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长中的儿子
成长中的儿子
班的家长
转眼间,孩子在某某学习已经半年了。
孩子刚刚进入某某时,我们每天都在担心他能不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因为在这之前,他没住过校。军训时,我每天都在不安中度过,当我在某某网站上看到儿子军训时的照片,看到他英姿飒爽的军姿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军训结束儿子回到家后,我们全家都感到惊讶,他变了,变得成熟了许多,懂事了许多。他会和我们交流沟通,谈他在学校里的一些事;当我做家务时,他会主动上来帮忙;早晨从来不叠的被褥,现在叠得整整齐齐;儿子的这些变化,让我们都感到了惊喜。
十天的军训结束了,接下来便是正常的学习生活了。班主任张老师是位年轻、有活力的女教师。儿子一开始在行为上他很难约束自己,与班主任张老师沟通时得知:儿子自制力较差,很爱随便说话,学习粗心大意不够踏实。在张老师的帮助下,孩子慢慢地在改变着自己的习惯,特别是原来的粗心大意,他深深地认识到,粗心大意是因为自己根本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甚至有时做题时题目还没读完就开始做了。现在他毛病改掉了不少,也知道主动学习了。在期末考试中,他的成绩在班里占上游。
这样的成绩虽不是很优秀,但是我知道有儿子具备不服气的劲头,定能超越别人,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他有自己追赶的对象,有无穷上进的动力。学习犹如赛跑,你甘于落后就会被别人超越,而且自己也会越跑越累。
每个孩子在自己父母的心中都是最好的,但客观地讲他们身上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看着儿子进入某某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我想说,我的儿子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够在衡水某某学习成长。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儿子必将有较大的转变,因为某某给你注入了生命的力量,你必将收获一个全新的自己。
第二篇:儿子在玩具中成长
儿子在玩具中成长
爱玩是小孩的天性, 玩具,则是儿子最忠爱的东西。他对玩具的喜爱那是无法形容的,一个爱玩的小孩思维相对来也说是比较开阔的。
记得儿子还睡在摇篮里的时候,他就对屋顶上的风铃着迷,常常瞪着一双大眼睛着迷地看着,日久天长,母亲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她提醒我赶紧把屋顶上的风铃取下来,因为睡在摇篮里的儿子只是任一个方向看东西,时间长了可能会造他眼睛斜视。
和许多孩子不同是,儿子上幼儿园总是开开心心地,每天都很积极的样子,没让我们多操心,不像其他小孩总是哭哭啼啼的。我们问他为什么喜欢上幼儿园啊?他说因为幼儿园有他最喜欢的玩具。第一次进幼儿园的玩具室,儿子看到满屋的玩具,开心、疯狂地玩着,有小解也不去。直到午睡时,老师才发现儿子的裤子是湿的。
“奥特曼”是儿子心中的偶像,所有与“奥特曼”有关的东西都是他关注的,喜欢穿“奥特曼”的衣服,“奥特曼”鞋子,看“奥特曼”图书。儿童节的时候给他买了“奥特曼”碟片,他百看不厌,时常拿出来在同龄孩子面前炫耀。还经常模仿“奥特曼”偷袭别人,直到“怪兽”投降,他才肯罢休,儿子说长大了要做一名威武的警察。
平时下班,儿子都会像小鸟一样飞奔过来,帮我拎包,然后叽叽喳喳问个不停。可有一天他却伤心地躲在爷爷房里不出来。我问他,他激动地说,今天吃饭没有得第一,老师没贴五角星,做不了第一就不是“奥特曼”了!我一边笑着帮他擦眼泪,一边指着墙上排的许多五角星说,我知道我们家的星星是最棒的,永远不会输给别人的。今天咱们就把这个机会让给别的小朋友,也让他们做一回“奥特曼”好吗?儿子这才破涕为笑。
儿子在报纸上看到国外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不懂的问我,我抓住机会说:许多国外小朋友没有饭吃都饿死了,可有些小朋友还在浪费粮食!说得儿子羞红了小脸。从此他养成吃饭从不掉米粒的好习惯,他还监督大家必须吃干净碗里的饭粒,谁不服从,他就用他的玩具手枪执行“公务”。有时比赛吃饭为了第一,他还霸道地用手枪“逼”爷爷再吃一碗。
姨妈送他一只孔雀绒大熊,儿子每天抱着它睡觉,给它穿衣服,喂它吃东西。晚上儿子问我:大熊睡觉为什么睁着眼睛?我说,它在看小朋友是不是乖乖按时睡觉的。儿子听了,立马用刚学的英语冲我说了声:good bay 晚安,然后乖乖地闭上了小眼睛。
每晚儿子必须要听我讲童话故事才肯入睡,当他听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儿子竟然皱起了眉头,一脸严肃地和我商量:她好可怜喔!爸爸,我想把我的饼干给她吃,这样她就不会饿了;我想送给她一双鞋子,她就不会冻着;我还想把玩具大熊给她,她就不寂寞了,而且我们可以在一起玩呢!我听了,只觉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一把搂过他说:“她听到一定会开心的,因为她特别喜欢有爱心的小朋友”。
让我影响最深的还是玩“海豚套圈”的游戏,就是用手挤压气囊按钮,利用水的压力把小圈圈套在海豚的嘴上,每次我最多只能套四五个。可有一天早上,儿子像发现新大陆了一样喊我,原来他能比我多套一倍的圈。原来他只是换了一个方向,把玩具侧过来,这样改变的水流方向,挤压气囊时,小圈随着水流一个个全套在海豚的嘴上,几乎是百发百中,是啊!世间有许多事,我们只要换一个角度考虑,答案就出来了,看来玩还是一门学问呢!
上中班了,老师开始教数数,儿子总是不愿进入主题。为此伤透脑筋。我突然想到儿子喜欢玩具,于是我拿来许多棒棒糖,教他认数子。让他从棒棒糖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来加深他对数字的理解。我还鼓励他说数得越多吃得越多。小家伙一遍又一遍、认真地数着。这个方法还真管用,很快从简单的数数,简单的加减,到最后不用棒棒糖他就可以脱口而出说出答案,并且还学会了用计算器,用它来检查自己的作业。每每看到给他打的满分,他总是欢呼雀跃!
玩具给儿子无限快乐,儿子也因为玩具茁壮地成长。但愿他在玩具中得到快乐,从玩具中找到智慧。
第三篇:和儿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和儿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近期读了《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书的作者杨文是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博士,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主讲人,国家本科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留学英国,曾任教于山东大学。作者介绍了自己教育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把自己的孩子夏杨培养成剑桥大学博士。夏杨非常优秀。夏杨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业成绩一样优秀。他一度拿到跨国投资银行百万年薪的全职聘书,他是第一位参与剑桥大学核心决策的华人学生,他与二十余位诺贝尔奖得主保持着密切往来,他曾参与组织华人游行抗议西方媒体的失实报道;他发起的高端中国发展论坛“华剑会”正在为中外商贸文化交流做出积极努力。
看到文章前言的作者简介和他儿子夏杨的优秀,激发了我读这本书的兴趣。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主要说了三方面的事情,一是要做有耐心的父母;二是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三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要做有耐心的父母。杨文说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父母要耐心的和孩子交流和沟通。如果孩子犯了错误,要抓住时机跟孩子交流,反之,则错过了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每一个父母培养孩子,都是在无怨无悔地付出,但是能不能把孩子培养好,关键在于父母能不能坚持自己的目标和方法。
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却是父母最头疼的事,也许,你的孩子不听话,把父母的耐心和期望都抛到一边,让父母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没有继承父母的优点。但是,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父母又看到了孩子继承了父母的优点,孩子的时好时坏,很容易让父母财他失去耐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找对方法,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修正自己的过程,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智慧。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这样才能给孩子留下好的印象,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很大的毅力和决心,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教育孩子,就要坚持原则,毫不松懈,争取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栋梁之才。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还处在人生的启蒙时期,学习能力强,但是分析能力弱;可塑性强,但是自制力弱;既容易学到好的东西,又容易受坏东西的影响。所以,父母要把孩子教育好,既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也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父母要认真地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不怕麻烦,不怕反复,要坚持不懈,坚韧不拔。
二、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有所成就。而大多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一些优秀品质。所以对孩子从小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对其今后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人生的起点!自信的人更容易获得快乐,更容易取得成功。
2、培养孩子应对失败、困难的态度和能力。人的一生中不会一帆风顺,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的困难与挫折,遭遇困难如何应对,这是对一个人心理素质的最大挑战。
3、培养孩子宽广的胸怀。一个有着宽广的胸怀的人,一定是乐观豁达的。从小教育孩子和伙伴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如果和伙伴之间有了磨擦时,不要抱怨,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谅他,进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会让孩子赢得更多的友谊,交到更多的朋友,这对于孩子社会性交往也是一个很好的培养。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要从小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父母被问得张口
结舌,有的则会不耐烦,不愿意被孩子缠得没完没了。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孩子求知的萌芽,家长面对孩子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应该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解释,引导孩子看专门给幼儿看的《十万个为什么》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对一些物理现象有感性的认识。如果孩子没有问题,家长还要主动给孩子讲,不要以为孩子小、听不懂,其实在他们似懂非懂的时候,也能了解许多知识。孩子们的大脑是非常活跃的,家长们不能忽略从小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要充满热情地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曾有一位家长让自己两岁半的孩子学绘画,原意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可当家长看到孩子把小鸟画成了个大黑疙瘩时,就忍不住说孩子“太笨了!画的是什么呀?”家长这样的态度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有很大打击,因为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第一个权威的评价者,他们特别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可是家长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毫不负责任地、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孩子的求知欲。当孩子做得好时,应适时表扬,可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再鼓励他们。对于因学习困难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有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会做作业,往往会受到家长的训斥,甚至打骂,这样必然会形成恶性循环。父母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找到困难的原因,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上是我读《和儿子一起成长》的一点感悟。
第四篇:《和儿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文档
《和儿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高纪忠
杨文老师,她用奋斗告诉了我们一个童话般美丽的故事:做母亲做得智慧,做妻子做得幸福,做事业做得成功,而且儿子、丈夫和她自己都努力着成为自己的最好和最好的自己。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聪明可爱的女儿,读这本书使我对孩子的教育更加有目标,坚信有梦想的生活,也会永远有追求,有追求的人生才会不断有惊喜出现。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我的一些想法。
一方面:生活既教育,教育就是孩子现在生活的过程。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一个父母爱的能力,包括有能力捕捉到生活中的一次次教育机会,把转瞬既逝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事情,融会贯通到孩子的教育中。再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应承担起“三种角色”,如:示范者、教育者和提供者。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能带动孩子的进步,所以父母要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文化、道德底蕴。随着孩子的成长,每个人生的阶段所面临的问题都不同,父母要有超前的意识,在孩子进入某个阶段前提前做好准备。多读些儿童少年心理丛书,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跟孩子交流沟通,及时处理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困惑、焦虑、不安,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再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也会影响到孩子。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时刻捕捉机会,给孩子创设一个丰富的后天学习环境。良好的示范,良好的教育,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的提供。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宽松的环境,顺应孩子的天性,在宽容、接纳、指导中,让孩子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确实如此,孩子的学习不可避免的会有错误,只有不断的改正错误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犯错。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发生错误的原因,引导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引导孩子去改正错误。“批评孩子不是发泄父母的怒气,而是为了指导孩子不再犯错。”当一个错误已经发生,成人发再大的脾气也是于事无补。所以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首先要心平气和的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而不是责备,愤怒的批评只会打消孩子的内疚,从而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抗拒感。这时的教育是无用的,当孩子产生了抵触情绪时,是什么都听不进去的。“教育一定要有目的性,既然批评也是教育的一种形式,那更要知道批评之后,我们要的效果是什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教。”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来自学习、生活、品行方面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制约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时,父母要掌握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就能把孩子的缺点转化为优点。
“错误的是一件事情,而不是他这个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批评的时候一定不能翻老账,要就事论事,就一件错误的事情展开批评教育,不能针对人。批评不是乱发脾气,而是沟通对话,不能事无巨细的指责孩子,要春风化雨。那样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在批评时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辩解,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但是必须详细的说明批评的原因,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今后怎样去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
“人是天生喜欢接纳鼓励和抚慰的动物,而对批评则本能的产生敌对与冲突。”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该用温和、耐心和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一定要杜绝情绪化,批评是为了“教”而不是“罚”,自己怒气冲冲去批评孩子,孩子一定是对你有很强烈的抵触情绪的,这时你说的道理他们也是听不进去的。所以在孩子的错误发生时,做父母的应当给自己一个缓冲的阶段,让自己从或气愤或恨铁不成钢的激动中平息下来,平和的进行批评教育,让孩子感觉到即使做错了,父母也还是喜欢他的,不喜欢的只是做错事了,只要他改正了,父母还会一如既往地喜欢他。只有孩子对你打开了心灵之门,你才能走得进去,批评教育才是有效的。一个孩子如果对你满怀戒备,充满敌意,那么再高明的教育都是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的。
有人说,21世纪孩子的竞争就是父母的竞争,这话真的是有道理的呢。能不能培养出一个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健康快乐综合素质高的孩子,真的是对一个母亲的挑战。我想,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过程,我的学习过程也开始了,呵呵。为自己加油吧!
第五篇:《和儿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和儿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杨文老师,“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奖章获得者,她用奋斗告诉了我们一个童话般美丽的故事:做母亲做得智慧,做妻子做得幸福,做事业做得成功,而且儿子、丈夫和她自己都努力着成为自己的最好和最好的自己。最近我有幸读她写的《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慨颇多。
杨文对教育孩子方面总结心得摘录如下:
第一:母亲要承担起“示范者、教育者、提供者”三种角色。
良好的示范,良好的教育,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的提供。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宽松的环境,顺应孩子的天性,在宽容、接纳、指导中,让孩子健康成长。第二:要给孩子三种爱:“无私的爱、科学的爱、推出的爱”。
无私的爱: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出发,不把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科学的爱:培养孩子的德商、智商、情商、逆商全面发展。推出的爱: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三:三个开放:向课外开放,向自然开放,向社会开放。让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谈”。
提到科学的教育,杨文说:
一:不做被动的父母,要在打算要孩子的时候就做好了准备.这个教育是“人之为人”的大教育,是按照他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施以他可以接受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健全的人为导向的。教育孩子从教育父母开始,面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爱的能力。
二:聪明是吃出来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生起跑点上,最不能输的是身体.她告诉孩子:吃饭也是一种责任,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追求的事业负责.三:生活既教育,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一个母亲爱的能力,包括有能力捕捉到生活中的一次次教育机会,把转瞬既逝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事情,融会贯通到孩子的教育中.杨文说:我认同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堆集,更是对人的灵魂的催醒.所以,这个孩子不一定是剑桥博士,也不一定是金融家.他可以是一个民间工艺品制作者,一个商人,一个普通职员......但他一定要是一个健康的人,快乐的人,能在贡献社会中满足自我需求的人.只要他可以健康快乐地生活,这就是一个母亲的幸福。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来自学习、生活、品行方面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制约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时,父母要掌握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就能把孩子的缺点转化为优点。“错误的是一件事情,而不是他这个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批评的时候一定不能翻老账,要就事论事。那样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在批评时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辩解,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但是必须详细的说明批评的原因,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今后怎样去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人是天生喜欢接纳鼓励和抚慰的动物,而对批评则本能的产生敌对与冲突。”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该用温和、耐心和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一定要杜绝情绪化,批评是为了“教”而不是“罚”。所以在孩子的错误发生时,做父母的应当给自己一个缓冲的阶段,让自己从或气愤或恨铁不成钢的激动中平息下来,平和的进行批评教育,让孩子感觉到即使做错了,父母也还是喜欢他的。只有孩子对你打开了心灵之门,你才能走得进去,批评教育才是有效的。一个孩子如果对你满怀戒备,充满敌意,那么再高明的教育都是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的。有人说,21世纪孩子的竞争就是父母的竞争,这话真的是有道理的呢。能不能培养出一个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健康快乐综合素质高的孩子,真的是对一个母 亲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