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走出消毒的误区[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12:5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养鱼走出消毒的误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养鱼走出消毒的误区》。

第一篇:养鱼走出消毒的误区

养鱼走出消毒的误区

消毒在我们养鱼养水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正确的消毒方法对保证鱼儿的健康以及鱼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在论坛看了几个关于消毒的帖子,发现大家普遍对消毒剂的使用存在一些误区,因为我工作的关系会经常接触消毒灭菌这样的领域,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些了解,因此写这个帖子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希望广大鱼友看过后能摒弃一些错误的观念,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消毒这个手段,使我们的水好鱼也好。

一、对消毒的理解

消毒学上把能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叫做消毒,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消毒杀灭的只是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对芽孢无效。芽孢是细菌在不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下形成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因此消毒不是一个100%杀菌的手段,很多病菌消毒剂是杀不掉的。而且影响消毒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消毒剂量(消毒剂的浓度及作用时间),消毒物品污染的程度,消毒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度,有关化学拮抗物、消毒剂的穿透力及表面张力等。这些因素会使消毒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消毒不是一个很可靠的手段,不能认为消毒后的东西就是安全卫生的了,必须要有一个这样清醒的认识,才能正确的指导以后的消毒工作。

二、消毒剂的选用

我在论坛里看到高锰酸钾是鱼友们消毒剂的首选,这其实让我感到有点诧异。谈一下我对高锰酸钾的看法:高锰酸钾不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在医药卫生系统早已被淘汰。甚至在消毒学这样的专业刊物里都已经找不到高锰酸钾的身影了,让我感到诧异的地方就在于此,为什么我们还做为首选消毒剂在大量使用呢?这有点太落后了。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遇有机物即放出新生态氧可以杀灭细菌,但极易为有机物所减弱,故作用表浅而不持久,它的水溶液不稳定,遇光发生分解。高锰酸钾消毒的有效浓度太高了,为0.1%,这也极大的限制了它的应用。以一个1米的鱼缸200公斤水计算,需要高锰酸钾200克才能起到消毒作用。0.1%浓度的高锰酸钾溶解出来是什么样子呢?深紫色,几乎发黑,也就是说,如果水没有达到这个颜色,意味着浓度极低是起不到消毒的作用的,最多就是杀灭一些抵抗力较弱的杂菌,而对致病菌的杀灭是微乎其微的。在鱼友中流传着的微红即可的配制浓度是不对的,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我了解到一种非常好的消毒剂,是被称为第四代消毒剂的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新一代的高效、广谱、安全的消毒剂,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二氧化氯列为A1级安全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因具有杀菌能力强,对人体及动物没有危害以及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二氧化氯在极低的浓度(0.1ppm即千万分之一)下,即可杀灭许多诸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即使在有机物的干扰下,在使用浓度为几十ppm时,也可完全杀灭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噬菌体和细菌芽孢等所有微生物。

二氧化氯用于水消毒,在其浓度为0.5-1mg/L时,1分钟内能将水中99%的细菌杀灭,灭菌效果为氯气的10倍。二氧化氯还有杀菌快速,PH范围广(6-10),不受水硬度和盐份多少的影响,能维持长时间的杀菌作用,能高效率的消灭原生动物、孢子、霉菌、水藻和生物膜,不生成氯代酚和三卤甲烷,能将许多有机化合物氧化,从而降低水的毒性和诱变性质等多种特点。

在水产养殖领域,二氧化氯水产养殖药剂可用于治疗鱼、虾、蟹、甲鱼、蛙类等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对鲤、草、鳗、罗非鱼等的赤皮、烂腮、出血性败血病、肠炎、烂尾、水霉病等;虾类病毒病、黑鳃、白毛病、打印病等;蟹类烂腮、水肿、肠炎、上岸症、颤抖等;甲鱼腐皮病、红、白底板病、出血病、穿孔病等;蛙类的皮肤病、眼病等病害具有独特功效,并能去除水中异味,改善水质,增加水体含氧量。

目前,发达国家已将二氧化氯应用到几乎所有需要杀菌消毒领域。我所在的药厂也已经用了很多年了,消毒效果非常好。尤其在非典时期,二氧化氯在全国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在一些比较高级的鱼友比如养七彩神仙这样娇贵鱼的鱼友,已经把二氧化氯用于了对水和鱼的消毒防疫,效果很好。

这是一个台湾养彩高手写的关于二氧化氯应用的帖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拜读一下。

http://bbs.cnfish.com/viewthread...3Ddigest&page=1

三、消毒应用的误区

1、开缸消毒

开缸的时候把滤材和鱼缸用高锰酸钾消毒好象已经是共识了,但真的有必要那么做吗? 先不说高锰酸钾的用量一般人都偏低很多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既便是用二氧化氯消毒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我们要消毒的这些东西都有着干燥坚硬的表面,这些物品都不是细菌理想的繁殖场所,在没有合适的营养供给的情况下细菌不会在这些物体上大量繁殖,既便是有也是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对于这样的物品只需要简单的擦洗就可以,没有必要去消毒。当然也有特例:如果发现鱼缸或器材上有明显得菌落霉斑或者脏污严重就必须消毒后使用,这只是极端事例。我先后10多次开缸过程中从来就没使用高锰酸钾消毒过,鱼也从来没有出现染菌得病的情况。所以我的观点是:以后开缸最好别折腾消毒了,简单清洗一下滤材和鱼缸就可以了,这也体现轻松养鱼的原则。

2、活饵消毒

很多朋友在处理活饵鱼食的时候都要使用盐和高锰酸钾消毒,由于处理的是活饵所以高锰酸钾的浓度更低只是微红,从上面的介绍大家都应该明白这样的消毒起不到什么作用,既便是起作用,这样做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样做只是表面消毒,活饵体内的寄生虫和病菌是不受影响的。活饵处理后是要放冰箱冷冻保存的,冷冻的主要目的是保鲜,但同时也起到了杀菌消毒的作用。冷冻对水产品中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例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埃希氏菌属、肉毒梭属、霍乱弧菌及肠道病毒等均有很好的破坏杀灭作用,有了低温保鲜消毒那么前期所做的体表消毒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其实活饵鱼食安全的重点不是后期处理,而是前期的选择。食物的新鲜、营养、多样性最重要。我们选那些新鲜健康营养的食物喂给鱼吃,不就好了吗,何必消毒呢?盐和高锰酸钾起的作用无非是自我安慰罢了,真正严格的消毒做出来的东西和罐头食品一样,营养就少的多了。所以我的观点是:活饵鱼食清洗、处理后可直接冷冻保存,根本不需要再进行繁琐的表面消毒工作,这样既科学又省事何乐而不为呢。

附录:

二氧化氯使用说明

1、鱼缸消毒清洗必备用品,快速杀菌水中病毒和细菌,最安全无害,无残留,清洗后即可放鱼。

2、可以治疗各种鱼类的有效药物,比黄粉等杀菌药效率强10倍以上,对鱼无刺激,可治疗烂肉、烂鳃、鳃菌、溃疡、掉鳞、立鳞、出血、肠炎、白毛、腹胀等疾病。

3、杀灭水中各种藻类青苔,净化水质和鱼缸壁,除绿水。

4、平时用于鱼缸的疾病预防,不破坏硝化系统,祛除水中腥臭味。

5、降低水中阿摩尼亚,快速解除鱼类的氨中毒。

6、实验证明,对龙鱼、魟鱼等各种高贵鱼类安全有效,无鳞片的鱼类酌情减少使用量。

7、新鱼的检疫,用于新买回的鱼消毒,防止病菌带入。

用法用量:

1、每1吨水加入本品一片,直接投入到鱼缸或者鱼池中即可溶解,病情严重可加大一倍用量使用。

2、如果鱼缸水少于1吨水,可以将本品先用小的容器装1升水左右,再将本品放入到水中先溶解完毕,再根据鱼缸水的体积放入相应的量即可,比如如果鱼缸是500升水就加入一半就行了,以此类推,剩余的可以用于家庭厨房厕所消毒。

3、一般治病,需要连续使用3-5次,根据病情酌情增加减少使用次数。

4、新鱼的检疫,按照每100升水加入一片的量来浸泡10分钟左右,浸泡过程中需要增氧。

第二篇:如何走出心理健康误区

如何走出心理健康误区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培养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外部支持

全社会应通过各种渠道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改善办公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为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为教育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1.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心态有时反映了教师的师德问题,如对学生的冷漠、报复、体罚等,反映了教师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总想用种种手段刁难学生,在心灵上伤害学生,反映了某些教师心理是不健康的。因此,学校强化师德教育,使每个教师都能以讲师德为美,真正以热忱对待每个学生,以真情爱护每个学生。

2.加强尊师爱生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教育教师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热爱教师,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大有裨益,学生热爱教师,对教师良好心理的形成同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关心教师生活。学校领导要不断地深入到教师中间,对教师的性格、家庭等了如指掌,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学校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要时刻把教师的冷暖记在心上,对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这对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有好处的。

4.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要想方设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组织教师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的紧张情绪得到宣泄,使教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化解种种不良情绪,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自我调控

1、转变观念,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2、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

3、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4、拓宽心胸,寻找心理平衡点。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有角色意识,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拼搏进取,要知道优胜劣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法则,只有正视现实、不断奋进,才能适者生存。一味怨天尤人,就会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有时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会是满意的结果,因为有许多东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该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

5、换个眼光看周围的人。比如班里的后进生,各方面发展都很不理想,我迫切地想要转化他们,步步紧逼着他们进步,他们却往往“刀枪不入”,双方的较量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搞得师生双方都疲惫不堪。后来我接触到班级结构“三分之一”理论,即根据学生水平和表现可分成三等分,优等生三分之一,中等生三分之一,后进生三分之一,这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这下我的心里舒坦多了。人都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头顶上都有一片蓝天,每个学生脚底下都有一条大路,气质、性格、态度、情感、能力和兴趣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要走不同的路,我不必为此而杞人忧天,也不必死拉硬拽逼着他们走进优秀的行列,不如教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而且人是会变化的,有的学生今天学不好,说不定他明天会突飞猛进后来居上。即使他永远也学不好功课,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也许他以后走上社会却能如鱼得水。经过这样的心理调节,我实现了心理平衡。心理一平衡,竟然发现后进生也不那么讨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变得有趣了许多。

6、学会放松。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一下,或者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更利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可能的话,学会一种技艺最好,它会是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以驱散不健康的情绪,令生活更有意义。同时,也应增强自控能力,合理释放情绪,在适当的情况下多找好朋友谈谈心减轻精神压力和积郁的愤懑情绪,心情抑郁不想做事时,请选择放下,想休息就休息,想娱乐就娱乐,美国斯坦福大学都要求学生不追求十全十美,何况我们教师呢!

总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决定者,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个学生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论文摘要:社会的发展也导致我们的教学也在发生悄悄的变化,教学工具的变化就显而易见,由以前的黑板板书变成多媒体的展示。在多媒体普及的同时,问题也开始出现。所以本文就现代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多媒体教学。本文主要就多媒体制作、多媒体使用、多媒体的辅助性、多媒体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四方面提出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误区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教学,融入了课堂实践,并以其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喜爱。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服务于教学,现就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浅谈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在课件制作上,粗制滥造,随意下载。有很多老师喜欢到网站上去下载课件,然后“东拼西凑”地组合成一个课件,甚或是看到一个还满意的课件就直接在课堂上使用。课件的教学步骤似乎符合教学的基本常规,但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课件有些杂乱无章。在制作课件时,我们应注意进行优化。Ppt视图背景应统一,风格最好与课文的主题相契合。在制作内容上,应该注意内容的条理性与简洁性,不能什么内容都堆砌上去,尤其注意不要把课本上已有的东西在放到幻灯片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幻灯片中 1 文字的字号与颜色应统一规范,可以选择易于接受的颜色进行编辑,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在课件的使用上,喧宾夺主,越俎代庖。有些老师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得很好,所以课件中总会插入一些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声音,这些固然能适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也会削弱学生思考的能力,而一味地去关注图片。而我们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欣赏图片,图片这时占据了“课本”的主人地位。曾经听过一个老师公开课上的《杨修之死》,她先从导入入手,然后作者作品简介、字词过关、整体感知、探讨研究、拓展延伸。整个课堂教学程序严谨而又流畅,但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没有一个字板书课件完全代替了板书,老师成了幻灯片的播放者,学生成了欣赏者。若是这样。便人人都能做老师了,只要会播放幻灯片就行,照着幻灯片念一遍内容即可。而多媒体只是我们教学的辅助工具,绝不能代替了老师。比如在作者作完成品简介时,我们应该做的只是对课文注释的补充,字词过关应采用填空的方式完成,以免去我们板书于黑板上的时间浪费,而不是一味地灌输。

三、在课件的辅助性上,课件完全成了教师的“代言人”。比如英语单词的朗读上,有的老师在网上一下朗读,自己在课堂上就完全不进行示范朗读了,而一味地“交”给了课件的录音朗读。这种情况发生在语文老师身上也不少见,整篇整篇课文都是录音朗读,甚至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未听过自己老师的朗诵。而作为这两门语言学科,朗读很重要,老师的亲自朗诵不仅展示语言类教师 的基本素养,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理工科类教师,经常会遇到绘图等情况,可现代多媒体也能制作图形的绘画、物体的变化等,于是老师变成会操作电脑画圆柱,在黑板上却画布出一根直线。作为一个理科老师,这些能力难道可以消失?现代社会的老师。不仅要能熟练地操作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要更能把黑板字写好、图画好、课文朗读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四、忽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显得本末倒置。下面是一小学老师讲的《坐井观天》课例:

师:这节课,两个动物朋友来到我们中间,和我们一起学习,他们是谁呢?

(课件展示:一只飞翔的小鸟和一只呱呱叫的青蛙)

生:(很兴奋)小鸟!青蛙!

师:可是,小鸟和青蛙不知为什么事争论起来,你们想知道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请听故事《坐井观天》。

(大屏展示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动画演示,并配有课文朗颂带)

生:(抬头看着大屏,津津有味。)在这个教学导入片段中,教师利用课件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较好的效果。但近十分钟内,学生的教科书始终搁置在一边,教师在学生还没有通读教材的情况下,就直接向学生展示与课文配套的演示。虽然文本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文本解读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对语言的运用也少了。文本的内容并非是由学生通过阅读而感知,学生缺少了与文本的直接交流,阅读能力也随之降低。而小学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特别是低段的阅读教学,只有在文本中字、词、句上下功夫,才可能产生实效。

多媒体教学确实在现代教学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但千万要弄谨记它只是一个教学辅助工具。如果教师正确地使用,一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是事倍功半。

第四篇: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家教误区

呵护孩子成长

各位家长:上午好!今天,我的家庭报告的主题是《走出家教误区

呵护孩子成长》。首先,我要和各位家长谈一谈当前家庭教育的背景。

我和各位一样也是学生的家长,同时我也是很多学生的老师。做家长和做老师有很多相通之处,不少学生,总改不了一些坏习惯,被老师批评,被家长骂,可是我们每见到家长,就会从家长身上看到不少他的孩子身上的类似的坏习惯。这就应了我们的一个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欧美国家里,如果一个家长不合格,法庭会剥夺他的养育权,交给法律认为有资格的人家或者部门去养,这是因为做家长也是要有资格的。可是,在我们国家,现在许多行业上岗都需要培训,可就是家长不用培训,做得不好也不用承担什么后果,但是做不好家长,最终造成教育孩子的失误、贻误的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不利于未来的社会。

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在各种社会制度及保障不完善的前提下,我们对于自己及自己的孩子的前景不免产生了种种不安全感及深深的危机感,我们都害怕自己将来拼不过官二代,富二代。害怕自己的孩现在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也就对自己的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家长在这种心态下对孩子教育就会发生偏差,有的时候甚至会犯毁灭性的错误。因为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过分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家长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走进了家庭教育的误区,今天,我就这个问题与在座的各位家长共同探讨,以期能引起我们共同的警醒与反思。

1、溺爱式

种庄稼不能不浇水,但水多了庄稼会溺死;教孩子不能没有爱,但爱过头了便是溺爱。俗话说:“娇子如杀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当家长的钱包鼓了,不差钱了,我们自己吃过的苦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重新经历。加之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人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使孩子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仅如此,对孩子的要求总是千方百计的满足,不管合理与否总是有求必应,生怕孩子不高兴。对孩子的缺点、过错,无理要求姑息迁就,甚至掩饰,我校每当在下雨、下雪的上学天气里,孩子不上学的就增多。家长打来电话,理由无非是头疼,肚子疼等,第二天,天晴了,这些“生病”的孩子又都精神抖擞地背着书包来了。老师问啊,你怎么好得这么快啊,结果,大部分都是:孩子不想上学,家长帮着撒谎。不是天气惹的祸,是人祸。

不少家长给孩子配手机,于是在农村的校园里也出现了准大款,比阔气,“上课手机响,下课上网忙”的不良现象。由于过分的溺爱,会使孩子们养成专横跋扈,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气。必然会导致孩子不良品质的产生,严重的则发展到走上犯罪道路。

(新闻链接)2010年2月21日晚,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毕业于某政法大学的王利,因向父母提出购车要求遭拒,与父母 大打出手。2月22日中午12时许,怀揣弯刀的王利给父亲王平(化名)打电话说有事面谈,把父亲引至偏僻处。接过父亲的2000元钱后,王利又提起了高考 一事,认为父亲所说花3.5万元疏通关系让他上大学是欺骗,耽误了他的前途,要给他700万补偿费。索钱无望的王利在父亲发动汽车的瞬间,从怀里抽出弯 刀,朝父亲的脖子上划了一刀后又连砍数刀……王平断气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儿子,拿上钱快跑。”等父亲彻底没了动静,王利迅速向西南方向逃跑,并有预谋 地毁灭了罪证。

溺爱等于戕害。熟悉王家情况的人都认为从小娇生惯养是王利弑父的主因。王平对儿子一贯太溺爱,“要星星不敢给月亮”,甚至遭儿子砍杀后临死前还要叫他“拿上钱快跑”。溺爱使王利恩将仇报,惹下杀身大祸。溺爱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之一。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话对,“再富不能宠孩子”这话更对!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指出:“为儿子牺牲一切的父母是最坏的教育者。”

2、放纵式

在管教孩子问题上,不少家长可谓呕心沥血,然而,一些家长或出于常年打工在外,或忙于农活,或由于家庭矛盾,离婚了,不少家长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看,这也就是困扰中国当前社会比较严重的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在农村尤其严重。

一部分家长认为:国家也不包分配了,我既没权,也没钱,考上了,也找不到好工作。与其花钱上学,不如趁早外出打工挣钱,于是告诉孩子,你念你几天书,养好身板,会写自己名就行了,赶明个跟爸妈打工挣钱去。这样就放松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这些都是导致了问题少年,问题青年的增多的原因。

2009届我校毕业生郭某,从西关校风转入时进时成绩尚好,而且是一位积极向上,尊师爱校的好学生。后来我发现他变了,上课时不听,经常旷课,而且还和校外不良人员有往来。经常用吓唬等手段从同学手中抢钱。毕业前,竟把同学用刀扎伤。发现这些不正常现象不,我们了解一些情况: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爷爷在家忙于农活,奶奶每天负责他的生活起居,对孩子的教育根本无从谈起。发现了该同学的不良表现,却不能与家庭取得联系,相互配合进行教育。到初中后这个孩子就流入社会,另人担心。少了亲情,少了联系,少了配合,孩子极易误入歧途。

放纵式的另一表现是家庭教育缺位,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全推给学校。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事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我们只管给钱是行了。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上非常舍得投入,把孩子安排进好的学校里。这好像是非常积极的做法,但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却并不理想。我们四间小学2011新生中有3个孩子,一个村的,都送到黑山南关小学,吃住在老师家,结果在下学期,这几名孩子全都转回到四间小学,为什么,都呆不了了,我们实际发现,这几个孩子都不爱说话,性格很内向都呆坏了。老师能代替父母吗?当他们受委屈的时候,他们想哭的时候,谁给孩子擦去眼角的泪水,谁给温暖的拥抱。他们在没有家的氛围中成长,个性压抑,性格扭曲。成人都不可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学校教育,更重要的还需要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学龄期、青春期。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人格模式、生活行为上出了问题,家庭教育则要占主要责任。孩子在18岁人生观形成之前,他的健全人格养成了,他将来就发挥得好;没有养成,就发挥的不好;即使是考上了大学,将来他也很难成功。有些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太高,以为我花钱了,你就应该替我培养,有这个观念的家长,赶快调整,否则失去的不仅是金钱,还要搭上你的孩子。

现在父母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并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经常挂在嘴边说是,我们得钱都给你花了,我们养你不容易,你将来要怎么怎么对我们。实际上正确的态度是:教养孩子是命运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们成长的乐趣。

(3)打骂式(数据链接):中央综治委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目前发布的《家庭抚养和监护未成年人责任履行的社会干预研究报告》显示,3.6%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挨打”,“偶尔挨打”的高达57.3%,有15%的孩子在家“经常”挨骂,“偶尔”挨骂的高达69%。由此可见。许多家长仍信奉着“不打不成材”、“棍棒出孝子”的封建信条。以为疏导的方法没有打骂的方法管用。因而他们在育儿实践中,经常用一巴掌打下去来解决问题。很多家长都以成绩论英雄。妄图用巴掌扇出一个清华北大来,这种教养方式,会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有的养成撒谎的坏习惯。有关材料表明,孩子第一次撒谎往往就是从逃避父母打骂开始的。

在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去年被各在媒体热炒的典型。把孩子打进北大的一位狼爸。(新闻链接):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并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

2011年11月14日,“狼爸”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在节目录制现场,萧百佑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道具——鸡毛掸,这是他管教孩子的重要工具。“狼爸”萧百佑定下了“严苛”的家规:不允许看电视,除了新闻;不许随便喝可乐;不允许随便打开冰箱门;甚至不能开空调等。孩子们只要触犯任何一条,就要接受鸡毛掸子的惩罚。甚至于还实行连坐制,即,老二挨打了,老大也得挨打,理由是,老大没带好老二。在节目现场就遭到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质疑1是否在倡导“奴性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朱强:萧百佑用“打”的体罚方式,让孩子懂得服从。本质上是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孩子,只会成为唯唯诺诺,没有独立思想的人。“狼爸”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羊子”、“羊女”,本质是一种“奴性教育”,孩子的性格会受到扭曲。萧百佑打孩子与孩子考上北大,这两者之间并非存在必然联系,所以不值得提倡推广。

质疑2如此家教,孩子怎能快乐?

南京市十佳家长”、作家张姬雯:在“狼爸”萧百佑的管理下,孩子不可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他的儿子萧尧也曾说过:“记忆里,只有一次,毫无顾忌地玩,让我感觉到童年的无忧无虑。真希望这样的生活能在童年里多出现几次。爸爸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们也失去了童年时该有的快乐。”

质疑3不要在意光鲜的表面,而要关注孩子内心

南京一中特级教师黄侃:“狼爸”的三个孩子考上北大,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不一定如外表那么光鲜靓丽,他们心里也许比较压抑、痛苦。无论怎么“打”,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一个成年人打一个孩子,在我看来,就是以强凌弱的表现。我希望“狼爸”萧百佑能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感情,避免悲剧重演。

这们狼爸的做法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网友们也纷纷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了对这种教育方法的关切,认为,这是一种暴力且不能普遍适用,不成功的教育方法。

可悲的是,这样的思想在中国绝不是只存在于萧百佑一个身上,有多少家长在把孩子当成动物来训练,让他们学会服从,多少孩子们的天性被“狼爸”们的棍棒扼杀了。至于孩子们的人生是否会变得枯燥乏味?孩子们的心理会不会留下阴影他们是不关心的!马戏团里的很多狮子滚球滚的非常的熟练,也可谓是成功的典范,只是没有人会想到狮子自己在想什么。

暴力教育的弊端已是有目共睹,调查数据表明,从小在暴力环境中长的孩子精神和行为都将受到一定的伤害,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性格懦弱,或是也具有暴力倾向,甚至是反社会的倾向。北大既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不是万能的标杆,2011年10月25日的北大硕士生廖某打骂父母就是个生动的例子。因为带孩子的原因,先后把母亲打走,把父亲打成轻伤害。廖某现为国家级公务员,法学硕士,精通英语,能说不成才吗,但能说成人了吗,这样的人才能成为我们的孩子未来的榜样吗?

因此我们应该清楚:打进北大,清华,并不意味着教育的成功,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才是教育的根本追求,我们培养孩子不能再停留在封建社会的“光宗耀祖”的标准里了,让孩子有一个拥有自我的多彩人生才是正确的选择。

(4)强制式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不少家长为了使孩子成龙,从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整天要求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怎样做,孩子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今年,辽宁省政府下发文件,要求中小学一律禁止补课。这样做的目的是给课业负担日益沉重的中小学生“减负”,让孩子们得到正常的休息。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可有些家长却还是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开小灶”,一切以成绩为最高目标,把学习成绩当成唯一的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尺。数落孩子时都是这样说:你看看你,才考那么点分,你看人家王小丫,总考第一,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笨蛋,我这辈子造了什么孽了?然后,就下死命令:告诉你。明个开始你不准出去玩,不准看电视,不准上网,不准。。

必须看书,必须考进前10名,必须。。

现在的家长一听老师谈孩子的问题,就紧张,只要成绩出现波动,就请家教,加班加点,让孩子无所适从,疏忽了孩子所需要的认可,关心、理解、鼓励。孩子感受到的是学习的痛苦,而不是学习的快乐。成绩反而下降了。

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过度关注,不仅没有提高孩子的成绩,反而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和发展。甚至酿成可怕的后果。(新闻链接):来源:人民网

2000年1月17日,一名17岁中学生徐力因不堪忍受学习重负杀死生母。

悲剧发生后,在浙江省引起社会各界对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徐力杀母案震惊了社会。在徐力就读的金华四中,同学和老师们反映,徐力平时在学校十分刻苦和节俭,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性格文静,初中时期一直是三好学生,初二就入了团;进入高中之后,也一直勤奋好学,集体活动很热心,也乐于助人。实际上徐力是父亲是一个铁路职工,教育孩子的责任都落在他的母校身上,母亲什么活也不让他干,就是让他学习,一个劲地学。他只要考试考不好,就数落他。为此母子二个经常争吵,从初中吵到高中,终于在一次考试之后,在争吵中徐力丧失了理智,举刀杀母。悲剧发生后,人们不解地问:为什么这样的好学生会干出如此暴行。

是什么? 是以成绩为至上的教育观彻底毁灭了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我们要明白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代表一切,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决定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那有的家长要问,我不让他(她)学习,我让他(她)干嘛啊,其实通过通过让孩子做一做家务,让孩子融入到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来,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增强,长大后能面对挫折,荣辱复杂的社会生活,有调查显示,能常做家事的孩子将来生活能力比较强,是比较容易获得幸福的。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事,也就剥夺了他学习、分担责任和学会面对问题的机会。

家长朋友们,因为家庭教育不当,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任何成功都无法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怎么样做个合格的家长?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不但要对孩子付出我们的爱,还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与孩子一起面对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风雨与烦恼,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一同享受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那样,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是断线的风筝,而会成为一只天空中翱翔的雄鹰。骄傲着我们的骄傲,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越飞越高!谢谢。

第五篇:走出听课的误区

走出听课的误区

郎文涛

听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活动,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更是青年教师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捷径之一。因此,现在许多学校都设有“课堂开放周”,甚至“课堂开放月”。希望通过课堂对校内及外界的广泛开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同时扩大学校的学术影响。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么对于校内教师,这些“行家里手”们之间的相互听课,一定都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吗?我觉得目前在中小学校,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只有走出误区,教师才会真正在听课活动中受益,才会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养。听课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种: 误区一:机械型听课

听课教师没有明确的动机与目标,遵照学校的要求,“为了听课而听课”,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这种听课方式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浪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却不会产生任何效率与效益。

如何才能有效益呢?教师听课前必须有所准备。首先,了解上课教师所讲授的主要内容;其次,认真研读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最后,形成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备而去才会有所收获,有的放矢才会有所得。误区二:模仿型听课

这种听课方式最为“害”人,流毒很深。听课教师具有明确的听课动机——“照搬照抄”。这种速成式的“上课”风格,很能赢得暂时的眼前利益,以“听课”代“备课”,最大限度地“复制”了优秀教师的优质资源,然而后果是什么呢?听课教师不能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只能“克隆式”传递学生知识;不能进行课堂即时点拨,只能解决既定的准备好的问题;不能独立编制习题,只能借助互联网下载。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的危害。

如何才能避免呢?教师听课的时候,不仅要“听其然”,更要“思其所以然”。一道例题,看似普通,你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选这样一道例题?例题讲到什么样的深度为恰当?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习题?单纯的模仿、速成式的学习,只会暂时得利,失去了他人的支撑,你就会“山穷水尽”,一筹莫展。误区三:自省型听课

与前两种方式不同的是——采用这种听课模式的听课教师有着正确的动机与目标,将别人的课看做一面“镜子”,在观察别人上课的时候,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查找自身不足与缺点,这无疑是对的,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听课教师仅仅停留在“自省”这个阶段,而不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这就做得不够了。听课者不是仅仅来“获取”的,也有责任贡献自己的思考与智慧,往往更多的灵感是在交流碰撞中产生的,在交流中谋求双赢。

如何进行交流呢?首先,预约交流时间,课间10分钟过于短暂,不充裕;其次,就你所观察到的课堂“闪光点”、“缺点”及个人建议与上课教师交换意见;最后,耐心倾听上课教师的感受,争取在某一方面达成共识或形成共同的“疑惑”,继续求教于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误区四:评价型听课

这种听课方式以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居多。其实“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学术没有权威,没有禁区。领导干部“评价式”的听课,只能将青年教师引向他们“熟悉”的教学“套路”之中,使他们陷于教参、教辅抑或是“名家”的“完美”的教学设计中,最终失去了教师的“自我”创造力。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听课当然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课堂并不是评价教师的唯一场所。听课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带动教师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师的发展,而不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等级排列,量化评价。

如何才能避免呢?那就是上课教师、听课教师双方均以学习者、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平等切磋讨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学校的听课活动中,应实现四个转变:即从机械型听课转变为目标型听课、从模仿型听课转变为创新型听课、从自省型听课转变为互助型听课、从评价型听课转变为研讨型听课。只有这样听课活动才会走出误区,真正使教师从听课活动中受益,真正使校本教研落到实处,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方面,最终建立学校同事互助观课制度。也只有如此,才会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

浅析听课中的存在的误区

新洲乡中心学校:任筠

听课,是教师间最经常、最直接、最有效的交流方式。然而,在我们的听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误区,致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大打折扣,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听课中出现的一些误区进行分析。

一、听课目的的误区:为挑毛病而听课 一谈到听课,好多老师的思想中都存在着这么一种错误的认识——为挑讲课教师的毛病而听课,甚至以挑毛病作为听课的终极目的并贯穿始终。以挑不出毛病或挑出的毛病不够多为无水平而感到羞耻。其实不然,对于普通教师而言,如此听课至少失去了一半的意义。我们听课的目的是什么?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而“挑”毛病其目的既是在帮助主讲教师,更应该是自醒,要求我们从其不足之处进行有益地学习。如果专为挑毛病而听课,我们不但不能从“毛病”中吸收到营养,更会对主讲教师的闪光之处视而不见,以至完全失却了听课的意义。

二、听课的身份误区:以专家的身份而听课

听课的目的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们大多数教师还远没有达到专家的水平。所以,我们没必要,也绝不可以“专家”自居。并且,这种“专家”意识会拉远与我们与授课教师之间的距离,容易使我们的听课目的偏离,以至把自己的一些不太成熟的东西当作“权威”强加给他人,从而失却了听课交流的意义。那我们应该是以什么角色进入听课呢?我想,我们听课教师应身兼三种角色进行听课:第一种身份是“学生”,以学生的身份去深入感受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判断一堂公开课好与劣的最基本、也是最准确有效的途径;第二种身份是“教师”,以教师的身份、思想去评判一节公开课的得与失,从正、反两个方面吸收营养,实现相互学习与交流的目的;第三,可以以“专家”的身份进行分析,目的是尽量发现授课教师的不足,起到一种帮助与指点的作用。这样,只有“三位一体”,才能取得较好的听课效果。

第三,听课过程的误区:为评课而听课

听课之后,必然要评课。因而对于一堂公开课,会出现为评课而听课的现象,并且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这既有听课目的误区的因素,也有听课身份定位不准的原因。“为听课而听课”会令我们的听课活动停留于一种较肤浅的层面上,从而忽视了公开课的教学效果,也令我们的学习与交流大打折扣。所以,作为一名听课老师,应以一种“特殊”的身份深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即以学生、教师、专家三重身份,充分去体验、分析、“考查”其教学效果,这样才能令我们的听课真正深刻而有效。第四,听课结果的误区:为完成任务而听课

在我参加的一些听课活动中,发现不少老师的听课只停留在“听”与“评”的阶段,并不能做到用心地去分析与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为我们的教学所用。听完评完后,便结束了,不能再深入一步应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结果令我们的听课收效甚微。所以,要想真正地令我们的听课变得更有意义,必须要端正目的,摆正身份,深入教学过程,认真进行课后分析总结,并注意在实际的教学中加以运用。做到了这些,我们听课的效果自然会显露出来的。

下载养鱼走出消毒的误区[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养鱼走出消毒的误区[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顺利走出面试误区?

    HR工具-文本范例 如何顺利走出面试误区? 一、面试常见误区分析: 1.内容准备不够: 有些招聘者临时被拉来负责招聘工作,事先对要招的岗位要求缺少了解,不知道招聘对方应具备何种能力......

    走出中风康复训练误区

    走出中风康复训练误区 很多中风患者家属认为: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就是“动动手脚”“做做理疗”,很简单的事。然而众所周知,中风后多数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其中偏瘫、吞咽困难、语......

    走出备课的误区

    走出备课的误区 当老师的,都知道课堂教学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备课。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备课中不知不觉误入了歧途,让原本该重要的备课,变得了太简单、枯燥,以致失去了它应有......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之联想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数量急剧增加,已成为全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公安部统计,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青少......

    走出幼儿美术教育误区

    走出幼儿美术教育误区------------------近十年来,幼儿美术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幼儿美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上教师们对新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的认识还......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范文模版)

    走出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 白银区第九小学曾海科 内容提要:本文指出当前家庭教育方式的三种误区,并分析了溺爱型、专制型、忽视型的教育方式导致子女性格的种种异化后果,从树立正......

    教师如何走出体罚的误区(大全)

    教师如何走出体罚的误区? 体罚教育是百害而无一利,它是一种极端愚昧、变态的非正常行为,存在着极大的不科学性和危害性。体罚会对学生造成生理伤害;体罚压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体......

    走出公务员报考的误区

    走出公务员报考的误区 近日公务员省考报名工作正在进行,随着就业压力日趋激烈,公务员这一收入稳定的职业被称为“金饭碗”,引来众多青年人的报考。然而报名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