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节能材料
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科技创新,节能率可达到60% 在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在现代高科技的条件下经济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历史创新阶段,全球化带来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当今精细化涂料与高塑料、高温黏合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成为五大合成材料。涂料工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达水平的标志之一,在我国耐高温涂料行业,将产生何种影响,如何带动先关产业的升级,配套的设备制造性能改进,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看来不管怎样,这里的竞争激烈程序,绝对不容我们小视,在这样的新情况下,预料未来五至十年,我国耐高温涂料行业,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作为耐高温涂料代表,他的技术性和应用性指标如何,将会影响相关产业的革命性升级创新。在全球公开的残酷涂料工业竞争中,有远见的企业家必须使自己的企业尽快向世界涂料先进水平靠拢,必须提高耐高温涂料的质量意识,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上,跨出更大的步伐,以保证自己涂料工业处于不败的地位。
随着航空航天、汽车、军工、石油石化、冶金、电力、建筑等系统技术革新,用于烟囱烟道、高温蒸汽管道、热交换器、高温炉、高温脱硫设备、石油石化裂解装备、发动机部件、排气管、建筑、高温工具和高温设备的隔热保温越来越要求严格,于是对于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在更高的使用温度以及更为苛刻的腐蚀环境下作业,同时还要具有薄层、抗震动、抗疲劳、抗温度骤变以及耐冲刷等性能,传统的隔热保温材料已很难满足使用要求,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应运而生。经测试:
①、在高温模具、注塑机外表面涂刷一定厚度的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可以有效减少热能损失,提高模具机械的工作效率;
②、在高温烟道、排烟管道涂刷3毫米厚的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管道外表面温度一般从500℃降低到150℃左右,有利于烟气排放,减少冷凝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管道腐蚀;
③、在建筑墙体上隔热保温节能,涂刷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隔热保温效果好,节能率可以达到60%以上,可以保持建筑内的80%热量不流失,志盛威华涂料防水防潮,防火阻燃等级可以达到A级,高温下无任何危害气体产生,无机环保材质,使用寿命长;
④、在钢水包上涂刷,减少钢水的热量损耗,耐高温、隔热保温效果好,减少钢水包用传统隔热保温材料的重量,有利于钢水包的移动;
⑤、在工业窑炉外表面仅涂6mm厚的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就可以减少热量损失30%以上,1100℃的物体表面涂上8mm高温隔热保温涂料物体涂料表面温度就能降低到100℃以内。在高温管道、设备、容器的外表面喷涂,可以有效抑制热辐射和热量的损失,节能率在10%以上;
⑥、在零下30℃的箱体涂10mm厚的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24小时箱体里的温度不低于0℃;
⑦、热水罐、染缸保温,在热水罐、染缸外表涂刷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降低外表面温度,减少热量散失,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
⑧、蒸汽管道上涂刷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减少蒸汽热能的损失,保护人身安全; ⑨、志盛威华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在高温环境中涂刷在耐温低的金属板上,保护金属板不受高温,不要超过金属板的高温相界,充分发挥金属板的各项性能指标,减少高温设备制作成本;
⑩、涂刷在炉膛、灶具上,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能利用率,节能率可以达到60%以上;
国家宏观经济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时,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已提到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工业能源消费约占全部能源消费的70%,工业节能减排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淘汰落后产能是工业节能的重要方式,但是可以预计未来将越来越依靠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大量的推广。随着工业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自己加大研发投入来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然后依托技术形成一些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一个中心环节,提高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升级。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到一个“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新高度,是基于技术对发展的瓶颈制约这个现实提出来的,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体系。愿意投入,相信一定能够使长期困扰我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成功的问题得以解决。北京志盛威华化工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专业研发生产高科技涂料的大型企业,高科技人员聚集,高额研发费用的投入,相信公司一定能为国家的产业升级,设备技术革新,节能减排做出巨大的贡献。
第二篇:工业节能会议演讲稿
低碳发展、绿色增长是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的主基调,也是我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战略要求。近年来,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坚持“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产业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立足于技术进步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寻求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现就我公司近三年来节能减排的举措及今后的工作思路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一、推进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
2007年以来,我们顺应行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融入中国建材“大建材”战略,借助合作平台,大力推进区域内水泥资源联合重组,先后在赣南、赣东北和福建省福清市重组四家民营水泥生产企业,不仅提高了产业集中度,而且通过市场协同,形成了赣南、赣东北两大核心市场,有力地拓展了福建市场,减少了恶性竞争,在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努力维护水泥市场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突出主业上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在资源富集、市场区位优势突出的地区,建设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三年来,我们先后在于都、万年、瑞金等地建设1条2500t/d、1条3000t/d和2条5000t/d干法生产线。在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同时,我们在2007年拆除了仅有的2条湿法窑熟料生产线,淘汰46万吨落后产能,以实际行动促进行业结构升级。
二、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目共睹。2007年以来,我们总结已有余热发电建设经验,对新建生产线同步建设余热发电站,对重组生产线逐步配套建设余热发电站,陆续建成7条余热发电站。目前公司余热发电总装机容量49.5mw,实现了所有干法水泥生产线全部配备余热发电的目标。三年来,公司余热发电共发电2.4亿度,相当节约标煤8.78万吨,减排co2约21.08万吨当量。
在生产工艺上,我们不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努力降低能耗和资源综合成本。组织技术人员在熟料煅烧工段实施技术攻关,探索无烟煤和贫瘦煤煅烧新途径,降低对煤炭品质的依赖。2009年在下属的赣州生产基地无烟煤、低质煤比例由35%提高到了75%以上,吨熟料耗标煤明显下降,年节约标准煤约8000吨。我们还进一步加大了原燃材料、混合材替代技术的应用,努力提高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废弃物的利用率。2009年,玉山和赣州生产基地均实现脱硫石膏100%替代天然石膏。
三、推行对标管理,提升技术经济指标运行水平
我们连续三年推行对标管理,把同业对标作为降低能耗、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载体。2009年,我们定为“对标管理决战年”,进一步强化了对指标的量化控制,加大了监控、改进及考核的力度,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成本意识和市场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通过对标决战,设备运转率、台产明显提高。稳定的工况为降低能耗奠定了基础。公司吨熟料标煤耗同比下降5.89公斤,节约标煤4.35万吨;吨水泥工序电耗同比下降3.55度,节电3355万度。通过不断调整配料方案,熟料强度明显提高,吨水泥耗熟料比较上年下降4.26%,煤耗和电耗相应降低。
四、大力推广节能降耗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一是推广电机变频节能技术,降低电耗。2009年,我们投资1647万元对各生产基地
16台高压电机、42台低压电机实施变频节能改造,单台设备节电率平均达10%~37%,每年可节约用电2000万度以上。二是在全部水泥粉磨工序引进挤压联合粉磨技术,在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粉磨电耗。2008年以来,共投资6788万元对万年、赣州生产基地7条水泥粉磨生产线实施改造,吨水泥工序电耗下降10%~15%,节能效果显著。以上两项目被列入2009年全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
此外,我们开展了复合多功能水泥助磨剂研制工作。2007年初研制成功的高效复合水泥助磨剂填补了省内空白,于2009年被认定为江西省新产品。使用该产品后,磨机台产提高10%以上,水泥3天强度提高2~3兆帕、28天强度提高5~7兆帕;在保持各项质量指标不下降的前提下,可使混合材的掺量提高3~4%以上。
虽然近年来我们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离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和低碳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减排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从下几点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一、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推进对标管理。开展对标管理竞赛活动,营造节能减排比学赶超的氛围,紧盯消耗、成本和费用,狠抓精细管理,深挖内部潜力。
二、强化工艺管理和技术改造,确保无烟煤、贫瘦煤等劣质煤掺入量达到80%以上,工业废弃资源掺入量达到36%以上,工业副石膏100%替代天然石膏。着重对老、旧高耗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变耗能结构。同时高度重视申报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工作,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三、提高石灰石矿山科学开采水平,将混有地表土、夹层土或废弃的低品位矿石与高品位矿石搭配使用,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石灰石矿山剥离的高镁白云岩,在矿山设专门堆置场,一部分作为水泥混合材掺用,一部分破碎作为混凝土骨材销售,使矿产资源利用率达100%。
四、加快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建设步伐,确保今年6月底万年厂5000t/d生产线点火投产。确保8月份黄金埠二期60万吨粉磨项目投产运行,10月底湖口年产130万吨的水泥及矿渣粉磨生产线投产运行,进一步提高消化电厂、钢厂废渣资源的能力。高度重视总图优化和物流设计,及时把最新的、最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和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到生产线上,提高企业竞争力。
五、充分利用现有余热发电项目,将高温烟气的热量变废为宝,回收1/3的电力;并加快推进万年、瑞金基地2条9mw余热发电站项目建设。积极组织申报 cdm 项目,争取在国际交易市场上出售 co2减排额度,增加技术改造资金。
六、积极把产业发展触角向预拌混凝土产业和水泥预制品产业延伸,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粉尘、二氧化碳排放。通过联合重组和建设搅拌站,力争2011年商品混凝土产能达到300万立方米/年,到“十二五”期末年实现商品混凝土1000万立方米。
我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报名参加“江西省工业企业节能自愿协议试点单位”,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探索“低碳”新途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合成氨工业现状及节能技术(DOC)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化工工艺论文
题 目 名 称: 合成氨的工业现状
和节能技术
系 别: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 业: 应 用 化 学 班 级: 学 生: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摘 要
本论文介绍了合成氨的一些生产方法,分别为煤制气合成法、固定床气化法、流化床气化法、气流床气化法、溶浴床气化法以及对现代典型合成氨工业生产流程详细介绍;节能技术分别从工艺改造和护手各项余热和余能进行研究。
关键字:合成氨,煤制气,固定床,节能,回收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of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ammonia,for coal gas synthesis method, fixed bed gasification, fluidized bed gasification, entrained flow gasification method, melting bath bed gasification method and typical of modern synthetic ammonia industry production process in detail.Energy-saving technology from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hand the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research.key words: synthetic ammonia coal gas energy conservation reclaim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目录
第一章 合成氨工艺现状..............................................................1
1.1 国外传统型蒸汽转化制氨工艺阶段..............................................1 1.2 我国目前合成氨技术的基本状况................................................2 第二章 几种典型的合成氨工艺介绍....................................................3
2.1 煤制气合成氨工艺............................................................3 2.2 固定床气化法................................................................3 2.3 流化床气化..................................................................4 2.4 气流床气化..................................................................4 2.5 熔浴床气化..................................................................5 第三章 合成氨典型工业生产工艺流程..................................................6
3.1 造气工段....................................................................6 3.2 脱硫工段....................................................................6 3.3 变换工段....................................................................7 3.4 变换气脱硫与脱碳............................................................8 3.5 碳化工段....................................................................8 3.5.1 气体流程...........................................................................8 3.5.2 液体流程...........................................................................9
3.6 甲醇合成工段................................................................9 3.7 精炼工段...................................................................10 3.8 压缩工段...................................................................10 3.9 氨合成工段.................................................................11 3.10 冷冻工段..................................................................12 第四章 合成氨的节能技术...........................................................13 4.1 选择先进的节能工艺.........................................................13 4.2 回收各项余热和余能进行热能综合利用.........................................14 参考文献..........................................................................16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第一章 合成氨工艺现状
合成氨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速度、产品产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俺的用途非常广泛。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化工中间产品,其产量居各种化工产品的首位,世界上大约有10%的能源用于生产合成氨。它既可以用来制造尿素、碳铵、硝铵等氨类肥料,也可以用来做制药、高分子化学、有机化学等工业中的氨基原料。此外,氨还应用于国防和尖端科学技术部门。如制造各种硝基炸药、火药与导弹的推进剂等。工业上合成氨的方法,根据原料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固体燃料气化、重油分解及气体烃裂解制取。一下分别介绍国内外合成氨工艺的情况。
1.1 国外传统型蒸汽转化制氨工艺阶段
从20世纪20年代世界第一套合成氨装臵投产,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合成氨工业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美国Kellogg公司首先开发出以天然气为原料、日产1000t的大型合成氨技术,其装臵在美国投产后每吨氨能耗达到了4210GJ的先进水平。Kellogg传统合成氨工艺首次在合成氨装臵中应用了离心式压缩机,并将装臵中工艺系统与动力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装臵的单系列大型化(无并行装臵)和系统能量自我平衡(即无能量输入),是传统型制氨工艺的最显著特征,成为合成氨工艺的/经典之作。之后英国ICI、德国Uhde、丹麦Topsoe、德国Braun公司等合成氨技术专利商也相继开发出与Kellogg工艺水平相当、各具特色的工艺技术,其中Topsoe、ICI公司在以轻油为原料的制氨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合成氨工业历史上第一次技术变革和飞跃。
传统型合成氨工艺以Kellogg工艺为代表,其以两段天然气蒸汽转化为基础,包括如下工艺单元:合成气制备(有机硫转化和ZnO脱硫+两段天然气蒸汽转化)、合成气净化(高温变换和低温变换+湿法脱碳+甲烷化)、氨合成(合成气压缩+氨合成+冷冻分离)。
传统型两段天然气蒸汽转化工艺的主要特点是:1)采用离心式压机,用蒸汽轮机驱动,首次实现了工艺过程与动力系统的有机结合;2)副产高压蒸汽,并将回收的氨合成反应热预热锅炉给水;3)用一段转化炉烟道气预热二段空气,提高一段转化压力,将部分转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化负荷转移至二段转化;4)采用轴向冷激式氨合成塔和三级氨冷,逐级将气体降温至-23℃,冷冻系统的液氨亦分为三级闪蒸。在传统型两段蒸汽转化制氨工艺中,Kellogg工艺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约有160套装臵,其能耗为3717-41.8GJ/t。经过节能改造后平均能耗已经降至3517GJ/t左右。
1.2 我国目前合成氨技术的基本状况
我国的氮肥工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合成氨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现已掌握了以焦炭、无烟煤、焦炉气、天然气及油田伴生气和液态烃多种原料生产合成氨、尿素的技术,形成了特有的煤、石油、天然气原料并存和大、中、小生产规模并存的生产格局。目前合成氨总生产能力为4500万t/a左右,氮肥工业已基本满足了国内需求,在与国际接轨后,具备与国际合成氨产品竞争的能力,今后发展重点是调整原料和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经济性。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第二章 几种典型的合成氨工艺介绍
2.1 煤制气合成氨工艺
煤制气合成氨工艺中,以煤为原料的固定层煤气发生炉制得的半水煤气,经压缩机三级压缩后,被送去净化工序进行脱硫;然后经变换炉将水蒸气和一氧化碳进行变换,变换气经过脱除二氧化碳后,重新回压缩机四、五段提升压力,然后经过甲醇合成塔进行合成甲醇的反应,以便脱除部分一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碳;出甲醇塔的气体经过冷却分离甲醇后送入精炼工序,经过水洗、铜氨液、氨水洗涤塔后得到满足合成氨需要的氢气和氨气;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六段提升压力,压力达到20-30MPa,送去氨合成塔,借助合成触媒作用进行氨气的合成。生成的液氨经减压后送往液氨库存储备用。
图2-1 煤制气合成氨工艺图
2.2 固定床气化法
煤的固定床气化是以块煤为原料。煤由气化炉顶部间歇加入,气化剂由炉底送入,气化剂与煤
逆流接触,气化过程进行得很完全,灰渣中残碳少,产物气体的显热中的相当部分供给煤气化前的干燥和干馏,煤气出口温度低,而且灰渣的显热又预热了入炉的气化剂,因此气化剂效率高。这是一种理想的完全气化方式。
(1)固定床常压气化
此方法比较简单,但对煤的类型有一定要求,即要求用块煤,低灰熔点的煤难以使用常压方法用空气或空气-水蒸汽作为气化剂,制得低热值煤气。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2)固定床加压气化
固定床加压气化最成熟的炉型是鲁奇炉。它和常压移动床一样,也是自热式逆流反应床。所不同的是采用氧气-水蒸汽或空气-水蒸汽为气化剂,在2.0-3.0Mpa和900-1100℃的湿度条件下连续气化方法。
2.3 流化床气化
流化床气化又称沸腾床气化,它是以小颗粒煤为原料,将气化剂(蒸汽和富氧或氧气)送入炉内,是煤颗粒的炉内呈沸腾状态进行气化反应。它是一种介于逆流操作和顺流操作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操作。
(1)温克勒法
温克勒法是最早开发的流化方法,在常压下,把煤粒度为0-8mm的褐煤、弱粘结性烟煤或焦碳经给煤机加入到气化炉内。在炉底部通入空气或氧气作介质,没与经过预热的气化剂发生反应。
(2)高温温克勒法
将含水分85-12%的褐煤输入到充压至0.98Mpa的密闭料锁系统后,经给煤机加入气化炉内。白云石、石灰石或石灰经给料机输入炉内。没与白云石类添加物在炉内与经过预热的气化剂(氧气/蒸汽或空气/蒸汽)发生气化反应。粗煤气由气化炉上方逸出进入第一旋风分离器,在此分离出的较粗颗粒、灰粒循环返回气化炉。粗煤气再进入第二旋风分离器,在此分离出的细颗粒通过密闭的灰锁系统将灰渣排出,除去煤尘。
(3)灰团聚气化法
它是在流化床中导入氧化性高速气流,使煤灰在软化而未熔融的状态下在锥形床层中相互熔聚而粘结成含碳量低的球状灰渣,有选择性地排出炉内。它与固态排渣相比,降低了灰渣的碳损失。
(4)加氢气化法
所谓的流化床气化就是煤气化过程中汽化剂(蒸汽和氧)将煤或煤浆带入气化炉进行气的方
2.4 气流床气化
所谓加氢气化就是在煤气化过程中直接用氢或富含H2的气体作为气化剂,生成富含CH4的煤气化方法,其总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煤+H2→CH4+焦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1)K—T法
此法是最早工业化的气流床气化方法,它采用干法进料技术,因在常压下操作,存在问题较多。它是1948年德国海因里希-柯柏斯和托切克博士提出的一种气流床气化粉煤的方法。
(2)德士平古法
它是一种湿法(水煤浆)进料的加压气化工艺。气化炉是由美国德平古石油公司所属德平古开发公司开发的气流床气化炉。
2.5 熔浴床气化
50年代熔浴床煤气气化方法开始得到开发。熔浴床有熔渣床、熔盐床和熔铁床3类。下面分别介绍这3类床的某些制气方法。
(1)罗米方法
此法为常压粉煤熔渣浴气法,此法有单简式和双简式两种炉型。此方法的特点是:(1)适用于各种固体或液体燃料;(2)气体温度高;(3)气体强度高。
(2)觊洛格法
此法为—加压熔浴气化法。它是在熔融的Na2CO2盐浴内进行,熔融的Na2CO2对煤与蒸汽的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在较低温度下就可获得很快的反应速度。此法目前尚处于开发研究阶段,实验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气化炉。
(3)ATGAS熔铁床气化法
ATGAS法的实质是把煤粉与石灰石、蒸汽氧(或空气)一起吹到熔铁内,使煤的挥发份逸出,残留的碳溶解在熔铁中被气化。此法效率高,有害物质少,气化反应在常压下进行。煤种适用范围广,且气化炉结构简单。因此,此工艺被认为有可能放大到工业化生产。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第三章 合成氨典型工业生产工艺流程
合成氨的生产过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原料气的制备、净化和压缩、合成。整个生产流程总共分为十个工段:1)造气工段;2)脱硫工段;3)变换工段;4)变换气脱硫与脱碳;5)碳化工段;6)甲醇合成工段;7)精炼工段;8)压缩工段;9)氨合成工段;10)冷冻工段。以下就详细的介绍整个生产流程。
3.1 造气工段
造气实质上是碳与氧气和蒸汽的反应,主要过程为吹风和制气。具体分为吹风、上吹、下吹、二次上吹和空气吹净五个阶段。原料煤间歇送入固定层煤气发生炉内,先鼓入空气,提高炉温,然后加入水蒸气与加氮空气进行制气。所制的半水煤气进入洗涤塔进行除尘降温,最后送入半水煤气气柜。
图3-1造气工艺流程示意图
3.2 脱硫工段
煤中的硫在造气过程中大多以H2S的形式进入气相,它不仅会腐蚀工艺管道和设备,而且会使变换催化剂和合成催化剂中毒,因此脱硫工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DDS脱硫剂脱出气体中的硫。气柜中的半水煤气经过静电除焦、罗茨风机增压冷却降温后进入半水煤气脱硫塔,脱除硫化氢后经过二次除焦、清洗降温送往压缩机一段入口。脱硫液再生后循环使用。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图3-2脱硫工艺流程图
3.3 变换工段
变换工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半水煤气中的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水蒸气发生放热反应,生成CO2和H2。河南中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采用的是中变串低变工艺流程。经过两段压缩后的半水煤气进入饱和塔升温增湿,并补充蒸汽后,经水分离器、预腐蚀器、热交换器升温后进入中变炉回收热量并降温后,进入低变炉,反应后的工艺气体经回收热量和冷却降温后作为变换气送往压缩机三段入口。
图3-3变换工艺流程图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3.4 变换气脱硫与脱碳
经变换后,气体中的有机硫转化为H2S,需要进行二次脱硫,使气体中的硫含量在25mg/m3。脱碳的主要任务是将变换气中的CO2脱除,对气体进行净化,河南中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变压吸附脱碳工艺。来自变换工段压力约为1.3MPa左右的变换气,进入水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水排到地沟。变换气进入吸附塔进行吸附,吸附后送往精脱硫工段。
被吸附剂吸附的杂质和少量氢氮气在减压和抽真空的状态下,将从吸附塔下端释放出来,这部分气体称为解析气,解析气分两步减压脱附,其中压力较高的部分在顺放阶段经管道进入气柜回收,低于常压的解吸气经阻火器排入大气。
图3-4变换与脱硫工艺流程图
3.5 碳化工段
3.5.1 气体流程
来自变换工段的变换气,依次由塔底进入碳化主塔、碳化付塔,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别在主塔和付塔内与碳化液和浓氨水进行反应而被吸收。反应热由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水移走。气体从付塔顶出来,进入尾气洗涤塔下部回收段,气体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和微量的硫化氢被无硫氨水继续吸收,再进入上部清洗段。气体中微量二氧化碳被软水进一步吸收,最后达到工艺指标经水分离后,送往精脱硫塔进一步脱硫后,送往压缩机三段进口。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3.5.2 液体流程
浓氨水由浓氨水泵从吸氨岗位浓氨水槽打入付塔,一方面溶解塔内的结疤,另一方面吸收主塔尾气中的剩余二氧化碳,逐步提高浓氨水的碳化度。然后,付塔的溶液由碳化泵从底部抽出,打入主塔,在主塔内进一步吸收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含碳酸氢铵结晶的悬浮液,再由底部取出管压入分离岗位进行分离。
回收塔回收段中的无硫氨水来自合成或铜洗工段使用过的无硫氨水和回收段的稀氨水压入稀氨水压入吸氨岗位母液槽和稀氨水槽或送脱硫岗位使用,从回收段出来的水直接排污水沟。
图3-5碳化工艺流程图
3.6 甲醇合成工段
联醇是将经变换、脱碳后的净化气中的CO:1-5%、CO2<0.5%(其含量可根据生产所要求的醇氨比调节)与气体中的H2经压缩机加压到15MP后,依次经过洗氨塔、油分、预热器、废热锅炉进入合成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为甲醇,同时起到气体净化的作用。醇后气中CO<0.5%、CO2<0.2%。出塔气体经水冷却到40℃左右,将气体中的甲醇冷凝,使气体中的甲醇含量小于0.5%,经醇分离器分离出甲醇后,一部分气体经甲醇循环机返回甲醇合成塔,大部分气体进入精炼工段。
图3-6粗醇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3.7 精炼工段
醇后工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CO和CO2。但即使微量的CO和CO2也能使氨催化剂中毒,因此在去氨合成工序前,必须进一步将CO和CO2脱除。我们公司是采用醋酸铜氨液洗涤法,铜洗后的工艺气体中的含量将至25ppm以下。醇后气体由铜洗塔底部进入,与塔顶喷淋的醋酸铜氨液逆流接触,将工艺气中的CO和CO2脱除到25ppm以下,经分离器将吸收液分离后送往压缩机六段进口。铜氨液从铜洗塔经减压还原、加热、再生后,补充总铜、水冷却、过滤、氨冷后经铜氨液循环泵加压循环使用。
图3-7精炼工段流程图
3.8 压缩工段
压缩工段的压缩机为六段压缩。由于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变换、脱碳、粗醇与氨合成分别在0.87MPa、3.7MPa、15MPa、27MPa条件下进行,压缩工段的任务就是提高工艺气体压力,为各个生产工段提供其所需的压力条件。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图3-8压缩工段示意图
3.9 氨合成工段
氨合成工段的主要任务是将铜洗后制得的合格N2、H2、混合气,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合成为氨。压缩机六段来的压力为27MPa的新鲜补充气,与循环气混合后进入氨冷器、氨分离器、冷交换器,经循环机升压并经过油分离器除油后进入氨合成塔的内件与外筒的环隙,冷却塔壁,出来后经预热器升温后进入氨合成塔内件,完成反应后离开反应器,分别进入废热锅炉、预热器、软水加热器回收热量,最后经水冷器、冷交换器、氨冷器降温冷却,将合成的氨液化分离出系统,未反应的氮氢气循环使用。
图3-9氨合成工段示意图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3.10 冷冻工段
由于氨合成工段需要通过液氨气化来产生低温生产条件,因此冷冻工段的任务就是把气态的氨重新液化。由氨蒸发器蒸发的气氨经气氨总管进入冰机前分离器,分离出液氨后进入氨压缩机加压,加压后的气氨经油分离器后进入水冷器,在此气氨冷凝为液氨并回到冰机液氨贮槽,由支出阀送给氨蒸发器循环使用或氨库。
图3-10冷冻工段示意图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第四章 合成氨的节能技术
从合成氨行业发展历史来看,技术创新与进步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多年来经合成氨企业与设计、科研、高等院校及设备制造单位共同努力,研究开发出很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催化剂等节能先进技术和产品,以及行之有效的小改小革节能技术措施,在合成氨行业节能降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下面就以无烟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的主要节能途径作归纳简述。
4.1 选择先进的节能工艺
根据合成氨生产的不同产品方案(尿素、碳酸氢铵、联醇等)选择不同工艺路线及组合是否合理,是最终能耗的关键。目前主要采用与推广的有如下几项。
(1)提升型固定床气化工艺。在传统固定床气化工艺基础进行了多项系统改造与创新,主要内容有造气炉改造、不停炉加煤与下灰、DCS系统优化控制、集中式余热回收与洗气塔、吹风气与炉渣回收利用等。其主要效果有:①气化强度可达1200-1300m3/(m2.h)。②蒸汽分解率达55%-60%。③炉渣残碳达15%以下(质量分数)。④1000m(标态)CO+H2原料
3煤消耗达550-590kg。⑤余热回收率可实现蒸汽自给。
(2)节能型的全低变与中低低变换工艺。在采用宽温钴钼低变催化剂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生产条件的不同情况,可选择节能型全低变或中低低变换工艺。这两种工艺变换率高、流程简单、系统阻力低、蒸汽消耗少,在0.8MPa压力与出系统气体中CO体积分数1.5%左右时,吨氨蒸汽消耗分别为250kg和350kg。同时结合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与改造,可将变换压力从0.8MPa提升到1.5-2.1MPa(视整个生产工艺不同而确定),从而减少每吨氨870-940m3(标态)原料气体压力从0.8MPa压缩到1.5-2.1MPa的压缩功,吨氨节电约30-40kW/h。
(3)节能环保型的醇烷化(称双甲)或醇烃化气体精制工艺:该项技术是属清洁生产工艺,主要取代传统的铜洗工艺,铜洗工艺既消耗多种化学品,又耗电,操作不易稳定,易带液,是合成氨生产不稳定的环节,泄漏铜氨液及回收下来的稀氨水,影响到环境保护。醇烷化或醇烃化的工艺具有流程短、净化度高、操作安全稳定等优点,它既可节能节约原材料(吨氨节约蒸汽、电力等折标准煤40kg左右),又有很好的环保效果,而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4)经运行的节能合成工艺:在采用低温活性好、宽温高强度氨合成催化剂与相匹配的高效节能合成塔基础上,结合塔外提温与二级余热回收工艺,实行低空速、低阻力、低压力的经济运行,使操作压力降至22-24MPa(低时还可降2MPa左右),吨氨节电50-60kW/h,并减少放空量,节约原料煤耗30-40kg(折标煤)。
(5)使用高效节能单元设备、催化剂及新材料在工艺流程确定后,如何使用高效节能的催化剂和单元操作设备对节能也起到重要作用。①新型催化剂:如宽温钴钼低变催化剂、低温高活性氨合成催化剂、高效的888脱硫剂、常温精脱硫剂等。②各种高效塔器:如规整填料塔、格栅填料塔、垂直筛板塔等多种塔器在合成氨各生产工序都有应用,并都取得一定的效果。以变脱塔为例,采用QYD型气液传质组合塔板内件取代传统填料塔,经实际使用证明,使传质效率大大提高、塔高可降低1/
3、溶液循环量减少30%-50%,吨氨节电5-6kW/h,并解决了填料堵塞问题。③各种高效换热器:如折流杆异形管换热器、波纹管热交换器(冷凝器)、板式换热器、热管式换热器、蒸发式冷凝器等多种换热器在合成氨工序都有应用,并都取得一定的效果。以冷冻系统使用蒸发式冷凝器为例,该设备应用热力学、传热学等工程学的先进技术,使用了高效传热元件加以优化组合,大大提高了换热效果和冷却冷凝效果,达到节电与节约冷却水用量的节能效果,是取代传统立式水冷冷凝器的有效节能设备。④各种分离过滤设备:如高效双级旋风除尘器、静电除焦油器、组合式高效氨分离器、高效油分离器、LH系列高效溶液过滤器,新型硫泡沫过滤器等。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这些设备对确保气体与溶液的净化度、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及节能降耗都起到相当有效作用。
4.2 回收各项余热和余能进行热能综合利用
(1)充分回收合成氨各工艺过程中的余热和余能:如造气系统的造气炉夹套、炉渣、飞屑的余热,上、下行煤气的显热,吹风气的显热与潜热,脱碳系统脱碳富液和铜洗系统铜液的能量,变换系统的变换气和合成系统合成塔出口合成气的余热等。
(2)回收合成两气中氨和氢,提高有效资源利用率: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负荷的变化,为保持氨合成系统的适宜操作压力,造成合成系统中的放空气和氨槽弛放气量增加,而这部分气体中均含有大量氢与氨随之放空,导致合成氨各项消耗增多,成本升高。根据这两种气源的不同组分和弹性,可分别采用膜分离技术回收放空气中氢气和采用无动力氨回收技术回收氨槽弛放气中的氨。
(3)实施系统热能综合利用、提高能量回收利用率:从化工过程系统工程与热力学相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结合的角度出发,把节能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将合成氨生产过程所有的余热、余能按能位的高低加以优化组合与合理利用,使能量获得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回收利用率。根据企业不同生产规模与不同氨加工产品等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热能综合利用的设计方案。如采取热电联产(余热发电)或热功联产(汽轮机驱动),还可利用低位能余热,通过溴化锂吸收制取低温冷水,用于冷却氮氢压缩机一级、三级、六级、七级入口煤气、脱碳吸收液和合成循环气等,提高压缩机打气量,减少脱碳液循环量,降低氨冷和冰机负荷,达到增产节电的明显效果,尤其是夏季高温时,其效果更为突出。对于热电联产或热功联产,可根据各企业条件加以分别选择,此部分节能效果十分明显,以100kt/a合成氨规模为例,利用吹风气、合成放空气、弛放气、造气炉渣、飞屑等余热资源可副产3.82MPa,450℃过热蒸汽约25t/h,入背压发电机组可每小时发电约2250kW/h,折吨氨副产发电180kW/h左右。全年节约外供电达1800万kW/h。
(4)其它有关节能技术措施:如DCS系统控制调优技术、机泵电机采用变额调速技术、企业电网系统节电技术、蒸汽管道系统节能、冷凝水回收利用等,以及各项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5)充分利用资源、提升产品价值,降低万元产值能耗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合成氨生产过程排放的各种废气如何加以充分利用是值得研究并加以发展。以回收合成放空气中的氢气和回收脱碳放空气中的CO2为例,按生产80kt/a合成氨规模计算,回收放空气中氢气可生产40kt/a双氧水,并用其回收的脱碳放空气中的CO2生产液体CO2(工业级)30kt/a,则其年销售产值可从2.00亿元提高至2.69亿元,而年消耗标准煤从128.00kt增至130.85kt,万元产值能耗(折标煤)从6.400t降低到4.864t,下降了24%,年增加经济效益(利税)约2500万元,其节能与经济效果十分明显。
化工工艺论文 合成氨工业现状和节能技术
参考文献
[1] 蒋德军.合成氨工艺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现代化工,2005,年8月.[2] 韩明山.合成氨生产技术探讨.化学工程设备,2011年5月.[3] 於子方.合成氨行业能耗现状与主要节能途径.上海达门化工工程技术,2009年2月.[4] 张辉,赵红柳,冯树波.合成氨生产中含尾气回收工艺进展.河北阶级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2009年8月.[5] 曹仑,张卫峰,高力.中国合成氨生产能源消耗状况及其节能潜力.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8年4月.[6] 韩铁飞.大型合成氨生产节能分析.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2010年2月.[7] 陈实,袁令,高林.合成氨工艺系统的分析及节能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2009年11月.[8] 王士荣.合成氨节能降耗改造.武汉大学,2012年5月.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工业节能监察办法[定稿]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211号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节能监察办法》已经2015年3月1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
2015年3月27日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节能监察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工业节能监察行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实施工业节能监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工业节能监察,是指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对工业用能单位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理的活动。
第四条 工业节能监察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正、程序规范、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工业节能协调机制,解决工业节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部署、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业节能工作。
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所属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具体负责日常工业节能监察工作。
质量技术监督、统计、工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的工业节能监察工作。
第七条 工业节能监察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实施节能监察不得向被监察单位收取费用。
—1—
第八条 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建立节能投诉举报受理制度,并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等相关事项。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行为,有权向各级工业节能监察机构投诉和举报。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应当为投诉和举报人保密。
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在接到投诉和举报后十五日内处理,将处理情况及时向投诉人和举报人反馈,对投诉和举报属实的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工业节能监察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条 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对工业用能单位的下列行为实施节能监察:
(一)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自治区有关节能标准、能效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能源计量、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禁止使用、转让、租借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以及生产设备、设施、工艺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的情况,重点工业用能单位设立能源管理岗位以及人员培训、备案的管理情况;
(五)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节能监察工作。
第十一条 工业节能监察人员应当熟悉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节能标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按照规定取得行政执法资格。
第十二条 工业节能监察人员实施节能监察时,不得妨碍被监察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工作秩序;不得泄露被监察单位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三条 工业节能监察人员与被监察单位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监察的,应当回避。
第十四条 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可以采用书面监察或者现场监察的方式,对工业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察。
采用书面监察的,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应当书面通知被监察单位实施监察的依据、内容、时间和要求,被监察单位应当按照监察通知要求报送材料;实施现场监察的,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应当提前五日将实施监察的依据、内容、时间和要求书面通知被监察单位。
—2—
办理案件和处理投诉、举报以及抽查方式实施的节能监察除外。
第十五条 实施现场监察时,应当有两名以上工业节能监察人员参加,并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告知节能监察的依据、内容、方式和要求,制作现场监察笔录,并由工业节能监察人员和被监察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签字确认。拒绝签字的,工业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在节能监察笔录中注明。
第十六条 工业节能监察人员实施工业节能监察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要求被监察单位就监察事项所涉及的问题如实作出解释和书面说明,询问有关人员;
(二)查阅、复制或者抄录有关资料;
(三)对能源消耗和有关产品、设备、工艺流程等进行现场监测;
(四)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可以采用节能监察技术手段,对工业用能单位的主要耗能设备、工艺、产品能效、能耗指标等进行检测:
(一)工业用能单位有违法、违规或者超标用能行为,相关能耗指标需要测试验证的;
(二)重点工业用能单位因技术改造或者其他原因,其主要耗能设备变更、工艺系统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影响节能的;
(三)重点工业用能单位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内容严重不实的。
工业节能监察机构不具有相应的检测能力与条件时,可以委托有条件的机构检测,不得向被检测单位收费。所需费用由工业节能监察机构承担。
第十八条 被监察单位应当配合节能监察工作,如实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不得拒绝、阻碍节能监察;不得隐瞒事实;不得伪造、隐匿、销毁、簒改有关证据。
第十九条 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在节能监察结束后十五日内,形成节能监察报告。节能监察报告应当包括实施节能监察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方式以及监察结果和意见,报送本级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被监察单位存在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节能标准用能行为的,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应当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没有整改或者整改没有达到要求的,依法取消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实施阶梯电价,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单,纳入企业诚信体系,并予以公布。
—3—
被监察单位存在不合理用能行为,但尚未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节能标准的,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应当下达节能监察意见书,要求被监察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第二十一条 被监察单位接到节能整改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后,应当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将整改结果报送工业节能监察机构,由工业节能监察机构进行跟踪检查并督促落实。
第二十二条 被监察单位接到节能整改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后,确需延期的,应当在接到节能整改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延期申请,延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在收到延期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作出答复。
第二十三条 被监察单位对工业节能监察机构下达的节能整改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节能整改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之日起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下达节能整改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的工业节能监察机构的本级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申请复核;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书面复核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复核,并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被监察单位。
第二十四条 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在节能监察过程中,发现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属于其他部门处理的事项,应当依法移送相关部门。
第二十五条 工业用能单位存在违法用能行为的,由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被监察单位拒不提供相关资料,拒绝、阻碍节能监察,由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予以警告;构成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七条 工业节能监察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工业用能单位商业秘密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
(三)违法向工业用能单位收取费用的;
(四)其他违法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4—
第五篇:四川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四川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搞好我省工业节能工作,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川府发〔2007〕8号)以及省政府印发的《四川省加强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意见》(川府发〔2007〕31号)的有关规定,为了规范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有效地发挥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是指由省财政安排的用于推动我省工业节能工作的专项资金。
第二章 资金使用原则和重点
第三条 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使用,以最大限度发挥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引导、推动作用,解决我省工业节能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为目标,遵循公开透明、保障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
第四条 工业节能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和使用方向:
(一)重点工业节能项目。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完成节能目标所实施的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支撑项目和示范项目,省、市节能监察和技术服务体系能力建设项目,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能源合同管理示范项目等给予补助。
(二)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对制定、发布鼓励发展工业节能技术工艺目录和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技术工艺目录,开展节能产品认定并定期发布《四川省节能产品目录》等给予支持,对举办推介会等多种形式的高效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机制推广给予支持。
(三)节能宣传和培训。对以工业节能为重点,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进行集中宣传、开展系列专题采访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节能宣传给予支持。对各地政府节能工作负责人、重点用能企业的负责人、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能源管理、能源统计、能源计量及节能基本知识等培训给予支持。
(四)信息和服务。对节能监测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和维护、能源消耗动态监测分析及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和维护给予支持。对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和监测、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检测和节能诊断、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制定等技术服务等给予支持。对提高依法节能管理能力,制定节能政策、法规、标准、规划等相关工作给予支持。
(五)表彰和奖励。以省政府的名义对有关基层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在节能工作中表现突出、节能目标任务完成好、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六)其它与工业节能相关的支出。
第三章 资金申报与下达
第五条 申请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项目补助的申报单位必须在四川省境内注册,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企业管理规范,有健全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体系;
(三)项目内容符合“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等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关要求,实施后具有突出的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效益。
第六条 凡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项目,地方企业向同级经委和财政局提交资金申请报告和有关附件材料,同级经委会同财政局联合审核后,汇总逐级上报省经委和省财政厅(扩权试点县(市)直接上报,同时抄送所在地市经委、财政局);省属企业直接报送省经委和省财政厅。
第七条 申请单位需提交的有关材料。
1、《四川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申请表》;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环评批复文件复印件;
4、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5、省财政厅和省经委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第八条 省经委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审查,并根据专家出具的审查意见、资金到位和项目实施情况,提出资金支持的项目和补助金额计划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根据预算资金安排情况进行审核后,与省经委联合行文下达资金计划。
第九条 省财政厅根据正式下达的资金计划,按预算资金拨付程序及时办理拨付资金的手续。相关财政部门根据项目或工作进度情况,及时拨付资金。
第四章 资金的监督与管理
第十条 各地经委对项目的真实性、资金落实情况、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负责并进行管理和监督;会同财政局严格审查企业上报的项目申报材料,保证项目和有关附件的真实性。督促企业按计划进行项目建设,保证竣工项目按计划竣工投产,在建项目按计划完成投资,新开工项目按计划如期开工建设。
各地经委和财政局审查后上报的有关材料如存在弄虚作假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各地财政部门负责对企业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合理、规范使用进行监督,严防资金流失和挪用。
第十二条 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市)经委要会同财政局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项目建设进度、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到位、使用情况,及时纠正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重大问题需及时上报省经委和财政厅。
第十三条 项目申报企业必须保证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资金计划下达企业后,企业不能按计划实施或建设内容、投资方案有重大调整的项目,应按原申报程序逐级上报省经委和省财政厅,经审批后按批复意见执行。凡弄虚作假、隐瞒不报的,停止受理企业项目申报,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凡使用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企业,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应写出完工报告,向同级经委专题报告项目实施情况、效果和工业节能专项资金使用的自查情况,并出具相关资料和凭证,地方企业的情况由各市、州经委审核汇总后报省经委。
第十五条 省经委组织或委托市(州)、扩权试点县(市)经委、财政局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的主要内容是: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节能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第十六条 工业节能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
由截留和挪用。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地方、企业、有关人员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十七条 各地经委、财政部门和用款单位应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规范管理程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经委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