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主题表达(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10:1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章的主题表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章的主题表达》。

第一篇:文章的主题表达

文章的主题表达

1.主题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贯穿着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

主题的表达方式因文体而异,在不同文体的文章中,对主题有不同的称法。在文学作品中,主题一般称为“主题思想”,有时也简称“主题”,它指的是作者通过全部题材的叙述和描写,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或所透露的一种情感和意向。在一般的记叙文中,主题称为中心思想或中心意思。在说明文中,主题也可称作中心思想和中心意思。而在议论文中,则一般称作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

2.表达方式

作者在提炼出明确的主题,选择好相应的材料,安排了恰当的结构的同时,还要考虑用怎样的方法或手段把它们告诉给读者,这个“方法”或“手段”就称为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标志,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文章的不同体裁。

3.文章的几种基本表达方式

人类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创造,逐步形成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文章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

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4.文体分类

按照文章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文章分为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1)记叙文是指那些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文章。

(2)议论文主要是指依靠摆事实、讲道理或是逻辑论证等“议论”手段表述作者某种思想见解的文章。

议论文的种类,按内容分,有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学术论文等;按形式特点分,有专论、短论、杂文、读后感等等。

(3)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说明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成因、关系、功用或发生、发展过程的解释说明,使人们对事物有个明晰的、完整的了解和认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

说明文的种类繁多。根据说明的对象或所要说明的内容特点,可以分为实体事物的说明和抽象事理的说明。也有人把它们还分为“记叙性说明”、“阐释性说明”、“描写性说明”、“介绍性说明”。根据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所能起到的效果,可以分为纯科学性的说明和科学性与文艺性兼而有之的说明,即科学小品文。

1.如何进行现代文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纵观各地的中考试题,现代文阅读题呈现出一种开放性、精典性、人文性的特点。

阅读现代文,我们首先应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出要旨,也就是要找出文章的主题,筛选出文章最有价值的东西,对文章按文体分类,初步列出阅读提纲。阅读现代文的第二步是理解结构,理清顺序,把握行文思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不同文体,理清文章的要素。第三步要迅速把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练就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读透材料,读准材料,分析材料

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后,我们要在前者的基础上,熟读精思,理解读透关键词语、文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理解文章的象外之境,言外之韵。

以上过程我们可概括为:①找“文眼”→②理结构→③读材料→④斟字句。在不同过程中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找“文眼”时,我们可采用“囫囵吞枣”式阅读法,侧重整体把握,不求面面俱到;理结构时,我们可采用“列提纲”式阅读法,对文章结构仔细分解;在读材料时,我们又可采用“八面御敌”阅读法,全面出击,各个击破;在理解词句时,我们就要“熟读精思”,字斟句酌,仔细推敲,弄清作者“三年两句得,一吟双泪流”的确切用意了。2.如何抓“文眼”

像诗有“诗眼”一样,文章也有文眼,它是文章中最有价值、最具魅力、最能揭示文章主题的部分。抓住了文眼,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中考试题中所选的文章大都有单一性的特点,一般简短精悍,阅读时可从以下方面人手。首先是读析文题。很多文章题目本身往往就已点出了该文的主要内容和文体特点。像《论“雷锋塔的倒掉”》《中国石拱桥》《我的老师》等文章,一读题目就能心领神会,知道它们分别是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并能揣摩文章主要内容。再者就是抓关键句、抓首括句。不少文章有概括全篇内容的句子或突出深化主题的句子(关键句)。不少文段,首句往往概括了全段的内容。在阅读中敏锐地抓住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迅速把握文章内容。如《背影》开头

一句“我和父亲不相见已两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宗明义,落笔点题,就是这篇文章的关键句。最后,要迅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就要在平常学习中练就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种筛选分检索性筛选和理解性筛选。检索性筛选就是根据特定要求从文章中直接找出所需信息,与之无关部分则可一略而过。理解性筛选,是以正确把握文章内容为目的的筛选。

第二篇:如何区别文章主题,中心,主旨

如何区别文章主题,中心,主旨

用多种方法把握文章主旨

现代文阅读中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是中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几乎每一个语段阅读测试的最后几道题都会提出这方面的要求,只是题干表述用语或设问角度有所不同而已。2004年中考现代文阅读《最完美的礼物》:‚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以对‚骗局‛内涵的理解为抓手,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2002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亲近自己的双腿》:‚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____。‛试题以文章标题为切入口,考察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主题的能力。不仅记叙类文字如此,议论、说明类文字也是这样:2005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第④段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中的‘这’指的是____。从全文看,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人不仅要有____,更要有____。‛完成试题后,去掉关联词和一些试题情景语言,剩下的是‚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人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丰富的感情‛,显然就是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阐明的见解。至于2003年中考《奥林匹克新格言》,命题者干脆就直截了当地设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面对这类试题,许多学生常常无从下手,犹豫半天后,只是随便地写下一个答案,其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对文本主旨的整体把握能力呢?

首先,必须清晰地认识,现代文阅读材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许多试题都必须在理解整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是准确把握文本主旨的前提条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全方位的,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一般情况下通读记叙类文字要能回答这么几个问题:什么人?发生的是什么事?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么样?它们互相是怎样起作用的?可采用由浅入深,从先到后的顺序,从文中采摘关键词句,进行提炼、筛选、合并、浓缩,从而在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把握文章主旨:

由材料(情节)入手

任何一篇文章总是通过某些具体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旨的。如2002年中考《亲近自己的双腿》:‚第⑧段中说,车夫的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从全文看,车夫的‘尊严’具体表现在:⑴;⑵___;⑶___‛。试题要求回答文章用哪些材料表现出了车夫的‚尊严‛,强调了材料与中心的联系。

文章的主要话题,也就是这篇文章所陈述的主要对象,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个事物,有时是一种情感。如果你知道了整篇文章说的主要是什么,那么你也就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阅读积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感悟作者取舍材料的标准,也就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什么写这(些)故事?这(些)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文章的主旨自然也就包含在里面了。

由文章的标题入手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它能帮助我们透过文章的内容看到文章的心灵———主旨。所以读文章可以以文章标题为抓手,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2003年上海中考《成全一棵树》,标题既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又蕴涵着文章的主旨:孩子的汗水救活了一棵树,母亲的心血培育了一个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阅读文章标题,如果标题本身是一个短句,要充分重视它与文章主旨的直接联系。如2005年上海市初三模拟测试卷《能给予就不贫穷》、《孩子,你其实不必这样》等,这类短句通常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只是语言表述略有差异而已。如果标题是偏正词组,像2004年中考《最完美的礼物》,2005年市模拟考《优雅男孩》等,则必须认真揣摩标题中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语的内涵,联系文章内容感悟文章的主旨。

总之,把握文章主旨的途径有许多,除了以上所介绍的,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背景入手,如2001年《山村传圣火》等,这里所指的背景主要指的是文章的写作背景,但也包括注释、及其他命题者卷面提供的补充信息,如2004年《蒙娜丽莎微笑揭秘》的相关链接,2005年《我的老师》提供的另一种结尾方式等。需要强调的是,考试实践中不应该使用单一的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而是要若干种方法综合运用,也就是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文章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全面准确、深刻的理解文章的主旨。

由具体细腻描写入手

一篇成功的记叙文,除了叙事完整,条理清晰,结构合理以外,必然有一些细腻、生动的描写。哪些东西在文章中需要具体描写,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呢?取舍标准只有一个:凡是最能够表现写作意图的内容,也就是最能够突出文章主旨的内容,最值得细细地描写!因此,阅读揣摩文章中的语言、行动、心理、乃至景物描写,分析它们的含义和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2002年中考《亲近自己的双腿》第④⑤⑥段中,有大量‚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和车夫的外貌描写,细细品味,它们集中表现了车夫人格的伟大:他蹬车,既是为了挣生活,更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他是一个强者,要靠自己的力量‚挣来坦荡而快乐的生活‛,体现出自己人生的价值和尊严,这些也就是文章的主旨。

由议论、抒情的语句入手

一篇记叙性文字,通常作者总会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发一些议论,点明所写故事的价值和意义,有时也会在叙事过程中宣泄自己的感情,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这些议论和抒情的文字都是我们把握文章主旨的好帮手。上文所引的2005年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阅读材料,全文最后一节是这样的:

‚从细微到宏大,从狭隘到广博,女人的爱充满一生。每当我从街上走过,总习惯把女人对号入座,她是女儿?妻子?抑或母亲?无论肯定了哪一种,我总是对她们肃然起敬‛。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结尾点题,作者用一种带有抒情意味的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主旨。2004年中考记叙文阅读《最完美的礼物》结尾部分: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唯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文章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了强调突出。

同学们无论平时还是考试的时候,阅读记叙类文字都要养成一种习惯,即把文章中非记叙描写性文字圈画出来,给予特别‚关照‛,因为它们能有效的提示文章的主旨(如果是非记叙类文字,则应该注意文章中出现记叙描写的原因,与文章其他部分的内在联系)。阅读当中不仅要注意结尾部分的大段的议论或抒情,也要留意穿插在叙事中间的议论和抒情语句。有一种特殊的点题方式常常被大家所忽略,即作者不是用第三者的口吻议论或抒情,而是借用文章故事人物的语言或心理活动来对所写事物发表看法,河北省中考曾选用过一篇散文《会飞的蒲公英》,通观全文找不出一处作者的直接议论和抒情的语句,但是文中母子对话时,母亲对蒲公英的议论,‚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又包含了母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显示了文章的主旨。阅读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类借文中人物的口和心理活动,对文章所写人、事、物发表看法的文字,文章的主题往往蕴涵在其中。

由反复出现或褒贬鲜明的词语入手

阅读记叙文,在把握文章大致的情节线索或情绪主线,理清文章内容结构,例如时间的转换,地点的变迁,人物的变化,或者其他所写对象的转换时,对一些中心句,一些过渡句,一些褒贬色彩强烈或反复出现的标志性语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把这些语句作为阅读理解的基本元素掌握并储存起来,以便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例如2004年浙江省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生的另一种财富》:

①我是在贫穷和耻辱中长大的……

②我的母亲四处打工,为我攒钱,她坚信我能考上大学……

⑤后来就到了让我终生难忘的那个耻辱的日子。

⑥当帮助变成了一种施舍,我宁愿不要。我在忍受现实还是退学之间犹豫了很久。我想起了父亲的后背……

……

⑨从这时起,我走出了耻辱,……

在这篇文章中,‚耻辱‛与‚贫穷‛是贯穿全文反复出现的词语,是作者着力强化的意念,值得大家阅读时充分关注,这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文章主旨的共同钥匙。

第三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三步确定文章主题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三步确定文章主题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公布,根据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安排,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也会在2017年10月份启动,备考之事必须提上日程。为帮助广大考生快速了解国考、顺利备考,湖南华图教育对历年国考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并且会第一时间发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为广大考生的国考之航!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三步确定文章主题。申论看似高深,其实,也是生活的产物。因为命题专家往往是根据生活现象或是社会热点来确定主题,进而选取材料,形成我们的申论试卷的。因而,命题专家的命题逻辑其实是和我们的作答逻辑正好相反的,具体地,命题专家是先立主题,再组织试卷;而我们则是从试卷入手,一步一步去挖掘命题专家业已埋藏好的主题。以下小编 将从不同的角度去解析如何破解文章的主题。

第一步 根据题干来确定文章主题

议论文题干多种多样,但通过审题,有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文章的主题。例如:请根据给定资料和社会生活实际,以《认真负责应该成为工作的底线——学习“最牛校长”有感》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这是一个比较喜人的题干,因为题干部分出现了文章的标题,标题里又恰巧埋藏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即认真负责应该成为工作的底线,我们只要围绕“认真负责”展开就不会跑题,即通过审题,我们确定了文章的主题。但是,华图教育资深专家通过浏览历年真题发现,大多数的申论文章主题,是不能通过仅仅靠审题来搞定,哪怕是给定了文章的标题,有时这个标题也是含糊的,富有一些隐含信息的,例如《岁月失语 唯石能言》,“石”具体指的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这就涉及我们即将介绍的第二种方法,即通过高度材料来确定文章主题。

第二步 根据高度材料来确定文章主题

高度材料,涉及到高级领导讲话、一些高级会议及一些高度凝练的语言等。如

2010年7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客观摸清人口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材料可知,讲话者--李克强为高级领导,讲话的客体为“人口普查”,因此可以基本上确定,本篇材料主要围绕“人口普查”这一事件展开,再结合后面的材料,则可确定主题为“人口普查”或“人口统计工作”“人口工作”。

第三步 总结材料内容法

如果通过审题、不能明确文章的主题,材料里面又没有高度材料或者通过高度材料,依然很难理清文章的主题,大家不要急,我们还有第三种方法,即总结材料内容法。接下来以2013年国考副省级的这道题为例。

各则材料内容总结如下:

材料1:案例型材料,大学生村官策划传统婚礼,及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材料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现状

材料3:菊儿胡同等历史建筑由于遵循“传统文化肌理”保留了文化资源,受到好评

材料4:妈祖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传播

材料5:平阳鹤溪缸窑的历史与现状

材料6: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言论

小编发现 以上材料内容,表面上关联性似乎不大,但通过观察,可以看到,材料1说的传统民俗文化,应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材料3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材料4、5可以归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见,留则材料主要说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合起来即为“文化遗产”,即为材料主题。

注意: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小编 还是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在实践中多多练习,以便准确掌握。

相信大家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层层递进,定能找到文章的主题。以上三种方法是我们华图教育诸多老师共同努力总结出来的确定文章主题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方法归方法,想要掌握方法还需更多的练习和思考。

2018国考时间安排表预测——请参考2017年。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10月15日8:00至24日18:00 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时间:2016年10月15日至26日 查询报名序号时间:2016年10月28日8:00后 报名确认时间:2016年11月2日9:00至7日16:00 打印准考证时间:2016年11月21日至27日 笔试时间:2016年11月27日

第四篇:概括文章主题学案

概括文章主题

学案

学习目标:1、概括作品的主题,把握文章情感;2、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3、通过对应练习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主题、把握文章情感的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对应练习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主题、把握文章情感的能力。

学习方法:自学、讨论、交流、点拨、归纳、练习。

学习课时:3 课时。

学习内容和步骤:

“评价”和“鉴赏”一样,本身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这里只能从高考对一个高中毕业生的要求的角度来谈论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文章的思想内容

文章的思想内容,归纳起来说,主要是指两点:

一是文章所运用的全部材料; 二是作者运用这些材料所表达观点、见解、主张、感受和思想倾向。

材料是文章思想内容的主体。没有材料,就没文章可言。一般说来,在议论性文章中,作者所用的全部论据,包括事实论据、事理论据以及引用的各种文献资料,都是材料。在说明性的文章中,作者所介绍的事物和引用来说明事理的文字,也是材料。在叙述性的文章中,作者所叙之事件、所写之景物等,也是材料。

作者凭借材料所表达的观点、见解、主张、态度等,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灵魂。材料与观点的和谐统 一,构成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什么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1.评述材料在文中的作用:

在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要靠材料来证实或表述的。因此,评述材料在文中的作用,是评价思想内容的一个重点。从试题来看,有要求说明文中的材料表达什么观点的,有要求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的,也有要求概括材料本身的要点的。

2001 年社科文阅读第 18 题:“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便属于评述材料作用的试题。

评述材料在文中的作用,要坚持观点和材料一致性的原则。从操作层面说,首先要准确理解材料本身的含意,同时要分析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这些材料的,分析运用这些材料的前后作者说了哪些话。

2.评述作者提出某种观点态度的原因:

譬如 2001 年全国卷第 22 题:“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这类试题实际上是要求对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作因果关系的分析,透过“结果“去寻求相应的原因。

3.评述文章的主旨:

本项不要求考生作直接评述,而是放在综合赏析题中,要求考生判断评述的正误。

我们在这一部分的三个小标题中都用“评述”二字却不用“评价”二字,这是因为这一方面的试题注重的是“评述”。就答题来说,也是以“述”为主,以“评”为辅的,所以考生对“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试题不必畏惧,因为它本身并不难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价。

三、评价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要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2.要坚持观点和材料一致的原则。

3.要从作品实际出发,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拔高”。

四.文章主题思想赏析:

(一)概括主题思想:1、归纳内容要点要抓中心句..①段首提示性中心句;②段末总结性中心句;③段中过渡性中心句;④段外抒情性(综合性)中心句。

2.概括中心思想遵循从文内到文外、由客观到主观的原则。

具体的方法有:

①抓关键部位: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眼等就是与中心意思有关的关键部位。

②综合层意和内容要点:从文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中心意思,是归纳中心最突出、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

③结合文体特点:

记叙文:通过写什么人记什么事,表现什么人格精神。

抒情文:通过写什么景物抒发什么感情或阐发什么哲理。

议论文:通过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表明了什么观点。

说:通过写什么情节刻画了什么人物性格,反映了什么问题。

④作恰当纵横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状况、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二)主题思想的表现方法:

1、作者现身

2、情节昭示

3、人物语言

4、细节暗示 5、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三)应试对策:

1、明确答题误区:

①漫无边际;

②摘句而不归纳,或归纳不完整,遗漏要点; ③只归纳不赏析;

④概括失之偏颇;

⑤任意拔高; ⑥人云亦云;

⑦语言表达不清。

2、熟记赏析术语:

主题深刻、中心突出、深化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简意丰、主旨深远、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等。3、熟悉赏析模式

抒发……的思想的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等。

五、对应练习:

练习一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4 题。

寂寞丹青路

王 舒 ①小时候,最恨的是毛笔,最怕的是父亲。

②画画,对于童年的我来说,是一种最可怕的刑罚。做美术教师的父亲,年轻时,也做过一段时间的画家梦,可是,瘫痪的祖母,多病的母亲让他的梦碎了。于是,他便将他的圆梦之

梦寄托在我的身上。

③一套《永乐宫壁画》,不知勾了多少遍,一本《吴昌硕画辑》,不知临了多少回。那时,最怕父亲说的一句话就是“临画去”。

④直到今天,孩子们在童年该会的游戏,我一样也不会。因为,那时在我做完一天功课之后,能去做的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临画去”。

⑤临着临着,画画已渐渐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父亲督促少了,自己用功勤了。

⑥背着父亲,偷偷摸摸参加了一次什么大赛。虽然缴了一笔很可观的参赛费,但那一等奖的获奖证书拿到了我手里的时候,那份疯狂啊!十几年的辛苦,终于没有辜负我。

⑦当我目光炯炯地把证书送给父亲时,父亲的脸上,只在刹那问掠过一丝欣喜,然后,便是好一阵子沉默。好久之后,才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也许,是我错了,不该让你走这条路。”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的满目苍凉。

⑧当时的我,根本没有的理解父亲的话,父亲也再没有和我谈过画,对于我的画,也没有再评价一字。

⑨那时,我真觉得自己在艺术上颇具天才,早晚必定成名。于是乎,在飘飘然中五年的光阴,转眼即逝了。

⑩唤醒我春秋大梦的,是梁畸先生。记得那次,在和平文化馆一次笔会之后,送梁老回家。路上梁老对我说:“画,其实也是道,是修身之道,也是寂寞之道,与名利毫无关系。在一般人眼里,只有名人字画才是字画。其实,名人和字画是两码事,为名而画失真情,无真情哪有真趣,无情无趣哪儿能叫画,你说呢?” ⑾从那时起的十年里,我再也没有出过一次风头。我闭门读书,废寝忘食,竭尽心力去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临画去。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说,“最恨的是毛笔,最怕的是父亲”。

(1)作者为什么最恨毛笔? 答:

(2)为什么最怕父亲? 答:

2.文中描述“我”背着父亲参加大赛并获奖,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

3.文中写梁老对“我”说的话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标题的意思是:学画要注重修身,耐得寂寞,而不要热衷于名利。

B.本文以“临画去”为线索组织材料,表现出“我”对临画认识和感情的变化。

C.第四段和末段两次写去做的“只有一件事”都表现出“我”临画的专注。

D.“也许,是我错了,不该让你走这条路。”父亲对“我”这样说,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心情,既有对儿子美术才能的怀疑,又包含着自责之意。

E.本文的主旨在于告诉年轻人要注重自身修养,要废寝忘食地闭门读书。这一主旨在文章末尾点得很醒目。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2010 年广东卷)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①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真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啊。” 随后就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了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抬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多吃吧,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

[注]①活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一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1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 分)

答:

17.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 分)答:

18.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答:

练习三(2013 年 年 浙江 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8 分)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耕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

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放能将它们分开。

⑧终于,水牛老了。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

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是谁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薄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 11 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本文有删改)

11.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特别用意?(3 3 分)

12.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4 4 分)

13.作者为什么把牛 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3 3 分)

14.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5 5 分)

15.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5 5 分)

练习四(2011 年长沙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22 分)

听见马的呼吸

耿 翔 ① 对于我,马坊不只是一个乡的名字。

②我所有与它有关的记忆,都藏在一些人的眼睛里。只是他们,在这个地方活得太疲劳了,等不住我回到他们身边的消息,就带着我的那些记忆,到生命应该去的地方去了。

③这是我一直埋在心上的痛。

④我便这样安慰自己:在马坊这块属于草根的乡野上,只要还能记住一根草木的样子,就说明亲人在心中还占据着一些地方,自己在乡下度过的那些日子,还能经过草木,这么细密地通着大地的呼吸。因此,什么时候回去,都会赶在乡亲们之前,先被草木温暖地认出来。

⑤我记着许多草木的样子。在这块出了长安,沿着那条向西的丝绸之路,很古典地经过茂陵、昭陵和乾陵,往北飘进更古典,在诗经里被叫做豳风之地的马坊,我不只认识一路的草木,还惦记着一匹栗色的马曾经多少次看过我的眼神。那眼神应该与父亲有关。那年月,父亲不但在村里种着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这些养活我们的庄稼,还用镰刀割回弥漫着中药味的青草,饲养村里的牲口。那匹栗色的马,每天因了父亲给它的青草,像与我有了分不开的亲近。我也意识到,父亲确实是像养活我一样,内心幸福地养活着那匹马。

⑥那匹栗色的马的眼睛,一定是神给予的。

⑦在这些血性刚烈之马的身上,千山万水都在其中涌动,而眼睛里,竟储满这么多的温柔、阴郁和善性,平静得像在这块乡土上,从不把多余的东西装下。我说不清这是为什么?若干年后,我才理解一匹在乡野上和乡亲们一样生死疲劳的马,在它的眼里,苦难是尘埃,幸福也是尘埃,只要知道把一身的力量献出来,然后记着给它恢复力量的青草就行了。

⑧这次回到马坊,一半因为亲人,一半也因为马。我明白,那匹栗色的马再命长,它的形体,早应该在马坊消逝了。但我还想在乡土上,找到它的一些痕迹。我是这样想的,如果这些乡土能保留这匹马的一些痕迹,我父亲一生喂养马的辛劳,也就会被保留一些。如果是这样,有关乡村生活的细节,就会被我漫漫地,从一些想象不到的事物里找出来,并且带着马的呼吸,间或还带着我父亲的呼吸呢。这些都说不来,只要心追着神迹到了,我相信大地会把一切隐现。

⑨我出了县城,就不停地翻着深沟。县城的名字叫永寿,这是中国最吉祥的县名,也是我和父亲牵着那匹栗色的马,往村上驮过东西的地方。这回,我不想带任何东西回村,只想从村子里带走些什么。我已经听人说过,那匹栗色的马死时,村子里正落着那年的第一场雪。它曾那么强烈地回过头,完整地看完它生下一匹栗色马,又生下一匹栗色马的过程,才走出马圈,姿势优美地倒在雪地里。村上人没有急于埋葬它,更没人敢剥下它的皮,在生活特别窘迫的年月,分食一点马肉。而是停下手中的所有活路,不分男女老幼,像对待村上最有名望的长者一样,守在马的遗体周围,看着雪花一片片地把它覆盖起来。

⑩村里人都说,那是老天对它的一场雪葬。

⑾我相信这个美丽的过程,只是记忆它的一切时,不想超越一匹普通的马。

⑿等到翻上马坊沟,一路在心里折腾着记忆的我,奇妙地在身体里感觉到,有了马的一些呼吸。它隐隐地,像从所有草木结籽的内心,给我传递这里的信息。我走下车,想让风野野地吹吹我,也决定弃车走回村里去,让脚步安稳地踏在乡野上,让泥土里的所有气息,就这样穿

过鞋底,穿过脚心,径直钻入我的内心。我可以激动,但不能张狂,因为这些年,我与这里熟悉父亲和那匹栗色的马的风物,照面的机会太少了。我不知道在乡村,这些风物身上的野性,还保留了多少,更不知道那匹栗色的马,会把农业劳动中最精细、最质朴、最动人的声音,就保存在它的呼吸里。

⒀我的心开始有力地跳动了。我想,我围绕着马坊,具体说围绕着这一片乡野上的草木、粮食、一匹栗色的马,还有父亲一样的亲人们,就是要让离散很久的心,很庄严地跳动回来。

⒁走过一座土桥,我远远地看见一匹马,在一块熟悉的土地上抬起了头。

⒂我不知道它这么执意地抬头,是不是因为从我身上,嗅到了什么气味。

⒃但我猜出,它一定是那匹栗色的马的后裔,它能够用那双遗传得更美丽的眼睛,迅速地把我与这片乡野联系起来。它一定会的。

⒄它稍后仰天长啸的一声,我是用心接住的。

(节选自《马坊书》,《黄河文学》)

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A、在它的眼里,苦难是尘埃,幸福也是尘埃。(2 分)

B、对于我,马坊不只是一个乡的名字。(2 分)

2.文章⑨、⑩两段叙述栗色马死亡的故事,有何作用?(6 分)

3。这篇散文倾深情于乡土,融叙事、诗性为一体,请说说“我”的情感变化过程。(4 分)

4、综观全文,探究“马的呼吸”在作者的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8 分)

第五篇:1-3单元文章主题梳理

1——3单元课文梳理

1.《散步》作者莫怀戚。文章主旨:《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这篇课文写了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照顾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想法设法帮我去北海,可是母亲已重病缠身,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母亲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3.《羚羊木雕》选自《东方少年》。作者张之路。文章主旨: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地批评了父母轻义重财的行为,告诫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4.《散文诗两首》 ①《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文章主旨:乍看之下,这是一首写儿童与母亲嬉戏的诗歌,所表达的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并无奇特之处。但泰戈尔之所以是大文豪,就在于他的诗作能够在普通诗人的感觉和思路止步之处继续向前,朝更深处迈进,进入“入神”的境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国王和王后》,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②《荷叶 母亲》、作者冰心。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于是在结尾处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5.《世说新语》两则 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作者刘义庆。

6.《我的老师》作者魏巍,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小说家,原名魏鸿杰,主作品有:诗集《黎明风景》。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和祖国》、《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幸福的花儿为勇士而开》和《春天漫笔》抒情散文《依依惜别的深情》、《在凯歌声里》,文艺随笔《路标》。长篇小说《东方》,《地球上的红飘带》。本课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老师温柔,热爱学生及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质.

7.《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一岁半就失聪失明。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还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如《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莎莉文老师,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5岁时因一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1880年10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安妮的视力得到部分恢复。

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1887年3月,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

安妮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学。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由“再塑生命”、“关于‘爱’的含义”两部分组成。课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以及“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8.《我的早年生活》作者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本文节选自《我的早年生活》。《我的早年生活》是丘吉尔依靠自己的记忆,根据一往的记录并仔细核对了事实真相,讲述了他从婴儿、学童、军校学员成长为一名少尉军官、战地记者和年轻政治家的经历,书中还再现了丘吉尔各年龄阶段相应的观点和看法。

9.《王几何》作者马及时,笔名小非,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金蝉唱晚》,诗集《泥土与爱情》,《小精灵拼音童话故事》丛书(4册),散文集《割肉》《童年旧事》《美女滥市》《当代青年散文诗人15家》(合集),歌词《茶山谣》,主编《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廖永德纪念文集》等。本文选自《马及时儿童文学作品选(散文卷)童年旧事》

作者叙术了自己上初一时的第一节几何课,刻画了以为与众不同的几何老师:王老师的出场与众不同;王老师的自我介绍与众不同;几何老师的教学内容更与众不同;这节课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效果。

11.《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文章主旨:《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12.《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著名作家。主要内容: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学,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主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无名高地有了名》、《龙须沟》、《茶馆》。

13.《风雨》作者贾平凹,本文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细致描写了狂风骤雨中的树林子、柳条、羊、葡萄蔓、鱼儿和室内的老人孩子等的形态和不同表现。作者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来表现风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展现风狂雨猛,形成了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

14.《秋天》选自《预言》、作者何其芳,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水芳。文章主旨: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描绘了三幅画面。每一节诗就是一幅画面。作品有散文集《画梦录》

15.《古代诗歌四首》

①《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微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写山岛的盎然生机,寄托了他的昂扬斗志;写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他豪迈的进取精神;写沧海吞吐日月的景色,显示了他有博大胸襟和气吞山河的气概。

②《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第三联点明诗人旅行的时间。这是残冬将尽,新春伊始之际,又是残夜将尽,黎明来临之时。“海日生残夜”,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江上日出图!明明是江上日出,诗人却称“海日”,这并非有意夸张,而是真实的感受。由于江面辽阔,水天一线,朝日跃升之际,真使人恍如置身于万顷沧海之中。朝日的光辉驱走了残夜,但谁也不会忘记,这一派光明的景象恰好是孕育在那业已消逝的寒夜之中。下句“江春入旧年”写时序的变换。这种变换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新春与旧年的界限是那样模糊,以至于诗人感到。是“江春”闯入了“旧年”。海日紧接残夜面生,江春不待旧年之完结而入。时光流逝,天运无情,而诗人“犹自音书滞一乡”,怎么不激起强烈的眷怀故土之情呢? ③《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前用拟人的手法渲染,后用人的感受来衬托,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

④《天净沙 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下载文章的主题表达(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章的主题表达(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书面表达

    中考英语书面表达的考点集汇、讲解和训练 【考点扫描】 书面表达是每年中考必考题型,是考查学生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书面表达通常有三种形式:1、书信、日记、通知、......

    书面表达模版

    对比文章 There are two sides of opinions about it. Some people say A is their favorite. They hold their view for the reason that②-----------------(支持A的理由一......

    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 1.书面表达(本题20分)根据要求完成短文写作,请将作文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假如你是一名叫李明(Li Ming)的中学生,看了上述故事后,你想表达自己的看法。 请你给栏目编......

    表达交流大全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写作目标 1、了解议论文结构的横向模式。 2、进行横向发散性思维训练,学会灵活运用横向模式展开议论。 3、培养对议论文写作中思维品质......

    英文表达

    :【各种鬼的英文表达】1)魔鬼-demon 2)懒鬼-lazybones 3)酒鬼-alcoholic 4)醉鬼-drunkard 5)烟鬼-chain smoker 6)调皮鬼-naughty child 7)捣蛋鬼-troublemaker 8)吸血鬼-vam......

    各种“副”的表达(本站推荐)

    "副"字在英语中可以用vice、deputy、associate、assistant、under、sub等词表示 表达"副"的含义用的最广泛的是Vice 和Deputy。 Vice 和Deputy 并无本质区别,在实际使用时......

    浅谈表达课

    浅谈“语言表达”与“表达课”北京师范大学 姚 颖 2013年10月,在美丽的蓉城成都召开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会和各省市秘书长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上提出了2014年“......

    色彩表达

    浅论电影《英雄》中的色彩艺术 【摘要】色彩,作为电影艺术的基本构成元素,不仅能够冲击人的视觉,带给人以良好的审美效果,作为隐语的出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发展,拓展了电影情节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