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工程实施意见
“名师工程”实施意见
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指示精神,巩固和扩大朝阳区2004-2008年“名师工程”工作成果,结合新时期学术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特点、任务和要求,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2004-2008年“名师工程”工作基础,持续推进名师队伍建设的“培养工程”、“推出工程”和“引进工程”,认真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着力创新“关爱工程”和“校本工程”,进一步建设具有模范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和高水平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群体,并打造在市、区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名教师典型,引领全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推动朝阳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工作原则
开放多样原则。坚持机制开放、灵活多样的名师队伍建设形式。多渠道、多途径选拔培养对象,多形式、多层面成就名师。
注重实绩原则。坚持工作过程与工作效果相结合,明确具体工作目标,选拔具有名师潜力的培养对象,科学设计和落实名师培养、推出和宣传计划,对名师实行动态管理和定 1
期考核,增强名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效益。
持续发展原则。坚持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为对象的梯次培养、层级分布的名师成长体系。
三、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各项工作措施,重点打造2-3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知名度较高的领军人物,为5-10名学科教学特色显著、学术影响力较大的名师召开教学特色研讨会,形成50名左右学者型、专家型的特级教师群体,200—300名左右在全市有一定学科影响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00—600名左右在全区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中坚作用的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00—800名左右有培养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构建一直数量适度、结构合理、层级分布的名师梯队。
四、基本策略
通过组织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推出工程”、“引进工程”、“关爱工程”和“校本工程”,实现“名师工程”各项工作目标。
1、培养工程
建议名师分层级、分梯队培养的工作体系。鼓励学校依托校本培训为本校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承担教科研课
题、推荐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搭建平台,使逐步他们成长。多种形式开展区级以上层面名师培养,继续发挥“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带教组、骨干高级研修班等培养名师的有效方式,开拓外省市高校和境内外教师培训渠道,尝试建立人才成长资助制度,以项目资助的形式帮助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著书立说、学术交流、推广教育教学经验等,建立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实现区级学科带头人以上骨干培养进室、进组、进班、进项目、进基地。加大对学者型、专家型优秀教师的再培养,以“名师讲堂”、“特级教师工作室”等形式物化特级教师教育教学成果。
2、推出工程
聘请专家指导,对2—3名知名教师着力进行塑造、展示、宣传,重点打造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树立朝阳教育品牌;通过搭建平台、媒体宣传和表彰激励,扩大不同层面名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举办名师教学特色研讨会,宣传“特级教师工作室”实体工作室和网上工作室的工作成果,继续与朝阳有线电视合作举办朝阳“名师讲堂”,继续举办“特级教师讲坛”,分阶段在全国、北京市有影响的较大媒体上集中宣传推出名师。
3、引进工程
建立和完善多种工作形式引进名师的长效工作机制,把引人和引智结合起来,明确引进人员和引进智力的条件、范
围、程序、形式和保障措施,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3年内面向全国引进专家型、学者型教师3-5名,招聘具有一定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师30-50名,扩充骨干教师队伍,提升我区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4、关爱工程
加强对各类名师的关心、激励和管理,建立关爱名师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提高骨干教师待遇,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建立特级教师优诊医疗、学术休假和定期体检制度,设立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津贴,做好对优秀教师的节假日和困难慰问;做好对引进名师的关心、扶持和管理工作,使其尽快适应朝阳教育的要求,扩大影响,充分发挥优质人力资源的作用,促进朝阳教育的发展。
5、校本工程
以学校为主体,建立基层发现名师、培养名师、推荐名师、关心名师的工作机制。立足学校内部培养,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支持力度,以任务驱动和人才项目推进的方式,调动基层学校发现、培养名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学校层面名师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奠定名师不断涌现的工作基础。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
在教工委、教委的领导下,成立由主管人事人才工作的领导任组长,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宣传部门、业务部门、继续教育办公室、朝阳分院、教研中心、教委教育发展指导团为成员的工作小组,负责“名师工程”的培训、评审、考核、引进、科研及有关具体管理工作,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教工委人事科设立工作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2、制度保证
制定并完善推进“名师工程”各项工作开展的管理制度和落实措施;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年度总结,保证“名师工程”整体工作的顺利实施。
3、基地建设
加强朝阳分院、教研中心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与国内重点高等师范院校和港、台知名大学合作,建立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拓展异地培训;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境外培训,拓展骨干视野,为名师的成长搭建发展平台。
第二篇:“名师带动”工程实施意见
“名师带动”工程实施意见
*********小学 2008年2月
“名师带动”工程实施意见
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人才,在于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培养一支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在全校形成人人争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的氛围,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我校特制定“名师”带动工程实施意见。
一、学校教育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责任和义务。
1、理论学习
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除完成统一规定的学习材料外,每学年至少要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着,记不少于2万字的读书笔记。
2、教学指导
积极参加本单位及镇、区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每学期出示校级以上专题讲座不少于一次。确定帮扶对象,一名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带一名教师,做好帮扶工作。
3、课题实验
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要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参加学校的立项课题实验,每学期要写出阶段性实验汇报或实验总结交教导处存入本人档案。
4、教学成果
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要认真进行教法、学法的改革,所任教学科的教学成绩应保持在同年级上游水平;每学期至少要向区教研室提交一篇教学论文或教改实验报告或每学年至少要有一篇有份量的文章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区级(含)以上学科论文评选中获奖,或在区级以上教学业务会议上交流。
二、管理与考核
1、建立健全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业务档案,每年按要求对其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存入本人档案。作为下一次评选的依据。
2、所帮扶对象取得的成绩,记入本人成绩,作为考核依据。
3、对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考核每年进行一次。
三、加大培养力度,组织外出学习
学校对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及帮扶对象加大培养力度,除学校内组织的各种学习外,抓住时机,组织外出学习,吸取从人之长,切实做好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培训工作、多出“名师”、快出“名师”。
2008年2月
第三篇:关于实施名师工程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名师工程”的意见
为深入落实学校制定的《师资队伍建设(2002-2006)五年计划》,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从整体上提升师资队伍的结构层次,增强学校的发展潜力,根据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决定实施“名师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把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湛、层次较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把促进教师的发展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大计,真正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来抓;贯彻选拔任用、培养培训、政策引导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通过实施“名师工程”,从整体上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扩展专业面,形成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学校提升办学层次、拓展发展空间奠定基础。
二、基本目标(一)提升师资队伍的结构层次。我校的师资队伍是以适应中等师范学校教学需要建立起来的,与学校开展专科层次教学的要求不相适应。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批能够较好地从事专科教学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办专科”的中坚力量,确保专科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二)培养、选拔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采取有效措施,让思想和业务素质高、为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放到重点教学岗位上来,进一步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让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教师充分地发展起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形成一批在全市、全省有影响的“名师”,建立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为骨干的师资结构,带动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拓展师资队伍的专业领域。扩大师资队伍专业面,使学校能够开设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课程,开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增强发展后劲;同时让有特长、有能力的教师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专业化、个性化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四)完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根据教师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规律,逐步建立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促进人才成长的良性机制和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的优良氛围。
三、保障机制(一)更新人才观念,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团结协作、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归根结蒂靠人才的支撑,尤其靠那些师德素质好、教学能力强、学有专长的优秀教师带动。实施“名师工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深刻认识人才的价值,尊重人的首创精神,大力支持教师的创造性实践;要坚决克服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和嫉贤妒能、求全责备意识,形成虚心学习、相互支持的优良风气;要正确认识协作与竞争的关系,树立公平竞争观念,广泛开展交流协作,创造一个重实绩、看贡献、民主宽松的工作环境。(二)逐步消除制约教师学习与发展的体制性因素。改革与市场经济和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逐步建立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发展和教学创新的教学管理体系。在教学管理体制上,变过去以行政性管理为主为以业务性管理为主,强化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指导功能,发挥学科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调动教学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把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在用人制度上,逐步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和教师聘任制,设置重点(关键)教学岗位,把优秀教师放到重点岗位上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建立具有激励性、发展性的岗位管理制度,对所有教学岗位实行动态管理,形成能上能下、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三)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强化质量意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开展教学评价;更新质量观念,把学生发展作为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在评价的指标体系上,既要重视教师的师德素质、专业水平,也要重视教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教学的过程、方法和效果。在评价的方法上,实行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同时注意加强对师生的评价培训,增强评价能力,提高评价的信度,逐步形成客观、公平、具有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四)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最具潜力、最有活力的部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长远大计,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物质条件和人际环境;要加强指导,引导他们学理论、做学问、长才干,发挥他们观念新、框框少、潜力大的优势,给他们压担子,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迅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通过评选“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五)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效益观念,克服教学管理中的平均主义思想,贯彻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为优秀教师和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提供相对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第一步,在保障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前提下,完善课时补贴制度,使课时补贴体现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按不同的评价等次确定不同的系数,以单位课时补贴、课时量、等次系数的积作为课时补贴数。建立重点(关键)岗位津贴和奖金发放机制,设置“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岗位,并以此作为“关键岗位”和“重点岗位”,按学年发放津贴。同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必要奖励。第二步,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上级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实行全额绩效工资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分配体系。
(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树立效益观念,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效能。加大对教学改革实验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学创新;为骨干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实验、科研条件,增强教学投资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图书音像资料、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为教学提供精良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鼓励师资合理流动,落实“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措施,支持有条件的教师跨学科兼课或开设有特色、有价值的课程,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师资,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四、“工程”的实施
(一)科学合理地确定人才的类型和发展目标。“名师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指导和带头作用的教师群体。“名师”的选拔和培养,要立足于学校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具有广泛性,不能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标准。一是具有一定的教学创新能力,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拥有创新成果,在学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的人才;二是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和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质量高、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三是专业面宽,能够融合多学科知识开展教学或开设综合性课程,对学生有效地开展人文、科技或艺术教育的人才;四是适应小学教育或学前教育专业建设需要,具有相当的专业修养和实践能力,在开设专业课、组织学生实践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显著成效的人才;五是懂教学、会管理、善于做好学生工作,在学科建设、教学管理、班级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复合型”人才。
(二)坚持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培养“名师”。实施“工程”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工程,“名师”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工程”的实施必须立足教学改革实际,不能脱离教学谈“名师”。
⒈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课题,广泛开展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实验,使“工程”的实施真正融入到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⒉通过举办“实验课”,有针对性地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定期组织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教学经验交流会和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名师”的产生能够立足教学实践,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成为一个自然的过程。
(三)坚持高标准选拔“名师”。“名师”的标准就是教师发展的目标。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逐步建立一整套严格规范的教师选拔任用机制。
⒈建立有梯次的岗位序列。设立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首席教师岗位序列,对各岗位设置严格的资格条件和岗位目标,并按一定的次序进行选拔任用。一般地,骨干教师必须从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中选拔(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可直接参加骨干教师首次评选),首席教师必须从骨干教师中选拔。⒉严格岗位评审程序。评审过程要贯彻民主、公开、公正原则,实行逐级评审。
⑴个人申请。对照标准,符合条件的可申请相应的岗位,报学校评审小组进行资格审查。
⑵教研组评议。教研组要对照标准对申请人进行民主评议,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教研组长签字后可进入下一阶段的评审。
⑶评审小组考查。由评审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人进行全面考查。考查包括听课、组织学生评教、查阅有关教学业务档案资料等,按学校制定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办法》进行评价。评选骨干教师、首席教师时,主要由专职教研人员、高校专家作为成员,从不同角度对申请人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主要由学校考核小组进行评价。
⑷答辩。对参加骨干教师、首席教师评选的教师,在评审小组评审的基础上,还要组织部分专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组织答辩,重点考查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
⑸公示。对评审基本合格的候选人,要通过必须的方式向师生进行公示,征求师生意见。公示期一般为七天。
⑹聘任。对评审合格的候选人,由校长进行聘任。任期二年,在任期内可以申请高一级的岗位,聘任期满后须重新参加评选。⒊严格标准,逐步实现评审工作经常化。各梯次岗位不要求“一步到位”,成熟一个聘任一个。坚持评审工作经常化,一般每学年评审一次。
(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对评选出的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首席教师,学校按较高要求进行管理和使用。⒈岗位职责
⑴在任期内,必须承担主要课程或专科阶段的教学任务,在同年级教学中发挥带头作用,同时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课时量。⑵在同学科中应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
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创新。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必须具有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⑷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应该承担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并有具体成果。
⑸应熟悉本学科各年级教学情况,每学年应参与制定本学科教学计划,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首席教师每学年应拟定出本学科教学工作的研究报告。
⑹主动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教学计划,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⒉管理和培养
⑴建立业绩档案,由专人负责对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首席教师教学教研工作及其成果的管理。⑵建立“名师”培养和发展制度。每学年制定具体的教学、教研和专业发展目标,在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成果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每学年专门进行考核。
⑷重视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规划,有计划安排有关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或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⑸提供良好的教学和教研条件。专门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和首席教师教学教研课题,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集中攻关,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订阅资料、编制教学资料、出版著作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条件。
⑹在课程、课时等方面优先安排。鼓励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首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开设选修课或承担指导学生任务。⑺积极吸收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首席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及时征求他们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五)设岗办法
⒈教学能手。按讲师、六年以上教龄助理讲师人数的30%设岗。18 ⒉教坛新秀。按五年以下教龄助理讲师人数的20%设岗。6 ⒊骨干教师。按讲师、高级讲师人数的20%设岗。15 ⒋首席教师。全校评选4—6人。
二00三年三月二十日
附件: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首席教师评选资格和条件
评选资格和条件
一、教学能手 ⒈资格
⑴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在职教师。⑵教龄六年以上(含六年)。⒉条件
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修养。
⑵教学思想端正,教学基本功过硬,熟悉本学科课程和教材,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深入开展教学改革。⑶近二年教学工作量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课时量。
⑷近两学年教学工作考核为良好以上,其中至少一学年为优秀。⑸具备以上条件者,依评定得分,按名次和学校规定的比例确定。
二、教坛新秀 ⒈资格
⑴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在职教师。
⑵年龄30岁以下,教龄一年以上,五年以内(含五年)。⒉条件
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修养。⑵教学思想端正,教学基本功过硬,能熟练地掌握课程和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⑶教学工作量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课时量。⑷近两学年教学工作考核为良好以上。
⑸具备以上条件者,依评定得分,按名次和学校规定的比例确定。
三、骨干教师 ⒈资格
⑴具有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任课教师。
⑵聘任期内的教学能手或教坛新秀(具有高级讲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可直接报名参加评审)。⑶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⒉条件
⑴近三年教学工作量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课时量。⑵近两学年教学工作考核为“优秀”。
⑶曾主讲省级以上公开课(观摩课)或参加省级以上教学比赛取得二等奖以上成绩,或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论文一篇以上,或在教学、培养人才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⑷具备以上条件者,依个人评价积分,按名次和学校规定的比例确定。
四、首席教师 ⒈资格
⑴聘任期内的骨干教师。⑵具有高级讲师专业技术职务。⒉条件
⑴近三年教学工作量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课时量。⑵近两学年教学工作考核为“优秀”。
⑶曾主讲省级以上公开课(观摩课)或参加省级以上教学比赛取得二等奖以上成绩,教学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⑷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论文一篇以上。
⑸对学校教学工作或师资队伍建设具有较大的贡献。⑹具备以上条件者,依个人评价得分,按名次和学校规定的比例确定。
第四篇:关于实施漳州市中小学名师十百千工程的意见
关于实施漳州市中小学名师十百千工程的意见
漳教人[2009]103号
发表时间:2009-5-4 15:56:0
3来源:漳州市教育局
访问次数:1652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学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为进一步打造一批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中小学名师,成为支撑我市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领军队伍,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漳州市“科教兴市”战略以及《漳州教育十一五规划》精神,决定实施中小学名师十百千工程。
一、宗旨和目标
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落实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选拔一批有培养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设立专项资金,采取多种培养方式,开展专项培训。通过培养培训,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学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逐步成长为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领军人物,促进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立足我市教育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遴选一批“十佳”名师作为研究型教师培养对象,800名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0名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开展专项培训。至2012年,使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的比例达到10%以上,使每一所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至少有一名教师参加市级以上骨干培训,每一所初中和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学科至少有一位教师参加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培训,形成有一定规模的骨干教师梯队。
二、原则与要求
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学校要为名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平台,采取各种措施,立足在岗位中培养,让名师在学习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
㈠加强师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名师应是师德的楷模。每位培养对象要重视自身的师德修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训练,增强教育的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职业观,以高度的政治热情、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加强人文素养培养,主动参与人文素养提升的实践活动,学习优秀文化艺术,陶冶情操,增强人文底蕴,塑造人格魅力,成为广大教师的楷模。
㈡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教育综合素养。教育实践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每位培养对象要在培养期内完成规定的教育理论书籍的阅读,有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读书笔记、读书随笔,努力提高教育理论水平。㈢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改实践能力。要把教育科学理论应用于教育科学研究,指导教学改革实践。每个培养对象都要申报和承担县级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或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积极进行教育研究和教改探索,并力争出成效、出成果。
㈣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和工作方法。每个培养对象要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骨干,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力争在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学科竞赛、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活动、德育工作等某一方面有所创新,取得一定成绩,形成特色。
㈤开展传帮带,发挥示范作用。每位培养对象都要承担指导和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工作,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树立形象,提高自身的能力。要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专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参加各类专题研讨和送教下乡活动,或开设讲座、举行教学示范课,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切实掌握主持教研活动、阐述教育教学见解和指导教研、教学的能力,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㈥开展各类培训,更新技能和知识。每位培养对象要积极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和学术经验交流活动,积极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激活教育思维,丰富教育经验,增强教育的感受力、洞察力和想象力。要珍惜每一次学习、考察、交流、研究的机会,积极搜集资料,及时把握教育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动态,积累理论学习成果和科学实践经验。
㈦掌握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升华教育教学理论的方法。每一个培养对象都要增强经验意识,珍惜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及时积累、总结、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力求能够将其提炼、升华为教育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写出独具特色和有独到见解的教育教学文章或专著。
三、培养方式 ㈠搭建四个平台
1.开展“十佳”评选活动。每两年一届,组织开展 “十佳”校长、“十佳”名师、“十佳”优秀青年教师、中学“十佳”学科教师等评选,通过师德考核、课堂风采展示、能力评测等以教学比武为主的方式,选拔一批中小学名师。
2.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继续深化“百所城乡小学携手共建共赢”和“百校千师送教下乡”活动,全市中小学优质学校要通过“一携二”或“一携三”的共建帮扶形式,与农村薄弱学校开展共建赢活动。在共建结对子基础上,每位培养对象通过上一节观摩示范课、做一个小型的业务讲座、指导一位农村教师成长的基本模式,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3.开展师德标兵评选。定期组织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评选百名市级师德标兵,千名县级师德标兵。4.开展对台合作交流。与台湾地区有关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组织骨干校长、教师赴台培训交流;承接台湾地区部分中小学教师(校长)来漳学习交流,促进两岸教师教育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㈡建设三个基地
1.师范院校培训基地。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省内、辖区内师范院校为主,建设漳州市教师专业发展创新平台,重点培养研究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2.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基地。各县(市、区)要加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力度,在师资配备、资金投入方面优先保证。开展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创建工作,至2012年全市建设3所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4所市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县级培训基地重点培养骨干教师。
3.网络培训基地。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的网络培训平台为依托,建立中小学校长培训平台和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加强漳州教育信息网建设,整合全市教育信息资源,建立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实现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互联共享。
㈢开展三项培训
名师队伍培训按分级负责、分层培训原则进行,市教育局主要负责研究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县(市、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名师调训及骨干教师的培训。
1.研究型教师培养对象的培训。在全市“十佳”名师中选拔100名年富力强,有发展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型教师培养对象,与有关师范院校合作,创建漳州市研究型教师导师制培养平台,采用研究性学习与导师指导相结合;在职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每期培训周期为2年。主要是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指导总结经验,提炼、升华为教育教学理论,形成教育教学特色和风格;为其搭建能力、成果展示的平台,让其素质、能力全面、充分地发展,成为教育专家和教学行家。
2.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训。选拔800名骨干教师作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由市级培训基地开展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训班,先进行通识培训,再分学科分专业进行培训。每期的培训周期为1年,集中培训时间为3个月。着眼夯实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基础,全面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和特色。
3.骨干教师培训。在全市专任教师中选拔2000名中青年优秀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县(市、区)属学校以县为单位,由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市直学校以校本培训为主开展培训,形成一支骨干教师基础队伍。
以上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案另行制定。
四、培训经费
培训经费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为主,采取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分担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市级财政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安排150万元用于各类教师培训,县级财政要切实按照教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标准核拨教师培训经费,中小学校要按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民办学校举办者也要按本校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保证培训工作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
五、培养使用
㈠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将名师安排在学校教育教学重要岗位上,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名师在省、市等更广阔的平台上施展才华。
㈡经考核优秀的名师列入学校后备干部培养对象。㈢师德高尚、业绩突出的名师,市教育局将推荐作为漳州师范学院聘任的教育硕士生副导师。
㈣建立名师岗位津贴制度,每年按一定标准给中小学名师岗位津贴,所需经费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统筹解决。
六、工作要求
㈠充分认识实施“名师十百千工程”的重要意义。当前,解决我市骨干教师力量薄弱和骨干教师年龄老化问题十分迫切。“名师十百千工程”是我市推出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县、区)教育局及学校党政领导要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名师工程放在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落实好工作。㈡认真做好“名师十百千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市教育局负责工程的全面组织实施。各(县、区)教育局负责本县(市、区)层面上的组织实施工作,并结合本地情况,制定本辖区名师的培养计划,切实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㈢各学校要将实施“名师十百千工程”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名师十百千工程”的实施,加强本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要根据本校培养对象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培养培训方案,增强培养培训的针对性,要在工作上和时间上给予支持,保证培养对象顺利完成各项学习培训任务。
㈣建立定期考核、科学评估、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建立名师两年一次的考核制度,实行分类考核、分级管理办法。“十佳”名师由市级考核;学科带头人由县级考核,市级审核;骨干教师由学校和县(市、区)教育局考核。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学校要建立培养对象的业绩档案,两年一度,对培养对象履行职责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和成长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对经考核不具备培养要求的,应及时调整。具体考核方案另行制定。
漳州市教育局
二○○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罗湖区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
罗湖区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
(讨论稿)
为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师成长培养培训一体化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罗湖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从2015年起,启动罗湖区中小学梯级名师培养工程,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造就高水平教师为目标,以项目引领为主渠道,高标准、高效率地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底蕴深厚、引领性强、影响力大的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名师队伍,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引领和带动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我区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我区教育优质均衡科学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学习和培养,使罗湖区已获得省、市中小学名师、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成果,有显著的教育教学业绩,有主持和指导教育科研的能力,并能在本校、本区教师的发展中起到带动、辐射作用,成为全区公认的优秀“学者型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能成为“特级教师”和省、市优秀教师,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知名度。
⒈在理论方面,通过深入学习基础教育理论和当前国内外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及发展动态,并将教育理论内化为教学行为的理解与解读,达到应用理论解释和评价教育教学行为,更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⒉在教学实践方面,能抓住学科的本质与核心思想方法,合理设计学习的过程,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⒊在教育科研方面,通过教学实践中真实问题的研究,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学会研究的方法,养成研究的习惯,提高学术写作水平。⒋在发挥示范作用方面,积极参与实践与研究,用“学习”与“研究”的姿态培育自己良好的职业风范,言传身教带动周围的伙伴,同时通过开展公开课、共同研究、结对带教、承担培训任务等形式,发挥好示范作用。
三、培养周期与形式
“罗湖名师培养工程”于2015年启动实施,利用三年时间,按照“分类、分梯队实施”的办法,以区教育局领导、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具体指导的项目引领和个人自主发展相结合为主要形式,整体有序推进名师培养工程。
四、培养原则
㈠前瞻性原则。力求培养内容和形式始终保持适度的超前性和跨越性,体现培养工作的时代精神和战略意识。
㈡有效性原则。各项培养坚持从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实际出发,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用见良效。
㈢实践性原则。改变传统的培养培训模式,根据项目引领及个人发展规划,树立在实践中学、实践中丰富、完善、建构自己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实现教研科研项目与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㈣发展性原则。遵循教师成长的内在规律,科学设计教师成长的阶梯。通过层次鲜明的业务荣誉评比,使教师明确自我成长的发展目标,科学制定个人自主发展规划。坚持各项培养工作的整体构想和实施的科学性与灵活性,建构具有罗湖特色的名师培养体系及培养各具特色的名师个性。
五.组织实施
将名师的培养、培训列为罗湖区名师工程的专题项目,创建以名优教师培养为龙头,覆盖各层次各年龄段的骨干教师培养序列,形成“名师→学科骨干→重点培养对象”金字塔型的骨干教师梯队。
㈠ 名师队伍建设
1.举办一期名师高级研修班 时间:10月底—11月初
培养对象: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教师”、“名教师培养对象”; 深圳市第一、二、三四批认定的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市、区三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人数:50人
地点:华东师大、深圳
形式:全脱产高端研修+本地专项培训+完成定制任务(具体培训 计划见附件)
报名方式:经由学校同意,直接填表。
⒉举办“名优教师罗湖论坛”。引导名师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炼教育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通过定期举办“名优教师罗湖论坛”,为名师提供更多的思想交流和推广平台,掌控教育话语权,从而提升其影响力和公认度。
⒊建立名师工作室。做到名师人人要设立工作室,以团队对团队的形式,进行带教(每人带骨干教师3-5名),所带教师的考核情况是名师学习期间学业考核的依据之一。
⒋建立区级名优教师讲师团。组织名优教师去民办学校、市内其他边远区定期进行巡回教学、讲学、帮扶活动,并进行示范教学,发挥面上的示范引领和培训带动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展示和教育教学指导活动,推出名师的思想观点交流、学校实践解读、典型案例分析等专题,既为基层培训工作提供充足的师资与资源,又为名师的二次成长搭建平台和舞台,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其快速高效地成长。
⒌开发构建“罗湖区双名工程”网站。发挥名师展示平台、交流平台(专题博客)、工作平台(通知、信息、调查等)的作用,鼓励和督促名师在网上交流学术研究成果,解惑答疑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开展学科教研和教师培训交流,提供便捷的学习的平台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展示罗湖名师深厚素养和良好风范。
⒍扶持出版论著。联系出版社,对有出版著作意愿的名师开展论著撰写相关的培训,并给予资金扶持,帮助出版成果。
7.组建本地的“名师工作坊”。邀请国内名师工作坊的导师来进行本地的指导。
㈡ 名师培养对象队伍建设 ⒈ 举办一期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时间:11月中旬—11月底
培养对象:拟在近三年内申报省、市级骨干教师的对象;省、市、区三级名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深圳市第四批教坛新秀。
人数:50人
地点:四川大学、深圳 形式:全脱产高端研修+本地专项培训+完成定制任务(具体培训 计划见附件)
报名方式:对符合要求的人选采取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工作室核心成员由工作室主持人推荐)、教科培中心评定的方法。由教科培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小组,根据申报人上送的材料进行甄选,确定最后的人选。
2.实施骨干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计划。通过学科素养比赛,以赛带训,以赛促学,为教师搭建一个专业成长、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3.举办高效课堂展示活动。组织骨干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高效课堂展示活动,积极探索符合各校实际的各学科主要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及教学策略,努力打造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以学定教、民主和谐、教学相长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参加工作室的学习。建立导师团制度,让骨干教师加入到名师工作室的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总结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育能力。
5.继续做好区骨干教师三个层次评选。2015年评出区名师30名,区学科骨干50名,2016年评出区名师50名;2017年评出区学科骨干100名。
七.保障措施
㈠加强领导。成立区级“名师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同时各校要全方位关心和支持各类培养对象,为其研修学习、教学改革、教育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㈡设立专项经费。区设立专款用于“名师工程”培养工作,各有关学校也要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各层次教师的培养,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㈢提高服务水平。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要根据动态性管理的要求,不断研究思考,建立健全梯级名师培养工作机制。
㈣加强名师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和过程监督。由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名师的学习加强督促和检查,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组织“名师工程”学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活动,切实保障学员完成“项目办公室”布置的各项研修任务。做好“名师工程”学员学籍管理和“专业成长档案袋”管理等工作。
㈤强化考核与奖惩工作。进一步完善罗湖区名师奖励机制,加强名师培养工程的管理、评估、考核工作,对两个层次的名师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考核。三年内,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有机结合,对名师工作开展中期性检查和终期考核。对获得区级学科骨干及以上荣誉者,每学年检查一次,考核结果作为保留培训资格和晋升高一级荣誉及考核奖励的依据。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当年考核奖金,并限期改进;在考核奖励期内,累计两年考核不合格者予以取消资格。
㈥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加强宣传。积极宣传名师的工作业绩,以提高其知名度,并发挥其示范作用。通过扶持出版名师著作、优秀论文集、简报、优质课展示、制作纪录片及画册等多种形式,及时反映、宣传“名师工程”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