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小学实施有效教学的指导意见
温教研〔2011〕66号
关于中小学实施有效教学的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市局直属各学校:
有效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这里的教学效果,不是指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为了引领中小学扎实开展有效教学实践与研究,实现“减负增效”,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基本思路与理念
(一)关注四大要素,内化有效教学理念。
1.学生发展。有效教学必须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前途命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取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收获,乃至学生科学态度、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形成等。
3.教学反思。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反思教与学的行为,持续追问:“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低效的原因何在?”“我的教学有效吗?”“怎样的教学策略、方式更有效?”
4.科学评价。有效教学强调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测性,便于检测教学效果;注重通过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树立三大意识,践行有效教学理念。
1.目标意识。教师要与课程标准对话,与学校办学目标融合,关注不同学段的学生群体发展目标的适切性,定准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课标,教学有目标,做有目标意识的教育者。
2.差异意识。教师要与学生个体对话,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用心读懂每位学生,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做到眼中有学生,教学有分类,做有差异意识的教育者。3.创新意识。教师要与自我对话,关注教学行为和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追求高效教学。做到实施有策略,教学有创新,做有创新意识的教育者。
二、主要任务与策略
(一)规范教学目标,提高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规定了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要求。教学目标设计要立足学科本质,凸现教育价值,着眼整体;既要有学科学段教学的特征,又要有课程“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和具体的课时实施目标,努力构建有效教学的目标体系。
1.关注学生,主体凸现。教学目标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与认知基础,在基本目标要求的基础上体现差异性、多元性。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即学生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能够收获什么,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哪些具体的进步。
2.注重过程,行为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可以结果化的目标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行为动词要求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体验性或表现性的目标,要描述学生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
3.注重实效,强调适切。教学目标设计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即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也是大多数学生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目标设计的数量、难度要适切;教师还要根据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实际效果及时修改、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与实效性,实现最优化教学。
教研组要开展教学目标的设计、实施、评价、反馈的实践研究,强化“依据目标施教”的理念,力求目标是适切的、多维的、明确的,真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切实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做有目标意识的教师。
(二)设计弹性学案,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弹性学案是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差异,遵循学生思维特点,从实际学习起点出发,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它要求教师不能只从教材出发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可供选择的学习任务,突出教学重点,为学生主动学习预留时间与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1.研究学生,找准学习起点。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已经具备的从事特定学科内容或任务学习的有关知识、技能、认知方式等基础,是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要切实了解多少学生具备了哪些学习基础,哪些需要点拨、指导,从何处开始,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难点等方面选择教学内容,策划教学全过程。
2.开发教材,挖掘学习资源。教师要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创设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激发学习欲望;要将教材静态知识动态化: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
3.着眼发展,策划学习活动。教师要客观分析学习内容,尊重学生差异发展的需求,设计可供选择的学习活动;要体现学习过程的预设与生成,学习方式的多样,结合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与学生自学,做到优势互补。
教研组要监控集体备课过程,倡导教师设计弹性学案,要求教师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力争做到目标有效、环节有效、活动有效、指导有效、训练有效,真正做到“学是因为需要学”,“教是为了促进学”。
(三)研究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多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过程,是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是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探索“整体教学”,引导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环节,即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整体教学”改变按课时划分教学内容的办法,而采用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标准,根据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水平,将教学内容划分成教学单元,并按单元组织教学。
“整体教学”具体可分四个步骤:①自学探究:教师概括介绍单元内容和自学探究路线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及时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思维阻碍点和独特思维方法等。②重点讲授:教师根据学生自主探究情况,讲授本单元重点、难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讲授获得结论的思维方法以及知识的起源、发展方向。③综合训练: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和本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与程序,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思维方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④总结巩固: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认知结构;还可以写学习心得、研究性小论文,或阐明自己见解,或把内容引申拓宽,或寻求新结论和方法。“整体教学”可以选择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改错课、小结课等课型进行教学。
2.探索“互动教学”,引导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环节,也是形成学生表现、交往、评价、批判能力的重要环节。“互动教学”改变传统接受式的单向教学过程,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教学过程。
教师要创设互动机会,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教师在互动中要发挥倾听者、引导者、激励者等作用,注重民主与平等,注重双向、多向交流。
教师要丰富互动内容,加强师生间、生生间内心沟通和情感交流,展示个性化学习方式;要以师生发展为目的,真诚沟通,相互借鉴,实现共同发展。
教师要提高互动深度,避免无效提问,要有思维的碰撞,有教学矛盾的激化,引导学生有效提问,调动师生合作交流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3.探索“差异教学”,引导个体化学习
个体化学习是主动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个体学习规律和学习习惯的研究探索,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差异教学”的核心要素是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和了解,从而引导学生实现个体化学习。差异教学的形式很多,如掌握学习、分流教学、分层递进教学、异步教学、自然分材教学等,它们都强调因材施教,即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要充分开发、利用学生差异中存在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其操作步骤:①了解把握学情;②制定体现差异的教学目标;③实施差异教学策略;④实行体现差异的教学效果测评。
“整体教学”针对的是教学内容,“互动教学”针对的是教学方式,“差异教学”针对的是学习主体。教研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研究学生学习过程,构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精教”的课堂形态,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原则,让教师的“导”服务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探索分类作业,提高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分类作业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根据目标与学情,精心设计适合不同类型与特点的学生、针对不同维度与层次的目标、难度和数量适当的作业,提高作业的适切性、多元性、合理性,在技术层面实现减负的目标。
1.尊重差异,体现适切性。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作业,既要兼顾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也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让学生可以选择作业,以不同个性与形式,愉快地完成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实践、拓展、创造的乐园。
2.注重实践,体现多元性。教师要指导学生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信息,适当布臵一些在实践中才能完成的“长作业”、“家庭实验项目”,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整合;教师还要从课内到课外,从已知向未知延伸,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和运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并自主探究解决。
3.强化基础,体现合理性。教师要研究教材编排意图,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针对重难点,精选或设计作业,分类布臵作业,体现基础性作业与发展性作业相结合的原则。
教研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加强作业功能、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设计与运用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建构科学的作业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与研究能力;要求教师切实做到“精选、先做、全批”,并随时摘记作业中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积累有效教学资源。
(五)掌握命题技术,提高教学测评的有效性。
命题技术是有效教学测评的基本保证,要通过提高检测题与试卷的质量,切实发挥检测的诊断、导向、激励功能。教师要研究教学测评,提高命题水平和考试质量,提高对测验结果的分析与应用能力,准确把握学科标准与问题,改进教学过程。
1.研究检测目标,明确命题要求。教学检测是标准参照的水平性考试,注重考核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特别是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坚持“关注基础”的原则,突出 “能力立意”,体现“学以致用”。同时,加强对高考与中考等选拔性考试的研究。
2.研究试卷编制,掌握命题技术。试卷整体检测要求应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体现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试卷编制应以“卷”的结构设计在先,“题”的选择或编制在后。试卷编制研究主要包括:试卷份量、难度结构、内容结构(知识和能力)、题型结构、栏目和格式;题目的检测目标、心智技能层次、能力要素特征,题目的科学性、文字、插图等。
3.研究试卷评析,提高测评效度。
教学检测是对教和学质量的检验,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与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其中试卷评析是教学检测的重要环节,是反馈命题质量,改进命题技术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学会撰写试卷分析报告,寻找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提炼改进教学的方法、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研组应积极开展命题与考试研究,专人把好命题质量关,要抓好检测数据分析,通过教学检测与试卷评析让学生真正明白检测的意图,真正经历做题的过程,真正剖析失分的原因,真正感悟解题的要领,真正体验提升的快乐。
三、主要活动与保障
(一)开展“课堂巡视”活动,提高教学领导力。
“课堂巡视”是校长及分管教学的领导深入教学一线的重要管理行为,能让教学管理者及时掌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新问题、新动向,改进办学行为,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非正式课堂观察,不一定使用评价表,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重在指导,而非刻意地检查教学、评价教师。“课堂巡视”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学习状态?②教师讲授状况?③教学目标的适切性?④教师使用何种教学实践策略来帮助学生学习?⑤课堂安全和学生健康方面的问题等。重点关注前三个方面内容。
校长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领导者,要主动开展“课堂巡视”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收集课堂教与学的内容、行为,通过反思性交谈或随访,与教师探讨教学实践活动,触发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学校可开展“课堂巡视”故事评选活动,促进管理者反思教学管理行为,提高有效教学的领导力。
(二)开展“教学诊断”活动,提高教学指导力。“教学诊断”是指较专业的教学管理者(或教学专家)深入课堂,运用一定的课堂观察技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的一种教师发展方式。教学诊断包括:行为诊断、思想诊断、教学设计诊断、课堂教学诊断、作业测评诊断等几个方面。通过多种课堂观察技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有效地控制观察的变量,帮助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诊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行为。
各学科教研员、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成员、教学管理者、教研组长作为教学促进者应加强自我修炼,提高专业诊断力,切实发挥研究、服务、指导作用;积极开展“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诊断”的实践研究,帮助教师发现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组织集体研究攻关,策划专题活动,完善有效教学反馈机制,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和推进有效教学。开展“我心中的好课”、“我心中的好教师”评选活动,改变学校教研工作经验化,制订基于“课堂观察”、具有本学科特点的“有效教学”评价细则,改进课堂教学的评价办法。各级教研部门要成立学科有效教学研究项目专家指导组暨有效教学巡视评估组,不定期开展诊断性教学指导与课堂教学实效评估。
(三)开展“关键教学事件”研究,提高教学执行力。
“关键教学事件”是指能强化教师原有教学认知或引起原有教学认知冲突的事件,它可以是一个完整教学事件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的重要片断,或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关键教学事件”往往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或团队的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关键教学事件”研究的基本流程包括:①呈现“教学事件”;②找准“事件”的关键症结所在;③讨论:可以怎么做?——操作层面的分析,解决实践疑难;④提升:何以这么做?——价值层面的分析,解决理论疑难,对背后隐性的、本质的、有普适性的东西进行阐释。
教师作为教学执行者,许多时候是在“关键教学事件”触动下,在教学实践反思中成长的。教师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关注教学细节,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中,不断积累实践智慧,提高专业判断力、教学执行力。教研组要积极开展基于“关键教学事件”的研究,开展“基于关键教学事件——我的专业成长故事”征集评选活动,提高教师行动智慧。
(四)开展“教学创意”评比,提高教学创新力。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教育者关键是如何通过“行为改进”和“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有效教学研究。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离不开创新实践。“教学创意”评比,要求参赛者提供在有效教学实践或教学管理中形成的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教学或教研活动方案。“教学创意”要求:有问题的针对性与实践意义的分析,有实施的程序和步骤,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注意的环节和问题的可操作性说明,有项目创新点与实践成效的评析。
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学创意”活动,在“校本教研”行动与农村学校“教学规范达标”及提升行动的基础上,根据《意见》中的主要任务、主要活动,结合本校、本组实际,选择一定的研究项目,分阶段开展研究。省、市校本教研示范校、市校本教研联系校、市直学校校本教研联盟校必须制订学校“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案;每年度确定1—2项研究主题或相关项目,按时上交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有效教学阶段性成果总结、创新项目。市教研院两年举行一次有效教学“创意设计”或“有创意的案例(课例)”评比,优秀创意项目编辑成册,及时总结有效教学推进策略。
(五)推广“有效教学成果”,提高成果辐射力。
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以来,我市教师的教学方法、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许多有借鉴价值与推广意义的有效教学成果,这是推进“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重要资源。各地各校要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及“三个层次”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总结提炼本区域、本学科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经验和实践策略,加强有效教学实践成果的宣传推广。
市教研院适时遴选部分具有全局性、区域性、学科性的重大(或特色)课题,实行课题招标研究,进一步提升有效教学的研究水平及实施质量;开展“有效教学成果”推广活动,系统总结具有区域、学校、学科特色的教学实施策略,及时发现推进“有效教学”的典型经验,从而将经验的、无意识的教学行为、管理行为上升为自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加以推广辐射,实现动态指导与资源共享。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主
题词: 有效教学 中小学 意见 抄送: 市教育局。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办公室
2011年4月
20日印发
第二篇:关于推进中小学有效教学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中小学有效教学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开发区)中心初级中学,市直(民办)学校:
为落实扬州市教育质量效益年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有效教学,强化教学精致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现对全市中小学推进有效教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有效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投入和产出比例协调、教学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有效教学是着眼于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只有实施有效教学,才能走出“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误区;只有实施有效教学,才能跳出“学生苦、教师累、效率低”的怪圈;只有实施有效教学,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收获与快乐,让教师感到职业的成功与幸福。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要关注学生需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参与问题解决,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行为需求。深入研究中考、高考改革,使教学更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升学、发展需求。
2.教学要讲求单位时间的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从学生整体利益出发,注重学生整体素养的协调发展。提倡为学生节省时间,每门学科应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反对用过度耗费学生时间、精力的做法去换取考试成绩;提倡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反对缺乏针对性的低效教学;提倡适当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给学生充足的知识信息量,反对课堂中的“垃圾语言”和无效教学行为。
3.教学要建立目标反馈机制。一节课要留有充足时间给学生答疑或进行练习、测验,实施“课堂达标”考查。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和阶段测验,并根据批改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使问题积累起来。要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以便分析学习动态,有的放矢地辅导。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以便于测量和落实。
4.教学要注重反思。没有反思性教学,便没有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迫切需要教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做到天天反思、课课反思,要不断地思考:“这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这堂课有多少学生掌握?”“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问题。
三、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要切实开展有效备课,备课要强调“三备”。
要备教材。要努力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理解内涵和外延,同时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要备学生。教师要了解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动机水平,真正掌握学生在自习过程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准确定位教学起点,做到据学而教,以学定教。
要备训练。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
备课要强调规范。备课笔记必须课时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注明总课时数和上课时间,要备分课时教案,杜绝统案。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评讲课必须按不同课型的要求备课。备课笔记的编写要强化“四有”:有教学流程安排、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教与学的方法设计、有教后反思记录。防止机械照抄照搬教材、教参、教案等资料,杜绝不备课就上课现象的发生。要切实抓好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的“三级备课制”,真正把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积极探索与完善编写教学案、导学稿等新型备课方式。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备课情况(特别是个人复备情况)的检查,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每次检查都必须有文字记载。教育局职能科室要进行不定期抽查,并与学校检查记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教育局和各学校要开展教师备课笔记展示与评比活动。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坚持“三不讲”原则,即“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听不懂的不讲,超标的不讲”、实施“五步教学法”即“目标揭示、问题导入、启发探究、归纳提升、当堂训练”。
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努力达到设计最优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要求,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将知识、规律问题化、情境化。坚决杜绝满堂灌,确保课堂时间师生占有比对半。要切实开好中学理化生和小学科学实验课,让学生在观察和动手实验中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3、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活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式”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恰当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6、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的有效性。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感染力,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7、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8、适时作出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评价语言要真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恰到好处,真正起到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提高学科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做到分课时、限时限量、针对性,坚持“四个必须”,即凡是布置给学生做的教师必须先做,凡是学生做过的必须批改,凡是学生做过的必须评讲,凡是做错的必须纠正。
1.精心布置作业。教师对学生布置的作业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所布置的习题必须在广泛占用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出,力求针对性强、有实效。对新题或心中无底的题,教师必须先做一遍,然后再决定是否布置给学生。反对“题海战术”,反对照搬现成资料。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分层次布置作业。
2.认真批改作业。各科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批改要正确,批语要具体明确,重在指导和激励,评价要恰当。作业批改的格式要统一、规范,必须注明批改的时间、等第(分数)、作业次数等。
3.科学讲评作业。充分发挥作业批阅后的反馈功能,认真整理批阅后的作业和试卷,形成今后教学的有效资源。教师应建立作业情况记载本,随时摘记作业中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讲评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和激励性;所有作业必须有错必纠,学生订正后,要进行二次批阅。要指导学生建立纠错本,对纠错的内容及时进行阶段性跟踪检测,巩固纠错效果。对拖欠、缺交、马虎、抄袭现象要及时批评教育,并要求补作或重作。对一些特殊学生,提倡面批面评。
(四)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落实“三定”即定对象、定内容、定措施,做到“三关注”即备课关注、课堂关注、作业关注。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辅导重在因人制宜、分类分层。辅导分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等形式。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各校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多种辅导形式,确保辅导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1.明确具体辅导任务。课后辅导的主要任务是:解难释疑,查漏补缺;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夯实基础,讲求实效;端正态度,指导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辅导对象,确定具体的辅导任务。
2.采取多种辅导形式。课后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既要有小组形式的辅导,又要有个别形式的辅导,兼顾“培尖、提中与补差”,切实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五)提高教学测试的有效性
1.科学安排测试。学校要科学安排周练、月练,控制考试次数,不可以练代讲,注重过程测试的实效。要积极参加市组织的各类统一测试。
2.提升命题质量。测试命题,既要兼顾知识的覆盖面,又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重点考查;既要面对实际夯实基础,又要兼顾能力分级考查。试卷整体要求应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并体现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测试要发挥诊断、导向、激励功能。特别是学校组织的测试,各学科应有专人把好命题质量关,切忌整卷照抄、照搬。
3.严格考务管理。各级各类测试的组织要严密,纪律要严明,操作要规范。学校应参照国家考试考务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明确的考试违纪处罚条例。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应该按章办事。凡有处罚,必须在一定范围公示,学校要有相应的文字记录。
4.抓好质量分析。要重视考试成绩数据分析,班级应该有学生个体之间的横向比较数据和个体纵向发展比较数据;学校应该有各班的优分人数、合格率、极差率、生均总分的纵横比较数据。一般性检测的质量分析,可以在教研组教研活动中进行,教研组的分析记录应交教务处备案。凡考试都应分门别类开好质量分析会,校级会议数据分析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和每一个班级,措施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班级会议数据分析到每一个学生,措施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质量分析既要看到问题的本质,也要有整改的措施,做到“四到位”,即“数据分析到位,问题排找到位、措施落实到位、整改效果到位”。
(六)提高教学研究的有效性
1.抓实教研组建设。要健全市、片、乡、校四级教研网络,各片教研站要正常开展教研活动,各乡镇(开发区)中心初中要成立教研机构,统领和指导全镇教学业务,各校要加强教研组的梯队建设,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善于创新、乐于合作的教研团队。要加强教研组的学习、备课、教研等制度建设,真正发挥教研组的教研功能。要加强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丰富教研、考研资源,便于教师共享。
2.抓实教研活动。学校要以“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积极开展“有效课堂达标”活动。扎实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明确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目的和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开展“备课、上课、评课,再备课、再上课、再评课”的循环式教研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听课、评课的实效,听课记录要详细,评议要具体深入,着重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通过开展研究课、示范课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3.突出校本研究。把学校变成学习型的组织,这既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校本教研的核心。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要引导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论改进教学行为,并结合实践深入研究有效教学。要花大力气抓好校本培训,尤其要抓好教学常规的培训和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得到专业提高;要重视名师工程建设,培养实施有效教学的高素质人才,让他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校为本的研究关键的要素有三:教师能够“学习反思”、教师间“互相观摩”、名师“专业引领”。学校要搭建更多的平台促教师成长。
四、加强有效教学的组织管理
有效教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各校要高度重视,引导全员树立有效教学理念,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教育局教研室、各片教研站和学校教学教研部门要切实发挥研究、服务、指导作用,根据教育局《关于推进有效教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有效教学专题研究,科学制定推进有效教学的实施细则,全面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特别是有效教学各个环节的研究。要通过有效教学论坛、有效教学优质课评选、有效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推动有效教学的深入实施。切实加强有效教学的考核工作,各学校要通过听课、教学流程检查、学习效果检测等形式,对教师的有效教学情况进行考核;要将有效教学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教学实绩评定、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教育局将对学校有效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查、考核,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成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不断提升全市中小学有效教学的实施水平。
高邮市教育局
二○○八年三月二十日
第三篇:中小学作业教学指导意见
中小学作业教学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作业教学,规范作业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提升作业教学质量,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小学教学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
1.深化课程改革。作业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作业教学的有效实施,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学行为,特别是要摒弃通过盲目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成绩的错误做法,确保课改高质量推进。
2.落实有效教学。科学的作业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做好作业教学的有效实施是教学有效性的高度体现,有效教学的落实需要作业教学的有效实施作为保障和支撑。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业教学要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在对课本知识与技能的巩固;要侧重过程与方法,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要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重在体验和实践,践行作业教学的多样性、层次性、创新性,充分挖掘其功能,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发展。
4.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增强作业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精心组织、有效实施,能够促进教与学的有效沟通,从而提高作业教学对教学质量提升的贡献度,促进整体区域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总体要求
作业教学的所有环节务求以“科学有效”为永恒主题,教师要做到“五有五必”: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1.作业设计与布置要做到:内容精选、类型多样、明晰规范、总量统筹。
2.作业批改与分析要做到:规范批改、科学分析、激励评价、目标达成。
3.作业讲评与辅导要做到:精准解惑、定点释疑、追求实效、持续监控。
三、基本要求
(一)作业教学备课要求
作业设计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思考性、综合性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分层教学,提倡根据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程度和数量的作业。提倡贴近生活,适时适量设计一些具有研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各单位要重视对作业教学的备课管理,加强对作业教学的备课研究,做到作业教学有备而来,有序实施。在集体备课时,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共同拟定作业教学的目标,统一作业内容(可根据学情自我调控),规范设置形式,明确批阅要求及反馈重点,全面提升作业教学效益。
(二)课堂作业教学布批要求
1.准确把握做作业的时机,做到课堂作业当堂布置,并努力当堂完成,落实“堂堂清”。充分发挥作业的检测性作用,首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对一些开放性或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进行集体交流、研讨,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最后,学生再修改完善提交作业。
2.特别重视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严格遵守作业的书写要求,做到书写姿势正确,书写认真、工整,字迹大小均匀,尽量不用橡皮,禁用修正液、修正纸和胶带纸修订作业;做到用笔规范,一、二年级用铅笔书写,三至六年级用钢笔书写;注重作业格式统一,内容布局合理,匀称美观。
3.努力做到作业批阅及时、规范。对课堂作业、课堂练习应在当天全批全改完毕(作文在一周内批阅完毕),对于班额较小的尽量做到当堂面批。所有作业一律用红笔批阅,同一类作业运用相同的批改符号,等级和批阅日期书写要工整,给学生示范。对作业的“书写”和“内容”分别进行等级式评价,评判时用“优、良、中、差”。提倡教师使用激励语言评价作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4.切实发挥作业反馈的矫正、提高功能。作业批改后要及时发回学生手中,教师要根据批改中发现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对作业中出现的新颖、独特、简洁的做法,给予介绍推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挑战意识;对作业中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并进行针对性讲评,指导学生纠错,纠错后及时复批、复评。
(三)家庭作业布批要求
严格按照《**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文件要求,对学生家庭作业实行总量控制,由班主任具体协调,年级组对每周的作业量进行记录和公示,将作业布置公开化、制度化,作业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家庭作业应分层设置,可分必作和选作,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作业形式要力求类型多样,要改变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网络、口头完成的作业。
家庭作业应该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提倡学生互批与教师抽查批阅相结合的形式。有条件的单位提倡通过短信、邮箱、博客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更好地完成作业的布批。
四、具体学科要求
(一)语文学科
1.课堂作业的设置
(1)写字作业
加强写字教学,注重读好帖、描红入体、临写成体的指导。要求一至六年级均要设置写字作业,每课一次,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铅笔字或钢笔字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建议一至四年级使用田字格(一年级上学期学习汉语拼音部分时要增设汉语拼音练习本,写字本提倡采用拼音写字本,以巩固拼
音教学);
五、六年级可以使用方格本或语文作业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指导书写、抄写和听写等方式结合起来灵活使用。
(2)语文练习作业
根据学科配发教辅的实际,采用《语文配套练习册》等教辅设置课堂练习作业,每课一次。
一、二年级要全批全改。三至六年级可以根据每课作业的具体题量,如题量较大,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基础性题目作为一般课堂练习,由学生自批或互批完成;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练习(尤其是阅读理解、读写练笔类),教师要加强指导、批阅、复批工作。
(3)习作作业
一年级下学期起至二年级要设立写话本(可以使用方格本或格子稍大于作文本的练习本,练习本也可自行设计,但不提倡用语文作业本,不利于巩固写字教学),每周一至两次,依据《课标》,根据教材、学情实际设置写话内容:可用词写句子、听记句子、观察写话、看图写话、想象写话等。
三至六年级设立大、小作文两套习作练习作业,间周一次。大作文按照教材中习作的要求每单元一篇,着重落实教材中的习作训练,要加强课上指导,当堂完成;注重发挥精批的指导作用,尤其是眉批的指导作用;每次精批不得少于班级总人数(班额40人及以上)的三分之二;班额较少(班额40人以下)的要全批全改。小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篇,要重视落实与阅读教学紧密相关的读写练笔,可设计与学生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课外阅读有关的自由作文练笔;小作文的批改可由老师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互批,采用赏析、提建议等方式达成批改的目的,以提升学生对作文的改评能力;批阅要求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依据学情实际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可以从字词使用、标点使用、句子通顺、叙述具体、情感表达等不同角度设置评改要点,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2.家庭作业的设置
贯彻落实“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精心设计家庭作业。不得布置机械抄写、重复训练性的低效作业。提倡布置课外预习、内化拓展性作业,建议要使用好3——6年级学生手中已有的其它教材配套练习巩固课内所学;提倡布置课外探究性作业、课外阅读类作业、课外自由练笔类作业,引导学生勤于动脑、勤于阅读、勤于动笔;提倡建立摘抄本、日记本,一般每天课外阅读不少于20分钟,每周不少于一次摘抄、一次自由练笔(日记类)。实施分层布置作业,应分必作和选作,以使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老师要加强调度,以诵读摘抄、交流、展示、循环日记等语文实践活动推进课外读写实践活动的落实。
(二)数学学科
1.课堂作业的设置
(1)作业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及重、难点,设计有利于巩固双基,发展思维能力的作业,对本班学生布置作业要有分层要求。
①可以把《新课堂》作为课堂作业的一部分,在每课时中,选取一定数量的题目作为课堂作业,每课时一次。
②设置补充练习作业本,作业内容可以选取教材练习中的相关题目,题目要精,每周不少于一次。
(2)基本要求:
①认真作业。
学生要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学习习惯。作业要独立思考,不抄袭,不拖拉,认真完成。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②格式规范。
A.在做补充作业时,每次作业的开头一行应写明“练习几”和“日期”,并与前次作业间隔三行。例如:“练习二十六5.26”。
B.题目的序号应与课本一致,序号靠左顶格写。例如:课本第2题,写作“2.”然后做题。每两题之间应空一行。
C.计算式题:一步计算式题,采用连等式进行;两步以上的计算题用递等式,递等号要上下对齐。
D.解答文字题或应用题都不抄题目。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的文字题应列综合算式解答,不写答句;应用题列式计算的得数应注明单位名称,要写答句。答语应另起一行,“答”字写在横线格内,要点上冒号,末尾点上句号。
E.解方程时,“解”字应写在题目下一行的横格内,并点上冒号;等于号要对齐。列方程解答文字题或应用题时,“解”字应写在第一行横格内;需要设未知数“x”的,则写在“解”的后面。
F.书写分数应占两行,分数线划在两格中间的横线上,四则运算符号与等号应同分数线对齐。
G.作图题:一律用铅笔画图,将图画在题目的下面,约占四横格,大小适中,并按要求标上字母或数字。
H.不准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打草稿。局部有错,用两条横线或两条斜线划去;如果整体不要,用直尺画成长方形的框,工整地写上“不要”两字,在下面重新再做。
2.家庭作业的设置
家庭作业要根据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保证教材内的练习要完成,适当精选课外练习,提倡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坚持“数量适当,形式灵活,针对性强”的原则,避免机械、单
一、重复无效的劳动。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调查、统计、操作实践性作业,例如数学日(周)记、自制数学学具、数学小报设计等。
(三)英语学科
1.课堂作业的设置
(1)作业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及重、难点,设计有利于巩固双基,发展思维能力的作业,对本班学生布置作业要有分层要求。
①按照教学实际挑选《英语配套练习册》中的部分题目做,每个新授单元批改3次,每个复习单元批改1次。
②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实践操作性作业(调查、表演、描述等)。
③有条件的可以利用《金太阳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进行上机作业。
(2)基本要求。
①认真作业。
学生要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学习习惯。作业要独立思考,不抄袭,不拖拉,认真完成。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②格式规范。
A.书写字母时应按照字母的笔顺和字母在三格中应占的位置书写。每个字母都应稍向右倾斜,约为5°,斜度要一致。大写字母都应一样高,占上面两格,但不顶第一线。
B.书写单词时,字母与字母之间的间隔要均匀、适当,不要凑得过紧,也不要离得太远。
C.书写句子时,单词之间必须有适当的距离,一般以空出一个小写字母a的宽度为宜。
D.标点符号要写在正确的位置上。
2.家庭作业的设置
实施分层布置作业,应分必作和选作,以使各类学生都有所得。提倡布置一些开放性、体验性、实践性强的作业。①口头作业:个人背诵、合作表演、调查、创编对话等;②视听作业;③录音作业;④资料收集;⑤课外阅读;⑥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组建网上班级,利用“一起作业”在线作业平台进行网上作业。
(四)品德与社会
1.课堂作业的设置
提倡使用学生手中已有的教材配套练习,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做部分题目;也可以选择完成课本留白处的部分题目。
2.家庭作业的设置
新课开始前,提倡布置一些前置性作业,如调查、采访、访问、参观、实验、操作等,为上课做好准备;课后,提倡布置一些利于学生体验、感悟、实践的作业,将所学内化为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五)科学学科
1.课堂作业的设置
提倡使用学生手中已有的教材配套练习,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做部分题目。
2.家庭作业的设置
提倡布置一些操作、实验、调查、体验、感悟、实践性作业。
(六)美术学科
1.课堂作业的设置
(1)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书面绘画作业。
(2)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实践操作性作业(制作、剪贴、泥塑等)。
(七)其他学科
可根据学科需要安排实践性、操作性作业;提倡布置一些学科融合的特色作业。
五、措施保障
1.学校要成立作业教学监控领导小组,负责对作业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制定并完善作业教学的相关制度措施,使作业教学工作有章可循。
2.定期举办作业设计研讨会,选出好的设计模式进行推广,给作业教学提供技术指导,不断提高教师作业教学的能力。
3.定期举行学生作业展评活动,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不断优化作业教学效果。
4.完善作业教学评价机制,加强对作业备课、作业布批、作业反馈及复批、复评等作业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过程监控与评价,对作业教学效果实行组内自查、领导督查、学校定期抽查的三位一体的检查模式,加大检查力度,并将检查结果计入教师量化考核。
第四篇: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指导意见
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指导意见
一、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有效课堂,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
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效课堂要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最大化,做到优质、高效、低负、低成本。有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生长。有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共享经验;通过互动进行研究,深化思维。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课堂的发展动力是教师的不断反思与创新——教师要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进行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有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1.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2.授课精炼有效。要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3.主体作用彰显。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中自主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4.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5.学习环境宽松。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要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9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6.学习形式多样。教师要努力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技术、组织手段,让学生尽可能利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
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
7.学习评价包容。课堂教学评价要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以学生学习发展为本,为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学习评价的包容性,强调对学生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的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8.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两基”落实,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成功喜悦的学生达95%以上。
三、有效课堂关注的问题
1.学习的参与度。包括学习活动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参与的广度指班级中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观察、思考、提出或回答问题,探究合作等)的学生数量。参与的深度指提出或回答问题有依据、有深度、有创意,活动、计划体现自主性,讨论、探究活动具有实效性。参与的自觉程度指学生参与目的明确、积极主动,在碰到困难障碍时,参与积极性的保持程度。
2.学习的效度。一是关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学习任务解决数量及质量。二是关注投入产出比。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有效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
四、有效课堂的评价
1.有效课堂的评价原则。坚持发展性原则。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用发展观点评价教学过程。把评价重点从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上来。
2.有效课堂的评价要素
(1)教学任务、目标
教学任务、目标具体、明确、科学,要有意义、有价值的,要合理、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度;要关注实现有效学习学生的数量及有效程度;教师重点讨论、讲解的问题符合学生需要的程度;要关注学生与教师提问、讨论、作业等活动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追求。
(3)教学活动的氛围
有效课堂要有和谐、活跃、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每个学生都有安全、亲切、归属感。
(4)教学效能
有效课堂是使学生有所收获的学习活动,评价的重点是学习效能。具体有三
项指标,一是问题的解决程度;二是问题解决的投入产出比;三是学习的意愿激发程度。
(5)教学特色
有效课堂要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特点。
五、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启动“构建有效课堂行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启动“构建有效课堂行动”。三年内,学校的教学研究、质量管理及队伍建设等均围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效益、构建有效课堂这个重心来进行。各中小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形式进行有效课堂培训,内容包括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基本标准、实施策略和典型案例等。县(市)、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要扎实推进“构建有效课堂行动”,做到计划周密、人人参与、重点突出、效果显著。各校要每学期组织一次“有效课堂创新成果展示”活动。
2.开展“构建有效课堂”的教研活动。市教育学院、三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要把“构建有效课堂”做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定期开展培训、教研活动。通过校本研修、网络教研、联片教研、跟进教研等方式,采取建模打样、典型推动等手段全方位推进“构建有效课堂行动”的实施。
3.推进“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各中小学校要围绕“构建有效课堂”这一目标,积极推行以学科组或教研组为单位的分单元或教学周的“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其基本流程是:教师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各校可根据实际灵活运用“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独自钻研教材,善于发现、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构建有效课堂的最佳路径。教师不得以现成的教学辅导资料代替个人研究,不得将一成不变的老教案搬进课堂,不得完全依赖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实施教学。教师授课后,要写好教学反思笔记。
4.开展“有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有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各中小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有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创建活动要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三维并重;摒弃四个无效——无效提问、无效讲解、无效讨论、无效训练。每个教师每学期在学校至少上一节有效课堂的展示课。通过创建活动,使90%以上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教的灵活、学得轻松、当堂学会、当堂巩固”。
5.构建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各中小学校必须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与评价,建立一个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程度,评价方法是以教师自我诊断与同伴互助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各校要为每个教师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档案,每学期要组织一次以学校为主的有效课堂评价展示活动。市教育学院要研究制定“鸡西市中小学有效课堂评价标准”量化表,各级教研部门每年要进行一次随机抽样测评,并通报测评结果。
第五篇:关于中小学中层干部实施竞争聘任的指导意见
关于中小学中层干部实施竞争聘任的
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中小学管理人员队伍,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参照《山东省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科员(股)级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经研究全县中小学(含职业学校、幼儿园、体育学校)新任聘期聘任的中层干部(含单位副职、下同)实行竞争上岗,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竞争上岗范围
全县中小学(含职业学校、幼儿园、体育学校)所有中层干部职位(县委管理干部除外),原则上采用竞争上岗的办法进行选拔聘用。党、工、青、妇组织负责人按各自章程产生。
乡镇(街道、开发区)教体办管理干部,由乡镇(街道、开发区)教体办依据此《意见》制定竞争上岗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竞争上岗,并将实施方案及竞聘结果及时报县教育教体局备案。
二、中小学工作机构和领导职数设置
根据《山东省全日制中小学职业中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学校内设工作机构和领导岗位设置原则上按以下标准确定:
(一)普通中学:一般配备校长1人。副校长1人,24个教学班以上的可增配副校长人。工作机构一般设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政教处。各工作机构可配备主任1人: 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教务处副主任、总务处副主任各1人。
(二)职业学校和体育运动学校:工作机构除参照普通中学的规定设置外,职业学校可设立生产实习和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体育运动学校可设立训练处、科研室、配备主任1人,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副主任1人。
(三)县直小学和乡镇(街道)中心小学、完全小学:一般配备校长1人,副校长1人,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副校长1人。12个教学班以下的学校只配备校长1人。工作机构一般设教导处、总务处: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政教处。各工作机构可配备主任1人: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 教务处副主任。
党、工、青、妇组织负责人,按 一人多岗、专兼结合的原则,可实行兼职。
三、竞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
参加竞争上岗人员的条件和资格除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有以下条件和资格;
1、具有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教学成绩优秀,绩效考核成绩突出,得到师生、同行的公认;
2、中学人员应具有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中学一级或以上教师职务:小学人员应具有大学专科或以上学历。小学一级或以上教师职务;
3、应有6年及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近3年担任年级组长(级部主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管理职位,竞争中层正职应有3年及以上下一级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工作经验显著的也可以破格聘任;
4、身心健康,初任职年龄原则上小学不超过50周岁,中学不超过55周岁;
5、近3年的考核均为合格或以上等次;
6、符合岗位需要的其他条件。
四、竞争上岗程序和方法
(一)成立机构。学校成立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小组,乡镇(街道)中学、县直学校由校长任组长,小学由乡镇(街道)教办主任任组长、小学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学校党组织和无参与竟岗的在职教职工代表及工、青、妇组织负责人代表组织。工作小组成员应经教代会或全体人员通过。工作小组主要负责竞争上岗的各项具体工作。
(二)制定《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该方案应包括竞岗的职位及人数、竞争者的资格条件、岗位职责及竞岗程序和办法等具体内容。
(三)宣传发动。召开教职工大会,宣传竞争上岗的目的、意义,公布拟竞争的职位和任职条件,发动教职工积极参与。把《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向全体教师公布,并在相关网站公开。
(四)公开报名。采用组织推荐、群众举荐或个人自荐等办法报名。被推荐者或自荐者填写相关的报名表,经学校竞岗工作小组初审合格后,将其有关学历、资历 及业绩资料报送教育体育局竞岗领导小组。
(五)资格审查。由对报名人员资格进行审定,并公布经审查合格的竞争人员名单。
(六)组织考评。考评的项目可分为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3项,全部采用量化赋分的办法进行。每项按100分制计分。最后分别按2:4:4的比例计算出综合总分(计分方法附后)。(1)演讲答辩。竞岗者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行演讲答辩。演讲内容,主要包括介绍本人的工作经历及德才情况,说明自己适合担任的具体职位及理由,以及做好该职位工作的设想和思路;答辩,主要回答有竞岗领导小组提出的有关问题。最后,竞岗领导小组根据竞岗者演讲答辩的综合表现,分别对竞岗者进行评分。
(2)民主测评。根据演讲答辩成绩,每一职位从高分到低分,按1:3的比例(不足此比例的按实际参加竞岗人数)确定民主测评对象。在测评对象所属的学校全体教职工不少于80%的范围内,对他们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测评成绩以竞争者获得的同意推荐票数与实到会人数之比按百分制折算。
(3)组织考察。根据竞岗人员前两项分别按比例折算后的总分排名,按岗位人数与竞岗人数1:2的比例决定考核对象(不足此比例的按实际参加竞岗人数),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竞岗领导小组组成考察 工作组,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察,考查成绩以考察对象获得的同意推荐人数与被访人数之比按百分制折算。
(七)初定人选。按管理干部权限,根据考察对象的综合总成绩确定初定人选,考察工作组写出书面报告,经校长审核同意,呈报干部管理部门党组织,县教育体育局党委或乡镇(街道、开发区)教体办对初定人选进行考察征求意见,经集体讨论决定拟聘任人员,然后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
(八)聘任。经公示后,予以聘任,由校长与竞岗者签订聘用合同。聘用采用任期制。任期为三年,任期届满后,所任职务自然终止。任期期间。每学年应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述职并接受考评,考评结果为不称职或两次基本称职者,则终止任职。每年考评均为称职以上,任职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后,有资格参加下一个聘期的竞聘。
五、有关要求
(一)竞争上岗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全体教职工统一认识,了解工作流程,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教职工积极参与竞争,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符合条件者报名。
(二)充分发挥党组织和教代会的监督作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选拔人才,对违反有关规定、搞不正之风的,要严肃查处。
(三)注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竞争上岗,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对竞争落选者,要给予积极的引导,鼓励他们继续提高。对竞争中表现突出,但由于职务有限,未能获得选拔任用的,学校可把他们列为学校的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和管理。
(四)竞争上岗实行回避制度。竞聘人员凡与学校负责人有夫妻关系、直属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竞聘该校中层干部岗位,也不得在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工作。竞聘工作组织成员在办理人员竞聘事项时,如遇与自己工作有上述亲属关系的,也应当回避。
(五)严肃竞争上岗纪律,严禁拉票贿选。不准再组织考评中搞拉票等非组织活动,通过宴请、安排消费活动、打电话、发短信、当面拜访、委托或授意中间人出面说情、举办联谊活动等形式,请求他人给予自己关照:不准贿赂代表;不准参与或者帮助他人拉票贿选。对拉票贿选的,一律排除考察人选,已列为候选人的取消候选人资格,已经提拔的责令辞职、免职、降职或者依法罢免,贿选的还要依纪依法处理:参与或者帮助他人拉票贿选的,比照为自己拉票贿选的行为给予相应处理。
微山县教育体育局 2016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