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员网格化管理 打造精细服务模式新格局
党员网格化管理 打造精细服务模式新格局
为扎实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群众基础,转变工作方式,根据xx 街道党工委关于加强“党员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社区党支部制定“网格化管理、打造精细服务模式新格局”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利民、惠民、便民为宗旨,以树旗帜、优服务、做奉献为抓手,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分类指导、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探索“职责明确、管理精细、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真正实现党组织核心作用更加突出、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社区居民更加和谐的工作目标.二、工作思路 依托现有的社区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建设,以辖区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划成东、西区域,每个区域划分成 3 或 4 个网格,每个网格又囊括五至七个楼栋。同时,每个网格区域内成立一个党小组,网格书记由社区党员担任、管理员、助理员、协警员、消防宣传员、司法员等 6 类人员由积极分子担任。实时采集网格内居民家庭情况,实现对网格内居民的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动态管理和服务,这样既缩小了工作力量的单位面积,扩大了社区服务的密度,更大程度的激发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公共资源整合化,管理水平更有效率。也为我们开展精细服务提供了翔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要求网格书记在工作中,亮党员身份,树党员形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努力营造和谐氛围,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三、工作方法
(一)、夯实网格化管理工作基础
1.明分工。制作网格范围划分示意图,明确社区范围内的网格划分,有效纳入人员配备、房屋、驻街单位等工作信息,明确了每个网格的范围,充分发挥网格的作用。
2.划网格。结合小区分布现状,及分界线、路线范围将辖区合理划分为东、西区域,七大网格,每个网格内风别包含七个相邻的楼栋,每个网格内居民 290户左右,人口约 700 人,网格内的车棚、小商铺纳入网格管理之中。
3.互协作。由社区网格化管理领导工作小组领导,每个网格成立一个党小组,负责网格内居民的动态管理和服务,定期上党课,传达政策法规,畅通基层群众直接反映问题的渠道。同时,社区网格与社区综治工作站、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紧密联系,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职责,以网格工作运行为轴心,主动发现问题、积极介入、有效化解稳控,形成常态化主动服务管理。
4.建信息。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以及服务需求,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库,便于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针对社区内的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群体、4050 成员、低保家庭、娇正人员、出生死亡、留守儿童等重点服务对象,做到服务有重点,工作有方向。
(二)订制度、定职责、优服务,打造全方位工作新格局
1.订制度。建立服务管理制度,形成一种工作机制。如制定《网格化管理联、、、络员制度》《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网格化管理工作例会制度》《网格化管理问题反馈制度》等,用针对性较强的工作制度来规范操作,使服务工作开展有的放矢,同时,制定关于聘用网格联络员考核奖惩制度,对于服务精细到位、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联络员,每月支付 100 元的报酬,以此激励工作热情,保障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2.定职责。首先,社区成立网格化管理领导工作小组,社区书记牵头,副主任协助,聘用网格联络员,使网格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联络员定期的将对网格内调查到的信息整理汇总,对居民反映求助的事件,进行分类处理:一般性事务,由联络员现场处理需要协调处理的,上报工作领导小组协商处理紧急性事务,联络员立即上报社区,并全程跟踪,做到 “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3.优服务。为确保网格化服务见成效,社区网格化管理联络员与社情民意工作室工作成员协同服务,向社区居民群众提供近距离服务,帮助党组织全掌握社区实际情况,准确掌握居民利益诉求,有效凝聚居民群众,并推出《网格备忘录》,网格联络员随时记录了解到的居民情况,并及时与社区沟通联系,掌握动态信息。对于记录事件,解决一件注销一件,让工作落在实处。
四、工作要求
1.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服务精细化。以网格为依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网格队伍准确搜索群众基础数据,及时掌握群众动态信息,做到有目的性地为老百性排忧解难,有针对性地预测、预防各类安全隐患,真正实现对网格的无缝化管理、精细化服务.2.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服务综合化。坚持“以人为本,便利公众”的原则,优化组团结构,提升组团的综合服务功能,要求社区干部、在册党员、社区志愿者、在职党员等网格成员多角色参与网格内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引导建立完善的网格服务中心体系,满足网格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篇:打造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打造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去年以来,城区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精神,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社会管理服务创新,以信息化建设助推党的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效能,以服务创新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之际,转变思想观念,大胆探索实践,精心打造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位一体”的“城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平台支撑、三位一体、开放互动”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顺应形势发展,党的建设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
城区作为我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上党城镇群核心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与社会转型期伴生的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凸显,居民服务需求越来越呈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而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还不够完善,加之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缺失、僵化或不够到位,导致各种矛盾、冲突和隐患更加错综交织、复杂多变,城市管理服务、治安维稳和矛盾调处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艰巨。同时,多元文化、各种思潮的交融、渗透、碰撞和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以及信息化、网络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都对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党的建设必须顺应这种形势的发展和时代需要,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和拓展,必须紧紧围绕并深深切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引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克服以往党建网格化管理机制不活、领域不宽、流于形式的不足和弊端,探索以党的建设支撑和保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路径。这样,开发和建设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位一体”开放互动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开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新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就历史地摆上了党的建设的课题。
二、打造“三位一体”信息平台,着力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能。
在广泛调研、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城区组织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手段,自主开发,着力打造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党的建设“三位一体”信息平台,有效提升了街道社区的管理服务效能。
整合资源,统筹综合各类信息。通过覆盖全区,贯穿区、街道、社区并延伸到网格的信息系统,有效整合全区各类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资源,及时采集和传输各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信息。通过系统为居民提供20余种、150余项服务,真正做到了“居民有所呼,平台有所应;居民有所求,平台有所帮”,提升了服务水平。
协同办公,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将信息系统打造成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办公平台,各街道社区、各部门可实现网上协同办公,对居民和网格信息采集员所上报的各类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进行网上办理、及时反馈,简化了群众办事环节,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同时,区领导能够网上监控,随时掌握全区社会管理服务的总体情况,审批督办重要事项。
开放互动,鼓励居民参与监督评议。居民通过登录系统外网参与社会管理和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和个人诉求、选择拟评议的单位进行评议。工作人员在内网受理各类事件,及时答复,公开反馈,将街道、社区、区直单位工作人员的办事情况网上公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以开放互动的方式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积极性,增强居民对城市和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转变方式,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网格化社会管理的实行和信息平台的运用,实现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创新。网格工作责任更加明确,发现和处理问题的关口前移。网上协同办公,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增强了基层解决问题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公众的互动参与和公开监督的形式,促使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增强、工作作风的转变和服务效能的提升。
三、完善运行机制,构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通过有效整合网格力量,发挥党建支撑作用,依托信息平台开展多元服务,实现了在党建引领下社会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
一是以党的建设为龙头,引领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将党建网格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既找准了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又强化了社会管理服务部门的职能转变,有力推动了社会管理服务创新。
二是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构筑社会管理服务机制。通过科学合理划分网格,形成区、街、居、网格四级管理服务网络,并系统收集信息,协调解决问题,构筑了快速回应群众诉求的长效机制。
三是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借助信息技术,使居民诉求表达和政府回应更加方便快捷,有效提升了政府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四是以多元化服务为切入点,增强社会管理实效。以网格服务团队和信息平台的优势,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使群众与党员干部心贴得更近,社会管理更有成效。
第三篇:实施网格化管理 打造精细化服务
实施网格化管理 打造精细化服务——— 爱民佳苑区域化党建交流材料 乌达区政府网站 2011-11-10来源:
爱民佳苑社区按照新达街道党工委创新基层管理模式的新要求,不断摸索构建‚职责明确、管理精细、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按照以‚党建覆盖区域,社区形成网格,支部建在楼栋,党员进入家门‛的工作思路,从家门口的‚点‛入手,延伸到楼栋党支部的‚线‛,稳固到社区特色的‚面‛,把社区党员及群众联系到社区党支部的周围,初步形成点、线、面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在党员的‚点‛上做深,管好党员
为构建区域党建网格化的格局,做好党员 ‚点‛上的工作,对社区内174名党员队伍进行全面统筹,把党员管好,发挥每个党员‚点‛上的力量,深挖社区党员的活力。
一是为党员‚量体裁衣‛,实行分类管理。立足党员特点和特长,认真摸清辖区党员情况,将党员分为在册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困难党员五类登记,实行建册分类管理;吸纳流动党员参加远程教育;对在册党员实行信息化管理;对困难党员实行结对帮扶;对失业党员优先介绍岗位。二是为党员‚定岗定责‛,实行多重管理。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社区以亮党员身份,树党员形象,尽党员义务,建和谐爱民为主题,发动党员在社区广泛开展党员义工服务活动。党员本着奉献、服务、互助、和谐的精神,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居民提供帮助和服务。在活动中,党员义工以‚有困难找党员义工,有时间做党员义工‛为口号,认领了环境保护、治安防范、关爱服务、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等服务岗位,每周义务奉献16小时。去年‚七一‛前夕,党员义工唐连英和白秀英为许桂茹等3名优秀老党员过政治生日;党员义工郭小英积极参与社区调解工作,通过多次耐心劝说成功地调解了程振学老人与邻居的矛盾纠纷;党员义工孙日存和景守刚每周为社区内书法爱好者辅导书法技能。目前,已有28名党员加入到义工队伍,认领了近40个岗位,累计为民办实事好事60余件,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二、在楼栋党支部的‚线‛上做实,建好组织
(一)实施‚1+7+N‛党员网格化管理,以线带面。社区党支部按照便于组织学习,便于开展活动,便于管理服务的原则,将社区划分成‚7‛个网格,每个网格成立一个楼栋党支部,网格书记由党员担任。助理员、治安巡查员、宣传员以及矛盾调解员分别由社区党员和热心居民担任。他们负责对各网格区域存在的百姓诉求、安全隐患、矛盾排查、社区建设等问题进行排摸和上报。努力实现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的动态管理和服务;每个楼栋党支部根据区域党员的特点和特长进行分类编排,再组建成‚N‛个特色党小组(绿色环保、文学艺术、爱心服务、健康文明、助学帮带、平安温馨),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行缩小了服务面积,扩大了服务密度,真正实现了党组织核心作用更加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有效、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社区建设更加文明和谐的工作目标。
(二)推进区域化党建新模式,为民解忧。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各楼栋支部积极开展了民情走访活动,要求网格书记做到分类了解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例会积极上报,结果及时反馈。针对第七网格书记董娜走访的网格区域内残疾人和困难家庭较多的实际情况,社区党支部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部署,联合市区两级包联共建单位和爱心企业启动了‚阳光爱心基金‛慈善募捐活动,为赵栓、王宁两名重残儿童家庭分别进行了500元和300元的阳光爱心救助;通过第六网格书记陈新林反映的修复残疾人通道的百姓诉求,社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区残联和拆迁办的帮助下,修复了综合服务中心前的残疾人便道,消除了残疾人的安全隐患。目前,实施网格化管理两个月以来,集中解决了社区内热点难点问题8件,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在社区的‚面‛上做精,突出特色 按照区域党建‚三有一化‛的要求,突出‚一社多品‛的服务品牌,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形式多样‚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活动。
一是成立‚支部+协会‛组织,以党带群。社区党支部紧密结合社区居民需求,在社区内健全党建工作网络,建立‚支部带协会‛工作制度,成立了调解协会、计生协会、老年健身协会等十个协会组织,每个协会都由不同数量的党员和热心群众组成,会长也由群众中较有威信的居民代表担任。社区党支部引领协会组织变‚社区包‛为‚协会管‛,由协会组织参与管理社区工作,扩大了党组织覆盖面,提升了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的凝聚力。
二是拓宽‚红丝带‛系列帮扶渠道。将社区服务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多层次的服务活动,真正做到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帮困方面:启动‚红丝带‛爱心呼叫系统,为社区空巢老人配发了爱心呼叫器20个,社区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为空巢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和帮助;发挥社区工作人员的特长对重残和行动困难人员定期提供上门理发、保洁等义务家政服务;为赵栓等3名重残人员申报了‚阳光家园‛居家托养计划。助学方面:为萨日娜等4名大学生申请到救助资金9000元;为韩睿等3名学生申请到‚金秋助学‛资金4500元;帮助残疾人员李连生和窦永泉的子女顺利就读内蒙古广播电视学院。就业方面:积极推荐待业青年凌志涛和赵来喜参加免费创业培训班和汽车维修班;多方宣传邀请知名教师举办了为期十天的‚SYB‛创业培训班,为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居民打开了创业大门。截至目前,已经有37户困难家庭得到了社区的帮助。
三是设立‚社情民意工作室‛,搭建百姓诉求平台。安排社区人大代表、党员义工、社区干部每周一次在社情民意工作室工作,随时接待群众来访,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了解和掌握百姓的需求,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社区支部成员分别走访社区居民家庭,询问走访对象的家庭、单位情况和生活中存在的现实困难,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归纳整理出群众反映的小区内车棚数量少等15件热点难点问题,社区通过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目前已成功办理13件。
四是做好党务公开,使民主监督落到实处。爱民佳苑作为党务公开示范点,认真按照工作要求,严格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时限和程序,保障党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和透明化。坚持把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根据实际将党务公开内容分为固定公开、定期公开、逐段公开、及时公开等4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设立党务公开监督意见箱、热线电话、社区网站,在公开期间收集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对反馈意见及时作出处理或整改,并将结果向党员、群众反馈,继而进行再公开,让民主监督落到实处。目前,社区的党务居务公开率达到98﹪,群众对社区干部的信赖度不断得以提升。五是丰富活动内容,构建文明和谐社区。一是兴办‚社区课堂‛。让社区居民周周有课堂,月月长见识。通过‚红色课堂‛了解党的政策法规,‚法制课堂‛增强居民法律意识,‚健康课堂‛引导健康生活观念,‚书法课堂‛培养兴趣陶冶情操。2010年国庆期间,书法课堂的11位学员作品参加了社区举办的‚喜迎国庆‛社区书法成果展。2011年春节前夕,发动书法协会成员在社区内开展‚社区温暖送春联,居民喜气迎新年‛现场义写活动,社区干部将百余幅春联亲自送到部分老党员、老军人、失能人员和困难人员家中,并为他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今年7月,社区邀请乌达区书画院和老年大学的书法人士与社区的书法爱好者共同举办了‚以文会友 笔墨传情‛为主题的书法笔会,以此共同庆祝建党90周年。二是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广泛发动群众组建了老年秧歌队、健身球表演队、红歌社团、绿之韵健身队等社区文化队伍,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联系赞助单位,举办了扑克、乒乓球、桌球、象棋等文体娱乐比赛;举办‚牵手残疾人,魅力十二运‛残疾人趣味运动会,帮助残疾人在快乐中找到自信,在竞技中结下友谊。丰富多彩的活动填补了居民群众的空闲时间,充实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文明和谐氛围。
目前,爱民佳苑社区区域化党建格局已初步形成,它的建立使党建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不断增强。然而,区域化党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大胆尝试,努力在探索中寻求更适合社区特点,适合区域化党建特色的新方法、新途径。
怀仁县通过构建网格化管理模式 实现社会管理全覆盖
去年以来,怀仁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全面创新社会管理,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对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
怀仁县委、县政府领导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县长不仅亲自到会讲话,还要求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积极参与明确表态,凡社会管理创新所需资金要及时足额到位,并拨出专项资金2OO万元。办事处、社区的日常办公经费和协管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办事处经费按照县级机关财政体制实施,每个社区由财政每年补贴1万元,由办事处集中使用,协管员每月补贴400元工资,计生委每月补贴60元,全由财政支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深入试点检查指导工作,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各乡镇、各职能部门层层召开动员会,成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为各社区派驻了业务通、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摸清底数,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一是积极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的建设。全县在推进新建办事处、社区、网格站点的同时,还按照省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案,依托基层派出所,建成了15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站长由各乡镇书记担任,成员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乡镇综治办主任、派出所所长组成。目前15个服务站已挂牌成立,建立了相关制度,购臵了电脑与省流动人口公安专网连接,责成专人负责各类信息管理,对全县网格化管理模式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
二是摸清了暂住人口和重点人口基本情况。全县开展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清查整顿专项治理,组织公安派出所暂住人口协管员、计生信息员、村(居)委员会干部、网格协管员从4月16日开始,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持山西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卡,统一进村入户、进厂到组调查,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普查人员按照省实施方案要求,一人一卡认真填写,确保不漏内容不缺项,共发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卡4万份,已完成录入的有2132O份。全县还组织乡镇司法助理员、网格协管员对辖区内的假释、拘役、保外就医、刑释解教人员、问题青少年等重点人员,采取拉网过筛的办法,逐人逐户摸清底数,填表造册,全县流动人口底数进一步摸清,流动人口登记率达到了95%,办证率达到了90%,初步实现了‚管得住、控得严、服务好‛的目标。
三、实施三级防控管理,推动网格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全县先后组建治安巡逻网、农村防控网、内部单位自治网等治安防控体系。从组织、制度、督查等方面,加强管理、规范运行,充分调动和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
一是重新组建了县城治安巡逻网。进一步加强了巡交警大队 建设。今年该县调整了巡交警大队长,重新招聘了巡逻干警,投资10O万元,购买了10辆桑塔纳巡逻小汽车,3辆依维柯警车、2辆微型面包车、4辆警用摩托车和2部车载电话,人员工资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主要任务是在县城街巷巡逻,受理群众诉求,及时处臵各种警情,做到了巡逻时段衔接,工作错时、交叉接应、昼夜互补,24小时不失控,进一步完善了县城主要街道视频监控建设。该县投资850万元改扩建了11O指挥中心,安装监控头177个,配备LED显示屏、大液晶屏和20台电视墙组成的综合显示系统,积极推进了县城社区巡逻网建设。全县22个社区均组建了‚两会一队‛(治保会、调委会、巡逻队),并由社区民警负责携同网格综治协管员,成立了22支网格巡逻队,经常深入网格区域内进行巡逻检查。今年以来,下达警令65O0个,开展现场指挥650多次,提供办案线索600多条。
二是完善了农村立体防护网。在继续推进和完善联户联防、农村复杂地段建立警务区的基础上,在各乡镇推广了何家堡乡依托派出所,组建5—8人的治安巡逻队伍的经验,全部成立了巡逻队。在78个农村推广安装了平安互助大喇叭工程,全县互联成网,形成了平安互助网,自开通以来,共受理群众求助194次,出警处臵46次,极大缓解了农村偷盗突出的治安现状,确保了农村社会治安稳定。
三是完善健全了单位自防网。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推行正规化保安服务,落实门卫、值班、巡逻的守楼护院责任制,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施,并与县监控中心联网,确保了内部单位的安全。
四、完善矛调网络,构建网格化矛调工作体系
一是完善了三级矛盾调处网络。按照‚以乡街综治中心、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依托,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既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联调机制‛的工作框架。
二是推行矛调五项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全县矛调工作,把信访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位,该县积极推行了矛调工作五项制度。一是推行领导第一时间接访制。各级领导带头做到第一时间接访、第一时间化解矛盾。上访人所属乡镇、单位的‚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县党政分管领导是县级第一负责人。二是实行矛调督办机制。县矛调办加强对基层单位办理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全面督查活动,特别是对赴省进京上访和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频率高的乡镇和部门,进行重点剖析、重点督办。三是完善三级矛调联防机制。建立县矛调服务中心,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设立矛调接待中心,各村配备矛调员,着力构建与大矛调工作格局相适应的工作网络。四是建立重大决策维稳评估机制。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出台重大决策和实施重要项目、重点工程时,必须制定相适应的维稳工作评估预案等。五是实行矛调工作‚一票否决‛制。严格实行矛调工作责任追究,对矛调工作处臵不力的,县委书记与有关乡镇、单位的‚一把手‛进行约谈,超过进京、赴省上访指标的,实行‚一票否决‛。(朔州市委政法委 李明旺)
哈巴河县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
作者:吴慧年 来源:新疆平安网 发布时间: 2011-12-7 已阅读过: 20
次
新疆平安网讯(通讯员 吴慧年)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今年,哈巴河县结合社区服务管理实际,整合各种服务管理资源,按照“便于管理、包户集中、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原则,将城镇6个社区按“单位自管式管理网格+居住式管理网格+房主式管理网格+楼寓式管理网格”等类型划分为535个网格。
根据各网络内居民构成、社会治安情况,将86名社区工作者、162名楼栋长、198单元长落实到各个网格责任区,并明确职责和工作内容,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机制。为深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将每个社区工作经费提高到10万元,并为每个社区配备了社区服务车。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每户5元包户补助,楼栋长、单元长每年700—1000元的生活补贴。
四川平昌探索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
今年以来,四川平昌县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在江口镇试点推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强了社区管理,延伸了服务触角,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建立三级网格——延伸社区服务触角 在全镇每个城市社区建立三级网格。第一级网格为社区,分别建立一个“110”便民服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居民身份证办理、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就业信息咨询等日常性服务,方便群众办事。第二级网格为居民小组,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根据实际情况,按500-1000户的规模划定居民小组,由居民推选居民小组长负责居民小组日常工作。第三级网格为楼院、路段,由本楼院、本路段的居民推选楼院长、路段长负责日常工作。为便于畅通信息、上下联动,每一级网格都要落实上一级的人员进行指导,即每个社区由2-3名镇干部联系,每个居民小组由1名社区干部联系,楼院、路段由居民小组长或居民代表联系。三级网格的建立,把社区的服务触角延伸到了居民小区、楼院、路段,加强了社区管理,方便了居民办事。居民普遍反映,“生活中的一些难题,只要给楼院长打个电话,很快就能得到解决,比过去方便多了”。
实行三个联合——整合社区管理力量
整合社区现有资源,联合物业公司、辖区单位、县级部门共同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着力破解社区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一是社区与物业公司联治。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与小区物业公司共同组织推选好楼院长、路段长和居民代表,共同商议提出楼院长、路段长和居民代表的具体工作职责,共同负担楼院长、路段长和居民代表的补助资金和奖励资金,让物业公司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使其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二是社区与县级部门联管。主动加强与公安、城管、建设等相关县级部门的联系沟通,对车辆停放、卫生清扫、路灯管理等具体事宜,共同商议确定各自的管辖范围和具体工作责任,避免了因责任不清而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三是社区与辖区单位联动。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法制宣传、帮贫助困等工作,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积极联合驻社区的单位共同参与,让单位的党员干部带动居民除陋习、树新风。比如,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社区与学校联动开展了“小手牵大手”活动,既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又通过学生影响、带动了家长,收到了良好效果。
坚持三个统一——增强社区干部动力
对社区每一级网格的工作人员,统一制订标准,统一组织培训,统一进行考核,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一是工作标准统一制订。社区的日常工作与阶段性重点工作,每一级网格有哪些任务,达到什么标准,什么时限完成,均由乡镇党委统一制订,一把尺子量到底。二是工作人员统一培训。镇党委、政府适时对各级网格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居民小组长和楼院长、路段长统一进行培训,使其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工作能力。三是工作成效统一考核。每年底,镇党委、政府统一对第一级网格即社区进行考核评比,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统一对第二、第三级网格进行考核评比,对工作实绩突出的分格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各级网格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呼图壁县不断规范“网格”党组织建设,使网格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网格党支部成为了与社区居民群众近距离沟通、无缝隙服务的桥梁和纽带。
选优配强建班子,确保有人干事:采取“1+1+X”模式,不断充实网格党支部人员力量。选优配强一个带头人,将政治意识强、群众基础好,热心社区工作的党员选配为网格党支部书记;合理搭配一名联络员,以社区干部分片包户为基础,确定一名包片干部为联络员,负责网格内家庭信息采集、社区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培养充实一支好队伍,将在职党员、楼栋长、单元长、物管人员、义工志愿者组建网格服务团队,开展争做“四知四能五大员”活动,做到知网格概况、知居民家情、知社情民意、知求助对象;能走访调查、能宣传发动、能解决矛盾、能赢得信任;努力成为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维护稳定安全员、邻里纠纷调解员、环境卫生监督员,形成了层层落实,逐级负责的工作运行机制。
群策群力出点子,确保有钱办事。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采取由县财政补贴一点、乡镇以奖代补奖一点、联系帮扶单位和社区辖区单位支持一点、社区办公经费挤出一点等办法,解决网格党组织运转及工作经费,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为补充的经费保障机制。同时,充分挖掘辖区资源,整合各类力量,充分利用党员奉献日、奉献周,与社区包扶单位和部门共同开展“创先争优、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 动员辖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和社区党员干部提供物质帮助和人力支持,赠送图书、文体用品等,完善网格党支部配套设施,开展义诊服务、走访慰问等活动,帮助解决网格居民群众的实际困难。
共驻共建搭台子,确保有场所议事。按照“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要求,整合社区资源,按照相邻就近、便于居民活动的原则,按照网格+单位、网格+物业公司、网格+居民家庭的组建模式,在网格内的行政企事业单位、楼道、院落等区域建立网格党支部及服务点,由辖区单位、物业公司、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无偿为社区网格提供办公场所。为了实现网格党组织及服务场所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网格党支部活动场所纳入城市建设,统一规划和建设,采取由政府出面协调,对辖区内已撤并或搬迁的行政事业单位旧办公楼划归社区管理,作为社区网格党组织活动场所,或要求新建小区必须配备一定面积的居民活动场所,确保网格党组织和群众活动场所。
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
信息来源:真新社区(街道)党工委组织科
真新新村街道地处城郊结合部,‚两新‛组织有近千家,以商贸企业、专业市场为主,并且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小,组织规模小,从业人数少;二是散,注册地和经营地分离;三是流,员工进进出出较为频繁;四是变,开业、歇业、停业周期短;五是杂,有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情况较为复杂。街道党工委紧密结合实际,发挥已有市场党建基础优势,在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中,寓教育于共建活动之中,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推动‚两新‛组织双达标工作的开展。
一、完善社区党建网格管理体系。对拥有零星党员的民营小型企业,街道党工委不遗漏、不放弃。从‚块‛上来说,凡是驻扎在社区内而暂未建立党支部的‚两新‛组织,其党员的教育与服务,由各社区党组织负责;从‚条‛上来说,凡是注册在街道经济城而暂未建立党支部的‚两新‛组织,其组织关系转入后的党员由经济城党支部负责教育、管理、服务,必要时由街道党工委向‚两新‛组织直接派遣政治指导员。2005年初,街道党工委调整了经济条线党组织架构,成立资产公司党总支,增配专职党务副书记,加强了对各经济城党支部领导和指导的工作,为今后社区党工委下属综合党委的筹建打下了基础。
二、健全‚两新‛组织党组织。对拥有一定数量党员的‚两新‛组织,街道党工委坚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2004年组建了青草地幼儿园党支部、海鹤医院党支部。2005年在党员人数较多而组织关系转入较少的行知学校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今年将根据实际情况正式组建党支部。新办城市女子医院拥有10名党员,不久也将组建党支部。上述新社会组织党支部,连同先期建立的轻纺、汽配和米市场等新经济组织党支部,纵向上直属街道党工委,横向上对应社区网格,通过社区管理委员会等接受相应社区党总支的统筹协调。实践证明,推进‚两新‛组织的党建全覆盖和网格化管理,为全面而顺利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增强党建工作有效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实效
街道党工委对‚两新‛组织党支部提出了‚有计划、工作有台帐、活动有场地、经费有保障、时间有保证、服务有延伸、季度有考核、工作有特色‛的‚八有‛要求,对各社区党总支提出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八字要求,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
一是推陈出新,争创工作特色。轻纺支部是街道最早成立的新经济组织党支部,为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与管理,街道党工委引导并帮助轻纺支部建立了市场党校,并坚持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逐步提升了轻纺市场的经营品位。汽配支部积极创设各种载体,精神文明宣传园地、科普知识宣传园地、东方汽配城报等搞得有声有色,员工运动会、歌咏比赛、节庆活动及团队拓展训练等形式丰富多彩,2004年组织开展了‚东方汽配城杯‛科技画展竞赛,2005年在各商户中开展争创‚样板店‛活动,对提升汽配城的社会诚信度与声誉起到了一定作用。米市场是街道‚共创先进支部、共建文明社区‛的‚双结对‛典型,党支部赞助吉镇社区宣传队,为吉镇社区提供活动器材,与吉镇社区联手开展‚便民服务‛;党支部书记慰问生病的职工家属,对考取大学的摊位业主子女进行奖励,同时还和吉镇社区的两个特困家庭结对扶贫帮困。街道社区党建特色之一的‚牵手工程‛也延伸到驻区单位,如丰二社区的百名党员联系百名家庭活动,其中大部分党员就是来自于丰二社区网格单位,包括网格内的‚两新‛组织。今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还把争创党建示范社区、同创共建示范社区作为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的主要抓手。
二是真诚服务,共建和谐社区。街道党工委把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两新‛组织党建指导服务中心。中心人员经常送电教片、参考书籍到各单位。遇到党员发展、转正等工作,中心人员上门指导,规范工作程序。为破解‚两新‛组织流动党员管理难题,党员服务中心建立了转入党员‚四必谈‛制度,即‚转入的预备党员必谈、转入的‘两新’组织党员必谈、转入的人户分离党员必谈、新发现的隐性党员必谈‛,进一步明示党员义务,提醒工作变动须及时报告党组织。党员服务中心还会同各单位党组织确定预备党员联系人,帮助党员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困难。各社区和‚两新‛组织开展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对‚两新‛组织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如轻纺公寓的垃圾出路、汽配市场的裁员、行知学校的水电配套等难题,还有各单位的交通停车、员工及其子女的就医就学等共性问题,各社区党组织主动靠前,提请街道有关领导会同街道有关部门,与工商、税务、公安等区属机构进行协调解决。各‚两新‛组织利用各自优势服务社区,有人才的提供人才,有场地的提供场地,有设施的提供设施,如2004年春节前夕轻纺市场捐出300条棉被、汽配城捐出200桶食用油、米市场捐出100包大米,联手为社区贫困户送温暖。同时,各大市场又坚持向街道‚阳光援助资金‛捐款,以帮助街道的弱势群体。
榆社县城区社区100%实现“网格化”管理
加入时间:2011-12-17 来源:中国网 作者:天亮 卫军 玉文
为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夯实党在城区基层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晋中市榆社县城区在下属6个社区中100%的实行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了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
所谓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城管委将下属的6个社区,按照规模适度、动态调整、无缝覆盖、服务合理原则,将每个社区合理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名社区干部任网格长,根据网格管理户籍人口多少安排适量的工作人员。目前,榆社县城区共划分网格123个,配备网格管理工作人员178余人,实行了定人、定向、定位、定责、定时的网格化综合管理新模式,做到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每个社区的网格长和网格员都可以准确地了解的了解掌握所负责区域和居民的全面情况,及时反馈居民的需求,宣传带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城管委在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过程中,层层成立了领导组,设置了网格化管理办公室,落实了专门办公场所,配备了办公设施,为网格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条件,城区党委书记李天亮亲自带队外出培训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了独具榆社特色的信息收集处理机制,组织网格工作人员开展巡回排查,通过发放网格化管理手册和便民服务卡、公布公共服务部门联系电话等措施,畅通居民信息反馈渠道。李天亮书记、赵宏峰主任还于每天下午四时集中听取城区各网格长一天情况汇报和信息反馈,准确及时采集各类信息,将已经发生的和需要解决的各类事件进行统一登记、汇总、分析、处理。按照“及时了解受理、跟踪协调解决”的原则,实行定期会办、部门转办、限时办结,确保了各类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处理。
榆社县城管委推行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有效延伸了其社会管理和部门服务职能,形成“大综治”格局、“大服务”格局、“大防控”格局、“大调节”格局等,有效将辖区人、地、事、物、组织等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落实网格管理员、网格服务项目代办员、网格信息联络员、网格纠纷化解员、网格督导检查员“五员”各自的“责任田”,收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面对面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缩小服务半径,提高了服务效率,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如期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城区”部门管理目标。
“前几天,我上班时屋顶太阳能漏水了,社区网格长把自家修太阳能的亲戚找来,及时帮我修复了太阳能,要不我家价值30余万元的房屋就成“水帘洞”了,屋内财产损失也大得很,网格化管理就是好!”一位家住新华社区的居民在接受采访时乐呵呵地说。
东升社区网格管理员周晓林,每天五点多就起床义务接送中小学生上学,每天夜里十一点挨家挨户检查辖区居民门窗是否关好,没关好的就帮着关好。他还特别热心公益事业,当他看到网格区有个巷子没有路灯,居民生活十分不便的的情况后,多方呼吁奔走,终于感动了有关部门,目前该巷子已安装了路灯,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他就这样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地工作着,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一个个网格,成为了群众解决迫在眉睫难题的好帮手;一个个网格,成为了居民心灵温馨的港湾;一个个网格,“网”住了群众和社区深厚的感情,“格”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宝贵经验。
第四篇: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精细管理
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精细管理
2011年07月14日15:28
来源: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
□ 北京市东城区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 刘宗琦、东城区综治办综合协调室主任 李俊杰
说起“网格”,人们不难想到,爬格子的稿纸,羽毛球的拍子,打渔的渔网,盛物品的网兜。纵横有致,丝丝相扣,节节相连。设想,把网格用在社会管理上如何?北京市东城区经过实践有了结果。领导说,这是社会管理的一种创新,使管理精细化,操作起来也更加精准;专家说,社会网格化管理作为最小单元,是对基层工作的延伸,是基层政权建设的提升;百姓说,网格化管理真是以人为本,我们从中得到了实惠。
自去年8月开始,东城区试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以来,已将区属17个街道205个社区划分成了589个社会管理网格,建立了以“人、地、物、事、情、组织和房”为核心的7大类、32小类、170项信息、2043项指标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人进户,户进房,房进格,格进图”的工作目标。
一、细化网格亲情服务 管理更精细
东华门街道南池子社区是个历史风貌保护区,自从修缮改造后,实施了物业化管理,安装了磁卡门,居家安全有了保障,但居民与社区却日渐隔离。通过网格化管理,该社区被划分为4个网格,管理细了,工作内容就多了。
社区党委为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了解居民需求,充分发挥网格作用,破解“进门难”。给各网格制定并实施了亲情服务“6S”工作法,凡在网格内的居民都能享受“新婚送祝福、满月送生肖、生病送关怀、困难送温暖、生日送寿面、亡故送挽联”等六项亲情服务。通过“6S”工作法,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在服务过程中掌握了居民基本情况和服务需求等第一手资料,完善了社区网格基础 信息档案,也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
网格化管理,就是构筑区级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工作站“三级平台”和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体系,推进社会管理的精细化。东城区在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在每个网格均配齐7种力量,包括以社区工作者为主的网格管理员;以社区民警为主的网格警员;以社会工作者为主的网格助理员;以街道处、科级干部为主的网格督导员;以网格党员中选出的网格党支部书记;以法官、检察官、司法干部为主的网格司法人员;以消防员为主的消防力量等,七种力量按照职责分工承担了解社情民意、维护安全稳定、开展环境监督、整治治安重点、做好群众工作,排查化解矛盾,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等职责,同时开展好社区困难群体、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工作。
早在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在城市管理上搞了个万米单元网格,就是以万米为单元,将各种物件加以统计规范,诸如灯杆、井盖有多少,一一记录在案,井盖丢没丢?生活垃圾清没清?发现问题迅速弥补或纠正。在中央要求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在城市管理上再飞跃一步,进行社会管理,确实是一种提升。社会管理网格化,要比城市管理网格化复杂得多,通俗地说,由管理城市部件静态“物”到服务管理以“人”为主体的动态转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管理的革命。
目前,东城区的社区网格划分工作已经完成,基础信息数据库也已建立,三级平台已搭建,七种力量均已到位。按照每个网格“一格一助理员”的要求,从区流动人口、计生、工会、人保、司法等方面的850名协管员力量中,经过考试,选拔出196名作为网格助理员,又从社会招聘404名大学生,组成一支600人的东城区社会服务管理的新型队伍,覆盖全区17个街道205个社区589个网格。
二、反馈及时精准指挥 事件处置快捷高效
去年10月下旬,和平里街道西河沿社区3号网格5号楼一居民户发生煤气中毒,值班网格人员得知信息后,赶往该居民家中,将其迅速转移到门外通风良好处,并立刻电话通知负责该网格的街道干部,街道领导接报后及时组织公共安全、综治、流管干部赶往现场,对其居室采取通风措施,积极做好善后工作,从而避免了一起严重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实现了网格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的高效能。
永外街道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的综合优势,依托专业力量,在化解进京重复信访案件工作上形成合力,经过多次反复努力工作,政策讲清,道理说透,终将1993年的积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使涉法涉诉信访人在领到法律援助款2.2万元后,在《息诉罢访承诺书》上签了字,提前完成了“事要解决、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放在过去,像这类陈年积案,只能是互相推诿扯皮,一拖再拖。
为使调解工作也能做到快捷高效,龙潭街道制定了《人民调解进网格工作制度》、《人民调解进网格工作流程》,按照“三定期、三不出”的原则,即:“网格助理员定期巡查,小事不出网格;网格管理员定期汇总,一般纠纷不出社区;街道指挥分中心定期分析,复杂纠纷不出街道”,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更加深入,化解矛盾更加高效。
三、服务精心综合执法 管理讲实效
去年10月,北新桥街道辖区居民群众对胡同内私装停车装置问题反映日趋强烈,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了解情况后,网格工作人员找到当事人了解情况,进行劝说,希望其自行拆除,以免影响其他居民的正常出行。可当事人有的拒不拆除、有的采取观望的态度、有的表面上答应却没有实际行动。在协调未果情况下,按照网格社区的程序,将情况上报到街道综合指挥分中心,分中心立即召开协商会,决定组成以城管分队牵头的联合执法组,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执法人员和社区居委会干部,对辖区胡同内私装地锁逐步进行强制拆除,共拆除违规地锁49处。通过三级社会服务管理组织体系综合协调开展工作,有效地监督治理了城市环境,还路于民,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
通过精细管理,精准指挥,精心服务,北京市东城区真正发挥了网格化模式在社会建设
和管理中的作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今年春节期间,全区的火灾、火情下降数创历史新高;全国“两会”期间,全区110刑事类警情、刑事手段类警情和刑事
第五篇:网格化经典模式比较
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始于 2004 年北京东城区网格化管理的探索。在此基础之上,从 2005 年至 2007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连续确立了三批试点城区。到目前为止,建设部先后遴选了上海长宁区、卢湾区、普陀区、南京鼓楼区、武汉江汉区、重庆高新区、天津河西区、西宁市城西区,以及深圳特区、江苏省杭州市和扬州市、浙江省舟山市、湖北宜昌市、河南郑州市、云南昆明市、贵州省毕节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 51 个城区进行试点,已经有 33 个试点通过验收。试点工作的陆续展开,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最具特点和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有北京东城区模式、上海华阳模式、湖北宜昌模式和浙江舟山四种模式。
一、北京东城模式
(一)基本情况
2004 年,在国家建设部“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积极引导之下,北京市东城 区以《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为课题成立了创新城市管理模式 课题组,由区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并组织大量专家学者对此反复进行了调研和 探讨。在此基础上,北京东城区依托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并结合东城 区的实际提出了“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理念。按照这 一构想,北京东城区开始进行网格化管理试点。北京东城区是由原东城区和崇文 区合并形成的新首都功能核心区,面积 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86.5 万人,流动人口 26.5 万人,管辖 17 个街道办事处、205 个社区。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北京东城区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目前,北京市东城区已成功运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管理水平与效率大幅提高,该模式已在市内其他 7 个城区试运行。
(二)具体做法
第一,科学划分网格。东城区运用“万米单元网格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成果,以每万平方米作为基准设置网格单元,以“责任制”为依托,按照完整、便利、均衡和差异性的原则,并综合考虑“人、地、物、情、事、组织”等因素,将全区 17 个街道、205 个社区被划分为 589 个社会管理网格,每一社区划分 2~5个网格。建立了网格化框架体系的“四个层级”,即区级、街道、社区和网格,也可称为网纲、网目、网结和网格。
第二,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是网格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旨在将孤立、零散、无序的信息整合为有序、系统、可以共享的信息,从而使得在一个较大区域内实现精细化管理与提供全方位服务成为可能。东城区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推出了我国第一个覆盖大部分城区范围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及应用系统”。信息平台拥有 9 大类、64 小类、170 项信息、2043 项指标,并在 21个行政执法部门,6 个政府职能部门和 10 个街道的保洁队、绿化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第三,“双轴化”管理模式。东城区通过整合多个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在区一级创建了监管分离而又协调一致的“双轴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变了职能部门集监管于一体的现状。监督轴即新成立的城市管理监督评价中心,下设 3个中队、10 个分队,招聘了 400 多名监督员(平均每个监督员需要巡查 12 个网格单元),主要负责甄别立案、及时报告及评价反馈;指挥轴即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将按照部件或事件的责任归属派遣任务、督察及协调指挥,并规定处置时间。两者在空间安排和人员配置上截然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在街道和社区设立分中心及工作站。
第四,建立闭环式工作流程。东城区配备 350 名网格监督员,通过“城管通”以及相应的无线传输、集成系统,实现对其管辖的网格单元全时段的动态监控。与一般手机不同,“城管通”集手机、无线网络和 GPS 全球定位系统等多项技术于一体,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现场情况及地理位置定位等综合信息以照片或语音的形式发送到监督中心(除此以外,监督中心还可以通过特服电话或者网站来获取信息)。监督中心接收到相关信息后,进行甄别立案,并转批至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归属派遣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指挥中心通过呼叫中心指派监督员现场核查、结案,并将处理结果上报监督中心作为评价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
第五,建立主、客观相结合的监督评价体系。东城区针对区、街道、社区和网格四级责任主体建立了主客观相结合,以客观为主的监督评价体系,客观评价也可称之为内评价,主要依赖于信息平台针对整个问题处理流程自动生成的记录数据,减少了人为的随意性;主观评价则可称之为外评价,即通过定期征求社区居民及相关主体意见等方式获取的反馈信息,以补充客观指标无法反应的情况和信息,从而进一步加强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三)主要特点
第一,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东城区在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中承担着十分重要 的责任。因此,东城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发展初期,对于综治维稳的考虑比较多 一些。此外,东城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出现是作为“数字化城市”技术平台在制 度上的配套设施,而后才逐渐演变为一种治理方式被纳入到体制改革的轨道上来。由于其在社会控制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制度潜力,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逐渐为政府所推动和完善,最终其应用范围几乎扩展到党建、治安、社保、卫生、工会等所有的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领域。
第二,对于技术以及硬件建设的要求比较高。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是关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北京东城区模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强大的信息通信技术平台。东城区网格化信息控制平台的搭建依托其完善的、全 方位的管理监管系统,集高速网络、计算机、大型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 通信设备于一体,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编码技术和立面视频定位系统。
第三,投入成本比较大。北京东城模式无论是前期建设还是后期维护都需要 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因此,其某些经验也比较局限于人口集中的省级或 省级以上大城市,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小城市可能难以适用。
第四,比较侧重于静态的“部件”管理。北京东城模式是“部件”管理精细 化的代表,东城区将所有部件分为 6 大类、56 种、168339 个,小到井盖、路灯、邮筒、垃圾箱,大到电话亭、公厕、停车场,全部拥有特定的编码,只要输入编码就可以在信息平台的大屏幕上显示出部件的名称、数量、位置、所属社区及管理部门。一旦发生诸如下水道堵塞、井盖缺失、水管爆裂等突发状况,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精确定位和快速处理。
二、上海长宁模式
(一)基本情况
从 2005 年底开始,上海率先在长宁区的华阳街道(社区)和卢湾区的五里桥街道(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在原有的“二三四级”管理基础之上,将网格单元定位在街道层面上。长宁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总面积37.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万余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的“凝聚力工程”就起源于长宁区的华阳社区。历经近20年的积极探索,“凝聚力工程”取得了丰富经验,并在整个上海市推广,成为长宁区的标志性工程。长期以来,长宁区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凝聚了人心,巩固和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为长宁区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长宁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最大的特色是依靠社区党建来推进社区网格化,其总体思路是在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中做到优化第三级和创新做实第四级。具体来说,优化第三级,即加强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地位,拓展党参与基层社区的实践空间,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格局;创新做实第四级,即 不断探索完善治理结构,使行政力量、政党力量、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等各种资 源力量在“网格”这个新的载体和平台上形成有效的整合。
(二)具体做法
第一,社区管理网格化。相较而言,长宁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比较强调“布 网”,而非“划格”,相对来说“网格化管理”的特征不是十分明显。
第二,社区建设实体化。完善《街道居民委员会居民自治章程》,制定《街道居委会行政性事务剥离项目及分步实施一览表》,明确居委会作为社区自治组织的性质和功能。建立社工工作站,将居委会承接的行政职能逐步向社工站转移,政府通过向社工站购买服务的方式投入资金、提供支持,推动社区服务市场化;完善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产生社区治理委员会,落实重大事项的民主讨论和决策机制,并对其他各类主体实行民主监督;扶持民间组织和群众团体的发展,鼓励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通过社工加义工的形式,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帮困助贫,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社区治理结构。
第三,社区党建社会化。将街道党工委改建为社区党工委,以此作为社区网 格化管理的核心领导力量。社区党建全覆盖包括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和制度覆 盖三个方面,重视党建工作载体的建设,既通过党建载体来提供服务,也通过党 建载体来增强党组织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影响;网格化管理加强了社区(街道)党工委与行政组织党委(包括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党组织和办事处机关事业单 位党组织)、居民区党委(包括居民区党支部、社工站党支部和群众团体党支部)以及社会综合党委(包括“两新”组织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党支 部)的联系;完善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代表大会,凸显党组织和党员的主导性作用; 选举产生社区党建委员会,形成制度化的联系机制,充分整合网格内各类党建资 源,构建区域性社区党建新格局。
(三)主要特点
第一,依靠社区党建来推进网格化。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是上海华阳网格化 管理模式最大的特色,社区党工委在居委会辖区设置的基层党支部是社区网格化 发展的领导核心和决策机构。华阳社区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核心作用,将各 级党委、组织部门和社区党组织划分至基本的网格单元,充实网格服务团队的力 量,使网格党小组成为主要领导力量和组织保障。
第二,重构新型社区治理结构。相较北京东城区模式而言,上海华阳模式更 加注重在推行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培育社区自治力量,以及推动社区服务的市场 化。通过社工加义工的方式承接社区居委会的行政职能,努力使居委会回归自治 本质,从而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三,将社区部件管理与事件管理有机结合。尽管北京东城区的网格化管理 模式在管理精细化和高效率方面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但更多的是侧重于静态的“部件”管理。上海华阳社区在吸取北京东城区部件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城市“部件”管理与“事件”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四,更加注重建章立制。在效仿北京东城区基本做法的情况下,华阳社区 网格化管理更加注重对制度规范和各项措施细则的建立。华阳社区针对网格化管 理专门制定了操作手册、管理标准、岗位职责等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实 施细则、处理流程、时间限定,以及工作人员的权限职责等等。
三、湖北宜昌模式
(一)基本情况
湖北省宜昌市位于三峡工程所在地,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 合试点城市,宜昌模式的整体思路是在城市社区先行试点,逐步向县城重点镇拓 展,最终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城乡区域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宜昌网格化管理 体系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一本三化”,“一本”即坚持“以人为本”,“三化” 即坚持“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和“全程化服务”。这一模式运行仅仅三年多就在全国形成重大影响,充分证明了社区网格化管理重在民意,而非创意,重在实效,而非形式,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鲜活经验,对其他试点城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具体做法
第一,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宜昌将城区 121 个社区划分为 1110 个网格,并为每个网格配备了一名网格管理员。每个网格管理员平均负责 250 户左右,大约 300~500 人的服务与管理,需要履行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食品安全七大职责。
第二,通过公开考试选聘社区网格管理员。宜昌按照公开、公平、自愿、择 优的原则,通过社会公开招录网格管理员,组成了一个由 1000 多名网格管理员组成的社区工作队伍。此外,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通过财政支付的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现社区服务的有效传递。此外,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宜昌市城区社区网格管理员招录培训方案》,从考试录用、人员配置、工作职责、纪律要求、工资薪酬、交流培训、考核奖惩、社会保障、解约续约等各方面对社区网格管理员及其工作进行规范。
第三,建立组织系统。通过精简机构、资源整合,在街道层面成立便民服务、综治信访维稳和网格管理“三个中心”,并在社区层面建立相应“三个站”,并同 时拥有社区专职工作者、1110 个网格管理员和 10.8 万社区志愿者“三支队伍”。搭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网的“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将电子政府专网延伸至基层社区,形成每个社区网格上连职能部门,下接“三支队伍”,力量层层倍增的服务管理新格局。
第四,按照“走进矛盾、扁平操作、联动化解、限时办结、反馈评价、监督考核”的方针,以社会调节为主导创新矛盾联动化解机制。为每个网格配备 1~2名义务调解员,与网格管理员和社区工作者一起构成基层矛盾调处队伍,以非政府身份从源头上及时排查纠纷,能及时化解的矛盾就地解决,网格无法解决的问题依次上报,启动相应的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以及重大社会矛盾集中调处的综合、联动调解机制。此外,建立专业调解人才库,进一步规范聘任条件、报酬计算以及评价标准,为各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调解提供人才储备和便利条件。
第五,以网格化管理为契机,不断辐射至社区管理服务的其他领域,包括创新法务网格工作机制,开展基层法务工作者进社区活动,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提供援助性服务;治安防控网格化,组建义务巡逻队,消除社区治安死角。将网格作为一种新的地缘结构,在网格平台内推行邻里守望、门栋关照、楼道互助、单元联防,以及建立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等等;将特殊人群作为网格化管理的重点服务对象,既包括流动人口、特困家庭、孤残人群、流浪乞讨人员在内的重点人群,又包括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和神 病人在内的特殊人群,以网格为基本单位为其提供物质上的救助、精神上的关爱 以及心理上的疏导。
(三)主要特点
第一,宜昌模式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人性化的服务。宜昌在推行社区网格化管 理的过程中切实做到了行政资源向社区下沉,公共服务深入基层群众。宜昌模式 着眼于许多社区管理的空白地带和薄弱环节,并通过千名网格管理员的零距离服 务来倒逼政府和基层干部围着群众转、围着问题转。
第二,公开选聘网格管理员。作为一种机制创新,宜昌通过公开招聘、择优 录取的形式确保了网格管理员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素质。网格管理员采用政府 雇员制,只需按照合同履行责任和义务即可,基层政府相关部门则主要承担培训、监督、考核等责任。由于没有任何行政职务或者其他身份,网格管理员可以全心 全意的投入本职工作。目前,这些网格管理员被当地人亲切的称为“宜昌格格”,而这一做法也成为全国其他“一格一员”式网格化管理社区仿效的榜样。
第三,辐射性强。宜昌模式以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契机,不断延伸至社区 管理服务的其他方面,诸如将网格化管理运用于公安、人社管理、信访工作、食 品监管、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社会调查等方方面面,注重各职能部门与网格管理员 和社区志愿者的对接,形成管理服务领域全覆盖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格局。
四、浙江舟山模式
(一)基本情况
浙江省舟山市是一个地级市,其实践模式经历了从渔农村社区逐步向城市社 区拓展,从以乡镇街道为主到所有职能局办全面对接的过程。2007 年下半年开始,舟山市普陀区率先在桃花镇、勾山街道等地进行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改革试点,并在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于 2008 年 8 月在舟山全市进行推广。目前,“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已经成为舟山基层社会管理的新平台,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新载体以及化解基层矛盾的总抓手,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普遍关注和反响。
(二)具体做法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章制度。作为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体制创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有效运行离不开领导与组织保障。如果将网格看 作是第一层级,那么舟山在网格之上还建立了4 个层级,依次为社区(居委会或村)级、街镇级、区县级和市级,从而构成了由五个层级构成的管理服务系统。“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最高层级,即市级,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或市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统领五个专项组,分别为综治平安组,由市委政法委负责;团队管理组,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城区工作组,由市民政局负责;渔农村工作组,由市渔农办负责,技术保障组,由市信息中心负责。除此之外,舟山还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来确保“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包括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相关人员岗位职责及培训制度等等。
第二,合理划分网格,明确管辖范围。网格按照有利于将管理和服务职能覆 盖到社区、延伸到网格,以及有利于组团成员包干负责、上门调查和面对面服务 为原则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舟山市结合各地区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 众生活习惯等实际情况,将全市划分成 2428 个网格,网格范围大小不搞一刀切,渔农村一般以 100~150 户组成一个网格,城市社区则适当扩大。与此同时,舟山市还出台了《“两代表一委员”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网格对接,进一步畅通体制内民意表达 的渠道。舟山号召“两代表一委员”融入网格,倾听民声,并将网格内人民群众 的要求和意愿直接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
第三,打造服务团队,完善联系服务方式。网格仅仅是组织载体,网格服务 团队才是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全方位管理与服务的第一责任主体,承担着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化解民忧的责任。舟山市为每个网格配备了一支由 6~8 人组成的管理服务团队,原则上由 1~2 名乡镇(街道)机关干部、1~2 名社区干部、1 名医护人员、1 名教师和 1 名民警组成。此外,还注重吸收老党员、老干部及社区骨干力量加入,力求通过团队成员能力素质的复合化来满足群众需求的多元化。为全面掌握网格内居民的各种信息资料,网格团队与格内所有群众(户)一一联系对应,每年至少要进行 4 次走访,并对入户走访的时间和内容进行妥善具体的安排。除此以外,团队成员还通过多种方电话联系、蹲点调查、短信互动等,实现了民意表达经常化、全覆盖。除了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网格服务团队还要根据不同网格内居民的不同需求提供菜单式、个性化服务,特别是要把那些居民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作为联系服务的重中之重。式开展经常性的联系服务活动,如发放联系卡、第四,开展信息导录,建立网格库源。舟山市成立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 服务”工作信息服务中心,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发了一个动态化、全覆盖的 信息管理系统,扎实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础。信息服务中心主要 负责整合全市电子政务网络资源,并在已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新的数据 导录内容,建立起集服务对象的基础信息(户籍资料、就业状况、健康档案、优 抚救助、党建群团、计生信息、房产资料等)与思想状况、利益诉求等于一体的 数据库。与此同时,在区、街道(乡镇)建立二级信息中心,社区设立信息站,由专人专职负责管理,实施覆盖区、街道乡镇和社区的三级联网基础工程,相关 各局办及职能部门只需要一个专网账号就可以获取其归口管理的所有信息。
第五,及时分析研判,分级化解矛盾。舟山网格化管理要求对收集到的信息 进行分类汇总,对重大的社情民意及时分析研判,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 各种问题和困难。规定社区每月一次、街道(乡镇)两个月一次、区(县)每季 度一次、市里每半年一次召开网格化管理民情分析会,并由市、区(县)网格办
编制每月一期的群众诉求情况分析报告。此外,还不定期召开专题会和工作碰头 会交流经验以及通报重大事项。舟山市建立了五个层级统一的问题协调和解决机 制,并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共性问题或集体协商问题的妥善解决,形成统 一的政策导向。分析和化解矛盾的基本原则是:时效性强且比较紧迫的事项,第 一时间做出处理;网格管理服务团队能够自行解决的问题及时处理,难以解决的 问题由社区网格处理中心依次逐级上报,并要求上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规定时间 内予以解决,超过期限还未解决的问题必须给予明确的答复和解释。
第六,强化激励机制,实施定期考核。为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有落实、有反 馈,舟山市通过意见处理反馈卡的形式对问题处理结果进行评价,并在区、街、社区三层设立大屏幕,加大公示力度。各街道(乡镇)网格办按照区级考评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以公民满意为导向的考核办法。考核采用百分制,通过定 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元化考核主体以及多样化的考核手段,对社 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完成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分为对责任部门的考核 以及对网格的考核,责任部门的考核主要包括事件处置的数量、时效、质量和群 众满意度等几个方面。网格考核采用信息平台计分、日常工作监督检查、社区内 部排名以及群众评议等考核方式,对网格服务办事、联系走访、收集民情以及矛 盾排查等网格综合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各区网格办分别在每年的年中和年末进行 考核,考评结果由行政主管部门或第三方定期在各类媒体上公布,并作为年终评 选优秀街道(乡镇)、网格团队及个人的依据,以及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条件。
(三)主要特点
第一,浙江舟山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经历了从渔农村社区进而推广至整个城市社区的实践过程,其应用的范围更广泛一些。舟山在网格化管理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许多值得我国其他中小城市借鉴的经验,例如,通过使用超图软件(super Map)等软件来代替 GIS平台,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网格化管理的投入成本。当然,通过降低成本来解决现阶段网格化管理在城市社区的应用问题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角度来看,必须以实用性和通用性为前提加大对 GIS、GPS、RS的开发,使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真正做到与国际水平接轨。
第二,重视网格服务团队的组建。为了确保服务的高质高效,浙江舟山模式 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构建网格服务团队,其网格服务人员的来源十分广泛,并不 仅限于相关职能部门,而是充分整合了街道和社区的党员干部、专业人才、志愿 者、优秀骨干人员等各类人才资源,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为辖区网格内的居民提供 全方位、高标准、专业化且有针对性的服务,第三,管理与服务并重。相较北京东城模式而言,舟山将“网格化管理”与 “组团式服务”相结合,旨在形成一套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体现出一种“寓管理 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的理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起服务于民的长 效机制,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第四,重视“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浙江舟山网格化管理模式虽然在信 息技术方面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主要是为了掌握管理服务对象的信息,以便 全面、及时地回应群众要求,对技术层面的要求与北京东城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此同时,舟山模式更加注重网格化管理的软件建设,并逐渐从“事”的管理上 升为对“人”的管理。
成绩
(一)从管理成本角度分析
首先,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了问题定位的 精确性和及时性,明确了管理责任,使得组织人员的集约化分工配置成为可能,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其次,城市社区网格化模式的另一个功能优势便是体现在管理和服务的提供 方式上。
最后,传统城市社区管理中,由于每个职能部门都需要针对整个区域负责,巡视和处置成本的负担沉重。
(二)从处置效率角度分析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大社区格局,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社 区管理中信息滞后和工作被动的弊端,使信息收集、反馈的间隔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问题处置的速度和效率。一方面,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在部件管理的精细 化和高效率方面跨出了一大步,部件受损、丢失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能够在 第一时间被锁定和上报。另一方面,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根据任务性质详细规定了信息收集、问题处理、结果反馈等环节的处置时限,做到了问题处置的即时化和方案预设的程序化。此外,问题的处置结果必须经过网格监督员现场核实后方可结案,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需要对问题处置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并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对处置结果形成直观、透明的反映,既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又能够有效督促问题处置效率的提高。
(三)从服务效果角度分析
在各地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居民身边的琐事成为政府案头的大事,社区管理的工作重点开始着眼于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社区工作者为居民 服务的内容更宽泛、方式更主动、质量更精细,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各地还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摸索出许多成 功的做法,诸如居民议事、居民恳谈会、民情日记、干部联系包干制度、网络巡 查、志愿服务等等。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对这些服务群众的创新做法、经验和智 慧进行了总结提炼,将这些方式方法制度化、网状化、普遍化,并且利用现代化 信息网络技术加以改造,全面提升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