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文明素养
文明素养专项组:小学阶段必须体现出阶段性、层次性和序列性。
1、确立适合一~~六年级具体的教育内容;(各阶段需要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
2、小学生文明礼仪培养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3、评价方法与方式,分年级行为评价标准。(监督、民主选举小绅士小淑女)具体分为: 生活范围(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与老师、与同学交往的礼仪)(与父母、长辈、同辈交往的礼仪。)(公共场所与人交往,探亲访友与人交往,通讯联络与人交往的礼仪。)
行为习惯(说话礼仪,行为礼仪)(具体又分在校园,家庭,公共场所)
整体要求:知礼、懂礼、用礼
礼仪: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知识性。
文明素养:礼仪形成习惯,内化为自身品质。
低年级着重训练学校礼仪中的行为习惯,重点在个人礼仪,说一些简单的文明用语方面的训练;
中年级在学校礼仪的此基础上,着重进行家庭礼仪习惯的培养,从“说”的训练发展到“做”的训练;
高年级在巩固低、中年级行为要求的同时,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着重指导他们的校内外公共场所礼仪。
校园礼仪:(进校礼仪,进办公室礼仪,排队打餐礼仪,升旗时礼仪)
1、说话礼仪:说话完整用词准确、明确、正确。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要宽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
2、行为礼仪:保持衣物干净整洁,经常洗头,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洗手,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整洁,校园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正确穿戴校服、红领巾。坐、走、站精神饱满,课间休息漫步轻声。文明就餐,食而不语。用餐前准备好餐巾纸,做好个人卫生工作;用餐时不讲话,细嚼慢咽;用餐完毕整理干净餐桌。尊敬师长,礼貌微笑待人,主动与人打招呼。课堂上全神贯注听讲,不做小动作。
家庭礼仪:
1、说话礼仪:用合适的语音语调说话,声音低沉清楚。听从长辈教诲,不随意顶撞,发脾气。用谦虚、商量的语气和长辈交谈。
2、行为礼仪:保持个人所在位置范围环境整洁。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待客礼仪。
公共场所:
1、说话礼仪:学会聆听和交流。自觉遵守公共场所规则。不高声喧哗。
2、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环境,爱护公共财物。
一、穿着礼仪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
二、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三、说话礼仪
1、要他人帮忙,说声“请您”或“麻烦您”,得到别人帮忙后,说声“谢谢”。
2、不小心影响别人休息或工作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别人不小心影响了你,并诚恳地向你道歉时,应宽容地说“没关系”。
3、与人交谈,态度要真诚,说话要和气。听取他人发言或说话时,要正视对方,不能漫不经心,不能随便插话。
4、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四、公共场所礼仪
1、在公众场合,不能大声喧哗,公共场所礼仪不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能挖耳、剪指甲等。
2、遵守交通法规,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财物,文物古迹,花草树木,4、不能随意放置个人物品,贵重物品应轻拿轻放。
5、大型集会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不乱丢垃圾,不交头接耳,听从指挥。
五、赛场礼仪
(1)文明观看。有秩序地进场和退场,比赛精彩处要热烈鼓掌,不喝倒彩,不向赛场内投掷物品,离场时主动清理自己使用过的物品,不乱扔垃圾。
(2)文明参赛。遵守比赛规则,不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尊重竞争对手,不故意伤害对方,对对方的冒犯要克制。如果认为裁判有问题,要按照程序向有关人员提出。(3)文明裁判。要公平、公正。六。个人卫生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身体无异味。
2、饭前便后洗手,便后冲厕及时。
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垃圾箱里。
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6、不在小摊上买零食,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六、网络礼仪
(1)认真学习网上知识,不浏览不良网站和信息。(2)与网友进行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4)上网时间要控制,不沉溺虚拟时空。(5)不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七、假日旅游礼仪
(1)文明行路。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听从交通民警和交通信号指挥。要走人行道,不跨越交通隔离护栏,不抢行机动车道,不三五成群并排行走,在行人拥挤的路段,不追跑打闹,横冲直撞。
(2)文明乘坐。主动配合乘务人员维护公共秩序,要按顺序、慢步轻声地登车、登机或上船,扶老携幼,不抢占座位,不大声喧哗。
(3)文明观光。在旅游景区,要讲究社会公德,不乱丢垃圾,要举止文明,要使用礼貌语言,要爱护公物,特别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刻乱画。
第二篇:文明素养
一,形象礼仪
第一条:职员必须仪表端庄整洁
具体要求见公司工服规定
第二条:工作场所的服装应保持随时清洁;
第三条:在公司内职员应保持优雅的姿势和动作具体
1.站姿:两脚脚跟着地脚尖离开约450腰背挺直胸膛自然颈脖伸直头微向下使人看清你的面孔两臂自然不耸肩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
2.坐姿:坐下后应尽量坐端正把双腿平行放好不得傲慢地把腿向前伸或向后伸或俯视前方,要移动椅子的位置时应先把椅子放在应放的地方然后再坐
3.公司内与同事相遇应点头行礼表示致意 ;
4.出入房间的礼貌进入房间要先轻轻敲门,听到应答再进进入后回手关门,不能大力粗暴。进入房间后,如对方正在讲话要稍等静候,不要中途插话如有急事要打断说话;
5.走通道走廊时要放轻脚步,办公室内禁止喧哗;
自己的公司还是对访问的公司在通道和走廊里不能一边走一边大声说话更不得唱歌或吹口哨等,在通道走廊里遇到上司或客户要礼让不能抢行。
二,日常业务中的礼仪
第一条:正确使用公司的物品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1.公司的物品不能野蛮对待挪为私用 ;
2.及时清理整理账簿和文件;
3.借用他人或公司的东西使用后及时送还或归放原处 ;
4.工作台上不能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
5.公司内同事间称呼得体,不得以老大,某某哥称呼;
6.未经同意不得随意翻看同事的文件资料。
第三篇:小学生行为规范与文明素养的有机结合
浅谈小学生行为规范与文明素养的有机结合
鲁家村小学
普琼生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素养的养成教育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基础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文明素养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待人接物是否彬彬有礼,是一个人的修养水平高低的体现之一,而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应该是从小养成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校风和班风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所以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从孩子启蒙抓起,把“知、情、意、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良莠由认知升华到情感再内化成行为表现。把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与文明素养有机结合,是学校和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家长都应高度重视的责任:
一、结合相关教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礼仪教育融于有效的品德课堂中。
教育属于德育范畴,而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品德课,因此,思想品德课在学校礼仪教育中起着先导作用。品德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一年级“懂礼仪,讲礼貌”一节中,就通过精美的教学图片教导学生学会日常礼仪。如:回家和上学要对妈妈说:再见、妈妈(爸爸)我回来了;见到同学老师要说:你好(您好),早上好;接电话要注意运用礼貌用语:请问找谁、请稍等„„通过说一说、练一练和演一演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明白“理”,训练“仪”,学练结合,明确学生的具体做法。除此之外,将书本中没有提及的日常礼仪带进课堂。如集队和排队的礼仪训练;站、立、行的的礼仪训练;敬礼问好姿态的礼仪训练等。结合校本开设课程,如本校编写的关于体态礼仪、谈吐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等方面的教材进行教学。让课堂更丰富,更有内涵。品德教学与生活容于一起。
2、礼仪教育不应忽视品德行为作业布置
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品德是衡量一个人的首要标准。因此,品德教程是学校开设的一项重要课程。但在还是实施应试教育制度的当今时代,《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这两门无须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衡量一个教师甚至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学科,被挂上术科的名衔。在某些教师心中,这门学科的分量远远不及语数英三门主科重。于是,不难发现,当学生埋头于“题海战役”中,竟然难得找到一道关于品德的作业。品德的衡量标准是从生活中来,须回到生活中去体现。现在多数思想品德课教学只局限于课堂上的说教,忽视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只说不做,是空谈。孩子的认知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行为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因此布置适量的品德行为作业是非常必要的,不应忽视。学科的作业,有别于主科的作业。更着重体现其生活性、社会性和人文性。正如科目名称所言。以一年级上册《懂礼仪、有礼貌》为例。在教学本节内容时,我布置了以下这项作业。
1、学生自己作为小老师,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教会弟弟妹妹表弟表妹朋友等比自己小的小孩子。并让孩子的家长根据其表现评上分数,写上评语。教学内容如:出门说再见、回家要问好、客人来了怎样招呼和接听电话如何讲礼貌等。
2、设计表格,以一星期为限,家长为孩子各方面的礼仪表现作出评价,学生将反汇表交回老师。这样,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好学校和家庭双方的指导,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布置品德行为作业就是一种很好的强化教育手段。品德行为作业的布置是架设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桥梁。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形成了外在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机制。
3、班主任教师充分利用主题队会这块主阵地,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从情感上影响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行为上自觉地表现出进步。大型的主题队会,定期召开一次,小型的主题队会要结合班级实际或班级的偶发事件及时召开。其他学科教师都要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把培养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形成任课教师齐抓共管。
二、榜样引领。
我们抓住教师敬业爱生的典型事例,把教师们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的敬业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作为学生的表率。每学期,我们结合“习惯养成”的阶段目标,评出校园文明之星,张榜公布,并配予手抄报介绍,在每学期开学典礼仪式上,宣讲他们的优秀事迹。号召学习他们,赶超他们,由于榜样就在身边,学生觉得亲切、可学。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充分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如通过国旗下讲话、晨会课、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使学生形成了一个浓烈的习惯养成的宣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时时感受到培养文明行为的意义和方向。
三、结合少队工作,适时宣传鼓舞: 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主要渠道是少先大队部的工作,少先大队要充分发挥作用,要组建起少先大队委员会,成立学校值周队,值周队在少先大队部的直接领导下。少先大队要选拔诚实、勇敢的少先队员(可以是少先大队委员会成员)担任值周工作。同时制定值周队工作目标和工作制度,以及优秀值周队员的评比标准,充分发挥值周队员的监督检查评价的作用,值周队要日查、周结、周发布、月汇总,期末进行总评比。评比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学校对其将进行精神和物质表彰。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板报、手抄报等宣传阵地,宣传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以鼓舞学生,教育学生。
三、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1、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主要环境是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三者必须有机的结合,否则事倍功半。从学校角度出发,德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思考,如何为班级、为学生创设育人环境。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养成教育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不仅是提高学生个人文明素质的问题,更是涉及整个社会公民素质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应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来抓。抓养成教育并不是学校领导的事情,也不是德育处和少先队的事情,应该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事情。因此,我们学校建立一个全员参与抓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工作网络,由学校领导、值周教师、值周中队干部组成的日常行为监督小组,对学生在校的言行礼仪给予检查、矫正,全校师生轮流担任,全员参与德育管理,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改变了“只顾本年级,不顾别的年级;只管所教学生,不管其他学生”的错误观念和做法,从而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抓养成教育”校园的氛围。
2、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或安排教师不定期地进行有目的的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行为习惯表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做到家长、教师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目标。同时德育处还要制定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工作细则以及各项制度,制定考核细则和办法,制定出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家长应该做什么,让家长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管理学生,让家长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上有章可循。德育处还要与社会各界进行沟通,为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创造条件。
四、校外延伸,促进规范教育深入化、社会化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需要长期的日常管理和训练,更需要与一个个生动的主题教育和一节节实在的课堂教学成为有机结合,以此来不断深化规范教育。近年来,我校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班队活动、艺术节、读书节、校运会等形式,先后开展了“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讲公德守法纪”、“家乡的昨天、今天、明天”、“人人争当洁、绿、美小天使”以及“手拉手共进步”等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我们还注意抓好学生的《家庭(社会)行为规范》的落实,引导学生在家做懂事的好孩子,在社会做文明的好少年。我们注意抓好校门口路段的本校“文明路”教育,把它作为联结学校和社会的纽带。教育、训练学生走出校门,同样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每天安排值勤学生轮流参加文明路队值勤。这些同学一方面搞好文明路的卫生、维护秩序,另一方面对同学们在文明路上的言行进行检查、指导。每当假期来临,学校总要制订出具体的教育活动计划,给学生布置“德育作业”。我们的活动较好地取得了家长和校外辅导员及社区的支持与配合。我校经常与社区联手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请社区主任来校作“如何做一个规范文明的社区小公民”讲座,与供电所等联合举行“讲文明,讲公德”主题队会活动,举办“快乐暑假”活动,与中屯社区等联合开展“净化社区服务社会”活动。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规范教育的深入化、社会化。
总之,“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经过几年努力,我校的学风、班风、校风、校容、校容校貌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优化。史亚梅、章敏、李艳萍同学获云南省美德少年称号,普炳菊、李鑫、史亚东同学被评为县级三好学生。学校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学校、校级目标管理一等奖、二等奖、雏鹰起飞一等奖、工会小组目标管理二等奖、艺术教育特色展演二等奖等。
第四篇:小学生文明素养与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计划
《小学生文明素养与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课题计划钦师附小周丽莉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标准,归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
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中高年级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瓜子、糖果、冰糕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⑾家长接送不进校园。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四、工作措施
养成教育做起来不可能轰轰烈烈,但是它的质量确系学生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我校将在养成教育中,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落实,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培养,从点滴做起,用我们的心血,来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1、养成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养成教育的规划、布置、协调和落实工作。
2、班级成立“学生自律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
3、学校成立养成教育监察组、重点稽查学生不文明行为。(每班1人)
4、联系家长委员会配合,发扬家长对学生行为是指导和监督作用。
5、建立学生心理辅导站(辅导站设在张老师办公室),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重点心理辅导,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6、坚持周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7、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强化学科渗透功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8、加大养成教育工作科研指导力度,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基层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9、实行按月进行评比文明班级制度。积分第一名为文明班级,发放流动红旗。流动红旗次数作为评选学年优秀班级和优秀辅导员的重要依据。
第五篇:《小学生卫生习惯与文明素养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生卫生习惯与文明素养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选题目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推广价值)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看重人的道德品质,历来注重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小学时期少年儿童大脑模仿性和记忆性都很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对获得卫生知识的兴趣浓厚。这正是逐步养成各种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9、14、15条明确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洗手;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爱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良好卫生习惯是人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不但有利于保持校园良好的卫生,而且还体现了小学生的文明气质,影响着将来的整体素质。
海南有着让人称羡不已的绿水青山,丽日蓝天,碧海白沙等生态之美,全省环境质量一直保持着全国一流水平。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前提是优化社会经济环境,与国际旅游岛的要求相比,海南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差距突出表现在:①当地居民与游客的和谐相处的氛围有待加强;②居民和游客在素质和生活水平上反差使游客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如市民随地吐痰、吐槟榔渣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游客心理上的不适感„„这些差距损害了海南的旅游形象。基于此,建设国际旅游岛,必须要努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形成安全、舒适、文明的社会环境。青少年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小主人,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文明素质,塑造“讲文明、重礼仪、诚信友爱、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当务之急。我校是海南省文明礼仪教育示范校,有着四千多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典范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选题及研究价值的所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的切入点、重点、难点、主要创新点等)
以培养国际旅游岛健康、文明的小主人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研究与实践为途径,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乃至学生本人长期的训练与体验,使学生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文明素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品德行为定势,进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旨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环境,使校园环境集陶冶人、培养人、教育人的功能于一身,以优良的人文环境、主题教育熏陶学生品质,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得到心灵的净化,行为的约束、规范,形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达到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的目的。
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等行为习惯是促进学校各项德育工作具体落实的重要条件。在我校,一些学生的环保意识较弱,有的学生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倒背如流,却随手乱扔纸屑,乱吃零食;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看书做作业不注意用眼卫生;上厕所不及时冲水等不良习惯。基于此,如何结合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主题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提升学生文明素养,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是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关键。在本课题中,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作为研究的自变量,我们将对其进行有意识地控制,从美观、文化底蕴、校园特色、时代感、情感等方面精心建设,从而观察学生在环境变化和实践体验中所呈现的不同行为表现,以此来达到德育目的。我校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方面已迈出了坚实步伐,但怎样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从而更好地形成合力,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卫生行为规范教育;怎样从学生文明素养与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学校的养成教育与小学生的实际相吻合、与学校发展想协调,成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内在需求,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和企待努力的方向,也是我校将《小学生文明素养与卫生习惯的研究》作为“十二五”省级课题申报的理由。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根本着眼点仍是学生,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行为形成是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研究中,我们力求以最优的校园文化环境,结合主题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文明、良好的行为养成,使学生懂得保护周边的学习、生活环境,做到不随意丢垃圾,同时对他人的异类行为进行纠正、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还将涉及到校园主题文化环境建设与学生德育关系的研究,这一内容实践者有之,但终未形成一定的理论,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若能发现两者间的内在规律,从中提取理论,将是我们的又一个收获。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国际旅游岛宣传手册》为范本,理解“文明素养”和“卫生行为”。
以主题教育浇铸、熏陶学生的文明素养,通过 组织活动,树立意识;制定制度,培养习惯;正确评价,有效激励;树立榜样,带动整体;家校联系,提高效果等措施进行研究与实践。
四、本课题完成条件分析
1、校领导对培养学生卫生习惯与文明素养高度重视,本课题的开展得到了校长室、教导处、德育处大队部的大力支持,成立以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首的课题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订课题实施方案、调控实验进程等。对课题实施全程管理,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定期进行课题研究交流、汇报。
2、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齐全。红领巾广播站、《腾飞》校刊和心理咨询室将为本课题提供更广的支持,学校有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经费专款专用,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图书室有各种教育方面的图书和杂志。学校还拥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室,共有计算机近百台。每台电脑均可上网,查阅资料、文献检索、交流学习等都可在网上进行,可充分满足本课题组需要。
3、人员结构。本课题组有副校长一人,中学高级教师一人,小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一级教师5人。本课题组成员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奋战,对学生的了解与研究较深入,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且教育科研经验丰富,是本课题研究的有力的人力资源。
五、本课题研究运用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辅之以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实验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验前,对实验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调查摸底,指定培训方案,然后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保持观察与分析,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修正方案,每学期进行测评,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2、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分析其实验前后的变化。
3、问卷调查法。应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对卫生习惯与文明素养认识与发展情况。
4、经验总结法。应用经验总结法,提升我校学生对卫生习惯与文明素养意识,使之得到受益终生并为之宣传教育的目的。
5、观察主要由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在观察过程中结合对学生的即席访谈,了解学生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过程。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
本课题实施步骤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及初步实施2011年3月——2012年3月 主要工作是:
(一).制定研究方案、课题实施计划。
(二).建好研究队伍,形成立体网络。
(三).捕捉学生行为弱点,分析行为成因,研究确立行为习惯指导内容。
(四)如期举办各类主题活动。
1、确定课题研究方向、主题,收集、整理相关理论资料。
2、撰写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组建课题组,确定主要组成人员。
4、申请立项。
5、2011年11——12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具体实施计划。印发课题方案和课题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观察,分析当前学生行为现状,提出改进建议。同期进行学生卫生习惯与文明素养认识与发展的问卷调查,充分利用班会、校会、黑板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舆论阵地,全方位地做好“小学生卫生习惯与文明素养的养成”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动员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
6、2012年1月,进行班主任会议。在分析学生卫生习惯与文明素养的基础上,分析教师如何通过宣传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影响提高学生自觉意识,从而学会自我约束,会后要求教师结合自己本班实际情况,写一篇分析与总结。
7、2012年2——3月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反思及策略思考,于论文或教育故事的形式呈现。
第二阶段成果展示及总结阶段2012年4月—2013年3月 主要工作:
(一)探究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方法与途径。
(二)立足本校实际,启动养成教育校本开发。
(三)研究反思,撰写研究论文。
(四)总结推广养成教育培养模式。
(五)编辑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六)收集课题研究资料。
(七)课题验收总结。
1、2012年4月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国际旅游岛宣传手册》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在全校集中组织开展自查互纠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局面,自觉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2、2012年5月通过五一国际劳动节大力宣传教育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可通过校会,主题队会,有关专家讲座,社区实践活动,义务劳动等形式展开。
3、2012年6月,召开班主任会议,探讨影响少年儿童卫生习惯和文明素养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本阶段学生的变化,课题组成员记录、分析并反思。整理教师撰写的学生评价,提出下阶段研究开展过程中需注意问题,撰写下阶段研究计划。
4、2012年7、8月利用暑期,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让学生家长参与知道共同促进学生卫生习惯与文明素养的养成,鼓励孩子参与社区活动,义务劳动,通过长期的宣传学习实践和训练,促进学生有被动到主动,有主动到形成习惯。
5、2012年9月,邀请专家讲座并进行指导工作。
6、2012年10月,课题组进行阶段性总结及分析。
7、2012年11——12月,总结推广养成教育培养模式8、2013年1月,收集课题研究资料,各种研训记录,心得,论文。9、2013年2——3月,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完成相关总结或报告的撰写,申请结题。
(一)分类成果研究报告
1、各阶段研究报告
2、结题报告
(二)阶段成果形式
1、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进行阶段性小结;
2、撰写专题论文。
(三)最终成果形成课题组整合素材库,撰写学术论文,形成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