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关键工艺数据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原料场)

时间:2019-05-13 03:3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关键工艺数据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原料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关键工艺数据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原料场)》。

第一篇:关于加强关键工艺数据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原料场)

关于加强关键工艺数据监督检查的

有关规定

为了有效控制好工艺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确保关键工艺数据在合格范围内,以保证原料、烧结矿质量及高炉顺行,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各车间对生产工艺关键管理进行细化,严格按细化方案进行工艺监督考核。

二、每车间设一名工艺管理员:原料车间:谢忠臻;烧结车间:雷建梅,高炉二车间:常吕军,高炉一车间:杜小虎。

三、各车间需对每天关键数据进行日考核,并汇总到技术科.凡不认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艺考核工作的,发现一次考核100元。

四、每天由技术科技术员柴俊明到各车间检查各项数据考核,落实情况,并汇报厂长。

五、关键工艺控制点包括:(一)原料车间关键工艺考核制度: 1.卸车机卸车或汽车卸车发现卸车品种质量异常,应及时联系料管员现场查看,并报告主控室,一致确认后再卸车。否则考核50—100(去掉)元/次,混料事故较大的以事故分析会为准。

2、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一次料场堆、取料机造堆、取料必须往复作业,严禁定点或分段造堆;取料作业,阶梯取料层距不大于3米,空场底料不高于斗轮下限30厘米,违者罚款30—50元/次。(去掉)改为:混匀堆料机在场地允许的条件下,不得定点或分段造堆,否则考核堆料机工50元/次。

3、不同原料严禁混装、混卸、混送取、混堆,否则考核50—100(去掉)元/次,混料较大的以事故分析会为准。

4、一次料场堆与堆底部间距原则上不能少于4米、下料点必须在2.5米左右堆料,否则考核30元/次。(去掉)改为一次料场堆料机在堆料时料堆两(改为:一)边要留4-4.5(改为:3)米宽的通道,否则考核50(改为30)元/次。打烂滑线考核200元/次,所产生的料必须由责任人清理干净。(去掉)

5、圆锥筛筛孔和各料仓上的网格必须符合的工艺技术要求,严格按要求及时清理筛孔及网格,有磨损、损坏要及时更换,否则考核责任人50元/次。

6、各矿槽皮带进料必须对号入仓,并及时挫仓,在设备正常的前提下保证完成规定产量,主控室变更品种的料仓储料量不得超过50吨,混料一次按混料多少考核20至100元不等。

7、严格执行厂配料通知单配料,及时清理圆盘闸门口、电子皮带大块杂物及给料不畅及时处理,严禁缺品种配料或少配后补,未做到考核100元/次。(去掉,原因与15条重复)

8、电子皮带称校皮每天不少于一次,发现电子皮带称计量不准必须及时反映处理,电子皮带秤校秤2月一次。配料误差控制在1.0%之内,电子皮带秤架必须保持清洁,辊子无粘料;清扫器要刮料干净,否则罚50元/台次。(去掉)

9、混匀堆料机在规定堆位及其长度上逐层平铺造堆,保证混匀效果。不准任意追加长度.准备堆料时,确定好本料堆长度,堆料机悬臂应对至作业料堆,并与料场纵向垂直,堆料机悬臂皮带暂无料时,堆料机大车应暂停止行走,一层未铺完不得铺第二层,禁止分段平铺、空段和定点堆料。堆料机堆料时,堆料机悬臂落料点与堆料顶尖的距离控制在300--500mm。堆料机的行走速度不得随意调整,一旦发现考核50—100(去掉)元/次。料堆封堆时,应保证料堆宽度,保证取料机双斗轮均能截取,取完后两边无留存料,确保混匀效果。(去掉)以上违规1次罚50元。

10、取料机的料耙,应以料堆自然堆积角一致,确保截取时料堆横截面的中和料均匀下滑。截取中和料时每个行程切入料堆的深度要保持基本一致。斗轮应沿料堆截面全行程往复截取,严禁在斗轮未取完一个行程时中途返回取料,否则考核50元/次。

11、每次换堆或走应急时必须向烧结主控室汇报,否则考核50元/次。

12、堆取料司机在下班前严禁将堆、取料机开到皮带机头部交班,否则考核50元/次。

13、对工作责任心强,及时发现并避免质量事故的班组或个人给予20—100元的奖励。

14、混匀料化验结果每堆料必须有分析,查找原因并找出改进办法,否则考核100元/次。(去掉)

15、配料比计算失误或与配料单不相符,考核当班主控工、配料工各50元/次,并连带工长50元/次。

16、各工序原始记录必须真实、及时,按规定填写,否则考核 50元/项。

17、配料时,无特殊原因断料一次考核一次料场取料机司机50元/次;造成严重后果,开分析会另行处理。

18、不得随意调整配料流量,一经发现考核主控工50元/次。(二)烧结车间关键工艺管理制度:

1、烧结矿块大及粒度碎的问题——考核成品工段

采取的技术措施:所有开停机后的开机料全部不能直供高炉,运往成品矿槽或外运矿槽,若正常情况下生产的块度大的烧结矿成品工段要加强观察,先打到成品矿槽或是落地,粒度合适后方可为大高炉供料。若烧透大块可供两座小高炉。

考核方案:每次100元。

2、焦沫粒度大的问题——考核配料工段

要求:每班要求检测焦沫粒度两次,焦沫粒度<3mm的>80% 考核方案:不合要求的每次考核50元。

3、定期跑盘——考核配料工段

要求:配料室每班跑盘不少于两次,并做好记录 考核:检查无记录或是虚假的数据(未跑盘),考核本班50元。

4、原料下料量的控制——考核配料工段

要求:在运料皮带上燃料、熔剂≤±0.1kg/m。考核:抽查不在规定范围的,一次考核本班50元。

5、三点温度的控制——考核烧结工段

要求:操作时点火温度在1150±50℃(预热炉投用后,煤气不正常情况例外),终点温度≥350℃(为了兼顾发电),总管废气温度≥120℃。

考核:抽查不在规定范围的,一次考核本班50元。

6、布料——考核烧结工段

要求:出点火器后台车料面平整,不得有拉沟,有空洞,如出现空洞及时打篦条,不能置之不理。

考核:抽查不在规定范围的,给予50元罚款。

7、混料——考核烧结工段

要求:混料水分稳定,不能影响烧结操作 考核:若发现由于水分而影响烧结过程,视情况扣罚本班50~100元。

混合料温度控制,保证混合料温度控制在65-70℃.如发现温度控 制超范围,扣罚每班50-100元.(三)高炉车间工艺管理制度:

1、每班确保炉况稳定顺行,严格按照既定操作方针进行操作,若偏离操作方针较大考核50—100元/次,若造成生产事故按损失考核。(责任人:当班工长)

2、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班,未按规定进行交接班,导致下班接班后不清楚,上、下班各考核50元/次。(责任人:工长、副工长、炉前班长)

3、接班后值班室及时与上料工段进行对料,并做好记录,未记录考核30元/次,若造成生产事故按事故考核。(责任人:工长、副工长、槽下主操)

4、每班必须对所属出铁场所有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做好记录,未记录考核30元/次,若发生生产事故按损失考核。(责任人:炉前班长)

5、每次休风工长及时通知槽下工段长并安排槽下人员清理放散,槽下人员必须按规定休风后清理放散阀避免送风后漏气,动炉顶放散阀,必须确认阀门平台无人的情况下方可操作,违犯者考核100元/次,若造成安全生产事故按损失考核。(责任人:工长、槽下工段长、槽下班长)

6、在日常休送风操作过程中动各阀门,一定要与相关岗位人员做好联系确认工作后方可操作,并做好记录,未记录考核30元/次,若发生生产事故按事故考核。(责任人:当班工长、副工长)

7、班中及时检查上料(角度、布料圈数、重量)情况,若发现布料不准确,告诉上料工及时调整,并记录清楚,未记录考核30元/次,再次违犯加倍考核。(责任人:当班工长)

8、每班必须到槽下至少查料一次,同时监督槽下做好筛分,并做好记录,未记录考核30元/次,再次违犯加倍考核。(责任人:副工长)

9、每班及时检查原燃料化验结果,发现质量异常波动时,及时调整,并通知车间相关领导,违者考核30元/次,若造成生产事故按事故考核。(责任人:当班工长)

10、对于突发性必须及时果断的采取相应措施(按相应事故预案),避免事故扩大化,对于采取措施不及时或未采取措施按事故考核。

11、每班必须加强炉前的生产管理,严格按车间规定要求组织生 产,没有达到规定范围的考核20元/项。(责任人:当班工长、副工长)

12、报表必须记录真实完整,严禁弄虚作假,发现一次考核50元/次,若记录并不完整和不清楚考核20元/项。

13、炉前发生事故时(根据车间2013年4月21日下发管理规定执行),车间按事故考核。

14、若外围因素影响高炉正常生产,汇报当班调度和车间相关领导,并记录清楚,未执行好考核50元/次,若造成生产事故按事故考核。

15、炉温超过操作方针(包括铁水温度)规定要求,考核10元/炉,连续三炉高炉温、低炉温(包括铁水温度),考核50元/次,交班炉温小于0.3%,考核上班工长50元。第一炉铁号外,考核上班50元,连带下班30元。(责任人:工长),若造成生产事故按事故考核。

17、炉渣碱度超过规定要求,考核10元/炉,连续三炉炉渣高碱度、低碱度,考核30元/次,碱度异常时汇报车间相关领导,并记录清楚,若造成生产事故按事故考核。(责任人:当班工长、副工长)

18、当班料批严格按规定班料批数进行控制,少一批料或多一批料考核20元/批,以此类推,炉况恢复期间和上料系统影响不做考核。(责任人:当班工长)

19、风温控制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控制,低于操作方针规定要求5℃考核10元,以此类推,炉况恢复期间不做考核。(责任人:当班工长)

20、顶压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控制,若超过规定考核20元/次,若造成炉况大幅波动按事故考核。(责任人:当班工长)

21、喷煤量控制严格按照高炉规定要求进行控制,工长监督好每小时喷吹量,若因少煤监督不到位造成连续低炉温,按事故考核30元/次。(责任人:当班工长、副工长)

22、出现连续崩料考核30元/次,出现悬料考核100元/次,若对炉况影响较大按事故考核并承担公司及厂部相应考核。(责任人:当班工长)

23、坐料造成灌风口得处理50元/每个,造成炉况事故的考核工长100-200元每次,考核炉长200元/次。如造成重大事故的根据情况分析后处理。(责任人:工长、炉长)

24、堵风口没有达到规定时间,风口被吹开,考核炉前50元/个,若对炉况影响较大按事故考核。(责任人:炉前班组、炉前工段长)

25、严格控制好顶温,每班小于120℃时间不允许超过3小时。否则处罚当班工长30元/次。箱体处理完毕后对卸灰和反吹进行监管。(责任人:当班工长)

26、休风后,因风口没有上好,造成二次休风,考核20元/分钟,若对炉况影响较大按事故考核。(责任人:炉前班组、炉前工段长)

27、槽下每班随机做两次筛分,保证小于5mm小于1-1.5%,否则每次考核30元。亏料线按事故处理。(责任人:槽下班长、工段长)

28、工长和看水工要半个小时看一次风口,发现堵枪及时处理,及时与喷煤联系。长时间堵枪未发现不处理,每支枪考核30元。(责任人:工长、看水主操)

29、槽上严把原料关,槽上当班班长每3个小时向值班室汇报一次原料情况,发现烧结料碎或夹生料及时通知工长,劣质烧结矿严禁入炉,高炉出现波动,先追查原料(主要是烧结矿)质量,原料表观质量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工长和车间,未做到考核50元/次。(责任人:槽上班长、工段长)。

30、热风炉和看水要认真进行热风系统的测温点检,车间点检发现高于250度的高温点而热风炉和看水未发现,每次考核500元。(责任人:热风工段长、看水工段长)

另外:烧结矿粒度组成考核规定:烧结矿粒度每日做12次筛分,大于等于10次(≥83.33%),每天奖励30元;低于10次(<83.33%),每一次考核30元/次.粒度5-10mm比例如单次大于40%,考核30元/次。

以上考核由技术科监督执行.2013年5月29日

第二篇:原料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原料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原料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原料场的消防安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轻工业部、公安部《造纸行业原料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原料场消防安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露天存放的稻草原料场。

第二章原料场选址与布局

第四条原料场应设置在企业、居民居住地全年风向最小频率的上风侧,并设有充足的消防水源和畅通的消防车道。

第五条原料场应远离生产区、生活区。储量在两万吨以上的大型原料场,与生产区、生活区的距离应在一百米以上。

第六条原料场与场外铁路中心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三十米,与场内铁路中心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二十米,距场外道路边不小于十五米,距场内主要道路路边不小于十米。

第七条原料场地应当平坦、不积水,垛基需比自然地面高出三十厘米。

第八条原料场应当设置警卫岗楼,其位置要便于观察警卫区域。岗楼内安装消防专用电话或报警设备。

第三章储存管理

第九条原料场四周应当设置围墙或铁刺网。墙(网)高度不低于两米,与堆垛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五米。

第十条严格把好进场原料的安全关。在原料入场前,应当设专人对原料进行严格检查,确认无火种隐患后,方可进入原料区。

第十一条码垛时,稻草含水量不应超过百分之二十,并作好记录。

第十二条原料堆垛的长边应当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平行。

第十三条稻草堆场每个总储量不得超过二万吨,堆场与堆场之间的防火间距应当不小于四十米。垛顶披檐到结顶应当有滚水坡度。堆垛储量、规格及间距应当符合表一规定。

表一堆垛储量、规格及间距

垛储量(吨)

垛距(米)

垛头距(米)

每组垛数

组距(米)

每区组数

区别(米)

堆 垛

长X宽X高

500

4

8

6

15

6

40

30X10X13

第十四条 堆垛时需留有通风口或散热洞、散热沟,并要设有防止通风口、散热洞塌陷的措施。发现堆垛出现凹陷变形或有异味时,应当立即拆垛检查,并清除霉烂变质的原料。

第十五条原料码垛后,要定时测温。当温度上升到摄氏四十至五十度时,要采取预防措施,并做好测温记录;当温度达到摄氏六十至七十度时,必须拆垛散热,并做好灭火准备。

第十六条对原料场地的杂草、杂物等要及时清理,保持地面清洁。

第十七条每个堆垛要建立档案,写明堆垛日期、数量、垛号、水份、品种和经办人,并在垛头挂牌明示。

第四章火源管理

第十八条原料场出入口和适当地点必须设立醒目的防火安全标志牌和禁止吸烟的警示牌。门卫对入场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检查、登记并收缴火种。

第十九条警卫岗楼内应当采用无明火方式取暖,若必须采用明火方式取暖的,一定要采取以下防火安全措施:

(一)用火点距原料堆垛最近处应当不小于五十米;

(二)专人管理火源,炉灰用水浸灭后放到指定地点;

(三)烟囱要安装防飞火装置;

(四)用火点要配备灭火器材。

第二十条原料场内严禁吸烟,严禁使用火炉,严禁焚烧物品。

第二十一条原料场内禁止明火作业。因生产必须使用明火,应当经单位安全技术、消防部门批准,并采取以下防火安全措施:

(一)清除作业点周围的可燃物,备好灭火器材,现场设专人监护;

(二)作业结束时,由专人清理现场,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去。

第二十二条风力达四级(含四级)以上时,原料场内严禁明火作业。

第二十三条在原料场内进行吊装、运输、上垛等作业时,现场必须设专人监护。机器设备必须按说明书要求进行维修保养。

第二十四条凡使用电锯、上垛机、运输机、吊装机等机械设备时,必须将其转动部位上的可燃杂物消除干净。

第二十五条汽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进入原料场时,易产生火花部位要加装防护装置,排气管必须戴性能良好的防火帽。严禁机动车在原料场内加油。

第二十六条常年在原料场内装卸作业的车辆要经常清理防火帽内的积炭,确保性能安全可靠。

第二十七条场内装卸作业结束后,一切车辆不准在原料场内停留或保养、维修。发生故障的车辆应当拖出场外修理。

第二十八条原料场周围一百米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第五章电气管理

第二十九条原料场的消防用电设备应当按二级负荷供电。消防用电设备应当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并在发生火灾切断生产、生活用电时仍能保证消防用电。

第三十条原料场内应当采用直埋式电缆配电。埋设深度应当不小于零点七米,其周围架空线路与堆垛的水平距离应当不小于杆高的一点五倍,堆垛上空严禁拉设临时线路。

第三十一条原料场内机电设备的配电导线,应当采用绝缘性能良好、坚韧的电缆线。原料场内严禁拉设临时线路。因生产必须使用时,应当经安全技

术、消防部门审批,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用后立即拆除。

第三十二条原料场内宜选用防尘灯、探照灯等带有护罩的安全灯具,并对镇流器采取隔热、散热防火措施。严禁使用移动式照明灯具。

第三十三条照明灯杆与堆垛最近水平距离应当不小于灯杆高的一点五倍。灯杆宜采用水泥杆,其埋设深度参照表二。

第三十三条原料场内的电源开关、插座等,必须安装在封闭式配电箱内。配电箱应当采用非燃材料制做。使用移动式用电设备时,其电源应当从固定分路配电箱内引出。

表二电杆埋设深度参考值

水泥杆杆长

7

8

9

10

11

12

15

埋设深度

1.1

1.6-1.7

1.7-1.8

1.8-1.9

1.9-2.0

2.0-2.1

2.5

第三十四条电动机应当设置短路、过载、失压保护装置。各种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和金属隔离装置,必须接地或接零保护。门式起重机、装卸桥的轨道至少应当有两处接地。

第三十五条在原料场内作业结束后,应当拉闸断电(不含消防供电)。原料场使用的电器设备,必须由持有安全操作证的电工负责安装、检查和维护。

第六章避雷设施

第三十六条原料场设置避雷装置,使整个堆垛全部置于保护范围内。

第三十七条避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应当不大于十欧姆。避雷装置与堆垛、电器设备、地下电缆等要保持三米以上距离。

第三十八条避雷装置的支架上不准架设电线。

第三十九条避雷装置要经常检查、维修、定期测试并做出记录。每年在雷雨季节前,必须检测完毕。

第七章消防设施管理

第四十条原料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消防设施,配备消防器材,并放置在标志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由专人保管和维修。冬季采取防冻措施。

第四十一条原料场的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三规定。

第四十二条原料场区消防车通道的宽度应当不小于六米。通道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应当不小于四米。

表三消火栓用水量

|

总储量(吨)

用水量(升、秒)

50-100

20

501-5000

35

5001-10000

50

10001-20000

60

第四十三条每个稻草堆场的总储量超过五千吨,需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四周设置宽度不小于六米且能供消防车通行的平坦空地。

第四十四条 每个堆场占地面积超过二万五千平方米或者可燃材料堆场每个占地面积超过四万平方米时,需增设与环形消防车道相通的中间纵横消防车道,其间距不超过一百五十米。

第四十五条环形消防车道应当至少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当设回车道或面积不小于十五米乘十五米的回车场。

第四十六条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必须能承受通行消防车的压力。

第八章组织管理

第四十七条企业法人代表是原料场防火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原料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十八条原料场要配备足够的警卫力量,严格值班检查和巡逻制度。配备专职防火员,协助主管领导做好防火安全工作。

第四十九条原料场要建立义务消防队,并经常开展消防业务训练,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第五十条原料场应当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制定防火安全检查表。

一、防火安全制度:

1.防火安全岗位责任制;

2.值班、巡逻、查岗制度;

3.动火、临时用电审批制度;

4.草类原料堆垛测温、记录及监测制度;

5.防火安全教育制度;

6.防火安全检查制度;

7.火灾事故报告制度;

8.火险隐患整改制度;

9.防火安全奖惩制度。

二、防火安全检查表:

1.防自燃安全检查表;

2.电气防火安全检查表;

3.设备安全检查表;

4.车辆安全检查表;

5.避雷装置安全检查表;

6.消防设施检查表;

7.环境防火安全检查表。

第五十一条原料场应当进行火灾危险性评价和火灾事故预测。对存在的各种火灾危险性要制定预防措施。

第五十二条火灾危险性评价和火灾事故预测,可以采用火灾指数评价法或者仪器监测。

第五十三条对新上岗的工人(包括固定、临时、季节性工人以及其他人员)必须进行防火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第五十四条对在原料场工作的电工、焊工和机动车驾驶员等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消防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作业。

第五十五条各级防火负责人应当经常对原料场进行检查,消除火险隐患,逐级落实岗位防火责任制。日常检查由场防火人员和原料场的防火检查员负责。

第九章奖励与惩罚

第五十六条对认真执行本规定,在原料场消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

第五十七条凡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交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造成火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五十八条本规定由江海明珠纸业有限公司行政科负责解释。

第五十九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第73号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已经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

公安部部长 ***

二00四年六月九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消防监督工作,规范消防监督检查行为,保障消防法规的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对单位遵守消防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条三条 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以及市辖区)、地(州、盟)、县(旗)公安消防机构具体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受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申报,并在确定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公安消防机构备案。上级公安消防机构对下级公安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的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公安派出所应当对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和上级公安机关授权管理的单位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对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第四条 公安消防机构从事消防监督检查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岗位资格,持证上岗。

公安派出所从事消防监督检查的人员应当经过消防业务培训合格后上岗。

第一章 监督检查的形式和方法

第五条 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监督检查的形式主要有:

(一)对单位进行监督抽查;

(二)对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三)对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在举办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四)对举报、投诉的消防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五)根据需要进行的其他消防监督检查。

第六条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根据本地区火灾规律、特点以及结合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等消防安全需要,组织监督抽查。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抽查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其他单位的监督抽查每年至少组织一次。

公安部消防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消防机构可以根据需要统一组织监督抽查。

第七条 组织监督抽查时,可以分行业或者地区采取随机方式确定检查单位。

第八条 抽查的单位数量,根据消防监督检查人员的数量和监督检查的工作量化标准确定。具体量化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消防机构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

第九条 公安消防机构组织监督检查时,可以事先公告检查的范围、内容、要求和时间。监督检查的结果可以通过适当方式予以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本地区重大火灾隐患情况应当定期公布。

第二章 监督检查的内容

第十条 公安消防机构进行监督抽查时,应当检查下列内容:

(一)被检查单位的建筑物或者场所是否依法通过了公安消防机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

(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是否符合规定;

(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消防车通道、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是否符合规定;

(四)消防设施运行、消火栓状况以及灭火器材配置是否符合规定;

(五)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六)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前款规定中的第(三)项、第(四)项内容,检查的部位、数量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

第十一条 公安消防机构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下列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申报消防安全检查的,应当依法进行检查;

(一)歌舞厅、影剧院等公共娱乐场所;

(二)宾馆、饭店;

(三)商场、集贸市场;

(四)体育场馆、会堂;

(五)其他依法需要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开业的场所。

第十二条 对公众聚集场所申报使用或者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应当检查下列内容;

(一)是否依法通过了公安消防机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

(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符合规定;

(三)消防设施运行、消火栓状况以及灭火器材配置是否符合规定;

(四)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前款规定中的第(二)项、第(三)项内容,检查的部位、数量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

第十三条 对举办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前申报消防安全检查的,应当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检查下列内容:

(一)室内活动使用的建筑物(场所)是否依法通过了公安消防机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

(二)室内活动使用的建筑物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符合规定;

(三)消防设施运行、消火栓状况以及灭火器材配置是否符合规定;

(四)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前款规定中的第(二)项、第(三)项内容,检查的部位、数量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

第三章 监督检查的程序

第十四条 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消防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应当着制式警服,并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第十五条 消防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填写《消防监督检查记录》。检查完毕,《消防监督检查记录》应当交被检查单位主管人员阅后签名;对记录有异议或者拒绝签名的,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应当注明情况。《消防监督检查记录》应当交所属公安消防机构存档备查。

第十六条 对于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申报的消防安全检查和公众聚集场所使用或者开业前申报的消防安全检查,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自依法受理之日起4个工作日内进行检查;自检查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

第十七条 公安消防机构接到对安全出口上锁、疏散通道堵塞的举报、投诉,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核查;对其他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应当在4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情况属实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处理。核查、处理情况应当及时告知举报、投诉人;无法告知的,应当在《消防违法行为举报、投诉查处情况记录》上注明。

公安消防机构受理对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应当填写《消防违法行为举报、投诉查处情况记录》;举报、投诉人要求保密的,应当为其保密。

第十八条 公安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时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确定为火灾隐患:

(一)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者灭火救援行动,不能立即改正的;

(二)消防设施不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

(三)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

(四)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不能立即改正的;

(五)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响公共安全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且情况严重,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应当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

第十九条 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在监督检查时,发现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立即改正,并在《消防监督检查记录》上记载,依法予以处罚:

(一)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二)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乾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三)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防火间距、堵塞疏散道的;

(四)消防设施、灭火器材被遮挡等防碍使用或被挪作他用的;

(五)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或者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的;

(六)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七)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生产、使用、储存、销售、运输或者销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

(八)其他应当立即改正的消防违法行为。

第二十条 消防监督检查时发现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一)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二)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时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擅自使用的;

(三)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合格,擅自使用、开业的;

(四)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施工、使用防火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或者不合格的装修、装饰材料施工的;

(五)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

(六)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消防安全标志不符合规定,不能立即改正的;

(七)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不能立即改正的;

(八)防火防烟分区不符合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消防车通道、防火间距被占用,不能立即改正的;

(九)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或者线路、管路的敷设不符合有关消防安全技术规定的;

(十)其他不能立即改正的消防违法行为。

第二十一条 对于依法投入使用的人员密集场所和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场所(建筑物),发现其有关消防安全条件未达到本规定发布时的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应当责令单位按照下列要求限期整改:

(一)安全疏散设施未达到要求,不需要改动建筑结构的,应当在十日内整改完毕;需要改动建筑结构的,应当在一个月内整改完毕。

(二)应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而未设置的,应当在一年内整改完毕。

第二十二条 对于应当限期整改的,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制作《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构成重大火灾隐患的,制作《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自检查之日起4个工作日内送达。限期整改,应当考虑单位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整改期限和整改方式。确定重大火灾隐患及整改期限,公安消防机构负责人应当组织集体讨论;涉及复杂或者疑难技术问题的,应当在确定前组织专家论证。组织专安论证的,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送达相应的通知书。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责令单位在整改过程中采取确保消防安全、防止火灾发生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 对于确有正当理由不能在限期内整改完毕的,可以由单位在整改期限届满前向公安消防机构提出书面延期申请。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对申请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同意延期的决定,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制作、送达《同意/不同意延期整改通知书》。

第二十四条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自整改期限届满次日起4个工作日内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自复查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复查意见书》。对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处罚。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改正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第二十五条 公安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城市消防安全布局或者公共消防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示的,应当书面报请当地人民政府或者通报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发现医院、养老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地铁以及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等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自身确无能力解决的,或者本地区存在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难以整改的,应当书面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第二十六条 对擅自举办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群众性活动,有火灾隐患且当场不能改正的,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责令停止举办,当日制作并送达《责令停止举办通知书》;情况紧急的,应当立即送达,并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 公安消防机构发现依法投入使用或者开业的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者经营中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且逾期不改,不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除依法予以处罚外,还应当撤销原同意其使用或者开业的《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自复查之日起的3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撤销批准决定书》。

第二十八条 公安消防机构实施警告、罚款、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以及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等处罚时,应当依据有关法规和法定程序,作出处罚决定并制作《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当场处罚决定书》。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决定。

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消防行政处罚决定的,公安消防机构可以依法采取措施、申请当地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 条公安消防机构督促改正消防违法行为、整改火灾隐患或者依法实施处罚时,根据需要可以传唤有关责任人员。传唤时,应当使用《传唤证》。

第三十条 对于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举办后,单位经整改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由单位提出恢复施工、使用、生产、营业或者举办的书面申请。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的4个工作日内进行检查。经检查确认单位已经改正消防违法行为,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应当同意恢复施工、使用、生产、营业或者举办;对消防违法行为尚未改正,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不得同意恢复施工、使用、生产、营业或者举办。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自检查之起3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

第三十一条公安消防机构依照本规定制作的法律文书,其内容必须严格依法填写,并按照规定程序签发,加盖公安消防机构的印章。对于给予拘留处罚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加盖公安机关的印章。公安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的法律文书和记录,应当统一存档备查。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制定消防监督检查法律文书审批程序和管理规定。

第三十二条公安消防机构及其人员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违反本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一)不按规定制作、送达法律文书,超过规定的时限复查,或者有其他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消防监督检查职责的行为,经指出不改正的;

(二)对依法受理的消防安全检查申报,未经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同意其施工、使用、生产、营业或举办的;

(三)对当事人故意刁难的;

(四)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五)利用职务为用户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或者消防设施施工、维修、检测单位的;

(六)接受、索要当事人财物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七)向当事人强行摊派各种费用、乱收费的;

(八)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四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所称单位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有固定经营场所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应当纳入监督检查范围并依照本规定进行消防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第十一条、第三十三条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公众聚集场所和个体工商户的界定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消防机构确定并公告。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下列场所:

(一)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

(二)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

(三)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

(四)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展览厅;

(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中的法律文书和有关的表格式样由公安部统一制定。

第三十七条 公安派出所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的范围,程序、行政处罚的权限以及法律文书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参照本规定作出规定。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1998年12月9日发布施行的《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36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农业建设项目监督检查规定

农业建设项目监督检查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三章

监督检查内容 第四章

监督检查程序 第五章

检查结果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农业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工作,保证项目资金安全,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依据《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

项目检查工作应当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四条

对农业部组织的监督检查工作,地方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五条

检查人员必须依法办事,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得参与、干预被检查单位与项目无关的工作或经营管理活动。检查人员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和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第六条

监督检查工作经费不得在项目中列支。第七条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农业建设项目社会公开监督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八条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归口管理农业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工作,负责起草相关工作制度,编制检查方案,统一部署检查,组织建设项目专项检查,通报检查结果,提出违规问题处理意见并监督整改。

第九条

农业部行业司局和部直属单位,负责本行业或本单位建设项目监督检查、整改等具体工作,并于每年二月底前,将上本行业或本单位项目检查情况报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第十条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建设项目监督检查,监督建设单位开展项目自查,并根据项目整改要求,组织落实整改措施,完成各项整改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对本辖区农业项目监督检查负领导责任。

第三章

监督检查内容

第十一条

项目程序检查。检查项目是否按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前期工作检查。检查项目立项报批是否符合规定;初步设计是否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内容是否与立项批复衔接,审批是否符合权限、规范、及时;施工图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及初步设计批复要求编制;是否按有关规定履行项目报建程序。

第十三条

施工检查。检查建设单位是否按照批复的建设内容和期限组织施工,是否存在肢解发包、转包、违法分包现象;施工单位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机械设备、技术人员、施工方法、安全控制、设备材料使用、工程进度是否符合要求。

第十四条

工程质量检查。检查建设单位是否建立设备材料质量检查制度;施工单位是否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现场工程质量自检、重要结构部位和隐蔽工程质量预检复检制度;监理单位是否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监理大纲并严格履行监理职责;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是否落实质量责任制;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达到验收标准,是否出现过重大质量事故。

第十五条 项目资金检查。检查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资金计划(包括地方配套资金)下达、拨付、到位情况;概算控制措施是否落实,概算审批和调整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款专用情况;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概算和有关规定,支付是否按照合同执行;项目单位的财务制度是否健全,财务管理是否规范,有无套取、挤占、挪用、截留、滞留资金,有无虚列工程资金支出、白条抵账、虚假会计凭证和大额现金支付;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等。

第十六条

招标投标及合同检查。检查是否按批准的招标方案组织招投标;招投标运作是否规范;合同是否合法、严密、规范;是否履行合同。

第十七条

项目组织机构检查。检查建设单位是否建立项目建设组织机构,是否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否配备专职人员、是否对项目建设全过程依法实施有效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开工条件检查。检查初步设计及概算是否已经批复,建设资金是否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编制,施工招标和监理招标是否完成,施工图设计是否完成,建设用地和主要设备材料是否落实。

第十九条

工程监理检查。检查监理单位是否具备相应资质,现场监理人员数量和素质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监理手段和措施是否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第二十条

竣工验收检查。检查竣工验收程序是否规范,相关文件材料和档案是否齐全和规范,主要结论和意见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竣工验收后是否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第二十一条

项目运行情况检查。检查项目是否能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章

监督检查程序

第二十二条

农业部建立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部直属单位要定期报送监督检查信息。

第二十三条

农业部在组织项目检查前,一般应将检查工作方案通知相关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部直属单位。

第二十四条

项目检查可采取下列方式:

(一)听取项目建设单位及相关单位汇报,进行询问和质疑;

(二)查阅、摘录、复制有关文件资料、档案、会计资料;

(三)实地查看项目实施情况;

(四)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核实情况。

检查组应当做好检查工作的有关会议和谈话内容记录,对检

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备留资料来源及证据;检查结束时应当与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交换意见。

第二十五条

检查工作结束后,检查组应当及时形成项目检查总报告和分项目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前期工作情况及分析评价;

(二)计划下达与执行情况及分析评价;

(三)建设管理情况及分析评价;

(四)资金使用和监管情况及分析评价;

(五)工程质量情况及分析评价;

(六)项目管理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整改建议。

第五章

检查结果处理

第二十六条

对于项目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农业部根据情节轻重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一)责令限期整改;

(二)通报批评;

(三)暂停拨付中央预算内资金;

(四)冻结项目资金;

(五)暂停项目建设;

(六)撤销项目、收回项目资金;

(七)减少或暂停安排所在地和项目单位新建项目。对违纪、违法人员,农业部建议有关地方和部门进行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十七条 对于责令限期整改和通报的项目,农业部发出整改通知或通报,明确整改内容、整改期限及相关要求。

项目整改单位要按照整改要求完成整改工作,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整改结果报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和相应行业司局。农业部在收到整改情况报告后,组织项目整改复查。对复查合格的项目予以书面确认,对于整改不力的,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六条予以处理。

第二十八条

对管理制度健全、执行程序规范、投资效益显著的项目单位和地方,农业部给予通报表扬,并在投资及项目安排时给予倾斜。

第六章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所称农业建设项目,是指农业部管理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河南省统计监督检查规定

河南省统计监督检查规定

(****年八月三十一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年九

月二十七日省政府发布)

全文

第一条 为了加强统计法规监督检查工作,保障国家统计法规的贯彻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统计法规监督检查,是指各级统计监督检查机构或统计检查人员对有关单位和个人贯彻实施国家统计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依法查处违反统计法规的行为。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境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各种联合经济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外资、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事业单位。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并监督检查统计法规的实施,应健全统计监督检查机构,配备相应人员,依法行使统计法规的监督检查权和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县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统计监督检查机构或者专(兼)职统计检查员,负责组织、协调本系统统计检查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设专(兼)职统计检查员,负责监督辖区内统计法规的实施。

第五条 各级统计监督检查机构和统计检查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国家和省有关统计管理方面的>策、法律、法规及本规定;

(二)监督检查统计法规的实施情况,查处违反统计法规的行为;

(三)对违反统计法规的人员或单位,依法进行处罚或向有关单位、部门提出处罚意见;

(四)收集或发布统计监督检查工作信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统计法规咨询业务;

(五)对符合本规定第十九条 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提出表扬或奖励的建议;

(六)完成上级统计部门下达的统计检查和案件查处任务。第六条 统计检查员应由政治素质好、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的人员担任。统计检查员由所在单位提名,并按下列规定报批:

(一)省政府各部门和市、地统计局配备统计检查员,报省统计局审查批准;

(二)省辖市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各部门和县级统计局配备统计检查员,报市、地统计局审查批准;

(三)县级政府各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备统计检查员,报县级统计局审查批准。

经批准的统计检查员,由省统计局统一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检查证》(以下简称《统计检查证》),方可从事统计检查工作。

第七条 统计检查员应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监督检查权,在执行任务时必须出示《统计检查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检查。

第八条 具有《统计法》第二十五条 和《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 所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于统计违法案件的范围。案件来源包括:

(一)检查统计法规贯彻执行情况中发现的;(二)部门、单位和个人揭发、检举的;(三)上级机关交办的;(四)要求复议或复查的;(五)其他应查处的。

第九条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按照下列分工办理:(一)县以上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违法案件,由其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统计部门查处;

(二)县以下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统计违法案件,由所在地县级统计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查处;

(三)外资、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违法案件,由所在市、县统计部门会同其主管部门查处;

(四)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组织的统计违法案件,由同级统计部门会同其上级主管部门查处;

(五)各级统计部门的统计违法案件,由上一级统计部门查处;

(六)在全省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统计违法案件,由省统计局会同省监察厅及其有关部门查处。

第十条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为:立案、调查、处理和结案。

各级统计监督检查机构和主管部门对受理的统计违法案件应及时进行审查。违法事实情节较重,须追究法律责任者,应予立案;没有违法事实或者违法事实尚不够追究法律责任的,不予立案,但应向检举揭发单位或个人说明情况和理由。

对决定立案的统计违法案件,受理部门应立即组织调查。必要时可与有关部门联合组成调查组,共同进行调查。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经过调查取证,事实清>,证据确凿的统计违法案件,应依照《统计法》、《实施细则》和本规定进行处理。

对结案的统计违法案件,查处部门应作出结案报告,并报上一级统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县以上统计部门应建立举报制度,受理揭发、检举的各种统计违法案件。

统计监督检查机构查处重大违法案件时,应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统计主管部门,监察、公安、银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积极协助。

第十二条 统计监督检查机构对违反统计法规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应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发出《统计违法处理意见通知书》。

有关部门和单位接到《统计违法处理意见通知书》后,应按通知书提出的意见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回执退回;如对处理意见有异议,应于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通知书发出机关提出书面意见。三十日内既不退回处理结果,又不向通知书发出机关提出书面意见的,查处机关有权询

问情况和建议上级机关督促执行。

第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或统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贯彻执行统计法规和本规定,在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成绩显著的;

(二)利用统计资料,为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业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

(三)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职权,完成统计工作任务成绩突出的;

(四)依法办事、敢于同破坏统计工作的行为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第十四条 违反《统计法》、《实施细则》和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情节较重,但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当地统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和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对单位处一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人和具体承办人,给予行政处分,可以并处三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二)未经统计部门批准,擅自制发统计报表和公布统计数字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人和具体承办人,给予行政处分,可以并处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三)>瞒违犯统计法规的真实真象,阻挠、抗拒统计监督检查机构和统计检查员进行监督检查的,对有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

(四)对依法行使职权的统计检查人员或对举报统计违法行为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给予行政处分。

(五)城乡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违犯本条第(一)、(四)项规定的,处一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县级统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暂停营业或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有关单位和个人弄虚作假,骗取奖金和荣>称号的,由授予机关追回奖金、撤销其荣>称号,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按上述有关处罚规定从重处罚。

第十五条 对违反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的,由县以上统计部门提出处分意见,由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人事管理权限或法定程序决定执行;给予经济处罚的,由县以上统计部门决定执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第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接到申请复议的行政机关应在十五日内作出裁决。不服上一级行政机关裁决的,可以在接到裁决通知书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期满不

申请复议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处罚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对暂停营业、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不服的,可以按照《统计法》第二十五条 的规定,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七条 罚款必须在收到罚款通知书之日起二十日内缴纳。罚款收入由统计部门全额上交同级财政。

罚款凭证一律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发的《罚没收入凭证》。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罚款应在预算外资金或包干经费中支付;对企业的罚款应从企业自有资金中支付;对个人的罚款不得由单位支付。

第十八条 统计监督检查机构和人员,必须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并对检查结果负责。对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玩忽职守或侵犯国家、集体和个人合法权益的,由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九条 本规定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下载关于加强关键工艺数据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原料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关键工艺数据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原料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的公 告》(2009年第119号) 2009年第119号 关于印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 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粮食监督检查证件管理规定

    附件3: 粮食监督检查证件管理规定第一条 为了加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强化统一执法,规范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人员主体资格,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107号令[五篇范文]

    —1―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消防监督检查的形式和内容 第三章 消防监督检查的程序 第四章 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 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六章 附......

    开发项目监督检查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HCQ-2015-07-22 开发项目技术管理资料(古月一品红作) 开发项目监督检查管理规定 第一条 目的 为了确保开发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符合规定要求,公司针对各开......

    监督检查的记录有哪些规定

    监督检查的记录有哪些规定? 来源:中国人大网作者: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

    运用大数据开展惠民政策监督检查情况汇报

    牢固树立三种心态,从严从实推进大数据核查工作 运用大数据开展惠民政策监督检查情况汇报 2016年8月 5月初,**按照省、市、区委关于运用大数据开展惠民政策监督检查的文件精......

    江西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江西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规定(试行) 赣公字[2005]272号 关于印发《江西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区)公安局(分局):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

    江西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江西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规定(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明确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职责,规范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