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与有效途径的探索
关于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与有效途径的探索
当今世界,文化建设作为上层建筑,既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同时对经济和政治又具有推动作用。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中。文化引领发展的方向。建设以“融合、整合、联合”为核心内容的大质检文化,是新时期质检事业实践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已成为当前全国质检系统共同的任务和目标。
那么什么又是大质检文化呢?我们不知要理解其具体本意还要领悟其深刻的内涵和意义。大质检文化是指遵循文化的一般规律,体现质检部门自身特点的科学文化、具有共同价值取向、思想道德、职业操守的总和。建设大质检文化,就要深入研究大质检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首先我们要认识其其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
1、质检文化是质检部门和质检干部职工在长期的工作和实践中培育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
2.、大质检文化建设是服务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质检部门应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服务。
3、大质检文化建设是加速质检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质检部门需要创建一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与部门工作实际相关联的质检核心价值观,它影响到质检部门各方面工作,关乎质检部门的发展前途。
大质检文化建设是质检事业发展的良策,其核心是管理,其实质是加强质检队伍建设,它影响到质检部门各方面的工作,关乎质检部门的发展前途。那么在日常的质检工作中,如何推进大质检文化建设?
一、大质检文化,要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
大质检文化和大质量机制是思想与载体的关系。构建大质量机制,大质检文化建设不可或缺,它为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创新检验检疫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是质量提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助手。
首先是促进质检系统内部工作的深度融合。在各地质监、检验检疫两部门签署合作备忘录的框架下,促进两部门队伍融合、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执法联合,切实形成“合心、合力、合作”的工作局面,增强全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质检工作的整体水平。通过质检两局干部交流挂职,或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促进干部队伍的深度融合;开展各地两局实验室间的合作,加强标准信息的交流,做好重大技术设备的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实现检测资源共享等试点工作;推动各地两局建立合作机制,在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以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专项整治、执法打假、检验业务委托等方面,加强工作联合。
其次是促进质监、检验检疫系统内部间横向、纵向工作联合,进一步加强兄弟局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和做法,建立更广泛的合作交流,传承特色文化,实现有效监管,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
最后是引领各地质检部门对外广泛开展合作。一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充分依靠地方政府,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对质量安全负总责的责任,为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进一步履行服务承诺,落实各项优惠措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与海关、边检、交通等口岸各部门的合作,提升检验检疫监管的有效性;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工商、商务、农业、畜牧等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帮助地方进出口企业用好、用足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大质检文化,要凝聚系统内部大团结
和谐高效的质检团队,是个人进步、事业发展的基础保证。质检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充满活力、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团队。构建大质检文化建设就是塑造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忠于职守和富有特色的团队精神,使广大质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法制观念、服务观念、团结观念、道德观念和创新观念,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促进整体工作的良性健康快速发展。
实现这一目标,通过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活动形式,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使文化建设的内容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行动上,培养团队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实施科学管理,激发其内在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有效发挥大质检文化在塑造质检精神、树立质检形象和推进质检事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在具体实践中,各地质检部门根据地区差别,文化差异,因地制宜,分别采取有效的形式,创建本部门的特色文化。他们将大质检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机关党建、文明创建、行风建设、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并注重总结和提炼质检精神,创建适合本单位实际的质检文化建设品牌,使质检文化真正根植于干部职工思想和灵魂深处,使之逐步成为干部职工的行为习惯和实际行动,推动质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这方面,绥芬河检验检疫局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彰显出文化为魂的理念。该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赋予创建工作新的内涵,不断拓宽载体,不断丰富内容,形成了突显本局特色的“和合”文化,促进检验检疫事业发展。他们以网站宣传、岗位练兵和创建学习型机关、创建“青年文明号”、创建文明单位等活动为载体,把培养检验检疫事业所需的各类人才作为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有限的办公条件下,建立了职工活动室、健身室、阅览室,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创新“三位一体”综合行政管理体系,不断丰富文化建设内容。这些做法有效地调动和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建设“大质检”文化的工作思路,与海关、边检、监督局、工商局联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序推进资源整合、部门联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为口岸经济发展把关服务。在以往倡导读好书、做好事、学好艺、健好身的基础上,每月坚持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进一步培养职工高尚的学习、生活情趣。为弘扬该局“以人为本谋发展、高效公正促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凝练和塑造团队精神,编写了《职工文化手册》,还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等工作,开展了事迹报会。该局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异彩纷呈,使干部职工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浓浓的质检文化氛围,在主动参与中了解到质检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核心价值理念,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工作习惯。
三、增加教育培训,改变服务理念,把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工作之中。坚持不管形势如何变,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心不变;不管体制如何变,强化抓思想工作、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不变;不管领导班子如何变,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化不变。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等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无私奉献,为建设大质检行业文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抓业务从思想入手,抓思想要落实到业务上”,全省系统要不断在优质高效的把关服务中凝练行业文化,进一步改变观念、改进职能、改进作风,牢固树立为发展服务、为工贸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的理念。质检文化是在长期的质检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质检特点的一种行业文化,是质检团队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业规范和管理方法等诸多非物质因素的总和;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一样,是当前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质检精神、树立质检形象和推进质检事业发展上,质检文化有着无可比拟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本文有益于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
第二篇:浅谈政法队伍核心价值观与政法文化建设
浅谈公安队伍核心价值观与公安文化建设
摘要:公安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公安核心价值观构筑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体系。社会转型时期,公安队伍在承担职业压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多元的思想冲击,公安队伍建设面临新的诸多考验,如何通过公安文化建设强化公安队伍的核心价值观,以反映公安特色、体现行业特点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历史精神与时代思想的融合。本文从公安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强化公安队伍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公安队伍 核心价值观 文化建设 绪论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公安文化是公安人员在自己悠久辉煌的历史过程中,在履行职责的同时,积极创适的自己独特的行业文化,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价值取向、精神内涵、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具有激励、约束、导向等功能,有着物质利益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核心是公安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公安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公安事业和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公安文化的含义
公安文化集中反映在公安从业人员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精神状态。这个问题决定着其思维方法、价值取向和理想人格及其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公安文化是公安的识别系统和灵魂。所谓公安文化是公安的识别系统,就是指公安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区别标准。包括当代公安和过去公安的区别,也包括大众对人民公安职业理念的识别、职业行为的识别、视觉形象的识别。人民公安作为一种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执法活动主体,其执法行为必然最后都人格化,就是说,公安的活动都是靠人来执行的。所以,公安的行为方式的选择,最终必然会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也就是以公安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公安文化是整个公安主体的灵魂。公安文化实际上又是指导公安队伍及其每一个公安的一种价值理念,这种理念体现在每个公安的意识上,成为指导其行为的一种思想,因而公安文化最终作为整个公安队伍的灵魂而存在。
公安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是紧紧融合在民族文化之中的文化成果。在精神文化方面,紧紧包融了各民族习惯。尤其在公安理念、公安道德、公安哲学等方面,无不受中国传统的易文化、儒文化、道教、佛教文化的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地方提出了“执法人性化”观点,这就是典型的法律道德化观点,儒家的德治思想就是把政治问题转移到道德上来,强调发挥每个人的道德自觉,以道德公安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保证。“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机关在新时期肩负的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这充分说明文化在建设民主、文明、富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公安文化,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公安文化建设的意义
公安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干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纠正对公安文化的模糊认识,把公安文化建设从浅层次提升到人文素质全面建设的深层次上来。提高认识,致力于公安文化观念的创新搞好公安文化建设是各级领导特别是政工领导干部,做好先进公安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公安文化建设的带头人,使自己的思想意识、品德情操在健康有益的警营文化活动中得到陶冶和升华,文化修养得到提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管理中,文化建设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高度文明的管理。将广大干警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与公安文化的要求整合一致,能有效地提高干警的精神境界,把接受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努力营造浓厚的公安文化氛围,并使警队的精神逐步渗透、植根于干警的思想深处,相互影响扩散,据此能产生巨大的无形的规范作用。
公安文化潜移默化对队伍教育管理产生全方位的的影响。作为一名现代条件下的警队管理者,不懂得文化育警就不是一名称职的领导,如果没有对公安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把握,要实现成功的队伍管理是不可能的。加强新时期公安思想文化建设公安文化建设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其核心是公安精神的塑造即思想文化建设。因此,培养公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公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建设先进的公安文化样需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
秀的作品鼓舞人”。进而达到积极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的目的,在新时期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教育全体干警像雷锋那样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奋斗融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洪流中去。
公安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在任何一个国家中,一般来说,公务员都是由社会精英组成,而公安又是公务员阶层中最具组织纪律性、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群体,公安的一言一行,对社会其他成员具有极强的幅射力和影响力。因此,要号召全体干警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用克已奉公、爱民为民、严格执法的实际行动,以优良的警风,促进友爱诚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在执法服务的本职工作中,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 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公安精神的内涵,不断保持着公安精神的先进性,使之成为广大公安民警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成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在不同时代闪耀着开拓进去的光辉,发挥着凝聚警心的效应。
三、公安文化建设的途径
公安文化建设,是把公安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警务技能的知识性队伍的支撑力量。依法治警、文化育警、科技强警和从优待警,这是新时期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四个重要方面。公安中存在着文化,文化中蕴藏着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文精神在不断上升,管理工作日益智能化,如何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提高全体民警的文
化素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具体有以下三点:
(一)传承文化,创新理念。优良传统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是要以更加开放的心胸,着重在价值层面去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予以自觉文化认同,对外来文化先进合理成分进行学习和借鉴,进而创新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还必须是在大量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全社会延续至后代,公安文化的内容同样需要大胆创新,使其更加鲜活、更具生命力。履行公安职业责任,完成应有的职业使命,不仅需要智力支持,也就是知识与技能,更期待强大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发乎内心的、基于职业文化认同的坚强意志和不懈追求。
今天公安干警在职业认同感上遇到的纠结心态,客观存在,不能回避,必须引导,解决此问题的基本路径是加强理性思考,回应感性困惑,搭建思想高地,唤起文化自觉比如生死,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极为关注的问题,对生命的终极追问和关怀,将决定一个的生命状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古人司马迁的一句话使很多人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甚至改变未来的人生。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也指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公安文化的传承同样需要遵循文化传承的一般规律,并在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以实现繁荣发展。从价值层面提炼人公安核心价值,构建公安文化价值体系,使传承的内容更加厚实其次,要将时代精神融入传统文化、传统在时代背景下才有现实的意义,只有持续创新,文化才能有旺盛的活力。公安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有丰富的展示,涌现
出大量的典型事迹,需要及时总结提炼形成文化产品,一部老电影感染几代人,时代英雄可以成为偶像,偶像可以成为人生的坐标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公安队伍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粮。如香港干警总结的核心价值是“服务为本,精益求精”,这八个字高度凝炼,易于传播,通俗易懂,贴近职业,具有鲜明的特色,成为香港警界同仁共同的价值追求,香港干警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多管齐下、统筹兼顾。作为纪律队伍,对干警的灌输教育并不难但是,公安文化建设依靠填鸭式传输,没有消化、没有情感上的认同,无法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因此在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多种方法的使用。
1.增加干警教育方式的艺术化含量。艺术的突出特点是以感性的方式传递理性的信息,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当今干警队伍文化建设更多的还是通过文件、报纸、开会等方式来实施,采用的是从抽象到抽象的模式,其感染力、生动性必然会受到制约,效果自然不好。遵循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通过其他手段进行公安文化宣传建设,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培育富有时代气息的公安文化树立创新意识,切实加强载体建设。公安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警队的内部行为,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为了使公安文化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必须以创新的意识、开放的胸襟面向社会,面向公众,以多种载体形式加以表现、升华和融合,提高基层干警的参与性和警民互动性。
2.以阵地为载体。要大力建立警官俱乐部、图书室、阅览室、荣誉室、健身室、宣传栏等设施和场地。这些设施和场地是公安文化建设的硬环境缺少这些阵地,公安文化建设就会因失去硬件支持而不能进行。
3.以活动为载体。适时开展警民文艺晚会、专题演讲比赛、合唱比赛以及摄影、美术、书法作品展览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使干警从中得到情操的陶冶、人生的启迪、精神的升华。
4.以新闻传媒为载体。在紧紧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围绕公安文化建设的中心,抓住“热点”和干警队伍中的闪光点进行宣传,使干警行为文化、管理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使公安文化建设通过多种载体不断走向深化,并融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之中。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弘扬先进典型。我们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培养典型,深人挖掘干警队伍中的闪光点,积极宣传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以弘扬正气、凝聚警心、激励斗志。在树立和发现典型时,首先要善于挖掘典型的时代特质,要紧跟时代步伐,选择能充分体现公安文化先进性和时代气息的典型,引领公安队伍建设的时代主流。
(三)环境育警,人文关怀。公安干警,全天候运作,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这种有别于一般行政机关的工作方式和行政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干警职业文化现象。环境是公安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要把美化、绿化、优化警营工作环境继续作为公安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来抓,创造执法服务文明化、办公条件自动化、环境建设园林化的良好警务环境。要优化礼仪环境,大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通过人文环境的优化,构建干警人文精神,提升干警的整体素质。努力提高干警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科技强警,努力提高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干警的科学文化素质,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也可以缓解警力严重不足的矛盾。
提供健康心理服务,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建立一个纵向领导、横向联系的心理辅导系统,为干警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向干警介绍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解答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剖析心理健康方面的实例,有利于干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关注干警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干警职业心理素质,是新形势下加强队伍管理和公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拓宽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一项新措施,这方面值得重视加强,而且也大有可为。
结论
总之,公安文化必须为公安中心工作服务,为党和政府的目标任务服务,一定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先进的典型引导人、以规范的管理培养人、以远大的理想激励人的宗旨,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进步而不断注人新的内容,才能为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C].第2卷,276,162,337.[2]王俊柳.管理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石伟.组织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美)安科纳.组织行为学:面向未来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毕业论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浅谈基于核心价值观的保险行业文化建设
浅谈基于核心价值观的保险行业文化建设
(2013-5-21撰写)
[论文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文化 建设
[论文摘要] 日前,中国保监会正式发布了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是一种保险文化,此次是第一次系统性提了出来。我国保险文化发展至今,已初显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突出反映在诚信文化、合规文化的缺失等方面。如何践行核心价值观,培育先进的保险行业文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保险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我国保险行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理论创新取得突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逐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建设不断加强。这么庞大的一个行业群体,其共同遵循的行业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正是保险行业核心价值观所涵盖的内容。
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保险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倡导通过真诚专业的销售,提供完善的风险保障,提升周全的客户服务,重视合法规范经营来塑造保险行业文化,推动行业科学可持续发展,同时,树立行业形象,打造先进、发达、健康、文明的保险行业。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理念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行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先进的行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理念,能够从精神层面回答保险业的本质追求,为保险业发展提供根本的价值遵循,为保险经营和保险监管提供最终价值依托,确保保险业始终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当前,保险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理念,有利于引导行业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我国当前保险行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保险行业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经建立,文化建设初显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无论是行业的管控能力、创新意识,还是服务水平,尤其是诚信状况,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诚信体系不健全加深了社会对保险的误解
保险经营的是一种承诺式产品,社会对保险业的诚信要求不仅大于一般工商业,而且还要高于其他金融部门。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的诚信问题逐步凸显出来。首先,在保险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保险从业人员迅速增加,出现员工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营销人员为了个人私利,误导欺诈,展业时随意夸大保险责任范围,不明确告知投保人责任免除和赔偿处理等相关内容,诱导客户投保,甚至侵占、挪用或携保费潜逃。其次,部分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为了在短期内快速扩大保费规模,不惜进行虚假宣传,在展业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虚假承诺各项服务,存在严重的短期行为。还有,在保险赔付阶段,惜赔、少赔、拖延不赔、无理拒赔等问题严重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这些行为极大地损害了保险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破坏了行业信誉,从根本上影响着保险业的长远发展。
(二)保险经营不合规范的现象增加了经营风险
“合规”是指保险公司及其员工的保险经营管理行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监管机构规定、行业自律规则、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李祝用,2006)。当前我国保险业在合规经营方面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保险公司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有些保险机构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目标和任务,忽视合规经营风险。还有些保险机构有章不循,不执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现象突出。这些都反映了合规文化在我国保险业的缺失,合规文化还远远没有浸润到保险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中。
(三)忽视外在环境建设,行业文化宣传不到位
我国公众保险意识淡薄,保险消费观念很不成熟,国民保险需求还不能得到有效释放。这一方面导致很多地区保险市场增长缓慢,另一方面表现为销售人员误导致使保险过度消费或消费错位。20世纪80年代我国恢复保险业后,很长一段时间保险展业靠的是行政推动,保险的运行机制并不为公众所了解。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保险市场对内开放和90年代初期对外开放,保险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各保险公司采取的对外宣传形式包括各类广告、公共关系等,这些形式无疑对提高人们对保险的认知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保险公司为追求短期利益,各自为战,侧重对公司自身形象、产品的宣传,缺乏对保险基本知识及整体行业的宣传,甚至误导扭曲,片面强调保险的某些功能,例如某些产品的投资理财功能,从而导致人们没有真正认识到保险独有的保障功能,购买保险的动机进一步扭曲。
(四)行业文化建设没有有效结合保险行业的其他主体
保险行业主体包括保险企业、保险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和保险院校等。当前的保险行业文化建设更多地停留在政府监管层面,而其他主体游离于行业文化建设之外,其力量和主动性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往往是上面有通知、命令,下面就开会对付,不能
主动地参与到行业文化建设中。
(五)文化创新能力薄弱,制约了保险行业的发展
从现实讲,我国当前保险行业普遍缺少一种创新文化。不少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紧迫感不够。一些保险企业只满足于传统式的“打拼”方式和惯性思维,缺乏崇尚良性竞争的氛围;创新主要停留在简单引进和模仿上,人们迫切需要的一些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提供;创新思路不宽,没有充分认识到保险经营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创新的可能;创新机制不活,创新活动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和利益保障机制。如果这种局面不及时改观,将会严重制约保险行业的创新能力,甚至会抑制优秀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追求。
三、对保险行业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守信用,是保险经营的基本原则。保险是一种基于信用的契约行为,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承诺。诚信是保险业的生存之本,也是保险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保险业必须以最高的诚信标准要求自己,信守承诺、讲求信誉,向客户提供诚信服务,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赢得社会的信赖与支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担风险,是保险的本质属性。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要通过科学专业的制度安排,为经济社会分担风险损失,提供风险保障,参与社会管理,支持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功能作用。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行业发展活力,夯实科学发展基础,更好地履行保险责任。
重服务,是保险价值的实现途径。保险业属于金融服务业,保险是无形产品,服务是基本手段。保险业要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险需求,加大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真诚文明、专业精细、优质高效的保险服务,传达保险关爱,体现保险价值。
合规范,是保险市场健康运行的前提条件。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则规范、职业道德准则,并在具体工作中时时、处处规范行事。要在全行业大力倡导知法守法、合规经营的道德风尚,培育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保险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一)积极宣导,统一思想认识,达成文化共识、促进管理升级,要拟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运用公司的各种媒介宣导核心价值观。通过宣导讨论,使员工在互动中凝
聚共识,在坦诚交流中提高认识,在对照检查中寻找差距,在分析整改中追求突破,让每位员工熟悉、理解核心价值观,用核心价值观统一员工的思想,并在工作中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在实践中确保落实执行。优秀的公司不是在于提出了一个怎么样的理念,而在于是不是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得到了统一的认识和贯彻。一家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确保落实执行。因此,一是要强化核心价值观的执行和考核。公司核心价值观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关键还在于考核执行的力度。围绕落实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管理模式和内控制度,确保核心价值观在公司经营管理各方面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二是对执行核心价值观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公司和人员,在资源配置、考核等方面加大支持奖励的力度。只有在公司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执行落实氛围,公司核心价值观就能落地生根,发挥真正的作用。三是公司与员工是一个整体,员工应提倡奉献精神,敬业爱岗。四是落实公司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推行企业文化永远不会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地长期推进,沉淀在长久的工作习惯中。
五、建设基于核心价值观的保险行业文化
目前,保险行业核心价值观建设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得到有效解决,就必须实施“软件层面”的文化重塑,培育新型企业文化。在现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和内涵,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一)培育细致入微的服务文化
构建服务文化,提升服务品质及顾客满意度,打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已是各行各业面临的战略任务。保险行业是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其客户既有企事业单位又有家庭和个人,服务范围与其他行业相比更具有广泛性,服务就是主要工作。因此,更应当大力推行服务文化。一是实行服务革命,促进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跨越。倡导由单项的理赔服务拓展为险种设计、开发、展业、防损、理赔、救助、回访、反馈的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的服务;由被动的坐等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由基础服务延伸到智能服务等。二是创新服务手段,构建反应敏捷的服务平台。着力推进“异地出险,就地理赔”服务网络建设,制定和完善统一的标准化、电子化理赔服务流程,在较大范围内实现“统保统赔”。同时,在报立案、查勘检验、单证收集、理算、核赔、赔款支付等环节实行“限时服务标准”,提高理赔速度,彻底解除客户“投保易、索赔难”的顾虑,使客户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
(二)弘扬诚信为本的诚信文化
保险从产生那一天起就和信用密不可分,保险公司卖的不是实物型产品而是信用和承诺,没有信用便没有一切,因此诚信文化是保险行业最根本的行业文化(陶红,2006)。诚信文化要把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培育保险业的诚信文化要从三个方面做起:首先,保险公司及其销售人员对客户要诚信;其次,保险销售人员对公司要诚信;再次,鼓励消费者对保险公司诚信。另外,信用仅靠觉悟和自律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制度和手段的保证,如制定保险行业营销人员从业行为规范标准等,使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诚信意识的培养具体化。
(三)构建人人有责的合规文化
经过不断的发展,合规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保险行业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在追求盈利的同时重视方式的正确性,防止出现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合规要求。二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注重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规范日常行为。为此,要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并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业务经营过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切实堵住各种漏洞,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建立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要在追求自我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不断自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操作风险防范。
(四)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
从行业角度看,保险属于金融服务业,保险公司员工多属于知识型员工,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要比生产线上的工人复杂得多。保险行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不仅包括体质素质、保险专业素质、智力素质的开发,还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行为准则等直接调节、规范人本身行为的人本素质的开发。两者的完美组合将有助于保险行业精神的形成,并成为保险行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保险行业文化建设,一是要实现员工的共同进取,这是保险行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特征。通过组织氛围的建立,塑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每个员工都自觉地努力工作。二是要把行业文化建设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结合起来,提高干部职工队伍创新能力,不断推进行业文化创新。三是要强调“以人为本”和员工的成就导向,这是保险行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五)建立多方参与的协作文化
一是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协调作用。督促和指导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认真履行建设先进行业文化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制定从业人员道德和
行为准则、组织签订自律公约、对从业人员进行资格管理、督促会员依法合规经营,维护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二是充分发挥保险机构主体作用。引导保险机构结合自身特点,把企业文化建设与行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把行业文化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快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富有行业特色的体制机制,将行业文化的实质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最后,推动保险院校积极参与保险行业文化建设。
(六)营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文化
在现代的市场环境中,保险宣传对社会舆论的导向和对消费者的引导作用十分明显。要想充分挖掘保险业的潜力,必须考虑对消费者开展普及性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保险产品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如何使用。第一,政府应重视并倡导行业文化建设,以学校为依托,以教育为切入点,普及保险知识,优化公众保险意识。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和大学课程,让人们普遍了解保险产品的价值、作用以及如何使用。第二,宣传时应以行业为主体,整合宣传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功效。在宣传时要注意区分城镇和农村、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与宣传手段。第三,在内容上加大对保险运行机制宣传,突出保险独特的保障功能。第四,各保险经营主体要切实从维护、珍惜保险行业的利益和信誉出发,准确宣传保险知识,力避相互排斥、诋毁,以增强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和信心。第五,注重引导和培养理性投资者,引导投资者全面了解保险业的经营规律和特点,客观看待行业发展,培养理性投资心理,使保险业在获得稳定的资本注入以外,也得到成熟的投资理念和优秀的管理文化。
当前,保险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了科学发展、专业经营和差异化共存的时期,监管、市场、客户需求的变化都对保险公司专业化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积极落实“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的核心价值观,培养专业化运作能力、整体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运营模式和可持续盈利模式,都将会推进全行业进一步实现保险企业国内领先、服务一流的长远奋斗目标。
第四篇: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内涵
浅谈烟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十大关系
作者: 南靖县烟草局 陈华文 更新日期:2007-11-14 国家局姜局长指出:“现在各单位都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这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共同价值的追求。烟草行业文化建设首先要把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而且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要真正体现出来”。在企业文化被奉为企业第一竞争力的今天,建设中国烟草特色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为行业上下所共识。认识、探讨和分析企业文化相关方面的关系有利于烟草企业文化建设。
一、“两个至上”价值观与烟草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而具有凝聚力的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表明的是企业主体对自身和环境的一个基本认识: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办?就是“核心价值观”,它隐藏在组织的潜意识中,企业所采取的行动、制订的政策和制度、做事的方式背后都自觉不自觉会有这一基本观念,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烟草是个大品牌,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文化灵魂做基础,需要确立一个共同的核心的价值观,为全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明确方向。国家局党组明确要求把“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作为行业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中国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明确提出,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努力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是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两个至上” 价值观是建设烟草行业先进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随着行业兼并重组步伐不断加快,不同地域、不同企业之间难免会出现文化、思想上的冲突与碰撞。因此,企业文化的融合、干部职工观念的转变、共同价值观的建立成为关键。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为《烟草专卖法》立法宗旨服务的。判断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否先进,就应该看其核心价值观是否是团结向上的,是否是对社会负责任,对企业发展负责任,对提高个人素质有良性影响的。“两个至上”要成为行业上下衷心认同和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念,成为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在提炼企业文化时要加以具体体现。著名企业家张瑞敏说过:“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性非常鲜明,那就是提高企业经营业绩。
因此,企业所追求的必须是企业、社会、消费者三者利益的一致,必须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一致。“两个至上”价值观就是三者利益的统一,三种效益的一致。以“两个至上”的价值观为思想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对现有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提升和创新,进一步弘扬时代精神,突出烟草行业特色,能使烟草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的要求,这对于实现做精做强主业、保持行业平稳发展、加快打造中国烟草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专卖体制与烟草企业文化的关系
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特殊性是由烟草企业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烟草行业是特殊行业,具有国有独资、政策调控、地方保护、高额利润四大特性,我国烟草专卖制度下烟厂是国有独资,市场是国家垄断,发展受政策调控。国家通过立法赋予了行业排他性的生产经营卷烟制品的权利,作为垄断行业,其生存、发展、兴衰、成败,比一般行业更要紧紧地依赖于国家,依赖于社会,依赖消费者,这就是烟草企业的特殊性所在。积极倡导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消费者为己任的价值取向的具有时代特征和烟草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是作为权利享有者的烟草行业全体员工所对应的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中国烟草行业正受到经济全球化、WTO、WHO的三大挑战,我们将直接面对跨国烟草公司的强有力的竞争,随着全球性控烟运动的声势不断加大,烟草发展的外部环境正进一步受到制约。政策左右着行业企业生死与发展,无论是实力强大的烟草集团,还是实力一般的卷烟厂,他们的发展均受制于行业政策,不仅受控于生产指标,而且受控于税收政策。即使在兼并重组过程中,也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必须符合政策规划,通过上层管理部门的协调。企业未来发展不按照自己的意愿,导致企业文化的根基不稳。烟草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中必须辩证看待专卖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企业和顾客的关系。烟草的专卖与市场主体是统一的,因为专卖是为了规范卷烟市场,保护卷烟消费者的利益,是为市场经营主体服务的;而市场主体则是在市场规范的前提下,去更好的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一个向市场经济过渡和完善的国家,烟草行业发展的方向只能是提高市场化水平,这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上不能保证这种专卖体制的长时间存在。因此要把烟草工商企业看作是一个适应市场经营规则的市场竞争主体,要尽量减少对于烟草行政执法主体的依赖,这是科学建立烟草企业文化的前提。国家烟草局要求企业明晰竞争跟垄断的关系,宏观调控主要是解决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问题,并不是不鼓励竞争。相反要利用专卖体制的优势,减少改革阻力、降低改革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去鼓励竞争,去推动竞争。企业属于哪个行业,那么该行业特征应反映在企业文化中,“两个至上”是行业的共同价值观,就是行业的核心特征。
三、民族文化和行业优秀传统品质与烟草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既有对长期传统的继承,又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它不是企业纯自然产生的,而是继承上的扬弃,是在一定基础上的不断挖掘、改进、整理和概括.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是由民族文化所决定的。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美国学者彼得•伯格教授认为:“儒家文化展现出了经济的动力。中国移民在世界各地都很成功,尤其是在东南亚,便是个例证。”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企业文化,都不同程度地打上了中国儒家思想的烙印。“两个至上”体现了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文化核心与灵魂--仁爱、达兼济天下的思想。烟草行业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很多优秀的品质,是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如拓荒创业、务实拼搏、赶超先进等优秀的品质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塑造上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四、企业文化“同心圆说”与烟草企业文化的关系
根据企业文化的“同心圆说”,企业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其结构与内容包括三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层次。即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内层文化,表层文化主要指企业的外在表现,中层文化主要指企业的运行机制,内层文化就是要指企业的价值理念。物质文化层是企业文化结构的表层部分,主要指企业开展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物质基础,是人们从直观上把握不同企业文化的依据。精神文化层是企业文化结构的核心层,是全体员工所认同的共有意识和观念。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和企业道德等。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深层结构,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文化系统中,精神文化具有决定性作用。作为中层文化的核心企业制度文化是将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良好的企业制度文化氛围,并使制度文化形成一种习惯性意识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头脑中,从而打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企业优势资源,最终转化为生产力。制度是一把双面刃,应妥善运作,才能为企业管理保驾护航,才能成就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正是由于制度文化的这种中介的固定、传递功能,它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企业制度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并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一是企业制度归根结蒂受价值理念的驱动与制约。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知道下去完善和改革企业各项制度的,制度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企业的精神文化通过中介层———制度文化层转化为物质文化层。企业精神所倡导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必须依靠制度的保证去实现,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企业成员的行为,并使企业精神转化为企业成员的自觉行动。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变化均源于企业对制订和修改制度的某种需求,这种需求正是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具体表现。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制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只有那些符合企业价值观要求、增强企业向上精神、激发员工积极性和自觉性的管理制度,才能构成企业文化的组成内容。因此,我们判断一条规章制度是不是企业所需要、是不是需要调整乃至摒弃的标准只有一个,即该制度是否同我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相一致并能利于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提升。二制度要成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内容的前提条件,是“得到员工认可”。员工认可是管理制度上升为企业文化的必备步骤之一。制度文化的效力点不在别处,而在人的心灵。所以,要适当把握企业精神、价值观的“柔”和制度化管理的“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各项制度的制定工作中来,倡导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方式,重视各项制度执行中的反馈意见,广泛接受企业员工和广大服务对象的意见、批评和建议,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坚持“以人为本”,不让制度成为禁锢员工思想的枷锁。实践证明,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实践制度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利于保证各项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管理制度要达到合理性,须坚持3个原则:一是适时;二是适地;三是适企。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之间存在辨证统一的关系,既有统一,也有对立。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的道德守则,是一种软性约束,而制度是企业中的法治,是一种硬性约束。
五、创新文化与烟草企业文化的关系
创新是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姜成康局长在今年全国烟草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烟草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是维持竞争优势的基础。认同与创造力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当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工业厂家对商业,烟农、零售户对烟草公司等)对行业内某一企业的文化产生认同时,当认同感增强时,创造力和积极性也会增加。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 企业文化具有动态性, 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在行业的树立能够使行业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产生普遍的认同感,卷烟工业就会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增加产出降低消耗,研制出更加安全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商业就会进行服务创新为厂家、烟农、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实现“两个利益”,使国家给行业的垄断资源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六、道德文化与烟草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道德是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企业自身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衡量尺度,是企业文化的反映,是企业精神的表现形式,是企业氛围的组成要素,属于企业文化的高层次意识。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注重企业道德的建设。企业道德具体规范了职工与职工之间及职工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关系,是职工在履行本职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包括信念、习惯、传统诸多因素在内的道德要求。企业道德主要功能有三:一是约束功能。在很多时候,企业工员及企业的行为够不上法律与规章的制裁条件。此时,道德信念与舆论压力却常常能起到极大的约束纠正作用。二是调节功能。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员工道德信念的具体体现。在这种道德信念的支配下,即使没有管理者现场督促,员工也能自觉调节自己的各种行为。要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及文化娱乐活动,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陶冶职工的思想情操,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三是导向功能。企业的先进人物、劳动模范是一种道德榜样。榜样的感召力是很大的,往往会影响到一大片员工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风尚。
“两个至上”的内涵包括“降焦减害”与保持打假高压态势,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烟草的体现,同时也是对抗跨国烟草巨头侵入的必要。理查德.克鲁格在《烟草的命运》中预言:“通往世界上最大卷烟市场中国的大门正在打开,剩下的路程只需以毫米来计算!”企业道德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在员工组织纪律、工作、服务态度等方面形成一种自觉的约束机制,并养成良好习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 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的经典阐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烟草企业道德文化建设必须加以践行。
七、品牌文化与烟草企业文化的关系 品牌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直观标志,是企业与社会公众、企业与市场进行信息传递的桥梁,是企业形象的具体体现,是企业的生命和巨大的无形资产。一个品牌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极易得到人们的普遍心理认同,给人们带来的已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心理上道德上的升华和愉悦,而“两个至上”就是行业的共同品牌。文化强调内部的效应,基本属于管理的范畴,品牌强调外部效应,品牌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打造企业的品牌,主要应该是营销管理的职能,基本属于经营的范畴。外部效应内部化,内部效应外部化,这是企业发展的趋势。品牌文化是叶,企业文化是根,企业文化是本是源,品牌是标是流,只是事情的目的不是为本,而是为流。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去创品牌,炒作品牌即使一时能够成功,如同“螃蟹”,一红就死,不能持久,行业内不乏其例。要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企业文化,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品牌是企业文化传播的最重要载体,企业文化最终体现到品牌的形象和内涵上,品牌营销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形象如何越来越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品牌形象如何关系到企业文化营销功能实现的质量,同时企业文化质量如何也直接影响到品牌形象。比如,红塔集团原来的品牌口号是“天外有天,红塔集团”,现在改为了“山高人为峰”,这与企业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一致的,而且更凸现出了人文气息。品牌的文化特征不但要具备精神内涵,还要从营销策划、促销活动、广告宣传、客户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让消费者能够体会到品牌的精神、个性和文化内涵,让品牌文化鲜活和生动起来,形成具有忠诚度的品牌消费群体,并形成以品牌来连接的品牌文化。企业文化是对内的,主要是为了明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指导原则,并形成一套以价值观、理念为核心的制度和规范体系,以此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但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管理有帮助,也具有了品牌效应。
企业塑造品牌,品牌支撑企业。烟草企业要用品牌带给消费者舒适体验,“白沙”以“飞翔、放松”为品牌核心迎合了现代城市人生活节奏加快后渴望放松心灵的心态这一品牌形象享受到品牌文化带来的成果,连续三年国内销量最大的单品牌。“万宝路”以“粗犷、雄浑”为品牌核心迎合了美国二战后空虚、向往自由个性的一代发展为世界第一烟草品牌。“七星”以“纯净、柔和”为品牌核心迎合了人们追求健康的潮流成为世界第二烟草品牌。目前行业做大品牌有被曲解为“收编”出现价格跨度(如5-50元)系列产品的状况,致使不同社会地位的消费人群同吸一品牌的一品牌脚踩多条船现象,这不利真正做大品牌。商业控制销售渠道担负着与工业携手打造品牌的职责和使命,通过品牌培育、品牌策略、引导消费唤起零售客户与烟草的互动,为卷烟品牌做大提供有利支撑。因此,卷烟商业流通企业应把营销网络作为品牌来做。如何创建服务品牌文化,大连烟草创建的“春天”服务品牌,是烟草行业的一个典范,值得学习。
八、执行文化与烟草企业文化的关系
执行力是指企业内部员工贯彻经营者战略思路、方针政策、和方案设计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企业的战略确定后,执行力就变得至关重要,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有调查表明:企业的成功,20%靠策略,60%靠企业各层管理者的执行力。所谓的执行,就是如何来建立一个畅通的渠道,使信息的衰减减小到最低的程度,业务流程再造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以及“数字烟草”的建立也就叫建立执行,也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一环。让员工养成一种符合企业要求的一种行为习惯也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只有同化员工的思维,这样执行文化才会逐渐形成,并最终推动执行力的提高。
执行力的高低取决于:一是清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进度表。目标一定要可衡量、可检查,漳州烟草《十好企业考核评分表》根据每年任务的变化而制定详尽的目标对各县局(营销部)进行考核是很好的例子。二是注重承诺、责任心,强调结果导向,这是“执行文化”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讲求速度、团队协作、、责任导向、绩效导向等,要明确每个员工的工作目标,要明确每个员工的工作标准,要靠有效的制度与流程来保证。
九、形象文化与烟草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形象是消费者、社会公众对企业、企业行为、企业的各种活动成果所给予的整体评价与一般认定。一个企业之所以被市场认识,关键是它必须有与众不同之处,这就是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既密不可分又各具特色。其联系在于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灵魂和支柱,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形象必须受企业文化为指导,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形象和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形象包括企业在进行各种活动时的表现形态,即企业的“形”,也包括企业给公众造成的一种心理形象,即企业的“神”。企业形象是企业形神合一的载体。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基础,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部表现。企业的良好形象(即“商誉”)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和资产,会产生“名牌效应”,赢得社会与公众支持。清正的领导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企业领导在企业中的主导作用和自身示范能力是领导形象的具体体现,也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塑造相对于企业文化来说,虽然受企业文化整体的指导和约束,但企业形象塑造体现企业文化的内涵时既是对企业文化更深层次的探讨,又是企业文化外在的表现。烟草商业属服务性企业,其服务行为尤其要注重塑造其讲究信誉,优质服务的形象,企业员工在为客户服务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企业形象都很重要。从企业文化操作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企业的CI(企业识别系统),包含三个层面:视觉识别(VI)、行为识别(BI)、理念识别(MI)。
十、政治文化与烟草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但二者性质有所区别。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企业内部员工为对象,以解决思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活动;企业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包含着极丰富的文化内容,不仅对内有粘合作用,对外也具备一种争取公众对企业认同的社会功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可以在更大的领域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企业文化方式,可以不断丰富内容、深化工作效果。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党性、思想性,本质上属于政治工作范畴。烟草企业文化特征应是政治文化和竞争文化相结合,只有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解决好价值观这一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应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发挥思想宣传的优势,发挥党员队伍的优势,发挥工会、共青团群众组织的优势。企业文化必须变成“为大多数员工共享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必须让全体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进来,因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认同,认同的关键是参与,实效要靠执行层去执行。说得通俗一点,企业文化的中心目的是为了搞好企业。从一定意义来说,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企业经营者的文化,是企业领导人的文化。企业要塑造文化环境,去提高员工文化,才能营造共同的价值观。老板的“主观世界”是企业文化。龙岩卷烟厂改革观中所说:“没有行动就永远没有机会。”危机观中又说:“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发展还需要靠自己。”
企业文化建设有一条根本性的标准,就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实现。企业文化的功能、目的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员工的幸福,解决起码的生活保障是企业对于员工来说最最基本的责任,这是企业谈文化的一个底线, 员工的希望是什么,企业不要把员工定位成共产主义战士。苏宁集团总裁张近东指出:“员工服务于企业,企业服务于社会,企业通过社会的回报来回报员工,员工通过企业的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这就是苏宁企业文化的价值链。”员工首先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来到企业的,企业好,就是因为他的价值在这里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他的利益能够更大的实现。这种利益有多大,如何实现它,以及与其相关的种种游戏规则,实际上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利益均衡与否,永远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每一个企业都回避不了的问题。
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为文化根基,以“报效国家、回馈社会、满意客户、成就员工”为企业使命,以“知行在先,精益求精”为核心价值观,以“先锋企业、先进人生”为企业愿景,以“百舸争流、勇为人先”为企业精神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先”文化体系以11项从属理念为支撑,在经营理念方面,追求“诚为先,以信立业”;在管理理念方面,追求“矩为先,力尽于行”;在团队理念方面,追求“聚为先,千桨合一”;在服务理念方面,追求“客为先,舟水同升”;在创新理念方面,追求“变为先,与时俱进”;在人才理念方面,追求“德为先,人尽其才”;在协作理念方面,追求“和为先,同心共赢”;在学习理念方面,追求“修为先,学以致用”;在执法理念方面,追求“法为先,情理交融”;在廉政理念方面,追求“律为先,清正廉明”,在安全理念方面,追求“防为先,事成于预”。
第五篇:质检文化建设
恪守职业道德
树立“三个形象” 将质检文化建设提升至更高阶段
(XXXX)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高瞻远瞩地提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
质检文化,是我们质检系统干部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由职业道德、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价值理念等构成的有机系统,是质检系统干部的血脉和精神家园。质检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质检部门的集中体现。由于身处服务第一线,质检文化更多地强调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捍卫着国家和群众利益的最前沿,是质量安全的堡垒,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阵地,使命神圣,责任重大,为此,我们必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把质检文化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抓细抓好。
建设质检文化,应当结合当前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保持质检干部固有的风清气正。经过全体质检干部半个多世纪共同努力,质检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还存在一些影响长远发展的问题,存在广大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食品安全、商品质量、使用安全等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转变服务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要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切实把目标定位在
惠及广大人民、切实改善民生上,使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福祉高度融合,切勿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事。
建设质检文化,应当突出严格作风和科学手段,提高质检执法的效果。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质检的落实是保障社会稳定、规范社会行为的重点,更是增强法律权威性、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质检工作中,要符合部门的工作特点和管理实际,突出执法监督检查这一重点,切实将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同时伴随时代发展,我们也要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大力学会使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将我们的工作提升至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建设质检文化,应当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营造人人干事、处处和谐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工作成就,巩固认识基础。许多新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大都对质检系统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创建过程缺乏深刻了解和切身感受。因此,应持续开展好党史教育和工作教育,引导大家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工作效能结合起来。直面理论热点,筑牢思想阵地。围绕广大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和流传的各种错误言论,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理论骨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讲透。注意结合优秀典型,培养荣誉观念。广泛开展“当能手、树标兵”系列活动,组织恳谈会、DV展播等活动,增进友谊,形成浓厚的团结氛围
就现阶段质监文化建设的整体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文化理念不统一,缺乏开拓进取的团队意识;窗口建设不规范,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各地建设不统一,进度不平衡等问题。在今后的质检文化建设中,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好职业道德,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在团结协作中创先争优,在敬业奉献中廉洁自律,不断适应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最核心的,就是按照树平局长的要求,努力做到“三个形象”。
XXX在今年质检系统“纪律教育月”动员会上指出,我们质检人基本的职业道德,就是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可亲可信的人民质检形象这三部分。
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就是说我们立身要正,在监管和执法的过程中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肩负质量把关重任的政府部门,不刚正廉洁就会丧失公信力,会损害政府形象和群众利益,会影响产业发展和国际形象。因此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必须以身作则,切实的严格要求自己刚正不阿,维护好单位形象,要敢于说实话,敢于依法行政,不畏惧任何压力;要加强自身道德学习,两袖清风,加强对各种诱惑的“免疫力”。
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就是说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各种先进的检验技术。我们质检进行的是技术执法,目标是“检的出,检的快,检的准”,而“检的准”恰恰处于其中最核心的位置。在当今世界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的大形势对我们的质检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挑战,“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小小的
差错就有可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精益求精,使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执法依据能够与时俱进。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的交流和学习,使工作、思路、理念、方法与国际接轨,执法标准能够符合国际惯例,维护好群众和企业的正当权益。
可亲可信的人民质检形象,就是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质检,质检为民”,这是我们的工作理念。质检工作离不开群众的关心和信任。在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形势下,只有团结群众,打一场维护质量安全的“人民战争”,才能真正保持对造假行为的高压态势。质检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检查和验收。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敢于勇立潮头、不断创先争优,把正在干的事情干得更好,把群众需求、群众满意作为信号和标准,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要把好的经验和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促使贴近群众、服务人民成为部门的习惯和文化。
“三个形象”建设是质检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石,事关我们质检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要以质检文化建设为契机,推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党风、文风、会风,敬业奉献,勤俭自强,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将自己与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融为一体,以此促使工作跨入新阶段、实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