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写作文要有信心
学写作文要有信心
作文,就是写文章。
我们小朋友写的文章跟大人们写的文章有些不一样。我们主要学写简短的记叙文,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围绕中心,按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既不神秘,更不可怕,只要打好基础,掌握规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人人都能写好作文。试想,把自己平时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告诉别人,让别人与自己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那该是多么快活的事啊!
然而,许多小朋友怕写作文,视作文为洪水猛兽。老师出了题,愣了两节课,硬是写不出几个字。老师批评,家长责怪,孩子们十分苦恼。
我小时候,跟许多小朋友一样,不喜欢作文。作文的成绩经常得“劣”(劣是最差的一个等第,即不及格)。为此,老师用戒尺打过我的手心,还罚我抄书、背书;父亲说我不是读书的料,还说,已经为我买好了一辆黄包车,长大了上街去拉黄包车。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了作文的秘密。进中学了,一次,老师出了个题“快乐的星期天”,让我们作文。写什么呢?我突然想起,前不久的一个星期天,我随堂叔去竹林打鸟的事儿。哈,那一天,我过得可真快乐。这片竹林里的鸟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堂叔的枪法真准,没过多久,他打下了许多鸟。他打我捡,急得我手直痒痒,也跃跃欲试。堂叔看出我的心思,把枪交给我,让我打几枪过把瘾。我托不起枪管,就把抢搁在树杈上,眯起左眼,对准目标,真是瞎猫逮着死老鼠,居然也让我打下了一只麻雀,我扔掉枪去捡那只被打下了的鸟。当时,我那股高兴的劲儿简直无法形容。这一天,我好高兴。
我把这件事写进了作文。意想不到的是,在讲评课上,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我的这一篇作文,说我写得生动、具体,描绘细腻,感情真实,引得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我。
作文本发下来了,我发现本子上有好多红杠密圈,题目的左边批了个“优”。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打这以后,我初步认识了作文: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如实写下来,只要肯动脑,只要下功夫,谁都能写好作文的。我树立起信心了。
打这以后,我渐渐地不怕作文了。每逢作文,我总是仔细地考虑,认真地回忆。写好作文以后,又多读几遍,发现写得不贴切,读起来不顺口的地方,就反复揣摩,认真修改。没过多久,我的作文成绩提高了许多。这一下,我的信心更足了。
“不是读书料”的我,也能学会写作文了,可见,作文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们现在的生活比我们小时候丰富,你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也比我们小时候好得多。再者,你们比小时候的我更聪明。我深信不疑,只要你树立起信心,只要你刻苦努力,只要你明白道理、掌握规律,一定能学会作文,并能写出一篇又一篇优秀的作文来的。
拿起手中的笔,做好准备吧!
语句要通 语气要顺
小朋友学写作文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好不容易写下了第一句话,却不知道下一句话该写什么。于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陷入了困境。熬到了下课,草稿本上留着的还是那么一句话。我们知道,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语句通顺,语气连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办法是:我们在作文时,思想必须集中,不分散注意力,想清楚、想妥帖了再写。写好了一句话以后,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和“为什么”,然后再写下去。总之,话要一句挨着一句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语句要通,语气要顺,意思要表达清楚。
小朋友很喜欢巴金爷爷在年轻时候写的那篇《海上日出》的课文,我们不妨看看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吧!仔细分析文章第一节的文字便可以发现,它下面的话总是顺着上面的一句话说的。
比如,为了看日出,(我怎么样?)我常常早起。那时(怎么样?)天还没有大亮,(四周怎么样?)周围很静,(怎么样的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它一句话挨着一句话说,通畅、明达。因此,我们读起来琅琅上口,一点都不觉得拗口。平时,我们排队要有个序,或由矮到高,或由高到矮,同样的道理,说话、写话也要有个序,一句挨着一句说。
有一位小朋友要表达“我非常喜欢看书”这一个意思。如果光这么说:“我爱看课外书,一有空就看书,我爱看书简直到了入了迷的地步„„”内容既空洞,语句也不流畅。后来,他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自问自答,结果写成的一段话,既通顺又连贯,效果好多了。他是这样写的:
“我是个小书迷,(开宗明义,点明我要告诉别人的是‘我爱看书’这一个意思。接着,问自己:为什么会迷上书的?)书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读一本好书就好比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从哪里可以说明你是一个书迷呢?)我看到一本好书,就会爱不释手,喜滋滋地捧着它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有时甚至连饭也忘了吃。(有多少书?)我有好多好多的书,一个书橱都放不下。(有些什么书?)有《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中国古代寓言》《猪八戒吃西瓜》等。(怎么爱书的?)买了一本新书,我就用书皮把它包好,翻阅的时候又十分小心,惟恐弄脏了书。(迷上书以后,带来什么好处?)自从我跟图书交上了好朋友以后,我的知识丰富多了。(能举个例子吗?)有一次,一个同学说:‘海洋里的鲸鱼可大呢!’我马上纠正他的说法:鲸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因此,不能说它是鱼。同学们好奇地问我:‘你怎么知道的呢?’我说:《十万个为什么》里写得清清楚楚。在我的影响下,好多同学跟我一样,也跟图书交上了朋友。”
你看,这一段话写得多生动、多精彩呀!达到了“语句通顺,语气连贯”的要求。
作文应该写自己的话
有的同学看了题目心里就嘀咕起来:作文是我自己写的,难道会写别人的话?
同学的作文中犯有“没有儿童的情趣,缺乏真情实感,成人腔很重”的毛病不在少数,要治好这种毛病也不难,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从选材上说,应该积极地去反映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切的事。
文贵以真。孩子有孩子的视角,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方法,孩子们的语言习惯跟成人也不一样。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别人的话,总让人感到别扭、不自然。所以,十分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口说自己的话,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事。不生搬硬套成人话,要吐真言、抒真情,让人读了感到朴实无华,真实可信。
作文讲的是孩子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特有的情趣,没有一点儿成人腔调。事情并不复杂,但是平中有奇;语句并不优美,但是前后有联系。读了这种作文,我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二、从表达方式来说,语言要朴实,抒发感情要实事求是,分寸要掌握好。不随意夸大,不借助于想象来写自己并没有产生过的感情。尽量使自己沉浸在所写的事情之中,这样,就能比较深刻、比较贴切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位小朋友写了一篇题为《百灵鸟的苦恼》的文章。文章介绍道:
“我”爱唱歌,想参加学校百灵鸟合唱团,却遭到父亲的百般阻挠,说“什么小百灵,大百灵的,只要读好书,什么都„灵‟了”。因此,小作者十分苦恼。文章最后写道:
“百灵鸟是最爱唱歌的。然而,百灵鸟唱不了歌,你说,可恼不?”
文章的主题是严肃的,深刻的,有着普遍的意义的。小作者的父亲所说的话是极其普通而又有趣的,没有一点儿成人的腔调、说教的味儿。正由于这一点,便可以这么认为,这样的作文是成功的。
还是回到题目上那句话:“作文应该写自己的话。”
第四讲
作文要写出新意
落俗套、一般化的作文必然是不动脑筋草草写出来的,而优秀的作文则必定是下了很多功夫才写出来的,这里说的“下工夫”,指的就是不断地思考,反复地研究,一次又一次地酝酿与琢磨。
比如说,老师出了个作文题:《家乡变了》。落俗套、一般化的写法是:过去,家乡如何如何的落后,如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最后点明题旨——家乡变了。一位同学屏弃了这种写法,他独辟蹊径:
1、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全家在院子里纳凉,闲谈中谈到了母亲河——黄浦江。2、爷爷感慨地说,他小时侯过黄浦江得乘坐小舢板,既费时又不安全。
3、爸爸接过话茬:我小时侯过黄浦江则乘坐轮渡船过江,安全多了,可是逢到迷雾天,则过不了江了。4、我高兴地说,如今我过黄浦江全然不愁这些了,去,过隧道;回,奔大桥。5、奶奶作了总结:世道变了,家乡也变了。另一位同学的构思更是独具匠心:
1、爷爷是个“老上海”,自诩能闭着眼睛摸到外滩。2、爷爷退休以后,去乡下小住三年。3、这三年,正是上海“三年大变样”的时候。
4、今年岁末,爷爷从乡下回到上海,却迷了路,最后还是“打的”回到了家。
5、爷爷一跨进家门,一个劲地说:我这个“老上海”迷了路,真是“上海变了,上海变了”。
这两篇作文的口子很小,然而开掘却很深,各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乡的变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人们常借“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来说明作文必须要有好的材料。
那么,有了好的材料是不是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呢?我看也未必。因为,好的材料还要作一番巧妙的安排。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
有一次,老师出了《咱班好事多》的题目让同学练习作文。一位同学选择了以下三个材料来表达“咱班好事多”:
1、一清早,同学们来到教室主动打扫教室。2、同学们纷纷制作教鞭赠送给老师。
3、一位同学因病脱了课,同学们争着为他补课。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选得都不错,也切合题意。然而,他在记叙的时候平铺直叙,好像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样,因此,作文写得很一般,落俗套,既不生动,也不形象。别人读了,不可能得到一个深刻的印象。
后来,经过老师的指点,他换了一个角度,对材料作了一番巧妙的安排,取得的效果则完全不一样了。他是这样构思的:
1、学校里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以后,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我也不甘落后,也想做一件好事。
2、一天,我起了个大早,想悄悄地打扫教室,谁知,当我来到教室,发现班上的几个“皮大王”早已把教室打扫干净了,他们还讥笑我“来晚了”。
3、我为教师做了一根漂亮的教鞭,想赠送给教师。没想到,老师捧出一束大小长短不一的教鞭笑着告诉大家:这些棒儿用到退休也用不完呀!我又“晚了一步”。4、当我想为因病脱课的同学补课时,哪里想到,其他同学早已捷足先登了,我又“晚了一步”。
5、看来,要想做一件好事还真不容易呀,因为“咱班好事太多了”。
这位小作者没有做成一件好事,却把全班同学学习雷锋的热闹场面全写出来了,而且写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举一可以反三。我们看到作文题以后,不要急于动笔,必须认真思考,反复琢磨,选哪些材料,从哪个角度去写,对这些材料该作怎样的安排。否则,草率从事,写出来的作文必然平淡乏味,一般化,落俗套。
第二篇: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作者:王慧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49期
古人云:“言为心声”。一个人写文章无非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因此作文应该说真话,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样的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有了真情实感,作文才会打动人,才会得高分。
“真情实感”这个短语是由“真情”和“实感”两个名词构成,本文就这两个方面谈本人的一点粗解。
所谓“真情”指的就是作者真实的情感。《我的老师》中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发了对温柔慈爱的蔡老师的挚爱、感激和怀念之情。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五件小事,写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在此基础上,作者写了“我”对蔡老师的依恋:默默地看老师写字,放假前与老师难分难舍,暑假中感到时间漫长,甚至梦中寻找老师。最后,文章以“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和蔡老师分别了”,寥寥数语,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真实的爱师之情。再如《背影》中,作者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表现了在特定的家境、心境下的慈父孝子之间的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把父子之间的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看来,喜怒哀乐这种人之常情,如果能用笔将它们表现出来,就会使文章充满真情。
所谓“实感”,就是指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如初中语文自读课本《这不是一颗流星》,作者在结尾处写道:“我原以为,孩子天真淳朴的念头会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一颗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这种生活感受,正是作者有感于大人们的感情像流星一样,孩子们的“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含蓄地对大人有所批评,同时又表达了一种愿望,大人们应该保持一种赤子之心,让社会充满友爱、充满温暖。显然,说自己想说的话,离不开真情和实感,喜怒哀乐人皆有之,但仅有这种人人皆有的真情还不够,因为这种真情,只是具备了生活经验,要写好文章,还必须有自己对这种生活经验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感觉,臧克家在一篇谈写作的文章中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知识和对生活知识的感受,是写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两条。”这就告诉我们言为心声,说自己想说的话,也包含了要把“情”和“感”结合起来的意思。
第三篇:写作文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范文
写作文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缪如宁
有个小朋友这样写“青豆发芽”的实验:
第四天,有个豆子发了芽。它伸着白嫩的小手,好像在喊:“伙伴们,快出来,别冻着了。多么新鲜的空气,多么美好的世界啊!”
又过了两天,豆子们陆陆续续都发出了芽。它们千奇百怪,各式各样。有的像淘气的小蝌蚪,有的像引颈高歌的大鹅,有的像水中捕鱼的鸭子,有的像梳理羽毛的公鸡,还有的 像和你招手的胖娃娃„„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豆子发芽可真有趣啊!知道小作者的法宝吗?那就是——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小作者在观察豆子发芽时,非常地细致。他边观察边在头脑中产生大量的联想,并且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把它们表达出来。瞧!他把千姿百态的豆芽想象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和胖娃娃,而且,这些豆芽还会说话呢!多有意思呀!这就是想象的妙处。
所以,要想把你的作文写得生动有趣,必要的想象是不可缺少的。这就需要小朋友具备一定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的前提。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诗人郭沫若也说:“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发明;没有想象,也就没有诗人。”由此可见,想象力是何其的重要!那么,怎样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呢?
首先要积累生活。想象,并非空中楼搁,而是来源于生活,是在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奇思妙想。小朋友平时可要多参加一些生活实践,比如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各类比赛等课外活动;在家庭中的家务劳动、与亲友们聚会等等。并在实践中动手动脑,随时捕捉新的思维火花,积累写作的材料。生活越充实,也就越有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
其次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无数篇优秀的童话故事、小说,像《神笔马良》、《丑小鸭》、《快乐王子》等都显示了作者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小朋友要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飞到儿童文学的百花园中尽力汲取营养和甘露去感受、体验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境。
最后,练习写想象作文也是一条途径。像《假如我是„„》、《100年后再
到这里》、《在没有大人的世界里》、《小灵通奇遇外星人》等都是想象作文一类的题目。有一位小朋友写了《假如我是一棵小树苗》,他将自己想象成一棵小树苗,赋予了小树苗以人的思想和心理,用儿童化的语言描述了小树苗的所见所闻,想象大胆而新奇;另一位小朋友在《如果没有色彩》这篇想象文中,描绘了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房子是透明的”,“树木也是透明的”,“穿过透明的天空遥望宇宙„„”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奇特!而又充满着童趣!还有位小朋友在《21世纪我的发明》一文中想象了一种气垫鞋,穿上它能让人轻而易举地渡过江河,真有意思。小朋友不妨也来试一试,展开想象的翅膀,看谁想象得新鲜有趣而又合理。小朋友要像脚踏实地的蜗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地写一写,练一练,久而久之,必有收获。
总之,儿童时代是最富想象力的黄金时代。只要小朋友善于将想象——这颗埋藏于脑海深处的种子发掘出来,种植于平时的写作园地中去,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么,你的文章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小朋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吧,想象能为你的文章生辉增色,想象的世界更瑰丽!
第四篇:六做事要有信心
六做事要有信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潘虹成功的故事。
2.能力目标: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信心。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自信的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信心。
教学难点:
教育、引导学生要对自己有信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做事情的时候能不能时刻充满信心呢?
板书课题:做事要有信心
三、新授
1.教师讲解自信是成功的动力之一:一个人只有有了自信心,才能产生热情和力量,才能遇到困难不退缩,坚定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2.学生自读课文中聋哑人潘虹的故事,思考:潘虹做事有信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讲聋哑人潘虹的故事。
4.教师讲解:潘虹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四、小结
自信是成功的动力之一,一个人只有有了自信心,才能产生热情和力量,才能遇到困难不退缩,坚定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聋哑人潘虹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五、巩固练习
1.课后练习一:
⑴潘虹做事有信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⑵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挫折?是如何对待的?
2.课后练习二:帮帮下面的同学。
⑴张欣的羽毛球打得挺好。当学校组织比赛时,他想报名参加,却又害怕自己打不好。
⑵上语文课时,老师请同学在黑板上默写生词,珍珍虽然在家已经练习过好几遍了,可是她却不敢举手。
⑶妈妈让乐乐到商店买东西,可是,她到了商店却不敢与售货员阿姨打手势说话。
3.课后练习三:读一读童第周的故事,说说你的体会。(课本P25)
六、作业
1.潘虹做事有信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挫折?是如何对待的?
第五篇: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信心
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信心
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不得当,很可能使孩子成为问题少年,像进入所谓“行走学校”的那些学员;也可能使孩子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做出过激行为,比如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作为父母,要想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必须要对孩子有爱心、耐心和信心。对孩子有爱心,相信100%的父母都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这句话,但表达爱心的方法是否得当,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家长深思。很多父母受工作的影响,很难全身心地关注孩子。教育孩子需要长期的努力,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不关注孩子,一般不会有太明显的变化,而工作则是很现实的事情,一天不操心,工作成绩就可能受影响。所以很多家长在遇到精力分配矛盾时,往往选择后者。去年6月,乌鲁木齐一所“行走学校”的女学员李某在试图逃离学校时坠楼身亡。记者前去采访时,一名把孩子送入该学校的家长说,如果孩子能够重新回到自己肚子里,重新成长一次,自己一定会把所有的爱全部给他。还有很多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长年在外打工,把赚到的钱一分不差地寄给孩子。其实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没有父母陪伴的家庭是不完整的家庭,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性格缺陷。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攒
够了父亲一天的工资,然后央求父亲:“我给你一天的工资,你明天能不能陪我到公园玩一天?”我想每个做父母的听了这个故事,心理都会感慨万千。与物质条件比起来,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对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很多家长前期都能耐心地解答孩子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一部分家长会慢慢失去耐心,用简单的敷衍来打发孩子,心情不好时可能还会批评孩子多事。这种做法不仅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还有可能引发或加剧两代人之间的隔阂。此外,对一些已经表现出叛逆行为的孩子,很多家长在处理时也表现的不够有耐心。对于青少年来讲,叛逆心理属于正常现象,这时父母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亲情的感化和事理的引导,校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然而相当一部分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做这些工作,只是重复着简单的说教,达不到目的时便严加训斥,甚至拳脚相加,结果使家庭关系更加紧张。我上大学时,我弟弟高二辍学。后来他跟我说,离开学校那天,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以后我有了孩子,我绝对不会天天在他耳边唠叨好好读书、好好上学。我一直觉得,如果那时父母能想办法和弟弟耐心地聊一聊,也许不会是这种结局。
对孩子还要有足够的信心。一方面,父母要对自己的孩子抱有足够的信心。很多不满意自己孩子表现的家长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不能把孩子培养成才,至少要把孩子培养成人。其实家长不应盲目地怀疑孩子的能力,而要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力,不能简单地把孩子当作被动接受教育的改造对象,表现不好便批评指责、冷嘲热讽。应该把他们看作拥有巨大潜力的学习主体,多表扬鼓励,多肯定支持,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要引导孩子树立自信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孩子遇到困惑或困难时,鼓励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并努力去证明、实现自己的想法,不断强化孩子的自信心,培养自立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正是马修老师的爱心和信心,使池塘底教养院里的问题学生皮埃尔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最终成长为一名举世闻名的音乐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