合不紧。全国红色旅游景点大多隶属民政、文化部门管理,引入旅游和市场意识严重不足。(3)景点可说的多,可看的少。对革命遗址的合理包装不足,不能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游览需要,看后总感到不够味、不解渴。(4)文字介绍和讲解内容忽视观众需求。目前各地红色旅游景点的解说词大都是由不熟悉旅游的党史、军史专业的研究人员撰写的,大多就事论事,严肃说教有余,生动有趣不足,一般游客听起来不免感到枯燥乏味,不符合旅游业所要求的老少咸宜,雅俗共赏。(5)展示方式落后、制作粗劣。不能运用时尚现代的科技手段充分诠释红色内容,难以真正有效吸引旅游者,从而达到感染效果。4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的建议
4.1创新红色旅游内涵的展示方式,提高产品吸引力
首先,可以实行陈列馆解说方式与高科技演示方式相结合,静态展览与动态演示相结合,通过图片、文字材料、实物和声光电等形式和手段,让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辽沈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的陈列馆展出历史照片500余幅,文物1000余件,辅以复原陈列、电动沙盘、电动图表、影视设备等现代化陈列设施,利用全封闭玻璃通柜式展线,以及自然光、灯光结合的采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全景画馆陈列有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画面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为背景,以清川江畔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等阻击战为重点,形象地反映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英雄气概。画面高16米,周长132.6米,配置地面塑型、灯光和音响效果,艺术地再现了壮观的战争场面和恢宏的战争气氛。其次,可以创作特色性强、旋律优美的红色歌曲、编排经典的红色旅游文艺节目,在重点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定时文艺表演,用舞台艺术、肢体语言、现场向游客展现辽宁革命斗争史的经典场景。再次,可以开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项目,加大体验性的分量。比如说,在展览以后可设置游戏馆,以色彩鲜明的动画、绘画、拼图、电脑游戏等方式,吸引众多的青少年和旅游者动手动脑。正确完成者可获得纪念品,让其在轻松、娱悦的过程中获得军事体验和红色传统教育。4.2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水平
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旅游产业,同样需要解决旅游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各行业的密切配合。目前应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加大执行监督力度,使饭店的卫生标准达到要求,各饭店还应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在特色上做文章,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餐饮方面,要增加具有辽宁特色的食品菜系,例如锦州的烧烤、沈阳的老边饺子等都应被大力推广,做出特色,与此同时还要加快自助餐馆的建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者的需求。4.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增强竞争力
首先,要搞好媒体宣传。把宣传重点放在主流媒体上,如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人民日报、辽宁日报等影响大、效果好的宣传媒体。其次,搞好网上宣传。组建辽宁省红色旅游信息专业网络,建好“辽宁省红色旅游网站”,利用网络的宣传效应,宣传辽宁红色旅游的特色产品,推介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再次,搞好旅游宣传品的制作。组织有关力量编制精美的《辽宁红色旅游》画册、光盘、导游词、纪念品等宣传品,并组织旅游企业走出去参加旅游交易会和展览会,逐步拓展客源市场。最后,搞好重大节日、节庆营销活动。例如结合建党、建军、建国及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抗日战争胜利、辽沈战役胜利、抗美援朝胜利等周年纪念日,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系列活动。
4.4开发旅游人力资源,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目前,旅游人才已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红色旅游一定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红色旅游景点的讲解不能像自然景观和一般的人文景点那样人为地尽情演绎发挥,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导游员和讲解员的讲解至关重要,他们是旅游文化的直接传递者,肩负着传递红色文化的使命,因此,要使他们熟悉革命历史,了解革命人物的生平事迹,必须请专家撰写标准的导游词,规范从业人员的言行举止,做到在不偏离历史的情况下,深情并茂,把游客带入到那段特殊的岁月中去,从而保证红色旅游的教育效果。此外,旅游景区管理者的素质也有待提高。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实施导游、景点管理人员、规划、策划、市场开发和管理等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4.5理顺管理体制,提供制度保障。
辽宁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要清除制度障碍,理顺体制,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在这方面政府应发挥其协调职能,加强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其次,要制定好红色旅游景点的规划、管理和服务标准,在发挥政府指导作用的同时还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纽带,实行景点、企业统一管理,处理好“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之间的关系,使红色旅游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5总结
要将有辽宁特色的东西与红色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改变红色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的情况,将能够映衬红色旅游资源的有辽宁特色的民族风情、季节风情、自然风情、人文风情与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的融合起来。通过联合开发,改变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升辽宁省旅游资源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对红色旅游的补充,同时也可以来提升其他旅游资源的实力,完善旅游产品的布局,最终建立起一个以红色旅游为主导,其他旅游产品占有较大比重的旅游产品体系,全面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等年轻群体的宣传力度。利用好网络资源,建设红色旅游资源网站,形成图文并茂的网上宣传态势。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介,通过专版、专栏、专题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红色旅游资源。对青少年参观游览要提供便利条件,在参观门票和讲解服务上给予倾斜。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红色旅游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结合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把红色旅游资源建设成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使学生愿意来,有能力来,参观后还想再来。在保护和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坚持做到四个转变。第一,努力把红色旅游由静态展览转变为动态演示,综合运用现代多媒体和高科技手段再现革命历史场景。第二,努力把“只看只听”的单向信息接受方式转变为参观者可以参与互动、体验性强的活动,彻底改变红色旅游的枯燥与单调。第三,努力把一般展览、遗迹“见物不见人、重事不重人”的旧形式转变为着重表现历史过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活动的故事性强、趣味性浓、人性化深的形式。第四,努力把一些传统产品进行升级改造,转化为设计水平高、观赏性强、参与性广的新资源。红色旅游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正气,促进辽宁人民斗志昂扬的建设和谐辽宁,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 考 文 献
[1]吴霞,付帮道.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1):29-31.[2]刘红芳,梁留科.河南发展红色旅游的分析与对策[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5-68.[3]邓卓鹏,路紫.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08-112.[4]盛正发.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6,(1):51-53.[5]熊继红.湖北省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3):196-197.[6]王东峰.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4):210-211.[7]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8]胡翠柏.发展红色旅游之我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9]吴翔.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1).[10]红色旅游掀起热[EB/OL].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