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原料工艺指导原则

时间:2019-05-13 10:2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胶体金原料工艺指导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胶体金原料工艺指导原则》。

第一篇:胶体金原料工艺指导原则

金标类检测试剂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注册技 术审查指导原则(报批稿)

2010-11-09 01:30

金标类检测试剂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质量 控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报批稿)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目的是规范申请人对金标类类检测试剂的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研究资料的准备,并对产品质量控制提出指导性技术要求。本指导原则系对金标类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详细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它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中金标类试剂的注册技术审查,其他类金标试剂可作参考。

三、基本要求

(一)基本原则

1.诊断试剂的研制、生产用的各种原料、辅料应当制定相应的质量指标,并应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2.诊断试剂的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以及适宜的生产环境,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同时,生产企业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和记录,加以实施并保持有效运行;生产企业还应该通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试行)》的考核。

3.诊断试剂的研制应当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组织研发,各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确定应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

4.研制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材料及工艺,应充分考虑可能涉及的安全性方面的事宜。5.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总体目标:保证试剂使用安全、质量稳定、工艺可控、检测有效。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 1.主要生物原料

与生产的产品质量最密切相关的生物原料包括各种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单克隆杭体、多克隆抗体以及多肽类生物原科。这类原料可用于胶体金标记、包被硝酸纤维膜及用于制备质控线的抗原或抗体等。使用前应按照工艺要求对这类生物原料进行质量检验,以保证其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主要生物原料若为企业自己生产,其工艺必须相对稳定;若购买,其供应商要求相对固定,不能随意变更供应商,如果主要原料(包括工艺)或其供应商有变更,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变更申请。主要生物原料的常规检验项目一般包括:(1)外观

肉眼观察,大部分生物原料为澄清均一的液体,不含异物、浑浊或摇不散的沉淀或颗粒;或者为白色粉末,不含其他颜色的杂质;特殊生物原料应具备相应外观标准。(2)纯度和分子量

主要经SDS-PAGE 电泳后,利用电泳扫描仪进行分析,也可用其他适宜的方法,如高效液相法等。根据所检测生物原料的分子量选择适宜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进行电泳。一般每个电泳道加样量为5μg;电泳后的凝胶可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或银染法染色。染色后的凝胶用电泳扫描仪分析原料的纯度和分子量,纯度应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分子量大小应在正确的条带位置。(3)蛋白浓度

蛋白浓度可通过Lowry法、280nm 光吸收法、双缩脲方法等进行检测。(4)效价

效价的测定一般根据蛋白含量测定结果,通过倍比稀释法进行。效价应达到规定的要求。(5)功能性实验

功能性实验是指生物原料用于试剂盒实际生产中的情况,一般考查使用该原料的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等,并比较其与上批次原料的相关性。用于制备质控线的抗原或抗体可采用其他适宜方法进行功能性实验。2.生物辅料

生物辅料一般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为蛋白保护剂用途的一类生物原料,主要包括牛血清白蛋白等。这些生物原料的质量标准应符合《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材料质控标准(2000年版)》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并检验合格,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后方可用于生产。

建议对牛血清白蛋白作以下检验:

外观:应为浅黄色、黄色或乳白色冻干粉末,无吸潮,无结块,无肉眼可见的其它杂质颗粒。

溶解性:将牛血清白蛋白配成10%溶液,溶解时间在18-26℃时应不大于15分钟,pH值应为6.57.1。

总蛋白含量:用双缩脲方法来测定,其标准为大于等于95%。总蛋白中的BSA含量:采用硝酸纤维素膜电泳法,其标准为≥95%。BSA的净含量:总蛋白含量乘以总蛋白中的BSA含量,其标准为≥90%。生物辅料的供应商同样要求相对固定,不得随意变更供应商。3.化学原材料

化学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参照《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材料质控标准(2000年版)》分析纯级别进行检验。主要的检测指标包括:外观、一般盐类检测、溶液pH值、溶解情况、干燥失重、炽灼残渣等。

主要化学原材料的供应商要求相对固定,不得随意发生变更。化学原材料在购入时,原材料的生产商必须提供该批次化学原材料的质量保证材料和质量检验报告,其质量标准应达到生产所需的质量标准。4.其他物料

硝酸纤维素膜、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膜及滤纸、玻璃纤维膜等在购入时,其生产商必须提供该批次材料的质量保证材料和质量检验报告,其质量标准应达到生产所需的质量标准。(1)硝酸纤维素膜

硝酸纤维素膜应具有厚度、孔径大小等要求,毛细迁移速度,韧性(切割时膜破损引起的废品率)、均一性(厚度偏差范围、毛细迁移速度偏差范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2)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膜及滤纸

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膜及滤纸应具有厚度、毛细迁移速度、重量等要求,均一性(厚度偏差范围,毛细迁移速度偏差范围,重量偏差范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3)玻璃纤维膜

适用于全血检测的金标试剂,过滤红细胞所用玻璃纤维膜或其他材料具有不吸附蛋白质的特点,应具有厚度、孔径大小等要求。(4)塑料衬片

塑料衬片应具有厚度、硬度(切割时一次未能整条切下的百分率)、尺寸(与标识吻合)、粘性(切割时造成玻璃纤维与塑料衬片分离的百分率)等要求。(5)其他

粘胶纸、铝箔袋、说明书、包装外盒、瓶子和干燥剂等,应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和《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建立相应质量控制标准。

(三)试剂盒的制备

本类试剂的生产包括胶体金及胶体金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制备,胶体金标记的包被,检测线及质控线的制备,胶体金标记物、包被抗原或抗体等浓度确定,各种工作溶液的配置等步骤,并通过产品的半成品检验和成品检验两个质控过程来保证其质量符合规定。

1.胶体金标记物的制备

采用枸橼酸三钠还原法或其他方法制备胶体金,胶体金颗粒大小应符合规定,胶体金标记物在510560nm波长处应有最大吸收值,置28℃保存,应在规定的保存期内使用。采用合适的方法确定胶体金标记物、包被抗原或抗体工作浓度,将工作浓度的胶体金标记物吸附于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膜上。2.检测线及质控线的制备 取已确定使用浓度的相关抗原或抗体,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制备检测线,应用同样方法制备质控线,根据生产工艺在规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干燥,置规定的湿度(通过验证方法确定相对湿度要求)条件下存放。检测线与质控线应具有间隔距离要求,应对所用的金标用玻璃纤维及硝酸纤维素膜等进行质量检测,如尺寸、外观、包装及吸附性能等,并记录批号、数目、标识,不同批号的玻璃纤维及硝酸纤维素膜不能混用。3.贴膜、切割、装袋

贴膜、切割及装袋应在具有相应湿度(通过验证方法确定相对湿度要求)条件下操作,切割的膜条应有宽度要求。

(四)质量控制

用于半成品及成品质量控制的质控品包括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等指标,如具有国家标准品(参考品)的产品应使用国家标准品(参考品)或经国家标准品(参考品)标化的企业参考品进行检验。若某类试剂没有国家标准品(参考品),则使用企业参考品,企业参考品的制备应有规范的质量控制程序,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其质量应不低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的同类产品的质量。1.半成品质量控制(1)半成品抽样

检验人员按批号抽取规定数量的半成品,作号标记,待检。(2)半成品检验

对所抽样的半成品做阴/阳性参考品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等试剂盒性能方面的检测,应符合质量标准。

企业应该对每一批试剂的半成品进行稳定性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稳定性试验可在在特定温度或特定条件下完成。

2.成品质量控制

每一批金标试剂报批批量应至少为3000人份。一般使用国家标准品(参考品)对成品进行检验,并达到相应质量要求。若该诊断试剂没有国家标准品(参考品),则使用企业参考品,企业参考品的制备应有规范的质量控制程序,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其质量应不低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的同类产品的质量。(1)物理检查

应进行外观是否平整,材料附着是否牢固,液体移行速度,膜条宽度等物理检查,应符合质量标准。(2)性能方面的检测

阴/阳性参考品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等试剂盒性能方面的检测,应符合质量标准。

每批试剂批放行前,应完成稳定性试验,并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稳定性试验可在特定温度或特定条件下完成。

四、名词解释

金标类检测试剂:利用胶体金免疫技术,采用胶体金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包被于玻璃纤维膜、聚脂膜或其他载体,将相关抗原或抗体固相连接在硝酸纤维膜,应用层析法的原理检测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的快速检测试剂。

第二篇:陶瓷生产的主要工艺原料

陶瓷生产的主要工艺原料

中国的陶瓷工艺具有精湛的制作艺术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世界上都是少见的,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敬佩、学习和引以自豪。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形、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制作陶瓷的原料种类很多,不只有陶和瓷的分别,各种陶和瓷的原料又有多种不同的性能和特点、质地、色彩都不尽相同。最主要的是陶土和瓷土、釉料等。

新型陶瓷原料介绍

它除了用传统陶瓷用的矿物原料外,还有:

1、氧化物原料

a、氧化铝:它是新型陶瓷制品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原料之一,具有一系列优良性能。此外,它也是高温耐火材料、磨料、磨具、激光材料及氧化铝宝石等的重要原料。

b、氧化锆:它是高温结构陶瓷、电子陶瓷和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

c、二氧化钛:它是制造电容器陶瓷、热敏陶瓷和压电陶瓷等制品的重要原料。

d、氧化铍:它是高导热性新型陶瓷的重要原料。

e、三氧化二铁:它是强磁性材料的重要原料。

f、二氧化锡:广泛用于电子陶瓷中。

g、氧化锌:它可以使陶瓷材料的机械和电性能得到改善。

h、氧化镍:应用于热敏陶瓷中。

i、氧化铅:在新型陶瓷中主要用作合成PbTiO3、Pb(Zr、Ti)O3以及Pb(Mg1/

3、Nb2/3)O3的主要原料。

j、五氧化二铌:在电子陶瓷工业中它用途很广,如用作制造铌镁酸铅低温烧结独石电容器,铌酸锂单晶等的主要原料,同时还可作为改性添加剂。

k、锰的氧化物:如制作湿度传感器、过热保护器等。

l、氧化铬:用作气敏元件、气体警报器的配料中。

m、氧化钴:应用于聚光材料等方面。

2、复合氧化物原料

a、钛酸盐:主要有BaTiO3、SrTiO3、CaTiO3、MgTiO3和PbTiO3等。BaTiO3是压电、铁电陶瓷的重要原料。

b、锆酸盐:主要有BaZrO3和SrZrO3等。应用于磁芯、振荡器等。

c、锡酸盐:主要有BaSnO3、CaSnO3、InSnO3、CaSnO3、NiSnO3和PbSnO3,如CaSnO3用作于电容器中。

d、铌酸盐:主要有LiNbO3和KnbO3。

e、锑酸盐:主要有BaSb2O6、PbSb2O6和MgSb2O6等。

f、铝酸盐:主要有MgAl2O4。

g、铝硅酸盐:主要有3Al2O3o2SiO2。

3、稀土氧化物原料,如:Yb2O3、Tu2O3、Nd2O3、Ce2O3、La2O3等。

4、非氧化物原料

a、碳化物

(1)碳化钛:做刀具等。

(2)碳化硼:它是金属陶瓷、轴承、车刀等的制作材料。(3)碳化硅:利用SiC具有导电性,可用以制造高温电炉用的电热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碳化硅的硬度高,耐磨性能好,研磨性能好,并有抗热冲击性,抗氧化等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研磨材料。还可用来作为火箱发动机尾喷管和燃烧室的材料,以及高温作业下的涡轮机主动轮、轴承和叶片等零件。

b、氮化物

(1)氮化硼:它的耐热性、耐热冲击和高温强度都很高,而且能加工成各种形状,因此被广泛用作各种熔融体的加工材料。氮化硼的粉末和制品有良好的润滑性,可作金属和陶瓷的填料,制成轴承。另外它是陶瓷材料中比重最小的材料,因此作飞行和结构材料是非常有利的。

(2)氮化铝:它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和介电性。

(3)氮化硅:它的制品能耐各种非金属溶液的侵蚀,可以用作坩锅、热电偶保护管、炉材、金属熔炼炉或热处理的内衬材料。它又是绝缘体和介电体,能应用于集成电路中,此外,氮化硅的硬度高,可以用作研磨材料,它的耐热冲击大,是制造火箭喷嘴和透平叶片的合适材料。

c、硼化物

(1)硼化锆:以硼化锆为基的耐火材料,可以抵抗融熔锡、铅、铜、铝等金属的侵蚀,所以可作为冶炼各种金属的铸模、坩埚、盘器等。ZrB12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用它制成的连续测温热电偶套管,可在熔融的铁水中使用10-15小时,在熔融的钢水中(1700℃)连续使用数小时,在熔融的黄铜和紫铜中使用100小时。

d、硅化物

如二硅化钼,可以在空气中温度达1700℃时继续使用数千小时,因此在超音速飞机、火箭、导弹、原子能工业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第三篇:马原指导实践

1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学习报告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房建三班

郑力荣

1110100322

成绩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2011年月

07 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安排

(适用对象:10级本科,1学分)

一、教学实践目的

通过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并联系实际,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水平,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理论思维的能力,为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二、教学实践要求

1、组织: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安排,由基础课部思想政治教研室负责完成。

2、时间:学生自主学习,安排于理论教学的同一学期(第4-6周),完成于课程结束前(第7周交给任课教师)。

3、内容:读一点马克思主义原著(附1),可以就某一方面内容联系一定的实际进行学习思考。

4、形式:自拟题目,以读书笔记、报告、论文等形式提交作业,统一格式(附2),不低于1500字。引文注释放在篇末。严禁各种抄袭。

5、成绩:思想政治教研室教师批阅评定、登录学生成绩。分为五个等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其中不及格者不能获得实践课学分。

6、总结:思想政治教研室进行一定的文字小结。根据条件可能,组织一定的学生学习心得报告会。

基础课部思想政治教研室 2011年8月22日

附1: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2)

列宁: 《卡尔·马克思》(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

〔选自《列宁选集》(第二卷)〕

附2:作业格式

(1)封面(见前页。打印)(2)内文(材料纸,手写)题目

一级标题

二级标题

正文…………………………………………………(3)封底(用打印纸)

(4)装订(打印封面页与正文材料纸加封底页,整理装订成册)

第四篇:草甘膦的生产原工艺的最新进展

草甘膦的生产原工艺的最新进展

摘要: 主要介绍了草甘膦物理、化学性质、生物活性以及近年来世界上草甘膦在合成、应用、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草甘膦;特性;合成;生产能力

引言

草甘膦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芽后灭生性除草剂,属于氨基酸的衍生物[1]。1971年首先由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成功,并于1974年在美国注册,成为广泛应用的除草剂。27年来,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农药。抗草甘膦作物的迅速推广,又给这个已经普及的除草剂带来了新生。由于草甘膦在许多农业和非农业场合的通用性,使它成为真正的全球性除草剂。自从70年代初推广以来,它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农药,而且仍然是增长最快的农药。在我国,草甘瞵由于耐抗性优良而得以广泛应用,是我国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除草剂在我国农药行业所占比例偏低,这已成为严峻的事实,但除草剂在化学农药中所占地位的变化已受到普遍关住

[2]。草甘膦的物理化学性质

1.1 物理性质

纯净草甘膦是挥发性白色晶体,密度为0.5g/L,熔点为230℃(伴随分解)。230℃时在水中溶解度是1.2g,100℃时是13.6g。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不可燃、不爆炸, 常温下稳定,便于贮存、运输。

1.2 化学性质

草甘膦,化学名N-(膦酸甲撑)甘氨酸,分子式(HO)2P(O)CH2NHCH2COOH。其分子上由于有活泼氢,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子间缩合反应、亚硝化反应、膦酰、甲基化反应、酰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络合反应等。草甘膦的生物活性

2.1 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喷于植物茎叶上的草甘膦,即被植物体吸收,并能迅速输导至根部,因此它

1不仅能杀死绿色植物的地上部分,而且能斩草除根,它能防除那些较难防除的靠

根系繁殖的多年生杂草及一些小灌木。一般而言, 植物受作用后24~28h内传导到

根部、叶部,一年生杂草在2~4天,多年生杂草在7~10天即显示明显的受害症状:

失绿,发黄,枯萎和死亡。

2.2 遇土失活

草甘膦遇到土壤即失去活性,也不能被植物的根吸收,不易被雨水淋溶而进

入地表水。

2.3 在环境中较易降解

草甘膦在土壤中主要依靠土壤微生物降解。半衰期约为60天左右,6个月后

约有90%已降解为水、二氧化碳等,降解产物实质上是细菌的营养料。

2.4 毒性

J.E.Franz首先报道草甘膦对植物具有强烈毒害,而对人、畜的毒性极小,大

白鼠LD50值为4320mg/kg,兔Mld值为大于7940mg/kg,鱼EC50值为每千克大于千

分之一毫克。另外,草甘膦代谢物对动、植物无毒害。由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草甘膦是一个高效、广谱、低毒,对人、动物、水生物、对环境都较安全的除草

剂,是比较理想的除草剂。草甘膦的合成路线

草甘膦的合成方法,有很多专利报导,其合成方法之多,在农药中是少见的。

我国草甘膦生产工艺概况我国草甘膦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甘氨酸法和二乙

醇胺-亚氨基二乙酸(IDA)法。目前甘氨酸法草甘膦占到国内总产量的70%以上,每吨草甘膦需消耗甘氨酸0.96t,国产甘氨酸80%用于草甘膦生产,市场容量20

万t/a左右。草甘膦生产工艺路线见图

1.二乙醇胺

IDA法 国内在脱氢、氧化等

关键环

技术突破二乙醇胺国内IDA工艺,占产量如果原料问题得不到解决,将逐步被天然气HCN路线替代,华星化工该替代项目2008年投产华星化工 依赖进口,20%以上 价格高,设备投资高

羟基乙腈

IDA 法 三废长期受制于国内

HCN原料

来源和技

术壁垒

HCN来源

缺乏,技术国际主流的草甘膦生产方法随着国内天然气法制 孟山都,重庆HCN、亚甲基二乙腈 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成本优势明显 紫光化工 低、副产物少、成本低 羟基乙腈 甘氨酸 流程关键的甘氨酸生产

技术突破,产业化刚

起步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化经验增加,对传统氯乙酸法有较强替代作用 三峡英力 短、收率高、不成熟,产污染业经验少 少、质量好

氯乙酸甘

氨酸法 技术成熟,投

资低 产品杂质多, 三废高,环保压

力大

国内主流工艺,占总产量70%以上小企业成本高、环保压力大.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空间小,有被新工艺替代的趋势 新安股份

国际的主流路线则是氢氰酸-IDA(路线2)。该方法生产简单、环境友好、操

作方便,成本低廉。世界最大的草甘膦生产企业孟山都在全球的6套生产装置全

部采用IDA 路线,年产量20万t以上。

表2 不同草甘膦生产路线的比较甘氨酸主要生产工艺

我国草甘膦生产工艺,氯乙酸-甘氨酸法(路线4)和二乙醇胺-IDA法(路线1),这两种路线之所以成为国内主流,主要由国内特殊的行业环境以及技术壁垒造

成。例如,国内缺乏稳定低廉的HCN来源,限制了下游IDA的发展,HCN制甘氨酸

技术困难尚没有克服。二乙醇胺-IDA路线也受制于国内二乙醇胺短缺、进口二乙

醇胺价格昂贵。在这种特殊国情之下,已在国外完全淘汰的落后的氯乙法才占据

了国内主流地位。氯乙酸-甘氨酸路线经过国内企业的多年摸索, 通过优化生产

工艺条件、采用先进的大型设备和DCS自控,产品收率、原材料消耗等方面不断

提升, 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如新安股份的氯循环)也有明显进

步。但该路线的弱点也非常明显,如工艺路线长(收率不高)、产品含杂质高(提

纯步骤多)、副产物和三废多(环保压力大)等。目前,制约国内HCN路线草甘膦的两个主要瓶颈(高质量的HCN原料和甘氨酸技术壁垒)均已经明显改善,拓展草甘

膦市场优势得天独厚。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制HCN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重庆紫光化工的亚氨基二乙腈纯度达到95%以上,销售价格13500~14000元/t。相

比二乙醇胺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发展IDA路线草甘膦具备明显的经济价值。正在重

庆筹建5万t/a亚氨基二乙腈,类似路线在其他企业实施也有传闻。由HCN合成IDA

收率较高(文献收率85%~90%),工艺过程适合连续化、大规模生产,三废低、副

产物少,也是国际主流的草甘膦生产工艺。而三峡英力则是甘氨酸路线进步的代

表。该路线的技术先进性非常明显:流程短,如无需氧化步骤;副产物少;产品

质量好。一旦困扰该路线的甘氨酸生产技术得到突破,竞争力也非常突出。这两

种天然气HCN路线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从行业的角度,这种路线之争对于提

高我国草甘膦行业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环保压力大有好处。不同草甘膦路

线的比较见表2.甘氨酸是结构最简单的氨基酸,广泛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农药等领域。

甘氨酸化学合成工艺主要有氯乙酸氨解法、施特雷克法(Strecker)、海因法

(Hydantion)及其改进工艺。国外甘氨酸生产厂家基本上都采用先进的改进

Strecker工艺或直接Hydantion工艺,并有采用生物技术由氨基腈生产甘氨酸的发

展趋势。国际大型厂商大多利用丙烯腈副产氢氰酸和羟基乙腈生产甘氨酸,成本

低、质量好,一般纯度可以达到99%以上。

4.1 氯乙酸氨解工艺

甘氨酸是草甘膦的主要原料,我国目前主要采取以氯乙酸和氨为原料,使用

乌洛托品催化剂和水溶剂,后处理采用甲醇醇析获得。该工艺产生大量富含氯化

铵和甲醛的废水,环保处理费用较高。而且,该工艺生产的甘氨酸产品纯度低,仅为95%,杂质氯化物质量分数高达0.06%~0.5%,要生产草甘膦需进行2次重结

晶,对产品的收率影响很大。

4.2 Hydantion工艺

国内甘氨酸生产普遍采用国外完全淘汰的氯乙酸法工艺,产品质量差、流程

长、三废多。三峡英力国内首家应用Hydantion法生产甘氨酸,技术先进性无容

置疑,但产品收率和规模化生产等关键指标尚需考验,成熟度尚需完善,生产成本还难以准确估计。国内现有草甘膦企业普遍落后的生产工艺为三峡英力等新生

力量提供了良好机遇。三峡英力甘氨酸项目2007年10月份开始试车,年底投入生

产运行。由天然气制HCN衍生物能发展出两种不同的草甘膦替代技术路线,将

对现有路线形成强烈冲击。

4.3 Strecker工艺

将甲醛水溶液、氰化钠和氯化铵混合后在低温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

醋酸使亚氨基乙腈析出,然后溶解在乙醇内加入硫酸后转化为氨基乙腈硫酸盐,最后加入化学计量的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和甘氨酸。该工艺同样存在生产成本

高、产品质量差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缺点。

4.4 改进的Strecker工艺

为了提高甘氨酸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国外开发了以氢氰

酸替代氰化钠或氰化钾改进的Strecker工艺,反应以氢氰酸、甲醛、氨和二氧化

碳为原料,反应液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该工艺具有流程短、收率高和不产生污

染等诸多优势,但由于氢氰酸的剧毒性和易挥发性,无法长距离运输,装置只能

放在其原料装置附近。

4.5 直接Hydantion工艺

Hydantion工艺的发展源于寻找氢氰酸的替代品,以消除甘氨酸生产的地域

局限性。羟基乙腈是氢氰酸和甲醛的加成产物,其沸点为183℃,在高温下易分解

为氢氰酸和甲醛,因此从生产和化学角度来说,以羟基乙腈为原料来生产甘氨酸,既解决了氢氰酸不易处理的缺陷,又保持了改进Strecker工艺的优点。该工艺目

前正成为国外最受关注的技术路线之一。结束语

由于市场需求强劲和巨大利益的刺激,国内可能会引发又一次草甘膦建设热

潮。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企业正在建设规模化草甘膦生产装置,同时也在加快

二乙醇胺装置建设。预计2008年我国草甘膦生产能力将达到34万t/a。根据国内一

些大型企业规划来看,预计2010年我国草甘膦生产能力将达到50万t/a。届时,我国草甘膦生产能力将占全球需求量的50%左右。业内人士预计,全球草甘膦供应

紧张的局面将在2008年下半年略有缓解,可是直到2008年底,华星化工、新安股

份和江山股份等草甘膦企业的业绩将保持高速发展之势,股价可能随之扶摇直上,不断创出新高。但如果国内装置建设过快,2009-2010年左右全球草甘膦可能又

会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

六 参考文献:

[1] 郑助实,张伟.除草剂草甘膦合成新技术[J].上海化工,1989,14(5):5-6.[2] 陈云.除草剂草甘膦的性质和应用[J].湖北化工,1995,12(2):10-11.[3] 任不凡,雷崧僧.草甘膦及其研究进展[J].农药,1998,(7):1-3.[4] 胡志鹏.草甘膦生产工艺路线比较[J].化学工业,2008,26(2):31-35.[5] 胡跃华.国内草甘膦生产工艺述评[J].农药,1996,35(8):33-35.[6] 郭玉安,马敬环,刘莹,等.草甘膦的性能及合成发展状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1,2(18):77-79.[7] 陈明峰.甘氨酸的改良合成方法:中国专利,1080632A[P].1994-01-12.[8] 刘建慧,张爱萍.国内甘氨酸的生产与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9,20(1):24-27.

第五篇:食品原料学论文:植物性食品原料中不安全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甘肃农业大学

植物性食品原料中不安

全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摘要:食品安全是一项从“农田到餐桌”,从食品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全程质量控制的系统工程,而植物性食品的安全保证了食品安全的第一步。粮 食 蔬 菜 水果是人类主 要的植物性食品 ,也是畜禽饲养和饲料的来源 ,植物种类有 3 0 多万种 ,但用作人类食品 的不 过数百种 ,用作饲料的也不过数千种了解食品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治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关键词:植物性

食品

安全

防治

1.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因、废水、污水各种食品添加剂及病虫害和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变,运输、包装材料中有毒物质和多氯联苯、苯并芘所造成的污染的总称。

食品是构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类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们吃的各种食品,如粮食,水果等在生产、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过程中,混进了有 害有毒物质或者病菌.食物污染可分为生物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种农药是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主要原因。

食品污染分为分为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污染三类。

1.1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属于微生物的细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蔬菜烂掉,主要是细菌、真菌在起作用。细菌有许多种类,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黄色杆菌、肠杆菌可以直接污染动物性食品,也能通过工具、容器、洗涤水等途径污染动物性食品,使食品腐败变质。真菌的种类很多,有5万多种。最早为人类服务的霉菌,就是真菌的一种。现在,人们吃的腐乳、酱制品都离不开霉菌。但其中百余种菌株会产生毒素,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食品被这种毒素污染以后,会引起动物原发性肝癌。据调查,食物中黄曲霉素较高的地区,肝癌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几十倍。英国科学家认为,乳腺癌可能与黄曲霉毒素有关。我国华东、中南地区气候温湿,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比较普遍,主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污染食品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绦虫、旋毛虫等,这些寄生虫一般都是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土壤,然后再使鱼类、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后会引起寄生虫病。

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多见于南方多雨地区,目前以知的霉菌毒素约有200余种,不同的霉菌其产毒能力不同,毒素的毒性也不同。与食品的关系较为密切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毒素、杂色曲毒素、岛青霉素、黄天精、桔青霉素、层青霉素、单端孢霉素类、丁烯酸内酯等。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后,引起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即霉菌引起的食品变质和霉菌产生的毒素引起人类的中毒。霉菌污染食品可使食品的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不能食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平均有2%的谷物由于霉变不能食用。霉菌毒素引起的中毒大多通过被霉菌污染的粮食、油料作物以及发酵食品等引起,而且霉菌中毒往往表现为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

影响霉菌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因素是很多的,与食品关系密切的有水份、温度、基质、通风等条件,为此,控制这些条件,可以减少霉菌和毒素对食品造成的危害。

1.1.1生物性污染途径

细菌对食品的污染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对食品原料的污染:食品原料品种多、来源广,细菌污染的程度因不同的品种和来源而异;二是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三是在食品贮存、运输、销售中对食品造成的污染。食品的细菌污染指标主要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几种。常见的易污染食品的细菌有假单胞菌、微球菌和葡萄球菌、芽胞杆菌与芽胞梭菌、肠杆菌、弧菌和黄杆菌、嗜盐杆菌、乳杆菌等。

1.1.2 生物性污染的防治措施

(1)清除污染源, 控制细菌在食品中的增殖条件并进行合理的杀菌消毒, 规定食品中细菌数量限制标准。有机肥腐熟后才能作蔬菜肥料。

(2)加强食品检验, 蔬菜类要仔细清洗, 尽量不吃生菜或至少要经过沸水烫过。(3)预防作物的真菌病害。粮油和发酵食品企业在仓储、加工、运输中要减少真菌污染。

(4)对产品进行检验并对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进行处理;保持环境适宜的温湿度, 防止食品霉变产毒。

(5)对轻微污染的食品也可进行恰当的去毒处理。1.2 化学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种农药是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一大来源,还有含铅、镉、铬、汞、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废气及废渣;食用色素、防腐剂、发色剂、甜味剂、固化剂、抗氧化剂食品添加剂;作食品包装用的塑料、纸张、金属容器等。如用废报纸、旧杂志包装食品,这些纸张中含有的多氯联苯就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引起病症。多氯联苯是200多种氯代芳香烃的总称,当今世界生产和使用这种东西的数量相当大。有资料证明,在河水、海水、水生物、土壤、大气、野生动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极的企鹅、北冰洋的鲸体内,都发现了多氯联苯的踪迹。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可保持鲜艳色泽。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1.2.1化学性污染原因及途径

因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造成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为食品的化学性污染。目前危害最严重的是化学农药、有害金属、多环芳烃类如苯并(a)芘、N-亚硝基化合物等化学污染物,滥用食品加工工具、食品容器、食品添加剂、植物生长促进剂等也是引起食品化学污染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食品的化学性污染有农药的污染和工业有害物质的污染。目前世界各国的化学农药品种约1400多个,作为基本品种使用的有40种左右,按其用途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粮食熏蒸剂等;按其化学成分为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氟、有机氮、有机硫、有机砷、有机汞、氨基甲酸酯类等。另外还有氯化苦、磷化锌等粮食熏蒸剂。农药除了可造成人体的急性中毒外,绝大多数会对人体产生慢性危害,并且都是通过污染食品的形式造成。农药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使用农药,喷洒作物而直接污染食用作物;二是植物根部吸收;三是空中随雨水降落;四是食物链富集;五是运输贮存中混放。几种常用的、容易对食品造成污染的农药品种有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有机汞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工业有害物质及其他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工业有害物质及其他化学物质主要指金属毒物(如有甲基汞、镉、铅、砷、N-亚销基化合物、多环芳族化合物)等。工业有害物质污染食品的途径主要有环境污染,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生产设备、工具的污染,食品运输过程的污染等。

①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兽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恶英、三氯丙醇等

②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溶入食品的(有害物质)

③滥用(食品添加剂)

④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有害的醇类、醛类等

⑤掺假、造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1.2.2 化学性污染的防治措施

(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农业部门颁布农药的安全使用规则(品种、用量、剂型、对象、施药安全期等);规定食品中允许残留量限度等。(2)严格限制工业“三废”排放;加强食品企业生产经营的卫生监督管理, 控制机具、容器、原材料的质量, 杜绝可能的污染来源;规定各种食品的金属毒物允许含量标准, 并加强经常性检测。按照国家标准选用安全材质, 经过有害成分溶出试验和限制有害成分在食品中含量, 是预防容器、包装材料和涂料污染食品的基本措施。少吃或不吃烟熏、油炸、盐腌及 1.2.3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s),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农药残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导致和影响农药残留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农药本身的性质、环境因素以及农药的使用方法是影响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

1.2.2.1合理使用农药

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必须从根源上杜绝农药残留污染。我国已经制定并发布了七批《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国家标准。准则中详细规定了各种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使用时期、使用方法、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等技术指标。合理使用农药,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而且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浪费,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农药残留超标。有关部门应在继续加强《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制定工作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技术指导,使《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农药使用者应积极学习,树立公民道德观念,科学、合理使用农药。1.2 加强农药残留监测

开展全面、系统的农药残留监测工作能够及时掌握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状况和规律,查找农药残留形成的原因,为政府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提供依据。1.3 加强法制管理

加强《农药管理条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罚,是防止农药残留超标的有力保障

1.3.1.绿色果蔬清洗剂对人体无害,但不是食物。当作清洗剂以及保鲜剂进行使用。超量使用并不能提高清洁能力。

1.3.2.保管绿色果蔬清洗剂时,请避免放在有直射阳光、高温、多湿的场所,并且在注明的使用期限内使用。

1.3.3.不小心吃下粉末时,大量饮水,不小心掉进眼睛时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然后谨遵医嘱。皮肤容易干燥的使用时,戴上手套。并且在使用后用水仔细洗手。1.3.4.将绿色果蔬清洗剂放在容器中进行使用时,使用以下材料的容器:玻璃商品/陶器/釉瓷/聚丙烯/聚乙烯系商品

1.3.5.不要将用食盐清洗后的果蔬再用绿色果蔬清洗剂清洗,食盐和安心蔬菜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失去除菌清洗效果。1.3物理性污染

主要来源于复杂的多种非化学性的杂物,虽然有的污染物可能并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但是严重影响了食品应有的感官性状和/或营养价值,食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主要有:①来自食品产、储、运、销的污染物,如粮食收割时混入的草籽、液体食品容器池中的杂物、食品运销过程中的灰尘及苍蝇等;②食品的掺假使假,如粮食中掺入的沙石、肉中注入的水、奶粉中掺入大量的糖等;③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生产、应用及意外事故造成的污染。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通常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杂质超过规定的含量,或食品吸附、吸收外来的放射性核素所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如小麦粉生产过程中,混入磁性金属物,就属于物理性污染。其另一类表现形式为放射性污染,如天然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它存在于矿石、土壤、天然水、大气及动植物的所有组织中,特别是鱼类贝类等水产品对某些放射性核素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使用食品中放射核素的含量可能超显著地超过周围环境中存在的该核素比放射性。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主要是通过水及土壤污染农作物、水产品、饲料等,经过生物圈进入食品,并且可通过食物链转移。放射性核素对食品的污染有三种途径:一是核试验的降沉物的污染;二是核电站和核工业废物的排放的污染;三是意外事故泄漏造成局部性污染。

2.食品中天然成分的危害

有毒植物 一般是指含有一些有毒物质 ,能引起人、畜有害作用的植物,绝大多数有毒植物的毒素是在其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也有些是采集某些化学成分产生的。

有毒植物性食品,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非食用部位 有毒,如杏、苹果、樱桃、桃、李、梨等,苹果肉鲜美无毒,但其仁、叶、花芽、树皮等含氰贰,人食用后可引起中毒;二是在某个特定的发育期有毒,麦类、玉米等在苗期含氰贰,未成熟的蚕豆、发芽的马铃薯都含有毒素,人、畜食后易发中毒;三是含有微量毒素,食用量过大引起中毒,蔬菜中含有硝酸盐,如大量单独连续食用含硝酸盐量高的蔬菜或腐败的蔬菜,都能引起中毒;四是富含滨粉的块根植物,含有有毒成分,如未经加工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均可引起中毒。据2000年卫生部通报全年因误食或加工不当有毒动植物引起的中毒31起,中毒281人、死亡51人 ,占总死亡人数的1/3。

这类植物性食品常见的有: 2.1豆类食品

我国食用豆类种类很多,资源丰富,大豆蛋白质质量高,不含胆固醇。是植物蛋 白的重要来源,在日常食用的豆类植物主要含有凝血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皂贰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成分,烹调中加热温度或时间不够,未能彻底破坏这些有害物质,容易引发中毒。如菜豆(又名四季豆、扁豆、芸豆、刀豆等)、蚕豆、生豆浆。2.2 粮食作物

禾本科粮食作物的籽粒是人类粮食的主要来源,不含有毒成分,但如玉米、高粱、燕麦、稻等,它们的幼苗含有氰贰,尤以玉米、高粱幼苗所含毒性较大,在放牧或采集青饲料时,此类幼苗被家畜食用,即可中毒。其症状为意识扰乱、肌肉麻痹、呼吸困难等。薯类中也含有某些有毒种类。常引起中毒的粮食作物有:木薯、发芽马铃薯、荞麦花。2.3 蔬菜 蔬菜是人体维生素、矿物质的重要来源,是每日膳食中的必需品,许多蔬菜还含有人体保健、防病和抗癌的物质,是良好的保健食品,但是食用不当,也会引起中毒。如青菜(青菜特别是小白菜、菠菜等叶类蔬菜和、一些 野菜,都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一般情 况不会引起中 毒)、鲜黄花菜、十字花科蔬菜等。3.4 水果

水果的营养成分,主要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尤其是维生素 C含量高,是提供人体 V C、胡萝卜素和 V B:的重要来源。绝大多水果对人体无害,但有的也含有一些天然毒素,食用不当会引起中毒。如某些水果的果仁、白果、柿子。

参考文献: [1]杨洁彬等 ,食品安全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_1998,12 [2]张俊黎等.食营养简明手册,黄河出版社.2000.05 [3]朱德修,郭树武。山东食品科技-2003,02.22~24 [4]刘秀梅,高鹤娟.食品中有害物质及其防治.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4 [5]钱允辉,张雪峰,王志强.常用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方法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

国测试技术.2006(03)[6] 赵峰庚.浅析农药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J].南方农业.2012(01)[7] 苏莉莉.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看食品安全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07(04)[8] 韩纯儒.食品安全生与隐患[J].当代生态农业.2004(Z1)[9] 田秀红.食品原料中的天然毒素及其预防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13)[10] 朱江文.食物的天然毒素探析[J].医学文选.1992(05)[11] 彭秧锡.食品化学污染及其防治策略[J].粮油食品科技.2003(03)[12] 许桂兰,王秀明.我国食品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2)

下载胶体金原料工艺指导原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胶体金原料工艺指导原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