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镜头一:法国某著名百货公司,人潮涌动,中国游客争相购物。(走出去,购买力强劲,经济影响力)镜头二:美国总统特朗普五岁的外孙女,用中文声情并茂地背诵《三字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地位重要,未来发展预期乐观)
镜头三:中国高考前期,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发微博鼓励中国考生“未来将因你们而生”。
(得知名人士的认可)
镜头四:非洲马里,中国工人在援建医院的工地上热火朝天地工作着。(援建,展现中国国际责任,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镜头五:中国产的仿制刀具经过各种破坏性测试后仍完好无损,德国网友一脸惊叹。
(制造力)
镜头六:西班牙足球俱乐部,前来求学的中国少年在绿茵场上训练,挥汗如雨。(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要付出努力)
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看了以上六个镜头,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两三个镜头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今年的广州市调研考作文题目,参考了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目的呈现形式,将大块的有故事性的材料切割成六个分镜头,与上一届高三调研考相比,难度有所降低,命题思路上完全符合《考试大纲》和的要求以及《考试说明》中出现的命题形式。
一、考生无需“尬聊”,但也勿忘关联
今年广州市高三调研考作文引导学生着眼时事,体味社会,思考现实与未来。命题老师别出心裁地将不同的材料通过六个“镜头” 展现,既创新了表现形式,又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与作文评价的方向。考生可以由浅及深地分析材料与社会现实,探讨大国形象的塑造,畅想我们国家的发展与未来。
考生面对这样多元开放的题目,有话可说的同时,也要注意到题中的 “ 陷阱 ”:需要将选择的镜头形成有机关联,也就是注意揭示现象与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现象背后的社会本质。
二、通过镜头看中国,展现思辨能力
本次广州市命题老师紧跟新高考风向,不断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在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的社会中思考我国社会发展的契机。在世界经济科技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展现我国文化自信。那么人生经历相对欠缺、缺少社会关注的考生难以写出深刻见解,也就容易拉开得分差距。考生要想获得一等文分数,需要向阅卷老师展现挖掘大众心理、民族文化,甚至上升到哲学层面的辩证思维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作文备考注重三大训练
建议大家在寒假注重三大部分的训练:
1、加强对材料含意的挖掘。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思维的推进,全面理解材料,不能只把材料作为引子,摘抄、全抄却不加以分析。
2、加强对文体特征的理解,尤其是选择议论文的同学,需要加强对行文结构的训练。
3、加强对思辨能力的训练。在阅读优秀作文的过程中,要注重逻辑词的转换,论证层次的递进,从中汲取优秀作文的优秀之处,并学习与训练。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月14日,拥有众多互联网大佬读者粉丝的行业观察人士洪波,谈及“内容创业、知识变现”,抱怨微信公众号没有付费阅读功能,转投某垂直新闻平台开设专栏,用户需要包年付费才能阅读。这引得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洪波的朋友圈劝说,应该再等等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开通。实际上,微信正在内测付费阅读功能.具体形式为:需要付费才能阅读的文章,在被浏览时只能显示开头的部分内容,具体展现内容比例或者篇幅可能由运营者自主决定,支付相应费用后才能查看全文。
微信要推出付费阅读功能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热议,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2.正方观点:能接受付费获取高质量的内容,物有所值。只是希望微信能加强管理,别让标题党之类的骗钱即可。(2)知识经济时代,优质内容理应获得与价值相符的回报,这不仅是对内容提供者的激励,也是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助力。(3)此举能加速淘汰周期,使大部分低劣公众号步人灭亡。适当的付费对读者而言是好的。
反方观点:不能接受,互联网本来就应该有共享与免费的特征,推付费阅读,不太合理。(2)付费阅读,对国人而言是新鲜事物,尚处于成长期。如果不是高品质的东西需要付费,公众显然不会买账。(3)如果收费,估计很多人都不会关注微信公众号了。如果东西够好,很多人关注,自然有其他收人,比如广告什么的,何苦要读者掏钱?
第二篇: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
摘要:酒,如同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有时灼热似火,有时冷酷如冰;有时缠绵如梦影,有时狠毒似魔鬼;有时软如绸缎,有时利如剑刃。它能让人洒脱旷达,无拘无束,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能让人肆行无忌,放浪形骸,堕落到灵魂的深渊。酒文化是人类生活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酒文化,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甚至性格特色,均可从酒文化中得到反映。纵观中国与世界酒文化,则会使我们领略一幅色彩斑斓、生动活泼的美丽画卷。
关键词:酒俗 名酒 差异
1.1中国酒文化
1.1.1中国诗人与酒的故事
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他的诗篇与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歌之颂之。他虽然官运不亨通,只作过几天彭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密切: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他下令悉种粳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了大问题。然而回到四壁萧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但以后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了。
白居易是位大酒徒。他的一生不仅以狂饮著称,而且也以善酿出名。他为官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酒的好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质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浊水”产生优质酒,白居易就是这样。他上任一年自惭毫无政绩,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在酿的过程中,他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参加实践。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人民群众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时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了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1.1.2中国日常饮酒习俗
在我国古代,酒的使用,是用来祀天地、祭宗庙、奉佳宾的。到后来逐渐形成了酒事活动的风俗。随酿酒业的普遍兴起,并经人们思想文化意识的观照,形成了传统的酒文化习俗。
“满月酒”或“百日酒”:就是其中风俗之一。生了孩子,满月时,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有礼物,也有的送上红包。“寄名酒”:旧时孩子出生后,如请人算出命中有克星,多厄难,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庙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户人家则要举行隆重的寄名仪式,拜见法师之后,回到家中,就要大办酒席,祭祀神祖,并邀请亲朋好友,三亲六眷,痛饮一番。
“寿酒”: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为50、60、70岁等生日,称为大寿,一般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上梁酒”和“进屋酒”:在中国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盖房过程中,上梁又是最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
梁的习俗。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致乔迁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
喜酒:婚嫁中是少不得酒的。《礼记•(上民下日)义》中有“合卺而酭”,就是新婚夫妇以两个瓢,各执一片,盛酒漱口,以表示自此相亲相爱的结婚仪式,后来演化出“合欢酒”、“交杯酒”。婚嫁饮酒的风习,至今未变,比如向人家去祝贺新婚,还是讲“去吃喜酒”。喜宴上新郎新娘要向父母和来宾敬酒,双方还要喝交杯酒。三天后回门,女方也要设宴待客,称“回门酒”。
丧酒:从远古以来,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人死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汉族的习俗是“吃斋饭”,也有的地方称为吃“豆腐饭”,这就是葬礼期间举办的酒席。虽然都是吃素,但酒还是必不可少的。死者入葬后,古代的习俗还有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乐趣。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在祖先的灵像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1.2世界酒文化
1.2.1其他国家饮酒习俗
在东方,喝酒之王国当日本和韩国莫属。这两个国家的男人几乎没有不会喝酒的,日本的女酒客也多达50%以上。在日本,酒和个人事业密切结合。日本的男人如果拒绝上司的饮酒之邀,则他的饭碗便恐有不测,甚至可能永远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在韩国,每日白酒的消耗量已居世界第一。人们喝酒不用酒杯而用大碗,而且习惯一醉方休。
意大利是一个嗜酒的国度,意大利大餐世界出名,每宴必饮酒,而且一喝起来就不计较时间,往往痛饮至深夜。他们最盛行的酒是一种叫“维诺”的葡萄酒。
法国人可称得上是世界饮酒量的冠军。其人口虽仅占世界人口的1.3%,而喝掉的酒精饮料却占世界的30%。他们视酒为一般饮料,不分昼夜想喝就喝。
你到法国作客,只要主人把酒取出来就得喝。法国酒店遍布城乡,标志鲜明。陈设华丽,营业时间也长。
英国酒店也很多,数以万计,在高峰时酒店会爆满,后来的人没有座位,只能买酒随便站着喝,如果连站的地方也没有了,就干脆到酒店门前的广场上席地而饮,英俊的服务员穿梭其间,为你服务。但英国人从不劝酒,更不灌酒,宾主喝多喝少全凭自己。
俄罗斯人则喜欢饮不掺水的烈性酒伏特加,喝时还要“不醉非好汉”,常常醉得狂欢乱舞。据新闻周刊报道,现在每名俄罗斯成年男子平均年消耗烈性酒21.25加仑。俄罗斯人喝酒时习惯拍喉咙,据说这是彼得大帝时留下来的一个传统。不过现在的人拍喉咙不是要求免费,而是显示自己的海量豪饮。
希腊人无论午餐和晚餐都饮酒,并且喜好喝酒寻欢至深夜。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开怀畅饮,如痴如狂。同希腊人谈生意也免不了陪着喝浓厚的希腊咖啡以及希腊烈性酒(ouzo),如果贸然谢绝,会被认为是对对方的羞辱。他们还把稍醉微醺作为社交的风范。
波兰人通常习惯在饭前饮烈酒,饭后吃甜酒。
德国有啤酒王国之称,所产的啤酒远销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喝啤酒也是世界出名的,其规矩是吃饭前先喝啤酒,再喝葡萄酒,若饮酒次序反了,他们会认为有损健康。
世界上最爱喝葡萄酒的国家首推葡萄牙。在这个国家,人同葡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葡萄酒是每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饮料,男女老幼、饭前饭后都爱饮酒,也喜欢用酒招待人。让人称奇的是他们十分讲究的饮酒方式:饭前要饮开胃葡萄酒,饭后要饮助消化的葡萄酒,用餐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菜肴配不同的酒,如吃肉时喝红葡萄酒,吃鱼时喝白葡萄酒,吃点心时则配葡萄汽酒。
美国人历史上也以喜欢喝烈酒著称于世,但是后来他们的饮酒习惯发生了变化,即从烈性深色酒转向非烈性浅色酒,更多人则喜欢饮啤酒、葡萄酒和果酒。
据统计,1975 年,英国威士忌在美国的消耗量达13.6%,到1985 年则降为11%。相反,近20 年来,美国低度酒的销量却上升了约30%。美国人普遍认为:“浅色酒比深色酒有益于健康”。
1.2.2世界名酒代表
Absolut绝对伏特加
瑞典酿造伏特加酒的历史可远溯至公元十五世纪。然而,直至上世纪后半叶才由瑞典的伏特加批发商拉尔斯.奥尔森.史密斯发展出一个完善的酿造方法,酿制出一种前所未见的纯净烈酒,史密斯将之命名为绝对净化伏特加酒。专家所作的分析显示,其纯度在市场上可谓无出其右,一次绝对的成功!Johnnie Walker尊尼获加
1820年,苏格兰人John Walker开始了第一杯调配威士忌的尝试。他将调制混合茶叶的经验运用到威士忌的调配中,并发现这种经过调配的威士忌有着更深邃而精致的口味。John Walker过世后,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子承父业,并调制出一种全新的调配威士忌,命名为“老高地威士忌”,即Johnnie Walker【黑牌】的前 Chivas芝华士
享誉世界的芝华士威士忌是最具声望的苏格兰高级威士忌。创始人詹姆斯.芝华士和约翰.芝华士兄弟开当时调配艺术风气之先,创造出芝华士这一代表了醇和、独特、出众的威士忌品牌。Moet Chandon铭悦香槟
拥有250年酿酒传统的Moet Chandon,曾因法皇拿破仑的喜爱而赢得“Imperial(皇室香槟)”的美誉。到目前为止,铭悦香槟已成为法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香槟。
Remy Martin人头马
人头马是世界四大白兰地品牌中唯一一个由干邑省本地人所创建的品牌。它创立于1724年,以创始人Remy Martin的名字命名。人头马也是四大白兰地品牌中唯一一家自己种植葡萄的公司。一切都从水土“Terroir”开始,这一很难确切翻译的词包含着特定地区的土壤特性、降雨、日照、风向、气温等所有能够影响葡萄风味的因素,挑剔的调酒师甚至能辨别出每个地区每种葡萄的细微差别。Bacardi百加得
早在18世纪初,加勒比海地区的海盗们就已经被同样野性十足霸气张扬的朗姆酒征服,朗姆酒因此获得“海盗酒”的绰号。BacardiBreezer色彩鲜艳、口味清醇的朗姆预调酒会令你瞬间神魂颠倒。独饮一杯,唇齿间纯正进口的洋酒精髓混合新鲜水果原汁的怡人口感 让你成为最独特最诱人的时尚人士。Cardhu家豪威士忌
在十九世纪末,尊尼获加公司购入了家豪,当时家豪所出产的单一威士忌,已成为调制红方和黑方的主要成分。酒质能保留原有特色,因而享有盛名。中国名酒:酒千杯诗万首,且从茅台唱起头——茅台。蜂醉蝶不舞,美哉柳林酒——西凤酒 老窖放光彩,衔杯“泸州好”——泸州老窖。相共举杯酹汾酒,腾为霖雨润林田——汾酒。卧薪尝胆 立志复国,以酒酬军破吴雪耻——绍兴老酒。弼士酿酒振国威,张裕美酒夜光杯——金奖白兰地。谁能品此胜味,惟有老杜东诗楼——五粮液。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岁丰——古井贡酒。酒花仙女酿美酒,醇香清冽五味醇——董酒。齐鲁多甘泉,青啤甲天下——青岛啤酒。剑南飘香春送暖,太 白在世忘归还——剑南春。桂林山水甲天下,三花美酒誉大地——三花酒。
1.3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中国人主张“人造酒说”:仪狄、杜康。西方一贯主张“神造酒说”。如古埃及人认为,酒是由死者的庇护神奥西里斯发明的;古希腊人则认为酒是酒神狄奥尼苏斯带到人间来的。上酒的规则、饮酒种类不一样 :在西方,餐桌上一般都很很多种类的酒,葡萄酒、香槟酒、鸡尾酒、威士忌、白兰地等等。在上葡萄酒时,如有多种葡萄酒,哪种酒先上,哪种酒后上,有几条国际通用规则:先上 白葡萄酒,后上红葡萄酒;先上新酒,后上陈酒;先上淡酒,后上醇酒;先上干酒,后上甜酒。在中国,一般只饮一种酒,认为同时饮几种酒比较伤身。而且也没有什么上酒的规则。酿酒原料、工艺的差异 :西方的酒大都以水果为原料酿的。中国大多以粮食酿酒。在酿造工艺上,中国讲究料、水、曲三者统一。西方重在料为核心、桶和窖为保障。中国采用固态与半固态、复式发酵方法;西方采用液态、单式发酵方法。酒的味型差异:西方酒的味型远比中国多。中国酒香型多样(清香、浓香、酱香、米香、兼香,但仅止于甜、辛两味。西方酒则有 甜、酸、苦、辛、咸、涩、怪味七种味型。外国人独酌,中国人群饮 饮酒方式不一样 :在中国,主张“饮”。酒杯在手,边品边饮,浅斟低唱,慢慢的喝。在西方,主张“喝”。通常是一口喝光。中国人注重小酌,西方人更倾向于牛饮。中国很早就有劝酒的历史,但西方人并不在酒桌上相互劝酒。酒与艺术的结合力不一样。酒在中国的“微醺”和在西方的“醉昏”的差别,让酒与艺术的结合产生了天囊之别。西方人以牛饮但求一醉,所以他们的酒文化很难向外层渗透。而中国的“酒中有深味”与“醉翁之意不在酒”让酒文化广泛的渗透到文学、艺术、社会等众多文化领域中。宗教对酒的区别:外国的天主教是酒的传播者,修道院一般都有当时最好的酒。传教士有一项任务就是传播 酿酒的方法。但从马丁路德新教改革之后,很多清教徒开始旷日持久的禁酒运动。认为酒是和神沟通的,葡萄酒认为是耶稣基督的血。中西酒文化的核心差异 :在中国,中国人把酒当作工具,意不在酒;在西方,西方人把酒看作艺术品,意就在酒。
结语:酒的属性似乎注定了酒天生就是是非之物,酒中有乐,但乐极生悲。酒是人际交往中的催化剂,人们适量饮酒,可以起到调剂生活,振奋精神,增添喜庆情趣,和谐人际关系,没有酒的人生该是多么枯燥乏味!“花看半开,酒饮
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徘徊的境界。不醉、不困、不暇、饮酒有节,应是酒德的真谛,亦是中国酒文化的精华。
参考文献
[1] 天龙《民间酒俗》 [2] 王鲁地《中国酒文化赏析》
[3] 《2007中国葡萄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第三篇:中国梦与世界梦
如何看待“中国梦”与“世界梦”?
时事评论背景: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概念在国际社会广为传播。美国国务卿克里要推动太平洋之梦;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要把俄罗斯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共同繁荣复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要积极培育亚洲梦。而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演讲提出中非人民都在致力实现中国梦和非洲梦,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更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共鸣。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中国梦”与“世界梦”?
在全球乱象纷呈、经济复苏乏力、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国际秩序调整加速的今天,世界的确需要梦想撑起希望的风帆。中国梦之所以能引发巨大震动,正因为它呼应了世界期盼、顺应了历史潮流。
中国梦是和平梦。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时代选择。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中国致力于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同时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对话与合作,为一系列热点问题的解决和降温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梦是发展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新引擎。IMF的数据显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四年,中国以不到全球1/10 的经济总量贡献了近1/4的全球经济增长量。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实干有力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诠释了“发展”这个人类的共同梦想。正如《纽约时报》著名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所说:你只有去中国才能看到未来。
中国梦是合作梦。
当前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深。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零和博弈、丛林法则只会两败俱伤,合作共赢越来越成为共识。中国扎实推进同各国的务实合作,坚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始终将对话和谈判作为解决分歧的最优手段,致力于与守成大国开创一条新型大国共处之道。中国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并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认可。
中国梦更是和谐梦。
当今世界不太和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这是造成当下世界乱象和困局最重要的原因。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发展道路多样性,积极参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梦体现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更多的国家带来机会。
中国梦与世界梦是共通的,中国梦的所有外延性特点,都依存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梦的实现以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和谐为先决条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梦也属于世界,在与世界各国的密切合作中,中国梦必将与世界梦共同成长。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梦的联系
用马克思主义信仰铸就中国梦
当我们谈到中国梦的时候,似乎觉得它是一种感性的,但是中国梦的提出确实是一种理性的结果,它既渗透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智慧,也渗透着中华民族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智慧。不仅如此,它更是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这是我们铸就中国梦最核心最根本的科学依据。中国梦不是随意之梦,中国梦不是无根之梦,中国梦不是无魂之梦。中国人凭马克思主义对我们个人思想成熟、人格培养和人生意义实现的现实指导作用,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凭马克思主义给人类的不朽贡献和所开辟的历史新纪元,从灵魂深处,将中国梦植根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马克思主义信仰铸就起伟大的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梦的铸就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在实践和认识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定势和认识运行模式的总和,是先前认识过程及其成果在人头脑中概括和抽象的积淀,是人设定问题、选择问题、剖析问题、说明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的总称。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的实践、认识过程与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在辩证地批判了人类思想史上所探讨的诸多思维方式之后,将思维方式的研究置于坚实的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强调了思维方式同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进行的生产、生活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突出了思维方式的现实规定性与历史规定性的统一,认为任何一种思维方式的出现、形成和发展都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时,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起着一定的能动的反作用。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具有唯物性、辩证性、实践性、社会性特征。这种思维方式得到了事实的验证,甚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也予以认可,他们也不自觉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了解和思考事实与例证。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梦的铸就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奠定了世界共同梦想的认识基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是一部物质生产发展史,其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来自于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基础上,又引起和产生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就是在这两对基本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野蛮到文明的发展态势。当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剥削、贫困和不平等等社会现象,并产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在消灭旧社会的同时也将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她所创造的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梦的铸就注入了现实的个人发展目标,汇聚成了伟大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人的本质特征和追求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类特征,人在劳动中得以产生和发展,在劳动中形成各种各样的丰富的个性特征。马克思主义指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人始终不渝追求目标就是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是人本应具有的一种存在状态和活动方式。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认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如马克思千百次反复说过的那样)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但是马克思主义又指出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必须还要处理好自由与必然,自由与限制,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人才能够真正实现自由,享受自由。人除了追求自由以外,人还追求着全面发展。这是因为人作为意识的存在物,人要把自己的全部潜能和创造力都释放出来;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的全面发展虽然“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但是反过来讲社会的发展也必须要依赖于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否则社会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当然,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自然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梦的铸就注入了民族自信,凝聚了社会共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思想与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在迷茫中徘徊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在毛泽东思想的引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全建立,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当代中国的发展,必须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真正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同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尽管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但是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只要中国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缩小并最终超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第五篇:当前中国与世界经济形势
当前中国与世界经济形势
【摘要】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我们应正确判断和把握经济形势,看到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优势,增强战胜挑战、克服困难的信心,不断提高经济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现状 影响 政策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全球经济复苏至今已3年,但复苏步伐依然沉重。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进入动荡时期。近两年,随着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难下,财政状况窘迫。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以及国内经济发展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多,稳定经济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对当前世界经济现状作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预判未来趋势以及主要经济政策走势和影响是我们分析和解决目前和未来经济问题的前提。只有正确判断和把握经济形势,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才能不断提高经济水平。
一、中国与世界经济现状
1)世界经济现状
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通胀、资本流动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
同时,全球流动性泛滥也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和日本央行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维持低利率政策,全球货币供应量持续超出实体经济的需求,导致流动性泛滥,美元指数再创历史新低,推升国际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上升,使得股市虚假复苏和波动,风险更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伴随着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增加,全球股市会出现分化。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明显分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缺乏信心。同时,全球流动性向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集聚,增加了这些国家管理通胀的难度,不仅加大本币升值压力,而且增加了资产泡沫。
2)中国经济现状
08年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下,欧洲债务危机使全球经济走向二次低底,经济危机的持续即调节恢复期一般是3-5年,而我们当前正处于危机的尾声阶段,这一时期是消化库存,平复心态,等待产业升级或变革的时期。而要走出危机最主要的是需要产业变革或升级。当前2012年应该是危机末期,目前从各种经济数据来看国内商品库存依然严重,房地产悬而未跌,外贸出口正在减速,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以及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等现象。
1、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的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2012年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2年,我国将发生两大历史性变化:一是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将由中低收入组进入中高收入组;二是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将超过50%。
2、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看,2008年、2009年发放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集中到期,同时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减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款来源减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应当值得关注。
3、货币金融环境处于较快变化中,2009年开始我们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表现是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下调,贷款的增长不断加快。
4、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过程中(1)要保证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的供给。2)保持货币供给量的合理,要和整个稳定增长的目标结合起来。一要保证企业必须的经营资金需要;二要对于合理的买房需求,在信贷政策上加大支持。
二、影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因素
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中低速增长将成为一种常态,2013年增速与2012年基本持平或轻幅上扬,但仍然存在着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
第一,欧洲债务危机仍旧是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尽管危机整体上维持在可控水平,但不排除个别重债国债务危机恶化,由此产生的政治分歧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政治、社会问题,从而拖累整个欧元区经济,并对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第二,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释放流动性的规模、速度和波及面都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一系列影响。
第三,贸易保护主义仍旧是制约贸易健康增长的因素之一。全球复苏动力不足,贸易不平衡持续存在,国内利益集团的博弈,针对国有企业的所谓“竞争中立框架”的推行,均会催生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
第四,大宗商品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美国能源产出的增长态势和伊朗核危机的走势是影响全球能源供给的两大基本变量。未来世界经济的中低速增长意味着对包括能源在内的大宗商品需求总体稳定,但其价格波动幅度还取决于流动性的数量和流向。
第五,全球治理和区域合作前景值得关注。
第六,地区安全危机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
(一)全球经济放缓,特别是美、欧、日经济减速,可能对我国的外需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慢可能会加大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三)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产品和农产品价格继续走高会加大我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四)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和美元继续贬值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中国的经济应对政策
只要外部环境不出现系统性风险,中国必须增强经济改革的“定力”,牢牢坚持改革开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谋求较长时期的优良环境。针对世界经济走势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变化趋势,提高政策主动性、前瞻性和灵活性,制定长短结合的对策:
(一)短期内:密切跟踪国际经济动向,提高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
一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
二是加强短期跨境资本监控。
三是加强地方债务监管。应客观全面评估全国财政和债务状况,并区别债务类型,建立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同时,为地方政府找到风险可控的投融资渠道。
四是防范短期金融风险。虽然中国的“影子银行”并不需要过虑,但是也需要对部分过度创新的金融产品加强监管,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二)中长期:继续深入推进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1.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保持经济增长活力
从发达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以及纾困措施看,我们必须找到国内经济的风险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中长期经济发展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一是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青年人就业问题。应继续完善资本市场和现代金融体系,创新消费金融和科技金融模式,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尤其是为青年人提供创业环境;同时设计更加灵活的用工制度,提高就业弹性。二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以来,银行信贷、尤其是大银行信贷主要服务大客户,中小银行和其他信贷工具主要服务中小客户。三是加大科技创新。
2.继续扩大对外财经交流与合作步伐,更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无论是环境保护、公共安全还是经济社会稳定,都是全球公共产品,需要全球齐心协力来维护和治理。应树立积极主动心态,创造更多有利时机制定对中国有利的规则。一方面,通过各种国际场合和对话机制表达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诉求,争取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应广泛团结和联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经济体正确对待宽松货币政策给其他国家造成的负外部影响,并承担起保持全球经济稳定的共同责任。同时,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在 G20峰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等多种国际场合提出有效的全球治理规则,争取占领规则制定的制高点。另一方面,继续强化多边主渠道,同时加强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一直旗帜鲜明地将多边作为表达诉求的主渠道,推动构建有利于投资便利化的多边投资规则、减少跨国投资的政治障碍,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也是对全球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