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和“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熊版(模版)

时间:2019-05-13 10:5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温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和“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熊版(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温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和“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熊版(模版)》。

第一篇:温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和“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熊版(模版)

温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和“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

评选办法

为了奖励我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师生,著名校友王孝安先生捐资200万元设立“温州大学东海潮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依据《温州大学东海潮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实施办法》,特制订本评选办法。

一、评选对象:

1.“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温州大学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

2.“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温州大学在职教师。

二、评选资格及条件:

1.“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评选条件

(1)学习成绩优秀,学风良好,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质。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在各级各类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得突出成绩。

(3)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活动和大学生科技组织,并在活动和组织中作出突出贡献。

(4)参加社会实践,撰写高水平的社会实践论文或受社会认可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5)以下条件作为重要的评选参考依据:

参加本年度各类各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奖励;发表高质量的学生科技论文或获得各类学术论文评比获奖;依托温州大学学生科技项目或学校实验室申报专利、发表著作等;参与各级各类学生科研课题立项项目,努力工作,获得成绩;社会实践论文或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得到相关部门的奖励或采纳;在学生学术科技组织中担任主要负责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带领团队获各级表彰奖励;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学术科技讲座和科技活动。

2.“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条件:

(1)热心学生科技科研活动,积极指导学生学术科技项目和科技竞赛。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学生科研项目评选活动和学生组织的科技文化活动。

(3)指导学校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

(4)以下条件作为重要的评选参考依据:

指导学生参加本年度各类各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奖励;指导学生发表高质量的学生科技论文或获得各类学术论文评比获奖;指导学生依托温州大学学生科技项目或学校实验室申报专利、发表著作等;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生科研课题立项项目,努力工作,获得成绩;指导各级学生学术科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获各级表彰奖励;积极为学生开展各类学术科技讲座;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学术科技项目评选活动。

三、评选机构

基金理事会秘书处组织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和“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评选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组委会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团委,由办公室组织评审专家,公平、公开开展评选。每年由校团委协同校友办向基金理事会报告奖励基金使用情况。并适时在学校网站公布结果,对获奖学生、教师事迹予以宣传。

四、评选程序

1、发布通知。每年10月份组委会办公室发布评选通知。

2、组织推荐。各学院根据评选办法推选本学院本专科生候选人2名,研究生候选人1名;教师候选人2名。

3、提交材料。候选人填写办公室提供的申报表格,将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提交到办公室,并提供相应的成果证明材料。

4、资格审查。组委会办公室对候选人提供的材料和事迹的真实性进行审查,所有候选人接受全校师生监督。

5、专家评审。11月份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选,评出10名“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和10名“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其中,“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的研究生获奖人数不超过获奖总数的30%。

6、公示。评出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在学校网站、校团委网站进行公示,无异议后进行表彰。

五、表彰奖励

评选结束后,组委会办公室召开表彰大会,为获奖学生和老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六、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温州大学东海潮创新奖励基金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二篇:“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评选办法

附件4:

温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和“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

评选办法

为了奖励我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师生,知名校友王孝安先生捐资200万元设立“温州大学东海潮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依据《温州大学东海潮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实施办法》,特制订本评选办法。

一、评选对象:

1.“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温州大学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

2.“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温州大学在职教师。

二、评选资格及条件:

1.“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评选条件

(1)学习成绩优秀,学风良好,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质。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在各级各类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得突出成绩。

(3)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活动和大学生科技组织,并在活动和组织中作出突出贡献。

(4)参加社会实践,撰写高水平的社会实践论文或受社会认可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5)以下条件作为重要的评选参考依据:

参加本各类各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奖励;发表高质量的学生科技论文或获得各类学术论文评比获奖;依托温州大学学生科技项目或学校实验室申报专利、发表著作等;参与各级各类学生科研课题立项项目,努力工作,获得成绩;社会实践论文或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得到相关部门的奖励或采纳;在学生学术科技组织中担任主要负责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带领团队获各级表彰奖励;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学术科技讲座和科技活动。

2.“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条件:

(1)热心学生科技科研活动,积极指导学生学术科技项目和科技竞赛。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学生科研项目评选活动和学生组织的科技文化活动。

(3)指导学校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

(4)以下条件作为重要的评选参考依据:

指导学生参加本各类各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奖励;指导学生发表高质量的学生科技论文或获得各类学术论文评比获奖;指导学生依托温州大学学生科技项目或学校实验室申报专利、发表著作等;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生科研课题立项项目,努力工作,获得成绩;指导各级学生学术科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获各级表彰奖励;积极为学生开展各类学术科技讲座;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学术科技项目评选活动。

三、评选机构

基金理事会秘书处组织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和“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评选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组委会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团委,由办公室组织评审专家,公平、公开开展评选。每年由校团委协同校友办向基金理事会报告奖励基金使用情况。并适时在学校网站公布结果,对获奖学生、教师事迹予以宣传。

四、评选程序

1、发布通知。每年11月份组委会办公室发布评选通知。

2、组织推荐。各学院根据评选办法推选本学院候选人。学生人数在700人及以上的学院(含研究生)推荐学生2名,教师2名;学生人数在700人及以下的学院(含研究生)推荐学生1名,教师1名。

3、提交材料。候选人填写办公室提供的申报表格,将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提交到办公室,并提供相应的成果证明材料。

4、资格审查。组委会办公室对候选人提供的材料和事迹的真实性进行审查,所有候选人接受全校师生监督。

5、专家评审。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选,评出10名“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和10名“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其中,“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的研究生获奖人数不超过获奖总数的30%。

6、公示。评出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在学校网站、校团委网站进行公示,无异议后进行表彰。

五、表彰奖励

评选结束后,组委会办公室召开表彰大会,为获奖学生和老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六、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温州大学东海潮创新奖励基金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三篇:大连海事大学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奖励办法

大连海事大学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奖励办法(2012年12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激励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活动,促进教学与科技结合,推动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指导在校生代表大连海事大学参加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教师。

“比赛”是指由国家、省(部)有关部门正式主办,经学校同意并由学校有关部门组织参加的科技类比赛;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指由教育部资助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或由辽宁省教育厅资助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二、奖励等级

1.比赛级别的划分 比赛按级别分为三类:

A类:是指由教育部、科技部、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科协等机构或国家级学会主办或署印的具有重大影响力、参与范围广的综合性国家级或国际级比赛;

B类:是指由教育部、科技部、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科协等机构或国家级学会主办或署印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或国际级比赛;

C类:是指由教育部、科技部、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科协等机构或国家级学会主办或署印的一般性国家级比赛,或由省教育厅主办的各类比赛。本规定适用的具体比赛项目及分类见附件。之后出现的附件中未列入的竞赛,分类标准由专业委员会审核确定。2.奖励等级的制定

根据不同的比赛类别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级别,奖励等级分为4级。(1)不同类别比赛的奖励等级为: 获奖等级 比赛类别

最高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A类 2 3 4

B类 3 4

C类 4

(2)优秀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奖励等级为: 项目等级

国家级

省级

奖励等级 4

3.奖励标准

不同等级的奖励标准如下: 1级:3.0万元/项 2级:1.0万元/项 3级:0.5万元/项 4级:0.1万元/项

四、其它说明

1.指导教师取得本办法规定成绩、荣誉的,应主动凭荣誉证书等有效书面证明文件申请奖励;教务处负责组织专业委员会对荣誉层次、等级和应奖励额度进行认定,每个末集中受理奖励申请一次。

2.对于指导教师的赛前辅导学校不再给予经费补贴。

3.一个竞赛(比赛)项目同时获得不同级别的荣誉,按照最高级别给予奖励,不重复奖励。4.指导教师根据本办法获得奖励的,不影响其本人根据所在学院(系部、中心)其他规定或决定依同一事由获得荣誉或奖励。

五、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大学生科技创新

杨震

摘要: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文章分析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阐述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原则,并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具体措施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靠教育。高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如何肩负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使大学生成为实现科技创新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胡锦涛同志也曾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创新人才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应该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拓展新途径、新方法。

2.培养大学生科技创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是将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力军,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创新,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3.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

神,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从而可以充分体现教学的内在规律与目的。

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坚持实践性原则,就是走出课本、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既让学生学到创新本领,又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坚持实践性原则,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造活动,让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从而培养观察、想像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主体性原则。即坚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研究。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讲民主,把课内课外内容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要减轻学生课内学习负担,让学生有较充足的创造的时间。坚持主体性原则,既要注重对学生共性的全面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在创新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3.创新性原则。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要采用讨论式、调研式等方法,传授知识,教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要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对学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引导、鼓励,力所能及地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4.进步性原则。创新是对传统和常规的超越和发展,其成果应是新的、有用的、进步的。坚持这一原则,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坚持既抓创造智力,又抓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5.整体性原则。即根据系统科学原理,统筹规划、科学运作,追求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整体效益。依据这一原则,学校要围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需要,对教育办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改革和系统优化,创新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与体制,坚持全面性、主动性与创新性,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整体发展,成为高素质创造型人才。

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不是靠某一个部门单独能够完成的,需要各部门协调行动,齐抓共管。学校可以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领导。领导小组可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党政领导作主要负责人,成员由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和知名专家教授组成,指导全校学生科技活动的发展规划、活动开展、资金筹集、工作协调、评比表彰等。

2.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发挥基地的示范与辐射作用。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等特点,因此,抓科技创新工作应重在平时。一方面,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涉及的问题很多,如场地、设备工具、指导老师等,如果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活动难以进行。另一方面,在分散模式下运作,会造成科研管理力量薄弱,监督机制不强,造成科研经费支出混乱,严重影响科研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也造成了有限科研经费的大量浪费现象,科研资源配置不合理,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发挥。因而要实现科技创新的长期化、规模化、阵地化,科技创新基地是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载体。学校可以结合科技创新涉及的学科,依托相应的院系,建立创业计划、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机器人足球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科技创新基地,为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打造良好平台。

3.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学生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在技术层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生对专业发展方向缺乏准确的判断,对研究方向的把握不够准确;二是学生对开发过程中所用技术不够了解,缺乏实际应用经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配备指导教师。可以请博士生导师、教授对各专业方向及前沿技术进行介绍,对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把握研究方向,培养其科技创新能力。

4.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及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教育环境。科技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环境熏陶。学校必须营造宽松、平等争鸣的环境,鼓励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平等对话,鼓励各专业学科交叉渗透。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创新“灵感”,宽容学生的错误与失败,通过积极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5.加强高校科研条件建设,改善学生科研条件。良好的软环境固然重要,但硬件和资金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高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重视教师科研的投入,而忽视学生科研的投入。在科研立项和经费的设置上,学生和教师相比,更是相差甚大,学生科研投入少之又少。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要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学校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要有秩序地对学生开放。此外,在学生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上应向学生给予适当的倾斜,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

6.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培养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保障。学校可以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制订各种制度和工作条例,明确职责和任务,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要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进一步激发教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开设新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参加各项科学研究工作。

7.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强化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当前,大学生创新意识淡薄、竞争意识不强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中普遍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他们成人成才的重要性,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国家级科技创新比赛和各项学术活动,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从而不断拓宽视野,强化创新意识。

第五篇:大学生科技创新最新

安徽建筑大学

关于申报2013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

目暨2012项目结题工作的通知

各系(院)及相关部门:

结合《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 5 号)要求,大力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按照《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建院字〔2009〕6号)的要求,学校将开展2013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立项暨2012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结题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形式和要求

1.凡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非毕业班学生)均可以科技创新项目的形式申请基金。要求申请者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和坚强的毅力。

2.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应围绕所学专业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选题,同时要与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相结合,要有所创新,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选题应侧重于实践创新和应用研究,也可以是基础理论研究。研究内容既可以是学科相关领域,也可以是当前研究热点。研究方式既可以由学生独立开展,也可以由学生承担教师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4.申报项目限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科技制作与发明三类。

5.每个项目应由1—4名同学组成,在1—2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每位同学最多参加2个项目,每位指导老师最多指导2个项目。

6.对跨系(院)的项目,由第一申请人所在系(院)申报。所有项目必须经系(院)推荐,学校不接受学生个人直接申报。

二、立项申报与结题程序

1.学生申报:项目以系(院)为单位组织申报,申报学生须认真填写《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报书》(一式三份),在5月15日前交到所在系(院)团总支。学生有未结题项目的不得申报新项目。

2.系(院)初审:各系(院)团总支对申报项目进行资格与形式审查。各系(院)成立以系(院)领导为组长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对学生申报的项目按规定条件择优遴选并填写审核意见后,由所在系(院)团总支收齐,并填写《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统计表》。

3.项目报送:各系(院)把《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报书》(一式三份)和《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统计表》(电子稿和纸质稿各一份)于5月20日前集中交到校团委办公室。逾期不予受理。

(二)项目评审

4.基金管理委员会(由教务处、团委等部门联合组成)审查: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1)不符合申请条件;(2)提供的材料不齐全;

(3)不按规定要求填写《申报书》;(4)有未结题项目。

5.专家评审:由基金管理委员会邀请专家召开立项评审会,对系(院)报送的申请项目进行评审,筛选出合格项目并公示,最终确定通过评审的项目。

6.立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下达立项通知。通过评审的项目管理严格按《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执行。

结合《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 5 号)要求,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立项项目。

(三)项目中期检查

7.递交中期报告:项目承担者提交项目中期检查报告,由系(院)预审后,将合格报告提交基金管理委员会。

8.召开中期评审会:基金管理委员会召开中期检查评审会,对系(院)报送的合格中期检查报告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项目可以在结题后报销经费,没有通过评审的项目将停止立项支持。

9.递交结题报告:各项目负责人按如下要求提交结题材料:《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题报告书》一式二份(见附件);若成果以论文形式公开发表或获得奖励、专利,须提交复印件一份;若成果为实物,须提交实物原型及照片;如有社会相关单位和专家的鉴定意见,请一并提交。结题材料提交至所在系(院)团总支,系(院)对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初审,将合格报告汇总后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因故未能按期完成项目的应申请延期或中止研究,并按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处理,有提供虚假成果(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的,将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基金资助项目实施时间为期一年,于次年4月底前结题。2012项目结题材料提交截止时间为2013年4月30日(含2011延期项目)。

10.结题评审:基金管理委员会召开结题评审会,对系(院)报送的合格结题报告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项目由基金管理委员会颁发结题证书。

11.拟参加次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科技活动的基金资助项目,需在次年3月结题,并由专家评审,择优推荐。

学校继续支持部分有较大创新价值和应用潜力的项目,支持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实现成果转让等。

其它未尽事宜,由教务处和校团委负责解释。

2013年4月10日

下载温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和“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熊版(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和“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熊版(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为了推动公司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厂科学、稳定、可持续发展,在全公司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走科技创新发展......

    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中心规章制度

    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中心规章制度 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中心是校团委归口管理机构之一,负责组织开展河南理工大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各......

    自立自强科技创新之星申请材料

    自立自强科技创新之星申请材料 土木0906班杨野 我叫杨野,男,中共预备党员,现就读于土木工程学院0906班,曾任土木学院学生会部长和副部长,土木0906班班长和团支书。自进入大学以......

    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

    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 为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勇于创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协会宗旨,引导帮助我院学生 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和各类创业计划。服务好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院团总支要求,将......

    大学生科技创新申请书

    大学生科技创新申请书范文 尊敬的领导、老师: 您们好! 自从学院开办了网络工程(物联网)专业以来,我们同学都一直在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

    大学生科技创新讲话稿

    大学生科技创新讲话稿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报告会,同各位老师、同学共同交流有关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感想。我想就一下几个方面同大家共同探讨:一、......

    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鼓励驻泰高校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产生一批科技水平较高、有产业......

    大学生科技创新策划书

    大学生科技创新策划书 活动名称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联展 主办单位大学校团委承办单位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科技创新协会参与单位各学院团委参与领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