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不止,进取不已
勤于学习,勇于进取
——记人行秦安县支行刘锷同志努力工作的先进事迹
在号称“羲皇故里”的甘肃天水,有一位金融系统职工交口称赞的年轻人,他勤奋好学、刻苦工作、敬其业爱其岗,他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秦安县支行行长刘锷同志。
学习,学习,再学习
刘锷同志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是他勤奋好学,积级进取,他从参加工作至今,连续十五年里孜孜不倦地学习金融专业的相关课程,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奏出了一曲奋发有为的时代青年学习、学习再学习的上进之歌。
1989年秋,不满19岁的刘锷满怀壮志地走出了甘肃银行学校的大门,被分配到原人民银行天水市分行北道办事处从事会计工作。在当时的县级人民银行系统中,正规银行学校毕业的中专生并不多,所学的知识也基本上能够满足当时的工作需要,但好学上进的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经过两年多的勤奋学习,他顺利通过了会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了会计专业大专学历。之后,他一鼓作气报名参加了中央党校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为日后在管理岗位上大显身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为适应金融改革和中央银行职能调整的需要,他再次报名参加了中央电大金融专业本科班的学习,进一步系统钻研了金融经济宏观管理、证券投资分析、金融前沿课题等理论。由于学习认真、成绩突出,他被评为甘肃电大2004年度优秀毕业生。
如此坚持不懈的学习,使他渐渐具备了较为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水平步步提升,工作能力也随之不断增强。与那些认为只要有一个文凭,只要参加了金融系统的工作就万事大吉失去上进心的人们相比,刘锷同志的经历,不仅个性鲜明,而且具有典型的意义,应该成为青年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工作,工作,再工作
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刘锷同志追求理想同时立足本职,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了十六个春秋,为央行事业贡献出了美好的青春年华,堪为新时代的“五四”型青年。
刘锷同志热爱金融工作,极富可贵的事业心,多年来他克服了个人和家庭的种种困难,满腔热情地投身于金融工作与金融事业之中,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忠于职守,默默奉献,不论是干出纳,还是做会计,不论是搞统计,还是从事信贷,他都能够向老职工学习请教,团结同志,乐于助人,遇到同志生病或有事,他都是主动替班,有时一周下来他一个人要上两个人的班,但从未领过加班费。调到中支办公室任秘书期间,他更是身兼数职,既负责政务综合工作,同时还要接待来客。每年几十份天水中支的综合材料,也都是出自其手,有些急需的综合材料和会议材料,常常要在夜间加班加点完成,但他始终无怨无悔。
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仍然严于律己,克服妻子上学、自己工作调动造成的两地分居给工作带来的诸多不便,经常星期天就返回单位,周一早晨和职工一起出操上班。他常常说:我们的国家要发展经济,要强大国力,金融事业意义重大,能够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在金融行业做出努力,是自己的幸运也是自己的光荣更是自己的责任。
他基本上没有一般人所谓的节假日,当别人的节假日在公园与商场度过时,他的节假日却是在办公室的桌前度过的。从起草内部管理制度,到批阅各种文件资料,多少个前半夜,他与班子成员共同探讨支行发展大计,多少个后半夜,他还要撰写调研文章或者经验交流的论文。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沉入了甜蜜的梦乡,但他的办公室里总是亮着一盏灯。由于努力工作,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青年岗位能手,他所在的单位或部门也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
而他的同事们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给了他一个“雅号”:“小刘忙”。这个“雅号”,应该是他的同事们能够给他也愿意给他的最高肯定与奖赏。
进取,进取,再进取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被分配到保卫岗位,但他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银校毕业生干保卫而有所埋怨,他默默地苦练行业基本功,很快就成为保卫部门的骨干,当年就被单位评选为先进工作者。在北道办事处组建城市信用社时,因他熟悉业务被调整到信用社工作。与人民银行的工作相比,在信用社里成天接触的是脏兮兮的钞票,打不完的算盘,敲不完的键盘,抽不完的帐卡……但他不论在什么岗位都深得客户的赞誉。当出纳员时,一位小商贩拿着一袋破币、零币来存,他将破币粘贴后同零币一起清点。储户感激地说:“这些钱我走了好几家银行都不收,你们的服务真好。”此后这位商贩动员一起的十几个人都到信用社开了户。在他和同志们的辛勤工作下,城市信用社业务不断扩大,被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他本人被评为“青年岗位能手”。
是金子就会发光,1999年初,他调到中支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在起草文件材料的同时,还要负责起草中支机关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且要打印成册下发执行。但是繁重的工作并没有让他停止进取,2002年,在首次公开选拔中层领导干部时,他以丰富的专业知识获考试第一、以准确且富于热情的表达获演讲第一,以众望所归的人格力量获民意测验第一,从而一举竞聘为天水中支办公室副主任,成为人行天水中支系统最年轻的科级干部。
作为分管政务工作的办公室副主任,他在主动当好主任的参谋和助手之同时,积级为重大工作出谋划策,协助主任处理内外上下的关系,并按分工做好本职工作。针对分行信息工作薄弱的现状,他组织修订了中支信息考核管理办法,创办了《天水金融信息》,组织举办了人行天水中支系统信息培训班,积极收集、上报一些热点信息使人行天水中支的信息工作连年上新台阶,2004年在天水市政府信息考评中获第一名。在实施目标管理工作中,他结合实际起草制定了人行天水中支目标管理实施细则,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科学具体的分解,由于目标任务具体,考核措施到位,工作记录规范,工作效果突出,人行天水中支目标管理工作在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获西安分行“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在中支和银监局分设之后,他主持中支办公室工作,组织协调行领导到外地考察,起草了考察报告,为天水中支借鉴外地经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2003年3月,他协调组织了人总行吴晓灵副行长在甘肃天水的调研活动,成功地筹备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信贷支持“三农”工作座谈会,提升了天水中支的形象。他撰写的《开拓思路
规范管理
把握规律
强化质量——人行天水市中心支行信息工作的几点做法》一文在全国人行系统信息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他撰写的调研文章常常见诸省市级专业刊物。其中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发表于《金融研究》2003年专刊,《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发表于《甘肃金融》2005年2期。
刘锷同志就是这样积级进取,奋发有为,不论在平凡岗位的日常工作上,还是在对专业的勤奋思考上,都表现出了一个新时代的金融青年工作者高昂的热情、踏实的态度、认真的作风、奋斗的精神,从他身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我们国家伟大的“五四”青年精神的延续。
开拓,开拓,再开拓
2004年,在中支行系统干部调整时他又被委以重任,出任秦安县支行行长。
面对着当时秦安人行工作人员锐减、业务骨干调出的情形,为了迅速地打开工作局面,富于进取精神的他于上任伊始,主动地走访银行同志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困难,虚心地向他们请教对工作的见解。在通过调查了解掌握了基本情况并基本理清工作思路后,他组织召开了行务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全行以崭新的工作面貌,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由于准备扎实,方法得当,确保了支行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秦安人行在天水中支组织的目标管理考核中,当年即名列第一,其工作经验在中支工作会议上被交流与学习,秦安支行因此也被推荐为西安分行级“青年文明号”单位。
2004年,县支行监督机构建设试点工作在天水进行,秦安被确定为试点行之一,他及时地组织成立了支行监察室,调整配备了工作人员,通过制定工作制度,落实岗位责任,整合监督资源,确定风险部位(点),开展监督管理等积级的努力,监督机制试点已初见成效,西安分行纪委书记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总行纪委调研时也认为监督成效明显,并将监督机制建设试点经验在西安分行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在新的一年里,刘锷同志新的工作思路已经形成,股室标准化建设的草案已初步成稿,他将通过标准化建设这一举措来推动县支行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刘锷同志还十分年轻,等待他的工作还十分艰巨且繁重,但是,有他那一颗不懈学习海纳百川的谦虚之心,有他一种进取开拓的奋斗精神,有他那一身务实勤勉的工作作风,相信他一定能够不负众望,圆满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于他的使命,相信他一定会再接再厉,继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更为美好壮丽的人生之歌。
而且我们相信,如果像刘锷这样追求理想充满工作激情的青年同志能再多一些,那么,我们的国家就可以更快地繁荣与强大。
第二篇:生命不息 进取不止
生命不息 进取不止
近来,年岁渐长,喜静不喜动。闲暇时常想假如一个人妻子、儿子、房子、车子、金子“五子”登科,那他还会不会积极进取?常想世界上的百万、千万富翁,他们物资富裕,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还要奋斗不息?偶读《周易》才明白:天地创造万物使他存在是善的最高境界。儒家所说的仁代表的是生生不息。那么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占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你帮助万物做了哪些善事。为什么美国是富人的天堂就是因为美国人信奉赚钱却不花钱,而是把赚的钱用来帮助更多的生物更好的发展。同样,中国古代的帝王天子,他们的使命就是照顾好天下苍生。因此,大多数开国帝王能不放纵自己的私欲而爱护天下百姓,他们的朝代百姓安居乐业,他们的江山代代相传;相反,末代帝王则放纵自己不顾百姓死活,结果常是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我们的生命虽然卑微,但我们也要领会古人智慧,进德修业,尽可能发展自己,帮助别人。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也要让进取成为我们的生命常态,生命不息,进取不止。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人富了不算富,共同富裕才是富;一人先进不是先进,众人都先进才是先进。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五高虽几经起伏但依然充满活力,就是因为有太多的老师在默默奉献。不能忘一些老教师安排什么干什么从不讲条件,不能忘为了自强班,一些领导和教师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不能忘
一些教师带病坚持工作就是为了不耽误学生,不能忘一些教师把幼小的孩子撇在家里却从不耽误学生一节课,不能忘,不能忘太多的不能忘才有了五高今天的新局面,五高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难道不该努力进取让他更加美丽充满朝气吗?
教师,工资水平低,社会地位低,如何多做善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羡慕别人抱怨社会或是自惭形秽不思进取都于事无补。我明白给永远比拿愉快,感谢社会给了我教师这个职业,他让我有了帮助别人的机会,课堂上看到学生求知的眼睛我不敢懈怠,课下我能为学生解答人生的困惑,让他们走上正路我感到无限欣慰,因为我的努力,学生阳光灿烂,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舍去了满头黑发得到了学生知识的丰盈;我舍去了节假日的休息,得到了学生的金榜题名。有付出就有回报,只要我们对学生付出真情,学生自会回报我们灿烂的笑容;只要我们舍得为学校付出真诚,学校也一定会给我们一个灿烂的前程。热爱生命,帮助生物壮大发展,这是天底下最大的善事,何乐而不为呢?
生命不息,进取不止。社会是个大家庭,五中是个小家庭,五中的荣辱关乎个人的荣辱,作为五中人,谁不希望五中发展壮大,行动起来吧,每一个五中人:领导多想想老师们的切身利益,明确职责,帮助老师进步成长;教师加强责任意识,齐抓共管,相信五中上下团结,师生和谐,在现在课改的大好形势下,人人奋斗,进取不止,五中一定能实现五中之梦,早日腾飞发展。
第三篇:奋斗不已
奋斗不已,青春无悔
当提出我的中国梦的时候,我就在想作为个人应该拥有什么理想?这让我陷入深深地沉思中。正值青春年少,我们又有谁能说自己的人生始终处在奋斗的阶段?
在自我意识的觉醒阶段,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决定了自己能否站立于繁华的尘世,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纵观文台人物,享有盛誉的那些总是生活经历丰富,灵魂体验深刻的人。就我个人来说,亲人的离故使我的心灵遭受了深深地打击,但现在我觉得首先心里的承受能力增强了,再体悟到的就是一切事情发生时,最难熬的是当时的一时的内心创伤难以平息,当有些事情过去了的时候,接着干自己现在做的事情,而且全身心的投入,这样你就不会因此而沉沦,相反你还会就此事强大起来。这是我教给那些失落过的同胞或将要沉沦的孩子,不要害怕灾难,要相信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作为活着的人,那个方面有利于我们的发展,我们就向哪里看起。
其实我一直在反思,人应该怎样的活着?我问了好多人,都没有找到答案。在生活中我也在尽力寻求答案。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职业,有多少种美食,有多少件漂亮的衣服?······我想谁也没有具体的答案。那你自己会拥有多少东西,你也不知道,我想将来也不会知道。就像小学学习的一篇课文,世界上没有能买完的东西。虽说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可是在有限的生命里,人应该怎样活?这是作为当代青年必须深思的问题。什么是白富美,什么是高富帅?我就纳闷了,现在的人怎么就那样的表面化?难道是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的物质欲望满足了,心灵就空虚了吗?我想很多人没有空虚,而且这些人是正在奋斗的人,因为一天有事干,内心不觉得空虚,不会觉得郁闷,更不会觉得人人是多么的百无聊赖?归根结底还是现在的我们的价值观出现了大大地问题。人们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价值尺度,人云亦云,过的很是虚无缥缈,这也是我国的心里疾病日趋增多的原因所在。处在十字路口的青年人,是引领社会发展的航标,也可能是导致社会没落的征兆。那就看我们是如何为为自己定位。
你会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吗?很多人的回答是不信。可现在往往有很多人在想天上可能会给我掉下馅饼的。拥有的一种幻想,让这种幻想迷失了好多人前进的方向,失去了奋斗的动力。现在应该在美梦早些清醒,开始从事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要想象会有人为你铺好前程,因为那是有资本的人会拥有的。作为平常人,我们应该为自己安身立命,这是我们生下来就必须完成的任务。
心动不如行动,这是我们公认的话题。可我想再大的行动,都是源于内在思维活动。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不防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做好长远的打算,不要为一时的糊涂想法打断自己的前程。我就想上大学了,是不是我们的理想就实现了,其实不然到了大学你的奋斗目标还很远,应该为自己制定更好的就业计划,更加努力的奋斗。
当个人的生活出于平衡状态时,那么社会也会更加和谐。只有当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了,才有资格评论支持他人的事情。归根结底人的发展首先从自身入手,全面分析所在的环境,给自己一个人合理的定位。给予自己每天一个合适的奋斗目标,然后用尽全力去完成它,让自己拥有一种成就感。这样个人的生活就有了无穷的意义,对他人的看法也不会那么苛刻。我觉得个人自身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当一个整体的各个部分都十分完美时,我想对于那整体的评价也不会有多么的不堪。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出于一种平稳不击的状态时,与他人之间的摩擦也会无意中减少。中国梦就是个人梦,就是每个人的生活中的每一个小梦实现了,我们国家的伟大梦想才会更加容易实现。高瞻远瞩,统领全局,统筹规划,共同致力于我们国家的建设。奋斗不已,青春无悔;奋斗不已,我们的中国梦就会早日实现。
第四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行走在国培路上
九月是一个凉爽而繁忙的季节,在秋风送来收获、送来新生的同时,也送来了知识的食粮——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带来了专家的精彩讲座和点评,带来了优秀教师的精彩课例,让我在紧张的工作当中不断补充知识的食粮。
一、专家引领,模范带动。
此次培训邀请了全国知名学校的专家教授和著名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为我们讲授理论知识和展示优秀的课例。有时任教育部人事司普教处处长、教师处处长,现任教育部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秘书长(正司级)的杨春茂教授,为我们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加深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和领悟,提升了职业道德素养,激发了专业发展的动力。有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的校长、特级教师杨瑞清和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优秀教师王威给我们介绍了班主任工作当中的若干问题和经验总结。如“捧着一颗心来”——爱与责任;“一个也不能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平凡蕴含伟大,细节铸就成功;教育者必须具备等待的雅量;上网也精彩——德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等。有教授李镗、韩雪屏、王漫、刘占泉等和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赖立敏、余映潮、董晓平等分别从语言文字应用教学中的知识、技能,说明文阅读表达进行中的知识、技能,议论文阅读表达教学中的知识、技能,散文阅读表达教学中的知识、技能,开展讲座和课例评析。他们的讲析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那颗求识若渴的心,激励着我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让教育成为抵达学生内心的感动。
二、抓住机会,充实自己。
学习机会虽然每年都有,但每次的学习角度、侧重点都不一样。每一次的学习,都会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每一次的学习,都会让自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教学上都会有一次大的提升。提高了理论水平、教学实践水平,开阔了视野。我不会错过每一次给自己充电的机会,抓住机遇,大口的吮吸知识的海洋。
三、读书实践,坚持不懈。
通过几位专家深入浅出的生动生动讲座,我对教育工作者的定位有力进一步的明确,我们不但要把自己定位为教书育人,还要定位为个人专业成长的与时俱进,读书、实践,坚持不懈。
我们教师要做一个爱读书的人。韩雪屏教授说“教书的不读书,很难把书教好。”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我读的书特别少,总是不能坚持,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更要善读书、乐读书、爱读书、会读书,读书的同时,我们还要养成写的习惯,将自己每天的教育活动,每天发生的事,都可以记下来,从中提炼出一些教育思想。做一个有脑子的人,思考天下大事,窗外风云,也要思考每天平凡的工作,做出新意,不平凡的业绩。
培训虽快要结束,但它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让我终身受益。它使我懂得了教育是心血累积的成长,是细节铸就的成功,是爱心铸就的责任,是百川归海的胸怀,它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行走在国培路上,处处无限风光。我收获满满,载重载轻,如浴春风,如沐冬阳,一路花香一路歌。
第五篇:摸索不断,探求不已(范文)
摸索不断,探求不已
——我的专业成长历程
我是联丰小学教师张铭,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系列科研课题研究的引领下。从“师带徒”到“一领二扶三放飞”,再到 “小课题研究”,我逐渐走上了研究型教师之路。2009年底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系统研究型名教师。今天,我想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成长经历和对教师从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诸多感悟,谈谈自己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研究型名教师所经历的专业成长之路。
一、学校——专业成长的沃土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面对工作的种种压力,我感到失落与迷茫。这时,学校领导向我们新教师伸出了援助之手,开展了“师带徒”研究活动。他们每周坚持指导我们备课并跟踪听课,认真评价指导;还有计划地安排我们听师傅们的课,上模仿课。最让我感动的是学校领导为了使我更快地理清课堂教学思路,经常亲自做好教学设计,让我照样子去上课。这样,大大缩短了我成长中自我摸索的过程,使我顺利地迈好了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学校的“师带徒”是我教学历程的生根时期,走过了这一阶段,我迈入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发芽期。这时,学校又开始了更深入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活动,即“一领二扶三放飞”。在学校的引领帮扶下,我的教学思路逐渐明晰。在一次又一次的听课、评课、磨课、改课、上课之中,我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技能,我的教学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在我工作的第三年终于迎来了教学历程的开花期。这时,学校为我搭建了崭露头角的平台,推选我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活动。我执教的《得数是十一的进位加法》一课在领导认真把关下获区、市一等课例。随后,在本溪市语文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学校组织了高水平的领导、教师对我进行指导,使我在全市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1998年在学校的倾力培养下,我已成长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我荣幸地被层层推荐,在市区教研员的指导下,参加了辽宁省说课大赛,大获成功。我越来越感觉到,学校每一次把我推向前台,参加各种比赛都是对我教学能力的一次锤炼、一次升华、一次检验,更是我专业成长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可以说,在学校“一领二扶三放飞”的教师专业培养模式的指导下,我振翅高飞了。
二、学习——专业成长之源 理念,在学习中更新;行为,在学习中改变;能力,在学习中提升。多年来我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
记得我在上说课《角的分类》时,当时说课是一种新生事物,为了上好课,学校领导帮我查找有关说课方面的材料和我共同学习,我购买了《说课的艺术》、《说课基本功》、《如何上好说课》、《马芯兰数学教学艺术》等书籍进行研究,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我上好说课奠定了基础。
1999年,为了迎接市骨干教师语文基本功大赛,我利用课余时间通读了小学阶段的12本整套语文教材,练习写下水文,学习简笔画的技巧。为了上好各种观摩课、引路课、评优课我经常阅读教育杂志、教育专著,从中吸纳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而提升我的教育教学能力。
2003年新课程改革如潮水般涌来。教育观念上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评价方式的改变等等这些对于从教多年已经习惯了自己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要求,学校组织了有关的学习、实践活动。我和大家共同通读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语文课程解读》,并对《新课程标准》进行研读。这时,学校又派我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我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全神贯注地聆听每一位专家、名师的讲座,认真整理笔记,去图书馆(室)翻阅资料,这些无疑成了我专业成长的推进剂。我的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方式改变了。
2004年4月在校、区、市的推荐下,我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会上我上了一节数学课。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新课程理念的思想融入其中,受到省教研员的高度赞扬。这时,学校又对我提出了做“研究型”教师的更高要求,“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我主持并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的课题研究工作,均被国家、省、市各级部门验收合格。
三、总结——专业成长的提升
为了不断向“研究型”教师迈进,我注重平时积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总结、实验报告、编拟实验方案等。多年来撰写论文30余篇,多篇获国家、省、市级一等奖,有的还发表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在课改实验期间我撰写的《体验数学——小学数学学习又一境界》在区课改工作总结会上演讲。《感悟新教材》的实验体会在区新教师培训会上交流。我撰写的《让明天的教育更美好》这篇学习体会随本溪市国家级骨干教师报告团到两县四区进行巡回演讲。正是在不断的总结中,我走向了事业的辉煌。
四、小课题研究——专业成长的升华
2008年,学校确立了省级课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经过学习与反复论证,学校决定化整为零,在大课题牵动下以小课题的方式开展研究。刚开始,我认为又是教师在专家及领导的引领下进行的研究工作。通过学校领导对“小课题研究”的解读,组织大家学习、思考、研讨,使我对小课题研究有了清晰的认识:小课题研究实际是教师为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开展的研究,是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联系的,小课题因小而专,因专而深,因深而实,并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明确了小课题研究的意义,我与本组教师开始思考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有哪些?以便确立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通过与年组教师的交流、磋商我们确定了研究的小课题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为什么要确定这一课题呢?因为在多次上课、听课中,我们发现多数的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大于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小组合作探究就失去了重全员参与,重情感体验,重人文关怀与合作的真正意义。
小课题确立后我们就从网络和书籍中查找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资料进行学习,为开展小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具体实验中我组教师群策群力参与研究,制定方案、撰写计划、集体研究、合作攻关,互相听课、评课,定期反思,大家集思广益想策略。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以我们课题组上的同课同构课《圆柱的表面积》为例,确定教学内容后我们小组教师结合研究的课题先集体设计了教学的大致结构,然后每个人对教材进行分析与钻研,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教学设计,接着小组教师再集体备课,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设想进行推敲完善,在集体备课中大家针对在哪些环节开展合作学习最好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在圆柱各部分认识环节用不用合作我们就产生了分歧。有的教师认为此处是新旧知识衔接处,可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探索出圆柱的各部分组成;有的老师认为此环节只是让学生了解圆柱的各部分组成非常简单,而且不是教学的重点没有合作的必要,只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可以了;还有的教师说合作学习应在教材的重点环节进行,应在适合学生探索、尝试、操作中进行有效合作。在大家交流中我们没有在此处设计合作学习。那在什么环节设计合作学习最好呢?我们认为在教学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时进行最好,因为此环节开放性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时我们没有仅仅拘泥于教材上只把侧面转化为长方形这一思路,而是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通过观察和思考,最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各种转化形式探讨出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课的最后,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操作练习:小组合作测量计算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根据练习要求,组织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测量,最后算出结果。这一环节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组员进行进一步的合理分工,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且根据实物的特点想出了很多测量所需数据的方法,既合理又灵活。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大家的意见达成共识后,再由一位教师综合大家的教学设计、写出教案,组内教师加以审议,《圆柱的表面积》一课的详案设计就结束了。
但在具体上课时尽管共享一份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但是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语言素养和调控课堂的能力以及不同的授课对象,还是体现出了不同的教学理解和效果。因此,每节课后我们都要结合小课题进行评课、反思、研讨,以便让后面上课的教师在前面上课教师的基础上,对教学细节加以适当调整与改进。如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组内教师一起进行评议发现这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沉稳,语言精练,但在小组合作时学生自顾自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教师没有参与到合作小组当中,对学生的合作情况不了解不能及时调控。第二位教师上课时听课教师发现他的语言细腻亲切,体态语言很丰富,尤其是神态,很能吸引孩子,教师能在合作前提出适宜问题促进学生合作。但在学生汇报合作成果时只关注好学生或爱发言的学生,没达到合作中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的效果。研讨之后第三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把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之外,教师也参与到合作当中,促进组员之间的互动。在汇报合作成果时教师有意让各组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这样促进了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帮助薄弱同学的积极性,使学困生能在小组交流中更近地获得信息、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整体提高。教师还在学生合作前侧重提出一些促合作、易合作、可合作的问题,并适时调控,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在全组教师的《倒数》、《长方体的认识》、《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等等一节节精彩的同课同构的课例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空间,展现了学生不同的风采,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在互相学习中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升华。就这样在不断反思与研究中课堂效果越来越好,教师的教学能力越来越强。实现了“教学相长”的合力效应。
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小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合作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学生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最有效;教师在小组合作前一定要给学生明确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习惯,教给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的小策略;在小组合作中还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对小组合作和交流的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这样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义的达到高效。
一年多的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小课题研究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在今后的小课题研究中我们还要努力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完善自己。把我们的小课题做得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成效。
有一句话“只有浸润过汗水的稻谷才能格外饱满,只有倾注过心血的果实才会香气四溢。”在以后小课题研究的路上,我们会继续用自己的汗水去收获种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去感受一份又一份由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