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才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才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农业依靠科技,科技依靠人才。石泉县作为山区农业县,农业人才的规模水平、素质高低决定着农业的发展水平,农村的经济状况、农民的富裕程度。特别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科技人才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来,受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影响,石泉县农业技术人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较多,已严重影响到该县农业的发展进程。如何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充分挖掘人才潜力,调动人才积极性,培养合格农业人才是当前一个亟待认真研究并致力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技术人才现状
石泉县农业局系统共有110人,从职称看,具有高级职称4人,占3.6%,中级职称34人,占30.9%,助理级职称14人,占12.7%,员级24人,占21.8%,非专业技工17人,占15.5%,党政管理人才17人,占15.5%。从学历看,研究生1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13人,占11.8%,大专45人,占40%,中专以下51人,占46.3%,从年龄状况看,30岁以下19人,占17.3%,31岁至40岁28人,占25.4%,41岁至49岁32人,占29.1%,50岁以上31人,占28.2%。
二、主要做法、成效
近几年来,石泉县县委、县政府和农业部门始终把农业人才工作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来认识,放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高度来筹划,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际,不断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强化管理,突出抓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初步形成了农业人才工作的新格局。
(一)抓选才,开辟人才脱颖而出的绿色通道
一是推进人才管理制度的改革。从2000年起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度,全体事业工作人员都签订了聘用合同,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等形式变静态的行政化控制为动态的科学化管理,逐步建立起现代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机制。二是完善实绩考核制度。为了切实把优秀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和完善,建立健全了农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每年对站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以考核人员的德才表现、业绩成果、贡献大小为依据,调整补充后备干部组成,确定新一轮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带头人。对考核列末位的则进行诫勉谈话,考核结果与年终奖励相结合,实现了选优罚劣,激发了工作活力,畅通了人才选拔的渠道。三是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通过鼓励各单位农技人员积极参与全县的科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公开招考,还在内部推行了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制度。2000年以来,共开展了2次农业技术人员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工作。在竞争上岗工作中,按照自荐、推荐、组织考试、民主测评、综合考评等程序,选拔出了一批政治坚定、业务优良、作风扎实的优秀人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开辟出了一条绿色通道。
(二)重育才,努力提升人才的能力素质
针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年龄、知识结构现状,农业部门采取了阶梯式人才培养的方式,对年龄较大的优秀人才,除完成一定的科研、推广任务外,还赋予其培养、帮带年轻人的职责,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人才,着重鼓励、激励他们发挥潜能、积极创新,对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则侧重培养和锻炼。一是营造环境育才。大力倡导终身学习、刻苦成才的观念,开展了“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爱学习、勤钻研、比业绩的育才环境。同时,还加大了人才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把优秀农技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的典型事迹,通过报刊媒体、制作专题片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弘扬农业人才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对贡献突出的技术人才进行适当奖励,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工作氛围。近年来,通过各种途径选拔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省农技推广标兵、领军人才,全市优秀青年、十大杰出青年、劳模、优秀共产党员,共计60多人次。这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农业工作者勤奋工作、岗位成才的积极性。二是教育培训育才。农业部门对农业技术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更新现有技术人才的知识。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赴省市培训、外出进修、外出考察等活动,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对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经常性的、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把继续教育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并与职务晋升、职称申报、考核评优相挂钩。继续教育的内容也从一般性的知识补缺转移到开发人才潜能、激发其创造力上来,转移到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上来,使继续教育在推进人才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活用才,构筑优秀人才的工作平台
培养提拔人才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为了用好现有人才,我们想方设法为科技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一是设立专家决策、咨询机构。农业局组建了农业专家组,重大决策和项目听取专家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专家组成立以来,每年组织下基层现场咨询活动3-5次,解决疑难问题500多个,完成调研课题4-5个。二是实施科技攻关项目。农技人员在抓好推广、服务的同时,大胆承担农业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完成了一些技术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省级6项、市级10项,这些农业项目的研究、实施和成果转化不仅提高了农技人员的技术才能,更为石泉县农业结构调整、产业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技术支撑和推动作用。三是创办示范推广基地。围绕粮油、畜牧、蔬菜等主导产业,先后创办了20多示范基地。这些基地每年引进、示范100多个新品种,为农业特色产业的形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推动作用。
三、存在问题
一是乡镇农技干部工作职责不清,职能日渐弱化。1996年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人员人、财、物均划归乡镇统一管理,推行数站合一,导致机构人员混杂,职能不清,责任不明,大部分涉农技人才的主要精力在从事非农科技工作。据调查,全县各乡镇85%的农技干部在从事办公室、计划生育、武装干事、组织干事、信访、治安等工作,缺少对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
二是结构不合理,人才奇缺的矛盾凸显。专业技术人才70%以上集中在县上,具有高级职称的农业人才都集中在县属事业单位,乡镇级没有一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明显不足。就技术力量覆盖而言,每一名农业技术人员要指导1300名农民,农业人才奇缺,与当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很不相适应。
三是人才待遇低,积极性发挥难。由于农业部门工作任务重,条件差,生活待遇低,近几年,高层次、高素质的农科院校毕业生多数不愿回本县工作,新增技术人才学历层次低,专业对口少。农业技术人员待遇差,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全县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是人才老龄化严重,出现人才断层。40岁以上的占57.3%,4名高级职称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高层次人才年龄老化严重。由于近十年来农业局几乎没有分配新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新的农业人才没有得到补充,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又不能及时脱颖而出,出现了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
五是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活,人才流失严重。农业推广部门普遍存在人才能进不能出,大量非专业人才占据农技推广岗位,大中专毕业生不能及时补充的问题,分配上贡献与报酬不能有效挂钩,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钻研业务的动力和为农服务的活力。
六是专业知识水平整体偏低,新技术推广乏力。存在着虽具有相应的文凭,却不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的现象,有的学历虚高,掩盖了专业技术、技能知识的真实性。相当一部分拥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士是重学历、重资历的产物,真正能为农业的振兴献计献策者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特别是对现代农业发展,高新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产业化建设等新的农业科技领域更是能力欠缺。
四、加强农业人才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迫切要求,为此要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使用、引进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可靠人才保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更新人才理念
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技术人才在全县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和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核心作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农业人才工作提高到全县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考虑,增强做好农业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整合资源,盘活总量,人尽其才。进一步改革人事管理、职称评审、分配、科研奖励等制度,将农业人才尽快从文凭、档案、职称等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市场配置为主、政策引导为辅的农业人才引进方式,消除阻碍人才流动的一切障碍,鼓励人才有序流动,完善农业人才评价机制,营造一流的创业环境。
(二)创新机制,努力营造使农业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一是创新引人机制。采取调动、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示范基地、农业实业公司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外来农业人才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单位因工作需要聘用的外省市农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可以户口不迁,编制不转,双向选择,来去自由,并在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当地常住居民同等对待。对引进的高级人才,要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放在关键岗位使用,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建立农业人才培训和引进基金,对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进行补贴。二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农业人才长效交流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积极争取省内外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选派优秀农业管理干部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石泉县挂职。每年选派一部分农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到农业发达地区学习。同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业科研、示范基地、乡镇农技部门工作,改变县级农业单位占有农业人才比例过高的局面。对于使用不当,用非所长或专业不对口的农业科技人员,要打破身份限制,调整到新的适合其特长的岗位,以达到人事相称、职才相称,从而促进农业人才的合理流动。三是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逐步建立适应农业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制度,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鼓励科技人员在不影响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兼职服务,使一流人才能做出一流贡献,能获得一流报酬。四是深化改革农业人才收入分配和奖励机制。积极推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办法,分档次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水平,对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适当增加拔尖人才评选名额,提高拔尖人才津贴。
(三)加强农业人才队伍自身建设,提高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一是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为重点,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坚持考试录用制度,完善选调制度,注重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继续坚持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制度,为农业管理部门储备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后备队伍。大力推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建立退出和淘汰机制,完善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加强考核和分类管理,保持农业人才队伍的朝气和活力。加强对农业干部进行现代农业前沿知识的培训教育,更新干部知识层次,开阔干部眼界,增强其应对国际、国内竞争的能力。二是建设一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抓好学术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继续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工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带薪学习培训制度;加紧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围绕培育和发展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加强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农业招商引资、特种种养等农业新领域、新产业人才的培养、引进,造就一支高素养的农业科技人才、产业化经营人才队伍。三是加速农民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继续开展好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和新市民培训,定期评定农民职称,并出台政策每年给予农民技术人才一定的补助,鼓励农民成为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加强组织领导与监督保障,确保农业人才工作稳步快速发展
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加强对农业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县委领导任组长,县级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组织、人事、宣传、科技、教育、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人才工作新格局。同时,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敢于创新、敢于竞争”的社会氛围,增强农业人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维护农业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方面工作的有序性。作者,南家寨
第二篇: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十届人大第三十次会议审定通过,并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农机事业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农机化工作迈入了依法促进与管理的新的历史阶段,必将促进滨州市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快速发展。
一、《条例》出台的深刻背景和重要意义
《条例》的出台,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首先,随着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机化越来越重视,农民发展农机化的愿望日益强烈。加快发展农机化的社会氛围、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环境和发展机制已经具备,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加以推进。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积极落实各项扶持促进措施,努力探索符合实际的农机化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新途径,探索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需要通过地方性法规加以规范和明确。另外,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现实情况来看,也存在对农机化认识不够、职责不清、扶持力度不够、发展不平衡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有关条款也有待进一步细化,需要通过地方性法规加以解决。在这种形势下,省人大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结合我省实际,颁布了《条例》,从法规层面规范和完善了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
这是继2004年6月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之后又一部地方性农机法规,是《促进法》的延伸和细化,它对农机科研、农机产品的质量保障、社会化服务、扶持措施等若干方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责、如何操作都做了明确规定。标志着农业机械化发展迈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必将对农机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全市农机化水平大幅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
近几年来,全市农机化工作实现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自2004年起至今在全省统计的十七项主要农机化发展指标中按人均我市位居前列,其中有五项居全省第一位,其余大都居于前八位。滨州农机化整体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农机监理、农机修配、农机项目管理和新技术推广工作受到了省农机办的表彰;农机科研培训、农机技能鉴定、农机跨区作业和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受到了农业部的表彰。
(一)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大幅提高、装备结构得到优化。“十五”期间全市农机总值年均增长3%,农机总动力年均增长5.5%;2006年全市农机总值、农机总动力分别达到24.04亿元和496 72万千瓦,较上年分别增长5.6%和2.9%。大中型农业机械迅速增长,小型机械比重下降,农机结构趋于合理。2006年全市大型拖拉机达到6847台,中型拖拉机达到7803台,分别比2005年增长4.7%和21%,而小型拖拉机减少了6.7%。
(二)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及保护性耕作新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后,玉米生产机械化成为农机工作重点,全市农机部门上下联动,采取多项扎实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工作的开展。2005年玉米联合收割机达到325台,是九五末的64倍;2006年发展到743台,较上年增长1.3倍,秸秆还田机发展到1217台,比上年增长47.5%。2006年全市玉米机收面积达到45.33万亩,机收率达15.8%,比上年增加9.6个百分点,秸秆还田284.28万亩,增长28.5%,秸秆青贮量达到50.8万吨,增长7.9%。预计今年全市玉米机收面积将突破90万亩,机收率超过30%。
2005年,全市农机作业总收入达9.5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2.2%;2006年农机作业总收入达10.1亿元、全市实现农机服务产值13.0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15%和7.04%,2005年农机经营服务为农民人均增收268元,2006年达283元。
(三)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十五”期间,各级财政用于扶持农机化发展的项目资金达1200万元,比“九五”期间增长了3.8倍。2005年争取各类农机项目资金达到325万元,2006年达到了555万元,比上年增长了70%,2007年预计可达到1200余万元,是2006年的2.6倍。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热情,促进了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发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应用,农机科技含量“升温”,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作用与地位与日俱增。
“十五”期间以至2006年,全市开展了以创建“平安农机”为目标的农机安全“一县、十乡、百村、万户”示范活动,成效显著。连续五年未发生特大农机事故,事故率降到万分之二以下,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安全先进单位。
(四)农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平安农机”建设扎实有效。
(五)农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十五”以来,国家和各级人大、政府非常注重法规建设,先后出台了若干法规。《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了农机部门对拖拉机管理的执法主体地位,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赋予了农机部门对拖拉机及驾驶员牌照、证照核发,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牌照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核发,农机培训学校资格证书核发等行政许可权。《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立了农机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国家扶持农机化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上升为法律规范,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条例》的颁布实施,与《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一起构成了促进农机化发展与管理的法规体系,为推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深入贯彻《条例》及其他农机化法规政策,促进全市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政府是《条例》组织实施的主体,而农机部门是政府主体的具体贯彻的主要部门。贯彻落实好《条例》的规定和要求,是法规赋予农机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农机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农机部门要把贯彻落实好《条例》当作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条例》,努力营造农机化发展的舆论氛围。在贯彻落实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带头贯彻落实好《条例》。各级农机部门要在认真学习宣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法规赋予的职责,身体力行,带头贯彻执行《条例》,按照《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把各项工作规范到《条例》的规定和要求上来。二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促进农机化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和方面,《条例》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各级农机部门要按照《条例》的要求,依法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落实和执行好法规规定的各项促进措施,共同促进农机化发展。三是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条例》涵盖了农机化科研、生产、鉴定、推广、销售、培训、使用、维修、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的方方面面,包含着一系列创新性的制度和措施。做好《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是检验农机部门依法促进、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贯彻落实《条例》中,切实加强农机管理队伍特别是农机监理队伍建设,按照《条例》赋予我们的执法职能,进一步加强正规化建设,提升执法人员素质,提高依法监理水平,切实担负起《条例》赋予的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的重任。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条例》,进一步提升我市农机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推进农机化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浅谈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农业科技成果在酉阳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应用与推广
甘德军
(重庆渝东南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 酉阳 409806)
摘要:概述农业科技成果在酉阳县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设施设备、公共服务、新品种、新技术和软件等方面建设中的应用,并分析研究其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得益于酉阳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分析研究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在酉阳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园区应用推广
每项农业科技成果如同一块砖,支撑酉阳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这幛高楼;酉阳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又是一个舞台,给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提供了展示其优越性的平台。酉阳县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林地多,耕地少;坡地多,平地少;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气候独特;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落后。酉阳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地处酉阳县东部坝地,规划面积1万亩,划分六大功能板块即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设施蔬菜区、花卉苗木区、特色生态水产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市场交易区、休闲观光旅游区。园区在三年的开发建设中,各项农业科技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各功能板块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成为酉阳现代农业建设的助推器和示范窗口。
一、农业科技成果在酉阳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应用
1.农业科技成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主要围绕园区六大产业功能板块,将多项成果有机整合,共同服务产业发展需要。主要有青花椒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现代标准化生猪繁育与养殖场,现代标准化肉牛繁育与养殖场、现代标准化食品用菌生产、加工场、现代蔬菜苗木集约化育苗中心、万吨冷链物流中心、万个设施大棚和农业循环生态体系(养殖场沼气工程),及其它们的配套设施建设。
这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它们既是产业的服务者,也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都属于应用性、基础性科技成果,投资大,使用年限长,并具有再生、再创造功能。其使用和推广对象大都为企业,推广范围小、专业性强。
2.农业科技成果在设施设备建设中的应用
这部分成果是为产业完善功能和提档升级服务,主要有电频式杀虫灯、地温自动控制系统、防雾无滴膜、可降解膜地膜、遮阳网、滴灌设备、电动喷雾器、打窝器、授粉器、补光灯、防虫板、脱皮机、清洗机等设备。
其特点:它们属工业产品,实用性强,品种型号多,可选择余地大,操作简单,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适用于企业、大户和小户,属热效科技成果,推广对象都易主动接受。推广
1时,做好展示,多加宣传,提高其知晓度就行。
3.农业科技成果在公共服务建设中的应用
这类成果主要是农业基础性研究成果,发挥极强的公共服务功能。主要有土壤水份监测站、气象观测点、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区域站、气象电子信息发布屏、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节水灌溉体系等。
其特点:这类成果应用推广体现一个区域农业发展水平,非盈利性,主要依托国家宏观政策支持,靠财政资金支持建设,为政府、单位、各企业、业主在安全防控、抗灾减灾、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4.农业科技成果在新品种和新技术上的应用
这类成果为企业、种养大户熟知并最为关注的科技成果,也是产业发展中最直观的科技成果,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园区建设先后引进蔬菜新品种273个品种,新技术11项;花卉苗木新品种25个;水产新品种3个,畜牧新品种3个,标准化生产技术7项。
其特点:它们都是基层科技推广的重点,种类繁多,受自然、地域、知识、资金、市场等因素影响大,推广结果不可控因素大,推广工作需要持续进行,很容易形成第二次科技成果;属于慢效科技成果,需要示范引导,财政资金支持。对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既要有极强的专业技术功底,又要懂市场,能管理,还要能做基层工作。
5.农业科技成果在软件建设上的应用
这类科技成果主要用在园区产业效能建设方面,包括制度管理、经营管理、劳务管理、生产管理、资金管理、品牌建设、市场网络建设、信息交流平台建设、产业集群建设、科技培训、农业产业经验等。
其特点:这类科技成果是从其它地区园区建设和其它行业引进过来,与人才因子密不可分,适用对象主要是园区管理机构、园区企业和部分大户,属于拥有者的隐形财富,价值不可计算。
三、酉阳县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得益于酉阳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1.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器
众多科技成果在园区建设应用的进程就是将科技成果从理论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商品,产出效益的过程。转化的过程也是一种检验的过程,筛选出适用于地区、企业、种养户生产实际需要,能够获得使用效益的科技成果,筛选出最优科技成果,淘汰“虚假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也是科技成果自身升级的过程,再好的科技成果都可能存在水土不服,都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和升级。如“园区蔬菜设施高产栽培技术”是从其它地方引进,但都经过园区推广人员改进,添加本地特色技术才能推广,产生效益。
2.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样板
农业科技成果的优越性在园区相应产业中得验证,让做的人得到效益,让看的人能够观察生产全过程,能清楚比较,少被“忽悠”,易被推广客体接受。如园区推广的“芬奇番茄”
和“正椒十二辣椒”两个蔬菜品种,在园区做示范展示时,生产还未结束,名字就被各大种植户熟记了。2011年,园区仅蔬菜就为酉阳及周边地区推广新品种8个,新技术3项,推广面积达9万亩。
3.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聚合器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既是产业的集群,同样也是科技成果集群。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不仅使各项科技成果得到集中展示,并且能够展示各项科技成果配合力和协作力。农业商品的特点决定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即使是一个小辣,也是通过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种子催芽、播种、育苗、整地、浇水、施肥、定植、除草、整枝、病虫防治、采摘、分级、贮藏、保鲜、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每个环节包含一项技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能得到辣椒。科技成果集群让推广客体享受到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推广效率,并能减少推广成本。
4.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提供了丰厚的基础条件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成了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聚集了众多人才,有高级农艺师3人、中级农艺师8人,大学专科以上专业人才占85%,引进了农业企业27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家,国家财政支持完善园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部分产业生产设施。2011年农业科技园区接待重庆、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省份考察团25个,接待客人3000余人次。园区科技配套设施完善,产业规模大,交流人多;农业科技成果在园区推广,其优越性能够快速完全显示出来,推广成功率高,权威性大,影响力强。
三、农业科技成果在在酉阳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农业科技成果在在酉阳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
1.普通科技成果多,核心科技成果少。
园区现仅拥有专利1项,取得重庆认证科技成果1项。园区引进科技成果大多数是在其它地方推广多年的“成熟品种”,虽易引进成功,但在交通、工业、信息、管理等不占优的情况,对外难以形成产业化核心竞争力。绝大数科技成果都是从外地引进,易水土不服,难以打造特色产业。
2.园区建设资金缺乏
园区没有专项建设资金,财政支持的主要为道路、水、电等基础性和公共服务性的设施建设,而产业建设的资金少。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是一个长期、连续性过程,资金短缺,极易造成农业科技成果止步不前或前功尽弃。如蔬菜产业除了选定种类外,还要筛选品种、确定栽培技术方法,研究栽培模式,克服重茬,提高档次等,这都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3.注重眼前利益,缺少长远规划
这在园区企业中尤为突出,他们急于见利,在科技成果的引进和应用上完全盯住“普通成果”,忽略“基础性科技技成果”和人才引进培养,极易造成水土不服或夭折的结局。还有就是缺乏市场研究,盲目跟从。农产品品种具有时效性,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后续加工、贮藏等措施,容易形成供大不求,造成积货贱卖,亏损甚至破产局面。
4.农业产业投入大、风险高、效益低
农业收益率低,特别是生产环节,缺少实力的企业容易夭折,不易留住企业。多数企特别是着眼国家项目企业,不愿投入过多资金到大型科技成果中,阻碍了科技成果的推广。
5.农民群体老龄化,接收意识降低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最大客体就是农民,随农民群体不断减少,缺少“农二代”补充,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难度加大,成本高,使用率也降低。简单、低成本、粗放型、节约的科技成果易被接受,而复杂、劳动密集、高价位成果即使有很大的效益也很难打动农民。
(二)解决农业科技成果在在酉阳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对策
1.创新科技成果管理和推广模式
建立科技成果管理服务中心,加速现有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做好跟踪服务,通过调整科技成果结构和扩充其内容,不断完善其功能,延长其生命周期。广泛收集科技成果,针对性的引进推广科技成果。建立以产业为依托的科技成果推广模式,整合多项科技成果进行打捆应用推广,开发傻瓜型推广模式。鼓励基层推广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创业,支持企业参与科技成果推广。
2.加大推广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对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的支持力度,保证推广的持续性。加大对企业科技成果,特别是基础性科技成果的补贴,提高其科技成果使用水平。加大对企业自主科技成果研发、推广支持力度。降低农户科技成果的初次使用成本。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抓特色,加强合作,形成核心竞争力,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提供丰富的科技成果落户基础,灵活转化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由于我国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进步模式,善于借用科技成果,立足实情,加强合作,开发自身特色的科技成果;改善基层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条件,增强基层推广工作硬件;大力支持基层研发实用性科技成果。
4.充实培养人才队伍
招聘、签约引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等专业人才,建立农村土专家人才库,收集资源人,加强推广人才队伍培养,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增加一线人员深造机会,改善科技成果研发、推广人员工作环境条件,装备好推广人员推广工具,保障推广人员工作经费,提高一线人员待遇,改善一线人员评职进级条件和聘任限制,提高其主动性、创造和积极性,留住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为.浅谈中国农业科技进步模式.中国-东盟博览,2011(5):90
[2] 刘梅, 王雪梅, 王秀果等.浅谈农业科技成果及其特点.现代农业科学, 2008(4):
80-81
[3] 王大刚,董忠堂.关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深层思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
理,1992(8):35-37
[4] 李建国,刘博,齐国锋.浅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垦殖与稻
作,2006(增刊):137-138
[5] 王晓燕.浅谈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农业经济,2008(12):68-69
[6] 刘宗立.浅谈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长江蔬菜,2007(2):64-65
[7] 李晓莉,马林,张丽莉等浅谈农业科技信息的应用。理论与研究,2012(7):59-60
[8] 许成才.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是广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改革与战
略,2003(Z1):64-66
第四篇: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几年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知工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的中心工作,坚持“教育、引导、服务、协调、促进”的工作方针,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工作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以组织知识分子为“科教兴区”做实事为重点,找准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为我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保证。
一是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对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导。根据部分领导干部工作变动情况,适时地调整充实了区知工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召开区知工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知识分子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保证知识分子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参与区委、区政府制定的相关科技进步和知识分子工作奖励政策,制定下发了《宽城区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制度建设。
二是强化科技意识,发挥知识分子在“科教兴区”中的作用。注重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在改革发展中主力军的作用,形成“引才、用才、爱才、育才”机制,组建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知识分子队伍。长春锅炉仪表总厂、吉林电器设备有限公司、长春金色中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广吸人才、重用人才,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委、市政府对我区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中,我区的科技和知识分子工作开展得扎实、深入、有效,受到市有关部门的赞誉,总评分位居全市十县区前列。
&n(转载自新世纪范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免费提供下载。)bsp;三是浓郁“双尊”氛围,加大知识分子工作宣传力度。对第三批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进行了表彰奖励,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了表彰决定。创办了《宽城知工信息》,召开了知
识分子座谈会,组织知识分子参观我区现代化企业、学校,制作了“科教兴区”宣传栏,对4名“科教兴区”功勋、8名“科教兴区”突出贡献者和15名区级拔尖人才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号召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以他们为榜样,发挥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是拓宽服务渠道,积极主动为知识分子办实事。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的思想工作方法,建立高级科技干部信息库,收集知识分子的自然情况、奖励、论著、健康、生活环境等各类信息。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知识分子工作制度,采取结对子、定期走访等形式,与知识分子保持经常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为市级专家解决住房,在市里争取资金两万元;为拔尖人才每月加发30元资料费;组织全区各行业的“学术带头人、知名专家学者”20人到兴城休假疗养;对全区60名骨干知识分子进行了体检。
第五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马驰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第04期
[摘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至关重要。怎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和激励作用,文章从企业树立先进典型的作用、选树什么样的先进典型和怎样关心、培养、激励先进典型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先进典型;作用;运用
[作者简介]马驰,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政工师,研究方向:企业文化建设,河南南阳,473006
[中图分类号] F277-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23(2011)04-0058-0003人是最具有模仿性的高级动物。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这些模仿行为,主要来自榜样的示范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高度重视榜样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功能,通过榜样的感染、激励、启迪、号召、警醒,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先进典型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榜样具有示范激励和教育引导功能。当人们了解到先进典型的事迹后,会在精神上受到极大鼓舞,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先进典型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自我对照和检查,能起到启发平庸者、警醒后进者的作用。在企业中,先进典型与企业发展互为依存,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其重要意义。
(一)先进典型与企业共同成长和发展
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大批杰出员工的辛勤付出。他们可能是制定企业发展方向、战略和经营策略,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模式,使企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企业高层领导;也可能是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执行力较强的中层管理骨干;也可能是攻克了技术难关,在新产品开发或技术服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还可能是在市场销售前沿取得良好业绩或在生产一线出色完成生产任务的操作人员。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始终和公司的决策保持一致,与企业同荣辱、共生存,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学习和进步,工作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他们自己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已经密不可分。
(二)先进典型能够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
先进典型是企业的中流砥柱,也是企业员工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在企业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的行动,始终能够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对员工所起的作用永远是积极向上的。这种榜样作用主要表现在激励、示范和引导三个方面。即,先进典型人物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表现出来的精神、作出的贡献及所获得的荣誉鼓舞和激励员工争当先进;他们的言行举止、思路方法对员工有着良好的正面示范效应;时刻引导员工进行自我对照反省,克服不一致的思想和言行。先进典型人物就是通过这种榜样作用示范员工、塑造员工、引导员工,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企业发展。
(三)对提升企业形象起到积极作用
先进典型往往是企业的名片。他们为企业和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很高的荣誉,成为社会知名度很高的公众人物。对他们的宣传,往往也是对企业的宣传,无形当中对企业品牌具有塑造和推广作用。企业应该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和良好的职业风范,激励其更加努力工作,并促使其成为更多人的学习榜样。注重文化建设的企业,也往往重视员工当中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如各类劳模、道德模范、技术能手、技术状元、首席员工、岗位标兵等各类先进典型的典型事迹。对他们的宣传,是在打造企业的“名片”,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激励和号召人们向先进人物学习,弘扬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先进典型的分类
(一)以业绩论英雄,建立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文化体系
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社会呼唤公平正义,企业员工同样渴望公正的评价。这是企业顺应人心,留住人才的关键。企业经营最宝贵的就是人才,人才济济的集体必然是前景广阔的团队。
但对人的评价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很难做到令人信服的“客观公正”。凡是主观性的评价,基本上摆脱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要么是亲戚、老乡、同学、老同事等千丝万缕的关系,要么以“资历、学历”为衡量标准“一刀切”,要么搞轮流坐庄,“皆大欢喜”。如此等等的“评价”,其企业文化是非常可怕的。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能力强、业绩好和事业心强的人才另谋高就,留下的大多数人则不负责任,得过且过。
要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最好的办法是实行绩效考核,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兑现规范化、制度化、数据化,形成有效运转的激励机制,以业绩论英雄。不管是谁,如果工作业绩突出,理所当然应该受到表彰和奖励。只有把这样的典型树立起来,才能赢得大多数人的信服,从而能够调动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业绩和财富。
(二)构建学习型企业,形成重视人才的文化氛围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有了各种各样的人才,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经营中,不少管理者都千方百计地招纳人才,结合企业实际
使用人才,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激励人才,切切实实用好人才,使他们真心实意地为企业服务,多作贡献。
在企业里,要重视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高技能操作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形成重视人才的良好文化氛围。众所周知,在企业里,管理者提出企业行动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监督决策的执行、纠正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技术人员则肩负着新产品研发、老产品的完善、技术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生产一线操作人员则是企业的直接生产者,对企业发展同样重要,特别是高技能操作人才。各类人才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尤其是这几类人才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
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立足企业自身,发现、锻炼和培养人才。好企业不仅仅是企业,还肩负着学校的职能,不断地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学习型企业,为各类人才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创造条件。要鼓励传帮带作用,对于“师带徒”效果好的,要树立典型,大加弘扬,鼓励大家自觉学习技能和业务。
(三)要树立团结协作的先进典型
现代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它往往需要团体成员之间共同合作解决问题。企业要倡导员工树立大局意识,引导员工围绕团队整体目标而奋斗。
所谓大局,就是企业工作的全局。企业员工不论从事什么具体工作,也不论职责范围大小,都是企业发展大局的组成部分;要求企业员工在观察问题、处理工作时,绝不能只埋头于具体事务,而应该与企业发展的大局联系起来。只有胸中有了大局,才能站在大局的高度思考、谋划工作,才能高屋建瓴地做好各项工作。
而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同时,作为企业,要更加关注团队效率,而不仅仅是个人的效率。员工在工作中必须要始终将团队的效率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提升合作共事能力,团结、调动、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为企业大局服务。企业要树立顾全大局的典范,引导员工向这样的典型学习。
三、正确运用先进典型
(一)公正公平选树典型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评选出为大家公认的先进典型人物,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企业里,由于员工多、机构多、工作分工细,可比性差,又不易界定某个部门或岗位的重要性,对企业先进典型的评选很难做到客观公正。海尔的“赛马机制”就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比较好的评选先进典型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形成广泛的相互沟通机制,使被考核者和其他员工信服。
(二)正面宣传典型
评选先进典型的目的在于树立榜样,教育群众。如果群众对他们不了解、不熟悉,学习什么,怎么学就无从谈起。我国前些年树立的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等先进典型,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就是因为宣传到位,把这些英雄的光辉形象深深地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底。
当然,典型的先进性是相对的。企业先进典型同其他员工相比较,只是精神境界和思想觉悟高一些,对企业的贡献大一些,绝非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因此,对先进典型的宣传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事迹和经验要真实可靠,准确无误,切忌添枝加叶,甚至把别人的或集体的功劳硬往一个人的头上扣。真实性是典型的生命,群众最反感弄虚作假。话说过了头不仅不是爱护先进典型,员工也不会信服,也失去了先进典型的教育意义。只有既坚持不懈,又实事求是的宣传,才能赢得群众,形成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三)培养教育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选树后,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任务更加繁重。如果树立的先进典型停滞不前甚至走向反面,其负面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一是要给他们制订更富有挑战性的阶段性目标,鼓励他们向更高目标冲刺。对于企业的这些先行者,能力强,起点高,企业对他们要高标准、严要求,压担子,压任务,鼓励他们永远保持先进性;二是要给他们的培训创造条件。这些先行者,往往接受新事物快,学习热情高,企业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或交流提高的机会,为他们的进步提供服务;三是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先进典型,企业管理者要经常性地走访谈心,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鼓励他们忠诚敬业,遵纪守法,防止不良思想的侵袭,避免典型“坍塌”所造成的损失。
(四)切实关心先进典型
工作上支持。先进典型往往是企业的骨干力量,企业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形式,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仅交任务、压担子,更要铺路子、搭梯子。要营造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使他们集中精力干事创业。对他们工作取得的成绩要给予充分肯定,使他们对事业有成就感,并能享受到事业有成、“工作着是美丽的”的快乐。
利益上保障。对于企业的先进典型,在收入分配上要结合他们的贡献,给予丰厚的待遇。还要根据员工的不同需要,给予现金、荣誉、职位、住房、疗休养、期权、股权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促使大家都尊重先进、都争当先进,形成良好的激励氛围。
生活上关心。要关心先进典型的生活,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排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工作,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要努力做到五个关心:关心思想、关心工作、关心生活、关心健康、关心家庭。有条件的企业要每年免费为他们体检一次。当他们家庭出现变故,要及时探望;对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及时给予救济。
给他们实现自身价值提供舞台。企业最能吸引员工的措施,除了薪酬福利外,就是为员工提供自身发展机会。对于先进典型,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他们的生涯管理工作,营造企业与先进典型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让先进典型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同企业共同发展,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空间。
总之,企业要重视树立先进典型工作,并且要树好典型、用好典型,建设崇尚先进典型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的持续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