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当今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摘要]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文化,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影响越来越为深刻。网络是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有着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一方面,网络的快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化的复杂性,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极端化,道德意识缺失,甚至网络犯罪。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因此,网络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应该重塑网络文化,针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探索改进措施。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道德素质、德育
【1】[导语]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32次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其中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的一部分,比中小学生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时间,因此大学生可以称为相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创造者、参与者和接受者。然而大学期间是一个人道德素质逐步走向定型的关键期,网络对其道德素质的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和探索解决大学生道德意识缺失的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正面影响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作为一种新型媒介,逐渐走入千家万户,“缩小”空间距 离,地球真正地成为了“地球村”。大学生作为网络文化的主要接触者,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网络的全球性、开放性和平等性有助于大学生现代观念的形成,比如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和全球观。
(一)道德认知模式的改变
网络文化开阔了大学生道德认知的视野,使得道德认知的途径由一元向多元发展。在网络诞生之前,大学生对于道德的认知仅限于书本和身边的事。如今网络的发达与普及,使得网络信息的爆炸性和及时性使得任何信息可在数分钟内便可传遍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地位也从被动转为主动,能够主动去选择需要的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暴露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之中。在“上网是否是您的生活习惯有所改变”的一项调查中,45%的学生认为“少许改变”,21%的学生认为“没有改变”,只有3%的学生认为“改变很大”。这说明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会因为网络而发生改变但并不是很大。在一项“浏览不健康网站算不算道德败坏”的调查中,58%的学生认为“不能完全算,应该懂得分辨和抵抗”,26%的学生认为“算,说明道德有问题”,16%的学生认为“算,说明德育有问题”,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已经能够正视网络中的不道德行为,具有一定的分辨和抵抗能力。在“如果您在网吧中发现不良网站的链接”一项调查中,41%的学生认为“不会看并举报”,33%的学生认为“看并举报”,26%的学生认为“会看但不会认为自己道德败坏”。说明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具有自律意识并能自觉维护网络公德。在“对于网络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的调查中,86%的学生选择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慎重对待”。这些调查结果有力地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的道德主体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上述数据时哪里来的,标明出处)
道德认知的内容也从单元向多元发展。与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呈现给我们的是更为立体和全面的信息,不只是不同媒体对同一件事的解读,还包括网友的评论,使大学生可以从全位、多度来看待事物,这样大大降低了偏激的情绪,使得大学生更为理性和客观地来看待和评论一些社会现象,培养了大学生的思考与权衡的能力。
(二)道德人格的健全 网络文化利于大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网络文化大大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音乐、影视、文学和艺术等。网络的全球性,也使得大学生做到了“足不出户,却知天下事”,不仅能了解和学习国内的文化瑰宝还能学习国外文化的精华,融会贯通,通晓古今中外。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和快捷性能够使得大学生更快地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以高雅的文化艺术陶冶情操。
网络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培养优秀的品质。负面消息充斥着互联网的时候,有人开始提倡传播正能量,大学生们踊跃地参与到“随手传播正能量”的队伍之中,纷纷转发社会中存在的充满正能量的事迹。弘扬好人好事不仅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安定社会,也能让大学生在潜意识中学习好人的优秀品质,提高道德素质。网络文化给了大学生自由使用和开发空间,这使得大学生常常能突破传统狭隘的校园生活圈子和过窄的人际交往范围,这为开放道德人格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网络是一个平等的平台,在这里进行多人互动,各抒己见,利于大学生形成人人平等的态度,在网络中为了自身的形象会克服个人的偏执顽固、唯我独尊、过于排斥他人等不良倾向。此外,网络中有着大量的信息,大学生自己选择了上网的地点、内容,对于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他们需要自己进行梳理分析,并进行思考或发表言论,这一系列的行为有利于大学生养成独立的习惯。
网络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微博已经成了当今大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窗口,有时候一条微博便能影响我们大学生的行为,并由此成为一种习惯。例如,在网络上被转载很多的一条微博,配图是一双被扎破的粗糙的手,文字写到:这是一双拾荒阿姨的手,她的手是被垃圾桶内的针头以及其他尖锐物品扎破的,请大家以后在丢弃这类垃圾的时候用东西包起来,阿姨也是一位母亲,她的手破了,家人会心疼。看到这条微博,许多人都被感动了,在丢弃尖锐的物品的同时也会进行相关处理,并渐渐养成了这种习惯。公益广告也因为网络而大大提高了曝光率,“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常回家看看”这一系列的公益宣传借助网络传播而更加深入人心,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在这些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
(三)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得到提升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人行为的自主性比较突出,网络文化正好适应了大学生的这一特性。他们既可以在网络上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还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言论,充分地发挥了大学生的主动精神。例如,2010年1月27日凌晨天涯论坛上,众网友接力拯救重庆自杀直播者,许多网友彻夜守候电脑前,通过网络技术需找IP地址,最终拨打当地110找到这名网友并送其到医院,该网友最后得以解救,这一道德行为并不是我们所常见的,在这次生命拯救的行动中,网络文化功不可没。
此外,网络的虚拟性也使得网友具有了平等性,社会中的平等人际关系,大大突破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社会阶层、地位、职业、性别等差异,增强了主体的道德选择、自我评价的行为能力,使道德个体的个性化和主体性得到提升。培养大学生的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等方面品质与能力,为现在高校的道德素质培养提供了极好的契机。网络世界的隐蔽性给予大学生网络行为更多的灵活性和自由性,这就让参与者的主体行为的到充分的体现和考验。
在“您最关注的网站类型”一 项调查中,有47%的学生选择了“企业网站”,2 4%的学生选择了“商业网站”,两者合计超过了半数。大学生浏览这些“企业网站”与“商业网站”的所作所为除了具有自身价值之 外,必然附带给他们许多新的网络社会关系价值,产生许多新的网络社会经济领域的道德意 识与行为,从而推动了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中社会道德关系的扩展。在“您认为网络对您的道 德行为的帮助”一项调查中,有5 2%的学生选择了“能力增强,意义重大”,30%的学生选 择了“有所帮助,不可缺少”。基于网络文化之上的社会适应能力与道德行为的增强,显示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发展的重大促进作用。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负面影响
网络文化在给我们带来便利、乐趣等的同时,它其中混杂着的不良文化也会腐蚀大学生的内心,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人生发展。杨泽宇指出:网络文化中信息垃圾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作用。由于大学生对垃圾信息的辨别力还不够强,所以这对他们毒害之深是难以估计的。[2]
(一)网络文化造成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紊乱
大学生的价值观并未完全定型,大学期间是他们确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价值观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网络文化纷繁复杂、良莠不齐,使得大学生难以分辨是非,导致大学生存在多元价值观标准并存的问题。
根据调查,对网络上“新、奇、特的新闻、言论、思想”认为“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5.53%和62.82%,认为网络上的新闻、言论等各类信息对其价值观的“影响比较大”的占44.84%,由此可见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程度之深。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曾提醒道:“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互联网发源于西方,计算机的开发技术也大多由西方人掌握。正因如此,互联网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西方思想,其中包括不利于我国大学生发展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然而随着网络的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让西方文化产品通过网络的传播使得中国大学生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文化的频率越来越高,西方资本主义的部分思想和道德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在悄无声息的腐蚀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在被动中接受着西方的价值观念并对之产生认同感,甚至会导致民族虚无主义,一味的追捧西方文化,会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是一种“文化殖民”的现象,西方的一些有不轨动机的份子正利用着网络竭力标榜“民主”“人权”“自由”等来可以抵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也很难深刻领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真谛,于是极易受到西方文化的蛊惑,对我国所选择的道路产生怀疑。此外,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现象层出不穷,血气方刚的大学生也是“愤青”所存在的主要群体,他们关注社会,有知识但是却缺乏坚定的信念,于是极易被有不轨意图的人所利用。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络上的言论的真实性往往容易受到质疑,例如西南大学文学院大三女生陈易(化名),父亲早亡,母亲又患病做了肝移植术,手术花费20余万元。母亲第一次肝移植后,病情发展,肝脏供血的门静脉有栓塞,而肝动脉旁又长了一个动脉瘤。为了筹措母亲的第二次换肝手术费,陈易于2005年9月15日,以“卖身救母”的网名在“天涯论坛“上发布《希望好心人可以救救我妈妈,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的帖子:“我宁愿卖掉我自己!!可以以任何形式或者甘愿毕业后无条件地为他(她)打工” 9月17日《重庆时报》记者率先报道后,平面媒体纷纷跟进,网络媒体互相转载,一时之间,“卖身救母”成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热点。网民们纷纷解囊相助,陈易得到了10余万元的捐款。但是,在陈易的“卖身救母”帖的跟帖热度日益升温的同时,也不乏鄙夷和冷眼旁观,甚至有网民提出质疑。陈易在网络上被爆料身穿名牌,生活富足,不是好学生常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其母亲是公务员等等,这一系列爆料引起了网友的一片哗然,不少人开始对陈易所述产生了怀疑并要求公开巨款的使用明细。网友所曝料部分属实,但陈易也的确有困难,她的谎言只是为了博取更多人的同情。然而,陈易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陈易母亲进行了第二次手术,不幸的是手术失败,其母在手术中去世,也成为了这次“义举”的牺牲品。网络的推动给了陈易希望,最后又将她推入绝望的深渊。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也可认识到网络对人们的影响,对一个事情的看法总是容易走向极端,个人主义色彩浓重。
(二)网络文化造成大学生责任感淡漠
网络所特有的虚拟性、开放性给网民提供了一个相对而言十分自由的空间,也因此网络 成为了人们宣泄的绝佳场所,于是网络中出现了大量不负责任的谩骂以及对社会现象过于夸张的批判。在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对于不文明语言,有22.4%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但是现实中不可以使用”,有10.6%的学生认为“网上和现实中都可以使用”。许多大学生平日里给大家留下的都是腼腆、乖巧、听话的好学生形象,然而在网络中他们不再压抑,常常在各种论坛大肆地对他人进行恶意的批判,在聊天室里谩骂甚至使用许多下流的语言。这些都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只为在网络中一时地吸引更多的眼球。
怀着“你不知道我是谁”的心态,处于感情泛滥期的大学生十分容易在网络中发展恋情,和不熟知的人卿卿我我,聊着非常露骨的话题。更有甚者,在网络上进行了“网婚”,双方互不相识,却非常亲密地称呼着对方。这些在许多大学生看来只是“玩玩”,无关紧要的事情,其实都在削弱他们的责任感,削弱对感情、婚姻和家庭的责任感。
此外,网络文化还削弱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网络中存在着大量关于黑社会、杀手、帮会等暴力的影视作品,其中有一些很具有误导性质,会使得部分大学生混淆法律的。会诱导大学生进行暴力犯罪。此外,因为玩网络游戏沉迷网络,因为没钱上网进行了犯罪的事例不胜枚举。根据一项调查发现,有19.2%的学生下载过不良信息,有16.5%的大学生有过网恋,有13.8%的大学生有过畸形网恋的意念或作为,有32.6%的大学生听说过网络诈骗和网络暴力等。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性,而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找不到明确的奋斗目标,而缺乏对生活的责任感。
(三)网络文化扭曲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网络文化可能会导致人格的虚拟性。2010年一名河南大学生持刀连伤5人,当警察起 伤害他人的原因时,他说玩CS(一个网游)玩多了,拿刀时以为是玩游戏。沉溺于网络,会让大学生时常精神恍惚、萎靡不振,在现实生活中还扮演着游戏中的角色,形成虚拟人格,无法正常的生活。
网络文化可能会导致人格的双重性。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一个积极向上、友善、诚恳的形象的大学生,在网络中可能扮演着一个个消极愤世、放荡不羁的人物。在网络上,可能会说出许多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表达的事情。隐蔽性给了他们安全感,使他们不必考虑身边人的感受而可以在网络中随心所欲的侃侃而谈。然而回到现实中,又是一副文静,不善言谈的形象。
网络文化可能会导致人格的封闭性。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里看到一些学生在长假里经常在网吧里连续带上20天左右,他们没日没夜地玩着游戏,不和任何人交流,沉溺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之中。在CCTV上播过一则公益广告,广告中有一个巨大的由许多罐子构成的一个键盘,每个罐子里都装着一个正敲着键盘的人,广告中有这么一段话“别人网络隔开了你和你的家人”。有些大学生在放假回家的日子里,每天只是坐在电脑前敲着键盘,和家人缺乏交流,时间久了,对身边的人越来越冷漠,渐渐地把自己封闭起来装在只有自己的虚拟世界之中,变得更加封闭与孤立。
此外网络文化还易导致大学生偏执性人格、自恋性人格、边缘性人格,再次便不一一赘述。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造成不良影响的相应解决办法
随着网络的普及率不断提高,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然而网络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甚至毒害大学生的文化,并且已经对大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针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必须从多方面采取多途径来解决。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德育
早在2001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就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然而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虽然生理上已基本成熟,但是心理还未完全成熟,道德意志薄弱,自控力差,判断力不强,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网络文明公约的的落实性并不可观。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专家麦克.格里弗斯博士认为,“过分迷恋上网有损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变态,危害程度不亚于酗酒或吸毒。”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刻不容缓。高校应当展开网络德育工作。
1、开展系列讲座,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缺失问题进行分析。
2、创办网络心理健康网站,对大学生上网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
3、积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帮助大学生调整心理状态。
4、高校工作者应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上网的心理及行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素质教育。
其次,高校要利用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建立校园主题网站,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集知识性、思想性与娱乐性一体。整合网络资源,使得学生在休闲的同时学习到一定的知识,使其在思想上得到提高,精神上得以升华。
(二)大学生加强自律意识
马克思主义在道德问题上曾强调“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网络道德有别于传统道德,与传统道德相比,网络道德凸显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3]传统道德的培养主要靠道德自律,而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由于它特殊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中畅所欲言,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绪,由于缺少约束性就容易触犯道德底线。
此外,网络上信息纷繁复杂,这其中就必然存在一些不良信息,例如淫秽信息。大量的色情网站自然就成为青年大学生经常光顾的场所。据问卷数据表明有34%(96人)的学生承认有经常浏览黄色网站,有54.2%(153人)承认曾经浏览过黄色网站,其中男生比例占多数。黄色网站不仅会毒害大学生的心理也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大学生应当培养高雅的兴趣与爱好,多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尽可能地使自己大学生活变得充实。提高自控力、判断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是不迷失在网络文化之中的基本要求
(三)社会重塑网络文化
虽然我国先后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国公共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入口信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办法》、《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网络犯罪,维护了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有序传播,但还不够全面,且可实施性不强。政府应当转变治理的方式。
政府应加大对网络不良文化的惩治,增加对社会的公益性投资,建立健康文明网站。要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科技为手段,推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创作和生产出更多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大对主流文化的宣传,传播正能量。建立“网络舆论导向者队伍”,队伍成员被要求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并且要具有一定的网络经验。这支队伍力求在网络中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掌握话语权,有效地控制网络舆论。为网络文化做导向,从而塑造和谐文明、客观公正、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具有多样性,这就不乏其中既有科学的文化又有愚昧落后的文化,既有积极的文化又有消极避世的文化,既有理性的文化又有冲动的文化。针对复杂的网络现象,应该分清主次流,积极引导优秀的网络文化,打击腐朽的部分。在网络中唱响文化的主旋律,积极传播正能量。早在2009年,国家便开始加大对网络的治理力度。新浪微博是目前网络文化治理的重点,由于其用户多,消息具有即时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力。新浪公司也不断地加强对微博内容的监控力度和惩治力度。网民也应自觉地参与到网络文化治理的“工程”之中,积极举报不良用户,拒绝传播未经核实的虚假消息,理性思考,合理评论。为网络文化净化出一片蓝天。
(四)加强家庭教育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大学生的成长与家庭教育的质量分不开。大学生已经基本度过叛离期,对于亲情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由于距离,对家人也有了更深的感情,在大学期间父母的作用不可忽视。父母应当多角度地去了解网络以此理解孩子上网的心理,学习一些网络常识,在网络上与孩子联系,渐渐消除与孩子之间有关于网络的隔阂。
和孩子进行配合,共同制定合理的上网的时间,向孩子讲述网络的毒害影响,共同分析如何将网络利用好,使其对自身的影响利大于弊。
结束语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一方面,网络文化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窗口”,开阔的给他们的视野????,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混杂性使得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紊乱,已形成偏激人格不利于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塑造良好的道德人格。
网络文化给思想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思想工作者应深入了解网络文化与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在利用新媒体的同时勇于创新,使用新型的思想教育模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解决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的,只有大学生自身,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共同提高,才能促使网络更多地发挥积极作用,尽力的避免网络的消极作用造成大范围的影响。大力传播正能量,建设和谐的网络文化。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tech.163.com/special/ennic30/.[2]杨泽宇.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高校研究,2000.12. [3]周寰.点击网络文明[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284.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 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 陆群等编: 《网络中国》,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 严耕、陆俊、孙伟平: 《网络伦理》,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张震: 《网络时代伦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李钢、王旭辉: 《网络文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版
陈玉兰.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之体现及原因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 文章主要参考以下期刊: 万方CNKI学术资源库
清华大学CNKI学术资源库
主要问题:
1、大量数据没有标明出处
2、语言表达不是很流畅,经常有断句、跳跃的表达
3、参考文献的格式参照湖北大学学报。
请修改后打印出来,交到我五楼的信箱。
第二篇: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3-15~2012-4-15
调查地点: 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学生寝室和校园
调查对象: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大一至大四部分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 查 人:
调查分工:
王新华:结合现状,集思广益对调查问卷的内容编排、打印。
崔红亮: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对敏感的、普遍的内容进行总结,得出调查结论。
李海林:对调查问卷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针对突出的问题进行社会性的分析。三人共同:在校园和寝室,分发调查问卷,在不耽误同学们日常活动的前提下邀请同学们填写调查问卷,回答问题。
前言
当今世界,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遍布社会各个层面和角落,网络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个性心理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08年6月和2009年2月,成为无数中国网民难以忘记的两个时间节点。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先后通过人民网、新华网与网友亲切交流,“亲密接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舆论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盛事”和网络问政的标志性事件。从中央到地方,党政官员与网民频频“零距离”对话,回答网民提问,开展互动交流。近年来网络文化进入了大学校园,在方便、丰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对某些大学生的心理、学习、思想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要数当代大学生。正是他们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敏感和关注,使网络文化渗透到校园,并迅速与校园文化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校园网络文化。我们通过调查问卷 ,统计分析了网络文化对我校大学生的影响 ,以及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参与水平和状态。
网络文化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功能。特征方面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心灵的沟通和文化的共享等本质性特征;技术基础性、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自主创新性、相对的不可控性等基础性特征。功能方面主要包括:传播知识、从事商业活动、服务于社会和个人、供人娱乐和休闲、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等功能。这种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功能决定了其对“人”特别是大学生必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主体
调查的统计结论之一是大学生的上网目的。从指标看,上网查找资料、扩大信息量的比例最高,占62%以上;追求时尚的最少,只占2.5%;有42%的同学认为,网络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有44%的同学认为,网络有利于全面了解社会和比较中西文化、政治思潮,两者相加占86%;有3%的同学认为,网络对个人的学业会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网络文化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无疑具有相当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它提高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提高过程中,诸多良好的意识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其中包括科学技术意识和创新能力、民主意识和个性意识;它扩展了大学生交往的空间,丰富了交往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的归属感;同时网络文化还拓宽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为他们提供的良好的教育平台,提高自己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
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固然是主流,但是在现阶段它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已经初见端倪。我们认为网络文化之所以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网络文化自身的原因,还有整个社会对网络文化认识和准备不到位的原因。耗时最多的网络项目是查找资料、网上阅读等,其次是游戏娱乐、聊天。我校大学生上网主要有两大目的:即追求知识和娱乐放松。目的基本上是健康的、理性的,但不容忽视的是,有一部分同学对网络的作用没有正确认识,或者说没有全面地、辩证地认识,有不少同学在游戏、娱乐和聊天上耗时最多。通过调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弱化现实人际关系,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上进行人际交往的手段大致如下:电子邮件、BBS、网络文本聊天(QQ、MSN等)和网络游戏。每周上网1~7小时的占46.96%,每周上网30小时以上的只占6.9%,有3.48%的同学通宵上网。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网上行为往往是在“虚
拟”世界中进行,即“人—机”交往,再加上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自我主义和崇尚独立的个性,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网络沉迷必然影响到其人际交往方式,导致他们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思维能力减退,网络时代的一个全球化现象,无限的搜索引擎让信息唾手可得,搜索成瘾所带来的思考惰性,让越来越多的网民思维趋于简单化,变得更迟钝和麻木,更懒得思考了。因过度依赖搜索引擎,会让人失去独立思考的精神,减弱人们对信息的解读分析能力。由于对搜索引擎的过分依赖,让很多大学生不再费力去记忆,不再绞尽脑汁思考问题,不再为一个观点而争论,“不记、不想、不争”,已经是很多大学生最普遍的互联网行为,丧失了对知识的最基本的积累;价值取向紊乱,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冲击下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难以保持统一,导致的道德评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最终必然导致青年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对于经过伪装的思想和言论的识别能力较差,加之特有的好奇心、猎奇心,他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进而产生错误的价值倾向。久而久之,还会把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带到现实生活中。更甚者,还容易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与抵触心理。
结尾
近年来, 高校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校园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我们对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们必须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加强网络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的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有很多。我国还应该注意借鉴国外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的经验,制定出更具科学性、操作性的网络道德规范要求,以便使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章可依,能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其次,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要施行以辨识为主、辨识与灌输相统一的道德教育方法。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的网络自由与自律、责任与道义相互统一。使他们能够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和“免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地防止和抵制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
再次,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加强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理想信念在职业方面的具体化,它通过主客观条件的测定、分析和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应该尽早确立“职业生涯”的概念,一进校就想到毕业,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学习生活同步。科学、合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步骤,也是制止网络负面影响的防火墙。许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主宰自由的时间,再加上网络娱乐化、低俗化的诱惑,很容易走入歧途。最后,我建议学校校园网上开通网上咨询服务活动。服务学生需求,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就业、心理咨询等需求,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学生事务中心,就业发展与指导中心等专门的网站,让校园网与学生实际的成长和成才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为学生服务。同时,我们号召大学生洁身自好,把握青春。
原始材料
第三篇: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问卷调查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问卷调查
调查地点:调查日期:问卷编号:尊敬的各位同学:
您好!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程度,对网络文化的认知程度、受网络文化的影响程度,我们特设计此调查问卷,希望得到您的支持,真诚地感谢您的参与!
1.目前你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
A.20小时以上B.10~20小时C.2~10小时D.2小时以下
2.你上网最常做的事情是(最多可选4个)
A.聊天交友B.讨论热门话题,论坛、贴吧跟贴C.看电影、听歌或玩游戏D.查询资料、浏览新闻与评论E.下载各类资源F.收发电子邮件G.更新博客H.网上电子商务I.其他
3.你觉的网络的发展对你的生活有没有影响?
A.很大B.有一点C.没有D.说不清楚
4.你觉得上网对你现阶段的学习有没有影响?
A.有负面影响B.有正面影响C.两方面的影响都有D.没有影响
5.与传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你觉得网络是
A.是自由的,完全可以不负责任B.是虚拟的,不必太认真C.是不健全的,尚待与现实社会的规范相适应D.是不同的,需要发展其自身的规范
6.你认为网络上的教育资源
A.比较缺乏,种类太少,质量不高B.比较丰富,但质量不高C.教学信息丰富,更新及时,交互性强D.不太了解,很少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7.你会相信发布在网上的那些公共信息吗?
A.相信B.不相信C.不全信
8.当你无意中看到反动的宣传文章或讨论时,你一般是
A.好奇,进去看看B.奇文共赏,并主动到相关网站了解信息C.置之不理D.仔细阅读,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提醒相关部门注意
9.日常生活中遇到烦恼或不快时有向网络倾诉的习惯吗?
A.经常B.一般C.很少D.没有
10.你对现在语音聊天室、论坛、贴吧存在的骂人现象怎么看?
A.非常反感B.没什么,很好玩C.别人都在骂,所以我也骂D.无所谓
11.你认为网络游戏
A.刺激过瘾B.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成就感C.无聊,浪费时间D.没玩过,不好说
12.你上网买过东西吗?
A.从不B.偶尔C.想买,但不知道途径D.经常
13.你对现代网络文化的看法是
A.先进且重要B.良莠不齐,有点用C.无用D.只有害
第四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问卷调查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问卷调查世纪将是网络文化信息的时代。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 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本调查问卷旨在了解 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状况,您只用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这样有 助于我们最后的分析,谢谢。
1、您一般每天的上网时间大概是()
A 1 小时内 B 1-3 小时 C 3-5 小时 D 5 小时以上
2、您在校大部分时间是通过哪种方式上网()
A 手机 B 学校阅览室 C 网吧 D 寝室
3、您是否经常有上网时间过长却难以自我控制的情况()
A 是 B 否
4、您是否经常下线之后感到空虚()
A 是 B 否
5、您上网的目的在于(多选)()
A 打发时间没有明确的目的 B 查资料学习C 游戏 D 社交需求 E 下载 F 看电影和电视剧 G 购物 H 看动漫和小说 I 写博客 J 其它
6、您对网络文学的内容的总体印象如何()
A 积极向上的因素居多 B 消极的因素居多 C 说不清
7、您认为健康的网络文学应该具有()
A 价值导向性 B 通俗趣味性 C 哲理寓意性 D 鲜明时代性
8、您是否幻想自己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A 经常 B 有时 C 很少
9、您觉得国内目前的网络文化产业(网络小说、网游、动漫、网络电视等)现状如何()
A 蓬勃发展,前景光明 B 尚未成熟,但前景不错 C 乱像丛生,前途暗淡
10、您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经常使用网络语言()
A 经常 B 偶尔有用 C 极少 D 没有太关注
11、您如何看待目前网络上低俗与恶搞现象(多选)()
A 低俗和不低俗只是相对的 B 无所谓,有趣就行 C 被媒体过分放大了 D 与社会目前氛围有关 E 与网络本身性质与网民素质有关 F 其它
12、您对网络红人的看法()
A 都是炒作的结果 B 分别对待 C 不关心 D 目前文化没落的表现 E 其它
13、您认为网络文化给您带来最大的好处是()
A 非常方便与人联系和交流 B 能通过网络学习和了解很多 东西 C 没怎么感觉到 D 其它
14、网络给您带来的最不良的影响是()
A 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B 让我的生活更复杂、没有规律 C 影响我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D 让我变得有些堕落 E 给我带来经济负担 F 没啥不良影响
15、您对未来网络文化持何态度()
A 网络文化将会成为文化主流方式 B 网络文化会逐渐淡化最 终回归传统文化 C 始终作为辅助文化存在2012-06-11
第五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问卷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问卷
您的性别? 男□ 女□您的年级?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
1、你目前接触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什么?()
A、报刊B、书籍C、电视D、网络
2、你经常上网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3、你认为网络文化的定义是什么?()
A、以网络发展为基础的B、一种精神创作方式C、一种自由的文化传播方式D、以上都是
4、您觉得网络文化代表了怎样的一种认知方式?()(可多选)A、自由开放B、积极向上C、消极狭隘D、愤青易鼓动E、其他
5、你上网经常做什么?()
A、聊天交友B、看电影、听歌或玩游戏 C、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6、你认为网络上的教育资源 ?()
A.比较缺乏,种类太少,质量不高B.还可以,有些教育站点不错C.教学信息丰富,更新及时,交互性强D.不太了解,很少关注这方面内容
7、你认为一个好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应具有哪些特征?(可多选)()
A、权威性B、健康性C、引导性 D、知识性E、娱乐性F、其它
8、你会因为看到一些互联网上的公益广告而改变自己的一些日常行为吗?
()
A、会,通过这些广告,我改正了不少自己的陋习B、一般,想起的时候会注意 C、偶尔会心血来潮地相应一下 D、对我没有任何影响
9、您在平常日常交流中会使用网络流行语吗?()
A、经常使用B、几乎不用C、从来不用
10、与传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你觉得网络是()
A.是自由的,完全可以不负责任 B.是虚拟的,不必太认真 C.是不健全的,尚待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规范 D.是不同的,需要发展其自身的规范
11、你对现代网络阅读文化的看法是?()
A、先进且重要B、比较泛滥,都不知其精髓所在C、良莠不齐,视个人的判断与使用而不同D、纯粹糟粕
12、你认为网络对你的思维影响是?()
A、更善于思考B、需要思考更多东西□C、思维变的不够活跃D、没什么影响
13、网络对你的生活的影响?
A、能提供进步的平台B、整天沉迷于网络中C、能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才能D、不敢面对现实
14、您对未来网络文化持何态度()
A 网络文化将会成为文化主流方式 B 网络文化会逐渐淡化最 终回归传统文化 C 始终作为辅助文化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