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航一集团信息化会议交流材料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用示范企业应用案例
信息化推动企业生产方式的革命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00二年十二月十日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大型航空工业企业,设计、研制和成批生产歼击机的重要基地,公司员工16000人,中高级职称人员2566人,承担着国家重点工程、超七飞机研制、波音、空客转包生产、汽车模具、包装机械、柴油电喷系统和磁悬浮飞机等军民品科研生产经营任务,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7.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成飞是国家863/CIMS的应用示范企业之一,成飞CIMS工程获得中航总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863计划15周年先进集体等奖励,标志着成飞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成飞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是在国家科技部和中航一集团等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有关大学和研究所帮助下,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广大科技人员和业务部门共同努力,产学研结合,不断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企业IT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管理的结果。因此,认真总结和分析成飞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继续推进成飞IT技术应用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航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成飞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成飞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经了CAD/CAM单项技术应用、CAD/CAM局部集成和CIMS工程实施三个发展阶段,现已初步建成了以成飞航空产品设计、制造、质量和生产管理为主线的成飞企业信息化系统工程,覆盖了成飞生产经营的主要活动,在成飞科研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78年至1983年是成飞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主要目标是通过CAD/CAM单项技术的应用,克服飞机结构件机械加工的“细脖子”、缩短新机研制周期。公司自主开发了C-SURF曲面造型和加工系统,在歼七Ⅲ型新机研制中,完成了从建立飞机改型部位的外形数学模型,到关键工装和结构件的数控加工的CAD/CAM单项技术应用的全过程,缩短研制周期半年以上,节约大量研制费,打开了IT技术在飞机制造各主要环节应用的局面。“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在歼七Ⅲ型飞机研制中的应用”荣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4年至1989年是成飞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主要目标是通过CAD/CAM局部集成,形成优质批生产歼七飞机和歼七飞机的改进改型能力。公司自主开发了IDMS系统(集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用于歼七E型飞机的研制,缩短研制周期8个月,节约大量研制费,加速了歼七飞机的改进改型。“计算机辅助技术在J7E飞机研制中的应用”荣获1990年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至2000年是成飞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主要目标是在CIMS理念的指导下,对成飞已有计算机数控技术资源进行必要的改造、充实、完善和集成,满足成飞国家重点工程研制和国外航空部件转包生产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经营的需求。公司开发了CAD/CAPP/CAM集成系统,实现了飞机整体结构件无纸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的突破;开发了成飞航空产品生产管理系统,为实现航空产品生产“准时制”和“零库存”打下基础,在麦道机头、波音尾段转包生产和国家重点型号工程研制中获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成飞经过20多年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使成飞约三分之一的制造资源实现了信息化。促进了成飞生产方式的革命,形成了与国际接轨和适应国家重点型号工程研制的新的生产能力,增强了成飞的市场竞争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
建成了1000MB以太园区网,上网站点近1500个,完成了成飞至611设计所金航网工程和法宇航专线网络工程。 企业级服务器5台。
UNIX工作站60台(安装CATIA V4系统60套,3C系统8套,VERICUT系统8套),NT工作站25台(安装UGⅡ系统、CATIA V5等)。 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产品。
85KSS3 4900接CATIA工作站SS3 4400计算中心网络连接冗余网络连接接CATIA工作站402# 4007402# C9000接网络站点企业级数据库各车间原有网络连接(供应、生产管理、车间工艺组)接CATIA工作站7KSS430039# 4007接CATIA工作站SS3 4300工装所201A 4007SS3 4900SS3300201A C900039# C9000总工艺SS3 4900接网络站点18K、项目办接网络站点各车间原有网络连接(供应、生产管理、车间工艺组)接网络站点各车间原有网络连接(供应、生产管理、车间工艺组)成飞园区网络示意图
图1 成飞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
二、成飞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工程
成飞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随着成飞IT技术应用的发展一步一步地从单项技术向系统集成推进的,成飞CIMS工程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工程。
(一)成飞CIMS工程实施概况
成飞从1989年8月以来,在国家科技部和中航总公司及有关院校和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国家863/CIMS专家组的指导下,以国家863/CIMS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历时十年,完成了成飞CIMS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并分三个阶段进行了三期工程的实施和应用。
成飞CIMS一期工程(1989.8~1994.10)完成了从CIMS总体设计到突破口项目的开发,重点是在麦道80/90机头转包生产中应用实施;成飞CIMS二期工程(1995.1~1996.5)是对一期工程有限目标和突破口项目的完善和应用实施,重点是在国家重点工程中的全面应用;成飞CIMS三期工程 4(1997.1~1999.12)是对CIMS一、二期成果的巩固及深入应用,系统总体集成和实用化,重点是在波音、空客等转包生产上的应用实施。
经过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公司新增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以航空产品生产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分集成系统(MIS);以复杂飞机结构件CAD/CAPP/CAM集成系统为核心的工程信息分集成系统(3C);建立了包括FDNC生产线和波音装配车间管理系统的车间管理与控制分集成系统(SFC)以及包括军、民机、使用过程管理系统的质量管理分集成系统;在CIMS网络和数据库系统的支持下,初步形成了以航空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质量管理为主线的集成系统,成飞CIMS总体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CAC CIMS管理信息分系统(MIS)质量管理分系统(QIS)工程信息分系统(3C)车间管理与控制分系统(SFC)网络分系统(NET)数据库分系统(DB)图2 CAC CIMS总体功能结构
(二)成飞CIMS工程实施的特点
1、航空管理模式的变革
针对成飞在企业管理方面与国外航空产品转包生产存在的差距,在成飞CIMS工程实施中,建立了以MRP-Ⅱ实施为重点的包括经营管理、人事劳资、财务、总经理查询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在内的管理信息分集成系统(MIS)和质量信息管理分集成系统(QIS)。
成飞CIMS一期工程中引进了国外的MRP-Ⅱ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用于美国麦道80/90机头转包生产的生产管理和物料管理,促使了麦道机头进入稳产创汇阶段。在CIMS三期工程中,为克服引进软件的缺陷,进一步深化应用,按照MRP-Ⅱ的原理以及与工业工程相结合的方法,自行开发了“成飞集 团航空产品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该系统引入了“准时制(JIT)”、“零库存”的管理思想,针对成飞军机批生产、新机研制、国外航空产品转包生产等多种航空产品管理的特点,采用架次管理与批次管理混合共存,规范了生产管理的统一模式,实现了一个企业多种复杂产品生产的统一管理。对公司各车间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和库存以及关键大件进行动态跟踪,并能实现能力平衡和资源平衡。该系统已全面应用于成飞公司生产指挥系统和各生产车间的军机和转包生产管理,成为公司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
波音装配车间的管理信息系统全面覆盖车间专业科室、库房和装配现场,对转包部件的架次装配计划、AO工位计划、制造资源交付计划、库存状态、配套及缺件情况以及生产现场的各类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和跟踪,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敏捷性,降低了库存,使产品准时交付率由70%提高到90%;减少民机公司库存量10%。
在航空质量管理方面,先后开发了军机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民机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和使用过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分别对军机和民机的零件制造质量、装配过程质量信息、使用过程质量信息进行动态管理。机加、钣钳、装配、锻铸、工装等检验站与公司检验处之间实现了质量信息传递单、不合格品审理单、定检定试、设计更改单等质量信息的无纸传递;民机QIS系统针对波音转包生产的业务流程和质量管理模式,满足了波音转包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需求;实现了生产过程中质量信息跟踪,特别是对关键件、重要件的质量控制,有效地保障了军、民机关键件、重要件的实物质量。通过使用过程管理系统对已交付几千架飞机的交付、使用情况、用户反馈的信息和故障信息进行跟踪管理。
总经理查询及办公自动化系统采用基于WEB技术的体系结构有效地实现了C/S与B/S结构的结合,实现了从MIS、QIS、SFC等分系统动态采集生产计划与进度、产品质量、经营计划、财务与成本、科研项目、技术改造、型号研制、转包项目、人力资源信息、底层计划及执行情况等信息的集成,经汇总、分类、统计生成各类报表;办公自动化系统使公司办公室的秘书、接待、文电、广告等管理实现了计算机化。该系统已成为公司领导的辅助工 6 具,为公司领导层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科学决策、适时指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工具管理系统完全取代了手工管理,已管理340多种工具类别,完成 26000 多项专用工具的计算机辅助编码,提高了工作效率6倍以上;CIAS综合信息获取系统,对公司经营和生产的综合信息(包括劳资、财务、生产、质量、销售、供应、技安等信息)进行科目定义、运行管理和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飞机价格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等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扩充。
通过CIMS一、二、三期工程的实施,成飞的生产管理由传统手工管理到MRP-Ⅱ管理,从CIMS一、二期局部应用到覆盖整个军、民机航空产品的管理,使航空产品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2、航空制造技术的创新
在成飞CIMS工程开发实施中,充分利用成飞二十多年来引进的CAD/CAM(CATIA、UG等软件)和数控机床等资源,以工程信息集成为主线,重点开发了飞机结构件CAD/CAPP/CAM集成系统(简称“3C”系统)、工艺文件管理系统、车间自动化系统(SFC)等应用系统,将成飞异构计算机环境下的单元技术有机地集成起来,应用于飞机结构模线设计,工装设计,工艺过程设计,数控零件编程、仿真、加工与检测。在国家863/CIMS主题“九五”关键技术攻关课题“航空CIMS工程”中,以型号工程主起落架舱段为应用对象,成飞与611所采用并行工程的模式和方法,以金航网和PDM为集成平台,初步实现了部件级数字化并行设计制造和基于统一产品模型的异地设计和制造的信息集成。
基于加工特征、带有智能化专家系统的“3C”系统,针对飞机复杂结构件框、梁、肋加工的“瓶颈”,在我国首次实现了CIMS环境下飞机结构件CAD/CAPP/CAM功能、界面和信息的全过程集成。该系统从94年下半年投入正式使用以来,通过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J7改型飞机及波音转包生产等主要结构多项零件的编程与加工,提高了效率1-6倍,缩短了研制周期,提高了质量,在国家重点工程复杂结构大件的编程和加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效益。
工艺计划与材料定额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实现了将产品的设计结构转化为产品的制造、工艺结构,确定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路线、生产顺序及其配套关系;计算零件的明细定额,对工艺分工(MBOM)、材料定额更改历史情况进行追朔。已建立了军机和波音转包生产等多个机种的MBOM,实现了动态管理。并与生产管理系统无缝集成运行,保证了信息的正确性,满足了生产需要。
工艺文件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实现了总工艺师室下属资料室、零件科、转包科、装配科及工艺计划科的各种工艺技术资料管理、工艺和设计文件的归零管理和跟踪。飞机数控结构件CAPP达到80%以上,常规机加件、钣金件、装配件CAPP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在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中,40%的导管通过直接获取设计的CAD信息,进行数控弯管。
通过基于CATIA的智能型飞机数字化工装CATFix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建立了工装设计的专家知识库和数据库,包括标准件库近200类,1000种规格,型材库种类200多种,实现了复杂飞机装配型架的三维CAD设计及数字化预装配,设计周期缩短1/2~2/3。成飞工装CAD设计达到50%以上;结构模线全部采用CAD设计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传递信息进行样板的激光加工。
应用PDM集成平台,采用金航网远程接收和产品数据接口两种方式,对异地设计(611设计所)远程发放的数据(EBOM和产品三维模型和二维图纸等)进行接收和管理。制定了MBOM标准描述的规范,走通了基于PDM平台的飞机EBOM到MBOM的转换和重构;建立了基于PDM的飞机数控结构件工艺制造信息集成管理的模型;实施了转包部件的产品配置管理和构型管理;611设计所发放的国家重点工程后机身的设计信息全部是通过PDM发放到成飞PDM数据库中进行管理。
所有数控机床,全部联网实现加工程序和管理指令的自动下达和完成反馈。建立了物料立体库和刀具立体库,物料和刀具管理系统取代了手工台帐管理。采用服务器和单元服务器进行实现了车间生产计划和调度的计算机管理。
通过飞机结构件“3C”集成系统的开发应用,并经过接口程序实现与CATIA、UGⅡ等CAD/CAM系统及工艺文件管理系统、FA系统等的集成;以 及以PDM为集成平台的二次开发与应用,跨越了CAD、CAPP、CAM孤立运行,提高了CAD/CAM的整体效益,在局部范围内走通了无纸设计和制造的过程,实现了飞机复杂结构件编程与加工技术的创新。
在成飞CIMS工程开发实施中,由于除基础平台和CAD/CAE/CAM的主流产品采用引进的商品化软件以外,绝大部分工程和管理系统都是与院校、研究所联合开发或自行开发的。通过CIMS工程的实施,以信息集成为重点,在系统总体集成上下工夫,目前,以总经理查询系统为中心,集成了生产、质量、计划、人事、劳资、总师办、转包办、科技、技改等信息。以航空产品生产管理系统为核心,集成了工艺计划系统(MBOM)、生产准备、工具、波音装配车间管理、数控FA等系统。以工艺文件管理系统为中心,实现了FA、3C等系统的信息集成。
(三)成飞企业信息化产生的效益
成飞CIMS实施产生了明显的市场效应,为赢得了世界上两大航空公司的定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飞目前承担了航空部件波音757尾段(包括波音757垂尾、平尾和机身48段)和空中客车A320/340舱门的定单,并已成批交付。
1、统一规范和优化了成飞军、民机生产管理的模式
波音、空客转包生产实现了架次管理,计划执行准时率提高到90%。生产负荷基本均衡、缺件情况大为缓解,装配配套率明显提高。此外,波音转包部件的生产管理信息能及时动态提供给美方代表,实现了生产管理信息与波音代表的共享,保证了波音产品的准时交付。
2、提高了飞机研制质量,缩短了制造周期
在国家重点工程和超七等新机研制中,用计算机建立了全机外形三维数学模型,完成了结构设计、系统和工程分析;模线绘制100%由计算机完成;工装CAD、工艺过程设计CAPP、数控弯管CAM、复杂机加结构件和工装的数控加工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提高了编程效率和质量
采用CAD/CAPP/CAM集成系统,使复杂飞机结构零件编程与加工周期大大缩短,节省了大量工艺装备。在复杂飞机结构件制造的主线上,走通了 无纸设计和制造过程,提高了飞机制造水平,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实现了生产过程中质量信息的动态跟踪
通过对军、民机制造过程、装配过程、使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特别是对关键件、重要件的质量控制,有效地保障了产品的实物质量,使零部件返修、返工、报废造成的工时,材料损失降低10%以上。对成飞航空产品质量管理和售后飞机的服务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通过CIMS的大规模的工程应用,成飞已成为国际上航空产品转包生产合格的、有竞争能力的承包商,赢得了世界上两大航空公司的订单;初步具有航空产品部件级异地无纸设计制造的能力,为新一代航空产品的开发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支线飞机的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批复合型人才。
成飞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特别是CIMS工程的实施应用,促进了成飞生产经营的发展,1999年以来,销售收以每年平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使成飞进入了高速稳定发展的道路。
(四)成飞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
成飞在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中,坚持了集中统一的IT技术领导,采用了适应发展的IT应用组织机构。成飞从80年代初起先后成立了以总经理为首的计算机委员会、计算机领导小组和CIMS工程领导小组,使成飞信息化建设的领导集中统一到企业的业主,成为企业一把手抓的一件大事。此外,成飞还设专职主管IT技术的副总工程师,使成飞以总经理为首的计算机领导小组对成飞IT技术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到了实处。
成飞在20多年的IT技术应用发展中,始终注意调整公司IT技术应用发展的组织机构,组建了计算中心和数控中心。当成飞开始实施CIMS工程时,成飞在公司CIMS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建了成飞CIMS工程行政指挥系统和总设计师系统,为成飞CIMS工程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成飞CIMS工程实施组织体制如图3所示。
CAC-CIMS领导小组CAC-CIMS行政总指挥行政总指挥系统总设计师系统信息技术中心CIMS项目办CIMS总体室CAC-CIMS总设计师处、室专业厂处、室专业厂处、室专业厂MISIPT组QISIPT组CAD/CAMIPT组SFCIPT组DBIPT组NETIPT组
图3成飞(CAC)CIMS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体制
三、成飞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成飞20多年来持续不断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集成制造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了航空产品制造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公司与国际接轨,尝到了甜头。但是,对于航空制造这种技术密集的高技术产业,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还不够,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的先进生产能力不足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主要还在企业内部,应进一步扩大到成品件和标准件等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对车间底层的管理还应下功夫。
3、数字化制造主要在飞机数控结构件,还应进一步扩大到钣金件、系统导管、复材零件加工等;工装和工艺的数字化设计的范围和规模还应进一步扩大和深入。
4、由于成飞实施CIMS工程较早,很多系统是由自行开发或与院校研究所联合开发,CIMS 各分系统之间的集成上虽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在CIMS总体集成上还存在薄弱环节,还需要不断努力完善和改进。
5、随着公司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进行某些管理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有关应用部门的基础数据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6、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稳定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成飞在“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思路是:
继续推进以飞机设计制造数字化、并行化,管理科学化、敏捷化,信息网络化为特征的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为主线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抓好十五国家863/CIMS重大专项“基于广域专网的航空产品异地协同敏捷设计制造系统”在成飞的应用实施工作,抓好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超七飞机研制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项目和新支线飞机五厂二所异地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技术在成飞的试点工作。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全球合作与竞争的航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提升航空工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强新一代军机和民机的敏捷、快速研制能力,提高航空工业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合作能力,用信息技术带动航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飞“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规划和目标是:
1、结合成飞“十五”期间在新机研制和国外航空产品转包生产进行计算机和数控能力的技术改造,统一规划和实施,建设好成飞INTERNET/INTRANET以及基于航空广域专网、支持飞机异地协同敏捷设计制造系统的基础平台和支撑环境。
2、全面应用飞机数字化技术,实现飞机研制的异地数字化并行设计制造,实现飞机研制由物理样机、模拟量传递为主向数字样机、数字量传递为主的技术与管理体系转变。
3、在不断完善成飞MIS系统的基础上,深入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技术和飞机型号的项目管理,在广域专网的支持下应用敏捷供应链技术与协同产品商务系统,实现飞机成品件及标准件的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进一步加强对车间底层的制造资源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
4、建立基于知识工程的飞机工装设计和工艺设计系统,实现飞机关键工装的数字化设计以及机加、钣金、装配等专业的数字化工艺设计;实现飞机结构件、部分钣金件、系统管路和复材零件等的数字化制造及检测。
5、建立飞机数字化制造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重大型号飞机基于单一数据源的产品数据管理、EBOM到MBOM的转换和重构以及 基于PDM的飞机结构件的工艺模型、工艺信息、NC程序、质量信息和更改跟踪等信息的集成管理。
成飞将在20多年持续不断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结合公司实际,用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技术改造航空制造业。扎扎实实推进信息系统的实用化和工程化,使飞机设计制造的数字化率、信息集成度及企业的网络化率得到显著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航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使其适应小批量、性能和质量要求更高的现代市场需要,提高航空工业市场反应能力。成飞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将使成飞的“优质、准时、低成本”的管理理念逐步得到落实,并实现航空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公司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实力。
结束语:通过对成飞企业信息化案例的回顾和思考,我们深刻认识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是我国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理论创新,系统工程的理念和方法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适用方法,加强企业IT应用管理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让我们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速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企业的跨越发展。
第二篇:职教集团会议交流材料
积极探索 开拓创新
深入推进江苏交通运输职教集团建设工作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5月,由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6家高职院校、16家中职学校、50家企业单位、7家科研院所、协会单位,组建了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加强校校、校企和校行合作,充分发挥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资源
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创办具有教学、科研、开发、服务、信息咨询等功能的职业教育集团,打造江苏交通职业技术教育品牌。
目前,集团成员单位已增至104家。在近三年的工作中,集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之路,合作途径不断拓展、合作内涵不断深化、合作氛围不断浓郁,集团化办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组织建设,巩固集团运行能力
集团实行理事会负责制,理事会下设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专门委员会和专业分会等机构。理事会是集团最高权力机构,常务理事会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秘书处设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具体负责集团的日常工作事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创业与就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等四个专门委员会,对专业建设、创业与就业等集团专项工作开展研究与指导。
为进一步完善集团的组织架构,提高集团工作的针对性、务实性。2011年,筹备成立了以汽车工程、路桥工程、轮机工程技术、港航机械工程、现代物流、航海技术、筑路机械工程、船舶工程等8个以交通运输主干专业群为基础的专业分会,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合作评价等集团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以‚常务理事会为中心,专门委员会为指导,专业分会为基础‛的集团组织运行机制。
同时,为密切集团成员单位的联系,保证集团工作顺利开展,集团在各理事单位配备了一名联络员,建立了集团联络员队伍。联络员队伍的建设以及联络沟通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成员单位之间及时加强联系、沟通信息,更好地服务理事会决策,促进各项工作协调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二、突出重点工作,推进校政行企融合
(1)成立“南京交通高职教育联合体”,校政企联合培养“大交通”复合型人才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以及《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重
点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26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高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重要任务,扎实有效地推进高职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和办学效益,依托江苏交通运输职教集团平台,在江苏省教育厅、交通运输厅的统筹指导下,由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南京地区交通运输类高职院和苏州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外运有限公司、南京航姆船舶代理有限公司等成员企业单位,联合组建成立了‚南京交通高职教育联合体‛,由交通运输厅、各成员学校、成员企业单位领导共同组成教育联合体理事会,初步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为主的办学体制。联合体以交通物流、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为试点,创新实施公铁水‚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江苏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快速发展对‚大交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成立“江苏省道路交通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促进科研资源融合
2011年5月,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主申报单位,联合了职教集团多家成员单位,向江苏省教育厅申报的‚江苏省道路交通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获准 立项。‚中心‛促进了院校、企业、科研院所在科研资源上的共享,发挥了集团内高职院校在交通节能减排领域的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及技术培训方面的作用,为集团内高职院校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优化科技研究体系提供了创新路径。
(3)开展交通运输职业教育专项调研,引导职业教育与交通运输行业协调发展
为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江苏省交通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找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做 3
好江苏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职教集团协助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了面向全省交通运输职业院校、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交通运输职业教育专项调研工作,并开展全省交通职业院校专业设 置与行业发展契合度的调研工作。
由职教集团秘书处完成《江苏交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契合度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为进一步引导交通职业院校科学设定人才培养标准,优化专业设置,深化课程改革,加快交通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一体化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凸显了职教集团服务行业的功能。
(4)巩固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实习、就业校企联动 集团各成员学校依托职教集团平台,继续深化‚柳工班‛、‚地铁学院‛等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内容改革与教学过程实施等方面,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集团各企业成员单位积极接纳学生开展认识实习、专业教学实习与顶岗实习,配备专业人员加强指导与管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由集团理事长单位主办的‚江苏交通运输职教集团2010、2011年秋季人才供需招聘会‛,为集团企业和院校搭建人才才供需桥梁,促进企业与学校互利共赢。
(5)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以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为目标,在集团现有双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制定校企置换的师资培训和交流机制,实现教师、工程师或能工巧匠的双向兼职,优化学校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优化企业技术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南
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加强企业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与指导,及时提供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在30多家集团企业成员单位的相关领域聘请30多名专家作为学院校外教学质量督导员,对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实习实训、人才培养等提供全方位的监控和指导,有效推进了校企各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
三、抓好四项工作,加强集团能力建设
(1)积极吸纳集团新成员
当前,江苏交通行业急需铁路、航空、港口、城市客运、交通物流、船舶检验、节能减排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紧缺人才。为增强集团化办学服务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的能力,打造江苏交通运输职教集团品牌,促进路桥建设与养护、港口航道建设与养护、运载工具、航海、城市客运、轨道交通、民航服务、交通物流等交通主干专业群建设,集团积极吸纳对上述专业建设至关重要的企业、职业院校和行业协会加入职教集团。三年来,集团新发展了雅高巴士有限责任公司、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等25家成员单位,使集团的成员单位由79家增加到104家。
(2)组织开展面向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服务工作
集团成员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师资、设备、技能鉴定、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社会、行业的广泛联系,积极开展各类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集团成员学校面向社会开展交通工
程基桩检测人员培训、船员培训、汽车驾驶、汽车维修、交通执法等各类培训和技能鉴定达7万人次;协助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举办了‚汽车节能驾驶技术全民体验活动‛、‚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机动车检测维修职业技能竞赛‛、‚江苏省交通运输职工‚安康杯‛安全文化知识竞赛‛等多项大型活动,有效提升了集团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声誉。
(3)开展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的试点研究工作
为推动中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衔接沟通,集团理事长单位组织召开了江苏省职业教育交通运输类专业教科研中心组工作会议,全省14家交通运输类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24位中心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并修订了江苏中等职业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目录,讨论并初步制订了交通运输类专业新课程及汽车专业技能竞赛培训方案,落实了教育部新颁交通运输类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制订工作安排,落实了中高职在教育资源共享、专业建设优化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措施。
(4)组织开展职教集团建设的课题研究工作
围绕职教集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绩效评价等内容,集团成员单位积极开展了各类课题的系统研究工作。由理事长单位牵头、相关成员学校联合申报的‚建立服务‘大交通’的高职教育联合体实施方案研究‛获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重点课题(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专项)立项,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南京交通高职教育联合体‛的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推广应用价值。
四、总结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明确提出: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牵头,若干行业协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组成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企业和学校资源的跨区域共享,推进行业岗位标准、就业准入的融通,增强学生在区域内就业的能力。同时,‚十二五‛时期 6
也是我省交通运输发展率先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因此,无论是国家战略、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还是交通行业的发展,都为江苏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有利的发展机遇。
但在集团实践工作中,我们仍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阻力,主要表现在:职教集团组织比较松散,缺乏能调动各方积极性、积聚多方优势的内部运行机制;吸引行业、企业参与的机制不够健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集团化办学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职教集团机制、体制创新等深层次方面的问题有待突破。在集团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加强专业分会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集团成员单位的优势,探索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工作思路,创新集团运行机制,深化集团内涵,不断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推动职教集团的良性发展。
第三篇:XXX集团信息化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交流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
很荣幸在本次XXX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XXX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XXX集团始终把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到突出位置,该项工作也一直受到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实现信息化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加强组织领导,集团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公司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集团综合办,明确了责任,理顺了关系,为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2006年,集团设立了信息中心,对整个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统一扎口管理。集团每年初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通盘谋划,定期
三、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大力推进集团重点领域信息化系统建设
紧紧围绕集团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通过多方争取,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推进集团重点领域信息化系统建设。在抓好中心机房等基础性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认真考量采用的技术是否稳定、扩展性是否较好、跨平台的性能是否优良等重要因素,初步构建起覆盖办公、网站、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努力提升集团的工作效能、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一是抓好了OA办公系统建设。2004年,集团设计开发了一套办公自动化系统,满足了当时集团发展的需要。但随着近年来集团事业的不断发展,直接管理的二级公司和员工数量不断增多,迫切需要集团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投入,推进企业不断高效发展。2009年,集团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择开发了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通过半年多的磨合测试和使用推广,该系统已经在集团系统范围内正式应用。该软件主要包括文件的流转、收发文的登记查询、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行政事务的管理审批等,同时也能为集团系统成员企业提供信息报送和统计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文件、信息流转及时高效,保证领导的决策要求及时准确传达到位。
使用人员的学习培训。切实增强干部员工信息化应用意识,加强信息化知识培训,培训紧密联系实际,做好分类指导,做到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达到熟练掌握、学以致用的目的,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二是打造信息化建设管理专业队伍。全面整合集团信息化技术力量,通过“内训外引”等各种途径,打造相对稳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专业队伍,为集团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建立信息化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集团对各二级单位基础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为了能够对信息化建设做出科学的绩效评价,集团制定了包含对集团、各二级单位信息化考核与评估的完整制度和相关方法;要求并指导各二级单位制定了适合本单位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XXX集团也只是刚刚起步,各项工作还很不成熟,与各家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还存在许多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化建设人才还比较缺乏;二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三是信息化建设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等等。在此,衷心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交流,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营管理的实际需要,适时开发上线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第四,加大信息化绩效考核力度。完善优化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层层落实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责任,切实把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传递到各级领导和每位职工的身上。
第五,强化信息化系统安全防范。要加强信息化安全保护工作,在重要边界部署安全网关,加强防病毒、防入侵、防篡改等网络安全防御设施建设。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要求,把安全防范责任真正落实到单位、人员,切实做到安全防范设施齐全、措施过硬、安全可靠。
谢谢!
第四篇:中航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简介
企业简介
中航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总部坐落于风生水起的北部湾核心经济区域——广西绿城南宁。2010年注册资金达10800万元人民币,是一家具有各级公路、铁路、护坡、桥梁、隧道、电站、大中型土石方、玻璃膜墙;消防工程、电力线路施工及安装、煤气管道工程施工及安装、设计;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市政工程、园林工程、港口、码头机场施工;室内外装璜装修工程;房地产开发经营;钢结构安装施工、石油化工、天然气管道安装施工;水利水电施工;仿古工程维修;矿山开发等一系列综合生产能力的经营体系,多元化经营,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使公司与客户之间形成了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发展格局。
本公司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不断发展壮大,有高级工程管理专业人员 160 名;工程师 388 名,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520多名,施工员360名,干部职工9600余名。
公司注重狠抓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建设,诚信经营,科学管理,中航建工秉承“建造精品工程,塑造中航品牌”的施工理念;发扬“以人为本、开拓创新、质量立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精神;打造“追求卓越、诚信发展”的企业理念及坚定“诚信为本、信誉至上”的服务宗旨,公司在近几年的工程建设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向家坝水电站、杏林跨海大桥、中山盛兴大厦、长永高速公路、沪蓉高速、污水净化厂房等工程,为中航建工集团赢得了较高的荣誉,并成功完成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三标一体”的结合,2011年被授予中国质量信用企业AAA+级单位。中航建工目前已成为一支集科技研究、设计开发、生产施工、咨询服务于一体,企业功能不断完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在同行业等级企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建筑施工企业。
“不懈追求,止于至善”,展望未来,中航建工将以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内抓管理,外拓市场,积极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以人为本,唯才是用”的原则,使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主动。同时,愿与各界新老朋友坦诚合作,互相交流、学习,在未来的经济舞台上,携手并进,共建精品工程,共创美好未来!
组织代码:78071831-1
营业执照:(企)***(5-1)
注册地址:民族大道131号2号楼2601-2626除04、07、14、17、24 注册资金:人民币壹亿零捌万元
所属城市:南宁市
品牌名称:中航建工
经营范围:各级公路、铁路、护坡、桥梁、隧道、电站、大中型土石方。玻璃膜墙;消防工程;3.5万伏以下电力线路施工及安装;煤气管道工程施工及安装、设计;园林工程、市政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港口、码头、机场施工;室内外装横装修工程;房地产开发经营;钢结构安装施工、石油化工、天然气管道安装施工。水利水电施工;仿古工程维修;矿山开发。
中航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广西南宁青秀区民族大道131号航洋国际恒富中心26层
电话:0771-2385533
传真:0771-5739622
邮箱:zhjgjt@126.com
第五篇:信息化交流材料
创新理念
加强建设
推动油气勘探公司跨越式发展
油气勘探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资料复杂的事业,勘探开发资料都要依赖计算机和各种处理软件来完成,信息化手段是推动油气勘探开发科学化进程的捷径,只有信息化手段应用到油气勘探开发各环节,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从现有的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决策信息,才能实现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开发方式的根本转变。
“十一五”以来,油气勘探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延长石油集团信息化建设总体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局生产经营目标,狠抓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司内部网,部署专业应用系统,取得了一定成绩,使我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为了理顺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坚持走“总体规划、整体建设、统一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重点突破”的信息化建设道路,我们首先进行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的建设,制定并实施了《油气勘探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基本形成信息化建设规范体系,明确各部门信息化管理职责,使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作、健康发展。
二、加快网络基础环境建设 “十一五”期间,油气勘探公司在信息化建设中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和整体部署,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信息化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45.45万元。其中,2008年完成投资208.79万元。完成油气勘探公司中心机房建设和网络平台搭建,以及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与集团公司的骨干网络互连。2009年完成投资104.26万元。完成对公司天然气勘探开发部、石油勘探开发部、钻井工程部、物资装备部等基层单位的网络改造、建设,构建成以集团公司为中心,油气勘探公司为节点,连接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的企业内部网。2010年完成投资32.4万元。完成了延128、174井对讲机平台建设,将信息化建设延伸到生产一线。
截止目前,我们实现了集团、公司、基层三级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了覆盖全局的、统一的网络平台,为在公司范围内、各业务系统之间实现及时、准确的数据交换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三、推进综合应用系统部署
在信息化网络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充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推进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部署,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提高企业管理、经营与决策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我们按照集团公司安排,垂直部署集团公司各项管理应用系统。这些系统都已经在各自的业务领域范围内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相应的业务活动提供有利、高效的管理措施,并逐步体现出了信息化管理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经济效益。目前部署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有:
1、公司门户网站
2、企业个人信息门户、3、OA系统、4、财务系统、5、人力资源系统、6、法律事务系统、7、生产管理系统
以上是我们“十一五”期间做的一些具体工作,虽然在信息化建设上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油气勘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由于起步较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推进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管理缺乏有效的机制,应用、共享程度低。油气勘探公司目前相当一部分数据,包括地质、地震、钻井、测井、录井、试油气等都是手工采集,数据的实时性差、准确率低,缺少相对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数据的管理。同时,这些数据的存储介质一般为本地计算机或纸介质上,缺少一套有效的机制保障数据的共享和数据安全,导致信息资源资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很可能出现部分数据由于介质或人为因素而永久丢失,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此外,公司没有建立专业数据库,各单位数据之间的孤立也大大影响数据利用,降低了数据信息的价值。
二、应用系统缺乏,应用层次有待提高
油气勘探公司缺乏应用系统部署。目前除了部署集团垂直管理应用系统外,涉及公司主导产业的应用系统缺乏,制约了公司发展的科学决策和准确开发。
三、缺乏完整的网络覆盖,信息孤岛依然存在 油气勘探公司基础网络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经覆盖到了各个基层单位,但网络的覆盖程度依旧不能满足公司发展需求,各野外作业点,各厂、站、井的网络覆盖目前仍是空白。
综上所述,“十二五”是公司全面发展的重要是时期,也是努力提升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增强信息技术对公司发展支撑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持服务大局、应用主导;领导负责,优化流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共享资源;保障安全,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生产区域地理条件复杂、作业队伍流动性强,信息沟通受到种种客观条件限制等问题,以成为制约生产效率提升的巨大障碍。“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建设“数字气田”为目标,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主,结合遥感影像处理、全球定位、海量数据存储、有/无线通讯、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起一个先进、实用、开放、安全可靠的油气勘探开发综合应用系统。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网络基础建设。下一阶段公司信息化网络基础建设主要针对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以公司网络平台为核心,以基层生产单位为节点,将公司网络延伸至第一线、覆盖到最末端,形成畅通、安全、可靠的网络体系。以终端设备和服务器等硬件设施为重点,形成较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办公、生产网络化。
二是应用系统要在主业方向实现突破。从基础钻井、开发获取第一手信息,建立源头数据库和采集系统,经过数据采集、整理、入库,建立核心数据仓库,提供地质、气藏、开发等各个专业综合决策数据。从实时监控、远程指挥、数字集输、数字气井等多个方面入手,并将“数字气田”各应用子系统和企业的其他业务应用系统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序、互联的完整信息管理系统,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
2011年,是 “十二五”的初始之年,油气勘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一是信息化工作由抓试点、抓机关向抓全局、抓基层转变;二是信息化建设由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以应用系统建设、管理系统建设为主转变;三是信息技术服务由粗放式、应急式,向规范化、系统化转变。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重点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一是抢救历史数据,保护数据资产。我们近几年在勘探过程中产生的历史资料大部分以纸介质资料和磁介质资料形式存在,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如不及时抢救,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今年将重点配合集团研究院对部分天然气井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入库,避免数据资产的流失。
二是加快信息化在天然气开发领域的应用。通过采用目前先进网络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等,重点实现各厂、站、井远程监控,生产过程实现在线监控、动态指挥,推动公司的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可视化方向发展。
总之,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信息化建设,必将极大地增强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准确性,降低勘探开发成本,保障生产各环节的安全运行,提升企业经营水平,提高办公效率,加快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公司的现代化进程,开创数字化油气勘探开发新局面,推动油气勘探事业又快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