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裕安法院司法公开材料
强化司法公开 促进司法公正
——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事迹材料
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精神,把推行司法公开作为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和促进司法公正效率的重要切入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健全机构为抓手,积极确保司法公开工作的长效性;以制度建设为前提,不断推动司法公开工作的规范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着力加强司法公开工作的科技含量;以宣传为推手,努力推动司法公开工作的社会化,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我院先后被省高院授予‚全省优秀法院‛,被中院授予‚全市优秀法院‛,被评为六安市‚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市第四、第五、第六届文明单位,机关党委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六安市‘五个好’基层党组织‛等。我院推行司法公开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是:
一、领导重视,多措并举,增强司法公开实效性
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司法公开意识。我院党组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工作,将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全院干警学习最高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以及《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切实提高全院干警对司法公开工作的认识。专门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党组成员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司法公开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政治处,由 1 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司法公开的日常工作,为有效推动司法公开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健全工作机制,推进司法公开规范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紧密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裕安区法院司法公开实施方案》,全面深入推进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和审务公开。
重视科技强院,拓宽司法公开渠道。信息化建设是司法公开原则落实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我院逐步加大网络建设投入,2008年9月,正式开通了‚裕安区人民法院网‛,网站紧紧按照‚内容真实全面、栏目科学创新、更新及时有效、审核把关严格‛的网络公开平台建设标准,设置了法院快报、案件传真、裁判文书、党建活动、阳光司法、院长信箱等9个栏目,突出对开庭信息、诉讼及审判流程、法律文书、管理制度等群众比较关注的事项进行公开,网站访问量达25万人次,已经成为裕安法院司法公开的重要窗口。积极构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审判管理体系,推进网上办案,形成了内部透明的监督制约机制,着力确保案件信息、办案过程、办案质量和办案效果的公开。目前,我院正在着手建设数字化法庭,启用多媒体证据电子显示系统,实现对庭审活动中的各种文书、资料、实物证据、庭审笔录等进行当庭展示。我院的信息化建设已基本达到硬件设备完善、网络覆盖法庭、数据即时生成、资源共享互通的运行管理模式,为司法公开各项措施的运行提供了较好的信息技术保障。加强法制宣传,强化司法公开效果。开展‚法官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在乡镇街道设立巡回审判站,在社区和村(居)设立便民诉讼联络点,大力开展巡回审理、就地办案,送法进学校、企业、机关、社区、农村,扩大法制宣传的辐射面;深化与高校皖西学院政法学院的合作共建,建立法学实践基地,并邀请专家教授对疑难案件提供法律咨询,指导法官开展深层次课题调研等,实现智力资源的共享;建立法院各党支部与乡村党支部联系点制度,全院19个党支部与9个城乡基层党组织成立联合党委,开展共建活动,党员法官深入村组、困难农户了解民情,结对帮扶、宣讲法律、调处矛盾纠纷,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对法院工作的宣传力度,在《人民法院报》、《中国审判》、《新安晚报》、《安徽法院网》等报刊媒体上充分展示我院审判执行、文化建设、信访化解等工作的实践和改革成果,不断提升法院新形象。
二、拓展范围,创新渠道,深化司法公开内涵
加大立案信访公开力度。根据立案公开的具体要求,依法公开各类案件的立案条件、立案流程、诉讼费用标准、缓减免交诉讼费等程序和条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以及诉讼风险等内容,帮助当事人全面、详细地了解整个立案流程。不断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功能,建成诉前调解、判后答疑、信访接待等多功能、综合性、一站式的诉讼服务工作平台,依法、快捷、文明立案,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指导、材料收转等便民服务,引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权。实行摇号分案,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消除了当事人的合理怀疑。院、庭长工作日轮流值班接待当事人,进一步扩展了法院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受到群众欢迎。
拓展庭审公开方式。认真落实审判公开原则,对依法应公开审理的案件全部公开开庭审理,公开开庭率达到了100%,对于社会关注程度高,有一定影响和维稳风险的案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当事人亲属以及新闻媒体参加案件庭审、调解、旁听;完善庭审旁听制度,对依法公开开庭审理的案件,允许旁听,建立健全新闻媒体旁听和报道庭审制度,确保媒体旁听不受限制。
挖掘执行公开深度。执行公开是司法公开的重中之重。建立执行‚110‛快速反应机制,将办案干警的联系方式等信息制向申请执行人公开,申请人一旦发现被执行人下落或者可供执行财产线索,可立即拨打执行热线,执行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将在第一时间出警执行。对当事人公开为加大执行工作的透明度,扩大查询范围,为当事人查询执行案件信息提供方便。对执行过程中的通知、传票、财产申报、查封、扣押、评估、拍卖、交付、征求分配方案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记录,并向申请执行人全过程反馈执行案件进展情况;对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执行措施的,及时告知双方当事人;对选择鉴定、评估、拍卖等机构的过程和结果,全面向当事人公开;对执行款项的收取发放、执行标的物的保管、评估、拍卖、变卖的程 序和结果等重点环节和重要事项,及时告知当事人,使执行工作在双方当事人监督下进行;对于无法执结的案件,依法予以中止、终结,并书面告知当事人对中止、终结的理由、条件以及申请恢复执行的权利和途径。
规范文书公开内容。裁判文书是案件处理结果的载体,实行裁判文书公开,有利于接受当事人和群众对案件的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我院明确规定裁判文书制作规范,在裁判文书中公开诉讼过程和程序,充分表述当事人各方的诉辩意见,阐述当事人举证、质证的内容;加强裁判说理,在裁判文书中全面公开证据采信情况及理由,对当事人的请求和主张详细论证支持与否的理由,做到说理公开,当事人胜得明白,输得服气;裁判文书附注引用法律条文。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规定,实行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制度,除依法不公开上网的裁判文书外,均将裁判文书上网公开。
畅通审务公开渠道。充分利用法院网站、简报等信息公开平台,公布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以及重大案件审判情况、法院重要活动部署和规范性文件等信息;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区综治成员单位有关人员等参观法院,让人民群众参与和感受司法;设置院长电子信箱,搭建与网民交流的直通车。
三、创新载体,强化监督,确保司法公开质量
实行开门纳谏。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向党委、人大汇报重大工作举措和重点案件审判执行情况。近年来,向区 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了队伍建设情况、执行工作情况,并针对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切实整改。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法院工作、旁听案件庭审;同时,积极开展走访代表、委员活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改进法院各项工作,实现监督与公开双促进。
扩大司法民主。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选任了37名人民陪审员,实行规范管理、科学调配、统一使用,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普法‚宣传员‛、矫治少年犯罪的‚帮教员‛、司法为民‚监督员‛和人民法院与老百姓之间的‚联络员‛作用,2011年度全市法院工作考核中,我院一审陪审率获全市最高分,有效推动司法民主和司法公开,促进了司法公正。
加强内外监督。我院院外聘请多名司法廉政监督员,院内在重点庭室设兼职廉政监察员,此外,我院还设立了24小时录音投诉电话、随案发放‚廉政监督卡‛等,广泛收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审务督察,对法院各单位和人员的尽职尽责程度,是否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司法作风问题,违规违纪问题,审判行为规范问题,违规接受礼金、吃请问题,立案信访窗口的规范问题等八个方面进行督察,审务督察小组以定期督查与随时督查相结合,通过明察暗访收集与纪律作风等督查事项相关的情况,并对案件进行随机抽查,对来信反映的问题有针对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即对相关单位或个人发送《审务督察 告知书》或《审务督察建议书》,要求限期整改并将督查情况纳入年终岗责考评,干警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几年来,我院通过认真落实司法公开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司法公开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公开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开平台进一步广阔拓展、公开方式进一步开拓创新、公开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有效地促进了司法公正,提升了司法能力,规范了司法行为,保障了司法廉洁。但是,在落实司法公开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司法公开的流程的环节还不够全面;司法公开水平的资金和技术保障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司法公开的长效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继续按照上级法院的统一部署和王胜俊院长提出的‚公开透明、阳光司法‛的目标,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继续抓好司法公开工作的推进,使司法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扩大司法公开的社会效果,让司法公正以群众看得见的形式得以实现。
二○一二年八月
第二篇:法院信息化与司法公开研究
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司法公开研究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民众对信息公开的需求,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实现信息化已经成为法院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的重要行动,也是法院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我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谈起,指出了法院信息化对司法公开的意义和作用,并就在信息化条件促进司法公开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2013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强调“各级人民法院应适应信息时代新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及司法审判管理、司法人事管理、司法政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以信息化促进司法公开公正。”这一次会议中,又把法院信息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其与司法的公正公开的紧密结合,这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当今世界已进入到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面对着网络和各种新媒体的普及,网络中的自由言论甚至是一些虚假性新闻报道也逐步增多,舆情也更加复杂,甚至出现了在某些案件中,妄图以舆情绑架司法审判的情况,在这一严峻的形势下,作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环节,法院的信息化和司法公开目前在建设中还稍显落后,因此加强我国的法院信息化与司法公开研究就有了其必要性。
对于法院信息化的界定,在马叶敏和郭叶撰写的《法院信息化建设初探》一文中还涉及了另一个概念,叫作“司法信息化”,指出“广义的司法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民事、刑事、行政三大诉讼活动中,从案件的立案、侦查、起诉,到审判、执行、结案的各个环节。”“涉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监狱等多个部门,包括侦查工作、检察工作、审判工作、监狱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狭义的司法信息化,仅指法院信息化,是指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搭建计算机网络硬件、软件平台,利用现代通信网络,实现人民法院信息采集、制作、传输、发布、存储、利用手段的现代化,实现法院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的系统建设工程。”“涉及审判流程、司法政务、队伍管理等各个方面,其目的是保证人民法院的整个诉讼活动合法、有序、高效地进行,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审判效率。”因笔者的工作性性质和认知范围,在此,仅根据以上的概念进行法院信息化的论述。
一、我国法院信息化的现状
近年来,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各地法院得到不同程度的实行,也体现了迅速发展的特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法院的计算机应用和自动化办公的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具体而言,现阶段,我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一)总体来讲,我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 虽然我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在近几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来讲,仍处在起步阶段,实现完全的信息化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比如,有的法院由于管理系统的原因,局域网络未投入正常运行,造成现有资源的闲臵和进一步发展的困难;有的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已具有一定基础,但由于缺少信息化建设必需的网络或相应的硬件,未配臵办公管理软件,计算机的运用仅限于文字处理和单机版的司法统计等工作;有的法院虽然建立了局域网络和购臵了相关的办公管理软件,但运行效果不好等等。
(二)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很不平衡
受到经济条件、司法观念、法官素质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法院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发展极不平衡。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部分法院,已建立了成熟的网上办公系统,实现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同步生成,实现了审判流程计算机管理,书记员直接应用笔记本电脑进行庭审记录,总体上基本实现了常规办公无纸化、档案管理电子化、流程监控网络化和庭审记录电脑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经济条件落后地区,个别法院的个别法官还不会用电脑,或者把电脑只当打字机使用,造成了资源的闲臵和极大浪费。
(三)法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经费紧缺已经成为许多法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首要困难。其次,法院干警信息化意识薄弱。在基层法院,有相当一部分老同志甚至包括一部分年轻同志,由于对计算机知识的缺乏,管理和应用计算机水平能力不足,在审判管理流程的数据录入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再次,信息化建设需要懂法律、懂网络和懂管理的复合人才,复合人才紧缺也成为制约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就目前而言,法院信息化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下,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二、法院信息化对司法公开的意义及作用
周强院长在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司法公开的迫切需要;是服务审判执行、保障司法公正廉洁高效的重要途径。运用信息化建设等新科技手段推进司法公开,既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又是司法实践的有益探讨和创新。”“最高人民法院及东中部14个省区市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依法全部上
[1]网公布,其他省区法院3年内全部实现这一目标。”可见信息化建设作为司法公开和服务为民的助推器,对于强化司法为民各项措施的执行落实起着举足轻重的助推作用。
在李荣珍、黄永锋的《法院司法信息公开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将法院信息划分为司法审执信息和司法审务信息两大类。“司法审执信息是指与法院办理案件直接相关的司法信息,包括立案、审判、执行、听证、裁判文书等五个方面的信息。司法审务信息是指虽然与法院办理案件没有直接关系,但有助于人们了解法院运作情况的司法信息。主要包括法院的基本情况、审判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和队伍建设管理方面的工作规范、审判业务部门和审判职能、审判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背景等信息。笔者认为,法院信息化除了对内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审判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外能够司法便民,服务社会,提高法院公信力。
许多信息对于人们实现特定的目标是有重大价值的,因此,充分的相关信息可以减少行动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付出的代价。而信息公开与否,则直接影响着各方行动者所处的情势格局和最终所得利益。“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公开就是为了解决信息拥有者与信息匮乏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有助于平衡各方的利益。”司法信息公开也不例外,由于法院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有关信息往往并非法院以外的公众所能知悉,但这些信息对于公众实现自身利益又往往非常重要。
因此,法院信息化促进司法公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为平衡各方利益,保障司法制度有效运行,法院司法信息公开主要发挥着满足公众知情、确立司法威信、督促司法勤勉、制约司法腐败、提升司法水平、强化普法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一)满足公众知情
公开法院司法信息以满足公众知情是建立在公众享有知情权的基础之上的。知情权强调的是公众寻求、接受和传递信息的自由,特别是从官方获知特定信息情况的权利,主要包括向国家机关请求公开有关信息的权利以及在寻求获取信息过程中不受公权力妨碍与干涉的权利。知情权主要是一种政治性权利,因为“知情”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宪法》规定的公民参与和监督政府治理的权利得到落实。在民主宪政的框架下,公民的知情权是增进自身利益的必要补充措施。因此,对知情权的保障,使公民有机会、有途径充分获取那些对个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信息,不但有利于公民协调自身的行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公民其他基本权利得以实现的基础。就法院司法领域而言,公开立案、审判、执行、听证、裁判文书等方面的司法审执信息以及有关法院部门设臵、人员构成、运作情况的司法审务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就不但有助于公众了解司法审判活动的过程、结果、法律依据和相关的管理制度,而且有助于公众对相关的司法活动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预期和评判,并以此来指引和协调自身的行为。
(二)确立司法公信
“司法公信”的具体含义就是指社会公众因信任而认同并服从国家司法权的运作过程及运行结果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社会现象,表明了社会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尊重程度。司法公信的形成有赖于诸多因素,除了严格适用法律、实事求是、为民着想、客观公正等方面外,法院司法信息公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司法的威信绝不是源自单纯的权力、威严或威慑,而是源自法院的审判活动和裁判结果能得到当事人和社会的认可,法院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信任。而要是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包括审执信息和审务信息在内的各方面法院司法信息,在增加司法透明度的同时减少误解和偏见。既让当事人打一场“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又让社会公众以看得见的方式真真切切地感受司法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运作过程和运行结果,从而确立并不断提升司法公信。
(三)督促司法勤勉
正如西方法谚中说的,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就是为了保证公正和效率。人民法院在保证案件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同时,还必须保证诉讼的及时。司法是否能够最终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与司法人员的勤勉程度是密不可分的。但如果有关法官参与司法活动的各类信息是不对外公开的,那么社会公众乃至具体案件的当事人就无从知晓法官是否履行了适当勤勉的职责,法院的内部管理机构也无法通过当事人反馈的方式来判断具体法官在履行职责时的勤勉程度,这样显然不利于提高司法活动的效率以及加强法院的内部管理。法院通过信息化建设,完全可以实现自动化办公、无纸化办公,从立案、排期、送达、到法庭记录甚至判决文书的生成,完全使用电脑在网络上进行操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诉讼成本,还可以大大提高审判效率。
(四)提升司法水平
提升司法水平是我国司法机关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但司法水平的评判绝不仅仅是以司法机关自身的认定为依据的,其离不开纠纷当事人、相关利害关系人以及社会公众的感知和认同。这也是为什么诸如“彭宇案”、“许霆案”、“李昌奎案”、“李天一案”等案件的裁判结果会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原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因为媒体公开报道了这些案件,才使得社会公众对法院和法官的司法水平得以认识、了解和批评,也才使得法院纠正了不被社会公众所认可的裁判结果。而如果有关案件的司法信息不对外公开、具体办案机关的司法水平全由司法系统内部自行认定的话,其最终必定是无法真正增强司法能力和提高司法水平的。因此,法院司法信息公开的制度设计对于提升法院和法官的司法水平非常重要。
(五)制约司法腐败
对于司法公正的重要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学家培根曾说过: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水源。”众所周知,司法不公的根源主要在于司法腐败。当前,我国司法领域中的腐败问题不容乐观。概括而言,司法腐败的常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 利用主管或承办案件的司法职权为当事人、律师或者妻儿、情人、亲戚等特定关系人谋取不当利益;利用委托中介机构评估、鉴定、拍卖、审计之机索贿受贿;受非法利益驱动,该立案的不立案,该追诉的不追诉,反倒是不该追诉却追诉,甚至设局陷害无辜;利用职权,与黑恶势力勾结,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在民事执行工作中,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等等。俗话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上述司法腐败行为之所以会发生或得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司法权的运作过程不透明,相关的司法信息不公开,从而导致司法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法院通过信息化可以实现电脑立案,从而减少私自立案和随意销案的现象;排期法官利用电脑自动生成承办法官、书记员、开庭时间和地点,并自动将案件有关信息直接发送给承办法官,可以减少“人情案”的存在。另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充分利用数据、语音、图像等处理手段,真实地记录审判的全过程,并且根据需要,可以使审判的各个环节像播放电影一样真实再现,使审判真正成为阳光下的审判。阳光审判保证了诉讼程序的公开、公正,从而促进案件实体结果的公平正义。
(六)强化普法教育
对于建设法治社会而言,对公众进行持续不断的普法宣传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普法宣传教育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例如专题讲座、法庭观摩、流动宣传、法律援助,等等。但对于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的效果而言,法院司法信息公开的重要性不容臵疑和低估。这是因为,首先,无论社会公众接受了多少有关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其最终还是要从司法的运作过程及其终端产品(即裁判结果)来进行理解和评判的。如果法院司法活动及其结果与法律宣讲所指明的情况是背道而驰的,公众就肯定不会轻易接受和认同法律;而如果法院司法活动及其结果与法律宣讲所指明的情况是相互吻合的,则必定能够强化公众对法律的接受和认同。其次,相对于其他普法宣传教育形式而言,法定的法院司法信息公开制度是一种更为便利、持久、稳定和长效的方式。任何时候公众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或书面申请的方式来获取其关注和感兴趣的法院司法信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就使得公众能够更为便利和全面地接触与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从而深化普法宣传教育的效果。
三、信息化条件下推进司法公开的路径
(一)培养强烈科技意识,树立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理念。
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落后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革命。因此,人民法院的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不仅仅是要有先进的办公设备,更重要的是要有现代办公意识和科技化管理的理念,才能正确认识提高审判工作科技水平所进行的必要投入与实现公正与效率,最终降低司法成本的辩证关系,才能高效率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才会有超前意识,创新意识。
(二)加强法院系统信息化、科技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信息化专业机构,提升法院队伍整体计算机应用水平。法院工作要实现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很多人才,要维持科技化管理的技术手段,要开发出适合人民法院的审判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的软件,对旧的技术手段进行更新改造等等,都离不开科技人才。这些科技人才包括电脑专家、声像技术专家、通讯专家、自动化管理专家等,根据人民法院的科技发展和需要进行培养和引进。这是实现法院工作科技化的关键所在。还要解决的是法官和法院其他工作人员对电脑知识的掌握和对电脑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能适应发展要求的问题,最根本的前提和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如果电脑知识在法院得不到普及,人们不懂得如何使用电脑,那就谈不上办公的自动化、无纸化,更谈不上信息化、科技化管理。
(三)结合实际,不铺张浪费,建设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工程。
目前,我国很多法院在信息化应用于法院工作和管理方法上尝到了甜头,形成了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推广。但许多先进经验、先进设备、先进方法的引进并不完全适合于我国国情或一些科技力量薄弱的法院,这与观念、体制、机制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关,在一段时间内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对于一些在信息化建设薄弱的法院更应该当结合自身法院的发展实际和现有条件,制定出与自身法院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改造、建设工程,整体推进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促进司法公正。
(四)强化信息化手段“服务人民”的效能。
法院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内部各项工作的效率,更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服务的有效“利器”,现今,依托法院对外网站为人民群众提供诉讼指南、网上立案、公开案例等服务就是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服务人民的成果。然而信息化建设“服务人民”的效能远不止于此,还应该开辟新的功能,如“案件流程网上全程查阅”、“电子档案查询”、“执行案件威慑机制”、“信访、申诉即时反馈”、“公开审判实时点播”、“法官网上案例评论、判后答疑”“诉讼文书的电子化密道传送”、“异地远程取证、质证”等。只有最大化的为人民着想,高效地为人民提供便利和法律服务,人民群众才会相信法律,自觉遵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正确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
(五)在依照法律规定和遵循司法规律的前提下,全面推进司法公开,着力推进“阳光司法”。
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司法公开是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的重要载体,对实体公正也起到有力的监督和保障作用。在一些案件的处理中,社会公众对司法工作产生猜疑,部分原因在于司法信息不够及时、透明。在信息时代,人民法院要破除“怠于公开、选择公开”的陈旧理念,依法全程全面公开司法信息,促进和展现司法公正。这一工作模式在很多地方的推行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早上前几年就在新民网、腾讯网等门户网站开通了官方微博,向社会公开司法信息,与公众开展积极互动;很多法院在开展了判决文书上网、网络庭审直播、设臵“网络法院”等,皆取得良好的效果。
(七)以司法公开回应社会关切,以信息公开引导舆论工作。
信息时代,每一个新闻事件都可能在互联网上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并形成社会焦点。人民法院对焦点事件应对不及时、不妥当的,将可能导致社会负面评价,并损害司法公信。要改变以往“怕舆论、躲舆论”的思想,借助信息平台,主动发布工作信息、听取公众诉求、吸纳合理的意见建议,并适时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评判司法工作。
习近平同志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前,中国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问题较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多发,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制约着社会的和谐发展。转型社会的纠纷交织着情感与利益的深层次矛盾,进入诉讼后,法院处理的难度增大,加之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差异,中国民众对实质正义的要求都决定了法官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考虑社会效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方面需要法官具备坚实的法律修养,懂得国情、社情、民情,在裁判中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起来,满足实质正义的合理需求,注重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长远发展利益结合起来,获得公众的情感认可和尊重。另一方面,以法院信息化推进司法公开的工作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追求司法公平、公正、公开的有力保障,从而在整体上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第三篇:司法公开
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
事迹材料
公开审判是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程序制度。推进司法公开,弘扬司法民主,加强监督制约,始终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院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的精神为指导,结合《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的具体要求,把推行司法公开、党务公开作为推进司法规范建设和促进司法公正效率的重要切入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司法公开、党务公开透明度,规范司法自由裁量权,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对此,我院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司法公开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公开意识
组织领导到位。我院专门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党组成员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司法公开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及督查室,由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为有效推动司法公开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思想认识到位。我院党组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工作,将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专题研究。组织全院干警学习最高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以及《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切实提高全院干警对司法公开工作的认识。
二、围绕三步环节,落实公开内涵
(一)立案信息公开,完善便民举措
1、公开立案流程。我院在立案大厅以公告牌的形式,公开各类案件的立案条件、立案流程、法律文书样式、诉讼费用标准、缓减免交诉讼费程序和条件、当事人权利义务等内容。帮助当事人全面、详细地了解整个立案流程。为方便当事人及时了解案件处理情况,我院建立了案件信息网上查询系统,内容包括案件的案号、立案日期、案由、当事人姓名或名称、案件承办人和合议庭组成人员名单、案件流程等。
2、完善导诉服务。我院在立案大厅设立立案、信访服务窗口,设置导诉台,配备导诉人员,告知诉讼风险、查询案件信息、解答诉讼疑问、引导当事人合理选择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进行信访接待答复等。
3、受理情况及时通知。我院重视及时将案件受理情况告知当事人,急当事人之所急,尽可能为当事人节省时间、降低诉讼成本。对于不予受理的,应当及时将不予受理裁定书、不予受理再审申请通知书、驳回再审申请裁定书、驳回申诉通知书等相关法律文书依法送达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告知当事人有关诉讼权利。
(二)审判流程公开,规范庭审运作
1、严格执行公开审判。我院严格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审理,允许当事人近亲属、媒体记者和公众旁听。本着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旁听和庭审报道规则,我院多措并举,致力于消除公众和媒体知情监督的障碍。具体措施是建立案件邀请旁听制度,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有关方面关注的案件,除法律规定不允许公开审理外,一律公开开庭审理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有关方面代表旁听庭审;完善庭审旁听制度,对依法可以公开开庭审理的案件,允许旁听,并优先保证当事人近亲属旁听的需要;建立健全新闻媒体旁听和报道庭审制度,确保媒体旁听不受限制我院大法庭还设有媒体席,并设立同步庭审视频室,对那些无法当场旁听的公众,还可以通过庭审视频、直播录播的方式了解到案件审理情况。
2、抓好抓实程序公正。我院重视证据在案件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把握对证据“三性”的审查,所有证据均要求在法庭上公开并质证,对于能够当庭认证的,均予以当庭认证。对于案件的证人及鉴定人,我院严格要求,逐年提高其出庭比率。对于未能在审限内审结的案件,我院均能在法定期限届满前中止诉讼或延长审限,并能及时将该情况告知当事人。对于需要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我院均向当事人宣布了审委会委员名单,以保证当事人能够行使其申请回避的诉讼权利。
3、重点开展答疑释明。我院要求各业务庭在裁判文书送达时,由承办法官向当事人重点解释经庭审查明的事实、认定的证据、采信证据的理由以及裁判的法律依据,并主动征询当事人对判决有无疑问,对于当事人就判决内容提出的疑问,耐心进行解释,特别是抓住诉讼当事人争议或反复纠缠的突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说理,努力追求胜败双方都服从和尊重裁判。
(三)执行信息公开,解决“执行难”问题
1、完善执行案件信息公开工作。我院在本院网站上,公开了执行案件的立案标准、收费标准、执行风险、执行规范、执行程序等信息。在执行案件信息查询系统中公开了当事人情况、立案信息、被执行财产信息、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书、执行中止情况和理由、结案信息、执行异议信息以及变更、追加被执行人阶段的听证信息等。对选择鉴定、评估、拍卖等机构的过程和结果,全面向当事人公开;对执行款项的收取发放、执行标的物的保管、评估、拍卖、变卖的程序和结果等重点环节和重要事项,及时告知当事人,使执行工作在双方当事人监督下进行。
2、实行重大执行手段告知制度。我院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重大措施后,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双方当事人。公开选定评估、拍卖机构的条件、程序,向社会公布选定的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评估机构、拍卖机构名单。案件执行中委托评估、拍卖的,向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公开评估、拍卖的过程和结果。
3、加大对“老赖”的曝光力度。我院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公布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的基本信息、财产状况、执行标的等信息。对于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完成执行行为的,我院均能及时向申请执行人说明原因。
三、强化三类制度,保障公开质量
(一)完善听证制度,保障当事人知情权
我院在开庭审理中,对于审理程序之外的涉及当事人或者案外人重大权益的案件实行公开听证,并将听证事由、时间地点、听证法官、听证参加人的权利义务予以公告。我院注意在听证工作中扩大听证范围,在审查刑事、行政、执行申诉案件及民商事申请再审案件中普遍推进听证制度,并公开听证事由、时间、地点和听证合议庭成员及承办人信息,扩大听证参加人范围,全面接受听证参加人的监督,依法保障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各级人民法院普遍将听证范围扩大到涉诉信访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机关和组织、律师、专家学者、信访机构领导、信访人的亲友和同事、邻居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听证。
(二)规范文书公开,便宜群众监督
裁判文书是案件处理结果的载体,实行裁判文书公开,有利于接受当事人和群众对案件的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近年来,我院在裁判文书中公开了诉讼过程和程序,充分表述当事人各方的诉辩意见,阐述当事人举证、质证的内容;加强裁判说理,在裁判文书中全面公开证据采信情况及理由,对当事人的请求和主张详细论证支持与否的理由,做到说理公开,当事人胜得明白,输得服气;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规定,实行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制度,并注意上网文书中个人信息的保护,对文书中涉及的个人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平衡好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
(三)畅通审务公开,注意与公众的沟通联络 在审务公开方面,我院充分利用法院网站或者其他信息公开平台,公布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并公布重大案件审判情况、法院重要活动部署和规范性文件等信息;积极利用媒体宣传法院工作,并对网络舆论进行合理疏导。
四、建立三项机制,奠定公开基础
(一)考评督查机制。由我院司法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具体落实司法公开工作,并按照示范法院的考评标准,严格要求各项工作的开展,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对违反司法公开规定,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查处。
(二)举报投诉机制。
我院为保证司法公开工作取得应有效果,确保各项工作按照预先规定开展,在我院网站及立案大厅设立投诉电话、举报投诉邮箱,以及时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三)物质保障机制。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工作,着力解决立案大厅及审判法庭的设施、技术建设,分配专人管理法院网站,使对网站的更新维护常态化,一系列的资金、技术投入,为司法公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凭借以上一整套措施方案的有序有效运行,使得我院在司法公开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是否符合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要求,敬请上级领导考核指导。
第四篇:法院司法工作总结
法院司法工作总结范文汇编
本文导航
1、首页
2、强化了档案管理工作引导语:工作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工作总结频道为各位朋友编辑了法院
司法工作总结范文汇编,正是大家写司法工作总结的首选。
一年来,*旗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在市中院法警支队的指导帮助
下,在院党组的领导关心下,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法院工作的大局,把服务审判作为司法警察工作的中心任务,严肃执法,热情服
务,扎扎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司法警察的职能作用,为保障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旗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工作总结
一、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法警正规化建设工作中,我院党组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切切实
实的关心、支持,始终把法警队伍正规化建设置于法院全局工作和整
体改革的大局之中进行统筹规划,并提出要做到认识、措施和投入的“三到位”,使法警队伍正规化建设更好服务于全院审判
工作。为此,在院里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为法警
队专门配备了213型指挥车一辆和训练专用面包车一辆、电脑一台。在原有装备的基础上,今年又新购置了对讲机2部,头盔12顶,腰
带10条,手铐10付,警棍2根,胶皮棍10根,捆绑训练绳10条及
各种袖标20个,靶场红旗20面,靶牌标志近20个。为法警队正规
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加强了教育管理工作
一年来,我队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的方针,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加强纪律建设,不让违法违纪现象在我队出现。首先加强教育学习,全年大队组织政治学习24次,业务学习30次,党风廉政教育8次。在政治学习上,认真开展十六大主题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教育内容,认真学习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和肖扬院长讲话精神,通过学习教育,提高法警的政治素质。
在廉政教育上,结合开展“司法警察职务行为检查”活动,认真落实法警“六条禁令”,以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八小时外的行为规范。通过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增强法警服务意识、群众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其次严格管理。大队从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入手,按照院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对大队出勤、纪律情况,做到月有检查,季有讲评,通过队务会、民主生活会、作风纪律整顿等形式,增强法警的组织纪律观念,全年大队没有发生违法违纪问题。
三、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
(一)科学管理,制度治警,做到“四到位”
法警大队自年初以来,一直致力于建设一直正规化的战斗队伍。法警大队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制度治警,先后制定了《莫旗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操行评分办法》、《莫旗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教育训练制度》、《莫旗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内务制度》、《莫旗
人民法院调警制度》、《法警工作流程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狠抓学习和贯彻落实,坚持用制度治警,做到管理、责任、落实、警力“四到位”。
(二)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做到“四严”
法警的日常工作中,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押解、看守人犯,值勤、值庭,这些工作单调乏味且繁重劳累,但又是一项责任心强和警惕性高的工作,大队要求严格遵守“四严”:提押被告人突出一个“手续严”、押解途中突出一个“监视严
”、维护法庭安全突出一个“值庭严”、羁押候审突出一个“看守严”。
为杜绝意外情况,确保押解安全,除制定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外,每次押解均由一名队长带队,出发前认真核查被押解人犯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法警大队始终坚持“一犯二管”制度,为避免一次押解人犯过多,大队领导与刑庭协调,合理安排开庭时间,保证警力充足。如遇一案多人,法警队宁愿多提押几次,也不能使押解警力减少。一年来,我队没有发生过一起人犯脱逃等各类事故。
(三)刻苦训练,增强体能,做到“四落实”
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训练大纲》和《教育训练计划》等要求,法警队干警们每天完成开庭任务以后,都要进行常规擒敌术或体能等项目的训练。每周安排一天重点进行队列、警械具使用等共同科目的训练。每次训练做到有讲评、有记录,确保了全年训练计划的内容、时间、人数、效果的“四落实”。提出了“
四要”方针:即向训练要警力,向训练要效率,向训练要质量,向训练要战斗力。
从六月下旬开始,全体司法警察在武警中队开始封闭式准军事化训练,不但保证了时间上的要求,而且更加注重的是实际效果,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齐努力,全队干警主动放弃双休日,进行刻苦训练,为了增强干警的体能,每天早晨5:30出早操,练习长跑。在射击训练场上,为了练腕力,据枪挂砖,每星期实弹射击两次,今年训练共消耗子弹4000余发。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成了干警们训练场上的口号,“比、学、赶、帮、超”的业务训练蔚然成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今年射击科目考核中,全体法警射击成绩都在40环以上,平均成绩45环以上。在捆绑科目上,虽然我们大队是强项,但全体司法警察不以强项自居,每天还一遍又一遍的坚持练,在时间上力争做到最快。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全体干警在政治、体能、单兵技能和战术等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倾力锤炼了一支群众信赖、作风优良、技能过硬的法警队伍,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司法警察队伍保障审判工作,依法履行职能的能力。
编后语:以上这份“法院司法工作总结范文汇编”的工作总结内容就是
这样子,希望对您写工作总结有所帮助!
第五篇:XXXXXX法院司法公开情况的报告
xxx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于近年来司法公开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xxx两级法院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践诺保公信,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努力增大司法公开的深度、广度、力度和透明度,取得显著成效。在省委政法委组织的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测评中,xxx法院连续三年在全省法院系统名列第一名。现将近年来xxx市法院司法公开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审务公开方面。为使各界群众及时全面了解法院工作情况,我们专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司法公开制度的意见》,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主动接受监督。一是建立完善信息公开平台,全市法院依托互联网站,及时公布人民法院基本情况、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审判业务部门审判职能、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公开人民法院的重要审判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或者专项报告、重要活动部署、规范性文件、审判指导意见、重要研究成果、非涉密司法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等信息。二是成立司法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院“一把手”亲自担任组长,指定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落实司法公开工作。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长效工作机制。三是以认真落实十件实事为抓手,认真落实司法公开各项措施。每年年初我们都根据省法院部署,把十件实事逐一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到部门,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具体部门,并及时通过电视台、报纸、公告栏、xxx法院网等向社会各界公布“十件实事”内容,并在xxx电视台、xxx日报进行专题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实行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当前,绩效考核是评价和引导法院的各项审判工作健康顺利开展的有效形式。我们依托这一行之有效成效的工作制度,通过每季度发布各专项工作通报,及时反映各项工作动态情况。同时,对于通报中反映出的审判动态等内容,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对于容易发生执法偏差,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案件,我们切实履行业务指导职能,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定期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统一的意见,在《xxx审判》上专栏发布,指导下级法院规范司法。五是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我们高度重视重点案件、重点环节、重点事项和重大进展的公开,不断强化信息公开与发布,确定法院新闻发言人,通过邀请新闻媒体报道、召开当事人信息发布会等形式向社会公开。近年来,先后对“农民工工资专项维权”、“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保护外来投资企业专项活动”,以及“社会法官化解社会矛盾竞赛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进行了介绍,提高了法院工作的透明度,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取得良好效果。
二、立案公开方面。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全市法院按照“三全一到位”(即设施全、功能全、制度全、服务到位)的要求,均设立了专门的立案、信访大厅,设置了导诉导访台,配备了引导员,配置了桌椅、电话机、复印机、饮水机、水杯、笔纸、常见法律文书,部分法院还配备了可以上网的电脑备当事人查询相关信息;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诉讼须知、排期开庭信息等;诉讼指南、案件审限、风险提示、收费标准、信访制度等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提升软件服务水平。大力推行立案窗口“一站式”司法服务模式,在立案庭设立诉前调解员,将大量案件化解在起诉之前;在立案送达环节,一并送达执行风险通知书、诉讼风险告知书并且要求全体立案庭接待人员进行口头讲解,将立案流程编制了简单易懂的宣传手册向当事人发放;对于不予受理案件,除了按照法律规定下达不予受理裁定书、不予受理再审申请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外,还将有关法律法规制作法律链接一并送达,使当事人降低合理怀疑,保障当事人在立案阶段的诉讼权利。三是开展专项立案服务。对老、弱、病、残及外出打工的家民工,实行电话立案、非工作日预约立案,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因病住院的患者上门立案,方便群众诉讼。
三、庭审公开方面。一是庭审活动对公众全面开放,在立案大厅设有标示各审判庭位置的平面示意图,公民凭有效身份证件可以随时走进任何一个法庭,自由旁听任何一个公开审理的案件。二是有关案件的审判员、合议庭成员、审判委员会委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公开,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请回避的权利;对适用普通程序公开审理的案件,在开庭前向社会公开当事人、案由、庭审时间、地点、合议庭组成人员等案件信息;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按照规定,也及时公开有关信息。三是对社会广泛关注、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在开庭前3天通过xxx法院网或当地媒体公布案件信息。对巡回审理的案件,于开庭前在巡回审理地公共场所张贴开庭公告,让更多的群众走近司法、监督司法、受益司法。去年全市法院法官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学校等地开庭、听证、合议、调解,巡回审判案件5564件,切实增大了司法公开的透明度。四是对于一些与案件审理相关联的必要程序,如延长案件审限、司法鉴定等情况予以公开,主动说明理由,消除了当事人怀疑,保证了庭审活动顺利进行。五是实行庭审网络视频直播。全市两级法院均购买、安装了视频直播设备。目前,全市法院全部落实庭审网络视频直播,共直播庭审案件84起,市中院完成庭审网络视频直播案件25起。五是严格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符合直接送达条件的,直接送达裁判文书,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并及时为当事人解疑释惑、进行法制教育宣传,确保司法审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今年以来,我们审理的件案件全部落实直接接送,公开宣判。六是全面推广人民陪审团工作,去年共邀请1046名人民陪审团成员参与104件案件的庭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七是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制度,经常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旁听庭审,将庭审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听取他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去年市中院就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96人次旁听了16起案件的审理。
四、执行公开方面。一是制定了执行程序公开制度,将执行依据、标准、规范、程序等内容向社会和当事人公布;二是在执行工作中,做好执行风险提示,让当事人知晓执行风险是由自身市场风险的一种表现,消除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误解;三是建立并完善执行信息工作机制,除了在最高法院执行信息网站上上传有关信息外,还组织定期的信息发布,通报案件进展情况和执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四是对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执行措施的案件在采取措施后立即告知双方当事人,将执行过程公开,强化执行工作效果;五是定期召开执行兑现大会,集中发放执行款物,向当事人公开执行工作信息,提高执行工作透明度;六是选择鉴定、评估、拍卖等机构的过程和结果向当事人公开,严格按照最高法院的有关规定,坚持择优选用的原则,向社会公开候选机构名录,方便群众监督。七是对于重大执行案件、信访疑难案件以及其他有重大影响案件,我院均向社会发布听证公告,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进行听证,将听证的范围、方式、程序和结果向新闻媒体公开发布。
五、裁判文书公开方面。裁判文书上网是省法院2010年向社会公开承诺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我们高度重视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活动促进工作的原则,把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中,强化领导责任,建立院长、党组成员、庭室负责人分工负责制,把裁判文书上网当作人民法院的阳光工程和民心工程,通过及时答复、认真解决问题,使人民群众确实体会到法院对群众监督的尊重。全市两级法院对应上网的裁判文书,逐案登记,严格把关,确保及时上网发布。对当事人申请不上网的裁判文书严格审核,当事人提出申请后,经案件承办人员审核,并写出是否不上网的意见,报庭室负责人把关,最后经主管副院长审批,分工负责,责任明确,严格控制不上网裁判文书评选情况的发生。为提高裁判文书上网的积极性和文书质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裁判文书上网的良机,举行优、差裁判文书评比活动,去年全市法院评出民事、刑事、行政优秀裁判文书各3篇、较差文书各2篇,典型案例4篇。同时,通过社会各界对裁判文书的监督,发现裁判文书中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整改,从而增强法官工作责任心,提高办案质量。去年全市法院应上网案件4535件,实际上网4535件,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批不上网的裁判文书数8444件,其中市中院应上网案件738件,实际上网738件,应上网裁判文书均已经上网,有效实现裁判结果在最大范围内公开。
六、法院全方位公开方面。我们把开放日活动作为展示法院公正司法、文明司法形象的一个窗口。一是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每次活动前都要制定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不断扩大活动参加人员的范围,并根据参观人职业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开放场所和开放内容,确保真正达到让人民群众了解法院、理解法院的目的。如针对参观的大学生,安排他们重点参观庭审的过程;针对普通群众,安排他们重点参观庭审直播和法院廉政文化建设;针对军人,安排他们重点了解审判程序和实体法知识。二是增强活动的灵活性。不拘时间、不拘形式,只要适合人民群众参观,就适时举行活动。8月1日建军节前夕,特邀当地驻军官兵到法院进行参观观摩,并组织模拟法庭进军营活动,对军人进行普法;9月8日教师节前夕,邀请教师、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来法院参观和观摩开庭;11月10日共青团xxx市委在xxx中院召开xxx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我们借助与会人员来自不同行业、人数较多的有利时机,适时组织了一次观摩庭审活动,扩大了法院依法审判的影响力。三是做到活动常态化。除省法院规定的统一开放日之外,我们随时接受人民群众要求参观法院的申请,集中时间安排,满足人民群众了解司法的期待。四是实行全方位开放,开放了包括院长办公室、智能化审判法庭和庭审现场等所有可以开放的场所。通过参观立案信访“文明窗口”、参观荣誉展览室、视频庭审网络直播等活动,让群众感受法院文化和司法文明。通过参与旁听公开审判案件、见证执行、观摩听证等,使群众了解庭审常识、诉讼程序。去年,我们共实施了6次开放日活动,共接待各界群众1362人次,收集到意见、建议23条。
七、司法政务公开方面。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在硬件设施上,建立覆盖全院的信息共享网络,为各庭、室更新了电脑等设备,加大了资金和技术投入;在制度建设上,责成办公室、立案庭等相关部门会同制定了司法公开共享机制的规章制度,将相关制度进行了梳理,使司法公开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内部考核上,加大对司法公开工作的奖罚力度;在细化和落实司法公开责任上,建立健全司法公开情况的反馈机制,收集整理群众投诉和意见建议,真正使司法公开成为一项促进审判工作,提高司法民主水平、规范司法行为的有效方式,真正将司法公开变成“依法、及时、全面”的法院综合信息反映机制。
八、接受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方面。坚持向市委和人大定期或专项报告工作,市委、人大和政协领导多次对法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全市法院均建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之家”,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联络沟通;认真做好代表审议意见办理工作,去年,共办理议案、提案和建议14件,及时办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案件102件,共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0余人次旁听72起案件庭审;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400余人次,发出征求意见函1800份,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法院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配合人大机关认真做好新一轮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227名人民陪审员经过培训,走上参审监督岗位。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