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劳动模范典型材料
农村劳动模范典型材料
农村劳动模范典型材料2007-02-06 12:26:49
记乡种蔗女能手×
×××,现年43岁,高中文化,壮族,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县××乡××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妇女主任职务。现有甘蔗种植面积170多亩,年仅甘蔗这一项纯收入就达5万元,是我乡远近闻名的种蔗女能手。2003年被列为“××市党员带头奔富裕小康系统工程”市级示范户。20多年来,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心为民,带领全村的妇女共同致富,深得广大党员群众的高度赞誉。
××县××乡××村委属于丘陵山区,交通信息闭塞、山高田地多是最大的特点,多年以来都是以种植粮食、玉米等
农作物为主。在2000年以前,当地的群众生活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多数群众存在着“粮满仓,油满缸是小康”的观念,超生现象严重,子女多成为了阻碍家庭致富奔小康的障碍。
2000年,正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黄金时期,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如何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了妇女主任×××经常思考的问题。她觉得:“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其说给村民们听,不如做给他们看”,她结合当时乡党委、政府提出的“种植甘蔗,快速奔向小康路”的工作思路,决定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把种植甘蔗这一项作为重点产业来抓。
为了确保甘蔗种植能够取得成功,她先后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带领下,外出甘蔗种植主产区考察和参加县、乡举办的甘蔗种植培训班学习。在迷塘村委率先调出20亩的旱地种植甘蔗,对于她的这一举动,当地的群众都是持着怀疑的态度观望着。她全身心的投入了甘蔗种植管理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向
乡甘蔗技术人员请教,边学习边管理。功夫不负苦心人,当年年尾砍蔗进厂后,她家仅甘蔗这一项纯收入就有1万元左右,这个数目可是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收入的几倍。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大大提高,她在村里盖起了砖混结构的楼房,整齐干净的楼房让村民们羡慕不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了种蔗带来的甜头,2001年本村委的群众都纷纷调出土地平整种植甘蔗。这时的她致富不忘乡邻,又配合乡党委、政府先后组织了本村委的100多名群众外出考察和参加甘蔗种植培训班学习,联系各部门帮助村民调回蔗种和联系机耕平整土地,并在甘蔗种植过程中认真做好村民的技术指导。在种植过程中,她能够认真分析、总结自己的种植经验,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采取“宽行深耕”的种蔗方式,这样的做法是能够确保在天气干旱的情况下也能稳定甘蔗的产量。看到村民们的种蔗热情高涨,她心里感到很欣慰,甘蔗发展了,道路需要拓宽平整,资金
又成为了新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她协助村委主任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维修蔗区道路的申请,向上争取道路维修资金,组织村民们义务投工投劳,解决了甘蔗运输的交通难问题。至2005年止,迷塘村委的甘蔗种植面积从2000年她家原先种植的20亩猛增到4680亩,甘蔗年产量达11497吨,群众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于她的示范带动作用好,种蔗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种植经验,有创新精神,带领了全村的妇女们共同致富,成绩显著。在2003年被列为“来宾市党员带头奔富裕小康系统工程”的示范户。
在2003年被列为“××市党员带头奔富裕小康系统工程”的示范户后,她又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带领本村委的妇女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自己又与姐妹们联合开垦荒山连片种植水果120多亩,并在岭谷间推挖鱼塘,发展养鱼业。如今在她的带领下,种植水果和养鱼成为迷塘村委村民又一新的经济来
源。
×××是一个对工作充满热心,对群众充满爱心的人。身为村医的她,具有良好的医德。以扶弱帮困、关爱他人、心为农村妇女办实事为己任,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曾多次奔走于各自然村之间,义务为孤寡老人和生活较为困难的村民免费看病、打针和赠送药品。邻里关系好,家庭团结和睦,在群众中有较好的口碑。在80年代,身为妇女主任的她,生育有两个女儿,却敢于向“重男轻女”封建思想作挑战,觉得“女儿也是传后人”,带头遵守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于1989年带头作了结扎手术。在她的带头示范和通过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下,本村委也有几户“双女户”作了结扎手术。她追求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并能以身作则,为妇女姐妹们作出了好榜样。
有付出必有回报,××辛勤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1989年获得县级“五好家庭”和“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00年获得县级“双学双比”种粮女能手荣誉称号;2001~2002年获得县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6年获“××市优秀妇代会主任”主任及××县“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
第二篇:劳动模范 中学教师 典型材料
三尺讲台写春秋蜡炬成灰终无悔
----记劳动模范**中学教师***
光阴任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她已经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了二十四个春秋。她已记不清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送走了多少个学子……她的付出获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也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她就是**中学初三年级组思想品德课教师--****。
一、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争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老师18岁考入**师范专科学校。从此,她的命运与这所对她来说有着深厚感情的学校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三年后,她被分配到**三中任教,在农村教育战线一干就是15年。**三中地处张大公路16公里处,交通便利,信息传递相对较快,人员流动频繁,每年都有大量的教师调入城区学校,或者改行不再当老师。有人形容三中是“一块跳板”,城乡过渡的“摇篮”。在强大的诱惑面前,在一家人分居三地的巨大困难面前,她动摇过、彷徨过,她多么希望自己也能进入城区中学,晚上回家和丈夫、幼小的女儿共享天伦之乐……。但最终她没有像其他在校的同事同学那样,一心为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而想方设法调离三中,而是坚定信心继续留了下来。她体谅学校政治课专业教师紧缺的困难,说服
1并取得爱人的支持,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她痴心不改、执着热爱的农村教育战线,尽情地耕耘、默默地奉献。
1993年、1995年是她人生中最不幸的日子,父母相继身患重病,而她既带毕业班的课,同时又是班主任兼政史地组组长,而学生大多又是住校生,白天晚上都需要班主任管理。她真正领略了什么叫心力憔悴。她多么希望能从毕业班的讲台上走下来、多么希望能卸掉班主任的担子,全力以赴地尽尽孝心,陪父母走过最后的日子。但最终她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独自承受。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研工作,带好初高中毕业班的课,她从来没有放弃学习,她常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能仅仅只有一桶水,教师应该是一条流动的河,是取之不尽的长流水”。为此她潜心钻研,不断进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1996年取得西北师范大学本科文凭,在2003年****区人事局、教育局组织的初中教师进城选拔考试中名列前茅,分配到***中学工作至今。
二、追求卓越,学高为师,引领学生实践创新
进入**中学,是她教学生涯的又一个新的起点。这是一所崭新的学校,教师来自**区各个学校,可以说是人才济济;面对的是新的不同于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对象,即将迎来的是**中学建校后的第一次中考,领导将初三毕业班的政治课交给了刚刚进城的她。面队领导的信任和重托,面队家长和学生的厚望,她没有退缩,勇于接受挑战,转变教育教学理
念,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参加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认真参与上课、评课、说课、听课等教研活动,不断地向同行学习,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学科特点、富有个性特长的教学方式。她以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师德、爱生如子的情怀、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艺、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精美的教学效果赢得了学生、家长及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接下来领导又将下届毕业班、下下届毕业班,连续九年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政治学科组组长的工作安排给她,她都服从学校安排,不讨价还价,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继续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
多年来,她担任过班主任、政治学科组组长、***中学政治理事会理事,多次被评为市区两级民主党派优秀党员,多次获得“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她广泛参与教材教法、学生学法、教学模式、解题技巧、复习指导、学生课后拓展活动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有多篇论文发表,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初探》一文获得甘肃省教科所、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三等奖。她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连续几年编写了《中考时事政治复习要点》、《中考政治难、重、考点专题集》、《民族政策要点》等校本教材,被聘为《中学第二教材》政治总复习的编委。她致力于教学创新,探索思想品德课最佳教学模式,带领政治学科组教师编写了七、八、九年级思想品德课高效“五环节”
课堂教学模式讲学稿,在学校组织的说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电子白版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大胆推行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实践探究,围绕网络“利”与“弊”、校园安全、诚信做人、人口问题、低碳生活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开展了辩论、调查、实践活动,组织同学们写心得、写小论文或办手抄报(或电脑报),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认知水平。她负责的《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有效组织、主题发展”策略研究》在校级课题比赛中获奖。在她的眼里,教学工作就是她的全部世界,学校就是她的家,而每一位学生就是她的兄弟姐妹,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她挚爱的教育事业。从教24年来,她坚持不懈,一如既往地深爱着她的“三尺讲台”,潜心钻研着她的教学事业。多少个休息日,多少个晚上,她没有漫步在美丽的田野郊外感受喧嚣都市的片刻宁静,而是安静地坐在办公桌前伏案备课,在讲台上甘为人梯。
三、笔耕不辍,不遗余力,将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
由于多年工作在毕业班教学工作第一线,工作劳累,积劳成疾。在2008年5月体检时被查出患多项疾病,家人和亲戚朋友让她赶快请假治病,但她考虑到所带5个毕业班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复习工作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一旦换了老师,老师和学生都要面临从头适应的困难,于是她依然选择了学生,圆满地送走了这一届毕业生。7月15日放假以后,在家人的陪护下去市医院复查,23日做了手术。“伤筋动骨一百天”,医生叮嘱她要好好休息,爱人也坚决要求她请长假,休息好了再上班。她本人也准备乘此机会好好休养一段时间。但“十一”期间,来家里看望她的同事说毕业班刘岩等老师一个人带6-7个班的课,三个寄宿制班每班都是70-80多个学生,老师们很辛苦。刚好教导主任打电话问她身体怎么样了,能不能上课,她二话没说,马上又拖着尚未完全恢复的身体投入到初三的教学工作。有人说她有点“傻”,家人说她有点“蠢”,所有这些她都一笑带过。曾经躺在手术台上的那一刻,使她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与认识:健康就是幸福,活着并能工作着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提起女儿,**老师总是掩不住的愧疚,女儿是她最大的痛。在女儿小的时候,**老师夫妻俩分居两地,一个在明永、一个在大满,女儿只好寄养在**建材厂的奶奶家,三口人相聚一次要倒几趟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后来奶奶家搬到城区,相聚的日子才算稍多了些。一次,**老师在女儿的作文中看到了这样的句子:“每到星期五的晚饭前,我就会踩着凳子爬在奶奶家的阳台上,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寻找爸爸妈妈的身影……”。2003年,**老师调入**中学,女儿也升入初中,她将女儿从奶奶家接到自己的身边,母女俩一个上班,一个上学。她想补偿女儿,想给女儿按时做一顿好饭,想多陪女儿说说话……无奈她总是那么忙。忙备课、忙上课、忙阅作业、忙辅导……2009年女儿要参加高考,爱人又在农村工作,于情于理她都该为女儿忙活一年了,但她看到学校专业课老师缺乏的老难题,又一次选择了接受学校安排,继续在初三一线工作,女儿的吃饭问题也只好安排在学校食堂。女儿曾经戏谑地说:“妈妈是毕业班专业户!”。**老师现已46岁,她家庭的负担依然那样沉重,教学工作依然那样繁忙,而她依然还是那样扎根学校无怨无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这位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老师,一定会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一路高歌猛进,为**中学教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劳动模范教师典型事迹
三尺讲台 舞动青春
————劳动模范六一小学教师xxxx典型事迹
Xxxx,男,汉族,1984年10月16日出生,小学数学教师,xxxxxx工作。
史老师2009年6月毕业于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3月到唐县六一小学任教。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担任学科教学工作。工作认真,不怕艰苦,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终生学习,勇于创新,积极改革,乐于奉献,凭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履行着人民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师德师风创一流,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同事的信赖,社会的好评,领导的认可。
一、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六一小学是一所民办学校,2010年刚参加工作时,学校董事长王建刚刚刚接手,学校尚未搬迁至新校区,办学条件差,当时史老师是学校唯一的本科毕业生,所有的同事和领导都认为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呆不住。但是刚参加工作他就主动申请到学生宿舍跟宿,跟学生同吃同住,照顾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快和孩子打成一片。每次卫生检查评比他所在的学生宿舍都是最干净、最整洁的。
2010年史老师先是担任全校微机课,后任教四年级3班主任,任教四年级3班、4班数学课。四年级3班因频繁更换班主任,学生人心浮动,班级学风差,学生两级分化情况明显,调皮捣蛋的学生特别多。但在史老师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挚爱,他从不放弃一个
学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给予更多的关怀,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为了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难,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义务为学困生辅导功课、补课。他无私奉献、关爱学生,对后进生、特困生尤其倾注了更多的爱。有的学生因父母工作在外,无人照管,学生叛逆,他就主动跟家长打电话,让孩子和父母不间断的进行谈心,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即管学生学习也管生活。有的时候学生饭卡没钱了,家又离得远,史老师还常常自己掏腰包为学生垫付饭费,甚至用自己的饭卡给学生打饭。他还经常为班里的特困生购买学习用品。他的做法感动了学生,感动了家长。在平日的教学中,他处处当一个有心人,关注每个孩子的内心发展。他总是在细微之处关心学生,辅导学生,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进步;和学有余力的同学一起思考探讨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给性情顽劣的学生以真挚关怀与帮助,采用迂回策略,刺激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进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及时与学生沟通。
二、终身学习,积极进取
史老师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但他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用他的话:“本来教学经验就比别人差,要是再不学习,岂不是误人子弟。”史老师任教以来坚持听课,积极参与研讨交流,每年使用的听课本都有五六个。自己花钱订购《河北教育》、《教学设计与研究》等多种教育期刊和书籍,坚持读书。
2011年学校搬迁至新校区,史老师任教务处干事同时担任数学学科教学,协助教务处主任管理教务处事物,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和学习。
2012年史老师任教务处副主任主持教务处日常工作,同时坚持担任学科教学工作。
2013年至今史老师任学校教务处主任主持教务处日常工作。除了管理日常教学事物,要求校务会安排学科教学任务,用他的话:“不教不知道,只有教课才能更好的了解老师教课的情况,才能知道学生学习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做好教务处的管理工作。”
参加工作近5五年来,史老师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集体学习,同时他一直坚持自主学习,多次自费参加魏书生、崔其升等教育专家讲座。每次参加学习回来后均会在学校进行汇报。史老师先后多次被学校评委优秀教师。
三、勇于创新、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史老师作为学校的教务处主任不仅仅工作积极,不怕艰苦,而且勇于创新、积极主动进行教学改革。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他关注教学新动态,注重课题研究,潜心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力求在课改实验中,不断开拓思路;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首先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从规范教学常规入手,及时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今年来六一小学的教学工作不断进步。在校务会的正确领导下制定出了集体备课、作业批改、学生综合评价、教师量化管理等制度和标准,使得学校的制度更加完善。其次参考邢台威县“331”课堂模式,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
路,努力打造六一小学“快乐课堂”教学模式。2014年3月在刘校长的主持下成功申请了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已初步探索出了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基本上课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
最后针对学校教师流动性大,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他与学校领导一同狠抓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加大大听课力度,及时关注年轻教师教学情况。同时布置“师徒结对”工作,让优秀的老教师手把手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坚持新教师出“师徒结对”汇报课,促使新教师教学工作快速走入正轨。
xxx老师是一个不追求物质享受,对工作尽职尽责,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人民教师。用他无悔的爱心,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模范教师的鲜红旗帜---师德的先锋、育人的楷模。
第四篇:2019年劳动模范典型事迹材料:有志者事竟成-
2019年劳动模范典型事迹材料:有志者事竟成-范文汇编
2017年劳动模范典型事迹材料:有志者事竟成
李xx是xx集团技术骨干,xx大学xx研发中心成员,侍岭缫丝厂车间主任。入企20多年来,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技术,不断提升业务技能,带领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不断完善工艺流程,在厂丝产量、质量、消耗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1991年4月,在淮阴市丝绸工业技术协会举办的煮茧技术培训班上取得佳绩。1996年8月至4月,在xx省丝绸协会举办的煮茧技术培训班上取得优异成绩。他多次受到各级表彰,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学习标兵、集团特等奖、集团科技创新奖等称号。
1986年下半年侍岭缫丝厂成立时,二十出头的李xx被安排在在副产品班组工作。他忠于岗位,恪守职责,表现得十分突出,受到了同事与公司领导的肯定。经过历练,公司领导把他调到更重要的煮茧岗位工作。新的岗位要求新的知识与技能。为了熟练掌握设备与工艺,他用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够买了煮茧、缫丝书籍,埋下头、沉下心、弯下腰,白天上班跟着有经验的员工虚心学习,把不懂的地方逐一记录下来。晚上带着问题啃着书本,做好学习记录。有心人天不负。凭着勤奋好学、务实苦干的精神,他较为熟练地掌握了煮茧技术,成为一名煮茧技术员,成为领导赞扬、同事艳羡的技术标兵。他戒骄戒躁,在煮茧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17年间,他仍不断学习煮茧工艺,并学习缫丝相关工艺,不断将所学无私传授给身边的同事,带领培养了100多名煮茧技术员,有的在浙江、广西、xx、杭州、南通等地缫丝厂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
他心里有着“煮茧无能,累垮职工”的思想理念,他深知工艺无止境,学习无止境。他经常沉下心来学习、钻研煮茧与缫丝工艺,公司也外派他到同行优秀企业去交流,去xx大学、xx省丝绸协会、中国丝绸协会等院校、行业协会去学习。每次交流学习回来,他都认真梳理,细心整理材料,制作成幻灯片,印发成材料,与同事分享。
作为一名公司培养的管理人员和共产党员,他乐于奉献,懂得感恩回报。他将自己的技能无私地奉献给同事,让更多优秀的员工为企业发展服务。他经常召开员工民主生活工作会,了解员工工作和生活方面问题,对工作上的问题全心全力予以解决,对生活上的问题力所能及地予以及时解决。有的挡车工生大病住院了,他就捐款,还帮助其照顾家人。有的员工因经济能力有限,导致孩子辍学,他就长期资助,还时常前去看望、关心学习。
第五篇:农村典型材料
刘玉刚同志事迹材料
水泉坪村地处沁源县西南部,隶属灵空山镇管辖。进入村内通畅的水泥公路、宽阔的休闲广场、新修的办公大楼、林立的厂矿企业、整洁的村庄村容、怡人的绿水青山、处处的欢声笑语,好一幅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引人注目的新农村发展图景。这一切变化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刘玉刚。
刘玉刚,男,33岁,中共党员,现任水泉坪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刘玉刚同志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带领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该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所在党支部连续多年被县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个人多次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水泉坪村成为灵空山镇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一、不断搞好自身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作为村支部书记刘玉刚始终不懈地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锐意进取,始
终站在时代的潮头,做新时期的共产党干部,在村支两委中干部中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六星级党员文明创建工作,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60%党员都成为了致富带头人。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着重抓好了年轻党员、干部的选拔工作,吸收了一部分年轻、有文化、素质高的党员进入领导班子,有效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求真务实,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刘玉刚同志在工作中本着把实惠交给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过去,村里吃水难,每年春旱季节,群众不但浇不上地,连饮用水也不能保证,为解决用水难,村班子研究后,多方寻找出路,最终通过架设管网从王庄机井引入了水源。被自行筹资在村内铺设自来水管网,使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从而,解决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难题。多年来在刘玉刚的带领下村内实现了自来水、闭路电视、沼气的“三通”,使百姓得到了真真的方便和实惠。
三、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契机,推动村子全面建设作为省级文明生态村创建试点村,他按照创建标准扎实深入地进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在硬件方面,对全村的主路路面进行了硬化,方便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对村内百姓住房进行了维修和美化,修建了多处垃圾处理
点,路旁移栽种了绿化树木和花草,主路两旁安装了路灯,进一步完善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从净化环境、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积极鼓励群众大上沼气池,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沼气池达30多个,方便了群众生活。在软件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三会一课”等各项党务工作得到正常开展,制定了村规民约,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经常开展文化、科技生态教育,率先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村红白事进行规范,促进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近年来该村没有发生一例重大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开创了相壮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四、建好发展平台,带动全面发展
为推动村经济发展,在刘玉刚带领下,村两委班子精心谋划和积极运作下,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住依托大型煤炭企业有利形势在公路沿线建立了经济商贸区,既解决了部分村民的住房空难问题,又使一部分有想法的村民有了经营平台,提高了村民收入。二是促进了整个村庄的合理规划,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活动请山西省环保厅相关专家对全村进行重新规划;三是依托企业扩大了广大村民的就业,使更多的农民走出了田地,走进了工厂,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促进了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四是发展现代农业。2011年多次组织村民前往山东寿光等地实地考察,鼓励村民发展
种植养殖业,现建成养鸡场,核桃种植基地等项目建成,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使相庄村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收入,都居于全镇的前列。刘玉刚带领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村民造福,受到全村人的称赞。他们说:“村两委带领俺发展经济,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桩桩件件都办到心坎上。”
刘玉刚常说的一句话是:“官大官小,为了乡亲们做点事心里才踏实,为的就是让农民生活环境好一些,吃的、住的好一些,口袋里钱多些。自己再累点也无所谓。”