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论文
简池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提升策略
张 娟
(渭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简池镇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寻求提升对策。首先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界定,讨论师德对学校、社会以及教师个人的重要性,其次呈现出简池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在各个方面的缺失情况,分析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即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因素,寻求有效的提升策略。通过探讨,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提升当地的师德状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职业道德;师德;关爱学生;提升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职业思想、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教师职业相适应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它是评价教师行为好坏的具体标准,是与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职业相适应的,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互相关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对社会伦理的发展和完善,增进社会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育的阶段是把“人”培养成“才”的过程,鉴于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古人对教师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师者,人之模范也”;“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我们今天对教师道德的探讨首先是基于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寄予的希望,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教师理应成为民族的良心,良心意味着自觉、意味着道德责任意识的自发生成。从热爱学生的角度看,教师的良心是教师融入学生生活,广博地关怀每一个学生,“为之计深远”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充分体验教师的责任心。师德规范中有以身作则、以身立教、为学生做楷模的规定,这是极具典型性的教师责任心的生动写照。因此,热爱自我、珍重自我、提升自我,就是教师对自我的道德要求。作为教师应记住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是生产某种产品,而是育人。因此,身为教师,不能不慎言、慎行,不能不对社会上林林总总的诱惑具有更强的抵抗力,不能不时时反省,时时校正自己的道德坐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言教,而且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人只能用人来建树。”因此,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是关键。
二、简池镇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为了对简池镇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笔者特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其进行调查。
1.数据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由20道封闭式问题与1道开放式问题组成,在简池镇赤北中学和中
心小学各发放50份,回收88份,回收率为88%,有效率85%。由于简池镇地处陕西南部山区,经济较落后,因此教育资源匮乏,只有一所初级中学和一所中心小学。学生基础差,教学困难,同时教师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导致当地教育教学水平低下,师德现状不容乐观。据数据结果显示,简池镇中小学老师合计105人,其中青年教师占60%以上,由于当地经济落后,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因此绝大部分教师只履行本职工作——授业,对其他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自己。尤其是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更是有很大的缺失,简池镇教师对职业道德的履行现状如下图所示:
关爱学生廉洁施教为人师表11%1%32%16%
10%30%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其他 2.主要问题的表现 几个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普遍化。
忽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便用语言和行为伤害学生。由上图可以看出,教师在职业道德上最为缺失的方面是关爱学生。在镇上的中学小学,教师体罚很平常,甚至在家长心中也默认教师可以以这种方法来激励孩子学习。“花枝不修不开,孩子不打不成才”,“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严师出高徒”,这些传统的观念成了部分教师体罚学生的“道理”。家长唆使、纵容教师体罚学生,对教师体罚学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少数学生也认同教师体罚,还奉其为“恩师”。传统观念留下来的体罚学生的种种论调,成为了体罚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教师自身品德修养较差,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工作方法简单化。有的教师从教热情高,但缺乏教育能力,对违犯纪律的学生缺少方 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职业道德缺失具体体现在以下
法,性格急躁,因而体罚学生。虽然素质教育在推进,但是镇上的中小学仍然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层层评比,依名次进行奖励,实行末位淘汰制。如果教师所带的班级连续两年成绩倒数第一,教师就要派去进修或待岗。为了争名次,使学生成绩提高,教师只得实施题海战术,学生对此厌恶,忍受不了,不免乱动,就被教师体罚。另外,一些教师家庭生活不如意,或出现矛盾,或在工作中与领导、同事之间产生矛盾,学生稍有不从,就往学生身上发泄,出现体罚学生现象。最后,法制观念淡薄,助长了体罚之风。中小学普法教育在该镇流于形式,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淡漠。教师依法执教、领导依法治校没有落实到位。体罚学生成了教师的“家常便饭”,领导对教师体罚学生视而不见,或个别素质差的领导带头体罚学生,认为教师体罚学生是为学生好。因此,在这种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基本上都体罚学生,却很少受到惩罚,无形中助长了教师体罚学生的歪风。
(2)自我修养意识淡薄。
在为人师表方面,不注意自身日常言行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在这方面教师的缺失达到30%。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而简池镇的中小学教师却不注重自身的仪表与举止。因为是在边远农村地区,所以一些教师不重视小节问题,忽视对自身形象的塑造,放纵自我。主要表现在:教态不稳重,上课时无精打采,衣冠不整;穿着打扮过于时尚,过份吸引学生的眼球;行为不规范,不能做到为人师表,当着学生的面酗酒、打牌;没有时间观念,为了自己的私事随意调课或提前下课;不能公平对待学生,歧视差生;将与教学无关的个人情绪带到课堂,迁怒于学生;言谈举止不够端庄,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授课过程中牢骚满腹,大话连篇,宣讲一些消极颓废的思想观点;看问题偏激,对时事或历史问题评论不够客观,等等。这些不良形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3)职业道德认同感低,职业怠倦现象严重。
近年来由于学生人数大大提升,导致很多班级的学生人数都超标,尤其是在简池这样的偏远农村,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因此班级人数常常超过国家的规定数量,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短缺,导致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一个教师带整个年级的课程,许多中学教师每周上课15节以上,多的甚至近乎30节,而且每天要批阅200多本作业,包括早晚自习,在校工作时间多达12小时。在新课程框架下,许多小学教师身兼多个年级、数门课程,有些教师跨专业代课,如物理教师要带历史课程,语文教师常常兼带学生的地理等课程,工作难度很大,任务繁重。
(4)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家庭教育无合作。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基础,依据其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的。这
种教学模式在经济、教育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以及省级以上的中心城市可能能够很好的实施,并且社会监督机制比较健全,能够帮助学校和教师及时的完善不足,以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然而,在简池这样的贫困山区,由于经济发展有限,教学资源缺乏,并且信息来源比较狭窄,教师教育能力缺乏,导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受重视,更多的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更快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便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而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随心所欲地教学,在课堂上总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对屡次犯错的学生并不追究其背后深层原因,而是一再的加重惩罚。由于教师任务繁重,出外务工的家长很多,所以镇上的中小学教师基本上很少对学生进行家访,常年与家长没有联系。更有甚者,有教师教学生两三年,连学生的家长一次面都没有见过,这是镇上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由于双方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得不到很好的沟通,导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教育理念出现很多偏差,常常出现不同的教育目标及方法,从而使学生价值观混乱,心理出现困扰,却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5)教师不能做到廉洁施教。
廉洁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把“传道”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而教师要通过传道来育人,自己必须首先修身养性,做到清廉、洁白,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言传身教。廉洁是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要求。由于教师是用人类积累起来的先进思想和知识、技术来教育后代,承传人类文明,延续和发展人类的历史文化,所以廉洁是师道之前提,立教之根本。教师的廉洁有利于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品格。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无论面对怎样迷离的尘世,都应始终坚持一面廉洁的大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廉洁从教”,每位教师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确实还存在着腐败、分配不公、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在镇上这种矛盾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让学生能够到教学能力好的教师的班级读书,家长请客吃饭,送礼成了分班级的潜规则。教师也会隐含的向家长和学生索要财物,以各种借口向学生收费。甚至教师自己开商店,强令学生到其商铺进行花销。教师作为社会上一个思想水平较高的群体,应以正确的心态来认识和对待这些社会问题,以坚定的立场维护教师自身廉洁从教的形象。而不能因为心理上的不平衡就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这样不仅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损害了教师的群体形象,更为严重的是败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育人环境,扭曲了纯洁的师生关系。
三、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分析
造成这种现象并不是单方面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简池镇的教师职业道德认同感低,在实践中不能很好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下面就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
1.社会因素
(1)价值多元时代的负面影响。
现在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相比同等社会地位的人来说较低。同时人们在多种价值观的冲撞中,有很多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各个行业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道德败坏的现象,教师行业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好现象,而这种不好的现象,随着现在高科技信息化快速传播。尤其是在农村工作的教师,教学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压力大,但是工资待遇差,社会地位低。一些教师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浓厚,他们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展“副业”,工作重心本末倒置,将精力主要放在经营“副业”上,而将教学放于次要地位,往往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忙于从事教学任务之外的“副业”,而对本职工作马虎应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影响了校内工作任务的完成;有的教师不能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只强调自我,只讲索取,不愿多做一点奉献。作为育人根本的教师出现这样的问题,所造成的坏的影响是更加恶劣的。家长学生的不信任态度,这对育人事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严重的影响了下一代的思想品德。这种局面的出现是不可取的。它会严重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
(2)消极环境的影响。
由于简池镇大部分人口以务农为主,因此对教育并不持很热心的态度,对教师职业的漠视,导致教师主观上的懈怠。该地经济较落后,大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就选择外出务工,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因此家长认为只需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便可,学生认为来学校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并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素养,因此导致他们主观上对教师职业的不重视,由于镇上居民的不重视和不理解,老师自己也没有提升自己的动力,从而使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产生懈怠情绪,在教学中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并没有很认真的去考评以及了解学生。教师工作不负责任,对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明显不足,备课不认真,治学不严谨,对自己讲授的内容没有深入研究,课堂讲授“照本宣科”,敷衍了事,授课内容陈旧,对于学生爱听还是不听、课堂纪律如何、作业是否完成等,一概不管,放任自流,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2.学校因素
学校领导的不重视,考核制度流于形式。
该镇的教师考核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化;学校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够重视,对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的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一是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缺乏层次感,教材内容空泛,不能做到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学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方式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教师的年龄及个性差异确定不同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和策略,致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水平低下。二是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只是被动的参加学校及其他部门组织的教育活动,并没有上升为自觉自愿的行为。作为组织单位和培训者只是强调理论灌输,没有关注教师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悟,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强化了他律,忽略了自律。三是学校的管理制度缺失人文关怀,学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对教师业务素质要求考核多而对思想道德素质要求考核少,职业道德考核没有做到注重量化评价,后者评价后不重视结果的反馈,没有发挥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正导向及激励作用,造成教师只关注专业发展而忽视职业道德的提升。
3.个人因素
(1)教师对职业道德内容的要求重视不足。
该镇教师未能很好的去理解《规范》中的道德要求,大部分教师甚至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并且未能遵照法律和道德规范的那样去依法执教;法律和道德作为规范教师职业素养和行为的两种基本手段,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培养符合统治阶级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标准的统治人才。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政策法规发挥作用的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良好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既要靠教师的职业道德去支撑,也要靠教育法律和法规来规范。只有依法执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才有可能使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真实、生动有效地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形成学生完整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师自我提升意识缺乏。
由于学校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加,学校只是单方面的注重学校外延式扩张,忽视内涵式发展和教师的继续教育,致使教师的工作量、劳动负荷过大,因而处于极度浮躁状态。学校在注重扩张校舍的同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很低,甚至只是流于形式,单纯的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程度,而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举止方面的影响,根本不加评论与考虑,从而导致教师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意识淡薄,只注重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教导,忽视了课后自身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潜移默化。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简池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严重缺失,因此需要针对以上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从而提高当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四、具体提升策略
1.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资,改进学校管理。
地方政府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要努力准确理解和贯彻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三个结合”:首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依法执教”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坚持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和教育人道主义是人道主义精神在教育中的运用和体现,它强调教育要尊重人的发展需要,要合乎人性,要维护人的权利,提高人的价值,体现了现代社会人的独立性追求。《规范》第四条规定:“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其次,把“为人师表”与“尊重家长”相结合。努力与学生家长取得经常性联系,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真切的关心,与家长友好平等的相处,尊重家长的人格。最后,把“爱岗敬业”与“终身学习”相结合。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学习”的口号之后,中国社会各界都积极响应,并且加大对终身教育的投资力度,但是这个新潮的教育理念在农村中小学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甚至有的教师还没有接受过这个理念的教育,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对这些地区教师的进步教育思潮的培养力度,在物质以及精神上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从而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学校应该努力拓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路。
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遵循以下思路进行建设。第一,加强学习,建立和完善师德培养培训机制。师德教育既要有基本的内容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变化、该镇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师的思想实际提出新的要求,镇上的中小学校可采用专题讲座师德报告会、案例分析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遵守职业纪律掌握职业技能,要适当安排,集中学习,加强交流,引导该镇的教师把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结合起来。第二,健全管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制度建设。首先制定教育培养制度。在学校的建设规划中,要把师德教育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成为一个制度,常抓不懈。学校要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做到学历教育与更新知识培训相结合,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把学校行为和教师的个人行为结合起来,使接受师德教育培训成为教师的自愿要求。其次建立科学且简便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能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判断能力和践行能力。通过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使教师更好地教育自己和提高自己,不断进行自我修养。而简便又更加符合当地的经济水平,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教师在评价中不断的完善自我、规范自己,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最后完善激励机制,分析荣誉激励、物质激励等基本激励因素,设计合理的激励方案,产生应有的激励效应,创造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
最佳氛围,并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及晋级中,加大师德的权重;在教研立项中要考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课题,以鼓励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建设的研究。第三,营造氛围,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环境保障。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自觉努力,还需要适宜的氛围做基础。因此该镇的中小学校要加强政策宣传,注重政策导向作用。明确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要求,以此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要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各种联系方式,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随时倾听他们的建议、回答他们的问题,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和管理,使广大教师真正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尊重,使教师能够安于学校的工作、乐于学校的工作,发挥他们的最大能力,献身人民的教育事业。
3.教师要有提高自身修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要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学校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基地,而教师正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品质、个性修养、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对受教育者是无声的、最直接的教育。教师应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培训,依据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相关教育法规;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培养、教育、成长和发展;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丰富自身,提高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在重视提高简池镇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教学专项技能和创新精神。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并且应该努力做到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农村中小学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重要体现是热爱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才会有“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以博大的爱心去爱每一个学生,不仅在学生的成绩方面给予关爱,同时还要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课堂上要保持教师的威严,同时要在生活中和学生成为朋友;不以高学生一等的姿态出现,而是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与他们在一起探讨问题,进行知识的交流,同时给予热心的指导,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高等教育竞争加剧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小学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基础,其职业修养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简池镇这样经济不发达,教育水平落后的农村地区,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是持续、复杂的,也是长期需要多方面下大力气重视的工作。它贯穿于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政府和学校应该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树立育人意识,制定有效措施,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渗透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努力把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赵宏义,于秀华.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3]夏晋祥,冯硕万.论教育本体功能的嬗变——从注重知识到尊重生命[J].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03期:12-13.[4]蔡芸.析培养道德情感的心理途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23-27.[5]付新生.三门峡市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6]张庆远.师德漫谈[J].四川教育,1983年05期:5-9.[7]新力.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才培养[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6年10期:53-56.[8]郑蓓蓓,张渝.为人师表当自律[N].重庆商报,2000-8-14.[9]张珊珊.改善师生关系的实践探究[DB/OL].http://www.xiexiebang.com/.[10]沈萱.教师要重视师德修养[J].江苏教育,1984年02期.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vocational moral status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JianChi Town
ZHANG-Juan(Education science Weinan Teachers College, Weinan, Shaanxi 714000)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discusses on the JianChi tow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of digestion and implement degree of ethics to the town, through investigation, find the reasons that has these phenomena, seek ascending countermeasures.By four most constitute, which in turn is as follows: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JianChi tow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vocational moral status, the reason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aising the status.Through the discussion, find feasibl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local virtue situation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teachers.Keywords: professional moral improve strengthen care for students
第二篇:材料—毕业论文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
所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有其科学内涵。它是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经验和传统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理论的高度概括。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它经历了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基,和以列宁为代表的苏联共产党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发扬的长期过程,不断充实完善,逐步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者和奠基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家。他们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活动,始终伴随着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报刊活动。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他们创办、主编和参加编辑的报刊有十余家,指导过的各国工人报刊有数十家。他们通过对自己报刊活动实践的总结和对新闻事业一般规律的理解,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
目前,新闻战线正在全面深入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活动。
围绕这一活动,相关报刊发表了许多文章,摘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论述。我们在学习时,要了解这些新闻论述的时代背景、思想倾向及其具体指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体系上去把握,不能断章取义,导致错误的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三个时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著名的报刊活动家,他们结合革命斗争和办报实践,留下大量的新闻论述,为我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史料。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自由报刊”思想和“人民报刊”思想,第二个时期是工人报刊思想,第三个时期是党报思想。
1842年,24岁的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并成为该报主编,他发表了一系列抨击普鲁士封建专制统治和德意志封建势力的论文,并在反抗封建专制政权实行思想禁锢和剥夺人民言论出版自由的斗争中提出了“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命题,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观点和哲学观点还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思想着眼于人类理性的自我解放,为穷苦的人们争取精神武装,是按照民主主义思想描绘出的一幅关于理想报刊的图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新闻思想,在总体上属于民主主义新闻思想的范畴。
从1844年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由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工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特别是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创办了第一张无产阶级政治机关报《新莱茵报》。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为《新莱茵报》提出了相当完备的办报方针、口号和原则,并且以“工人报刊”的概念代替了“人民报刊”这一过于一般和含混的概念。他们提出,要运用报刊宣传无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直接把办报同推翻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紧密相联。
19世纪60年代以后,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相继成立,无产阶级党报纷纷问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时期围绕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报》发表大量论述,形成无产阶级党报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人报刊思想和党报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工人报刊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确立,无产阶级党报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凡是马克思、恩格斯讲的就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只言片语来图解和指导我们今天的新闻改革。怎样看待几个疑问
笔者在新闻理论教学实践和有关学习辅导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提问:
1.马克思说报纸具有自己内在的客观规律,任何人不得从外部对它施加命令,而我们强调报纸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服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新闻政策,这不是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了吗?
2.马克思主张报刊应成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第三种力量,也就是说报刊不应有倾向性和阶级性而处于中立地位,而我们主张报刊有阶级性和党性,这不是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了吗?
3.马克思说报刊的使命是要孜孜不倦地揭露当权者,要破坏现存制度的一切基础,而我们强调报纸要以正面宣传为主,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这不是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了吗?
4.恩格斯说在创办《新莱茵报》时他们享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并且充分利用了这个自由,而我们否认西方绝对出版自由或新闻自由的存在,这不是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了吗?
5.马克思说一个记者应当忠实地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的呼声,通过报刊把它们公开报道出来,而我们讲内外有别,有的情况要公开报道,有的情况要通过内部渠道反映,这不是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了吗?
诸如此类,等等。
上述疑问的提出,一方面说明我们有些同志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新闻论述和我们新闻工作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并且将二者结合起来认真思考问题,另一方面说明他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新闻论述的学习和认识是片面的,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知半解的。据笔者所知,大学生及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论述的认识,主要来自两个渠道——课堂专业教师的介绍和书刊(专业)论文的引证。因此,新闻专业教师和新闻学者,在课堂讲授和论文写作中宣传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论述时要认真研究,防止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防止给学生和读者带来思想上的混乱。解答与分析
上述5个疑问中所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论述,确实存在。从笔者的阅读范围看,这些新闻论述被引用得也较普遍。这里试对这些论述作一点分析。
1.报纸具有自己内在的客观规律。马克思的原话是这样讲的,“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不从外部为它规定任何使命,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人们通常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它所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摆脱的。”①这是马克思早期新闻论述中的名言,是针对当时普鲁士封建专制政权实行报禁和言禁的现实而提出的斗争口号。新闻活动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新闻传播规律、新闻运作规律,但是,对新闻活动起支配作用的,并非只有这些内在规律,同时还有其他社会规律。新闻事业既是大众传播机构,又是社会舆论机构,还是政党宣传机构,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企业化管理后,还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新闻活动必然受到大众传播规律、舆论宣传规律、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规律、商品价值规律等的支配。同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相比,它们带有更强的普遍性,在更大范围内起支配作用。在我国,我们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重要形式,起着维护国家政权和促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作用,各级各类新闻机构及其记者、编辑,不得以尊重新闻“内在规律”为借口而拒绝承担它们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报刊应成为介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第三种力量。马克思在谈到民主报刊的性质时说,“在报刊这个领域内,管理机构和被管理者同样可以批评对方的原则和要求”②,“在平等的公民权利范围内进行这种批评”③。这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在阶级矛盾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的社会里,报刊要么是统治者的工具,要么是被统治者的工具,不可能成为介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第三种力量。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党和政府,决不会容忍新闻媒体违背他们的重大政策,危害他们的根本利益。可见,马克思早期的这一新闻论述,带有明显的空想成分。其实,只要完整地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不难发现他们在其后期的党报思想中已经放弃了这一说法。
3.报刊要孜孜不倦地揭露当权者,要破坏现存制度的一切基础。马克思在阐述工人报刊的任务时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④,“目前报刊的首要任务就是破坏现存政治制度的一切基础”⑤。在这些论述中马克思所提到的“当权者”和“现存政治制度”,很显然,指的是压迫和奴役无产阶级的敌人包括其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无产阶级的报刊应视它们为敌人,要孜孜不倦地揭露,要破坏,要进行无情的批判。我们在学习这些论述时要搞清楚其指向。有的文章引用这些论述来强调我们的新闻媒体应该对党和政府及国家工作人员持“批判”立场,这是不恰当的。我们欢迎新闻媒体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在这里,新闻媒体与党和政府之间不是敌我关系,新闻媒体不应该到处点火,制造麻烦,而应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增强威信,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
4.《新莱茵报》享有绝对的新闻自由。恩格斯讲到著名的无产阶级报纸《新莱茵报》时说:“在莱茵地区,我们却享有绝对的新闻出版自由,我们也充分利用了这个自由。” ⑥这句话的实际含意是,《新莱茵报》当时处在马克思的绝对控制下,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重要文章得以不顾资产阶级政府的禁令而大量发表,达到了一种“绝对自由”的状态,这是一种在《新莱茵报》编辑部内部的自由。当时的德国政府并没有给予《新莱茵报》以“绝对自由”的权利。从《新莱茵报》1848年6月1日创刊不久就屡屡受到普鲁士政府的阻挠和迫害,并在出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被迫停刊的历史事实看,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并不享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在西方国家,绝对的新闻自由是不存在的。
5.记者要公开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的呼声。马克思在阐述“人民报刊”思想时指出,人民报刊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恶、欢乐与痛苦。它把它在希望与忧患之中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 ⑦。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在这里讲“公开”,是从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视野去观察问题的,其目的是把人民的困苦公布出来,以引起社会舆论对反动制度的广泛不满从而推动社会革命。我们今天要求新闻机构要把公开报道和内部反映结合起来,是从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来讲的,新闻工作者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什么问题公开报道,什么问题内部反映,要以党的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为标准,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政局的稳定、经济的稳定、人心的稳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有的新闻论述属于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新闻思想,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这样的论述,我们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时最好不要采用;有的新闻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具体历史条件下具体对象所发表的具体看法,我们在学习和运用时,不能把马克思、恩格斯对一种情况下的历史现象的认识套用在另一种情况下的历史现象的看法上;有的新闻论述看起来有歧义,理解起来有难度,对这样的论述我们绝不能只从字面上着眼,而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实际去理解和体会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北青网(作者: 丰纯高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4级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②③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97、378、378、353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④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275、278页,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1版。
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8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郑保卫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与创新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9年09月08日 14:48 来源:人民网 字号:大 中 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一百多年来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家。他们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活动,始终都伴随着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报刊活动。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他们创办、主编和参加编辑的报刊有十余家,指导过的报刊有数十家。他们通过对自己报刊活动实践的总结和对新闻事业一般规律的理解,提出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他们对新闻领域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另一部分占主要内容的,是他们关于无产阶级党报工作的一系列思想观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是一种全新的无产阶级的新闻观,它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有其基本的操作原理和运行规则,先于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产生的资产阶级新闻理论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上已经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无产阶级新闻观的过程中也吸收和借鉴了一些资产阶级关于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理论观点,阐述了一些关于新闻传播基本问题的看法。如:
1、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2、报纸是社会舆论的纸币,具有流通和中介作用。
3、报纸是社会的耳目和社会的捍卫者。
4、报纸是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
5、报纸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是人民千呼万应的喉舌。
6、报纸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内在规律性。
7、报纸作为一个整体处在一种有机的运动过程之中。
8、出版自由是一种基本的自由,是实现其他自由的保证。
这些观点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们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部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中的主要精力用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因此在他们的报刊实践和报刊理论中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报刊的内容占了很大比重,特别是党报理论成为他们新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而正是这些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党报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标志。
2、党报党刊必须遵守和阐述党的纲领和策略,按党的精神进行编辑工作。
3、党报党刊应当真正代表和捍卫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成为他们自己的报纸。
4、党报党刊要成为党内批评的强大武器,敢于开展新闻批评是一个党有力量的表现。
5、党报党刊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党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
6、党组织要加强对党报党刊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新闻观成为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指南。
二、列宁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列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的忠实继承者,他在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创办无产阶级党报为建党、夺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而斗争的新实践、新经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列宁的报刊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活动都同报刊活动有关。他亲自创办、主编和参加编辑的报刊有30多家。报刊成为从事革命活动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发展和创新正是依赖于他的报刊实践。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发展和创新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集中阐述了党报的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突出强调了其组织功能和作用。
列宁总结了自己在创办《火星报》,为建设一个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斗争的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的著名论断。他把党报比作是树立在正待建设的建筑物(指要建设的党)周围的“脚手架”,而工人(党的工作者)正是借助它来完成建设任务的。在列宁的领导下,《火星报》真正成了当时建党和组织人民革命的有力武器。后来的《真理报》更是成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和发动群众夺取无产阶级政权的强大工具。斯大林称其为“组织中心”和“领导中心”。强调党报的组织功能,是列宁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大贡献。
2、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党报的党性原则,强调了党对党报的领导和监督责任。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报刊理论中也谈到报刊的阶级性和党派性,强调过党报的无产阶级性质,涉及到了党报的党性原则问题。但他们没有直接使用“党性”这个概念。第一个使用“党性”概念,并对党报的党性原则作出系统理论阐述的是列宁。1905年他针对党内存在的少数报刊编辑人员同党闹独立的情况,发表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对党报及其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坚持党性原则,和怎样坚持党性原则作了全面的论述。其主要观点有以下一些:
(1)党报党刊是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这个大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
(2)党报党刊应是党的工作机构,应成为党组织的机关报,应当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
(3)党组织要关心和重视党报工作,要加强对党报的领导和监督。
(4)要清洗违背和破坏党性原则的成员,使党报党刊成为真正的党的事业。
(5)只有真正按照党性原则工作的报刊才是真正的党的报刊。
列宁强调要坚持党性原则,谴责一切违背和破坏党性原则的行为,但对于如何判定报刊及其工作人员是否违反党性原则,对于如何区分某一观点是“党的观点”还是“反党的观点”又提出了严格的政策界限,规定了明确的标准。他提出的三个标准,一是是否按照“党纲”要求,二是是否符合“党的策略决议和党章”,三是是否遵循“党的全部工作经验”。这就避免了某些人靠着自己在党内拥有的地位和权力任意给别人扣“反党”的帽子,造成组织处理上的错误。
列宁在强调报刊的党性原则时,同时指出,这种站在党性立场的报刊也将是自由的报刊。因为它用“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把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吸引到自己的队伍中来”,因此“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列宁把报刊的党性同为劳动人民服务结合起来,把党的报刊同时看作是人民的报刊。
列宁关于报刊党性原则的思想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大发展。这些理论为后来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报刊指出了坚持党性原则的方向和途径。
3、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实质,从阶级分析入手,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列宁把出版自由看作是人类文明的成果,认为无论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可以利用。但同时他又以阶级分析的眼光,提出谈论出版自由,要“弄清楚是什么样的出版自由?为了什么?为了哪一个阶级?”他指出,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是富人所拥有的收买报纸、收买作家和控制舆论的自由,而只有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才是真正为劳动人民所拥有的自由。这些观点揭示了新闻自由的阶级实质,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重要内容。
4、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取得政权后,领导党和苏维埃报刊实现了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战略转移,初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宣传的原则和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终生都在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但在他们所生活的时期都未能看到社会主义的建成。因而虽然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过许多预见性的精辟论述,但他们毕竟未能亲自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因而也就不可能对党的报刊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性质、任务和活动规律、工作原则作出具体论述。这项任务历史地落在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者———列宁的身上。列宁在领导党和苏维埃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及时指导党和苏维埃报刊胜利地完成了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并对这一转变过程中报刊工作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理论阐释。这是列宁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列宁的经济宣传思想非常丰富。他提出:
社会主义报刊要把生产宣传放在第一位;
社会主义报刊要善于从政治上说明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宣传要有切实的内容,要杜绝空谈;
社会主义报刊要善于运用实例和典型开展经济宣传;
社会主义报刊要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两种形式对群众进行经济教育;
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报刊来指导经济工作,等等。
为了保证经济宣传工作能落到实处,列宁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如,他要求《真理报》和《消息报》带头扩大经济宣传栏,少谈政治,多谈经济,并用自己的工作影响和带动其他报刊加强经济宣传;他指示成立全国生产宣传领导委员会,加强对经济宣传工作的领导;他要求报刊改进经济宣传方式,提高经济宣传效率;他建议吸收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经济宣传工作等等。
列宁的这一系列思想对于取得政权后的无产阶级政党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宣传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成为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者、继承者,也是其丰富者、创新者。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自己运用报刊指导战争、指导政权建设和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改革开放事业,以及发动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等方面的经验,用以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并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方面作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人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一系列新闻思想中。毛泽东的新闻思想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赞同并阐述了他们的一些理论观点,同时又根据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的不同特点及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使命的特殊要求,对党报的性质、任务、功能、工作原则等作了新的理论概括和阐释,从而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实了新的内容,显示出了新的生命力。
毛泽东的新闻思想涉及方方面面,内容十分丰富,但其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深化、创新和发展意义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强调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提倡“要政治家办报”。
毛泽东在吸纳列宁关于报刊党性原则思想的基础上,更多地是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从革命事业发展的要求上来强调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性。他要求党的报刊要“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与中央保持一致,组织上则应服从党的纪律,不允许任何同党闹独立的现象。为了保证党的报刊能够切实遵循党性原则,严守党的立场,毛泽东反复强调各级党的组织要重视党报工作,要把党报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要严格加强对党报的领导。
对党报的党性原则作如此明确而又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对如何在党报实际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提出了那么多具体而又有效的办法,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关于党性原则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毛泽东关于″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其实也是其党性原则思想的重要内容。因为在毛泽东看来,唯有政治家办报,才能站得高,看得远,立得稳,保证党的报刊真正坚持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偏离方向。
毛泽东著名的“新闻、旧闻、不闻”的观点,也同他的党性原则思想相联系。按他的思想,一家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报刊,一个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应当做到该抢则抢(新闻),该压则压(旧闻)。而那些发表后会引发不良社会后果,对党和人民不利的内容就坚决不发(不闻)。
2、注重调查研究,崇尚实事求是,提倡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也都积累了许多调查研究的经验和方法。毛泽东的特殊贡献在于他在这方面的丰富实践和精辟的理论概括。“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就是他对调查研究的价值、作用和意义的最好概括。他在自己革命的一生中,坚持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正是通过调查研究,他掌握了来自现实斗争和群众生活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提供了依据。
毛泽东调研理论的核心就是强调坚持实事求是。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显然,在他看来,调查研究就是去求″是″,就是去发现和揭示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内部联系。
毛泽东一向把调查研究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内容。他从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实践论的原理出发,强调全体党报工作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善于向社会调查。为此,他要求党报工作者深入实际,投入火热的现实生活,投身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伟大实践,真正深入实际生活中,去了解情况,去调查研究,去反映问题。
为了保证好的调研效果,毛泽东主张记者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要善于分析比较、独立思考。他既反对那种下车伊始未作调查乱发议论的做法,也反对那种不动脑筋,人云亦云的做法。他提醒记者下去采访“不能人家说什么,你就反映什么”,更不能“看到好的就认为全好”,“看到坏的就认为全坏”。
在强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同时,毛泽东还要求新闻工作者注意自觉地深入群众,虚心地向群众学习。1942年3月18日,他为《解放日报》写了″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题词,鼓励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去。
3、倡导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坚持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思想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工作路线。其核心内容是: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做好工作。群众路线在党的新闻工作中的体现,概括地说,就是全心全意地依靠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办好报纸。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十分重视在党报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他们都曾论述过依靠党员和工人群众办报的问题,而且在报纸工作中也都进行过群众办报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如发表读者来信、开辟读者论坛、发展工人通讯员等等。
毛泽东在这方面的特殊贡献在于,他不但第一个明确使用了“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的概念,并对其内容作了较为集中、全面的阐释,而且亲自指导党报工作者积极实践,形成了一套实行群众办报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传统,从而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
毛泽东是以人民群众是新闻事业的主人这一基本思想为出发点来阐释群众办报问题的。1940年2月,他在为《中国工人》写的发刊词中指出,“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办得好。”
1948年4月,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又强调说,“办报和办别的事一样,都要认真地办,才能办好,才能有生气。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毛泽东主张开门让群众参加办报,反对由少数人关起门来独自办报,这是他为党报确定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他群众办报思想的重要内容。
4、重视文风建设,反对“党八股”,提倡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文风问题也是党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风的好坏,不但影响一家报纸的质量和水平,而且关乎这家报纸的生命。
毛泽东一向重视文风建设,他所倡导的延安整风运动整顿的“三风”之一就包括“文风”。他在作为整风学习文件之一的《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列数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并且提出,“洋八股必须废除,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毛泽东提倡文章写作要体现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而这种作风和气派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鲜明、准确、生动、活泼。他主张文章旗帜鲜明,尖锐活泼,幽默深刻,富有战斗性。他特别反对那种死板老套,四平八稳、令人泛味的写作风格。
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毛泽东根据国情的变化,对党的新闻工作有一些新的理论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工作要求。比如,他从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这一哲学原理出发,指出报纸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因此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上层建筑。由此,他认为,报纸等新闻媒体要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再如,他从执政党应取信于民这一基本思想出发,强调党报要说真话,要如实向群众说明工作中的真实情况。他告诫全党同志,“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等等。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提出的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工作要求对于党的新闻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然而,由于从1957年开始到文化大革命长达20年的极“左”路线的干扰,和毛泽东本人晚年所犯错误的影响,我国新闻事业并没有能够完全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一些正确的思想原则和理论观点进行实践,相反却成为极″左″路线的推波助澜者,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与毛泽东同期的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像刘少奇、周恩来等人对党的新闻工作也有许多理论阐释。他们的理论观点作为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组成部分,对充实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也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作为我党承上启下的一代领导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指导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经济宣传和推动新闻改革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提出的“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党的新闻事业应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新闻工作应当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宣传上来,在服务四化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新闻工作要坚持改革,要为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服务;新闻工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新闻工作者应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大大充实了毛泽东的新闻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闻工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将其视为党和国家命运所系的事业。他们从新时期党和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所处的社会地位,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以及所应遵循的工作原则,作了许多新的理论阐释。他们强调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应当成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应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应当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应当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应当实行正确的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应当坚持真实性原则,力求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应当坚持新闻改革,力求既满足群众的新闻信息需求,又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应当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培养又红又专新闻干部;应当讲究宣传艺术,注意宣传效果;应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同时又提倡多样性等等。这些理论观点,有些虽然属于旧话重提,但是却有着许多新的时代特征,包含着许多新的思想内涵。有些则是根据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的全新的观点。这些理论观点不但为毛泽东的新闻思想注入了新鲜内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和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始终是根据时代与形势的发展,以及党的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形成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内涵。因此,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可以说,没有创新,不能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博大精深,具有真理性、科学性,是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应当认真地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掌握其精神实质,把握其基本观点,切忌采用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方法。要注意结合我国党情和国情的实际情况,要注意联系当前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要能够真正用它们来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坚持不断用自身的新实践、新理论去充实、丰富和发展它,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而努力奋斗。(郑保卫/中国新闻学院教授)
参考
1、郑保卫 主编《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2、陈力丹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第1版
3、范敬宜
李彬 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五讲》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第1版
4、复旦大学出版社 顾潜著 《中西方新闻传播:冲突·交融·共存》2003年3月版
第三篇:毕业论文
2011届毕业生综合素质论文
(做理想爱情的智者)
作者姓名:
XX
系院名称:
社会事业系
专
业: 老年服务与管理
学
号:
200806090112
指导教师:
pl
完成日期:
2011.03.10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很多人都说,爱情是大学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于恋爱中的“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会认为爱情是一种等价交换的买卖行为,女的出售姿色,男的为此买单,仅此而已。还有人认为,爱情是一种谋取个人收益的工具,很多还是一次性的。更有人说,爱情是一种成长,从青苹果的涩,到九月红枣的熟。
大学时代,一个多方面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渴望着那份懵懂的爱,月老儿的红线牵系着彼此的心,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梧桐树下的形影不离,白桦林里的出双入对,所有美好的一切都让他们陶醉,以至于不会去在乎未来如何。
然而,当毕业的钟声敲响了他们沉睡着的梦,面对着爱情与事业的抉择,又有多少人能坚守着曾经的那份诺言?即便是选择了以事业为重,同时成全爱情,那么又有多少人会在事业奔波的道路上还视那份爱情为至尊?又有几个能真正的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一切都是未知的。
面对着眼前花花绿绿的景象,面对着物欲横流的生活之时,还有几人能坚定着那份神圣而至高的爱情呢?爱情在许多现代人的眼里,如游戏一般,“拿得起、放得下”是他们的新观念,当记得一场游戏时可以获得很高的荣誉,那是一种成就感,当游戏失败之时,还可以选择其它的,重新来过。
所以我不得不说,在恋爱之前,你是否做好了分手的准备?
理想中的爱情,彼此尊重,信任,拥有足够的默契,能够和谐相处。毕竟,象牙塔下萌生的感情,是纯洁而美妙的。没有事业的压力,没有未来的堪忧,没有时间、空间的阻隔……然而,即便是这样,能够处理好爱
情中的每一个细节,是必要的,也是智慧的。
做一个智者,爱情中能及时前进,能随机而退。
一直认为,大学只是由男孩儿走向男人,由少女走向成熟的一个过度。从街头嘻哈一族、玩儿酷一族来看现代人的观念,无不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思想在与时俱进,他们的行为在不断更新,就像电脑升级一般迅速。
最近娱乐圈最轰动的事情就是姚晨和凌霄肃的离婚,很多人把此事归结于唐一菲的“小三之说”。对于是否有唐的参与我们不得而知,可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就是,姚晨比凌霄肃“火”。对于这种落差,即使凌霄肃不说,姚晨不说,我们还是会用比较的心理去看待。
所有人都知道,姚晨和凌霄肃是大学的同学,毕业后选择结婚,这让很多象牙塔里的公主和王子都怀着那种淡淡的幸福感,好似这是他们自己一样。可是今天我们看到了,他们离婚了。我们一直看好的,我们一直向往的生活,结束了。
于是我们知道了,象牙塔下的爱情,在没有经历风吹雨打之前,就像温室里的小花儿,可人、可爱,但经过时间的洗礼以后,就会容颜倦怠,失去了往日的芬芳。爱情亦如此,经久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爱情才能携手到老,经历了风霜雪雨的爱情才更能禁得住时光的流逝与岁月的蹉跎。
如果说爱情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必需品,那么我想,象牙塔下的爱情就是校园生活的调味剂了,只是如何将这个调味剂用好,使生活大餐变得美
味丰盛,使青春岁月变得刻骨铭心。。这是让众多象牙塔下的学子困惑并无奈着的。
既然是调味剂,总是可有可无的,这倒并不是说其作用不重要,殊不知象牙塔下众多孤独游荡的心灵也是需要异性的温暖和呵护的,象牙塔下的爱情多了几分纯真,少了很多社会众多因素的干扰。想要把调味剂用好,就应该守护住校园赐予我们的那一份简单和纯真。
首先,确定恋爱的“动机”纯粹,仅仅为爱,为意识中萌生的喜欢,而选择与那个他在一起,而非物质,而非权利。
人性中最大的弱点,就是占有。人性中最积极的竞争,就是攀比。我们太贪婪,总想无限的拥有。于是我们奢求,在恋爱对象身上,找到自己想要炫耀的东西。他的样貌,他的才华,他的钱包,他的一切别人可以仰视的东西,甚至是单单为这一个叫做“男朋友”的“身份”。对于尚未涉足社会的学子们,爱情容不得半点的虚假,扯不断理还乱的爱情注定是要以伤害和痛苦告终的。
其次,简单而又淳朴的爱着。
不要给象牙塔下的爱情附上太多的未知因素与烦恼,工作、房子、车,能够成为你们爱情的奋斗目标,却不应该成为掺杂在爱情里的无限的压力和负担。
去年网络下载红火的电视剧“蜗居”,讲述的就是当代年轻人,或者说是毕业的学子们,为了在大城市买房子,而引发的种种挫折。随后,又
出现了电视剧“房虫”,依旧在讨论房子的问题。网络也流行了一个词“丈母娘效应”。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每个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富足,不要为了种种社会因素而烦恼,尤其是女孩子,好多母亲都要求自己的女儿将来过上有房有车有保障的生活。于是,相应的房价,物价都开始涨。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类似于马诺的拜金主义的产生,那种“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要坐在单车后边笑”成为很多女孩子未来生活的目标。
于是,她们对恋爱对象的要求就变得物质了许多,除了看得过去的容貌,还在意对方的家世,及其“身价”。这样的爱情也许会在一段时间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然而,这并不是理想的爱情,并不是映衬在象牙塔纯洁的爱情。
再次,懂得真诚和理解。
爱情是需要彼此用心灵守护的,要懂得付出以真诚,理解对方。这样的爱情才能甜美和幸福。当然,至于吵架,那并不意味着没有真诚,没有理解,青春的爱情总是和冲动分不开的。只是我们都应该抛开自己心中那跳动的自私音符,为自己的同时,也为别人,让这份感情在和谐社会,和谐校园里变的更和谐。
最后,懂得付出,懂得责任。
男孩应该懂得责任,懂得肩负起一个男子汉的责任。只有彼此的付出才能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爱和在乎。女孩是需要呵护的,男孩应该以一颗体贴的心,去呵护心爱的女子。同时,在爱情的感召下一起努力奋斗。请记住,自己还是个学生,还是个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学生,还是个需要在未来社会竞争的温室花朵,享受爱情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奋斗!
爱情还是需要感觉的,当没有了爱情感觉的时候,请,轻轻的放手…… 爱情是纯洁而高尚的字眼儿,爱情是纯真而美好的情操,爱情如雨露一般滋润着心中那一片干涸的寸土,青春年少之时,情窦初开之际,爱情在向每一个人招手,于是,我们谁都未能逃脱爱之女神的手掌心,我们的心被她安排的另一半所俘虏,无法自控。
做理想爱情的智者,不为任何不和谐的因素,来开始一段恋情。虽然不知道象牙塔下的爱情能走多远,却仍想追求一份无悔的爱情,不为彼此带去伤痛,不为自己的青春留下任何的遗憾,更不会亵渎了爱情的崇高……
第四篇: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关于函数连续性、可导性及可微性的联系与
区别
姓
名
曾令俊
学号
2010412052
院
系
数学科学学院
专
业
统计学
指导教师
马翠芹
职称
2014年4月14日 曲阜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目录(4号黑体,居中)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Y 1.1□材料 „„„„„„„„„„„„„„„„„„„„„„„„„„„„„Y 1.2□方法 „„„„„„„„„„„„„„„„„„„„„„„„„„„„„Y 1.2.1□××××ׄ„„„„„„„„„„„„„„„„„„„„„„„„Y 1.2.2□××××ׄ„„„„„„„„„„„„„„„„„„„„„„„„Y 1.2.3□××××ׄ„„„„„„„„„„„„„„„„„„„„„„„„Y 1.2.4□××××ׄ„„„„„„„„„„„„„„„„„„„„„„„„Y 2□×ׄ„„„„„„„„„„„„„„„„„„„„„„„„„„„„„Y 2.1□××××ׄ„„„„„„„„„„„„„„„„„„„„„„„„„Y 3□××ׄ„„„„„„„„„„„„„„„„„„„„„„„„„„„„ Y
„„„„„„„„„„„„„„„„„„„„„„„(略)
X ×××××(正文第X章)„„„„„„„„„„„„„„„„„„„„„„Y
致谢„„„„„„„„„„„„„„„„„„„„„„„„„„„„„„„„Y 参考文献„„„„„„„„„„„„„„„„„„„„„„„„„„„„„„Y 附录A ××××(必要时)„„„„„„„„„„„„„„„„„„„„„Y 附录B ××××(必要时)„„„„„„„„„„„„„„„„„„„„„Y 图1 ××××(必要时)„„„„„„„„„„„„„„„„„„„„„„Y 图2 ××××(必要时)„„„„„„„„„„„„„„„„„„„„„„Y 表1 ××××(必要时)„„„„„„„„„„„„„„„„„„„„„„„Y 表2 ××××(必要时)„„„„„„„„„„„„„„„„„„„„„„„Y
注:1.目次中的内容一般列出“章”、“节”、“条”三级标题即可;
2.X、Y表示具体的阿拉伯数字; 关于函数连续性、可导性及可微性的联系与区别
(3号黑体)
统计学专业学生
学生姓名曾令俊 指导教师
马翠芹(小四仿宋体)
摘要:函数是微积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函数连续性、可导性及可微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它们之间密不可分.本文对一元及二元函数的这些性质逐一进行了探讨, 并把其推广至m元函数.关键词:连续 可导 可微
The construction and difference among fruenquentance, and
Student majoring in ××××
Name Zeng lingjun Tutor
Ma cuiqin(小四Times New Romar)
Abstract: ××××××(五号Times New Romar,200—300个实词)××××××××××××××××××××××……
Key words: ×××;××××;×××××;×××(3-5实词个,五号Times New Romar)
引言×××××(小四宋体)××××××××××××××××××××××××××××××××××××××××××××××××××××××××××××××××××××××××……。材料与方法(仿宋体四号)
1.1 ××××××××××(黑体小四号)
××××××(小四宋体)××××××××××××××××××××××××××××××××××××××××××××。
1.1.1 ××(仿宋体小四号)××××
××××××××××××××××××××××××××(小四宋体)××××××××××××××××××××××××××××××××××××。
1.1.2 ××(仿宋体小四号)××××
××××××××××××××××××××××××××(小四宋体)××××××××××××××××××××××××××××××××××××。
1.2 ××××××××××(黑体小四号)…… 结果与分析(仿宋体四号)2.1 ××××××××××(黑体小四号)
××××××(小四宋体)××××××××××××××××××××××××××××××××××××××××××××。
2.1.1 ××(仿宋体小四号)××××
××××××××××××××××××××××××××(小四宋体)××××××××××××××××××××××××××××××××××××。
2.1.2 ××(仿宋体小四号)××××
××××××××××××××××××××××××××(小四宋体)××××××××××××××××××××××××××××××××××××。
2.2 ××××××××××(黑体小四号)…… 讨论(仿宋体四号)
3.1 ××××××××××(黑体小四号)
××××××(小四宋体)××××××××××××××××××××××××××××××××××××××××××××。3.2 ××××××××××(黑体小四号)…… 致谢
××××××(小四宋体)×××××××××××××××××××…… 参考文献: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页码.[2] 刘凡丰.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19.没有卷的就直接写2003(1)(本条为期刊杂志著录格式)
[3] 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6.(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
[4] 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页码.(本条为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
[5] 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12.(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6] 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C]// 作者姓名.论文集名称.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页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7] 外国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本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等译.)
外文文献著录格式参照中文的(五号Times New Romar)。
注:由于网站资料权威性不确定,且目前中国期刊网和电子图书资源很丰富,故网站资料不得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
文献类型标志说明:普通图书 M,会议记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
论文中图的具体要求为: ① 主线粗于辅线(座标线)② 图题,小5黑(句末无标点)③ 标值线(座标上的刻度线)一律在图的内侧 ④ 图例一律在图题的上方或在图中,6宋 ⑤ 图注一律在图题的下方,6宋
⑥ 标目(座标的文字说明)及图内文字,6宋
⑦ 图版(照片)说明在图题之下,6宋,文字一般接排,如:A.麦穗形态;B.花原基 论文中表格的具体要求为:
① 表题:小5黑,居中(句末无标点)② 表内容:6宋
③ 数字一般以小数点位数对齐,数值后表示差异显著性的字母右肩上标 ④ 表注:6宋,各注之间用“;”隔开附件3: 曲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格式(理科)
(说明:本表供理工科专业学生用,以下所有红色、蓝色文字仅供参考,学生在写作论文时请保留字体、字号,改写或删除掉文字,黑色文字请保留。每一页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装订线5 mm,页眉和页脚为0。论文题目使用黑体三号字,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单倍行距;一级标题段前段后为0.5行,正文段前段后为0,字符间距为标准。为保证打印效果,学生在打印前,请将全文字体的颜色统一设置成黑色。以上说明参阅后请自行删除,包括本文本框!!)
第五篇:毕业论文
让数学思维与操作活动共舞
[摘 要]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应该再创造数学化而不是数学,抽象化而不是抽象,图式化而不是图式,形式化而不是形式,算法化而不是算法,用语言描述而不是语言 „„”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学习活动的过程而非结果上,要让学生主动经历各种“化”的过程,在这个“化”的过程中自主地建构起图式、算法、概念等数学知识、意象。
[关键词] 数学 过程 操作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有效 地帮助学生将“客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主观的数学知识”,并逐步将数学思想方法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方法。因此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注学具操作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策略
低年级的计算教学活动,一般是离不开学具操作的。但这个操作过程,到底让学生有些什么收获、对促进算法建构有些什么帮助呢?马克思把自觉自由的活动视为人的内在本质。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我们不妨把这种“自觉自由”理解为让学生有目的地操作、能主动地操作、有策略地操作。
低年级学生在遇到新的计算问题时,无需老师的指令,一般会自发产生使用学具的念头。因为这由他们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在这种主动操作的情境中,学生会对自己从事的操作活动进行一定的策划部署,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同的操作策略,并且实现异曲同工之妙。例如在探索“13-9=?”时,无需老师提醒摆法,学生会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操作,其操作策略应是多样的:其一,从13中逐一地数掉9个,最后剩下4;其二,先从10中去掉9,所剩下的l与3合成4:其三,先从13中数掉3得10,再从10中数掉6,最后得4。当然在多种操作方法中,第一种是最“原始”的,不宜提倡,后两种均反映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具有思维价值。在小组活动中,这些不同操作方法会得以展示、比较,先进的方法将会影响原始的方法,在互动交流中,学生探索到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妙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给予足够的操作活动时空,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二、关注数学抽象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建构算法图式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可见在计算教学时把数与形结合起来,通过 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数学方面进行形象思维,数形结合,深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是十分重要的。低年级计算教学尤应如此。
当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算法的物化图式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抽象过程,通过学生头脑中的智力操作,使物化图式转化为心理图式。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抽象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半具体,再到抽象的这一完整数学化过程,主动建构起头脑中的算法图式。比如教学“13-9”时,在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得出正确结果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外显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步抽象、逐步内化。在交流摆小圆片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引领学生进行静态观察和反省抽象,归纳呈现出如下图(左)的“破10法”的半直观、半抽象图式。接着启发学生进行算理抽象成下图(右),用算法化来完成心理图式的转化。当这种算法图式得到熟练运用之后,外化的直观动作便会渐渐取消,形成内化的思维活动,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在其中得到了有效培养。这样的操作活动过程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关注语言表述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内化运算法则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物质形式。在计算教学中,算理算法的内化必须伴随着语言的内化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计算方法时,必须注意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动口表述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
教师应该充分关注语言表述、内化算法的过程,让这个过程真真切切地由所有学生来体会、完成。我们可以为语言表述算法的过程设置一定的阶段,先让中下等学生打头阵,让他们充分暴露出认知上的真实问题,使其成为课堂交流讨论的宝贵资源,让这些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真正理清算理、掌握算法。对这类学生的语言表述,我们不能提过高的要求,只要学生能把算法用较直观的语言加以描述即可,不必过分强调精准。对部分学生在初次操作、抽象之后仍不能进行语言概括表述的,教师甚至还可以让其再次回顾操作过程,逐步帮助其进行抽象、概括、表达,也可以让其与其他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擦亮他们自己头脑中的思维火花。
本文源自于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