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教育叙事总结材料
共享文化传承 丰富生命体验
作者:张杰
青砖瓦房、石鼓雕栏、藤树相连、水车悠悠,赵信隆酱园店尽显窑湾历史文化的千年变迁,更表现了千年古镇深厚的历史积淀。在窑湾古镇的赵信隆酱园店内,同学们聆听科任教师的讲解,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如痴如醉。
文化传承,光耀千古。聆听历史,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观察古迹,体会代代传承的坚持。三到六年级正是学生从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的阶段,乡土课程结合本地特色,引导学生感受家乡文化,学习家乡特色知识,将实际与感性联系起来,享受“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课程缘起,指向生命教育
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卓越课程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大程度地开拓学生身心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位。满足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窑湾小学位于古镇窑湾,天时地利之处,千百年繁荣浸润古镇文化,依托这一优越条件,在新教育环境中,在学校的支持下,建设了窑湾御甜油乡土课程基地,开展赵信隆酱园店文化探究乡土课程。
二、有备无患,做好课程开展准备
开展新课程需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明确合理的课程目标、清晰的课程架构和内容完整科学的自编教材是必备工作。课程初始阶段,我针对若干项目制定计划、选择合适的目标策略,现将计划分析如下:
1、制定目标
教育目标应做到具体、清晰。表现在课程计划目标和课堂目标的具体,和语言表述及材料组织上逻辑完整,结构清晰。新教育课程研发的目的在于让所有的参与者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乡土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参与者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获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扩大视野的培养。因此,在设置课堂目标时,根据课程计划,我将这一目的具体的分成以下小目标:
(1)(2)身临其境,感受乡土课程魅力; 走亲访友,了解甜油历史渊源;(3)(4)(5)仔细观察,掌握具体工艺方法; 参与其中,熟悉甜油制作流程; 探访古迹,寻觅前人历史足迹。
2、课程架构
根据乡土课程特点,分为甜油文化和酱园店历史、制作工艺寻觅、小姐闺阁探访、闻香识古镇宣传片观看几个方面。历史文化知识由老师讲授,制作工艺流程由学生自行观察,有感而发的做记录。在观察中学习历史文化,在实践中找到制作工艺,在记录中感受文化精髓。
3、编写教材
教材的编写遵照逻辑清晰、以人为本、联系实际的要求,根据课程结构,分为四个单元共二十节课,分别从甜油及酱园店的历史文化、甜油制作工艺、甜油介绍和历代传人的推广进行介绍。
根据不同课堂内容,采用访谈、考察、探究、实验的方式设置题目若干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课内容均配图若干张,符合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具体目录安排如下。
4、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御甜油乡土课程以实现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为目标,在开展课程的同时兼顾培养学生卓越口才、聆听窗外声音的要求,从增长学生知识、提高观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观、塑造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几个方面设计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成中引导学生合作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5、课程基地的选择和介绍
赵信隆酱园店至今有三百多年历史,存有保留较完整的清代建筑,保持传统的方法制作甜油,2006年6月5日赵信隆酱园店被评定为“江苏省级文化保护单位”。在乡土课程基地的选择上考虑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从弘扬家乡文化、塑造科学素养的角度选择赵信隆酱园店作为实践基地。
三、精益求精,教师学生精神共舞
1、教材使用
教材作为乡土课程的重要实施工具,每期课程学员选拔之时,为每位学员发放课本,供以浏览学习。课程正式开展后,在上课过程中,创造互动性教学环境,注重师生对话,有效充实的使用教材。
2、实施过程
(1)时间保证,每月开展一期课程
学校为推行乡土课程的实行,决定将每周日下午作为乡土课程开展时间。每月一期学员,分3-4次课程。活动过程中,教师认真备课,学生认真记录,坚持课后反思与讨论,见证孩子们的成长的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
(2)形式多样,教师引领学生思考
查阅资料:翻阅酱文化相关书籍、网页、县志等资料,了解酱文化历史渊源; 日常授课:科任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走街访谈:对本地居民进行访谈,询问课堂相关历史故事,做好访谈记录; 参与制作:与制酱师傅积极沟通,思考提问,观察师傅制酱手艺; 观察实物:观察不同时期的酱坯子,拍照记录;与查阅资料比对,对发现问题和思考过程进行记录;
亲身品尝:感受家乡甜油的独特风味,品味与酱油的不同之处。
(3)收获满满,学生回归生命主题
每次课程结束时,都有学员依依不舍的想继续参加下一期的课程,因此每期课程都可以看到留下来做助理教师的先期学员的身影。在11月12日的新教育开放日活动中,数十名先期学员自告奋勇愿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增添力量,在酱园店门口担任小导游一职,为来来往往的游客讲解、带路,分享学过的知识,锻炼自己的口才。甚至在没有课程开展的周末,学员们也会自发来到酱园店重温上课的时光,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课程与课程的彼此交织,生命与生命的彼此交流,直击灵魂。
四、不忘初心,生活与生命共鸣
1、多方努力,保证乡土课程扎实有效开展
新教育是人的教育,起点是人,终点也是人,目的便是是人的生命得到丰富、充实。过程与方法并重的考核方案可以更好的评价引导乡土课程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充足实施时间,为每位学员分发教材,提供学习资源;老师准备多种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共同参与新沂市2017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开放活动,为新沂的新教育叫上一份满意的成果。
2、充实人生,共享美好回忆
从2016年3月开展课程以来,共培训学员13期,总数近千人。留下访谈记录、课堂记录和课后感想近千份,活动照片更是不计其数,每张照片都可以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从心底发出的喜悦。
“生命因其独特而弥足珍贵。生命因能自主而积极发展。生命因为超越而幸福完整”。御甜油乡土课程的开设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科学探索氛围,提升他们的科学知识和人生价值;扩大学生视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新教育的引导下,我们走的格外踏实;在新教育的氛围中,我们的生命格外充实。师生互相启迪,教学相长,在不断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在一期期的课程中共同书写我们的新教育生命叙事。
第二篇:新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
高中语文课改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感想
姓名:杨卫丽 性别:女 职称:中教二级 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太和县第八中学
通讯地址: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八中学 电话;*** 电子邮件:380819716@qq.com
虽然为80后,虽然对现代化的东西不抵触,然而我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这几年,却很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有一次县里举行多媒体教学大赛,我积极的参加了,也认真地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然而,参赛结束,教导主任一语惊醒了我,他说:“何为多媒体教学?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果多媒体起不到辅助作用的话,那么多媒体的制作还有什么意义呢?难道说做课件就是为了在上面打几个字,展示一下吗?”他的话让我陷入了思考,我发现我在做课件时从没有想过这些,就为做而做,没有思考过我的每一张课件的意义。仔细想一下,若是这个课件的有与无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话,那不如不做。若就只有一些文字,那仅仅只是省了一些板书,仅此而已。我不禁陷入了思考,开始认真思考多媒体的使用,并结合我们语文课的特点,探寻它对我的意义,对语文课的意义,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开始研究每一课的特点,看是否有使用多媒体的必要,若有必要,我又思考,怎样制作才能对我的课有意义,可以使这一课使用多媒体与否有很大的改观。
事实上,我们语文课讲究的就是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若想化抽象为具体,正确而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讲到诗歌单元,名家诵读,可以激起同学的共鸣,进入诗人营造的情景之中。而且很多的诗歌都很讲究绘画美,这时图片的展示则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生动而又形象,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把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也能更快地融入到课堂之中,他不再只是听,或者只是听老师那天天听厌了的声音,他还可以看,欣赏,优美的图片可以让他浮想联翩,更直观。
提起这个,我就想起我在上《雨巷》这一课时,音响中那低沉而略显悲伤的男中音的声音响起来的时候,全班同学都抬起头,认真听,等到他朗诵到“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时,大家的脸上显出悲戚的表情,朗诵完毕,大家都还沉浸在忧伤之中,我问大家这首诗的风格与《沁园春 长沙》有区别吗,同学们都积极的谈论自己听后的感受。那么只需听一遍朗诵,大家差不多都已经把握了此诗的感情基调。接下来,我找同学分节诵读,读一节,我便播放与这一节诗歌有关的图片,这样一来,同学心中便有了“小巷”的概念,是悠长悠长而寂寥的,图片中,那又细又长、又破又空无一人、又细雨飘飘的巷子,便定格在大家的头脑中,我让同学谈谈对这个小巷的感受,大家踊跃而谈,有人说它破败,让人心里压抑。有人说它好似没有尽头,又那么闭塞。接着的一幅图更让大家对诗中“那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更有了一个鲜明的印象,本来大家不明白何为油纸伞,为何不说雨伞,看了图片后,大家发现了,这种伞古朴,更符合此诗的意境。而对那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也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她美,但是那种美又略显忧愁,像丁香,丁香的花瓣又细又长,她不是那种阳光灿烂的美,亦不是那种丰腴的美,而是像林黛玉那般的美。否则,怎会飘过,若梦若幻,不可琢磨。一节课下来大家身心投入到诗词之中,去品味它,品味它的美,它的味。
其实不光诗歌需要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我发现散文也是一样的,记得我上《故都的秋》时,那几幅秋天的图片是多么的经典呀,不是说文章中有几幅秋景图,既然有图,那何不让学生先描绘再展示,再让同学谈感受呢,这样一来,学生看了,听了,也想了,更说了。学生的主体性便也发挥了。
比如古文是相对枯燥、让人感觉乏味的,要分析文章就要懂得基本的字词句,要想背诵就得多读,但是单纯的分析语法,不单会让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也不符合文言文的教学要求。苦涩的文字,学生读不出味道,大多数老师也不是朗读好手,如果此时用名家的朗读再辅以flash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样既能起到示范作用,又能一饱学生之眼福和耳福。学生的兴趣就被激活了,兴趣一来,理解与背诵都不是大问题。最近全国都在畅谈课改,课改势在必行,我觉得无论怎么改,其目的只有一个,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喜欢学,还要学会。课改中说的最多的便是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光说不行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起他们的主动性呀,光是说展示展示,点评点评,讨论讨论,试想,你直接抛给他们一个问题他们愿意思考,还是多媒体展示问题,而链接怡人的背景他们愿意关注?当然是后者。这是人之常情。只有激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才会主动地思考参与,否则机械的展示点评,而无人质疑,无人倾听,有何意义?
我们都知道,一节课40分钟,不可能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一节课当中,常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只能维持在25——30分钟左右,这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等都有直接的关系。而多媒体能有效地把声音、图像和动画等信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处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更多的时间内保持精神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自然也就出来了。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做过一番思考,发现在课改之路上,多媒体的运用更是必须的,有了它,课堂操作起来效果更高,更明了。
像在课改之中,每节课都有一个或几个教学目标,这是这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了是一节好课,完不成那则是不好的。因此可以把目标做成一张幻灯片,大家先一起共同学习教学目标,一节结束,师生都要自问:我完成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了吗?那么学生对每一节都有一个很清晰明了的获得。另外,在展示点评环节,要分配好任务,那么老师也可以提前把要展示的小组及个人以及要点评的小组和个人在幻灯片中做成一个表格,到这一环节时,幻灯片一放,学生立刻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有展示的有点评的,有质疑的,一切皆有条理,不慌不忙。
这样一来,会节约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而且学生到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谁做什么,都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渐渐地,有了思考,有了质疑,有了感想,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我使用着,而且越来越得心应手,变成了我必不可少的好伙伴,但是,我也并没有完全依赖他,毕竟它只是我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而我每一次再使用课件时,总是在思考,这张有与没有的区别,如果它的存在作用不大,便把他删去,课件不在多,关键在是否必要。以“声”激趣,以“画”激趣,以“境”激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从而让学生更乐学!
第三篇:新教育叙事
走进晨诵,温暖人生
——新教育之晨诵叙事
“六年级二班的孩子们,三年前,在这里我们美丽邂逅。从此,我的生活里有了太多的欢笑,一声声深情的呼唤,让我变成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于是下定决心,把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赠与你们!从此,让我们相依相伴,从此让我们彼此温暖,从此让我们与黎明共舞!”这是写在这学期第一次晨诵课前的几句话。第一次上晨诵课,心里有些忐忑:这些孩子们会喜欢吗?他们能接受这种形式的学习吗?无论如何,也要试试啊!于是,走进教室,开始了我的晨诵之旅。当悠扬的曲子响起时,当我深情地引读开始后,我那些孩子们眼里满是惊奇,满是新鲜,他们神态庄重、严肃、认真。我知道,孩子们是可以接受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便开始学着新教育前辈的样子,用心挑选适合孩子们读的诗歌,精心制作幻灯片,努力编织着属于我们的梦想。我们班男孩子比较多,并且大多并不喜欢诵读,他们的声音往往听起来比较干涩,单薄。怎么办?那些唯美的,充满童真的诗歌已经不适合他们了,思忖再三,时值国庆,要不找一些爱国励志类的诗歌来诵读吧?《我们去寻找一盏灯》、《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祖国啊,母亲》、《我爱这土地》这几首诗歌陆续在教室里登台亮相,配上浑厚深沉的《英雄的黎明》这首曲子,孩子们慷慨激昂,严肃郑重。“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诉说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们骄傲,我们是中国人!”清脆豪迈的声音冲出教室,响彻在整个校园。此时此刻,我心里满满的是欣慰!9月21日和22日,我们班里两个孩子要过生日,我要送出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了。这两个孩子一个是学习成绩比较优异,活泼开朗,爱唱爱笑的王玉茜,一个是学习成绩一般,但比较喜欢语文,而且很有些伶牙俐齿、得理不饶人的高路平。我绞尽脑汁给他们找诗歌,可是觉得要想真正与孩子们的生命进行编织的话,真的好难。后来,勉强用了汪国真的一首《祝愿》,稍作修改:
生日祝愿
——写给美丽可爱的王玉茜、高路平高路平啊,因为你的降临
今天
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 王玉茜啊 因为你的降临
明天
成了一个特别的日子 从此,世界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 而我的记忆的画屏上 更添了许多
美好的怀念
似锦如织 „„
幻灯片上是我在平日里偷偷拍下来的几张王玉茜和高路平读书、写字、演讲时的照片,我领着全班同学一起诵读诗歌,一起唱起了生日歌。孩子们被这种氛围深深吸引,而两个小姑娘更是显得特别激动。当全班同学齐诵的时候,王玉茜小脸红红的,眼睛里已经有了泪光;而高路平呢,一反平日里叽叽喳喳的样子,显得特别凝重,晨诵结束后,她跑到我跟前,极稀少的严肃,望着我,一字一顿的说:“老师,谢谢你!”一群孩子围过来,叽叽喳喳的说开了:“老师,我也快过生日了,就在下个月!”“老师,王玉茜哭了!”“老师,你也会给我送礼物吗?”“唉,我的生日在寒假里呢!”„„
回到办公室,我心里还在激动着,忍不住和同事炫耀:“我今天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给两个孩子送去了温暖!”是呀,农村的孩子可能很少过如此隆重的生日,他们的父母每天要奔波在田间地头,忙碌于市井之中,无暇顾及孩子精神层面的需求,孩子们的心灵长期处于干旱状态,而我只是给他们下了一场幸福的毛毛雨啊,就已经让孩子们幸福的像花儿一样了!生日诵诗,多么神奇的魔棒啊!
时隔一周,9月27日,梅忱的生日。可我,竟没有登记!那天早晨,课代表来交作业,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梅忱今天过生日!”“啊?是吗?我那张记录单上没有啊!”“班长忘记给他写了。”那,咋办?晨诵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中午吧,用午读时间来给梅忱诵诗吧!”“好!”孩子们乐呵呵地走了。梅忱是个比较内向的小男孩,长得很瘦小,妈妈理发,爸爸是海员,长期不在家。这孩子很有个性,思维也很活跃,就是缺乏定性,所有的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找一首什么诗送给他呢?寻了好半天,一首小诗吸引了我,我把梅忱嵌进去,就成了这样一首诗:
《写给梅忱》
梅忱是一个小小的蒲公英 飘呀飘
梅忱没有翅膀可以飞翔 风是梅忱的翅膀 它带着梅忱飘向远方 梅忱以蓝天为伴 大地是梅忱的归宿 天有不测风云 开始下起雨来 梅忱落魄得一塌糊涂 几次想
算了吧 梦想这东西很遥远 雨过天晴
梅忱是一个小小的蒲公英 他又开始梦想的旅程 风帮他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帮他播下希望的种子 待到来年这个季节 梅忱又能在天空中翱翔 那将是满天灿烂!我领着男生读一遍,又带着女生读一遍,最后又一起读了一遍,一开始,孩子们还觉得挺好笑的,特别是几个调皮的那孩子,一边读一边朝着梅忱做鬼脸。可是,读着读着,他们变得真挚起来,好像是明白了诗歌中满含的深意,梅忱呢,这个瘦瘦小小的孩子,一直那么静静的望着我,望着同学们。送完后,我走到梅忱身边,满含歉意的说:“梅忱,老师没来得及给你做生日卡,送你一个拥抱可以吗?”他眼睛里充满了惊讶,继而赶紧点点头。我伸开双臂,给了这个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短暂的寂静之后,教室里掌声一片。我的眼里也蒙上了一层雾,六年级的孩子了,瘦的可怜,抱在怀里,心里满是怜爱。
下课了,班里一个少言寡语的女孩子,跟着我走出教室,一直走到拐弯处,追上我,低着头,轻轻地说:“老师,您也抱抱我吧!”我顿时有种想流泪的感觉,赶紧俯下身子,紧紧地抱着那个小女孩,还在她腮上轻轻地亲了一下。松开手臂,小女孩兴奋的跑走了,留下我,还在感动着„„
我不知道我还能给孩子们多少感动,我不知道我还能送给孩子们多少新奇,可我知道,我将会努力去寻找世上那些美好的文字,然后,把这些文字送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徜徉在诗情画意之中,让他们享受一份独特的温暖与呵护,让他们的人生从此变得温润而有灵性!
孙绍红
10.25
第四篇:新教育叙事
新教育叙事
——听,孩子们在说
在实践新教育的路上,我一直鼓励着学生和自己,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我很赞同朱永新教授说的,人的大脑是一个动态的“创物者”,只要善于开发,就能够启动“心里原子弹”的按钮,使智慧迸射出绚丽的光彩,相反,人的大脑又呈现出天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伤其神经,抑其中枢,潜能就会沉而不流,甚至成为一潭死水。这是他的潜力论,我不仅认可,而且用实践证明着,坚持着…….对于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我今天着重就其中的培养学生的卓越口才来和大家聊聊我们班的做法。
做法一:让孩子张开口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试卷上也许很容意得高分,但是让他们滔滔不绝的把自己学的、会的、想的表达的说出来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相信朱永新教授说的潜力论,相信孩子们能说,而且能说的很精彩。于是,我决定把早读抽出十分钟的时间,每天找2—3名学生进行至少三分钟的演讲。开始的时候内容不限,自定演讲主题,可是还是不尽如人意。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成绩中上等的学生,站在台上足足两分钟,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不管我怎么提示鼓励也无济于事,看着孩子着急的眼泪一滴一滴的落下来,我也是很心疼,但是人的潜力就是被逼出来的,因此,我没有就此放弃,给他机会,让他第二天继续尝试,果然,在做了准备后的他,能够用不是很流畅的语言表达了一些东西。慢慢的,我们用心的坚持下来了…….从开始磕磕绊绊的说几句到能断断续续的讲述事件再到现在能够流畅的表达还能时而用到名言警句,成语等,真的是进步很大,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有更好的收获……..做法二:让孩子放开胆
除了这个途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还应该锻炼他们更加放开胆。于是大胆的开始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收集资料,主持主题班会。开始的时候,学生只能搜集到资料,照着资料读,没有任何新意,我就不断地建议,提示,终于有了很明显的进步。现在,小主持人不仅能够配合着主持、和其他学生互动,还能总结上周工作,并且对本周工作有新的期待和要求,我觉得,这是孩子们大胆迈出的第一步,我期待着孩子们有更好的表现……
做法三:让孩子学做小小老师
自从学习新教育,就开始不断摸索怎样更好的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把重点放在了努力构造理想课堂,但是万事开头难,尽管有了模式,但也是个空壳囊,没有对学生的能力起到锻炼的作用。于是,我改变想法,不仅在生本课堂上不断地教孩子们怎么样大胆表达,怎样随机应对,还在平时的课堂里锻炼他们,比如,数学中会选择一些练习环节找学生来主持,语文中开始的处理字词环节也交给学生来主持,才发现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最让我欣喜的是他们的评价也是越来越有价值,不在局限于声音是否洪亮那些表面的评语。最让我惊喜的是现在的他们站在台上行为举止越来越像我,所以我开始鼓励学生像那些进步大的学生学习,争做小小老师。
以上这些只是在这两年多的学生成长的小缩影,看着孩子们一点一点进步,我有了更多的动力去帮助孩子更快乐的收获知识,茁壮成长。我自己也会不断学习实践新教育,和学生们共同成长。
李美丽
榆树林中心小学
第五篇:新教育叙事
新教育叙事
董窑小学 张辉
在新教育改革的春风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在是过去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也不在是过去的执行者。新教材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也就是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真正形成多维互动、多向交流,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学习语文就会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不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那只会带来疲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动脑思考,而且要动眼观察、动耳听取、动口说话、动手操作,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沉浸于语文的喜悦中,自由地发挥。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尊重 赏识与激励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开学初,我对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听写测试,对测试的结果,要求严格保密,不准随意给学生看。但学生对测试的结果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有一天,上完课刚走出教室时,就听见有人在喊我,我收住脚步,回头循声望去,只见昌云龙同学急匆匆地追了出来,“老师,我的听写测试的成绩是多少?”我面带笑容的回答:“只要认真学习,当然是最好的那一类了。老师相信:如果你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多下功夫,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老师,真的吗?”他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当然是真的!”听完我的回答,他高兴地跑回教室里。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我特别留意昌云龙上课的表现,发现他上课很爱回答问题,尽管有时回答得并不正确,但是他还是积极踊跃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心,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还有一名程帅辉同学,在校园内碰见我,也迫切地向我询问她的测试成绩。“你是属于比较聪明的,希望你能用行动证明你的聪明。”听后他高兴地说:“,我老师,我会努力的。”此后,她主动找我听写生字,让我给她讲解疑难问题。学习兴趣更浓厚了,成绩有了一些进步。其实,上述两名学生智力均属一般,但是当他们得知自己比较聪明时,都能更加努力地学习,学习成绩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使我想起了“借分”这个教育案例,这位学生之所以努力学习,使第二次考试成绩超过了60分,是因为他从内心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尊重,对他的期待,对他的信任,让他感受到了最深层的师爱,从而激发了他学习的动力。这个班的这两名学生也正是因此而努力学习的。这也就是教育中的“暗含期待效应”。它通过教师的各种暗示的方式,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向学生透露出他对学生充满着期待。教师的这种深沉的情感触动着学生的心灵,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它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泉,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作为教师应以赏识的眼神、及时的表扬、随机的赞叹,使学生充满激情。同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以激励的语言、鼓励的神态、明确的手势,使学生放开胆量,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自由的畅谈,交流。
教师适时地鼓励学生,对他们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时甚至可以使学生发生彻底的变化。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同事告诉我学生们都喜欢我,甚至包括其他老师所认为的那些“坏学生”。然后,他又开玩笑似的问我:“你给学生灌了什么‘迷魂汤’,让学生都围着你团团转?”我笑而不语。
记得有一次下课,学生马文杭一脸认真的问我:“老师,您看我写的这些生字好看吗?”虽然她写的实在是不太理想,但是可以看出她是认真写的。于是,我笑着说:“写得不错,如果你可以把这些生字写慢一点,一笔一划,效果会更好。”于是,她又很认真地写了几行,问我:“老师,您看这次可以了吗?”“嗯,挺好。你将来一定可以写一手很漂亮的生字。”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的笑容。那一刻,我真的为他的认真和笑容感动了。也就是因为我的寥寥数语,他彻底的改变了。,从那节课开始,再也不做“旁观者”了,而是每节课都积极地参与活动,认真思考问题了。从此,他特别爱和我说话。以前从来没有问过有关学习的问题的她,好像突然之间有了许多的问题,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只要看我有空,她就会追着我,问一些有关学习的问题。可喜的是,她的语文成绩从此开始逐渐地进步了。
是的,其实师生之间的沟通就是这么简单。现在,有 许多老师都在慨叹:现在的学生不懂事,很难教。我感觉这种情况就是缺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而作为老师不要一味的去责怪学生,也要多反思一下自己,多考虑自己是否还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有时,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简单的几句话都会使学生有很大的进步,甚至会使他们发生彻底的改变。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都渴望和老师交流。只要我们老师放下那些所谓的师道尊严,放下“架子”,去和学生沟通,就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教育中,只要我们教师尊重学生,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适时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只要教师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只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要求或希望其改进的地方融入真正的赞美和鼓励,那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更加和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