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典型的外贸欺诈(附案例)
三个典型的外贸欺诈(附案例)
小编整理了近期反馈较为集中的三种典型外贸欺诈案例,希望广大外贸人引以为戒,多留个心眼。
类型一:故意找碴型
网友亲历:找借口克扣货款
两个月前,一家设在义乌江东端头新村的美国外贸公司“SUNNY GENERAL TRADING INC”在国际商贸城F区经营户F女士处订购了5万余元的箱包,有六个款式,其中两款要求加长、加宽。
按照约定,货分两批交,前三款交易顺利,收到了美国方面的汇款,后三款包就遇到了麻烦。“老外称,其中一款要求放大的包做小了一厘米。但在我们同行看来,这一厘米的误差完全在正常范围内,根本看不出来。”由于对方抓住这个“漏洞”不放,F女士觉得既然被钻了空子,也只能妥协,答应将出错的那款包退回。
几天后,外贸公司告诉F女士,三款包都愿意接收,但出错的那款要求扣钱予以补偿。“我想定制的包不容易销售,为了减少损失,只能答应每个包扣除4元。他们收了货,也在合同上注明。”可事情又出现变数,隔了几天,外贸公司又称放大的两款包中只能收一款,另一款要退回。
“这样太没道理了,我已一再退让到底线,单子上也注明‘货已收’,没理由说不要就不要。”双方僵持不下,共计三万元左右货款也迟迟未结算。“我猜测可能是因为包放大了以后,样子不太好看,客户不肯要,所以外贸公司就推卸责任。”F女士一有空就到这家公司催款,老外被逼无奈,承诺等客户来义乌再协商。
类型二:拖欠货款型
网友亲历:拖欠货款成惯例
网友“小黑”在国际商贸城F区经营五金厨卫生意。今年6月,一家名为“AAA”的外贸公司向她订了12万元的货,原本说好交货时先付一半货款,剩余的一个月后结清。8月底交货后,对方又说只能先支付20%的货款,最终好说歹说拿到了4万元,余款至今未付。
“翻译说老板是沙特人(后证实是也门人),暂时回国去了。我一连去了四个星期,一下说签证没办好,一下说机票没买到,也不知道真假。”“小黑”说,业务员每次都打包票,“她说公司在市场上订了300多万元的货,都要等老板回来后才能结,不会骗我这点钱的。”她还告诉“小黑”,老板不久前刚汇给一个卖铁丝的经营户一百多万元货款。
没想到,上周“小黑”再打翻译电话时,却显示停机,位于XXX公司也大门紧闭。通过外贸防骗QQ群,“小黑”联系上另一位卖文具的经营户跟这家公司有业务往来。“他说公司看起来太简陋了,一副随时走人的样子。所以,当时他就有些担心,坚持要现金,结果被扣了五个点。”昨天,“小黑”又辗转联系上卖铁丝的那位陈姓经营户,得知他也在找这个老外要钱。“现在也不知道是不是跑掉了,有没有人向经侦报案。如果其他人也有货款拖欠,最好能在论坛上留下联系电话,大家联合起来追讨 一些网友在本报市场防骗在线反馈“AAA”外贸公司拖欠货款,公司电话打不通,找不到客户踪影。拖欠货款在义乌市场仿佛已成为家常便饭,习以为常。在论坛上询问外贸公司信誉时,绝大多数网友的跟帖回复都称货款不好拿,拖欠三个月以上很普遍,合约成为一纸空文。
一些经营户反馈,除了经济危机因素,外贸公司、翻译等也是拖欠货款的直接主导者,老外明明已到款,外贸公司趁机挪为流动资金,一拖再拖,或从中恶意捣鬼,扣点、压价,被欠货款的经营户对此却束手无策。
类型三:捞一笔就走型
网友亲历:骗子公司席卷开溜
10月下旬,XXX经营户A女士曾向本报反映,有两名年轻老外在市场上“疯狂”订货,她怀疑是“皮包”公司,很可能席卷货物后一走了之。
这两名老外自称是塞布鲁斯进出口有限公司的,10月18日在A女士处订了16万元的货。令A女士生疑的是,这两人既不还价,也没有对包装等提出任何要求,“我做了十多年生意,这么好说话的客商还是第一次碰到。”A女士觉得他们是经商生手,“很多问题一问三不知,明显不懂行。”当天,老外提出货到后先支付30%的货款,一个月后再结清尾款。由于是初次接触,心里又有疑惑,A女士不放心,提出要预付50%,对方说要考虑一下。
第二天,A女士应邀到位于GG大厦706室的公司面谈。“我进去一看,里面的设施很陈旧,墙上挂的还是另外一家外贸公司的名称,听说他们刚转租过来不久,连大厦物业管理处都没去登记。”A女士一问业务员,得知这家公司什么证照都没有。“老外说他已经在市场上接了很多单子,光饰品就有五个货柜,还有五金、军用品等。很多经营户根本不用押金,所以他最多只能预付20%的货款。”
A女士没答应,事后她得知这两人向六七名做箱包的朋友都订过货,而且货款都达十多万元,情况比较类似。“大家一通气,都觉得不太保险,没敢接。”她也私下向这两名老外带来的翻译C小姐探听过底细,“她说让我自己看着办,相信就接,觉得不保险就不做,任何生意都有风险,其他的不清楚。”另据A女士了解,近期这两人在G区、F区不停地订货,而且种类繁多。“今年大家生意都不好做,订单很少,很多经营户不用订金也愿意接。万一这两人狂订一通就走人,到时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受害。
总结:A女士的担心成了事实。有网友向记者反映,前天,这家外贸公司负责人已逃逸,至今下落不明。昨天,记者也从该公司翻译C小姐处证实,“老板已经跑了,拖欠的货款正在统计。”另据了解,义乌经侦大队已立案调查此事,部分订走的货物已被成功截获。
“市场上的骗子太多了,不需要什么成本就能订走大量货物,等一个月后再去要货款,人一跑根本没辙。就算打赢了官司,也要不回钱。”很多经营户向本报反映外贸公司卷货逃逸时,往往会无奈地一声叹息。租间民房、买台电脑,就能自称外贸公司,经营户不知底细,有生意上门又不想放过,很容易受骗。也正因如此,向同行询问外贸公司诚信状况的需求才会如此迫切。另外,下订单前,建议经营户最好实地调查公司状况,从一些蛛丝马迹中也能获取信息。如果觉得不保险,还是谨慎为好。
第二篇:汽车保险欺诈案例典型案例
汽车保险欺诈案例典型案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总量不断上升,汽车化进程加快,同时相对应的机动车保险业务也快速发展。但是,随着车险市场的迅速发展,碰瓷等车险骗赔现象日益加剧。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汽车保险欺诈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汽车保险欺诈案例篇12005年9月20日凌晨1时50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江苏省南通分公司保险服务专线电话“95518”接到司机袁建平报案,称他所驾驶的苏FW8398金杯面包车在行驶至海门市余东中学附近时,因避让一辆从侧面上公路的骑车人,不慎与前方迎面驶来的鲁B21598丰田大霸王面包车发生轻微碰撞,致使丰田面包车滑入路边的河中,要求分公司派员查勘理赔。
经查,袁建平现年39岁,系海门余东华强鞋业分公司经理,其驾驶的金杯面包车系刚购两月的新车;丰田面包车车主岑卫华现年32岁,系海门无业人员,其所驾车辆为1993年3月已上牌行驶的旧车。事故发生后,两人除向“95518”报案外,还分别向海门市公安局余东派出所和海门市交警大队包场中队报了案。
如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南通分公司不仅要赔偿被撞坏的金杯面包车价值数百元的车辆损失,还要赔偿丰田面包车因整车进水而更换 价值12万元的配件费用及修理费。
汽车保险欺诈案例篇2主犯刘某于2008年成立了北京市长达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任总经理。该公司名为汽修厂,暗地里却做骗保“生意”。他们伙同车主,或利用车主来修车,以伪造、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方式,骗取保险理赔金,从中非法获利。
用这样虚假理赔的手法,2008年9月以来,刘某和汽修厂员工纪某等人,伙同被保险人,骗取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保险公司理赔款共计70余万元;骗取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理赔款20万元(因被保险公司发现而未得逞);骗取永城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理赔款3.2万元。
案中一些车主参与骗保,仅仅为了贪图免费修车或换部件,为此有的还直接参与实施伪造交通事故,从中获取额外的非法提成,就这样,他们也变成了保险诈骗犯罪的“共犯”。
汽车保险欺诈案例篇32011年6月5日,薛某某、尹某某为通过保险维修各自汽车,经与某汽车维修厂郑某某商定,由郑某某伪造了尹某某汽车与薛某某汽车相撞的保险事故,后由薛某某、尹某某冒充出险驾驶员,骗取保险金23280元。2011年12月30日,薛某某为通过保险再次维修其汽车,由郑某某驾驶薛某某的汽车撞树,后由薛某某冒充出险驾驶员报案,由郑某某办理保险理赔手续,骗取保险金68000元。案发后,三名被告人退出全部赃款。
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法院结合薛某某等3人具体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以及认罪、悔罪态度,以保险诈骗罪判处薛某某、尹某某有期徒 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三万元;郑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汽车保险欺诈案例篇4去年7月18日,犯罪嫌疑人李某斌、肖某文、朱某星等人策划通过制造交通事故,进行保险诈骗。犯罪嫌疑人李某斌提供丰田锐志车和面包车,犯罪嫌疑人肖某文、朱某星提供宝马车。之后,李某斌驾驶锐志车,雇请陈某森驾驶宝马车,雇请黄某金驾驶面包车,在晋安区鼓山中学附近制造了一起三车相撞事故。事故发生后,他们向保险公司报案,企图骗取保险理赔金13.05万元。保险公司在复查中发现疑点,拒绝支付保险理赔金,并报警。警方调查后发现,2006年以来,以李某斌为首的保险诈骗犯罪团伙,人为故意制造骗保事故279起,骗取保险理赔金120余万元。
此外,警方还破获了吴某武、黄某福系列保险诈骗团伙案件。以吴某武等人为首的保险诈骗犯罪团伙,2009年7月以来,先后人为故意制造骗保事故406起,骗取保险理赔金190多万元。黄某福系列保险诈骗团伙,2009年至2012年,人为故意制造骗保事故58起,骗取保险理赔金14.2万元。
汽车保险欺诈案例篇52012年10月,车主梁生接到某自称保险公司员工的杨生来电,称公司近期回馈老客户,赠送一次免费保养维修。梁生在指引下把车开到海珠区某修理厂进行保养维修后,发现该修理厂出具的维修委托书和车辆定损单与保险公司往常格式版本不同,疑是诈骗遂致电该保险公司客服热线要求解释。经取证核实,这是不法人员假借保险公司名义实施的一起诈骗,该修理厂利用梁生私 家车制造了两起虚假的双方事故,索赔总金额六千元左右。
第三篇:典型案例分析10-欺诈
典型案例分析10-欺诈
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每台600美元DIF天津的价格条件从日本龟田一郎公司购进电子计算机100台,以中国银行天津分行为开证行,开出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龟田一郎公司将该批货物以集装箱交承运人,并在太平洋保险公司投了一切险。日本东京银行对龟田一郎公司提交的单据进行了议付。中国银行对东京银行传来的单据审查后支付了款项。西南创业有限责任拿到提单,到船上启开集装箱封条,发现集装箱内只有破布、石块等物。
试问:
(l)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否有权要求中国银行追回货款?
(2)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否可持保单向保险公司获取赔偿?
(3)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否可以要求承运人承担责任?
(4)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应该如何弥补损失?
理论解析:
(1)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信用证。信用证是19世纪发生的一次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上的革命,这种支付方式首次使不在交货现场的买卖双方,在履行合同时处于同等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重新找回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场交易所具有的安全感,解决了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
我们知道,采用汇付进行预期付款,是买方处于不利地位,而采用汇付进行迟期付款则是卖方处于不利地位,而采用托收方式,即使是即期交单付款方式,对卖方来说,也是一种迟期付款。因为,卖方必须在装运后,才能获得全套收款的单据。一旦买方拒付货款,即使货物的所有权还在卖方手里,卖方的损失还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使买卖双方都处于同等地位,人们发明了信用证支付方式,由银行出面担保,只要卖方按合同规定交货,就可拿到货款,而买方又无须在卖方履行合同规定的交货义务前支付货款。信用证是有条件的银行担保,是银行(开证行)应买方(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保证立即或将来某一时间内付给卖方(受益人)一笔款项。卖方(受益人)得到这笔钱的条件是向银行(议付行)提交信用证中规定的单据。例如:商业、运输、保险、政府和其他用途的单据。
信用证是银行有条件的付款担保文件,它是银行应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立的,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单据向出口商支付一定金额 的书面文件。
信用证是信用危机的产物,在买卖双方互不信任,谁都不肯先支付对价的情况下,需要有实力的第三者出面,担保实现双方利益,银行开立信用证的作用就在于此。银行出面担保,可以使买方保证得到代表货物的单据,使卖方收回货款。
调整信用证当事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文件是国际商会于1930年制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历史上做了多次修改,最新版本是1993年国际商会以500号出版物公布的,1994年实施的现行文本。简称为UCP500号。该统一惯例虽然不是法律,但是,由于开证行明确把它引入信用证,声称根据UCP500号开立,故,通常《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是解决这类争议的唯一根据。
信用证支付方式的特点:
(1)信用证是自足文件。
信用证是自足的文件,奉行独立性原则,它与买卖合同既有联系又彼此独立,信用证根据买卖合同开立,一旦运行,就独立于基础合同,受益人应以信用证为准提交单据,买方不得以卖方在基础合同方面的瑕疵为由拒绝履行信用证下的义务。
信用证虽以贸易合同为基础,但它一经开立,就成为独立于贸易合同之外的另一种契约。贸易合同是买卖双方之间签订的契约,只对买卖双方有约束力;信用证则是开证行与受益人之间的契约,开证行和受益人以及参与信用证业务的其他银行均应受信用证的约束,但这些银行当事人与贸易合同无关,故不受合同的约束。对此,《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3条明确规定:“信用证与其可能依据的销售合约或其他合约是性质上不同的业务。即使信用证中包含有关于该合约的任何援引,银行也与该合约完全无关,并不受其约束。”
(2)信用证是以银行信用为依托的结算方式。
信用证是以银行信用为依托的结算方式,在卖方提交合格单据的情况下,银行负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信用证支付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由开证行以自已的信用作出付款保证,开证行提供的是信用而不是资金,其特点是在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条件下,首先由开证行承担付款的责任。《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2条明确规定,信用证是一项约定,根据此约定,开证行依照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在规定的单据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情况下,向受益人或其指定人进行付款,或支付或承兑受益人开立的汇票;也可授权另一银行进行该项付款,或支付、承兑或议付该汇票。这后一种情况并不能改变开证行作为第一性付款人的责任。
(3)信用证是单据买卖的结算方式。
信用证是单据买卖的结算方式,遵守抽象性原则。银行仅负责处理单据,不负责处理货物,银行审单的标准是“单证表面相符”,对单证真伪不负责任,对单证代表的货物的真实状况不负责任,只要单证表面相符,做到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就有付款义务。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4条明确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方面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及/或其他行为。”可见,信用证业务是一种纯粹的凭单据付款的单据业务。该惯例在第15条、第16条及第17条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和说明,就是说,只要单据与单据相符、单据与信用证相符,只要能确定单据在表面上符合信用证条款,银行就得凭单据付款。因此,单据成为银行付款的唯一依据,这也就是说,银行只认单据是否与信用证相符,而“对于任何单据的形式、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伪造或法律效力,或单据上规定的或附加的一般及/或特 殊条件,概不负责任”,对于货物的品质、包装是否完好,数(重)量是否完整等,也不负责任。所以,在使用信用证支付的条件下,受益人要想安全、及时收到货款,必须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
所以,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无权要求中国银行追回货款。根据信用证独立原则,银行对于提供与信用证相符单据的卖方,有付款义务。开证行对议付行传来的与信用证相符的单据,也应该付款给议付行。
此外,在信用证方式中,银行的责任如下:
①开证行、通知行都对票据的形式、完整性、正确性、真伪及法律效力概不负责;
②对单据中有关货物的论述、数量、重量、品质、状况、包装、交付价值或存在概不负责;
③对发货人、收货人、承运人、保险人等的信誉、行为或不行为、清偿或执行能力、资信情况概不负责;
④信用证是根据买卖合同开出的,但信用证开出以后就成了独立于买卖合同的另一个交易关系,银行只对信用证负责,只要卖方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在单单一致、单证一致的条件下,银行承担无条件付款的义务,对于买卖合同事后发生的修改、变更或撤销,除非通知银行改证,否则,银行只按信用证的内容办事。
(2)根据我国法律,解除保险合同的情形包括:
(1)当事人一方有义务通知对方事项却没有通知,除了不可抗力的原因外,不论当事人是否故意,对方均有权解除合同。
(2)一方违反告知义务对方有权解除合同,在保险中,告知义务是当事人必须遵循的诚信原则,投保人故意隐瞒,或因过失遗漏,或因错误陈述,足以变更或减少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危险的估计的,这些故意或过失的行为都可导致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3)当事人违反特约条款义务,致使原合同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双方均可提出解除合同,无须对方协商。
(4)保险欺诈嫌疑,主要是指保险金额超过保险标的价值的,保险标的不存在的,保险标的不合法的等情形,保险人发现这些情形时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所以,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不能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因为被保险人欺诈,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公司不负责任。
(3)以提单上是否有批注分为清洁提单和不清洁提单。前者指单据上无明显地声明货物及(或)包装有缺陷的附加条文或批注;后者指附有该类附加条款或批注的提单。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除非信用证明确规定可以接受者外,银行拒绝接受不清洁提单。此外,不清洁提单也难于作为物权凭证自由转让。在国际贸易实践中,银行或买方或提单的受让人只接受已装船清洁提单。由于银行不接受不清洁提单,承运人签发不清洁提单对托运人相当不利,为换取清洁提单,避免船方作不良批注,托运人往往向承运人出具保证,保证在承运人被收货人索赔时,赔偿承运人因签发清洁提单所遭受的损失,但是,保证不能对抗收货人,收货人对于货物可向承运人索赔。
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不能要求承运人承担责任。因为承运人签了清洁提单,并且支付了表现清洁的货物,承运人没有责任。
(4)西南创业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对龟田一郎公司采取法律行动,提出索赔。因为龟田一郎公司严重违约。
关于索赔。
1、海牙规则第3条,“在将货物移交给根据运输合同有权收货的人之前或当时,除非在卸货港将货物的灭失和损害的一般情况,已用书面通知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则这种移交应作为承运人已按照提单规定交付货物的初步证据。
如果灭失或损坏不明显,则这种通知应于交付货物之日起的3天内提交。
如果货物状况在收受时已经进行联合检验或检查,就无须再提交书面通知。”
2、汉堡规则将3天该为15天。
3、如果收货人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书面通知,也不会丧失索赔权,但是必须承担举证责任。
4、对于延迟交货造成的损失,收货人必须在60天以内书面通知承运人,否则承运人不予赔偿。
5、我国海商法规定,货物灭失或显而易见的损失,在7天内,集装箱货物在15天以内向承运人提交通知,否则是为已经按提单交货。
对于延迟交货造成的损失,收货人也必须在60天以内书面通知承运人,否则承运人不予赔偿。
关于诉讼。
关于诉讼时效,海牙规则规定,除非从货物交付之日或应交付之日起1年内提出诉讼,承运人和船舶在任何情况下都免除对灭失或损害所负的一切责任。
汉堡规则改为2年。我国海商法规定为1年。
第四篇:工伤保险三个典型案例
关于工伤保险认定的案例
界定工伤除了要考虑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等因素外,认定参保人的身份及劳资双方的事实劳动关系也非常重要。
在工伤保险中,工伤认定一直是员工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记者近日走访了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保险处,收集了近期深圳市工伤保险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典型案例,并选取了其中4个常见的典型案例进行报道,并邀请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点评。
案例1:不是参保人无法获工伤待遇
事件:参保时借用他人身份证
在深圳大鹏某制造厂上班的小杨因工受伤,社保部门根据规定没有给小杨核发工伤待遇。小杨与该厂都不服,而社保部门也坚持自己的认定。该案争议的焦点在于,小杨是否属于工伤保险参保人员。
当初投保时,该厂为员工投保的人员当中并没有小杨,而是小黄。社保部门认为,尽管该厂认定小杨是其员工,但当时小杨使用的是小黄的身份证,为小杨办理参保时是用小黄的身份证办理的,因此小杨并不是参保人。社保部门认为,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该厂应当审核员工的真实身份,造成这个事实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厂没有尽到基本身份的审查义务,而工伤保险关系中的参保人是指参加工伤保险时所申报的人员。根据该规定,小杨并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其与社保部门不存在工伤保险关系,社保部门也就没有义务给其核发工伤保险待遇,其工伤保险待遇应由厂方支付。
但小杨与厂方认为,尽管参保是以小黄的名义,但实际参保人员是小杨,因此小杨与社保部门存在事实上的工伤保险关系。社保部门则认为,小杨与厂方的看法不能成立,因为工伤保险关系不同于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但是没有法律法规有“事实上的工伤保险关系”的认定。社保部门在认定“工伤保险关系”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参加保险时单位申报职工身份进行工伤保险关系的确定,而不能以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推定存在“事实上的工伤保险关系”。
点评:一旦得逞将导致高骗保风险
严格区分事实劳动关系与工伤保险关系,意义非常重大。这种以借用他人身份证名义参加工伤保险,最终却认定参保人为借用人的情形,如果一旦获得认定,将会给用人单位骗取工伤保险待遇打开方便之门。在这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完全无需审查员工身份,也无需为全厂员工参加工伤保险,只要一部分员工参加工伤保险;一旦没有参保的人员发生伤亡事故,那么用人单位可以主张该伤亡员工是以某参保人员的名义参加的工伤保险,社会保险基金就会处于一种高骗保的风险状态。
案例2:交接班前伤亡不属工伤
事件:上班之前突然病发
潘力是深圳市龙岗区坪地某时装厂的员工,从事保安工作。2005年12月17日,潘力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于2005年12月19日死亡。其父潘旗认为潘力是在上班时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的,因此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待遇。
但该时装厂提供的报告则称,潘力是在准备接班时,因身体不适而要求同事延长上班时间以替其上班;之后潘力感觉病情严重,前往医院入院就诊,并于次日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鉴于用人单位和家属就潘力突发疾病的场所存在争议,社保部门进行了调查。调查后认定,2005年12月17日,潘力准备上班时,因身体不适而要求同事继续值班,后前往诊所就诊;因病情严重而再次要求同事前往诊所送其去医院就诊,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根据该事实,虽然潘力是在交接班过程中感觉不适,但其情形并非属于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故其并非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突发疾病而导致死亡,社保部门认定不属于或不视同工伤。点评:发病时间、地点是关键
社保部门对潘力突发疾病的时间、地点进行调查核实,并对其同事先后两次进行调查并制作笔录,确认潘力不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突发疾病。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潘力不属于或不视同工伤。潘力突发疾病的时间、地点是该案的争议焦点,其死亡时间、死亡原因不是该案的关键。因此,潘力的死亡时间不影响社保部门依照相关事实依据作出潘力非工伤的认定结论。案例3:分包人受伤也算工伤
事件:因工资问题被班下工人击伤
2006年9月28日,曹友为其子曹民(某建筑公司员工)向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2006年中期,张品承包该建筑公司某花园二期的一部分木工活。2006年8月14日,张品将其中一套木工活包给了曹民。2006年8月30日,曹民班下的工人向曹民讨要工资,因未到发工资的时间,被曹民拒绝。其班下的工人赵某操铁棒击中曹民,导致其右侧脑室左移,经公安局法医鉴定为重伤,诊断结论为重型颅脑损伤。曹友因此要求社保部门认定曹民所受伤害属工伤。
但该建筑公司则认为,其与曹民之间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因为其已将承建的工程分包给了张品,而张品又将其中一项木工项目分包给了曹民,因此曹民所受伤害不属于工伤。社保部门调查后认为,该公司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建筑工程质资的自然人,而自然人显然不具备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因此,尽管曹民是从张品手里承包木工项目,但是,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该公司应当承担曹民的工伤保险责任,因为与曹民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正是该建筑公司。
点评: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且因工作受伤
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曹民与该公司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同时曹民作为管班人员,其负责管理班下人员的日常工作以及工资发放等事宜。其在工作时间以及工作场所内,与员工就工资问题进行协商属于其工作职责之内的事宜。在协商未成的情形之下,其被班下人员打伤,属于“因履行工作职责而遭受暴力伤害”。
案例4:仅靠打卡表不能界定工作时间
事件:上班时阻止行凶受重伤
2004年10月22日晚上10时许,某百货商场防损员周峰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一伙人数大约为20~30人、身份不明的不法分子企图冲击该百货商场。周峰等人奋力阻止,维护了百货商场的权益。但是,周峰在这一过程中,被不明身份的不法分子用钢管、铁管等打伤,伤势严重,被送往观澜人民医院抢救。此后,其父周辰要求认定周峰所受伤害属工伤。
尽管维护了商场的利益,但商场却认为周峰受到的伤害不应当视为工伤。该商场认为,当天周峰已经在22时3分打卡下班,因此整个事件并非在其上班时间发生,因而不被视为工伤。
社保部门调查后认定,周峰与该百货商场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并有工卡、打卡表、证人证言以及派出所的证明证实周峰属该百货商场员工,周峰与该百货商场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同时根据调查,该事件的确存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事实,因此认定周峰伤害属于工伤。
点评:打了下班卡不代表没上班
作为商场防损员的周峰,其上下班时间并不是严格的,而是与工作任务有关联;而且,事发当天周峰需要到晚11时30分才能下班。因此,百货商场仅仅依据打卡表显示的时间就认为周峰当时已下班的主张不能成立。周峰的确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受到暴力伤害。
第五篇:危机处理典型案例:家乐福价格欺诈
危机处理典型案例:家乐福价格欺诈
2011-01-29 14:55:12 来自: Gladiator(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危机处理(Crisis Management)是PR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块,目前正在发生的家乐福价格欺诈就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关注其发展可以帮助你了解如何应对这类典型的危机,了解危机牵涉的各方如何在激烈的博弈中下出每一步棋。危机给家乐福带来严重后果,而据媒体报道,家乐福公关部因为在危机处理中的处置不当,员工纷纷离职或即将离职
自己去发现吧!广泛地搜集素材,谨慎地选取有用的信息,组织你的证据链,大胆假设,严密求证,务求客观,真相就在那儿,等你。不要被乱象干扰,抽丝剥茧,直达事情的本质,拨开迷雾,看清背后的玄机,广泛联系,揭露不上台面却左右事态发展的“潜规则”。
——深层心理因素——
家乐福在一些国人眼中只是“借贵宝地讨口饭吃„„”,所以要老实点,不老实就收拾你
法国总统萨科齐对中国的态度,早已经激怒了中国,所以法国公司在中国都要小心做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危机影响——
可能决定中国未来超市竞争格局,尽管发动者的初衷未必如此
可能法国政府会有所反应
可能家乐福一线工人会涨工资
可能CPI增速放缓
——危机要点——
1.直接起因
最强势的政府部门国家发改委(NDRC)1月26日发文,严厉谴责零售企业家乐福、沃尔玛各地多家超市,存在一系列价格欺诈行为,并附有具体详细的调查,证据难以辩驳
2.媒体反应
包括央视、新华社、新浪网、人民日报、China Daily等所有国内最重要的媒体连续、大篇幅、显著位置谴责家乐福,各种媒体报道铺天盖地,穷追猛打
3.家乐福“价格欺诈”的逻辑
买价高于标价/高报原价=》家乐福欺诈=》家乐福不诚信
不诚信是对企业最严重的攻击,水门事件尼克松下台不是因为窃听,而是因为撒谎
4.就事论事
—价格偏差出现概率极小
—价格偏差有两个方向,有时高、有时低。高的时候消费者占了便宜,必定偷乐走人;低了就不依不饶,要求赔偿,上纲上线
—作为零售企业,绝对不敢去欺诈,几万种产品中,只有几种产品出现这个问题,说他欺诈消费者,实在没有说服力,只能说别有用心 —造成价格偏差,只有一种可能:工人失误
—工人失误,说明工人责任心不强,责任心不强可能来自:工人对企业不满,工人加班太多太累,个别工人素质问题
—其实更多情况,是顾客自己粗心而刚愎,看错了价格又不承认,这种情况非常多,发生纠纷时企业完全处于劣势
5.家乐福应对
道歉不彻底,应对措施不给力
6.真正背景
国内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继续。国家要抑制通胀并让民众感受到效果,首当其冲要控制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快消品行业,超市是快销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具有很强的定价权,于是国家要整顿龙头超市,于是选定了家乐福。
通常如果出现了价格欺诈,出面处理的应该是工商消协,而这次却是发改委,发改委是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部门,所以事后的真正动因就清楚了
——发展轨迹——
发改委发文谴责=>媒体协同炒作=>各地工商步调一致调查宣布罚款=>家乐福发媒体声明表态=>媒体深入挖料持续炒作=>家乐福穷于应付政府和媒体=>消费者看热闹=>
目前看似家乐福弱势,但它却是改变形势的唯一因素。
——媒体炒作轮次——
媒体炒作一轮一轮的很有组织、很有规模、很有逻辑、就像是发起攻击的集团军,组合拳拳拳紧逼,又很有章法
第一轮:结合发改委的发文,发起全面攻击,报道政府部门的反应、专家的观点、家乐福方面的反馈
第二轮:记者进店采访、挖掘前离职员工,揭露内幕,继续压迫家乐福
第三轮:发动普通消费者晒在家乐福被骗经历
第四轮:通过评论文章,通过舆论来公审家乐福
第五轮:拭目以待„„
——几条危机潜规则——
1.弱势不是劣势,强势不是优势。
消费者在和企业纠纷中,看似强势的跨国企业实际总是处于劣势。原因是,实力越强,责任越大
2.在没有充分互信基础上的解释,通常被当成狡辩
3.媒体总会断章取义,记者的提问背后充满陷阱,如果PR不能识破记者的陷阱,为了自保,你应该反复重复安全的话,一旦意志薄弱,多说了话,那就是危险的时刻
4.危机来临,PR通常面对内部、外部和自己的三重压力
一方面,对外是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压力;另一方面,对内要遭受高管的责难,一旦应对失当,造成事态扩大,还要承担责任,可以很严重,直至失去工作,可谓腹背受敌
还有一点,可能面临着个人良心的谴责,在参与内部危机会议的过程中,有时你会感觉公司在集体编造谎言
5.开始的道歉不彻底,通常都逃不过最终的彻底道歉
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早道歉早解脱
6.一般的危机都符合7天规律
因为政府和媒体周末也要休息,一旦没有新的内容,危机会在周末连续两天的休息之后,悄悄淡出人们的注意。多数危机会在1周结束,如果严重的,通常持续的天数也是7的倍数
7.危机的爆发总是很快,消退则是缓慢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8.娱乐化常常是危机传播的动因
很多危机(当然不是所有),最终常常演变成闹剧,普通消费者当成娱乐新闻来看,成为日常谈资。危机娱乐化是助长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9.沉默的大多数原则
网上回帖的负面评价家乐福的占压倒性优势,但实际反对家乐福的不一定是这样的比例,可能相反。这就是沉默的大多数原则:赞同家乐福的在这时不会不敢跳出来说话,而少数上窜下跳煽风点火的,他们对家乐福了解多少?有的人也许没去过几次,他们常去的是街旁小超市便利店。
沉默的大多数原则以前英国前首相曾引用过用来为自己的辩护,一针见血;赫鲁晓夫也曾用来为自己对斯大林在世和死去态度截然不同而辩护
——通常应对策略——
1.鸵鸟政策
2.不问不理
3.防守反击
4.主动出击
—危机原因分析—
危机原因有内因和外因,有近期和远期,有直接和间接,三个维度组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得更清楚。这是个分析危机起因和制定相应对策的有效工具,童鞋们可以在工作中引用
外因=》
————直接—————间接
远期——通涨—————中法关系紧张
近期——发改委谴责——家乐福树敌过多
内因=》
————直接——————间接
远期——员工士气低———员工工资低
近期——员工标错价签——年关工作忙
远期内因,是危机发生的内在根本原因,是治本的要点
近期内因,是内部的定时炸弹,当外因导火索被点燃时,炸弹起爆,要紧急排除
近期直接外因,是危机发生的导火索,要最紧急应对
远期间接外因,影响近期直接外因的形成,用于危机预警
间接外因,决定了危机发生时的外围环境的友善程度,是否会墙倒众人推
危机处理的顺序,先解决近期直接影响因素,再逐步解决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