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森林公安信访态势的分析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10:1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森林公安信访态势的分析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森林公安信访态势的分析与对策》。

第一篇:当前森林公安信访态势的分析与对策

当前森林公安信访态势的分析与对策

森林公安信访是林区矛盾和森林公安执法领域内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是人民群众通过来信、走访或用电话、传真等形式向各级森林公安机关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反映意见建议、提出解决处理问题要求等等的人民群众诉求的一项活动。新形势下,认真作好森林公安信访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公安信访部门在维护稳定、综合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森林公安机关必须认真研究和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当前我县森林公安信访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就解决对策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我县森林公安信访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据统计,2008年我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6件,不属于森林公安管辖2件;今年1-4月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件。从信访人员所反映的问题,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要求解决各种纠纷或问题的。2008年,反映林地纠纷问题的信访件共6件。如,………………。

2、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和举报案件线索的。2008年我局共受理此类信访件17件。今年1-4月受理2件。如,………………。

3、对森林公安的工作等行为提出控告申诉的。2008年,我局共受理此类信访件1件。该起信访件是反映………………。

(二)特点

1、存在无序信访。随着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普遍提高,他们在自身相关权利遭受不法侵害时,通过信访形式寻求法律保护的意识在不断更新。但有的信访人对法律的理解有偏差,不按照法律程序办理,看到党委政府还重视,就四处信访,大多无序信访由此而起。无序性表现为多头信访、越级上访和来信来访交叉访。有的群众在到森林公安机关信访的同时,又到党委、政府、政法委信访,甚至到省、市信访。

2、存在重信访。重复信访是由于对初信初访查处不及时不认真;或由于信访者要求不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或由于信访人当心有关部门不重视,便同时向多个部门投递信访件。重复信访给处理信访事项增加工作难度,尤其是一些信访人多次越级重复信访,影响了上级机关的工作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

3、诉求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交织在一起。大多数信访群众之所以上访,是因为认为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自己权利得不到主张,上访的诉求有其合理、合法的一面。但在诉求中夸大事实,更有甚者是在信访件中无中生有,提出了一些无理的甚至是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过分要求,使得信访问题的解决、信访人停访息诉工作难度增大。

二、当前森林公安信访情况的成因分析

(一)、新形势下的林业经济好转,林地纠纷不断增多引起信访。

林改后,由于林农造林、营林的热情高涨,以及在免征农赋、林地升值、木材涨价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农村的林地、林木纠纷激增,引起林农上访。

1、部分村民利益驱动是纠纷信访爆发的经济根源。一些人“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根深蒂固,不能正确对待承包人经过精心管理、辛勤劳动获得的收益,对部分通过劳动致富的人产生嫉妒心理,试图平均再分配。他们往往以资源被少数人占有为由,煽动群众闹事,影响了承包人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引起合同纠纷。尤其是随着林业优惠政策的出台,在林木价格大幅度升值的情况下,村民的利益意识不断的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势必发生。如………………。

2、过去林业政策多变,历史遗留问题引起纠纷。由于在上个世纪林业经济呈现低谷景象,林地山场无人问津,农村的林地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有一部份人便与山场承包人或行政村的负责人口头说明,有签订合同的内容也是不严密、不完善、不合理的,更有甚者部份人未与任何人沟通,就对部份山场进行管理。随着林改的进行,以及林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林地纠纷就不断出现了。如,…………。

(二)、信访成为部份群众寻求权益保护的一种途径。林改后,林木与林农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一旦自己的林地或林木被侵占或被盗伐,林农从之前的事不关己的消极态度,转为受害明确而积极寻求权益保护的态度,积极主动向森林公安机关报案或来信来访。

(三)、森林公安警务公开透明度不够。对案件的立案、调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等缺乏公开、公平、公正的监督机制和警务公开等宣传力度。而现在群众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过去那种不懂法,不知如何行使自己权利的情况减少了,群众对于不满意或处理不及时的问题,不再忍气吞声,而敢于向政府、向司法机关反映,讨个公道。如,…………。

(四)、部份民警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缺乏“真情换真心,责任重于泰山”的信访理念。

信访问题的形成可以说与民警的办事态度、工作作风、执法水平有很大关系。群众信访大多是想通过信访来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但是部份民警在工作中不注意方式办法、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态度不友好,再加上不会做群众工作,办事效率低,使信访群众失去了信任,而不得不重复、越级上访,如果我们每一位执法民警,在工作中都能注意自己形象,心中装着人民,群众的信访就一定会越来越少。

(五)、对引发信访问题的责任追究力度不够。

在信访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程序和行之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监督检查、倒查机制不落实。对造成信访问题直接责任的追究达不到应有的警示效果,导致一部分民警在处理信访问题时不积极、不慎重、工作缺乏热情,有的甚至连工作也不落实,还一味地埋怨信访群众,造成一些信访问题久拖未决或案结事不了,群众也只好长期进行上访。

三、做好当前森林公安信访工作的对策

(一)、保障信访畅通,狠抓长效机制建设。

1、全警行动,做好信访群众工作。如果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有怨言、不满而没有地方诉说或找不到地方解决,就可能引起信访。因此,要给群众诉说怨言、不满的机会,并做好解释和矛盾化解工作,给他们一个说法。同时,要求民警换位思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对不属于森林公安机关解决的纠纷,民警应积极向当事人指明解决的方向与途径,帮助其联系有关责任部门加以解决,从而增加群众对森林公安机关的信任感、亲切感,有效预防和控制信访案件的发生。

2、为民服务,重视初信初访的查处。信访部门要严格按照办理初信初访有关规定的流程、期限、标准,准确归类并分出轻重缓急进行拟办处臵,或报局领导阅批、或自办、或转处等,特别注意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答复来信来访当事人,尽量避免他们因等待心切而产生重复访、越级访。而基层所队接到转办或直接接到的信访件,必须认真登记受理,尽快落实责任人展开处理;信访部门转处时必须明确办理期限,要求办案单位指定具体责任人。同时,信访工作分管领导和信访部门必须适时到各基层办案单位督促检查,对到期应办的信访件进行催办,对疑难信访件进行会诊,必要时直接介入,防止积压;另外,可通过回访信访当事人的方式来检验办案质量,同时可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3、抓好长效机制建设。遏制信访积压是一项长期的、巩固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有必要利用规章制度来建立起长效机制。如,建立引发信访问题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超越或滥用职权、应当作为不作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等原因导 致信访问题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主管领导、直接责任人直至“一把手”要严肃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应把森林公安信访工作作为执法质量考评的重要内容。将信访问题是否解决在本级森林公安机关、解决在当地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将能否处理越级访、集体访、异常访作为衡量各单位信访工作的重要标准。引入激励机制,对信访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投诉少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信访工作不达标,群众意见大,投诉较多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对不达标的各部门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直至责令引咎辞职或作组织调整。

(二)、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

1、加强执法教育培训。提高执法质量是从源头上减少森林公安信访的途径。执法质量提高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了,群众满意了,万不得已走信访之路的人自然会变少。在进一步强化法律知识和森林公安业务知识专门培训的同时,针对实际执法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实行集中整改,及时持续地巩固、更新民警的法律专业知识,引导走出执法误区。

2、端正执法思想。通过认真学习贯彻端正执法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转变重口供轻证据,重实体轻程序,重职权轻人权,重经验轻法律的执法观念,使广大民警在各项执法工作中能更加自觉地、坚定地体现和落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

3、以制度促执法规范化。建立森林公安执法工作的领导责任体系,层层签订执法责任书,落实好领导、执法部门和岗位民警的三级执法责任;紧紧围绕《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民警个人执法质量考评 办法》、《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民警个人执法质量考评标准》开展各项森林公安执法工作,健全日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个案质量评判制度,以点带面促整体质量的提高;不断完善森林公安内部案件审核、个案质量评判、执法质量考评、执法情况通报、执法过错追究及警务督察,行政复议、应诉等各项执法监督制度。

(三)、强化督查,严格信访责任追究。

森林公安信访案件表面问题在森林公安,根源在社会。森林公安信访件增多不仅影响森林公安形象,损害森林公安威望,而且还要占用森林公安大量警力。森林公安信访案件要多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要多向有关部门尤其是司法部门沟通协调,寻求配合。同时,加强与信访户所在地的乡镇联系,掌握其思想动态,扩大解决森林公安信访案件的空间。把森林公安信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局长负总责。信访职能部门要建立接待、登记、处理等一系列规范性工作制度,建立信访工作机制。各有关办案办事单位要明确职责,分级管理,做到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在全局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把信访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管理,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确保把信访案件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信访部门要加强信访案件责任制落实和进展情况的督查,坚决杜绝表面应付而不开展实质性工作的现象发生。要坚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和定时下访、带案下访、主动约访等制度,主动了解民情,化解和督办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他们走上正常诉讼程序。对信访问题要认直跟踪督办,并对督办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对森林公安民警在执行职务中,因故意或者过失造成的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违反办案程序以及其他执法过错或者违反有关纪律等原因导致有关当事人上访的,特别是对那些漠视群众信访问题或工作不力,小事拖大,易事拖难的直接责任人员要严格责任追究,坚决依法查处。

第二篇:当前信访形势分析及对策

当前信访形势分析及对策

今年上半年,我区大事多,硬任务多,随着我区项目建设年的不断推进,村两委换届工作的开展,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和稳定隐患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也随之带来了大量矛盾的凸显。我区信访矛盾集中暴发,信访总量高位运行,集体访、越级访异常突出,涉访违法行为(非正常访)时有发生,信访形势异常严峻。1-6月份,全区共发生到区以上信访事项182件起,同比上升6.9%。其中受理群众来信61件,同比上升97.1%,接待群众来访121起1198人次,同比分别上升6.7%和8.2%。

一、信访出现的新特点

从统计上看,当前信访工作呈现鲜明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集体访数量相对增加。今年以来,全区共发生集体上访45起689人次,同比分别上升5.4%和8.1%。其中,50人以上的集体上访4起330人次。集体上访多涉及村居政务财务、村干部作风、换届选举、土地征用和拆迁迁占补偿、农村土地、林木承包农村土地、林木承包、历史遗留问题等群体性利益较强的问题。村两委换届中落选人员、离任村 干部、复员军人因具有共同或相同诉求,都是集体访的高发人群。

(二)越级访更加突出。截至目前,我区实际发生到市上访52起680人次,分别占总量的42.9%和56.7%。根据市信访局最新通报数据,截至目前,我区共被市登记通报到市上访37起649人次,起数和人次分别居全市第2位和第1位。特别是几起大的到市群体性上访严重影响了我区的考核位次。信访的层级性被弱化,突发性增强,给预测和应对工作增加难度,给基层工作带来很多被动,也增加解决信访问题的社会成本。

(三)无理访日趋严重。

(四)民主访比较集中。在全部信访案件中,大多是村民对村里的作为不满意,怀疑他们的公正,认为他们侵权,反映出民主权利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村两委换届程序不规范;没有按规定给予土地承包权或者说给予的不完整;承包他人的土地、林木不合理,损害村民利益;村干部以权谋私,损害集体利益;村政务财务不公开,剥夺村民知情权;在调处村内矛盾上不积极、不公平等。

(五)利益访现象十分典型。3月下旬以来,全区绝大部分村居顺利完成了“两委”换届选举,但个别没有实现个人意愿的竞选人员,开始以村干部违法违纪、村财村务不公开、换届选举程序不合法等为由煽动群众来 2 区到市上访,以达到个人目的。同时,通过选举暴露出的干群关系紧张、经济利益纷争和宗族势力较量等深层次问题。在胜利大街南展工程推进过程中,由于部分群体存在攀比心理,对有关拆迁迁占补偿和征地补偿标准表示不满,情绪较为激烈。

在上访中,都是为着利益,而且是个人利益,很多上访人希望通过信访获取更多的利益,甚至额外的利益。如主动要求政府办理城乡“低保”、要求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要求政府给予经济帮助等。

二、信访新特点的成因分析

信访量出现大面积反弹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从客观上说:

1、求发展必然引发新的矛盾

信访是稳定情况的“情雨表”,多发的信访虽然暴露出很多不稳定因素,但也充分证明了发展的持续与高效,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伴随着发展,新矛盾、新问题一定会出现,这是利益变化引起的必须结果。比如我区土地项目建设,关系到土地的重新划分,涉及有关人的具体利益,难免有人通过信访表达请求。在村两委换届中,一部分人必然落选,为了挽回失去的利益,他们走上信访的道路。所以,信访是发展过 3 程中的自然现象,只要充分认识并认真对待,就能明得失、知不足,更好地开展工作。

2、执政理念的强化,弱化了管理与监督 正是以民为本理念的强化,我们强调服务与诚信,弱化管理与监督,理解并宽容群众的不合理请求,对他们偏执甚至错误的行为只是加以说服教育而不是制裁与惩罚,导致信访方便快捷,成本较低,成为人们主张权利,维护利益的重要选择,信访数量增加自然而然,而且在短期内不会减势。

环境的宽松加上信息时代信息的开放,群众思想活跃,想法丰富,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权利意识增强,利益观念强烈,耻于利而荣于义的思想进一步弱化,积极争取应得利益,甚至包括不该得利益,使得利益访现象非常典型。

3、人多壮胆,法不责众

为了减少恐惧心理带来的精神压力,许多群众在人多壮胆心理作用下积极利用集访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追求。也有些群众为了制造声势,增加政府压力,人为地串访集访,导致集访的相对增多。

4、部分法律的不完善 目前正在施行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为村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其规定得仍然不全面、不完整、不具体,在某些方面难以操作,不能完全满足现实生活需要。比如对村组法律地位问题,法律没有具体的规定,作为村内的村民小组能否有自己独立的土地等财产,现实生活中,很不统一。有的村以组为单位,土地分包村民。有的村全村一个标准,分包土地。有的村,组里有自己的实体,收益为本组所有,而有的村只有村属财产没有组属财产。正是因为法律规定的原则与笼统,引发歧义与争议,产生上访。一些村干部政策法律水平差,处理事务淡化程序、不公开透明,甚至有失公正,引起群众合理怀疑,引发信访。更有部分村组干部作风不务实,工作不积极,服务不到位,群众有意见,只好上访。

5、历史与现实的偏差

极少数群众不能正确对待历史,不能摆正历史与与现实的关系,总是用今天的眼光看待过去,以现在的标准去衡量昨天,从而产生不合理要求想法。任何政策法律只能着眼于当前和今后,不可能调整过去。一些离任村干部、复员军人、代课老师,他们不感恩当初组织上的照顾,让他们成为先进分子,从普通群众中脱颖而出,从事非农业劳动,有一份体面的岗位和当时不错的收入,反而以组织欠债的心理要求补助 安臵、帮助支持,或者要退休工资,或者主张支付养老金,用现时的政策回去调整过去的事情。在这些根本不可能落实的主张不能实现时,就理直气壮地上访。

从主观上讲: 一是群众信访观念存在误区。

在大信访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部分信访群众的信访观念陷入误区。信“访”不信“法”现象严重,涉法涉诉案不走司法程序,而选择信访途径谋求问题的解决,甚至已经依法判决处理的涉法涉诉案件,信访人要也放弃司法程序,把信访作为解决涉法涉诉问题的途径;信“上”不信“下”现象突出,多少年来官情结在群众心目中始终存在,认为官大好办事,权重办成事,在“告御状,众官怕”心理驱使下热衷于进京到省上访,一些尚未在本地反映的问题,信访人采取直接越级上访寻求问题的解决,造成越级上访的高发。“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思想作怪。在群众潜意识中,个访不如集体访解决得快,正常访不如闹访解决得好,小闹不如大闹解决得多;“信访谋利”的思想作祟,在不正常利益观念的驱使下,通过重复越级上访,有意闯红线,扩大社会负面影响,向 接访干部索财要物,已从单纯的解决问题为主转为谋财、旅游为主。

二是维稳网络功能弱化。基层“三调联动”网络不健全,矛盾纠纷隐患处臵不及时,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信访维稳“村为主”功能发挥不正常,隐患排查、纠纷调处、人员稳控、信息掌握报送等机制不畅。

三是“事要解决”责任疲乏。厌烦情绪滋生,化解矛盾信心不足,处臵诉求办法不多,工作责任不到位,使问题久拖不决,并日趋复杂。

四是重带回轻处理

导致我区信访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信访环境和信访人思想观念偏激等方面的原因,也有信访体制、机制和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还有我区特定的地理位臵等方面的因素。要切实扭转当前严峻的信访形势,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教育疏导,教化群众。要大力广泛宣传《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依法信访规范信访秩序的一系列制度等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采取正确的方 7 式,依法反映合理诉求,规范信访行为和秩序,净化信访之风。

二是抓排查化解,源头防控。要强化信访源头管理,健全维稳网络和矛盾隐患排查机制,坚持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相结合,将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发现和化解在萌芽状态。要按照“事要解决”的原则,强化有权处理问题的单位和部门的责任。做到诉求合理的全部解决到位,部分诉求合理的部分解决。坚持杜绝因合理诉求处臵不及时导致越级上访的发生。

三、抓责任到位,权责明晰。要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工作责任制,隐患排查不出乡、村(单位);矛盾化解不出村、镇(单位);重点人员吸咐在村镇;接访处访上下联动;打击处臵公安及时介入。

四、抓体制完善,长效运行。要进一步完善综治维稳中心的运行机制。强化直接调处、监督查处和解决问题“一竿子”到底的职能,深化四级会诊调处机制,加强处臵中心运行的人、财、物的保障。要加强领导公开接处访制度的贯彻落实,突出抓好领导接访、单位处访、综合整治、责任追究、基础建设、信访考核等制度的贯彻落 实。

五、抓人员稳控,减少总量。要克服稳控工作时紧时松,松弛无度的状况。在管理上做到稳控措施落实常规化,平常与特殊时期一样,新访与老访一样,切实将人员稳控在当地。在机制上做到信访信息互联互通、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在效果上要将上访人员“盯死看牢”,吸咐在当地,切实瓦解串联抱团越级上访,破解个访抱团成集体访的问题,控制上访频率,减少信访总量。

六、抓惩治违法,规范秩序。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先处臵行为,再受理问题”的精神,按照各级关于处臵涉访违法行为的相关规定,综合整治涉访违法行为。对无理上访、缠访、闹访,煸动串联组织上访,以上访谋利,有意闯红线等涉访违法行为,及时收集固定证据,依法从严惩治,切实规范信访秩序。

第三篇:当前森林公安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森林公安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林伟军

森林公安作为国家公安机关派驻林区的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是国家公安机关的一个专业警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肩负着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维护林区治安稳定,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保障林业建设顺利进行的神圣使命。在新形势下,作为森林公安机关更应充分履行职责,在林业主管部门、地方公安机关坚强领导和指导下,理顺内部执法体制,规范执法行为,健全林业法制,强力打击破坏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一、当前森林公安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森林公安执法主体资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县区级以上森林公安机构多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内设,并同时受林业、地方公安和上级森林公安管理和指导,内设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处罚和立案侦查刑事案件。同时,各级森林公安机关未实行财政一级预算,不能独立对外承担民事和法律责任。

(二)案件管辖权限不明确

一是治安案件管辖方面:森林公安机关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己任,理应受案查处所有涉林治安案件,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章第十四条四项:国有林区的森林公安机关负责管辖林区内发生的案件。而对非国有林区的森林公安机关应当管辖哪些治安案件却没有明确,导致部分森林公安机构无法以自己的名义查处涉林治安案件。

二是刑事案件管辖方面:在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中,明确19种森林案件划归森林公安机关管辖。管辖限制性条件多,而且很不完善,不同程度引发管辖争议。在刑事案件提请批捕和移送起诉时,常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一手材料简单粗糙和所收集证据不够全面客观而导致质量不高,因此对检察院不批捕、不起诉案件较少提出复议、复核,致使一些本应受到惩处的案犯未能受到应有的惩处。

三是县区级以上森林公安机关管辖案件范围不明确。森林案件大多由县级森林公安查办,而县级森林公安受警力、装备、技术等制约,缺乏处置应对大要案件的能力。一些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的案件以及地方重点工程非法占用林地、滥伐林木等案件,很难得到有效处理。

(三)执法权限受到限制。

当前,我省县级以上森林公安机关大多数未能以自己名义办理治安案件和立案侦查森林刑事案件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提请批准逮捕及移送起诉。一是《森林法》中赋予森林公安机关的职责与森林公安机关所拥有的职权没有形成有机统一,有责无权,履职困难,森林公安办案,其他名义处罚。二是留置盘问、传唤、检查、行政处罚等手续报批复杂,侦查破案效率低下。三是森林公安查办案件,受专业知识和认知影响,受作出处罚、采取强制措施的部门左右,该立案的未能全部立案,个案处理难以到位。

(四)管理与执法脱节,管人和管事脱节,没有形成合力。涉林行政许可、资源管理与公安执法“三权”分离,各行其是,审批者只管依法审批,管理者只管如何规范,执法部门只管依法办事。其结果是屡教不改,连续作案的违法人员仍然能获得涉林审批;这边办案,那边审批;执法机关不了解审批和资源管理信息,浪费警力物力现象依旧十分突出,“三权”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监督机制尚未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制度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执法办案。同时,森林公安机关在行政上服从林业主管部门领导,业务上接受当地公安机关指导,管人与管事没有形成整体联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民警积极性发挥。

(五)需求与要求存在很大冲突。

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林区治安态势日趋严峻,一方面森林公安派出所警力需求量增加,但实际情况却是警力配备严重缺编,如一个林区面积约32万亩的区域,只有4名警力;另一方面,因历史原因形成的森林公安派出所民警年龄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工作整体效能大打折扣。如我区4名警力中45-55周岁2人(大专),35-45周岁1人(大本),35周岁下1人(高中)。因此,当前森林公安派出所在警力需求上,既要求一定的量,又要追求一定的质,要从科技强警、提高民警整体素质入手,力求工作效能的最大化。二是基层森林公安民警政治待遇低下,执法保障不到位。如县级森林公安机关,因为有限的职位,像森林公安派出所民警即使奋斗一辈子还是个科员,个人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加上森林公安派出所的行政经费未完全得到保障,民警的保障更为欠缺。有的森林公安派出所受财力限制,往往依靠林业局对“罚没款”的回拨填充经费,以支撑日常开支,民警的执勤岗位津贴不能正常到位,势必影响基层森林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森林公安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二、做好森林公安执法工作的对策

(一)县级以上森林公安局应成为独立的法人机构,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法律责任。

一是根据相关规定,森林公安机关实行林业和公安部门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既是同级林业主管部门管理的行政机关,又是同级公安机关的序列机构。因此,各级森林公安机构必须服从林业主管部门领导,并在当地公安机关指导下开展业务,森林公安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林业工作总体大局。

二是县级以上森林公安机构统一设置为森林公安局,同时加挂森林警察总(支、大)队牌子。应当依法享有查处部分林业行政案件和涉林治安案件处罚权,涉林刑事案件侦查权,有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权利和承担违法行政赔偿的法定义务,森林公安局应当成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直属二级独立法人单位。

三是森林公安经费保障主要用于森林公安履行职责,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实行财政单列,一级核算。

(二)明晰森林公安机关职责权限

在治安管理方面,县级以上森林公安局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森林法》等的规定做到:一是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定职责。二是对涉林治安案件的管辖权。三是可以自己的名义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四是留置盘问、传唤、检查等措施应由县级以上森林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查批准。

在刑事侦查方面,县级以上森林公安局可依据《关于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执行执法权限,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应据此进一步明确,从而消除各地认识不统一,操作不规范问题。

(三)实行层级管理,明确各级受案范围,有力查处森林案件。一是县森林公安局负责查处一般刑事案件、涉林治安案件和林业行政案件。上级森林公安机关也可指派下级森林公安机关管辖案件,也可自主决定受理应当由下级森林公安机关受理的案件。

二是市森林公安局为县森林公安局所办案件的行政复议单位,县森林公安局为林区派出所所办案件的行政复议单位。

三是县级以上森林公安机关应强化刑侦、治安、法制力量,把刑案侦破作为森林公安工作的突破口,下大力气,下苦功夫查处一批影响大,情节严重的大要案件,努力提升森林公安社会地位和形象。

四是改善执法环境。在内部,要能创造有利于基层执法的工作环境,合理划分公安机关的职责权限,明确一线执法单位、每个执法岗位应该干什么、怎么干、负什么责任,切实解决责任不明的问题。

(四)加强执法监督,提高侦查破案能力和水平。

一是森林公安负责人必须继续实行“上管一级”,未经上级森林公安机关同意,组织部门不得任免。

二是加强执法质量考核。上级森林公安机关应不定期对下级森林公安所办案件材料进行审查,对执法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行为,定期制发执法质量通报,努力提高办案件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

三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上级森林公安机关要敢于问事、问人、问责,对错案、败诉案、违法执法等严格行政问责,强力推进交通建设,确保政令通畅,廉洁高效。

(五)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提高工作效率。

森林公安派出所规范化建设要取得稳步和谐发展,关键在人,一是要能够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合理选用、调配派出所民警;注重提高民警的综合、整体素质;注重发挥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注重构筑民警扎根派出所工作的“安心工程”。二是要进一步落实执法保障。第一是能落实基层经费保障,解决经费欠缺、装备落后的问题,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第二是能加强一线警力保障。第三是能聘用文职人员置换警力充实基层,缓解基层一线执法警力的不足。

第四篇:当前公安信访问题现状

试论公安信访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诸如征地拆迁、占地补偿、劳资纠纷等等一些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这地矛盾若处理不慎,极有可能转化为公安涉法涉诉案件,可以说,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始终是公安机关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结合公安信访工作实际及自身体会,就基层公安机关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公安信访矛盾化解工作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产生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安机关的办案单位由于执法不规范,加之调查取证不及时,导致案件久拖未结,群众久盼未果而上访。这一问题在伤害案件中表现尤为突出,全部是要求公安机关尽快处理,给受害人讨回公道,而且全部是派出所办理的案件。在办理伤害案件中,有的案件情况复杂,往往双方互有伤害,公安机关在调查取证中,难以将案件事实调查清楚,许多群众出于乡邻关系不愿作证,导致调查取证困难。这就造成当事人,尤其是受到伤害的群众因公安机关办案久拖未结而得不到公正的待遇,迟迟讨不回公道而上访。

(二)民警本身素质差,在调查案件中方法简单,工作不细致,在答复群众时语言粗暴,解释不到位,不懂群众语言,造成群众不理解而上访。这方面的原因,在很多信访案件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如有的民警出警时现场处置简单,对

本应当场采取的证据没有及时提取固定证据,事后再提取证据时已时过境迁,无从提取;有的民警办案经验不足,没有对当时在场的见证人进行登记或现场调查,只注意了对当事人的调查,忽略了外围其他人员,造成事后不好找现场见证人;有的民警在向当事人解释案件进展情况时存在不注意方式和语言表达的问题,比如说“案件证据不足,没法处理,现场没人作证,没有证人,我有什么办法?你找证人吧”等推脱责任的话,明显存在推诿、扯皮心理,引起当事人极大反感,造成上访;甚至有的民警对当事人的询问很不耐烦,语出惊人:“是你办案还是我办案?”、“我怎么查案还得听你的?”“我没有办法,你有本事让公安部来给你破案”、“愿意上哪儿找上哪儿找,愿意去哪儿告去哪儿告,你去省里,去中央吧”,当事人听后会产生很大逆反心理,心生怒气,导致上访。

(三)信访人自身的原因。案件当事人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也是形成信访问题的主导原因。一是求决心切。纠纷伤害一发生,即想通过信访,直接向领导投诉,要求处理对方,索要医疗费或赔偿费。二是对处理的程序缺乏了解。由于有的案件承办人员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当事人对民事赔偿、对伤情鉴定周期等不能理解而上访纠缠。三是利益驱动。有的当事人提出不合理的高额补偿,使对方难以接受,达不到目的,又不走正常的诉讼渠道而进行上访。四是法制观念淡薄。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处罚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往往通过信访来施加压力,以达到撤消原处罚的目的。五是对基层办案单位不信任。想走上层路线,通过信访争取上级领导的同情和支持。六是无理缠访。一些信访群众固执

己见,性格倔强,不易接受事实和道理,无理取闹,纠缠不休。

二、做好公安信访工作的对策

做好公安信访工作是一个整体的工作,需要公安机关各部门各单位,综合协调,共同努力,不能就信访搞信访,要注重信访源头治理,建立长效机制,使信访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一个理念,掌握一个标准

牢固树立“信访无小事”的理念。凡引起群众信访的问题都是群众不满意和对公安机关有意见的问题,信访问题的多少是一个地方公安工作好坏的直接反映。“信访无小事”与“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一脉相承的。从讲政治的高度,正确对待信访,善待信访当事人,提高队伍的执法为民意识,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

信访问题化解要以“四到位、三不欠”为标准。信访问题的化解,是事关稳定的问题,张越书记提出的“四到位、三不欠”为我们信访问题化解提出了明确标准。“四到位、三不欠”即法律问题解决到位、过错责任追究到位、解释疏导教育到位、实际困难帮扶到位,不欠法律帐、不欠经济账、不欠感情帐。

(二)用好两种方法 一种是“软”。所谓“软”就是对信访人语言温和,态度文明,接待热情,认真倾听其诉求,让信访人激动的情绪得到释放,让信访人无助的心理找到依靠,先把尖锐的矛盾进行软化,让信访问题“软着陆”。“软”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做错了事情或者工作中确实存在问题和

瑕疵的,该向信访人低头的就要低头,该赔礼道歉的就要赔礼道歉,也就是该软时一定要软,不能强词夺理激化矛盾,实践证明,“软”是化解信访矛盾的一种有力手段,许多信访人要的就是公安机关的一个态度,上访争得也就是一个“理”。

一种是“硬”。所谓“硬”就是对于是非问题敢于“硬”,要坚持原则,敢于较真,态度鲜明,尤其对于信访人的无理要求,要明确申明观点,态度要“硬”,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给信访人以幻想,让其打消无理要求的念头;对于信访人的不当信访行为,不按正常的信访途径和秩序去反映问题,信访中采取过激行为,或者召集一大帮亲戚朋友采取围堵、打标语等扰乱公共秩序的闹访行为,要明确指出,告诫其按照规定依法有序信访,把闹访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的违法行为就要严厉依法处理,该硬时一定要硬。

实践中就是要讲究“软硬”结合,一味的“软”没有“硬”,软的就没有原则,软的就一塌糊涂没有意义;一味的“硬”,就会使矛盾越来越激化,问题升级,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该软时要软,该硬时要硬。

(三)抓住三个环节

调查取证环节,就是案件发案的最初阶段。在对近几年信访问题的分析中,发现检举类信访问题占绝大部分,尤其是伤害类案件占很大比重,原因都是公安机关的案件办理久拖未结,受害人方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引起的信访问题。针对这类信访问题,要加强自身建设,从客观上要规范执法服务行为,从主观意识上要提高认识,尤其是派出所,在处置这类案件时要掌握一个“快”字。一是出警要快。一旦接到报警,要快速出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制止、控制事态发生,控制嫌疑人,马上开展工作,首先让群众对公安机关雷厉风行的作风满意。二是调查取证要快。到达现场后马上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对现场人员进行调查,对现场进行勘察,在第一时间,趁当事人还未来得及采取狡辩思维、串并供诉等本能性的自我保护措施时,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从而为尽早结案提供有力证据。

初信初访环节,就是信访问题发生的最初阶段,这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点。在信访问题发生后,群众第一次到公安机关信访,这时就要认真对待,尤其是信访民警接待群众一定要态度和蔼,文明礼貌,让群众相信公安机关能处理好问题,将信访群众吸引在当地,下最大力气想方设法把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如果在初信初访阶段不能化解和解决信访问题,就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问题叠加,矛盾升级,形成难以化解的信访“老户”,所以抓住信访的初信初访环节至关重要,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坚持用“四心”贯穿执法及信访工作始终

公心,即公平正义之心。公平正义,是执法工作的核心,也是每一名公安民警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少上访案件是因为民警处事不公、执法不严,处理不及时、不到位,把小事拖大、大事拖难,使群众对受案单位和民警失去信任,造成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因此,无论是办理大案小案还是解决矛盾纠纷,整个执法过程必须体现公平、公正,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使当事双方无话可说。

耐心,就是要不怕麻烦。有些民警在接待群众方面缺少耐心,认为群众反映问题是添乱子、找麻烦,因而有反感情绪,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不认真接待,对群众提出的疑问不耐心解释,敷衍塞责,往往会将小问题演变为一起上访案件。这就要求办案单位对每个反映问题群众都要热情接待,详听其述,弄清矛盾纠纷的来龙去脉,耐心予以解释,妥善

及时处理。对群众提出不符合实际的问题,不能草率应付,要将心比心做好细致的解释疏导工作,稳定其情绪,力争把矛盾解决在激化之前,平息在萌芽状态。

爱心,就是对信访群众要有感情。信访群众往往是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一般都是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应当得到的公正却迟迟得不到,没有办法才上访。信访群众往往心怀怨气,心里憋着一个疙瘩,这样的信访群众占绝大多数,所以对信访群众一定要真情相待,用爱心去化解信访群众心中的怨气,去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对待来访群众,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们、温暖他们,绝大部分都能通情达理、理解支持。

信心,就是坚信没有化解不了的信访问题。信访问题在许多人的眼里是老大难问题,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没人愿意碰,见了信访问题就推,见了信访人就躲,原因就是怕信访,对化解信访问题没有信心。信访问题都有其目的和原因,只要肯扑下身子,认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去研究解决,问题总能化解。对诉求有理的予以解决,部分有理的部分解决,无理访的解释到位,有困难的帮扶到位,一般都能化解。仍然坚持无理上访的,依法按程序走终结。只要工作到位了,就没有化解不了的信访问题。

(五)落实五项措施

领导要重视、支持、参与信访工作。“信访工作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一是必须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只有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接访,通过接访工作,才能进一步了解信访,从而理解信访,体谅信访,支持信访。二是实行领导

包案责任制。所有的信访案件,都必须落实包案领导,明确责任人和化解时限。只有领导干部重视了、用心了、行动了,才能调动各种资源,带动全体民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公安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积极开展信访案件评查。实践证明,案件评查制度是一项解决信访问题非常有效的制度,通过对出现信访问题的案件进行评查,对在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瑕疵全部查找到位,进而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案件评查,为进一步化解信访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总结经验教训,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

实行信访案件跟踪督办制度。定期召开由主管领导负责,纪检、督察、控申、法制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一个时期信访案件情况,实行重点信访案件挂牌督办。对信访案件的发生情况,化解情况进行定期通报,督促信访案件按期解决。对疑难信访案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措施,跟踪督导,确保化解措施落实到位,信访人息诉停访。

第五篇: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

摘要: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才在地区间的结构分布、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只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论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维护国家稳定还是从国家经济建设、综合国力提高的角度来看,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建立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学校及学生主动应对的大学生就业立体网络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可行之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

正文: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于产生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就业难是扩招惹的祸;有人认为是政府制度与体制的缺失引起的;有入认为是毕业生和家长的心态所致;有人认为是学校的专业设置出了问题;还有人认为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行等。我国高等教育在20世纪末还处于“精英教育”阶段。但是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完成了由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重大转变,这无论从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来看,还是从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以及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来看,都是一项战略性和历史性成就,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但与此同时,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加之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容乐观。是不是我国的大学生数量太多了呢?据教育部今年4月发布的资料,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国高等教育还处在世界发展水平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弄清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1、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主流认知环境下,对读书改变个人命运的偏狭理解以及急于求得实际利益的大学生相当多。他们把上大学受教育当作找到“工作”的阶梯,当作改变自身命运,甚至于家庭与家族地位的筹码。这种观念使得无论是毕业生本人还是其父母、亲朋都认为读了大学,理应享有丰厚稳定的工资待遇,大都希望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一个好的职业,大学生的“精英情结”还没有彻底转变,仍然认为“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2、国家政策导向不力。

从上述分析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还存在地区性问题。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工资待遇分配不公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三大差别”仍然存在。仅从城乡收入上看,城乡收入的差距一直较大,如果大学毕业生去农村找工作,将面临的是低收入。当然,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与贫困落后地区同一工种的工资收入相差也相当悬殊,以至于影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如果采取倾斜政策进行疏导,如提高工资待遇、解除后顾之忧,或把到艰苦、落后地区工作作为评职、晋升的一种资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得以解决。尤其在我国,国家的政策导向明显影响民众的观念和发展方向。

3、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脱节。

高校培养的人才结构与社会所需的人才结构不统一,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人才市场的供给方,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部分高校的短期“功利”行为,不顾社会需求盲目招生。二是高等教育的封闭性。目前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较多以学科自身内在逻辑发展为依据,较少参照现实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领域的需要。高等教育的这种封闭状态,不能准确反映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学校人才培养有较大的盲目性。高等教育培养的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只具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三是高校专业设置过细,毕业生适应面窄。四是高等教育的专

业结构层次不合理,出现本、专科比例倒置现象。

4、用人机制存在弊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日益成为市场行为。一方面,一些单位领导存在短期行为。由于职工的利益与效益挂钩,多选人意味着职工平均收益的减少。所以当单位需要劳动力增加时,领导往往选择培训内部职工来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以满足需要。有些单位的用人观念存在偏差,“用廉不用优”,只要节约开支就行。另一方面有些用人单位一再拔高用人标准,如限制学历、毕业学校、身高、相貌、户籍等等,这样就把许多大学毕业生拒之门外。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义所在1、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安居乐业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也是人的基本要求,有就业岗位、维持生计也就成了老百姓对政府的要求和期盼。如果政府不能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待业”和“高投入,低回报”的现实,将会使大学生及其家庭对政府产生不满情绪。若就业中再遇到各种不公平竞争,使他们失去许多平等的竞争机会,对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打击很大,这更让他们感到困惑、迷茫、不满、愤怒甚至怨恨,使他们对社会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做人准则和社会道德等产生怀疑。只有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2、能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就业难”使不少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存竞争,不少大学生产生了焦虑不安、苦闷、抑郁恐惧、自卑和神经衰弱等心理倾向,于是休学者有之,畸形竞争者有之,轻生者有之,犯罪者有之,使本来宁静和谐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浮躁和不安,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只有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解开郁结在大学生心中“毕业即待业”的心理阴影,使他们能够以一种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3、能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减少浪费

假如大学生毕业即待业,是一种巨大的浪费。首先,造成高层次人才的浪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级专门人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就意味着这一部分高级专门人才的闲置或不能在用其所长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无疑是高层次人才的直接浪费。其次,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大学生作为高级专门人才,其培养费用是相当高的。如此大量的经费投入高等教育领域,培养出的大学生不能就业,社会无法获得收益回报,无疑是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只有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四、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由于历史原因,对我国大学生来说,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可以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为转变这种就业观念,高校应加强就业思想教育,降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的择业观是顺利就业的关键,它包括正确的自我评价和恰当的职业评价。在大学生走向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之际,能否把自我的位置摆正,顺应形势,在竞争中赢得适合自己的职业角色,总是首先决定于大学毕业生能否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恰当的职业评价有利于大学毕业生选择到理想的职业角色,避免职业选择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大学生应该看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传统就业渠道对人才的吸纳力毕竟有限。而一些新兴的中小型企业、私有企业、服务性行业及有待开发的地区和小城镇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毕业生只有合理定位才能施展雄才大略,为社会多做贡献。

3.加强政策引导,调整专业结构与设置。

由于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一些学校靠扩招收入来填补办学经费的空缺。因此,形成“不管毕业生就业如何,先招进来再说”的观念。只要能招进来学生,什么专业都可以上,什么专业都可以批。这实际上是地方审批部门的“保护主义”。为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和专业的重复设置,统筹资源的合理利用,国家应利用政策导向,宏观调控专业设置,限制那些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就业率低的院

校的招生数量;责令一些学校停办就业市场需求量少的专业,以改变部分高校的短期“功利”行为。

4.探索由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新路子。

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独当一面的技能,毕竟市场的运行规律是企业难以回避激烈的竞争,而企业又不可能拿出很大的精力重新培养人才。因此,高等教育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手段与方式,让受教育者真实感受到企业经营者直面市场竞争的压力,学会承担风险与责任,提高经营素质与能力。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转变就业教育观念,探索创业教育的新途径,以培养学生善于创新、敢于冒险、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勇气与敢于挑战自我的信心。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创业教育是以主动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培养的人才“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且首先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世界高等教育宣言》,1998年)这一点已成为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共识。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美国率先行动,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倡导创业教育,并取得辉煌业绩。英国、德国等相继行动,将创业教育纳入政府政策之中。我国顺应时代发展,也把创业教育提上日程。2002年教育部做出决定:大学生、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新产业。相信随着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创业教育的全新理念会逐步确立,并贯穿到高教改革中去,培养出大批创业者,这样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总之,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措施是多方面的。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协调与配合,才能见成效。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作者: 贾文华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刊名:成人教育英文刊名: ADULT EDUCATION年,卷(期): 2006,“"(4)

困境与出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作者: 黎大志,姜新生作者单位: 黎大志(湖南师范大学,长沙,410081),姜新生(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410081)刊名:现代大学教育英文刊名: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年,卷(期): 2009,”“(5)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作者: 张向前,Zhang Xiangqian作者单位: 国立华侨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福建,泉州,362011刊名:经济问题探索英文刊名: INQUIRY INTO ECONOMIC PROBLEMS年,卷(期): 2005,”“(4)

关于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证研究

作者: 许进军作者单位: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1刊名:继续教育研究英文刊名: CONTINUE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 2009,”“(8)

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作者: 彭拥军,Peng Yongjun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江苏南京,21009r7刊名:江苏高教英文刊名: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年,卷(期): 2009,”"(5)

下载当前森林公安信访态势的分析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森林公安信访态势的分析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当前森林公安建设与发展存在问题(5篇)

    关于当前森林公安建设与发展存在问题 的探讨及改进建议 当前,森林公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森林公安纳入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管理体制的逐步理顺、大力加强“三基建设”等......

    当前农村信访举报突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当前农村信访举报突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当前农村信访举报突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既抓教育和制度建设,......

    当前涉法涉诉信访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当前涉法涉诉信访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2010-06-29 07:39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利益格局的调整,收入差距的拉大,受信访大环境和区域社情特质影响,涉法涉诉信访此消彼长,并呈现......

    当前中国饲料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定位分析

    当前中国饲料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定位分析 点击数:3862012-03-30 15:10:41 来源: 中国兽药策划网一、当前中国饲料行业市场竞争态势的定位分析饲料业属于完全竞争行业,从全球饲料......

    试析法院当前信访存在问题及对策

    信访制度,作为中国最基本的民意表达制度,是党、政府和法官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近几年这一民意管道出现一些与新新势不相符的问题。据权威部门的一份资料中显......

    公安队伍建设与对策

    公安队伍建设与对策 10刑技一区队 陈柯位 学号:201002140235 内容摘要: 近几年来,公安机关法制执法监督工作日趋完善和规范,我市公安机关通过建立健全法制执法监督体系,加强内部......

    森林公安警衔与历史(模版)

    1、1948年,随着东北、内蒙古地区的解放,国家就在当时的林业局成立了林业公安机构。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国民党政权开始节节败退,一些匪、特、反、坏分子把莽莽林海视为避风港,纷......

    森林公安与生态文明

    森林公安与生态文明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