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明素养的提高靠教育
强制性的,只能治标,不能自本!政府应该宣传,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自觉!奥运精神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所体现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理想。从雅典第一届奥运会开始至今,虽然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奥运精神却丝毫没有动摇。奥运精神是一种生活哲学,强调增强人的体质、磨练人的意志、提高人的精神,追求全面发展,并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遵循友谊、团结和公平的精神,其宗旨是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奥运精神可概括为:更快、更高、更强;重在参与;公平竞争;和平、友谊、进步。
从另一个角度看,奥运精神包括民主的精神、法治的精神,强调参与、竞争,强调平等和遵守规则。就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说,《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作了明确规定。北京奥运会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坚持勤俭节约,全面促进首都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社会进步,为中国及世界体育留下独特的遗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除要秉承奥运精神的一般要求外,还要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与人文奥运的追求。
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奥运会的最大特色和亮点之一,也是北京奥运会最难实现的目标。因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都可以通过金钱投入来实现,但人文奥运的要求却不是光用物质可以办得到的,它需要全国人民尤其是北京市民的共同努力,共同提高自身的公民素养,营造以人为本、人文气息浓厚的奥运环境。
奥运精神对公民素养的要求可以分为对运动员的要求,即在竞技场上做文明的运动员;对观众的要求,即在观众席上做文明观众;对奥运服务人员的要求,即在奥运服务期间做文明服务人员;以及对一般市民的要求。
奥运精神的培养、公民素养的提升,既是全民的事情,也是政府的事情。对个人来讲,需要认真把握奥运精神,了解奥运的宗旨、精神和规则。无论是运动员,服务人员还是普通的观众、市民,都要按照奥运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对政府来说,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宣传奥运精神,让奥运精神普遍为人们所认识,另外,还应通过制度建设来培育奥运精神,使人们更加自信、平等、独立、勇于参与、遵守规则,并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如何培养奥运精神,提高公民素养?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宣传。这里首先要宣传奥运精神,通过媒体、论坛、讲座、知识竞赛或其他手段等多方面、多渠道进行宣传,同时,还要宣传法治,教育公民遵守《奥林匹克宪章》和国际奥委会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主办城市合同》,提高全体市民的法律意识,为奥运会的举办提供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当然,在这里还要宣传道德规范,强调平等、诚信、自强、奉献、守法等精神,以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为举办奥运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文明环境。
2、强化培训。这里需要根据居民的文化素养、职业性质等对北京市民分类进行培训,分别介绍奥运的精神、宗旨、历史、文化、要求和规则。同时,为了适应奥运会的需要,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外语培训,建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开展“市民讲英语”活动,为市民提供基础英语培训的条件。
3、鼓励参与。奥组委和北京市各级政府要为市民积极参与奥运创造良好条件。参与奥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除运动员的竞赛参与外,还包括对奥运会的举办献技献策,参与奥运的管理和服务,用金钱或其他手段支持奥运以及自觉遵守奥运规则等。
4、严格责任。除了要正面宣传教育外,对那些背离奥运精神,违反法律规则的行为人要追究责任,依法制裁。
奥运精神的培育、公民素质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而2008年奥运会的准备已进入最后阶段,时间紧迫,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和培训的力度,也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全民的共同努力。
10月1日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1万名群众冒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遗憾的是,升旗仪式结束后,游客散去,地面上废报纸、广告、饮料瓶遍布,一片狼藉。(10月1日新华网)
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是个老话题,但是我们又不得不谈、不得不提。如果对国民素质问题闭口不谈,可能会耽误伟大祖国的发展进步,甚至延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久提不高也不行,那会让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成色严重不足,毕竟没有精神文明的小康不是真的小康。就拿这次国庆看升旗来说,11万群众冒雨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的爱国精神可嘉,但是走的时候,留下满地狼藉,这就让人无语了。到底你们是去给中国人长脸呢,还是专门去“毁我们”的啊?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从看升旗的人数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人口多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好在“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个什么大事小情,大家伙儿你搭一把手我搭一把手就搞定了。但是人多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就是国民素质良莠不齐,并且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容易形成“破窗效应”。如果你扔了一个矿泉水瓶没被制止,我也会悄悄把手里的废纸丢掉,如此一来,干净整洁的天安门广场就变得一片狼藉。
也许有人会说,随手丢个垃圾,随意吐口痰无关国民素质,只是不好的生活习惯而已。我认为国民素质既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也包括思想道德素质,随手丢垃圾、随口吐痰却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但是不起眼的细节往往会暴露出大问题,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对内连自己的生活习惯都管不好,又怎么能对外做到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呢?
一个民族要想长久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主要靠的是这个民族的每个成员所体现出的基本素质和文明。因此,培育国民素质,提升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由于我国国情特殊,人口众多,提高国民素质的任务特别的艰巨,然而却是势在必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从娃娃抓起。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可以随意涂画。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给他们良好的素质教育,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家庭里的道德模范。同时,老师还要适当引导他们,让他们去督促家里的大人也向好的生活习惯看齐。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逐渐提高国民素质。
二是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大力宣传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涌现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把他们的光荣事迹作为大家学习的教材,通过宣传教育,让大家有见贤思齐的意识,从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让人人讲文明、时时提素质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
三是要严格监督和规范国民的公共文明行为。以在校学生和公职人员为重点,以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为平台,结合不同系统和单位的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监督社会成员的公共文明行为,既使被监督者的不文明行为得到纠正,又使活动参与者在互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自身的文明素质同步提高。
四是建立健全对不文明行为的惩罚机制。应尽快出台专门规定公民文明素质的教育法规,针对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现象进行立法,以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一是建立有助于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定期检查机制,表彰先进,督促后进。二是充分引导社会上的各种监督力量,成立社区自治的巡逻小组,对不文明行为行进点名批评和集中曝光。三是成立专门的文明办,将惩治不文明行为的举措纳入到法制的轨道,加大执行力度,使不文明行为者心存戒虑。
第二篇:养成良好习惯 提高文明素养
养成良好习惯 提升文明素养
--演讲稿
2015年12月16日
养成良好习惯 提升文明素养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文明素养”。
古人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很久以前,有个小和尚,想学会理发来帮寺庙的和尚剃发。于是他就开始用冬瓜练习,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时总要顺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没多久就学会了如何剃发,当他第一次帮人剃发,去打水洗头时,“顺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结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杀人犯。
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用冬瓜作练习时养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习惯,尽管为自己的师兄剃发时心里想着这是人不是冬瓜,但手却不听使唤,习惯性地把刀插了上去,因此,是那个小小的坏习惯害了他。
虽然这个故事有几分夸张,但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比如: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吵闹、不乱丢垃圾;按秩序做事;在校园里,微笑面对老师和同学,热情主动地打招呼问好;学习时,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行走在大街上时,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与文明和安全同行;在公共汽车上,能热心地为身边的老人、抱着孩子的乘客让座„„ “文明”就像空气一样,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体现文明。
如果你还没有做到,就从现在开始。在家,做孝敬父母的好子女;在学校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我们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让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下和同学快乐友好地玩耍,让我们在这里留下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同学们,行为养成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让我们从细节处开始,从现在开始,培养良好习惯,做文明小学生!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第三篇:提高文明素养演讲稿
用文明行动筑造和谐社会
文明这个词语我们是经常听到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都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词语。大而言之,文明关系一个民族的历史沿革、物质繁荣、科技进步乃至文化提升,是一个国家整体发展风貌的宏大叙事,宏观而抽象。而距离我们更近的文明,是“讲文明”这个文明,更多的是指一种道德礼仪、社会秩序或者行为规范。当文明与每一个生命个体相链接,具体演绎我们每个人常态的生活行为和生活习惯的时候,它就一下变得非常鲜活、十分具体而又细微了。有时候文明举止虽小,却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素质,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历史经验反复表明,文明虽然是国家的软实力,但是它的建成,则需要有国民的硬素质。只有我们每个人做到了讲文明,将“文明”落实到行动实处,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节俭就是一种文明行动。每年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完全可以满足2亿多人一年的食物需求;每年有2600多万吨旧衣物被丢进垃圾堆;每年仅从水龙头、抽水马桶等浪费的水,可以填补全国城市用水缺口的近一半……不经意间的奢侈浪费,不仅仅是屋里的无端消耗,更深层的则是民族优良品德的缺失。节俭是一种睿智,古人云: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广厦千间,夜卧八尺。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对个人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对社会是一种文明之举。
礼貌用语也是一种文明行动。说话是人与人沟通的主要途径,也是一个人外在形象的第一表现。人们往往从一个人的说话内容、口气、方式就能得出对这个人的评价,比如“这个人说话真有礼貌,有涵养,素质高”;“这个人太差劲,说话真难听”……所以想要得到别人好的评价,显示出你具有文明的素养,首先就需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内容和语气。我们不追求像演说家那样讲究说话的艺术和技巧,也不必要像政治家那样讲究说话的严谨和逻辑,我们只需要常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些礼貌用语,做到说话得体就可以了。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孔融让梨,是尊敬兄长的文明;程门立雪,是尊师重道的文明;高山流水,是朋友互敬互爱的文明;举案齐眉,是夫妻相敬如宾的文明。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然而,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当下,仍有许多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行人无视周围的垃圾桶,随手乱扔垃圾;车辆乱停乱放、夜间驾驶随意开远光灯甚至酒后驾车;浪费粮食、浪费水资源等等……这些行为不管在哪里都存在,作为基层工作者的我们更有能力、更有义务、更有责任去对这些行为负责。在反思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新时代下的文明正能量,“光盘行动”“低碳出行”等全国性的活动上行下效,形成了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康德说过,“这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深处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我想此时,“文明”再适合不过这句话了。文明是一种力量,它让道德败坏者退缩,让品德高尚者强大。文明无形,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出无数有形之身。文明的人是进取的人,干事创业是其奋斗目标。文明的人不会只琢磨人不琢磨事,而是努力做好工作,创造良好的业绩;文明的人不会只说空话不办实事,而是用更高的效率帮助别人办好事。文明的人是自律的人,遵守规则是其做人的原则。文明的人不愿意为了抢时间闯红灯,不愿为了降低成本而污染食品、水和空气,不愿为了私利动用自己的关系,不愿破坏公平原则玩弄阴谋诡计。文明的人是守礼的人,文明礼仪是其风格气质。文明的人不会因为生气而与人大吵大闹,不会因为有靠山就颐指气使,不会冷漠讥笑别人的失意。有了文明,城市才能更加美丽,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文明在我们口中,文明在我们心中,文明在我们的行动中!让我们自觉讲文明,自觉提高文明素养,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把握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一起努力行动,共筑和谐社会!
第四篇:中学生基础文明素养的提高[定稿]
中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之我见 一个个的小家庭组成的一个大家那是国。那什么是家呢?就是由一个一个成员而组成。所以,一个国家中人最重要。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三年前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以上的两个事例表明,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尤其是星期
六、日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影响到我们自身的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怎样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同学们,我们每播下一个动作,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将收获一个品格,让我们把文明礼仪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文化,惯穿了中华儿女的思想。她又似一种元素,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液,更似一盏明灯,点亮了中华儿女个人人生修养的方向。
是什么,用它独具内涵征服了一个又一个民族?是什么,令一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闪烁着如此鲜明华丽的光芒?
是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是文化的核心,是我们先辈用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
然而,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物质文明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不少人却忘记了精神文明的修养,我们有些人丢弃了它,我们部分跨国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已经使我们的“礼仪之邦”的美称受到质疑。在我们的一些中小学里也同样出现了:对待呕心沥血的师者,少了几分尊重,多了几分挑剔。对待他人的演讲,少了几分尊敬,多了几分平头论足。现在当中国的孩子开始变得倔强的时候,韩国的孩子们们正恭恭敬敬地双手下垂聆听父母的教诲;当中国的孩子边看电视大声指挥父母干这干那时,美国的孩子正在打扫房间、修剪草坪;当中国的孩子上学都要坐骄车的时候,日本的孩子正独自背着背包去高山旅行。当日、韩、美正学着我们“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时,我们自己却在一点点地丢弃。
其实,做到讲文明、讲礼仪并不难。孟子道:爱人之,人恒爱之;敬人之,人恒敬之。明礼就是一面镜子,你尊重他人,讲礼仪、讲文明,他人自然会给你投射尊重的目光。在我们生活中,文明礼貌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一声“对不起”能够化解紧张状况;一个有善的微笑,就如一道春风,温暖他人的心田;一次真诚的援助,便能唤起世间的爱心。所以说,文明礼仪能使一个人变得更高尚,同样一个讲文明礼仪的民族能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强盛。在最近举行的福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们文博的参赛运动员和啦啦队员把文博学生的高修养展示给了运动会各个参赛运动员。在昨天初中男子100米决赛中我校初一(1)班张建宇同学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为我们文博中学在市级竟赛中开始了记录。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对他表示祝贺。同时也希望其他同学在经后的各种比赛中为文博中学赢得更多的荣誉。
同学们,马克思曾说过:“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我们文博中学从建校的那天起就把文明礼仪教育放在了学生教育的重要位置,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此,希望同学们在已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我们文博附中所有的同学们能一颗明礼的心对待身边所有的人,按照品、学、力、行的校训来修养我们自身,使我们学习、生活的校园更加充满和谐与欢乐,让我们的思想在这美丽的校园中得到修炼,为我们每一个同学在今后人生学习的道路上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和同学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学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毫不疑问,我们的文明礼仪推广和普及工作,就会更加容易。那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
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第五篇:师德教育作业——提高师德素养
师德教育作业——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唐代大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自从走上讲台,我一直在践行着这句话,努力地传道、授业、解惑„„
从教十几年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记得在刚刚踏上讲台之时,战战兢兢,教书育人,事关国计,马虎不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乎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学习他们教书之法,秉承他们的育人之德。很快长进甚大,成熟不少。
这次的培训,又收获不少,这次培训,是我的心里又一次燃起的明灯,曾经的困惑再次释然,找到了明确的答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师德、优良的师风。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教师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材素质的高低;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成败。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就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
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科技富国是我们党在近期以来的发展战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际间高科技、高水平的多样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多种人才的竞争。传统型的、简单的手工、高体力支出低收获的劳动方式已经落后,祖国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师是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兴衰的关键。要办好教育,就必须造就一支事业心强、工作作风扎实、师德优、业务精、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这次学习,我认为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给我们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工作不应是为教书而教书,更要以人为本、教师育人,学生把几年、十几年的生命时间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学校、教师就有责任去珍惜别人的生命,浪费别人的生命时间就是罪过。
这次培训活动,促进和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发展,使我们的学校都能成为培养人材的基地,使我们的教师都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合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