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可以用的公共组织管理学案例
药研所的两位所长有着截然不同的领导行为方式:所长高大全整天想的是课题设计、论证、研究、鉴定,关心的是研究成果的应用效果。就是不关心科研人员的生活,谁要提到生活上的困难,他总是一句话:!“工作第一,生活问题个人克服克服好了”可郝君副所长可不这样。她象老大姐,对研究人员的生产可谓无微不致地关怀,工作上的事她得过且过,谁不想干哪项工作,她总是一句话:“行,不乐意就算了!”她想:“反正我不管业务”。结果,两位所长经常“撞车”。群众也议论纷纷:有人说高所长不近人情,有人说郝所长充好人,拉选票;有人说没有高所长这样的人药研所维持不下去,有人说群众是人,得有人关心吃喝拉撒睡。整个所的气氛很不和谐,科研任务完成得不好,群众生活也不舒心。
问题:
1、用领导的行为四分图模式和方格模式给两位所长对对号,看他们属于哪种行为模式的领导者?
2、从药研所两位领导身上,你对研究所领导行为模式理论有什么看法?
美国空军所采用的考评制度是美国许多公共事务机构绩效评价的典型代表。这套考评制度要求,每位官衔在将军以下的军官的直接上级,每年一次为各位军官作出书面报告。评估报告的格式设计是统一的,适用于不同的军种和级别。表格留出的空白处较小,评估人员只能用精炼的语言总结各个军官的业绩。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套评估制度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因为它对员工的工作指派缺乏专业化的定义,导致了评估的主观性和不合理性,如对参谋人员领导才能的评估,这种方法的作用就不大。
评估导致了评估制度的修改。在每个单位内部,对业绩高低的评价比例进行了硬性规定,而且对评估程序也作了修改,每位军官要接受其主要上司以及一位附加评估人和一位审核人的共同评估。问题:
(1)运用管理行政方法分析本案例的考评制度有什么问题?
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进行管理。它特别强调职责、职权、职位,而并非个人的能力或特权。美国空军的考评制度强调直接上级的考评,群众未直接参与考评,使考评成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且评估的主观性的存在,降低了评估质量。因而这套评估制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受到广泛的批评。(2)你能替他们提出较好的评估方法吗? 我认为,员工业绩的评估,应注意:
a.群众参与的方法,即被评者业绩增加透明度; b.自我评估方法,使评估结果减少较大的差异;
c.量化评估与定性化评估相结合,结合确定被评者的绩效; d.要看今天的成绩,还要看昨天的绩效,综合分析研究。
某局机关因工作需要,新成立了一个行政处,由局原办公室副主任李佳任处长,原办公室的8位后勤服务人员全部转到行政处,李佳上任后便到处物色人才,又从别的单位调进5位工作人员。这样,一个14人的行政处便开始了正常工作。李佳38岁,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在没有配备副手的情况下,他领导其他13人开展工作。开始倒没什么,时间长了,问题也就多了。因为处里不管是工作分配、组织协调还是指导监督、对外联络,都是李佳拍板定案。尽管他工作认真负责,每日起早贪黑,也适应不了如此繁杂的事务,哪个地方照顾不到都会出漏子,行政处内部开始闹矛盾,与其他处室也发生了不少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局领导决定调出李佳,派局办公室另一位副主任王强接任行政处处长。王强上任后,首先,着手组建行政处内部组织机构,处下设置四个二级机构:办公室、行政一科、行政二科、行政三科。其次,选调得力干将,再从原来的局办公室选调两位主任科员任行政处副处长,在业务处选调3位副主任科员任行政一、二、三科的科长,其余科长、副科长在原13名工作人员中产生。王强采取这些做法,目的就是改变处里的沉闷空气,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行政处的工作效率。
这样,一个19人的行政处在三位正副处长、8位正副科长的领导下,再次以新的面貌投入到工作之中。但是过了不久,行政处的工作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更加糟糕了。有些下属认为王强经常越权乱指挥,他们的工作没法开展;有的下属则认为王强到处包办代替,没事找事干,和科长争权;有的人认为行政处官多兵少,没有正经干活的。不到半年,行政处又陷入重重矛盾之中,不但人际关系紧张复杂,而且大家都没干劲。王处长带来的几个人也要求调回原处室。在这种情况下王强只好辞职。但他很困惑:自己工作热情很高,为什么还领导不好行政处的工作?
问:李佳和王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
【答案要点】:
(1)李佳和王强两次管理上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在进行组织设计时,违背了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也就是说设计管理层次和控制幅度不合理。
(2)李佳失败的原因:其一是管理层次太少,没有体现出分权管理原则;其二是管理幅度过宽,1:13的幅度严重失衡。
(3)王强的问题是:第一,横向部门设置过多;第二,官多兵少,机构头重脚轻;第三,领导方法不当,过于揽权,管得太宽太细,影响中层干部积极性。
(4)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第一,设计组织管理层次和控制幅度一定要适度;第二,确定控制幅度应以管理事务的难易程度为前提;第三,设计控制幅度还要考虑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以及管理对象的素质等因素。
甲研究所设备先进,人才济济,但却一直没有很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该所负责人王所长采用“重金悬赏”的方法。他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收效甚微。为了更好地管理研究人员,他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迟到3分钟要罚款100元。为此,员工有时为准时到达,不惜打出租车上班。该所员工的出勤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规模相近的乙研究所发布了几项重要科研成果,并介绍了经验。他们认为每个员工都希望做好工作,为此推行了“弹性工作制”以及研究人员自我组合、自主管理的方法。尽管乙研究所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但王所长仍然认为采用这种方法会失去控制,这种方法不宜推广。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王所长对人性的认识与下列哪个管理学家接近:(A)A.泰罗 B.梅奥 C.马斯洛 D.沙因 2.乙研究所对人性的认识是:(D)
A.理性经济人 B.社会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人 3.你认为王所长对乙研究所的担心是否正确?(B)A.正确 B.不正确 C.不好说 D.要具体分析
4.当地正在举办不同管理学派的理论培训班,你建议王所长参加哪一个?(A)A.权变理论学派 B.管理过程学派 C.系统管理学派 D.管理科学学派 5.“重金悬赏”的方法收效甚微,你认为什么理论可以解释原因(D)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B.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C.麦格雷戈的XY理论 D.以上都可以
自相矛盾的管理学?
某大学管理学教授在讲授古典管理理论时,竭力推崇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的历史功勋,鼓吹泰罗所主张的“有必要用严密的科学知识代替老的单凭经验或个人知识行事”的观点,并且宣扬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后来,在介绍经验主义学派的理论时,这位老教授又强调企业管理学要从实际经验出发,而不应该从一般原则出发来进行管理和研究。在介绍权变理论学派的观点时,这位教授又鼓吹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不少学生却认为这位教授的讲课前后矛盾、胸无定见,要求教授予以解答。教授却笑而不答,反到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思考题:
1、你是否认为教授的上述观点是前后矛盾的?为什么?
2、管理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机构设置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某市农林局是历经二分二合而设置的一个政府职能部门。1986年,该市又将农林局分解为“市农林局”、“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简称“市农技中心”)、“市畜禽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简称“市畜禽中心')这三个单位。其中,”市农技中心“与”市农林局“为正县级单位,隶属市农委领导;”市畜禽中心“为副县级单位,隶属市农林局领导(但实际是一个人、财、物都独立的单位)。正是由于”市农委“、”市农林局“、”市农技中心“这个三角关系的存在,从而使该市的农、林、牧工作逐渐步入到一个不能自拔的境地。
一是上下行文关系不通。因全省各地、市”农技中心“都是隶属农业(林业)局领导的事业单位,所以,省农牧厅历次下发的公文只对市农林局一家,而不管什么农委、农技中心,这就给开展正常的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1987年12月底,省农牧厅下发了一份”关于填报食用菌情况的通知“的文件,该文发到市农林局之后,局长考虑到本局没有具体的人员去抓这项工作,同时,市农技中心设置有专门的食用菌科室,于是便在公文处理单上签上”请交市农委领导阅示“的意见。但一直到1988年2月份,经市农委多次协调后,才勉强由农林局汇总上报省农牧厅。
二是业务工作不协调。1988年8月底,原市畜禽中心所辖的市奶牛场,连续几天死掉了奶牛20头,该场找到市农委汇报此事。市农委说,这关系到业务技术方面的问题,请与市畜禽中心联系,让他们负责处理。找到了畜禽中心,该中心说:我们隶属市农林局管,你们让农林局通知我们,我们再去。找到了农林局,农林局说:我局的农牧科是个空架子,总共才有两个人,并且都是摘农业的;畜禽中心名义上归我们领导,实质上他们已是一个人、财、物全部独立的经济实体,级别又和我们差不多,我们怎么能安排得了他们呢?后来经过再三的要求,农林局才勉强找到畜禽中心,说明原由后,市畜禽中心就说:奶牛场直属领导是市农委,你们真是多管闲事。为此,农林局的同志感到非常难堪。最后还是通过市农委、市农林局、市畜禽中心三家共同协商后,才达成了解决问题的协议。
思考题:
机构设置与工作效率是什么关系?某市将农林局一分为三后为什么出现效率滑坡?
1、2、职责不清
3、缺乏协调
只管九个人
“我是海洋农场场长,过去大伙叫我“管得宽”,全场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我无事不管,忙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可是农场经营起色不大,一些职工份份要求调离。本以为自己辛辛苦苦一心为工作,总能算得上一个党性强、事业心强的领导吧!谁知群众意见纷纷,批评我不相信群众,主观武断,说我不务正业,顾此失彼,影响农场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有的群众尖锐指出:再要“管得宽”,就罢我的官。真让人想不通。
正在百思不得其解时,省里召开了第六期厂长、经理培训班,我自告奋勇参加了学习。学习班老师讲的管理原理对我思想促动较大,使我意识到以前一些做法从根本上讲,是违背现代管理原则的,我决心利用所学的知识转变观念,对农场领导体制进行改革。我放下架子下到群众中去,请他们为农场改革献计献策。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酝酿,召开全场会议,会上郑重宣布:从今以后,我的权力只管九个人,即三个副场长、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总工程师,还有三个我直接管的科长。这九个人我直接布置工作,他们也直接向我汇报工作,除此之外,其他人找我谈话,一律不接待,请他们各找其主。“
话音一落,全场大哗,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一时难以统一。
思考题:
1.你对这位场长宣布“只管九个人”的决定有何看法?是支持,还是反对?用学过的管理原理分析。
2.“只管九个人”和管全场是什么关系?“只管九个人”是不是一律不接待其他人?你认为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
阿斯旺水坝的灾难
规模在世界上数得着的埃及阿斯旺水坝竣工于20世纪70年代初。表面上看,这座水坝给埃及人民带来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灾害,灌溉了农田。然而,该水坝实际上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系列灾难:由于尼罗河的泥沙和有机质沉积到水库底部,使尼罗河两岸的绿洲失去肥源――几亿吨淤泥,土壤日益盐渍化;由于尼罗河河口供沙不足,河口三角洲平原向内陆收缩,使工厂、港口、国防工事有跌入地中海的危险;由于缺乏来自陆地的盐分和有机物,致使沙丁鱼的年产量减少1.8万吨;由于大坝阻隔,使尼罗河下游的活水变成相对静止的“湖泊”,为血吸虫和疟蚊的繁殖提供了条件,致使水库区一带血吸虫病流行。埃及造此大坝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人们深深地感叹:一失足成千古恨!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阿斯旺水坝的决策属于何种类型? D A.简单的确定型决策 B.复杂的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不确定型决策 2.在判断该项决策的类型时,以下哪个要素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B A.决策依据的准则 B.决策后果 C.决策方案 D.决策方案的自然状态 3.关于埃及建造阿斯旺水坝的这项决策,以下那种说法是最不可能成立的? B A.人们在作出决策时,对于决策结果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预定目标,这种认识往往与价值判断有关
B.尽管人们能对决策要实现什么样的预定目标作出事实判断,但决策方案在实施中总难免要作出一定的代价
C.现实中的决策往往是多目标决策
D.任何决策方案在带来实现预定目标所希望正面效果的同时,往往也可能引起各种副面效果
4.埃及建造阿斯旺水坝决策失误,最可能发生在决策过程的哪一个环节?C A.问题界定 B.目标确立 C.方案设计 D.方案抉择
5.从材料来看,埃及建造阿斯旺水坝决策最可能违背了以下哪个决策原则?(D)信息原则 B.预测原则 C.智囊原则 D.系统原则
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美国学者马文曾对高层管理者进行调查.对他们提出三个问题:“你每天花时间最多在哪些方面?”“你认为每天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在履行你的职责时,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结果,90%以上的回答:决策。
据有关统计,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五千亿元以上,相当于1980年全国国营企业固定资产的总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作出了及时正确的决策,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使国家开始走上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道路。
思考题:
1. 根据所学行政学的有关知识评析西蒙的观点。32:00 A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B决策
C决策也不是管理的全部内容,管理还包括计划„„
2.马文的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3.最后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决策对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4.您认为如何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A建立民主健全的决策体制
B善于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技术为决策服务
C要遵循行政决策的原则(民主、开放、公开透明等等)D促进行政决策的法制化,加强对行政决策的监督
本事强不过“人事”
社会上的不公平竞争首先表现在人事竞争上。
政府部门选拔工作人员,一般由用人单位提出人选,组织人事部门参与考核。但现实中存在着拉关系、逐条子、托人情、走后门现象,搞得组织部门、用人单位无法正常工作,更无法保证用人质量。其结果是不凭能力凭关系,不看本人看后台。“公平竞争、择优录用”成了一句空话。有本事的人面对着想进去一展身手的单位,只能长叹“有心报国,无法入门”而“长使英雄泪沾襟”。
社会上一句评价干部选择制度的流行话——“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可谓一语中道出了“本事强不过人事”的根子。一些地方和单位把选择干部的权力集中在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里,把领导集体的多数人和多数干部群众排斥在外;把选择干部的对象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大量优秀人才被排斥在事业之外。这就决定了“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选择制度,其直接效果是不能保证人才的充分流人,也难以避免非人才的大量流入。有一段时期,领导干部都津津乐道。“伯乐相马经”,以伯乐自居。实际上,居于少数人的领域,很多时候用传统的“相马”方法,对人的了解凭感觉,靠“直观”,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缺乏民意的科学分析,因而使选人用人缺少真实的群众基础,有很大的盲目性。同时,也产生出许多任人惟亲的现象。拉关系、走后门者有之,行贿受贿者有之。那些蝇营狗苟、拉帮结派、攀龙附凤者对“本事”不屑一顾,乃至没有那份心思去操练本事,而费尽心机去纺织“人事”(关系)。因为“本事”与取得的“效益”已不成比例,乃至不成正比了,而“人事”与“效益”则是成正比乃至成几何级数的正比。热衷于、熟稔于“人事”的“能人”得到广各种好处,如官位的晋升、利益的获得;而一些不热衷、或不擅长钻营“人事”的人,一些一门心思干点事、增长点“本事“的人反而得不到各种好处,且时时处处呕气。长此以往,遂形成风气,形成时尚,使长于“人事”者或热衷于“人事”者趋之若骛;使长于“本事”者、实心实意干点事的人灰心丧气,且日益减少。
思考题:
1.案例中反映了目前人事行政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2.本事强不过“人事”,违背了人事行政用人的什么原则?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
广东省考试公选20名副厅级干部
经过一阵紧张的准备工作,广东省第3次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的考试于2002年1月20日如期在省委党校和华南师范大学同时举行,2055人参加考试,竞争20个副厅级领导职位,到考率达94.6%。
这次考试与前两次公开选拔考试不同的是,一张试卷分成基础测试和专业测试。试题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第二部分为论述题;第三部分为”申论“。客观题和论述题为公共试题,”申论“结合各类别干部的相关要求,每个类别的题目各不相同。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玉浦同志在昨天巡考时称,对此次公选有三个感受,一是参与人之多、之广,甚至很多县市书记、县市长都报名参加,让他没有想到,也很感动;二是通过今天的考试,坚定了推进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决心。省委提出今后每年新提拔的副厅级干部中要有三分之一通过公开选拔产生,力争今年就实现这一目标。三是题目出得非常好,题目注重考能力,不仅让参加考试人员有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而且也使他们通过考试有了一个学到很多东西的机会。
考试结束后,记者做了一个随机采访,考生们普遍反映整个试题无须死记硬背,尤其是第三部分的”申论“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同志来说,有很多体会,做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一些参加过两次公选的考生称,今年题目比上次的容易,上次考试知识点多,时间很紧,这次着重考写作,时间充足,可以应付。
该次公选试题命题组织也比以往两次有所改进。省公选办此次共从23个部门抽调了26位学者专家、领导干部成立命题组,26个成员中又有21个是现任或曾任厅级干部,改变了去年处级出题考”厅级"的局面;其次还加大对命题的把关和监督:命题人员也做到了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学(士)硕(士)博(士)兼备。
思考题:
1.广东省第三次考试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得到广泛响应,说明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什么问题?
2.科学地设计命题,使试题更加贴近国家公务员的工作实际,全面反映考生的能力和素质,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和保证,也是我们完善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的重要内容。你从广东省的实践得到哪些启示?
区政府如何走出两难境地
某区政府领导拟将一长期亏损的国有副食冷库基地改造成一个副食品批发市场。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包括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建筑规划设计等。不曾想,外地一开发商已在离此地不远的地方率先投资兴建了一个综合市场,而综合市场中就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副食品批发场区,足以满足附近居民和零售商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区政府领导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继续进行副食品批发市场建设,必然亏损;如果就此停建,则前期投入将全部泡汤。请问:
(1)这一案例涉及哪些领导科学知识和原理?(2)该案例反映了什么问题?(3)如果你是该区政府领导,应该如何作出决定?
【参考答案】
(1)所给案例反映了领导决策中信息原则的重要性。造成这种两难境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坚持领导决策的信息优先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充分、及时、全面、有效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某区政府领导在决定副食品批发市场项目之前,显然缺乏全面细致的市场调查,不了解在建的综合市场特别是其内部的副食品批发场区。因此盲目决策,匆忙上马,陷入困境。
(2)所给案例反映了追踪决策的重要性。当原有决策方案实施后,主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决策目标无法实现时,要对原决策目标或方案进行根本性修订,这就是追踪决策。
(3)走出两难境地的方案,可以有不同的思路。比如,一种是迎接挑战,继续兴建。但要调查研究,对原决策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得所建批发市场在规模、设施、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超过竞争对手,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另一种是及早决断,对原决策方案进行根本性修订,重新考察、确立和论证新的项目,实行转向经营。
某机构的专项委员会
某一公共部门,其员工除了按照学历、工龄等领取基本工资外,还可以在年终获得一份丰厚的奖金。而按照什么标准发放奖金问题,员工和领导层经常发生矛盾,一些员工认为领导发放奖金的标准不公平。还有,每年一次评选优秀员工也很容易产生矛盾,因为两年连续评为优秀就有加一级工资的机会,而且晋升职称也要和评优挂钩,所以员工都十分重视评优活动。过去,奖金发放及评优主要由部门领导说了算。虽说很多员工认为领导不公平,但领导实际上是在设法平衡各种因素,并没有把个人的好恶作为标准。但由于员工多,总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满意。领导和员工在奖金和评优问题上的矛盾甚至影响到了其他方面的工作,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该部门试图从组织上避免领导和员工的冲突。他们先成立了奖金分配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及委员会主任由全部员工选举产生,委员会主任都有任期限制,到期改选,同时员工有权撤换那些不称职的委员。这个委员会负责制订 奖金发放的标准,并负责核算每个人的工作量和应该核发的数额。这个部门领导层聪明的做法是主要领导不参加这个委员会,只在得到这个委员会的邀请时才参加他们的会议,提供有关的数据,提出相关的建议,但不参加表决,最终的决定权在委员会成员。员工对奖金分配有什么建议和意见要提交给委员会讨论。因为员工每年的工作量不同,所以每年都需要重新核算,所以这个机构实际上成了一个常设机构。
机构成立后第一次运作,效果很好,由于委员会是员工选举产生的,因此能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处理一些问题。员工对他们制订的新的分配方案都感到满意,虽然个别人也有意见,但委员会做了解释工作,因为制度只能照顾大多数,以后还要继续修订制度,使其尽量合理。这样,因为奖金分配问题产生的员工和领导的冲突迎刃而解了,其他工作的开展也更加顺利。后来,比照这种做法,在评优秀员工的问题上,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效果也很好。
讨论题
1、本案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2、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处理本案例中的问题?
3、本案例的启发意义是什么?
第二篇:《公共管理学》案例精选
案例分析 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5月29日)中规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由中央有关部门规定杂费、书本费的‘一费制’收费制度。” 请依据公共政策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政策。
答:1.本政策是国务院根据我国贫困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正确决策。2.以政策规划原则中受益原则为主要理论依据分析此案例。受益原则是指政策规划要切合公民的实际,有具体的政策目标,使公民能够从中得到益处。3.本政策有明显的针对性,关注的是接受义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对推进我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4.改变我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状况就是促进了我国整体普及义务教育工作的发展,因此本政策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案例分析二“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了,国务院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开始在中国公用数据网和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上建网站,可以将各部门的名称、职能向公众公开,及时宣传各项政策、法规,公开各项活动了。一时间反响热烈,叫好制胜不绝于耳。
这是一篇反映政府上网的评论报道,请结合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政务的有关理论,分析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对策。
答: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和应用时期。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第一,对快速发展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政府网站上发布的只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信息,一些基层干部在一些偏远贫困的地方,电脑远未普及,基层干部截留政策。第二,政府信息化缺少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保障。政府不对接收到的信息及时做出处理和答复,缺少实际操作性。第三,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不高。有些信息已经陈旧过时,缺少利用价值。1999年3月3日,政府上网一个多月后,信息产业部门的官方网站其“自费索引”上提供的竟然还是1998年3月31日的价格。
改进对策:第一,发展重点依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将中央和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重点进行区别对待。第二,提高政府网站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第三,不断创新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案例分析 三 中共新领导层执政严厉 官员问责制震动中国政坛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三日电 上海一家媒体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新领导层上任之初的一系列举措:四月二十日免去卫生部长张文康、北京市长孟学农的职务,近日免去海军司令员石云生、海军政治委员杨怀庆的职务,标志着官员“问责制”将逐步在中国确立,这使中国政坛为之一振。
结合以上案例说明你对公共管理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答:1.公共管理责任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责任机制保证。建立官员问责制就是政府落实责任机制的具体体现。2. 广义的公共管理责任就是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由于公共利益的追求和分配使公共管理主体必然要承担的责任。狭义的则是指公共管理主体根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公共管理的行政控制机制表现为行政监督权,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等职能的发挥。3.提高官员的责任心,从而提高他们为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态度,打破“能上不能下的”陋规,建立一种更直接更有效地官员淘汰机制。
案例分析四
我国某县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失误
工作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全省倒数1--3名的位置。1998年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为了建立政绩,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生育实行高额罚款。具体的罚款标准是: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元,超生第三胎罚款5000元,超生第四胎或更多罚款10000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县里的生育数量。考虑到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该政策还做出了罚款提成的相关规定,即罚款所得,村、镇两级各提成30%。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分析公共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原因,并提出其对策。
答:导致该项政策未能有效执行的因素主要有:(1)政策目标与执行措施相矛盾、相冲突,执行越有效,结果离目标越远。(2)执行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反映出政策问题构建的错误。如允许乡镇从罚款中提成,无疑会对基层干部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计划外生育给他们带来了实惠。他们怎么会积极制止这种行为。(3)政策执行者素质不高,受经济利益驱使,其所作所为与原政策目标背道而驰。(4)沟通不畅,政策对象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政策目标缺乏认识和理解,而政策执行者宣传不够,解释工作不到位等。
有效执行政策的对策:可针对上述问题阐述对策。
案例分析五
我国某涉外单位,负责组织到某国的劳务输出工作。该单位人员为了“做好”这一工作,便按照他们以为“通行”的方法,向劳务输出国的有关机构送了礼。结果受礼者被该国司法机关逮捕,我国驻该国的劳务输出的办事机构也被查封。请依据公共管理伦理的基本原理(含义)分析案例中我国涉外人员的做法错在什么地方?
答:公共管理伦理指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不受不同文化的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是公共管理者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案例中的工作人员“送礼”的行为违背了以上的行为准则。
案例分析六
自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将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即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请你依据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谈谈对这一政策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1)说明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主要有: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和优化原则。(2)公共这个办法侧规划的收益原则特别注意反映了特定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在政策的规划价值取向上向那些最需要得到政府关照的人倾斜,使之收益。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正体现了这一点。(3)这一政策施行的非常及时,这不仅降低了中小学生失学的概率,又大大保障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失望政府部门积极监督保障此项政策的落实。
案例分析七
近期网上和一些报刊都报道了我国超生现象。如:《超生现象挑战我国16亿人口上线····》一文中指出我国“超生人口”的比例,某些省在12.5%至18.5%间,有的省达到20%~30%。同时出现一种倾向:富人子多。对一些强化经济调节手段,提出提升二胎“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对制药交媾了“社会抚养费”,就可生二胎,引起争论。
你如何看待以上这些情况?请根据上述案例结合政策规划的原则,谈谈你的想法和建议。
答:制定公共政策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比如:公正原则。也就是要兼顾政策相对主体的利益,不能以偏私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有坚持公正的原则,政策规划才能被普遍认同。对“富人多子”使用经济调节手段,提高二胎“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显然是对穷人是不公正的。再比如:系统原则。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城乡差别明显,政策规划如果采取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纵向系统性;如果仅仅注意局部而不顾全局,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横向系统性,从而影响政策规划的科学性,引起争论就不可避免。
你如何看待以上这些情况?请依据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或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分析此案例,说明你对“缴够了社会抚养费”,就可生二胎,”这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
答:(1)说明政策规划的原则主要有: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和优化原则。(2)政府规划要坚持公正的原则,由于政策规划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利益博弈的现象,利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超生”现象应坚持公正原则,遵循制度程序,最大限度的考虑各方利益,做到公正全面的解决问题。(3)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是: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事实标准指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价值标准是指着一政策在价值评定上是否公正、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4)在对生二胎的问题上,政府部门需考虑实际情况,坚持政策规划的原则,做到赏罚分明,这样才有利于政策规划的建设。案例分析八
新华网北京4月5日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5日通报了近期五起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的初步情况。“人民授予公共管理部门多少权,公共管理部门就要负起多少责”请以公共管理的责任为理论依据,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答:(1)目前我国的矿难很多,暴露了政府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政府公共部门的责任意识差,缺乏对服务对象的责任和义务无疑是重要原因。
(2)“人民授予公共部门多少权,公共管理部门就要负起多少责”,这说明公共部门的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好政府就应是负责任的政府,公共管理责任可分为: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主观责任指管理者对责任的感受和信赖。客观责任指按照法律对管理对象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对违法矿主和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提高事故赔偿标准,实行行政问责制,并严查公务人员失职渎职和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加强公共管理的责任需要相应的责任机制作为保障,这种机制主要包括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和司法控制机制。通政府部门的努力保证这三种机制的顺利运行,才能有效地加强公共管理的责任。
答:从公共管理责任的角度来看,这五起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一些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不扎实,执法不严格,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同时暴露了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对民众的要求没有及时了解和反映,工作效率低下,不依法办事,官煤勾结,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责任。
对策:要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其中包括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和立法机制。所有安监总局将支持地方政府加大严惩力度,对违法矿主的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提高事故赔偿标准,实行行政问责制,并严查公务人员失职渎职的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案例分析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的改革也随之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组织变革的有关理论,说明如何使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取得成效,摆脱“精简——膨胀”的怪圈。
如何使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取得成效,摆脱“精简——膨胀”的怪圈,关键性的问题还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其次,全面分析影响组织变革的阻力,采取有效的消解公共组织变革阻力的基本对策。(可参见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组织变革的有关要点阐述)
案例分析十
广州慧灵弱智服务机构
广州慧灵弱智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慧灵)是一家主要为弱智弱能人士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创办于1990年2月。„„慧灵的经济来源于社会,其创办者并不是投资者,只是发挥个人智慧去筹集资金,并不具备财产所有权,因此慧灵章程明确规定:若日后机构不得不停办关闭,除了还清债务外,剩余资产用于慈善事业,以防止归属不明的弊端。
结合上述案例和有关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理论,谈谈你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特点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如何使我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健康发展。
本案例中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广州慧灵弱智服务机构,其宗旨、运作过程、管理规章、收费标准、财务管理等,充分反映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和作用,即非政府性、公益性(非营利)、正规性和专门性以及广泛性、针对性和中介性。
为使我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政府应积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公共组织,以承担政府转移的部分职能,为社会公共事业提供服务,并依法给予其自主权和自制权,营造利于非政府公共组织发展的优良环境。
(2)正确认识非政府公共组织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和强化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责任和意识,提高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社会地位。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护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行,如组织人员构成、资金来源等,形成规范,保护其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和志愿者的个人利益,鼓励其为社会公共事业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案例分析十一
公开招考公务员
《S市报》上登出了新成立的监察局公开招考公务员的启事。
一项社会舆论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有49.8%的人将政治体制改革列为最关心的一项,关于其中的干部人事制度改
革,„„„„他都不同意,这次他参加了考试,并被正式录取;50多岁的前工业局党委书记钟某,被民主推荐为监察局的政务类公务员。
分析以上案例,对公开招考公务员你是如何认识的,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答:
1、本案例中的监察局积极改革人事制度, 公开招考公务员的做法应该肯定。
2、公开招考公务员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的用人机制,引入市场机制;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竞争、自主、择优的原则;体现了个人和单位的双向选择的精神;体现民主与法制的精神。
3、本案例中招考公务员以“考试为主,考核为辅”的方式,是否能体现择优和公正,是否是人力资源获取的最佳模式还有待于实践的证明等。
案例分析十二
江苏省机关“万人评议”揭晓,群众满意度5 4.7 3%
2004年11月29日,江苏省机关一改以往关门评议机关工作的做法,首次启动了机关作风建设万人评议活动。包括江苏省委办公厅、„„对省级机关作风建设总体评价满意的占5 4.7 3 %,基本满意的占4 4.5 7%。
请以“用户满意原则”为依据分析以上案例的积极意义。
答:(1)用户满意原则认为公共部门是为公众而设立的,因此评价公共部门绩效优劣,不仅看它投入了多少资源,做了多少工作,而是要主要考察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只有当公共服务能满足其用户的需要井为用户所接受时,才是有绩效的。
(2)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不仅需要上级考核下级,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因为政府服
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上级机关,本案例中万人评议政府工作,将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个重要标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鼓励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案例分析十三
省直机关招考公务员面试关引入公民旁听制度,这是贵州省„.谈谈你对这种改革措施的看法和建议。
答:贵州省人事部门招考公务员时面试引入公民旁听制度,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一改革措施是对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一次创新,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使得整个过程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也使得此项工作受到全面有效的监督。
建议:(1)对公务员的监督要引入长效机制,仅仅是一次面试监督是不够的。(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提高政府职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加快配套改革的步伐。(3)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制度创新,大胆吸收两方先进的成熟的公务员管理制度。(4)健全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规体系。
第三篇:案例2公共管理学
案例二:
1、案例内容介绍:“公地悲剧”、“卫生死角”与公共治理 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曾经断言:“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务,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务;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务。”犹如一句谶语,长沙市银盆岭老鸦冲“一座垃圾山,十年搬不走”的“公地悲剧”的上演恰不幸被言中。十年,一道山清水秀的天然谷地被堆积成臭气扑天的垃圾山,直至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十年,相关管理部门推诿扯皮的“责任死角”在政府与市民心理之间又活生生开辟出一道“天然谷地”。英国科学家哈丁用“公地悲剧”描述了理性追求最大化利益的个体行为导致公共利益受损的恶果。在老鸦冲谷地这块产权不明的公共用地上,社区居民乱倒垃圾,不缴费用的“搭便车”行为,企业、街道办事处、环卫部门责任划分不清相互推诿的行为,使诸如垃圾清运之类简单的公共管理工作陷入了“集体行动的困境”之中:“我不做总有人去做”,社区居民将垃圾随手一扔,方便省事还不失动作潇洒;“别人出钱我不出照样能办好”,拖欠乃至不缴卫生费用或期冀政府买单,每个理性居民的最优选择均是“不缴费”;“我不管总有人去管”,企业盼着社区管,社区盼着环卫部门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况且是费力又费钱的公共事务。每个人都被困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纳什均衡”中,“尽管各方都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但却始终没能明确各方的责任,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结果正如哈丁设想的一样,发生的是一场无人缴费、无人管理、垃圾成山的“公地悲剧”。勿庸置疑,垃圾堆积的不仅仅是一座臭气难闻的“卫生死角”,也堆积出相关部门在卫生管理中“踢皮球”的一块“责任死角”,更透露出政府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弊病与危机。(《湘声报》04-04-22)
2、思考题:如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卫生死角”问题?
可以通过政策配置或制度安排来达到目的:
要求:
根据所学内容,制作PPT展示10-15分钟!
请同学们在展示结束,将PPT和整个案例分析的内容word版本发给我。列出小组成员名单及具体的分工,作为一次作业成绩的评价标准。
第四篇: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案例: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 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在此基础上温州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1992年温州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温州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下面从“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政府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主体,其目的不是营利,而是有效地增进、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这就牵涉到“政府应当做什么”“政府能够做什么”的问题。事实上,由于政府失败、市场失灵和公民社会自主发展、政府行为的有效性、能力是有限度的,所以政府在处理与市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企业的关系时必然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案例中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一、从政府职能与职权的角度来分析:
政府的职能与职权要是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温州市政府具有行政执行、发布决议和命令、组织管理、安全保障和维护以及监督审计的职权。在上述案例中,该市政府主要行使了组织管理的职权,例如通过“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加强质量管理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达到了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经济、文化建设和民族、公安等工作。而该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则说明其行使了“发布决议和命令”的职权。
但是,政府职能具有有限性,也称为政府职能的限度,具体包括:一是能力限度,即政府是否具备承担某些社会或市场的能力,如果没有能力最好不要干预;二是效率限度,即在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和政府行为具有相同调节能力的条件下,应当有一个成本收益的比较问题,行政干预应以最高效率为限度;三是合法限度,即如果现存的政府行政、社会组织或市场机制在技术上都有能力,在经济上都能以低成本来满足特定的需求,那么谁更符合法律与公正的原则,就应由谁来承担。在上述案例中,放任民营经济自由发展是符合效率最优原则的,而且,温州市政府未必有能力承担市场经济的管理工作,所以此时采取“无为而治”的方法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事实上,追求有限行政的政府并不等于它是一个弱政府或无
能的政府,相反,有限政府的实质是追求强力政府和高效行政。
二、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角度分析: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是紧密结合、相互交织、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内在缺陷,关键是寻求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干预在纠正市场缺陷的同时,避免和克服市场失灵。在温州市政府的案例中,政府的“无为”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了外部环境,而政府的“有为”则是政府履行其职能的具体体现:参与了部分公共物品与服务的提供,承担了公共政策的制定功能。
正确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既要强调市场的充分发展,也要强调政府功能的合理发挥,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补充,并且要合理把握好如何实现好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与政府对市场的合理干预之间的平衡。现实而合理的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应是在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以政府的干预之长来弥补市场调节之短,同时又以市场调节之长来克服政府干预之短,从而实现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干预二元机制最优组合。温州市政府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政府干预的长处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由此来达到发展经济的目标。
三、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来看:
政府与企业分别提供个人消费的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企业主要关心经济利润率,而政府主要考虑社会利益,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的关键。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只是各级政府的附属物,这导致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出现各种矛盾与冲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构建新的政企关系意义重大。温州市政府实行政企分开,迈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步伐。
总之,温州市政府在行政管理上的“有为”与“无为”,很好地反映了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所表现出来的几大特点,即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篇:电大公共管理学案例
一、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745个
1、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源于D.配置失衡
2、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B.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3、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切入点应为C.转变政府职能
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A.经济社会职能
5、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有D.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二、据报道,10年前,“小政府、1、该市机构改革失败的原因为D.行政权力的自我扩张性
2、我国机构改革的主流理念为C.小政府、大社会
3、我国现阶段政府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为D.发展生产力
4、与传统行政相比较当代公共管理更注重C.结果和产出
5、行政职能与行政活动的载体为D.行政组织
三、英国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B.公共行政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
2、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基础主要为D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
3、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最明显的动因是D.财政和经济的需要
4、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初期的改革对象主要是A.政府内部管理模式和方法
5、《下一步》报告的核心思想为C.政府职能代理化
四、作为政府调控社会经济重要杠杆的行政审批权,1、在政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中,行政审批属于D.管制工具
2、政府运用审批权,所针对的主要是D.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3、国务院对行政审批改革特别提出的原则为D.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
4、行政审批所面对的相对人主要是D.市场主体
5、行政审批要解决的是C.市场准入问题
五、某局是一个
1、此案例具体体现了B.彼德原理
2、案例中局长在局行政组织建设中违背了 A.精简、统一、编制立法原则
3、刻画和描述组织结构的维度主要有D.复杂性、正规化和集权化
4、当前公共组织的总体趋势是D.缩减规模、精简层次、扩大幅度
5、决定组织结构类型的基本变量为 A.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六、“区里的干部一般不敢随便得罪
1、据威尔逊的观点,一种独立于政府之外,但又与政府具有紧密联系,并企图影响公共政策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或组织联合体,称A.利益集团
2、影响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行为及其结果的最为关键的环境变量为C.利益集团和政策团体
3、利益集团最为重要的优势在于D提供技术咨询和给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帮助
4、在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公共管理活动以及整体社会的良性发展过程中利益集团的作用主要体现为A为其成员建立与政府有效沟通的渠道、政府的潜在竞争者
5、利益集团属于政府组织的A外部环境要素
七、政府雇员制在中国的推行始于
1、政府雇员制的用人模式为C.聘任制
2、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实行政府雇员制的深层原因为A行政科学化潮流和“建立服务政府”的结果
3、在我国实行政府雇员制目前应定位于引入C政府管理和服务工作急需的高端人才
4、政府雇员的工资采用D协议工资制
5、我国各地纷纷推行政府雇员的核心原因在于C.引入一种新的竞争机制
八、上海市金山区委、1、员工绩效管理的技术基础为C.薪酬激励
2、案例中,金山区公务员的考核方式为A.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上海金山区公务员的诚信考核属于A.德
4、我国规定公务员考核的核心内容为D.绩
5、我国对领导成员以外的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C.考核
九、如今在香港,市民安坐家中便
1、在现代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收集者----信息源为A政府
2、建立电子化政府的前提为A信息收集
3、电子化政府可以大大提升信息收信和处理的B全面性、时效性和可靠性
4、政府信息的最终归属权应属于D公民
5、电子化政府最基本的功能是D利用网络的信息传媒与资源共享的功能
十、实行政务公开
1、我国政务公开的责任主体为A.政府或受行政机关委托的有关组织
2、我国政务公开的目标为D.实现公平和效率
3、我国政务公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C.保障民主权利,维护群众利益
4、实行政务公开是为了使人民享有D.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我国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方法不包括A.电子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