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工作实施意见
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
闽名师„2011‟1号
关于印发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工作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分委会:
为全面实施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工程,确保培养质量与水平,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闽教人„2010‟11号)和《关于成立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的通知》(闽教人„2011‟55号)的精神,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研究制定了《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工作实施意见》,并经福建省教育厅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代章)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 教育 中小学 名师 培养 意见
抄送:各市、县(区)教育局,各分委会挂靠单位,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名师培养人选及所在单位。
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 2011年7月28日印
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工作实施意见
为全面实施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工程,确保培养质量与水平,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闽教人„2010‟11号)和《关于成立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的通知》(闽教人„2011‟55号)的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通过创新教师培养机制,突出培训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教育理论素养深厚、教育教学艺术精湛,能够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中小学名师队伍,力争产生若干名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教育教学专家。
二、培养目标
1.具有高尚的品德,热爱教育事业,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育人第一的教育思想,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广博、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高水平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造性的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3.具有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够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教育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形成独特创新的教学风格。
修、学术研讨(高层论坛)、出版专著等方式,提高名师培养人选的综合素养,总结名师培养人选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改实验研究成果,提升名师培养人选的影响力。
专家委员会设中学分委会、小学分委会和学前教育分委会,分别挂靠福建教育学院、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相应学段名师培养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分委会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具体完成以下工作:
1.为每个名师培养人选配备双导师,导师由高校专家和中小学教学名师组成。导师与培养人选共同商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2.通过组织名师培养人选学习深造等各种形式,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觉悟和专业理论素养。培养人选在培养期间要进行为期累计一个半月左右的集中学习。
3.指导名师培养人选在分析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确定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应在三年内完成,课题研究成果要产生实际影响,并在教育类学术刊物至少公开发表3篇有较高水平的本学科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报告或经验总结,其中至少1篇发表于本学科核心刊物,或编(译)著本学科教育教学类著作至少1本。
4.为名师培养人选搭建发挥引领示范的平台,鼓励和支持名师培养人选组建学科教学团队,打造教学、研究、学习共同体。名师培养人选每年应至少在设区市及以上开设具有较高水平的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和“送培下乡”活动各1次。三年内至少指导和培养3名设区市及以上学科教学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5.组织名师培养人选到省内外知名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名师所在
图书资料、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考察学习、出版专著等,以及专家委员会和分委会的日常工作。分委会挂靠单位要建立健全培养经费管理制度,实行专款专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闽教人„2010‟11号)的规定,名师培养人选参加各种学习、研修和相关活动所需的差旅费由所在单位按规定予以报销,或从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配套资金中列支。
第二篇: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精神,特制定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骨干教师培养机制为动力,以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用3-5年时间,着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强的学科教学带头人和教育理论素养深厚、教育教学艺术精湛、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名师,力争产生若干有较高知名度的教育家,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培养任务
在全省遴选、培养100名中小学教学名师、1000名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
三、选拔范围
我省普通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进修院校的在职在岗教师。
四、选拔条件
(一)教学名师培养人选
1.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师德高尚,言行堪称师生楷模。
2.坚持教学第一线工作,完成相应岗位教学工作量。
3.获得省政府授予的特级教师荣誉称号或现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4.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中学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并任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小学、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并任“小中高”教师职务。
5.原则上女47周岁以下,男52周岁以下。
6.教学业务精湛,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突出的教育教学专长与鲜明的教学风格,在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在全省教育教学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
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强,教育科研成果突出,创新能力强。近5年至少主持过1项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在教育类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过至少3篇有较高水平的本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报告、论文或经验总结,或编(译)著正式出版的本学科教育教学类著作。
8.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成绩显著,曾指导和培养过至少3名设区市及以上学科(教学)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示范辐射与支教帮扶活动。近5年开设过具有较高水平的设区市及以上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至少各2次,且受到好评。
(二)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
1.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为人师表。
2.坚持教学第一线工作,完成相应岗位教学工作量。3.现为设区市及以上骨干教师。
4.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中学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并任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小学、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并任小学高级及以上教师职务。
5.原则上女45周岁以下,男50周岁以下。
6.具有较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潜力,在课程改革中能发挥带头作用,在设区市及以上教育教学领域有较高知名度。7.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近5年至少承担过1项设区市及以上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在教育类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过至少2篇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或编(译)著正式出版的本学科教育教学类著作。8.积极承担指导青年教师任务,曾指导和培养过至少1名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支教帮扶活动。近5年开设过具有较高水平的县级及以上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至少各1次,且受到好评。
五、选拔办法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原则,重点选拔培养德才兼备、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具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景的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培养人选采取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和学术团体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拔;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采取教育行政部门逐级推荐的方式进行选拔。
各设区市教育局负责本辖区内普通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进修院校(含教研)人员的选拔推荐工作,省教育厅负责省属中小学(含幼儿园)、教研机构人员的选拔推荐工作。省教育厅组织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各地推荐的人选进行严格评审(其中教学名师培养人选将组织现场教学或说课),提出建议人选。建议人选经省教育厅审定并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布。
六、培养方式
遵循教师专业发展和名师成长的规律,通过专家指导、理论深造、课题研究、名师访学、考察学习、学术交流和著书立说等方式,促进培养人选和对象尽快成长为教学名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教学名师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配备双导师,进行个性化培养,培养期为3年;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实行培养单位负责制,进行分学科培养,培养期为2年。
七、组织管理和工作要求
(一)省教育厅负责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统筹管理,制定实施办法,确定培养人选、对象和培养单位,并对培养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成立“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负责名师培养工程的业务指导和咨询,制订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工作规程、管理和考核办法,以及审定培养单位制订的培养方案等。专家委员会成员由省内外高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的知名教育专家和中小学名师等组成。专家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名师培养工程的日常事务工作。
(二)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具体培养工作由有关高校承担。各培养单位要成立领导小组,指定项目(学科)负责人,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实施计划和管理办法,加强培养过程管理与指导,定期汇报培养情况,接受检查监督,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培养任务。
(三)各市、县(区)教育局负责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培养人选和对象的管理与使用,应将培养人选和对象纳入本地名师、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工程或计划,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提供配套资金支持,为培养人选和对象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创造条件。
(四)有关学校应支持培养人选和对象参加各种学习研修和示范帮扶等活动,并在工作安排、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培养人选和对象根据培养计划和方案开设的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以及开展帮扶等活动可根据各地实际折合一定工作量。
(五)培养人选和对象应根据省教育厅和培养单位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参加学习培训活动,认真完成各项学习培训任务,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六)入选教学名师培养人选的,由省教育厅颁发《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人选》证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期满经省教育厅综合考核认定合格者,颁发《福建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证书。
(七)省教育厅设立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项经费,用于培养人选和对象的访学研修、教材资料、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考察学习、出版专著等。培养人选和对象所在学校及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提供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培养人选和对象参加各种学习、研修和开展相关活动所需差旅费等费用。
(八)培养人选和对象在培养期内因工作变动或其它原因,不能参加有关培养活动或无法完成学习培训任务的,将停止对其的培养;若违反师德规范要求,或在申报推荐中弄虚作假的,将取消其培养人选或对象资格;属教学名师培养人选的,还将撤销其教学名师培养人选称号,收回有关证书。
(九)入选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人选的,不再参加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的推荐选拔。
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人选选拔条件和
申报材料的补充说明
一、关于推荐人选的年龄。女47周岁以下指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男52周岁以下指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二、关于教学工作量。推荐人选应完成相应岗位教学工作量,一线教师平均每学年:中学320课时、小学480课时、幼儿园200个工作日(半天为一个工作日,下同);校级领导(小学指中心校校级领导,幼儿园指县级政府所在地公立幼儿园园领导)平均每学年:中学120课时、小学160课时、幼儿园80个工作日;学校中层领导、中心校以下校领导平均每学年:中学240课时、小学320课时。
三、关于论文论著。必须为所教学科或专业的论文,限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并在教育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不含增刊、专刊、专辑、副刊、报纸等)。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视同1篇论文: 1.主编或参编正式出版的专著、译著或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编教材,本人撰写3万字及以上的(不累计计算)。撰写字数以所编著作、教材的后记或编后语等有关说明为计算依据。编写教辅材料、练习册等不能折抵为论文。
2.直接指导的学生在全国性体、音、美竞赛中获奖(不含鼓励奖); 3.美术教师创作的作品参加省级及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美术协会主办的美术展览并获省级一等奖或国家二等奖及以上,或被省级及以上美术馆收藏;
4.音乐教师创作的作品在省级及以上电视台、电台播放或经音像出版发行部门正式出版发行达3件及以上。
四、教育科研工作的证明材料,包括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课题立项书或批复件、有关论文、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或结题证书复印件等。
五、开设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的证明材料,包括组织活动的有关单位印发的文件(或出具的证明)、公开课(示范课)教案、讲稿等。
六、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光盘的具体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同期录像、录音方式,刻录成DVD光盘。2.录像须是完整的课时,每课时为40分钟或45分钟。3.录像课的授课班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少于40人。
4.画面清晰,视频、音频播放流畅,不出现马赛克、花屏、音量忽高忽低、杂音等播放质量问题。
5.片头应体现课题、教材版本、执教教师姓名和单位、上课地点(学校)、上课学生的年段、班级等。6.DVD盘的包装盒上要贴牢“内容标签”(标明课题、教材版本、执教教师姓名和单位等),但不要贴在DVD的盘面上,以免影响播放。
七、指导青年教师的证明材料,包括学校出具的证明、师徒协议书、指导计划和被指导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证明材料等。
八、参加支教帮扶活动的证明材料,包括组织活动的有关单位、学校印发的文件(或出具的证明),以及有关教案、讲稿等过程性材料。
九、学科教学委员会的推荐函应写明被推荐人的教育教学专长、教学风格、教学和科研能力、影响力以及主要成就等有关内容,并由委员会主任签名、加盖委员会公章。
十、选拔条件中要求近5年承担的课题、发表的论文论著,以及开设的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的时间,指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其他有关材料和活动的有效时间截至2010年1月。
第三篇:山西实施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计划
山西实施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计划
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从今年起实施“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计划”,确定126位中小学教师为山西省2013年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对象,覆盖全学科的中小学教师,通过为期三年的培养,为我省基础教育打造一支教育家型教学名师队伍和学术领军人才。
名师培养对象在三年培训后经考核合格者,由省教育厅授予“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称号,颁发“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证书。授予“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称号后,建立“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室。培养经费转为工作经费。
省教育厅对“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实行三年一周期的动态考核管理,委托各市教育局对“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的师德、教学业务、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进行考评,省教育厅在市教育局考评的基础上到名师所在学校进行随机抽评。
本次确定培养对象为中小学在职一线教师及具有5年以上教学实践经验的教科研人员。45周岁以下,有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和发展潜力的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及市教学名师。中学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小学教师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坚持教学第一线工作,教学行政人员工作量不少于普通教师标准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教科研人员参与教学一线听课、评课每年不少于100节、作专题报告每年不少于10场、参加送教(培)下乡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第四篇:罗湖区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
罗湖区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
(讨论稿)
为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师成长培养培训一体化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罗湖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从2015年起,启动罗湖区中小学梯级名师培养工程,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造就高水平教师为目标,以项目引领为主渠道,高标准、高效率地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底蕴深厚、引领性强、影响力大的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名师队伍,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引领和带动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我区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我区教育优质均衡科学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学习和培养,使罗湖区已获得省、市中小学名师、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成果,有显著的教育教学业绩,有主持和指导教育科研的能力,并能在本校、本区教师的发展中起到带动、辐射作用,成为全区公认的优秀“学者型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能成为“特级教师”和省、市优秀教师,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知名度。
⒈在理论方面,通过深入学习基础教育理论和当前国内外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及发展动态,并将教育理论内化为教学行为的理解与解读,达到应用理论解释和评价教育教学行为,更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⒉在教学实践方面,能抓住学科的本质与核心思想方法,合理设计学习的过程,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⒊在教育科研方面,通过教学实践中真实问题的研究,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学会研究的方法,养成研究的习惯,提高学术写作水平。⒋在发挥示范作用方面,积极参与实践与研究,用“学习”与“研究”的姿态培育自己良好的职业风范,言传身教带动周围的伙伴,同时通过开展公开课、共同研究、结对带教、承担培训任务等形式,发挥好示范作用。
三、培养周期与形式
“罗湖名师培养工程”于2015年启动实施,利用三年时间,按照“分类、分梯队实施”的办法,以区教育局领导、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具体指导的项目引领和个人自主发展相结合为主要形式,整体有序推进名师培养工程。
四、培养原则
㈠前瞻性原则。力求培养内容和形式始终保持适度的超前性和跨越性,体现培养工作的时代精神和战略意识。
㈡有效性原则。各项培养坚持从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实际出发,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用见良效。
㈢实践性原则。改变传统的培养培训模式,根据项目引领及个人发展规划,树立在实践中学、实践中丰富、完善、建构自己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实现教研科研项目与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㈣发展性原则。遵循教师成长的内在规律,科学设计教师成长的阶梯。通过层次鲜明的业务荣誉评比,使教师明确自我成长的发展目标,科学制定个人自主发展规划。坚持各项培养工作的整体构想和实施的科学性与灵活性,建构具有罗湖特色的名师培养体系及培养各具特色的名师个性。
五.组织实施
将名师的培养、培训列为罗湖区名师工程的专题项目,创建以名优教师培养为龙头,覆盖各层次各年龄段的骨干教师培养序列,形成“名师→学科骨干→重点培养对象”金字塔型的骨干教师梯队。
㈠ 名师队伍建设
1.举办一期名师高级研修班 时间:10月底—11月初
培养对象: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教师”、“名教师培养对象”; 深圳市第一、二、三四批认定的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市、区三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人数:50人
地点:华东师大、深圳
形式:全脱产高端研修+本地专项培训+完成定制任务(具体培训 计划见附件)
报名方式:经由学校同意,直接填表。
⒉举办“名优教师罗湖论坛”。引导名师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炼教育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通过定期举办“名优教师罗湖论坛”,为名师提供更多的思想交流和推广平台,掌控教育话语权,从而提升其影响力和公认度。
⒊建立名师工作室。做到名师人人要设立工作室,以团队对团队的形式,进行带教(每人带骨干教师3-5名),所带教师的考核情况是名师学习期间学业考核的依据之一。
⒋建立区级名优教师讲师团。组织名优教师去民办学校、市内其他边远区定期进行巡回教学、讲学、帮扶活动,并进行示范教学,发挥面上的示范引领和培训带动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展示和教育教学指导活动,推出名师的思想观点交流、学校实践解读、典型案例分析等专题,既为基层培训工作提供充足的师资与资源,又为名师的二次成长搭建平台和舞台,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其快速高效地成长。
⒌开发构建“罗湖区双名工程”网站。发挥名师展示平台、交流平台(专题博客)、工作平台(通知、信息、调查等)的作用,鼓励和督促名师在网上交流学术研究成果,解惑答疑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开展学科教研和教师培训交流,提供便捷的学习的平台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展示罗湖名师深厚素养和良好风范。
⒍扶持出版论著。联系出版社,对有出版著作意愿的名师开展论著撰写相关的培训,并给予资金扶持,帮助出版成果。
7.组建本地的“名师工作坊”。邀请国内名师工作坊的导师来进行本地的指导。
㈡ 名师培养对象队伍建设 ⒈ 举办一期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时间:11月中旬—11月底
培养对象:拟在近三年内申报省、市级骨干教师的对象;省、市、区三级名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深圳市第四批教坛新秀。
人数:50人
地点:四川大学、深圳 形式:全脱产高端研修+本地专项培训+完成定制任务(具体培训 计划见附件)
报名方式:对符合要求的人选采取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工作室核心成员由工作室主持人推荐)、教科培中心评定的方法。由教科培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小组,根据申报人上送的材料进行甄选,确定最后的人选。
2.实施骨干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计划。通过学科素养比赛,以赛带训,以赛促学,为教师搭建一个专业成长、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3.举办高效课堂展示活动。组织骨干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高效课堂展示活动,积极探索符合各校实际的各学科主要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及教学策略,努力打造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以学定教、民主和谐、教学相长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参加工作室的学习。建立导师团制度,让骨干教师加入到名师工作室的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总结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育能力。
5.继续做好区骨干教师三个层次评选。2015年评出区名师30名,区学科骨干50名,2016年评出区名师50名;2017年评出区学科骨干100名。
七.保障措施
㈠加强领导。成立区级“名师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同时各校要全方位关心和支持各类培养对象,为其研修学习、教学改革、教育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㈡设立专项经费。区设立专款用于“名师工程”培养工作,各有关学校也要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各层次教师的培养,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㈢提高服务水平。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要根据动态性管理的要求,不断研究思考,建立健全梯级名师培养工作机制。
㈣加强名师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和过程监督。由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名师的学习加强督促和检查,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组织“名师工程”学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活动,切实保障学员完成“项目办公室”布置的各项研修任务。做好“名师工程”学员学籍管理和“专业成长档案袋”管理等工作。
㈤强化考核与奖惩工作。进一步完善罗湖区名师奖励机制,加强名师培养工程的管理、评估、考核工作,对两个层次的名师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考核。三年内,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有机结合,对名师工作开展中期性检查和终期考核。对获得区级学科骨干及以上荣誉者,每学年检查一次,考核结果作为保留培训资格和晋升高一级荣誉及考核奖励的依据。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当年考核奖金,并限期改进;在考核奖励期内,累计两年考核不合格者予以取消资格。
㈥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加强宣传。积极宣传名师的工作业绩,以提高其知名度,并发挥其示范作用。通过扶持出版名师著作、优秀论文集、简报、优质课展示、制作纪录片及画册等多种形式,及时反映、宣传“名师工程”实施情况。
第五篇:首批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名单
首批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名单
(共67人)
中学语文
应永恒
郭惠榕
林 育
杨书松
邹春盛
王木春
赵艺阳
刘菊春
黄长虹 中学数学
陈中峰
江 泽
黄炳锋
赵祥枝
肖 骁
林少安
彭志强
张徐生 中学英语
周大明
刘晓宁
黄聚宝
蔡丽英
杨良雄
小学语文
林 珊 福建教育学院 福州一中 福州高级中学 厦门六中
厦门外国语学校 东山一中 安溪一中 三明市梅列区 教师进修学校 福安一中 省普教室 福建师大附中 福州三中 厦门双十中学 厦门外国语学校 南安一中 莆田二中 周宁十中 福建教育学院 福州十八中 厦门三中 漳州一中 柘荣一中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中学政治
李 华 福建师大附中
林晓枫 福州三中
罗文明 厦门集美中学 中学历史
李林川 省普教室
方 颖 福州二中
骆志煌 福州八中 中学地理
郑云清 省普教室
车 云 福州三中
李 文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
李 钢 厦门六中 中学物理
林立灿 福州一中
林 杰 福州三中
郭卫东 泉州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国文 莆田一中 中学化学
严业安 三明一中 中学生物
林建春 省普教室
林颖韬 福建教育学院
许桂芬 厦门一中
陈志川 漳州八中 中学综合实践
张群林 福州一中
小学英语
姚黎阳
惠安县实验小学 陈 曦
林 莘
洪丽玲
刘仁增
肖俊宇
叶秀萍
傅结龙
张达红
赖荣明 小学数学
林碧珍
陈敬文
何宝群
王 珍
张茹华
徐国裕
郑伙亮
邱廷建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 福州台江区宁化小学 连江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 厦门湖里区第二实验小学 惠安县螺城中心小学 长汀师范附小 福州市乌山小学平潭实验小学 厦门实验小学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 邵武市实小新天地分校 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思品
黄雅芳
林品昌 小学音乐
金 蕾 小学体育
阮光清 小学美术
魏思东
陈瑞清
石狮市教师进修学校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福州教育研究院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厦门海沧育才小学 福安师范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