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职责使命 创新方法举措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时间:2019-05-13 10:1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牢记职责使命 创新方法举措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牢记职责使命 创新方法举措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第一篇:牢记职责使命 创新方法举措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2015年以来,延安市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稳中求进和时间服从质量的总要求,全面实施“八个一批”工程,全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年来,全市累计实现15.75万人脱贫,贫困人口由20.52万人减少到4.7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3.2%下降到3%。贫困村由693个减少到338个,三个贫困县中延长县达到了贫困县退出标准要求。2018年,延安将完成1.18万户、3.7万贫困人口脱贫,338个贫困村退出,延川和宜川两个贫困县“摘帽”任务,实现全市整体脱贫目标。

在这场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延安市老区扶贫开发局牢记职责使命,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从总书记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深刻感悟为民服务初心,不断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充分发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脱贫攻坚参谋员、协调员、联络员、督导员、服务员职责,统筹各方资源,动员一切力量,创新方法举措,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着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齐头并进,在延安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做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6月份承办了全国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交流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对延安市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承办了全国脱贫攻坚政策培训研修班,全省省级单位驻村工作示范培训班,推出了《陕西:洛川县以“三变”改革促“三赢”》《延川县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七项行动”》等典型经验,延安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贫困退出实时监测、贫困县退出市级核查等做法,得到了中省扶贫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适时推广。连续三年市级考核为优秀单位,2017年获得了陕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扶贫攻坚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一、抓统筹、强推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是在工作思路上发挥参谋作用。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助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延安革命老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率先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动方案》《关于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确定了到2018年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两步走”的工作思路。

二是在目标统筹推进上发挥参谋作用。紧盯年度减贫目标任务,每年2月13日前,组织召开全市学习贯彻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精神座谈会,重温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增强各级各部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并根据阶段性工作推进情况,组织召开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市脱贫攻坚指挥部会议、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专题分析形势、研究问题、破解难题、统筹推进。

三是在重点工作环节上发挥参谋作用。助推市委、市政府积极有序推进各级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签订脱贫“军令状”、基础设施“三提升”、易地扶贫搬迁一年启动三年建成、农村危房改造“清零”行动、特色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各项政策,努力在工作重点、问题焦难点上,出主意、想办法,发挥作用,使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能真正抓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牛鼻子”。

二、抓组织、强队伍,发挥主力军作用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必须要有一支能打硬仗、会打硬仗的扶贫队伍。为了迅速适应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形势和要求,在全市及时建立了强有力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体系。一是健全组织推动体系。在市县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以党委副书记为总指

挥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基础上,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又指导和督促市县成立了“八办三组”(八办:即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8个办公室。三组:即基础设施保障组、资金投入保障组、督查督导组),同时推动乡镇建立了扶贫工作站,每个行政村配备1—2人信息联络员。二是实现帮扶领导力量定位。建立了市级领导包抓县区、乡镇、贫困村制度,将35名市级领导定位在13个县区、35个贫困村重点包抓帮扶,选派153名市直部门县级后备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锻炼,扛起重要责任。同时要求,县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县区委常委等县级领导干部也全部包镇、包村、包户。三是整合“四支队伍”力量。选派37470名市、县区党政企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开展联户扶贫,1784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和党建后进村“第一书记”,组建1546个驻村工作队,实现了全市所有贫困村村村有驻村工作队、户户有包扶责任人。全面整合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乡镇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四支队伍工作力量,形成脱贫有力“铁拳”。四是转变扶贫部门职能。依照市委意见,积极督促县区扶贫部门由政府议事协调机构或事业单位,转换为政府职能部门,并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管理中心,增加了人员编制,扶贫系统干部队伍得到发展壮大。

三、抓协调、强服务,发挥凝聚力作用

加强与各行业部门的协调对接,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建立脱贫攻坚一体化工作机制,凝聚起全市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市扶贫局责任第一。为此,围绕全市高质量整体脱贫目标,综合协调、重点服务,促进了各级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并从大事上、难事上与部门县区共促共抓,一系列重点工作推进快、成效好。

一是全面服务推进基础设施“三提升”工程。主动对接市发改委等部门,下县到村实际查看任务,拿出意见共同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使基础设施“三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共新建76个未通畅建制村通沥青(硬化)路446公里,98个行政村“油返砂”公路569公里,实施571处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常住30户以上村组通动力电全部达标。全面消除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饮水不安全、常住30户以上村组不通动力电的问题。

二是全面服务推进“两房”建设。在2016年一次性启动了1.73万户、5.63万人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建设集中安置点117个,集中安置率94.4%,目前已建成94个,已达到入住条件12996户43482人,占比为75.1%。2018年9月底前集中安置的全部达到入住条件,分散安置的全部搬迁入住。全面推进了农村危房改造“清零”行动,2018年对全市农村危房进行全面排查,共实施了7409户危房改造,全面消除了农村居民住房不安全问题。

三是全面服务推进培育壮大脱贫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举措,立足全市林果、棚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为39420户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建立了长线增收产业,并进行了多轮次重点督办,全面跟踪监督产业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到2017年,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66万亩,总产量达323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苹果产值已经突破100亿元。有超过100万人从事苹果产业,覆盖了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70%以上,果业收入约占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2018年春季新建果园8.41万亩,为计划退出的4393户贫困户新建苹果1.15万亩、各类杂果0.07万亩,户均发展苹果2.6亩。深入推进了以苹果为主的农产品后整理工作。围绕苹果分级分选、冷链物流、包装储藏、精深加工和营销推介等工作,新建成选果线9条、冷(气)库3.1万吨,着力打造“洛川苹果、延安苹果、梁家河苹果”三个品牌,实现了农民收入倍增。2017年,通过后整理带动农产品产值增加94.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340元,仅苹果一项年产值增加20多亿元,贫困户果农人均增收1000多元。全面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三权定心、三变发力、产业转型、打赢脱贫”主题,确定推进全市200个试点村进行“三变”改革,全面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

三变改革”脱贫模式,使农民、集体、企业联股联利联心,真正把贫困户嵌入了产业链,农村和贫困群众脱贫动力得到了全面释放,安塞区南沟村、黄陵县索罗湾村等一批农村“三变”改革示范点不断涌现。

同时,全力服务社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等工作。在全面配合做好中央部委定点帮扶工作的基础上,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联席会、观摩会,深化并加快推进苏陕扶贫协作,国企合力团助力、高校“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3+X”帮扶,万企帮万村等社会扶贫工作,在物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凝聚了多方力量,发挥了服务协调作用。

四、抓培训、强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加强帮扶干部培训。针对干部不会干、干不好等突出问题,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培训,明政策、强素质、提水平。做到了市委组织部对全市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培训全覆盖;市扶贫局对全市扶贫系统干部培训全覆盖;县区对“四支队伍”、各级联户帮扶干部培训全覆盖。

二是丰富宣传形式。每年明确宣传主题,在市电视台、延安日报开设《帮扶榜样》《脱贫之星》专栏,每天至少报道一名帮扶干部和脱贫之星先进事迹。2017年开始,每季度在延安日报晾晒一次县区和市“八办两组”牵头部门工作成绩,每半年召开一次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总结、挖掘、推广了延川县激发内生动力七项行动、安塞区文化扶贫、黄龙县旅游扶贫、洛川县苹果产业扶贫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国各大媒体展示,印发《脱贫攻坚》22期,推送延安脱贫信息专报微信公众号60次。

三是激发内生动力。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共同推行“党建引领、教育引导、村规民约、文明模范、公益救助、司法保障”扶志六法,指导贫困村建立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倡导勤劳致富文明新风,革除红白事大操大办、兴建庙宇、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筹办标准化农村爱心超市1505个,通过“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共建文明新乡村”模式,实行正向引导激励,有力地促进了贫困群众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

五、抓机制、强落实,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一是完善“四级书记”抓脱贫工作机制。在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脱贫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市级领导包抓县区镇村脱贫、军令状、驻村蹲点、奖励激励等制度,同13个县区和11个市级部门立下“军令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作出完不成任务将引咎辞职的承诺。运用“三项机制”,对2017年评选的5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全部予以提拔使用,提拔使用脱贫攻坚一线县级后备干部22名,市县两级提拔使用优秀第一书记332名。

二是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37.3亿元,其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3.6亿元。三个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9.64亿元,以硬要求督促13个县区全部建立1000万元以上扶贫贴息贷款担保基金,累计筹措担保基金1.56亿元。互助资金一次性覆盖693个贫困村,同时支持175个主导产业村建立了互助资金协会,资金累计达到2.98亿元,资金周转使用总量超过8亿元,贫困户借款累计达3.7万户次。今年以来,市县按照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2%,增幅不低于上年的30%的标准,落实配套资金7.64亿元;中央部委定点扶贫、苏陕扶贫协作、省市县单位联村帮扶、国企助力帮扶等方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8亿元。

三是完善督查督导工作机制。在常态化督查下,实行了市级领导带队督查暗访和主动晾晒成绩接受社会监督等制度,确保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坚持动态监测贫困退出达标率,每月实时监测全市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相关指标达标完成情况,及时掌握年度减贫工作存在主要问题,找准问题症结,并在全市进行通报,高质量地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四是建立作风保障机制。围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安排,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市委常委带头下,明确了市、县区所有包联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领导干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驻村蹲点调研具体要求,并实行一月一通报制度。做到走访调研“三个全覆盖”,即:市级领导对所包抓的县区乡镇(街道)走访全覆盖;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对辖区所有贫困村走访全覆盖;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街道主任)对辖区内所有贫困户走访全覆盖。扎实推进冯新柱案“以案促改”工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专项巡查,开设“12317”扶贫监督热线,切实加大扶贫领域违纪违规案件查处力度,以过硬作风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2015年以来,共受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4727件,核查4579件,处理4744人,党纪政务处分1203人。

第二篇: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好纪检监察机关的“前哨”作用

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好纪检监察机关的“前哨”作用

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好纪检监察机关的“前哨”作用

根据市纪委监察局的统一安排,丽江市纪委监察局派出的8个纪工委监察分局于7月13日至25日,对市直部门开展了扶贫攻坚战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市直各部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高度重视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把做好挂钩联系工作作为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载体。本着务实发展,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的思路,扎实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对于关乎群众生产生活急需,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各部门加强协调,争取社会各方资源,尽最大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和谐稳定。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市直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一是建立机构。成立了 “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明确了分管领导、联络员、确保扶贫攻坚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二是制定方案。各部门根据省、市有关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方案》,对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的总体目标、人员安排、时间安排、组织实施、检查考评、工作纪律等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三是专题研究。在深入开展首轮遍访、与县乡村干部和群众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先后召开多次专题会议,研究和解决帮扶项目和资金问题,千方百计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做到了开好局、起好步,动真情、扶真贫。四是落实帮扶责任。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推动帮扶责任落到实处。在面对面了解的基础上,帮扶干部均认真填写了《丽江市遍访贫困村访谈问卷》《丽江市遍访贫困户访谈问卷(问卷一)》和《丽江市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结对帮扶联系卡》详细做好了走访记录,全面掌握结对帮扶户的贫困状况,准确掌握导致贫困的原因和实际需要,研究制定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和方案,并积极宣传各级支农惠农和扶贫开发政策,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摆脱意识贫困和思路贫困,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深入调研、掌握实情。一是扎实开展调研。深入到结对帮扶的县、乡、村干部进行联系对接,初步了解掌握基本的乡情、村情、组情、户情,共同商议确定结对帮扶的贫困对象,明确了帮扶任务。实地察看乡村道路建设情况和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走访听取扶贫攻坚工作汇报,并与县、乡、村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面对面与贫困户拉家常、听呼声,进一步了解掌握基本情况。二是选派精兵强将。各部门选派能力强、作风硬、熟悉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的干部组成扶贫驻村工作队。各部门领导定期听取扶贫工作队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工作情况汇报,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向扶贫工作队员了解询问有关情况,及时为扶贫工作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扶贫工作队认真细致、全面深入的工作以及所提出的意见建议,为各部门制定精准扶贫计划和措施奠定了基础。三是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在深入调研,多次走访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了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气候多变,高寒冷凉,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造血能力差,农民收入低等五个方面的主要致贫原因,为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三)积极行动、狠抓落实。一是主要领导带头深入村组,了解村情民意,真心帮扶贫困户。实地察看道路建设情况和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走访听取扶贫攻坚工作汇报,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二是分批完成首轮遍访工作。研究制定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和方案,并积极宣传各级支农惠农和扶贫开发政策,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摆脱意识贫困和思路贫困,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三是认真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回头看。根据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走访记录和了解的实情,进一步细化完善建档立卡资料,认真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甄别,全面核实扶贫对象的信息数据,完善精准扶贫信息管理,为精准扶贫提供第一手数据,并确保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每名干部职工都与贫困户对上号、挂上钩、结上对。四是认真做好“挂包帮”“转走访”回访工作。采取“支部+工作队员”的方式,在不影响基层和本单位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批次、有重点地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与回访对象面对面进行交流和座谈,贫困群众和干部共商帮扶措施、共谋脱贫思路,进一步核实掌握挂包村、干部职工帮扶对象的脱贫进程,切实帮助挂包村、挂包户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四)健全机制、有序推进。一是建立挂联新机制。结合此次扶贫攻坚的挂钩点,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多点合一”挂联新机制,及时对党建联系点、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三联双帮”)。二是建立帮扶干部管理机制。认真落实《丽江市干部扶贫工作实绩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分解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扶干部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建立了走访贫困村、贫困户常态化工作机制。三是健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了定期专题研究扶贫攻坚会议、督促检查、考核等制度,确保“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五)因地制宜、精准帮扶。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制定的推动产业扶持、安居建设、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能力素质提升、金融支持的“六个到村到户”和扶持生产发展、素质提升就业、移民搬迁安置、低保政策兜底、医疗救助扶持“五个一批”的扶贫攻坚总体要求,在认真开展“转走访”和驻村工作队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挂包帮”工作2015年、2016年帮扶计划和五年规划,为确保挂包到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增收的3个主要目标提供了保障。市纪委共筹措投入扶贫资金200.15万元;市委政法委督促有关部门完成了1380万元的柏油路建设,协调资金708万元通村道路建设资金,争取100万元的直过民族示范村建设资金,投资150万元进行道路硬化,投资130万元实施美丽宜居小村建设。目前,已协调到位资金1000余万元;市财政局投入265万元,正在协调落实200万元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市农业局积极筹措资金以产业扶持为主,发挥农业技术指导优势精准帮扶,投入55万元发展脱毒马铃薯原种等种子及农机具扶持。

1.积极帮扶安居工程建设。为了更好的实施精准扶贫,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发扶贫挂钩户脱贫的决心,市纪委2016年3月将贫困户安居工程建设补助由原来的每户0.5万元提高至每户1万元,并将追加的3.5万元资金下发到了贫困户手中,累计补助金额10万元。

2.加大投入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为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增收难等问题,市纪委投入22万元实施了维新村1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市委政法委督促、协调、争取了近2000万元资金解决出行难问题,市财政局,移民局积极筹措资金建设通村通组道路,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的日常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带动了道路沿线运输、烤烟、魔芋、马铃薯、冬早豌豆等特色产业发展。

3.多措并举支持公益性项目建设:市纪委投入6.2万元在维新小学校门前至维新村委会道路沿线安装10盏太阳能路灯,方便孩子上下学和群众通行。针对通达乡农资交易市场建设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投资50万元的基础上,并分别向省商务厅和华坪县公安局协调争取建设资金各30万元,帮助通达乡加快推进农资交易市场项目建设,为增强当地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平台。通过向市卫计委协调资金10万元,帮助通达乡卫生院解决电脑、病床、药品柜、消毒柜等日常办公设配和医疗设备不足的问题。目前,正在同市水务局拟定维新村1组、2组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方案。

4.注重能力素质提升:针对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有关单位的支持,帮助推进 “农家书屋”建设,为当地群众提供养蜂、花椒和核桃种植等方面的书籍,并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当地群众开展技术培训。

(六)加强督查、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前哨“作用,确保实效。为确保扶贫攻坚相关政策落实到位、资金使用高效安全、项目实施顺利、党员干部务实清廉,推动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工作安排部署全面落实,市纪委监察局先后牵头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责任落实纪律检查的工作方案》《关于开展扶贫开发攻坚战责任落实纪律检查的工作方案》《丽江市脱贫攻坚七条纪律要求》,要求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日常监督、明察暗访、集中检查、专项督办等多种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切实督促整改存在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为推进我市扶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纪律保障。同时,会同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扶贫办研究制定了《关于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资金或物品筹集管理使用办法》。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及意见建议

(一)帮扶村组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一方面由于帮扶对象地处高寒山区,气候多变,霜冻、雪灾、冰雹、大风等灾害频发,每年均有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帮扶对象大多数村组远离县城、乡政府所在地,多居住于高山谷地,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畅,信息闭塞,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滞后,扶贫攻坚难度大。

(二)群众思想观念陈旧,致富意识不强。当地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且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生产经营能力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同时,贫困户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即使有相关政策扶持,也不愿做长远规划和打算,习惯满足于现状,群众工作难度较大。在帮扶对象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教育、残疾、疾病、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而致贫的,尤其是对于因病致贫和无劳动力等问题,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帮扶,脱贫难度大。

(三)扶贫资金注入悬殊,致使脱贫效果差距较大。挂钩联系部门的争取和协调资源有差别,致使扶贫注入资金悬殊,有资源的部门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有保障,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而有些部门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短时间内脱贫效果差距较大。

(四)意见及建议

1.各部门帮扶资金的筹措要符合财经纪律,避免因帮扶而违反财经纪律;

2.干部个人帮扶资金建议集中使用到产业发展或基础设施建设上,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的转变;

3.各部门的帮扶立足于本部门的业务特点,发挥部门特长进行帮扶,如农业部门以种子、技术指导、农机具的投入方式帮扶;

4.在帮扶工作中,要防止形式主义,发挥真帮、真扶的作用。(郭顺英)

第三篇: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三个陕西”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三个陕西”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同唱劳动美,共筑中国梦。在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共同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要把真挚的祝福送给全省广大劳动者,把崇高的敬意送给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劳动创造未来,奋斗成就梦想。去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诸多困难,全省上下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积极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省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智慧、汗水和心血,展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伟大力量,鼓舞着全体劳动者把理想抱负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汇聚成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积极投身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时代洪流,为国家为民族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劳动模范是我国工人阶级和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引领时代前进的先锋,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在绘制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劳模精神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建设“三个陕西”展示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全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一定要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倍加珍惜多年努力形成的好态势,倍加珍惜心齐气顺劲足的好局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形势,勇于担当历史责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团结拼搏、奋发有为,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

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广大劳动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切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法律援助等帮扶制度,着重解决困难劳动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广大职工不断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扎实开展“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活动,把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的工作、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中心任务,把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切实维护职工群众权益,努力建设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不断焕发工会组织的生机活力,充分发挥组织职工的主战线、引导职工的主渠道和服务职工的主阵地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加快建设“三个陕西”的伟大实践中再立新功。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作奉献,与全省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一起,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的新陕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陕西日报社论)

第四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浅析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浅析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做好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大代表具有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独特优势

一是桥梁纽带的优势。人大代表在联系人民群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反映群众诉求,使政府的决策更民主、更科学,使社会管理更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是化解矛盾的优势。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人大代表的优势,充分依靠人大代表,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能够更好地做实群众工作,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是建言献策的优势。由于人大代表工作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对如何破解创新社会管理这一课题有直接的发言权。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为创新社会管理新机制建言献策,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切合时代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

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的几点建议

根据代表法的规定,笔者认为要切实发挥人大代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构建人大代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更好平台。畅通代表反映民众诉求的渠道,通过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和“主任接待日”等活动,帮助代表将群众诉求及时、准确地反映上来,使代表们在社会管理中起到“预警器”和“安全阀”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不断提高代表建议办成率,在促成民生问题解决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代表在群众中的威信,使其真正成为值得群众信赖的社会管理中坚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对“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突出代表履职为民、服务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使这项活动成为督促代表履职的抓手,同时也成为向选民展示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窗口。

(二)提高素质,夯实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基础。要以贯彻落实修订后和选举法为契机,严把代表的“进口”关,优化代表的结构,使代表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先进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担当管理国家事务的重任。要从提升代表综合素质入手,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规定,使代表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作用,充分认识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增强代表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政治理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与履职相关的各种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悉心倾听群众呼声,关注民情,集中民智,当人民忠实的代言人。

(三)突出优势,发挥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人大代表在联系选民、收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做到上情下传,人大代表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全面正确看待当前形势,正确对待深化改革、社会转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教育引导群众遵纪守法,通过法定程序和正常途径来表达诉求,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致力构建维护社会稳定的广泛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要做到下情上达,人大代表要认真分析研究、归纳整理选民提出事关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反映民意,提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对策和建议,做到下情及时上达,让政府及时了解社会动态,未雨绸缪,钝化社会矛盾。发挥人大代表在调节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联系,他们更了解、熟悉所代表的群体,对自己身边的、基层的事情更有发言权,因此,人大代表的调解、说服、沟通,特别是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可以化解一部分矛盾纠纷尤其是群体性的矛盾纠纷,从而减少信访量。人大代表还可以参与诉讼调解、治安民调、接访走访、群防群治工作,通过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理顺群众情绪,钝化社会矛盾,预防事态扩大,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不安全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促进作用。人大代表要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己任,通过听取情况汇报、视察、调研、工作评议、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切实履行代表职责,督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从关心群众利益入手,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入手,从关心弱势群体入手,多做顺民心、解民意的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如在民生、治安、就业、物价等方面,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化解不和谐的各种因素和矛盾,促进社会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解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强化人大监督实效,促使社会管理工作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发挥自身优势,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宗旨,充分履行监督职能,增强人事监督、经济监督和工作监督实效,让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中有权说话,说话管用,才能调动人大代表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一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和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难点进行有效监督。二是督促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认真总结社会管理方面的经验,督促和协助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使社会管理工作科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三是认真调查研究。针对社会管理中的一些基础性、苗头性和热点问题,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组织力量进行超前调研,形成报告,提出建议供党委、政府决策时参考。(

第五篇:发挥财政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发挥财政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时间:2011年10月24日 10时41分来源:天津日报作者:王建新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当代中国所经历的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矛盾。我们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和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财政作为政府职能的基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一、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服务社会管理做好理财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财政服务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发展迅速,表现在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得到有效改进,各项财政业务的合规控制和管理质量显著优化,省级财政基本形成财政宏观管理和中长期规划管理,在相关变量的数量和质量上初步达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服务社会管理理好财,还需进一步加快推进财政法制建设,继续完善财政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加强财政收

入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政府收支科目分类,巩固财务会计等基础制度建设。把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作为日常工作重点,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同时,大力推进基层建设,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的监管作用,推进财政部门内部基层单位建设,健全和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财政支持社会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服务管理水平。

针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要高度重视,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主要是用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举借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抓紧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实施全口径监管,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有效化解风险。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坚决禁止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同时,要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提高透明度和资金使用绩效,强化财经纪律,增强公众信心。

二、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上半年,在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失业率和债务问题依然严峻,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可能向核心国家蔓延的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强化增收节支,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上,把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下,全球流动性过剩影响日益突出,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激增。中央财政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构建粮食增产财政保障机制,扶持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持了食品价格和物价总水平稳定,成功处理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

又好又快发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黄兴国市长曾强调,现阶段我国发展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社会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有拉大趋势,社会矛盾易发多发。在众多社会矛盾中,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就能够为解决其他矛盾奠定坚实基础;而要解决好这个矛盾,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才能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今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在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税率结构等内容上,将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充分体现并深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的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精神。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就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管理,深化社会管理创新,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与比重,进一步把政府管理的资源向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加强对农民工、退役士兵的培训和就业服务;落实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健全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扎实推进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确保年底均实现60%的覆盖目标;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于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计划,中央在原定1030亿元的基础上,又追加280亿元对地

方的补助资金,并制定税费减免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下载牢记职责使命 创新方法举措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主力军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牢记职责使命 创新方法举措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主力军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