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建设契约化及网格管理现状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3 11:5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社区建设契约化及网格管理现状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社区建设契约化及网格管理现状考察报告》。

第一篇:农村社区建设契约化及网格管理现状考察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契约化及网格管理现状考察

报告

赴XX等地考察情况报告 5月22日至23日,镇党委组织部分班子成员,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及相关单位的同志赴诸城市、潍城区等地,对农村社区建设、村级契约化管理及网格管理党员等三项内容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考察学习。

一、主要做法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诸城市密州街道高铁社区是由8个村合并而成的,社区驻地辅射3-5公里范围内的村庄,社区办公区基础设施高档,功能齐全,设立了各种服务窗口。龙都街道土墙社区是一个城郊社区,经济条件较好,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基础设施建设档次较高,服务功能齐全,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到该社区进行调研,给予较高的评价。从这两个社区运作情况来看,都体现了对群众的服务理念,把社区变成为服务群众、娱乐、休闲购物等功能齐全的场所,工作人员由机关派遣,涉及到司法、文化、农业等部门,为基层提供各种涉农服务。

通过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我们深感抓好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载体,也 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需求。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三条基本原则,即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以当地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循序渐进探索管理体系,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为民办实事摆上突出位置。

(二)农村村务契约化管理情况

坊子区长宁街后埠头村自XX年实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通过合同、协议、约定等契约形式,把村委与村干部、村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村委和其他单位及个人间的各类事务以及个人之间的各类事务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履行时间及违约责任固定下来。它以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以民主决策为程序,以民风民情为依托,以公开监督为保障,把党的方针、政策、村规民约以及农村经济管理、政务决策和社会事务等方面以具体形式落实到契约中去。把农村面上普遍存在的、容易引起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的事务,大致归纳为农民负担、财务管理、集体资产承包、土地管理、村庄规划、政务决定、治安管理责任制、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公益事业、其它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等11个大类,若干个小项,然后将其纳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的范围。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土地、资产、厂矿企业承包等内容的,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管理,如《土地承包合同》、《矿山承包合同》等;涉及赡养、抚育等个案性的 事务,用协议的形式进行管理,如《老人赡养协议》、《未婚青年管理协议》等;涉及公益事业、村庄规划、政务决定等在面上有普遍约束力,要求干部群众共同遵守的事项,以纪要的形式进行管理,如《道路硬化纪要》、《治安调解纪要》等。我们看到,契约样本一般只有一两页,篇幅不大,但言简义赅,干部群众都容易看得明白。

从操作过程来看,契约化管理有这么几个好处: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就是把普遍存在的、容易引起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的事务归纳为财务管理、治安防范、土地承包管理、村庄规划和建房管理、政务决策等11项内容及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采取公告、公示、入户征求群众意见等形式,讨论、确定适合本村实际的契约文本,并由法律顾问和乡镇审核小组审阅把关定稿。通过合同、协议、纪要等书面形式,把村委会与村干部、村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村委会和其他单位及个人之间的各类村级事务,依法固定下来,以明确村组织和村民双方的权利义务、履行时间和责任,它以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以民主决策为程序,以民风民情为依托,以公开监督为保障,把党的方针、政策、村规民约以及农村经济管理、政务决策和社会事务等方面以具体形式落实到契约中去。把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具体到契约中去,发挥其超前预防、及时化解、规范管理、双向约束 的作用。实现了“平时办事有依据,打起官司有证据”,形成有法有据的长效管理机制。

党员网格化管理情况

潍城区五一社区和松子园社区都是一个城市社区,社区内在楼道间或按片域分布成立党支部,把党员的名字挂在楼道间,接受群众的监督,人们称之为亮身份。五一社区退休工人较多,党员有160多人,他们按照居住楼道不同成立8个党支部;而松园子是按片划分了9个党支部。党总支负责各支部的管理、监督工作。

不难看出,这种网格式的党员管理模式是一种新时期党建新形式。人们形象比喻为攥起拳头,形成合力,有力出击,创造辉煌。这样,通过网格化管理把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的党员凝聚起来,用细致入微的关怀施以温暖,用科学创新的理念加以武装,然后以党员为先导,再将这种全新的模式渗透到社区每一个普通居民的心里,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不能不说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种成功尝试。

二、几点体会

本次外出考察,开阔了我们对于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眼界,我们学到了创新无止境的意义。我们考察中的社区、村,有经济条件较好的,也有较差的,但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却各有特点,不难看出,他们的创新贵在坚持,贵在不断“翻新”,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所以不断走在工作的前列。

(一)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很好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党中央提出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是一个长期的奋斗历程,要实现这一目标,社区建设毫无疑问是一条好路子,这是因为主要是通过建立农村社区自治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管好、办好自己的事情,探索有效破解“合村并组”后农村工作薄弱环节和难题的新途径;是深化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构建和谐农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需求和重要措施。

所以说,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农村最基层;有利于调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整合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转变乡镇、村的组织职能,把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农村契约化管理对干部、村民实现了双向约束

契约化管理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使用也非常多,但往往还会出现许多问题。关键是他们把这项工作深入到日常 生活的细节当中去,能够有效地解决许多农村琐碎的事情,群众的事情无大小,如果一点小事都不能办好,更不能让群众满意。通过推行契约化,使农村行事有了规矩,纠纷调解有了依据,司法干预有了证据,预防和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农村治安案件、信访案件大幅度下降,特别是群众投诉基层干部的信访案件大幅度下降,干群关系明显好转。

另外一点,契约中明确规定了村民和村民之间,村民和村两委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不仅约民,而且约官,充分体现了民主法制精神。也把村民和村两委的活动放在了一个平台上。正如村干部所说,实行契约化,村干部也要签定干部履行职责合同,这就让干部说话算话,承诺了就要兑现。通过契约化,把村干部、村民在一个平台上,叫做双向约制,既束缚了干部,又管理的村民。

网格化管理党员消除社区党建“空白点

网格化管理党员创新了党组织管理模式,在党组织架构设置上是一个新突破。他们逐步探索以“党委——社区党支部——社区党小组”为主线的纵向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片区 党小组”、“楼宇党小组”、“行业协会组织党小组”等横向地缘型组织管理体系。依托群众性团体组织的不同功能和不同党员群体特点,设立“再就业培训党小组”、“文体活动党小组”等横向功能型组织管理体系,实现社区党员网格化管理,消除社区党建“空白点”。

三、对策和建议

笔者认为,社区建设、契约化管理村级事务及党员网格化管理,完全可以应用到我们正在进行的社区建设中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镇、社区应借鉴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全面前进。

一要结合当前县委重新设置党组织的机遇,重新合理划分我镇基层组织结构。我镇重新设置党组织机构,应该在充分考虑到我镇驻县城的,经济条件较为发达的优势,可以现有的社区和即将成立的农村社区为主,按照区域、行业、功能等的成立基层党组织,把党员较多、经济总量较大的社区成立党委,在企业线成立企业党委,主要领导由党委班子兼任。在偏远的农村,人口相对较少,经济总量相对不大村,按照区域划分社区成立党总支,突出服务功能。全镇可按照区域、行业等划分功能不同的社区,体现时代特征,体现创新,既要管用也要实用,很好地满足当前基层组织管理需要。

二要成立机构,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力度。镇党委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既要科学定位,明确目标,又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既要整合力量,探索发展机制,又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将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村民自治的目标紧密衔接,梯次推进。

三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村、社区创造式地开展工作。各社区、村都要集思广义,广泛宣传,切实把社区建设、党员网格化管理及契约化管理应用到工作中,应用到生活中,把这三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全力推进全镇各项工作。

第二篇: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一、江苏、山东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

江苏、山东两省是我国较早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一体化水平高。近年来,两省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创造了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许多新鲜经验。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

(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深化村民自治,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平台,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着眼于改革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设置农村社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按照“一村一社区”、“几村一社区”的模式,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建设上,各有创造,各具特色。一是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力量。南京市采取“一村一社区”模式,以建制村确定社区范围,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村民委员会,每个社区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站,为正式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承接政府延伸的公共服务,工作人员采取招聘制,接受社区党组织、社区村民委员会的领导、监督。同时,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各类民间组织,广泛开展各项社区服务。二是依靠乡镇行政推力。山东省诸城市以乡镇撤并前的原乡镇或中心村为单位建立农村社区,实行“几村一社区”的大社区制。按照邻村共建共享、优化空间布局、便于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中心村和服务范围,把服务半径控制在2—3公里,涵盖3—5建制村、1000户—3000户。在中心村普遍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在村设立服务代办点,社区服务中心(站)人员主要是乡镇下派干部和原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三是发挥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作用。山东省胶州市以单一建制村为基础建立一个社区,依托村“两委”,设立社区服务站,开展社区服务工作。诸城市的做法有利于资源整合,防止资源浪费,但易于造成村级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权力弱化和“空心”化,胶州市的做法发挥了“两委”作用,但容易出现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南京市的做法较好的解决了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民主自治的方向问题,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社会发育不良的地方,推行难度较大。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二)健全机制,不断增强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两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体制。自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普遍成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工作领导组织,设立了办事机构,加强对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两委主办、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二是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村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机制。两省各级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按照预算及时足额拨付社区建设经费,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投入、村集体积累为主,以涉农资金、单位帮扶为辅,以村民捐助、社会捐赠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南京市栖霞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公共财政的投入方向,重点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区办公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并将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部待遇纳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每年投入超过1000万元。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近3年来投入资金13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建起了39所村级文化大院,10个社区建起了“文化一条街”。三是形成了多层次的农村社区建设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建立了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推动者、“两委会”(社区支委会、村委会)成员为主要组织者,以社区专业工作者、志愿者为骨干,以民间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为基础的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四是建立了规范化考核评估机制。两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目标考核、完善群众评价和社会各界以及舆论评议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建设绩效评估机制。南京市制定出台了《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标准》,对村委会的职能事务、制度建设、硬件建设、队伍建设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量化分值,每年组织考核验收,提高了全市社区支委会、村委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第三篇: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一、江苏、山东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

江苏、山东两省是我国较早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一体化水平高。近年来,两省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创造了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许多新鲜经验。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

(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深化村民自治,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平台,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着眼于改革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设置农村社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按照“一村一社区”、“几村一社区”的模式,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建设上,各有创造,各具特色。一是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力量。XX市采取“一村一社区”模式,以建制村确定社区范围,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村民委员会,每个社区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站,为正式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承接政府延伸的公共服务,工作人员采取招聘制,接受社区党组织、社区村民委员会的领导、监督。同时,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各类民间组织,广泛开展各项社区服务。二是依靠乡镇行政推力。山东省XX市以乡镇撤并前的原乡镇或中心村为单位建立农村社区,实行“几村一社区”的大社区制。按照邻村共建共享、优化空间布局、便于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中心村和服务范围,把服务半径控制在2—3公里,涵盖3—5建制村、1000户—3000户。在中心村普遍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在村设立服务代办点,社区服务中心(站)人员主要是乡镇下派干部和原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三是发挥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作用。山东省XX市以单一建制村为基础建立一个社区,依托村“两委”,设立社区服务站,开展社区服务工作。XX市的做法有利于资源整合,防止资源浪费,但易于造成村级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权力弱化和“空心”化,XX市的做法发挥了“两委”作用,但容易出现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XX市的做法较好的解决了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民主自治的方向问题,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社会发育不良的地方,推行难度较大。

(二)健全机制,不断增强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两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体制。自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普遍成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工作领导组织,设立了办事机构,加强对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两委主办、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二是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村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机制。两省各级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按照预算及时足额拨付社区建设经费,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投入、村集体积累为主,以涉农资金、单位帮扶为辅,以村民捐助、社会捐赠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XX市XX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公共财政的投入方向,重点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区办公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并将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部待遇纳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每年投入超过1000万元。山东省XX市李哥庄镇近3年来投入资金13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建起了39所村级文化大院,10个社区建起了“文化一条街”。三是形成了多层次的农村社区建设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建立了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推动者、“两委会”(社区支委会、村委会)成员为主要组织者,以社区专业工作者、志愿者为骨干,以民间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为基础的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四是建立了规范化考核评估机制。两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目标考核、完善群众评价和社会各界以及舆论评议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建设绩效评估机制。XX市制定出台了《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标准》,对村委会的职能事务、制度建设、硬件建设、队伍建设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量化分值,每年组织考核验收,提高了全市社区支委会、村委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第四篇: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观的要求和省民政厅的通知精神,我们于 4月15日至22日,历时8天时间,随从厅领导一行7人,前往江苏省南京市、山东省济南市、诸城市、胶州市和青岛市学习考察了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重点对两省5市农村社区建设的设置模式、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实地参观、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亲身感受了两省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理念,看到了我省我市与兄弟省市之间的差距和不足。考察组成员边考察、边思考、边讨论,既感到了压力,也对如何学习借鉴两省经验,做好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江苏、山东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

江苏、山东两省是我国较早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一体化水平高。近年来,两省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创造了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许多新鲜经验。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

(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深化村民自治,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平台,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着眼于改革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设置农村社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按照“一村一社区”、“几村一社区”的模式,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建设上,各有创造,各具特色。一是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力量。南京市采取“一村一社区”模式,以建制村确定社区范围,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村民委员会,每个社区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站,为正式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承接政府延伸的公共服务,工作人员采取招聘制,接受社区党组织、社区村民委员会的领导、监督。同时,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各类民间组织,广泛开展各项社区服务。二是依靠乡镇行政推力。山东省诸城市以乡镇撤并前的原乡镇或中心村为单位建立农村社区,实行“几村一社区”的大社区制。按照邻村共建共享、优化空间布局、便于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中心村和服务范围,把服务半径控制在2—3公里,涵盖3—5建制村、1000户—3000户。在中心村普遍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在村设立服务代办点,社区服务中心(站)人员主要是乡镇下派干部和原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三是发挥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作用。山东省胶州市以单一建制村为基础建立一个社区,依托村“两委”,设立社区服务站,开展社区服务工作。诸城市的做法有利于资源整合,防止资源浪费,但易于造成村级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权力弱化和“空心”化,胶州市的做法发挥了“两委”作用,但容易出现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南京市的做法较好的解决了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民主自治的方向问题,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社会发育不良的地方,推行难度较大。

(二)健全机制,不断增强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两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体制。自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普遍成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工作领导组织,设立了办事机构,加强对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两委主办、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二是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村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机制。两省各级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按照预算及时足额拨付社区建设经费,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投入、村集体积累为主,以涉农资金、单位帮扶为辅,以村民捐助、社会捐赠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南京市栖霞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公共财政的投入方向,重点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区办公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并将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部待遇纳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每年投入超过1000万元。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近3年来投入资金13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建起了39所村级文化大院,10个社区建起了“文化一条街”。三是形成了多层次的农村社区建设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建立了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推动者、“两委会”(社区支委会、村委会)成员为主要组织者,以社区专业工作者、志愿者为骨干,以民间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为基础的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四是建立了规范化考核评估机制。两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目标考核、完善群众评价和社会各界以及舆论评议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建设绩效评估机制。南京市制定出台了《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标准》,对村委会的职能事务、制度建设、硬件建设、队伍建设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量化分值,每年组织考核验收,提高了全市社区支委会、村委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突出重点,不断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两省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中,紧密结合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工作。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两省普遍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认真抓好以村委会建设为主体、以各类服务和活动场所为支撑的阵地建设。南京市明确要求村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不低于600平方米,并按照城市社区的相关规定,村委会办公服务用房三分之二用于开展服务。目前,全市584个社区村委会中,办公服务用房在600平方米以上的达到309个,占总数的53%。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社区都建有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社区服务站、警务室、图书阅览室和便民服务室。二是逐步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城市社区服务的理念和做法在农村得到了拓展。两省学习借鉴城市社区服务的理念和做法,依托各类服务阵地和服务设施,就地就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南京市农村社区普遍建立了露天农民活动点、农民公园、农民健身点等,经常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娱乐健身活动。全市还建有109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供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特别是通过在村委会办公用房中设立公共服务站,推广“一站式”服务,有效地推进了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的延伸和拓展。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发挥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作用。两省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把建立经济类、服务类、活动类、公益类等社区民间组织和中介组织作为农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积极搭建民间组织融入农村社区的工作平台。比如,以老干部、老党员为主体,建立了老年人协会;以经济能人为主体,成立了各类经济发展协会,等等。通过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将各类服务活动延伸到了农村,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二、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启示

这次学习考察活动虽然时间较短,但充分感受到了两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创造的先进理念,特别是两省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好精神状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的新鲜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考察活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感触很深,受益匪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领导才能推进。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要努力争取领导的重视,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只有建立起由各级党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领导体制,才能确保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与当地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农村社区建设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江苏、山东两省相差比较大,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要结合省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多少财力、办多大事,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建立适合我省省情的农村社区设置模式,逐步建设和完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的途径和功能,从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三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摆在突出位置。为农民群众办实事,是党和政府赢得老百姓爱戴和拥护的主要途径,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在农村社区搭建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为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和农民群众开展自我服务提供有效的载体,缩小城乡差距。探索建立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好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引导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法律、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进入农村,鼓励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我市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通过学习考察江苏、山东两省5市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使我深深感到,两省5市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整体发展水平都与我省我市不在一个层面上,确实有很大差距,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学习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兰州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适合我市特色的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农村社区建设氛围。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创造性工作,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十分陌生,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目标和要求还不完全清楚。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让农村干部和村民群众了解什么是农村社区建设,怎样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认识到开展农村社区建

第五篇: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卢占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11-3-21 16:27:20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卓有成效地开展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此本课题开始对堤村校区及邻近校区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现状、问题和对策展开调查研究,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出现的具体问题。

本次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走访了初中、中心小学及两所村小,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学科基础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情况,教师数量、结构、学历情况,教师工资发放情况和教师培训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对教师进行120人次(其中小学80人次、中学40人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大量详实的、具体的第一手材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现状

(一)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 1.教师队伍的人员构成

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由公办教师组成的新型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新补充的教师由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的毕业生,取代了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2.教师的学历构成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进步的突飞猛进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迎接新的挑战,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以便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所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不断提高。

但由于教师提高学历的费用基本上是教师自己承担,而农村教师的工资还不能保证各项足额发放。同时,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工学矛盾又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3.全县师范院校毕业生返乡情况

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相对较低,人才交流渠道又不断的拓宽,加速了人才的流动,许多师范院校毕业生因待遇、环境及家庭等原因,离开家乡,到环境较好、工资待遇较高的地区单位工作,回乡任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只有40%左右,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失和名校优秀毕业生不返乡任教情况较为严重。

4.对近年来返乡任教毕业生的总体印象 5.骨干教师培训情况

骨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的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县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任职校,都非常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培训工作。他们尽量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使一批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发挥了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整体

接受省、市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多集中在镇中及中心校,村小的教师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很少有机会参加高层次的培训。而他们更需要进修和接受培训。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从教师生师比例上看,村小教师多,学生少,但从学科上看由于课程门类较多,一个教师要上几门课,教师数量又不足。特别是音乐、美术合格教师严重不足。

2.从教师的年龄上看,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多,新毕业生进不来,年轻教师补充不上。还有个别的乡,不是教师却占教师编。3.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师德状况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修养方面,如师生关系问题,教师的行为规范问题,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等。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急需提高。如在掌握现代化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和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等方面需要提高。

4.教师的工资还不能足额发放,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也影响师范院校毕业生返乡任教的积极性。

5.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大。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比以前,尤其是比新课程改革未实施以前更大了,具体说来其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过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大

②.农村中小学管理太过僵化

③.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过重

④.独生子女、留守子女过多,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⑤.家长的不配合

⑥.农村中小学教师自我发展机会太少

⑦.新课程改革的压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教师年龄结构,优化教育资源

采取合村、合乡并镇的办法,适当扩大生师比,让优秀的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使学生受教育程度在最大限度上平等。2.切实提高教师德师及业务素质

①加大培训的力度,研训人员要深入到最基层的学校,带去教师最需要的理念、方法等具体的东西,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②可适当采取让县城的教师下乡执教。同时把农村教师定期送到县城较好的学校学习、实习,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③适当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鼓励教师外出学习,继续深造。3.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

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是各级政府的责任,要认识到教师工资不能足额发放的长远的危害性,教师普遍认为实行县统筹比较好,但如果能省统筹就更好了。4.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优化管理

以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为前提,建立与聘任制相适应的教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有条件地方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采取措施和办法,对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相应优厚的工资待遇或相应奖励,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篇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及培训现状调研报告——以湖南省为例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及培训现状调研报告——以湖南省为例 摘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必须改革和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本调研报告以湖南省作为案例,深入开展资料查询、问卷和实地调查,旨在探索农村教师培训的工作规律,建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和培训工作的基本操作规程,科学地组织和实施培训,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促进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教师;培训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指工作在县镇以下的初级中学、小学的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些都为我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国共有初中、小学专任教师914.7万人,其中县镇以下(含县镇)农村初中、小学专任教师752.4万人①文中湖南省数据引自《湖南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08卷》。他们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脊梁,担负着我国农村1.3亿学龄儿童的教育重任。农村教师素质情况、工作情况与生存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到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篇三:xx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xxx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xxx县地处aaa山区,面积4441.22平方公里,人口97.6万,下辖40个乡镇(现有镇18个、乡20个、民族乡2个),822个村。现有农村中小学校115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中学42所、小学79所,教学点29个。寄宿制中小学校共82所。在校中小学生4.3余万名,其中普高4079人,初级中学14364人、小学25285人,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4779人;高中专任教师329人,初中教师1776人,小学专任教师2174人。普通高中实际师生比例为1:12.3,初中实际师生比例为1:8,小学实际师生比例为1:11。几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县教育主管部门采取积极措施,狠抓队伍建设;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积极进取,默默奉献;社会各方支持有力,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浓厚,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1、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有所改善。从年龄结构看,2009年——2011年,我县共招聘新教师158人,绝大多数都安排在农村中小学,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教师比例平均为22.4%,小学教师35岁以下比例也达到了13.7%;从学科结构看,2009 1 ——2011年,我县共招聘紧缺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共计82人,改善了农村教师学科结构。

2、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到2011年底,全县农村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中教师92.4%,初中教师99.8%,小学教师达100%。农村高中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50%,初中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63.3%,小学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达79%。

3、农村教师待遇逐步提高。近年来,通过逐步落实绩效工资全县统筹,我县农村教师待遇有了新的提高,基本实现农村教师工资津贴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目前,全县已形成了“经费统筹、工资统发”的机制,教师工资基本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在学校办公经费和人头经费上对农村边远地区学校进行了一定倾斜,促进了农村教师队伍稳定。

二、我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数量不足。

按照国家规定的农村学校师生比,我县农村初中和小学是严重超编的。但是从实际教学工作测算,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还需要补充大量教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2

1、农村学生居住分散,学校规模小,数量多,班额小,班级多。比如xxx镇,学生数为1303人,共有各类学校7所,教学班级55个,配备教师总数为98人,如果每所学校只设1个管理及后勤人员,则每个班级平均配备专任教师只有1.6人,教学人员严重不足。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小学中普遍存在。

2、老弱教师相对集中,新教师补充困难重重。农村初中教师50岁以上人数比例达到12%,小学更为严重,达到30%。近年来教学课程不断改革,中小学课程数目不断增加,以前从民办教师转过来的人员由于能力和年龄的原因,对于新的课程根本不能适应和胜任。这些人员又没有到退休年龄,占用大量的学校编制,使得新教师补充困难重重。

3、近年来已经进入教师退休高峰,每年退休教师都在200人左右,2017年将退休教师350人,这些退休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没有建立正常的教师补充机制,新的“代课教师”又在全县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目前,这些人每月工资不足1000元,而这些资金也是学校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来的。这些代课教师有的无教师资格证,加上待遇极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结构不优。

我县农村小学教师以语文、数学等主学科为多,计算机、英语、音体美学科教师奇缺,近年来数理化教师也出现奇缺现象。在全县79所农村小学中,音乐、美术、计算机三科专 3 任教师只有4人,有的乡镇只有一个物理或化学教师。由于农村学校分散,成班率不高,限于配编比例,首先只能保证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其他科目由语数教师兼任。很多农村小学基本上没有专业英语教师,专业音美体教师更是严重短缺。有的年龄大的教师兼教体育,哨子一吹,就让学生自已玩。为了保障开设英语课,有的中心完小的一个英语教师要负责几所村小的教学,每天骑着摩托车来回跑教,被称为“摩托车教师”。

(三)素质不高。

1、知识老化。我县农村中小学民师转正所占的比例较大,他们中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虽说有的后来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获得了文凭,但实际水平提高不大,相当一部分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教育观念落后,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和现代教学的需要。

2、教师培训落实难,效果差。新课改对教师知识更新要求高,教师培训显得尤为迫切,虽然县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有培训指标下达,但由于工学矛盾和年龄、能力、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求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培训往往难以落实。目前进行的远程培训方式对于这一批老教师也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四)流失严重。

1、城镇化使农村地区生源的数量日益减少。由于农村 4 学校办学条件、农民工进城务工、计划生育等原因,导致大量农村中小学生向城镇流动,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生源日益减少。造成校舍、设备、师资的浪费,并形成恶性循环,生源数量和质量越来越差,教师教学难度越来越大,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差,最后导致教师队伍水平不断下降。

2、“精英教育”陈腐观念的恶劣影响使农村教育难以得到社会认可。由于长期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影响,社会观念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成为社会精英,教育的目的也就是挑选和培养社会精英,以至于应试教育的意识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农村学校由于先天条件差,生源质量差,在应试教育唯分数论和升学率的压力下,农村教师工作压力大,效果差,难以得到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造成优质师资不断流失。3年来,流失的农村教师达到182人,这些流失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业务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优秀青年教师。

3、寄宿制学校管理难度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年龄小,最小的只有9岁,教师不仅要教学,还要担负学生生活管理任务,从早到晚全天候跟踪,责任重大;

4、留守学生问题。由于缺失家庭教育,给青少年成长造成诸多问题。全县农村学生留守儿童比例达到52.1%,问题学生多是留守儿童,管教难度大。

5、安全问题。农村学生上学、回家,大多数乘坐农用车,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和教师忧心仲仲。

下载农村社区建设契约化及网格管理现状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社区建设契约化及网格管理现状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 杜克强 今年3月,先后到一些县市进行考察,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使之同......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杜克强今年3月,先后到一些县市进行考察,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使之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农......

    呼市社区网格化及社会管理创新考察报告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城区社区“网格化”及社会管理创新考察报告为了学习社会管理创新先进经验,更新观念,2012年3月14日,在海南区委政法委组织我们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及新城区......

    关于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范文模版)

    关于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最近,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组织城建口委员到吉林省四平市考察了社区建设,现将情况报告如下:四平市城市规划面积49.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1万,75个社区居......

    ##社区网格化管理材料

    ##社区网格化管理材料##社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创新社会化管理,以“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服务理念,以关爱于民,服务至上为服务宗旨,以居民自治为管理模式,以创......

    社区网格化管理

    1、什么是社区网格化管理?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以实现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全员化、信息化和精细化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基......

    社区网格化管理

    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水平---友好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创新社区管理新模式根据县镇党委政府有关要求,友好社区以换届选举为契机,以解决社区管理中的“热点”、“......

    社区网格管理相关制度[大全]

    大社区党委会会商共建制度 大社区党委会会上共建模式是社区党委在新经济体制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区域性、网络性、多元性、开放性、整合性等特点,更有利于面向社区,实现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