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曹瑾精神刘艳
学习曹瑾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刘艳
在掀起向曹瑾学习的活动以来,我通过网络查阅了有关她的优秀事迹,一名普通的山村教师,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的精神让我钦佩,让我感动,真是一位可亲可爱的好老师啊!
一个刚踏上三尺讲台的你,在短短的一年教学生涯中被无情的淋巴癌病魔夺走了年轻的生命。看到你的事迹,就好像看见你的面庞,看见你那甜甜的笑容。你在校期间品学兼优;你考上医科大学放弃不读,为了能改变家乡孩子的贫困面貌,你选择了当老师的职业而回校复读;你热爱山里的孩子,为了不耽误34个孩子的功课,你放弃治病的时间,耽误了生还的机会;你是那样的善良,忍心永远离开了孩子们;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你最大心愿是捐献眼角膜,让自己能够永远地看着家乡那些农村孩子,病危时双眼被癌细胞侵蚀无法如愿;你如花绽放的生命就这样定格在22岁,却完整诉说了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你的一句话深深感动在世的人们:“我必须坚强,才不会让爱我的人失望!” 是的,你从来就不软弱,病床上,纤细的手臂上扎满了输液的针头,柔弱的你面对手术、面对骨穿刺这样的疼痛,却没有流一滴泪,你眼睛的光芒里始终没有放弃希望。此时,想到了我们常说的爱岗敬业,你用最好的行动诠释了它的内涵。这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这就是理想远大,这就是信念坚定!
曹老师,你的离开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了你身上的精神,那种忠诚教育、信念坚定的优秀品格;那种心系学生、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怀;那种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职业情操;那种甘于奉献、无私大爱的精神境界。你的事迹正在传遍大江南北,感动着每一位教师、每一个中国人。
2011.11
第二篇:曹瑾事迹
曹瑾,重庆市巫山县平河乡一个普通的农家80后女孩。2010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了回到大山支教。2011年7月为不耽误学生毕业将病拖成癌症晚期。2011年8月26日,曹瑾去世,最后捐献眼角膜的愿望未能实现。
最后”心愿 捐眼角膜看着孩子们
她热爱山里的孩子,却永远离开了孩子们;
她最大心愿是捐献眼角膜,但病危时双眼被癌细胞侵蚀;
她如花绽放的生命定格在22岁,却完整诉说了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羸弱身体,坚强双肩,大爱无声铸师魂„„
没有妈妈的守候,没有弟弟的陪伴„„重庆晚报连续报道的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生命定格在2011年8月26日凌晨2时40分,紧紧拽着父亲的手,永远停留在23岁花儿一般的年龄„„
她热爱山里的孩子,却永远离开了孩子们;她最大心愿是捐献眼角膜,但病危时双眼被癌细胞侵蚀;她曾经说,教师节即将到来,肯定会收到很多学生的祝福;她还期望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剪剪指甲洗洗脚„„
带着这许多凄美的遗憾,曹瑾永远走了„„
直到学生学懂为止
提高孩子们的成绩是她最大的理想。曹瑾介绍,由于刚出来工作,很多教学经验不足,如何轻松地让学生接受知识,是她最头疼的事情。她总是想方设法,直到学生们学懂为止。
“曹老师太耐心了,只要你没听懂,她可以给你反复讲四五遍,直到真正听懂为止。”曹瑾的学生陶举勇举例,有一次,同学们遇到了一道很难的应用题,老师在课堂上连续讲了四遍,而且换不同解题方式。最后,还有几个同学没弄清楚,曹瑾又将这些学生喊到办公室,再次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分析。不久,考试上出现了一道类似的试题,几乎所有同学都答对了。
说起女儿教学下工夫的事例,有一次特别让父亲曹长华感动。他称,分数应用题是六年级数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很容易混淆它的几种求法。但是,他对类似知识点很有经验。为此,曹瑾曾趁周末专门回家向他请教。
曹长华说,女儿曹瑾所在的学校和家相隔100多公里,当时通往当阳的路正在施工,坐了两个小时车后还得走上两三个小时的山路,但曹瑾为了找到轻松的教学办法,不怕舟车劳顿。
她遗憾 再也回不到课堂,“看”不到家乡了
曹长华称,其实女儿对自己的病情十分清楚,早就知道时间不多了。为了安慰父亲和男朋友,她时刻都表现得很乐观,哪怕痛得大汗淋漓,也露出灿烂的笑容。到了生命最后的四五天,曹瑾要求父亲及男友只说好听的话,哪怕是骗她都可以。
远在巫山县老家的妈妈想看曹瑾。为了让妈妈开心,连身子都直不起来的曹瑾,坚强地让男朋友扶着她坐在电脑前,一脸笑容通过视频甜美地喊妈妈,让妈妈放心,自己很好。
曹瑾还说,一定要回家给年迈的爷爷奶奶修剪指甲,洗脚。曹瑾说过,教师节即将来临,肯定会收到很多孩子和同事的祝福,希望在妈妈和孩子们的祝福中,过一个特殊的节日。
“如果走了,一定要帮我把眼角膜捐了„„”25日晚上,曹瑾一度病危被抢救过来,她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紧紧抓着父亲的手,再次叮嘱父亲联系红十字会,她希望永远地“看”着家乡。“爸爸,如果不捐眼角膜的话,我以后“看”不到你们了哟。”曹长华称,此前好几次,父女俩在闲聊得很开心的时候,女儿就这样半开玩笑地叮嘱他。
然而,由于曹瑾的双眼受到癌细胞侵蚀,经过医生鉴定,她的眼角膜严重受损,不能移植给需要的人了。
曹瑾还告诉过父亲,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学校,又走上了讲台。“肯定只是梦了!”在一阵憧憬后,曹瑾才有些遗憾,称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快快活活地和孩子们在一起,但对于她来说,这只能是一个梦了„„
她走了 与病魔抗争38天,她安静踏上返乡的路
“太可惜了,还是走了„„”昨日一大早,重庆晚报记者闻讯赶到重医附二院血液科病房,值班护士心情沉重地说,昨日凌晨2时40分,曹瑾老师永远地停止了呼吸。
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曹瑾的病情异常严重,放化疗等治疗没有遏止住疯狂扩散转移的癌细胞。病危的最后日子里,曹瑾全身浮肿,癌细胞吞噬了她的双肺,转移到颈部及眼睛等部位。
为了让女儿早点回家,父亲曹长华为她穿戴整洁的衣服。凌晨4时,曹瑾的遗体在江南殡仪馆火化。
“瑾儿,安息吧,爸爸现在就带你回家,以后,你再也没了痛苦„„”早已流干眼泪的曹长华无数次轻轻抚摩骨灰盒,无数次安慰女儿„„
下午1时,在医院病房与病魔抗争了38天的曹瑾,安静地与父亲踏上返乡的路。
她没走 医护人员说,眼前一直浮现她的笑容
“她太坚强了,哪怕是在大剂量的化疗下,每时每刻都如同万箭穿心一样难受,但她从没有喊过一声痛!”说起曹瑾,所有的医护人员都万分惋惜,在他们眼前,一直浮现着曹瑾的笑容。
一名护士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放化疗十分痛苦,除了全身疼痛,还会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等,根本无法进食,连一口水都难以咽下。面对痛苦,身体柔弱的曹瑾没有哭过一声,没有流过一次泪。只要意识清楚,她的脸上就露出灿烂的笑容。“一定要坚强,精神一定不能倒下!”曹瑾对自己微笑的诠释,让医护人员和病友动容。
曹长华称,女儿在放化疗中,还有一件万分痛苦的事,就是每天要口服一种异常难喝的药物,很多患者难以承受痛苦,悄悄将药丢掉。到了最后,为了尽量给女儿减轻痛苦,他故意不把该药拿给她。曹瑾却没有忘记,每天按时服用。
前日下午6时,曹瑾连水都难以咽下了,还要坚持吃药。曹长华谎称已将药放进了水中,曹瑾尝了后,将舌头伸出来,示意没有药。实在没办法,曹长华才从医生那里找来两颗治胃病的药,她迅速嚼碎咽下。
“最美乡村教师”曹瑾:曹瑾,重庆市巫山县平河乡一个普通的农家80后女孩。坚持从小的“教师梦”而放弃医科大学选择复读,于2010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了回到大山支教。她被学生们称为“知心姐姐”,为了34个即将毕业的孩子,她拖着重病坚持顺利送走毕业学生。然而,两个多月的坚持,却把自己拖到癌症晚期。2011年8月26日,曹瑾去世,最后捐献眼角膜的愿望因癌细胞扩散未能实现。曹瑾的事迹感人至深,全国网友称她为“最美乡村女教师”。
8月29日,重庆市妇联追授“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重庆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号召全市广大妇女向曹瑾同志学习。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决定追授曹瑾同志为“最可敬可亲的教师”荣誉称号。
第三篇:曹瑾事迹演讲稿(精选)
演讲稿
2011年8月26日,是一个让人倍感痛心的日子,“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带着对生活和教育事业的无限眷恋和遗憾离开了人世,年仅23岁的她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她衷心热爱的三尺讲台和她可爱的学生们。为了自己的教学工作,她耽误了自己治病的最佳时间,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曹瑾走了,她热爱山里的孩子,也热爱那个给她实现自我价值的校园,更热爱那段和青春相伴的岁月,她渴望能够在教育事业上奉献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她希望自己能够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技能和山里的孩子带去知识,让他们为自己的明天和青春努力。但是,天公不作美,他还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愿望就这样孤单的离开了。
曹瑾走了,孩子们哭了,他们再也不能听到曹老师讲课的天籁之音了;曹瑾走了,她的爸妈再也不能看到自己的女儿在那三尺讲台上言传身教,实现自己的梦想了;曹瑾走了,她的朋友们再也看不到她灿烂如花的笑脸了„„曹瑾走了
曹瑾走了,但她对家乡无比热爱的信念、对生活乐观进取的情操,对山村教育事业至死不渝的热忱,对社会无私回馈的精神却深深打动了我们。教师是平凡的人,但绝不平庸。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时刻保持对于工作的热情和对待学生的责任,把每一位学生视如己出,关心他们的学习,了解他们的成长。
教师,人类灵魂的伟大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面对讲台下面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教师想得更多的是自己身上的责任。课上,教师认真地为同学们传播知识,严肃的课堂上也不乏幽默和风趣,学生们在欢笑中接受了更多有用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教师,在教授学生改变自我命运的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怎样做人,为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前进铺垫更多的基石,让他们在走得更远更稳。课下,老师们在深夜的灯光下批阅学生的作业、试卷,认真的备课,这些,几乎都是每一位老师的家常便饭,他们通常在深夜凌晨才睡下。倘若班里有了问题学生,老师就更繁忙、辛苦了,在下班以后还得奔波去学生家和自己家之间,忙着了解学生家的实际情况,方便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好的成长。其实,我们很多的老师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他们常常是忍着自己的病痛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们授课。每当看到学生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进步时,老师的内心被巨大的成就感所充实,他们所欣慰的仅仅是自己的努力在学生身上看到了回报,学生的好,胜过了一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们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精力,难道他们不值得人们尊敬敬佩吗?而曹瑾,正是这无数奉献者中的一个。她是人民教师的一个缩影,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每一位人民教师的品质和精神,他们爱岗敬业,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默默的牺牲着自己,去照亮他人的人生,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值得我们学习。今天,老师为我们奉献,明天,我们亦是他们!
第四篇:学习曹瑾心得体会
“曹瑾”永远在我心中
2011年8月26日凌晨2时40分,我们的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她如花绽放的生命定格在22岁,却诉说了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曹瑾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曹瑾却又会永远活在我心中某个角落里。
众所周知,曹瑾是从我们重庆师范大学走出来的,按她的资历,她完全可以走出那个大山,但是她没有,她毅然决然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执教,她想到的首先是大山里的那些孩子的前途而不是自己的美好前途;她想到的首先是大山里的那些孩子能够带着尊严走出大山,而却奉献了自己美好的一生在大山里。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曹瑾的本钱却是时间,她为了不耽误毕业班的孩子们,不影响孩子们的正常上课,她不舍得挤出一点时间去为自己的身体着想。当她得知自己的生命已经接近尾声时,她首先想到的还是她的学生,当她躺在病床上和病魔大战时,她最关心的还是她的学生,当她眼睛永远的闭上时,她留下的遗言最多的还是她的学生。“爸爸、妈妈,女儿有个心愿,希望你们能同意,如果我走了,我想把我的眼角膜等有用器官捐给需要的人,让我能继续看着家乡的孩子健康成长…”这个心愿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又是多么的让人感动和惭愧!
曹瑾走了,她带着许多凄美的遗憾永远的走了,但曹瑾那无私的大爱却永远留在了人世,她那献身的奉献精神永远留在了世人心中。教师本就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职位,以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站上那三尺讲台,育万代英才的重任就一直压在了肩头,教师是有责任对学生负责,但教师没有义务把自己的生命作为责任的代价啊!然而曹瑾老师却把这种责任当成了自己的义务。有人说“曹瑾的不顾自己生命的做法并不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作为一个老师,你的任务和职责就是培育更多的学生,只有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才能培育更多的学生,曹瑾老师当初应该先把自己的身体养好。”的确,人的生命确实可贵,但人的追求也不一样,现在曹瑾已经走了,她也留给了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现在是师范生,将来有很大可能站上讲台,成为多人仰望的老师,那么,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呢?
之前,我只知道作为一个老师,首先就是要做好老师的本分,完成老师的任务,然而现在,我的想法完全变了,因为曹瑾学姐告诉了我,什么是一位真正的老师,不管是乡村教师还是城里的教师,教师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是不会变的。我明白了以后我的教学生涯该怎么走,首先心中要充满爱,曾经有位哲人说:“生命是没有意义的,除非有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除非有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是空虚的,除非有热望;所有的热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爱。”所以心中有爱是生命里一切一切的前提。其次要懂得奉献,奉献不是人人都会做,也不是人人都不会做,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懂得奉献,才能更好地诠释老师这一名词。都称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对于老师而言辛勤是必不可少的,曹瑾的大爱大部分都凝聚于早起晚归的辛劳中,我们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曹瑾的大爱是无形的,此刻却是光芒万丈;她的爱是无声的,此刻却能振聋发聩。她如蜡烛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她如落红般,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要将自己作为一份肥料,来养护其它的花朵!曹瑾的生命虽走到了尽头,但曹瑾的精神将无限延续!
数学学院 2010级1班 朱闪闪
第五篇:学习曹瑾同志心得体刘鸣放1
学习曹瑾同志心得体会
教师:刘鸣放
正值青春美好时光的曹瑾同志还有许多梦想未实现,对亲人的责任还未履行完毕,就这样仓促地结束了生命的旅程。曹瑾同志,你真是党的好女儿,人民的好老师,我们的好同事,孩子的好大姐。
人民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做一名人民教师是光荣的。神圣意味着使命、责任和奉献,体现了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的伟大情操,体现了教师对孩子的无私奉献和热爱。
曹瑾同志生前是重庆市巫山县的一名乡村女教师,2010年6月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她放弃了主城工作机会,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巫山县支教,分配到偏远的平河乡小学担任六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为了带好那27个留守儿童的34人毕业班,她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更成为了孩子们的“知心姐姐”。今年4月末开始,曹瑾感觉身体不适,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她带病坚持工作,直到7月2日病情恶化被送到医院,已是恶性淋巴瘤晚期。她就这样带着对生活的无限眷恋离开人世,年仅23岁。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充分的认识到:我虽然教书三十多年,作为曹瑾的同行,她的事迹深深的打动着我,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子,愿意扎根环境恶劣的山区,把她全部的热情和整个的精力都献给了巫山县平河乡小学。她在有限的生命里作出了最有价值的贡献。她生死都不顾。我和她相比,我这点苦和累算得了什么,她那种忠诚教育、信念坚定的优秀品格;那种心系学生、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怀;那种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职业情操;那种甘于奉献、无私大爱的精神境界。曹瑾同志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全重庆人民学习,曹瑾同志,你一路走好,你的事迹正在传遍大江南北,感动着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个中国人,为了我们共同孩子的成长,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你的先进事迹,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我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在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起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
师不光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才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向你学习,学习你哪种热爱家乡,坚定信念的优秀品质。学习你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精神。学习你珍爱人生,乐观进取的高尚情怀。学习你甘于奉献,无私大爱的精神境界。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把曹瑾同志的精神带到工作中去,更加努力地学习与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我区的教育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