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省(市)12336典型经验材料
八省(市)12336典型经验材料
完善制度 创新思路 开辟解决群众诉求新渠道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
为进一步畅通国土资源违法举报渠道,方便群众举报违法行为,及时掌握违法动态,提高执法效率和效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通12336全国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的紧急通知》精神要求,天津市于2009年6月,在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通了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一年以来,市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工作在国土资源部的统一指导下,在市局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不断完善,现已成为天津市国土资源信访稳控工作的重要力量,并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天津市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从计划组织到开通运行一直受到市国土房管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积极筹备,保障开通。在开通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市局及时下发《关于我市开通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的紧急通知》。2009年6月即成立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工作领导小组,局领导及执法总队总队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执法总队多位处科级领导干部担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组织和推动全市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工作,为了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保障举报渠道畅通,硬件方面市局及各区县分局都配备了专用录音电话、传真机等设备,并安排固定工作场所,由专人接听,做到相对独立,同时与电信管理部门沟通配合,保证了全市举报电话的开通和运行。
(二)深入基层,推动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各个区县对举报电话开通前的准备工作及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立即加以落实。2009年7月,市局就筹备情况下发了《关于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办理情况的通报》。要求各单位严格遵照市局的相关制度规范,强化日常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对于举报事项要分类核实,及时做出处理和答复。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区县政府及土地主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执法总队全体队员的通力协作下,我市12336举报电话仅用了短短5天的时间就顺利开通了。
(三)多次批示,从严要求。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开通以来,局领导非常重视。吴延龙局长多次在《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日报》及《周报》上作出重要批示:“所有土地违法电话都要核实,情况属实的要加大处置力度。” “违法要坚决制止!”。宋爱新书记也在《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周报》上批示:“处理的及时,解决要盯住不放。” 国忠副巡视员专题听取执法总队2010年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受理及转办情况的汇报,并就我市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运行情况提出了具体要求。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重要指示,激励我们12336工作人员不断认真总结,查找不足,创新工作思路,为更好的做好工作、服务群众、保卫国家土地资源而努力。
二、建章立制,夯实基础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先后制定《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管理规定》等七个规章制度,旨在要求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强化日常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做到认真接听,真实记录,对于举报事项要分类核实,及时做出处理和答复。确保高起步,在开通之时,即步入正轨。
(一)严把程序关。在市区两级的共同努力下,开通后的接听、转办、调查、办理、答复及上报的各个环节,都能按照相关规定办理。一是接听关。在接听时要态度和蔼,耐心询问,记录详实,建立台账;二是转办调查关。做到转办要有登记、指定专人负责、并明确完成时限、上报情况;三是回复关。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四是审核关。严格按照时限办理完毕并上报,对上报情况,进行审核并做归档。
(二)实行日报、周报和月报制度。各单位经办部门每天将当日接听情况报本单位主要领导并抄报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执法监察总队;每周一上午将上周办理情况报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执法监察总队;每月30日将本月受理的情况以表格形式报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执法监察总队。严格的日、周、月报制度强化了日常管理,便于对举报事项按规定及时做出处理。
(三)实行三级分工制度。为保证高效有序地处理好每一宗群众反映的情况,我们将群众电话进行分类:一是新件,即第一次被反映出的新情况;二是复查件,即需要复合审查的事项;三是重复件,即已被多次反映且做过回复的情况。对于这三种类型,我们按照三种不同方案处理——新件由执法总队一线督办人员协助市局12336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将举报线索的调查与动态巡查紧密结合,在第一时间进行实地核查,五个工作日内,上报情况;复查件由稳控办认真复合审查并做出回复;重复件由稳控办转区县,并监督回复情况。三级分工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切实做到让群众满意。
三、完善制度,加强学习,不断创新
接听回复12336举报电话,是我局信访稳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学习、改革创新。
(一)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制度。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及时、认真分析,查找原因,研究并制定整改方案。我们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总队领导更是定期定时召开总结会议,研究12336工作中的新趋势、新动向,根据这些新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革工作方法,体现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制度,使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二)加强教育,提高素质。12336举报电话的接听回复工作,需要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具备很高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和素质素养。为了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及协调能力,我局定期举办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囊括了政治理论、相关法律法规、语言艺术等多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12336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提高了工作水平。
(三)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我局定期举办推动交流会议,促进各区县交流12336举报电话工作心得,取长补短。在2009年11月召开的全市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推动会中,西青区国土资源分局等三个单位做了典型发言,在我市形成以点带面,互相学习和促进的良好氛围。
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促进经验交流,我局12336工作提高了办结率和办结时效,工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开通一年以来,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艰辛努力下,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制度更加规范,机制更加灵活,事情解决更加彻底,群众上访更加理性,社会大局更加平稳。12336电话的开通强化了源头预防。切实将举报线索调查与动态巡查有机的结合,科学合理调配有限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能,确实达到土地违法“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早处理”。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共接听举报电话641件,其中举报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电话284件,咨询国土资源管理等问题(如:土地出让、土地价格等)的357件。对于反映违法行为的284件举报件,我们实现了100%办结,并均由承办人写出书面情况,及时答复举报人并归档。接听热情、记录详实、办结高效,使得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成为了解决人民群众诉求的重要渠道,起到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作用,为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在我们的工作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不足,例如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比较棘手;部分群众对新的土地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深,造成举报数量上升;对已经处理过的结果不满意,有重复举报现象等。对此,市局及总队领导和工作人员都高度重视,正在积极探寻解决之道,创新思路,完善各种程序制度,同时加强与全国各省市的交流合作,为更好的做好12336国土资源举报工作、更好的服务群众而努力。
畅通举报渠道 提高执法效率 分区域 有重点落实12336工作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一〇年九月)
安徽省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举报电话自2009年6月25日开通以来,已经形成覆盖全省的国土资源违法线索举报三级电话网络。12336的开通,在进一步畅通国土资源违法举报渠道,方便群众举报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在提高国土资源执法效率,及时掌握各地违法动态,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渐显现,为塑造国土资源部门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基本做法
——领导重视,做到机构、经费、人员三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开通12336全国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009〕46号)发出后,厅领导非常重视,及时召开了厅长办公会议专题进行研究落实。一是确定我省12336违法举报电话受理中心建设由厅分管执法监察的领导牵头,厅执法局具体抓,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确定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每周工作一调度,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全省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中心组建工作。二是按照部通知的要求,迅速将国土资源部关于开通12336全国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的紧急通知精神转发到各市国土资源部门,并进一步要求各地加强领导、争取主动、落实人员,保障经费,确保举报电话在“6.25”土地日期间开通。三是省厅前期拨付了10万元用于12336违法举报电话平台的基本建设费用,并决定每年固定安排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维护12336工作运行,要求机关相关处室积极为12336主动协调,开绿灯、搞服务。省厅受理中心设立三部专线举报受理电话、一部传真电话,保障12336违法举报电话平台的按时开通和正常运行。四是落实12336举报受理中心机构和人员,将12336举报受理中心加挂在土地争议调处事务中心内,确定5名人员专职从事受理处理和电话接听工作,业务上直接归口厅执法局领导。机构建设和初运营期间,厅分管领导和执法局主要负责同志定期亲临现场,指导检查工作,帮助解决难题,保证举报受理中心有钱办事、有人办事和有名份办事。
——加强培训,做到受理、交办、核实三到位。12336举报受理中心成立后,厅执法局立即研究制订培训纲要,对上岗人员及时安排培训,采用集中组织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方式,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与执法监察理论及信访受理办理业务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培训到每一位12336受理中心人员,使受理中心人员执法监察知识和业务水平有很大提高。同时还组织业务骨干到部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受理中心进行观摩培训,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从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的接听、受理—转(交、督)办—调查核实,一直到情况反馈的一整套工作流程,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补充完善。设计制作了《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受理情况登记表》、《12336举报违法违规线索登记单》、《12336举报重大违法线索办理单》,建立了《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登记台帐》,保证拨打电话有人接听,接到举报有人受理,受理举报有文交待办理,办理事项有人调查核实,核实事项有文及时反馈,各项工作过程及时到位。厅机关建立了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受理统计分析制度,每月将分析报告呈送厅领导审阅,厅领导十分重视和关注举报分析报告制度,厅长张庆军曾专门批示:“各地市国土资源局要重视举报电话,做到事事有回音,查处要落实”。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落实厅领导的批示精神,将12336反映的问题加大核实与查处工作力度,把每项举报电话反映的情况核实清楚、查处到位。
——创新方法,将举报受理中心建成国土资源违法信息的获取、交办、反馈三个中心。厅领导要求,要把全省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受理中心建设成为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信息的获取中心,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任务的交办中心,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处理情况的反馈中心。为促进省厅及各市县国土资源违法举报受理工作的有效运营,我们认真研究和完善工作程序,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制定设计出《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举报电话受理工作方案》、《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举报电话受理工作程序》、《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举报电话受理工作人员守则》和《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举报电话受理工作职责》,《安徽省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处理办法(试行)》等工作制度,把国土资源违法举报受理中心办成工作方法有序,工作制度有章,受理运行高效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窗口。
二、工作效果
一是通过分析,预测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趋势和动向,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2009年,12336违法举报受理中心共受理举报电话1955个,反映土地违法的线索约占总数的75%;反映矿产资源违法的线索约占总数的3%;属于国土资源政策咨询、查询举报处理结果等方面的约占总数的22%。2010年1至4月份,全省三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共接听举报电话1308个,其中反映土地违法线索的有783个,约占总数的60%;反映矿产资源违法线索的有52个,约占总数的4%;属于国土资源政策咨询、查询举报处理结果等方面的有454个,约占总数的36%。这些基础数据,为厅领导掌握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新动态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动向,提供了分析资料,为工作决策提供了背景和依据。这些基础数据,为厅领导掌握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新动态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动向,提供了分析资料,为工作决策提供了背景和依据。
通过2009年12336违法线索举报电话的区域分布分析,将全省国土资源违法状态区域分为重点区域、关注区域和一般区域三级。重点区域违法线索100件以上的有3个市,关注区域违法线索50-100件的有7个市,一般区域违法线索50件以下的有7个市。省厅把执法监察的利剑直指举报投诉聚集的重点区域,厅领导采用派员督导、约谈领导、责成限期整改等方式对重点市进行指导。对关注区域采用加强督办和交办,定期到厅报告和重大违法行为省厅直接查处等方式处理指导。经过针对性的处理,2010年1-4月,去年的3个重点市的举报总量均有退位,其中有2个市已经退出了前5名,信访反映的矛盾纠纷也随之减少。
二是通过电话快捷简便方式,提高了国土资源执法效率,降低执法成本。全省12336开通以来,通过电话举报这种快捷、便利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全省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现机制,初步实现了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霍邱铁矿是我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为加紧建设,霍邱开发区管委会边报边动工建设,刚刚实施平整土地时,省厅12336受理中心就接到群众电话举报,反映开发区管委会派出2台大型推土机和数辆汽车,对该县冯井镇冯井村的集体土地进行动工平整,群众反应强烈,很可能会发生大规模对抗和冲突。省厅受理后十分重视,当即电话通知相关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出动执法人员制止,同时直接派员赴实地调查核实,并及时发出了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迅速制止了一场大范围的违法用地行为,及时化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大规模群体性矛盾冲突。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通过12336举报电话及时发现和制止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近500件,将众多的违法行为及时纠正或制止在萌芽状态中。
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的建立也填补了执法巡查工作中的盲点。地处我省皖南和皖西山区的县市,有很多山村距县乡主干道较远,通视状况不良,农民违法占耕地建房不易被巡查发现。开通12336举报电话以后,很多偏远地方农民建房的违法占地行为通过电话举报得到快速有效制止,减少了农民因违法建房被拆除造成的损失,缓和了强制执行的矛盾,降低了执法的成本。
三是通过国土资源违法线索的交办查办,使国土资源管理秩序逐渐地发生转变。省厅积极夯实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对举报件的调查核实工作任务,从受理举报开始区分出重大违法线索和一般违法线索,一般举报线索省厅采用集中交办的方法,每周交办一次,由相关县区基层国土资源部门调查核实,集中反馈。重大违法线索每一件跟随一份督办函,由所在县区国土资源部门限期核实查清,成文反馈。省厅要求各市县区,对举报案件要抓住不放,一查到底,依法认真处理,核实一起查处一起。2009年,全省12336已登记办理的国土资源违法线索中,作为一般违法线索处理的约占总数的91%;作为重大违法线索办理的约占总数的9%。要求各地对省厅交办和督办的举报线索,必需做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回音。
从执法模范县创建验收和2009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图斑分析,全省国土资源违法的趋势和形式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对照2008年执法模范县验收和第九次卫片执法来看,违法用地总量在逐渐变少,用地面积也在减少。通过公众的共同监督,早发现、早制止的数量在渐渐上升,执法成本大大降低,12336举报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12336举报电话的创立,方便了群众的投诉,减少了群体信访的矛盾纠纷,特别是越级访进京访总量有明显下降,我省进京非正常访从2008年的全国前10名退位到2009的全国15名。2009年,12336违法举报受理中心共接到举报电话1955个,其中部12336举报受理中心转办466件,省厅和各市县直接受理的举报电话1489个。经各地认真调查核实,完全属实有235件,其中部转办的44件;部分属实的704件,其中部转办的167件;不属实的977件,其中部转办的237件;进一步有待核查的39件,其中部转办的18件。对完全属实和部分属实的举报线索,正在立案查处817件,已经查处结案的122件。查结案件中,拆除违法占地建筑物1500平方米,退还耕地2353.4亩,没收建筑物262平方米,处理相关责任人74人。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的设立,如同一张密集的法网,把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暴露在全社会的监督中,制止在萌芽状态下。
三、存在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举报人信息保密工作难以完成,为方便进一步了解情况,我们一般要求举报人留下姓名及联系方式,但在具体处理过程中,我们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违法线索登记单发往所在市、县。在具体核查举报电话过程中,造成部分举报人信息泄露,给举报人人身安全带来很大威胁。二是部分举报人不能准确描述违法当事人和违法行为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虽然我们耐心询导,但仍不能得到更清楚的举报信息,这给下一步核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三是受到国土资源重点工作多,调查核实人员少的影响,今年头2个月的违法线索调查核实工作受到拖累,核实结果不能及时上报,核实和处理的反馈严重滞后。举报人对举报的违法线索在一定时间内查询不到核实结果或得不到有效处理,造成群众对12336的不信任,将导致群众上访行为增加。
四、今后打算
——进一步加强省级重要国土资源违法线索的调查核实工作。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有机整合12336举报受理中心和省厅执法局、信访办等人力资源,相互配合,交叉工作,加大省级重要国土资源违法线索调查核实工作力度,以省厅督办、挂牌督办或直接办理方式,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违法线索调查核实工作效率。加强与全国国土资源系统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受理中心的纵向联系,加强省与各市(县)受理中心的联系,保证违法线索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得到核实和处理,不断提高12336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化解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纠纷。
——积极争取在机制和体制上完善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受理中心的机构设置。12336举报受理中心是构建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纠正的发现机制有效手段,是贯彻“预防为主”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方针有效措施,与国土资源执法动态巡查、案件查处和信访工作都有密切的联系,在逐步摸索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机构的科学设置和资源的合理调配,以达到相互补遗、相互促进的目的。
分类处理 协作宣传 保障12336全面畅通运行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一〇年九月)
为进一步畅通国土资源违法举报渠道,方便群众举报违法行为,切实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的执法监察机制,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开通12336全国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009]46号),以及全国12336举报电话开通仪式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我厅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与工信、通讯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沟通协调,争取支持,保障举报电话及时开通。各地国土资源部门也按照统一部署,克服困难,积极行动,全面开通了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一年来,全省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整体运行情况良好。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电话接听、处理情况
(一)电话接听情况。
截至今年五月,全省共接听12336举报电话32743个,其中省本级接听的有10862个,约占总数的33.17%;市级接听的有7411个,约占总数的22.63%;县级接听的有14470个,约占总数的44.2%。
在所接的电话中,反映国土资源违法线索的有18473个,约占总数的56.42%;反映其他问题的有14270个,约占总数的43.58%。
在18473个反映国土资源违法线索的举报电话中,反映土地违法的有14727个,约占79.72%(其中非法占地8375个、非法批地171个、非法买卖土地4119个、破坏农用地2062个);反映矿产资源违法的有3746个,约占20.28%(其中非法勘探11个、非法开采3254个、非法转让377个、非法批准104个)。
在14270个反映其他问题的举报电话中,咨询政策法规的有1413个,约占9.9%;依法应由其他部门处理的有5983个,约占41.93%;查询举报结果的有7324个,约占48.17%。
另外,该年度期间我省共接部转12336举报线索183件,现均按时回复部违法线索举报中心。
(二)违法线索处理情况。
在18473个反映国土资源违法线索中,由接听电话本级自查的有11179个,约占总数的60.52%;转下级国土部门办理的有7294个,约占总数的39.48%。
从对18473个线索处理回复情况来看,已回复举报人的14824个,占80.25%(经查,其中属实的有3472个,占23.42%,属不实情况反映的有6485个,占43.75%,属重复举报件的有4867个,占32.83%);尚未办结的有3649个,占19.75%。
二、我省的主要做法
(一)专人负责,建立台帐,规范举报线索管理工作。
目前,我省本级在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共设立3条12336违法线索举报热线;各设区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设2-4条12336违法线索举报热线;县(区)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设1-2条12336违法线索举报热线。各级举报电话均安排了专人负责,保持24小时开通。在工作时间由专人接听,下班时间设置自动答录机,对举报线索进行录音,待上班时间再由专人整理归档。同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对举报线索还建立了专门台帐,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对部转违法举报线索,按部统一的编号进行归档整理;对本级接到的举报电话,详细记录了举报的基本情况和举报的时间、内容、后期处理方式、处理结果等,并按土地、矿产及行政区划等进行分类建档,即规范了举报线索的管理,也方便了群众的查询。
(二)突出重点,分类处理,建立举报电话处理机制。
为优化执法资源分配,突出查处重点,我省根据举报线索性质、严重程度不同等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1.对部转办的12336违法线索,我们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部转举报件的转办与回复。在处理上,对部转一般违法线索,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并按季度向部违法线索处理中心反馈办理情况;对部挂牌督办和交办的,按照部督办意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核查情况后及时报告部执法局;对于重大违法线索,需由部直接派员核查的,极力做好配合调查工作。
2.对省内接听的举报电话,根据所反映的问题具体情况,采取以下不同的处理方式:
(1)提供违法线索的,视案件严重程度不同,如果案情严重,需本级处理的,经领导签字后,转相关处室进行调查查处;案件轻微,可以交由下级国土部门处理的,经由相关处室转下级国土部门处理,并规定其限期上报处理结果。
(2)咨询政策法规的,如果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能够解答的,将直接给举报人解答;暂不能解答的,将由工作人员咨询相关业务部门后,给予举报人答复或者直接告知举报人相关咨询电话。
(3)举报的问题依法应由其他部门处理的,告知举报人应向相关部门举报。
(4)询问处理结果的,通过查询台帐等方式帮助其查寻处理结果。已经办结的,给予举报人答复,并对其有疑议的地方进行解释;还未办结的,向举报人说明案件处理进程,并告知其预期办结时间。
(三)加强监督,主动指导,保证违法线索处理质量。
为保证群众的举报得到满意的回复,违法线索查处能够落到实处,我们加强对下级处理12336线索情况的监督。对于转办下级办理的,实行严格的督办制度,核查结果需以正式报告的形式限期上报;对于下级自查的,按要求需制作、保存详细的电话接听记录、案件核查材料,省执法总队将不定时进行抽查。
另外,省执法总队利用日常土地、矿产巡查的机会,多次赴实地对基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12336违法线索管理情况进行督导,发现管理上存在不足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四)规定时间,提高效率,限时反馈违法线索举报。
我省根据举报线索复杂程度的不同,规定了各种违法线索处理的时限。对交办、转办的举报件,要求在30日内上报调查处理结果,并主动与举报人联系,告知处理情况。对案情复杂,确实需要延长时限的,需要报转办、交办举报件的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将阶段性查办情况报上级国土部门并反馈举报人。
(五)部门协作,上下联动,保障举报电话畅通运行。
为保障举报电话畅通、高效运行,我们一方面加强上下各级国土部门联动、避免重复浪费;另一方面与加强与同级国土资源信访机构协作,由负责12336电话接听的执法部门定期与信访部门衔接,交流举报线索,交换处理意见,协调沟通相互之间工作情况及相关问题职责管辖等。另外,各级国土部门信息中心将12336举报件中的典型案例上传到本部门官方网页上,一方面更好的给举报群众以反馈,另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三、心得体会
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实践,我省在12336违法举报电话接听、处理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前提。当前各级国土部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所以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是违法热线正常开通、持续运行的前提。我省在实践中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等方式,提高了主要领导对12336举报电话的重视程度,使他们认识到12336作为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有效途径,对实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的重要作用。不少领导高度重视12336电话开通、运行工作,亲自与电信部门联系相关事宜,并将12336举报电话接听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为举报电话的长久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2.基础设施是关键。12336电话正常开通并保证24小时持续运行需要线路、设备的共同保障。我省为保证12336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一方面与电信部门沟通,在线路上给予保障,另一方面购置了一批自动答录机,在设备上保证了电话24小时通畅。
3.加强宣传是助力。要使12336真正起到实用,加强宣传,提高其知名度是一个很好的助力。在12336开通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省各地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举报电话进行了宣传。有的地方在报纸、新闻中进行了报道;有的地方印发了宣传画册;有的地方以文艺表演的方式进行了宣传。通过不同方式的宣传,12336已成为我省知名度较高的几条违法举报热线之一,对违法行为也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4.制度建设是保障。为保证违法线索举报处理按时、按质、按量,我省出台了《江西省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管理办法》,通过制度的方式明确了违法线索的处理程序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在12336的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少数地方人员、经费难以保障,影响工作长期开展。随着12336影响力日益增大,日均接听电话量较大,对设置专人接听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时一人难以应付。而有些县级国土部门,编制本身就不足,难以抽调足够的人员专门进行电话的接听、处理工作。另外,12336线路的开通需向电信部门支付一定的费用,设备的配置也需要相应的经费,而有些地区并没有专门的经费保障。
2.没有统一举报管理平台,核实处理情况登记及数据统计难以规范一致。
3.重复及越级举报问题突出,影响工作效能。通过实际接听、处理举报电话,我们发现举报人对于核查、处理结果往往并不满意,有些甚至持怀疑态度,进而导致其反复举报。另外,有些举报人在向县级国土部门举报后,马上又向市级、省级举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工作效能。此外,由于电话举报方式的便利性,加上不少群众有“级别高好办事”的观念,往往不愿在县级国土部门举报,而直接向省级、市级国土部门打电话举报,导致省、市两级接听电话数量很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有如下几点建议:
1.建议部发文明确要求,便于基层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各级国土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协调,阐明12336举报电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争取必要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支持。
2.建议部统一12336举报电话管理平台。结合“金土工程”及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12336举报电话信息管理平台,便于线索登记、转办、核实处理及数据统计管理。
3.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重复、越级举报问题。加强对信访条例有关分级处理机制的宣传力度,让群众明白轻微案件在基层国土部门举报不但能节省当事人成本,还可以提高了问题处理效率,努力使问题解决在基层。同时,要求各级国土部门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主动与举报人进行沟通和解释,宣传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并对违法线索的处理要及时、有效,处理要到位,减少和避免群众重复举报的发生。
完善预防机制 规范责任管理 认真做好12336工作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一〇年九月)
我厅高度重视“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受理处理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从完善工作机制入手,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认真受理,及时处理,通过“12336”举报电话受理平台,及时全面掌握各地违法态势,迅速查处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提高执法效率,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部关于开通“12336”举报电话通知下发后,我厅高度重视,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指示执法部门迅速行动,按照部里的要求做好开通运行的各项工作。执法总队专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一个星期内即与相关部门协调,开通了4部省级“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购置了与之配套的自动传真、录音电话、微机等设备,安排专人值守,保证举报电话24小时正常受理。与此同时,紧锣密鼓加强与省和各地电信部门的沟通,争取支持,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使市(州)、县(市)两级国土部门举报电话全部开通并投入运行。市(州)一级国土资源局各设置2条线路,共26条线路,县(市、区)级国土资源局各设置1条线路(不含传真受理专线),共95条,其中十堰、宜昌、荆州、黄冈四市9个城区分局由市局统一受理,确保了全省“12336”举报电话的全覆盖。
同时,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选配业务能力强,熟知法律政策和有一定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专职从事“12336”举报电话受理处理工作。为做好“12336”举报电话受理处理工作,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做到“三心”:一要热心。举报电话受理工作单调,工作人员要热爱这项工作,爱岗敬业,满腔热情接听好每个电话,用热情、文明、礼貌语言展示国土部门工作人员形象。二要耐心,认真听取举报人的投诉,认真对待群众举报的问题,切忌态度消极、敷衍,甚至一推了之。三要细心,对反映的问题要细致记录,不清楚的事项要主动询问并及时整理录入管理系统,做到不遗漏、不丢失。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过问举报电话受理情况,要求主管部门每月将全系统受理统计分析情况呈送阅知,同时对工作人员做到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最近经厅长办公会决定,对“12336”举报电话受理工作人员按信访工作人员待遇享受每月235元的信访岗位津贴。
二、建立工作机制,全面规范运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利于操作、便于管理的《湖北省国土资源“12336”举报电话受理处理工作暂行规定》。《规定》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举报事项办理的程序和工作要求。工作中坚持抓好五个环节:一是快速响应受理。全省各级“12336”举报电话都实行专线专机专用,工作时间内由专人负责接听,并对接听的电话认真登记,其他时间“12336”电话转入自动录音和传真受理,由专人负责整理,确保举报事项不遗漏、不丢失。二是及时分类处理。对“12336”举报电话受理的事项,要求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核,填写《“12336”举报事项办理单》,建立台账(举报时间、举报内容、受理单位、交办时间、办结时限等),按一般事项和重大事项进行分类办理。一般举报事项采取转办方式处理,重要事项由省厅直查或发函责成事发地上一级国土资源执法部门核查处理。三是重大事项呈报。经研判,对于重大违法举报和严重侵害农民权益,可能引发不稳定事态的事项,在受理当日由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并呈报分管领导阅批,按领导批示意见办理。情况紧急的直接电话通知举报事项所在地国土资源局领导组织力量核查,或纠正整改或立案查处,并在15日内完成核查报告上报省厅。四是跟踪督办。对转办、交办的事项,不是一交了之,而是由厅相关工作人员跟踪督办,要求承办单位落实责任人,在规定时限内向省厅反馈办理情况。五是审理及归档。省厅对承办单位反馈的核查处理报告都要认真审理,如认为事实不清,定性不准,或处理不当导致举报人多头重复举报的,责成承办单位在规定时限内重新办理,确保每一件举报事项得到妥善处理。所有转办、交办、直查的举报事项办结后均按档案管理要求归档备查。
三、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源头预防。一是强化责任追究。省厅要求各单位和举报电话受理处理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和认真办理群众举报事项,做到六个“不准”,即:不准泄露举报人个人信息,不准向被举报人泄露本部门领导对举报事项的批示内容、核查进度及内部讨论处理意见等情况,不准利用举报材料和调查核实问题之机谋取私利,不准推诿、拖延、敷衍办理举报事项或者擅自毁损举报电话记录和材料,不准歪曲、隐瞒核查的事实真相,不准无故延迟上报上级机关转办、交办或督办的举报事项。违反规定的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定期分析研判。我们把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厅长信箱”对土地、矿产资源开发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与“12336”电话举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两手抓”,一手抓举报投诉事项的转办、交办、督办、直查,促进违法行为的及时处理;一手抓违法线索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对投诉量较多的地区,列入省厅重点关注范围,采取发函或电话通知方式向有关基层单位发出预警。同时按月向省厅分管领导报呈当月群众举报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群众举报信息受理处理情况。三是打造社会各界多方参与监督的平台。我们将“12336”举报电话作为接受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管理的一个平台来抓,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为群众举报违法、维护权益提供了一个快捷便利的渠道,也便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时了解违法违规情况,更好地打击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一年来,省厅共受理群众电话举报事项769件,其中来电举报事项549件,录音举报220件,通过整理和甄别,对613件有效举报及时进行了核查处理。四是前移执法关口,立足源头预防。我们将“12336”举报电话作为发现和预防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全省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运用“12336”举报电话的发现和预防机制,加大执法巡查工作力度,对举报线索及时排查、梳理,把主动发现与群众举报结合起来,依法纠正、制止和查处违法行为,对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确责任 规范细则 高度重视12336工作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一〇年九月)
2009年6月25日,部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正式开通。我省积极响应部号召,认真贯彻部办公厅《关于开通12336全国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的紧急通知》的要求,迅速行动,于6月25日当天下午开通省级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全省各市州、县市区两级也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开通了举报电话。我省各级12336举报电话开通一年多来,内部管理规范,运行畅通顺利,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一、12336违法线索举报电话运行概况
我省12336违法线索举报电话运行以来,在部执法监察局和部违法线索处理中心的具体指导、省厅党组的大力支持以及厅有关处室的协助配合下,12336违法线索举报电话已逐渐成为倾听百姓呼声、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的重要渠道,运行状况良好。
(一)高度重视,电话开通工作展开迅速。
部办公厅《关于开通12336全国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的紧急通知》下发以后,省厅高度重视,积极展开部署。一是及时传达部的指示和要求。省、市州、县市区三级12336违法线索举报电话开通的时间紧、要求严,我们及时向厅领导汇报开通要求,迅速、全面铺开电话开通工作。迅速向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下发了《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通12336全国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的紧急通知〉的通知》,要求市州和县市区两级在2009年7月底前开通并顺利运行12336举报电话,明确电话开通与运行工作的主管领导和专门工作人员,确定接听举报实体电话号码,提出具体工作方案。二是成立举报电话开通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当时的领导小组由原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厅长陈三新同志任组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原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总队长孙敏同志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执法监察总队各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三是落实场所、人员和经费,为电话开通创造良好条件。执法监察总队积极与厅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后勤中心等部门协调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了良好的开通条件,共设立了三条举报热线。在办公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省厅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用于12336违法线索举报电话值班室。执法监察总队面向社会,通过笔试、面试等正式程序公开招聘了一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处理举报电话;落实了12336专项办公经费,用于购买电话、传真机、录音机、电脑、桌椅等全套办公设备。
(二)认真受理,及时掌握国土资源违法线索。
自2009年6月25日至2010年8月31日,省厅12336值班室受理的举报案件总数为398件,其中土地违法347件,约占案件总数的87.19%,矿产违法51件,约占12.81%。案件来源包括电话、传真、信件及部转办等,其中电话举报208件,约占举报总数的52.26%;传真举报7件,约占1.8%;信件举报66件,约占16.58%;部转办117件,约占29.40%。举报案件中,移交至省厅相关处室的共239件,其中土地违法190件,矿产违法49件;转交至市州国土资源局12336值班室的共157件,其中土地违法155件,矿产违法2件。经全省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处理,398件受理案件中,有调查回复的共332件,占举报案件总数的83.42%,其中土地违法296件,矿产违法36件。
(三)创新制度,全面规范举报电话处理程序。
我们严格按照部里规定,着力规范国土资源违法线索举报电话处理工作。一是出台12336举报电话工作细则。明确了举报电话记录格式,制成全省统一的《国土资源违法举报受理单》。制定了12336举报电话各项工作细则,包括《工作职责》、《工作准则》、《工作纪律》、《接听程序》、《文明用语》等多项规范,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处理举报电话奠定了基础。二是制定《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线索处理制度》。为进一步畅通国土资源违法线索举报渠道,规范违法线索处理工作,及时有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线索处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制度》从国土资源违法线索的来源、受理、汇总与归类、移交与转交、承办、调查与处理、反馈、复查复核、结案、归档、存档等方面对违法线索举报处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规定和说明。其中,“汇总与归类”条款中,将土地违法根据涉嫌违法面积分为60亩以上(包含60亩)违法案件和60亩以下违法案件两类区别处理;“调查与处理”条款中,明确规定应在30个工作日内对举报线索所反映的具体违法违规行为展开调查核实,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违法行为依法立案查处;“复查复核”条款中,要求在15个工作日内根据举报人的异议展开复查复核。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对举报线索的管理,《制度》对线索归档和存档做了特别说明,规定12336值班室负责违法举报线索的归档工作,执法监察总队档案室对违法举报线索进行统一存档。
二、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开通以来,已日益成为我省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有效途径,初步实现了对违法行为的“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但在运行过程中,12336举报电话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并急需改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有待加强。部分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12336违法线索举报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地方人员不入编、经费和场所受限制、办公条件达不到要求;处理举报的意识较为欠缺,尤其是反馈意识需大力加强。
(二)重复举报时有发生。在举报电话受理过程中发现,存在部分针对同一事实的重复举报行为。举报人对核查、处理和反馈结果有时持怀疑态度,进而导致了重复举报现象。重复举报增加了处理成本,加大了执法监察工作量,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流通不畅,部分基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及时与举报人沟通或反馈结果,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二是对违法举报线索核查、处理不及时,很大程度上存在人为积压举报案件现象,既没有调查核实、也没有转办督办,更没有纠错整改;三是举报人反映的问题一般涉及其切身利益,举报人对12336举报电话抱有很高期望,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不可避免地反复举报。
(三)上下级之间交流力度不够。尽管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州、市州对县市区经常采用督办函、转办函的方式处理举报线索,基层一般也将处理结果以复函方式反馈给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但双方在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处理上交流仍不充分,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受理、处理方式缺乏共同研究。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通过总结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运行以来的经验和不足,我们确定了下阶段的三项工作重点:
(一)加大跟踪督办和交流力度。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市州、县市区的督办力度,除下发督办函和转办函外,还要严格要求基层及时复函,提供处理结果。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将以季度为单位对12336举报案件督办转办的落实情况进行全省通报,对没有回复结果或回复结果证实为虚假的案件,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回复或重新调查核实,实现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互联互通,缩短处理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二)继续完善各项举报处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举报线索受理、督办转办、复查核查机制,特别是努力建立健全面向违法线索举报人的反馈制度,切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充分保障举报人的知情权,维护其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举报人身份保密制度,最大程度保护举报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三)加强指导和宣传。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将会同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举报值班室,对市州、县市区两级12336举报电话的运行情况、违法线索举报的处理情况等进行调研,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总结推广好做法和好经验。全省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利用各自的内刊和门户网站等媒介面向全社会及时通报12336发现的重大典型违法线索查处情况。
一年多来,12336举报电话已成为我省及时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重大违法案件的有效途径,成为及时了解国土资源监管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重要渠道。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部要求,认真受理、仔细核查、及时反馈,规范管理,切实发挥12336举报电话的实际作用,进一步及时发现和有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
件件有落实 事事有回音 健全12336工作监督责任机制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一〇年九月)
自国土资源部关于开通“12336”举报电话的通知下发以来,我省按照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要求,及时开通“了12336”举报电话,认真受理、及时核查处理“12336”举报线索,逐渐形成了责任明确、操作规范、核查及时、处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到目前为止,部交办的422件举报线索已核查完毕402件,占总数的95.3%;省级受理的205件举报线索已核查完毕170件,按期完成核查率91%(另有18件未到指定办结期限),其他线索正在核查处理,基本达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要求。现就我省受理和核查处理“12336”违法举报线索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省举报线索办理情况基本特点
(一)开通及时,运转有效。
接到国土资源部《关于开通12336全国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的紧急通知》后,我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及时与电信部门沟通协调,于2009年6月24日开通了省级“12336”举报电话,安装了3条举报线路,6月25日正式运行。随后,我省召开了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在7月31日前全面开通举报电话。各市(州)及所辖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到2009年7月31日,全省21个市(州)及其所辖181个县(市、区)全部开通了“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
举报电话开通后,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都配备了具备留言、传真等功能的通讯设备,确定了该项工作的主管领导和专门接听人员,明确了接听和处理举报线索的要求,做到了工作时间随时有人接听电话,非工作时间可以通过留言或传真受理举报,实现了全天候受理。接到举报电话后,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如实登记,认真核查,依法处理,及时向举报人和上级部门反馈核查处理结果,使大部分举报线索都得到了及时核查和有效处理。
(二)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12336”举报电话是国土资源部门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理国土资源违法线索的重要渠道,也是察民情、问民意、便民利、保民益的重要平台。我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对举报电话高度重视,都明确了分管领导负责举报线索审查和指挥协调工作,各级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工作,听取汇报,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核查举报线索,依法处理违法行为,给举报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省厅分管执法监察工作的副厅长亲自审阅每一件举报线索的登记表,定期听取核查处理的总体情况,仔细审阅重点线索的核查报告,对需要进一步复查或需要采取措施处理到位的做出批示。
全省形成了“分级负责、下管一级,一家为主、多家配合”的责任机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级受理线索的核查处理工作,同时对下一级部门核查处理举报线索的情况进行监督,要求下一级部门定期报送核查处理情况。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内部,举报电话由执法监察部门负责受理、核查、交办和督办,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职责积极配合,共同完成“12336”举报线索的核查处理工作。
(三)制度完善,操作规范。
为了使举报线索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边受理处理举报线索,一边探索建立工作制度,省级制定了《“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线索办理制度(试行)》,各市州国土资源部门也先后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或操作规范,明确了受理、交办、督办、核查、反馈、统计、分析等一系列工作的具体要求,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及时高效的运行机制。一是实行专人负责制,确保举报电话随时有人负责接听和登记,所有举报线索及时登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二是建立编号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件举报线索的核查处理情况可以按编号查询和管理;三是建立报告制度,受理的举报线索和核查情况全部报告厅(局)领导,由厅(局)领导决定举报线索的核查方式和责任部门;四是建立分工负责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分工和责任,使举报线索从受理、交办、核查、督办到统计、分析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整个工作环环相扣,运转有序;五是建立统计分析制,各级定期统计分析举报形势和核查处理情况,并报本级领导和上级部门,便于领导全面掌握本地区的违法形势;六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凡实名举报的及时向举报人反馈核查处理结果,给举报人一个满意的答复。
(四)突出重点,全面督办。
省级对受理的“12336”举报线索认真审查,将涉案面积大、金额大或情节严重的列为重大违法线索,由总队直接核查或挂牌督办,核查处理结果全部报厅领导审查,确保重大违法线索得到及时核查,依法处理。
一般举报线索交由下一级国土资源部门核查,并要求限期向总队和举报人反馈核查处理结果,总队负责督办和复查。交办后,总队将督办责任分解到室,落实到人,随时跟踪了解核查进度和处理结果。对到期仍未回复的举报线索,通过电话、发函等方式进行催办。收到核查回复后,总队认真审查,对回复及时、核查清楚、处理到位、效果明显的予以肯定,并以执法动态形式向全省通报;对核查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或处理不到位的,总队派员到实地复查,确保每一件举报线索都得到及时核查,存在的违法行为依法处理。
(五)深入核查,依法处理,及时反馈,效果明显。
市(州)国土资源部门对省级交办的举报线索高度重视,绝大部分及时进行了核查,查清了事实真相,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及时进行了制止,依法给予了处理,并向总队和举报人反馈了核查处理情况。
截止2010年5月31日,我省共计受理有效举报线索775件,其中省级205件,市县两级570件。省级2009年度受理的117件举报线索全部核查完毕,2010年受理的88件举报线索已核查完毕53件,另有18件未到指定办结期限,按期完成核查率91%。
省级已核查完毕的举报线索中,举报不实的73件,举报部分属实但不存在违法行为的22件,存在违法行为的75件,全部进行了制止,责令整改39件,责令拆除违法建筑物15件,责令恢复土地原状或复耕18件,给予没收、罚款等行政处罚1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件。
部交办的422件线索中,2009年的364件已全部核查完毕,2010年的58件已核查完毕38件,其余13件正在办理过程中。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12336”举报线索的办理主要存在下列问题:一是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处于边总结经验边改进方法的阶段,有些操作方式有待改进和完善。二是交办线索核查回复情况不够理想,有的没有按期回复,有的回复内容过于简单,有的没有正面回答群众举报的问题,有的只说明了核查情况,没有说明处理结果。三是有的核查后没有及时向实名举报人反馈情况,或没有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导致举报人多头举报、重复举报,影响了工作效能的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总结经验,完善制度,进一步做好“12336”举报线索办理工作。
(一)完善制度,规范操作。认真学习并执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处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改进受理、查处工作方式,进一步健全制度,严格按规定做好接听、记录、整理、报告、转办、交办、督办、核查等工作,确保“12336”举报电话办理工作操作规范、运转有序。
(二)加强分析和信息反馈。定期对“12336”举报电话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全省国土资源违法动态和形势,定期形成书面分析报告报厅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明确重点,严肃查处。认真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厅要求,遴选重大违法线索,重点查处群众反应强烈、违法情节严重的举报线索,切实保护国土资源,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四)强化督查,确保落实。对交办线索不按期核查回复、回复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处理不到位的加强督办:一是通过电话、发函加强督办和催办;二是派员到现场核查督办;三是向全省通报办理情况,对个别地方核查、办理不力的实施问责。确保“12336”举报线索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举报线索特点:
截止2010年5月31日,省本级共受理有效举报线索205件,主要有如下特点:
从违法类型来看,反映的绝大多数为土地问题。一年来受理的举报线索中,举报土地问题的197件,占总量的96.1%;举报矿产资源问题的8件,占总量的3.9%。反映的土地违法问题中,反映非法批地11件,反映未经批准占地63件,反映破坏耕地22件,反映非法转让土地16件,反映低价出让土地3件,反映征地问题64件,反映其他土地违法问题18件。其中反映最多的是未经批准占地和征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为63件和64件,占总量的30.7%和31.2%。(详见附图1)
从反映问题的发生地来看,主要集中在成都市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一年来省本级受理的举报线索中,反映问题发生在成都市的99件,占总量的48.3%,其他地区举报1-8件不等。(详见附图2)。
从市(州)国土资源部门核查的结果来看,认为群众举报不实的比例较高。截止2010年5月底,省级受理线索已核查完毕170件,其中认为群众举报不实的73件,占核查回复数的42.9%。据分析,回复称举报不实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有些群众对事实了解不够全面就进行举报;二是有些举报群众对上级政策理解偏差;三是个别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核查不够深入细致,没有发现本来存在的违法事实。
快字当头 严字把关 高效高质做好12336工作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一〇年九月)
一、我省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开通运行情况
按照部统一部署,我省于2009年6月25日开通了5门省级举报电话,后又按时开通了9门至市、州、地级举报电话,目前全省12336举报电话运行良好。由于电信运营商系统因素,至县级的举报电话有望于今年6月底正式开通。
截止今年5月底,我省共处理12336举报违法线索350件(省内接听250件,部交、转办100件),其中反映土地问题303件,反映矿产问题47件,经核查属实形成案件5件。
二、具体做法及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接听举报电话规范化、制度化。
我厅领导历来高度重视信访举报工作。在接到部开通12336违法举报电话的紧急通知后,厅领导立即部署开通前期工作,强调要充分保障12336电话开通工作在人、财、物方面的需求;开通后又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责任分工、规范用语等事项,并要求各级深刻认识国土资源部开通12336违法举报电话的重要性,强调12336举报电话是方便群众举报,通过举报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渠道,要增强把12336作为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干部与群众连接纽带的意识,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目前,我省拟定了《贵州省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管理暂行办法》,12336举报电话均有专人负责,在法定工作时间外可通过电话传真、录音方式受理举报,真正形成了全天候受理举报的工作格局。此外,我省实行12336举报办理情况电脑台帐登记管理和统计分析月报制度。举报来源、交转办去向、核查答复情况等均录入电脑台帐,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12336违法举报电话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二)充分利用全省办公网络平台和电话传真快速交、转办线索,形成“快速交办、迅速核查,及时反馈”的12336举报通道。
在常规信访举报办理过程中,省级国土资源部门通常通过寄达《信访举报交(转)办书》来交、转办违法线索。但由于我省省情限制,部分地方交(转)办书往往要走上好几天才能到达,甚至有时会出现信件丢失的情况。大大延长了核查时间,影响了执法效率,有违 “畅通举报渠道,通过举报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工作宗旨。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我省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办公网络平台省、市、县三级贯通的有利条件和电话传真手段,通过电子邮件和传真方式第一时间将一般违法举报线索交、转至经办部门,交(转)办书原件随后寄达。
对于重大违法线索,我省采取实地走访方式进行核查,并严格按照部核查时间要求,及时上报线索核查报告。2009年7月15日下午,我省接到12336电话开通以来首个部交办的重大违法线索,部执法监察局李建勤局长亲自批示要求一周内反馈核查情况。省厅高度重视,7月16日立即派员驱车8个小时赶赴实地调查群众反映的“遵义市正安县人民政府强行征地修建大型水库,暴力殴打群众”情况,并按时上报了核查报告,报告形成的处理意见得到部执法局的认可。
交、转办和实地核查相结合,有效缩短核查周期,也为及时反馈奠定了基础。反馈核查情况通常有署名举报书面答复、匿名举报存档备查两种方式。针对留有联系电话的匿名举报在12336违法举报电话中较常见的特点,我省采取电话答复方式向留有电话的匿名举报人反馈。这种“电话来电话去”方式既保证了反馈的及时性,又有效解决了群众得不到答复重新举报的问题。
通过实施传真、电子邮件交办、交办和实地调查结合、电话答复匿名举报人等多项工作举措,我省形成了一条适应12336违法举报工作节奏和要求的“快速交办、迅速核查、及时反馈”的12336快速举报通道。
(三)严把关,重质量,把核查违法举报线索作为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重要途径。
通过举报及时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是开展12336举报电话工作的首要任务。做好接听记录和交转办工作只是完成了 “早发现、早报告”,要进一步做到“早制止、早查处”,还需在认真核查方面下功夫。由于大量的举报线索集中反映在部、省厅两级,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对部交(转)办件和自行接听件的核查任务十分繁重,不可能做到件件实地核查。因此,“认真核查”就着重体现在严格审查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上报的核查报告上。具体做法是省厅在交(转)办书上不仅列明举报事项和办理时限,还对线索核查报告构成、内容等作了详细要求;对事实不清,定性不明,无处理意见等问题,要求经办部门补充调查完善后再行上报。
目前,我省通过12336举报电话反映,核查属实形成的违法案件有5件,均已交由属地国土资源部门严肃查办。通过严把核查报告质量关,不仅有利于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也相应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执法水平,真正建立“发现—?—受理—?—查处”工作平台。
(四)仔细梳理线索,耐心疏导群众,着力解决重复举报问题。
通过对违法线索梳理和统计分析发现,群众不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将依法批准用地事项当作土地违法问题举报,征地补偿纠纷举报在我省12336违法举报中占比很大,重访、缠访比例也较高。解决信访举报重访、缠访问题就成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突破口。仔细耐心地听取群众情况反映和诉求,宣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审查经办部门的核查情况报告,杜绝敷衍搪塞是我省处理12336举报件的基本要求。目前,通过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做好解释宣传工作,重访、缠访件化解率得到有效提升,12336举报电话接听、处理量也呈逐渐下降趋势。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一)我省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尚未全省覆盖,开通至县级工作有待完善。我省12336举报电话设立在贵州省电信部门的短号呼叫平台系统上。由于该平台资源有限,虽进行了多次运行调试,但目前电信部门仍在解决电话识别和分流处理问题。下一步,我省将加大与电信运营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力争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县级短号呼叫测试。
(二)建立专设举报机构。目前,我厅未正式设立专门的举报机构,但具体交转办、核查工作基本落脚于省执法监察总队。违法举报和信访问题的办理没有分开,职责分工不明晰,存在多头分流,重复交办等问题。
(三)完善相关制度、程序,提高执法效能。在12336违法举报电话开通至县级后,下发《贵州省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12336违法举报电话工作。
(四)组织培训,提高素质。拟组织市、县两级工作人员参加举报工作培训,提高违法线索核查水平。
四、建议
(一)建议完善《国土资源违法线索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部、省、市、县四级违法线索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缩短处理周期。
(二)建议将违法线索处理与“一张图”、“批供用补查”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互联互通,提高违法线索核查效率。
(三)建议部明确举报信访职能分工,解决多头分流举报件现象。
落实考核 健全制度 规范运行12336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一〇年九月)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通12336全国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009]46号)要求,我省12336 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省级专线于去年6月24日提前开通。全省14个市(州)、甘肃矿区、甘肃农垦及86个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于去年7月底前全部开通了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经省厅不定期测试全省12336举报电话均运行正常。现将我省举报电话运行及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运行和处理情况
我省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开通至今年5月,共收到违法举报430件,其中国土资源部转来违法举报94件,省级收到违法举报119件,市县级收到违法举报217件。
(一)部转来违法举报的办理情况。
去年共收到部里转办的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58件,其中涉及土地方面57件,涉及矿产方面1件。今年1-5月份共收到部里转办的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36件,其中涉及土地方面35件,涉及矿产方面1件。目前均全部办结,并向部上报了办理结果。
(二)省级收到违法举报的办理情况。
去年省级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共收到违法举报115件,涉及土地方面23件,没有矿产方面举报,政策咨询和非国土类问题举报92件,均及时按规定予以办理。今年1-5月省级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共收到违法举报4件,涉及土地方面2件,没有矿产方面举报,政策咨询和非国土类问题举报2件,均及时按规定予以办理。
(三)市县级违法举报的办理情况。
去年市县级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共收到违法举报168件,涉及土地方面84件,涉及矿产方面23件,政策咨询和非国土类问题举报61件。今年1-5月市县级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共收到违法举报49件,涉及土地方面41件,涉及矿产方面7件,政策咨询和非国土类问题举报1件。对各类违法举报,市县级国土资源局均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理。
二、主要做法
我省对12336 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运行处理工作非常重视,厅党组指定由党组成员、执法监察局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由执法监察局监督审理处负责具体的日常业务。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按照《通知》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由主管执法监察或信访的局长、副局长任总负责,指定执法监察或信访工作人员专人接听举报电话。主要做法有:
(一)认真处理违法举报线索。
省执法监察局监督审理处对部转来和省上收到需查处的违法举报,进行分类统计,建立了《部转来12336违法举报统计册》、《省级12336违法举报统计册》,详细登记收到举报来源、举报时间、相关内容、违法类型、办理途径、要求上报结果时间等。需查处的违法举报,监督审理处及时向相关市州下发《查处函》,限时上报查处结果,建立年度《甘肃省国土资源违法违规问题发函及查处情况一览表》,对举报来源、发往市州、发函时间、查处函内容、要求上报结果时间、查处结果等进行详细统计。对上报的查处结果严格审核,不符合查处要求、查处不到位的查处结果,监督审理处一律退回相关市州,督促其进行二次办理。
(二)现场督查违法举报的办理情况。
去年10月底,省执法监察局组成督查组,先后到武威、金昌等市,对收到12336举报的5宗案件,进行了现场督办。通过实地查看现场、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召开省市区三级国土部门参加的协调会、约见违法当事人等形式,对举报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核实。今年下半年我省还将对本年度内下发《查处函》的办理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对各市州办理违法举报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核实,督促市州国土资源部门依法依规及时规范办理下发的《查处函》。
(三)及时向违法举报人反馈办理结果。
我省从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设立时就严格执行向举报人反馈办理结果制度,对依法依规办结的违法举报,依据《部转来12336违法举报统计册》、《省级12336违法举报统计册》、《甘肃省国土资源违法违规问题发函及查处情况一览表》登记的举报来源,需要向部上报结果的及时上报办理结果,对登记了联系方式且能够联系到的违法举报人,也及时向其反馈办理结果。切实做到了为违法举报人负责,平息信访事端,以及将违法举报全程办理到位的要求。
(四)年终考核时对办理情况进行考评。
我省在对各市州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的年底考核中,将收到12336违法举报并下发了《查处函》的办理情况,作为重要的评分标准。如:去年对各市州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的年底考核中,我省就对《查处函》上报办理结果不及时、不符合查处要求、查处不到位的天水、陇南两市国土资源局进行了扣分处理,这一举措对促进我省12336违法举报办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一设立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作用,目前我省12336 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这一监督平台已经日趋完善,相关运行和处理制度日趋健全。一是去年6月,在12336举报电话设立之初,我省就发布了《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启用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工作方案》,确保了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举报电话的及时开通,规范了举报电话的运行规则,明确了举报受理和分级办理制度,提出了专人办理、详细登记、及时处理等一系列要求。二是12336举报电话开通以来,我省已建立完善了《甘肃省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制度》、《甘肃省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受理转办制度》、《甘肃省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处理办法(试行)》等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接受举报范围、举报方式、保护举报人权益、奖励与处罚、举报处理依据等要求,畅通了我省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举报渠道,规范了全省受理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工作。
三、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
全国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开通以来,已经显现了监督平台的实效性作用,为土地和矿产资源执法监管畅通了全民监督信息平台,加强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处理”机制建设,大大增强了各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12336举报电话的运作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规范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但随着12336举报电话的进一步使用,给国土资源管理及执法监察工作从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现结合我省12336举报电话的运行及处理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议由部发文成立各级国土资源违法违规问题举报受理中心。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以来,大量土地和矿产方面违法违规问题通过这一渠道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反映,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量,确实有必要成立一个独立的部门,具体承办12336举报电话的接听、分类、汇总、办理、跟踪督促、反馈、考核评估等工作,因此建议由部统一发文协调各省(市、区)、市(州)、县(市、区)成立国土资源违法违规问题举报受理中心。
(二)全国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的运行需要经费方面的保障。一是按照国土资电发[2009]46号《通知》,关于省级设立3至5条专线、市级设立2至3条专线、县级设立1条专线,每条专线需要确定专人负责接听、分类、汇总、办理、跟踪督促、反馈、考核评估等工作的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需要有一批专门的工作人员固定在这些岗位上。二是经与我省电信局沟通,以目前全省设立的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专线每条每年维护费用限高价格3400元计算,就目前我省设立的所有专线仅每年的维护费用就有40.46万元,这一项还不包括固定在接听专线上的人员工资、信息平台设计费、线路安装维护费等。建议部里从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第二篇:典型经验材料
化解矛盾
关注民生 全力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开鲁县社会矛盾化解 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2010年6月21日
今年3月份以来,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社会矛盾化解专项整治活动,以“化解矛盾就是维护社会稳定,解决信访就是解决民生”为工作思路,坚持“边排查、边梳理、边化解、边整治”的基本原则,把这次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有效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纠纷,维护了全县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我县没有发生到呼进京非正常上访事件。
一、强化“五个保障”,为专项整治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纪检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任副组长,29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2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包联镇场(街道),并负责7个专项工作组的矛盾化解工作,在县直单位抽调了120名党员干部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同时,结合全面动员,1
专门对抽调的工作队员进行全员培训,编印了《开鲁县社会矛盾化解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手册》,编入了活动方案、流程、工作职责、包联单位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搭建平台,强化制度保障。从制度创新入手,积极探索工作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工作中心、工作站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综治工作中心整合资源的优势和受理化解矛盾的基础平台作用,建立了联合大接访制度,对群众来信来访进行集中接待和处理,提高了工作的规范化、效能化、法制化水平,为建立矛盾化解工作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争取资金,强化经费保障。为保证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先期划拨10万元,用于购买办公设备等。为了妥善化解疑难信访问题,县财政把“涉法涉诉救助基金”50万元和“信访储备金”60万元列入预算,保证了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救助和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
四是加大投入,强化技术保障。针对当前案件高发态势,我们进一步加大了社会治安技防力度。县财政累计投资330万元,在各镇场、街道重点部位、重要路口都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在嘎查村安装了“平安互助网”,对不法行为予以震慑,有效减少了各类案件的发生,同时为政法机关办案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和证据。我们在全市率先与移动公司合作,投资300余万元,开发建立了社区矫正信息综合管理、司法心理预警及社区矫正风险评估
系统,并依托这一网络,建立了政法政法信息化建设平台,除了社区矫正系统外,还加入了涉法涉诉上访动态预警系统、纠正防止超期羁押管理、政法工作电子政务等管理系统,实现了“四个系统合一”,特别是在涉法涉诉上访动态预警系统中,建立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和信访人员登记管理、分流处理、网上督办和预警系统,实现了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动态控制管理,有力地推动了政法综治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五是夯实基础,强化基层政权保障。把基层组织巩固做为专项整治活动的一项重点。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大村级“两委”班子的培训力度,组织学习中央和地方的惠农政策及涉农法律法规,提高村干部的履职能力。对上次村委会换届选举遗留问题,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彻底解决,对村委会班子不健全的村进行补选,选能人进班子,加强规范化管理,强化村务公开,确保筑牢基层政权基础,打好社会矛盾化解攻坚战。
二、落实“四项措施”,推动专项整治活动向纵深开展 一是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了加强对活动的宣传报导,专门成立了宣传报道组,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开鲁工作通讯》、《开鲁政法》等宣传媒体通过开办专题或专栏以及插播宣传标语等形式,对专项整治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报导。我们还投资1万多元,对县内主要公路两侧的宣传牌进行了更新,在明显位臵刷写或悬挂宣传标语,发送手机宣传短信,增加了专项整治活动的宣传内容。专项整治活动办公室专门编印了专项整治
活动《简报》,目前,已印发了36期。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这项活动的重视程度,推动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是联动排查,对存在的矛盾摸清底数、主动化解。全县各镇场(街道)、重点领域都把专项整治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相继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县包联领导深入所包联的单位进行指导,包联工作队积极配合,帮助解决所包联单位在专项整治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东风镇在县包联领导和工作队的指导和协调下,群策群力,依法、依情、依策成功化解了一起久拖未决的道德村陈刚赴呼信访案,受到市、县领导的关注和好评。开鲁街道办事处在此次矛盾化解专项整治活动中组织开展了“近百家门、知百家情、解千家难、暖万人心”载体活动,充分发挥“三会五员”(三会:居民诉求恳谈会、治安联防员月例会、驻社区单位联系会;五员:社区协警员、矛盾排查化解员、民情观测员、治安联防员、舆情收集员)的作用,对城区矛盾纠纷与隐患进行了全面细致地摸底排查,形成了层层联络、上下联动的矛盾化解排查网络,使影响社区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在基层得到及时解决。在嘎查村,充分发挥协警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随时排查和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最大程度地把矛盾纠纷处臵在了初始阶段。今年以来,协警员共上报信息2453条,4
协助公安干警侦办案件62件,直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27件。全县通过耐心细致的边排查,边化解,摸清了底数,并进行疏理归类,登记造册,为下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73件,已化解589件,化解率达到87.4%。
三是条块结合,确定重点领域集中化解。为了保证专项活动取得实效,结合我县近年来矛盾纠纷和信访情况,我们确定了条块结合的工作方法,除了由各镇场、街道按照属地管理自行组织开展工作外,还明确了矛盾纠纷比较集中的七个重点领域,即:农村工作、城市建设、教育系统、涉法治安、基层政权、企业遗留问题、社会保障和中区市直企业遗留问题等七项重点,并相应成立了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每个小组的工作职责。各重点领域结合部门职能,积极开展工作,如:为了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待遇问题,维护全县的社会稳定,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将2009年底前退休的国有和集体企业人员3397人全部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这一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受到了广大退休职工的欢迎。基层政权领域工作组利用2周时间,深入基层调研,排查梳理出5类重点矛盾,对这5类重点矛盾都从维护大局稳定的角度,分别制定了解决方案,对选举不成功的3个村寻求解决办法,适当时间进行选举;对社区工作人员缺少问题,准备公开考录大学生村官、招聘社区工作者,同时,针对村级组织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加强转移支付 5
管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服务功能等措施,使基层政权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涉法涉诉领域工作组特别是政法机关都成立了专项整治组织机构,抽调精干人员深入到各镇场,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化解了建华镇先胜村、东风镇道德村等一批疑难矛盾问题。目前,全县重点领域共排查各类矛盾135件,已妥善化解121件。
四是领导包案,保证整治活动整体推进。为了保证专项活动总体进度,县专项整治办公室对全县各地各重点领域工作情况进行了3次督查和通报;还专门召开了3次调度会、4次办公室全体会议,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部署。集中、有效地化解前期排查出来的各类社会矛盾,县矛盾化解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地各部门上报的一类案件逐件梳理分析,并确定了其中的85件为重点案件。根据案件复杂程度、涉及范围等具体情况,办公室对重点案件再次梳理分类,确定需要市里帮助协调解决、由县委、政府解决,和由县矛盾化解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协调相关单位、部门解决三个类别。对于一些重点案件,县委、政府及时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逐一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三、健全“三项机制”,全力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健全了县级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我们在原有县领导接访制度的基础上,调整为每个工作日都有县领导接访。县四大班子领导每月到所包联镇场、街道下访一次,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及所包案件进行深入调研,并督促镇场、街道开展社会矛盾纠纷
排查化解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重点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按照县领导分工和所包联单位,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别包案,并一包到底,直到案结事了。
二是健全了风险评估和联席会议制度。我们进一步健全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城市建设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及征收征用、机构改革等方面制定政策时,都围绕可能存在的稳定性风险,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等评估工作,从而在源头上规避、预防、降低和控制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对不同时期排查出来的重点疑难复杂矛盾问题,及时召开联席会议,逐案分析、研究解决。今年,已召开联席会议6次,集中化解重点社会矛盾问题33个。
三是健全了责任追究制度。始终把社会稳定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范畴,明确县镇两级党政“一把手”是维护社会稳定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并明确提出,因重视不够,工作措施不力,造成群体性事件或上访人多次重访,产生社会负面影响的,对责任人和当事人进行责任追究。
以上是我县在专项整治活动中的一些经验做法,与兄弟旗市区相比,还有很多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指正。
第三篇:典型经验
专业名称:经营管理
[摘要] 农电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农电体制改革、农网改造结束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行同网同价,停止农电管理费的收取,其他各类电价水平逐步下调,农村集体电力资产上收,管理成本的剧增,售电利润的下降,小火电的迅猛发展,给县公司的经营带来巨大压力和困难。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在诸多困难面前,县公司最需要的是我们业务上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与指导。为此,我们龙南供电公司从更新县公司的管理观念入手,变“行政型”管理为“服务型”管理,变事后的检查考核为事前的监督控制,变“以包代管、以考代管”为“主动跟近服务”,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减小经营压力,提高经济效益。农电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至2006年底,龙南农电系统九个县公司全部成为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龙南供电公司连续多年被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表彰为农电管理先进单位。
一、农电管理的的目标描述
1.1农电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要把县供电公司建成”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和总体规划、稳步实施的原则,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为主要手段,加快推进农网建设,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管理,开拓创新,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县供电企业的步伐,实现由行业垄断向实力竞争的转变。
1.2农电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2.1农电管理的范围
国家电力公司国电农[1999]561号文《转发国家经贸委进一步做好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在对趸售县代管后,各省电力公司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管理要归口,除人事任免外,根据农电工作特点,其他业务原则上要由公司农电部门统一归口,防止多头对县局,要充分调动代管趸售县的积极性。”随后,集团公司地电部也出台了文件,明确了农电管理的范围,多年来,龙南供电公司一直按照这一要求,在管理范围内,求实、求新、求发展。
1.2.2农电管理的目标
农电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县供电公司,具体目标.1.2.2.1电网坚强,就是要建设规划科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灵活,标准统一,经济高效的坚强电网。
1.2.2.2资产优良,就是公司资产结构合理,盈利和偿债能力强;不良资产比重低,无效资产少;成本费用低,现金流量大,客户欠费少。
1.2.2.3服务优质,就是生产及经营事故率低,可靠性高,流程规范,服务高效,社会满意度高,公司内质外形建设卓有成效,品牌形象好。
1.2.2.4业绩优秀,就是公司安全、质量、效益指标同业领先,企业健康发展,对社会贡献大。
县供电公司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全面推行现代化管理,在同规模县公司中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1.3农电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根据“一强三优”及现代公司的目标要求,“一强三优”的县供电企业的指标管理体系包括资产运作指标、企业服务指标、电网发展指标、公司业绩指标。
1.3.1资产运作指标:企业总资产,流动比、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电费回收率,不良资产率,资本收益率。
1.3.2企业服务指标:城区供电可靠率,农村供电可靠率,输电事故率,变电事故率,配电事故率,客户满意率,服务超时限率,服务承诺兑现率,客户投诉举报查实率。
1.3.3电网发展指标:电网双电源率,变电站双主变率,微机综合自动化率,主变有载调压率,开关、互感器无油化率,图像监控系统的覆盖率,综合电压合格率,110kV变压器容载比。
1.3.4公司业绩指标:销售收入,利税,供电量,安全生产天数,全员培训率,科技投入率,社会贡献率,综合实力评价。
二、农电管理的主要做法
2.1农电管理体系(建议使用VISiO绘制并编号)。
2.2主要职能岗位经验说明。
2.2.1党委会或总经理办公会,是农电管理重大事项的决策机构。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农电管理工作,县公司创建一流供电企业,做为龙南供电公司的奋斗目标写入公司职代会报告,同时,在公司的职代会报告中,用很大的篇幅总结、部署农电工作。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分管副总经理经常到县公司进行农电工作调研,对县供电公司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2.2农电部是农电管理的职能部门,代表龙南供电公司对县公司行使管理职能,一是坚持向市政府勤汇报,多服务,通过积极配合搞好龙南市区建设改造和优化招商引资供电环境,千方百计为市领导排忧解难,赢得了他们的信赖,为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奠定基础。二是顺利完成了县公司更名和职能移交工作。积极为县公司争取了12项管电权,以市政府的名义予以下发,方便了今后的用电管理。三是针对电力线路清障老大难问题,我们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的实施意见》、《关于电力线路保护区内道路林带建设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并在当地各大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将电力设施保护这一企业行为变为政府行为,加大了线下障碍物的清理力度。四是面对小火电发展迅猛的严峻形势,我们与市经贸局联合下发文件,对全市的小火电进行了调查摸底,关停了一批违规机组,对违规严重的2个县市区,进行了通报批评,对违规单位给予了暂缓建设有关电网项目等处罚,并根据小火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制定了4 条措施并狠抓落实,有力支持了各县公司遏制小火电的工作。在日常的管理中,农电部主要负责农电的安全培训管理、农电工程管理、农电生产技术管理、农电经营管理、农电同业对标创一流、农电统计管理、农电企业的业绩考核等工作。
2.2.2.1农电安全培训管理,负责农电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农电事故的调查,做好农电事故的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负责农电教育培训工作。负责县公司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开展创建“无违章县供电企业”活动,坚持硬指标查禁违章,按照“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的理念,严字当头找问题,纠正违章现象。狠抓“三大措施”的学习和落实,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严格执行标准检修卡、风险分析卡和作业指导书,切实规范职工作业行为,严禁超范围工作。突出抓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搞好警企联合,严厉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做好线路通道清障工作;在内部落实护线责任,包干到人,严防死守,防止电网事故的发生。为了提高农电安全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我们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的新路子,市公司与高密公司联合研制开发了“供电企业超前控制行为违章管理系统”,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成功地做到了超前控制违章行为,有效减少了事故发生。这一创新成果已通过省科委和集团公司的成果鉴定。我们结合 “素质工程”的实施,在全市广泛开展了配电线路、变电运行、电能计量、供电所长综合素质等技术比武活动,对在各类比武中取得前三名者大张旗鼓地进行奖励,同时,优先考虑职称晋级,优先考虑年终评先,优先考虑提拔重用,农电员工学知识、学业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针对农电员工素质偏低的实际,我们还分期分批地组织进行了业务技能培训,每人每月至少拿出1天时间脱产学习,每月进行一次技术业务考试,考试不合格的待岗培训,目前农电员工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在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中,我们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广泛发动,创新工作,县供电企业同业对标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编制了同业对标三年规划和目标计划,建立奖惩机制,组织县公司积极开展了最佳实践工作,建立了龙南农电系统最佳实践库,有16项最佳实践入选集团公司最佳实践库,有8个专业成为国网公司标杆,高密市供电公司成为国网公司的综合标杆单位。继续深化创一流工作,2006年又有寒亭公司、临朐公司被命名为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目前,全市9个代管县供电企业全部成为国家一流县供电企业。
2.2.2.2农电工程管理,负责编制全市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和大修、更改工程计划,负责对各县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和大修、更改工程的实施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负责组织编制全市农村电网规划;负责对各县农电科技进步工作进行指导,编制农电科技进步规划,并负责农电“四新”技术引进试点和推广的管理。在工作中,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建设坚强的农村电网。电网是供电企业的本源。无论是大修、技改、新建项目的批复,还是国家投资的农网建设改造工程,我们的着眼点都是提高电网的装备水平,提高电网的安全水平,同时要求各县公司对境内的500KV、220KV工程建设,要无条件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按照国网公司科技试点县建设方案和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县建设标准,加大科技开发应用的力度,重点搞好城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实用化,扩大城区一户一表集抄系统应用范围,拓展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数字化,从而以结构合理的电源,坚强配套的输配电网络,抢占县域电力市场。
2.2.2.3农电经营管理,负责对县公司通过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电力营销管理、开拓电力市场、电费抄、核、收管理、农村电网维护的管理费测算与管理、配合客户服务中心进行农村电价管理,协助企划部对县公司小火电进行管理等工作,确保电量、市场占有率、电费回收等经营目标的完成,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工作中,一是开展农电营销规范化管理活动。修订完善验收标准,对县公司客户中心建设、优质服务和营销工作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县公司营销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大了营业普查力度,依法整顿用电秩序,减少了电力营销环节的“跑、冒、滴、漏”。在电费回收方面,实行对困难用户实行协议交费、分期交费、对信誉不高的客户安装购电制电卡表等措施,确保了电费月结月清。努力增供扩销,寿光公司在营业窗口实施“绿色通道”服务,推出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与客户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的新举措。所有县公司购置了带电接火作业车。诸城、寒亭为帮助困难单位和个体私营企业及临时用电单位开展租赁变压器和配电盘业务。二是积极引导县公司做好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编制的经济活动分析样本成为国网公司系统典型教案。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农电系统经济活动分析会,对经营状况、资金运营、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全面分析,加强指导,科学调度,进一步提高了县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我们还把电费回收作为提高农电营销水平的重要环节,加大回收和清欠力度,全市电费回收率连续六年达到100%,9个县公司全部实现了电费“双结零”。三是大力推行供电诚信服务。我们把诚信服务作为巩固提高“彩虹工程”常态运行的关键措施,把农电优质服务工作与地方政府“创建经济软环境”相结合,提前制订工作方案,积极营造诚信彩虹的良好环境。各县公司加大了资金投入,在城区增加营业网点,试点“银电联收”新模式,简化“上电”办事手续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措施,为客户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奠定了基础。2004年,龙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授牌大会,授予我们“诚信彩虹”的品牌,使“彩虹工程”真正成为电力服务的特色品牌。9个县公司在地方行风评议中全部进入第一名。
2.2.2.4农电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农电系统的电力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对全市农电系统的电力生产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负责供电可靠性、无功电压管理的检查、指导及考核;负责输配电线路、变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及检查指导工作,负责检查、指导及考核县公司的“三级护线”管理工作。负责县公司高电压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工作中,以细、严、实的工作作风,高度重视生产管理工作,起草了《关于开展“生产设备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县公司一是加强检修计划管理,根据检修计划,制定详细、可操作的月度实施计划,并抓好落实;二是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加强设备运行状态分析,提高判断设备状态的能力,为设备检修提供有效的依据,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三是抓好春秋检工作,认真落实省集团公司关于春秋检工作的要求,做好防火、防小动物专项治理以及接地线挂接点的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电网薄弱环节的检修,特别是要加强对满载运行设备的检修;四是抓好反事故措施的落实。认真执行各项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消除装置性违章,特别是要注意随着新安规的执行,将出现新的装置性违章,一定要做好设备的整改工作;五是加强电网运行管理,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认真执行操作前警示制度,加强现场监督,完善防误闭锁装置,杜绝误操作。抓好过程管理,进行细节控制,通过管理、技术创新,解决了安全、质量要求高与人员少、素质不高的矛盾。2.2.2.5农电市场开拓兼统计,负责所属县(市、区)供电公司电力数据统计、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负责9个县公司“责任书”及实施方案的制定、监督、检查、考核工作;负责全市农电线损管理工作。日常工作中,一是2005年以来,我们积极配合集团公司,广泛开展农电综合统计系统的前期调研,牵头做出了系统功能需求方案,并率先在龙南进行试点运行,取得了宝贵的运行经验,与开发公司对系统进行了全面完善,这项工作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的表扬,同时,龙南农电的统计工作多年来一直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二是狠抓线损管理。在加强对各县公司线损考核的同时,先后出台了农电线损管理办法、线损管理岗位标准和供电设备经济运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坚持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系统内的线损分析会,相互交流经验,推广了昌邑公司低压线损理论计算系统软件,利用计算机对统管村的低压线损进行了理论计算,强化了线损管理。三是抓好业绩考核,注意选树先进典型。每年初签定的业绩责任书,包含县公司一年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及应完成的重点工作,农电部每季度组织一次完成情况检查,年终进行一次全年检查,检查的结果做为评选先进、考核兑现的主要依据。尽管各县公司的基础条件不同、发展也不够平衡,但在农电管理方面却各有各的高招,各有各的亮点。多年来我们注重发现和培育各县公司的亮点,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使亮点真正亮起来,典型引路带起来,以此来规范和深化县公司的管理,促进了农电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总结推广高密市供电公司的综合计划管理经验,将县公司的工作纳入了正常管理考核的轨道;推广安丘公司的经验,实行会计委派制,与检察院联合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体系,增强对财物的监督能力;
2.2.2.6农电政策研究,负责农电政策研究,农电规章制度的修编、汇编;重大投诉举报的处理及重大农电民事案件取证、诉讼、代理;负责县公司供用电合同管理的检查、指导;研究制定防范产生法律纠纷的管理制度和协议;负责基层农电管理工作。一是结合农电系统开展的“设备管理年”等活动,对各县公司现有的规程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结合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对各种资料、记录、上墙图板统一做了规定。二是结合农村集体电力资产上划,对这部分资产重新进行登记,建立设备台帐,对于这部分资产的管理、改造出台了管理办法,同时,依据供电企业与农村居民的产权分界,重新签定了居民供用电合同。三是规范农电工管理,与农电工签订了用工合同,为农电工加入了各种保险,打破农电工与正式职工的身份界限,规定农电工可以参加供电所长、安全员等管理岗位竞聘,为农电工提供了一个与公司正式职工平等竞争的机会,营造了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氛围。四是深入推进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各县供电企业紧紧围绕“职责到位、管理规范、工作高效、服务真诚”的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全面推进,促进了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工作和优质服务水平的提升。制定了《深化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在基层农电硬件建设上,我们本着“便于管理、方便客户、经济合理”的原则,结合当地供电区域特点,进行了整合,全市所有供电所营业场所有了根本改观,硬件建设全部达到了示范窗口标准。为激励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工作,出台了《基层农电规范化管理常态运行考核办法》,县公司每季度对所辖供电所进行考核检查,根据考核检查结果排出名次,对连续一年排在前三名的供电所进行奖励。排名在后三名按照经济责任制考核细则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检查情况和排名结果进行通报。实施供电所专业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供电所规范化管理。
3.3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2.3.1农电部配置主任、副主任、六名专工。副主任及六名专工要胜任一人多岗的工作,应具备供电企业生产或经营管理岗位五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2.3.2县公司领导班子,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坚持民主集中制,党政工关系协调,密切联系群众,团结进取,廉洁勤政;具有较强的经营意识、法制意识和科技意识。领导班子成员德才兼备,无违法、违纪问题。
2.3.3县公司中层干部年轻化、专业化,执行力强,创新能力强。
2.3.4县公司职工精神面貌好,全部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
2.4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农电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2.4.1业绩责任书规定了县供电企业内应完成的生产、经营指标及重点工作,这是对县公司考核的重要依据。(附件某一县公司的业绩责任书及当农电系统的业绩考核方案)。
2.4.2农电部组织财务部、审计办、政工部、纪委定期对县公司业绩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打出分数,排出名次,结合人事部对县公司领导班子考察的情况,对县公司进行经济责任制兑现。
三、农电管理的持续改进
4.1农电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管理权限不清晰。虽然前国家电力公司有过规定,但后来国家电网公司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省集团公司人事部门出台的文件不能与专业管理部门的要求相一致,导致基层执行起来无所适从,对县公司的管理有的地方多个部门重复管理,有的地方没部门管理,形成管理真空。
3.1.2对县公司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兑现不到位。目前的考核兑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能完成按照业绩责任考核方案的规定兑现;二是目前只兑现到县公司领导班子。
3.2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3.2.1趸售代管县供电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企业,目前代管这种模式下,不能把县公司做为市公司的一个部门(车间)对待,应在生产、经营、多产发展诸方面,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力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只能按照前国家电力公司规定的,由农电部一口对县公司,实施的管理办法就是专业管理与行业管理结合,宽严相济,松紧适度。
3.2.2代管县业绩考核方案与业绩责任书一样,是农电系统内对县公司考核的法律文书,一经确定,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变动,要严格执行。考核兑现不能只兑现到领导班子,要兑现到每一位职工。
四、补充
农电管理这个专业,市供电公司看农电部,是一个单一的专业,而农电部面向县公司,就是包含生产、经营、党建、行风、多产等的全部,本文中只是涉及了农电管理的主要方面,而对于党建、纪检、电气化建设、多产、宣传、群众团体的管理等诸多方面未能面面俱到,需另文详述。
第四篇:典型经验
塔城市自来水公司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典型
经验
市自来水公司党支部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创建层次。把学习作为提高决策力、执行力、免疫力的重要手段,编制学习内容提示,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组织党员和干部学习参加《劳动合同法》培训,增强干部法制意识;举办系统公文处理、档案管理等培训,提升队伍业务素质;举办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开设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组织集中观看《欲之祸》、《国企蛀虫》等警示教育片,以案释法,警醒党员干部自觉遵规守纪。自来水公司以自查自纠、撰写心得、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开展“学廉政准则、做遵纪模范”教育学习月活动,增强廉洁从政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创建载体。在坚持传统有效做法的同时,注重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学习形式。人随任务走”实际,开展“流动课堂”活动,保证工作的党员都能参加学习。市公交公司开“四新四亮四评”活动,为党员职工提供施展才能、创造业绩的舞台。市港务集团开展以“优胜班组”评选为载体的劳动竞赛活动,调动员工劳动热情。自来水公司开设“水司论坛”,学政策、讲理论、教技能,增强员工
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此外,还充分利用新疆党建网、学习在线等网络平台,提高学习的信息化水平。自来水公司设立内部学习信箱,较好地解决了职工工作分散带来的集中学习难的问题。
三、完善学习制度,健全创建机制。在完善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学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党员读书会、学习交流会、调查研究等制度,形成良好学习风气。市自来水公司公司建立党员学习制度,鼓励党员自学。市国资委机关先后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等课题调研,通过学习研究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市自来水公司采取定期述学、支部评学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评先评优、推荐提拔挂钩,形成激励约束长效机制。
第五篇:典型经验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推进科学发展
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中,鄌郚镇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和制度的保障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领导干部带头学。按照“学理论、转观念、建班子、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以重大问题为中心,把学习同专题调研、工作决策结合起来,做到重大决策前必学习、解决突出问题时必学习、谋划长远发展时必学习。举行“比学赶超”活动,站所负责同志明确了赶超目标,在协调关系、工作创新等方面争当行家里手,成为中坚力量;各分管领导做到了胸怀全局,站在全盘位置考虑、安排工作,带领分管站所独当一面地开展和推进工作创新。“日学一小时,周学一晚上,月学一本书”,是鄌郚镇领导干部正在努力养成的学习习惯。在带头到联系点作宣讲、报告的同时,和基层群众面对面的沟通,同他们讲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空话、套话、大话、假话。鄌郚镇领导干部还按照职责分工确定调研课题,集中时间深入所联系的行政村、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展调研,目前已形成调研文章8篇。
全体党员参与学。注重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激发党员内在的学习热情,满足其多方面的学习需求。按照分层分众原则,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内容设置上注重紧贴实际,有侧重地学习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目前,鄌郚镇向基层党员干部免费发放《“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等通俗读物
200余册,并扩大了部分学习资料免费发放的范围。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网等学习的平台,促使全体党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针对机关干部白天工作忙,学习难以集中的实际情况,推出自主学习活动,在镇机关干部每周一集中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学,站所负责人以上干部每人每月都要推荐一篇经典阅读书目或文章,作为自学专题共同分享提高。同时将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能力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了以“让服务成为一种习惯”为主题的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通过基层调研、谈心谈话、信访接待、结对帮扶等形式,让机关干部真正到基层去。今年以来,鄌郚镇机关干部走访群众7800户、党员3180人、汇总意见建议百余条。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精神得到洗涤,智慧得到滋养,机关作风明显改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顽症明显好转。
制度保障扎实学。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努力推动学习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成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结合实际,起草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做出统一部署;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学习管理制度、党员管理制度、党员定期思想汇报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各种制度,努力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长效、常态机制。
学以致用见成效。在学习中,鄌郚镇坚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与推动当前工作相结合,学用相长,充分发挥部门的中坚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冲刺目标任务的生动实践。力促全镇重点业务、招商引资、青上村商住一体化改造组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等工作全面完成。当前,全镇引进过千万元的项目18个,过亿元的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27亿元。通过学习,鄌郚镇党员干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努力提高发展经济、服务民生的能力。今年上半年,各主要经济指标以50%以上的增幅快速增长。完善了“一区、两园、三带”的区域发展布局,明确了主攻方向,精心打造的漳河机械制造业产业园,成为转调的新亮点。同时,鄌郚镇投入资金2亿多元,硬化道路10公里;解决了15个村的联村供水问题;完善了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结合合村并点完成了三个自然村的整体搬迁工作等民生工程。
鄌郚镇党委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