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布隆吉乡)农业农村工作交流材料
种养并举促增收 攻坚克难求跨越
——布隆吉乡农业农村工作交流汇报材料
(2011年7月1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与会的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布隆吉乡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及主要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交流,如有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一、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2011年,布隆吉乡农业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面贯彻落实“两抓整推、乘势跨越、攻坚克难,再造瓜州”的战略部署,立足于打造“中药材种植专业乡”和“养羊大乡”,建成万亩甘草种植基地、万亩枸杞种植基地和10万只无公害肉羊养殖基地,实现“草畜产业强乡,生态经济富民”的奋斗目标,加快产业培育壮大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全乡各项工作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积极培育引导,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始终坚持发展“一特四化”农业不动摇,通过向群众进行效益对比、市场前景分析等宣传引导手段,加大对甘草、枸杞种植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和以肉羊养殖为主的畜牧养殖产业的落实力度,特色鲜明、种养结合、效益明显的主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1、中药材种植初具规模。一是巩固提升了“万亩甘草种植基地”。截止目前,全乡甘草种植在去年留茬6710亩的基础上,新增甘草种植面积5390亩,累计达到了12100亩,占全乡总作物面积的44%。其中,双塔村甘草种植面积2212亩,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87%。建成了5个甘草种植专业组,专业组甘草种植面积占到了
本组耕地的80%以上;建成了布隆吉村千亩连片标准化甘草种植示范点。二是建成了“万亩枸杞种植基地”。借助大场大户在枸杞种植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管理技术,积极鼓励劳动力富余农户分散种植,在布隆吉村农场建成了枸杞千亩连片种植示范点,建成2个500亩连片种植示范点,全乡百亩以上连片种植示范点达到5个,当年新增枸杞种植面积3100亩,累计达到了10200亩,占全乡总作物面积的37%。通过几年的调整,截止目前,我乡以甘草、枸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22300亩,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81%。
2、畜牧养殖稳健发展。一是形成了好的养殖业发展模式。我们在巩固10万只肉羊养殖大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肉羊养殖的提质扩群为重点,在全乡范围内推行甘草种植和畜牧养殖“双业互促互推”的“双塔模式”(即,利用甘草秸杆为畜牧养殖提供饲草料来扩大畜群,通过畜牧养殖产生的有机肥提高甘草产量)。保守估算,全乡12100亩人工种植甘草的秸杆,可以舍饲喂养2万只肉羊,圈养产生的有机肥又可以有效提高甘草产量,真正实现了小群体大规模的畜牧业发展模式,达到了种植与养殖的互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效果。二是配齐了畜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为了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养殖区与生活区、储草区相隔离的布局,投资26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的良源肉羊繁育场,已经申报为省级饲草综合利用示范点和全县唯一的省级种羊繁育场,解决了多年来肉羊种群扩繁没有自己的良种繁育基地,肉羊良种引进完全依靠外调的问题。为了有效规范活畜交易行为,杜绝小商贩流动收购活畜过程中的疫病传播,投资245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的活畜交易市场1座,市场投入使用后,将逐步改变分散养殖户被动接受市场为主动参与和融入市场,增加农户养殖收入。三是强化了畜牧业发展的保障平台。全乡巩固提升肉羊养殖专业组19个、温精改良点17个,新增温精改良点2个。坚持防疫“五不漏”原则,以乡畜牧站
为主、村防疫员为基础,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监测密度,准确掌握重大动物疫情,全力做好防疫工作。新培育肉羊饲养量500只以上的大户16户、200只以上的45户,可以确保2011年全乡牛羊饲养量达到12万头(只)以上。
3、劳务经济效益可观。坚持把加快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依托县内风电场、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和瓜星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利机遇,主动与建设单位衔接,提供发布劳务用工信息,组织劳务培训,开展企地结对促增收活动,为农民就近劳务输转搭建平台。截止目前,全乡已输转劳动力899人,其中,有组织输转435人,输转人员占到本乡劳动力的近50%,实现劳务经济收入742.13万元。
(二)坚持项目为本,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注重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农村项目的建设实施,不断夯实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1、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按照“抓示范,全面辐射带动;抓重点,整村整组推进”的工作思路,在全乡3个村完成10个组(其中整体推进的7个组)共336户的居民住房提升改造和48户住房新建。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在九下村建成占地6300平方米的群众休闲文体广场,完成场地硬化4383平方米,绿化1376平方米,安装制作各类宣传栏45块,栽植风景树木280株,安装架设了路灯、健身器械、垃圾箱等配套设施。
2、农业生产条件更加完善。始终坚持发展抓项目的思路,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不断加快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今年共争取整合“库区后扶”、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140余万元,集中解决目前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计划新修渠道9公里,目前已经完成3.5公里,其余5.5公里正进行施工准备,可以确保在10月底全部建好投入使用。
3、龙头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为了充分发挥鑫诺甘草生态种植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注册成立了鑫业甘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53人,公司向会员投放甘草种子10吨,并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协议,初步建立起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动机制。协助企业完成了中药材加工GMP认证,正在实施投资800万元的中药材饮片加工技改项目,目前正进行办公楼、洗药车间和烘干车间的建设,将于10月底全面完工投产,企业的中药材加工生产水平将得到质的提高。
4、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继续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性工程和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结合、树跟水走和谁栽、谁管、谁受益的原则,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全乡完成5.14公里的绿色通道、25.2公里的农田防护林新植任务,全民义务植树3.78万株。
(三)加强集镇建管,农村商贸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为了进一步显现集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生活基地的功能,以“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管理有效”为目标,完成了集镇北入口通乡道路两侧4.8公里环境绿化综合治理,西入口3.2公里绿色通道补植、人行道铺筑、路灯架设等工作。为提升集镇公共服务水平,投资60万元,建成布隆吉乡集贸市场,并启动了农村乡镇赶集活动。在集镇新建公厕1座,新建垃圾屋10处,规范了31户集镇商户牌匾,增加保洁员1名,对集镇卫生进行全天不间断的清扫,全面提升集镇卫生管理水平,为繁荣集镇商贸经济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主要做法。
1、注重提前谋划。针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特点,我们坚持“一年工作两年务”,做到早谋划、早动手。从去年10月份开始,乡党委、政府就开始了对今年各项重点工作前期准备工作,开展了两次农户种养殖意向调查,初步确定各产业示范点布局位置、建设规模
和内容。规划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区域,完成初步规划设计,储备了部分建筑材料,联系落实了施工队伍。正是由于准备充分,才保证了全乡各项重点工作按计划圆满完成。
2、注重突出重点。为了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年初,我们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根据我乡发展实际和群众意愿,从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林业生态建设、社会发展5个方面梳理确定了14项重点工作,并逐项确定了包抓领导,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周汇报、旬督查、月考核、季通报等落实机制。通过抓重点工作的落实,带动了全面工作的推进。
3、注重发动群众。今年我乡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较多,特别别是工程类建设项目比重大,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广大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冬季集中教育、组织召开会议、开展文体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目标,广泛听取群众的发展意愿,有效把群众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转化成了投身发展的生产力。今年我乡产业壮大、新农村建设、渠道建设等重大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是主要得益于全乡群众以投工投劳等形式的积极参与。
4、注重组织领导。为了全面抓好农业农村工作,乡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任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重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定期开展重点工作推进督查会,对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研究,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才能和智慧,使各项工作在推进中整改,整改中推进,最终确保了高质量的完成重点工作任务。
第二篇:布隆吉乡2012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总结
布隆吉乡2012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总结
一年来,布隆吉乡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交警大队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理念,认真落实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工作目标,以深化“平安布隆吉”为载体,以保畅通、保安全为工作重点,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建 “畅通工程”活动,坚决遏制各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保障我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交通良好的道路环境。现将我乡一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政府乡长候选人康付岩任组长,政府副乡长聂茹波、武装部长朱文元任副组长,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安监站、各村负责人等为成员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和奖惩制度,并与各村、相关各单位签订了《2012年道路交通安全目标责任书》,把道路交通事故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村委会、各单位,并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通过深化“平安布隆吉”活动,各单位、各村建立落实交通安全制度和组织机构,将平安畅通创建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完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平安畅通创建工作通报、汇报,解决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大事项。
二是切实加大投入。我乡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员和经费保障,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投入作为财政预算的一个重点,保障了平安畅通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大了对道路及配套安全设施建设和养护的投入,做到在硬件上缓解道路交通供求矛盾。
三是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我乡将平安畅通创建工作纳入对各村的工作考核范围,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考评内容,对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如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将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规定,查清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二、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深入推进平安畅通创建工作,是确保全乡实现道路交通事故“零增长”的重要载体,推动事故预防责任落实的主要抓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深入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五整顿、三加强”各项工作措施,确保了我乡道路交通安全总体态势平稳。一是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今年以来,我乡加强源头管理,狠抓薄弱环节,通过加强多部门的联合整治,联合共管,切实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力度,重点整治低速货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无牌无证、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通过开展道路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消除我乡辖区内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辖区内公路危险路段,集中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对辖区内的农用车驾驶员的管理,利用各类交通事故图片及传单的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大大的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二是深化村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成立了以乡、村两级管理网络为核心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体系,重点抓好集镇各入口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职能作用。加强与派出所、交管所联系、协调和沟通,积极开展部门工作联动,实施部门协作共管,着力解决影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组建队伍,加强监管,保证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三、广泛宣传,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围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进工地、进村庄、进村组、进企业、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加强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努力把交通安全宣传从部门业务工作向社会公益活动方向扩展,强力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创建、培育“文明用车、安全行车、遵纪守法、文明礼让”的现代交通安全文化,在主要道路沿线悬挂喷涂安全横幅标语,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在各村、学校、重点单位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板报,展出宣传图板、发放宣传单,对广大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安全宣传,提高了广大群众的交通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从而引导了广大群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树立安全交通意识,形成文明交通习惯。在全乡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工作,我乡辖区内人民群众对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有了更多的了解,改善了道路交通安全形势。
四、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存在问题和困难
1、群众道路交通方面的规章制度淡薄
2、道路交通方面的人员缺乏,没有专人管理,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3、应加强乡村道路的保养维护。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要继续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工作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实施“平安畅通”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强化科学管理,严格公正执法,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使全乡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和通行条件有明显改善。其主要工作:
1、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在全面加强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对事故多发和繁忙地段的路面时段的控制,加大对道路交通违章违纪行为严查查处力度,改善路况,加强运政管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2、认真开展道路交通隐患大检查。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要定期开展好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检查,组织好相关部门对全乡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一经查出隐患及时整改,将道路交通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3、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安全宣传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对机动车驾驶员的道路法规及典型恶性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宣传力度,提高他们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要加强安全意识的灌输,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无小事,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第三篇:布隆吉中小学学雷锋经验交流材料
布隆吉中小学“弘扬雷锋
精神,争创服务先锋”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育系统深入持久的开展学雷峰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教厅„2012‟43号和瓜教发„2012‟102号)文件精神,布隆吉中心小学于2012年3月开始广泛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争创服务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有力鼓舞了广大师生投身学校建设和创建县级文明学校工作的奉献精神和积极性。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雷锋活动的开展,成立了以学校校长王新彬同志为组长,专职教研员王建刚同志为副组长,李建军,姜彩霞等同志为成员的学雷锋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分工实施,并召开校委专题会议,讨论制定了《布隆吉中心小学“弘扬雷锋精神,争创服务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同时,组织少先大队、各班级召开学雷锋活动宣传动员会议7场(次),利用板报、广播等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为活动的扎实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丰富活动载体,保证活动实效
为了使主题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校结合本校实情,突出
重点学雷锋:
(一)开展了雷锋精神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师生重温雷
锋事迹,学习乔安山等先进人物事迹;并在3月5日组织党员
干部集中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宣传宣讲活动,学习《布隆吉
中心小学文明公约手册》,在各班级开设了文明礼让等文明礼仪
教育讲堂;悬挂张贴了创建县级文明学校宣传横幅标语5条;
通过“学雷锋月”主题活动,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二)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创建县级文明学校校”活动。
一是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组织全校师生200余人次对环
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清扫清运积存垃圾、堆物废料3吨、清理
卫生死角20余处、3月15日至18日集中开展对全校垃圾堆放、污
水乱排等问题的全面治理,努力营造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二是开展了“绿化、美化、亮化”活动。按照《布
隆吉中心小学创建园林学校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制定绿化方
案,力争达到见空施绿,宜花栽花、宜树栽树标准。
(三)开展了爱心服务和岗位学雷锋活动。
动员和组织开展敬老助残、扶贫帮困等爱心服务活动。3月
8日,学校组织女职工开展了妇女节联谊活动;“学雷锋月活动”
期间,学校领导先后走访慰问一大批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残疾人等17人(次)。同时,全校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和爱岗
敬业学雷锋活动,促进了工作作风转变和文明单位创建,提高
了群众满意度,形成了雷锋就在身边、争当新时代雷锋的良好
局面。
三、结合学校实际,拓宽活动内涵
(一)开展“感恩母亲”活动。结合3.8国际妇女节,学
校组织了开展“感恩母亲”活动(为妈妈制作一张心意卡,给妈妈洗一次脚,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全校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二)立足校园做好事,净化、美化校园。做到“杂物三不扔”(不扔废纸,不扔塑料袋,不扔废包装盒),“两见两主动”(见到地上有杂物主动拾起,见到有人乱扔杂物主动劝阻)。
(三)增强绿化、环保意识,开展“美化校园”的活动。结合植树节,积极组织学习参加“美化校园”的活动。把爱祖国与爱学校、爱班级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养绿、护绿活动,不断增强绿化意识、环保意识和家园意识,争做爱绿护绿的小卫士。
(四)遵规守纪,开展零扣分活动。每一位同学都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在纪律、卫生、文明举止方面展开竞争,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人人争做“语言文明、举止高雅、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的好学生。
(五)全面开展学雷锋黑板报比赛。学校要求3月20日之前,各班完成学雷锋专题黑板报。活动结束后,我们聘请学校领导,对本次活动结果进行评选,评出优秀板报班级。将成绩纳入优胜班级的评选。
(六)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情况评选、总结工作。
通过这次学雷锋活动月活动的开展,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同时还把学雷锋活动和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学校的校园环境、同学们的学习风气和精神面貌都有很大的提高。
三月已经过去,但学雷锋活动不能就此结束,我校将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学习雷锋常态化,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精神动力,为建设文明校园提供保障。
布 隆 吉 中 心 小 学
二0一二年六月十二日
第四篇:布隆乡三公开工作汇报材料
拜城县布隆乡“三公开”工作
汇报材料
近年来,拜城县布隆乡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县关于推行公开制度的有关要求,以边研究、边完善为途径,大力深化“三公开”工作。全乡各项事务的公开工作步入了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有效改善了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全乡各项事业的统筹发展。
一、拜城县布隆乡基本概况
拜城县布隆乡位于拜城县以北2.5公里处的城乡结合部,东与亚吐尔乡、康其乡接壤,西与拜城镇毗邻,总面积464平方公里,共辖6个行政村1个牧场,35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人口2785户10898人,其中农业人口1823户8321人,由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四个民族构成,全乡耕地总面积2.6万亩,人均耕地2.4亩,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乡。乡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43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328名。
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情况
近年来,拜城县布隆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和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乡党委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和领导干部的行政行为,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一是继续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布隆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要点,把党风廉政建设延伸到各村,进一步完善了以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并大力推行了村干部勤廉双述和民主评议制度,从而不断增强了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密切了党群关系,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二是进一步加大廉政文化建设,乡党委、政府为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并在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同时,结合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把廉政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纪律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增强了全乡各族群众的反腐倡廉意识,不断扩大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教育面、影响面,为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廉政环境。
三、“三公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拜城县布隆乡严格按照《拜城县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全乡实际,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在“三公开”工作上紧抓关键、突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公开制度,规范了公开程序,完善了公开内容和形式,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三公开”工作。
(一)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理念,切实加强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近年来,我乡始终把“三公开”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抓紧抓好,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为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三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下发了《布隆乡“三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并对“三公开”工作实行了责任追究制,由党委书记负总责,乡长和纪检书记负责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公开工作进行日常检查、落实,从而充分调动了各站所、村的公开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全乡“三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积极筹措经费,不断加大公开工作力度。近年来,我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了对公开工作的投入。同时,根据公开工作的需要,每年都聘请了公开工作监督员,设立了规范、实用、便捷的公开专栏、意见箱和公开监督专用电话,形成了各族群众参与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全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由“要求公开”真正转变成为了“我要公开”。
(三)实行上下联动,规范公开程序。一是内容联动。乡、村、站所三公开的内容互相呼应,上下一致,方便群众的查询、监督。如对农民建房、计划生育、一事一议等内容,我们要求乡村同步、配套公开。二是程序联动。统一建立了公开资料的申报、审批、批准和公开后的投诉反馈程序,并明确乡纪委负责监督指导和协调,农经站负责监督指导公开工作。三是时间联动。把每季度的最后一天作为全乡统一的公开日,各村、站所及时更换公开内容,并将本季度重要工作予以公开。
(四)细化公开内容,保证公开工作内容到位。我乡为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规范运作。保证公开内容有:
1、乡党政领导分工和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
2、乡资金收支情况。包括预算内资金收支和预算外资金收支,预算外收支重点是招待费支出,各项公益事业费支出。
3、救济、救灾款、物发放情况。
4、乡机关、站所分配人员总数,分配标准及分配各村的情况,5、重大建设项目情况。包括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招投标工程进展情况。
6、乡责任目标及完成情况。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及为民办实事目标完成情况,乡、村干部奖金来源和发放情况。
7、乡政务工作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8、村财乡管资金的收支情况。主要包括收入总额、支出情况、余额等。
9、各村计划生育和婚姻情况。主要包括人口生育计划;计划生育率;普查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批准各村一胎、二胎指标数;超生费收缴和使用以及各村婚姻情况。
10、依法批准各村宅基地情况。主要包括宅基地划地标准、条件;依法批准的各村建房户数、面积;宅基地收费情况等。切实做到了公开工作真实、内容全面。
(五)拓宽渠道,不断丰富公开内容和载体。我乡在公开形式上,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因地制宜、简便规范的原则,建立统一公开内容、统一公开程序、统一公开形式、统一公开时间的“四统一”公开栏,坚持做到“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避免“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并在设公开栏、黑板报、召开会议等方式进行公开的同时,还通过印发简报、卡片等形式进行公开。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乡的公开工作真正做到了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动态内容定期公开,专项内容适时公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公开。同时,为方便群众办事,我乡还将领导干部接访日进行了公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六)广泛宣传发动,保证公开工作监督到位。为进一步扩大公开工作的实效,我乡注重广泛宣传,广泛发动,每逢公开一期新内容都要及时向群众宣传,使公开工作揭开面纱,清晰地展现在群众面前。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公开工作的监督措施,我乡还根据实际,聘请了多名公开工作监督员,对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等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建立了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把广大群众对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指派专人收集整理。
“三公开”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性的工作,我们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三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新途径,使全乡“三公开”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布隆乡“三公开”工作
汇
报
材
料
中共拜城县布隆乡委员会
拜城县人民政府
2011年4月
第五篇:农业农村工作汇总
泸县抗旱减灾、农业农村经济
新农村建设工作
汇
报
材
料
中共泸县县委 泸县人民政府
一、资料目录
1.泸县抗旱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2.泸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3.泸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情况汇报
4.泸县省级龙脑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情况简介 5.泸县福集镇团仓村龙眼标准化示范区情况简介 6.泸县福集镇龙华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7.泸县福集镇赵岩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8.泸县福集镇小马滩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9.泸县云龙镇、得胜镇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水利项目示范区情况简介
10.泸县得胜镇水稻高产创建集中旱育秧示范场情况简介 11.泸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文章(5篇)
(1)产业新村富民,文化旅游兴村,建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突显张力新农村
(2)富民强村谋发展,四轮驱动建新村——泸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探索
(3)高处谋划,细处入手,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县
(4)丰富乡村文化 激活和谐新村——泸县得胜镇仁和村文化兴村建设纪实
(5)综合治理,示范带动,努力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4-
泸县抗旱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泸县县委 泸县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
下面,就泸县抗旱减灾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2011年的特大高温伏旱导致泸县干旱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两个“严重不足”:一是降水严重不足。2011年,全县全年降水仅562.4毫米,比历年减少44.7%,属特大伏旱连秋旱。二是蓄水严重不足。全县水利工程蓄水7318万立方米,仅为同期蓄水量的47%;全县稻田面积56.9万亩,目前仅有水田15.8万亩,占27.8%,仍有41.1万亩稻田干旱无水,占72.2%的。严重旱情导致全县将有25万亩水稻无水育秧、21万亩稻田等雨栽秧。
面对严峻旱情,泸县县委、县政府不回避、不推诿,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分管领导和农口部门多次深入田间地头,掌握旱情,研究对策。12月10日,我县召开大春抗旱减灾技术论证会;12月31日,召开大春抗旱减灾及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会;2月7日,召开抗旱减灾工作推进会,再次对当前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通过分析论证,-4-我们提出了“以水稻为主、其它旱地粮经作物为辅,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多举制旱”的抗旱减灾思路,举全县之力打好大春抗旱减灾攻坚战。
二、主要措施
(一)抓好蓄水供水工作。一是合理用水。要求镇、村、社三级提前介入,做好“三个协调”,优先保障春耕用水。二是统筹管水。各镇在县政府的指挥下,统一水资源管理,户间工程社组织,跨社工程村组织,跨村工程镇组织,跨镇工程灌区管委会组织,统修统用、统收统付、按实灌面积分担。三是做好蓄水。采取“一事一议”等办法,筹集维修资金,维修整治已建水利工程及提灌设施,努力做好管网延伸。抢抓在建工程进度,确保春灌投入运行。截止目前,全县维修、整治小水库18座、山坪塘520口、维修石河堰12道、配套渠道595.7公里,维修机电提灌站80座,确保提排4072万方,蓄水栽秧20万亩。
(二)推广农业制旱科技。一是旱秧制旱。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供物资、统一管理、统一集中育秧的“五统”模式,在干旱缺水的常年冬水田推广旱育秧,种植杂交中稻,以旱秧制旱。目前,全县已落实水稻旱地育秧补助资金200余万元,规划落实旱秧苗圃地7500亩、其中集中育秧场4100亩,解决了25万亩干旱缺水稻田的育秧问题;落实杂交水稻种子13.2万公斤,统购旱育秧专用药剂近20万
-4-包。二是以改制旱。对于常年等雨栽秧的3万亩的望天田和高塝田,动员农户水路不通走旱路,早下决心,坚决改种玉米或高粱套红苕、大豆。同时积极做好改种一季晚稻和其它经济作物的准备。三是以调制旱。对不愿改种粮食作物的望天田和高塝田,借机调整种植结构,改种蔬菜、西瓜等旱地经济作物,推行春菜+秋菜或春菜+晚秋菜的旱地经作模式。四是科技制旱。突出良种统供、物资统配、技术统训、病虫统防,引进培育粮食和农机大户,继续建设20个万亩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和2个万亩高粱高产创建展示片,打造水稻、高粱高产创建百里示范长廊,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三)发挥农机抗旱作用。一是加强农机提灌保障。县上成立提灌设施应急抢修服务队,全天24小时值班,协调油电供给,确保有水源区域电力提灌站100%能正常作业。二是加快提灌站建设。严格执行有关规程,采用“泵管(渠)一体化技术”和潜泵等新技术,要求3月底前在建提灌站全部竣工验收投入使用。三是抓好各镇抗旱服务队建设。组建农机抗旱服务队20个,每个服务队移动提排能力达280方/小时,移动灌溉能力达175亩/天。四是做好机耕机插工作。开展好耕整机、插秧机维修和组织调度,加大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的技术培训。目前,已投入耕整机1500台套,机耕面积40万亩,筹备插秧机33台套。
-4-
三、保障机制
一是明确职责,通力协作。县、镇、村三级紧急响应,迅速承担起大春抗旱减灾工作责任。深入田间地头,科学制定并落实春耕用水预案和制旱技术,召开技术指导培训会、现场会856场次,印发明白纸5.6万张,上门指导1.2万人次。农业部门已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规划建立“旱秧制旱”示范片,为大春抗旱减灾提供科技支撑;供销部门正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筹措资金,保障抗旱减灾农资供应;农机部门已做好春耕农机用油储备,并提早开展了提灌设备维修保养和技改工作;水务部门抽调干部职工100余人进村入户蹲点指导,与群众同吃、同住、同抗旱;气象部门及时提供气象预测预报,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准备,抗旱减灾各项工作正有序有效推进。
二是加强领导,严格考核。县政府成立了大春抗旱减灾工作领导组,建立起约谈制度,狠抓工作落实,做到认识、人员、资金、物资和技术“五个到位”。同时,将各镇旱秧制旱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目标考核,实行非均衡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成立县抗旱工作督查组,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因情况不清楚、指挥不得当、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人、有问题不报告,造成抗旱救灾进展缓慢、延误时机的地方和部门实行责任倒查,严肃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四、两点请求
-4-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全县现有机电提灌站410座/14372千瓦,完好能使用的273座,仅占66.6%;有渠道2166公里,能正常运行的970公里,仅占45%。农业基础设施十分溥弱,机电提灌能力严重不足,恳请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在资金、项目上给予重点关注和倾斜。
二是抗旱物资经费方面:经测算,目前我县25万亩旱秧共需病、草、害、防、除补助资金450万元;亟待维修机电提灌站80余座,排灌渠道600公里,新建提灌站60座,需补助资金2100万元,合计资金缺口2550万元。泸县属丘陵农业大县,财力溥弱,恳请上级领导在资金上给予一定帮助。
-4-
泸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泸县县委 泸县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县”发展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三农”工作呈现出持续、全面、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实现新跨越,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2011年,泸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获全省优秀,全县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36元。
一、工作思路
2012年,我们将按照“强规划、夯基础、重特色、推精品、争一流”的工作思路,围绕一条主线,立足两个定位,拓展三大产业,实现四新目标。即围绕农业科技创新这条主线;立足建设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的战略定位;在做好生猪、龙眼、水产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山地鸡、蔬菜、花木等优势特色产业;力争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进展,新农村建设有新亮点,农民增收有新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有新突破。
-4-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区域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坚持突出重点、成片打造,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对农业产业进行合理的区域性布局,着力发展生猪、龙眼、水产、蔬菜、花木等优势主导产业。一是优化品种,调整结构,加快转变畜牧经济发展方式。以全国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为抓手,把优品种、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以山地鸡为主的禽业发展,以PIC扩繁场、山地鸡繁育中心、山地鸡孵化中心为核心,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二是力推龙眼,规模发展,打造全国晚熟龙眼基地大县。坚持“集中成片、规模发展”思路,以长江、沱江沿线的海潮、潮河、太伏等镇为核心,大力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泸晚2号”和省优蜀冠、泸丰、泸早等龙眼新优品种。推广应用新技术。建立龙眼产业扶持基金,县级财政划拔专款用于扶持示范片龙眼产业发展,力求早见效益、助农增收。2012年力争新发展龙眼1万亩,总面积达到12万亩。三是结合实际,科学养殖,加快推进标准化健康水产养殖。根据泸县地理实际和气候条件,积极推广应用健康养殖标准和养殖模式,发展与水产养殖业相配套的现代苗种业,加强水产新品种选育,提高水产原良种覆盖率和遗传改良率,不断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和区域
-4-布局。促进水产养殖向集约化、良种化、设施化、标准化、循环化、信息化发展。四是依托优势,整合项目,努力培育壮大高标准蔬菜产业。我县具有地处成渝经济圈的区域优势,交通便捷,蔬菜产业有一定基础,可充分利用土地整理、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建设,发展一大批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同时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以科技为支撑,创新发展机制,发展高标准蔬菜。2012年计划集中新发展蔬菜基地5000亩。五是挖掘潜力,优化配置,积极促进花木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探索花木园区建设新模式,充分挖掘花木生态建设潜力,力争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臵。2012年,花木产业以福集镇小马滩为核心,配合乡村文化旅游村镇建设,分版块划定名贵花木品种展示园区,产品交易区,辐射带动兆雅镇、云龙镇花木产业提档升级。
(二)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农民主体,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县,打造全省丘区一流新农村示范片”战略目标,努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强力推进民居风貌塑造,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一是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坚持立足丘区实际,认真调研、科学分析,以宣教激励让群众有愿望,以帮扶奖励让群众有基础,以科技支持让群众有能力,以制
-4-度管理让群众有保障,引领群众主动投身新农村建设,真正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新村民居建设。在新村建设中,更加注重因地制宜,着力提升新村风貌档次,深度挖掘和展示“青瓦坡顶马头墙、回廊院落花格窗”等川南民居元素,塑造具有龙桥文化特色的川南民居风貌,深化探索“城郊型、庭院型、田园型、农庄型”等新村建设模式。三是文化为魂,继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积极采取“五个一点”即:项目争取整合一点、财政资金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各界捐赠一点的方式广辟筹资渠道,多元投入建设文化设施。以“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发展乡土文化事业”的全新理念,因村制宜建设文化队伍,培育文化主体。着重创新文化活动载体,在春节、五
一、国庆等重大节日集中开展农民文艺汇演、农民运动会,农民春晚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结合新村建设、文明新风、法制教育等政策宣传开展专题文化巡演。
(三)注重品牌创建,做强专合组织,积极引领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培育带动主体,争创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打响叫亮特色品牌。按照“开发一个商标,创造一个品牌,闯出一方市场,带动一片基地,兴起一个产业”的思路,以品牌兴产业,以产业促增收。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和有机畜产品认证工作。二是引大做强龙头企业。坚持引导提升一批、扶持做大一批、招商引资一批,围
-4-绕生猪、龙眼、花木、蔬菜、水产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产业化组织,力推“两个带动”。2012年,计划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三是规范发展专合组织。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万人帮扶”活动,按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和市场化对接,夯实产销对接基础;推广应用“合同订单”、“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主动参与主导产业发展和特色农业经营,真正形成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三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四)加强项目管理,大兴水利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开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山、水、田、林、路、电、气、机综合治理。一是加强涉农项目管理,集中打造精品亮点。坚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争取涉农项目资金,打捆投入农业农村建设。二是抓好水利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抓住中央、省、市加大水利投入的重大机遇,围绕政策搞好水利项目对接工作。重点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农村电网改造等为重点的田间工程建设。加大溪河沿线提灌站建设力度,改造升级渠系配套工程,注重建管并重,探索实现农业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三是强化民生
-4-优先,加快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管网延伸、农网改造、沼气建设等工程项目,推进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步伐。
三、几点请求
(一)项目倾斜:泸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国产粮大县,但农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的格局仍未根本转变。恳请省、市在涉农项目安排上给予优先考虑,特别是在机电提灌建设与田块整治上给予重点考虑,确保粮产安全、稳步增产。
(二)资金支持:泸县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但农业人口众多,财力相对薄弱,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有限。恳请省市领导在资金支持方面对泸县予以更多关注,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培育上能有更多的政策、资金扶持。
(三)新农村建设:泸县新农村建设具有起步早、基础好、丘区特色鲜明、群众建设热情高等优势。恳请省市领导把我县列入第二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范畴,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县。
-4-
泸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泸县县委 泸县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
泸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有市级一类示范片和二类示范片各一个,一类示范片(省级龙脑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位于321国道两侧,纵贯30公里,覆盖面积109.8平方公里,涉及福集镇、嘉明镇、得胜镇3个镇、20个行政村,6.3万余人;二类示范片(泸县万得公路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位于万得公路两侧,涉及兆雅镇、云龙镇、得胜镇3个镇,12个行政村,5.2万余人。
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县,打造全省丘区一流新农村示范片”战略思路,突出抓好一类示范片“一带、三环、三片、三区、十六点”和二类示范片“一线、两区、四点 ”建设,努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强力推进民居风貌塑造,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2011年,一类示范片完成三年规划任务的9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9591元,增长56.38%,圆满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二类示范片完成三年规划任务的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8697元,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4-
一、强基固本、夯实保障,引导要素集聚
示范片按照“项目支撑建基础,政府引导兴产业,群众主体建新村,社会参与促完善”的建设思路,不断完善要素保障,充分调动了各方参与积极性。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将示范片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调整县、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和人员增强工作力量,构建起了“领导靠前指挥,部门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位”的工作格局。2011年,我县主要领导多次到省委农工委就示范片建设作专题汇报,深入现场督导检查20余次。二是创新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整合办法,统筹政府性涉农项目资金,打捆投入示范片建设,继续加大县本级财政投入力度,严格落实镇级财政匹配建设资金。建立以泸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金融企业为载体的投融资平台,引导金融、企业、农民等多方力量投入示范片建设。2011年累计投入资金8.59亿元(一类示范片5.07亿元,二类示范片3.52亿元),其中县级财政专项投入5832万元(一类示范片3872万元、二类示范片1960万元。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编发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26期,《工作通报》5期,及时刊载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广大干部群众踊跃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在国家、省、市媒体、刊物上发表示范片建设成果经验用稿50余篇,其中《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泸县探索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新路子》经验文章先后在《四川日版》《四
-4-川农村日报》刊发。《发展四型新村,探索综合体建设》被省推进办选用。
二、立足优势、政策倾斜,培育主导产业
示范片立足产业优势,始终坚持一手抓生产扩规模,一手抓质量增效益,不断提升龙眼、生猪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水平。一是建管并重,努力延伸龙眼基地。坚持“集中成片、规模发展”思路,由政府免费提供种苗,通过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管理,普遍推广运用“五统五良”技术措施,推进龙眼产业纵深发展。建立农户龙眼生产栽培管理档案,落实管护责任;通过设立“桂圆专家大院”加强技术跟踪服务;建立龙眼产业扶持基金,每年县级财政投入100万元以上用于扶持示范片龙眼产业发展,力求早见效益、助农增收。目前,示范片已累计发展龙眼基地3.86万亩。二是依托品牌,推动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片积极依托“蜀龙”生猪品牌,以“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区”、“全国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为载体,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养殖户”、“专合组织+养殖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对符合条件的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按不低于10000元每户的标准予以补贴,引导农户从事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2011年,示范片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5917户,其中一类示范片5115户、二类示范片802户,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5%,实现销售收入5.4亿
-4-元,生猪产业成为示范片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三、强化带动、完善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注重培育带动主体,争创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示范片按照“开发一个商标,创造一个品牌,闯出一方市场,带动一片基地,兴起一个产业”的思路,以品牌兴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示范片创建了“蜀龙”牌仔猪、“世尊”牌分割肉,“海潮牌”、“后湾牌”龙眼等28个农产品品牌,农业附加值显著提高。二是做大做强农头企业。坚持引导提升一批、扶持做大一批、招商引资一批的思路,围绕生猪、龙眼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产业化组织,带动力不断增强。2011年,示范片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新引进泸州百绿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饲养山地鸡5万余只,带动周边上千农户增收致富,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三是规范发展专合组织。按照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发展,普遍采取“合同订单”、“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制”等利益机制,引导农民自觉从事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经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三方共赢的发展格局。四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泸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进一步探索完善公司化和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运作机制,积极推广“大园区、小业主”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2011年,福集镇小马滩创业园通过引进业主,发展优质生猪、山地鸡、花木等生产基地1000余
-4-亩,带动周边4000余户农民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
四、立足丘区、凸显特色,建设幸福新村
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化实践了“城郊型、庭院型、田园型、农庄型”新村建设模式,努力塑造新农村新风貌。一是科学编制新村规划。针对丘陵地区农房分布比较分散、风貌塑造参差不齐的客观因素,示范片围绕泸县打造“文化旅游新县”战略定位,聘请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科学编制了县域新村(聚集点)总体规划,现已通过评审。通过全国征集筛选,编制了新村建设农房集中型、分散型、改扩建型风貌塑造指导图集,免费提供农户选用,为统一农房风貌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突出民居特色。深度融入“青瓦、坡顶、马头墙,回廊、院落、花格窗”等川南民居元素,努力塑造具有龙文化特色的川南民居风貌。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将柴棚圈舍、屋角边坡、残墙断壁等的整治作为重要内容,做到农房与环境和谐统一、风貌成片。三是统筹推进新村建设。结合土地“双挂钩”项目,以村为单位,组建20余支民居改建专业施工队伍,按照“统一材料、统一施工、统一风貌”的标准,采取“定时间、划路段、分层次”的方式,成片推进居民点建设。目前,示范片累计新建适度集中居民点18个,其中一类示范片13个,二类示范片5个;新改建农房16445户,其中一类示范片12452户、二类示范片3993户。
-4-
五、整合项目、突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
坚持以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开展山、水、田、林、路、电、气、机综合治理,生产生活条件不断优化。一是整合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争取涉农项目资金,打捆投入示范片建设。2011年,争取水土保持、土地整理、土地“双挂钩”等项目资金1.1亿元,集中投入示范片基础设施建设,使90%以上的村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突出重点打造。突出抓好群众最盼最想的土地、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点打造、综合治理。目前,一类示范片累计整理土地53787亩,新建、改造公路192公里,新建、恢复提灌站52座,新建、改造渠道183.2公里,推广新增农机具467台;二类示范片累计整理土地11822.5亩,新建、改造公路87.6公里,新建、恢复提灌站13座,新建、改造渠道147.9公里,推广新增农机具467台。2011年,投资1800万元改建了濑溪河福集连拱坝应急工程,新增蓄水87万立方米,消除了汛期隐患,发挥了防洪、发电、景观、交通等重大作用。三是强化民生优先。加快水、电、气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实施管网延伸、农网改造、沼气建设等工程项目,推进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步伐。目前,示范片累计新建沼气池8630口,其中一类6630口,二类示范片2000口。2011年,投资300万元新建的龙滩桥连通了赵岩村和龙华村,使小马滩—龙华—赵岩成为了我县首个乡村文化旅游
-4-精品环线。8月11日,县城到龙华村的公交线路正式营运,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
六、优化人文环境,倡导文明乡风。坚持城乡统筹、文化引领,不断积聚新农村建设内在活力,推动了和谐新农村建设。一是着力完善新农村综合体。在深入开展“1+6”公共服务基础上,增设经济发展、党员管理服务,在罗桥、接官坝等18个村创新开展“1+8”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加快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小马滩村、仁和村初步实现农民集中居住、生产生活优化、社区管理跟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日趋完善。小马滩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罗桥村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庄”。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拓展农村宣传阵地,积极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好农民学校、农民阅览室、宣传栏、农民健身广场等文化站点,大力开展“三户一村”和“星级文明户”创评,全面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12月1日,兆雅镇成功承办了四川省2012年读书节启动仪式,12月12日,省农村文化建设调研组专程深入得胜镇仁和村观看了“激情广场大家乐—走进新农村”群众演出活动,调研组一行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给予了较高评价。
-4-
泸县省级龙脑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情 况 简 介
泸县省级龙脑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位于321国道两侧,纵贯30公里,覆盖面积109.8平方公里,涉及3个镇20个村194个村民小组,1.8万余户,6.3万余人。
自开展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来,泸县以“打造全省丘区一流新农村示范片”为目标,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投入示范片建设资金8亿余元,完成规划任务的90%以上,示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9020元,增加1654元,增长22.45%。一是主导产业成片发展。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专合组织21个,带动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3634户、龙眼3.16万亩,“两个带动”效应凸显。二是新村建设分类推进。依托“城郊型、庭院型、田园型、农庄型”新村建设模式,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品位整体提升。三是基础设施整体推进。大力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优化,示范片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村占项目村总数的90%。四是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和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建成“1+8”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18个。
-4-
泸县福集镇团仓村龙眼标准化示范区
情 况 简 介
泸县福集镇团仓村龙眼标准化示范区位于321国道沿线30公里优质龙眼产业示范带上,2011年开始建设,总投入5540万元,建成面积5300亩,规范定植优质龙眼苗木13万株。示范区内整治和修建机耕道25km、山坪塘45口、提灌站2座、蓄水池158口、便民道45km、排水沟渠50km,坡改梯改造馒头山100座、3575亩,水网、路网配套完善。
近年来,泸县围绕“建设特色效益农业大县,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强县”总体目标,努力打造全国晚熟龙眼基地大县,初步形成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建设的龙眼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县龙眼已形成长沱两江沿岸、321国道沿线、万得路沿线三大龙眼产业带,总面积达11万亩;培育省级示范专合社4个,省级龙头企业1个,带动农户12万余户;创“三品一标”省级以上品牌3个,整体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其中潮河龙眼获有机认证,海潮龙眼获GAP认证。“十二五”时期,我县将把龙眼产业规模壮大至15万亩,使其助农增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4-
泸县福集镇龙华村新农村建设
情 况 简 介
福集镇龙华村位于泸县万亩观光农业示范园内、距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约1公里,与小马滩集中居民点隔河相望,辖8个村民小组,934户3165人,总耕地面积1979亩。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060元。该村新农村建设于2010年启动,按照“塑造民居风貌,打造田园新村”的工作思路,广泛宣传、广纳民言,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采取统一选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貌的“四统一”模式,突出打造“青瓦坡顶马头墙、回廊院落花格窗”等具有泸县特色的民居风貌。
目前,该村已完成民居风貌塑造325户,新建120户的集中居民点1个,硬化公路4公里,占地20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广场一个,城乡公交通村达户。配套建设年出栏3000头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种猪场(猪人工授精总站)各1个,建成套种野山椒的龙眼经济园1000亩、葡萄示范园100余亩。2012年将结合土地“双挂钩”项目继续扩大建设规模,着力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精品村。
-4-
泸县福集镇赵岩村新农村建设
情 况 简 介
赵岩村地处九曲河畔万亩观光农业示范园内,辖9个村民小组,1153户4353人,总耕地面积3050亩。赵岩村居民点位于该村8组,距县城3公里,毗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小马滩居民点和龙华村盐滩坝居民点。
2011年,该村按照“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塑造民居风貌、打造山水新村”的工作思路,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重点建设蕴含泸县龙文化特色的川南民居,营造依山畔水、错落有致、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充分结合的山水农家风光。
目前,该村已新建农房150余户,配套完成排水、排污设施及双亭子、廊桥栏杆建设,投资300余万元新建龙滩大桥已竣工通车,完成环线水泥公路加宽、沥青公路(白加黑)工程建设3.5公里,新建山坪塘4口、发展水产养殖60余亩,建成电力提灌站1座,新发展花卉苗木800亩。居民点文化广场正在加紧建设中,300平方米村级多功能活动室已基本建成。2012年,该村将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将赵岩集中居民点打造成特色新村的又一典范。
-4-
泸县福集镇小马滩村新农村建设
情 况 简 介
小马滩村距县城2公里,紧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辖1个社区,9个村民小组,1666户6022人,是2008年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目前,已建成川南明清风格的集中民居点——小马滩社区,集中农户260户,1050人,第三期工程50余户正在加紧筹建。已建成农民文化广场、农民体育健身广场、村民活动中心、生猪创业园、PIC猪繁育场、村级综合办公服务阵地,建成区面积达0.44平方公里,连通赵岩居民点的“白加黑”公路已基本完工。该村道路交通、排污、垃圾站点、天然气、自来水、农电等基础设施完善,并配备了乡村广播站、天网、警务点、医疗点。小马滩居民点已成为我县“城郊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典范。
2011年,该村在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配套跟进公共服务,在“1+6”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积极探索以村两委为阵地,集经济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民事代办、党员管理服务、卫生计生服务、综治信访调解、技能培训、文化体育为一体的“1+8”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初见雏形。
-4-
泸县云龙镇、得胜镇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
水利项目示范区情况简介
泸县云龙镇、得胜镇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水利项目示范区位于泸县云龙镇和得胜镇交界处,涉及2个镇4个村,受益群众近2万人,项目区耕地面积1.5万亩。示范区总投资2050万元,计划新建和整治渠道22条,87.2公里;整治山坪塘36口,新建泵站1处、新增机组3台,新建石河堰4道,调整田型600亩。目前已完成工程进度70%,预计今年3月底前全部完工并投入春耕生产。项目建设后,可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5万亩。
近年来,泸县坚持以水利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治理、土地治理等涉农项目,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在抗旱工作和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去冬今春,完成水利投入3000余万元,维修、整治小水库18座、山坪塘520口、石河堰12道,配套渠道152千米,实施应急供水工程7处。面对严重旱情,我们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再生态”的原则,合理利用水资源,落实集中供水水源工程水质挂牌保护措施,加强水质管理,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4-
泸县得胜镇水稻高产创建集中旱育秧示范场 情 况 简 介
得胜镇水稻高产创建集中旱育秧示范场位于接官坝村10社,连片育秧面积100亩,可满足稻田移栽面积3000余亩。该旱育秧示范场苗圃于元月20日—2月5日进行了床土作厢和培肥,拟种植种植头季产量高、再生力强的川农优498、Ⅱ优航2号等水稻良种,播种期计划在3月上中旬。苗床地按6.5尺开厢,净厢面4.5尺做厢,播种前统一进行消毒调酸、旱育保姆包衣、敌克松消毒、旱秧专用除草剂除草。充分利用旱秧秧龄长、弹性大的优势延长栽秧时间,实行中大苗移栽,确保大春满栽满插。
我县针对大面积稻田等雨栽秧的严峻干旱形势,积极采取以旱育秧为主的制旱措施。目前,县财政已安排水稻旱地育秧补助资金200余万元,落实旱秧苗圃地7500亩,其中集中育秧场4100亩,解决稻田缺水育秧25万亩。同时,我县正创新开展百名农业科技人员进百村、入千户、集中示范1万亩旱地育秧的“百、千、万”蹲点活动,将带动全县全面推广旱育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