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镇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0:4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镇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镇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我镇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镇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立、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自身权利和人生价值的关键。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关心弱势群体的具体体现。它对于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和切身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旨在依法促进安置残疾人集中分散按比例就业,旨在以人为本,构造和谐的社会,维护社会的稳定。从全塘镇这几年残疾人就业情况看,虽然一部分残疾人得到了安置,但还有部分残疾人仍生活在贫困线下,就业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如何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改善残疾人的生存条件,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全塘镇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我镇现有各类残疾人945多人,有就业能力826人,已就业661人,就业率81.8 %。其中:分散按比例安置297人就业,福利企业集中安置364人,占80 %;引导和扶持了15人个体从业,占 1.8%;其余为农村从事生产劳动或其他形式就业。上述情况表明还有部份残疾人没有得到就业安置,残疾人就业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二、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就业岗位不足。一是现在我镇的 企业都是民营、私营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大部分属“起步”阶段,缺乏活力,自身在安置职工中也有诸多困难,适合安置残疾人的岗位有限。二是社会上缺乏专门为残疾人开辟的工作岗位,他们选择的空间很小,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

2、大多数残疾人由于自己身体条件限制,且缺乏一技之长难以就业。据了解,目前有许多残疾人之所以得不到就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劳动技能,既得不到用人单位的录用,又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因而难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

3、尽管大部分单位都有适合残疾人的岗位,但部分单位没给残疾人创造同等的就业机会,而以他们有残疾为由将其拒之门外,以所谓“形象”、技能、环境等不适应的原因而不接纳残疾人从业, 另一方面强调残疾人不好管理,技能低下,因而不愿意接受残疾人就业

4、许多用人单位为逃避缴纳就业保障金录用了残疾人,但却不提供相应的岗位,而是让其闲置家中领取最低岗位工资,更有甚者既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安置残疾人就业。

5、有关部门对福利企业优惠政策的调整,制约了残疾人就业。福利企业原本是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平台,由于有关部门认为发展福利企业会冲击地方的税源,因而限制其发展。据调查,我镇目前福利企业有8家,安置残疾人364人。

6、少数残疾人存在“等、靠”的依赖思想,不愿从业。由于少数残疾人对政府的扶助政策等理解不全面,只片面追求享受权利,而忽视了发扬自强、自 尊、自立的精神,总是企望得到政府的照顾和扶助,而不愿意走自食其力之路。

三、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的几点建议 解决残疾人生活,改善他们的生活现状,关键是要推进残疾人就业。因此,就业是残疾人生存之本,是改善他们生活,提高他们生存能力的根本途径。为此建议:(一)加大宣传力度,为残疾人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积极利用信息网积极开展多方面的宣传,弘扬人道主义,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全社会认识到帮助残疾人就业,人人伸出援助之手,消除对残疾人就业的抵触情绪,减少政策执行阻力。加大对保障残疾人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明确扶持残疾人就业、共享就业机会是社会、政府的责任,宣传残疾人自立自强、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事迹,重建残疾人“残而不废”的新观念。继续巩固和扶持福利企业,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 福利企业是残疾人集中就业的重要形式,是历年来解决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渠道。当前,福利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巩固和扶持福利企业,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已有福利企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完善扶持保护措施,确保国家让税部分用于企业发展和改善残疾人职工的生活,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为福利企业的服务工作,为福利企业巩固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实施按比例就业政策,积极推进残疾人分散就业 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按比例 就业的认识。当前,由于受到整个就业形势的影响,用人单位往往注重健全人的就业问题,而忽视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或由于对残疾人存在一定的偏见而不愿录用,使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的推行难度加大。因此,政府有关部门、残联等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用人单位认识到保证残疾人就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积极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 对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从事个体经营,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要在残疾人保障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给予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优惠和照顾,以帮助解决小额贷款、简化开业办证手续和降低经营成本等等。同时,有关部门和各地要因地而宜、因人而宜,积极提供就业的岗位,如公用电话亭、书报亭、彩票销售点等,引导残疾人自立、自强。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助残资金和现有的服务体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残疾人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等就业政策规定的实施和择优录用、用工自主等用工制度的改革,使本来就十分困难的残疾人就业面临更大挑战。因此,加强职业培训,给予残疾人一定的 技能,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是残疾人就业之本。残联作为残疾人职业培训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的规划、组织、协调等工作,要确保残疾人职业培训经费需要,使更多残疾人得到适合其劳动需要的职业培训。成人教育机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等要支持残疾人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发挥各自优势,承担为残疾人培训的任务。针对我市残疾人从业的实际情况,当前特别要重视对农村残疾人进行实用技能的培训,重点是鼓励残疾人大力发展绿色养殖、编织工艺、服装加工、家庭小加工等产业,推行“公司+基地+残疾人农户”的产业模式,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农村残疾人稳定就业。强化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工作。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是残疾人就业服务的专业性机构,必须全面负责全市残疾人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就业岗位的信息采集、求职登记、劳动能力评估、失业登记、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工作,并且协调全市10个镇(街道)的基层残联,建立全市残疾人就业信息网,服务所将所有资料存入电脑,动态管理,对全市各单位的残疾人就业情况和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切实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同时,要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协商机制,使工作强而有力、实而有效,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党的十六大提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我们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尽管目前残疾人就业状况并不乐观,与社会的发展还不协调,但我们坚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残疾人就业机制,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从业机会,对于实现残疾人的人生价值,对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潘中祥:关于鄂州市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潘中祥:关于鄂州市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立、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自身权利和人生价值的关键。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关心弱势群体的具体体现。它对于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和切身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旨在依法促进安置残疾人集中分散按比例就业,旨在以人为本,构造和谐的社会,维护社会的稳定。从鄂州市这几年残疾人就业情况看,虽然一部分残疾人得到了安置,但绝大部分残疾人仍生活在贫困线下,就业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如何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改善残疾人的生存条件,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是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鄂州市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鄂州市现有各类残疾人4.6万人(其中农村3.1万人,城镇1.5万人),有就业能力14748人,已就业11592人,就业率78.6%。其中:分散按比例安置322人就业,占2.7%;市直机关18个部门安排了34人,47个企事业单位安排了288人;福利企业集中安置207人,占1.8%;引导和扶持了5849人个体从业,占50.5%;其余为农村从事生产劳动或其他形式就业。上述情况表明绝大多数残疾人没有得到就业安置,残疾人就业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二、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就业岗位严重不足。一是随着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制,基本上转为民营、私营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大部分属“起步”阶段,缺乏活力,自身在安置职工中也有诸多困难,适合安置残疾人的岗位有限。二是私营个体企业由于“块头小”难以安置残疾人就业。三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强调职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及没有编制等理由,也将他们卡在门外。

2、用人单位对残疾人有一定的歧视,拒绝安置残疾人就业。一方面用人单位一味强调形象、素质,另一方面强调残疾人不好管理,技能低下,因而不愿意接受残疾人就业。

3、有关部门对福利企业限制发展,制约了残疾人就业。福利企业原本是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平台,由于有关部门认为发展福利企业会冲击地方的税源,因而限制其发展。据调查,我市目前福利企事业仅9家,安置残疾人仅207人。

4、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他们的从业积极性。据了解,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中央、省、市已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虽然对从业的残疾人在税费等方面给予了较大的减免照顾,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从业残疾人征收税费的减免没有统一标准,征收弹性较大。二是少数执法人员常以那些在街头巷尾从事简单生意的残疾人以影响市容为由,进行驱赶或扣留物品、工具甚至以罚代管。

5、大多数残疾人由于自己身体条件限制,且缺乏一技之长难以就业。据了解,目前有许多残疾人之所以得不到就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劳动技能,既得不到用人单位的录用,又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因而难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

6、少数残疾人存在“等、靠”的依赖思想,不愿从业。由于少数残疾人对政府的扶助政策等理解不全面,只片面追求享受权利,而忽视了发扬自强、自尊、自立的精神,总是企望得到政府的照顾和扶助,而不愿意走自食其力的路。

三、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的几点建议

解决残疾人生活,改善他们的生活现状,关键是要推进残疾人就业。因此,就业是残疾人生存之本,是改善他们生活善,提高他们生存能力的根本途径。为此建议:

(一)继续巩固和扶持福利企业,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

福利企业是残疾人集中就业的重要形式,是历年来解决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渠道。当前,福利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巩固和扶持福利企业,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

首先,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已有福利企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完善扶持保护措施,确保国家让税部分用于企业发展和改善残疾人职工的生活,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为福利企业的服务工作,为福利企业巩固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按照国家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的要求,加快福利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的步伐,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二)实施按比例就业政策,积极推进残疾人分散就业

1、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认识。当前,由于受到整个就业形势的影响,用人单位往往注重健全人的就业问题,而忽视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或由于对残疾人存在一定的偏见而不愿使用,使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的推行难度加大。因此,政府有关部门、残联等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用人单位认识到保证残疾人就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2、进一步加大贯彻按比例分散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力度。依据《湖北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和《鄂州市残疾人就业办法》,我市自2000年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分散就业工作以来,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出于多种原因,我市实施这项政策的力度不大,尤其是农村地区。建议各级政府加强督查,对这项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以确保全市按比例分散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全面实施。

(三)积极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

对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从事个体经营,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要在残疾人保障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给予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优惠和照顾,以帮助解决小额贷款、简化开业办证手续和降低经营成本等等。同时,有关部门和各地要因地而宜、因人而宜,积极提供就业的岗位,如公用电话亭、书报亭、彩票销售点等,引导残疾人自立、自强。各级残联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助残资金和现有的服务体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

(四)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残疾人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等就业政策规定的实施和择优录用、用工自主等用工制度的改革,使本来就十分困难的残疾人就业面临更大挑战。因此,加强职业培训,给予残疾人一定的技能,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是残疾人就业之本。残联作为残疾人职业培训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的规划、组织、协调等工作,要确保残疾人职业培训经费需要,使更多残疾人得到适合其劳动需要的职业培训。成人教育机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等要支持残疾人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发挥各自优势,承担为残疾人培训的任务。针对我市残疾人从业的实际情况,当前特别要重视对农村残疾人进行实用技能的培训,重点是鼓励残疾人大力发展绿色养殖、编织工艺、服装加工、家庭小加工等产业,推行“公司+基地+残疾人农户”的产业模式,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农村残疾人稳定就业。

(五)强化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工作。一是要建立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网站、建立服务制度,为他们提供就业登记、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和权益保护。二是残疾人的就业培训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对残疾人实行免费培训,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作者系 鄂州市残联副理事长 潘中祥

第三篇:我镇持证残疾人分散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四章第三十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第四章第二十四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经济组织等各类用人单位应当按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未达到该比例的,应当按照其差额人数和上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我们惠民镇在上级残联机构的指导下,从1996年开始逐步把贯彻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这一政策落实到各用人单位,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十年来,通过宣传发动,拓宽就业渠道,推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安置;开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发展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倡导动员自谋职业, 大力扶持个体就业。从而使全镇残疾人劳动就业率从1995年的30%到2001年的96%,直至现在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目前,全镇有380名持证残疾人, 其中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有183人,占残疾人总数的48.2%,已集就业69名,占就业率的37.7%;分散安置46名,占就业率的25.1%;个体就业44名,占就业率的24%;从事农村种养业16名,占就业率的8.7%;从事家庭手工业3名,占就业率1.6%;自由职业(做临时工等)5名,占就业率的2.7%;不愿在企业上班,也不愿从事任何职业的3名,占有劳动能力的1.6%。虽然全镇残疾人劳动就业率相当高,有劳动能力的都有一份工作,甚至一部分有简单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一些企业也有简单工作。究竟他们的工资收入、养老金投保如何呢?这些单位是否真正已把扶持政策落到实处而广大残疾人能有工资福利保障呢?为此,我们对分散就业作了专项调查。通过调研从而得知:凡是集中就业的残疾人都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月均工资均在700-1700元,养老金和其他投保率100%;个体就业和自由职业者,人均月收入在500-1500元,但养老金投保率不到20%; 46名分散就业的持证残疾人,结果反映出一些问题。能在合适工作岗位上正常上班,月工资稳定,由企业为其投保养老金等保险的28人,占分散就业的60.9%;能在合适工作岗位上正常上班,工资收入稳定,但因年龄偏高企业无法投保养老金的14人,占30.4%,个别企业仅利用残疾证,而不安排工作岗位,没有生活费,仅仅缴纳养老金(挂靠企业)的2人,占4.3%;在企业正常上班而月工资低于嘉兴市规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670元的2人,占4.3%。例:肢残人张木良,在五年前挂靠了一家企业,企业仅缴付养老金;肢残人张勤,挂靠一家企业,企业仅交纳养老金,本人在开残疾车,晚上又帮另外一个体业主值班,领取值班费;智力残疾林冬英在一家企业上班,月均工资不到600元等等。通过调查,发现了残疾人分散就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个别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残疾人和健全人同工不同酬;名为挂靠,实无报酬;四0、五0年龄段有了工作而养老金无法解决等等。如何堵住这些漏洞,解决这些问题呢?5月18日镇人大组织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听取了全镇残疾人工作汇报后,代表们就分散就业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督促建议和整改方案, 必要时代表们将行使职责,持证督查,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按比例分散就业。通过调查和人大代表们的督查, 目前, 我镇个别对残疾人同工不同酬的企业通过了整改措施, 报酬有所提高;个别名为挂靠实无报酬的企业也重新为残疾职工落实补发了工资。但是, 那些四0、五0段的养老金问题还有待予我们残疾人工作者及有关组织研究解决。2007年8月10日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存档日期 __________ 存档编号___________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姓 名: 王小米

系 科 : XXXXXXXXX

专业班组 : XXXXXXXXX

指导老师 : XXXXXXXXXX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系为例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上大学难的紧张状况似乎得到有效缓解。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新的问题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家庭、高校、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系大学生为例,探讨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问题 原因及对策

一、引言

现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这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将被社会所淘汰。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同学走进大学校门,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学生已经由原来的上学难转变成了就业难,既有社会需求不足与毕业生大量增加形成的供需矛盾,种种因素的影响,使高校毕业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问题。本次调查是通过调查问卷来探讨我校公共管理系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以此说明大学生要想顺利就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熟悉国家的就业制度和就业政策,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主动去适应社会,才能就业成功。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了自编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对我校公共管理系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内容涉及主观方面即就业观念、自我定位和职业认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客观方面即社会环境、政府职能、高等教育、用人单位、家庭教育等方面。

(二)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对象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系大学生,本次为随机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其中回收91份,有效率为91%。

三、调查结果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很多大学生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在思考将来毕业时的就业问题,进入大学后,更是在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但是,不同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产生就业难的主观因素;在就业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只能毕业生去适应,这是产生就业难的客观因素。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对自己有明确的就业观念。调查显示,当我们问到:“您毕业后愿意在哪里工作?”时,有62%表示在家乡工作,而选择在家乡就业的同学中大三的同学占多数;25%的同学选择在东部沿海城市就业,其中大一同学占多数;5%的同学选择中西部地区,还有8%的同学没有考虑好,选择其它。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很不成熟,不愿去中西部地区。(见表1)

表1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题项

选项 家乡

选择就业地点

东部沿海城市 中西部地区 其它(未考虑好)

(二)大学生自我定位和职业认识情况

经过调查显示,有23%的同学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有38%的同学不太清楚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有32%的同学不好确定自己适合什么,还有7%的同学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由此得出,大学生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大学生要明确求职目标,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根据用人单位所需职位制作简历,正确认识社会,客观评价自己,并不断地调整个人择业标准,调整择业、就业期望值。(见表2)

频数 56 23 5 7

百分 62% 25% 5% 8%

表2 大学生自我定位情况

题项

选项 清楚

对自己定位情况

不太清楚 不好确定 不知道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情况

调查显示,当我们问到:“您利用课外时间参加过社会实践吗?”时,只有3%的同学经常参加,有32%的同学偶尔参加,还有65%的同学没参见过,由此可见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开始大学生活前,处于九年义务及高等教育阶段,人生阅历的匮乏,价值观的塑造还未成形,接触的基本上都是素质教育所教授的书本知识。在经历高考等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在那个时期,基本失去了对待人生、前途、命运、及其价值观的终极思考。进入大学后承担着父母家人的殷切期望,沿用义务教育时的方法,以课本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因而很多学生被称为高分低能。不能满足社会对于职业的最终需求,以至于很多大毕业生觉得所学无用武之地。所以,现在大部分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确实比较缺乏实践能力。(见表3)

表3 大学生实践能力基本情况

题项

选项 经常参加

参加实践频率

偶尔参加 没参加过

(四)大学生就业时对社会环境的认识

虽然现在上大学比较容易,但是大学生多了就业也就意味着难了,随着经济的增长,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供大于求,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竞争加大,经过调查,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中有3%的同学认为就业形势好,没有压力,有16%的人认为形势较好,压力不大,有65%的同学认为形势较严峻,比较困难,有16%的同学认为形势严峻,很困难。(见表4)

频数 21 35 29 6

百分比 23% 38% 32% 7%

频数 3 29 59

百分比 3% 32% 65%

表4 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情况

题项

选项 形势好,没有压力

就业形势

形势较好,压力不大 形势较好,比较困难 形势严峻,很困难

(五)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认为这方面是最重要的,家庭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融入到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系统中,家庭成员对职业的评价认识对大学生就业会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调查显示,有15%的同学认为父母会完全影响就业,有78%的同学认为父母 对自己的就业影响一点,还有7%的同学认为父母不会影响自己的就业。(见表5)

表5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题项

选项 完全影响

父母影响

影响一点 不会影响

(六)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认识

调查显示,有9%的同学认为自己就业不成功是用人单位的要求过高,有46%的同学不确定是否用人单位要求过高,还有45%的同学认为就业不成功不是用人单位要求过高。由此得出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但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见表6)

表6 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认识

频数 14 71 6

百分比 15% 78% 7%

频数 3 15 58 15

百分比 3% 16% 65% 16% 题项 选项 高

频数 8 42 41

百分比 9% 46% 45% 用人单位招聘程度 不确定 不高

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是大学生群体面对全社会的巨大就业压力,造成供求总量上的矛盾和结果上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观愿望与社会客观现实和自身实现相矛盾。

(一)主观原因

不少大学生就业困难,并不一定是因为就业能力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就业观念不正确,妨碍了顺利就业。有的同学希望,一毕业就能找到一个工作环境好、生活环境好、工资待遇好、福利待遇好、发展前景好的单位,而且还要求这个单位名声响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免得今后还要不断变换工作岗位,最好一次就奠定好的基础。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大都具有“位高、钱多、责任少,北京、上海、珠三角”的求职取向,这反映了大学毕业生求职时对于地区和职业的“严格要求”,一定要局限于某一地区或待遇。很显然,这大大限制了自己的就业范围[1]。

总体来说他们普遍向往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选择经济收入高、有发展前途、能够体现自我价值或者比较稳定的单位。他们忽视择业过程中就业信息收集、择业技巧学习、社会其他因素影响的作用,把择业、就业过程简单化、理想化。因此,高工资、高福利、高地位、好城市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这些滞后观念都严重束缚了当前的大学生就业。

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将就业理想与现实结合。一些家长与学生认为读了大学之后,马上就可以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和称心的薪水。他们仍然按照精英教育阶段的择业观念进行职业的选择,把就业期望值定得过高。但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传统的择业观必须改变。大学生应该面对现实科学定位,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积极参与竞争,勇敢面对挑战。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应该明白职业选择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2]。

现在大部分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确实比较缺乏实践能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开始大学生活前,处于九年义务及高等教育阶段,人生阅历的匮乏,价值观的塑造还未成形,接触的基本上都是素质教育所教授的书本知识。在经历高考等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在那个时期,基本失去了对待人生、前途、命运、及其价值观的终极思考。进入大学后承担着父母家人的殷切期望,沿用义务教育时的方法,以课本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因而很多学生被称为高分低能。不能满足社会对于职业的最终需求,以至于很多大毕业生觉得所学无用武之地。反观大学生自身忽略了对自身价值观的塑造。

(二)客观原因

社会环境方面,虽然现在上大学比较容易,但是大学生多了就业也就意味着难了,随着经济的增长,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供大于求,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竞争加大;

政府职能方面,在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政府职能的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政策方面。具体表现为: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通,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尚不到位、不完善[3]。

高校方面,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充分;

用人单位方面,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剥离冗员。

家庭方面,家庭影响集中了传统的文化思想和社会价值观念,父母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观念必然影响到孩子们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乃至择业观,反之则是消极的。许多父母望子成龙,一味的强调学生学习的好与坏,认为学的好就一定能找到稳定的金饭碗。当孩子毕业的时候,只想找到城市大、环境好、待遇高、职位高、收入高的工作,而不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是否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4]。

五、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建议

首先学生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就业观念。面对现实,找准定位,既不能狂妄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要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把握好每一个就业机会。自主创业既是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的行之有效方式,也是实现大学生人生理想的一条捷径。

学校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及时宣传和解释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方针政策;要求和帮助学生制订毕业生就业计划;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或就业教育"讲座等)学校要向学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录用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搭桥向社会发布毕业生的有关情况信息;向毕业生提供就业市场的分析;帮助毕业生推荐工作单位,等等[5]。

国家除了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外,关键是完善就业市场,积极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为大学生就业减少成本、提供方便。

科学看待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舆论氛围;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但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要盲目地追求高学历人才,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

【参考文献】

[1]郝登峰.大学生就业创业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3.[2]徐平.大学生择业观相关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2):22.[3]杨晓静.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9-20.[4]陶瑛.大学毕业生择业观探析与引导[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5):135 [5]张锋.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引导[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68.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2004年第1期星火论坛No.12004

(三)学校:深化改革,加强和完善就业指导.高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当及时捕捉社会需求信息,适时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调整教学计划,尽可能多地开设社会急需的课程,淘汰那些不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课程。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应当特别注意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在为人处世、实践操作、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多地希望招聘有两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应当说,这种用人要求是无可指责的。用人单位就是“用人”的单位,不是第二大学,培养人才不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尽管人才可以在这里得到锻炼,获得成长机会。因而,高校应当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更多地得到工作实践的锻炼。这需要对长期以来实行的固定学制进行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延长大学修读时间,鼓励并创造大学生勤工助学、半工半读,甚至工作一定时间以后继续修读学业。这种改革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工作经历要求的唯一办法。

(四)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

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大学生就业难,但转变观念并不难,尽管不利因素有很多,但并非没有亮点。随着我国“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农村城镇化道路将会加快,农村也就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现实的巨大市场;而且为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央相继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这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加强国情和形势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好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特别是要注意克服脱离社会价值,片面强调自我价值的倾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大众化教育下的大众化就业理念,主动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统一起来,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下载关于我镇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镇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青 岛 农 业 大 学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论 文 题 目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时 间二○一一年十一月一十四日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专......

    关于“用工荒”与“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关于“用工荒”与“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摘 要:近几年来,经常会有“用工荒”“就业难”现象见诸报道。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劳动者感到就业难。这就导致就业市场上出现了企业“用......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谢 菲 (轻纺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09级,艺术设计,09137125) 摘要: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成为政府、学校、学生本人关注的焦点而当今世界,是......

    关于某镇残疾人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最有效的保障,解决残疾人就业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根本出路。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在浙江、辽宁、上海等10个省市试点促......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而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本文从大学生、高校......

    xx县农民增收难问题调查与思考

    淮阴工学院“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洪泽县农民增收难问题调查与思考学校:淮阴工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承诺书 我是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学生。我承诺:2011年暑假,我......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浅析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浅析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经济、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高校毕业生人数也高速增长,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重,本文简要探讨了就业难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