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关心儿子成长 儿子带给我们快乐
我们关心儿子成长 儿子带给我们快乐
在我们父母眼里,儿子从小就聪慧。刚上幼儿园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把课本从头到尾背出来,不到读一年级的年龄,由于跟读时,期末语文、数学双百分而被允许升入一年级,小学毕业时,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余新小学唯一获奖,初中毕业时,考取了嘉兴市最好的高中——嘉兴一中,如今又顺利地读到了高二„„看到儿子快乐地成长,我们心情无比喜悦,想起了儿子成长的过程。
一、我们为儿子有良好的品德而感到骄傲 1.儿子从小就体贴父母
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儿子的数学成绩有些退步,分析认为可能是年级高了,题目也难了。有一天,班主任杨老师给我家打来电话说:“他看了我儿子的日记,日记中写道,‘我的视力一天天下降,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只能用耳朵听,可惜成绩也差了,请老师千万不要告诉我父母,怕他们为我担心„„’”。听了杨老师的话,真为儿子小小年级,就能体贴父母感动得流泪。
2.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为人正直
儿子对老师都有深厚的感情,对任课老师尤为亲切,经常给我们谈起老师的辛勤工作,才换来他们优异的成绩。在读初中时,有位老师遭部分家长的反对,而被换掉,儿子回家后我们看到他愤愤不平,流露出对老师深厚的感情。
曾经在初中担任班主任的郝老师,一直以我们儿子的事迹教育下一任学生。在儿子班上,在一位学生有点弱智,同学们经常取笑他,儿子却和他玩得最好,以自己优异的成绩和正直的品质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保护这位同学不被欺负。
因此,儿子善良的心灵,正直的品质,朴素的生活,被我们铭记在心,使我们感到骄傲。
二、和睦的家庭使儿子感到温暖 1.父母没有不良嗜好
我们俩工作几乎年年出全勤,勤奋努力,经常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邻居之间,从不闹矛盾,我们俩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没有不良嗜好,给儿子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2.给予儿子无私的爱
我们和儿子在一起,总感到快乐,有说不完的话,嘘寒问暧,使儿子感到家庭的温暖。
三、学习上关心爱护,排忧解难 在儿子的学习生活中,经常给我们带来惊喜,给我们家庭生活带来了快乐。但我们深知儿子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要加倍关心和爱护。
1.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学习成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属正常,不必一定要得第一名。例如,一次考试中总分10分之间的差距没有质的区别。但有必要提醒:还有没有发展潜力?有没有尽力?
2.成绩下降需找准原因
遇到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成绩连续下降时,应该要为孩子排忧解难,找出成绩下降的原因,争取进步。我们儿子在读初三年级的最后关头,连续二次数学模拟考没有考好,我们和儿子共同分析失分的原因,最终发现做的题型还是不够新颖,跟不上时代
步伐。需要挑选一些适合时代热点的题型练习,补上这方面的知识。结果儿子在中考中考出了好成绩。
3.注意孩子的学习动向
如果一段时间里,孩子各科学习成绩全面下降时,要及时分析原因,提醒孩子改正。本学期第一次月考,儿子的成绩下降到第13名。原因很清楚:学校10月1 日放长假7天,儿子在家玩游戏,有时还玩到深夜。通过这次失败,我们及时对儿子进行教育,指出快乐是人的本能,寻找快乐也属正常,但要注意把握好“度”,要学会克制自己。经过教育,儿子认识到了不能荒废学业,贪图享受,期中考成绩也回升到第5名。
4.注意孩子的学习情绪
孩子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会为考试担心,做家长要及时鼓励。譬如说,“我们相信你,只要你努力就行”之类的话,给孩子以信心和力量。
四、正确处理和女同学的关系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各种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和挑战,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也是必然,但保持纯洁的友谊也许是最美好的境界。在初中阶段,儿子和女同学之间通电话,交流作业,互相借阅书籍,我们一般不反对,因为儿子还小。我们现在对儿子要求就不同,经常提醒儿子,高中生不能谈恋爱,要为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而奋斗!
是啊,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我们做父母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才能使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
第二篇:劳动法带给我们什么
劳动法带给我们什么
199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具有转折性的一年,这其中就包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简称《劳动法》”)这一重大事件。《劳动法》一共13章,107条,不到1万字的规定完成了劳动关系所涉及各个方面框架性的搭建。据此,劳动者的就业权、获得报酬的权利、休息权、职业培训、社会保险以及福利等权利有了相应的法律保障。在《劳动法》之后的20年时间里,又进一步形成了以《劳动法》为基本法,由《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社会保险法》等专项立法共同构成的一个劳动法体系。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改革逐步深入,《劳动法》就诞生在那个改革的年代。改革的过程中,各种思潮都有,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出台的《劳动法》不可避免的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而她的有些理念显得也有些游离,比如《劳动法》一方面严格限制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另一方面又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约定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这样,《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很容易被规避。
尽管有着种种让我们可以“挑剔”的地方,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劳动合同制度的推行让劳动关系从“行政分配”走向“市场配置”,从而开启了一个时代。从一名法律实务工作者的角度看,20年前,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律师群体当中都有一部分律师会把劳动方面的法律事务作为自己的专门业务,但现在确已成为现实。
概而言之,《劳动法》走过的这20年,可以说是个人作为劳动主体“去身份化”的20年,是用人单位管理权“自主化”和“规范化”的20年,是劳动者各项权利以及各项劳动制度落地的20年。
一、个人作为劳动主体的“去身份化”
“正式职工”、“国企职工”、“临时工”、“外资企业职工”、“农名工”曾在一定时间内适用不同的规则,即使在今天,我们也仍然也可以看到这种区分停留在一些人或者单位的意识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规则的改变与意识的改变并不同步。但《劳动法》设立了基本规则,开启了全新的“用工”意识。作为实务工作者,执业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所以,面对曾经有效的不同身份的人适用不同的规则,我们有过无奈。虽然,我们觉得以身份方式将劳动者加以类别化,进而实行不同保护政策的规则应当改变,但我们也理解,这种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欣喜的事情发生了。伴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的失效,以及《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以及《社会保险法》等的生效实施,除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等特殊劳动群体的特殊保护外,劳动者在法律上不再有基于身份类别的区分。
这种“去身份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劳动关系的建立“市场化”的进程。伴随着“去身份化”,劳动者作为个体,可以告别身份的束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就业市场上不断转换。同时,“去身份化”也要求用人单位招到和留住合适的人才,必须给出更优厚的待遇,此前通过“户口”、“编制”等这些“身份化”要素留住人才的方式已经渐行渐远。
二、用人单位管理权的“自主化”和“规范化”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是最能体现用人单位管理的“自主化”和“规范化”的维度之一。
1986年10月1日,《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以国务院规范性文件的方式介入到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的辞退管理,即用人单位辞退职工根据的是国家的规范性文件。
1995年1月1日,《劳动法》将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作为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情形。用人单位需要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政府不再直接介入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管理当中,而是通过审核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间接方式达到规范用工的目的。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经过民主程序和公示程序,用人单位对人的管理权进一步规范。
实践中,不少用人单位对认为《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干涉了它们的内部管理,但这更多时候可能是认识的误区。实际上,《劳动法》走过的20年里,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利是扩大的,其边界仅在于合法合规。《劳动法》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对用人单位不论是义务,亦或是发生纠纷时的举证责任,都远重于劳动者,但这些都是对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直接干预向间接调整转化的表现,是《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立法主旨所在。
同时,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管理不再是单向性的管理,劳动者有权通过合法渠道就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介入管理制度的执行。《劳动法》以及之后的《劳动合同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用人单位的管理模式,促使其不断向规范化发展。
三、劳动者各项权利以及劳动制度的落地
就《劳动法》各个条文的内容看,许多规定都过于原则,比如《劳动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权利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该条并未明确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到底是书面还是口头,劳动关系建立的时间起点是什么时候,不签订劳动合同有和法律后果。这些问题,在《劳动法》之后的20年里,逐渐得到改进。当然,我们必须理解的是,我们国家的现代劳动制度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不宜以现在的观点对20年前制定的法律过于苛责。相反,我们或许更应当看到《劳动法》搭建起的劳动法框架的合理性和前瞻性。
梳理一下《劳动法》制定后这20年与劳动相关的立法,我们会发现,《劳动法》规定的各项内容,包括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特殊保护以及社会保险和福利等都分别有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工资支付暂行办法》、《社会保险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专门立法予以具体化。
20年只是《劳动法》生命的一个阶段。她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我国基本的劳动用工制度,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实属不易。但我们还有更迫切的任务。现代劳动关系的发展,迫使我们思考的不仅仅是《劳动法》的具体规定如何落实,可能还在于如何重塑“劳动关系”、如何解决劳动关系中的各种利益争议。为此,我们或许应当真正地去理解《劳动法》的灵魂:在表面的劳动关系背后,《劳动法》在契约精神、权利保障和经济发展之间,实现着最大可能的平衡。我理解,一部法律,就是一个生命。作为一名劳动法律事务的从业者,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每天陪伴我们工作的法律是有温度的《劳动法》。
第三篇:春节带给我们什么
——春节带给我们什么?情况调查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所有家庭在新春到来之际都会忙年,然而春节到底带给我们什么?我通过对长辈的询问,和查找多方面的资料得出了结论。
下面是一些网友对“春节带给我们什么?”这一问题的见解:
发展财是硬道理:小时候盼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糖吃,有炮仗放.....现在想起来还很怀念。现在很多人都说没年味了,以前的盼头都没了,每天过得差不多。不过春节仍然是中国人最最隆重的节日,在外的人都匆匆忙忙往家赶,在家的人都盼着亲戚朋友来相聚,这是老百姓的年味。可你想过春节的副作用吗?好单位突击花钱,想升的送礼在前,办事的舍尽笑脸,当给的再多不嫌。
胜利金融帝国:我们没让春节带来什么啊。春节就图个团圆。忙了一年了就图个热闹。人家有钱送礼。人家有亲戚要维持关系。关春节什么事儿啊?
左手上尉:不能因为失去了过节的乐趣,或因为官府收礼就取消春节,不能因噎废食吧。没有信仰的中国人已经很可怕了,你再把为数不多的精神归宿寄托灵魂的春节取消掉,岂不是让国人的精神世界更加空虚啊。其实,中国数千年来形成的文化基础,也是取消不掉的。也没有谁愿意去当这个文化罪人。
pll470824:
一、几乎浪费掉一个月的工作日;
二、物价借机上涨,而且涨后大多不会降回来,影响中低收入民众生活;
三、贪官乘机“合法”聚敛,助推社会风气败坏;
四、民众被动人情往来,互送礼品多不实用,既增添个人负担,又浪费社会资源。
根据以上回答,我们不难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里的年味应经不浓了,甚至网上“是否取消春节”“春节该不该留”之类的字眼也频频出现。然而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那些认为应该取消春节的人,春节对于另一部分人还有一些“不一样”的意义。
清晨寒意:传统节日,不可去掉!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国际青年联合会:不能取消,取消了还有什么意思啊 嘉祥下岗工人:春节不能不过,假期不能没有,拿礼物走亲戚早该废除啦!比着花钱,没劲!暴饮暴食!浪费攀比成风!
苏羊年年如旧:春节三天挣平时九天的钱,取消干嘛。
从这些帖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春节对很多人来说形如虚设,不,应该也算一种放假,挣钱的工具,春节在他们眼中没有任何特别的意义,失去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传统。
春节带给我们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年之中与家人团圆的日子,是在布满烟尘的社会中一寸心灵的净土。但与此同时送礼,浪费等现象经常发生,春节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这些,还有我们对过去一年的回忆与反思,展望新的一年争取做得更好。认清事实,发现生活中的不足,努力改正。送礼,浪费等现象的发生给春节蒙上一层黑色的面纱,让一些人在社会和城市的“磨练”中已经忘却了这么一个中国人的传统。老人们看着儿女子孙欢聚一堂,享天伦之福;青年人展望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其实,春节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
第四篇:网络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好处
网络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好处
太和县关集镇闫庙学校 八年级 梁飒飒
指导教师 胡继才 *** 21世纪中,每个人嘴里都会出现“网络”这个词,生活上,人们更是离不开网络。自从我明白“网络”这个词后,它就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和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人得到欢乐,也给人带来了智慧。每逢休息时,我都要上网去学习和娱乐,网络是一个既奇妙又庞大的世界,当我要查学习上的资料时,我就会在网络上搜寻一番,需要的资料就会一一地呈现在我眼前。每次我都满载而归,获益匪浅。我喜欢听音乐,在网上我可以下载许多好听的歌曲,房间里都是美丽的旋律。网络把我和世界的距离拉近了。现在我还在玩ICQ,它是网络传呼机。上了初中,和要好的朋友分开了,ICQ使我和朋友的关系更加紧密;和哥哥姐姐聊天时,可以向他们说说我最近的情况;它还让我认识了各个地方的人,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我还在网上建了一个电子邮箱,节日时,常会收到朋友寄来的精美的贺卡。即使我们分开了,但我们仿佛离得很近,很近。由此可见,这就是信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网络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了,希望你们也能喜欢它!
在喧闹的都市,想要寻找一份安宁,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而在喧闹的网络世界中想要找一份安宁,我想也并不容易。我是一个做什么事情都比较低调的人。从来不会在那个版面表现自己,我喜欢安宁,但别人不想。所以我也只能随着网络中的暗流,左右旋转,网络的世界实在是太大了,而我却那么渺小。什么事情也都只有去接受,无法去改变。每天我都会轻轻的来,轻轻的来到了这里,来到了这个记忆中最熟悉的天地,静坐于电脑前,敲打着键盘,诉说着自己的情怀。点开论坛,点开我经常关注的一些版块,看着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和一篇篇精美的帖子,呈现眼前,浏览一些帖子,无论是行云流水赋有诗情画意的散文,还是缠绵哀怨,文笔细腻的心情写照,又或是一幅幅制作精美的图片,都给我带来了异样的心情,让我不由的感叹着她的思维敏捷,他的才华横溢,亦或是他们的学识渊博。使我不得不把它们一个个加入精华和推荐,我想让更多的朋友一睹他们的文采。很多人是抱着美好的幻想来到了网络,我也如是,但这幻想可以保持多久。我不知道,我想也没有人知道。网络和现实一样,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我们无法遇见,我们无法防范。只有默默的接受,直到无法忍受黯然的离开。在网络的世界里,论坛是我们心灵的花园,也是我们心灵沟通的一个桥梁,它让我们很多不相识的人走到了一起,走到了属于我们的第二个家,让我们真正懂得了网络这两个字的时候了。
网络是现实中的另一个世界,只是有一点不同,网络是我们用思想构建而成的,这思想各异,有好,有坏,有执着,有放弃。但思想终究是虚无缥缈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去体会,只能用心去感受。我是个心思细腻极易感动极易忧伤的人,来到论坛,我用文字来表达自己,肆无忌弹的释放自我;在这个多彩的情感世界里,我拥有过很多人的爱;在这里,我们都在用彼此的真诚、彼此的信赖,彼此的信任来共同编织着一份美好的祝愿; 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是网络中的你我是真实的,我们彼此的友谊是真实的,问候是真实的,还有网络带给我们的快乐也是真实的,我们有思想,我们有情感,绝对不是假的。我们哭,我们笑,网络中留下了太多我们的故事。不已物喜,不已己悲,永不放弃,勇敢面对。难道不是吗?这里是我的另一个家。
最后祝福网络中的朋友,希望你们都快乐,幸福。
第五篇:和儿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和儿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近期读了《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书的作者杨文是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博士,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主讲人,国家本科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留学英国,曾任教于山东大学。作者介绍了自己教育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把自己的孩子夏杨培养成剑桥大学博士。夏杨非常优秀。夏杨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业成绩一样优秀。他一度拿到跨国投资银行百万年薪的全职聘书,他是第一位参与剑桥大学核心决策的华人学生,他与二十余位诺贝尔奖得主保持着密切往来,他曾参与组织华人游行抗议西方媒体的失实报道;他发起的高端中国发展论坛“华剑会”正在为中外商贸文化交流做出积极努力。
看到文章前言的作者简介和他儿子夏杨的优秀,激发了我读这本书的兴趣。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主要说了三方面的事情,一是要做有耐心的父母;二是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三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要做有耐心的父母。杨文说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父母要耐心的和孩子交流和沟通。如果孩子犯了错误,要抓住时机跟孩子交流,反之,则错过了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每一个父母培养孩子,都是在无怨无悔地付出,但是能不能把孩子培养好,关键在于父母能不能坚持自己的目标和方法。
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却是父母最头疼的事,也许,你的孩子不听话,把父母的耐心和期望都抛到一边,让父母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没有继承父母的优点。但是,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父母又看到了孩子继承了父母的优点,孩子的时好时坏,很容易让父母财他失去耐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找对方法,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修正自己的过程,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智慧。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这样才能给孩子留下好的印象,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很大的毅力和决心,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教育孩子,就要坚持原则,毫不松懈,争取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栋梁之才。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还处在人生的启蒙时期,学习能力强,但是分析能力弱;可塑性强,但是自制力弱;既容易学到好的东西,又容易受坏东西的影响。所以,父母要把孩子教育好,既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也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父母要认真地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不怕麻烦,不怕反复,要坚持不懈,坚韧不拔。
二、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有所成就。而大多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一些优秀品质。所以对孩子从小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对其今后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人生的起点!自信的人更容易获得快乐,更容易取得成功。
2、培养孩子应对失败、困难的态度和能力。人的一生中不会一帆风顺,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的困难与挫折,遭遇困难如何应对,这是对一个人心理素质的最大挑战。
3、培养孩子宽广的胸怀。一个有着宽广的胸怀的人,一定是乐观豁达的。从小教育孩子和伙伴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如果和伙伴之间有了磨擦时,不要抱怨,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谅他,进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会让孩子赢得更多的友谊,交到更多的朋友,这对于孩子社会性交往也是一个很好的培养。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要从小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父母被问得张口
结舌,有的则会不耐烦,不愿意被孩子缠得没完没了。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孩子求知的萌芽,家长面对孩子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应该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解释,引导孩子看专门给幼儿看的《十万个为什么》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对一些物理现象有感性的认识。如果孩子没有问题,家长还要主动给孩子讲,不要以为孩子小、听不懂,其实在他们似懂非懂的时候,也能了解许多知识。孩子们的大脑是非常活跃的,家长们不能忽略从小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要充满热情地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曾有一位家长让自己两岁半的孩子学绘画,原意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可当家长看到孩子把小鸟画成了个大黑疙瘩时,就忍不住说孩子“太笨了!画的是什么呀?”家长这样的态度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有很大打击,因为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第一个权威的评价者,他们特别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可是家长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毫不负责任地、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孩子的求知欲。当孩子做得好时,应适时表扬,可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再鼓励他们。对于因学习困难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有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会做作业,往往会受到家长的训斥,甚至打骂,这样必然会形成恶性循环。父母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找到困难的原因,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上是我读《和儿子一起成长》的一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