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时间:2019-05-13 12:3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第一篇: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正如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在谈及家风建设对孩子教育重要性时所言: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有的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抓家风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实际上,家风教育不但对孩子成长大有裨益,对社会道德体系建设而言也有着独特的价值。家风家训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彰显了道德力量。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若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能够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把好的家风家训传承下去,不但能够润泽家庭,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以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弘扬家风文化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让家风家训变成死板的“教条”,而应在继承基础上,不断丰富其内涵,使其更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这方面,一些地方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

老区的革命家风

在延安黄龙县柏峪乡石?`村盘龙寺戏台遗址内的墙壁上,完好地保存着抗战时期一首抗日诗:“壮士生在国难秋,抛弃寸土即是羞。纵马踏破东洋岛,重新安排新亚洲。”70多年过去了,这种胆识与魄力,这种为国为家的情怀,依然在延安这一革命圣地繁衍生息。

在革命老区,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太多太多。他们把军魂作为人生准则,把纪律、规矩当成了自家家风一代一代地传递。“住在部队大院里,把家当作指挥所,用部队军事化的标准要求我们。”24岁的小伙儿这样说道。仔细询问才知道,小伙子的爷爷曾经是一名老兵,虽已过世,但传递给自家孩子们的是永远不会退却的军魂,也是他们家的家风――纪律与规矩。

当年,为了更好地提高军队素养,当地开展了以“诉苦”“三查”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经过近一年战斗锻炼,军队政治觉悟和战斗素质得到空前提高,为今后战争胜利打下了群众基础。这样的纪律与规矩,则成为当今老区的家风,代代流传。

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荐、评选、表彰活动,带来的是更加贴近现实的新时代的好作风。多年来,黄龙县组织道德模范巡回宣讲、设立善行义举榜、设立“村民道德评议会”组织、网络开设“黄龙好人榜”等活动,促进了新风气的形成。延安精神正促动着每一个老区人奋发图强。

“颜氏家训”孝悌家风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这是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文句,在蒙山之阳的村庄里,这些古训已经被传诵了1400多年。

颜氏家族经过上千年发展,名人辈出,更有《颜氏家训》成为中国家训之鼻祖。颜氏家族的发展与其以孝治家、德孝先行、重视教育的家训分不开。颜含的“孝悌”典范,杲、真二公的爱国思想、民族气节和“颜体”书法艺术,不仅为临沂当地留下了丰富的人文遗产,而且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费县作为颜之推的祖居地,琅琊颜氏家族的发祥地,千百年来深受《颜氏家训》的影响。“我是颜真卿第三十八代嫡孙,我们颜家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家训的鼻祖。”颜廷瑞介绍说,盛放家谱、家训抄写本、印刷本的箱子是他最宝贵的东西。他把手抄本《颜氏家训》翻看了无数遍,每每翻阅,仿佛听到父辈的谆谆教导……

提起颜氏家风家训,76岁的颜廷瑞首先想到的是父亲经常给他讲的颜含的故事,“父亲生前给我们讲的最多的就是颜含的故事,现在我也经常给子孙们讲。孝是一个人的根本,我们家族不允许出现不孝之人。”颜廷瑞说。虽然他现在不住在孝悌里,但每年他都会带着儿孙前来观瞻。

“琅琊古镇,孝悌之乡”,立足于这个定位,方城镇正全力打造以“天下第一孝”为主题的文化特色示范镇。围绕“颜氏文化”修建了孝悌里、鲁公庙祠等多个景点。同时,加大颜含“孝悌”和“颜体”书法艺术人文遗产的传承教育,使颜氏家风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

家规家训成人生信条

《牛占奎家训》是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家训。在这部家训中包含“家劝十则”和“家戒十规”两部分内容。伊金霍洛旗的儿女们,通过代代相传的家规家训,告诫牛氏子孙做人的道理,成为他们的人生信条。

伊金霍洛旗不仅风景宜人,而且在优良家风、民风的带动下,形成了催人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全旗7个乡镇、138个嘎查村积极开展“好家风”“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让先进典型在伊金霍洛旗的土地上遍地开花,用典型人物的家风家训、优秀事迹教育身边人、引导身边人。

比如阿勒腾席热镇刘?Z怡的家训“以孝顺为基础,以勤劳为瓦砾;筑友爱之家,建和谐家园。”札萨克镇温慧敏的家训“和美互爱共思进,教子孝长传接人。”……这些家风家训都是各个家族对家族发展历史的总结,言传身教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

“蘸墨饱笔纸上游,华章叙情龙虎渠。口里遭灾口外行,跑青牛具谋生存。勤劳朴实西口人,蒙汉融合建友情。”这是龙虎渠村乡土人才马婵华编写村史顺口溜的一部分。龙虎渠村2015年组织当地知晓村落发展历史的老人和曾经在村内工作的相关人员,通过村党支部、村委会议主持召集座谈、回忆和走访、调查等形式,整理编写了龙虎渠村村史,把乡村的发展史展现在群众面前,流传于后人之中,利用村史凝聚民心,培育醇正民风。

“村史的编写有利于我们了解过去,珍惜现在,让后人知道祖辈在艰苦的生活中依然勤劳奋进,让这朴实的家风、民风世代相传。”参与村史编写的金斗林老人说。

土楼楹联上的家训

坐落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是龙岩永定客家土楼的代表之一,由洪坑林氏21世孙林逊之设计,建造于1912年,历时5年建成,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振成楼以其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200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土楼,镌刻在各家门框之上的楹联,格外引人瞩目。

站在振成楼的大门口,迎面清晰可见:“振纲立纪,成德达材”八个大字。龙岩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佑周是这样解读这副楹联的:“这副楹联,将楼名‘振成’两字嵌入联首,不仅表达了楼主对上祖的敬重和纪念,更是教育子孙后代不论是国是家,只有遵纲守纪,才能教化、造就有德有才之人。”

张佑周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只有国家“振纲立纪”,人民遵纪守法,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家族才能兴旺发达,才能培养出既有道德教养又有知识才华的人才,为家族增光,为国家服务。其良苦用心和殷切希望积极向上,激励人心,实在可传之千秋万代。

“客家人传统的家规家教刻在门扇里、大门里、大厅中,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在这样的文化环境熏陶下成长,把祖训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振成楼第二代主人林日耕说,楼里的人,都遵循祖先的教诲:勤奋读书,修行品德,勤俭廉洁,热爱国家。而一代又一代的振成楼人就是这样受楼中楹联的熏陶,把良好的家风家训世代传承,造就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

近百年来,从振成楼走出的本科以上大学生有60多人,其中硕士10余人,博士1人,教授(工程师)6人,院士1人,专家、学者遍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世界多个地方,他们按照土楼楹联中所训示的,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取得不菲的成绩。

(感谢中国文明网支持)

第二篇:家风家教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家风家教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粗茶淡饭过着平凡的生活是一种家庭幸福,在我看来默默的注视着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家庭幸福,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就是家庭的缩影,希望我们的孩子映衬的是我最美家庭。在这岁月轮回里我体会着爱的力量。身为人母我认为教孩子学会做人,比盼孩子成才更重要。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善良。

在每一个家庭里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孩子的成长会在父母的影响下潜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独立的性格,家庭的家风对孩子影响至关重要,优秀的家庭风气会让孩子健康的成长,面对问题积极乐观;对待他人礼貌善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要从家庭的教育抓起,要从生活的细节抓起。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从小就喜欢听爷爷讲神仙鬼怪的故事,他作品中的故事传说很多是小时候听爷爷讲的,他的爷爷是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师。2012年12月8日,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领奖演讲时讲到最后说:" 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在如此隆重的颁奖典礼上,还记得许多年前爷爷讲的故事,大家一定能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魅力,感受到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

生命的摇篮是家庭,人生的第一课在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三字经》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之教即家庭教育,在”师“之教即学校教育之前。可见孩子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启蒙老师是家长。

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父母给的。

婴幼儿认识世界是依靠看、听、触、嗅、味等手段。婴幼儿出生后看得最多的是父母的活动,听得最多的是父母的语言。虽然他们还没有语言,但父母的言行已印刻在他们的大脑里,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模仿大人的言行中逐渐长大,影响着将来的发展。从教育角度看,小孩很多行为,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从这个角度看,家庭教育远远重于学校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奥秘在于”潜移默化“,在于”润物细无声“。

孩子最早的习惯是父母养成的。

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好的习惯帮助人健康成长,坏的习惯妨碍人的发展。拿破仑说:”一个孩子行为举止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他的父母。“童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往往影响终身。哈利·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没上过大学,但知识渊博,因为他从小有个好习惯阅读。

倒霉的事总与坏习惯相伴。写字没有好习惯,影响视力; 饮食没有好习惯,影响健康; 学习没有好习惯,影响成绩;运动没好习惯,影响身体;开车没有好习惯,影响安全。日本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到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优秀的父母,可以不给孩子财产,但要给小孩终身享用的东西,即良好的习惯,这比给予孩子财富重要得多。

孩子最早认识社会是父母引领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上发生的事、邻里之间发生的事、单位中发生的事,父母天天在处理,天天在议论。父母的分析、判断、处世方式时刻影响着小孩,从婴幼开始耳濡目染,长大后,或模仿、或借鉴、或发展,从小孩的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父母遇事发脾气、骂人,小孩遇事也会发脾气、骂人;父母经常关心、帮助别人,小孩往往也有一颗关爱之心。父母的个人爱好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小孩。诺贝尔奖得主马丁努思·韦尔特曼说:”父母灌输给你们的理想或者人生的目标将会影响你的一生,如果你们的父母希望你赚很多的钱,那么你肯定成不了科学家。"当父母的一定要记住,你是家长,也是老师;家庭是小孩生活的地方,也是受教育的场所。

一个家庭或家族,可以没有没有显赫的家世,殷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也不是一人一时一事就能建立,必须依靠家庭家族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人人建设,世代弘扬。其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是家庭中的父母,家族中的长辈。中国许多古人为了让后代品行端正,防止儿孙误入歧途,走上邪路,为家庭成员制定了系列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成为家中一道道不可逾越的红线,这就是家规。不少家庭家族的家规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谆谆叮嘱,阐理透彻,不仅有神圣的权威性,而且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虽历经沧桑,依然能让人启悟,让人警策。

良好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家庭的德行素养。在今天很多人都忙于工作、事业而无暇顾及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理当值得我们深思,这不是因为时间与距离的阻隔,更多的乃是我们忽视了家风的力量。良好的家风,能成就孩子一生;而这种熏陶,最好从孩提时代就应开始,你从小给他灌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观念,他就可能养成“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思维,做父母的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让良好的家风伴随孩子一生成长。

第三篇:宽容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宽容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发电096班辅导员

韩丽娟

【案例背景】

学生A特别嗜睡,导致经常旷课,为此我安排他寝室的同学经常提醒他,我本人也经常在上课前打电话提醒甚至去寝室喊醒他,但效果并不理想。更为严重的是在校运动会上他竟因为睡觉而错过了比赛,使班级成绩受到影响,为这事我严厉地批评了他,致使该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

【案例事件】

今年6月的一天,我打开电脑,进入到班级的QQ群里,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话:“韩丽娟,再惹我你试试。” 这是学生A发在群里的,后面还有其他学生劝阻他的一些话。时间就是在我批评他之后。

【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效果】

班级的QQ群是我向学生发布通知、公布成绩的窗口,是我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班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加入了这个群,所以我相信一定还有其他的同学看到了这句话。同时我也意识到,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成为我必须面对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是在班级公开此事,并给该生以声色俱厉的一顿批评,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所谓“威严”,还是不动声色,冷却处理,让该生自己慢慢醒悟。我不想让这件事情在班级里弄得沸沸扬扬,再说学生即将面临期末考试,我也不能让这件事对学生复习备考产生负面影响。经过冷静的思考,我决定采取后一种方法。

于是,第二天我到班级的时候,安排完班级工作就若无其事地离开了。在接下来的几天也是如此,对某些学生的探询的目光视而不见,对学生A偶尔表现出的抵触情绪也不做回应,在他身体不舒服时我还和以往一样到寝室进行看望。就这样,学生们平静地完成了期末考试,放假回家了。

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调整,暑假开学后,我见到学生A后主动打招呼,并对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给予一如既往的关心和帮助。我发现学生A也有 了明显的改变,在对我的态度上表现出了原有的热情,没有了抵触,每天能按时起床上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脸上又洋溢出乐观向上的笑容,身上又充满了年青人的朝气。他虽然没有明确地向我表示道歉,但却用实际行动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分析与启示】

宽容不失为一种微妙的无言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管理存在着一种巨大的“误区”——那就是总觉得学生犯错是“大逆不道”,是不可饶恕,在处理学生时喜欢树立“典型”,要杀鸡儆猴,总试图用最严厉的处罚来警戒学生犯类似错误,某些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尊严”、“面子”,在遇到学生的不恭时往往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反应,要用一大堆的道理对犯错学生进行声色俱厉的批评教育,可效果却并不理想,并且往往适得其反,导致学生逆反心理更加强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孔子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些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年轻学生呢?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挽救学生,既然允许学生犯错误,那就应该允许他们去改正错误。宽容错误决不是纵容学生犯错误,更不是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管不问,而是需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其正确的引导,给予其改过的勇气与机会。宽容学生的错误是理解学生、爱学生的表现。

宽容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宽容所给学生心灵的震撼力远比批评大得多,它的教育力量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懂得宽容的人,才懂得人生,懂得快乐。愿我们每一位辅导员,都能有大海般的胸怀,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那些偶显稚嫩的心灵,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成熟、成才。大学生战胜自卑的个案分析与思考

集控091班辅导员

自卑心理是各类人群中常见的现象,而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自卑心理会左右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探讨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寻求帮助学生战胜自卑心理,建立自信的有效措施,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实际工作,谈谈自己在帮助学生走出自卑阴影方面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案例事件

郑某,男,20岁,独生子女,郑某的表姐就读于名牌大学,从小表姐就是他学习的榜样,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要求他考取重点本科院校,父母的叮咛没有使郑某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反而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最后在高考中失利。2008年9月,郑某被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由于高职学生一般都是最后一批录取的,所以郑某总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为此产生了自卑心理,表现出缺乏自我实现意识,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动力不足,上课经常走神,干什么事情都没劲,脾气古怪。

二、自卑心理的特征

自卑的学生往往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敢相信自己会成功,他们往往惧怕失败。郑某就是属于具有自卑心理的一类学生,他缺乏自信,无精打采,眼神呆板,做任何事情都畏缩不前,经常莫名其妙地“苦恼”于自己的“无能”和“不行”,即使自己行也认为自己不行。有时郑某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会产生自不量力的行为,一些任务明明已经超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他却偏偏要去干,结果往往是将事情搞得更糟。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自卑心理往往有两个相反的表现:一种是由自我否定产生的退缩;另外一种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而产生的故作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我行我素。具有自卑心理的人不仅气量狭窄,而且他们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平时郑某认为自己“不行”,却不允许别人说他“半个不行”。当听到背后有同学议论他时,郑某容易猜疑他人的态度:“是不是他们又在那里 说自己不行了?”,“是不是自己又在哪方面做错了?”等等。因此,郑某总喜欢坐在不显眼的地方,如最后一排靠近墙角等隐蔽之处。

三、战胜自卑心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此,我经常与郑某谈心,让他认识到自卑是一种不良的性格和心态,对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利,使其产生要改变这种不良心态的内在愿望和决心。其次,我还向郑某介绍克服和矫治自卑心理的方法,如改变认知,重新认识自我等,使其学会自我调节,能理智地评价自己,克服自卑心理。

(二)帮助学生树立客观的自我评价

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从自身的长处出发,帮助学生寻找自信的支点。帮助学生树立客观的自我评价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种表现。针对郑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自卑心理,我首先帮助他正确地评价自己,不仅要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缺点,还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优点。一个人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才有助于肯定自己,才可能克服自卑心理。郑某身上其实也存在着许多优点,例如劳动积极主动;英语听说能力较强。为此,利用主题班会,我要求同学们寻找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去发现别人的优点。期间我特地点了郑某的名字,并对他的表现给予了肯定,随后同学们也纷纷对他的优点做了补充,主题班会结束后郑某脸上第一次绽开了灿烂的微笑。此外,我有意识地让郑某帮助班级一些同学学习英语。刚开始他没有信心,我鼓励他别灰心:有志者事竟成。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郑某逐渐摆脱了自卑心理,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

自卑是潮湿的火柴,永远燃不起成功的火焰。摆脱自卑心理,树立信心,这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辅导员,我们应该以美与善去熏染学生的情感,使之人性趋于完美,人格趋于健全。帮助学生选择高尚的价值取向,确定健康的生命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阳光总在风雨后

-----扶贫与励志相结合

集控092、热动115班辅导员

家庭的贫困,有时造成的不仅是学生生活上的拮据,同时也会对其造成心理上的自卑狭隘。因此,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应给予经济和心理两方面的帮助。以下是我在担任辅导员工作中,如何帮助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走出心理阴影,走向成才之路的工作案例。

张某,发电072班学生,该生出身于农村,单亲家庭,父亲早年病故,母亲身患重病,还有一个姐姐在东北农业大学读书,家庭无固定收入,属于特困家庭。该生曾经被其他大学录取但因为家庭贫困无力支付学费而辍学,复读后考入我学院。入学的第一天,他带着各种证明材料来到学校。由于母亲身体不好,患有严重风湿行动不便,家中又没有田地,现在全家只能靠领取每个月两三百元的政府救济金维持生活。因为无力支付高额治疗费用,母亲病情越来越重。姐姐也正在读大学,家中实在是无力承担两个大学生上学的费用。看着他与其他新生截然不同的简朴装束,听着他的叙述,我感到了他强烈的求学欲望。因此我向学院提出了申请,经过学院领导的讨论,决定减免了该同学第一年的学费。入学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虽然学院减免了第一年的学费,生活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该同学一方面看着母亲病情越来越严重而无法救助十分痛苦,另一方面心灵深处又在抱怨上天的不公,为什么别人都可以有双亲疼爱生活幸福,自己却年纪轻轻就要背负上如此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这些压力,使他有一种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但该生学习较为刻苦,心里有一种内在潜力,发愤学习,将来学成工作报答母亲。所以他一心扑在学习上,每天除了看书上课,从没有其他业余爱好。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产生人际交往紧张、自闭等不良情绪。班级同学普遍反映他不关心集体和他人,性格孤僻自私。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耐心的做他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任何人的一生都 不可能一帆风顺,既然现实如此我们就必须去正确地面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以用勤奋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生活在集体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无援的个体,与人的交流沟通也是一门必修课,为什么不能敞开心扉,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朋友呢。这时,学院电力系一名教师主动提出要资助他,多次帮助他交齐了书本费,给他送去了衣物。同时我也帮助该同学尽量多地争取学院方面的资助。如国家励志奖学金、基础部党员爱心基金等。我也多次找班级同学谈话,希望大家能够给予他同学之间无私的关爱,真正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积极主动的去关爱鼓励和支持他,让他更多的感受到班级同学的温暖和爱。渐渐地,我发现他变得开朗了,也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了。学习成绩更是有了大幅提高,第一学期结束时,他取得了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找到了他,肯定了他取得的成绩,并告诉他,这就是对老师家人最好的回报。也对他说,同学们给了他这么多关心和帮助,自己是不是也该为大家做点什么。第二学期刚开学,张健同学就主动组织了学习小组,用自己的特长给班里的同学补课。看到这一切,我感到由衷的欣慰。贫困和挫折不应该成为一个学生放弃自己的理由,而应该是他努力奋斗的动力!现在,张健同学已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大唐新能源有限公司录用。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作为辅导员老师我深深感觉到,细致耐心的交流和疏导是必不可少的。要做到对学生真实情况的切实深入、耐心地了解。在同等的物质条件下,更多的关心爱护往往能够给予人无穷的动力和信心。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在困难面前绝不是孤立无援的。只要我们有信心、爱心和真心多办一些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和好事,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又感受到党团组织的温暖。在这里再次感谢学院领导对我们辅导员工作的支持,对学生的真心爱护。感谢学院党员同志们的爱心和帮助。

吸烟

热动092班辅导员

学院的管理制度当中,对学生吸烟做了明确规定,可是总是有同学存在侥幸心理,偷偷的去违反它,以身试法,包括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平时听话的孩子。我的班级当中,就有这样一位。

一天,他心情不好,趁着学校就寝熄灯后,他在宿舍躺在床上抽起了烟,于是,深夜里,吸烟的证据——烟灰留在地上,清早查寝很早,以至于证据还没来得及毁灭,于是,这名学生毫无疑问被抓个现形。

他找到我,和我说:“老师,我肯定不会再犯了,您能帮帮我别扣我的分了么?”我看看他,知道他是一个诚恳的孩子,但是,我觉得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受教育的好机会,于是我问他:“你一定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对么?”他诚恳的认同了我。于是我又对他说:“你知道学校为什么会有这条规定么?那是因为我们以后就业的岗位要求的。我们以后要去电厂,电厂里面就有很多可燃物,很多地方是禁烟的,如果你到了工作岗位上,一时烟瘾犯了,偷偷抽一支,就有可能引起很大的事故。学校里,吸烟被抓到扣的是分;工作上,吸烟被抓到扣的就是钱。我觉得这次如果你能吸取教训,那么比你走到工作岗位上再吃亏要好。你不是第一次偷偷抽烟了,所以被抓是早晚的事,为了让你印象深刻,我这次一定不会帮你。当然,这会影响你的成绩,但只要你努力,把学习成绩提高,再加上以后几学期的努力,我相信你最后找工作时的成绩还会上来的。”他虽有些不甘心,但是还是领会了我的意图,体会到了我的苦心。在之后的学习中,他比以前更认真了。进行百分考核排名时,由于我班级内部考核制度规定,参加活动加分乘1.5倍,违反学院制度扣分乘2倍,这名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名17,但由于吸烟扣的10分,综合排名降到了54,同时,他还得了一个警告处分。对于一个很听话、平时又很上进的学生,我的心很不是滋味,我甚至恨我自己怎么在班级建立了这样一个制度,我觉得我亏欠学生的,其实,对于这样的孩子,他不必受这样的惩罚也 会做的很好。

但之后的两学期,这名同学的成绩突飞猛进,第三学期成绩排名第8,综合排名第11,第四学期成绩排名第6,综合排名第10,综合四学期的成绩,他成绩排名第12,综合排名到了23。看到他越是表现好,我越是欣慰,同时也越是愧疚。这学期十月中旬,阿城亚泰水泥厂来了,这个同学头一次面试就成功了,很快单位就要求他们离校,在班级吃班饭的时候,那个同学还特意来向我告别,我抓住了最后的机会,向他说了我一直对他耿耿于怀的那件事,他说:“老师,要是没有那次教训和你对我的鼓励,我后面的成绩不会这么好的,那次让我学会了踏实。”我也终于因为他的一句话释怀了。关注贫困学生

做好“心理助贫”

热动093、热动101班辅导员

【案例背景】

贫困生群体已成为大学生中一类特殊的群体,也是我们工作中最值得关注的群体。他们因为面临经济压力和生活困难,从而形成了特殊的心理特点,随之而来就出现了“心理贫困”问题。虽然国家采取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措施,在解决贫困生经济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心理助贫”已经成为一个新课题。

【案例事件】

小A,男,来自山东农村,家中非常贫困,通过办理生源地贷款升入我校。性格上,小A平时比较沉默,只跟自己宿舍同学交往,与班里其他同学交流很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成绩很好。但是,生活上的压力使他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家境清苦与周围的心理落差导致他的无助和心中自我感觉到的卑微。平时不敢多讲话,也很少参加班级活动和同学自发组织的聚会,慢慢的脱离群体,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不是很顺利,同学们开始对他有些微词。在接下来的“班干部”、“三好学生”的选举中,学习成绩的优势并没有帮到他。这些状况给了小A更大的压力,他变得更加沉默,自己的处境越来越糟,情绪也有些消极。

在了解了这种状况之后,我找他谈过几次,希望他能融入集体,积极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努力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更好。通过交流我发现,他所面对的最大困难不是经济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效果】

在劝导小A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语言的无力,仅仅通过劝说根本无法起到实际的作用,也无法缓解学生所面临的困境。与经济上的困难相比,如何解决其心理上的问题更加迫在眉睫。我觉得让他在学习的空闲时间在外打工对他的心理问题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首先,打工的机会可以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境;其次,打工可以迫使其与人接触,缓解其个人封闭的问题;再次,也可以缓解同学们对他的误解。我嘱咐班级其他同学打工主动带上他,通过打工,我发现该学生有了很大改变,变得比以前开朗了很多,同学们对他的评价也改善了。通过其他同学的侧面了解,该学生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工作非常认真,人际关系也处理得很好。

【分析与启示】

我认为小A的案例是贫困生中的一个典型。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比经济问题更复杂、也更难解决。通过对小A的观察,我觉得大学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一种矛盾心理,这种冲突和矛盾主要表现在:

自卑与自尊相矛盾的心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主要源于家庭经济贫困,怀疑自己的能力,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这种心理现状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对群体生活比较退缩,沉默寡言,担心自己受到别人的轻视。

经济上的依赖心理与生活上自立的想法相矛盾的心理:通过与小A的谈话,我了解到他本身也有想通过打工改善自己经济情况的想法。但是,因为沉默寡言、又碍于面子、胆怯等个人因素,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很多贫困生都具有他这种特点。于是,很多贫困生将自己的困难更多的寄托于社会、学校和他人的资助上,表现出强烈的依赖心理,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奋斗精神。

现实与理想相矛盾的心理:贫困生承载着改变自己命运的期望,他们满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怀揣着美好理想来到大学。但现实却使他们不得不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着相当大的压力,现实的就业形势与他们原本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产生了矛盾,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就业和前途忧心忡忡。这种现实与理想相矛盾的心理现状,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等。

通过这件案例,我认识到了对于贫困生来说,仅仅给予其经济上的资助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其心理上的资助和教育。解决贫困生心理上的矛盾,达到顾及贫困生的自尊、降低经济上的依赖心理、锻炼其对现实的应对能力。

【待探讨的问题】

在“心理助贫”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改善生活状况,如何把学生的精力更多的集中在学习上,集中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上来,使其更好的就业,都是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新生入学的第一次班会

电化091班辅导员

张红滨

中学毕业进入大学,等于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由于高中阶段学习的紧张,很多事情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督促或提醒下完成,进入大学离开了家长,学校的管理也同时换了模式,所以第一次班会非常重要,对学生三年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我在新生入学的第一次班会中进行了以下内容:

1、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进入大学或进入社会,自己头脑要清醒,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什么事情必须马上做,什么事情可以缓一缓,要有轻重缓急之分。没有多少人不懒惰,那些勤奋的人,都是一些意志的力量在推动他的。所以,我们不妨说:“意志是克服惰性的一种力量。”而这意志的形成,是要靠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有这个目标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到达,我们就会觉得有理由把自己促动。

2、培养爱好。如果有自己的爱好,那么在大学期间继续发挥。如果没有,培养一个业余爱好,业余爱好可以使自己知识面扩展,可以知道其他领域的知识,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可以给自己带来信心,可以展示自我,可以给自己心灵带来愉悦,这一爱好可能陪伴你一生,对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会大有益处。

3、有效利用学校资源。尽量不要在寝室里闲呆,养成读书的习惯,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包括图书馆、运动场等。现代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社会活动、专业学习、业余生活等各种能力,而作为其他能力的一个基础的自学能力则必须利用图书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利用图书馆,可以使大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找书、自己钻研、独立思索、消化吸收。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及场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提升文化修养。

4、主动锻炼自己。课外活动积极参加,认真对待,抓住任何机会,好好利用公开场合锻炼、展示自我,哪怕只是一次课堂上的发言,别怕尴尬,更别怕丢人,也不要笑话别人。各种活动要放得开,把大学当作一个小社会来对待,你在大学中可以接触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可以帮你扩充你的认知,有的可以陪伴你渡过无聊的时间。你要去接受,去参加各种活动,进行演讲,辩论赛,竞赛等等,如果你觉得个人能力很想得到发挥,那么就参加社团吧,里面有许多东西可以体会。

5、学会关爱同学。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爱!先关爱同学才能得到同学的关爱。

6、认真做事。做什么事都很简单,但做好一件事很难。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努力和成功是成正比的,我们努力了,可能当时没有什么效果,但日后会有成效——厚积方能薄发。侥幸心理不要有,因为你不可能永远那么的幸运。努力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养成一个认真的习惯,相信成功离你不会遥远。

指导学生的就业实例

通信091班辅导员

刘莲秋

【案例事件】

“他们甚至都没看我的简历,怎么知道我不行呢?”我们通信班的几个学生说起招聘的事儿,和这一个月以来的求职经历,就十分委屈。我班有一个学生十分优秀,班级排名在第十左右,当过班上的文体委员,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在求职过程中却屡屡遭遇失败。她告诉我,当时招聘者只看了看她的应聘表格,便把自己打发走了,甚至没留她的简历。回来后她大哭了一场,她不明白,招聘者甚至对自己一无所知,怎么就知道她不适合这个职位呢?这一个月以来,她已经参加了校内校外好几个招聘会,都是留下简历后就一直被动地等待用人单位的消息,最终一无所获。

【案例分析】

一、探索日常教育新形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1、加强学生日常教育,以学风建设为抓手。加强学风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所需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经常“进班级”、“进寝室”,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使辅导员更透彻地了解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排名与就业的关系。

2、以社会教育为载体,加强学生日常教育。在校期间,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服务队,到敬老院、社区等场所接受教育,也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二、探索学生教育培训新思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1、帮助学生确立务实的就业择业观,实现多方面择业。通信专业在我校不是主打专业,我就鼓励学生广开就业渠道。另一方面,从学生的简历制作,辅导员应有计划、有步骤、分门别类地对学生进行把关。

2、全面加强毕业生训练,实现就业培训精细化。一方面,督促学生学好“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从中吸取就业方面知识的精华。另一方面,提高学 生应聘礼仪和面试时如何着装、行礼以及应答面试的言行举止;让学生自信地应对面试,在面试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稳中求胜。

三、探索思维新思路,提高学生就业应变力

1、我们学校的录取分数较高,一些学生超过本科分数,降档来到我校上学,其原因就是谋得一个好的就业去向。就业期望值较高,但毕业生供需矛盾客观存在。毕业生就业-择业-专业对口三者之间的问题凸显。自己理想的工作不好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更不容易找。这种情况的出现,令许多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等待”、“依赖”的现象,“主动求职”意识和“职业发展”意识不强。

2、基于以往毕业生通常采取被动式的择业态度,辅导员应尝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择业问题,从保守的就业“临时促销型”转变为发展式职业规划。从大一新生入学抓起,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规划辅导,大学一年级时引导学生学会设计自己,规划好自己的现实蓝图,侧重加强学生专业意识教育;大学二年级时引导学生学会塑造自己,将自己的实力精致化,突出综合素质指导;大学三年级时引导学生学会营销自己。

3、实行就业服务个体化管理。针对排名靠后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他们能走就走,不要过多关注专业、工作地点等问题,先就业,再择业。鼓励学生多种就业途径,到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等练就了本领,再去选择单位和城市。

4、实行与用人单位互动化管理。与招生就业办公室勤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发布的就业信息,将我以前或通过网络查询等途径了解到用人单位的信息,通报给学生;通过本人的社会关系,积极推荐学生就业。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查看招聘信息,自己应聘,让学生体会就业工作的难处,从而使学生珍惜学院为他们提供的就业机会。

转变差生

计算机091班辅导员

作为一名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辅导员,我从求学时代开始就经历了形形色色的学生,最让老师头疼的莫过于在班级当中所谓的“差生”。我认为,高校中的差生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拘小结,可是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第二种是生活方面规规矩矩,可是学习成绩往往不太理想;第三种就是结合了前两种不足之处,生活学习都很懒散,这样的学生往往是最让任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无奈的。今天我们暂不谈生活方面的一些不足,就针对在学习方面的差生进行探讨,分析一下原因及如何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任何班级都难免存在优良中差各等级的学生。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优生的强化教学、中等生的引导性拔高教育都比较能如愿以偿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差生的转变是较之甚难的一大课题。这一普遍存在的看似简单其实令人头疼的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教师。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今天,这一老生常谈的难题是不可能回避或妥协的。差生转变的困难务必要用教师“巧”而科学的方法攻克之。

欲克此关,先必深究其形式原因及形态,把脉诊断,找出病因。

1、受社会影响。目前社会上对知识的淡化,对“钱”的崇拜,学而无用,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的现象致使一些人放弃了学习。而高职学生存在着一定的自由度,尤其是其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半生不熟的状态,造成了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标模糊,内心深处隐藏着“厌学”“无所谓”的思想。

2、受家庭影响。目前,许多学生父母忙于工作、务工、生意。对学生不照顾或不能照顾,任其放纵地所谓“读书”,对学生未进行家庭教育,而是“顺其自然”地听之任之。更有甚者,有的家长认为读书只是为了找份工作混口饭吃,即使子女没有工作自己也能养活,这使学生很大程度的对学习的意义产生了偏差。

3、基础知识差。这部分差生上课虽然也认真,做事也能完成。可却与老师传授的知识严重脱钩,与老师所授知识无共同语言;似懂非懂,教与学成了陌路人。学生不知老师所云,无法进入领会知识的氛围。长此以往,负债累累,总是艰难地在后面追赶,过着“吃夹生饭”的日子,这是大部分差生的病根。

4、玩心大。贪恋某种爱好,电视、游戏机、网吧吸引了一大群好动的学生,使之沉醉其中,荒废学业。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看小说、打扑克、踢足球等等也入了迷,一旦上瘾,早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5、学习方法不当。无恒心,做事有始无终,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学习处于应付状态,时冷时热。更有甚者,自卑心理严重,破罐子破摔。

那么,如何促进差生的转变,推动其健康发展呢?

针对差生的现状,根据我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彻底改变学生厌学情绪,召开班会,与学生家长多沟通、勤沟通,团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讲一些学习典范,强化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多举一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实例,讲身边学而成功的人士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好学”情趣。这一项工作务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其方式必须灵活多样。由辅导员牵头,各科任教师配合,征得家长的支持方可如愿;而且,这一步耗时长,必需持久性,针对性地进行。具体实施中,要个别辅导,从严纠正其学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主动地进入角色。

2、以人为本,尊重差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尽量多奖励少惩罚、多报喜少报忧,让差生享受努力后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差生相信自己,克服自卑感。很多时候,真诚的鼓励远远要比严厉呵斥的效果好的多,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老师,才能接受老师所说的话,这也是在我工作近三年中屡试不爽的方法。

3、深入教学,补洞防漏。杜绝玩上“瘾”的活动,引导其走入学习正轨,把玩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玩与教中找出默契的配合,开展一些有益于学习的主题活动、比赛、演讲等。比如有的学生迷恋上了网络游戏,那我就可 以从网络游戏入手,与学生谈及网络游戏有关的话题,当学生真正的与你无话不谈的时候,真正相信你的时候,你再和其讨论网络游戏的一些弊端及害处,相信这时学生也会从内心的深处赞同你的看法,这也证实了上一点所说的内容:让学生接受老师,才能接受老师所说的话。

4、实行结对子的帮扶自治小组,鼓励优生与差生交朋友,营造互补氛围。开展“一个教一个”等学习活动,使差生认识到差距可以缩短,落后经过努力可以领先的道理。比如让班级的全优生经常有针对性的为大家传授一下学习的方法及窍门,让大家认为全优生与大家没什么区别,每个人都会通过努力达到的。

5、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因材施教。这是巩固有了进步的差生转变的必要条件。在差生有所上进后,必须针对性地拟订计划,确立目标,使之不欲速则不达或者停滞不前导致前功尽弃。

吗啡,大家都知道是毒品,而且还有嗜瘾的可能。如果你给一个正常人去注射吗啡,那是不道德的;如果你给一个病人注射,那是治疗的一种方法,因为我们不能看他在痛苦当中挣扎,所以,给一个需要治疗的病人去注射吗啡,那就是最大的道德。

差生并不是绝对的差,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歧视、不冷漠、不让他们“混”下去。一旦使他们觉醒,引导他们上进,成绩是可喜的,转变差的工作也就大功告成。而许多所谓的“差生”经过老师的谆谆教诲后是很有成就的,关键是看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如何开导他们,帮助他们走过“差”的那段路,充满信心地找回自己,奔向成功。

让学生微笑、自信地成长

发电102班辅导员

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是成功的关键。自信心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愈是自信的学生,愈会成功,愈会成功则会是显得更为自信。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则会是导致更深的自卑。但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而青年时期是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大量研究表明,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我在班级发现了这样一位学生,他不太爱说话,每次说话都低着头,声音非常小,家长在身后提示他做每一件事,父母看着也很朴实、本分。学生都报到之后,我在整理学生的资料的时候,接到一个来自班级家长的电话,正是白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那个学生,家长跟我简单交代了一下家里的情况,我才知道,这个学生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父亲下岗在家,母亲没有工作而且患有糖尿病,常年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用,孩子比较老实,知道家里条件不好,说话做事都有点胆怯,从小做事就没有信心。挂了家长的电话,我找出了这个学生的档案,仔细的翻看,发现初中、高中的老师对他的评价都是比较老实。我开始注意这个学生,军训的期间,我找到这个学生主动深入的谈过一次话,发现孩子的想法很朴实,很单纯,之后我注意到这个孩子的平时表现各方面都规规矩矩的,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大声说话,自我介绍的时候,他只是简短的几句话,声音很小,不敢看同学。在我深入的了解他之后,恰巧有个机会,系部有位老师想要资助困难学生,我马上想到了他,孩子很知道感恩,从这之后,我了解到,他总是主动的找到老师,帮老师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第一次班级干部竞选前,我鼓励他参加竞选,演讲很青涩,结果没选上,我又找到他跟他谈,让他不要在竞选失败后气馁,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第二学期班级换届选举的时候,他 又一次站在竞选台上,而且这次的演讲明显比刚步入大学的时候成熟了很多,而且越来越多的科任老师都跟我夸奖这个学生,说他学习很认真,积极,每学期的学习成绩都在明显进步,综合排名从班级第17进步到班级第7,而且不但学习成绩进步,综合排名也在提高,各方面都在进步,虽然现在的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进步是最突出的一个,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转变着,自信多了,笑容也多了。

通过这个学生的例子,让我对辅导员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悟,我总结了这样几点:第一,在集体中培养学生自信;第二,要适当给学生鼓励;第三,学会竞争,增强自信心。在大学期间,学生的重心不再只是学习,还要锻炼其他方方面面的能力,为了更好的适应即将要步入的社会做准备,所以在大学期间能力和自信的培养尤为重要,自信是做事成功的先决条件,没有自信做事首先就失败了,而能力是做事成功的必要条件,单单只有自信没有能力,那样自信就变成了自负,为了让学生们都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挑战,让他们都微笑、自信的成长就是高校辅导员的责任,尽管班级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对于班级学生的进步,我总是很欣慰,希望他们在大学期间的成长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经历有限,想要帮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取得很明显的进步,存在着很大的难度,而且很多学生的个别情况不一样,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积累更多,帮助更多的学生微笑、自信的成长。

利用闪光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发电103班辅导员

王一秀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它能使我们了解自己、相信自己,从而塑造良好的自我现象。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其原因就在于充满自信的人,大脑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灵感和创造力,因而事业容易成功。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缺乏自信的学生,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此在学习中没有激情,致使大脑活动受到抑制,创造性思维难以发挥,本来能够做好的事也变得不能完成,导致自己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越来越灰心丧气。如果不及时帮助他们走出阴影,树立自信,时间一长,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作为辅导员老师,我们应该一直秉承“赏识教育、快乐学习”的理念去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知道,过于肥胖的孩子会让人觉得行动笨拙,他们自己也会对自我形象认识不当。学生的自我形象往往是通过与同龄伙伴的比较开始并在他人的评价中再经过自我分析判断逐渐建立起来的。我们班级就有这样一个胖男孩小A,在集体活动要求穿一致的服装参加的时候,小A只能跟在队伍的后面,因为身体超重而买不到大码的服装。虽然我总是给予他一些特别的关心,比如说我会领着他一起看同学们表演节目或者和他站在一起看班级其他同学的队形演出。但我总是觉得这些还不够让他觉得是这班级当中的一份子,应该找到他身上的发光点,让同学们更加关注他,也让他增加对自己的信心。

机会终于等到了,学校春季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拔河比赛”,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当时想到的是这下小A可以展现他的长处了。在班级挑选参赛同学的时候,我特意对全班同学说:有小A在,我们班实力肯定强!小A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但当上了赛场,小A站在队伍的最后把粗粗的拔河绳系在自己腰间的时候,他再也不是那个腼腆害羞的男孩了,我站在他身边,用尽力气为大家也是为他加油,在最后的时刻,小A使劲全身力气向后拽,其他同学也顺势向我们队伍的方面用力,就这样,我们的执着和拼搏,赢得了拔河比赛的冠军。当赢得最后一场比赛那一瞬间,我激动得一下抱住 小A,他那一身原本觉得累赘的肉,现在也变得那么有价值那么闪光亮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生中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缺乏自信学生的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从那次比赛以后,小A开始积极主动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由他出演的话剧和小品在学校都获得了好成绩。同学们对他也更加热情和友好,我发现小A的脸上也天天挂着灿烂的笑容,这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作为辅导员老师,我们要去积极发现学生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老师,及时肯定表扬学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为学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培养成功的信念,达到学习上的成功。

浮躁和苛责是建立信任的天敌。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期待的感情,可以使对方感到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心。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其奋发向上。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不能错误地认为“朽木不可雕”而放弃教育。

“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问题学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对这项工作,辅导员老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让我们摒弃对“问题学生”的偏见,多给学生一些爱心,让爱心唤醒学生的心灵,让爱心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成功的人就在我们的手中诞生!

“80后”与“90后”

我们一起成长 集控104、集控113班辅导员

夏玉洁

【案例背景】

我,一个毕业仅两年多的“80后”大学毕业生,已告别了大学生活,揣着梦想,满怀信心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着。

他们,一群告别紧张的高考复习生活,对象牙塔中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充满期待,无忧无虑的“90后”。

我们,2010年9月,相遇了,从那一刻起,他们成为了我的第一批学生,我也成为了他们大学生活中的“大家长”。见证一个个稚嫩的心理走向成熟,走向成功,分享着这个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我也从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案例分析和做法】

一、优势

1、成为良师益友

“90后”的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缺少玩伴,因此,除了师长的角色外,“80后”的我还要能扮演好朋友的角色。正是这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融入这些“90后”大学生的生活,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抉择时,他们首先就会想到向我寻求帮助。

2、拥有共同的爱好

发短信、聊QQ、写博客……共同的爱好和话题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网上,我经常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沟通,为他们解答问题、指引方向。许多面对面时不好意思说的事情,学生们更愿意在网上向我倾诉。

二、劣势

1、社会经验不足

“80后”的我刚踏上工作岗位、刚步入社会,工作经历较少,人生阅历较浅,因而当学生发生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惊慌失措,甚至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处理。仅比“90后”的他们大几岁的我,常会表现出亲和力有余,而威信不足。

2、承压能力不强

“80后”的我出生和成长在“四二一”家庭环境中,是独生子女。父辈们创造了温室般的成长环境。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我没有接受过生活中过多的磨砺,稍微碰到点挫折和压力就会接受不了。

3、工作实效不高

“80后”的我刚参加工作,工作时间不长,缺乏经验积累,思想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还不是很成熟,工作实效性很低。

三、做法

1、充实自己,培养技巧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育者,我更应该不断地学习知识,充实自己,提高素质。更应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互动中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多与老辅导员交流和沟通,从中不停地吸收适合自己的教育技巧,提高工作实效。

2、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教育学专家熊丙奇认为,不论是对“90后”,还是对以往的“80后”、“70后”,实际上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还是“因材施教”。相对于“70后”和“80后”,“90后”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更大,自我意识更强,更自信,喜欢尝试新事物。因此,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更应该把握其个性,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包容学生,理解学生

“90后”个性张扬,渴望与老师建立平等信任、相互关心理解、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亦师亦友”关系。我努力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优秀的谈话人,以心换心,包容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动态,多些理解多些关爱。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心贴近了,互相包容和理解了,这样,老师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地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4、创建平台,增进沟通

随着科技的普及,学生上网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教 育、管理、服务工作,可以改变时空的局限,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沟通和指导。同样的,由于便宜、方便,短信也逐渐成为“90后”大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可以构建网络平台和短信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增进我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总之,“90后”大学生是一个个性张扬、独立叛逆、思想活跃、追求时尚、渴望平等的青年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若干年后,必将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有睿智的教育思想、博大的教育胸怀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深邃的教育智慧,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能积极理解和包容每个“90”后大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求同存异,和谐相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80后”与“90后”大学师生的共同成长。

关注在“不和谐”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 热动102、发电115班辅导员

梁桂华

【案例事件】

200X年接了一个新生班级,开学后不久的一天晚上十点左右我接到了一个短信:“老师,我喜欢上咱班的一个女生,你能帮我吗?”短信没有留下名字。我知道这是青春期的学生正常的心理反应,所以我立即对他提出的问题从正面做了回复。两个月以后,这个学生给他喜欢的女生留下了这样一张字条:“我走了,不要找我,我妈的电话……”。

见到这张字条做了两项工作。其一:马上派学生去找;其二:立即与家长联系。

与家长联系上以后,家长的态度让我悬着的心稍稍松了一口气。家长说:“老师,你不用着急,他不能出什么问题”。接近中午的时候学生在本班教室找到了这个学生。

【思路及方法】

我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开学初即能很大胆的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诉老师,在不能实现自己意愿的时候又这样无所顾及的留下字条走人,完全不考虑学校的规章制度。

一、了解情况

把家长请到学校,我了解到:“这个学生生长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父亲脾气暴燥,家庭关系不融洽,这个学生自上初中开始就从来没有跟父亲说过一句话”。与此同时,找同寝室的人了解情况,我得知:这个学生性格孤僻,很少与人交流。

二、制定方案

于是我专门针对这名学生组织所有的班级干部开会,制定了班级的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

1、首先由我本人直接找这名学生进行谈心,以解决他的心理障碍;

2、班委会、团支部要“以构建和谐班级”为主导思想,在班级积极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家庭气氛”,使每个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3、团支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以使每个学生明确学生时代的主题,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

4、班委会、团支部的所有成员都要经常与同学谈心、沟通,以确保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再出现类似的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和行为上的意外;

5、同寝室的同学多给他一些关爱,以使他能够在健康和谐的寝室同学中改善心里的不良状态。

6、每天都由同寝室的一个班级干部时刻注意他的思想动态,确保他不出意外。此方案采用以后,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新的问题:

此方案采用不到一个月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上课期间他擅自离开教室去学校收发室取信;休息时间女同学看电视他把电源拨掉;合班教室上课他回班级没有钥匙就把班级的门锁撬开;家里暖气漏水不经请假就回家;甚至于稍有不如意就跳过窗户走向边缘,班级的班干让他折磨的精神紧张,唯恐出什么意外。完全处于无组织无纪律的自我状态。

新的思路和方法:

针对新的问题的出现必然要采取新的对策,只是一味的给予温暖和关照是远远不够的。这一次我把他找来改变了以往温和的态度,而是很严厉的把他的所有表现一一例出,明确地告诉他任何人不能凌驾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之上,如果能遵守学校的纪律可以在学校继续上学,如果不能,我会把家长找来,自动退学。老师态度的转变使他很震惊,他立即给他妈妈打话,告诉他妈妈说老师要逼死他并坐在地上嚎淘大哭,我保持沉默状态,待他哭完了,我继续要求他考虑我提出的两个方案。想了一会,他说:老师,如果你要是早这样对我我早就好了,我选择继续上学,遵守纪律。家长来学校我和家长又进行了一次长谈,家长同意我的工作方案:让学生写检查,并保证今后遵守纪律,如有违反,申请自动退学。学生签字,家长签字。

自此以后,这个学生有了彻底的改变,直到毕业顺利被用人单位录用。【分析与启示】

美国心里学家罗杰斯曾就心里健康问题做过如下阐述:心里健康的人必须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 当地控制情绪;等等。

这名学生生长在不和谐的家庭中,长期的生活环境和血统造成了他与父亲相同的性格,也形成了他为人处事的风格:不懂得尊重他人、固执已见、自以为是、脾气暴躁等、心里上处于亚健康状态。

由于缺少家庭的爱,他很想在上大学的时候寻找到一份爱,但却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估价,生活的目标不切实际,尽管老师一再做工作,但还是一意孤行;当自己的愿望不切合实际遭到拒绝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因为没有安全感,试图以自己对同学的强硬的态度甚至用违反纪律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强大等等,这就是一种心里不健康的表现。

总之,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积极努力地营造一个和谐的气氛给他以宽松的自由的环境,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正面引导是我们工作的前提。与此同时我们更不能忘记用一个学生的标准去严格要求他,以扭转他凡事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的心里状态,即:“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从而改变他的人生观和处事观,以完善他的人格,从而从心理上走向健康。

【待探讨的问题】

学生已经毕业几年了,但我始终放心不下,心理健康决不是在校三年就能完全康复的,我不知道走向社会以后还有没有人能像老师和同学那样去关爱他?如果没有他人生的路该怎样走?所以我认为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大学老师,辅导员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结束语】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开朗、开放的人生态度;为人随和;有自制力,不受周转环境的影响等等,我们将为此而努力!

让我忘不了的一件事 电化101、集控111班辅导员

【案例事件】

班级某男生,家里经济困难,不善于与同学老师交流,忽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沉浸于自己的小世界,也不愿意接受老师同学的帮助,对老师的教导不理解。将成绩下降等归结于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经济条件,对父母常有抱怨,经常向父母要钱,只为了钱给父母打电话,甚至责骂父母。不珍惜父母对其的关爱,只知一味的索取,缺少正确的感恩观。

【案例分析】

1、家庭教导偏失

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从小陷于父母溺爱。上学后又因为课业负担繁重,父母不让他们做任何事情。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不求什么回报,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乏对子女感恩意识的教导。孩子过分依附父母,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2、学校教育不足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更多地是在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唯一寻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生在考人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巧的控制上,关心最多的是就业问题。高级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造就“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这是高校德育的重点所在,也是感恩教育必须加强的重要原因。

3、社会环境负面影响

现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长,社会风气的败坏,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之初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

【案例启示】

1、缺乏对父辈辛勤培养和教育的体悯之心

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积极、健康的,但有些共性问题仍然值得深思和探讨。当前部分大学生与父母联系的主要动机是要钱,有人甚至记不得父 母的生日。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为其所做的一切看作是天经地义,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骄横任性的坏习惯。这些问题确实反映出当今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这种令人忧虑的倾向。

2、中学时期过分追求升学率,道德教育缺失

尽管国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迫于高考的压力,从小学到高中,老师和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看作第一要素,始终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重要砝码。部分中学教师也感觉教育的压力太大,有时候部分家长也缺乏对教育工作者的体谅和沟通,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对学生早期的德育教育。

3、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

当前部分大学生由于后天教育和当代社会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状态,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渴望一蹴而就。凡是一味埋怨父母。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缺乏息息相关。

【解决方法】

1、将感恩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要想让大学生掌握感恩这门处世哲学,就要求我们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不断地给学生灌输。

忘不了那次我和班里某男生在操场谈话,他只是强调父母关心得不够。我耐心地帮他回忆从小学到考上大学,自己在家做了哪些家务,母亲帮他洗了多少件衣服,做了多少顿饭,父亲多少次接送他上学,他说没有做过家务,更没注意父母日常所付出的辛苦。父母经常让他先吃饭,他们吃得很简单,营养品只给他吃,父亲穿的衣服也是他穿旧的。父母没有钱,可是为了他上学方便借钱给他买了手机。我们一边聊,我观察他的表情发生着变化,慢慢地低下了头,大概感觉到惭愧了。通过多次和他交流,慢慢地他认识到对父母不敬是一种错误。有一次家长来电话说他变了,知道关心父母了,想出去 打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当时母亲边说边哭,特别感谢学校。

2、让学生懂得社会中人与人的感恩意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要让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在各个传统的节日、特别是中秋佳节之时,我要求学生必须给家里打电话;在假期里,要尽力帮助家中的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要经常和父母聊天,必须积极主动。父母生日发条短息,送一份祝福。这样就能将感恩教育还原于真实的生活中。

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在总体上积极主动的把握历史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自我的才智,创造自我的价值,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是时代发展必须加强的主题。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中需要拓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一致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全面成长成才。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相信懂得感恩的人,你的心中就能装满整个世界!用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

倾听贫困学生心声

沟通注重人文关怀

热动114班辅导员

【案例背景】

贫困生是大学里的弱势群体,他们总是要面临着经济上、生活上的困难,还有看不到、摸不到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缺乏自信。如果没有一个适合的倾述对象和开导对象的话,久而久之必然会对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资助贫困学生的措施,但是贫困补助如何合理分配,经济资助同时如何心理资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案例事件】

开学不久,开始统计本班贫困学生人数,本班贫困比例高达33 /54,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遇到的问题也多一分。这一届大一有贫困补助是第一次,以往是按照贫困学生的成绩来分配贫困补助,由于大一新生没有以往成绩,那么如何来分配贫困补助就成了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做到在没有标准的前提下做到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真的很难。有说按照高考成绩分配的;有说让贫困的学生上讲台诉说家庭情况,由学生投票来分配助学金的,学校的决定更倾向于后者。通过观察,这些贫困学生大多在学习上成绩良好、纪律良好。但是多数沉默寡言,与班级其他同学交流很少,人际关系不是很好。在投票之前有学生给我打电话,大体意思为:不想上讲台评选了,一是觉得自己不想在同学面前诉说自己家的贫困,觉得会让自己更自卑。二是自己人际关系不好就算选的话也不会选上,所以干脆就不想选了。电话之后,我自己想了好久,有没有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即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又能把贫困补助合理的分配下去。

【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效果】

如果说贫困生要是比其他学生多什么的话,我觉得是脆弱的自尊。好的一面他们会更努力的学习得到别人的认可,也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定地基础。还有一面就是在努力中所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如有不慎将功亏一篑。所以我觉得在处理助学金分配的问题上也好,还是以后教导他们也好,应在维护他们自尊的同时消除他们自卑的心理,建立足够的自信。

最终,我采取了这样的一个方法,每一个贫困学生采用发短信的形式将自己家庭的情况汇报给我,我在读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时,略去他们的姓名,31 然后由班级干部及宿舍长为代表进行评选(当然前提是我相信每一个贫困的学生汇报的情况是真实的),然后按照评选结果合理分配助学金。

通过短信对他们家庭情况有了初步了解,通过学生的反馈对他们性格的有所了解。找了个别同学谈话,开导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自卑的阴影,鼓励其他同学也主动与他们交流,主动带他们参加班级各项活动。一段时间过去了,慢慢的他们也融入了这个大集体,有一个学生担当了我们联欢晚会的主持人,效果显著。

【分析与启示】

自卑像一个无形的枷锁牢牢的禁锢着他们年幼的心,像一种无色无味的毒药侵蚀着他们的自信,剩下的也只是不堪一击的自尊。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我的力量的是微弱的,但是社会、学校的作用却是巨大的。感慨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1、一个人的作用是微弱的,需要更多人认识到贫困生自卑问题的严重性,社会应给他们足够的关怀,给他们塑造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

2、国家助学金是一项专门为贫困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的一项措施,但是我觉得应该授人与渔,非授人与鱼,应该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勤工俭学,即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也加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

3、成绩不该是评价一个学生好与坏的唯一标准,不该把贫困与学习好画上等号,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

通过这件案例,我认识到了对于贫困生来说,经济上的资助是远远不够的,心理的贫困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学校应该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建立足够的自信,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要多一分爱心,多一分细心,多一分关怀、多一分理解。

【待探讨的问题】

自尊是双刃剑,我们在维护他们自尊的同时,也该考虑一个问题,过分的自尊就会转变成争强好胜,如何把握这个度至关重要,也是需要时间去摸索经验的。

关注寝室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

电化111班辅导员

【案例背景】

近年来,在高校寝室中出现的各种恶性事件给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亮出了“红灯”。一般来说,大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单纯,在大学期间接触最多的是同学和老师,而同寝室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特殊的一种关系。个人的行为习惯、人格特征在同寝室中彻底呈现出来,在这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同学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和紧张。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与同寝室同学的关系,不能及时调整好与同寝室同学的矛盾将造成不必要的争吵,甚至会因为小小的矛盾而造成身心的伤害。2003年云南大学“2.23”马加爵杀人案的直接导火索就是马加爵与寝室成员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寝室人际关系恶化。

【案例事件】

小X,女生,独生子女,性格上,小X平时比较活泼,大大咧咧。小Y,女生,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性格较内向。这两个女同学正在闹小矛盾,了解之后,知道矛盾原因总结有二,其一,小X是寝室长,某天10点熄灯后,小X要求小Y不要打电话,否则被扣分对自己对班级都不好。但是,可能语气不好,小Y不能接受,起了争执;其二,寝室卫生打扫问题。小X是寝室长,认为自己多干点没什么,尤其是在其它同寝室同学有事的时候,但是,小Y觉得寝室长就应该多干点,理所应当,于是,有了矛盾。

在了解了这种状况之后,我找她们分别谈过几次,对她们进行思想教育,希望她们能融洽相处,毕竟三年的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以后工作了,再想见一面都难了,再回到宿舍的机会都没有了,应该珍惜这份难得的时光和难得的情谊。况且,寝室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特殊的一种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尤其是现在所谓的80后、90后,但是,我们不能要求别人来适应我们,我们应该适应别人,适应这个社会。

【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效果】

首先,让两个学生各自反省,认识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可

以避免他们对老师、家长产生的依赖性,并且能够培养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在她们自我反省的同时,我也要分析整个事情的起因。对于这件事情,小X性格活泼,说话直爽,急脾气,说话不会婉转,缺乏沟通技巧,这是出现矛盾的原因。小Y从小家境好,娇生惯养,她习惯了别人为她服务,她能忍受有人颐指气使的和她说话吗?在打扫卫生的问题上也反应出小Y的自私、任性。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两个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其实很多矛盾的激化都是源于双方的不理解;然后,分别找两位学生了解她们是否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被宠大惯大的,遇到什么事情都是别人先让步,从来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得知他们自己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的情况下,再由老师出面进行分析、调和和批评教育。对每个学生都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和长处,错了就要改,改了就不是问题,否则以后走向社会,还会吃自己个性的苦果。今后要再出现此类问题,要真诚、坦诚的找另一方谈话,双方直言不讳的把各自的想法说出来,彼此多些理解、包容。另外,在这个问题上,很多时候,寝室出问题后,多数同学都提出换寝室的要求,但是,我觉得调换寝室并不是首选的方法,这是逃避问题,问题不解决,调到哪里还会出现另一个问题;最后,事情发生了,解决了仅仅是一段时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持续。第一,大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到自尊、自重、自强;第二,加强对大学生身心的管理,及时沟通,尽量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真空地带。适时调整德育的内容、方法、手段,以跟进新形势,掌握新变化,解决新问题。

目前,经过调解,二人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都能多为他人考虑,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忍让,关系已经和好如初。

【分析与启示】

在寝室人际关系矛盾的处理上,要充分尊重学生,不能主观判断、感情用事,以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自己处理问题,要本着帮助学生的态度,与学生在情感上建立一种朋友式的信任关系,客观公正的解决问题。同时在平时的思想教育中特别注意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利用多种渠道进行教

育,尤其注意探索对于独生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帮助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为他们烹制一道特制的“心灵鸡汤”。

【待探讨的问题】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寝室是高等学校育人环境中最基本的元素,关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如何在专业知识的教育基础上把精力更多的集中在学生的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上来,使其更好的就业,都是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帮助学生在迷茫中找回人生目标

继电111班辅导员

李字芹

【案例背景】

2003年9月,刑某同学从2002年入学的计算机专业降级来到我计算机031班。

【案例事件】

该同学刚降到计算机031班时,经常迟到,时常不跟老师打招呼就不见踪影,他总逃课上网吧来打发时间,每天活得混混沌沌,没有人生目标。班级和学院的活动也不参加,看到这个孩子自暴自弃的样子,我心里很难过。我常打电话跟他父母沟通,他父母说:“他们也管不了这个孩子,孩子一直跟着奶奶生活。”现在离开奶奶家乡,住在学校,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更加自由散漫了。

【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效果】

我作为该同学辅导员,拨通他奶奶电话,跟她谈起该生降级后的现状,让他奶奶多跟孙子聊聊,让孙子在校一定学好,不要走下坡路。

我又通过其它学生多次了解该生的为人、优点,然后天天找时间跟他谈心,平时多激发鼓励他,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记得有一次他旷课上网,下班后我找到他,做他思想工作,他竟把我气哭了,我说:“我都是为了你好,这么晚了我家孩子在看护班我都没有接,来跟你谈心”。那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了。同学们看到他把我气得很伤心,也都一起围过来批评他。

还有一次,他把头发染成黄色,考试头一天晚上上网,第二天期末考试,在考场上睡着了,卷子空着没写,考试完毕我去寝室找他谈心,可是一到寝室看到他倒在床上睡着了,我在寝外等他睡醒,他醒后知道我为了跟他谈心等他多时,他很感动,很不好意思,眼泪流了下来,通过多次教育感化,这名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上网,也关心班级了。

在生活上帮助感化这位同学,给他带食物,入秋后见他穿得少,让他多加衣服,别冻着;他病了给他带体温计和药等,他深深感到我对他的真诚关

心,他逐渐有话愿意和我谈,有事愿意问我了,我顺势利导,帮他树立了在校的学习目标,让他多参加班级活动,有活动都叫着他,不把他落下,他从不喜欢这个班级到喜欢这个班级了,从他原来散漫扣分多他都不在乎,到现在扣1分,他都会很不好意思来找我,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又为班级扣分了。”我会说:“没关系,记住以后不要再犯就行了。”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感化教育,他进步了很多,融入了我们班集体,变成一个懂事的孩子,在迷茫中找回人生目标。

安排学习好的学生帮这位同学补课,采取“一帮一”的方式。排座时让学习好的学生和他坐在一起,使他学习逐渐跟上来。为了让后进生更有信心赶上来,我安排几名后进生提前一周备课(包括他),在课内自习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解,我抽时间去听课,结果他有时讲着讲着就卡壳了,我就随时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上讲台接着讲,讲完后,我又让他重新讲解,翻来覆去几遍下来,他由原来对题的不理解变得理解了,这科由原来不感兴趣而变得感兴趣了,他站在讲台上为同学讲解,他也理解了老师在讲台每天讲课的辛苦,变得越来越理解和尊敬老师了,由此变得对学习重视起来,也锻炼了表达能力,使他学习逐渐跟上来,融入我们班集体,使他在迷茫中找回人生目标。

他稍有一点儿进步,我就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我还找机会让他组织策划本班级的羽毛球比赛,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变成阳光、上进的好学生,立志将来成就一番事业,回报亲人、回报学校和社会。

【分析与启示】

辅导员对于降级的问题学生要下大工夫做其思想教育工作,不放弃、不妥协,要持之以恒做通降级生的思想工作。要怀有博爱之心,就会发现不同学生人格发展的生长点,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潜力。必要的宽容也是辅导员博爱的体现,只有胸怀仁慈之心,才能宽容他人。宽容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则地袒护,而是对学生自我认识错误、自我改正错误的期待,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发奋学习。

给学生被爱、被老师重视的精神体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顺应学生的情感需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要运用积极情感的感染性、激励性

和动力性,善于动之以情,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只有真情和激情才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使教师的教诲畅通无阻地滋润在学生心中,让学生在迷茫中找回人生目标

【待探讨的问题】

降级学生都是问题学生,如何及早给问题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在迷茫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只要辅导员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有的放矢的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对学生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帮助,我们就会帮助学生在迷茫中找回人生目标。

第四篇:“家风”是一种综合教育力量

“家风”是一种综合教育力量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高尚的精神情趣

家长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带头把家里的精神生活搞得充实、高雅、丰富,防止精神污染。有些家长让低级趣味充斥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坏:

“我爸妈天天招来一帮人在家打麻将,吵吵闹闹的不说,看看他们那副德性,真让人恶心:一个个敞胸露怀,捶桌、跺脚,一双双血红的眼睛盯着对方手里的„大团结‟……”

“家长一打牌我就烦,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叭叭‟的拍桌声,吵得我心烦意乱,我强忍着用手堵住耳朵背课文,可爸爸还不断地叫我给他的牌友递烟倒水……”

“我爸爸打牌凑不够人,就命令我去给他找牌友,还说找到一个牌友给10元。我当然乐意了,于是放下作业,到处给他拉人……”

……

试想想,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怎能健康成长?

因此,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生活在和谐温暖的家庭,受到积极健康的精神影响,才能心情愉快,积极进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浓厚的学习气氛

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建立学习型家庭。无论家长做什么工作,都应该热爱学习,崇尚知识,让家庭充满学习气氛。

有个孩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名,人们以为他当编辑的家长一定为他修改过作文,做过指导。可是一了解,家长根本就没给他“吃小灶”:“我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哪有时间辅导他呀!”那么,秘密在哪儿呢?还是氛围——每天妈妈伏案改稿,爸爸埋头写作,家里来了客人,谈论的也都是如何修改文章,论“结构”,谈“中心”,家庭中的这种“文风”熏陶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喜欢上了写作文。

和谐的家庭关系

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成绩。

某大学曾对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中,家庭和睦的有55名,占67.9%;父母性格热情开朗的有70名,占87.3%。可见,家庭良好的气氛促进了孩子的学习效果。

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为了孩子,一定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如果家长不注意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建设,不注意情感投入,夫妻争吵甚至动手,孩子就会在争斗的环境中形成野蛮的行为。一个留级生说:“我没法不留级,我在家没法学习。爸爸妈妈整天吵架,不是砸玻璃就是摔东西,有时妈妈几天不回家,爸爸就拿我撒气,有时我看到爸爸坐在墙角抽烟,一抽就是几个钟头,我心里也烦极了,哪有心思学习呀。”大家想想,这样的家庭关系怎能培养出有教养的文明人。

另外,家庭中不能没有歌声和笑声。要让孩子的生活充实,家庭中必须有健康的精神生活。人们需要物质生活,同时也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学习、工作,也需要游戏、休息;需要严肃,也需要活泼、幽默。家庭气氛过于沉闷,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有些家长担心与孩子嬉笑打闹有失长辈的尊严,其实不然。与孩子在一起欢乐地游戏,有助于调节两代人的感情,孩子和你亲近了,反而会听你的话。家长如果总绷着脸,孩子反而会敬而远之。总之,要使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才能使孩子、大人的情绪得到调节,体会到天伦之乐,提高家庭的凝聚力,从而形成综合的家庭教育力量,推动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温馨建议:如何建构和谐家风

●家庭成员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家长不要当着孩子面吵架,要相亲相爱。

●家长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家庭成员要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家长要表示热情的欢迎。

●要与邻里和睦相处。

●家长要开朗、乐观,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愁苦、抑郁情绪。●家庭成员对客人要热情、诚恳。

●对有困难的人要同情、关心和帮助。

●对任何人都不能漠不关心,要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事。

第五篇:家风是一种综合教育力量

家风是一种综合教育力量

内容提要: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关键词: 家庭 教育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高尚的精神情趣

家长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带头把家里的精神生活搞得充实、高雅、丰富,防止精神污染。

有些家长让低级趣味充斥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坏:

“我爸妈天天招来一帮人在家打麻将,吵吵闹闹的不说,看看他们那副德性,真让人恶心:一个个敞胸露怀,捶桌、跺脚,一双双血红的眼睛盯着对方手里的‘大团结’„„”

“家长一打牌我就烦,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叭叭’的拍桌声,吵得我心烦意乱,我强忍着用手堵住耳朵背课文,可爸爸还不断地叫我给他的牌友递烟倒水„„”

“我爸爸打牌凑不够人,就命令我去给他找牌友,还说找到一个牌友给10元。我当然乐意了,于是放下作业,到处给他拉人„„”

„„

试想想,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怎能健康成长?

因此,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生活在和谐温暖的家庭,受到积极健康的精神影响,才能心情愉快,积极进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浓厚的学习气氛

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建立学习型家庭。无论家长做什么工作,都应该热爱学习,崇尚知识,让家庭充满学习气氛。

有个孩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名,人们以为他当编辑的家长一定为他修改过作文,做过指导。可是一了解,家长根本就没给他“吃小灶”:“我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哪有时间辅导他呀!”那么,秘密在哪儿呢?还是氛围——每天妈妈伏案改稿,爸爸埋头写作,家里来了客人,谈论的也都是如何修改文章,论“结构”,谈“中心”,家庭中的这种“文风”熏陶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喜欢上了写作文。

和谐的家庭关系

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成绩。

某大学曾对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中,家庭和睦的有55名,占67.9%;父母性格热情开朗的有70名,占87.3%。可见,家庭良好的气氛促进了孩子的学习效果。

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为了孩子,一定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如果家长不注意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建设,不注意情感投入,夫妻争吵甚至动手,孩子就会在争斗的环境中形成野蛮的行为。一个留级生说:“我没法不留级,我在家没法学习。爸爸妈妈整天吵架,不是砸玻璃就是摔东西,有时妈妈几天不回家,爸爸就拿我撒气,有时我看到爸爸坐在墙角抽烟,一抽就是几个钟头,我心里也烦极了,哪有心思学习呀。”大家想想,这样的家庭关系怎能培养出有教养的文明人。

另外,家庭中不能没有歌声和笑声。要让孩子的生活充实,家庭中必须有健康的精神生活。人们需要物质生活,同时也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学习、工作,也需要游戏、休息;需要严肃,也需要活泼、幽默。家庭气氛过于沉闷,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有些家长担心与孩子嬉笑打闹有失长辈的尊严,其实不然。与孩子在一起欢乐地游戏,有助于调节两代人的感情,孩子和你亲近了,反而会听你的话。家长如果总绷着脸,孩子反而会敬而远之。总之,要使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才能使孩子、大人的情绪得到调节,体会到天伦之乐,提高家庭的凝聚力,从而形成综合的家庭教育力量,推动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温馨建议:如何建构和谐家风

●家庭成员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家长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家庭成员要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家长要表示热情的欢迎。●要与邻里和睦相处。●家长要开朗、乐观,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愁苦、抑郁情绪。●家庭成员对客人要热情、诚恳。●对有困难的人要同情、关心和帮助。●对任何人都不能漠不关心,要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事

下载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风是一种综合教育力量

    家风是一种综合教育力量新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要想在这样的社会中成人成才,自己的努力成果和坚持奋进的精神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只有自己......

    家风是一种传承

    家风是一种传承 父母的友善和包容让我在宽容、轻松的家风中成长。三十岁生子的我对儿子自是多了些溺爱与娇惯,用亲朋好友的话说“孩子的童年是在我们夫妻的视线里长大的。”......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从我自己的成长中,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家风对我的影响。 父亲的坚强乐观和吃苦耐劳......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范文大全)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此处五个小故事,读来......

    演讲:家风是一种传承

    演讲:家风是一种传承 文/编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在座的同志们:早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天道酬勤》。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

    好家风是一种正能量

    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家,家国两相依。一玉口成国,一瓦顶乃家。“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家”是我心中的牵挂,是我温暖的港湾,是......

    教育是一种悟道

    教育是一种悟道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教师节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

    教育是一种信托

    教 育 是 一 种 信 托 ——做家长放心、满意的学校 概述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