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峨县发展核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时间:2019-05-13 11:3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峨县发展核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峨县发展核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第一篇:天峨县发展核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天峨县发展核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摘 要: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生态强县,天峨县从2012年开始规划实施核桃种植,目前核桃种植面积已近10万亩的规模。为深入了解天峨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2013~2014年笔者在全县核桃种植检查验收工作中先后到天蛾县岜暮乡、八腊乡等村屯对天峨县发展核桃产业进行了调研。我县在发展核桃产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种植核桃对促进我县的发展意义、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就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核桃;发展;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131

引 言

核桃又称为羌桃、胡桃,属于胡桃科,核桃属为多年生落叶大乔木,与扁桃,腰果、棒子并列为世界4大干果,是重要的坚果和木本油料树种。核桃营养价值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核桃庞大的地下根系和巨大的地上树冠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核桃树寿命长,几百年生大树仅能结果。我们南方种植核桃历史悠久。

天峨县核桃分布主要在八腊乡、更新乡、向阳镇、下老乡、六排镇、坡结乡、岜暮乡等都有种植核桃并挂果效好。

核桃全身都是宝,各部位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核桃树皮、枝条:除用作薪柴外,还有医疗作用。据报道,枝条同鸡蛋共煮后吃蛋,或枝条制取液加龙葵全草制成的核葵注射液,对宫颈癌、甲状腺癌等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青果皮(中药称青龙衣):青龙衣有效成分:鞣质、胡桃醌、胡桃甙。

对肿瘤细胞DNA合成有抑制作用,从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对革兰氏阴阳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镇痛作用;

果皮中富含单宁,克制栲胶,用于燃料、制革、纺织等行业。

核桃果壳;高级活性炭;燃料;磨碎后作肥料;工艺品。

木材:核桃木材色泽特殊,纹理致密,强度适当,耐冲击力强,是世界性优良材种,主要用于军工、胶合板、乐器、体育器械、文具仪器、高级家具等。

核桃仁含油率59.06%~72.84%;核桃仁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含量位居常见动植物油脂之首;核桃油中的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要为豆蔻酸、亚油酸和硬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烯酸);两种脂肪酸中,前者约占10%,后者约占90%。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人体所必需又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其主要功能是降低人体血浆中的胆固醇。天峨县核桃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

2.1 自然气候条件适宜

天峨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貌主要由低山、丘陵及台地组成。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山地小气候特征明显,空气湿润、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80%,年均气温20.1℃,年均降雨量1370.6 mm,年均日照时数1281.9 h,土壤以红壤、黄红壤、黄壤为主,有机质含量在1.45%~9.2%之间,PH值4.5~6.5之间,土壤肥力较高。因此,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及较高的土壤肥力,为天峨核桃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2.2 栽培的历史悠久

天峨县种植核桃有200多年的历史。号称天峨“核桃第一村”的八腊瑶族乡麻洞村上下寨屯,有6株树龄在100a以上,有18株在50a以上的,82株树龄在20~49a之间的。

2.3 政府重视,种植效益可观

近年来,随着人们水平提高,核桃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可观,政府给予种植核桃农户更多补贴政策,如:打坎费、种苗费、肥料,同时还免费提供规划设计和技术培训,很多农户都开始种植核桃,2012~2014年天峨县种植核桃面积已达近0.6万hm2。这些核桃树产量稳定,多数农户核桃年收入在万元以上。天峨县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折

3.1 核桃种植连片开发规模小

天峨县70%的核桃种植面积是借助退耕还林政策发展起来的。实行一家一户经营管理模式,真正成规模的大户所占比例很低。由于核桃种植前期没有经济效益,而且还需要不断地投入人力和财力进行管理,即便是栽植后不少农户也是对其采取粗放式管理,以至于杂草丛生、病虫害严重,导致核桃树长势衰弱。

3.2 核桃新品种推广难度大

由于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核桃种植和管护多位留守老人,这就导致种植户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整体素质不高,不少群众仅把核桃作为一个普通经济树种来对待,没有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桃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3.3 专业合作程度及核桃附加值低

天峨县的核桃种植以及加工甚至到销售几乎是每家每户单独进行,这种传统经营模式是很难实现核桃产业化发展。由于缺乏专业的核桃协会的引导,大多种植户所种植的核桃都是自产自销,致使核桃附加值,无法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3.4 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不够

天峨县原有的老核桃林,大部分为近10a来群众自家种植和借助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种植的。由于长期缺乏政策和专项资金投入,导致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指导、服务跟不上,效益不明显,影响了群众使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加快天峨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因地制宜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要想加快天峨县核桃产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在规划核桃发展,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种树”的原则,同时要结合天峨县的土地现状,并加强与国土、农业等有关部门的支持。由于核桃新品种的种植需要深厚土层,所以要将土层深厚的荒山和坡耕地作为核桃种植重点种植区域。

4.2 执行实生苗与嫁接苗并举

调研中了解到我县八腊瑶族乡麻洞村在种苗的选择上愿意种实生苗,这种种植经验群众较为接受。因此相关部门应对种植实生苗在政策资金的扶持上给予同等的扶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第二篇:阿克苏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阿克苏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近几年,阿克苏地区核桃出现难卖现象,导致核桃种植户经济下滑,为了促进核桃产业发展,对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核桃产业;问题;措施

文章编号:1005345X(2017)03003103中图分类号:S664.1文献标识码:A 新疆特色林果业栽培面积达146.7万hm2,阿克苏地区是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截止2016年,阿克苏核桃种植面积达13.1万hm2、挂果面积10.7万hm2、产量约27万t。温宿县核桃种植面积4.7万hm2,是全疆核桃第一大县。由于阿克苏缺乏核桃深加工企业,农民仅仅销售核桃“原字”产品;2016年,阿克苏核桃等特色林果产品销售形势很差,已经是买方市场,内地客商收购核桃因受到客商挤压而导致价格低;阿克苏核桃采后进行机械清洗可能存在污染,因晾晒时间长,晾晒的温185、新2核桃种仁可能被黄曲霉污染,导致核桃品质下降出现卖难现象,核桃种植户经济收入严重下滑。

1阿克苏地区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核桃良种化程度不高,没有落实适地适树栽培

由于市场经济不够完善成熟,2016年阿克苏核桃、红枣和冰糖心苹果等林果产品销售价格受客商挤压,核桃市场销售价格处于“地板价”,出现卖难现象。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阿克苏核桃品种混杂,良种化程度低,忽视优质核桃种植市场化要求;二是新建核桃园对适地适树规划没有落实到位,盲目跟风,一拥而上;三是核桃单位面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

1.2核桃园管理粗放,效益低下

阿克苏核桃园管理粗放,土壤水肥条件差,有机质含量低,以及农民不施肥或盲目施肥、病虫害不防治等粗放管理,导致核桃树势衰弱,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种植户经济收入低。据报道,我国核桃单株平均产量约1.5 kg,核桃产量540 kg/hm2;美国核桃单产是我国单产的12倍;美国核桃种植面积少但总产量是我国1~3倍。

1.3核桃贮藏保鲜技术水平低,缺乏深加工龙头企业

一是阿克苏地区核桃贮藏保鲜技术低,采收后货架期缩短,核桃采后5~8个月出现油脂氧化酸败、蛋白质变性和种仁霉变劣变等现象。二是阿克苏核桃深加工技术落后,缺少核桃深加工龙头企业,而云南、山西和陕西等核桃产区加工率达10%。三是阿克苏核桃种植户分散经营,没有形成合作社销售,本地消耗核桃数量少,依靠中介和外地客商到产地购买,价格容易受到客商挤压,使农民经济收入受影响。

1.4林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强,核桃种植户缺乏技术

一是阿克苏地区核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而针对农民的种植技术培训滞后。二是林果业技术人才实践经验不足又不愿到生产一线蹲点工作,一些青年技术人员理论丰富但缺乏实践。三是农村大量缺乏技术人才。四是核桃种植户文化水平低,管理粗放。

1.5阿克苏盛果期核桃园严重郁闭,果品质量差 朱红祥等:阿克苏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2006年,阿克苏核桃建园模式为3 m×3 m、3 m×5 m甚至2.5 m×3 m。目前这些核桃已进入盛果期,农民舍不得间伐,导致果园通风透光差,空壳漏仁多,产量低,品质下降。另外,早实核桃采后机械清洗和普通晾晒,使缝合线不紧密和漏仁的核桃果仁被黄曲霉危害,降低了商品性。

2解决措施

2.1嫁接早实核桃优良品种,做到适地适树栽培

一是规划落实核桃种植到土壤较好区域,各村落实核桃良种栽植或者嫁接温185、新新2和扎343等优良品种,保障核桃良种纯度达95%;引种文玩核桃种植。二是实施核桃品种改良,加快劣质低产园改造。村村做好种植户思想引导,对杂核桃树进行高接换优或嫁接文玩核桃,提高种植户经济收入。三是各村新建果园建园前进行规划设计和调查论证,引导农民做到适地适树栽培。四是建立标准化示范园及优质苗木培育基地,以点带面地逐步扩大标准化核桃种植,推动阿克苏核桃产业高效发展。

2.2引进贮藏保鲜技术,扶持深加工龙头企业,携手电商构建营销网络

一是乡(镇)村大力扶持核桃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扩大核桃产业链,将核桃种植、深加工和市场营销等环节逐步联?j起来,支持本地龙头企业打造核桃产业品牌,挖掘核桃深加工潜在市场,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引进核桃贮藏保鲜技术、核桃油高效绿色制取技术、核桃产品深度开发技术及核桃新工艺集成应用研究。三是将分散的种植户逐步引导为“公司+基地+农户”订单营销模式或者抱团取暖形式的农民合作社,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提高经济效益。四是促农增收致富工程。依托自治区两年新建1 300个果蔬热风烘干房和480个冷藏库,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和贮藏质量,延长果品销售期,实现果品加工保值增值,让农民分享加工增值收益。五是在浙江省建成“阿克苏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旗舰店)”15个,在全国各地建成营销网点1 678个,携手京东商城、淘宝网等电商构建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的东进西出营销网络,实现网络订单销售、线下实体店配送的结合。

2.3加大特色林果科技扶持和培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提高新疆特色林果业质量和促进新疆特色林果业营销,自治区人民政府在阿克苏加大特色林果科技扶持、培训。2016年7月26日,“新疆特色林果管理质量提升工作推进会”在阿克苏召开,全疆200多名林果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推进会,提升了新疆技术人员的科技管理水平,也带动了阿克苏农民培训。10月21日,“2016第三届新疆特色果品交易会”在阿克苏隆重开幕,以“打造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共建丝绸之路商贸中心”为主题的自治区政府推荐的新疆特色林果产品营销会开幕,促进了阿克苏乃至新疆特色林果产品销售。10月22日,阿克苏举办“2016新疆核桃产业发展主题论坛”,新疆林业厅主持核桃高峰论坛,邀请专家讲解新疆核桃发展及品牌创建。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林业厅在阿克苏多次举办大型林果推荐会,加大对阿克苏科技扶持和培训,提升阿克苏林果业在国内外知名度,促进新疆农民增收。

2.4加强阿克苏林果业科技推广,提高核桃管理水平

一是阿克苏地委行署大力发展核桃为主的优化林果产业,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规划布局,狠抓基地建设,全力推动核桃等产业发展。二是深化提质增效,打造“中国好果园”突出抓好“阿克苏好果品”源头管理。阿克苏连续9年实施“林果培训年”、“林果质量管理年”和“林果管理增效年”活动;推广农家肥和种植绿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抓好“林果提质增效工程”。三是乡(镇)村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加强农村基层科技队伍建设,对技术人员和农民开展常态化科技培训,提高基层科学管理水平。四是落实村级核桃示范园建设和沃土工程,建立村级示范园,带动农村核桃产业发展。乡镇林业站村委会在各村选2~3户积极性高、有技术基础的农户建立核桃示范3~5个;林果科技

人才指导核桃示范户做好核桃生长期修剪、普及果园多施农家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沃土工程,抓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五是通过3~5年示范推广以点带面让农村种植户学会核桃管理,提升核桃产业发展水平。

2.5高密度盛果期果园进行间伐改造,减少有效株数,提高单株产量

对阿克苏核桃高密度盛果期果园落实间伐改造工作,将株行距3 m×3 m、3 m×5 m和2.5 m×3 m,通过间伐、移栽改造成株行距为6 m×6 m或5 m×6 m果园,减少果园有效株数,使郁闭核桃园通风透光。改造后的果园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和科学修剪,增加核桃树单株枝条量和产量,减少空壳漏仁。

第三篇: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环境正在逐步恶化,农村环境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形式,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党的十七大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提出农村改革发展六大基本目标任务,其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本文介绍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农村建设中应遵守的保护境的原则,并提出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相应对策。【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

一·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存在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农村局势的稳定和如何搞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如何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如何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关系到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越来越多的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用化学物质,这些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一方面使农业大幅度增产,经济效益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降低产品质量。

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存在问题现状。

1、化肥污染:据统计,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浪费严重,约有70%逸失于环境中,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化肥随农业退水和地表经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养化。据监测,农村许多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都严重超标其中还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对人、动物都是威胁。二是不合理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三是化肥中重金属、无机盐等有害成分,由于长期施用对农用环境造成影响,影响了植物品质。四是化肥不合理应用,还会造成大气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进入大气,造成污染。二氧化碳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另外还会造成植物营养失衡,如植物徒长而造成病虫大发生,引起污染。

2、农药的污染:我国在1983年以前生产的农药以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为主,占总量的53%,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使大气、土壤、水体、农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一些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鸟,影响了生态平衡。同时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使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加重了农业环境污染,使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农作物上,只有10%黏附于作物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并通过皮肤和眼睛粘膜表面接触损害人体。再是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的会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甚至致癌。田间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又降至土壤中,严重污染土壤。田地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的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3、塑料薄膜污染:农膜的使用一方面给农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农田土壤带来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农膜,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差,另外地膜中有害物质的分解还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大部分农膜使用非降解地膜,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在地膜残留严重的地方,农作物减产20-30%。这对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4、空气污染:以前,在农村每当农民收获完小麦、玉米后剩下的桔秆就要焚烧掉,一方面焚烧后的灰分可当化肥,另一方面省去了清除的力气。可是焚烧的浓烟不仅使行人烟眼流泪,而且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增加了二氧化硫和降尘的含量。利用秸秆气化可解决这一难题,秸秆气化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是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八五”重点攻关项目,通过农作物秸秆缺氧燃烧,产出以含一氧化碳、甲烷为主要成份的可燃气体,在稍高于常压的状态下,通过PVC管道送往千家万户,使用起来有些类似于城市的管道煤气。

5工厂污染:.由于城市环保力度加大而使大量工业企业转移到农村,这种污染转移造成了污染加剧。目前中国城市环保力度在不断加大,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则钻了法律法规的空子,将企业转移到了农村,这样,其污染也就一起转移到了农村,这就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给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6.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使生态功能退化。一些地方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开山炸石、乱挖乱采仍屡禁不止,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既破坏了自然环境,也使其生态功能退化,生态失衡,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7.城镇化问题:城镇化带来一系列新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城镇转移,但是由于环境意识的薄弱,加之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城镇环保硬件设施如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没有跟上,造成城镇生活污染不断加剧,进而对其周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污染。

三·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

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特别是重视广泛开展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位的认识是尤为重要的。此外,农村是城市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三废”的消纳场所,也是城市的生态屏障。因此,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像重视城市环保一样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好地解决《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2·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

中国农村经济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但总水平仍较低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仍是当前工作的中心。但同时面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趋势,各级政府不仅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还应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法规、办法,如结合当地乡镇企业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制定加强和完善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农村生活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污染程度制定相应治理办法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实发挥环保法规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制定有关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运用立法手段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综合运用政府、法律和市场手段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是指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收费,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补偿或奖励,对因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害的人群补偿,以激励市场主体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中国的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对损害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对保护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而达到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科研,推广成本低且科学有效的污染防治技

本着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的指导思想,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参与村镇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运用科技力量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节水农业技术、污染防治配套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农业环境监测技术等,大力宣传和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科学种养、农副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技术,同时,加强监测力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使科研工作能够真正为生产实际服务。

四,总结。

总之,我国农村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已经成为其制约瓶颈,如要打破此发展僵局,农村的环境治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对农村环境的治理不仅是从简单的自然环境的治理,更是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尽我们的最大的努力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出贡献,造福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Z].[3]鲁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N].大连日报,2008-03-11.[4]李建东.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2006,(5).[5]喻太刚.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2).[6]卢德裕.农村生态环境严竣的现状和对策。

[]

第四篇: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概述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一些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其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对策和建议,阐述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现状、对策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资探讨。

一般而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为“就地保护”(in situ conservation)和“迁地保护”(ex situ conservation)两种方式,前者是主要措施,后者是补充措施。普遍认为,生境的“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力和最为高效的保护方法。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所在生境中的物种个体、种群或群落,而且还维持了所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运动的过程,保证了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间的生态学过程,并保护了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种内遗传变异度。因此,就地保护在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三个水平都是最充分、最有效的保护,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 1.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

今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数量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根据国家环保局2010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23个,并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网”,3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不管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用人均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计算,水平是很低的。所以,在保护区的建设上面,仍然要继续努力。1.2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

虽然我国早期的自然保护区大多是以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为主。但是近年来,发展了一批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高山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地质地貌等类型的保护区,让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45%的天然湿地,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特别是65%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野外种群,都依靠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并且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最纯净、自然遗产最珍贵、自然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重要的区域,都存在于自然保护区中,保护区类型完善。1.3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遍于全国

我国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按其保护价值和重要程度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地方级又分为省(市、自治区)级、地(市)级和县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要国务院批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目前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程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有些省份保护区数已超过50个,如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在面积上,好几个省份的都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如广西、云南、新疆等省(区),其中新疆自治区的保护区面积更是超过了10万平方公里。现在无论是在沿海和热带、亚热带的森林植被区域,还是在高原、荒漠和草原区域都建立起了若干自然保护区。全国自然保护区网已初步形成。

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意义 2.1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各种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间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现今世界上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和各种自然地带的自然景观,正在迅速地遭到人类的干扰和破坏。许多地区平衡失调,有些地区的自然面貌已难以辨认。人类为了研究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特点,以便提出合理的利用与保护措施,不得不借助于古代的文献记载、考古材料、自然界残留的某些特征来推测已不复存在的自然界原始面貌。由此可见,在各种自然地带保留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生态系统或原始景观地带,都是极为珍贵的自然界的原始“本底”,它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了评价的准则,同时也对探讨某些自然地域生态系统的今后合理发展的方向,指出了一条途径,以便人类能够按照需要而定向地控制其演化方向。2.2物种基因库

自然保护区为人类保存了很多及其珍惜的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各种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现在许多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及完整的生态系统相继被发现,就是在自然保护区中调查研究出来的。特别是目前世界上很多物种,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干扰,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将有助于这些生物的保护及其繁衍,所以说自然保护区是物种自然及生态系统的天然贮存库。2.3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自然保护区里保存有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就为进行各种有关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成为设立在大自然中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是开发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可用于对自然生产潜力、自然生态平衡、最优生态结构的研究;生物环境间的制约规律,生物内部各品种间的消长与调控,以及环境因子改变后预测可能带来的后果;人类活动干扰与自然生物群落的自然恢复能力等研究。

自然保护区的长期性和天然性的特点,对于进行一些连续的、系统的观测和研究,正确掌握天然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变化、分布及其活动规律,提供了特别有利的条件。2.4 旅游价值

目前,我国很多自然保护区都可以为旅游提供一定的场地,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由于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珍贵而稀有的动植物或地址剖面,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有些以保护天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更是旅游者向往之地。在不破坏自然保护区和严格管理的条件下,可以划出一定的地域,有限制地开展旅游事业。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自然保护区在这方面的潜在价值,将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2.5维持生态平衡

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河流的上游、公路两侧及陡坡上划出的水源涵养林,它是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能直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当然,要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仅靠少数几个自然保护区是远远不够的,但它却是自然保护综合措施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6进行宣传教育

自然保护区是向群众进行有关自然和自然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的自然博物馆和自然讲坛。目前我国一般的自然保护区都可以接纳一定数量的青少年、学生和旅游者到保护区进行参观游览。我们可以通过在保护区内精心设计导游路线和视听工具,利用自然保护区这一天然的大讲堂,宣传有关自然和自然保护的知识。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 3.1经费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都缺乏应有的投入。对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行的办法是通过分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经省和国家批准后拨款并实施。国家投入大部分经费,地方“配套”小部分,这种投入体制职责不清、权力不明、地方配套很难到位。很多地方级保护区更是还在走“自养”的路子,基础设施薄弱,管理经费短缺,日常管护,科研等工作发展迟缓,无力挖掘自然保护区内更多潜力,严重影响了保护和管理效果。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自然保护区每年得到各级政府的总投入不足2亿元。而发达国家用于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每平方千米每年平均约为2058美元,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157美元,而目前中国却仅为52.7美元。但是根据相关专家的计算,全国目前现有自然保护区2531处,面积1.38万公顷,按照每公顷30万人民币的管护费用(最粗低的管理方式计算),全国自然保护区费用也需要43.5亿元。但是该投入同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损失和治理破坏后的生态环境相比确实微不足道的,它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却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3.2管理混乱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多为事业机构,但是工作却是集行政事业和企业性质于一体,具有执法、管理、开发、经营等多项职责。本来保护区的工作是以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业务工作为主,但是现在的保护区却是管理与经营混于一体,管理的主要职能偏移,出现了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并且我国现在的行政体制都有“届满选举”,自然保护区主要领导按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都随“届满选举”而换岗,保护区的业务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得不到有力保证,很不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还有就是对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太过松散,上级对下级无指令,下级对上级也不用汇报,干好干差都是一个样,全凭良心干活,在本来都不宽松的财政条件下,还得掏钱养一批“闲人”。3.3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的保护区类型很多,分布范围很广,形态多种多样,单靠目前的法律法规难以覆盖所有的现实情况。并且相关法律的惩戒力度太小,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部门又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或者迫于压力,执法不力,导致了很多自然自然保护区的偷猎,盗采现象屡禁不止。并且有的法律法规和现实发展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些法律条文并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需要。如《森林法》第31条第3款“…….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这就导致了自然保护区涉及到树木的建设项目,如开路,架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开展,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开发利用。

四、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对策

4.1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

首先应该将自然保护区的日常建设和管理经费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逐年安排资金,中央逐步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的补助,保护区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和国内外热心于自然保护的团体和人士的资助,积极实施开发各项经济活动,建立起以国家和当地政府投入为主,自然保护区自筹和国内外捐助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只有切实解决了职工的吃饭问题和经费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区的发展问题。

然后还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周围片区的经济建设,因为自然保护区周围片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和其周围片区与荣俱荣、与衰俱衰。保护区需要好周边片区建立起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发展生态旅游,科研教育等附加值高的产业,和周边地区实行利益共享。周边群众才会从原来的自然保护区可能破坏者变成共同管理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周边养殖,放牧,捕捞等对自然资源破坏较大产业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

但是发展周围片区的经济建设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去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拉动和扶持。政府可以利用实行一些产业政策、银行贷款、税费减免等去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保护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我相信,只要实现了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合作的良好局面,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4.2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活动

国家可以考虑下设一个统一的专门的自然保护区决策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中央、地方和保护区三个层次。由中央统一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改变现行的“统一协调,多部门管理的”机制。地方则设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各个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作为国家或地方有关主管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所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责任不清,建而不管的状态。自然保护区则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定编定额,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对自然保护区的领导实行问责制,切实改变目前少数地方作风懒散,纪律涣散的局面,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由于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职能是保护,专业性很强,所以必须解决人才这个问题。自然保护区应该招用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人员来进行保护区的管理,并且每年都应该抽出一定经费,委托相关院校对保护区人员进行职能培训活动,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起相关合作项目,听取专家意见,借助科学的力量,对保护区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还有就是要注意稳定职工队伍,因为自然保护区一般都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保护区职工的劳动福利,子女就学,就业等问题,住房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很容易导致职工不安心工作。保护区的领导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和地方政府的相关合作,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充分调动积极性,让职工可以安心工作。4.3完善法规,加强执法

国家应该参照今年来自然保护区方面的案例,将修改和补充相关法律法规提上议事日程。应该从法律法规成面上对土地权属问题,保护区发展规划实施问题,生态补偿制度,法律惩戒力度等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和相关解释。让自然保护区在建设管理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应该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偷猎盗采等违法活动进行强有力的打击。还应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教育活动,严厉禁止相关执法人员对违法违规活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加强公众监督,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用国家力量去保证给自然保护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鉴明等

自然保护概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谢建强、王超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促进生态建设 [3]于文辉、张可荣

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五篇: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关系国家兴亡。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务之急,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的问题。现在每天都有人在讲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大家也都知道教育要公平公正。但真正去促成教育均衡发展人却不多,落实到行动上还是有一定距离。然而,老百姓对“读得好”和“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教育的公平性成了社会的焦点问题,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农村的教育资源贫乏,这是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现状。我县也不例外。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硬是克服各种困难,把自己孩子往县城学校送。这样的一股风,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造成很多的农村孩子都往办学条件好的学校挤。结果,县城学校班级已人满为患,有的班级人数超过70人,严重超编。通道都坐人,教师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根本就无法上课。学生受到好的教育,变成一句空话。而农村小学有的班级只剩下5、6人,教室里空空然,冷冷清清,没有一点学习氛围,上课效果同样不好。还有,农村的小学生,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背井离乡求学,寄托在别人家,管理不到位,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家长又得每月多花500元至700元,给本来就不算富裕的家庭增加负担。农村小学教育出路在哪里?教育均衡发展路在何方?

现以山城中心小学实际情况为例,针对教育事业均衡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

山城中心小学现有教师254人,18所小学。(中心校1所,教师112人,学生2100人。13所农村完小校,4所农村初小校,教师142人,学生1877人)除中心校地处县城外,其余均分散在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农村。如汤坑小学、山边小学等学校与邻县交接。农村小学有的虽然只有50到60个学生,却有六个年级。学生少,班级多。7个教师,除毕业班安排2人任教,其他5人都要包班。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紧,基本上没有配备专职的老师,有的学校整年没有歌声。还有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有的学校平均年龄54岁。因为种种原因,山城中心小学很少分配新毕业的师范生。有的是老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代课转正的,有的是在外乡镇任教数年后调入。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研能力相对低,教师素质相差甚远。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小学与中心校的教学质量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差,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就跑到县城学校读书,造成恶性循环。现状令人担忧。

二、存在问题。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年龄大,教学整体水平不高。

随着大量农村孩子进城读书,县城中心小学学生数骤增,大批农村优秀青年教师被选拔到中心小学任教,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农村师资力量越发薄弱,教师配备不全,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整体学历水平较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能力较差,又难有培训的机会,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制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校“门前冷落车马稀”。学习氛围差,教学质量不好。

因为学生少,教师配备也少,造成学校冷冷清清,校园没有生气。学习氛围差,班级没有优生,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老师上课没有激情。再加上老师少,教学工作压力大,任课要跨班和多科,整天累得直不起腰。配备专职教师更是一种奢望。有的老师长期在农村小学任教,思想有情绪,消极应付,工作积极性不高。学校教学成绩提高慢,造成社会、家长有意见。

3、学校缺少相应的教研评价制度,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不快。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对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专业考核评价缺乏相应的配套,原有的评价无法体现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付出与价值,这也严重制约着当前的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不高。教师不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更新教学方法,就难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客观环境限制学校教研活动,平时教研有名无实、效果差。

现在大部分农村小学学生数少、学校规模小,年级基本上以单班为主,年级备课组几乎就只有一个老师,许多老师都要身兼数班、多科,教师工作量大,分身无术,想参加教研活动也没时间。教学研究经常是一种奢侈的想法,有心无力。学校教研管理只处于一种低层次的听课、评课上,难以做到集体备课、集体评课,难以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教研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5、学校经费紧张,钱少难办学。

因为学生少,学校经费紧张,捉襟见肘。所以教师较少外出学习,交流进修的机会也少。有的学校的教育刊物报纸等学习资料几乎没有。新教育理论的信息不灵。外出学习没机会,在校学习没资料。如何去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6、送教下乡,效果不显著。

平时我们也组织中心校的青年教师送教下乡,到下面农村小学上课,和农村小学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中心小学上课或听课,让广大农村教师体验中心校浓厚的教研氛围,但力度不够,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三、主要对策。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师风教育,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在教师中倡导“立足本职作贡献,争先创优当先锋”。让教书育人成为教师的工作守则。让爱岗敬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特别要重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全中心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2、整合农村办学资源,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合理整合农村小学,优化教育资源配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要以这次全国“校安工程”的校舍建设为契机,认真进行布局调整。对现有的学校重新规划布点,留下7所完小校,3个教学点。除中心校外,其他的6所布局都是附近村相对中心点,另外设立三个教学点,方便学生上学。要加强对这些学校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把撤并学校的图书、仪器、桌椅等集中起来使用,老师也集中在一所学校上课。彻底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让广大的农民子弟能就近入学读书,并学得好,留得住。既减轻家长的负担,也减轻县城学校的压力。

3、加大送教下乡力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继续做好组织中心校的青年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的工作。青年骨干教师到下面农村小学上课,和农村小学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把最新的教育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村学校。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中心小学听课,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4、实行教师动态管理,促进县城教师和农村教师互动。

鼓励青年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中心小学建立县城青年教师轮流支援农村小学制度,服务期限3年,服务期满调回县城。35周岁以下的老师,人人都要轮岗。对到农村小学服务其间,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方面给予照顾。选派规模大的农村小学、年轻一点的老师到中心小学所在校跟班上课,学习一段时间后回原学校任教。

5、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策。为更好做好这方面工作,我们选择了《城乡协作的教研意义与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就是要加大中心校和农村校教研的合作力度,每学期开展6次的教研互动(中心校教师到农村小学上公开课4次,农村小学教师到中心小学上公开课2次)。目的是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教研质量,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竭力促使山城中心小学范围内的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使农村小学生不再往县城挤,减轻家长负担,减轻县城学校的负担。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又感到这种城乡协作的教研力度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需求,满足不了农村小学提高质量的需求。我感到中心校和农村小学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教学水平等,中心校老师和农村老师在教研方面较难取得共识。结果造成一头热一头冷,我们是想让教师多学一点,但老师们似乎不领情,教研效果不是很明显。为克服这一现象,我们要加强“片区教研活动”。所谓的“片区教研活动”,就是把几所相邻的农村小学联成一个教学片区,在这样的片区内开展教研活动,既省时又方便。大家的教学水平和学校办学条件又在同一个层面上,比较能沟通,教学方法较能产生共鸣,可以说“片区教研活动”是“城乡教研协作”的补充和延伸,效果不错。

“片区教研活动”至少每学期要开展2次。中心小学指定教导处的一位副教导专职负责。每次教研都要求精心准备,每次的活动都进行登记存档,使“片区教研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真正提高农村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以上的对策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贯穿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而教研活动是主线。我们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搞好各种层次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为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创造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又是均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把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抓好,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把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的学校,就近入学应该是农村广大家长的愿望。广大的农村家长就不必把自己孩子往县城学校挤,就不必让自己孩子,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背井离乡去求学。就不必使学生家长每月多花500元至700元,给本来就不是富裕的家庭增加负担。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下载天峨县发展核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峨县发展核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民航乘务员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中国民航乘务员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坐飞机不仅安全、迅速、快捷,还能享受到美丽空乘的优质服务,而空乘服务早被人们作为了高尚服务的......

    公务员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务员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调任(调动)过程中存在人走编不走问题。由于人员任职单位、编制所在单位、工资关系所在单位出现不一致的。致使......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重要一部分的盲特殊教育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正由建校办班提高入学率的数量增长型向提高教学质量的质量效益型转轨。面对二十......

    农业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业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些年,我市做为农业市,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很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市拥有抗旱水......

    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2010-08-16 10:56:32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杂志 作者: 刘元杰 张孝颜 郭建清 跟贴0条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与西方一百......

    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规划0801 0805200115 郑骞 当前我国的物流配送存在很多问题。物流配送体系薄弱,主要问题在物流平台构筑落后,物流配送效率低和物流装备标准化程......

    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前进壮大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于香伟 王永刚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并且在诸多问题面前感到无所适从,一些问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结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