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月学习曹瑾同志先进事迹
时间:2011年9月15日主持人:
地点:镇小会议室
参会人员:
学习内容:学习曹瑾同志先进事迹
曹瑾,重庆市巫山县平河乡一个普通的农家80后女孩。2010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了回到大山支教。2011年7月为不耽误学生毕业将病拖成癌症晚期。2011年8月26日,曹瑾去世,最后捐献眼角膜的愿望未能实现。
8月29日,重庆市妇联追授“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重庆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号召全市广大妇女向曹瑾同志学习。
曹瑾同志十分热爱教育事业,理想远大,明志笃行。
曹瑾同志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岗敬业,传道解惑。
曹瑾同志精神境界崇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曹瑾同志人生,工作经历虽短暂,但从她身上体现出了对家乡无比热爱的信念,对生活乐观进取的情操、对社会无私回馈的精神,她是广大教师的优秀代表,是当代青年的先进典型,是干部职工的杰出榜样,是全县人民学习的楷模。
贺书记说,向曹瑾学习活动是对“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的又一次重要深化,也是对我们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出的新要求,各干部要加强学习、贯彻执行。此外更要把开展向曹瑾学习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一讲二评三公示”、狠刹“六风”(官僚文牍风、吃拿卡要风、懒散推诿风、走读漂浮风、设宴敛财风、吃喝玩乐风)和大兴“三风”(学习之风、实干之风、清廉之风)紧密结合起来,以学习曹瑾同志先进事迹为动力,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二篇:学习曹瑾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曹瑾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何埫小学:谭名春 通过学习曹瑾老师的先进事迹,我深受感动,再回首自己走过的教育路程,自己有以下几方面的深刻体会:
第一,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作为重庆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曹瑾老师毅然放弃较为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主动回到大山深处,投身教育事业。他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奉献自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教好每一个孩子,直到生命的尽头,从无怨言。曹老师的这种舍己为人、不求索取、不图回报、面对各种诱惑不为所动的高尚境界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作为年轻教师,在刚开始投入工作时,不应一味地追求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应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锤炼自己的道德意志。因此,我们应该去深入学习曹老师的那种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境界。
第二,热爱学生,有强烈的责任心。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首先就是要有一颗爱心,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地。从曹老师的感人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使出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帮助每一位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正是出于对学生的爱与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也正是为此,她才耽误了自己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酿成了一大遗憾。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曹老师的这种精神:对自己的工作始终激情饱满,始终将学生的需要与发展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第三,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曹老师在生活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下,依然不断地追求知识,坚定信念时,我再一次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尤其是作为同她一样的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还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因此,在今后的道路中,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意识,不断加强专业修养,以提高工作能力。
总之,通过学习曹瑾老师的先进事迹,使我深深的知道,我们应该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应该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并且充满了挫折与困难。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用曹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去鞭策和激励自己,使自己尽快找到人生目标,体现人生价值!争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不辜负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第三篇:学习曹瑾先进事迹感悟[定稿]
平凡的人,伟大的一生
——学习曹瑾先进事迹有感
2011年8月26日凌晨,心系学生、怀着对人生深深眷恋,可敬可爱的曹瑾老师,一个年仅22岁的、花样鲜活的生命,在同病魔苦苦斗争半年之后,离开了我们。
山河含悲!风云失色!
曹瑾老师2010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参加了大学生下基层“特设岗位”教师招录考试,回到巫山县偏远的平河小学从教,圆了自己的教师梦,践行了把真爱播洒给学生的信念和诺言。
曹瑾老师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参加工作后,她很快进入角色,勇挑重担,既担任平河小学六年级2班的班主任,还承担了数学课教学,把全部精力和心血用在了工作上,成为了留守儿童的“知心姐姐”,深受学生的爱戴。
曹瑾老师情系学生,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她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2011年4月末,曹老师感觉身体不适,吃不下饭,父母、亲友、同事、领导都劝她去医院检查。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她带病坚持工作直到学生毕业,后被医院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晚期。住院期间,她还时刻关心着学校,牵挂着学生,坚持克服病痛的折磨,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得知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后,仍不忘真情回馈社会,通过媒体公布自己的“遗愿书”,打算把眼角膜等有用器官捐给需要的人。
曹瑾老师尽管人生短暂,从教经历短暂,但她对教育无比忠诚 的信念、对学生乐于奉献的情操、对工作爱岗敬业的态度、对事业至死不渝的热忱、对社会无私回馈的精神,是新时期重庆教师的楷模和典范,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学习。
1.学习曹瑾老师热爱家乡、坚定信念的优秀品质。我立志要像她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不懈奋斗。
2.学习曹瑾老师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职业操守。我要像她那样,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在各自的岗位上争创佳绩,不辜负时代和人民的要求。
3.学习曹瑾老师珍爱人生、乐观进取的高尚情怀。我要像她那样,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健康向上,顽强拼搏,锐意进取,让每一天有意义,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4.学习曹瑾老师甘于奉献、无私大爱的精神境界。我要像她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曹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精神永远不会独行。在她英雄事迹的感召下,我将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做人民真正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出更大的力量。
陈宗胜
2011年8月31日
第四篇:曹瑾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心得体会
曹瑾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心得体会
你,在最灿烂的年华里凋陨,在大山里奉献青春。如果不是这无情的病魔,此刻,你应该正和深爱的孩子们共享阳光,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如果不是病魔,你一定会和深爱你的父母共话家常,也一定会和爱你的他走上红地毯,去采摘幸福,收获美满。可是,老天爷把你带走了,也许,有比他们更需要你的人,所以,你去了。
我不想用华丽的语言来夸饰你,也无法用语言来赞美你,因为,你的一言一行,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烙上了印记,一辈子也无法忘记,不是语言能赞美得了的。我总觉得,走进大城市再回到山村是需要勇气的,就像你父亲的期望那样,不愿你再回来,希望你扎根都市,可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可是你回来了,而且是那么地义无反顾。
当2011年9月4日学校组织我们看重庆电视台的访谈节目《最美》时,你的形象,你的行为,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那晚,面对着电视,我的内心既充满着崇敬,又充满了愧疚。走上工作岗位以来,我常常抱怨自己回到家乡,常常抱怨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不好,常常抱怨学生不听话,以至于我两年的时间没有任何成绩,连心里也得不到一点安慰。直到听到你的先进事迹,直到看到你生病期间的那些镜头,我才知道什么叫虚度岁月。
2011年10月27日,“曹瑾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在我校举办了一场,亲眼见到了你深爱的父亲、恋人、学生,还有你敬重的校长,他们在说到你的时候,无一不是泪流满面,无一不是怀着对你深深地怀念,我想,这样的报告对他们而言,或许很残忍,但也只有他们的讲述,才能让我们真正的认识你,也才能把你的行为切实转化成我们的行动。
这些天,我一直想对你---我曾经的同行,也是永远的同行,可爱的妹妹说点什么,却始终无法提笔,因为心里很凝重,也因为有些情感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今天,我终于能放开,能卸下一切来说、来写。如果不是你,我不知道会不会有清醒的一天,如果不是你,我不知道是否会真正认识到付出与回报,人生和价值。但是现在,我明白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在哪儿工作,不在于他做什么工作,关键是看他怎样做工作。也许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不能平庸。在自己的一某三分地里,种好自己的庄稼,做个勤劳踏实的农民,这也许就是绝大部分人真正的价值。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伟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伟业,只要我们在有生之年不浪费每一分钟,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我想,不管他在哪个岗位都是成功的!
谢谢你,我的同行,我的妹妹,我的榜样!谢谢你带给我的心灵的震动,谢谢你让我认清自己和未来!同时,也祝愿你在天堂继续做你喜欢做的事,继续保持着你的那份执着和坚强,善良和纯真!
第五篇:学习曹瑾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认清自我,热心教育,脚踏实地追求梦想
——学习曹瑾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进来,“重庆最美乡村女教师”、“学习曹瑾先进事迹”等词频频出现在眼前,响彻于耳边。随着时间的推移,曹瑾老师的先进事迹不但没有在我脑海中逐渐淡化,反而变得更加清晰,依然时常萦绕在我的心头,成了鞭策我努力工作的强心剂。
曹瑾老师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同样身为教师的我,虽热爱教育事业,却没有曹瑾同志爱得透彻;虽潜心教书,却没有曹瑾老师教的投入,投入到无私,投入到忘我,以至于自己身患绝症却浑然不知,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却全然不顾,最终因为心爱的事业,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为人民的教育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重点高校科班出身,本可以留在主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她却放弃了主城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巫山县一所偏远的小学支教,仅就这一点,又有几人能心甘情愿的去做?回想起我的当年,自认是名牌大学毕业,科班出身,自幼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于是乎就怀揣梦想勇闯世界,将找工作的机会和希望锁定在了大城市,经过一年多的折腾,终于如愿以偿留在主城的一所中学教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真正工作过后才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和人言的可畏,人生的发展并非你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和顺理成章,对于新教师而言,它需要十分的投入和百倍的努力,同时还要在许多方面有满腔的热忱。
参加工作后,曹瑾很快进入角色,勇挑重担,担任班主任的同时还承担了数学课教学,把全部精力和心血用在了工作上。刚工作的第一天,我也被委以重任,担任了初一年级的班主任,但由于完全没有工作经验,面对繁琐的工作和叛逆的孩子,对于个性好强的我来说很不适应。我是个不愿服输的人,做事争先讲求成效,然而,即便是我在工作中投入很大的精力,自我感觉却收效甚微,工作不能游刃有余,没有在孩子们心中树立威望,很是苦恼,在曹瑾身上我找到了答案——奉献和爱心。
为了带好几乎全是留守儿童的毕业班,曹瑾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外,生活上更成为了孩子们的“知心姐姐”。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她带病坚持
工作,直到病情恶化,才被要求送去医院。希望再次回到讲台的她与病魔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曹瑾同志的这种无私精神感化了我,在我的班上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他们更需要老师无私的关爱,我却对这些留守儿童了解不深,他们的身世,他们的家境,他们的心理等等,都是班主任工作所需要完成的,因为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班级就是他们的家,老师就相当于其父母,需要对他们倾注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关爱。
从曹瑾身上,我学会了很多,也付诸于行动:为了完成繁重的业务工作,为了心中时常装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减少他们倔强、迷茫的苦脸,我每天披星戴月,早早起床到学校,放学后很晚才回家;学习和钻研业务的同时找学生谈心,用哲理教育他们,用关爱感化他们,结果班上的个别所谓的问题学生在我的教育和疏导下,逐渐认清了自我,不再迷茫,不再捣蛋。看到这样的结果,最初时常紧锁眉头的我,终于会心的笑了,同时我也体会到成功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也可以微不足道。曹瑾老师做到了,她给了学生最伟大的爱,也留给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个最具价值的榜样和经验。
“小曹走的很早,但人生很有价值,重庆人民不会忘记!她对山村教育事业至死不渝的热忱,已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市委书记***致曹瑾父亲的亲笔信,留给了人们无限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敬仰。她人虽已经不在,但精神却是长存于父母、那群可爱的孩子以及广大奋斗在教育一线上的工作者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