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区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成都市金牛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关于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系列指示精神,突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全力构建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核心、以社区院落自治化为基础、以基层警务机制改革为重点的基层治理联动格局,实现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一张网”全覆盖,有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从局部化、碎片化、浅表化的实验,逐步走向全局化、系统化和深层化的探索。
一、背景起因
金牛区是成都市发展较早的中心城区,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于五城区首位,一度享有“西部第一区”的美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的实施,处于成都北城的金牛区逐渐成为了中心城区生产力布局较落后、城市整体面貌较差、流动人口最集中、社会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面临着规划布局凌乱、城市二元结构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诸多瓶颈制约。特别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建设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社会矛盾,经济体制改革快、社会结构转变慢,城市规模扩张快、配套设施建设慢,人口数量增加快、公共服务跟进慢,居民收入增长快、群众幸福感提升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2015年以来,为了顺应民众期盼,加快转型发展,系统解决城市转型、社会转轨的历史“欠账”问题,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加强“和谐幸福首善区”建设,金牛区委审时度势、精准发力,全面施行了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核心的系列配套改革举措,有力推动了社区管理由概略粗放向精细集约,社区服务由被动坐等向主动问需的转变,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生活的归属感、社区事务的参与性和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二、主要做法
城乡社区既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夯实执政根基的支撑点,社区的服务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就是要通过资源的下倾、权利的下放、力量的下沉,将网格建设成为发展居民自治的载体、促进社会参与的纽带、延伸公共服务的触角,实现社区治理和服务功能的深化拓展、精准释放、全面覆盖,切实保障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围绕这一中心目标,金牛区委、区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整合社区资源,夯实基层基础。按照“任务相当、方便服务、界定清晰、无缝覆盖”的原则,将全区108个社区划分为998个网格,网格平均户数535户。将社区原有各类机构整合调整为“两委一站”(党的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将社区原有“两委”成员、社区大学生以及招聘的各类人员,纳入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服务管理员)统筹调配使用,社区专职工作者由791人增加至1438人,基层力量得到有效充实。投入资金9200余万元,全面展开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和标准化建设,解决了52个社区用房租赁、借用和面积不达标等问题,统一了社区用房功能分区及标识标牌,筑牢了基层工作阵地。
(二)厘清政社边界,实现减负增效。以去行政化为导向,全面清理面向社区的各类创建达标、检查评比项目32项,除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要求开展的项目外,其他一律取消。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以外,政府职能部门及街道不得在社区设立对应机构或下达任务,经审核进入社区的工作,必须按照“费随事转、事随责走、责随权变”的原则实施。梳理制定了“社区依法自治工作事项”、“社区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社区可购买服务事项”、“社区工作负面事项”等四项清单,明确社区依法履职事项18项,可购买服务事项44项,负面工作事项13项,并将社区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由原来的123项精简为63项,有效推动社区“还权、赋能、归为”。
(三)明确岗位职责,规范运转机制。出台了《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实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制定了工作协调联动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完善了入户走访、工作例会、限时办结等配套制度。对原有办事流程优化再造,推行“一窗式”服务,建立起了“网格巡查、主动问需,窗口整合、一门受理,上下联动、协同办理”的网格化运行机制。明确了网格员“A”岗日常巡查、信息收集和“B”岗专项业务工作职责,建立“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模式,宣传上情、掌握下情、处理民情,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里办,天天下院落,情况全掌握”,做到“三活、三清、三百家”(三活:即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三清:即家庭情况清、网格设施清、隐患矛盾清;三百家:即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确保“格不漏户、户不漏人”。
(四)搭建信息平台,提升服务效能。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推进“数据集中共享、效能全面提升”。建立“闭环式”管理流程,搭建“区监管中心—街道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网格员手机终端”网格服务管理信息化“四级网络”,积极推进“天网”、老旧院落视频整合以及流动人口、民政、房管等信息系统共享,建立以“人、地、事、物、组织”为核心的“云”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采集录入、问题分流督办、结果跟踪反馈、目标考核问效“一站式网上运行”、“全链条可溯可控”。搭建“互动式”服务平台,拓展信息网络为民服务功能,打造“网上政务大厅”、“区长信箱”、“网络问政”、“生活服务”、“政务微博大厅”等版块,对群众在线反映的一般问题、要求2小时内回应、24小时内处理解决,较难和复杂问题、不超过72小时,解决不了的、必须说明原因、争取理解,实现“服务群众一个系统、回应诉求一套人员、事情办理一站分流”。
(五)坚持一核多元,实现协商共治。结合区域化党建,将社区基层党组织纳入网格,把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优秀流动党员代表、非公企业出资人等吸纳进社区党组织工作,形成党员联动、阵地联建、信息联通;推进党组织触角向院落、楼栋延伸,构建以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院落(楼栋)党小组为主,志趣型、物业型等功能型党支部为补充的社区党组织体系,建强了基层战斗堡垒。出台社会组织培育和扶持办法,重点发展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养老服务、文体娱乐、公益慈善、邻里互助等社区服务组织和社工服务组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既“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又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真正“把该管的事管好”。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居民议事会、院落议事小组等社区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尤其在老旧院落综合整治中,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将自治组织的建立作为院落整治的前提条件,摸索出一套以整治促自治、以自治管长效的治理办法;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创新“百姓城管”模式,以群众自治促进环境整治,推进了“大城市、细管理”,实现“他律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
三、工作成效
经过一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效汇聚了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基本达到群众得实惠、社会增和谐、发展上水平的预期目的,人民网、东方网、新民网、今日头条、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众多媒体均对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进行专门报道。社区网格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居民自我教育管理的“主舞台”,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减压阀”,“小网格”演绎了“大民生”。
(一)各方治理力量得以有效整合。通过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效整合了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三大社会治理主体的力量。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了社会治理的主导作用,把角色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者”,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为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空间、搭建平台;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的枢纽作用,实行自治、自律,成为政府和群众间的“连心桥”和“缓冲带”,通过平等沟通、协商协调、教育引导等办法参与社会治理,增强了社会弹性、促进了社会融合;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的基础作用,实行专群结合、群防群治,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变为“真主人”。
(二)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的推广应用,保证了社区服务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各种信息互享,各种资源共用,操作系统规范化,信息查寻准确化,数据处理智能化,上下联系快速化,随时提供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截至2016年5月底,全区网格员共采集社情民意、公共卫生以及孤老、残障人员等各类信息38万余条,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建立一对
一、多对一联系制度,完善信息档案,帮助居民代办计生、救助、社保以及廉租房申请等服务事项15819件,按时办结率全部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7.6%。一大批事关群众利益的“小事”得到妥善解决,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赞誉。2015年,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开展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心理康复、社区矫正、公益慈善、社区融合等各类项目312个,共有失能老人、残疾人、刑释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各类人群16.2万人次享受了社会组织提供的专业服务。在第三方机构开展的效果评估中,群众对社会组织服务的平均满意度达到了93%。
(三)社区自治管理功能得到回归体现。通过大力推进社区减负增效,促进了居委会职能的回归,使得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精力入网格、访民情、解民忧。把社区居委会从繁重的行政性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社区居委会逐步从政府的“发言人”转变为居民的“代言人”,促进了社区自治活动的开展。通过推行小区、院落自治,搭建居民议事会等民主参与平台,完善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平台和机制,使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落实和保障。社区民主自治活动更加活跃,居民参与社区自治事务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四)社会稳定和谐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整合了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资源,提升了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意识,使群众需求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矛盾在第一时间得到化解,弱势群体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群众诉求渠道得到畅通、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高涨,有效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发生,基层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大为减少,邻里关系、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促进了社会和谐。
四、启示思考
改革是时代进步的发动机,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切的感到,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必须要从理念到实践实现“四个转变”:
(一)要实现治理理念由“管控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管控为主”,整个社会运转都由政府主导推动,公共服务的提供内容与方式,往往由政府单方面决定甚至强制性实施,民众只能被动接受“恩赐”。传统社会管理理念是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体现,必须向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的现代社会治理理念转变。因此,创新社会治理必须要体现和贯彻民本导向与现代服务型政府理念,主动回应和满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切实做到扣民生之本、解民生之急、排民生之忧,这样才能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树立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二)要实现治理方式由“简单粗放”向“精细灵活”转变。当前的城市基层管理大多依托街道和社区展开,自上而下传达实施,工作的快捷性、针对性与有效性明显不足。加之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现有社区规模普遍增大,基层管理服务总体呈现力量薄弱、粗放机械、存在盲点死角等问题。因此,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使群众的诉求与呼声能够“自下而上”及时、准确地传递与掌握,做到一口受理、一网协同、实时监控、限时办理,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实现“精确定位、精选定人、精准定责、精细管理”,减少工作的机械性和盲目性,使得政府服务更加精细灵活,甚至能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订单式”服务。
(三)要实现治理资源由“单一分散”向“多元整合”转变。长期以来,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与资源主要为基层党委政府,单一的资源由于条块分割使得基层党委、政府在面对群众日益复杂多样的诉求时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时无能为力。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根据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特点,将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整合为治理复合主体,并充分发挥各分主体各自优势,形成治理合力,保障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各得其所、各尽其用、相得益彰。
(四)要实现治理机制由“政府主导”向“居民主体”转变。传统的社会管理,由于职责不明、机制不全、考核不清,导致基层干部在进行社会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被动应付、放任自流,简单化、表面化的倾向。健全与完善社会治理的运行机制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格局,界定政府的治理职权边界,强化市场主体和事业单位的治理职责,畅通社会参与渠道,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逐步提升社会自我治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促进社会治理良性运行。
第二篇:打造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打造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去年以来,城区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精神,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社会管理服务创新,以信息化建设助推党的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效能,以服务创新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之际,转变思想观念,大胆探索实践,精心打造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位一体”的“城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平台支撑、三位一体、开放互动”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顺应形势发展,党的建设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
城区作为我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上党城镇群核心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与社会转型期伴生的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凸显,居民服务需求越来越呈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而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还不够完善,加之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缺失、僵化或不够到位,导致各种矛盾、冲突和隐患更加错综交织、复杂多变,城市管理服务、治安维稳和矛盾调处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艰巨。同时,多元文化、各种思潮的交融、渗透、碰撞和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以及信息化、网络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都对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党的建设必须顺应这种形势的发展和时代需要,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和拓展,必须紧紧围绕并深深切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引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克服以往党建网格化管理机制不活、领域不宽、流于形式的不足和弊端,探索以党的建设支撑和保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路径。这样,开发和建设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位一体”开放互动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开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新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就历史地摆上了党的建设的课题。
二、打造“三位一体”信息平台,着力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能。
在广泛调研、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城区组织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手段,自主开发,着力打造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党的建设“三位一体”信息平台,有效提升了街道社区的管理服务效能。
整合资源,统筹综合各类信息。通过覆盖全区,贯穿区、街道、社区并延伸到网格的信息系统,有效整合全区各类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资源,及时采集和传输各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信息。通过系统为居民提供20余种、150余项服务,真正做到了“居民有所呼,平台有所应;居民有所求,平台有所帮”,提升了服务水平。
协同办公,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将信息系统打造成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办公平台,各街道社区、各部门可实现网上协同办公,对居民和网格信息采集员所上报的各类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进行网上办理、及时反馈,简化了群众办事环节,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同时,区领导能够网上监控,随时掌握全区社会管理服务的总体情况,审批督办重要事项。
开放互动,鼓励居民参与监督评议。居民通过登录系统外网参与社会管理和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和个人诉求、选择拟评议的单位进行评议。工作人员在内网受理各类事件,及时答复,公开反馈,将街道、社区、区直单位工作人员的办事情况网上公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以开放互动的方式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积极性,增强居民对城市和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转变方式,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网格化社会管理的实行和信息平台的运用,实现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创新。网格工作责任更加明确,发现和处理问题的关口前移。网上协同办公,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增强了基层解决问题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公众的互动参与和公开监督的形式,促使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增强、工作作风的转变和服务效能的提升。
三、完善运行机制,构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通过有效整合网格力量,发挥党建支撑作用,依托信息平台开展多元服务,实现了在党建引领下社会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
一是以党的建设为龙头,引领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将党建网格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既找准了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又强化了社会管理服务部门的职能转变,有力推动了社会管理服务创新。
二是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构筑社会管理服务机制。通过科学合理划分网格,形成区、街、居、网格四级管理服务网络,并系统收集信息,协调解决问题,构筑了快速回应群众诉求的长效机制。
三是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借助信息技术,使居民诉求表达和政府回应更加方便快捷,有效提升了政府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四是以多元化服务为切入点,增强社会管理实效。以网格服务团队和信息平台的优势,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使群众与党员干部心贴得更近,社会管理更有成效。
第三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
北京北科光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精益化管理 零距离服务
简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是一种创新型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是实现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包括了全民网格、移动采集、事件处理、综治维稳、应急指挥、工作监管、智能预警、人口管理、网格管理、决策支持、便民服务、公共服务、人地事物组织资源管理、考核评价和三维仿真等子系统。
1.背景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发展战略,落实三中全会“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的精神,全面实施《关于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部署,切实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以社区网格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落实责任为核心,以整合力量和优化流程为重点,建立起“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科学化运转”的工作体系和运作机制,努力实现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精细化,基本形成具有国家特色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格局的基本框架。
面对如今城市发展,城市规模膨胀、新型市政设施大量涌现、人口流动加速、城市地理复杂性提高、辖区卫生环境脏乱、公共安全隐患增多、社会事务不断增加、服务管理方式被动粗放、服务管理手段落后、信息难以共享、政府监管不分、居民服务诉求迫切等一系列新问题,传统城市服务管理模式下落后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只能疲于应对,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因此,改革社会服务管理模式,采用先进技术,创设新的服务管理方法,是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满足服务管理发展的需要。
随着政府改革的意识不断加强、力度不断加大,政府的服务管理重点在不断的调整、优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便由此应运而生。
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能够作为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模式,有着“数字城市”的前期铺垫,也有着“智慧城市“的高瞻远瞩,在国家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网格化模式作为一个突破,有着把握群众需求的多样性、群众利益的多元化,解决城市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有着直面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和公共服务改革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魄力。
2.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是什么?
网格化社会服务与管理,即是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并将网格作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的单元,通过创新服务管理体系,建成网格-社区-街镇-区四级管理的责任落实、三级上报的问题处理、资源共享整合模式、主动亲民为民服务的“一网一库一平台”。
网格化模式特点:
该模式是整合管理资源的有效手段;
具有精细化管理的监控、反馈和督办功能;
可以避免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死角和盲点;
事前预警性管理;
该模式是城市管理改革与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方向;
有利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快速互动。
网格化建设技术创新点:
利用微信技术实现全民网格;
利用GIS技术实现数据可视化展示;
利用GPS技术实现高精度的事件、部件和人员的定位;
利用报表引擎工具实现数据整合展现; 利用工作流技术实现流程自定义; 利用PDA智能移动终端实现现场巡查上报; 利用权限系统快速配置组织结构和角色权限。
3.北科光大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都包含什么?
北科光大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分社会服务和管理两大领域,具体包含党建群团、全民网格、事件管理、移动采集、智能预警、工作监管、政务服务、商圈服务、为老服务、社会参与、社区建设、双向考核、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等具体功能建设,所有工作的开展均可依托网格化进行格局划分,数据资源的入“格”,各类力量的定“格”、“格”事的多级循环处理、“格”员的工作考核等,进而形成全区统一、相互贯通多领域网格体系,让群众生活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让城市运行更有序。
平台以“全面、便捷、独特”为核心理念,集PC、智能手机、物联网、地理空间数据、网动全媒体、社交网络等各方面技术于一体的统一平台,更是在线上、线下搭建了一条宣贯、尝新、受用、多盈的完整生态环境,完成一次为居民主动、全面的服务提升。
党建群团:以党的建设带动网格服务管理工作的全覆盖,提供对党建、共青团、妇联、工会数据的管理。
全民网格:微网格充分利用居民普及度很高的智能手机及微信客户端程序,搭载其上部署全民网格客户端应用程序,可进行互动查询或群众报料。可互动查询居委会、办事大厅、便民缴费、美食、聚会、文化等信息。利用外链的问题上报页面进行各类城市事件、城市部件或者社会事件的群众报料。
事件处理:对不同来源的事件进行自动跟踪,通过事件登记、立案、核实、派遣、上报、处理、核查和结案等完整闭环操作,最终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街道,彻底做到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上报和早处理。目前共梳理出事件大类3项,事件中类22项,事件小类96项,事件名称594项。
移动采集:集图片采集、表单填写、位置定位、数据同步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对网格内城市管理事件、城市部件事件和社会管理事件等现场问题的上报,经GPRS传输方式与各级网格管理中心进行信息的实时传递,保证每一个上报的问题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
综治维稳:提供综治维稳相关业务的网格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为街道提供综治事务的现场信息的快速采集、信息自动分转,和事务的全程跟踪,并为领导提供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
应急指挥:提供对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的管理,并结合指挥大屏、调度系统实现应急事件的远程监控和指挥调度。
人口管理:提供居民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功能,包括人户信息、居民基础信息、出租房屋信息、流动人口信息、育龄妇女信息、老年人信息、党员信息等16项数据;提供以人找房和以房找人功能。利用地图楼块地址与居住地址的一一对应,实现人户精确定位,通过地图直观展示。
资源管理:按照人、地、物、组织进行各类数据资源统计,目前共划分4个一级类,18个二级类,131个三级类。例如人数据资源下细分二级类实有人口、重点服务人群和重点管理人群;地数据资源下细分二级类重点部位、重点场所、房屋住宅、重点时期、特种行业和地下空间等。
工作监管:提供对网格员日常工作计划、工作日志和巡查轨迹的管理。
智能预警:提供对数据的智能分析,实现对办理老年证、老年卡提醒和独生奖励领取的智能提醒;结合视频智能行为分析系统,实现对人员徘徊、人员倒地、物品遗失、突然加速、群体事件、周界警戒及入侵等视频场景模式进行智能分析和自动预警。
决策支持:利用GIS平台工具,在辖区地图上标示居民基础信息,并对街道辖区进行网格划分,提供社区、网格单元的基本简介信息和力量配备信息的展示,并结合GIS地图进行地图高亮显示,方便工作人员对网格日常工作进行查看和调度。
便民服务:通过整合辖区内商户信息,为居民提供家政、餐饮、旅游住宿、医疗卫生等零距离服务。
公共服务:整合网上公共服务大厅和政务综合办事服务系统在居民事项办理过程中产生的流转事项,提供待办事项、事项处理相关功能。
考核评价:通过事先设定的考评规范,对网格事件处理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每个科室、网格人员的工作量、处理情况进行统计,为科室和网格员日常工作的考评提供数据参考。
三维仿真:利用2.5D地图技术,通过将辖区人、地、事、物、组织等复杂信息建立电子数据,实现地理信息由平面向立体“三维”的转变,实现工作方式由分割向统筹发展的转变。
4.网格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网格化也不仅局限于简单的平台软件开发,作为智慧社区管理指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作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方向指引,我们都应用更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去联系的看待社区、城市的智慧化发展、社区与其他智慧行业的协同发展,用整体的顶层构想来完善政府的管理服务和居民的生活。
网格化可以看做是政府的社会服务和管理的一项工作、一种应用、一个路径,一种以具体实现形式推广的模式。通过一个微观虚拟网格体系的建立,却又搭载了实体的力量配备和机制建设,最终还将集成更多的新技术应用,也将容括更多的服务与管理内容。
如果将网格化比作主体大脑,那么新技术如微博、微信、微群等微技术就是他的脉络,诸如全民网格、居民信息台、智慧易服务信息港等就是他的躯干支撑。我们建立一个网格门户平台,实现系统和数据的互通互联,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更能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
5.网格化建设成效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利用一张“网”联系政府与居民,打破条块分割,实现统一服务管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利用“一库”实现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常态化管理;利用“一平台”建设四级网格问题发现、上报、处理机制,实现“小事化解不出网格,大事调解不出街道”,促进政府工作“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
明显提高了城市服务管理效率;
有效降低了城市服务管理成本;
有助于建立城市服务管理长效机制;
提高了城市服务管理的民主化水平;
进一步规范了城市服务管理行为;
由突击、被动服务管理变为主动服务管理;
由粗放服务管理变为精细服务管理;
变传统服务管理为信息化服务管理,并实现数据的常态化服务管理和共享服务管理; 变偏重管理为监管并重;
单一部门执法向多部门综合治理转变;
从管理向服务管理方向转变。
6.网格化建设案例
海淀区青龙桥街道网格化动态智能管理平台 唐山市丰南区胥各庄街道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 山西保德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 广州肇庆端州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平谷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系统 石景山区广宁街道四维一体社会管理服务平台 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 广外街道社区精益治理模式管理系统
(以上经典案例由“北科光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第四篇:如何搞好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
社区如何做好网格化管理工作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
首先,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它是管理手段数字化,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第三,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正是因为这些功能,可以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
简单的讲: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
社区工作者处在网格工作第一线,工作特点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俗语讲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网格的工作就是最基础的工作,虽然做的都是累事、苦事、琐事,可却在“积小安成大安,积小赢为大赢”。努力做一名受居民群众欢迎的社区工作者,就应该深入群众,扎扎实实做好网格里服务居民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所以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于器”要做好网格里的社会事务工作,要从 以下五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要协调好内部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
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居民楼房47栋,居民3100户,8796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657人,未成年人328人,社区直管党员475名,辖区企事业单位25家。社区办公设施完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齐全。
目前我们正在推行网格化管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会、创建和谐社区。应从我做起。社区是一个整体,仅靠一己之力办不成事,需集思广益、分工协作、密切合作,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要做好社区工作就必须和同事们多沟通、理解,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营造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实现社区这个大家“家和万事兴”。
网格化管理服务由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社区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社区因地制宜,坚持便于管理,长效服务的原则,把社区划分为5个片区,片长分别由
5个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者担任,负责每个片区的各项工作,网格内涉及服务居民的计生、综治、民政、就业、社保等各项具体工作均由该名工作人员承担
二、要努力学习社会事务知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网格工作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纽带作用,这就要求网格工作者认真学习,了解、掌握专业知识,熟悉办公自动化流程等.向居民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虚心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居民家庭的疾苦,把网格居民关心的热点和焦点及时向上反馈,并为社区制定工作预案提供依据。
今年以来,我们推行了“网格式”管理,社区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社区人口数量、分布特点、居住集散程度等,按照混居型、单位型、小区型,将社区划分为5个网格,按照“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模式,在划分的5个网格中,每个网格由一名社区干部或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网格长、居民组长或辖区单位负 责人为网格助理信息员。研究制定了《网格长职责》、《网格化工作成员职责》、《网格化工作例会制度》、《网格化工作问题反馈制度》、《社区网格综合管理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运作,使服务工作有效运行。
设立了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中心负责受理、办理、反馈有关事项,本级难以解决的按程序反馈给有关部门协助办结。各网格长切实做到“四清”,即对所负责区域“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并定期对网格调查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对居民反映求助的事,进行分类处理,一般性事务,由网格管理员现场处理;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由网格长和社区协调处理;紧急性工作,网格管理员立即上报社区、并现场全程跟踪,做到“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进格入户,我们建立了社区网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库,建立了人口信息、房屋信息、单位信息、劳动、民政、党建、计生、综治信访、城市管理等信息。特别是对辖区内的党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特困群体等各类人群的数据进行了录入,基本上实现了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的格局。
为增强网格负责人的责任意识,社区居委会将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制做成公示牌,把网格示意图、网格管理职责、制度、片区划分情况,工作人员职责、照片等在社区办公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方便群众监督。同时,印制了网格化管理居民联系卡,由网格管理员发放到各自网格内的居民家中,方便群众联系。网格负责人通过上门走访,发放联系卡,电话联系等形式,采用拉家常、交心谈心等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方法,定期不定期地联系服务群众,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很好地解决了遇事互相推诿和“踢皮球”现象,大大提高了社区的工作效率,做到群众事情有人管,群众问题有人解,群众心声有人听,使社区网格化管理真正成为“百姓网格”。
三、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党的十八大后,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社区网格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广阔,因此,对社区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更高。从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工作政策推进看出,每个社区工作者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干精神,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网格工作者,要想做好网格里的工作仅凭一时的学习是不够的,而应该以科学的发展观看问题,锐意进取,与时俱进。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学习社会事务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规范。
其次、学习政策法规,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树立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的工作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实际工作中,居民不仅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作为一名社区网格工作者,应深入社区、贴近群众、以民为师,理论联系实际,养成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以致用的工作作风;同时,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重握应对突
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使自己不断成长、进步。
再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多自我批评,学会“回头看”。现实工作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不足,有了问题就要勇于面对,不能应噎废食,要时刻剖析自己、勉励自己、充实自己。
随着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对网格的投入力度加大,网格工作者的各项素质也要不断提高,网格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因而,我深信网格工作的前景是美好的,网格工作是大有可为的。网格工作者,应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来认识和把握网格工作中的机遇,自觉地做好网格里的社会事务,完成这项重要的社区任务。为社区工作者争光!
桥二社区
何二宝
2013年5月4日
第五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总结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总结和下阶段工作安排
高起点谋划 全方位推进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阶段,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上地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区委7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成熟园区高尚社区”的发展目标,坚持“明智建设,睿智管理,仁智服务”的工作方针,全力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区委7号文件下发后,街道工委召开(扩大)会议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研讨;4月16日,上地街道召开了工作大会;5月29日,徐永全副区长到我街道上地西里社区调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7月11日,区社会办陈刚主任就“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对街道副科以上全体领导干部进行了培训。通过以上措施,街道领导班子和全体工作人的思想基本统一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决策上来,为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统筹协调,高起点谋划
根据区委7号文件精神,结合上地街道实际,上地街道统筹协调,高起点谋划,制定了《上地街道关于落实海淀区<关于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街、镇统筹协调能力,深入推进网格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目前已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是将街道划分为12个网格、56个网格单元,并确定了12个网格的包格领导、格长和相关格员。
二是健全和调整了地区民主管理和监督委员会、地区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了《上地地区民主管理和监督委员会制度》、《上地地区管理委员会制度》和《上地地区联席会议制度》,成功召开了两个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街道统筹协调能力和整合地区资源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
三是落实了司法所、统计所属地管理工作,落实了城管监察分队属地管理相关工作,落实了派出所、工商所、交通大队、房管所、卫生监督站实行双重管理工作,明确了公安派出所所长兼任属地街道党工委委员。
四是组建了街道联合执法队,并正式挂牌办公,开展联合执法工作。
五是组建了十大工作组,确定了十大工作领导和信息员,并要求与12个网格、56个网格单元实现无缝衔接。
六是确定了9家委办局、街道各科室部门、各类协管员、社区自治力量下沉到12个网格具体名单,并在12个网格内进行了公示。
三、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大、小、微循环运行正常
一是社区网格微循环运转正常,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以来,街道累计上报走访日志和社区民情1510件,网格平均数值均排在全区第六位,受到了区有关部门的表扬。尤其是八一社区、体大颐清园社区和东里第一社区积极填写上报工作日志,东里第二社区、西里社区和南路社区积极发挥自治力量有效对社情民意进行微循环处理,解决了部分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希望其他社区网格向他们学习。
二是街道网格小循环运行正常。12个社区网格与街道十大工作组有效衔接,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以来,街道网格小循环共处理13个案件,解决了部分社区网格反映的问题,其中社会稳定工作组和城市管理工作组处理案件较多。
三是区级大循环目前还没有案件,有待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改进。
四、圆满完成了2013年上半年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绩效考评工作
根据《海淀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考评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完成了12个社区网格对所属格员的绩效考评工作;完成了街道职能科室、各部门和服务对象、第三方评估单位对社区网格的绩效考评工作;完成了地区民主管理和监督委员会对属地专业部门派驻机构的绩效考评工作;协助完成了街道对相关委办局的绩效考评工作。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和辖区群众的希望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一是对网格化工作认识程度还有待提高;
二是充分发挥整体联动作用还有待提高;
三是当前街道和社区层面网格专职人员短缺,技术手段还相对落后。
下阶段要在上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按照街道工委、办事处的统一安排,继续全力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
一是组织实施街道和社区层面的全员培训计划,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和工作方式,将街道全体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上来。
二是进一步规范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落实领导包格,主管科室包片、十大工作组和三级网格力量等工作制度,真正实现“入格、管格”;一般问题均要求通过海淀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传统的电话、传真等方式解决。十大工作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对社区网格上报的问题、系统派遣的问题要切实加以解决,十大工作组信息员每天要登录系统,并将解决情况上传。街道各科室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要认真研究切实解决十大工作组派遣的问题,要加强对二级协管员的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同时要加强对三级协管员的业务指导力度。各社区网格要充分发挥作用,实行格长负责制,各社区网格格长要切实负起责任,邀请街道包格领导参加,适时开好第一次网格力量全体会,在会上要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平时有问题要及时与相关网格力量沟通,要求其尽快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格长助力作用,做好社区网格微循环的各项工作;目前根据区政府文件要求,街道正在整合各类协管力量,并明确二、三级网格协管员具体名单,明确后三级网格协管员将有社区网格负责日常管理(包括日常考勤管理)和绩效考核,并与三级网格协管员的月绩效奖金挂钩,为此,各社区网格要严格三级网格协管员的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是在原有上地街道城管监督与应急分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上地街道城市服务管理指挥分中心,为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四是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集中实现每个社区网格的社管通配备不少于4部,机关全体工作人员配备社管通,配备后各科室部门和各社区网格要加强对社管通的管理,同时充分发挥社管通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同时,结合上地街道实际,街道将制定“一系统、多中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并逐步实施。
五是全力做好今年全年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绩效考评工作。根据《海淀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考评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完成各项绩效考评工作,力争在全区取得较好成绩。
2013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