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指导意见1
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指导意见
一、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有效课堂,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
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效课堂要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最大化,做到优质、高效、低负、低成本。有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生长。有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共享经验;通过互动进行研究,深化思维。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课堂的发展动力是教师的不断反思与创新——教师要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进行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有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1.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2.授课精炼有效。要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3.主体作用彰显。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中自主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4.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5.学习环境宽松。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要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9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6.学习形式多样。教师要努力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技术、组织手段,让学生尽可能利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
7.学习评价包容。课堂教学评价要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以学生学习发展为本,为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学习评价的包容性,强调对学生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的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8.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两基”落实,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成功喜悦的学生达95%以上。
三、有效课堂关注的问题
1.学习的参与度。包括学习活动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参与的广度指班级中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观察、思考、提出或回答问题,探究合作等)的学生数量。参与的深度指提出或回答问题有依据、有深度、有创意,活动、计划体现自主性,讨论、探究活动具有实效性。参与的自觉程度指学生参与目的明确、积极主动,在碰到困难障碍时,参与积极性的保持程度。
2.学习的效度。一是关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学习任务解决数量及质量。二是关注投入产出比。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有效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
四、有效课堂的评价1.有效课堂的评价原则。坚持发展性原则。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用发展观点评价教学过程。把评价重点从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上来。2.有效课堂的评价要素
(1)教学任务、目标
教学任务、目标具体、明确、科学,要有意义、有价值的,要合理、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度;要关注实现有效学习学生的数量及有效程度;教师重点讨论、讲解的问题符合学生需要的程度;要关注学生与教师提问、讨论、作业等活动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追求。
(3)教学活动的氛围
有效课堂要有和谐、活跃、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每个学生都有安全、亲切、归属感。
(4)教学效能
有效课堂是使学生有所收获的学习活动,评价的重点是学习效能。具体有三项指标,一是问题的解决程度;二是问题解决的投入产出比;三是学习的意愿激发程度。
(5)教学特色
有效课堂要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特点。
五、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启动“构建有效课堂行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启动“构建有效课堂行动”。三年内,学校的教学研究、质量管理及队伍建设等均围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效益、构建有效课堂这个重心来进行。各中小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形式进行有效课堂培训,内容包括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基本标准、实施策略和典型案例等。县(市)、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要扎实推进“构建有效课堂行动”,做到计划周密、人人参与、重点突出、效果显著。各校要每学期组织一次“有效课堂创新成果展示”活动。
2.开展“构建有效课堂”的教研活动。市教育学院、三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要把“构建有效课堂”做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定期开展培训、教研活动。通过校本研修、网络教研、联片教研、跟进教研等方式,采取建模打样、典型推动等手段全方位推进“构建有效课堂行动”的实施。
3.推进“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各中小学校要围绕“构建有效课堂”这一目标,积极推行以学科组或教研组为单位的分单元或教学周的“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其基本流程是:教师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各校可根据实际灵活运用“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独自钻研教材,善于发现、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构建有效课堂的最佳路径。教师不得以现成的教学辅导资料代替个人研究,不得将一成不变的老教案搬进课堂,不得完全依赖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实施教学。教师授课后,要写好教学反思笔记。
4.开展“有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有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各中小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有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创建活动要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三维并重;摒弃四个无效——无效提问、无效讲解、无效讨论、无效训练。每个教师每学期在学校至少上一节有效课堂的展示课。通过创建活动,使90%以上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教的灵活、学得轻松、当堂学会、当堂巩固”。
5.构建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各中小学校必须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与评价,建立一个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程度,评价方法是以教师自我诊断与同伴互助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各校要为每个教师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档案,每学期要组织一次以学校为主的有效课堂评价展示活动。市教育学院要研究制定“鸡西市中小学有效课堂评价标准”量化表,各级教研部门每年要进行一次随机抽样测评,并通报测评结果。
《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指导意见》
——马志刚院长的解读
一、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有效课堂的核心:教学的高效益
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兴趣与信心;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三是留给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四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低负、高效、优质的课堂是有效课堂,即要有效果,还要有效率,同时还要低成本
有效课堂教学因素:人格、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思想、品德、性格;知识、能力、智力、智慧等。
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志:互动
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共享经验,通过互动进行研究,深化思维。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以学论教
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课堂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以学论教
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课堂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有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所谓有效课堂,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设计精当
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
讲课精炼有效
做到三个精讲
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
做 到三个不讲
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
也会的不讲
主体作用发挥
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 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励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分层教学落实
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
学习环境宽松
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要
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
学习形式多样
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
有效的学习。
学习评价包容
强调对学生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的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而不去限制他们的发展。
二、学习环境宽松 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要
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
三、学习形式多样
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 有效的学习。
四、学习评价包容
强调对学生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的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而不去限制他们的发展。
第二篇: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指导意见
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指导意见
一、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有效课堂,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
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效课堂要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最大化,做到优质、高效、低负、低成本。有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生长。有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共享经验;通过互动进行研究,深化思维。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课堂的发展动力是教师的不断反思与创新——教师要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进行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有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1.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2.授课精炼有效。要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3.主体作用彰显。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中自主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4.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5.学习环境宽松。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要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9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6.学习形式多样。教师要努力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技术、组织手段,让学生尽可能利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
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
7.学习评价包容。课堂教学评价要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以学生学习发展为本,为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学习评价的包容性,强调对学生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的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8.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两基”落实,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成功喜悦的学生达95%以上。
三、有效课堂关注的问题
1.学习的参与度。包括学习活动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参与的广度指班级中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观察、思考、提出或回答问题,探究合作等)的学生数量。参与的深度指提出或回答问题有依据、有深度、有创意,活动、计划体现自主性,讨论、探究活动具有实效性。参与的自觉程度指学生参与目的明确、积极主动,在碰到困难障碍时,参与积极性的保持程度。
2.学习的效度。一是关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学习任务解决数量及质量。二是关注投入产出比。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有效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
四、有效课堂的评价
1.有效课堂的评价原则。坚持发展性原则。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用发展观点评价教学过程。把评价重点从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上来。
2.有效课堂的评价要素
(1)教学任务、目标
教学任务、目标具体、明确、科学,要有意义、有价值的,要合理、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度;要关注实现有效学习学生的数量及有效程度;教师重点讨论、讲解的问题符合学生需要的程度;要关注学生与教师提问、讨论、作业等活动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追求。
(3)教学活动的氛围
有效课堂要有和谐、活跃、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每个学生都有安全、亲切、归属感。
(4)教学效能
有效课堂是使学生有所收获的学习活动,评价的重点是学习效能。具体有三
项指标,一是问题的解决程度;二是问题解决的投入产出比;三是学习的意愿激发程度。
(5)教学特色
有效课堂要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特点。
五、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启动“构建有效课堂行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启动“构建有效课堂行动”。三年内,学校的教学研究、质量管理及队伍建设等均围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效益、构建有效课堂这个重心来进行。各中小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形式进行有效课堂培训,内容包括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基本标准、实施策略和典型案例等。县(市)、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要扎实推进“构建有效课堂行动”,做到计划周密、人人参与、重点突出、效果显著。各校要每学期组织一次“有效课堂创新成果展示”活动。
2.开展“构建有效课堂”的教研活动。市教育学院、三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要把“构建有效课堂”做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定期开展培训、教研活动。通过校本研修、网络教研、联片教研、跟进教研等方式,采取建模打样、典型推动等手段全方位推进“构建有效课堂行动”的实施。
3.推进“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各中小学校要围绕“构建有效课堂”这一目标,积极推行以学科组或教研组为单位的分单元或教学周的“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其基本流程是:教师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各校可根据实际灵活运用“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独自钻研教材,善于发现、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构建有效课堂的最佳路径。教师不得以现成的教学辅导资料代替个人研究,不得将一成不变的老教案搬进课堂,不得完全依赖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实施教学。教师授课后,要写好教学反思笔记。
4.开展“有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有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各中小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有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创建活动要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三维并重;摒弃四个无效——无效提问、无效讲解、无效讨论、无效训练。每个教师每学期在学校至少上一节有效课堂的展示课。通过创建活动,使90%以上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教的灵活、学得轻松、当堂学会、当堂巩固”。
5.构建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各中小学校必须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与评价,建立一个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程度,评价方法是以教师自我诊断与同伴互助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各校要为每个教师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档案,每学期要组织一次以学校为主的有效课堂评价展示活动。市教育学院要研究制定“鸡西市中小学有效课堂评价标准”量化表,各级教研部门每年要进行一次随机抽样测评,并通报测评结果。
第三篇:构建有效课堂
构建生物课有效课堂的策略
土城中学
柯 鹏
前言:
真正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如此效果,就要巧妙构建“有效课堂”:首先要从老师抓起,让老师永远行动在学生前面,然后再课堂上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调用其全身器官、使学生形成思维的狂潮。要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果说老师是课堂的中心,则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善于运用 “构建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场”等构建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要做到构建有效课堂,则首要任务就是要教师先行,让老师永远“行动”在学生前面。
一、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备课
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有关内容要求,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将教科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备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教师备课,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在常年累月的教学活动中坚持不懈,以备好课、教好课为主题,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做到:
(一)、常年备课
常年备课主要是指教师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教学艺术的修养,教学对象的考察与研究。
传统的备课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认为只要吃透教材,设计好教法,至多再预期一下学生在课堂上将会有何反应,教师该如何作出反应,随后的教学基本上就能顺利完成了。但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新的理念,给教师的备课带来了新的挑战。按照新课程的精神,教师需要常年备课。
(二)、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和内容容量、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时数等因素来确定学期的总要求、章节或课题编排、各章节或课题的教学时数、教学形式、课外自习或作业的时数。教师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可能条件,并结合全校教学工作计划的任务要求,写出学期教学计划。
(三)、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备课所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再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例如,对上一节课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检
查了解(课堂讲课提问什么,或要求板演解答什么),新的课题如何提出,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板书的安排计划,课内和课外练习题的提出和引导;估计课堂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怎样组织;等等。
(四)、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是指教案写成后,教师在上课前,熟悉教案讲稿,经过深思熟虑,使教学的课时计划得以充分落实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即使他教过许多遍,每次走上讲台前,他还是会研读一下教案的。这是一个习惯,是一种责任。
(五)、课后备课
教师教完一节课后,根据学生的课内表现,课后反映,听课教师的合理建议以及自己的心理体验,记下本节课教案的实施情况,下课后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以及学生课堂活动的情况等。
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场
中学生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其思维也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别人的暗示。所谓暗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是人类拥有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课堂教学暗示常用方法有语言暗示、环境暗示、表情暗示、目光暗示、姿态暗示、手势暗示行为暗示等。人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方面都经常受到暗示,并不自觉地把潜意识与意识结合起来,以实现既定的目标。认知心理学认为,面对同样的事件,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下,人们会积极地评价和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和启发性,能够保持弹性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并由此提供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防范措施与灵活合理的行为选择。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和暗示,可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交流的心理效应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有愿望学、有环境条件诱导学;可以使师生间更加默契,可以使学生间更加和谐,从而使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因之而构建一种有效的具有无穷生长点的生态课。
三、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开放生成的课堂
课堂教学不是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现场,而教学因素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课堂的开放与生成。
教师的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生命成长的情境,引导他们生命力成长壮大,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只有开放的对话交流才是真实的交流,才是真正的心灵接触,才能做到实话实说,才能拉近师生之间彼此的距离,才能构建开放生成的课堂。而开放生成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其具体方法可以选择下列方式:
(一)、善于利用课堂 ①设计预留时间。
②培养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③善于利用突发事件。
(二)、突出课堂的互动性
教学应在合作、互动、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以及对经验和学习成果的共享,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充分利用教师的不同特长,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点引导、点拨、激励。尽可能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尽可能多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在青春期的学生表现欲是在增长并压抑的时候,他们有表现的欲望但同时会受到自身心理的压抑,所以老师的激励会激发出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升。
2、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从模仿型向创造型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分享彼此的经验,知识,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教师和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成长。
三、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体验生命,尊重生命,激发学习热情。生物课的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生活内涵得到丰富。生活视野得到开阔。能够热爱生活,欣赏生活,体验生命,尊重生命。领悟生物和生命的意义,并使生活意志不断改善,生活境界不断提高,懂得人不仅是为活着而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活得更有质量,有价值和意义。生物课在课堂中应向学生呈现浓缩的生物、生命和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在自然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遨游,向学生展示生命的活力,展示生命的色彩。
四、结语
无论教学改革改到哪里,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是我们生物教师永恒的追求。所谓“有效”,是指教学用最少的时间促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主要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两个方面来进行,合理调控,和谐发展。当然,离开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品质来构建“有效课堂”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可实现;离开了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质和生物学科特点去构建“有效课堂”只能是盲人摸象,只有局部没有整体。有一天真正实现了“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我们生物教
学“有效课堂”的春天才真正来临,我们广大的生物教师才能真正解放自己!
第四篇:全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意见
全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意见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重大意义
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是三门峡市教育局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对我市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二、全面领会高效课堂的内涵
相对于低效教学而言,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各学科教学特点,采取一定的教学模式或流程,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管理形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双基知识和技能,完成学习目标任务,从而实现三维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最优
化,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思路和目标要求
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通过学习、展示、交流、合作、改革等策略,促进学校有效校本研修机制建立,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能力的持续提高,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工作目标:
1.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
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普遍提高。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
形成,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3.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小学教师通过三年时间将小学段教材的知识树、知识结构图绘制完毕,教师业务素质整体提高,教学能力大幅提升;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初步形成具有我市特色和县域或学校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努力提高教学效
率和教学质量。
初中教师通过三年时间将中学段知识树、知识结构图绘制完毕,教师理解课标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得到整体提高;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改革,初步形成具有我市特色和县域或学校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为高中阶段输送更多的优秀学生,教学质量明显
提高。
各普通高中认真实施高中新课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促使全体高中教师准确理解课标要求,系统掌握高中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特
点,确保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加强新课程教学实践,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加强对几种基本教学课型研究,逐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促进教学“四清”的切实落实和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全市高中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向高校输送的优秀人才
数量明显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更加满意。
四、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
确保高效课堂构建活动顺利推进的关键在校长,而实现高效课堂有效构建的关键在教师。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学管理者和广大任课教师进一步改变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深入研读与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不断探索各种课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改进评价办法和机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有扎实有效的“课前”、“课中”、“课后”等重要环节作保证。学校要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引导和促使全体教师在以下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确保高效课堂构建工作的稳
步推进。
1.认真研读课标、教材。要求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学段教材,研读单元教材和每篇文章和章节内容,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知识纵向线索和横向结构、把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知识的内涵和教材以外的相关信息,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细致作出对教材处理的构想,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
行教学计划,为有效备课打牢基础。
主要措施:各县(市、区)教体局和直属中小学要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和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理清教材知识网络的同时,要通过骨干示范、同事合作、同课异构、个人研读、画知识结构图等形式,提高教师对课标、教材的把握能力。各级师训、教研部门要通过引进专家培训、提供专业支持、以考促训、以赛促训等措施,为学校和教师落实工作要求提供有力支持。
工作成效:所有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
性使用教材,各校建立起长效的教材教法研训机制。
2.高度重视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即:要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要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在此基础上,要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
定基础。
主要措施:各校要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开展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开展备课案例评析研究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各级教研部门要通过加强过程性的备课检查、指导和服务,为教师有效备课提供充足的课件、课例等资源,及时推荐名师备课案例,组织教学设计竞赛、开展优秀教案评比活动等措施,促进全市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工作成效:各中小学形成有效备课的研修机制;所有教师能够规范备课,部
分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有效备课,促进研教相长。
3.切实抓好课型研究。各县(市、区)和中小学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新授课、讲评课、作文课、复习课、实验课、自习课”六种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新授课: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把促进学生积极紧张的思考作为主要任务,教师精心导入、讲授、提问、指导、评价,围绕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合作;安排足够时间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确
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高效达成。
讲评课:教师要分析典型性问题、共性问题,研究学生的解决问题思路、策略、技巧,特别要对错因的形成进行分析、探究,还原其错误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循循诱导引领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方法,揭示规律,训练思路,提高能力。
作文课: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重视作文的生成过程,每次写作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亲自去感受体验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并积累精彩美妙的字、词、句和篇章,充实学生的写作仓库。
复习课:教师要合理安排练习与讲评的时间,通过设疑激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点拨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通过专题训练,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最终促使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和实验室条件,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准备实验材料、用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中总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
点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自习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为目的,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自由支配自习课的时间,或完成当天作业,或预习新课,或查漏补缺、促优补弱。要善于指导学生如何上好自习课,探索有效的自学方法和自学效果,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扎实、细致的学风。
主要措施:各校要在巩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常态课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开展全员性的高效课堂教学评比、青年教师创优课、中老年教师献艺课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坚持开展高质量的校本研训活动和微型课题研究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
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各县(市、区)教体局和直属中小学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和方式,组织高效课堂专题学习研究活动;通过组织研究课、引路课、示范课和组织骨干教师送课下校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实践高效课堂教学的专业支持和服务。在逐步形成各种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的同时,努力构建与高效课堂教学相配套的目标监控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教
学评价标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措施,引领实践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工作成效:建立起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评价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全市教师牢固树立起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全市课堂教学
水平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4.切实优化作业设计。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明确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各级教研部门和各学校要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
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县级教研部门要通过开展全县教师作业设计评比活动,组织作业改革经验推
广,组织学校优秀作业展评等措施,推进优化作业设计。
主要成效:使全体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的良好习惯,切
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5.加大考试与评价改革力度。要求在全市建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建立县级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课题和学生发展性考试与评价研究课题,有可行性研究方案、有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制度,有扎实的研究过程和阶段
性成果(含学校、教师),有便于操作的日常评价工具和管理要求。主要措施:通过开展发展性评价理论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建立激励机制,推进课题研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和交流,在学校建立起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为构建高效课堂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
障。
各县(市、区)教体局一方面要为学校、教师开展教学评价实践研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支持,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各学科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考试组织形式,建立教学成果奖励机制等措施,为学校、教师构建
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导向。
工作成效:各县(市、区)要建立起科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和高效课堂评价体系(全市中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见附件),促进课堂
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五、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全面扎实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活动的稳步开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在领会高效课堂内涵的基础上,提高对构建高效课堂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和行动,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细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精心周密组织实施,努力形成校校、人人、课课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通过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大幅度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分工负责,全员参与,全力推进。为加强领导,保证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市教育局成立构建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另行通知),领导、指导和组织全市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各县(市、区)教体局、各级教研部门和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全面
实施。
2.各县(市、区)教体局和直属中小学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听课、问卷调查、与师生座谈、查看教案和作业等,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学现状和教师现状,形成资料翔实、数据准确、事例充分、说服力强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报送市教育
局办公室和基础教育科。
3.各县(市、区)和直属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制定针对性强、符合实际的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于2010年3月31日前报市教育
局办公室和基础教育科。
4.各县(市、区)教体局和直属中小学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学习教学理论,提高对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意义的认识,树立开展好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学习和讨论,理解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施策略,为构建
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5.各中小学组织教师分学科开展构建高效课堂研讨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科教师进行本学科常态课的教学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模式、策略和方法。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确立各学科高效课堂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方法和预期成果。倡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提高自身的教学理
论水平和课堂反思能力。
6.各学校要分学段开展副校长、教导主任说课、讲课、听课、评课培训和
比赛,提高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的教学指导能力。
7.各县(市、区)教体局和中小学要通过连片教研、城乡交流等活动,组织教研人员、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任课教师积极开展有关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教学研讨和教学交流等活动,组织各层级的同课异构、达标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形式的课堂教学观摩会或展示交流活动,展示和推广阶段性高
效课堂教学经验。
8.各县(市、区)教体局和中小学分阶段及时总结高效课堂阶段性成果和经验,根据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提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层次,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凡在高效课堂构建方面已经形成一定教学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果的单位,要结合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对构建高效课堂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本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探索和研究,改进、完善和提升本单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有指导意义和
促进作用,更有推广价值。
9.各县(市、区)教体局和中小学及时对构建高效课堂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整理研究成果,编辑《资料汇编》;加强高效课堂研究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形成富有地域或学校特色的常态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0.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名校、名师进行
表彰、奖励。
六、举办系列活动,确保高效课堂构建活动顺利推进。
打造高效课堂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周密部署,严密组织,抓紧抓实,力求实效,充分发挥
一线教师的聪明才智,逐步把活动引向深入。
1.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进一步完善《三门峡市高效课堂评分细则》,从制度上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实施高效课堂达标活动,开展达标活动,由县(市、区)教体局统一下发高效课堂达标证;从2010年元月起,高效课堂达标证将作为我市教学岗位标兵评选和教师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之一;各级各类中小学,要
有计划地组织好校内达标活动,每年推荐三分之一的教师参加市、县达标活动,计划用三年时间达到人人达标。市教育局要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目标考核。
2.各级示范性学校要切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定期开展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要把高效课堂教学构建活动的实施情况和教学质量提高情况纳入示范校回督范围进行督察。各类教学名师、教学岗位标兵在高效课堂构建中,要起到带头作用,凡是起不到带头作用的,教育行
政部门要取消相关称号。
3.各县(市、区)教体局和直属中小学要把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作为教
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纳入绩效工资考核范畴。
4.2010年,以县(市、区)为单位,举行优秀教学案例展示,2011年,举行优秀教学论文交流活动;2012年,在全市范围举行优秀教学成果展评活动。
5.从2010年元月起,全市优质课评选活动全面纳入高效课堂达标工作,各县(市、区)每学年组织一次达标活动,全市组织一次构建高效课堂展示交流活
动。
6.各学校要把高效课堂构建活动作为一项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满意学校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和长期工作,深入持久地扎实开展。通过开门办学,主动接受社会、党委、政府、家长、学生的评议,积极改进教学方式,促进高效课堂构建
活动的持久高效开展,促进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第五篇:《主动_有效课堂指导意见解读》心得体会
《主动·有效课堂指导意见解读》心得体会
3月26日,我们聆听了由教师进修学校吕波校长作的《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解读实施“主动·有效”课堂的指导意见》讲座。吕校长以新颖的观点,精辟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这名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受益匪浅,豁然开朗,对提高自己对“主动·有效”课堂的标准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深深感到自己在创建“主动·有效”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面对当前学生的实际,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对提高教师的“主动的教”和学生“主动的学”是多么重要哟。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主动有效课堂,我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二、搞活教学现场
1、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期待(表现欲)、心理安全(不怕在学练中犯错,希望别人能宽容)、心理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心理满足(体验成功乐趣)的特性。创设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动活泼的氛围,创设良好的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教学生态,符合学生的身体发展要求。
2、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师、生生关系
有人说,学生喜欢某一老师就喜欢上他的课,喜欢是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喜欢这个体育老师有时是喜欢老师健美的身材和高超的示范动作,可能更多的还是喜欢你关爱学生、一视同仁的品质,喜欢你民主平等、宽容厚道的气度,喜欢你幽默有趣的语言和灵活多变的教法。这样,教师站在学生角度上的教导、提醒、赞扬、批评,在学生的眼里就不再是唠叨和苛刻的要求,而是一种唤醒、激励和鼓舞。
三、激活过程与方法
1、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教无定法,但必须选择适应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我认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体验式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情境,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习得技能、发展能力、构建意义、生成情感的一种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策略与方法。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重要特征是从事身体练习,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在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建立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体验。顾渊彦教授指出“学生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而获得的身体认知即使是技术,而技术通过不断实践被掌握,则是技能。”这种身体认识和其他文化课的认知不同,主要通过体验获得的。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体验体验式教学。
2、因材施教
一是针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级和所教班级的学情选用不同的组织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是先学后练还是先练后学,教师要心中有数,灵活掌握。二是从大多数学生的已有认识基础出发,确定学习的难度、强度和密度,但也要兼顾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有所进步。三要巧用技能展示和即时评价,捕捉学生学练中的亮点,张扬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鼓励学生遵守规则、互帮互助、发扬团队合作的净胜。
四、活用“以学定教”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一心一意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而着想。这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必须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去与学生交流、沟通,必须要有一颗年轻灵动的心去和学生一起互动,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坚持育体育人,通过每一节课节及其课外活动让学生喜爱运动、融入集体、大胆学练,养成练好的运动习惯。
因此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我们就要坚持做到五个关注:
1、关注学生运动参与的状态。全体学生是否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关注学生学练的情绪状态。教学氛围是否民主、和谐和活跃
3、关注学生的身体认知状态。学生有无充分的实践进行身体认知?
4、关注学生课堂上的交往状态。融入集体参与活动,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如何?
5、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最大的进步和发展?学生学练和安全保护的情况有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调控?
因此,教师培养学生不能满足于教学生“学会”就为止,而是让学生“会学”,但是“会学”起步于“学会”,没有千千万万个“学会”,就没有后来“会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性非常强,这就更凸显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意义。我们现在课堂教学中提倡的“导学”就是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引领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如何去把握自己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如何去把握教与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让学生学得好,身心也得到发展,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