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心念着群众,一线守护村民
一心念着群众,一线守护村民
──记马坳村党支部书记车绍华同志抗洪救灾先进事迹
2011年6月10日,修水县爆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马坳镇就为重灾区之一,农田全部被淹没,新插秧苗基本被冲毁,作物绝收面积、林牧渔受灾规模、工矿企损失程度均为历史罕见。然而,在凶猛的洪魔面前,涌现出一批勇敢的救灾英雄,他们有勇有谋,挽回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他们有胆有识,确保了全镇人民的生命安全。在村级的大战场,他一心念着小村庄,一线指挥大场面,成为全镇人民学习的楷模,他就是马坳村党支部书记车绍华同志。
6月9日晚,天空足足下了一个晚上的倾盆大雨,也许对好多人来说,他们正伴着嘀哒的雨声沉浸在睡梦中,但是,这却让车绍华整个晚上未能入眠。车书记说道:“因为我知道9号白天虽然天晴,但天气预报深夜有特大暴雨,一是怕村民刚插下去的秧被冲倒,抛下去的秧被冲走,二是担心村上仍住着土房的村民房屋被冲洗甚至倒塌,三是担忧几个地质灾害点会形成泥石流”。凌晨两点半,车绍华就挨家的拨通了土房村民的电话,千叮万嘱,让各自一定要起来看下房屋情况,可得到的回复却都是“书记,你多心了”。可车绍华仍是放心不下,凌晨4点半的时候,他轻轻打开了自家的大门,刚踏出去一看,眼前的一幕让他大吃一惊,并不是磅
礴大雨让他如此诧异,而是街道上的水已悄然溜进了对面邻居的家,任何人竟毫无知觉。此时,他已意识到势态的严重性,因为天公仍在咆哮,一时没有停息的迹象。他赶紧挨家挨户的叫醒邻居,告知大水进屋了,赶紧起来搬东西,然后再次拨通了先前拨打的那些号码,反复提醒,再三叮嘱。早已准备好雨衣的他,急匆匆的向组上走去,一脚又一脚的落在近小腿深的水中,一股又一股的忧心更是涌入心头。途中,他赶紧通知村里其他干部,要求立即赶往各组上巡查险情。
五点钟了,车绍华同志来到了五组—香炉山自然村。当他巡查到宁建财家旁时,发现宁建财家后山滑坡了,只听见车绍华大叫了一声“天王爷啊”,便像箭一般的冲到了宁建财家大门口,使劲的捶着门并喊着:“建财,赶紧出来,后山塌方了……”双手还在揉着眼睛的宁建财嘴里还嘟嚷着:“谁呀,下这么大雨,这么早起来干嘛呀……”而当他自己看到屋后那一幕时,宁建财惊呆了,已经不知所措。车绍华第一时间冲到宁建财母亲房中,把年迈的老人从睡梦中背走。宁建财家人忙着转移电器和其他重要财物,猪圈里的猪在大雨中也是那么的不情愿。仅仅十来分钟的时间,宁建财后房已被全部压倒。宁建财心里虽然因倒房有几分痛楚,却紧紧抓住车绍华同志的手,流出无比激动的眼泪,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去山下的路上,几位村干部正议着今年被淹的中禾对
村民来说真是一个灾难。听到“被淹的禾田”,车绍华灵机一动,说道:“灌溉这些禾田的小水坝和山塘不会有事吧……”说着,便立即带领村干部赶去巡视全村几个重点山塘。当他们来到山下坝时,惊异的发现水坝被洪水冲垮了一个口子,不立即堵住将会带来更大的灾难。车绍华同志赶紧第一时间派了两位村干部跑步下去把坝下几户人家全部转移,并通知组上所有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带着铁铲、袋子、锄头赶过来。
一会儿,马坳村山下坝上呈现出沸扬的一片,搬的搬沙包、挑的挑石头、铲的铲土块、清的清洪道……整整奋战了一个多小时,水坝终于堵住了。看着彼此睫毛上吊着的一粒粒水珠不断地往下跳跃,坝上所有人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已经是六点多了,车绍华赶到镇里向镇长汇报了相关情况,并建议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接着,他又加入了镇里的抗洪抢险队伍中,在前往十甲村的抢险途中,车书记接到了马坳村一户又一户的报平安电话,他点着了一根庐山烟,含笑的把满口烟流畅的吹了出去……
车绍华,一位平凡的村支书,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能以一颗不平凡的心心念群众,以一次次不平凡的举动守护村民,成为村里的顶梁柱,是马坳人民的佼佼者。
第二篇:一线教师群众
群众路线学习心得体会
梅静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作为一名几层教育一线岗位上的教师,我认为学生和家长就是我们直接服务的群众,我们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不断的学习,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因此,坚持“学生满意不满意的标准”,群众观的生动实践。学生说好,才是真的好,学生满意才是最高目标。
做好本职,服务学生
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认为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紧扣教育发展,坚持与群众合辙,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二是多干实事,坚持与群众合意,为了一切孩子;三是树立平民意识,坚持与群众合群,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去。教师必须将“五心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中去,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这对我们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做出了指示,是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
学生是教育工作开展的源头活水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学生是主体,没有了学生那么教育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始终根植于学生之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具体地知晓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用学生的眼光、从学生的立场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带着深厚感情,走到学生中去,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到学生的理解与支持。我相信只要教师拥有慈父慈母般的爱心,做一名尽心尽责的护花使者,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无条件的爱他们,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智力高低定喜好,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用一样多的爱,热爱学生,才能使教师成为学生真正敬佩的人!
第三篇:学习王传喜,一心为村民
学习王传喜,一心为村民
在仔细阅读了王传喜同志的先进材料,了解到王传喜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感触很深。王传喜同志能够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无私奉献,敢于担当,视集体发展为己任,面对村里遗留下 的问题没有抱怨,而是想方设法的去解决,清正廉洁树立起民众对于村干部,对于党组织的信任。通过对于他的光荣事迹的学习,我觉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该做的像他那样。
学习王传喜先进事迹要学习他善于学习、牢把方向的精神,做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党员干部。王传喜在带领代村从落后走向先进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牢牢把握发展方向,尤其是在他刚上任不久,为了更好地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带队去华西村等地取经,确定了要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子;而今,又牢牢把握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机,带领全村上下实现转型升级。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善于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另一方面要善于把握政策,不仅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时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从中汲取力量和方法,解放思想,创新思路。
学习王传喜先进事迹要学习他敢闯敢干、敢于担当的精神,做干事创业、主动作为的党员干部。代村曾经是有名的“脏乱穷差”村,不仅村集体负债累累,而且村里矛盾错综复杂,群众上访不断。王传喜在当上支部书记后,顶着巨大压力和村民的不理解与骂声,带头啃硬骨头,以重整土地为突破口,紧接着带领村两委干部抓治安、抓清欠,一点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一步步谋划产业发展,探索了一条互补互促、良性循环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学习王传喜同志的先进事迹,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思路,那就是要敢于担当、敢啃硬骨头,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敢想敢做,要奋发有为、敢于迎难而上。党员干部只有以敢于攻坚克难的勇气,以锐意进取、积极作为的激情,才能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创造属新的业绩。
学习王传喜先进事迹要学习他不忘初心、公道正派的精神,做心系群众、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公生明,廉生威”,是王传喜经常挂在口头上的话,也是王传喜一直践行的处事原则,他带领的村两委班子在村集体长久以来的发展建设中始终坚持“一碗水端平”,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把群众的冷暖、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这才有了如今的“幼有早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所养、住有宜居、弱有帮扶”的新生活。“为民服务”“清正廉洁”是新时期好干部的两项重要标准,党员干部要学习王传喜的先进事迹,以强烈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情怀,以廉洁自律、自警自省的标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自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真正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落实到行动中,以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地基,是改革落实的重点,要想筑造中国伟大复兴的梦想“大楼”,基层工作必须扎实。而工作是人干出来的,俗话说:“干部干在前,乡亲日子甜”。作为基层的领头羊,村两委干部都应该向王传喜学习。对照先进榜样,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应该保持一种激情,甘于奉献,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王传喜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撼动了每一个党员的心灵,他的人格魅力会激励我们每一个人不断的前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一个党员的价值,用对于党的忠诚诠释什么才是党和国家信任的好干部,争当基层工作的排头兵。
第四篇:一线教师群众
一线教师群众路线学习心得体会
一、坚持以学生和家长满意为标准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作为一名几层教育一线岗位上的教师,我认为学生和家长就是我们直接服务的群众,我们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为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生活富裕多发一份光一份热,服务好学生和家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因此,坚持“学生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学生说好,才是真的好,学生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当然,有了标准,不采用、不使用,再唯
一、再最高的标准,也等于是白搭、空摆。坚持学生满意的唯一标准,就必须要求我们的各项考核指标、措施、政策都必须始终坚持“学生第一”、“学生至上”的原则,必须将学生的意见、学生的情况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学生,让学生说话,让学生说得上话,让学生说话管用。学生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
二、做好本职,服务学生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认为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紧扣教育发展,坚持与群众合辙,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二是多干实事,坚持与群众合意,为了一切孩子;三是树立平民意识,坚持与群众合群,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去。教师必须将“五心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中去,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这对我们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做出了指示,是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
三、学生是教育工作开展的源头活水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学生是主体,没有了学生那么教育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始终根植于学生之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具体地知晓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有的教师觉得现在学生工作难做,学生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事实上,当你的主张不能得到学生理解时,首先该把自己置于他们的位置上,用学生的眼光、从学生的立场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带着深厚感情,走到学生中去,才能集思广益,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到学生的理解与支持。我相信只要教师拥有慈父慈母般的爱心,做一名尽心尽责的护花使者,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无条件的爱他们,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智力高低定喜好,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用一样多的爱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能喷涌出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才能使教师成为学生真正敬佩的人!
第五篇:深入基层,一心为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深入基层,一心为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县委副书记XX同志基层挂点工作先进事迹
(2005年12月20日)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作为联系XX乡和XX村的XX同志,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以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己任,求真务实,奉
公克己,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实开展“五村,两规范”工作,为所挂点的XX乡群众做了许许多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有口皆碑。
一、深入基层,带领班子成员,努力探寻解决“三农”问题
XX乡地处该县南部石山区,距县城15公里,全乡石山面积占78,有9个行政村,88个自然屯,总人口14260人,人均耕地面积仅0.9亩,到2002年,全乡还有80的农户处在贫困边缘上,人均有粮仅21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940元。刚刚分配到该乡挂点的XX同志第一次深入调研时,了解此事后,他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放在心上,多次亲自率领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部门领导、技术员深入联系点,组织乡“三班子”和XX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党员、农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共同研究解决“三农”问题。他指出,XX乡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烤烟生产,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养殖业,合理有序地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扩大农民增收渠道。在XX同志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2005年,XX乡全乡共有105个农户种烟1060亩,共交售干烟81220.1公斤,总收入713122.42元,仅此一项烟农人均收入250元。其中,兴旺村烤烟面积236亩,交售干烟19261.9公斤,收入178711.9元。全乡种植面积、收购干烟、总收入分别比2002年增加698.8亩、增长193.4,增加47524.1公斤、增长141,增加489422.4元、增长218.7。全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808亩,新种八角林200亩,劳务输出1700多人,有10多户靠养殖业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农民切切实实得到了增收。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为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他坚持科技先行的工作思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一年多来,他组织乡村干部充分利用农民技校和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习所等学习基地开展技术经验交流,先后聘请了县烟草技术员6名,县农技部门4人,利用农闲时节到校(所)给烟农传授科技知识12节(次),为烟农解决各个环节技术难题17个。同时,他还将办公室“搬”到田边,组织专家、技术员到田头地块就某些技术问题进行就诊、解疑、传授。两年来,全乡党员98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全乡群众70以上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今年3月、5月、7月份,他还亲自带领全乡干部、农民技术骨干分8批次到外县先进烟区考察,开阔了烟农的眼界,有效地把群众“要我种烟”的观念转变为“我要种烟”,增强了全乡群众种烟的积极性。
二、深入开展“五村、两规范”创建工作,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在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和“五村,两规范”工作中,指导XX乡党委结合发展烤烟生产实际,创造性开展农村党建“双培双带”工程,即“把非党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为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把党员培养成种烟能手、致富带头人或村级后备干部,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的“双培双带”工程。建立党员中心户50户。这一工程的实施和党员中心户的建立,把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地合起来,发挥了基层组织的先锋带头作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两年来,该乡在实施这一工程中共培养出村级后备干部89人,入党积极分子30人,发展新党员20人,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培养出党员种烟致富“明星户”35户,培养出农民致富带头人76人,其中在培养出党员种烟致富能人中,仅烤烟一项年收入超10000元以上的就有13人。全乡党员干部带领农民致富能力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贫困山区农村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牢记宗旨,为民办好实事、好事,躬身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为民”,不管走到哪里,XX同志总是把郑培民的话挂在嘴边,把为民办实事好事作为衡量执政为民的唯一标准,并把它落实在行动上。2005年1到9月,他共深入联系点69次,投入100多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1件,其中解决突出问题10个。如当他了解到该乡XX片的烟区,在烘烤阶段河水高涨淹没拦河坝,需用竹排运烟过河烘烤时,号召当地群众修建一座铁链索桥,并当场献出刚刚领到的1000元工资给村委,随后组织县计划局投入钢丝、木板等价值近1万元的物资,仅用不到两
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一座25米长的跨河铁链索桥,给该乡的烟区扩大了240亩,当地群众称之为“连心桥”。协调资金投入70万元,维修7公里村级路,组织群众维修铺设了屯级公路5条共6720米;联系扶贫办、林业局等部门,投入资金10多万元,给该乡130个农户建设沼气池130座;联系烟草公司协调解决烟农物资价值约26万元。3月份,烟区旱灾严重,他先后争取到柴油机3台、水管500米、柴油350升,价值1万元,投入抗旱,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今年种烟的良好效益。同时,指导该乡党委政府利用烤烟生产的有关政策,联系资金17万元,并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维修建设11公里的三面光水利,重新修筑两座拦河坝、维修安装2个水泵站,为今冬明春的烤烟生产创造更良好的条件。
在XX同志的带动和指导下,近年来,其所挂点的XX乡和XX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广大干群心齐气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得到优化,“三农”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各项事业取得较大成就。2004年,该乡被市政府评为“烤烟生产先进乡(镇),2005年7月,在发展烤烟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XX村党支部,被市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