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 敬 平 主 要 事 迹
个人事迹
杨敬平,男,1964年出生。杨敬平是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有优良的品德和敬业精神,连续在呼吸临床一线工作20年。热爱医学事业,事业心强,责任感强,善于从大局出发。有行政组织能力和学术组织、科研、管理综合素质。
作为包头市呼吸学会秘书长,积极主持和策划包头市呼吸沙龙活动,得到同行赞赏。结合临床实际四年来共举办了24期《呼吸沙龙》。2003年SARS疫情在广东蔓延时,他以职业的敏感性、前瞻性地组织收集整理非典的信息、材料,早在SARS在包头爆发前2月就举办了“非典防治知识”呼吸沙龙活动,给包头防治SARS敲响了警钟,对以后的诊疗工作起到了极重要作用。在SARS期间多次受包头市卫生局委派为全市的医务工作者进行非典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讲座,陆续举办了包头-北京SARS电视电话会议,“包头地区SARS工作总结”等活动。在我区尚未发现非典患者之前,他又率先提出在医院建立发热门诊,对发热患者进行临床筛选,对疑似病人进行医学隔离,预防保健部门进行消毒隔离措施的建议。配合医院建立感染隔离病房,从呼吸科专家的角度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包头市出现疫情后,他以果敢和大无畏的精神,参加全包头市的一线发热患者排查工作,对疑似病例亲自会诊检查,面对危险从不退缩。他作为包头市防治非典专家小组的秘书长,承担起包头市抗击非典工作的重任,为包头市抗击非典的重大决策提出许多了独到的合理建议,为全市顺利开展抗击非典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为抗击SARS的胜利赢得了机会。受到了包头市市委、市政府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包头市及包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自治区先进个人。
从事临床工作20年,掌握呼吸科疾病诊疗及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并且开创了独特的技术专长,包括以呼吸支持技术为主的各种抢救治疗技术,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复杂的有创机械通气技术及床旁呼吸力学监测、标准化无创机械通气、MODS的救治研究(包括连续床旁血滤及人工肝技术)。在人工气道管理、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监测技术、气体代谢分析、多脏器保护等方面居区内领先水平。
掌握呼吸专业国内、外最新动态,对呼吸专业的发展方向有独到见解。勇于开拓进取,具有解决重大疑难、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善于在基础实验技术上攻关,在实践中发现并正确判断学科发展方向。内蒙古地区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高发,他参与规划进行了包头地区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及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研究,为我市哮喘规范化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广大鼻炎与哮喘患者解除了病痛。针对本地区危重症抢救水平相对落后的现象,举办了包头市及内蒙地区首届机械通气学习班,使包头市的机械通气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为迎合国际潮流需要,我科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实施了呼吸病学与危重病医学捆绑式发展,使呼吸科水平有了跨越式发展,使在包头市领先的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危重症抢救水平与国内的先进水平接轨。今年成立了内蒙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研究所,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在内蒙古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为积极推动学科学术发展进行了大量科研工作,作为第1和第2作者身份参与完成立项科研课题20项,获省市级科研奖12次。在国际、国家及省级杂志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60余篇。多次获省市院级优秀科技工作者。
他全局观念强,善于发挥集体智慧和集体创造力,善于组织协调同行开展协作研究,成立了包头地区肺栓塞协作组,使包头市肺栓塞诊治水平与国内水平接轨。主持并参与了内蒙古第一家“哮喘之家”工作,主编了多期“哮喘防治常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他敢于大胆改革,在本科实行了分配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科室收入在几年内增长了6 倍,病源数也增加了2倍左右,且病人来自农牧区等非参保地区人数逐渐增多,还有许多外院病人慕名转至我科,都受到了热情、高水平的诊治,病人慕名而来、满意而归。他对培养人才有极大热情,用科学的带教方法,注重培养中青年技术骨干,使他们成为技术能手,派出多名同志赴全国医学领域领先地区北京、上海等地交流、学习,使大家学有所用,尽最大可能发挥每一位同志的潜能,使在包头市领先的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危重症抢救水平与国内的先进水平接轨。成功举办了“全国肺功能与呼吸监护学术会议”,使国内同行了解了我区的专业技术水平。
为了进一步做好整体护理工作,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以最优质、最热情的服务,奉献给每一名患者,每周举办三次业务学习,提高整体护理水平,配合医生进行多项科研工作,开展了PICC技术,规范了机械通气患者及肺栓塞的护理,这些技术均通过内蒙地区专家鉴定,属内蒙领先,国内先进技术。
在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同时,还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抓素质教育,在文明行医的同时,开展心理咨询,全体医务人员抑制不良风气的影响,从不收受红包及患者的财物,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第二篇:杨平求职信
您好!真诚地感谢您在白忙之中浏览这份求职材料。您,一路辛苦了。祝愿贵公司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这里有一颗热情而赤诚的心渴望得到您的了解与赏识。
我是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2012年应届毕业生杨平。从一开始就对这个专业报有强烈的兴趣。这与本人的性格,爱好,对事物的态度息息相关。完美一直是我不懈的追求。
在校期间,我努力学好基础文化课程,学精专业基础知识。并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经常参加学院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使自己在社交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在专业方面,本人系统的学了或正在努力学习测量学基础知识,控制测量技术,测量平差等课程。可以熟练地使用水准仪,dj6经纬仪,全站仪等精密测量仪器。并全面了解测量理论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在后续时间内,我会更努力学好学精专业知识,为以后能轻松胜任测量工作打好坚定的基础。
贵公司的规模,制度,生产模式和美好前景已经深深地吸引一个即将放飞梦想的我,本人忠心希望毕业后能为贵公司效力,为贵公司贡献自己的才智。
此致
敬礼!
求职人:杨平2011年12月15日
第三篇:杨平现实表现材料
杨平同志现实表现材料
杨平,男,汉族,1974年7月生(39岁),四川宜宾人,1993年12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入党,在职大专学历(2001年9月自治区党校维吾尔语言专业毕业)。现任墨玉县统计局副主任科员。
1993.12-1996.12解放军新疆军区司令部管理处战士;1998.01-2001.07墨玉县扎瓦乡武装部干部(其间:1998.03-1998.12和田地委党校行政管理班学习、1999.09至2001.07自治区党校维尔语言大专班脱产学习);
2001.08-2004.10墨玉县墨玉镇综治办干部;
2004.11-2005.05墨玉县委政法委干部;
2005.06-2007.09墨玉县加汗巴格乡党委委员、副乡长; 2007.09-2012.09 墨玉县扎瓦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2012.10-至今墨玉县人民政府统计局副主任科员。
政治素质较高。能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在重大政治事件和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能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同县委保持一致。
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在执行政策法规方面能把好关,坚持原则。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牢记党的宗旨,自觉抵制和反对 1
腐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工作中自觉接受大家的监督,工作中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以身作则,自觉维护单位的良好形象,勇于与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2012年9月,调入统计局工作以来,能够继续发扬在乡镇特别能吃苦的工作作风,不以老同志自居、虚心向同事们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业务工作,主动要求去统计局所负责的扶贫村工作,带领统计局机关干部深入扶贫村开展入户调查等维稳工作,每轮到单位值班,他总是第一个赶到,对不按规定戴工作证的干部,不管对方职务高低,自己认不认识都要求对先登记后才能进入办工区。根据工作安排,由他负责统计局的执法检查工作。
首先,组织全县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进一步增强统计人员的依法统计意识。在墨玉县广场设立了宣传台,为过往群众咨询解答《统计法》有关问题;发放《统计法》宣传资料2000余份;利用音响设备现场宣讲《统计法》相关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增强了普法的效果。与此同时,多次下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在检查的40个单位中,立案调查10家企业,结案10家,收缴罚款5000元。通过检查,查出了存在有问题并进行了整改,确保我县统计数据的质量。
其次,扎实开展普法工作。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及时制定了“六五”普法计划。不定期下单位、社区进行执法宣传,今年统计局进行统计普法培训6次,参加人数300人,组织培训班5期;统计上街普法宣传4次,参加1500人次;共发放统
计普法宣传教材150本。
在平时,杨平同志还特别注重民族团结。工作和生活中尊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能够主动帮助他人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维语水平较高。在民族干部当中有较高的威信,有一定范围的农民朋友,工作之余经常与维族群众在一起交流和互相沟通。调入统计局后,原单位(扎瓦镇)许多基层干部及部分群众还经常来找他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作为一名副科级虚职干部,杨平同志平时注重自身建设,作风检点,工作和生活中能做到以身作则,有事有病尽量克服,充分利用时间抓好业务工作,工作时间不迟到、不早退及无故旷工。在统计执法检查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成绩不夸大,困难问题不隐瞒,不弄虚作假,在统计局工作期间廉洁自律方面没有不良反映。
主要不足:1.对机关工作还不完全适应,工作耐心不够;
2、对统计各专业知识掌握尚不全面。
考核情况:2011称职、2012称职、2013年称职。
家庭情况:
妻子:张梦,1978年2月出生(36岁),群众,墨玉县第二小学教师;
女儿:杨梦圆,2001年10月出生(13岁),墨玉县二小学生。
二子:杨泽宇2013年2月出生(1岁)。
第四篇:述职报告 李敬杨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中学学生会工作总结在学生会中我所在的部门是志愿服务部,我所负责的工作范围非常之广,大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小到学校中开展的各类活动。工作的方面越广,就说明责任也就越大。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校学生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一学期来,全体干部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我们志愿服务部第一次的大型活动是与北京市安华学校手牵手的“阳光放映机”活动。这个活动的主要意义就是让同学们看电影,每次看电影前交付1元的费用,而这些费用捐助给安华学校。在这个活动的开始我们每位志愿服务部的成员都为此次活动准备了大量精彩有趣又励志的电影。活动中我所负责的部分是在看电影的时候维持场内秩序等工作。活动结束时我们还为安华学校的朋友们录制了一份精美的影像,以此来增加两校之间的友谊。.我们部门在这学期参加的第二个大型活动就是元旦的“文艺汇演”。在此次活动中我作为后台的人员帮助老师和同学们更好的表演给同学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自从加入了学生会以来使我学会了许多,收获了许多。如果我下学期还有机会成为学生会的一员的话我会更加的努力,争取做的更好。
2014年2月
李敬杨
第五篇:杨云平先进材料
无悔人生
——库车县比西巴格乡杨云平事迹材料
在库车县比西巴格乡其乃巴格村,有一位被当地群众称为“杨专家”的大棚技术员杨云平,他在短短5年多的时间里帮助当地60多户维吾尔族困难家庭建起温室大棚,教会1000多户维吾尔族群众大棚种植技术,使他们迅速走上致富路。
放弃优厚条件,选择无悔人生。杨云平出生在山东省寿光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当地种植大棚蔬菜而享誉中外,蔬菜大棚的兴起使当地农民迅速富裕起来,杨云平家也不例外地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2006年的一天当他得知新疆要选聘一批优秀技术员赴疆支农的消息后,毅然决然地报了名,当时家里人极力反对,村里人也非常不理解:“家里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那么好,为什么要到条件那么差的新疆去呢” ?可他憨厚地笑着说:之所以那里条件差,我才要去呢,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富了起来,我要在有生之年为新疆的老百姓做点好事。
十几年如一日,对群众倾情付出。初见杨云平时,脸色黝黑、身板结实的他正坐在被当地群众称为“大棚诊所”的房间里,为大棚农户艾尼瓦尔〃阿不拉配制灭虫药品。30多平方米大小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外,摆满了各类科技书籍和大棚器材。“最近病虫害发生较重,又是果品和蔬菜的盛果期,所以要特别注意用药。这种烟熏药既环保效果又好,深受大棚农户的欢迎。”说话间,杨云平拿起刚配制好的药,要去艾尼瓦尔〃阿不拉的大棚看一看。艾尼瓦尔〃阿不拉的大棚位于其乃巴格村一组,大棚里,一排排油桃树错落有致,艾尼瓦尔〃阿不拉说,近年来,我种油桃多亏了杨技术员的指导,以前我什么都不懂,在他的指点下,我现在效益越来越好,近年来每公斤油桃的批发价是35元,再加上种植蟠桃的收入,他的大棚每年收入能达到8万多元。
他如同我们的家人,我们离不开他。杨云平操着一口浓重的山东话,和农民交谈比较吃力,但当地农民见到他都非常地喜欢和他拉家常,与当地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据了解杨云平和全国劳动模范王乐义同村,他退伍后,王乐义手把手地教会他大棚种植技术,使他过上了富裕的生活。2006年,杨云平选择到新疆推广大棚种植技术,成为一名大棚技术员。“5年前我到其乃巴格村时,库尔班〃买买提还是个贫困户。当年我替他担保,帮他凑够了建棚所需的资金,并借给他700多元买肥料。”“卡哈尔〃阿不拉3年前建好大棚种上了黄瓜,可黄瓜长势不好,我在他家住了整整七天,帮他解决了技术问题,还借给他1000元周转金……”谈起推广大棚种植技术过程中自己帮助过的当地群众,杨云平说也说不完。
刚到比西巴格乡工作的那一年,杨云平一口气帮助其乃巴格村32户维吾尔族群众建起了大棚。一些农户建大棚缺乏资金,他就做他们的担保人;农户没有时间购买药品和大棚器材,他就帮他们从县上买回来。而村民们待他也不薄,大棚里的蔬菜、瓜果长成了,都会送些到他家里,让他尝尝鲜。村民们逢年过节、遇到喜事也总喜欢叫杨云平到家里坐一坐。“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更多了,对建大棚的农户补助力度越来越大,找我帮忙建大棚的农民多了起来。”
自杨云平2006年被农技部门聘请到当地教授大棚种植技术以来,全乡已形成4个规模较大的大棚种植村,近千户农民靠大棚种植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