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社区侨务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社区侨务工作现场会交流材料
加强协作
形成合力
不断开创全市社区侨务工作新局面 ——在全市社区侨务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2006年12月5日)
同志们:
我们今天和民政部门在这里联合召开全市社区侨务工作现场会,交流各县、区开展社区侨务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侨办和省侨办的侨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为侨服务的宗旨,积极推动全市社区侨务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省侨办、省民政厅领导对我们召开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和支持,并专程赶来参加我们的会议,凌市长也在百忙中参加了今天的会议。这充分说明省侨办、省民政厅以及市领导对社区侨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鞭策。这将会进一步开拓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思路,增强我们的信心,为今后开展社区侨务工作增添新的动力。刚才几个单位的代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各县、区开展社区侨务工作的做法,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单位没能够在会上发言,他们开展的工作也很有成 效,我们将各县区的材料集中在一起,希望与会同志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在做好社区侨务工作方面取得一些新认识、形成一些新思路、寻求一些新举措。
会上,省侨办、省民政厅领导和市民政局王局长都要作具体指导性讲话,最后凌市长还有重要指示,下面我想借这次会议机会,对我市社区侨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回顾,并就下一步如何开展社区侨务工作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统一思想,形成了社区侨务工作的共识
近年来,国侨办、省侨办、省民政厅就做好社区侨务工作下发了实施意见,并多次开会部署,特别是去年全省社区侨务工作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之后,我市侨办党组高度重视,将其列为2006年全市目标考核内容并作为侨办的首要工作全力推进。为了深入扎实地开展工作,市侨办主要领导多次与民政局一把手、分管领导协调,市民政局在召开全市社区工作会议时,专门就侨务进社区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工作上给予指导。为了增强感性认识,使我市社区侨务工作有一个较高的起点,3月份,市侨办牵头组织了市“五侨”部门赴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进行学习考察,亲身感受社区侨务工作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和生命力,亲眼目睹了侨务工作与社区三个文明建设有效结合结出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提高了对开展社区侨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明确了“社区为侨服务好,侨为社区贡献多”的社区侨务工作理念;在6月份举办的全市侨务工作培训班上,我们又邀 请了省侨办纪检组长侯永兰就国内侨务特别是社区侨务工作进行讲解辅导,帮助全市侨务工作者进一步明晰社区侨务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思路。市民政局、市侨办领导在赴县区实地督查指导的同时,与县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面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县区领导对这项工作也非常支持,非常重视,他们说开展社区侨务工作是服务在社区,影响在海外。社区领导在开展这项工作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是社区发展的生命线,归侨侨眷首先是居民,他们是特殊群体,融入社区活动的参与度提高了,侨的优势才能够得以充分发挥,社区也才能为侨提供更为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通过近一年的上下联动,全市上下都已认识到,开展社区侨务工作是为侨服务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加强协作,形成社区侨务工作合力
自去年省民政厅、省侨办联合下发的„2005‟24号文和11月份全省召开了社区侨务工作表彰及经验交流会之后,我们及时将“一文一会”精神进行了传达学习,与民政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侨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下发后,市县区民政部门和侨办进行了充分的调查摸底,选择了侨情比较集中,条件比较成熟的乡镇社区开展工作,并做到与民政部门联合下文、联合部署、联合督查,全市目前有四个镇、七个社区开展了社区侨务工作。新浦区将侨务工作纳入到社区考核验收内容,并制定加分标准,对侨务工 作突出的社区年终考核加1-2分,有力地促进了社区抓侨务工作的积极性。灌云县选择伊山镇作为全县社区侨务工作单位,率先在乡镇成立侨务办公室,由民政助理任侨务办公室主任,紧紧地将侨务与民政工作捆绑运行,县侨办会同民政部门深入社区排查侨情资源,把所有的侨眷统计建档,并与县侨联一起举行侨眷座谈会,听取建议,采取多种形式为侨服务,充分调动了广大归侨侨眷参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各县区侨办在工作中都能积极主动地和民政部门联系,密切配合,依托民政,依托社区,通力协作,合力推进社区侨务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从实际出发,形成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
开展社区侨务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在工作中,各县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外出参观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侨情情况、社区的软硬件建设,选择归侨侨眷比较集中、基础条件较好的街道(乡镇)、社区率先启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带动,促进社区侨务工作的开展。新浦区新东街道办事处龙尾社区2002年就开展了社区侨务工作试点,他们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社区侨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上级的肯定,荣获“江苏省社区侨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今年以来积极拓展社区侨务工作的服务对象和领域,通过为侨服务活动,社区侨务工作开展有声有色。新浦区在总结龙尾社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路南街道办事处贾圩社区、新南 街道办事处兴业社区、新海街道办事处星化社区推进,扩大了社区侨务工作的覆盖面。经过探索和实践,各县区的社区侨务工作都相继进行了试点和普及,全市初步形成了社侨界广泛参与,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城乡并举协调推进的良好格局。
四、健全制度,形成社区侨务工作体系
在推进社区侨务工作中,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各县区都能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对社区侨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社区侨务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构建社区侨务工作网络。一是县(区)一级都建立了社区侨务工作指导小组,试点单位的乡镇、街道社区都成立了社区侨务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领导担任组长,并明确专(兼)职领导干部,具体组织开展社区侨务工作;二是都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从上午看的几家和刚才交流的情况看,各县区和有关乡镇、街道社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一系列侨务工作制度,使社区侨务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首先是目标管理制度。各有关乡镇和社区都制定了社区侨务工作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并已将其纳入全年的工作目标;其次是情况通报制度。社区定期向侨界人士及时通报社区建设的有关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鼓励归侨侨眷对社区建设工作的参与热情;第三是走访慰问制度。对重点人士定期走访慰问,坚持做好“四访三送”工作,即逢年过节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中有事必访、海外来人必访 和出国定居必送、孩子留学必送、乔迁外地必送;第四是资料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侨情资源档案,做到随时补充,动态管理,规范有序;第五是学习交流联络制度。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当地归侨侨眷集中学习、交流情况,娱乐联谊活动,起到了相互沟通了解,凝聚侨心的目的。
五、开展活动,搞好服务,初显社区侨务工作成效 各试点单位都能根据本地实际,充分利用、整合辖区服务资源,搭建服务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归侨侨眷提供政策、科技、医疗保健、托老托幼、文化娱乐、家政等优质优惠服务,努力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灌南县新安镇把每月1日、16日定为归侨侨眷活动日,建立联络员工作制度,定时召开归侨侨眷座谈会,开展多种活动为侨服务,社区侨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海州区海州街道办事处双龙社区6月份组织了6名人员参加市侨办举办的侨务工作培训班,为侨服务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社区成立的威风锣鼓队、秧歌队在多次活动中获奖。赣榆县青口镇青下社区建立了侨务工作网站,向全社会公布服务电话号码,为归侨侨眷提供与海内外亲人面对面交流的平台。社区通过华侨曹明的引荐,由美国华侨顾惠萍总投资500万美元在青口镇经济开发区兴办了江苏三博纺织有限公司,目前到位外资80万美元,厂房建设已接近尾声,还有10多名华侨引荐的项目正在洽谈中。青下社区还组建便民服务志愿者队伍,一年两次为归侨侨眷 提供家政服务,与辖区内县中医院合作,为社区内归侨侨眷看病办理“爱心医疗优惠卡”,创办了家庭健身中心向归侨侨眷开放,还组织成立了侨属文艺队服务社会。侨眷赫志刚引荐帮助社区筹划近680万元兴办了全市第一家社区老年公寓和侨之家活动中心,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并亲自参股管理,目前已开始投入使用。新浦区路南街道办事处贾圩社区,近几年来,通过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不断密切与华侨侨眷的联系,华侨回乡探亲必到社区主任家拜访致谢已成习惯。由于社区为侨服务好,凝聚了侨心,侨眷属感到社区是个“家”,他们愿意出钱出力办公益事业,支持社区各项工作。连云区墟沟街道办事处西园社区在工作中突出做好维权服务、送温暖服务、便侨服务和走访服务,社区干部和贫困归侨结对帮扶,以“家政服务中心”为依托,为下岗失业侨眷免费就业培训,为归侨侨眷和留学生家属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全市11家开展侨务进社区的示范单位,基本上都感受到社区为侨服务好,侨为社区贡献多,他们围绕建设和谐社区,充分利用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独特优势及社区的服务功能,丰富了社区的工作内容和服务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各位领导、同志们,2006年度的社区侨务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民政部门和各县区的大力配合下,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社区侨务工作的发展还不平衡,社区基础条件还比较差,经 费保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人手少,事务多,经验不足,这些问题一定程度制约着社区侨务工作的开展,但通过开展社区侨务工作,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侨情资源的不断变化,侨务工作的任务和内容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正在逐步向基层社区经济、文化与服务领域延伸,侨务资源已融入到街道(乡镇)、社区,侨务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侨务工作进社区已成为推动基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是社区不可缺乏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做好社区侨务工作,既是侨务工作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三个大有作为”的指示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按照王建华书记在全市侨务工作会议上的要求,围绕重振连云港,全面奔小康和和谐社会建设,与民政部门通力协作,协调各方力量,以街道(乡镇)、社区为依托,加快整合社侨资源,大力开展为侨服务与为社区建设服务,不断拓宽社区侨务工作新领域,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对社区侨务工作的认识。各县区要把社区侨务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统筹协调,并列入社区建设达标内容考核检查。在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将侨务工作逐步推广到所有有侨的社区,做到哪里有侨我们工作就做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不断探索开 展社区侨务工作的新路子。二是抓好侨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各县区要会同当地宣传、司法等部门,将侨法宣传列入“五五”普法规划,采取多种形式重点宣传《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和《江苏省华侨捐赠条例》等有关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层社区的侨法学习和宣传机制,积极开展“侨法进社区”等活动,为广大归侨侨眷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各级侨务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护侨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抓好侨情资源的调查与管理。全面准确掌握社区侨情资源是做好社区侨务工作的前提。各县区和乡镇、街道社区要把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的新华侨华人眷属作为重点,对他们的海外亲人所定居的国家或地区、所学专业,所从事的工作、特长等情况进行详细统计,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全面准确地掌握社区侨情资源,建立侨务工作台帐,健全侨情资料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联络服务工作,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和以侨引资、以侨引商的作用,参与社区建设。四是要积极做好侨界困难群体的帮扶送温暖工作。广大归侨侨眷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多种原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目前还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要依托社区,认真搞好调查研究,落实党和政府对归侨侨眷的各项照顾政策,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从生活上关心扶助、帮助他们创业、提供就业指导等措施,努力为归 侨侨眷办实事,调动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五是整合涉侨资源,积极开展双向服务。一方面要善于整合辖区内社会资源优势,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便侨、利侨活动,为归侨侨眷提供诸如创业和就业指导、家政服务、医疗保险、家庭病床、文化娱乐、代办各类事项等各种优先、优质、优惠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侨力资源积极参与建设社区、美化社区、服务社区,使侨力资源融入社区资源为民所用。六是拓展社区侨务工作新领域。近年来,海外新华侨华人迅速增长,他们在国内的眷属也日益增多,子女在国外的“空巢家庭”也在逐年增多,社区侨情资源和海外侨情资源的联系更为广泛和密切。我们要以社区为着力点,通过归侨侨眷加强与海外的联系,重点拓展与新华侨华人、华侨华人新生代,重点人士及社团的联系渠道,向他们宣传我市改革开放和侨务工作的成果,吸引他们到我市投资创业。要切实做好新华侨华人眷属的工作,通过他们影响海外一片,真正起到凝聚侨心、发挥侨力的作用。
同志们,开展社区侨务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是开展“双向服务”互动的需要,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围绕重振连云港全面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社区和侨界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在全市文化产业现场会上讲话
在全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
推进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张局长、各位领导:
上午好!
在这秋清气爽、丹桂飘香的时节,全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在我区召开,我们深感荣幸。在此,我代表贾汪区文广新体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贾汪文化事业的张局长和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欢迎!
贾汪全区总面积690平方公里,人口53万,下辖7个镇、3个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是徐州市特大城市“一城两翼”之重要一翼,也是徐州城市副中心五大组团之一,徐州的“后花园”。
近年来,贾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加快发展经济、着力改善民生的同时,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并抓好落实,快速推进。
一、发展状况
我区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质量提升、速度加快,休闲娱乐、书画创作、雕刻艺术、文化旅游、健身器材、包装印刷等领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潜力巨大。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资源紧密结合,结构布局较为合理、投资环境较为优越、产业空间较为宽阔。
(一)基础设施覆盖城乡
近年来,贾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的落成,给贾汪人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正在进行装修,即将投入使用。体育场建成以来,已多次承办市、区级球类及田径赛事。乡镇文化站现已全部建成开放,农家书屋和全民健身路径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面覆盖,“三送工程”稳步推进。
(二)产业布局雏形初现
贾汪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的分布特色。潘安湖湿地景区、大洞山风景区、卧龙泉生态园等形成山水文化旅游特色;大洞山军事影视基地、运河支队纪念馆等以红色军事文化为特色;马庄村依托潘安湖湿地和民俗文化村建设积极打造农家乐文化旅游特色;福顺中威、恒通体育等企业的产品形成了体育健身器材生产制造特色;金欧亚彩色印刷、天辰纸制品等则以生产包装印刷产品为特色。
(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随着我区文化产业主体化、规模化发展步伐加快,有规模、有特色、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集聚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大吴镇境内拥有福顺中威、恒通、中建等体育器材生产厂10余家,从业员工2000余人,拥有中高级技术人员200余人,年创产值近5亿元。金欧亚彩色印刷、天辰纸制品、天海塑业、鑫磊纸箱厂等在包装印刷业在华东地区占有一席之地。潘安湖湿地、马庄农家乐休闲娱乐项目初具规模。汴塘艺术石雕规模不断壮大,现有生产经营单位三十余家,从业人员三百余人。“塔山郎”牌编织工艺品发展较快,产品畅销国
内及东南亚地区,为800余妇女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尚未建成,个别镇(办事处)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文化站有站无房或被挤占,部分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未达到建设标准,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文化产业规模相对较弱,结构布局不尽合理。我区文化产业以休闲旅游业为主,无品牌及规模优势。
3、文化产业属于高投入行业,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很难获得政府及银行金融支持,面临资金困难,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4、无文化产业发展服务机构,文化企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
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也给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根据《贾汪区文化繁荣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今后将重点加快以下项目建设:
1、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新建文化馆、图书馆,争取年底对公众免费开放;完善文化站建设,“十二五”期间在所有镇、办事处建成标准文化站并免费开放,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水平和使用功能,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向村、社区延伸。实施文化产业工程,建成集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动漫为一体的文化产业中心。
2、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大洞山军事影视基地项目,尽快完成规划、土地等手续,正式开工建设。加快运河支队纪念馆及卧龙泉生态观光园建设步伐,确保纪念馆年底开放,生态园明年营业。积极筹备电视剧《运河支队》拍摄工作,争取尽快开机。充分发挥马庄乐团知名度,加快推进马庄农家乐项目建设,打造苏北乡村旅游知名品牌。政企联手,大力支持圣泉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完善配套附属设施。
3、加快文化集聚区建设。一是在徐贾快速通道的拐点、潘安湖北侧、白集汉墓南侧,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目前南京大学正在论证中。二是积极推进大吴健身器材产业集群建设,借助该镇现有体育器材产业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经济效应,到“十二五”末将其打造成华东最大、全国知名的体育产业集群。三是借助文体中心工程建设健康产业园,着力发展健身、休闲、文化创意、动漫、影视、书画等业态。在保障、服务、运作方面做到高标准、高起点,增强我区文化产业的培育孵化能力,将其打造成创新创业的基地。
四、主要措施
1、超前规划、科学布局。站在全局的高度,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对待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科学合理的制定发展规划、部署和调整产业布局,做到产业结构最优化、区域分布科学化、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膨引并举、招商引资。把文化产业招商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更多的外商、外资投资我区文化产业,帮助有关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做大做强。
3、综合开发、配套完善。鼓励文化企业加大产品研发与开拓力度,积极抢占和扩大市场份额。挖掘现有文化资源优势,加大综合配套开发力度,形成自然生态、民俗人文、红色经典多元化发展格局。
4、政策支持、强化帮扶。做好国家及省级文化体育项目资金的申报争取工作,协调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政策、资金、土地等环节的困难,促进健康快速发展。
5、引进人才、完善机制。鼓励企业引进高素质文化人才,建立、完善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帮助文化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其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保障。
当然,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县(市、区)相比,我区文化产业基础弱、底子薄、规模小,目前尚处在发展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需要学习借鉴,因此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建议,继续支持贾汪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也将以此会议作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动贾汪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最后,预祝推进会取得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2011年9月22日
第三篇:社区侨务工作职责
xx社区侨联工作职责
1、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侨务政策、法规;调查社区侨情和开展侨务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涉及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的事项;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侨务宣传工作。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困难归侨、侨眷救济和扶贫致富工作。
4、协调华侨、华人、港澳同胞重点人士的联谊、接待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海外联谊与经济、技术、文化合作与交流。
5、会同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引进华侨、华人资金、技术、人才的方针、政策,推动引进华侨、华人资金、技术、人才等工作。
6、宣传引导归侨、侨眷利用侨汇集资兴办集体、个体私营企业。
7、承办上级相关部门和街道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四篇:社区教育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社区教育现场会上的讲话
(2008年9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的全省社区教育现场会开得很好。厦门市教育局赖菡局长介绍了社区教育工作经验。各位代表实地考察了思明区的社区教育示范点:莲花五村的鹭江大讲坛、前埔北“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模式、滨海街道市民学校,这些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社区教育的宝贵经验使大家受益非浅。今后,我们应当如何学习思明区社区教育的先进经验,加大全省社区教育工作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精神,构建海峡西岸学习型社会,我想谈以下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对社区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我省社区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思明区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称号,福州市鼓楼区、泉州市鲤城区也都是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今年全省又涌现出一批社区教育先进单位。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居民、青少年学生、在职职工、下岗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开展了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使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社区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面向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促进和谐、增进稳定的社会工程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抓手,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希望全省各地认真向思明区学习,真正把社区教育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和重要议事日程。正如思明区的同志们所说,在工作中形成“三个意识”:即站在全面提高市民素质的角度,不断强化对各层次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的意识;站在中心城区的高度,不断强化带头发展终身教育的率先意识;站在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区的高度,不断强化加快现代化教育的超前意识。
二、明确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发展社区教育要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为指导,以人为本,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加强政府统筹力度,发挥有关部门(单位)的组织协调作用,整合教育资源,创建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形成以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居民小区办学点、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我省社区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对我省社区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广泛开展创建社区教育先进单位、社区教育实验单位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到2010年,沿海地区城乡要普遍开展社区教育;闽北、闽西地区设区市要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有重点地开展社区教育试点工作,2012年,初步形成覆盖全省城乡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各地可以根据省里的总体部署,长计划、短安排,扎扎实实地把社区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当前必须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社区教育的意见》。充分发挥媒体的功能,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的受众面,进一步提高社区民众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开展“终身教育活动日”系列活动为主线,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注重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民众”的原则,有目的地选择若干个社区,使宣传活动在全省各设区市广泛推开,力求做到家喻户晓。
---加强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这是一项受到当地学校与学生家长普遍欢迎的社区教育工作,通过社区教育,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实施素质教育的格局,各地要注重挖掘本地资源的优势与条件,加强区内中小学的沟通与协调,拓宽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培训、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积极开展社区居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紧紧围绕居民生活和精神的需要,积极开展音乐、美术、文化、体育等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活动。努力满足老年教育工作的需求,提高社区文明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使社区教育成为促进社区发展,凝聚社区民心、积淀社区文化、铸就社区精神的促进力量。
---大力开展社区内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等社区所在地的高校以及自学考试等系统的平台作用,建立更加开放性和多样性的教育体制框架。整合、开放社区各类教育资源,按照“以就业指导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的要求,广泛开展在职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等的职业技能培训。
---推进各种类型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倡导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学习型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型组织。农村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要围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把培养农村致富骨干和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作为社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真正做到:“你要学,我来办”,为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四、学习思明区的社区教育先进经验,促进我省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就全省社区教育总体情况来看,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十分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社区教育发展还存在着极大的反差,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对社区教育重视不够,极个别的地方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感觉。一部分地区社区居民的培训率较低,社区教育的保障措施不力,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年,省人大将对《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开展执法调研,我们应当从思明社区教育工作的经验中得到深刻的启迪,抓住这有利时期努力开创我省社区教育的新局面。
1、加强领导,加大统筹力度,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近几年,思明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三级两线”的运行机制,并形成了“驻区组织共同行动”的社区教育模式。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加快发展社区教育作为促进社区建设、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措施,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社区教育的业务指导管理,密切与民政、精神文明建设、文化等有关部门、团体的联系配合,创建一批社区教育先进单位,推动社区教育的普遍开展。各地还可以采取社区居民“终身学习卡”、“终身学习账户”、“学分银行”的做法,持之以恒地推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
2、积极推进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建设试点,创建三级社区学习网络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教育培训能力和服务水平。我们希望每一个设区市都要选择1-2个试点社区,从会议结束之后就启动这项试点工作。注意发挥辖区内的学校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在整合开发各类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社区教育实验区逐步形成三级社区学习网络服务体系。同时,加快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多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完善社区公共学习服务体系。有关试点进展情况,各地要及时报送给我们,在明年上半年,省里拟采取某种方式进行交流考察。
3、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是有效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思明区通过“十百千工程”建设社区教育队伍的做法值得充分的肯定。有人一谈到这方面的问题,就说没有人,根据省编制部门核算,我省9个设区市教师总量超编。我认为,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有三件事情务必做好:一是各设区市教育
行政部门要统筹协调,根据社区教育工作的实际,在现有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中统筹安排各县、市(区)社区教育专兼职人员。街道要有专人分管社区教育工作,做到社区要“有人做事”。二是各设区市要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鼓励社区教育专、兼职工作者通过努力获得相应的社会工作者岗位资格证书。三是要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给予关心,解决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待遇问题。同时,制定并实施《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规范》,开发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课程,不断提高社区教育专干的业务水平。
4、增加经费投入,为社区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今年7月,我厅会同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民政厅,下发了闽教职成〔2008〕26号《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社区教育的意见》,首次在联合行文的文件中规定:“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应在原有财政渠道的基础上加大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根据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实际工作需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社区教育专项工作经费。”这是省直有关部门多方协调的结果,在经费投入方面能有这样定性描述,已经是不容易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也希望各地多做工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形成共识,为社区教育的发展争取到更多的经费投入。当然,对于在社区教育中,对于学习者个人回报率较高的培训,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收费。
5、加强社区教育研究,推动社区教育理论创新。今年我省公布了全省终身教育重点研究课题15项、一般研究课题30项。这些课题研究范围主要是集中在社区教育方面。终身教育理论研究的开展,得到有关成员单位、地市和学校广泛响应,较好地构建了高校与地市、部门与下属单位团结协作的平台,课题研究的开展,较好地激发了我省终身教育工作者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积极性。本次研讨会上有29篇论文入选研讨会论文集,其中有6篇出自我省终身教育工作者之手。希望各设区市继续推行“课题+项目”的做法,动员和组织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和社区教育理论工作者结合社区教育实践,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通过理论研究与结题鉴定,在全省创建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乡镇。
同志们,发展社区教育既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强海峡西岸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们希望各设区市认真学习思明区社区教育的先进经验,不断开拓创新,为构建具有海峡西岸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在全区社区建设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时值年末,各项工作都进入了冲刺阶段,区委、区政府在这个时候召开这次社区建设流动现场会,足以说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也足以说明区委、区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这次会议,要认真总结前段时间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下步任务,督促有关单位精心组织,真抓实干,不断提升我区社区建设水平。刚才,大家实地参观了三个农村社区试点的建设情况,桂斌同志通报了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尤其是年前达标验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会后,有关单位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做好全区社区建设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区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加强城乡社区建设,不仅是提高广大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需求,还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各地都在以前所未有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抓社区建设,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社区建设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平台,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社区建设成果显著,硬件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不断健全,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社区干部队伍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镇街社区主办、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满足广大居民生活需求、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照省、市社区建设发展要求和考核验收标准,我区社区建设还存在一些容忽视的问题,如社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内容单一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这次会议之后,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部署,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增强和深化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抓好社区建设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社区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年前完成达标任务,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不断提升社区建设质量和水平
社区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工作内容新,探索性强,社会意义大,我们必须围绕既定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我区社区建设提档升级。
(一)要大力强化社区基础阵地建设。目前,我区社区硬件设施整体配套水平还有待于提高,28个社区试点(示范点)中“一站式”服务大厅新建的12处,改建的13处,但是高标准的只是少数,还有3处社区没有足够的办公服务用房,落后的基础设施已经影响了社区建设的发展步伐。因此,多渠道解决社区基础阵地建设落后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和工作重点。大家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宽筹资渠道,积极推行“政府投入一点,镇街承担一点,社区筹措一点,政策争取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帮扶单位资助一点”六个一点的办法,逐步改善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不足问题,为社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今年,市、区两级财政将拿出100余万元用于城乡社区示范点(试点)建设,各镇街和村居要抓住这一机遇,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同时,要采取挖潜、购买、置换等综合措施,切实解决好社区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问题,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硬件水平,努力建设一批精品社区。
(二)要大力强化社区服务建设。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是跟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做好社区服务,也是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认可度和参与度的关键。要按照要求,加快“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要突出抓好公益性、福利性的服务,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就业再就业、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等综合服务工作,这在当前对于推动改革发展、保持稳定社会尤为重要。要加大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积极做好社区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工作,着力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宜居环境。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努力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环境。要进一步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完善组织网络,健全治安防范机制,努力维护社区的安全稳定。每个社区都要从实际出发,找准优势,扬长避短,突出个性,形成特色,不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要大力强化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其素质、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区工作的成效。要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不但要有理论知识培训,还要有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他们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真研究社区干部的考核、评价、奖惩、激励机制,用科学的制度管好社区干部,把那些工作能力强、有事业心、文化素质高的人才选进社区干部队伍,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支持和鼓励工、青、妇、残、老等组织的志愿者进入社区开展活动,并在社区吸纳志愿者,要教育、引导广大居民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开展互助、帮扶活动。总之,要使一切有利于社区建设的行为都得到支持、愿望都得到尊重、劳动都得到肯定、价值都得到认可、精神都得到弘扬。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全力抓好社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实
各级党政都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水平,参照有关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必须树立全局意识。社区工作不是哪一个单位、哪一个部门的事情,全区上下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从大局的高度思考社区工作,努力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排忧解难。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社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各项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部署。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社区工作中发挥牵头带动作用。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围绕社区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服从大局,形成加快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各帮包单位要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拿出实际行动和有效举措,积极为社区出人、出力、出钱。各镇街、社区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在管理创新、服务创优上下功夫。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全覆盖工作,明年各镇街要把社区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制订完善的社区发展规划,统筹利用好各种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批大规模、高标准、多功能、上档次的精品社区、特色社区。还要根据当前村居规模和服务半径,提倡“多村一社区”的创建模式,争取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全区60%以上的行政村全部建立社区服务中心。
二是必须树立群众意识。群众是社区建设的主体,也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力量,没有群众的支持参与,是搞不好社区建设的。树立群众意识,首先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把群众的广泛参与作为推动社区工作的源泉,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判断社区工作取得成效的依据,坚持工作依靠群众、服务为了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社区建设的好处,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认真组织各种群众活动,通过这些参与面广、群众感受深的文体娱乐、志愿者服务、邻里相帮、党员帮扶等活动,促使大家了解社区、参与社区、认同社区。
三是必须树立创新创优意识。社区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因此,要以大胆开拓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去推动社区建设,鼓励和支持基层的首创精神,倡导敢为人先。另外,我区社区建设基础较差,在社区建设尤其是打造特色社区、精品社区方面难度会大一些,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我们应当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争先、领先、率先的勇气推进社区工作的发展。要在充分学习借鉴外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区实际,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对照目标,对照先进,扎实工作,奋起直追,使我们的优势更优、弱项不弱,着力建设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社区。
同志们,社区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方兴未艾的事业,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扣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坚持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开拓创新,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