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测绘报告..

时间:2019-05-13 10:5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建筑测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建筑测绘报告..》。

第一篇:古建筑测绘报告..

古建筑测绘报告

一.测绘报告的概念

测绘报告是建立在测绘对象各方面资料收集与整理基础之上的一项重要内容,资料主要包括地方史志、文献、建筑物附属碑刻、铭文、题跋等相关史实。报告已文字形式出现,可以对图纸不易表达内容加以详细叙述说明,也可以对测绘实际遇到的情况加以记录。二.测绘对象记录

1.建筑名称: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 2.清真寺简介

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位于大学习巷路西,因处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之西又称西大寺。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该寺创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是西安最古老清真寺之一。3.清真寺历史

西安市大学习巷清真寺位于西安市西大街大学习巷内北侧,与化觉巷清真寺东西遥遥相对。该寺建筑规模较大,仅次于东侧的化觉巷清真大寺,故又称西大寺。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该寺创建于唐中宗乙巳年(公元705年)。赐名清教寺,玄宗朝改名唐明寺,元中统间赐名回四万善寺,及明洪武时赐名清真寺.是西安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据唐代王鉷所撰《创建清真寺碑记》记载:“及隋开皇中,其教(伊斯兰教)遂入于中华,流衍散漫于天下。”由此可知,伊斯兰教是在隋文帝时传入中国的。而清真寺的兴建大抵在伊斯兰教传入后150年左右,只是因种种原因,屡建屡毁。唐时所建清真寺已无踪迹,西安城内保存较完整的清真寺就是今东、西两大寺,它们建造的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时期,极有可能是明清时修建的。

元至明末,经赛典赤、铁铉、郑和等人几次重修扩建。明永乐、天启及清代均有碑纪其事,解放后迄今政府曾两次拨款维修。楼、台、亭殿布局庄严肃穆,外观则古老而显敞亮,结构壮观而紧凑,内观则匀称和谐,碑、雕、画多系罕见。这座清真寺占地9.1亩,总建筑面积270O平方米,由照壁、石坊(上有“政建陆次”字样)、大门、三间庭、省心阁、南北厅、碑亭、阿訇斋、沐浴室,礼拜正殿等建筑群组成。相传,省心阁建于宋代,明朝郑和四下西洋回来后重修清真寺时复修,后经多次修葺,仍保持原貌至今。4.清真寺布局

寺院建筑形式,略同化觉巷清真大寺,唯规模较小,而寺内亭、台、殿、阁布局得当。寺门对面有砖雕纹饰大照壁一座,门外临街有四柱三间石牌坊“敕建陆次”石额,镌于牌坊门楣。省心阁是该寺主要建筑之一,相传建于宋代。明郑和四下西洋回来后重建为四角形式建筑,三层三重檐。后面是南北碑亭,南碑亭内是著名的“郑和碑”,即《重修清净寺碑》,大殿前为一宽大月台,周围环以石栏。大殿门首悬挂慈禧手书“派衍天方”牌匾,殿内前中为窑殿,上方写有古兰经原文,是著名“土耳其”书法,右边是阿訇演讲台。大殿面积5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0人同时做礼拜,墙壁四周有花草图案,套刻《古兰经》和阿拉伯文。整座寺院,庄严肃穆,紧凑和谐。明永乐十二年(1413年)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曾到该寺邀请掌教哈三随往任翻译。

省心阁为四角形楼式建筑,三层三重檐,布局庄严古雅,现经彩绘,映翠飞丹,玲珑绚丽,为寺内主要建筑之一。正殿前为。一宽大月台,周围环以石栏。石栏前一左右各立一碑亭,南碑亭内是著名的。“郑和碑”,即《重修清净寺碑》。正殿门首悬挂慈禧手书“派衍天方”的牌匾。殿内后中为窑殿。上方写有《古兰经》原文,系“土耳其”体书法,笔势苍劲,线条流畅。右边是阿旬宣讲台。大殿面积约为600平方米,可容纳500多人同时作礼拜。

大殿四壁饰有花一图案,套刻着古兰经和阿拉伯文的“嘟哇”,这些沥粉贴金壁板为国内合一老清真寺现存之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清真寺的整个布局以其中前合壁的建筑手法,体现出伊斯兰教份真寺在中国的早期建筑风格。此专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该寺有阿訇3人,满拉1才人,学董7人。本坊教民有5O0户,3000人,都是回族。本坊哈吉有惠志。元阿旬、铁福全、糜子玉夫妇、铁志贤夫妇、铁志明、铁元清、惠海笠等。据该寺郑和碑记载,明永乐年间,该寺学教哈桑阿訇曾应聘作为郑和船队成员兼翻译,同下西洋,为增进中阿人民友谊作出了杰出贡献。5.清真寺风格

位于今大学习巷的西大寺,据说始建于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由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监造。但考察其建筑,已全无唐代风貌,实难成说。倒是有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刘序用汉文和阿拉伯文撰写的《重修清净寺碑记》和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所立的《敕赐清净寺碑记》,西大寺的修建历史由此可见一端。观其建筑,寺内一切完全按照伊斯兰教制度布置,设有礼拜殿、宣谕台、邦克楼、阿訇斋、省心阁、左右碑亭等;神龛朝向麦加,殿内点灯,禁用动物纹图装饰。殿上琉璃碧瓦,殿内铺有地板,彩画浮雕间有,花纹雕于石阶,充分展示出明代建筑风格。如果说西大寺与唐确有瓜葛的话,那也不假。西大寺所在的大学习巷原来只是唐长安城的一个小坊,其时,西域回纥族曾帮助汾阳王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唐代宗年间,郭子仪从甘肃泾川回京时,有回纥领袖及将士等200余人随从,就住在今城隍庙附近的小坊内。他们在长安逗留期间,学习唐朝的一切法令、制度和汉族的文化习俗,因此后来就把西大寺所在的这个地方称作“大学习巷”。由于回纥人在长安定居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供他们做礼拜的清真寺便应运而生了。

大学习巷清真寺有一块明刘序撰写的《重修清净寺碑记》碑石,正面汉文,背面为阿拉伯文,“碑记”中详细叙述了明初三保太监郑和求“贤”于西安东大寺的事迹。碑在西大寺,却记述了东大寺的事,值得一提。据传说,郑和奉明成祖之旨,准备率领庞大的远洋舰队再下西洋,虽然使团人数达两万之众,但缺少精通阿拉伯语和锡兰语的翻译。于是,郑和便专程来到久已闻名的长安城东大寺求贤选才。经过认真考核挑选,他选中了东大寺的掌教哈三,遂任命为西洋使团的“总翻译”。哈三聪慧稳重,不负“郑”望,在出使西洋途中,为郑和出谋划策,排忧解难,顺利完成外交使命。回京后,郑和为哈三报功请赏,哈三再三谢绝,只要求圣上能恩泽东大寺,拨款修葺,他就感激不尽了。郑和于是领旨重返长安城,并亲自设计绘图,选择良材,召募能工巧匠。新修建的东大寺面貌一新,亭、台、楼、殿布置得宜,蔚为壮观。据说寺内的“邦克楼”就是郑和特别主持修建的标志性建筑。虽是传说,却为东大寺增色不少。

第二篇:古建筑测绘报告范文

古 建 测 绘 调 研 报 告

指导教师:XX

XXXXX

组员:XX,XX,XX ,XX

昌溪古建测绘

古建测绘目的

通过对古建筑的测绘,增强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深入了解中国古建筑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深化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理论学习,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古建测绘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4年7月3日至7月10日

地点:黄山市歙县昌溪村豫顺堂,唯善堂 古建测绘工具

激光测距仪,30m皮尺,5m钢卷尺等 古建测绘内容

昌溪是古徽州歙县境内的一个历史,文化,生态古村,历来被称为“歙南第一村”,村内分上村与下村,上村为吴氏古村,下村为周氏古村,又叫周邦头。我们小组测量的两栋单体建筑都是周氏民居。

我们测量的第一栋单体建筑是“豫顺堂”,为一周氏官宦人家。现在的主人是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老爷爷是一位退休老教师。据他介绍:“豫顺堂”又名“父子进士府弟”,系周代宗祠“六顺堂”支下第九代后嗣所建,成屋于清康熙二年,即公元1663年,虽属清早期所建,但建造此屋的仍为明末老匠人。从窗花雕刻的简单粗犷可知,为明代建筑风格,不像清代建筑那样雕刻的复杂精细。此屋共三进,80年代时期,后两进改为庭院和现代居房,独留前一进供后世子孙瞻仰。

“豫顺堂”正门位于东南向,面朝昌源河,可见古人建房相当注重水源,沿河而建。双扇门向内开,一是受中国传统内向封闭思想的影响,二是徽派建筑巷窄而高,门外开占用空间,不利于外部人流走动,这与现代建筑疏散门向室外开启相抵触。进入正门之后,还有一道门叫做屏门,屏门是用于遮挡视线的门,一般不与墙相连,其功能和影壁,屏风相似,和屏风不同的是,屏门置于固定的地方,而和影壁不同的是,屏门的门扇可以活动,并可拆卸。跨过屏门门槛,便是天井,两侧各有一个厢房。正厅上挂着“父子进士”牌匾,两侧为耳房,分别为厨房和仓库。正厅后面是楼梯,可上二楼。二楼两边各有两个房间,窗扇已不复存在,随历史而远去,可看见天井,“四水归堂”。

“豫顺堂”建筑结构主要是抬梁式,一层方基圆柱12根,方基方柱6根,大的圆基圆柱2根,小的圆基圆柱10根;二层的柱子并不是与一层对齐的,圆柱18根,方柱6根。“豫顺堂”窗花雕刻种类较少,主要是由横竖杆,圆形和菱形组成,没有复杂的窗花雕刻。

我们测量的第二栋建筑单体是“唯善堂”,位于“豫顺堂”前面,也是一家周氏民居。此建筑现在已无人居住,是我们经过多次沟通后才得以进行测量的建筑。据当地一位周氏口述者介绍,“唯善堂”的原主人与清朝货币理论家,财政学家王茂荫是亲家,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对其货币思想给予赞赏。这家与周氏大家族一样从事漆业,周氏漆业控制当时全国漆业的运转,并远销海内外。周氏家族靠耕读起家,然后经商,发家致富后为家乡做贡献,家有私塾,子女入学接受教育。进士9名,贡生24名,举人26名,秀才158名,知县以上有78名,有100多名官员。当时仅仅80户周氏人家却出了如此多的人才,真可谓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池,温柔富贵乡。

“唯善堂”大门后没有屏门,然后是天井,进入正厅,两侧各有耳房。此建筑的窗花雕刻非常复杂,精细,各扇门窗的雕刻看似相同,仔细一看却有差异,可判断为清代建筑,与“豫顺堂”有着较大的差距。一层大的圆基圆柱2根,小的圆基圆柱2根,方基圆柱14根,二层已难以上去测量,根据一层推断,结合立面分析,大体还原了原来的布局及柱子的位置。

“豫顺堂”与“唯善堂”两栋民居建筑,平面图从其轴线尺寸,墙厚,门窗,台阶尺寸以及铺地等确定;立面图通过平面总长度,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檐口高度,马头墙高度,再透过估算来确定;剖面图有横剖,纵剖,结合平面,立面表达各层之间构造关系;大样图有门窗雕花,各种柱子类型尺寸,还有吻兽等通过测量,拍照描图等记录下来。古建测绘感受

(1)对古建筑有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认识。古建筑中结构的形式,柱子种类,窗花的雕刻,屋顶的形式等等元素,从过去书本上一个比较模糊的文字概念到现在有一个图像,尺寸的概念的过渡。古建筑中的种种元素体现了徽州地区的文化,历史。文字与图像的结合,建筑与文化的结合,使我们对古建筑有了比较完整,清晰的认识。

(2)加强我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培养我们严谨认真的态度。由于测量过程中很多地方无法具体测量,二楼无法上去,户主不让测量等等问题,我们集思广益来处理这些问题。我们通过每个部件的尺寸测量,整体尺寸测量的核对,平,立,剖面尺寸测量,再核对,尽量的准确。对于已经破坏的部分通过轴线的对称,估算来还原原来的面貌。

(3)加强团队合作的精神。我们小组四人从测量到整理,校对数据,再到出图,遵循彼此分工,然后相互交流核对,再到最后组长总结的流程进行。

总之,这些数据的得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始我们没有估计到为了得到这些资料和数据会遇到很多的麻烦。由于体量的庞大令我们一开始根本无法入手,还有房屋本身结构上的复杂性使我们一度有点灰心丧气,当然,由于们大家的努力这些困难被我们克服了。体会最深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对建筑测绘的认识,无论是从建筑大轮廓的把握上,局部细节的处理,还是其中相互的连接,等等,我们都走了不少弯路。最后通过分析和反复的论证我们还是的出了最为精确的数据尺寸。这些在实地的工作中所得到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中永远无法得到的,因为有些结构很难通过想象去完成;更甚至于有时你看着实物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误差和错觉的产生。这样反复的验证和观察对我们对于建筑结构的理解和体量的把握上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锻炼对于我们将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感到受益非浅。

第三篇:古建筑测绘

古建筑测绘.txt24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无论是精密测绘和法式测绘都好,古建筑测绘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筑群的总平面图。这是对非单体建筑,即如有院墙、牌坊、廊庑、古碑刻、道路等构筑物的建筑而言的。测绘总平面图应该准确地表现出各单体建筑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间距,使其总体布局和环境一目了然。以往我们都是利用小平板仪来做这一项测绘的,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一种功能更为强大的测绘仪器——全站仪来辅助测量,它可以统一的坐标定点,并且集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的功能于一身,大大弥补了小平板仪数据不准确,使用不方便的缺陷。尤其是对于大面积的平面图测绘,甚至可以通过其专门的软件利用测量出来的控制点数据直接成图,这将极大地提高测绘工作的效率。

2、单体建筑的各层平面。这一项内容的测绘相对容易。对于大部分的建筑一般只需皮卷尺、钢卷尺、卡尺或软尺就可以测出所有单体建筑的平面图。测绘平面时最重要的是先确定轴线尺寸,之后单体建筑的一切控制尺寸都应以此为根据。确定轴线尺寸后,再依次确定台明、台阶、室内外地面铺装、山墙、门窗等的位置,平面图就确定了。此外,我们还应该在此广泛使用激光测距仪,其优点是数据准确,使用方便,并且能测到一些因条件限制而人无法站立和上去的点的距离。它的这一大优势能在我们测绘立面和剖面图时发挥很大的作用。

3、单体建筑的正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对于法式测绘,因为没有搭架,无法上到建筑物上用皮卷尺测量高度,所以这一类立面图都必须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测量。粗略测量时,我们可以仅借助竹竿和皮卷尺、铅垂球测出高度。但是要用做档案记录时,单层的建筑,如果有可利用的反射点就可以通过激光测距仪测出高度,如果没有反射点可以通过全站仪测出两点之间的高差就是建筑的高度。对于一些两层以上近现代的文物建筑主要是借助全站仪测其高度。测出各点高度后,各个立面图就可以确定了。

4、单体建筑的纵剖面、横剖面。测量方法与测绘立面图的原理一样。不同的是剖面图要更清晰地表达出各层之间的构造关系。

5、屋顶的俯、仰视图。与平面图恰好是相对应的。

6、大样图。包括了各种砖雕、脊饰、梁架的斗拱等部分的大样。因为这类装饰构件的线条、图案都非常复杂,甚至是一些人物、花鸟、虫鱼图案,而按照测绘的要求是要一一表现在大样图中的,这往往是古建筑测绘中最耗时、难度最大的。在法式测绘中,最好的方法是借助数码相机拍下各个大样的正、侧、底面的照片,然后测出各个大样中重要的控制点的距离,通过比照数码照片绘出大样图。以往做这一项工作要求测绘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美术基础,否则就无法进行,具有极大的限制性。而且稍稍复杂的图案都不能利用计算机来绘制,这样一来传统的方法已明显不能适应数字化工作的要求了。但是现在这一问题开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利用一系列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可以直接利用大样的数码照片勾勒轮廓线,这将大大简化了装饰部件大样图的测绘工作,而且画出来的图不再线条生硬,而是栩栩如生的。这一绘图原理还可用于考古发掘图纸和器物图的绘制:手绘的米格纸底图可以通过绘图软件处理成出版时所用的图,而不再需要描硫酸纸图了。

第四篇: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Hefei University

古建筑测绘论文

Ancient Architecture Mapping

论文题目: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导师姓名: 完成时间:

浅谈皖南徽派古民居特色

合肥学院12建筑学<1>班胡超、张烨、李思源

【摘 要】

徽州古民居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成熟的建筑流派。徽州古民居以清新淡雅为其基本色彩,马头墙和天井别具风味,木质结构的梁架构件坚固稳定、造型奇巧、雕刻精美,室内装饰和陈设古朴雅致,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及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其中皖南传统民居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村落环境、建筑色彩与形式、建筑架构、建筑材料以及装饰工艺五方面的阐述,简单分析了皖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对皖南传统民居以及现代新民居的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关键词】

徽派建筑 古民居测绘 马头墙

一、村落环境

传统民居集聚而成的徽州村落,融合于山水之间。村落一般都是座落在缓坡上,随着地形、道路方向逐步延伸。从徽州传统村落总体来看,都是溪水依托山势,村落顺延溪水。房屋群落与周围环境巧妙结合,村落顺溪水走向展开,形成优美的村镇风貌。

徽州村落总的来说呈现出对外封闭的形态,其布局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线型布局。这种布局通过沿巷道的建筑群完成,或者通过各建筑群的轴线关系延伸。线型布局总有一条 主要干线,序列感强,民居一般均可得到良好的朝向与景面。线型布局当主干线过长时,交通、生活稍有不便。例如西递,在我看来就是线型的布局方式。第二种是散点型布局。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地段环境中,民居各处于适宜地带,呈散点状。散点型布局可使建筑隐于山林,有利于保持自然风貌,很适合于小自然村的形式。但此种方式有时显得凌乱,各户联系不够紧密。在安徽黄山地区,位于山腰和山脚的村落大多如此。第三种是集聚型布局。它适于规模不等的各种村镇。这种布局方式占地少、紧凑,而且因为建筑集中,封闭性较强,如屏山。

二、建筑色彩和形式

1.色彩

徽州古民居的色彩,以清新淡雅为基本风格。它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不同色泽、质感和特征来构筑,房舍都是白色粉墙、黑色瓦片和灰色青砖,墙脚多采用灰色的条形青石或鹅卵石堆砌,黑、白、灰组成了古民居建筑的主色调。徽州古民居建筑没有艳丽的色彩,白墙、黑瓦这样单纯质朴的颜色,与当地清幽秀丽的山川景色,丰富多样的自然植被,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特有的人性的美感。

徽州传统民居,一般都是青瓦白墙和褐红色的木质构件,给人以淡雅明快之美感。虽然这种简单朴素的色调重复复重复,但却并不使人感到厌倦,反而给人以整体统一和典雅美的总体印象,就像在观赏一幅幅水墨画一样,渲染出徽州传统民居那极具地域性的基本风貌。

2.形式

传统徽州民居的特色,很多来自屋顶。屋顶很讲究,连接的也很复杂,随着平面的不同,屋顶形式也会不同。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高差过大,采取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方式,既节约材料,又使马头墙面高低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传统马头墙是一种防火墙,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人们为了美观,为马头墙点缀了各种装饰。而现在的徽派新建筑的马头墙,已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符号。

马头墙的运用,打破了墙壁的单调重复感,增加了建筑整体的美感。房屋所处地势的高低不一,房间进深的不同,马头墙的高低也随之有所变化,形成了丰富变化的空间。

马头墙从建筑群到村落,再从村落到集镇,形成一组组交错、连续、渐变、跌宕起伏的“优美乐章”,成为皖南古民居所特有的“主旋律”;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用在这里则是再恰当不过了。马头墙是徽州民居最具象征性的建筑造型。

三、建筑架构

徽州古民居的梁架构件均为木质结构,不仅坚固稳定而且构造奇巧,雕刻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梁架整体宏大壮美,中段常雕刻多种图案,立柱雄而不笨,明代多做成具有优美轮廓线的梭形柱。梁架上的构件,如梁托、瓜柱、叉手、雀替、斜撑、替木等大都进行镂空细雕,装饰以精美的花纹、线脚。房屋天井四周的檐下撑木,多雕成各种神仙、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美轮美奂。梁架上的叉手和雀替,则多做成云朵状,其相互勾连迂回的流畅线条,飘逸俊俏,美不胜收。

这些梁架构件的制作,巧妙地将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渗透,达到珠联璧合的境界。它们虽不施以彩漆,只涂以桐油,却显得格外古朴雅致,诠释着徽州传统的文化内涵和高格调的审美观念。

四、建筑材料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材料,在地面上大多使用一些灰色或青色的花岗岩铺砌,一些较大型的住宅地下也会使用方砖正铺或者斜铺。较小的住宅也会使用墙砖铺砌而成。

楼面之上多使用木材楼板,大多还会在其上铺一层天然防水的材料,如干草,箬叶。部分清朝晚期民居,会使用双层楼板,上层楼板薄,下层楼板厚,之间夹一层油纸。防止落灰,漏水。

柱、檩条、椽子、屋面板多选用杉木制作,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也有选用白果树、柏树制作。杉木躯干较直且抗蚁,不翘曲,少开裂,而且古代工匠在实践中懂得杉木暴露在空气中不易腐蚀,柱子表面不做地仗,不饰油漆。

外墙面皆为涂抹有白垩的白粉墙,白垩是一种柔软、易碎的白色粉状碳酸钙沉积物,在现代还多做粉笔。其作为外墙涂料价廉物美,既可反射阳光以隔热,又可阴雨时防潮驱湿保护木构架。砌筑墙体和砖雕门罩在砖的使用上略有区别,墙体砌筑所用的是一种按长度一尺一寸、宽五寸、厚一寸的大开砖,门罩和门楼制作所采用的砖是经过洗浆沉淀的细土制坯烧制而成,其色泽青灰,质地细腻,便于精雕细作。

五、装饰工艺

建筑雕刻艺术是徽州民居最主要、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徽州民居建筑中几乎每一种建筑材料都可以用来雕刻,每一建筑构件都加以雕刻,形成一种清丽高雅的建筑艺术格调。雕刻分为砖雕、木雕和石雕等几种方式。

其中砖雕的主要装饰处为门罩、门楼、八字墙及马头墙的端部。其镂刻的内容、题材极为丰富,凡神仙人物、亭台屋宇、飞禽走兽、花草静物应有尽有。为了表现人物的逼真和楼台的主体感,多采用高浮雕、透雕和半圆雕的技法。

木雕比砖雕使用的地方更多,一般多用于檐口、梁架、门窗、栏杆和室内陈设。由于木质细韧,较砖石易于加工,故木雕的 刀工更为细腻,线条更为流畅,人物表情、衣襟更为清晰。不少民居留下了珍贵的木雕艺术品。

石雕主要用在祠堂、寺庙、牌坊、桥,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凤、仙鹤、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和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

浑厚潇洒“三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成为徽州古民居建筑的一大亮点。它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而且还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精神。

六、关于徽派建筑的思考

在皖南古民居到新民居的演变过程中,平面型制的变化,装饰的简化,建筑新材料的运用等,这是人们一直积极努力探索新生活的热情和天然创造力的表现,也是我们应该正视和学习的地方。地域更新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建筑文化的不断发展创新将是历史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转变。徽州民居作为徽派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更迭告诉我们创新并不是抛弃传统,相反只有不断的发展创新才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和保护。同时,面对信息化的时代,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作为徽派文化的重要载体,徽派建筑的创作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当前,面对传统与现代所发生的碰撞,如何创作出“现代的”地域性建筑?

在安徽省内也有众多建筑师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作品。如黄山轩辕大酒店、合肥亚明艺术馆、徽州文化园、安徽省徽文化博物馆。这些建筑作品从多角度对徽派传统建筑进行了新的诠释,反映了对徽州传统建筑特色的思考以及在实践中达到的新的高度。因此,新徽派建筑在经历了上世纪的创作高峰后,在今后必然会引起更大的关注和发展,必然会在中华的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单德启 《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9 [2]汪兴毅、管欣

《徽州古民宅木构架类型及柱的营造》

安徽农业大学

[3]百度百科及图片

第五篇: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测绘实习通过对古建筑的测绘,增强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感性认识,主要是针对中国古建筑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测绘的理论学习,同时也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大家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1、时间:2012年11月5日

2、地点:西安市八仙庵

三、测量工具

3.5m钢卷尺、30m皮尺等

四、小组人员

杜芃逸 曹一飞 冯斌 陈喆 宋颖佳 程雅丽 刘菁

五、实习内容

西安八仙庵.八仙庵相传建于宋代。元、明、清各代屡次翻修。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到西安避难,曾颁发1000两白银,命八仙庵道长李宗阳修建牌坊,并赐八仙庵“敕建” 二字,高悬于庵前门领之上。新中国建立后,当地政府如数次拨款整修。八仙庵现占地110亩,由山门至后殿,分为三进。山门外,有清光绪二十年砖砌大牌坊两座,门外的影壁上刻有 “万古长青”4个大字。山门两端,钟、鼓楼分立左右。第一进殿5间。第二进分前、后二殿。第三进正殿门楣上悬有清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的“洞天云籍”4 字匾额,大殿两侧,是东西跨院。东院有吕祖殿和药王殿。八仙庵是西安最大、最著名的道教观院。

我们小组的测绘对象是八仙庵内规模最大的聚仙阁,建筑保留了明清两代风貌,风格古朴,庄严雄伟。在实地测绘之前,老师着重讲解了测绘内容就图纸内容。让我们了解了测绘的大致方向。

开始测量前,我们进行了工作的分配,3个人负责平面测量,另外4人负责立面和细节的测量。在绘制草图前,我们首先从整体上了解整个建筑。由于该建筑遵循了古代建筑的特点,呈中轴对称,所以只用测量两边的距离。先总体测出总的尺寸,再分别测出细部尺寸,最后把细部尺寸和总尺寸校准,尽量减少误差,在测量时,我们重点测量了平面的砖的铺地,台基以及柱的位置和直径。

平面的测量比较简单,用卷尺即可完成。在测量立面时,有更多的构建及细部尺寸需要我们测量,比如门窗的尺寸、镂空的木格子栏杆、石质柱础、琉璃屋顶各个不同位置的斗拱建筑总高度等等,需要利用的工具很多,无疑增加了我们的测绘难度。由于是古建文物,不让攀爬,测量檐高只能用钢尺勾到瓦上测出,导致数据可能不那么精确。

这次测绘让我们对古建筑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特别是明清建筑。屋顶的各种形式、建筑的组成、结构类型、斗拱的组成及机构特点等等,让我们意识到中国的古代建筑历史内涵是博大精深的。此外,这次测绘培养了我们认真严谨的态度,由于古建中有很多部件,我们必须对每个部件的每个尺寸进行测量、记录。同样,画草图、校对数据、做CAD都需要认真仔细,这无疑让我们对以后的工作更加严谨。最后,还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次测绘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因此大家必须要分工合作,既要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完成,又要协助队友测绘,这正是我们平时欠缺的精神。总之,这次实践教会我们的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我相信这是可以激励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下载古建筑测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建筑测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09级建筑学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测绘时间:2013年4月11日至2013年4月14日 测绘地点:四川省阆中市何家窨子 测绘人员:刘骑崛 李东恒 张佳 张谋佘然 胡瑾璐 赵柯宇......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本次测绘实习主要是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以及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建筑的......

    古建筑测绘任务书2012

    2012年建筑学古建筑测绘任务书 适用于建筑学10-1、2 题目:邯郸市圣井岗古建筑测绘 要求:准备阶段: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文献典籍中的有关记载以及各种相关的档案、 文件图形等资料。......

    古建筑测绘任务书

    古建测绘实习任务书 一、测绘的目的 通过对所选城市的古代历史建筑的考察,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选取代表性建筑,进行中国古代建筑的测绘。要求通过实地测绘,加深对中国古代建筑技......

    古建筑测绘实习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巩固《中国建筑史》课程中所学的知识,通过实地实物测绘,深入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古建筑的结构与形式等建筑特征。 2.掌握建筑测绘的技......

    古建筑测绘心得

    城村测绘实习心得体会 ----08级城市规划班 郑晓宇 为提高我们对古建的认识和动手测量的能力,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深化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学院安排了这学期初进行古......

    古建筑测绘心得体会

    古色古韵纯阳宫 ——纯阳宫测绘心得 太原纯阳宫,道教著名宫观。在山西省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又名吕祖庙。始建于元代,明代万历年间I(1573—1620)重修,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

    古建筑测绘心得

    古建筑测绘心得 这个学期,我们迎来了一门新课,古建筑测绘。从小我就对中国古建筑抱有一种神秘的好奇,好奇它独特的坡屋顶,好奇它屋顶下层层叠叠的斗拱,好奇它独特的蕴含着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