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德育工作指导意见
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德育工作指导意见
为在全县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中,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起到德育工作的保障作用,现就高效课堂建设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全县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中,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全员育人”的指导思想,以“制度管理为基础”、“自主管理为核心”、“文化引领为策略”,实现教师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幸福,落实学生的自主管理。
二、工作内容
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法制教育、养成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1法制教育。学生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2、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自信、感恩、生命科学观、未来美好愿景等方面的教育。
3、养成教育。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礼仪礼貌、劳动等方面的教育。
4、安全教育。学生防灾、交通、食品、卫生、网络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5、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不良心理活动的矫正、心理压力的释放缓解、各种心理障碍的排解和心理疾病的治疗等。
三、队伍建设
1、德育队伍建设
(1)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学习专业理论,加强自身师德素养,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建立完善的班主任选聘、任免制度,确保把优秀、骨干教师选聘到班主任工作岗位;建立班主任学习、培训、交流等制度,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业务能力与管理能力;明确班级管理“导师制”、“双班主任”与班主任家访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形成班级管理合力;优化班主任表彰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榜样示范作用,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
(2)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将学习《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列入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把教师贯彻落实《规范》的情况列为教师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定期考核检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利用各自岗位的工作性质、内容,采用不同方式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3)家长队伍建设。通过投票选举不同层面的家长代表组建学校、班级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结合的德育机制,通过多种形式,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采用不同的方式向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定期举行学校“德育工作开放日(周)”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听课,观摩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参与学校发展的咨询,为学校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工作。
(4)社会队伍建设。聘请当地政法部门相关人员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积极争取地方人大、政协、政府、街道(村社)、工厂、部队、文化科学等单位的支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由各条战线优秀人士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协调社会各界支持、关心学校工作;邀请各界代表到学校、班级介绍社会、企业、事业、文化单位的工作情况,使学生了解社会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条件。
2、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建设
(1)自主管理机构。在校团支部、学生会、大队部的基础上成立“学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自主管理班委会”等机构;学校要为学生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发挥自主性提供自主管理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进行学校、年级、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服务和自我服务。
(2)自主管理人员。班主任与学科教师配合组织、学生自荐、班级全体学生民主投票推选品学兼优、自律意识强、富有管理才能和兴趣的学生若干名,成为学校各层面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年级、班级纪律、卫生、活动、学习等管理工作。
(3)自主管理自愿者。自愿能够为学校管理服务的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佩戴自主管理自愿者标识,在自主管理自愿者岗位,参与自主管理。
四、工作途径
高效课堂建设德育工作途径主要包括德育课程开设、德育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关爱帮扶、文化建设、激励评价等六个方面。
(一)、德育课程开设。
1、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思想品德课,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
2、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充分利用会宁地方德育资源,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视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二)德育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到德育教育基地、会宁教育展览馆、敬老院、街道办(小区)、特殊学校等地进行参观或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春游(秋游)、远足等社会实践活动。
(三)课堂教学
1、各学科教师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要做学生的表率,课堂教学教师要分层设计可行合理的教学结构(步骤、程序等),以学生为主体、学情为主导、教师为助推,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检测反馈等基本环节,在实现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同时,融合同学间情感的互换、友谊的深化、真挚的赞美,展现团队作战的精神和力量。
2、选取案例、事例、故事等要结合学科特点,具有学科性、典型性、地域性、情感性和教育性,将教育内容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学科学习中,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重视教学辅助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德育功能。
3、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具有选择性、实践性、体验性、教育性等类型的作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注重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实践考察,使课堂教学德育内容能够得到拓展延续;注意跟踪观察、及时反馈教学内容与学生态度、行为贴近程度及效果,引导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行为相结合,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关注问题学生的课后反应,有目的、有计划的与其谈话,耐心地咨询、辅导个别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撰写教后反思,总结经验,反思教学。
5、克服教师为公开教学、迎接检查之类而出现的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教育,教会学生求知和做人。
(四)关爱帮扶
学校以正面引导为主要方式,关爱帮扶“尖子生”与“双困生”,建立关爱帮扶工作机制。
(五)文化建设
1、校园文化建设
(1)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紧紧围绕课改核心理念,处处彰显课改理念、生动体现课改理念,营造育人氛围,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内心感染力,发挥文化的引领、激励、“化”人作用。
(2)要以墙壁、标牌、横幅、喷绘、文化长廊、宣传报栏、学科橱窗等为载体,采用标语、照片、框图、绘画等多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围绕课改核心理念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内容,精心布置,营造具有高效课堂特点的校园显性文化。
(3)要以设计体现学校课改核心理念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方式,通过建立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必需的制度、规则,建立固定的校史室、荣誉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创办校报校刊,开通“校园之声”广播电台,组建学生自主组织、参与的文学、科技、艺术、体育等学生活动社团,定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驱动高效课堂的校园隐性文化。
2、班级文化建设
(1)每个教室布置要自然、平静、整洁、和谐,营造出浓郁、阳光、开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2)要以墙面为载体,在室内醒目位置设计布置能够体现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标语、“学科学习小组”管理牌、班级寄语栏、班级学生风采展示栏等;每个教室要设置读书角,摆放花草,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箱等;班级走廊固定布置班级目标管理牌和班级风采展示栏。通过精心布置,极力营造具有高效课堂特点的班级显性文化。
(3)要以设计班名、班徽、班训、班歌、班旗等为方式,通过开展学生自主组织、设计的 “星”评选等班级活动,营造高效课堂班级的隐性文化。
3、班级学科学习小组文化建设
(1)确立班级学科学习小组内部自主管理机制和制度。
(2)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小组奋斗目标,拟定组名、口号、组训、组规、组徽、组歌等。
(六)激励评价
1、教育局对学校德育工作主要从学校德育组织管理、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效果与绩效等方面进行评估。
2、学校制定《班主任常规工作量化考核办法》《中小学教师师德问卷调查》,运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等,作为对班主任、教师、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依据,促进德育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
3、实施德育工作过程性多元评价,全面提高德育质量。学校层面按月、学期、学年分阶段开展“文明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交流之星”、“管理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书法之星”、“才艺之星”、“创新之星”、“阳光小组”、“阳光小组长”、“阳光班级”、“育人概模”等评选活动;教育局层面每学年开展“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育人概模”、“先进班级体”等评选活动,五、工作要求
(一)、德育工作管理要求
(1)成立高效课堂建设学校德育工作校长负责机制。
(2)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3)制定学校常规德育工作各项制度。
(4)制定政教处、教研室、共青团、少先队等学校德育工作职能部门职责。
(二)德育工作常规要求
1、月德育常规工作
(1)召开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例会。
(2)召开团(队)会、主题班会。
(3)定期向各级新闻媒体和会宁县宣传工作平台(《会宁县电视台(教育频道)》、金色教育网、《会宁教育》等)投稿,加强学校德育宣传工作。
2、周德育常规工作
(1)每周一(重大节日)早上严格按照出旗、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三步程序举行升旗仪式。
(2)隔周分级召开班主任例会。
(3)确保每周召开班(队)会,任何学科不得挤占班(队)会时间。
(4)每周进行一次校园清洁大扫除活动。
3、日德育常规工作
(1)落实校服、校徽(牌)佩戴制度。
(2)落实一日“两操”活动制度。
(3)落实一日“两扫”卫生保洁制度。
(4)落实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运动。
(5)落实“一日晚点”制度。
第二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转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并提出修改意见,反馈意见于9月23日10:00前以电子邮件形式前报普教科邮箱。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
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威海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努力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全面构建中小学各学段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贯通,特色鲜明、机制完善的中小学德育体系,进一步丰富德育内涵,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
三、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坚持从学生道德发展特点和思想规律出发,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学生内在需求,创设真实而生动的生活情景和平台,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之成长为能进行自我教育和独立进行道德活动的道德主体。
(二)贴近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体验活动,使德育目标和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通过实践和感悟促进学生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全员育人。坚持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结合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使学校的德育影响在家庭和社区及时跟进和延伸,形成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四)示范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坚持以真情、真心、真诚来教育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内容体系
(一)德育内容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加强“中国梦”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树立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信心;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倡导爱国、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全员育人制度。完善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和德育工作“首见负责制”,明确教职员工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日常管理、行政服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职责和要求,有效建立学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推行导师制,探索建立以导师为核心,班主任、任课老师、心理健康教师参与在内的学生成长指导团队,建立学生发展档案和导师工作档案,构建全方位的德育管理机制。
(三)强化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根据地域、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相关学科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品德、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国家课程和《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地方课程),通过统筹、整合、创新将德育内容体系进行科学系统设计,形成有目标、有方案、有评价,体系完整、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四)重视德育实践活动。要将学校德育内容体系或学校德育课程通过设臵情景、提供条件、创造氛围,采用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教育和成长。
(五)加强校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开设心语交流信箱以及心理辅导咨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加强校内心理辅导室、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建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场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少先队)活动、家长教育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有
请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组织雷锋文化志愿者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走进学校道德讲堂和班级道德讲堂;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主动会同社区、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种社会团体积极开发社会德育资源,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六、组织保障
(一)强化德育工作组织领导。各中小学校要把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位臵,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规划。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政教处、教导处、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家长委员会负责人为成员的校级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齐抓共管以形成育人合力。
(二)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德育队伍选聘、使用、培养、考核、奖励机制,壮大优化德育队伍;要立足教师全员育人能力的提升,把教师德育培训落实到培训计划中,定期开展全体教师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和家教指导能力培训,组织德育工作交流,不断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德育实施水平。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全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推广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认真落实班主任津贴政策,把班主任工作经历及绩效作为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建设一支稳定的校内德育队伍。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鼓励和提倡教师逐步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
(三)构建和完善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将中小学德育
小学德育教育重点内容
重点抓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进行爱学习、爱劳动、爱锻炼、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遵法纪、讲文明、知环保、孝父母、敬长辈的教育,使小学生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一、儿童与自我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
①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低年级每天保证不少于9小时的睡眠时间,中高年级不少于8小时的睡眠时间。②上学按时到校,放学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③午休时间不要在户外玩耍。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①不挑食、偏食。②不暴饮暴食。③合理搭配饮食。④少吃或不吃垃圾食品,不在小摊上买零食。⑤多吃水果蔬菜。⑥少喝饮料,多喝凉开水。⑦早饭吃饱、午饭吃好,晚饭适量。⑧按时进餐。⑨不吃变质食物。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①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早晚刷牙、洗脸,身体无异味。②饭前便后要洗手,洗手要打肥皂或用洗手液。③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书本等学习用品要保持整洁。
(4)坚持锻炼身体,学习运动常识。
①认真做好两操,上好体育课。②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③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④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
(5)要学会选择健康的娱乐方式。
①要学会有节制的看电视,玩电脑。②要学会有选择的看电视、玩电脑。③要多看有益的书籍,不看暴力、黄色书籍。④要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嗜好的危害,不能沉溺其中。⑤要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2、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1)了解儿童易发疾病的有关知识,积极参加预防疾病的活动。①手足口;②感冒;③腹泻;④腮腺炎;⑤肥胖。
(2)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①地震;②暴雪;③洪水;④海啸;⑤台风、龙卷风;⑥泥石流
3、积极向上地生活
(1)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此而高兴。(2)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3)在成人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4)低年级应学会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中高年级则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
4、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
(1)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低年级要愿意想办法解决,勤于动手。中高年级要求能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
5、学会做事,学会关心
(1)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
(2)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3)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作弊。
(4)勤于动手。低年级 要求在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中高年级要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儿童与社会
1、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低年级能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懂得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
①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②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③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④了解身边的危险场所;⑤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
(4)会尊重。尊重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5)勤俭节约、合理消费。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应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6、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
(1)爱集体。低年级应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中年级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通过学校、班级、少先队等集体生活,体会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2)爱家乡。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3)爱祖国。热爱革命领袖,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4)尊敬国旗、国徽,学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三、儿童与自然
1、热爱大自然
(1)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2)有爱心,善待动物,爱护花草树木。
2、保护环境
(1)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2)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3)不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4)家里养宠物,要注意帮它们讲好卫生,注意防传染,不要影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5)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3、爱惜资源
(1)了解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学会节约资源,能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1事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等。
(6)学会宽容,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换位思考,不斤斤计较,以宽容、友好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
(7)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会合作,善于竞争,在合作与竞争中养成“双赢”的习惯。
(8)建立个人的诚信形象,做到诚信待人,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二、少年与社会
1、礼仪教育
(1)注意形象礼仪,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走路昂首挺胸,举止文雅,稳重端庄,落落大方。
(2)遵守活动礼仪,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妨碍他人休息,注意礼让。观看比赛时,要做文明观众,要给比赛双方队员加油鼓劲。
(3)讲究集会礼仪,参加升国旗仪式,要立正脱帽,肃穆庄重,目视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声音洪亮。听讲话、看演出,要做到神情专注,姿态端正,保持安静,并适时适度鼓掌。
(4)学习交往礼仪。孝敬长辈,逢年过节要向长辈表示问候和祝福,要牢记父母的生日。要诚恳接受长辈的教育和指导。接听电话要热情,说话时音量要适中。
(5)遵守网络礼仪。与网友进行诚实友好交流,语言规范,讲究文明,不使用攻击性、侮辱性语言,不侮辱欺诈他人。不泄露个人隐私信息,不随意约会网友。定时查看邮件,并及时回复。不发送无聊、无用的垃圾邮件。
2、社会公德教育
(1)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乐善好施,以助人为乐。从帮助残疾人过马路等小事做起,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对不法行为,要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智为,自
3(4)熟知消防安全、自然灾害知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5)遵守网络道德和文明以及安全规定,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不破坏网络秩序,不制作、不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不侵犯别人的隐私,不盗用别人的ID和密码。不浏览不良信息,不浏览不健康、不文明的网页。不打开不明邮件,以防感染电脑病毒;合理控制上网时间,网上游戏要有节制,不沉迷于虚拟时空。
5、公民意识教育
(1)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通过参加班干部竞选、班级管理等活动,加深对民主运行规则的理解,培养民主素养。
(2)关心追踪社会、政治热点问题,综合各种信息、观点,形成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的主张。积极行使自己的法定权利,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
(3)树立起社会服务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为特殊群体的爱心募捐等实践活动,努力承担起个体在社区、国家、国际的角色责任,做负责任的社会公民。
6、理想责任教育
(1)开展“经典诵读”、“汉字书写”等活动,陶冶情操品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2)开展感恩活动,通过参加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国家等系列活动,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奉献国家。
三、少年与自然
1、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1)学习环境科学知识,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2)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增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感。
(3)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呵护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和树立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附件3
高中德育教育重点内容
重点抓深化、重内涵,加强对高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公民意识教育,引导高中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合格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公民与自我
1、修身律己教育
(1)遵规守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感恩助人,奉献社会。(2)勤学好问,积极向上,学会求知,乐于探究。
(3)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劳动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2、意志品质教育
(1)为了达到目的,自觉地排除困难,甘愿吃苦耐劳,努力完成任务。
(2)能对情况做出迅速的分析,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立足全局,迅速果断做出选择并采取行动。
(3)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遇到紧急情况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鼓足勇气,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获得成功之后,则能更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4)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对自己的言行高度负责,正确地看待个人得失,以宽容、友好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
(5)善于坚定地从事已经开始的行动,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毅力,遇到挫折不灰心,坚韧不灰心丧气,坚忍不拔,百折不挠。
3、心理健康教育
(1)保持自信、愉快、轻松的心态,消除自卑,欣赏自我,学会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发现自身的价值,树立自信、开拓进取。
(2)进行青春期健康心理、交往、恋爱观和家庭观教育。掌握沟通的技巧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要正视现实,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培养良好的性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磨练个人意志,增强心理承受力,保持心理平衡。
(4)正确对待挫折与竞争,坦然面对挫折,克服畏惧心理和嫉妒心理。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在合作与竞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5)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消除心理烦恼,矫治心理偏差,期望值适中,增强必胜信念。
二、公民与社会
1、责任意识教育
(1)对自己负责,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2)对他人负责,尊重与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3)对集体负责,主动关心爱护集体,珍视集体的荣誉,解决参加集体事务和各项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学会共享,主动为集体发展尽职;
(4)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营造温馨家庭氛围;(5)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锻炼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实践能力。
(6)树立公民意识,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2、爱国主义教育
(1)利用实验室、图书室、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参加科技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激发探索知识的兴趣,树立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奋斗的志向。
8(2)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品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审美品位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3)开展“中国梦〃我的梦”活动,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开展感恩教育,学会关爱他人、感恩社会,服务社会。
6、面向世界教育
(1)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开放意识强、特长显露、个性鲜明见长。(2)志存高远、强学力行、走向世界,争做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3)正确对待中外文化的差异,尊重、吸收和借鉴人类共同的优秀文化遗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三、公民与自然
1、生态道德认知教育
(1)实施课程引领策略,挖掘教材内容,把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讲授与相应的生态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意识。
(2)推行环境教育和体验教育,注重绿色学校建设,学生臵身于自然环境中,感受情感体验,引发生命感动,唤起热爱自然、敬畏生命和融于自然的精神感受。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多层次的生态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建设生态文明的热情和信心。
2、生态道德情感教育
(1)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珍惜自然,美化自然,善待生命,体会环境保护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学会感恩尊重自然,体会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形成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培养学生生态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0
第三篇:关于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小学课程改革,践行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我县小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经研究决定,在全县小学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实现学校内涵提高、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转变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持续提升我县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
二、总体思路
统一认识,教研室、研训室、学校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在县级研修和校本研修中扎扎实实开展构建高效课堂研究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实践、研讨、总结、反思、评比等系列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示范引领、重点培育、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争取一年有成效,三年上新台阶。
三、总体要求
依据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我县高效课堂教学的总体要求。其内容是“三全”“五优化”。“三全”“五优化”研究与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深入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对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整合与提升,促进“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的重要举措。各学校要认真组织,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
1.深刻理解“三全”、“五优化”内涵。
“三全”即全体、全面、全程。全体: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思维的平台,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全方位对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全面: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关注课堂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在课堂教学中,强化目标的指向性和达成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体验和收获。全程:实施全程管理,关注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要研究和掌握学科课程整体知识结构和课程要求,准确把握每节课在整体认知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从目标设定、问题设计、互动生成、自主体验、评价矫正等各个环节,对教与学实施全程管理,保证教与学优质高效。向课堂的每一环节要质量,向课堂的每一分钟要质量。
“五优化”即优化学习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优化互动生成、优化自主体验、优化评价矫正。优化学习目标:认真研读课标、大纲和考纲,研究学情,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编制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优化问题设计:同一内容不同的问题设计、同一问题的不同的教学安排,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从设问时机、问题呈现形式、问题变式尺度、问题难易程度等方面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减少课堂隐形浪费。优化互动生成:互动生成体现了教师教学经验和能力的积累,也是学生学习力的充分展示。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互动生成的有效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自主体验:课堂教学中的自主体验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意识。尽可能减少教师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课堂练习时间,尤其要强化笔头训练。优化评价矫正: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适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强化和矫正,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和学情特点编制高质量的练习题,尽可能采用当堂检测、当堂反馈、当堂纠正的方法,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
四、目标任务
(一)厘清新课程理念,着力构建高效课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全面发展,注重创新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效课堂。
(二)正确把握高效课堂的内涵、本质和要求,理解新的高效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是旨在推进课堂教学转轨,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追求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机勃发、思维并进、情感激发的课堂。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也是一个学习者。高效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节奏紧密,导致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高效课堂让学校的课程不再被视为静止的“跑道”,而被视为“人生的阅历”。高效课堂的建设,就是在学校现有政策环境和办学条件下,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目标要求,依据近现代教学理论,开发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模式)的过程。
高效课堂以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彻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体应体现“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三性”应始终在课堂上得到体现。高效课堂倡导绿色的教学质量观,它的本质是让学生在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也正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
五、实施重点
(一)更新理念,强势攻坚高效课堂。
要提高教学质量,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必由之路,课堂是主阵地。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课堂教学的高效上下功夫。
为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保证教学的高效,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有利于”和“四项基本原则”。我们要坚持的“一个中心”即:追求高效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关注情感、贴近生活、重视活动、趣味盎然、充满艺术的课堂。“两个基本点”即:教师发展点和学生生长点。学校领导要帮助教师找准其的独特的优势区域,寻找每个人的发展点,根据每人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长点,从思想品德、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等方面对他们的成长进行系统设计,并有步骤地培养。“三个有利于”即: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让我们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培养。“四项基本原则”为: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相观而善、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别差异,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集合起来;循序渐进——强调计划性,要坚持备整册教材、设计单元教案,教学要求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分成合理的层次,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习惯;相观而善——教学中多开展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循循善诱——教师尽量讲得少些,讲在该讲之处,问的少些,问在该问之处,做到教学有术,诱导有法。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重建教学关系,在教学关系上求突破。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高效课堂应实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师生共同提高和分享知识、情感、价值的体验,共同发展。学生的事情自己做,有困难,找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给学生以时间、空间,才会有真正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体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独学、对学、群学都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应抓住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在重要环节上求突破。
(三)实现高效备课。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备课的关键在于备知识、备学生、备方法,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术。
备课第一步就是备知识,即研读文本(教材)。解读文本要有层次地进行。
首先要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一要“钻进去”,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内容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和结构,把握好该要落实的知识点,筛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二要拓展开,教师备课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充分利用超信息时代的资源优势,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树立开放的教学观,注重知识的链接和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针对班级学生实际,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内容特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
其次要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课堂呈现出答案因多彩而精彩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后要超越性解读文本,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
备课的第二步是备学生。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所以首先要了解学生个性和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这一步必须要落实到位。
备课的最后一步就是备教法。要因材施教,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要加强对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领导,保证集体备课时间,认真抓好个人自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课后反思等几个基本环节,以熟悉教材、理解教材为重点抓实个人自备,以增强师生双边活动针对性、提高课堂练习实效性为突破口开展集体研讨,以突显个性化的教学风格、适应班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为落脚点强化二次备课。学校领导要亲自参与集体备课,要精心组织教师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落实到位,教学程序清晰,时间分配合理,练习设计精练,教学评估恰当。要强化考核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构建高效课堂基本要求:一是课堂上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教师潜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心力,学到最多的知识,明白更多的事理,培养更强的能力。
要积极探索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方式,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在规范我县目前的“预习检查 以学定教——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反馈交流 精讲巧拨——当堂练习巩固积累——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这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思路上下功夫。
自主预习环节
预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学生进行自学实践的初级阶段。有效预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接受挑战,激活思维,延伸阅读,感悟生活,亲近文本。我们的课堂只有坚持“预习”先行,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
1.预习检查 以学定教
对于小学生而言,预习不能完全放手,要根据年级的不同,进行适当的指导,预习任务的布置要定内容、定要求、定方法。布置预习任务时要注意:首先,形式要多样,单一的练习式的预习是不可取的。例如:社会实践、调查访问、查找资料、上网查询等都可以看作预习。预习不等于将资料书上的内容搬到课本上。其次,要让学生弄明白学习本课的目的,特别要让学生注意课后的练习题。因为它们大多都是紧紧围绕学习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学习内容。
上课开始,利用多种形式的检查,了解判断学生预习的效果,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同层次,梳理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科学有效的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真正的“以学定教”。
自主研习环节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高效课堂不是看教师教的精彩,而是学生学得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目标,教的目标是“不教”,要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学习,在小组研讨中学习,在师生对话中学习,这一步骤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也要掌握方法,既要锻炼学生阅读思考能力,也要锻炼学生表达探讨能力,既要会听,也要会讲,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发展。
2.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在课前预习,课始检查的基础上,梳理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自己弄懂弄清楚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没有弄懂;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哪个地方是重点,哪个地方是难点;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同学在小组内或者在课堂上老师帮助自己解决等等。最后把大家共同的困惑归纳整合为一两个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重点解决疑难之处,消除头脑中的疑问,可以独立探究,但我们更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但必须有自己充分的思考时间,避免假合作真抄袭。
3.反馈交流 精讲巧拨
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紧扣归纳整合出来的问题,突破教学难点,以问题为线索,创设特定的情境,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在分析相关联的知识体系基础上,以这一两个问题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这三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要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有效练习环节
有效练习成就高效课堂。课堂练习是学生在形成新知基础上的巩固过程,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反馈。课堂上的练习是否能有效的实施和有效达成,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4.当堂练习巩固积累
课堂练习,是当堂布置,进行即时课堂练习评价,要求当堂完成。也不应该只是在新授完成以后进行,而应该很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一般课堂练习时间不少于15分钟,课末集中练习时间10分钟左右。
课堂练习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要使课堂练习做到适度、高效,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就必须把“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做细做实,要设计基础型、技能型等题型,作业设计要精心、作业分量要适中、作业批改要及时、作业反馈要到位,课堂作业要让学生独立当堂完成。练习设计要分层,既要注意对优等生的培养,又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一类学生都收获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训练的有效性。教师要用好用足练习时间,及时反馈评价,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教师个别问题当面辅导,共性问题集体纠错。
5.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
高效课堂必须是开放的,发散的,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走出课堂。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学习的新知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进行灵活应用和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中。可以有创新型题目的补充,还可以组织和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活动。不仅要使学生知识内化,而且还要拓展升华。
课堂反思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课堂质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这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
(四)要树立“自主、开放”的课堂文化,在管理评价上求突破。
高效课堂文化的核心是开放与解放,是师生的解放。高效课堂倡导自主、开放、创造的课堂文化,要求我们变课堂为学堂,变演员为导演,变一言堂为百家鸣。
我们要在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倡导新的课堂评价理念和评价标准,鼓励教师大胆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建。高效课堂评价标准要着重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来评价,学生方面占70%。
教师方面:
1.教师的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一节课的1/3,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2.注重启发诱导和学法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善于归纳和梳理,问题设置具有层次性、探索性、针对性,给学生留足思考、练习和交流的时间。
3.关注学生全体(特别是学困生),评价及时准确,要有真挚的情感,对学生充满期待和激励。
4.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活而有序。
学生方面:
1.高效课堂中学生应表现出来“四会”
会自学: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能自主解决问题,并发现新的问题。
会展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尝试操作,展示效率高。
会评价:能对别人展示情况进行客观、准确评价,并能论证自己的观点。
会质疑:有问题意识,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敢于向课本、教师质疑问难,问题具有挑战性、独创性。
2.都参与。课堂无闲人,没有走神或不参与学习的现象。
3.都成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相应的课堂学习目标;90%以上的学生能全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课后不再进行重复作业,实现课堂增效,课后减负。
(五)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教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尤其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更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要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基本要求,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高效的六会习惯
1.会预习
养成习惯,坚持预习;了解教材,重点预习;掌握步骤,分层预习;开动脑筋,积极预习;温故知新,便于预习;尝试笔记,高效预习;合理安排,灵活预习。
2.会听课
做好准备,迎接听课;高度集中,专心听课;抓住重点,认真听课;多方配合,高效听课;大胆发言,积极听课;区别(知识)类型,灵活听课。
3.会复习
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系统复习,串联知识;强化复习,有的放矢;专题复习,提高能力;综合复习,全面提高。
4.会作业
掌握步骤,正确解题;思维要活,格式规范;限时作业,提高速度;有错必纠,弥补缺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注意小结,探索规律。
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5.会总结
全面整理,编织成网;查漏补缺,完整知识;专题整理,深化学习;习题归类,探求规律;总结方法,提高效率。
6.会记忆
明确目标,存心记忆;掌握知识,理解记忆;积累经验,概括记忆;培养兴趣,积极记忆;分析矛盾,对立记忆;分类归纳,系统记忆;寻找异同,对比记忆;利用图形,形象记忆;编拟歌诀,趣味记忆。
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的主要措施:规范学生学习常规,强化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制定学生学习常规,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效课堂的建设保驾护航。
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应该使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打造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而实现自身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六、活动安排
(一)学习动员阶段(2012.12-2013.3)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一是各学区、各学校要成立高效课堂建设活动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学区、学校《高效课堂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各学科《高效课堂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和规定;三是县教研室要制定各学科实施方案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各学校一是要组织学习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理论、评价标准、教学模式,不拘泥某一模式,找出共性和规律性东西,准确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基本方法,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方向;二是开展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坚定信念,达成建设高效课堂的共识;三是深入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借鉴名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研究高效课堂特征,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定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3.结合学校实际,寻找改革突破口。各学校要根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本校资源优势,按照“全体教师参与,骨干教师示范”的原则,确立活动的重点学科和教师。
(二)探索实践阶段(2013年2月—2014年2月)
1.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各学校一是要利用集体教研活动时间,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录像;二是聘请专家、名师到校进行专题讲座、执教观摩课;三是认真领会,借鉴吸收,将专家、名师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2.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各学校组织本校的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示范课要能够冲破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束缚,大胆改革,大胆实验,并力争在学习借鉴名家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强化教研活动管理。各学校要保障集体教研活动的数量,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要把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同听课评课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第一时间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总结提炼,积累经验。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1月—2015年1月)
1.上好常态课。这是建设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各学校要在学区研训室的指导下,结合本校教学条件、师资状况和学生情况,重点搞好常态课的研究,引领教师研究如何上好常态课。首先要抓好备课,教师要深入研读每一课教材,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既定目标。
2.打造精品课。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以后每个学期分别打造2-3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3.开展高效课堂“四优”(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表彰奖励“高效课堂教学能手”、“高效课堂优秀专家指导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先进单位”,并推广他们的经验。
4.本阶段结束,各学校、各学科要写出阶段性成果报告。
(四)反思深化阶段(2015年2月起)
1.总结反思。各学校要分学科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等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和提升;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形成长效机制。在总结、反思、研讨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制定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深化高效课堂构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并形成此项工作的长效机制。
七、措施保障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教体局成立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指导小组,加强对各校高效课堂的督导工作,各学区和各学校也成立高效课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确保高效课堂建设的组织领导和专业指导。
组 长 xx
副组长 xx
成 员 xx 小学各学科教研员 兼职教研员
县内各校教学名师
(二)加大投入,保障经费。
加大经费投入是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有力保障,各单位要统筹计划,确保专家指导的落实,领导干部、骨干教师的培训,专项课堂的研究,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及成果表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到位,强化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评价引领,管理到位。
各学区、学校要将实施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与评价、业绩与成果等分别纳入评价体系,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促进我县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科学有序地推进。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可以说课堂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的高效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各学校要大胆尝试,坚定信心,稳步推进,为全面提高我县教学质量,为实现教育强县的目标做出贡献。
二○一四年二月
说明:此指导意见为讨论稿,希望各位受累用心看一看,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可以在这里各抒己见,或者以文字材料的形式给我们,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
第四篇: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指导意见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一、物理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一)物理新授课
1、物理新授课是指学习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建构新知识的课型。
2、新授课的基本流程: 1.预习——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实验探究或理论分析、建立新的概念规律—— 4.分析比较、明确内涵—— 5.典型分析、应用巩固—— 6.检测反馈
3、新授课重点做到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根据本节课物理概念规律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片、视频、实验、故事、魔术表演等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2)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
(3)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如概念的定义式与决定式的区别等。
(4)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会在不同情况下根据适用条件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的表达形式。
(5)合理运用课堂导学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体会知识建构的过程。
4、注意事项
(1)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克服前概念的影响。由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所限,学生对某些概念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的认识,有的不完整甚至错误,它会影响学生对新概念规律的理解,教学中要认识这些错误的严重性,帮助学生克服原有认知中不足。如速度在初中阶段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到了高中,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且速度是矢量,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2)忌不做实验直接给出概念和规律。能用实验演示的一定要做实验,难以操作的实验可以播放实验录像或图片。
(3)忌贪多求全,难度过大。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需要巩固加强,适当的对比分析是必要的,但不能把相关的知识全部联系起来,把新授课上成了复习课,学生消化不了反而夹生。
(4)忌重结果、轻过程。在教学中要重视物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如物理概念引入的原因及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的教学。正如1939年英国学者贝尔纳指出:“如果学生不能够以某种方式亲自参加科学发现的过程,就绝对无法使它充分了解现有科学知识的全貌。”
(二)物理习题课
1、物理习题课是指在新授课基础上进行知识扩展,典型分析,巩固应用新知识的课型。
2、习题课的基本流程: 1.自主预习—— 2.交流质疑—— 3.自主纠错—— 4.合作交流—— 5.典型讲解—— 6.课堂巩固—— 7.检验矫正
3、习题课重点做到
(1)精选习题。选取有利于暴露学生认识不足、有利于概念比较分析、有利于规律基本运用的典型问题,(2)联系实际,突出物理建模。不同的物理情景中有不同的物理条件,研究对象及物理过程的确定具有一定的规律,把它们模型化,能够有效解决物理问题。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强调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通过习题处理,进行概念的辨析和规律的应用,拓展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其内涵。如牛顿第二定律有瞬时性、连接体、超重失重等典型问题的运用。
(4)突出物理方法的运用。物理解题方法很多,有类比法、图象法、极值法、对称法、微元法等,要善于将题型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不仅要讲解常规解题方法,对一些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特殊解法也要予以重视,让学生在一题多解的训练中体会最优解法的优美之处,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5)提高分析与综合能力。能够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注意事项
(1)忌习题选择不分类型,不分层次,缺乏条理性、系统性和典型性。
(2)忌就题论题,不讲变化。对于每道题按原题讲完之后,教师要把原题变式,即对某知识点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形式变换加以考查,如可以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也可把习题的因果关系倒臵,或把几个题目、几个过程进行组合等。
(三)物理实验课
1、物理实验课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实验探究、验证、测量等内容的课型。
2、实验课基本流程: 1.提出研究课题—— 2.设计实验过程—— 3.熟悉实验仪器——
4.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
5.分析论证—— 6.评价与交流
3、实验课重点做到
(1)明确实验目的。学会使用什么仪器?测量什么物理量?探究物理量间的什么关系?验证什么物理规律? 掌握什么实验方法?
(2)明确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的核心,应用了什么物理规律,解决了什么问题,涉及到了什么科学方法。从原理出发,把实验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3)提高动手能力。实验课上要让学生充分行动起来,亲自操作使用各种仪器,在看、玩、用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控制实验条件,完成实验内容。
(4)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观察物理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分析问题。
(5)提高学习兴趣。实验课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在合理的条件下进行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自主合作,过程体验,感受自然规律的魅力,实验课能很好地提高学习动力。
4、注意事项
(1)课前做好实验准备,保证实验正常使用。教师课前要亲自操作完成实验内容,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要做到心中有数,有必要的应对措施。
(2)让学生做好预习。课前的预习能保证课堂上目的明确,精
力集中。
(3)做好学生分组工作,课上小组要分工合作。
(4)课后学生要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物理复习课
1、物理复习课是指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提升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课型。
2、复习课的基本流程: 1.臵疑激趣、情景导入—— 2.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3.重点突破、精讲点拨—— 4.例析练习、当堂达标—— 5.自主梳理、总结提升
3、复习课重点做到
(1)精选例题,创设物理探究情境。重点选取物理思维含量高、方法通用性强、模型典型化的题目,再通过适当的变式引申、变式训练,以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之效。
(2)题型要全面,能力要求要有层次。如概念辨析题、模型辨析题、过程辨析题等,通过训练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物理概念的含义,在探究反思中透彻掌握典型物理模型的本质特征,克服思维惯性,领悟并学会认真分析问题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分析在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结果和变化,以及导致这些结果或变化的物理原
因。
(3)掌握基本思想方法,提高解题效率。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如隔离法、整体法、逆向分析法、图像法、等效替代法、极限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
(4)归类对比,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将研究问题的对象、过程进行归类比较整合,使其模型化,这是实现转化、高效解题的有效方法。
(5)高三复习要严格依据考试说明。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点要求,研究高考物理真题,把握命题规律,明确复习方向。在复习中梳理知识考点,不做偏题怪题,扎实巩固基础,提升综合能力。
4、注意事项
(1)只讲做题数量,不讲做题质量。把做题目当复习,只求做题结果,不求解题过程及题后反思。
(2)忌把复习课当作新授课。复习课上成了新授课的高密版,缺少新意,缺乏系统性整体化的建构。不少学生不重视概念的整理和复习,教师对于知识梳理也往往走过场,过一段时间又不知其所以然,当时犯的错误照犯不误。
(五)物理讲评课
1、物理讲评课是指讲评作业与试卷为主要内容的课型。
2、讲评课的基本流程: 1.自主纠错——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典型讲解—— 4.课堂巩固—— 5.检验矫正
3、讲评课重点做到
(1)全面分析试卷或作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批改,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从知识理解、方法运用、推理运算、表达形式等多方法进行剖析,特别是物理建模能力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会是学生的弱项。
(2)给学生反思的时间。有些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反思是能够解决的,有些问题小组交流能够解决,这些内容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不要过多指导。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精选的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如可以利用实验进行的探究性问题应该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推理和验证)。对于展示情况展开质疑释疑,注意捕捉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3)重点问题典型讲解。评错答,分析错误原因,直接暴露学生的思维缺陷,避免再犯类似错误。评优解,对那些简捷明快、构思巧妙的优解,更应该给予赞扬。及时地讲评,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评新题,摸清试题的新颖之处,新知识、新情景、新构思、新题型等,把握其中的解题步骤,体会解题的切入点。
(4)突出解题的规范性。规范表述就是要把解题思路表达清楚,要有研究对象、研究过程或状态、所用规律、数学表达式等,结果的单位、方向、有效数字等,把优秀试卷进行展示,有利于起到示范作用。
(5)评价要有多样性。
4、注意事项
(1)忌主观臆断。老师不能凭自己的判断,选出自认为较复杂的难题进行重点评讲,学生的思维是有个性的,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会存在差异,只有通过思维碰撞,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才能真正纠正错误。
(2)忌面面俱到。从头至尾对整卷逐题分析,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机械地记忆,剥夺了学生参与交流的机会,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大大降低了讲评课的时效。
二、物理高效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提升学科自身魅力
(1)物理有模型,来源于真实的情景,来源于科学实验或科学假设,教学要联系科技、生产和社会生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面,让学生能够从情景中提炼模型
(2)物理有方法,比如理想化方法、控制变量法等,通过知识的获取过程,体会并掌握物理方法的运用。
(3)物理有思想,如守恒思想、等效思想等,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用这些思想指导物理规律的学习,有利于物理知识的建构。
(4)物理有故事,如伽利略、牛顿、法拉第等科学家的经历,用故事感染学生,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通过学科自身内容的挖掘与整合,让学生对物理感兴趣,乐学、爱学,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减少空洞乏味的简单模型加复杂数学运算给学生造成的情感伤害。
2、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科素养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理论知识要通过实验检验才能得到证实。做实验,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掌握科学方法;做实验,有利于理解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模型;做实验,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热爱科学的热情;做实验,有利于团结合作,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师要有做实验的意识,把实验看成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视作常规。课堂上有条件让学生分组做的实验,要摆上仪器让学生实际操作。不能分组做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参与进行演示实验。教师不仅要有能力做好现有的实验,还应设法自制教具,演示一些学生不常见的现象。实在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向学生介绍实验内容,忌有条件能做的实验不做,纸上谈兵。
3、以导学案为抓手,生成学习能力
导学案体现了教学目标,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思想,保证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必须的知识,把知识升华成一种学习经验。
导学案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不是剪刀加糨糊的产物,它必须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它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知识循环系统,强调知识之间的阶梯关系,注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目标中寻找到成功感。
导学案经“五步”生成:主备人“个备”——学科组群议——主
备人修订——任课教师“个备”——课后修订。
编制导学案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四个级别: 第一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 第二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式融会贯通的衔接;
第三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第四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第四级为“选择性”。导学案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精力自主选择。导学案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老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4、高效课堂的成败在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关键
(1)分组。每个小组要兼顾高、中、低三个层次,即AA、BB、CC,一般6个人一组较佳。如果教室里人数比较多,每个小组也可以10人,但人数太多不便于合作探究,因此大组还可分为“组内组”,即A组和B组。
(2)选组长。学习小组长一般由学力较高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即可称为“学习领袖”,也可叫做“教师助理”,小组成员间形式一个紧密的学习利益共同体。组长未必是终身制的,也未必是全组的第一名,担任这个角色还需要其具有组织能力、公益心等;小组形式一般是固定的,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组长可轮流担当,目的是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相同的角色体验,以此发挥“团队学习”的效能。
(3)结对子。组内成员间,同质要结成两两对子,对子之间既
是竞争也是相互监督者。比如上课开小差的问题,就由对子来解决。为了鼓励对子间的竞争,小组长有时候要采用一点“手段”,比如要求对子间“下战书”挑战。
(4)组间竞争。小组间要充满竞争,“评价是武器”,老师上课一定要敢于调动组与组之间的对抗、拉力、质疑,并做好“即时性评价”。评价知识点的准确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声音、形体语言等;评价小组表现等。评价是引领,久而久之,课堂自然会活跃起来。教师在高效课堂上,只需要通过对9个组长的询问来掌握9个小组的学情。而9个小组长,每一个人都负责5个同伴。这样形成两个层面的“1:9”(教师对组长)和“1:5”(组长对同伴),谓之高效学习法。
小组学习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兵教兵、官教兵从而达到兵强兵、整体提升的目的。所谓水涨船高,学习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了帮助者的提升,课堂既活又实,事半功倍。
5、布臵作业应有层次性
物理知识要求理解能力高、领悟能力强,不同的学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根据教学内容可设臵不同的作业,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既有基础巩固,又有能力提升,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向高层次挑战。基础巩固可是物理概念的简单辨析比较,物理规律的简单判断与运用,可以参考学业水平考试的难度。能力提升可有一定的物理情景,涉及推理过程,分析与综合能力,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学力较弱的可完成基本训练、简单练习,学力较强的要完成有一定挑战性的习题,这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完成作业,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6、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多种形式进行展示
一方面是学生的展示。学生的展示有利于了解其思维过程,把握其学习动态,便于找到疑难点进行剖析。学生的展示有利于过程性评价,有利于规范化要求。
物理内容逻辑关系强,思维过程的展示非常重要,要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如同学间互相提问,讨论交流,或教师提问学生表述达,或到黑板上板演解题过程,或利用卡片展板进行展示等。
另一方面是学习内容的展示。应充分利用实物展示台等多媒体技术,改善演示实验的效果。有的演示实验观察目标小,现象不明显,且受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台前进行演示,只有前排个别学生能看清实验现象,增加了大多数学生理解上的难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利用投影仪将演示实验放大,使其在银幕上清晰的显示出来。既有利于学生观察现象,又缩短了观察时间,增强了演示实验效果。使用投影仪,将学生在学案和笔记本上的解答过程投影出来,快速方便,反馈及时。
还有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即时展示。
第五篇:全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意见
全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意见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重大意义
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是三门峡市教育局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对我市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二、全面领会高效课堂的内涵
相对于低效教学而言,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各学科教学特点,采取一定的教学模式或流程,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管理形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双基知识和技能,完成学习目标任务,从而实现三维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最优
化,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思路和目标要求
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通过学习、展示、交流、合作、改革等策略,促进学校有效校本研修机制建立,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能力的持续提高,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工作目标:
1.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
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普遍提高。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
形成,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3.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小学教师通过三年时间将小学段教材的知识树、知识结构图绘制完毕,教师业务素质整体提高,教学能力大幅提升;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初步形成具有我市特色和县域或学校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努力提高教学效
率和教学质量。
初中教师通过三年时间将中学段知识树、知识结构图绘制完毕,教师理解课标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得到整体提高;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改革,初步形成具有我市特色和县域或学校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为高中阶段输送更多的优秀学生,教学质量明显
提高。
各普通高中认真实施高中新课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促使全体高中教师准确理解课标要求,系统掌握高中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特
点,确保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加强新课程教学实践,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加强对几种基本教学课型研究,逐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促进教学“四清”的切实落实和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全市高中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向高校输送的优秀人才
数量明显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更加满意。
四、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
确保高效课堂构建活动顺利推进的关键在校长,而实现高效课堂有效构建的关键在教师。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学管理者和广大任课教师进一步改变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深入研读与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不断探索各种课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改进评价办法和机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有扎实有效的“课前”、“课中”、“课后”等重要环节作保证。学校要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引导和促使全体教师在以下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确保高效课堂构建工作的稳
步推进。
1.认真研读课标、教材。要求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学段教材,研读单元教材和每篇文章和章节内容,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知识纵向线索和横向结构、把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知识的内涵和教材以外的相关信息,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细致作出对教材处理的构想,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
行教学计划,为有效备课打牢基础。
主要措施:各县(市、区)教体局和直属中小学要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和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理清教材知识网络的同时,要通过骨干示范、同事合作、同课异构、个人研读、画知识结构图等形式,提高教师对课标、教材的把握能力。各级师训、教研部门要通过引进专家培训、提供专业支持、以考促训、以赛促训等措施,为学校和教师落实工作要求提供有力支持。
工作成效:所有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
性使用教材,各校建立起长效的教材教法研训机制。
2.高度重视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即:要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要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在此基础上,要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
定基础。
主要措施:各校要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开展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开展备课案例评析研究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各级教研部门要通过加强过程性的备课检查、指导和服务,为教师有效备课提供充足的课件、课例等资源,及时推荐名师备课案例,组织教学设计竞赛、开展优秀教案评比活动等措施,促进全市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工作成效:各中小学形成有效备课的研修机制;所有教师能够规范备课,部
分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有效备课,促进研教相长。
3.切实抓好课型研究。各县(市、区)和中小学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新授课、讲评课、作文课、复习课、实验课、自习课”六种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新授课: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把促进学生积极紧张的思考作为主要任务,教师精心导入、讲授、提问、指导、评价,围绕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合作;安排足够时间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确
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高效达成。
讲评课:教师要分析典型性问题、共性问题,研究学生的解决问题思路、策略、技巧,特别要对错因的形成进行分析、探究,还原其错误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循循诱导引领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方法,揭示规律,训练思路,提高能力。
作文课: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重视作文的生成过程,每次写作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亲自去感受体验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并积累精彩美妙的字、词、句和篇章,充实学生的写作仓库。
复习课:教师要合理安排练习与讲评的时间,通过设疑激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点拨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通过专题训练,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最终促使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和实验室条件,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准备实验材料、用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中总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
点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自习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为目的,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自由支配自习课的时间,或完成当天作业,或预习新课,或查漏补缺、促优补弱。要善于指导学生如何上好自习课,探索有效的自学方法和自学效果,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扎实、细致的学风。
主要措施:各校要在巩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常态课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开展全员性的高效课堂教学评比、青年教师创优课、中老年教师献艺课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坚持开展高质量的校本研训活动和微型课题研究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
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各县(市、区)教体局和直属中小学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和方式,组织高效课堂专题学习研究活动;通过组织研究课、引路课、示范课和组织骨干教师送课下校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实践高效课堂教学的专业支持和服务。在逐步形成各种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的同时,努力构建与高效课堂教学相配套的目标监控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教
学评价标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措施,引领实践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工作成效:建立起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评价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全市教师牢固树立起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全市课堂教学
水平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4.切实优化作业设计。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明确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各级教研部门和各学校要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
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县级教研部门要通过开展全县教师作业设计评比活动,组织作业改革经验推
广,组织学校优秀作业展评等措施,推进优化作业设计。
主要成效:使全体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的良好习惯,切
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5.加大考试与评价改革力度。要求在全市建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建立县级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课题和学生发展性考试与评价研究课题,有可行性研究方案、有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制度,有扎实的研究过程和阶段
性成果(含学校、教师),有便于操作的日常评价工具和管理要求。主要措施:通过开展发展性评价理论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建立激励机制,推进课题研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和交流,在学校建立起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为构建高效课堂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
障。
各县(市、区)教体局一方面要为学校、教师开展教学评价实践研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支持,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各学科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考试组织形式,建立教学成果奖励机制等措施,为学校、教师构建
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导向。
工作成效:各县(市、区)要建立起科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和高效课堂评价体系(全市中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见附件),促进课堂
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五、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全面扎实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活动的稳步开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在领会高效课堂内涵的基础上,提高对构建高效课堂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和行动,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细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精心周密组织实施,努力形成校校、人人、课课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通过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大幅度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分工负责,全员参与,全力推进。为加强领导,保证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市教育局成立构建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另行通知),领导、指导和组织全市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各县(市、区)教体局、各级教研部门和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全面
实施。
2.各县(市、区)教体局和直属中小学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听课、问卷调查、与师生座谈、查看教案和作业等,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学现状和教师现状,形成资料翔实、数据准确、事例充分、说服力强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报送市教育
局办公室和基础教育科。
3.各县(市、区)和直属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制定针对性强、符合实际的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于2010年3月31日前报市教育
局办公室和基础教育科。
4.各县(市、区)教体局和直属中小学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学习教学理论,提高对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意义的认识,树立开展好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学习和讨论,理解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施策略,为构建
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5.各中小学组织教师分学科开展构建高效课堂研讨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科教师进行本学科常态课的教学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模式、策略和方法。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确立各学科高效课堂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方法和预期成果。倡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提高自身的教学理
论水平和课堂反思能力。
6.各学校要分学段开展副校长、教导主任说课、讲课、听课、评课培训和
比赛,提高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的教学指导能力。
7.各县(市、区)教体局和中小学要通过连片教研、城乡交流等活动,组织教研人员、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任课教师积极开展有关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教学研讨和教学交流等活动,组织各层级的同课异构、达标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形式的课堂教学观摩会或展示交流活动,展示和推广阶段性高
效课堂教学经验。
8.各县(市、区)教体局和中小学分阶段及时总结高效课堂阶段性成果和经验,根据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提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层次,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凡在高效课堂构建方面已经形成一定教学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果的单位,要结合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对构建高效课堂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本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探索和研究,改进、完善和提升本单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有指导意义和
促进作用,更有推广价值。
9.各县(市、区)教体局和中小学及时对构建高效课堂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整理研究成果,编辑《资料汇编》;加强高效课堂研究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形成富有地域或学校特色的常态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0.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名校、名师进行
表彰、奖励。
六、举办系列活动,确保高效课堂构建活动顺利推进。
打造高效课堂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周密部署,严密组织,抓紧抓实,力求实效,充分发挥
一线教师的聪明才智,逐步把活动引向深入。
1.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进一步完善《三门峡市高效课堂评分细则》,从制度上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实施高效课堂达标活动,开展达标活动,由县(市、区)教体局统一下发高效课堂达标证;从2010年元月起,高效课堂达标证将作为我市教学岗位标兵评选和教师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之一;各级各类中小学,要
有计划地组织好校内达标活动,每年推荐三分之一的教师参加市、县达标活动,计划用三年时间达到人人达标。市教育局要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目标考核。
2.各级示范性学校要切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定期开展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要把高效课堂教学构建活动的实施情况和教学质量提高情况纳入示范校回督范围进行督察。各类教学名师、教学岗位标兵在高效课堂构建中,要起到带头作用,凡是起不到带头作用的,教育行
政部门要取消相关称号。
3.各县(市、区)教体局和直属中小学要把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作为教
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纳入绩效工资考核范畴。
4.2010年,以县(市、区)为单位,举行优秀教学案例展示,2011年,举行优秀教学论文交流活动;2012年,在全市范围举行优秀教学成果展评活动。
5.从2010年元月起,全市优质课评选活动全面纳入高效课堂达标工作,各县(市、区)每学年组织一次达标活动,全市组织一次构建高效课堂展示交流活
动。
6.各学校要把高效课堂构建活动作为一项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满意学校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和长期工作,深入持久地扎实开展。通过开门办学,主动接受社会、党委、政府、家长、学生的评议,积极改进教学方式,促进高效课堂构建
活动的持久高效开展,促进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